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内建设

2024-05-01

加强党内建设(精选十篇)

加强党内建设 篇1

一、注重党内民主制度的系统性和制度的贯彻执行

党内民主制度是保证党内民主正常运行的有力工具。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的党大力推进制度建设和创新, 经过30多年的实践, 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党内民主法规和制度。以党章为核心, 健全和完善了党内组织制度、党内选举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和党员权力保障制度等, 使党内民主的每一个环节上基本有章可循。在党内参与机制、党内工作制度、议事制度、表决制度等还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化, 如有些规定的操作性、可行性还需要完善。因此, 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应在系统性、可操作性上下工夫, 将原有的规章制度梳理整合, 查漏补缺, 使其即不重复又不矛盾, 日臻完善。

有了完善的制度, 如不执行, 制度变为一纸空文。党内民主制度得不到落实, 后果十分严重, 毁坏了制度的权威性, 破坏了党内法规秩序, 使人们失去信心, 影响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 进而影响事业的发展。为解决落实执行党内制度问题, 就要建立和完善制度执行工作的责任制, 明确责任主体、内容、分工, 加强监督落实责任追究, 树立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保证党内民主健康发展。

二、注重党员领导干部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的发扬

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都是推进党内民主的主体。党员领导干部是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实施者和推动者, 其民主意识、民主作风、民主素质和民主能力, 直接影响到广大党员民主意识的提高和各项民主权利的实现, 影响到党内民主的发展。

党员领导干部不断地深入研究和探索进行民主的宣传和教育, 把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培育民主作风作为重中之重, 使之真正树立起有利于发展党内民主的民主观、权力观, 正确使用所赋予的职责、权力, 廉洁从政, 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严于律己, 身体力行。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党性观念,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执政为民, 求真务实, 敬业奉献。

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 一个党性修养高, 时时处处以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为重的人, 会崇尚民主、拥护民主、推行民主。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的改革, 把政治立场坚定、民主作风好、能够驾驭全局、群众威信高、廉洁自律、善于带队伍抓班子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干部岗位上来, 在其民主作风影响下,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内民主建设, 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选任干部工作中, 积极扩大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民主, 探索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有效方式, 如对拟任人选适当扩大公示范围, 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和延伸考察, 畅通干部群众知情和反映问题的渠道, 推行干部差额推荐、差额考察, 把全体干部职工纳入初始会议投票推荐范围, 规范初始提名制措施等, 增强了民主参与和监督, 进而提高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公信度和满意度。

三、注重民主集中制提高决策的民主和科学化水平

辖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研究探索民主集中制的新途径、新方法, 把民主集中制的教育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抓紧抓好, 不断增强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上级党组织要通过完善巡视制度, 考核、谈话制度, 述职、评议制度, 民主生活会制度等, 加强对下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贯彻民主集中制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领导决策机制, 坚持和完善联席会议制度, 拓宽党员参与决策的途径, 探索党员意见收集反馈、党员议事会、民主恳谈会等制度, 丰富党员意愿表达载体, 使党员群众的意愿在党内重大决策中充分的体现, 党员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的保证。

落实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 各级负责人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带头自觉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 保持良好的民主作风, 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决策的议事规则, 试行“票决制”, 切实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程序, 广开言路, 集思广益, 自觉接受其他成员的监督, 科学决策, 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建立一种积极健康的决策运行机制。

四、注重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增强党内民主监督力度

一是推行党务公开, 强化党内民主监督。突出抓好对重大问题决策、干部选拔任用及管理、党风廉政建设、党员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等事项的公开, 营造党内民主的氛围, 构建党内平等交流平台, 进一步畅通党员表达意愿、反映情况的渠道, 加强党内监督。

二是发挥巡视工作的监督作用。上级巡视组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任务, 对下级单位党内民主建设及执行情况等进行巡视监督。

三是发挥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监督作用。围绕每年民主生活会的主题, 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不断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大力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篇2

作者:谢忠平

来源:《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01期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规管党治党以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应坚持正确方向、问题导向、法治思维、从严治党的方针和科学统筹的方法,坚持党章在管党治党中的统领地位,围绕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点进行突破,提高立法建制的质量以及增强党内法治制度的执行力。[关键词]党规党法;从严治党;依法治国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10X(2015)0100100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有力保障”的新论断,并明确提出“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新任务。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在新形势下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一)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推进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指出,“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1](P147),这深刻揭示了党规党法与国家法律的关系。首先,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会把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与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高效的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保障体系一起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制定的,都反映和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两者同属国家法治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统一于依法治国、依法治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实践中。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基本途径。如果党内法规制度不完善,就会造成国家法治体系的不完善。其次,党规党法与国家法律的衔接与协调是依法治国顺利推进的重要条件。党将自己的意志和主张通过合法的程序上升为国家法律后,依法治国就是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主张;依据在遵守和维护国家法律的基础上制定的党规党纪来管党治党,最终也表现为依法治国。如果执政党不重视自身的法规制度建设,党规党法与国家法律相互冲突,自身的活动超出了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做不到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国家法律的权威就会丧失,依法治国就会落空。再次,依规治党可以引领依法治国。党的性质、宗旨、使命以及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决定了党的法规制度的制定情况及执行好坏直接影响国家的法治建设的效果、关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作为领导核心,通过加强自身的法规制度建设,依规依纪管党治党,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党组织和党员的规则意识和法

龙源期刊网 http:// 治思维,促使他们带头依法办事、自觉遵法守法,以优良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就会对依法治国产生明显的带动示范作用。

(二)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管党治党的重要途径。依规依纪管党治党是我们党一大优势、一大法宝。我们党就是依靠党规党纪保持了党的集中统一,保持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得党能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文革”时期,党规党纪遭到严重破坏,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了严重的灾难。邓小平正是在总结“文革”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实践中成功开辟了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依靠制度建设来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新路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这体现了依靠制度制约和监督权力、依规管党治党的思路。2014年1月14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党的纪律就是党内法规制度所规定的关于党组织和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当前,我们党在管党治党方面存在诸多现实挑战,尤其是党内的政治生活、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党纪处分、党员权利保障以及纪检监察工作本身等方面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发挥好、运用好依靠党规党纪管党治党这一政治优势和有效武器,通过深化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当年苏共就是没有做到依规管党治党,在所谓的公开化、民主化的口号下放松了党的纪律,不能用有效的法规制度来约束和规范手中的权力,党内产生了一个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特权阶层,使得党迅速蜕化变质,普通党员和社会民众都对党产生了疏离,从标榜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最终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最终失败倒台自在情理之中。这也表明,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绝对不能停留在理论阐释和政策宣传的层面,只有通过法规制度建设,采用明确的法规、健全的制度和铁的纪律,才能保证手中的权力不变质,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党内特权阶层的出现。

