国家级新区

2024-05-22

国家级新区(精选十篇)

国家级新区 篇1

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市和咸阳市建成区之间, 区域范围涉及西安、咸阳两市所辖7县 (区) 23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 规划控制面积882平方公里。西咸新区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区域, 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良好、教育科技人才汇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生态环境较好, 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实力。

国务院强调, 要把建设西咸新区作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 探索和实践以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 为把西安建设成为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拓展我国向西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发挥积极作用。

国家级新区 篇2

近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从烟台高新区传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烟台高新区与其他12个省级高新区一同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至此,全国范围内的国家级高 新区达到70个。

烟台高新区成立于1990年5月,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10家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工业园区之一,也是全国第一家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高新区设立以来,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目标,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先导,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8年12月,市委、市政府对高新区体制进行调整理顺,赋予其市级管理权限。次年3月,高新区举行“二次创业”启动仪式,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号角正式吹响。

为进一步推动高新区发展,打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隆起带、产学研结合示范区和高端服务业聚集区”,烟台高新区向国家科技部递交了升级国家级的申请。今年9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包括烟台高新区在内的全国13个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至此,全国范围内的国家级高新区达到70个,其中省内国家级高新区达7家,分别位于济南、青岛、淄博、潍坊、威海、烟台、济宁。

目前,高新区围绕确立的产业重点,实施产业立区、科技兴区、人才强区战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瞄准国内外500强、央企和高校院所招大引强,先后引进了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中电投烟台核电基地、拓普邦生物科技园、东方智能科技园、山东正元地理信息产业园、中科院计算所烟台分所、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目前,投资80亿元的科技中央商务区(CBD)、投资6亿元的拓普邦生物科技园、投资5亿元的中电投烟台核电基地等已开工建设,投资10亿元的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投资10亿元的东方智能科技园等项目也将于近期陆续开工。晋级“国家队”后,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还将落户烟台高新区,历史将掀开新的一页。

烟台高新区凭啥晋升“国家级”?

特色产业和重大项目奠定了高新区的根基

一年半?国家级?!9月26日,高新区正式被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书写了国内高新区晋升“国家级”的耗时新 纪录。在让人惊呼“高新速度”之时,也不禁产生疑问:一个单独设区不满两年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面对国内27家地级市高新区的竞争,何以脱颖而出并成功晋级?

昨日,YMG记者就高新区的区位优势、产业前景、园区创业环境等各方因素,采访了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对高新区晋升“国家级”的原因进行深度“剖析”。

特色产业符合“高新区发展方向”

“高新区便利的交通条件和明显的区位优势,具备了‘国家级’的发展活力和升值潜力。”高新区科技与信息产业局局长李宝清受访时表示,高新区东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北与大连遥相呼应,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得高新区具备了开展国际经济与科技的交流合作的良好条件,“这是升级国家级的‘先天条件’”。如果说区位优势是“先天条件”,特色鲜明的高新技术产业则是高新区为晋升国家级“后天”培养的“根基”。“吸引产业,不急于求成,不急功近利;我们瞄准高端,要科技含量高,未来效益好的,坚持宁缺毋滥。”高新区工委书记刘洪波介绍,自2008年12月单独设区以来,高新区坚持高点定位和高端高质高效标准,大力发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以生物技术、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科技等为重点的高端制造业和以研发设计、软件外包、总部经济、金融商务、文化创意等为重点的高端服务业,实行双高产业“双轮驱动”。“发展特色鲜明的高端产业完全迎合了国家级高新区所要求的产业发展方向。”刘洪波说。

一些大项目在全国都“响当当的”

国家级高新区要有国家级的大项目,在这方面,高新区同样“达标”。眼下,投资80亿元的科技CBD、投资15亿元的绿叶生物技术产业园、投资6亿元的拓普邦生物科技园、投资5亿元的中电投烟台核电基地等已在高新区开工建设,投资10亿元的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投资10亿元的东方智能科技园、投资2.3亿元的正元地理信息产业园等项目也相继开工。投资60亿元的国际生物科技园已进行了项目奠基。近期,又引进了商用飞机钛合金紧固件项目„„

“所有的大项目,不仅在烟台领先,在全国也是‘响当当的’。”在李宝清看来,一批批大项目纷纷落户高新区,挺起了高新区“脊梁”,也加快了高新区迈向国家级的步伐。今年1-6月,高新区经济运行各项重要指标增幅均高于烟台平均水平,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如此骄人成绩,让李宝清信心十足,“有了大项目支撑,不仅让高新区具备了国家级资格,还为将来在国家级高新区中领先奠定了基础”。

“国家级”创新高地将在烟台崛起

大项目是国家级高新区所必备的“硬条件”,良好的智力资源和优越的创新环境就是高新区迈向国家级的“软实力”,两者缺一不可。对此,高新区可谓“胸有成竹”。沿着高新区科技大道两侧,国际生物科技园、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拓普邦生物科技、中电投烟台核电基地、航空航天科技园等专业研发载体,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在烟威高速路南的高端制造业密集带中,东方智能产业园、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山东正元地理信息产业园,将研发规模水平不断扩大和提升。同时,依托区内及周边的烟台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烟台校区等8所高校以及中国航天513所、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52所和207所等国家级科研机构,智力资源密集的国家级创新高地正在崛起。

不仅如此,高新区持续优化的发展环境也达到“国家级”。自单独设区以来,高新区管委以国际标准打造高效政府,为入区企业提供人性化、专业化、一站式服务,打造服务最好最周到、办事最快最便捷的“特区”。“现在可以说要基础有基础,要条件有条件,升级国家级高新区,我们实至名归。”李宝清告诉记者。

烟台高新区的“晋级”之路

水母网11月11日讯(YMG记者 李仁)昨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经国务院下文批准,烟台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座承载着烟台人科技创新 梦想的海滨生态科技新城,由此征程再启。

高新区晋级“国家队”,幕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进入“国家队”,又能给高新区乃至烟台带来什么?就此,YMG记者进行了采访。

高新区为啥要升级? 很多人对烟台高新区熟悉,但却不知道它的“来历”。烟台高新区究竟是怎样诞生并发展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政府开始酝酿和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试验。1984年,国务院首次提出建立智力密集型新兴产业区的构想。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1991年,国务院批准建立第一批27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颁布一系列惠及高新区发展的配套政策,至此开始了建设国家高新区宏大的跨世纪工程。

“1990年5月,即国家正式启动“火炬计划”的第三个年头,在澎湃奔涌的改革大潮中,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应运而生,这块引领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前行的主阵地,成为烟台又一块创新创业的热土。” 高新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主任、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局局长李宝清说。

1997年8月,国务院批准北京、西安、苏州、合肥等对APEC成员特别开放的中国APEC科技工业园区。其后,烟台高新区作为中国APEC园区经国务院批准特别向APEC成员开放,建立了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并于1998年成功召开了APEC中小企业博览会,这五家高新区成为首批对外开放的中国APEC科技工业园区。

