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日语专业

2024-05-03

江苏省日语专业(精选十篇)

江苏省日语专业 篇1

1 江苏省医药行业药剂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1.1 行业从业人员现状分析

截止到2010年江苏省药品批发企业共428家, 药品零售药店共21425家, 其中农村药店约占50%。江苏省药品流通行业从业人数超过10万, 其中批发企业3万多人, 零售企业7万多人。 (1) 调查显示城市零售药店一线从业人员以初级和中级技术等级为主, 大多受过系统的医药专业教育, 县级及以下零售网点从业人员具有初级医药相关技术资格者为主, 中级技术等级者较少, 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更是寥寥无几, 还有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医药专业教育;药品物流企业的一线操作人员多数是从仓库保管、搬运等岗位转来, 学历以高中或中专为主, 具有相关技术等级证书者较少, 受过医药专业教育的人不足50%, 受过医药物流教育者更少, 多数凭经验工作。 (2) 医疗单位药学服务从业人员一般没有技术等级要求, 仅有职称要求, 2011年统计, 江苏省医疗单位卫生技术服务人员职称多为初级、中级及待聘人员, 占91.62%, (3) 一线工作人员多为初中级职称或无职称, 药剂专业毕业生为主力军。

1.2 药剂专业对应岗位调查

(1) 药品营销方向对应的岗位群。通过调查统计, 药剂专业药品营销方向主要的业务岗位包括零售药店营业员、仓储管理员、药品销售人员、药品采购人员、销售内勤、药品质量检验人员等。可面向医药公司、药品生产企业销售部门等, 从事药品销售、采购、质量检验等工作。对于零售柜组长、店长及仓库行政主管等管理岗位, 企业一般不从应届毕业生中直接录用, 而是从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中选聘。

(2) 药品物流方向对应的岗位群。据调查统计, 药剂专业药品物流方向主要的业务岗位有仓储管理及养护人员、物流配送人员、药品质量检验人员等, 主要面向药品物流企业、药品批发企业配送中心、药品连锁企业配送中心、药品生产企业配送中心以及与药品物流相关的企业。

(3) 临床调剂方向对应的岗位群。药剂专业临床调剂方向主要的业务岗位有处方调配、药品库房保管、医院制剂配制、药品检验等。主要面向二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服务单位的药房、药品仓库及制剂室等。

1.3 药剂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分析

目前江苏省药剂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有药士、西药药剂员、医药商品购销员、医药商品储运员4种, 其中药士为职称, 其余3种为职业资格证书。药品流通企业对职业资格证书有较高的认可度, 医疗单位对药士证书认可度高, 职业资格仅对西药药剂员认可, 而对其他职业资格证书认可度不高。因此学校在构建课程体系, 更新课程内容时, 应考虑不同专业方向考证的需求, 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职称考试与学历教育有机整合。

1.4 药剂专业知识、技能及素质需求

(1) 毕业生满意度调查。为了解用人单位对该专业学生的评价, 设计了用人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价表, 分别对生产、销售及医疗单位等就业单位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统计显示, 企业对毕业生的敬业精神与工作态度、团队精神与人际关系和综合职业技能较为满意。说明学生综合职业技能明显提高, 近两年教学改革呈现初步成效。而对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满意度仅为66.67%, 其中生产单位和医院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满意度相对较低, 说明生产单位和医院对药剂人员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要求较高, 而销售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较高, 药剂专业毕业生更适用于药品流通企业。但在调查中遇到部分企业特别强调要加强实践训练, 提示我们在构建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有待提高。

(2) 用人单位最看重毕业生的素质调查。针对用人单位最看重毕业生的素质, 对于近三年药剂专业毕业生在敬业精神、工作能力、学习成绩、所学专业、党员干部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 用人单位最看重员工的敬业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其次是工作能力, 而工作能力实际反映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访谈中许多用人单位表示, 学校要首先教会学生做人, 然后再教学生做事。

(3) 专业知识需求。随着药品流通领域信息化和服务的规范化水平的提高, 人们安全用药意识的增强, 对药品流通领域一线操作人员的要求也迅速提高。通过本次调查可知, 用人单位很看重工作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药学知识、药品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营销知识。根据岗位不同, 还需要他们具有计算机知识、药品的储存与养护知识、采购知识、配送知识、礼仪规范和药品检验知识等。相对而言用人单位对于企业管理知识要求不高, 只有部分药品零售企业要求具有柜组长管理知识。

(4) 专业技能需求。药剂专业主要面向药品流通领域一线工作人员, 不同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不同。药品零售药店岗位的主要工作是用药咨询服务、处方调配、理货、开票、复核、送货、统计及药品的验收、保管、养护、发货、复核等, 要求他们具有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专业技能。掌握一定营销技巧和服务礼仪, 能有效地与人沟通。

医药公司和药品生产企业销售人员主要工作岗位是采购员、销售员和销售内勤等, 主要工作是顾客服务、药品介绍、药品销售、药品推广、药品采购等, 要求工作人员能利用专业知识正确地介绍药品, 会签订销售、采购合同, 能与医院、药店有关人员进行有效沟通, 能组织相关会议, 能整理、归档客户资料和相关记录等。

药品物流企业一线工作岗位主要是从事具体的物流作业, 如药品的验收、养护、上架、分拣、包装、配送等, 需要具有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仓储一般作业流程管理能力, 能进行入库、搬运、储存、养护、进货、补货、调拨作业等, 能正确实施配送、运输作业, 部分企业要求具有药品质量检验和采购能力。

医院临床调剂一线工作人员能正确调配处方, 能按要求保管、陈列药品, 能规范配制医院常用制剂, 还有近一半医院要求具有药品检验和计划采购能力。

2 对药剂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1) 以行业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 以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为依据, 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调查得知用人单位普遍认为药剂专业应定位于药品流通流域一线工作人员。培养目标为掌握药剂专业对应岗位必备的药学专业知识和技能, 能从事药品购销、处方调配、药品仓储物流等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2) 以岗位需求确定专业课程设置。调研显示, 目前部分学校虽然进行了课程改革, 但专业课程设置与实施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与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新目录实施之后, 各校都面临课程改革, 我们建议成立由专业骨干教师和医药行业专家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小组, 共同开发设计实施性课程方案, 以企业对该专业人才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 作为制定本专业课程方案的依据。

根据职业岗位及工作任务, 参照职业资格标准, 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等教学的基本要求整合成教学项目。使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相一致, 实现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融合。

(3) 以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基于职业领域一线的工作任务选取教学内容, 以工作过程为基础, 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典型的产品 (服务) 为载体, 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 实现课程内容综合化。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针对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应加强实际操作训练, 应用项目教学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 以活动为过程, 创设真实的工作 (学习) 环境, 融“教、学、做”为一体。

(4) 开发完善教学资源。课程的改革与实施离不开教学资源的支撑, 要实现项目教学和理实一体化教学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建议各职业学校继续加大实验实训等教学投入, 设计仿真的教学环境, 充分利用医药相关企业资源, 为教学营造职业氛围, 努力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 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5) 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教师是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者, 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 将原有教师定期送到企业进行顶岗培训, 深入企业实际生产或服务一线;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培训新教师, 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将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引进教师队伍;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使专业教师能及时把握本专业发展动向, 更新专业知识, 提高专业技能, 以适应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

摘要:目的:为编制药剂专业课程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个别面谈、电话访谈、座谈会、文献检索等方法对江苏省部分零售药店、药品批发、药品物流、医疗单位及药品生产企业进行了人才需求调查。结果:江苏省药品流通领域人才需求旺盛, 从业人员职业技能亟待提高。结论:以行业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以岗位需求构建课程体系, 提高专业师资素质, 改革教学方法, 完善教学资源, 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关键词:药剂专业,人才需求,课程方案,专业改革,调研

参考文献

[1]江苏省药品流通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http://www.jsdoftec.gov.cn/New-sDetail.asp NewsID=41724.2012.11.7.

[2]赵琦等.江苏省医药物流企业人才需求调研[J].中国药房, 2011.22 (48) :4548.

江苏省大学学科专业排名 篇2

江苏省高校哪些本科专业荣膺2016中国七星级专业?哪些专业跻身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和中国一流专业队列?哪些大学跻身2016江苏省大学最佳专业排行榜前10强?

2016江苏省大学最佳专业排行榜

法学工学 教育学经济学理学

历史学农学文学医学艺术学 哲学

20全国高考志愿填报即将开始,为了满足全国高考考生及家长了解江苏省高校本科专业办学实力、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需要,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6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发布最新2016中国大学最佳专业排行榜,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雄居前3甲,武汉大学列第4,中国科学院大学挺进全国5强。武昌首义学院、文华学院和西安外事学院名列2016中国民办大学最佳专业排行榜前3强;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位居2016中国独立学院最佳专业排行榜前3强。报告显示,江苏省雄居2016中国各地区大学最佳专业排行榜第3名,14个专业荣膺2016中国七星级专业, 27个专业荣膺2016中国六星级专业,54个专业荣膺2016中国五星级专业。

南京大学雄居2016江苏省大学最佳专业排行榜榜首,4个专业跻身中国七星级专业

报告显示,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6中国大学最佳专业排行榜中,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河海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名列2016江苏省大学最佳专业排行榜前10强;三江学院、无锡太湖学院、宿迁学院、南通理工学院名列2016江苏省民办大学最佳专业排行榜前5强;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名列2016江苏省独立学院最佳专业排行榜前5强;西交利物浦大学名列2016江苏省中外合作办学大学最佳专业排行榜第1名。

2016江苏省大学最佳专业排行榜

名次

学校名称

类型

2016综合排名

2016最佳专业

全国排名

星级排名

办学层次

7星级

6星级

5星级

4星级

3星级

1

南京大学

综合

8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4

9

8

11

11

2

东南大学

综合

24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

4

3

16

15

3

中国矿业大学

理工

42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

2

3

7

13

4

南京理工大学

理工

56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1

2

6

8

19

5

南京农业大学

农林

46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1

2

3

5

11

6

河海大学

理工

54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1

2

2

12

9

7

中国药科大学

医药

124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1

0

3

3

6

8

江南大学

综合

99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1

0

1

9

11

9

南京工业大学

理工

109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1

0

1

5

11

1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理工

61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0

1

4

7

14

11

南京师范大学

师范

50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0

1

3

7

14

12

苏州大学

综合

63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0

1

1

8

17

13

扬州大学

综合

127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0

1

1

7

22

14

解放军理工大学

理工

81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0

1

1

6

0

1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理工

214

2星级

区域高水平大学

0

1

0

3

10

16

南京林业大学

农林

157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0

0

3

4

9

17

南京艺术学院

艺术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0

0

3

3

7

18

南京邮电大学

理工

146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0

0

2

8

7

19

南京中医药大学

医药

178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0

0

2

3

5

20

江苏大学

综合

126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0

0

1

7

10

21

南京医科大学

医药

162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江苏省日语专业 篇3

专业设置的“前世今生”