(三)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途径,而构建一套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党内法规制度则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根本目标。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实践,尽管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日趋合理、日渐成形,但与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新要求相比,特别是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比,党内法规制度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不符合、不配套等问题。从内容上看,有的陈旧过时,已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有的法规制度之间衔接不够,存在脱节分散、交叉重叠甚至相互矛盾的问题;有的过于空泛和抽象,在内容上偏重于说教,在外在形式上类似伦理道德规范而非法律规范;个别领域和环节还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短期应急的多,长期管用的少;“应当”、“不准”、“禁止”、“严格遵守”等一般性规定多,而如何做到“应当”、“不准”以及“不禁止”、“不严格遵守”违规后怎么处置的规定少。从运行上看,精神懈怠带来的惰性、现实利益藩篱带来的阻力以及程序性制度的缺失,都导致了党内法规制度运行动力不足、机制不畅。有的法规制度缺乏相关的配套规定和实施细则,系统配套性不够,如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财产制度就缺乏严格的公开制度和社会信用制度做配套。从执行来看,有的党内规范制度缺乏相应的监督保障机制与惩戒追责机制;有的惩戒力度小、违规成本低导致法规制度过宽过软;有的执行主体存在缺位、模糊或者多头执规导致最后无法执行;有的地方与部门存在重制定、轻执行的情况。目前党内制度在执行层面存在变通折扣、随意性

龙源期刊网 http:// 和选择性大的状况,这严重损害了党内制度的权威性。总体来说,目前党内法规制度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制度缺位、制度碎片化、制度休眠、制度残缺和制度无力的现象,这种状况亟需给予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改进。

二、把握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原则遵循

适应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规管党治党以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应坚持遵循五个原则。

(一)坚持正确方向。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有方向、有原则、有立场的,最根本的就是要有利于始终坚持和切实改进党的领导,决不能危害和削弱党的领导。党的法规制度直接关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和政治体制,政治性、敏感性很强,方向正确是党的法规制度建设首要要求,否则就会出现颠覆性的错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法规制度建设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一定要在原则问题上保持清醒和定力。坚持正确的方向,具体来说就是要把有利于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利于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有利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有利于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党的法规制度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坚持问题导向。习近平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的,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亦是如此,必须直面矛盾、正视问题,否则就会无的放矢、隔靴搔痒。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应该强化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从党的建设现实矛盾和主要问题入手,深入研究分析党内法规制度的现状,从法规制度的内容条款到贯彻执行的各个环节中查找影响和制约从严治党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抓住群众普遍关注、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找到健全完善党内法规制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理清破解难题的思路与方法,既要解决久拖不决的老问题,又要解决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成熟完善。

(三)坚持法治思维。党内法规制度是在尊重国家法律的前提和基础上形成的党内行为规范,是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管党治党中的实际运用和具体体现。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做到依法治党,实现党的建设以及党的各项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一方面,就是要以党内法规来处理党内关系和党内矛盾,规范党的活动,将“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理念贯彻落实到管党治党的各个方面,在党内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另一方面,政党要严格在宪法、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用法律规范党与国家政权、政党与社会的关系,党内法规制度不能违背国家法律。

(四)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我们党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组织,而是胸怀远大理想、肩负神圣使命的政治组织;党员也不同于一般的普通公民,自从宣誓入党的那一刻开始,就意味着比其他人多一份义务、多一份责任、多一份忠诚、多一份服从、多一份纪律,党的先进性要求党必须以更严的纪律和更高的标准管理和约束自己的各级组织和成员。党内法规制度也不同于一

龙源期刊网 http:// 般的国家法律制度,在适用范围上,国家法律的约束对象是包括党员在内的全体公民,而党规党纪的对象只是党员,即党员要受国家法律和党规党纪的双重约束;在内容上,国家法律只是党员必须遵守的底线,凡是国家法律规定的,党规党纪一般不再重复;在约束方式上,党规党纪比国家法律更强调自觉性和义务性;从后果上看,党员违背国家法律一定于党规党纪所不容,而违反党规党纪不一定违反国家法律,因而党规党纪要严于国家法律[2]。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坚持从严治党的原则,目的就是要使党内的政治生活更严肃、工作更规范、规矩更严格、纪律更严明,使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于律己成为全党上下的高度自觉。

(五)坚持科学统筹的方法。构建一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脱离党内实际从主观想象、某个概念出发,否则就会犯主观主义和本本主义的错误。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也有自身的规律,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需要总体的规划和周密的安排,需要确定优先顺序和明确推进方式,需要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才能完成。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应坚持科学统筹的基本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整体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做到缺位的抓紧建立,不全面的加快完善,不合理的坚决废除,不适应的及时改进,通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率先突破,带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整体推进。

三、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路径选择

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并不是说法规制度越多管党治党就越有效、党的建设就越科学。事实上,从严治党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法规制度供给的数量不足,而是法规制度本身的质量不高;不是缺少法规制度,而是法规制度如何才能更科学、更系统、更有效,即如何能行得通、做得到、管得住的问题。显然,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关键是要在科学规划、衔接协调与贯彻执行上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一)坚持党章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中的统领地位。要形成从严治党的新常态,就必须实现由政党个人权威向政党组织权威的转变,以法治代替人治,从运动式、突击式管理走向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在党的制度体系中,党章具有最高地位,是建党管党治党的根本大法。党章不但对党的性质、宗旨、路线、纲领、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都做了明确规定,为全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提供了根本准则,而且对党内的政治生活、行为规则和纪律约束的所有重大原则问题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各级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规范党的活动和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基本的原则遵循。同时,党章还对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做了明确规定,为广大党员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提供了最好教材。党章所规定的党内各项基本制度,更为制定其他党内各种具体规章制度提供了根本依据和准绳。如果不确立党章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其他依据党章建立起来的一切制度更无权威性和严肃性可言,离开了党章来谈从严治党就成了不切实际的空谈。党内其他规章制度都必须服从于党章,保障党章的贯彻执行,而不能与党章相违背。依规治党,就是通过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使党章成为管党治党的最高准则。所以,必须树立“党章至上”的观念,切实把遵守、贯彻和维护党章贯穿于整个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立、改、废、释等各个方面,依据党章来建立健全其他的规章制度,使管党治党有制可依、有章可循。