从1998年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工业园区”,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全国第一家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成为全国10家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开放的科技工业园区之一,到2001年烟台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创业中心。“烟台高新区已经拥有了三块含金量极高的‘国字号’金字招牌,这在全国省级高新区中实不多见。”李宝清说。2006年3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烟台高新区(东区)、烟台高新区APEC产业园、福山高新技术产业园,APEC中国(芝罘)科技工业园和烟台卧龙经济园区整合为新的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08年12月,为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抢占新一轮竞争制高点,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对高新区管辖范围和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理顺,单独设立高新区,辖管“一区四园”,赋予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一系列扶持政策,正式启动了烟台高新区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全力打造烟台市高新技术产业隆起带、产学研结合示范区和高端服务业聚集区,举全市之力,着力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重点骨干科技园区。

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同很多地方的省级高新区一样,烟台高新区人就怀揣着进入“国家队”的梦想。

“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年多来,向着国家级高新区的目标,烟台高新区人风雨兼程,无怨无悔,奋力前行。

高新区为啥要升级?李宝清告诉记者,烟台作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地位和区位优势明显,具有发展国家级高新区的良好基础,如果烟台没有国家级高新区,实在有点说不过去。另外,去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了较大影响,各项经济指标下滑。然而,国家高新区,尤其是国家高新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经济指标却呈现较高的增长。高新区的自主创新、内生增长的发展模式得到一致认可,并能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强大的科技引擎。

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后,科技部向国务院提出省级高新区升级国家高新区的报告,得到了国务院的首肯。今年2月,在获得国家有意部门省级高新区升级国家级的消息之后,烟台高新区立即行动。

“有国家级高新区这块牌子,烟台高新区才能有更高的起点,才有更厚实的基础。”当梦想如今有了实现的可能,李宝清的一番话代表了全体高新区人的心声。申请过程阻碍重重

目标明确了,从何下手?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之难,众所周知。

首先是名额有限。山东省在此之前已经有5家国家级高新区数量仅次于广东位列全国第二,一个省份超过3家国家级高新区,原则上不再批复;另外,同批次提出申请的还有济宁市,原则上一个省份只批一家,也让高新区的晋级之路变得坎坷。

其次,国家级高新区是一块含金量极高的“金字招牌”,审批极为严格。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的近20年间,仅批准了4家。

三是要求高。与当初的“几页纸就可申报国家级”相比,如今的高新区升级工作可谓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其评价的体系包括自主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土地集约合理利用、综合配套功能等五大指标体系,下属还有四五十个小项。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后劲大,加上烟台的经济地位和区位优势,拨开迷雾,高新区人也看到了自己的优势。

不管怎样,在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的征途上,高新区人已别无选择。向着国家级高新区的目标,高新区人开始了和时间赛跑,以“敢为人先、勇争一流”的高新区精神,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准备纷繁的申报材料、进行科技资源的整合包装引进、集中精力进行区域规划、产业规划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于李宝清来说,从去年2月份以来,不分昼夜加班加点是常事,吃不到热饭啃干粮是常事,跑北京跑济南是常事。

按照市委、市政府对烟台高新区的发展定位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高新区专门聘请了中国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北京长城企业战略发展研究所等国内知名规划设计机构,对高新区发展模式、目标定位、空间结构、产业布局、城市设计等进行了全面策划,日前正式出台了《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总体规划》。按照规划,在空间布局上,按照“一心四带”展开。

如今,走在高新区,施工现场塔吊林立,宽阔的马路笔直延伸„„目前,高新区范围内已形成了完善的路网布局,设有独立的供水系统,电力供应充足,污水处理设施完善,实现了水、污水、电、路、通信、蒸汽、燃气通畅和场地平整等“七通一平”,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流”进了产业成长必须的“底肥”。

高新技术产业框架基本形成。目前,高新区范围内共有项目154个,已建成投产98个,在建22个。初步形成了包括以博源科技为代表的新材料包装业,以绿叶制药、康诺盛世医药为代表的生物制药产业,以北方星空、多维电子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航天513所为代表的航天产业,以振华物流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业,以及以富润实业、中拓造纸机械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等诸多产业集聚的新兴高新产业集群。

产业有了,规划有了,接下来就是“公关”。“正月初7一上班,我们就跑到了济南,随后马不停蹄赶到北京,一年跑个20多趟是常事。”李宝清说。跟烟台高新区同批次提出升级申请的还有其他26家省级高新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没想到第一批13家就有我们。”李宝清说,从开始准备申请,到最后批复,前后仅用了一年半时间,可以说,在所有高新区申报过程中,烟台高新区做到了时间最短,速度最快。

晋级“国家队”能带来什么?

YMG记者专访高新区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局局长李宝清 这一是枚沉甸甸的“国”字招牌。

“晋级‘国家队’,势必能接纳更多的顶级企业。”高新 区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局局长李宝清说,高新区升级有利于提升区域的品牌优势,促进招商引资工作以及聚集吸纳高端人才、先进技术等创新要素。8月6日,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奠基仪式暨科研院所入园协议签字仪式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国家药物筛选中心、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生物资源实验室、上海中医药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15家单位与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签订了入园框架协议。“仪式结束后,陆续有多家企业提出入园请求。”李宝清说,为了吸引更多海内外精英,园区制订了一整套吸引高端人才的政策,如项目启动资金、种子基金、风投基金、研发用房补贴等。

推进自主创新,人才至关重要。去年以来,高新区多次组团赴国内中心城市招揽人才,同时将触角伸向香港和海外。“收获很大,一大批高端人才相继来区发展。”李宝清说,高新区具有最适合创新创业人才发展的城市、政策及服务环境,并在住房配套、家属安置、子女就学、研究经费、创业资金等方面建立稳定长效的奖励激励机制,为各类人才扎根高新区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

“进入‘国家队’,有利于获得国家或省市的相关政策倾斜,甚至享有国家有关政策先行先试的权利,以此加快园区创新环境的完善,强力支持园区的经济发展。”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更为重要的是,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国家在税收优惠方面有特殊政策。而且,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需要从地税减免企业税负,而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则可以享受国家级政策,减免增值税等一些“大头”企业税收。

另外,国家级开发区有一套完善的技术指标和考核体系,从招商、经济、产业、规划等方面进行细化,升级将使高新区今后的发展更理性、更稳健。

对于企业来说,政府的办事效率是他们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高新区是典型的小政府、大社会。”李宝清说,升级以后,高新区的办事效率将进一步提高,进区项目从前期立项、审批、规划、建设到后期生产经营管理,由高新区实行“一条龙”办公、“一站式”服务。高新区产业规划

坚持高点定位和高端高质高效标准,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大力发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以生物技术、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科技等为重点的高端制造业和以研发设计、软件外包、总部 经济、金融商务、文化创意等为重点的高端服务业,实行双高产业“双轮驱动”,倾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高地。

按照“一心”“四带”的产业布局,高新区绘就宏伟蓝图:

“一心”,就是集中规划建设研发孵化园、创业大厦、总部基地、科技广场等科技创新载体,形成高新区科技CBD。

“四带”,即以科技大道为轴线,打造高端服务业聚集带;以烟威高速路南现有工业园区为基础,打造高端制造业密集带;以烟台市区魅力海岸线———滨海路为轴线,打造滨海度假休闲旅游带;以烟台市区生态条件最好的重要水源地———辛安河为轴线,打造滨河高档次科技文化观光带。烟台高新区的发展方向:建一流国际化创新型科技园区 在发展目标上,烟台高新区将瞄准创建国内一流的国际化创新型科技园区,全力打造创新资源密集、产业特色鲜明、创新环境优越、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和谐的滨海生态科技新城。

在国家层面,努力成为实施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基地,成为与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开展科技合作的重要纽带,成为代表中国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的重点园区,成为我国与日韩开展科技合作的重要载体;在山东省层面,努力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示范园区,成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骨干园区;在烟台市层面,努力成为烟台发展蓝色经济的科技引擎,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隆起带、产学研结合示范区和高端服务业聚集区。

按照国务院批复要求,烟台高新区将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特色鲜明、规模适度、配套完善的要求,充分利用好国家级高新区这块金字招牌,大力实施产业立区、科技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全面推进重点产业项目、关键创新创业载体、高端人才队伍和软硬发展环境的建设,努力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国家级高新区知多少

高新区制度在中国有近20年的历史。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中关村成为首家国家级高新区(当时称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1991年,为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 战,发展民族高新技术产业,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了第一批26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1992年又批准第二批25个国家高新区,这是两次较为集中的批复高新区成立,此后,国家高新区的数量始终保持相对稳定。在新世纪到来之前,仅在1997年,杨凌农业示范区被批准建立。

2007年,宁波高新区成功升级,国家高新区数量从53家增加至54家,但距离杨凌农业示范区的建立已然相隔10年。随后,2009年,泰州医药高新区和湘潭高新区一起升级为国家级,至此,国家高新区数量为56家。今年4月,科技部启动国家级高新区升级工作。2010年9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包括烟台高新区在内的全国13个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

国家级新区 篇3

国家开发开放战略四步曲

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等经济特区成立。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开发开放浦东决策。

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

2010年5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重庆两江新区。

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之后,中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也是中国内陆唯一的国家级新区——重庆两江新区近日挂牌成立。

根据规划,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两江新区将着眼于建设内陆开放经济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成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其将享受国家给予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政策,包括对于土地、金融、财税、投资等领域赋予先行先试权,允许和支持试验一些重大的、更具突破性的改革措施。

有关人士称,两江新区的成立从国家战略上可以看作是新一轮西部大开放的标志性事件,它将深刻改变西部的经济面貌,对缩小东西区域差距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产值万亿,10年再造一个重庆

位属西南的重庆,地理条件确实相当独特:长江和嘉陵江在重庆交汇,用水条件在内陆地区得天独厚,长江水道带来的运输优势,一度让重庆成为西南地区的经济重镇,货物集散地和商业中心、制造业中心、金融中心和外贸中心,也成为整个西南地区通向中原腹地和沿海地区的咽喉。

重庆的活力和改变在这两年里经常被投资者提及:台湾鸿海精密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在重庆参观时表示,“重庆与世界上任何一座一流城市相比,都毫不逊色。”“so Fast!”在惠普全球执行副总裁托德首次到达重庆,考察重庆西永微电子工业园时,对该园区的建设速度之快发出这样的感叹。

从1997年改为直辖市后的百业待兴,到今天意欲成为西部经济发展的“带头大哥”,重庆历经13年“东进西联”的经济布局战略已棋至中盘。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重庆在中西部的位置更加凸显。

这一切,都为两江新区的计划,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可以说,重庆未来的最大驱动力就来自“两江新区”。

从时间表上看,重庆给了两江新区10年的时间。“截止2020年,两江新区的工业总产值有望实现10000亿以上,从目前重庆市8000亿的工业产值规模上看,未来两江新区的产值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重庆。”

“你可以把两江新区看作一座城市,”在西南证券研发中心总经理邵字看来, “跟浦东新区一样,两江新区的未来是在于城市化建设,是再造一个重庆的概念。”

两江新区的未来是,到2020年,努力建成功能现代、产业高端、总部集聚、生态宜居,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我国内陆开放示范效应的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00亿元。

用10年的时间,打造两江新区,重庆将能成就西部开发高地的梦想吗?

筑巢引凤,重庆不遗余力

国务院给予“两江新区”前所未有的优惠政策,形成了三大优惠政策的叠加。即: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政策,以及比照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政策。如此一来, “两江”优惠政策超浦东滨海,成三大新区中政策最优惠的新区。

据调查,重庆在两江新区的开发规划中,关于招商引资设定了一个宏大的目标:截止2020年,重庆全市吸引的70-80%直接外资将由两江新区带来。

从2005年以来,重庆政府一直不遗余力地向外界传达他们的开放引资态度。但在这一轮的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的外部投资环境受到冲击。重庆还能否实现引资大计?

事实上,这两年重庆的开放已获得良好成果,2009年利用外资总量达到40亿美元,连续两年利用外资增长率全国第一。港澳台、欧洲、美国全方位地利用外资;工业、城市建设、金融和贸易服务等领域吸引外资;通过购并、重组、海外上市等多渠道利用外资。

值得注意的是,重庆引进外资的思路非常聪明,在利用外资的方式上做了调整。

据重庆市外经贸委主任李建春介绍,以前,我国1.2万亿美元的加工贸易99%都在沿海地区,因为加工贸易的基本模式是“两头在外”,零部件从海外运到沿海,加工完了产品又销售到全世界。重庆到沿海有2000公里,如果照搬这个模式到重庆,物流成本抵消了内陆的政策、人力成本优势。因此,重庆提出把世界加工贸易模式垂直整合,实施“一头在外”的模式,通过零部件80%本地化制造,再组装成整机出口,以降低物流成本。

用这样的模式,重庆吸引了美国惠普,以及台湾富士康、广达、英业达等企业,而他们又带来了上百家零部件厂商。

“2009年惠普来重庆建了一个3000人的软件开发基地。这些人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组有一半人在美国工作,另外一半在重庆。每个项目都是两边的人共同商量,共同研究完成,这个团队技术水平提高非常快,同时,这部分人的成本却很低,每年每人工资不足5万元。这样既降低了惠普的成本,又为重庆储备了大量的软件人才。这对双方都极为有利。”

掘金两江新区

两江新区将引领重庆区域经济进入下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这也势必会对重庆板块上市公司带来机遇。

西南证券研发中心认为,重庆板块的机遇主要涉及三大内容:首先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港口、航空、公用事业设施等;其次是相关政策制定,主要可能涉及税收优惠、产业补贴、进出口补贴或优惠政策、监管制度建设;第三,对外地企业的招商引资给本地相关企业带来的合作商机。