目前我省职校开设的数十个民族文化专业方向可以大致分为技艺类和戏曲类,大都在近10年内相继开设,这与近年来民族文化整体保护意识的提升有关联。2003年10月《世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旨在保护以口头表述、节庆礼仪、手工技能、音乐、舞蹈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于2004年8月加入该公约。2005年,江苏省有37项民族文化项目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省、地、市各级非遗项目都在陆续建设、评选中。这是我省民族文化专业开设的大背景和大环境。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产业需求型。一般是技艺技能类专业,有地方产业作为支撑,因出口畅顺所以招生、发展情况良好,有的还发展成为学校的特色、示范专业。比如江苏省宜兴丁蜀中专,1988年就在与当地紫砂二厂联办紫砂班的基础上建成工艺美术专业(紫砂陶艺方向),目前年招生300人左右。相类似的还有连云港东海中专的水晶专业等。

二、自发保护型。技艺类和戏曲类都有,往往是职业学校从保护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和传统继承出发,利用某些有利资源开办。比如南京市莫愁中专秉承“传中华文脉,育特色人才”的办学理念,2001年开设了古籍修复专业,使古修技术由传统的师徒相传走上了正规教育之路,2004年升格为五年制大专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江苏省武进中专为了传承“常州大麻糕”的传统制作工艺,开设了“大麻糕制作”专业方向;盐城高师的淮剧专业源自1958年“盐城专区艺术学校”的戏曲专业,办学历史悠久。还有连云港艺术学校的淮海戏和连云港五大宫调专业方向等。这类专业的设置学校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师资力量比较强,容易出精品、出亮点。

三、行政干预型。地方政府牵头组织,行政力量直接介入,布置职校开设相关专业,对地方民族文化项目进行后续人才培养。比如江苏省东台中专2011年开办的发绣艺术专业,就是在东台市委、市政府的直接关心和指导下,为了提升当地发绣行业的整体水平、产品档次而建设的。淮安文化艺术学校的淮海戏专业建设则是当地文化传承工作框架中的一个部分:由淮安市市政府主导,制订五年保护计划,包括建立较为完整的淮海戏资料库和资料陈列室,设立淮海戏博物馆,建立淮海戏专题网,申报国家级代表传承人,设置传承机构等。无锡文化艺术学校2007年在无锡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下,恢复开办锡剧表演专业,并获得政府拨款200万。政府的强力推动往往使得该类专业建设基础好、起点高。

另外,还有一类属于复合型,往往整合了政府、学校、行业其中二者或三者的合力。比如常州艺术高职校经过广泛深入的社会调研,在常州市政府和市文化新局的大力支持下,结合常州华夏工艺美术产业博览园的发展需求,与其合作办学,在表演艺术专业中设置锡剧表演方向和江南丝竹方向,增开民间工艺美术专业乱针绣和留青竹刻两个技能方向。再比如江苏省六合中专开办的雨花石雕刻专业,既有当地该产业市场发展迅速、人才紧缺的需求,也有学校看准雨花石艺术雕刻市场前景的眼光。

从现阶段发展情况来看,民族文化专业建设依靠行业或学校自发进行的潜力是十分有限的,有很多限制条件。有相当多的民族文化类型、非遗项目由于并不具备市场开发的因素,存活的空间有限,被职业教育“看中”的机会很小。行政干预型或者复合型应该成为民族文化专业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量。

专业建设的“异彩纷呈”

一、师资建设

由于民族文化传承的特殊性,专业建设中“人”的因素极其关键。这里的“人”有三种内涵:一是身负绝艺的传承者,大多是工艺美术大师、表演艺术家、行业知名人士等,在专业里起指导、领衔、支撑的作用。往往一个这样的人可以撑起一个专业,也往往一类技艺的传递就系于一人身上。二是专业教师,他们承上启下,一方面学习大师的技艺,另一方面承担大量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技艺和学生之间架起有效传递的桥梁。三是学生,有些技艺的传承对学习者有着特定的要求,而由于民族文化的衰落,招收不到合适的学生也成为专业发展的一大困难。比如江苏省戏剧学校就感到好的学戏苗子一年比一年难找。在这里我们主要观察前两类“人”——他们直接构成了专业师资——对专业建设的作用情况。

一般来说,各校的民族文化专业都延聘了行业、专业人士担任专业教师或承担教学任务,一些非遗项目也都有传承人担纲牵头,但是,由于这些专业人士的层次各异,教学能力不同,在专业教学中介入的程度和发挥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因而直接影响了该专业民族文化传承功能的实现情况。一些学校充分利用了这种差异,采用各种形式挖掘专业人士的能量。比如宜兴丁蜀中专,学校组建了由宜兴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担任理事长,行业大师汪寅仙、徐安碧以及其他不同类型代表组成的专业理事会;在理事会的专业指导、支持下,学校选聘优秀行业专家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汪寅仙、徐安碧、邱玉林、李守才等大师、名家更在学校建立大师工作室。这些行业专家不仅参与课程开发、教学计划的审定、教学督导,还在学校的“陶都职教论坛”中开设“名家讲座”,为专业教师拜师学习紫砂陶制作技艺提供了平台。江苏省武进中专一方面传承并改良大麻糕制作工艺并使其先后成功申报成为常州市和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成为“常州大麻糕制作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单位”;另一方面,学校还培养青年教师学习传统制作工艺,严玉华和陈平老师分别成为常州市、武进区级该项“非遗”传承人。江苏省戏剧学校成立了由骨干教师和省内外著名演员以及文艺团体领导组成的三结合专家指导小组,并长期聘请一批舞台实践经验丰富的表演艺术家来校任教,发挥专家的作用;每学期的剧目教学和基功教学统一管理,有机结合,因人设戏,因材施教。连云港艺术学校则采用“校团合一”的办学模式,该校的部分教师组建为江苏省女子民族乐团,演出时是演员,上课时就是教师。

理想的行业人士参与职业教育的状况应该是这样的:他们一边要将自己掌握的技能进行巩固深化并有所创新;同时,他们也要将这类技能的基础和精要与专业教师合作,开发出适合职校学生学习掌握的课程和教材;他们最好能够直接带学生,不行就带出老师来,同时对老师的教学过程进行指导和提点。现实情况中能够开发课程和教材的专业人士数量是很少的,更多的情况是带领教师学习技艺,这就使得专业教师的任务格外重要。他们要学习技艺,还要想着用什么方式让学生也学会技艺;他们不仅要传授技艺,做好大师与学生的中介,还要做好其他的开发、设计、制作等工作,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手段培养出新型技能人才。许多学校感叹的师资问题其实主要是指这一部分的师资缺乏。而事实上民族文化专业的教师培养也缺少行之有效的路径。由于民族文化传承往往是一项“孤独”的事业,无环境,无氛围,无群体,专业教师只能靠“自我成就”才能有所作为,这是一项亟待破解的难题。在这里,我们不妨参考一下宜兴丁蜀中专的做法:学校在开展“青蓝工程”和“双师型工程”的基础上,对工艺美术(紫砂陶艺方向)专业的青年教师提出了“拜一个行业名师为师,学精一门全手工紫砂陶制作技艺,做好一件作品,带好一批学生”的“四个一”要求,有效地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同时还制定了《名师工作室、创新工作室建设条件与管理办法》,将工作室建设和基地建设、课程建设、带培青年教师以及领衔人自身发展结合起来,促进了教师团队的共同成长。

二、课程与教学

许多职校的民族文化专业在这一方面都进行了探索,也积累了一定的成果。比如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常州艺术高职校经过市场和专业分析,决定“江南丝竹”专业方向培养的人才需要掌握一至两项演奏技能,具备相应合奏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掌握江南丝竹文化,具有编排、演出和教学经验,能胜任各级民族乐团的演出要求;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则培养掌握本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能够适应民间工艺产业发展需求,具有从事“留青竹刻”与“乱针绣”等工作,在民间工艺领域中专业基础厚、技术能力强、职业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工艺方向的专门人才。在这个目标的引领下,学校以强化实践能力、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养能力和技能为主线,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岗位课程体系;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同时建设了名家领衔、学校主导、系部支撑、教研室为主体的与剧团及产业园项目接轨的工作室,集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践为一体,使之成为项目课程的研发地、专业技术人才的成长营、创意设计和创造实践的工作间、融通市场与学校的桥梁。

在内容设置上,各校也都根据人才培养需求和师资状况,进行课程和教材建设。比如连云港东海中专始终牢牢把握专业课程改革这个主题,建立和完善了“三以一化”专业课程体系,将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水晶方向)专业拓展为水晶工艺品设计、水晶工艺品雕刻、水晶工艺品营销三个专业化方向,从设计到雕刻,从雕刻到营销,纵向延伸专业链。先后开发了《玉石雕技法》《雕刻技艺实用教程》等7套专业实训教材。江苏省六合中专努力做到“教室工厂一体化”“教学生产一体化”,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充分体现“教学做合一”“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

民族文化项目的一大特色是实用性很强,因此各校都在专业教学中加大这方面的渗透力度。比如无锡文化艺术学校教学融理论、实践为一体,将原来主要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主的艺术实践,逐步拓展为创新型综合艺术实践和为社会服务型艺术实践三者并举的教学实践体系。常州武进中专则经常举办全市性的常州大麻糕制作技艺、工艺专题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常州大麻糕品尝会,使其更贴近现实、贴近市民,逐步形成产业化发展规模。还有一大难点是艺术创作的创新性如何培养的问题,这方面宜兴丁蜀中专的探索值得借鉴。学校在专业技能课程中逐步推进单元制的项目教学;改革评价方式,在项目课程结束后组织成果展出,向收藏作品颁发证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为了促进紫砂制品多元化的个性创作,专业教师引导学生在完成项目中获得“精神、自由、主观性、想象力”等非理性的个人超验,通过作品赏析,与大师对话,相互交流评价,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