龙源期刊网 http://

(二)抓住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点。为体现从严治党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要围绕“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主攻方向,进行重点突破。一是进一步修订完善有关保障党员权利的法规制度,确立和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党员行使自身权利的方式、程序,细化党员权利保障措施,落实党员权利保障责任,真正实现党内权力为广大党员所有、所授、所用、所控,真正达到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效果。二是进一步修订完善有关选人用人的法规制度,推动形成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干部人事制度。关键要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选举的提名程序,扩大差额推荐和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在选举中真实反映选举人的意愿。三是进一步修订完善有关党的政治纪律的法规制度,严格党内政治生活。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管党治党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特别是要深刻总结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修订《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进一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四是进一步修订完善有关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法规制度,加快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如修订《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修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厘清和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完善党内惩戒体系;修订《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完善党内监督制度等[3]。

(三)提高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质量。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制度之要,在精在细。好的法规制度一定是对客观规律的把握,一定是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的结果,一定是系统而严谨的,一定是适用而简便的。一是加强党内法规制度的历史渊源、地位作用、战略目标、总体思路、体例形式、产生程序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为法规制度建设提供理论牵引和支撑。二是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把公正、公开、公平、民主的原则贯穿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全部过程,防止部门立法和个人立法,从源头上提高法规制度设计的科学性。三是坚持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协调,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的前提下,善于将成熟的党内法规上升为国家法律,着力排除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冲突。四是坚持党内实体性制度与程序性制度、单项制度之间,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之间、基本法规制度与具体的实施细则之间的相互衔接、环环相扣,形成整体合力和制度体系。五是坚持把党的法规制度建设同党的其他建设结合起来。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偏废,制度建设是其他建设的依托和保障,而其他建设是制度建设的前提和灵魂。要坚持党的思想、组织、作风、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每前进一步,制度建设就跟进一步,把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统一于“五位一体”的党的建设的总体格局。六是健全党内法规制度的备案审查机制、落实评估机制和动态清理机制,及时发现法规制度的内容设置以及程序设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到自我纠错、自我提升。

(四)增强党内法规制度的执行力。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执行。“制定一百条好的制度,不如将一条好的制度执行到位”。制度的灵魂和精髓在于“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4]。要实现从严治党,就必须提高党内法规制度的执行力,确保制定颁布的各项法规制度能落地生根。如果制度没有刚性,留了“暗门”、开了“天窗”,就会产生“破窗效应”,制度的权威和效用就会大打折扣。实践证明,法规制度能否得到落实,关键在领导。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是最重要的,是保证制度真正落实和执行的重中之重。要把能否遵守法规、能否执行制度作为考验领导干部党性强弱的主要标准,切实把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内法规制度的情况作为考核、任用和提拔的主要内容,纳入干部管理中去,使领导干部带头遵法、信法、守法、龙源期刊网 http:// 用法、护法。同时,法规制度的权威还来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要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党员对党内法规制度的信仰、认同和敬畏,将尊崇法治、遵守制度的观念深入人心,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良好氛围。除此之外,还要健全党内法规制度的监督保障机制,建立以上带下、以下促上与上下联动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对那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的行为,发现一起就查处一起,让遵守制度的人受益,让破坏制度的人受惩。总之,党规党法绝对不能是松紧带和橡皮筋,必须使之成为管党治党的紧箍咒和高压线。

参考文献:

加强党内监督机制建设的政策建议 篇3

【关键词】:党内监督 政府内部监督 外部监督

中图分类:E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6-0148-02

当前,我国腐败现象愈演愈烈,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正视和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而要想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权力腐败现象,就必须将权力置于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之中,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建立和完善一个行之有效的廉政监督体系,在这个廉政监督体系中,党内监督、政府内部监督、外部监督是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重要方面,其中党内监督更是重中之重,是其核心与关键所在。

1 加强党内监督机制建设的政策建议

无论是从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来说,或是从反腐败方面来说,抑或是从加强党的执政地位方面来说,党内监督都是至关重要的。我国廉政监督体系内各部分之间是一种密不可分,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加强党内监督,不仅要从党内监督自身着手,而且应该结合其与政府内部监督、外部监督的关系着手。

1.1从党内监督自身看

一、要做到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

回顾近年来一些重大的贪污腐败案件,我们都能发现大多数腐败案件都来自领导干部的堕落腐化,而个中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对领导干部权力行使的必要监督。有鉴于此,一是我们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二是必须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三是加强领导干部接受监督的意识观念。

二、加强党员相互之间的直接监督

党员相互之间的直接监督,是党内监督的一个重要内容。党员之间的相互批评与建议对于改进党的工作方式、提高党员的个人能力、保持党员的先进性、防止权力的滥用及暗箱操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强党内民主监督,进而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廉政监督体系,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党员之间的相互监督。

三、应当健全党内监督制度和规范。

虽然目前我们党已经在实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但该条例仍然缺乏成套成体系的正式的法律法规。故就目前情况而言,我们应努力健全《领导干部回避制度》、《领导干部个人财产申报制度》、《领导干部考廉制度》等规章制度。①

1.2从党内监督与政府内部监督的关系看

政府内部监督是政府约束自身行为的一种机制,是一国廉政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到全面有效地加强党内监督,就必须使二者结合起来,所以,加强党内监督,就必须结合其与政府内部监督的关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党的监督机关与政府内部监督机关之间的合作,尤其是二者专门监督机关之间的合作。