在基础建设方面,根据浦东和滨海的轨迹,两江新区的统一规划,必然涉及大规模的基础建设。由于目前重庆板块相关上市企业较少,市场对于此概念主要集中在同时具有国资背景的渝开发、重庆路桥和重庆港九。另外,今年新上市的重庆水务也将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而形成新增业务。

在物流行业方面,受益最大的莫过于重庆国资管理的港口物流服务企业。重庆物流由于建设成本较高,内河港口集装箱费率高于沿海港口,随着重庆建设港务基地的迈进,2012年集装箱吞吐能力将进入500万吨阶梯,规模效应将有效降低集装箱费用率。同时,对长江中下游地区贸易较多的企业,在物流成本上也有相当的裨益。

在金融服务方面,重庆在建设金融功能区过程中,金融创新的试点可能优先在重庆开展,本地金融控股集团有望设立并进一步扩张,已上市或拟上市的金融企业可能迎来投资机会。

南沙构建国家级新区的路径探讨 篇4

南沙新区的发展现状

南沙处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几何中心, 规划面积800多平方公里, 位于珠江出海口虎门水道西岸, 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集之处, 东与东莞虎门隔海相望, 西连中山市。以南沙为中心, 周围60公里半径内有14个大中城市, 是广州、深圳、珠海“A”字形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的横轴, 是联结珠江口两岸城市群的枢纽性节点。现行的《广州市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 (2006—2020) 》中提出:城市空间结构要从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 采取“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发展战略。其中, 南沙开发区到南沙港区是“南拓轴”的重要节点。2011年9月, 《广州南沙新区总体概念规划综合方案》正式公布, 在广东省与广州市政府的合力推动下, 南沙新区有望成为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国家级新区。

当前, 2012年3月广东省及广州市已编制完成《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 (初稿) 并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争取今年上半年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省里有关部门初步同意赋予南沙46项管理权, 基本涵盖了目前南沙新区开发建设所急需的省级管理事项。南沙正在进一步筹划新的行政管理架构, 并成立南沙新区社工委。《南沙新区条例》、《南沙开发区条例》等立法工作正在推进中。贯穿南沙城市中心区的凤凰一桥、二桥、三桥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地铁四号线南延段地下方案正在编制中, 地铁十八号线将纳入市“十二五”轨道交通发展调整规划。在高端项目的招商与落户方面, 南沙正抓紧落实已经基本谈好的广发集团、华强集团等有投资意向项目, 推进已签约的广汽丰田三厂等, 推进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粤港服务数据试验区、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新院区、中科院广州工冶院二期、中山大学科技创新基地等战略性新型产业的落户建设。南沙正跟进落实粤港合作共建期货交易所, 争取在今年下半年获得国家批复。南沙还将在6月底前成立南沙金融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金融办, 力争落实航运交易所、广州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部落户。

南沙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规划定位不明确

1988年, 有“南沙开发之父”之称的霍英东率先提出开发南沙, 并将其定位成为一个拥有国际性港口的现代滨海小城。自此, 南沙在广州的发展战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广州市历届政府都以“再造一个新广州”来制定南沙的发展战略。而不同的专家学者则认为南沙可以规划成为“下一个香港”或者是广东甚至是中国的“新加坡”。1997年9月, 广州市政府正式颁布实施《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 把南沙定位为“建成以港口码头为中心, 交通运输、工业加工和旅游服务齐发展, 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文明发达、面向世界的现代化海滨新城”。

到了2004年, 广州市公布的《南沙地区发展规划》中, 强调产业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 产业发展模式清晰为“一个龙头” (现代物流业) 、“三大产业” (临港工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工业) 、“四大基地” (汽车基地、造船基地、钢铁基地、石油化工基地) 。一直以来, 南沙的发展思路都是以重化工业为主。而2005年是南沙发展最为重要的年份。当年5月, 国务院民政部批准其成为广州市一个独立的行政区;而也就是在那一年, 广东省与科威特签署谅解备忘录, 筹划建立一个由中石化控股的预计投资80亿美元的炼油厂, 南沙石化项目初露端倪。广州市的决策者认为, 支持南沙石化项目主要是基于“保障广州的经济安全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考虑。自从中科炼化项目明确落户广东后, 茂名、惠州、珠海、中山和江门等地也在积极争取该项目。

但石化项目选址南沙, 遭到了众多专家与人大代表的反对。专家们都觉得, 广州一年中有9个月都吹东南风, 而南沙正好在广州的东南面, 建石化厂的话肯定会对广州市区造成污染。目前南沙的电子、食品加工、船舶制造等工业门类已经够它发展十来年的了, 取消石化项目对南沙自身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也是非常好的。”2008年3月, 最终以环评报告未能批准为由而停止了石化项目选址南沙。同年11月, 由多名香港前官员组成的智囊组织—智经研究中心发表报告, 质疑广州南沙石化项目“可能成为珠三角都会区的安全隐患”。最后, 迫于港澳的压力、广州当地市民的意见和环保部及有关审批部门的建议, 该石化项目不再选址南沙。到了2009年, 广州市政府正式宣布南沙石化项目迁址。南沙石化项目迁址这一事件是南沙新区规划定位的转折点。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整理

从表1可见, 14年来南沙新区的定位与规划都迟迟未能落地, 导致南沙经济发展缓慢, 产业结构不合理和产能贫乏, 产值下滑。在经历过南沙石化项目迁址事件这一转折点后, 南沙新区的规划定位发生了变化, 从过去的重化工业发展思路中走出来, 而是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服务业等产业转型。最新的规划则有望到2012年6月底正式出台。因而, 在南沙新区的规划与定位未落实的情况下, 南沙新区的开发与发展其实可以通过由穗莞合作, 实现南沙虎门组合共建来促进其发展。

(二) 构建国家级新区面积不足

天津市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 面积2270平方公里, 海岸线153公里, 常驻人口243万。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东部, 地处中国沿海开放地带的中点和长江入海口的交汇处, 区域面积达到1210平方公里, 有65公里长的海岸线, 常住人口412万人。舟山新区处在我国东部海岸线和长江出海口的组合部, 全市口岸开放面积1165平方公里。而广州南沙新区的规划面积仅为800多平方公里, 未来南沙的人口规划将控制在240万人左右。

与我国的这些国家级新区相比, 广州南沙新区明显存在面积不足的问题。面积过小则难以承担国家级新区的功能, 这也不利于南沙新区将来的发展。最终还要把南沙打造成为粤港澳融合区以及珠三角的交通枢纽港,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那么, 新区规划面积不足在未来实施开发时会成为一个阻碍。