课程与教学,是民族文化技艺传承由传统的师徒授受到现代的班级授课制职业教育最大的区别所在,这个环节处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应该是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块成了许多民族文化专业建设的短板,拿不出像样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更谈不上实现项目课程建设、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等先进教育理念。当然,民族文化技艺的传承有其特殊性,一些传统教学方式更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但问题是,这些好的教学方式往往湮灭在时间长河中,并没能被很好地继承。当课程与教学处于一种相对“真空”中的时候,专业的薄弱与萎缩就会是一种自然的结果。这是值得我们关注和警惕的。

三、实训基地建设与产学(教)研合作

当古老的民族文化遇到现代职业教育的时候,实训基地建设和产学(教)研合作成为其有效传承的创新途径。在这一方面,我省诸多职业学校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实践案例。

首先,实训基地的建设有效促进了专业教学。比如六合中专建设了集教学、实训、生产、经营为一体的雨花石工艺美术实训基地,包括画室、泥塑室两个专业基本技能教学实训室,切割及打磨室两个可进行实际雕刻技能训练的雨花石雕刻实训室,两个可进行产品图样设计的平面设计及三维设计实训室,以及工艺美术师蔡春华、蔡康麟的雨花石雕刻工艺工作室。丁蜀中专的紫砂陶实训基地也由起初单一的制壶实训扩展到装饰实训、雕塑实训、烧成处理、模拟绘图等功用,实现了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具备了实践教学、职业技能鉴定、技能竞赛、社会服务等功能,为项目课程的开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其次,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校企产学(教)研合作提供了平台和契机,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培养了市场,营造了难能可贵的社会氛围。比如东台中专与东台天艺发绣有限公司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和发绣产品研发中心,实行半工半读的学习模式,企业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学生作品按件计酬。在发绣行业协会的指导下,学校和合作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创新发绣产品的生产工艺和题材内容,如以“丝语心语,真情永恒”为主题,相继推出了“心香一瓣宗教绣、永结同心情侣夫妻绣、手足情深同窗毕业绣、福如东海长寿感恩绣”等发绣产品,获得了市场认可。常州艺术高职校与常州华夏工艺美术博览园、常州市锡剧团、常州市歌舞剧院等对口单位合作,参与项目开发,进行订单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另外学校还充分利用常州社区大学的资源,通过艺术进社区、艺术进校园等活动,开展作品展览、演出和专题讲座,扩大非遗项目在地方的影响力。无锡文化艺术学校安排学生定期参加无锡市锡剧院、江阴市锡剧团、宜兴市锡剧团、大丰市锡剧团、锡山区锡剧团、张家港市锡剧团等剧院的排练、演出,以提高、丰富学生的舞台实践和表演机会。六合中专与南京杨记工贸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生产经营模式培养,进行雨花石来料加工的项目经营,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以生产项目带动师生实训;还成为南京冶山国家矿山公园玉石研发基地,校企互惠互利,互相支持,取得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助。丁蜀中专依托紫砂陶实训基地创办了宜兴市丁职陶瓷有限公司,积极推进实训基地的“七合一”功能,利用学校资源组织技术开发,由机电专业、工艺美术专业师生协作开发的新瓦斯窑、新电窑等一系列陶瓷行业专用设备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同时利用该基地还成立了江苏省中小学教师陶艺培训中心,为省市中小学培训陶艺教师。盐城高师淮剧专业常年组织师生带着精心排练的大戏、折子戏到军营、农村、煤矿、工厂进行实习演出,参与各项政治接待、重大纪念、庆祝性演出等社会服务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又为社会各界送去了精神食粮,受到普遍欢迎。

四、“进口”和“出口”

一个职教专业只有“进口旺”“出口畅”,才能形成办学的良性循环,民族文化专业也不例外。甚至由于此类专业的特殊性,“出口”决定了“进口”,“进口”决定了某个专业乃至某类民族文化技能的生死存亡。在调研中不乏很有传承价值的专业(方向)因为招不到学生只能停留在纸面上甚至面临撤并的情况。因而各校都在培养生源方面花力气、下功夫。

第一招是经济刺激。那些行政支持型的民族文化专业在得到政策支持的同时一般会配套经济资助。比如淮安文化艺术学校的淮海戏专业最初生源非常匮乏,学校承诺免除学费与生活费后才招到足够的学生。东台中专给予报考发绣专业的学生学费和住宿费全免的优惠政策,同时还将获得每人每年政府助学金1500元。江苏省戏剧学校争取政府专项经费,2006年起免费向全国招生,开办“小京班”,用项目形式进行管理和培养,取得明显成效。这一办班模式被纳入江苏省文化人才建设工程,并在本校的丹剧、海门山歌剧班中得以延续。

第二招是广开门路,利用社团活动、社会培训、社区宣传等方式扩大潜在生源。比如常州艺术高职校组建与民族文化专业方向对应的四个学生社团,将外专业对非遗有一定兴趣和爱好的同学集聚起来,以培训的方式开展普及活动,有效地培养了一批有基础、有兴趣的非遗爱好学生。连云港东海中专的水晶专业每年都吸引一大批返乡农民工、退役士兵、下岗职工等来校培训,为其就业创业、脱贫致富拓展空间。

第三招是打通出口。一方面积极开拓升学进修的通道。比如丁蜀中专开辟四条路径:一是组织学生参加江苏省普通高校单独招生考试,让学生有机会进入高校进一步学习;二是学校与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联办成人大专教育,在中职课程完成之后接通成人大专课程,让学生在工作的同时学习提升;三是开设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雕塑艺术设计(紫砂陶艺方向)专业;四是自2012年起,与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联合进行“3+3”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另一方面,为学生的就业、创业不遗余力地创造条件。比如东台中专成立了校内学生创业基地——“丝语”发绣坊,主动与婚纱影楼、妇幼保健机构、民政单位等接洽合作,推广学生的发绣作品。东海中专鼓励水晶专业师生参加各类展评活动,先后在国家、省各类工艺品博览会上获78项金、银、铜奖;专业就业率达100%,毕业学生有的成为水晶企业管理人才,有的在营销岗位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同时涌现出一批创业典型。

五、文化建设

对于民族文化专业来说,文化建设有着别样的意义:从促进专业教学的角度来看,文化建设能够有效地提升专业志趣,培养专业情感。就像六合中专设置了雨花石石料标本、作品图片的展示橱窗;常州艺术高职校在校园环境布置中随处可见非遗元素,定期开办留青竹刻、乱针绣作品展览,举办江南丝竹和锡剧的专场演出等。这种类型的文化建设虽还停留在本专业层面,但已经有了扩大民族文化影响的努力和实践。如果从总结民族文化历史经验和保存优秀成果结晶的角度看,也有一些学校的工作正在自觉不自觉地承担着这个历史使命,完成或接近这种超越:

宜兴丁蜀中专倡导“以陶载文,以技传人”,每年举办一次师生作品公开汇展,校内建立了“五朵金花”陈列馆,宜兴紫砂、均陶、美彩陶、精陶、青瓷等各类师生作品精彩纷呈,彰显着宜兴独特的陶瓷文化和鲜明的专业特色;建立了孙伯春老师作品陈列室和南京艺术学院吴开诚教授艺术馆,收藏了吴教授所捐赠的80余幅素描作品,以及历届师生的国画、油画、书法等作品;学校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舞蹈“陶工古韵”成为宜兴紫砂陶艺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大文化载体。

江苏省武进中专将全面深入开展普查工作,摸清常州大麻糕制作工艺、技艺生成、发展历史及历史代表性传人情况;建立常州大麻糕制作技艺传承人、传承群体资料库,用DVD形式详细记录常州大麻糕制作的全过程;进一步开展理论研究工作,探究常州大麻糕制作工艺、技艺发展轨迹和在国内名点名小吃文化圈内的影响及价值;继续组织、举办好常州大麻糕文化活动,将收集的有关常州大麻糕的传说故事、奇闻逸事等编辑成书。

专业发展的“前途漫漫”

在对我省职校开设的民族文化专业建设情况有了一个总体的观察梳理后,自然要关注到它们当下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出路。由于现代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文化多元,民族文化的生存空间愈加逼仄,这使得职业教育成为接续和传承文化传统的一个全新渠道。然而,种种迹象表明,这种渠道的作用充分发挥,必须要在“一盘棋”的全局统一部署和行政资源的有效调配下才能进行。民族文化专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这两个因素的不到位、不匹配、不协调有着密切的关系。

民族文化专业的发展问题一是在资源层面,二是在实践层面。资源层面集中在资金和师资两个焦点,而后者的问题尤为突出。几乎所有的民族文化专业都在喊“缺少师资”“专业教师缺行断档”“没有编制难以进人”“师资青黄不接”,既牵涉行业人士也关系普通专业教师,说明这是一个普遍的短板;除了部分有行政直接资助的职校,大多数民族文化专业感到经费困难,“先进设备需要投入”“办学投入捉襟见肘”。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还存在多头办班的现象,比如淮海戏、淮剧、锡剧等戏曲类专业都有不止一家职校在办,无疑加剧了师资、生源的紧张,且不易形成办学的比较优势和相对特色。这一切的背后其实揭示了两个问题:一、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还未进入政府顶层设计的视野,还处在一种相对无序、随意性较大、还未真正认知到其传承价值的生存格局中;二、利用职业教育来传承民族文化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民族文化类职业教育要和其他保护手段一起,整体规划,合理分工,同气连枝,互相呼应,才能真正实现其效用,而这是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全局部署和有机调控的。

民族文化专业实践层面的问题其实是前述现象在教学、办学上的终端反映:一是教学体系、课程结构、专业标准、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亟待提档升级,比如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等;二是对民族文化传承的研究不够,在传统经验的总结、现状的分析和未来的发展等方面缺少系统深入的研究;三是缺少相应的物质(经验)积累、生存环境、发展土壤。淮安文化艺术学校对淮海戏专业的发展列举了几条建议,很有针对性,也很有借鉴意义,兹列如下:

1.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统筹协调社会各界和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起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协调机制或工作机制,使全社会都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之中。比如实施“淮海戏进校园”工程,把具有浓郁区域特色的淮海戏加入到学校音乐课、赏析课中,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丰富学生艺术知识结构、提升学生思想境界的同时拓宽淮海戏传承和发展的途径,维护淮海戏生存土壤,扩大淮海戏的受众面。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开辟淮海戏赏析专刊专栏;通过剧场演出、广场演出、电视广播、举办文化艺术节、旅游节、戏曲大赛、发行唱片等活动,让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了解淮海戏、接受淮海戏、喜欢淮海戏。

2.政府要在人才培养上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保障。从不同渠道争取支持,无论是政府财政拨款还是民间资助,尽可能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保护淮海戏的行动中来。