需要明确的是,党的监督机关与政府内部监督机关并非领导或者隶属的关系,而应该是平行并列的关系。由于在我国,多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这就为二者之间的合作提供了理由和可能性。因为,政府内部监督作为政府约束其行为、汲取合法性的一种机制,必然对其各级机关组织和工作人员产生制约作用,这自然也就包括其中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二、针对政府内部工作人员中的党员制定必要的规范准则,以约束其行为。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党员有许多是政府内部工作人员。对于这部分党员,要想让其认真行使其职权,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有必要针对其制定必要的规范准则,以约束其行为,这既有利于加强政府内部监督,也是加强党内监督机制建设的客观要求。因为,作为中国廉政监督体系中密切联系的两个部分,其中任何一个部分的发展都将促进另一个部分的发展。

三、建立和完善均衡监督机制、双向监督机制,丰富和完善多种监督方式。

目前在我国,政府内部监督存在着监督对象失衡、监督方式单一、监督主体地位不高等重要问题。汪永清认为,一个完善而有效地政府内部监督机制应符合四个条件:监督纳入了法制的轨道;监督的效能明显提高;监督的双向关系形成;监督的自我调整机制健全。②同样,只有这样完善和有效地政府内部监督机制,才能保证切实加强对政府机关内党员的监督,将政府内部监督与党内监督统一起来。

四、合理我国政治结构,做到党政分开,消除以党代政的现象。

近年来,尽管我国一直强调要党政分开,防止以党代政,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该现象仍然严重存在,不仅影响了政府内部监督机关行使其职权时的独立性、权威性,同时也间接影响了党内监督的力度。为此,我们必须减少党组织机关在政府内部监督机关行使监督权力、履行监督职责的时候对其的干扰和制约,保证其独立性、权威性。

1.3从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的关系看

在这里,不能将外部监督与党外监督混同。外部监督主要是指监督力量主体来自政党和行政机关之外的一种监督方式。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③中国共产党要想制约权力,端正党风,遏制党员腐败现象,光靠党内监督是不够的,还必须借助人大、司法、政协及民主党派、群众舆论等外部监督力量,内外结合,方能有所成效。我们在加强党内监督机制建设的时候,必须依据二者关系和特点,将二者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要充分利用各种外部监督力量和主体,发挥监督的整体效能,提高党务活动的公开性、透明度。

针对当前我国党内监督机制中所存在的党务不够公开透明、缺少吸纳外部监督力量参与渠道的不足,我们必须重视执行党的主要领导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努力做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开化、选用评价的科学化,让群众和其他外部监督主体参与其中,从而从外部促进党内监督。

二、建立健全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二者之间的合作。

我们应充分形成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让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实现有机结合,使其在依法独立开展工作的前提下,定期或不定期地沟通信息,共同制定工作计划,整合彼此监督力量,实现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的信息和资源的互动。所以,通过各种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党内监督机关与司法监督、人大监督、人民政协监督、民主党派监督等外部监督力量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合作与互动,使二者经常性地进行信息及资源互动,是加强党内监督机制建设的客观要求。

注释:

① 吕景城.提高党内监督有效性的基本途径探析[J].企业家天地,2009(2).

② 汪永清.对完善政府内部监督体制的探讨[J].中国法学,1993(4).

加强党内建设 篇4

一、加强党内监督必须发扬党内民主

党内民主是党内监督的基础和前提。对党员领导干部及时有效的监督关键在于充分保证党内的民主。只有充分发扬党内的民主, 监督才能得以有效实施。一方面, 要强化普通党员主体性意识, 特别要使所有党员认识到普通党员与党员领导干部之间的权力授受关系。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权力来自于人民, 但是在理论与实践上, 不是所用党员都能够直接参与行使这些权力。绝大部分党员必须将决策权和管理权委托给少数人 (代表) , 由这些少数人 (代表) 来行使权力。这一委托关系的产生, 使得委托人有责任也有义务对权力的受托人进行监督。受托人必须按照委托人的意志和利益来行使权力。党内的监督实质, 就是普通党员通过上述各种形式, 对受托行使权力的人发表意见、提出批评。不能很好接受监督、不听从委托人意见的受托者, 就不能胜任行使权力的责任。一定意义上, 普通党员与领导干部之间的关系, 可以比作现代企业制度下董事和经理之间的关系。作为执行者的经理必须对全体董事负责, 否则就会下课。另一方面, 要通过发扬民主调动党内成员监督的积极性。普通党员对干部监督的积极性, 源自于监督与党员自身利益的关联关系。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作出决策, 直接影响到整个党的利益与声誉, 同时也将影响到每一个普通党员的切身利益。普通党员只有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 时时刻刻关注党员领导干部对权力的行使情况, 作为权力受托人的党员领导干部才不会、也不敢徇私枉法, 在使用公权上才不至于选择最差方案, 整个党的利益才不会受到损害。因此, 调动普通党员的积极性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 实质上是对整个党的利益的监控和保护, 也是对党员个人和人民群众利益的监控和保护。广大党员只有认识到这一点, 对领导干部监督主动性和积极才可能真正调动起来。

二、加强党内监督必须促进监督的制度化与规范化

这也是发扬党内民主的内在要求。党内对权力的监督应是一种无时无处不在的全方位的监督。如何将监督过程中纷繁复杂的意见和为数众多的批评之声纳入领导干部管理决策的重要参考, 既能够很好的听取、吸收其中的有益的一面, 又不至于打乱领导者的决策部署, 就必须通过完善的制度、规范化的程序来建立良好的党内监督机制。其中, 党内监督的制度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革党内代表大会制度, 目的是通过党员代表大会发挥党员代表对党内事务的管理与监督;二是完善党内选举制度, 充分体现党员群众在权力授受关系中的监督作用;三是丰富党内民主生活会的形式, 把民主生活会真正变成普通党员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 领导干部听取意见、吸收意见、改进工作的重要平台。

三、加强党内监督必须勇于面对并积极回应意见与批评

检验党内监督效果, 关键还是在于党内监督的是否得到了有效回应。一个成熟执政党, 不仅要具有高瞻远瞩、总揽全局, 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高超能力, 更需要勇于面对各种批评之声, 首先是能够面对党内的不同声音, 并做出及时有效的回应和处理。一是对于来自党内的监督, 包括建议、意见、批判、质疑, 要进行认真、及时地调查, 并通过相应的渠道全面或者一定范围内公开监督事项, 消除监督人和社会公众的疑虑;二是对于查实的问题要按照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对于相关的领导干部应该根据其职责, 做出相应的处分;三是所有的监督和相应的回应必须形成良好机制, 对于不作回应、不作处理的情况, 须由独立部门严格问责。