南沙构建国家级新区的路径探讨

当前, 在《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导下, 珠三角地区已逐步形成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城市带。在这些城市带内, 城市之间的区域合作是频频发生, 比如广佛同城、穗莞合作和广清合作等。但城市之间的合作也同样可以细化到地方上的小范围合作。无论是城市之间的区域合作还是地方之间的小范围合作, 都可以选择走“组合城市”道路。组合城市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城市的建成区在地理空间上相近或相连, 日常人流往来密切, 空间结构呈多中心格局, 在地域形成了一个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都市圈景观。商品和要素跨市流动的额外成本接近于零, 民众工作、生活和居住如同一个城市, 在行政管理上、财政上相互独立的城市“集合体”。城市之间建立了协商、对话、沟通、交流等多层次合作平台及协调机构, 经济利益分配上建立了存量资源保持不变, 增量共建共享合作机制。在基础设施、环境保护、住房、就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娱乐、治安等诸多方面, 城市之间可实行合作共建, 按比例出资, 实现“增量共建共享”, 从而实现组合城市的互利互惠的双赢局面。

因此, 南沙新区要发展成为国家级新区, 其路径可以选择与东莞虎门实现组合发展, 从而解决南沙新区开发所遭遇的规划不明确以及面积不足的难题。具体建议如下:

(一) 南沙虎门可共同投资建设交通基础设施, 促进与外交流发展

广州南沙新区是广州、深圳、珠海“A”字形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的横轴, 与东莞虎门隔海相望。当前, 承担广州南沙新区与东莞虎门沟通的只有虎门大桥。在南沙未来的发展中, 东莞的虎门、望牛墩、沙田等镇, 不管形式上划不划归, 实际上都会纳入到南沙的发展规划中去。因此, 有必要通过建设新的桥梁来缓解两岸的交通压力, 加大两地的来往。必须加快穗莞深城际轨道的建设、南站快线、湾区环线、万顷沙环线、地铁三号线延长线、四号线延长线以及南沙到白云机场等轨道线的建设。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对接, 南沙虎门两地的沟通才能紧密起来。可以改善南沙交通不便的窘况, 为南沙带来更多的人气与投资机会。更好的凸显南沙是珠三角地区交通枢纽的功能, 真正实现南沙1小时经济圈。最终, 南沙与虎门能够连成一片, 扩大南沙国家级新区的影响力。

(二) 南沙虎门可扩大产业合作面, 实现互利共赢

当前, 东莞经济主要以出口加工为主, 而广州的生产型服务业比较发达。南沙由于长期规划与定位不落实, 导致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产业单一, 偏重轻工业与重工业,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未来南沙将要实现与港澳的制度对接, 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医疗服务、教育咨询、创新科技、文化创意等产业, 实现承接港澳的产业延伸并进一步将其辐射至内地。虎门则由劳动密集型的服装加工业向服装设计、服饰创意等上游产业升级。因此, 广州可以把发展生产型第三产业的经验用在南沙新区的开发建设, 虎门把其上游产业升级的经验用到南沙新区建设中, 通过南沙新区与虎门共同的产业转型升级, 从而加速南沙构建国家级新区的进程。

(三) 南沙虎门组合发展可扩大面积, 保障南沙新区承载国家级新区功能

上海浦东新区的建设有效提升了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天津滨海新区则是打造中国第三极, 是环渤海、京津冀地区塑造的新的增长极;重庆两江新区则是推动西部地区发展, 平衡中国东西部发展差异;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则是支撑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因此, 广州南沙新区也要寻找这样的发展高度, 把珠三角一带的城市群都带动起来, 努力打造成为我国的一个独一无二的增长极, 真正承担起一定的国家使命。

在承载国家级新区功能与寻找合适的发展高度的同时, 硬件配备是非常重要的, 而足够的规划面积则是其中一条不可或缺的硬件条件。南沙新区的最新规划面积是800多平方公里, 而虎门当前面积为170多平方公里, 两地加起来有近1000平方公里。这个规模比较接近舟山新区的规模, 要有足够的面积才能保障南沙新区承载国家级新区的功能。因此, 南沙虎门组合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不会受到面积不足的瓶颈制约。未来南沙要与港澳对接, 各种生产型服务业都会在这里有驻点, 需要的土地面积是非常多的。与虎门组合发展, 不仅可以扩大面积, 而且还可以把虎门的一些优势产业列入南沙新区发展范畴, 使得南沙新区的产业更加多样化, 而进驻南沙新区的其他生产型服务业也可以进而辐射至虎门甚至到东莞更远的区域。加上南沙新区是珠三角地区交通枢纽的优势, 这样将更加符合一个国家级新区所需要的模样。

结语

无论是广佛肇、深莞惠还是珠中江地区, 都是珠三角地区重要的经济圈。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三大城市群之一和中国经济发展主力军之一, 积极深化地区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广州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进程中, 在穗莞两市积极开展合作的基础上, 通过南沙与虎门构建组合城市并且共建“南沙1小时经济圈”, 这对于把南沙早日打造成为“粤港澳融合区”和国家级新区是有重大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广州市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 (2006—2020) 》[S].2008.

[2]刘江华, 杨代友, 张强.整合与超越——广州大都市圈发展研究[M].商务印书馆.2010:344-351.

国家高新区立法出路何在 篇5

前不久,《西安市开发区条例》得到陕西省人大常委的批准,又有一个高新区拥有了自己的地方性法规。在国家高新区法尚不能出台的情况下,地方立法已出现百舸争流的局面。

园区大法因何未能出台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提出的“制度重于技术”,的理论曾在全国经济界和企业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的确,2001年1月1日,《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实施是这一理论在实践上的印证。《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正式实施后,出现了四个全国第一:第一家不核定经营范围的企业、第一家自然人与外商合资的企业、第一家有限合伙投资机构、第一家以无形资本占注册资本100%的企业。国外媒体将《条例》的出台惊呼为“对知识人才充满敬意的法律”。中关村的企业家说,“有法可依比再多的优惠政策更能稳定人心”。《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出台后的两个星期,就有3000家企业注册。

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之前,全国许多高新区颁布的发展条例基本以管理体制和优惠政策为主,《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出台之后,许多高新区纷纷效仿,开始制定高新区法律法规。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于2001年5月批准了《深圳经济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条例》,河北省和厦门市的人大常委会也分别通过了《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和《厦门经济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条例》,还有的地方则积极对过去通过的条例进行修改。迄今为止,全国已有20多个高新区纷纷大胆创新,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高新区法律法规。

但目前还没有一部全国统一的国家高新区大法。1996年全国人大曾经起草过一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法,但始终未获通过,主要是两种意见争执不下,一种意见认为应建立一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法,即园区法;而反对者认为应建立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法。持园区法意见者认为,建立高新区的根本目的在于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营造一个区域性优化的市场环境,有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法则为这个环境提供了法律保障,更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持产业法意见者认为,如果制定园区法,对区外的高新技术企业则不公平。既然是为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制定一部高新技术产业法,则可以使区内、区外的.高新技术产业都可以得到发展。