3.抢救性搜集传统剧目、现当代剧目的乐谱以及音频、影像资料,加快建立淮海戏资料数据库,这些是研究淮海戏的基础,更是淮海戏的文化精华所在。

4.构建良好的研究氛围,由淮海戏名家、艺术研究者、淮海戏专业人员、淮海戏爱好者建立淮海戏研究团队,开展淮海戏专项课题研究,使其更有效地服务戏曲表演和教育实践。发挥艺术类学校的优势,专业的艺术背景和教育资源能够很好地帮助推进淮海戏的理论研究和创作水平。

5.要对淮海戏人才培养进行人才结构状况分析,淮海戏的主要人才是编剧、导演、演员、作曲四类,这就要求建设好戏曲人才在岗培训和深造制度。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血脉所系,文明的智慧、精华所在,如果有所缺失,那民族成员的依恋和亲近就无所附依,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也无从生发,因而对其保护和传承的意义自不待言。然而,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进入到职业教育关注、实践领域内的民族文化项目都是非常有限的(按:光是江苏省入选国家非遗名录的就有108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职业教育在这方面的创新实践仍然任重道远。希望职业教育能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一座方舟,但愿民族文化类职业教育从此一帆风顺。

江苏省日语专业 篇4

日语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文学类中的外国语言文学类,其中外国语言文学类共55个专业,日语专业在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中排名第3,在整个文学大类中排名第9位。

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曾经处于各专业就业排行榜的前列,并且就业领域较为广泛,就业形势曾一度乐观。但我们不得不关注近年来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的细微变化。从2009年至2014年,全国高校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在80%左右徘徊,低于法语、德语、俄语等小语种毕业生的就业率(1)。据新东方网站整理得出:2009年日语专业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以约90%的较高数值排在全国专业就业率第49位;2010年就业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但是2011年的平均就业率大致处于77%~85%,与之前相比明显呈下降趋势。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的就业率与2011年呈现持平状态。

二、江苏省日语专业大学生就业调查

项目组制作了名为《2013年以来江苏省日语专业大学生就业分析调查》的调查问卷,旨在对近年来江苏省日语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去向选择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对象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日语专业学生。分析的内容包括(1)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以下简称“南信大”)为调查重点、兼顾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制作出2013年以来江苏省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总体趋势曲线图;(2)分析总结生源地和院校批次对毕业后去向选择的影响系数;(3)近年来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考研、留学、自主创业的行为选择分析;(4)影响学生毕业选择的各要素分析。

为了得到较为翔实、准确的江苏省日语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相关数据。本项目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吸引调查对象参加到本次研究中来。

1. 组织学生讨论

项目组组织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本部和滨江在校日语及汉日专业一至四年级大学生开展“就业论坛”的讨论活动,讨论毕业选择和就业志愿,面对面地接触了各个层次的日语专业学生。

2. 访谈就业指导有经验人员

项目组访谈了大学辅导员以及日语专业就业指导经验人员。通过辅导员和日语专业教师进一步了解了日语专业在校学生的一系列情况。同时,也约访了东南大学及南京大学的日语系辅导员,各位老师也详细地介绍分析了各自院校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3. 实地考察日资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

项目组抽选江苏省两家日资企业南大富士通和联迪恒星信息系统有限公司,调查了他们的招聘需求。通过实地采访、亲身考察、现场拍摄的方式,了解到了日企的招聘细节和企业期望日语专业人才具备的日语能力水平。

三、南信大日语相关专业生源分布情况

南信大日语相关专业为全国招生,生源遍布三十几个省。省外招生分布:北至黑龙江省,南至海南省,西面至西藏,东面至上海,区域广泛,学生社会背景、教育背景相差较大。2013年江苏省内招生79人,省外招生130人。2014年江苏省内招生86人(其中农村专项计划5人),省外招生130人。2015年江苏省内招生42人,省外招生120人。每年生源比较稳定,但近三年日语专业招生总人数呈现下滑趋势。另外学生大部分来自江苏省内,省外招生有所减少。

四、南信大日语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与职业发展情况

南信大日语专业本部仅设日语一个专业,独立的二级学院(滨江学院)设有日语、商务日语两个专业。2013-2015年日语相关专业学生毕业去向统计如下:(见表)

2013-2015年南信大日语专业学生考研人数逐渐增多。2013年本部加二级学院中考取研究生人数为24人,2014年为35人,2015年为38人。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仅江苏省就有大批出口导向型工厂倒闭,就业形势明显下滑。加之中国人力成本上升,导致日资企业成本转高,纷纷转至东南亚各国设厂发展,从而缩减了对我国毕业生的需求。中日关系由“政冷经热”渐变为“政冷经冷”,导致日资企业在华投资趋缓,影响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包括南信大在内的大量日语专业学生逐渐认清变化趋势,改就业为升学,大部分同学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大一入学时就进行了职业规划。

在出国留学方面,南信大表现也很突出。自2010年与日本新泻经营大学、日本大和外国语学院、樱美林外语学校等学校及日本培训机构签订了学生交流、互认学分的协议以来,每年都有大量学生赴日学习、交流、在日升学。2013年为23人、2014年为19人、2015年为23人。2013-2015年赴日学生人数一直保持较高的比率。

2013-2015年南信大日语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波动维持在较高水平,就业质量较高。毕业生就业岗位与培养目标的符合度较高、专业相关度较好。毕业生实习就业主要面向外企、民营企业以及相关外事单位。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中又以南京、苏州、无锡等发达城市居多,苏北等地就业人数极少。和北方高校日语专业毕业生青睐北京、上海、珠江三角洲不同,江苏省日语专业毕业生更愿意留在江苏省内发展。这与江苏省内日资企业集中、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层次不无关系。

五、用人单位对南信大日语相关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调查

项目组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以及开展问卷调查等形式,就用人单位对南信大日语专业毕业生的满意程度进行了跟踪调查。2014年度围南信大毕业生绕专业能力,学习能力,理解和分析问题能力,沟通、表达、自我展示能力,计划、组织、协调、决策能力,创新、竞争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职业规划、自我评价能力等十个方面对用人单位展开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9%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环境适应能力很强,76%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抗挫能力强,75%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学历能力突出,69%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团队合作能力出众,66%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理解和分析问题能力突出,60%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突出,59%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职业规划及自我评价能力强,58%的单位认为毕业生沟通、表达和自我展示能力突出,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较强,而计划、组织、协调、决策能力以及创新、竞争能力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分别为40%和30%。

通过调查,不难发现,目前南信大日语专业毕业生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计划、组织、协调、决策能力以及创新、竞争能力不够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校企对接,邀请更多的企业走入校园,开展针对性的实务培训,在强化实践培训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相关能力。

六、南信大日语相关专业毕业生创业情况分析

总体来说,南信大日语专业毕业生创业的比例不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等还有待加强。这主要同日语专业的文科性质有关,创业可操作领域有限。目前为止学校较为成功的创业实例不多,如2013级朱宏亮、万佳男等同学开展了咖啡厅、快餐店、密室探险、“一米购”APP等主题创业项目,2014级卢相志同学创办了个人画室等。

作为改进措施大力推进就业工作的同时,坚持以“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为工作目标,贯彻学校强化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工作精神,全面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快速发展。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组织和构建方面,认真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教育》《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和《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授课工作,集体学习研讨课程改革的方法。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各类校外创业教育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创业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授课质量。积极开拓创业理论教育的途径,邀请创业指导专家、创业先进典型办讲座、作报告,成功举办了创业沙龙、创业先进典型报告会、创业大讲堂等各类活动。此外,依托校大学创业园,组织开展多项创业类竞赛。

七、结论

通过详细的调查、访谈,我们可以明确日语相关专业就业的一系列细节问题与解决办法,为毕业生寻求更多更好的发展方向,从而进一步提高江苏省日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为相关研究提供实证基础数据资料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呼吁学校、社会、政府更多地关注日语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在当前复杂的经济政治形势下,保持壮大日语专业的发展,为中日友谊培养更多的“遣唐使”。

摘要:众所周知,日语作为一种语言交流工具,其应用日益广泛。近些年来,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及东南亚各国兴起等诸多因素影响,日本企业逐渐撤离中国市场,一定程度上导致日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整体呈下滑趋势,形势日益严峻。江苏省作为教育大省,对日语专业大学生目前就业情况的分析、短期及长远变化趋势的预判、日语专业的调整方向等相关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这从根本上要求高校切实推进日语教学改革,在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师资队伍等方面革故鼎新,开创复合型日语应用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关键词:江苏省日语专业,大学生就业,趋势

参考文献

[1]周钰婷.文科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解析——以江苏高校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8).

[2]林效廷.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及就业指导研究报告[N].2002(07).

[3]鲁晶石.日本近代女性意识的变化——从贤妻良母到新女性[J].黑龙江史志,2014(2).

[4]李明善.高校学业规划趋同性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5(09).

江苏省日语专业 篇5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资格标准

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及时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有从事本专业技术和科研工作的实践经验,能独立解决较复杂的技术问题和科研难题,取得较好的专业工作业绩;发表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文、著作;具有指导初级专业人员进行工作与学习的能力;能应用外语(或古汉语)和计算机获取信息及进行学术活动;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从事档案专业业务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人员。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三条 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要求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取得助理馆员资格后,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

取得助理馆员资格后,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在规定年限上延迟申报。

(一)考核基本合格(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警告处分者,延迟1年以上。

(二)受记过以上处分,延迟2年以上。

(三)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者等弄虚作假者,延迟3年以上。

第四条 学历、资历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符合下列条件者,可申报馆员资格。

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或大学专科学历,取得助理馆员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4年以上。

(二)获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下列学历(学位)者,经考核合格,可认定馆员资格。

1、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2、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3年以上。

第五条 继续教育要求

取得助理馆员资格后,按照《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结合实际专业技术工作需要,参加继续教育,达到规定的要求。

第三章 评审条件

第六条 专业理论知识要求

(一)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对所从事的专业理论有一定的研究。

(二)熟悉本专业岗位工作标准的基本内容,并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应用。

(三)了解相关学科知识和国内外本专业工作的基本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七条 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要求

取得助理馆员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能够独立完成档案业务管理的岗位工作。

(二)熟悉馆(室)藏档案的内容和成份,根据利用者或社会需要较好地编制过具有一定水平的检索工具。

(三)能够进行档案史料摘编,著录标引,提供有效咨询服务。

(四)根据档案工作发展的基本情况,有效地开发业务指导工作,或能够讲授一门档案专业课程或具有对立卷人员进行培训的能力。

(五)撰写过档案管理的计划方案、规章制度、业务管理办法。

第八条 业绩、成果要求

取得助理馆员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主要参与完成本单位(部门)组织的科研项目或档案信息开发利用课题1项以上。