四、加强党内监督, 必须强化领导干部的两种意识

一是习惯接受监督的良好意识。领导干部在严格自律的基础上, 同时必须习惯接受他律。最有效的他律就是来自外部的监督。拥有权力的人一旦失去了监督, 权力带来的私欲就会毫无限制的膨胀。要想适应这种监督下的权力运行方式和工作方式, 领导干部就必须彻底破除爱听恭维话、吹棒话, 赞颂话的习惯性思维。越是在严峻的形势面前, 越需要领导干部保持清醒的头脑, 越需要来自各方面强有力的监督。二是对监督者的宽容保护意识。当前的环境下, 监督者之所以有所顾忌, 主要在于监督者的情感、利益和政治可能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监督的过程实际上是对权力行使人发表不同意见甚至进行批评的过程。尽管“闻过则喜”被人推崇, 但在传统权力观念下, 监督者的不同意见或者批评之声, 往往使被监督的人产生不满情绪, 甚至水火不容。被监督者作为拥有权力的一方, 其言行、决策都有可能使监督者正当利益受到或直接或间接、或潜在或现实的损害, 监督人可能会被作为重点对象被“关注”, 严重的更可能导致监督者的人生安全问题。因此, 习惯在监督的环境下工作, 并形成对监督者良好的宽容保护意识, 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也是党内监督的基础。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篇5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本质要求,是解决党内政治生活突出问题、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功能 (一)基本内涵。政治文化是一定的社会主体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治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价值等。党内政治文化就是一个政党在长期政治实践中形成的比较统一、稳定并被其成员自觉接受和践行的政治认知、政治信念、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价值,主要表现在政治理想、政治立场、政治修养、政治象征、政治生活等方面。

(二)主要特征。鲜明的政治性。政治性是我们党内政治文化的第一位属性,集中体现了我们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对政治实践的文化考量与价值导向。本质的先进性。党内政治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也为党内政治文化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坚定的人民性。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其根植于人民群众,又善于团结人民群众,给以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引导。良好的传承性。党内政治文化因中华文明滋养而生,是对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和升华,同时在接续奋斗中不断得到传承和升华革命文化和红色基因。务实的开放性。始终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吸收、借鉴、扬弃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政党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兼收并蓄为我所用,形成了我们党独特的文化优势。

(三)重要功能。价值导向功能。引导全党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评价及行为取向,形成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形象塑造功能。不断影响着党员个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塑造出一系列党员个体特质和政党整体形象。政治教化功能。对全体党员教而化之,通过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弘扬、制度的约束、行为方式的规制教育引导党员,使党的政治理想、政治价值、政治伦理及政治生活准则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激励约束功能。潜在地对符合党的要求的行为产生正面评价,对不符合党的要求的行为则产生负面评价,正面评价会激励党员和党组织进一步作出良好行为,负面评价则会约束党员和党组织的不良行为,并使之自觉纠偏。凝聚引领功能。注重以文聚人、以文化人,整合引领社会各类资源、各方力量,凝聚为思想、政治、行动高度一致的磅礴伟力。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作为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举,明确提出政治文化

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呈现新气象。一是以鲜明态度讲政治,将政治立场、政治纪律、政治要求贯穿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全党团结统一的基础得到巩固,进一步强化了党内政治文化之“要”。二是以理论武装固本培元,突出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把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作为党员干部修身养性的必修课,进一步铸就了党内政治文化之“魂”。三是以革命传统构筑精神家园,大力加强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弘扬了党内政治文化之“源”。四是以先进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筑牢了党内政治文化之“基”。五是以作风整治激浊扬清,中央政治局制定并严格贯彻八项规定,以上率下、以小见大,党风政风明显改善,进一步涤除了党内政治文化之“弊”。六是以严明纪律强化刚性约束,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党员干部行为标准得到校正,进一步规范了党内政治文化之“矩”。

目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情况总体上是好的,并持续向好。但调研中也发现,仍有些党组织和党员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内涵外延把握不准,对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热情不够高、措施不够多、力度不够大,存在“边缘化”“抽象化”“碎片化”等问题,以致官僚文化、特权文化、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庸俗文化等依然存在。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在党内思想上,还存在理想信念动摇、党的观念淡漠、宗旨意识淡化等问题。少数党员共产主义信仰缺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不信理想信金钱,不信马列信鬼神。有的党员爱党、护党意识不强,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少数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缺乏为民情怀,不能真诚为群众服务,口号响当当、服务冷冰冰、办事慢腾腾。二是在党内关系上,还存在违背“四个服从”、不信任组织、搞人身依附等问题。少数党组织违背“四个服从”原则,阳奉阴违,对上级决策部署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少数党员组织观念淡薄,不相信组织、不服从组织、不依靠组织。少数党员崇尚圈子文化,喜欢拉拉扯扯、吹吹拍拍,甚至把上下级关系搞成人身依附关系。三是在党内组织生活上,还存在表面化、形式化、娱乐化、庸俗化等问题。少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对党内组织生活缺乏正确认识,甚至将组织生活等同于群团活动或文体活动,追求趣味性、娱乐性。有的党员对参加组织生活热情不高,只是应付任务,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四是在党的纪律上,还存在有纪不依、执纪不严、违纪不究等问题。少数党员规矩意识淡薄、缺乏敬畏之心,守纪不严、庸懒无为,让党纪党规成为纸老虎、稻草人。有的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不力,放松管党治党责任,姑息违纪违法问题。

这些问题虽然只存在于少数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身上,但却严重侵蚀党的思想基础,严重损害党内政治生态和党的形象,严重影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究其原因,调研中大家反映主要有:从思想根源上看,中国有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历史,其中等级森严的宗法制