无法可依限制产业发展

尽管国家高新区大法不能出台,许多高新区的管理者从亲身实践中感受到,应该有一部国家大法。

“目前已制定的30多个地方性的高新区法律法规无一例外地都是以明确高新区的法律地位为前提,以全面服务企业优化发展环境为根本内容的‘园区法’。奋战在一线的高新区深知,营造区域性的综合优越环境才是高新企业发展最需要的。”西安高新区管委会政策研究室雷小毓说,他认为,一个高新技术企业从小到大,再发展成产业,优惠政策只在其中起了一部分作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更多的是依赖于一个优越宽松的综合化环境,这个环境里既需要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更需要优越的金融环境、信息环境、商务环境、学习环境和人居环境,政策环境仅仅是高新技术企业及产业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链的一个环节。产业法可以提供很好的政策环境,但难以提供环境链条上的其它环节。而园区法则可以通过赋予高新区一定的法律地位,授予一定的法定职权,促使高新区专门营造企业发展的“温室”环境,如此才可以催生高新技术企业及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

中关村占尽天时地利,并不是所有的高新区都像中关村那样幸运,桂林高新区管委会的一位职员说,“现在谈立法,如何执法?高新区面对的是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比如企业用40万元注册公司,并分两次付款,按《工商法》就不行,都是要靠当地政府协调。所以,有领导支持,比法律条

为何要设立这么多国家级新区 篇6

自此,中国国家级新区已达到15个。

截至9月15日,传统媒体中有关“福州”、“云南”、“国家新区”等关键词的新闻报道已达到2353篇,整体关注度较高。除去周末两天特殊时点外,监测期内的新闻持续性很强,日平均报道量保持在200篇左右。

相较而言,监测期内第二次传播高峰(滇中新区获批)的传播力度不及第一次传播高峰(福州新区获批),但鉴于监测时段内滇中新区相关消息仅仅传播半日左右,而结合近期舆论整体关注倾向来看,相关新闻依然具备较大的传播潜力。

两大国家级新区接连获批的消息,舆论的整体态度相对比较积极。但有分析认为,两次国家级新区相对集中的推出时间,均是在经济增长缓行时期,这使人们自然将新区批复与刺激经济相联系。

新区有政策优惠的优势,但也有行政干预介入过多的劣势。通过政府行政手段直接或间接安排项目推动增长可能产生的弊病,在设立国家级新区的过程中也完全出现。如何通过改革考核制度,防止和克服这些积弊,也是在设立国家级新区时必须考虑和破解的。

也有文章指出,除了这些获批复的新区之外,全国尚有十几个城市新区明确提出打造国家级新区,“国家级新区会不会泛滥成灾”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篇来自发改委的文章表示,每个国家级新区都有各自不同的改革创新试点任务,并非随意设立。

比如,上海浦东新区重点围绕自贸区制度创新,在金融、贸易、航运等方面加快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天津滨海新区重点围绕京津冀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和港区协调联动开展探索;四川天府新区则围绕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开展探索。

但该文章也承认,很多新区依然存在产业竞争力不强、开发建设特色不明显等问题。

而另一篇评论则坦言,除浦东新区之外,其他大部分新区的产业结构仍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不高。

有的新区以高耗能的能源重化工业为主,发展面临较大的资源环境约束;有的产能过剩现象突出,市场竞争环境出现恶化趋势;另一些新区产业没起来,只能卖地,逐渐沦为“空城”和“鬼城”。此类新区虽然是按国家级的新区规格进行建设,但实际却成为地方一个普通的新城。

国家级新区 篇7

关键词: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贵安新区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等新区通过不断的政策体系演进历程,已构建起了成熟的先行先试政策体系,在改革发展方面,为国家级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为贵安新区先行先试体系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价值。

1 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政策体系的纵向构架分析

纵向分析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政策体系,分为中央(含国务院及其部门)、省级(直辖市)、新区级3个层级。以浦东新区为例,中央方面的政策首先考虑浦东新区战略的特殊地位,建立全局性、创设性、概括性的制度,为浦东新区的改革发展进一步提供方向指引;在直辖市层面上,为加快浦东新区政策改革创新的脚步、不断健全和完善机制体制,上海市人大、政府为浦东新区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极为全面、具体、直接的保障,利用地方政府立法的权限,出台了相应政策;从新区层面上看,浦东新区人大及政府(含浦东新区成为行政区以前的新区管委会)出台的政策着眼于新区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层面,全面细化和规范各种制度以及新区内部的体制和机制,不断逐步演化成为新区先行先试政策体系的主体部分。截止到2012年,在浦东新区改革发展政策文件中,中央层面制定了23件,省级(直辖市)制定了20余件,新区级层面制定100余件。

2 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政策体系的构架分析

国家级新区的开发开放和建设发展从最初的侧重经济建设,逐步过渡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新区的先行先试政策也从新区建设初期的经济政策为主逐渐过渡到包括体制机制、行政管理、社会管理、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以浦东新区为例,通过研究发现,浦东新区的政务规范、政府定位与机构设置、开发开放、扩大自主权、科技创新、人才战略、综合配套改革、社会管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均纳入浦东新区的先行先试政策体系。与此同时,由于浦东新区的先行先试政策体系纵向的3个层次彼此均呈现特点鲜明的定位。因此,用更精确的划分标准,对其先行先试政策体系加以分析,不但从方法上更加容易理清政策体系的脉络,而且也较为容易地从效果上全面考察政策体系。第一,国务院及其部门(中央层面)发布的政策文件可划分三大类:分别为行政管理及审批程序优化、市场机制创新、财税优惠;第二,上海市(省级直辖市层面)发布的政策文件可划分为体制创新五大类,分别是:行政管理、产业发展规划、国务院及其部门政策配套、重点功能区开发建设;其三,浦东新区(新区层面)发布的政策文件主要针对微观层面,涵盖面广泛,大致可划分为行政职能转变、市场机制优化、社会管理创新、城乡统筹发展四大类。

3 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政策体系构建对贵安新区的启示

3.1先行先试政策的制定应体现前瞻性、全局性、效率性

通过对浦东新区先行先试政策体系建构的阶段研究发现,为了保证改革发展和创新活动有理有据,同时能体现制度设计的前瞻性,在新区起步阶段就秉承了“法规与规划先行”这一发展理念。与其他国家级新区一样,浦东新区也拥有国务院赋予的先行先试权,从本质上来说是中央政府授予地方政府的一种特殊政策试验权。从浦东新区新建开放到近几年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来看,浦东发展成效显著,新区的发展每一步都具有合法基础。

目前,随着国家和区域法治环境的不断完善,针对各项社会活动的合法性,国家级新区改革发展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通过对浦东新区先行先试政策体系构建的过程进行研究发现,国家级新区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全局性问题,应避免局部制度建设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建立制度建设的整体和局部协调运作的体制在新区初建阶段尤为重要。此外,从全局看,国家级新区恰好是我国在改革发展进入到攻坚阶段,巩固改革开放成果、加快改革试验步伐、探索深化发展思路的慎重抉择。毋庸置疑,发展、试验、改革在效率上对国家级新区均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在改革同法治的关系包括冲突中,效率因素必将发挥作用。法治绝非空谈,空谈必将误国,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政策制定和运行过程中,推动国家级新区各项事业发展的正确选择必然是法治为先、体现效率。

3.2先行先试政策制定应该符合国家级新区定位

浦东新区的设立以“开发开放”为核心要素,肩负着“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而向世界”的使命,其发展的道路向世人展现了一幅推进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图卷。第一,在浦东新区先行先试政策体系构建的初始阶段,围绕此中心,新区把规范建设重心

参考文献

[1]姜铭,雷仲敏,曲卉青.我国城市新区发展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2]查志强.舟山群岛新区先行先试政策思考[J].开放导报,2013(5).