(二)独立完成的论文或主要参与完成的档案汇编、参考资料等,获市以上档案学会奖励。

(三)因从事档案工作成绩显著被当地政府部门或档案行政主管部门表彰或所在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达标,本人是经单位所在地档案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主要贡献者。

(四)独立编写本单位(部门)的档案工作业务制度、技术规章、工作细则并付诸实施;或提出业务建设的可行性建议2项以上,并被采纳应用(附可供考核的材料)。

(五)独立完成档案文献的编纂工作,成果在15万字以上。

(六)履行岗位职责业绩显著,为本单位、本部门的业务骨干(附具体材料)。

第九条 论文、著作要求

取得助理馆员资格后,撰写本专业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著作、专业文章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参与完成著作1部(本人撰写2万字以上)。

(二)在市级以上专业期刊上公开发表或市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交流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本专业论文1篇以上。

(三)提交独立撰写的有新颖性、独立性或学术性的专业文章2篇以上。

第十条 外语(古汉语)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以上。

(二)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或古汉语)考试,其应用水平符合实际工作需要。

(三)因公出国,出国前通过国家出国人员外语水平考试,并在国外学习或工作1年以上。

(四)符合省人事(职称)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十一条 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计算机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以上。

(二)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组织的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核),其应用能力符合实际工作需要。

(三)取得省人事厅组织的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

(四)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成绩合格。

第四章 破格条件

第十二条 破格申报条件

取得助理馆员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业绩显著,考核至少有1次优秀,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破格申报。

(一)取得中专学历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取得助理馆员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

(二)市(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第十三条 破格评审条件

取得助理馆员资格后,在符合第三章规定的评审基本条件的前提下,还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市(厅)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及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二)因从事档案工作业绩显著,受到市级以上的档案行政主管部门或县级以上政府的表彰。

(三)企业、科技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档案馆、文化事业单位档案目标管理达到省二级以上标准的主要贡献者(经市以上档案行政主管部门书面认可)。

(四)收集、征集、抢救珍贵历史档案文献或在档案专业工作中和现代化管理方面作出突出贡献者(经市以上档案主管部门书面认可)。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四条 申报馆员资格应提交第三、四(或十二、十三)、五、六、七、八、九、十、十一条规定的材料,并按规定程序送评。

第十五条 与本条件相关的材料要求、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若干问题的说等见附录。

江苏省档案专业高、中级资格条件附录

一、申报人必须提交下列材料:

1、按有关要求填写“江苏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简称“申报表”)一式3份,并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备用相片1张(免冠大1寸)。

2、“江苏省申报档案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情况简介表”(填好后一律用A3即296X420mm纸复印)一式20份。

(以下是对照“资格条件”要求应填写、提交的材料)

3、对照第二条,将申报的专业准确地填在“申报表”封面相应栏目处。

4、对照第三条,将本人取得现专业技术资格以来的考核结果填入“申报表”内相应的空栏处。

5、对照第四条,提交由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本专业的学历(学位)证书,以及资格证书、任职聘书的复印件。

6、对照第五条,提交记载取得现专业技术资格后完成继续教育情况、经同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验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原件)。

7、对照第六条,提交反映本人专业理论水平的证明材料。

8、对照第七条,将本人的专业技术工作经历填入“申报表”相应栏目,并经单位核实实确认。

9、对照第八条,提交反映本人主要业绩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1份,业绩成果证件、证明及辅助证明材料(包括获奖证书、与成果相对应的公开发表的论文、成果鉴定书等)复印件。

对科研立项课题,应提交课题立项申请表、阶段性进行情况报告书(含主管部门组织的3位以上同行专家的审查鉴定意见)。

10、对照第九条,提交规定数量的著作、论文、专业文章等原件。

11、对照第十条,提交符合省职称主管部门要求的职称外语(或古汉语)考试有效成绩证明原件(或免试证明材料)。

12、对照第十一条,提交符合省职称主管部门要求的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核)有效成绩证明原件(或免试证明材料),或提交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原件。

以上提交的材料若是复印件须经单位核实、盖章,经办人签名,并注明核实日期。所有材料必须按评委会要求的格式进行分类、整理、装订。

二、本条件有关的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

1、重大:某一区域范围内规模大、影响深的。

2、疑难:暂不分明,难以确定。

3、主持:经某一级别部门认可或任命的,在工作中起支配、决定作用的。

4、精通:理解透彻,应用娴熟。

5、系统掌握:熟知并能应用自如。

6、掌握:充分理解,较好地应用。

7、熟悉:明其意,并能应用。

8、了解:知其大意。

9、相关学科:指图书馆学、情报学、文博学、汉语言、史学,以及与专门档案、科技档案直接相关的学科。

10、课题、项目:指国家、省部(委)、地方及本单位下达的或全同规定的科学或技术开发任务。

11、科技进步奖主要完成人:指在该奖项等级额定获奖人数内取得个人奖励证书者。

12、公开发表、出版:指论文、著作在具有CN(国内统一刊号)、ISSN(国际标准刊号)刊号或ISBN书号的出版物上或省级以上档案刊物上发表或出版发行。

13、著作:指具有专门、系统学问的档案专业学术专著或译著。档案史料汇编、参考资料、论文汇编、手册类等不能视为学术著作。著作必须具有即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

14、论文:指通过逻辑论述,阐明作者的学术观点,回答专业学科发展及实际工作问题的文章。它必须包括论题、论点、结论、参考文献等。论文必须具有即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全文一般不少于1500字。

15、专业文章:指档案专业科研成果的研究报告、解决疑难问题的专题技术报告和反映工作情况的专项统计分析报告等。

16、交流论文:指在市级以上学术会议上大会交流、宣读或学科分组会议上交流、宣读,或在相应论文汇编上全文(或摘要)发表的档案专业学术论文。

凡宣读论文必须提交论文宣读证明或相应的论文汇编、会议日程安排等相关材料。摘要发表者需要同时提交全文原稿。

17、国家级期刊:指由国家各级专业学会、各部主办并公开出版的专业学术期刊以及各部所属院校主办的学报[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的档案专业省级期刊亦视为具有国家级学术期刊水平的期刊。如《档案与建设》、《浙江档案》、《上海档案》、《兰台世界》(辽宁)、《北京档案》、《山西档案》、《档案》(甘肃)、《湖南档案》、《四川档案》和《档案管理》(河南)]。期刊必须注有CN和(或)ISSN刊号。

18、省、市级期刊:指分别由省、市专业学会和档案局主办并公开出版的专业学术期刊以及分别由省属、市属院校主办的学报,期刊须注有CN和(或)ISSN刊号。

19、国家(际)性学术会议:指由中国档案学会、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档案理事会、国际档案理事会东亚分会等国际学术组织或国际学术组织委托我国相应的学术机构组织召集的会议。

20、省级学术会议:指由省档案专业学会召集的学术会议。

21、市级学术会议:指由市档案专业学会召集的学术会议。

22、主要环节:是指档案业务工作中主要的工作环节,通常指档案的收(征)集、整理、编目、统计、鉴定、保管保护、编研、提供利用等。

23、主要贡献者、主要完成人:是指在档案工作创先、达标、开发、推广、研究、利用等项目中提出和确定项目的总体设计方案;或在项目中,承担主要工作或关键工作,或直接指导、参与对关键和疑难问题的解决作出重要贡献者。

24、主要作者(或主编、副主编)为主完成:指档案专业学术著作或译著的具体组织者,对该著作的学术、技术问题起把关作用,其个人承担的编著等约占全书的1/3以上。

25、参与完成:指档案专业著作(译著)主要作者(主编或副主编)以外的编者或一般作者。

26、重大、显著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指开发、利用档案产生的有利于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效益,包括维护国家安全、保持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等;经济效益指通过利用档案产生的可以经济统计指标计算和表现的效益,通常核算为人民币形式。社会效益,涉及全局性的为重大,涉及局部的为显著;经济效益,5万元以上为重大,5000元至5万元为显著。

27、专业技术工作报告:指本人取得现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档案专业技术工作情况的总结。一般应包括:基本情况(姓名、性别、毕业学校、现专业技术资格、简历等)、开展工作情况(如科研、带教、参与学术交流、继续教育等)、取得业绩(按工作内容分述)、专业特长(经验)、今后努力方向等项目。

三、本条件若干问题的说明:

1、本条件中规定的学历、年限、数量(目)、等级等均含标识的学历、年限、数量(目)、等级。如,本科以上含本科,5年以上含5年,1项以上含1项,三等奖以上含三等奖,县以下含县。

2、本条件规定的著作、论著、论文、专业文章等,不论出于何专业学术期刊、何出版社、何学术会议,其学术水平价值均由评委会专家公正、公平、全面地评定。

3、本条件所提“市”指省辖市,不含县级市。

4、本专业工作年限:一般从毕业参加本专业工作后起计算至申报前一年年底为止。但后续学历获得者,可从申报者人事档案记载开始的员级资格起计,但必须将全脱产学习时间减除。其员级资格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负责审核认可。

5、资历计算方法:从现专业技术资格批准之日起计至申报前一年年底止。

6、本条件所指水平,一般由评委会专家评定。

7、本条件所指“经(省以上、市以上)档案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程序可参照科技成果鉴定方式进行,具体如下:

(1)申报人提出申请,填写有关成绩(水平)考核鉴定表。

(2)所在单位审核推荐。

江苏省日语专业 篇6

关键词:普通高校 体育教育本科专业 田径类课程 学习现状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5-0063-03

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对所培养学生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学到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怎样学和怎样教。“学会学习”是教育对人的培养的基本要求,对于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意味着不只是要求他们通过勤学苦练掌握有关的技术动作,而更主要的是要求他们对知识、技术等具备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因此,在田径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加强学生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鼓励学生研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和合作学习。

本文以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类课程学生学习现状为研究对象,调研设有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体育学院、苏州大学、江南大学、扬州大学、南通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盐城师范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通过对10所高校学生学习田径类课程现状的研究,力求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查阅并收集2003年以来在全国中文体育类期刊上公开发表的有关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类)课程学生学习方面的研究论文,阅读了相关的著作和国家颁布的有关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类课程改革的文件。

1.2专家访谈法

先后走访了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盐城师范学院等高校的学科专家,就田径类课程学生学习的一些实际状况与各位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向其征求意见。