度、权大于法的人治思想以及官本位思想,都对党内政治文化产生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从外部环境上看,西方腐朽观念和错误思潮的渗透,给党员干部思想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削弱着党员干部对党内先进政治文化的认同。从制度机制上看,一些制度执行不够到位,且有的制度本身不太完善和周延,缺乏可操作性,给封建文化和资产阶级文化等腐朽庸俗文化提供了生长空间。从党员干部自身上看,少数党员干部认知出现偏差,价值观发生扭曲,从而导致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文化强党战略为引领,立足世情国情党情,遵循政治文化建设一般规律,依托基层党组织、面向全体党员,突出问题导向、聚焦薄弱环节,把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融入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建设之中,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在传承中创新、在开放中坚守、在自信中加强,努力建设积极健康、与时俱进、朝气蓬勃的党内政治文化。

(一)加强顶层设计,把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1.实施文化强党战略。“强国必先强党。”建设一个强大的政党,需要以党内政治文化为牵引,在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基础上,实施文化强党战略,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用政治文化塑造规范严格的政治生活、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让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成为党员爱党忧党的教育工程、党组织管党治党的基础工程、实现强党兴党的保障工程,确保全面从严治党由治污向清源转变、由治标向治本迈进,使我们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2.加强顶层设计。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做好谋篇布局。积极推动各地分层次、分领域、分类别制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列出明确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

3.坚持正确方向。一是始终高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理直气壮地讲马克思主义、讲共产主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是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治智慧,学习借鉴其中凝结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使党内政治文化更加契合民族心理结构,更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三是注重传承革命文化的精神特质,不忘初心、不忘本源,深入挖掘革命文化的时代内涵和当代价值,激发党员干部砥砺奋进的精神动力。四是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党员干部坚守文

化立场,坚定文化追求,提升文化素养,带动全党全社会从思想上精神上文化上提高起来。

(二)大力倡导和弘扬共产党人核心价值理念,进一步厚植党内政治文化的思想内核和精神实质 1.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的价值观。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学思践悟、融会贯通,不断打牢忠诚老实的思想基础。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党章意识,自觉把党章作为规范党员言行、指导党的工作、开展党内活动、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依据。进一步完善组织生活方式方法,让其要求更明确、程序更规范、内容更深入,激发党员的敬畏感、归属感。

2.倡导和弘扬公道正派的价值观。党员干部要以“公”为“道”、持“正”为“派”,公道处事、公平待人、公正用权,凡事从党、国家和人民利益出发,解决问题不带私心,协调矛盾不偏不倚,始终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政策不走样,遵守程序不变通。同时,把公道正派作为干部工作的核心理念,体现到干部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事业为上、依事择人、精准选人,确保选出来的干部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

3.倡导和弘扬实事求是的价值观。在党内大力营造讲真话、实话、心里话的良好环境,继续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鼓励批评、欢迎批评、支持批评,让批评成为党内政治生活的常态。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广开言路、开门纳谏,千方百计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尤其是不同意见、批评意见。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实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公示制度,提高干部考核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使那些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干部受到褒奖和重用,使那些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的干部受到批评和惩处。

4.倡导和弘扬清正廉洁的价值观。清正廉洁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一贯的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特征。要突出正面典型引领,开展反面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把清正廉洁当作做官做人做事的原则和底线,依法履责、秉公办事、谨慎用权。

(三)坚持实践实干实效,进一步探索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新路径 1.开展专项整治。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部署开展党内不良政治文化专项整治,全面剖析和批评党内“负面文化”,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扶正祛邪、激浊扬清,坚决铲除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存在的土壤。

2.健全标准体系。系统总结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历史经验,积极借鉴其他政党或组织文化建设的先进理念和成功做法,科学设置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标准体系,科学规划建设布局,合理确定建设重点,对目标任务、方法路径、载体形式、运行机制、阵地建设、职责分工等提出明确要求,从思想、行为、制度、物质等各层面作出具体规定。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开展常规检查、专项巡查、重点督查,确保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方向不偏、标准不降、力度不减。

3.创新方式方法。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载体渠道、体制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动力、增强活力、释放潜力。加大党内政治文化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以点串线、以线成面,构建“立体化”宣传教育格局。实施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品牌工程,遴选和建设一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让更多人了解党的历史和丰功伟绩。

4.拓展覆盖范围。要在充分汲取社会文化有益养分的基础上,发挥好党内政治文化润泽心灵、滋养精神、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让其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家庭,实现由党内向党外延伸,引导群众向党组织靠拢、向党员看齐。高度重视网上马克思主义阵地建设,注重新旧媒体的融合协同,实现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

媒体与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媒体同频共振,不断增强党内政治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四)建立健全体制机制,进一步推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化 1.健全运行机制。注重发挥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在研究谋划、统筹协调、督促落实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探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构建由党委主导谋划、有关部门牵头实施、相关部门协调推动的工作机制,确保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权责明晰、分工合理、管理科学、运行高效。同时,也要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实践,特别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切实发挥其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推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2.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班子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坚持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和管党治党各项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建立健全责任清单制度,推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任务清单化明责、台账化履责、项目化督责、痕迹化考责,形成科学严密的责任链条,确保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强化问责,对推进不力的地方和部门,既要追究领导班子的集体责任,也要追究领导干部的个人责任。

3.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明确赋予各级党务干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职责,不断加大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专业化队伍建设力度。一方面,将政治文化素质作为选用基层党务干部的重要指标,坚持把政治文化素质好的干部安排到党务岗位上来;另一方面,建立常态化党务干部培训机制,把政治文化作为重要培训内容,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党务干部的政治文化素养。

加强党内建设 篇6

此次民主生活会围绕“严格党内生活,严守党的纪律,深化作风建设”主题,以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四风”、持续抓好整改为重点,通过认真对照检查,严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着力解决党内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奋发有为地推进金融改革发展各项事业。

会前,人民银行党委根据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在中央第29督导组的具体指导下,作了认真细致的准备,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的有关规定;党委成员通过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了干部群众对党委班子及成员的意见;党委成员之间、党委成员与分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之间,深入开展了谈心谈话;周小川亲自主持起草了党委班子对照检查材料,党委成员认真撰写了个人对照检查材料,为民主生活会顺利召开打下了基础。

会上,周小川通报了人民银行党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整改措施落实情况,代表党委班子就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遵守党的纪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情况作了对照检查,并对照“三严三实”要求、会前征求到的意见等事项作了逐一说明。