[3]胡承宁,李本经.贵州贵安新区: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国家级新区 篇8

一、特色区域经济的特征

(一)培育优势产业

努力找准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的着力点和发力点。要抓住优势产业中的产品、市场、专业化生产和龙头大户四个关键环节,加快现有优势特色产业的产品创新步伐,开拓产品市场。

(二)培养龙头企业

要围绕资源优势的开发利用,依靠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建基础、创特色、扬优势、打品牌,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领头羊”作用。通过龙头企业、规模企业把“小而散”的作坊企业、千家万户的加工点连接起来,把一些分散的单户加工点组建成联户经济实体,发挥龙头拉动、大户带动效应。引导众多的中小企业跳出传统的生产方式,向生产专业化、配套协作化、营销集约化的格局发展。

(三)创立产业名牌

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只有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打响地方特色民营经济品牌,才能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形成民营企业的集聚效应,地方特色产业的优势才能得到加强和发挥。

(四)培育、吸引科技人才,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人是创新的主体,人才是技术创新活动的核心。专业人员的技术素质是成就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是创新机会的主要发现者、执行者和新技术知识的传播者,他们的高素质与相互合作是保证创新迅速形成新的综合生产力,获得创新最大效益的必要条件。

(五)政策扶持,做好服务

在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中,政府要坚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重点要在产业发展布局、宏观调控、吸引投资、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发挥作用。首先,在产业发展布局上要突出比较优势,突出重点,扶优扶强,加强调控,避免产业趋同、区域内无序竞争。其次,在资源配置上要围绕做强做大优势产业,通过招商引资、融资、税收、人才等优惠政策措施吸引资金、技术、人力、信息等各种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提高整体竞争力。引导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寻求外资嫁接,兴办一批合资企业,培大培强单体规模,推进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再次,加强引资引智工作。要借脑引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进行联姻,实行农科教结合、产学研结合,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加强科技攻关,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不断推进优势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二、特色的松山新区

松山新区位于锦州市南部,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锦州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锦州)示范基地”,被商务部认定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2015年2月成功晋升为国家高新区。

松山新区作为国家高新区和先导区,是投资兴业的热土。近年来,松山新区借助突出的人才、科技和区位优势,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形成了健康及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食品加工、电子信息四大产业集群。特别是2014年以来,结合国家高新区建设,松山新区全力构建“一城一区一园”产业发展布局,强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使松山新区在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进程中蕴涵着无限的发展商机。

“一城”,是建设南站科技创新城,打造“辽西智谷”。科技城总体规划面积13.01平方公里,重点建设科技城起步区大学科技园。大学科技园突出“科研、服务、中试”三大功能,规划建设标准研试园、科研中试区、产业示范区等多个功能分区和多个大学科技园子园,为大学生创业、研发创新和产业转化提供全链条专业服务,把大学科技园打造成产业创新最活跃、创业资源最丰富、孵化服务能力最强的众创空间。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获得国家发牌以后,按照国家高技术园区的建设规划要求,全面推进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推进高新技术园区建设过程中,注重“科技”两个字,突出了科技创新。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加快高新技术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召开了成立大会,做了部署,包括提供科技金融、科技服务的创新,尤其是强调科技城的建设是重要任务,也是标志性的建设。松山新区把科技园区作为载体,作为“产学研用”平台,建设“产学研用”孵化器,创造了很高水平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习总书记讲,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高新园区发展要提速,发展的水平、质量要提升,要进一步激活发展活力,关键要在创新上做好文章,要明确怎么来运用创新,在哪些领域创新,要创新什么。一是在高新技术园区管理上要创新;二是在服务上要创新,要提供最优质最快捷最满意的服务;三是在发展理念上要创新,新区的发展理念就是走“产学研用”一体化的路子,突出科技研发、科技转化,提高科技贡献力,要走校企联合、院企联合、校区联合的道路。习总书记在长春开会时提出“四个着力”,其中讲到创新。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个驱动”第一个也是创新。锦州“五大战略”也是创新。高新区要作为锦州市创新的引领,必须要把科技园区建好,吸引大批人才集聚、科研经费进入,形成多级发展的研发中心,形成科技人才集聚、科技项目集聚、科技经费集聚,最终科技成果迸发的局面。

“一区”,是建设辽西金融集聚区,打造现代服务业升级版。集聚区总体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整合两河之间已具规模的行政、物流及金融、餐饮、旅游等中心组团,构建“一街、一带、四片”功能分区。要把市府路打造为金融一条街,重点发展传统金融产业;把福州街打造成金融服务带,重点发展新型金融产业;同时,沿市府路和福州街打造四个金融功能片区,重点发展金融衍生行业。要将金融集聚区建设成为拥有行业主导力、区域辐射力的多元化、门类齐全的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功能发达、交易活跃、运行规范、多层次、现代化的金融市场,力争实现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2%以上,金融机构总数达到100家。

松山新区围绕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如今,以国际会展中心和喜来登国际酒店为核心的商务行政中心、以兴隆大家庭为龙头的商业流通中心、以国际五金机电城和国际汽配城为龙头的商贸物流中心、以云飞南街为轴线的餐饮娱乐中心和围绕南山开发建设的生态旅游中心已具规模,“六个中心组团”已经发挥了强有力的辐射带动作用,现代服务业集聚效应已然凸显。

国家级新区 篇9

自1988年国务院批复中国第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关村科技园,作为中国创新驱动的重要载体,截至2012年,已发展到105家,其中,江苏省国家级高新区先后获批9家: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占全部国家高新区总数的8.6%。园区产业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对于能否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关系密切。因而,对江苏省国家高新区产业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估不仅对江苏省高新区园区发展,产业生态系统发展谋划有启发,同样对于中国高新区也有借鉴价值。本文将基于最大流原理和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som网络)的数值实现,设计产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的指标体系和计算健康指数,评价对象是江苏省获批的8个高新区(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因有特定的生物医药产业指向,未作评估对象),考虑到苏州工业园区综合实力位列江苏省第一,因此将其作为一个参照对象纳入评估范围(简称参照1),以及国家级高新区考察指标的均值作为一个虚拟对象(简称参照2)也纳入评估范围。