1.3问卷调查法

向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体育学院、苏州大学、江南大学、扬州大学、南通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盐城师范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已完成田径类课程学习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82份,回收率为95.50%;对问卷进行整理,剔除无效问卷,保留有效问卷366份,有效率为95.81%(见表1)。

1.4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核对、归类、取舍,并逐一登记,建立有效的数据库,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了统计学处理。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学生学习田径类课程的兴趣

2.1.1学生学习兴趣现状

调查结果(见表2)表明,对田径类课程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59.84%,而不感兴趣的学生占40.16%。田径类课程教学内容涉及的田径项目多,各项目技术、技能掌握均有一定的难度,且较为枯燥;教学场所几乎全部都在室外,风吹日晒,教学条件较为艰苦;教学时间安排跨度长,一般为2-3个学期,学生对学习田径类课程的兴趣必然受到影响。

2.1.2不感兴趣的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见表3)表明,学生对田径类课程学习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有考核难度大不易过关、身体素质差学习吃力、太脏太累害怕吃苦这3项,选择率分别占89.12%、72.11%、53.74%。《指导纲要》颁布实施以来,田径类课程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都进行了革新,但动作技术、技能仍是考核的主要内容,这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更要求学生平时刻苦地练习。

随着近几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扩大招生规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的身体素质逐年下降,且呈现出不均衡的走势,加之独生子女的娇惯,大多不能吃苦耐劳,使得对田径类课程的学习难度加大。走访部分普通高校田径类课程专任教师,普遍反映学生掌握田径类课程各项目技术动作较为吃力,达标率不断降低。

2.2学生对田径类课程学习现状满意程度的评价

学生的学习情况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三个因素对学习现状的影响较为明显。

调查结果(见表4)表明,有70.49%的学生对目前学习田径类课程的现状感到满意,但仍有29.51%的学生不满意目前的学习状态,说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等急需正确的引导与转变。

2.3学生获得和巩固田径类课程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

调查结果(见表5)表明,课堂教学、完成作业、参加理论考核、阅读教材是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掌握和巩固田径类课程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分别占100%、100%、100%、94.26%;其次是阅读有关的田径文献资料、多媒体途径、师生交流、参加学术讲座,分别占37.16%、27.87%、16.67%、11.75%。师生交流和参加学术讲座是学生掌握和巩固田径类课程理论知识非常重要的途径,但这两项学生选择率较低,说明江苏省普通高校田径类课程传授理论知识的途径还不丰富,教师课后对学生学习的帮助还不够。

2.4学生掌握和巩固田径运动技术的主要途径

调查结果(见表6)表明,课堂教学和参加运动技术考核无疑是学生学习田径运动技术的必经之路,选择率均为100%;而课外自练、同学帮助、教师课外辅导、参加俱乐部或兴趣组是巩固、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主要途径,选择率分别为91.26%、29.26%、26.78%、21.31%;多媒体途径选择率最低,只占9.56%。

除课堂教学、运动技术考核和课外自练三种途径外,其它途径在被调查学生中的选择率均未超过30%,说明学生掌握和巩固田径运动技术的途径较为单一,主要依靠课堂和课外自练,而课后缺少教师的组织与指导,缺乏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2.5学生常采用的学习方法

从调查结果(见表7)可以看出,自学法、自练法经常运用的学生均占100%,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法;自评法、互评法经常运用的学生分别占84.97%和51.64%,偶尔运用的学生分别占13.39%和38.25%,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经常运用的学生分别占16.94%和33.88%,偶尔运用的学生分别占57.10%和62.02%,没有得到学生的重视。探究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是现代提倡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应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3.结论与对策

3.1结论

所调查的10所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对田径类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有近40%的学生对学习田径类课程不太感兴趣或很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有考核难度大不易过关、身体素质差学习吃力、太脏太累怕吃苦等。大多数学生对学习田径类课程的现状表示满意,但仍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不满意目前的学习现状。学生掌握田径类课程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的途径主要有课堂教学、理论或技术考核等,整体上看,过于依赖课堂和教师。学生常用的学习方法主要有自学法、自练法、自评法等,而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现代倡导的学习方法则不经常使用。

3.2对策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掌握与巩固提高田径类课程理论知识与运动技术的主要途径。但随着田径类课程教学时数的压缩和教学内容的增加,课堂教学只能使学生基本掌握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很难满足学生加深理解与巩固提高的要求。因此,田径类课程教学应拓展多元教学渠道,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利用俱乐部或兴趣组、讲座、技能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

江苏省日语专业 篇7

1 理念支撑

实践育人是指在培养学生课堂理论知识和间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课外学习兴趣,培养其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能力。通过开展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相关的寓教于乐的创造性实践活动,紧紧围绕成才这一主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并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高尚的爱国情操。

2 校企合作的意义

学生在校内的学习理论知识,平时很少能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如果长久得不到锻炼,在工作时,难免会出现理论知识和现实工作脱节的现象,不利于人才成长,而采用校企合作这种方式,让学生在进入社会前,先进入企业中实习,在保证其安全的前提下,获得能力上的成长,使其成为企业实际需要的人才,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

3 校企合作的益处

如果没有校企合作,想让学生锻炼实践能力,只能建立实验基地。但是实习基地的建立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与金钱,即使排出重重困难建立好实验基地,也要考虑师资、专业等其他因素。校企合作,不但可以将企业作为学校的实验基地,还可以让在职的老员工一带一的教学生操作,不仅节约资源,还为教学实践提供了保证。

中等专业学校作为为社会提供最多技术人才的资源库,注重的是学员的实践能力,所以,在校期间,要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最好的锻炼途径是让学生进入企业,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作为同类学校的领头人,一直把校企合作作为学校的首要任务之一。

4 深化校企合作的途径

4.1 以“成功进取”为主题,营造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文化

成功的积极德育教育思想存在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是特定文化实践的产物。学生个体情感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所在学校的专业文化教育,学校的专业文化教育的积极健康向上的风气,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塑造,道德习惯的养成,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等方面有着显而易见的影响力。为此,学校根据艺术性与教育性统一的原则,将专业文化建设置于专业发展的重要地位上。

4.2 以实用高效为原则,多方借力,加强实训设施建设

江阴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信息产业……重点建设江苏江阴临港新城创意产业园和江阴滨江集聚园,鼓励和吸引国内外知名信息技术企业向园区集聚,重点发展软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服务外包、动漫、信息技术服务(数据库管理和数据处理)等软件产品和相关产业。”此外,企业对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也给予极大的帮助与支持。

4.3 以“校企互通,专兼结合”为方向,打造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根据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思路,专业教师应该是教学实践一体化的方向。基于此,学校提出了计算机专业教师应成长为具有“产、教、研”能力教师,“产”是具有利用教学设备和软件进行IT项目开发能力,有相应技能等级。“教”是具有本学科相关理论知识,符合教师要求有教师资格证。“研”是研究专家理论如何转化到教学第一线、研究技能教学方法、研究计算机先进技术转化和推广、研究新技术、新工艺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安排专业教师每年2个月的时间在企业挂职锻炼,并定期开展专业教师技能比武活动,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还实施校企双向互聘,建立兼职教师教学弹性安排机制,设立兼职教师培训基金,解决兼职教师进校园难的问题,以提高计算机专业课程与企业岗位技能的对接。

4.4 深化校企合作内涵

学校与上海盟威、无锡夸微、神州科技等企业合作成立软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联盟,以“IT企业工作室”“典型教学项目开发”等形式,按“真工作环境、真项目实施”标准开展临毕业前半年的跟岗实习和后半年的顶岗实习;在计算机实训基地成立零壹技术服务、联帮电商服务两个校企技术服务“110”中心,以技术推广、软件项目开发、电商网站美工和客服与网站开发等为主要服务开展业余的创岗实习。我校计算机实训基地初步形成了校内实习、创岗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一年来,计算机实训基地还为江阴长博公司、江阴教育局行政机关和江阴供电公司等单位举办计算机培训班,推广新技术,计算机实训基地利用学校的智力优势与无锡夸微科技联合开发夸微保税仓库管理系统,该系统正在申报江苏省软件创新项目。同时,学校计算机专业借助江阴信息化协会的IT行业集群优势,进入社会企业,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对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与科研有推动作用。目前为止,学校已有8家紧密型合作企业,24家松散型合作企业,涉及产业有现代办公、数字媒体、平面设计、网络应用、软件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

5 校企合作项目的实现

5.1 高校、企业、学生三者共同需求

通过校企合作,整合双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企业将人才需求与学生专业问题相结合,培养符合企业自己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学校结合企业需求,对学生定向培养,结合企业发展开始计算机专业课程;学校和企业紧密沟通,不但保证学校的就业率,而且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使得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都成为了受益方,达到了多赢的状态。

5.2 校企紧密沟通,为校企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校企合作是大项目,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小问题不解决,容易造成大问题出现,甚至打破合作状态。所以学校、学生、企业三方要随时随地紧密沟通,注意细节,及时解决小问题。在问题出现时,双方沟通态度要积极,不要互相推卸责任,要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在沟通方面,三方可以派专人进行。

5.3 监管机制的建立

从政府到学校、企业,应以法律或者制度的形式明确各类型的企业和院校在参与校企合作中应尽的义务和所需承担的责任,国家在鼓励校企合作办学的同时,对于不能正确担负责任,履行良好义务的企业和学校也给予处罚,确保监管机制的良好运作。

摘要:校企合作,育人实践活动,展示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办学理念,凸显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注重实践的特色,活动深受校园学生喜爱和认同。校企合作,实践育人经过实践,效果显著。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践育人,办学理念

参考文献

[1]徐丽华.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制约因素与保障措施[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1).

[2]谢俊琍,杨琼.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政策解读及现状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

[3]徐建华.我国校企合作的历史变迁及发展趋势[J].职业技术教育,2009(2).

[4]陈江波.国外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特点及启示[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8).

[5]刘建龙.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之现状分析[J].经济师,2008(9).