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人民银行党委从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政绩观等方面深入剖析了原因,提出了进一步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深化作风建设、深入抓好整改落实、在金融工作中更好地服务基层和民生等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随后,周小川带头、党委其他成员逐一作了个人对照检查和自我批评,既查摆了存在的问题,又剖析了思想根源,提出了改进措施。党委成员之间还逐一开展了坦诚的相互批评。会议严肃认真、求真务实,达到了“团结一批评团结”的目的。

张耕代表中央第29督导组对此次民主生活会作了指导和点评。他指出,人民银行党委民主生活会准备工作做得很认真,对照查摆问题全面,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得深入,一把手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是一次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

周小川表示,这次民主生活会紧紧围绕会议主题,切实贯彻整风精神,所有班子成员都开诚布公,严肃认真查摆问题和开展批评,坚持标本兼治提出改进措施,会议开出了好的氛围和效果,达到了自我教育、互相帮助,凝聚共识、增进团结的预期目的。下一步,人民银行党委要按照中央部署和督导组要求,认真做好会后各项工作,狠抓整改落实,确保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要组织全系统对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确保整改承诺得到一一兑现;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管党治党责任,持续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严格党内生活。

加强党内建设 篇7

1. 个人思想认识差异导致对实施党内监督缺乏主动性。一是一些重点监督对象缺乏必备的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 还不能从思想深处领会到为谁执政、怎么执政、靠谁执政的真谛, 存在不愿意接受党内监督、抵触党内监督、回避党内监督的现象。甚至个别主要领导因自身存在问题, 或因本位主义和好人思想而在党内监督问题上不愿提、不敢提、不敢管、不敢碰硬;二是一些主要领导和党员干部普遍存在认识误区, 认为开展党内监督是纪检机关的工作, 作为其他组织和个人无需参与, 从而使党内监督的民主性和普遍性受到制约和影响。

2. 缺乏刚性具体的操作细则使党内监督工作流于形式。《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 试行) 》是实施党内监督的基础性法规, 条例只是对重点对象执行党内监督工作做出了原则性规范, 需要各级党组织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合理有效、可操作性强的、具体刚性的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而实际操作过程中, 一些重点监督对象往往习惯于特殊地位带来的特殊权利, 不愿被具体规定所监督和束缚, 因此不愿意组织制定妨碍自己特殊权利行使的党内监督管理办法, 或制定管理办法时避重就轻, 导致党内监督管理工作因缺乏刚性规定而流于形式。

3. 党内民主不能有效落实使党内监督工作缺乏透明性。充分发展党内民主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特点, 是加强党内监督的基础, 决定着党内监督的实现程度。从中央到地方为切实实现党内民主做了许多扎实而具体的工作, 如大家熟知的“四项干部监督制度”、“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等, 着力保障下级党组织和普通党员干部对重点对象行使权力情况具有知情权。但不难发现, 这些知情权更多体现为结果告知, 对于权力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暗箱操作”的过程环节却缺乏必要的公开和透明。

4. 监督管理体制导致对重点对象的党内监督出现盲区。从当前管理体制上看, 各级党委集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为一体。作为监督者, 党委领导班子拥有决策权和执行权, 能够统揽全局、顶层设计、全面领导和统筹监督, 对于党内监督方向和监督制度制定起到重要的甚至决定性作用, 政治的不坚定和思想认识的偏差容易使具体制度有失公允。而作为被监督者, 受上级组织和同级纪委监督, 纪委干部的切身利益由同级党委来决定, 这种管理体制使同级监督受到削弱。

二、强化对党内监督重点对象实施有效监督的对策

1. 强化思想意识引导, 提高党员干部参与党内监督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一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重点监督对象的头脑, 强化思想和意识层面的教育引导, 使他们牢记宗旨意识, 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树立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意识, 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提高重点监督对象的科学决策能力和推动经济利社会发展能力, 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推动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各级党委要积极创造条件,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普通党员的聪明才智, 从人员配备到制度制定都要创造条件, 营造党内民主氛围, 激发普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管理和党内监督的热情, 保证党员民主权利的发挥。

2. 健全细化相关制度, 强化对重点监督对象实施有效监督的刚性规范。一是成立或授权制定党内法规的具体机构, 对各级党组织制定的法规政策做横向和纵向的评估和审查, 提高科学性和可行性, 避免出现冲突和交叉。要做好对刚性规定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价, 保证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二是强调主要领导是重要决策的责任主体, 尤其是对关系到政策性、全局性、长远性、重要性的如地区发展规划、大项目建设、干部选拔任用等问题, 一定要严格按照集体决策的规定程序执行;三是通过量化并细化针对重点监督对象、重大事项、事项重点环节的监督规定, 从程序和权力监督角度对权力运行过程进行监督, 通过民主讨论、票决制等避免过程腐败和重大失误发生, 做好过程纪实和结果公示。

3. 加强党内民主公开, 提高对重点对象实施党内监督的民主性公开性。要通过党内民主, 保证重点对象接受同级纪委、基层党委和普通党员的监督。一是要确保重点监督对象的权力运行过程和结果接受普通党员的有效监督, 凡属重大问题、敏感问题, 只要不涉及党内秘密的, 都应该严格执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制度, 要严格执行述职述廉规定;二是要明确党务信息公开的范围、内容、形式和程序, 细化公开内容、扩大公开渠道、优化公开方式, 通过主动公开和依法申请公开, 保证下级党组织和普通党员对重点监督对象行使权力情况有更多了解;三是要明确和强化对党务信息公开制度的保障和监督机制, 明确监督主体和监督程序, 明确违规行为的责任追究方式和处罚办法, 实现依法监督。

4. 严格落实监督机制, 保证对重点对象的党内监督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对重点对象的监督机制, 保证党内监督落到实处, 发挥作用。一是上级党组织、纪检机关和同级纪检机关要对规范重点对象的决策议事规则进行审核, 保证机制或规则的合理性、严密性和可行性, 从源头上进行有效遏制。二是强化对重点对象权力运行过程的全程监督, 对重要决策的监督要做到事前提醒, 全过程监督, 保证程序合理、过程透明、结果公正, 决策科学;三是要严肃追究重点监督对象违反规定的行为。上级党组织和同级纪检机关要加大对相关党组织履行党内民主、执行决策议事规则和党务公开情况的监督检查, 并要形成常态, 对违规违法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和处罚, 保证法律法规的权威。

参考文献

[1]梁松, 陈雯雯.近十五年党内监督发展历程研究综述[J].黑河学报, 2015 (07) .