2 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2.1 指标体系

不管是自然生态系统,还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健康(Ecosystem Health)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Mageau et al.(1995)提供一种可操作性的测量生态系统健康的方法,即VOR范式:V(Vigor)表示活力指数,反映系统新陈代谢和生产力状况;O(Orgnization)表示组织结构指数,反映系统的多样性和连接性;R(Resilience)表示恢复力指数,反映系统的弹性。学界还没有对“产业生态系统健康”概念作一个规范的描述,原因在于产业生态系统健康是一个复杂的、难以刻画的、与特定个体自身特性相关的模糊概念。我们认为,产业生态系统健康包含两个方面内容:①产业生态系统成长的可持续性,表现在产品和产业的梯队发展,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人群的流动顺畅不停歇;②产业生态系统成长的稳定性,表现在风险压力下园区产业系统结构的完善以及功能未受损和可恢复。因此,依据VOR范式,我们设计活力、组织结构和恢复力3个评价要素和8个具体指标来评价产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参见表1,其中,X1:业务总收入(亿元);X2:出口总额(万美元);X3:地区生产总值(亿元);X4: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家);X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亿元);X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值(%);X7:R&D经费投入占GDP(%);X8:“千人计划”人数(人)。

2.2 数据来源

江苏省9个开发区业务总收入、出口总额、地区生产总值原始数据来自于江苏省2012年《统计年鉴》,其他指标主要来自各开发区官方网站;虚拟对象参照2,即国家级高新区指标均值,除了“千人计划”人数来自江苏省8个高新区“千人计划”人数的均值,其他指标数值来自于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2011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发展与数据分析报告》中的原始数据。整个指标体系原始数据见表1。

3 评估过程

3.1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一般而言,具体指标可区分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①正向指标,也称效益型指标,表示指标原始数值越大,对产业生态系统健康越有益;指标原始数值越小,对产业生态系统健康越不利。②负向指标,也称成本型指标,表示指标原始数值越小,对产业生态系统健康越有益,指标原始数值越大,对产业生态系统健康越不利。本文的具体指标都是正向型的,因此只考虑正向型指标的标准化。令原始数据矩阵为X=xi(j)m×n,标准化后的矩阵为Y=y(ij)m×n,其中,0≤yij≤1,所有指标都无量纲,i=1,…,8表示第i个具体指标,j=1,…,10表示第j个评估对象。

3.2 产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方法

赵帅、柴立和等(2013)采用了基于最大流原理和SOM数值分析结合的动态演化模型,描述一个复杂开放系统n个组元间相互竞合的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过程,并以此来评价生态系统健康和其演化特性。最大流原理表明是这样的一个规律,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复杂系统总是寻找一种优化过程,使得系统在给定的约束或代价下获得载于节点之间相互作用功能的某种联系(广义流)最大。广义最大流理论模型本质上为系统健康评估提供了一种健康等级指数ξj的识别方法,但是数值实现需要依赖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SOM)理论。SOM网络共有两层:①输入层Input layer,输入节点(具体指标)的权值及其输入值共同称为输入层,②输出层,输出层的状态模式为,aji为连接权。SOM网络一种组织形式,输出层的每个神经元(健康状态等级)同它周围的其他神经元(其他健康状态等级)侧向连接,排列成棋盘状平面,相互竞争对输入模式的相应机会,最后仅一个神经元成为竞争的胜者,并促使那些与获胜神经元有关的各连接权aji朝着更有利于它竞争的方向调整,这样获胜神经元(健康状态等级)表征了输入模式的分类。aji开始会不断的波动,相应ξj值发生波动,随着训练步数增多,神经元学习和相互作用,aji会趋于稳定值ωji,此时输出层的状态模式为,ξj是高新区产业生态系统第j种健康状态模式,ξj值越大表示高新区产业生态系统越健康,越小表示高新区产业生态系统越不健康;ωji表示第j种健康状态模式中第i个具体指标/评价要素经过训练后的网络权重,xi为具体指标/评价要素的变量值。

3.3 计算过程与结果

利用Matlab软件编程,设定系统控制参数:5种输出神经元结构模式,即健康等级;训练步数为50;输出神经元宽带参数为0.2;学习率为0.01;距离误差为0.001。参数设定后,高新区产业生态系统内部组元根据内外环境的约束不断地进行竞争、协助和自组织,aji在不断进行调整,参见图1,初始阶段,ξj(j=1,…,10)值波动明显,随后趋于稳定值,此时获得相应的指标权重ωji和ξj值。经过SOM神经网络仿真,获得8个具体权重并排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值(0.2023)、R&D经费投入占GDP(0.1716)、业务总收入(0.1249)、地区生产总值(0.111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0.1113)、高新技术企业总数(0.1107)、“千人计划”人数(0.0964)和出口总额(0.0713)。说明产业生态系统健康指数首要看重的是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值,其次是研发强度,而出口程度对于产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判断影响力不大,见下图。



经过som网络仿真,获得10个评估对象健康指数ξj,参见表2。并且,同样的方法,计算出评价要素指数值。苏州工业园(参照1)总体健康指数最高达到0.914,徐州总体健康指数最低,只有0.507。三个评价要素指数最高的均为苏州工业园,活力指数最差是南京高新区(0.173)、组织结构指数最差是徐州高新区(0.406),恢复力指数最差也是徐州高新区(0.293)。

4 结论

虽然都认可,ξj值都和高新区产业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是同向关系,值越大健康状况就越好,值越小健康状况越差,但是对每种健康状态的临界值当前仍没有统一和规范,因为健康状态和具体个体特性有很大关系,统一规范的划分或许不能也不可行。由于本文中利用标准化后的数据yij和标准化的各个指标的权重,因而表示高新区产业生态系统健康ξj值都属于[0,1]。考虑到五个健康状态等级,因此,可以简单地将取值区域划分成五等分,即[0,0.2):病态;[0.2,0.4):不健康;[0.4,0.6):亚健康;[0.6,0.8):健康;[0.8,1]:很健康。

参见表2,从产业生态系统总体健康指数来看:苏州工业园很健康;无锡高新区处在健康状态;参照2以及苏州、武进、南京、常州、昆山5个高新区处在亚健康状态;而徐州和江阴两个高新区不健康。从产业生态系统的评价要素来看:苏州工业园3个评价要素都处于很健康状态;无锡高新区3个评价要素都处于健康状态;南京和徐州2个高新区的活力指数处在病态状态,昆山、江阴和武进3个高新区活力指数处于不健康状态;南京、常州和徐州3个高新区的恢复力指数处在不健康的状态,表明在自主创新成为国家战略的时候,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强度,激励人才集聚,正是高新区二次创业成功的关键要素。

参考文献

[1]Mageau M T,Costanza R,Ulanowicz R E.The Development and Initial Testing of a Quantitative[J].Health,1995,1(4):201-213.

国家级新区 篇10

近日,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农业标准化考核验收组莅临晋城, 对晋城申报创建的泽州县甜糯玉米、高平市无公害蔬菜、阳城县肉牛养殖、沁水县肉羊养殖等四个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进行了考核验收。考核验收组的专家们按照国家标准委《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考核验收规则》要求, 采用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考察现场、走访农户等形式, 对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考核并顺利通过验收。至目前为止, 晋城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大家庭喜添4个新成员, 总数量达到了10个。

上一篇:中国电影新情况下一篇:交通流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