江苏省丰县金果苗木专业合作社 篇8

本所建有品种对照园, 2012年重点推广桃、猕猴桃、柱状苹果品种, 桃100多个品种, 猕猴桃30多个品种, 柱状苹果13个品种, 随时欢迎参观指导!免费索取品种资料。免费提供丰产管理技术。

一、猕猴桃优良品种:

味浓甜、品质优、整形简单、管理方便、很少打药, 一般亩产量在2000~3000公斤, 目前市场售价8~20元/公斤, 有的品种高达60元/公斤;在当前水果市场的情况下发展猕猴桃产业是最具前景的, 北到北京地区, 南到广东都可以种植。 (1) 绿肉品种:西猕9号 (翠香) 、海沃德、米良一号、翠玉等; (2) 黄肉品种:新西兰黄金-果、黄金桃、黄金艳, 新美、华优、金阳 (7月可采, 是最早可采收的黄肉品种) 、西选二号等。 (3) 红心品种:楚红、红阳、晚红、早红、大红等。 (4) 稀有的毛花猕猴桃华特:白色外观似冬瓜、高维C、大果型品种、单果重95-138g;果实长圆柱形, 果面密布白色长绒毛, 绿肉, 极具开发潜力。

二、桃:

(1) 油桃:东方红 (本所培育--1998年, 综合性状在南方避雨或大棚种植的早熟油桃中远远超过其他品种, 祥见南方果树2011———2期—52页) 、北京1-12号12个品种、中油4、5、6、7、8、9、10、11 (518) 、12, 早霞光、金硕 (郑3-12) 、郑3-45、1-2-22、2-2-93、3-5-16、35-42、7-42、4-10-32、双喜红、玫瑰红、丽春、超红珠、千年红、美31、特早红、早红宝石 (金山早红) 、曙光、沪油002、003、004、018、春光、燕红11、12、13、14、丰光 (3-5) 、双红 (9103) 、3-3-9、美秋、霞光、红芙蓉、万寿红、3-1-43、2-3-73、3-1-25、迎秋等。 (2) 毛桃:超早红桃 (春瑞) 、春红、春蜜、春美 (突围桃等等) 、春花、春艳 (春玉) 、超红 (春雪、加州早甜桃等等) 、早熟有明 (红丽、美脆等等) 、早美 (龙山红蜜) 、加纳岩、水晶桃、仓方早生-中华沙红、美香、花玉露、新白花、7月离核毛桃等;鲜食黄肉桃:锦绣、锦园、锦香等;特别推荐浓甜没有酸味的鲜食黄肉桃———黄金蜜1、2、3号。蟠桃:早黄蟠桃 (黄金蟠) 、燕蟠、瑞蟠2、3、4号。甜油蟠1、2号。

三、苹果新宠柱型苹果:

直接嫁接到海棠苗上, 不需人工环剥扭枝全部为结果短枝、当年成花次年挂果, 品种有:加工兼用的润太一号, 早中晚熟鲜食柱型品种:早优红 (没有酸味) 、富优、1161、1133、1123等。是盆栽观赏苹果的首选。

四、杏:

珍珠油杏、金太阳、凯特等。

五、

合作社成员常年繁育猕猴桃苗、苹果苗、梨苗、桃苗、杏苗、李苗、樱桃苗、葡萄苗、石榴苗、草莓苗、山楂苗、板栗苗、核桃苗、枣树苗、柿子苗、香椿苗、花椒苗等。供应各种占地苗, 绿化用果树苗等。

法人代表:王传东13852111646 13905229286技术总顾问:王传法 (丰县十三届人大代表) 汇款地址:江苏省丰县常店镇常庄3组11号王传东邮编:221727

邮政帐号:60303 10222 00213 447农行账号:62284 80452 58249 8419户名:王传东 (汇款后通知) QQ:545594256 539911290 591337702 1047590481空间有照片和资料

江苏省日语专业 篇9

“十二五”以来, 江苏省高校以服务全省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 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 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动力, 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加强学科专业内涵建设, 全面提升高校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江苏省现有普通本科高校51所、高职高专院校86所、独立学院25所, 在校大学生185万人。在稳定规模的同时, 增量部分重点用于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研究生和本专科生结构比例接近1∶12, 高职高专和普通本科在校生比例为1∶1.5, 形成了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及技能型等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1%, 迈入普及化的新阶段。二是专业体系与区域产业结构契合度不断提高。突出学科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导向, 鼓励设置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 调整改造传统学科专业, 控制就业率偏低的学科专业。从2010年起实行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培养质量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及专业和行业吻合度统计公告制度。江苏省普通高校现有本科专业335种、专业点3327个, 高职高专专业488种、专业点3059个。近3年江苏省高校新增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相关的本科专业232个, 占新增本科专业总数的72%。高职院校现有农科类、工科类、服务业类专业点比重 (3∶52∶45) , 与江苏省一、二、三产占GDP比重大体一致 (6∶51∶43) 。三是学科专业特色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基本形成。按照合理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 指导高校科学制定学科专业发展规划, 统筹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出台了《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实施细则》, 落实和扩大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自主权, 推进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和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发挥重点专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建成了一批具有较高办学水平、特色鲜明、获得社会认同和广泛赞誉的学科专业, 培育了多项荣获国家和省大奖的教学科研成果。

今后五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江苏省“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重要时期。习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指出, 一个人只要接受良好的教育, 一辈子生计不成问题。自古江南出才子, 就是得益于良好的教育。希望江苏发扬优良传统,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希望江苏发挥科教优势, 为科技创新作出贡献。省委罗志军书记指出, 如何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 是我们面临的又一次“大考”[1]。李学勇省长强调, 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政治任务[2]。高等教育是改革发展的人才库、科学技术的创新源、思想文化的集散地, 肩负着支撑、服务和引领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 面临着发展、转型、提升的重大机遇。建设一批高水平学科专业, 培养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 培育一大批教学科研成果, 对于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科学高效实施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共分为五个方面, 分别明确了建设工程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项目实施、专项资金和项目管理。按照“突出优势、强化特色、创新机制、打造品牌”的要求, 加大政策支持和重点投入, 形成200个左右在全国同层次同类专业中具有领先优势、高标准通过国际专业认证、在世界同领域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本专科品牌专业。通过品牌专业建设, 促进高校建成一流的专业、造就一流的人才、打造一流的平台、产出一流的成果。工程分两期实施。一期从2015年至2018年, 严格按标准遴选一批立项品牌专业及培育点。二期从2019年至2020年, 持续支持一期建设成效突出的品牌专业, 遴选增列一批培育建设成效显著的品牌专业。在省财政厅的支持下, 省教育厅归并了现有高校本科教学的部分专项资金项目, 集中财力安排工程专项资金, 并根据实施情况逐步增加。同时, 方案要求建立和完善协调管理、开放竞争、项目责任、预算管理、多元投入、绩效考核、全程监管等工作和管理机制。可以说, 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任务明确, 要求具体, 保障有力, 现在的关键是要认真抓好工程实施。

一要注重统筹协同。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和协同创新计划三大专项定位不同、各有侧重, 但都指向高水平大学以及学科专业和各类创新平台建设, 最终目标都是人才培养、学术发展和科技创新。这三大专项是加强高校内涵建设、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举措, 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有力支撑, 各高校要科学规划, 统筹推进, 形成合力, 不断推进学校内涵建设迈上新台阶。

二要注重分类建设。品牌专业不但要注重实力, 也要注重特色。品牌专业并不是仅仅面向高水平大学的项目, 而是应该顾及各类型、各层次的多数学校。一般高校虽然综合实力与高水平大学有一定差距, 但在同层次同类型高校中, 每校都应有自己的特色, 都应有特色发展并且呈现领先优势的专业。因此, 品牌专业评审与建设实行不同类型高校分类评议、差别竞争、择优遴选, 目的是在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各领域, 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型人才、卓越应用型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 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三要注重机制创新。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也是一项改革性工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总动员, 省政府根据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部署要求, 及时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 提出“实施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我们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求, 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协同育人机制, 努力增强专业建设的开放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探索适应社会不同类型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不断提高办学效益, 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专门人才。

四要注重标杆引领。标杆分析是同类高校进行优势与弱点分析的有效手段。标杆管理是实现管理创新并获得竞争优势的最佳工具。“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通过标杆引领, 为品牌专业对标国内外一流专业, 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 提供了简单直接、实用有效的科学方法。要通过确立标杆, 找准自己学习和比较的最佳对象, 校准自己在国内外同类学科专业中的水平和位置;通过标杆分析, 进行全面梳理, 发现自身短板, 发掘比较优势, 寻找改进和超越路径。通过标杆管理, 扎实推动专业建设, 实现本专业未来四年的建设目标, 力争成为国内外同类学科专业中的一流标杆。

五要注重全面推进。高校的首要任务是本专科人才培养。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载体, 是高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立足点, 专业建设水平和绩效决定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近年来, 江苏省不断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还分别提高民办、公办高校学费收取标准, 为加大投入、建好品牌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物质基础。在评审确定一期建设专业的同时, 我们明确, 要通过品牌专业建设工程的引领, 全面提升江苏省高校专业建设水平, 此次申报没有获得立项的专业, 只要高校加大投入、改革创新、取得绩效, 可直接申请评估验收, 优秀的可以列为品牌专业。

三、迅速启动工程一期项目建设

一期项目全省共有123所高校申报437个专业点, 其中50所本科高校申报265个专业点, 73所高职高专院校申报172个专业点。本次申报学校多, 涉及专业广, 社会关注度高。评审遴选工作在省政府的领导下, 按照既定程序, 先后经过学校申报、初审、专家评审、综合评审、省政府办公会议研究审定、网上公示等程序, 完成了评审任务。省教育厅监察室全程参与了监督。

为提升品牌专业评审的权威性, 参加这一阶段评审的专家达100位, 其中省外专家40位, 省内专家60位。专家严格实行回避制度, 申报专业负责人不参加评审工作。专家评审把握三条原则, 即择优遴选、整体推进和优化专业结构原则。在专家评审的基础上, 省政府办公厅于5月11日组织了综合评审, 对专家评审通过的项目进行了认定, 对没有项目入选的本科高校和省示范高职院校进行了适当增补, 对专业点过于集中的专业进行了一定调整, 并增加了个别具有引领和支撑作用的专业点, 共评审通过258个专业。5月29日, 曹卫星副省长主持召开省政府办公会议, 对上述结果进行了讨论和审定。

为鼓励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和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对于本次申报没有获得立项的, 以及受名额限制没有机会从学校申报出来的专业, 只要未来四年内自筹经费充足、建设成效明显、实力提升显著、参与省级品牌专业建设年度考核合格, 在一期项目建设期满时, 可以和立项的专业一起参加验收, 如果验收通过列为优秀一样可以授予品牌专业称号。

根据《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要求, 省教育厅将与有关项目责任高校、项目负责人签订“项目任务书”。“项目任务书”既是立项专业实施建设的依据, 也是今后进行绩效考核的依据, 省教育厅、财政厅近期将印发关于如何做好“项目任务书”制订工作的文件, 各高校各立项专业要按照不低于申报书所列的建设标准, 认真制定项目任务书, 真正达到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的目的。项目任务书提交后, 我们将组织专家对任务书进行论证, 论证时既要看任务书与申报书的吻合度, 也要看任务的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还要看所确定的任务是否具有完成的可能性。如果专家对任务书的疑问较多, 可能还会请相关专业进行答辩论证。请项目高校和有关专业做好充分准备。

各项目高校要建立由主要负责同志牵头、分管负责同志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 与专业带头人签订责任状, 加强协调推动、过程管理和督查考核, 切实做到责任到位、工作到位。要细化和落实具体政策措施, 在人、财、物、环境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确保全面完成项目任务书确定的各项目标。各项目高校和专业一定要有超前意识和只争朝夕的精神, 迅速启动建设, 确保取得显著建设成效, 使立项专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得到快速提升, 为工程的深入实施打好基础。

实施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 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开拓创新, 奋发有为, 不断开创江苏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为建设教育强省、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罗志军.学习践行“三严三实”做干净担当的共产党人[EB/OL].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5-05/12/c_1115249484.htm.

江苏省日语专业 篇10

“工学交替”作为职业教育界共认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 近年来在酒店管理专业得到了普遍的运用。

根据当前工学交替的实际运行状况, 可作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工学交替是指:无论学生的工作时间与学习时间长短, 只要二者交替进行就视为工学交替, 即超过一个“工—学”交替循环周期。狭义的工学交替是指:学校存在全日制学习学期与全日制工作学期, 在学校和企业二者之间轮流进行教育教学的一种模式。

工学交替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 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 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 在企业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

2“工学交替”教学现状

从2013年度起中等专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 由原来采用“2+1”工学结合模式变为采用“2.5+0.5”工学结合模式, 就是二年半教学在学校, 半年在企业进行。校内教学, 主要是以基础知识和专业核心知识为主, 辅之以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企业实践, 学生在企业的半年以顶岗实习为主, 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毕业设计题目, 并在学校、企业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实践环节 (包括企业实践报告、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以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为例, 该校创设实习情境, 已建成酒店服务与管理实训中心等4大实训场地。目前, 学校在实习管理方面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效。第一, 建立了完善的实习管理体系, 保证了实习有序开展;第二, 通过“淡旺季工学交替”, 稳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第三, 通过多岗位轮训, 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第四, 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 提高就业质量。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 将三年培养起分为两个循环, 四个阶段。见图1。

3 学生工学交替中存在的问题

从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来看,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三性”、“三个结合”。即:教学内容的职业性;能力培养的专业性;教学环境的企业性。行业、企业、专业相结合;专业、岗位、课程相结合;课程、基地、师资相结合。但在具体开展过程中, 普遍存在下列不足。

3.1 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 目前工学交替仅仅局限于企业为学生提供见习和较少学生实习的简单合作, 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很难展开。我国企业都比较缺乏社会责任感, 把谋求自身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这就导致酒店企业在与学校进行工学交替的过程中出现一定的敷衍应付现象。酒店接受工学交替的学生可能是出于提升社会形象或碍于人情, 接受之后也不会安排比较有技术含量的岗位给学生实习, 这样很难提高学生必备的职业素质。此外, 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而酒店从业人员一直以来都是中低端就业人员, 工作技术含量不高。酒店一直采用“低技能、低工资”的运营模式, 酒店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也不旺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校企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提升。

3.2 实训技术设施跟不上与人才培养方案

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 学校在实训与实验室建设的投入上力度不够, 实训条件跟不上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方案, 要开展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就要较强对实训、实习平台的完善。就学生到酒店后分配到的岗位情况来看, 多数学生被分配到餐饮岗位, 只有少数学生被分配到前厅、客房或者康乐岗位。这是由于对酒店来说, 旅游旺季及节假日的餐饮需求十分旺盛, 餐饮岗位的需求量也十分大。同时, 餐饮岗位工作人员的流动性也比较大, 旺季时服务人员较为短缺。从餐饮岗位层面来看, 学生在酒店实习的岗位大多是餐饮部值台员、传菜员等基层服务岗位, 领班和主管等基层管理岗位很难涉及得到。学生在实习之前对工作存在的积极性, 在酒店有限的岗位轮转中渐渐消磨殆尽, 最后沦为酒店的廉价劳动力, 学习和工作情绪越发低落。

3.3 课程体系有待与人才培养接轨

在传统的教学中, 由于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 (比如身高、外貌形体等条件) , 以及酒店所能提供的岗位有限, 学生只能在一两个岗位上学习, 一段时间后, 很容易对单一的工作内容产生厌倦情绪, 导致工学交替的积极性降低。如果学生只是把工学交替当成是一种赚钱的手段, 实习的目的就会发生改变, 实习过程就变成了应付式的完成工作任务———他们可能不会再在工作过程中主动地思考问题, 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工学交替的初衷。

3.4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尚不完善

学校专业教师的企业实际锻炼的经验和实践动手能力有待提高, 而从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又缺少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 从而导致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的质量难以保证,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对现场教学、顶岗实习的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须进一步完善和制度化。由于现代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 信息传递十分快速。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企业的状况。而从企业角度来说, 分配岗位是基于对学生不同条件的考虑,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与学生的预期有差异。因此在工学交替开始阶段, 学生的心理极易产生波动, 进而引发抵触情绪。

当学生进入酒店, 被分配到不同的岗位并独立进行工作直至工学交替结束的这个阶段, 也是十分困难的。学生的身份发生了转变, 真正进入社会以后的适应过程将面临很多问题。在熟悉岗位之后, 学生会发现工作是一种机械的、乏味的、高强度的体力劳动, 专业知识大多用不上。随着工学交替的不断深入进行, 学生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都会受到影响。

4 实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应做好几项工作

4.1 充分拓展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真正做好校企合作

学校毕竟是教学单位, 它与真正的酒店是不能等同的。学校的设施设备作为学生日常课程中模拟训练是可以的, 但是要训练学生的实战能力仅仅借助学校这一块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实战能力一定要到酒店, 那里有氛围、有客人, 只有在这样的特殊实训场所锻炼, 学生们才能真正的学到东西, 而不是纸上谈兵。然而酒店这个实训基地的开拓要务实, 首先我们要挑选有良好培训机制的酒店作为实训基地, 我们要从根本上扭转有的酒店“只用不训” (有的酒店它们只是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来使用) 的现状。其次, 我们可以和酒店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从培养层次上来讲, 我们不仅可以为酒店培养低端的服务人才, 更能和酒店合作培养酒店中层管理人才, 我们可以共享师资和教学资源, 订单式地培养“本土化”的酒店中层管理人员。当然, 还可以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有针对性地为酒店培养财会、工程等专业人才。

4.2 构建以实践能力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 制定项目课程标准

学校紧紧围绕高技能人才应该具备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构建了三个“三结合”的实践教学设计理念:

首先是行业、企业、专业相结合:与行业紧密联系, 掌握行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同时与本地各大酒店保持良好关系, 建立实训基地。其次是专业、岗位、课程相结合:将实践教学与岗位实际需要相结合, 设计与更新教学实训项目;同时以真实的工作流程为载体组织和设计实训教学项目。再次是课程、基地、师资相结合:实践教学采用理论 (含实践) +校内 (职业鉴定) 实训+岗位技能实践+饭店顶岗实习四步教学形式, 受到学生欢迎,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聘请行业第一线的兼职教师作为本课程的实训教师或专业指导委员;广泛征询行业专业人士意见, 更新实训教学内容。

酒店是服务性企业, 酒店的从业者都是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人服务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消费者, 因此, 酒店要求对员工的服务要能直接体现出服务的质量。另外, 酒店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摆在第一位的。学生要求掌握酒店服务与管理的技能训练、酒店礼仪规范训练、具有前厅、客房、餐饮、康乐等方面的管理与服务的知识和能力、食品营养与卫生、酒店方面的市场营销、酒店方面的财务管理、会展概论等知识与能力还要开展计算机应用及实习、普通话训练、英语听说训练等等。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设计不同教学时段的实践教学活动, 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强化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接待能力。

1) 单项技能训练

主要采用项目任务驱动方式进行, 把训练内容分成一个个单项, 如托盘、斟酒、餐巾折花、分菜、摆台等进行训练讲解, 讲训结合, 边讲边练, 采用多媒体、幻灯片、录像等进行辅助, 采用老师示范、学生示范, 学生感知训练、课堂观摩, 小测试, 讲练结合将理论和实践结合。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老师还编排了托盘舞等,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综合模拟训练

我们设计了中餐零点服务、西餐零点服务、中餐宴会服务等训练内容进行综合模拟训练, 以小组为单位, 由学生分别扮演就餐客人和接待服务员, 用这种接近仿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服务能力。

3) 淡旺季工学交替

每年的3、4、5月份、10、11、12月份、以及来年的1、2月份是酒店的旺季, 急需餐饮服务人员, 我们利用这一时间段送学生进入企业, 进行淡旺季工学交替。利用学生在酒店的休息时间, 我们派专业教师进入酒店, 把课堂搬入饭店中, 一方面检验学生在学校期间所学知识, 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学生的技能。

4) 顶岗实习

我们目前采用2.5+0.5的模式, 就是学生2年半在学校学习, 半年在酒店实习的模式在进行运作。通过顶岗实习让与企业融合, 真正了解企业的操作规范, 操作流程和服务要求, 为经后真正进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4.3 专业教师真正“双师型”

教师在酒店调查时, 酒店的管理人员跟教师说, 学生在酒店工作时, 经常说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不是这样教的。这就告诉我们的专业老师, 你所教的知识和酒店具体的服务要求有脱节。教师应该要进酒店, 参与酒店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去真正动手实践, 增加实践经历;应该关注行业动态、与业界保持良好的关系, 还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这样的老师往往最喜欢。因此学校要加大对专业老师的培养;增强激励机制;应该适当调整对专业教师的考核制度, 以激励专业教师实践的积极性, 也可以聘请有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的企业界人士来校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 使得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一致。

常熟中等专业学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施, 也在不断的修正和完善中进行的, 一定要根据学校和酒店企业的特点来采取适合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有的放矢, 争取让更多的学生胜任今后的工作岗位。

摘要:工学交替是学校学习与企业生产实践交替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也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本文阐述了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特征;分析了目前中职院校工学交替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并提出了开展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工学交替,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双师型

参考文献

[1]胡增荣, 章红梅, 王建胜.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及其应用[J].职业, 2010 (20) .

[2]李文芳.浅析“工学交替”质量保证的对策[J].石油教育, 2010, 04.

[3]叶肇芳.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2.

上一篇:安全风险评价下一篇:临床医学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