加强党内建设 篇8

一、建立健全监督组织, 强化监督职能的作用。

一要树立立党为公, 敢于监督的理念。作为纪检干部应该看到加强监督, 特别是对领导干部的监督, 这是党的要求, 人民的重托, 也是各级纪检监察干部作为党的忠诚卫士应尽的责任。同时, 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关心、爱护和支持。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 敢于监督, 是共产党员立党为公讲党性的表现。我们纪检监察干部要去掉一切私心杂念, 做到两袖清风、一身正气, 做好监督工作。二要坚持原则, 精心构筑好监督网, 主动做好监督。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热点问题, 要通过执法监察, 专项检查, 重点审计等形式。进行监督检查, 发现问题并查处问题。要结合干部的述职、评议、考核公示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监督体制上要逐步改革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上来, 不断创新监督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要将监督覆盖网延伸到基层组织, 延伸到企业班组, 延伸到重点部门, 确保监督信息反馈迅速, 查处有力, 三要积极开展事前和事中监督, 立足于教育。我们要在监督防范上下功夫, 要严守思想道德防线, 主要靠教育, 广大党员干部, 尤其是领导干部要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 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努力自觉提高党性观念, 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实处。要严守党纪国法防线, 要将法制, 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到党员干部重要的学习日程上来, 通过防范教育, 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四要注意方法, 善于监督。作为纪检干部要加强学习, 掌握监督的知识和本领, 要按规定, 按程序办事坚持实事求是;要善于抓住重要, 把抓好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作为切入点, 把精力集中在对各级干部权力的行使和运作的监督上;要善于针对一定时期一定领域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监督;要善于领先群众进行监督, 大力开展群众评议党员活动, 积极推行村务公开, 厂务公开和政务公开, 实行公开办事制度。

二、抓好党员“三会一课”教育学习, 提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质量

“三会一课”制度是健全党的组织生活, 严格党员管理, 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在面对新形势条件下,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要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要注意不断改进内容和形式, 注重质量和学习效果, 这也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 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自觉过党组织生活会, 还应积极参加开好民主生活会。按照中纪委和中组部的要求, 并结合“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做为纪检部门要积极配合组织部门和机关党组织做好对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管理和指导。同时对群众提出的意见, 要如实反馈给本人, 并向上级报告。各级纪检领导干部要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情况对基层组织的考核要求, 深入基层组织参加民主生活会, 对开得好的单位要进行表扬和总结;对走过场, 搞形式主义, 可责令其重新召开;对无故不开或未经同意不按期召开的单位, 要对主要负责人提出批评, 促其改进。

三、加强对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及“八小时以外”的监督

从近几年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案件看, 一些企业领导干部, 包括少数高、中级干部犯错误甚至违法犯罪, 往往都与自己的配偶、子女、以及八小时以外有关。因此,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及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至关重要。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 认真研究制定售卖干部配偶、子女个人经商问题的个体规定界限, 同时实施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有效监督的和方法。在加强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圈、社交圈、生活圈, 及8小时以外监督方面, 要依据《党风廉政准则》, 大力推行开展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党风廉政公开检查, 考勤公示, 跟踪了解, 协同教育, 形象评议等监督活动, 要将“110”公众社会电话延伸到党风廉政举报电话上来, 同时, 把举报箱延伸到街道, 切实达到群众监督的效果, 形成良好氛围, 要经常在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圈里面举办开展“廉内助”活动, 发挥领导干部家属协助组织对领导干部工作之外进行监督的作用;同时要发挥好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 有重点地深入高档娱乐场所, 休闲洗浴场所进行明察暗访, 发现违纪问题及时查处, 并予以曝光, 努力形成一种对腐败行为的威慑力。

四、加强监督重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加强监督, 开展党风廉政建设, 是从源头上消除腐败的有效途径, 也是为完善约束监督机制提供组织保证。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把“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级一级落到实处, 切实改变目前一些企业、单位、部门“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要配送“打铁需要自身硬”的原则, 首先要抓好自身的党风廉政建设, 从自身做起, 从自己分管的地方和部门做起, 一级管好一级, 一级带动一级, 一直抓到基层支部, 把从严治党的方针真正落到实处。在抓具体考核中, 要将“8不时以外”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纳入到各级组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 将领导干部“8小时以外”廉洁自律的情况纳入干部廉政考察的内容。使领导干部不仅要管好自己, 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 而且还应对所领导的地区、部门发生的严重问题负责, 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力, 造成重大后果的, 要按规定给予当事人和有关领导严肃处理。

摘要:在新形式下加强党内监督必须要健立监督, 强化监督职能, 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领导干部自身学习, 提高素质。尤其是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及“八小时以外”的监督, 管好其家庭圈、社交圈、生活圈。

推进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建设探析 篇9

改革开放新时期, 农村中的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给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带来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而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使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形势严峻。

农民利益的多元化,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更广泛地代表最广大农民的利益, 必须推进农村基层党内民主的发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加之在市场经济作用下农民个人职业、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状况发生分化, 使得农民利益多元化。农民利益的多元化造成利益诉求的多元化。

随着农民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凝聚人心、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必须推进农村基层党内民主的发展。村民自治提升了农民的政治认知和参政议政能力, 农村社会民主氛围正在形成。而农民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和思想观念的复杂化与民主意识的增强相互交织, 促使农民的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化和强烈。但总体上看农民参政能力和民主素养处于低水平, 由于封建思想的困扰, 农民对民主方法并不能恰当的掌握和运用, 知维权但不善于维权。

多年来, 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 部分农村党员的民主意识和责任观念不强。由于我们党长期只重视党员义务忽视党员权利, 加上学习氛围不浓厚与对农村党员干部民主教育教育跟不上, 造成一些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对农村基层党内民主认识不清, 党员意识淡薄。

(2) 部分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制度和运行机制不健全。目前农村党支部成员的选举没有候选人情况介绍或任前公示制度, 致使有些党员根本不了解候选人的情况;普通党员对村党组织领导人的监督缺少操作性强的制度保障, 缺乏明确具体的弹劾和罢免党支部成员的制度, 党员表达意见的渠道缺乏程序性规定, 村党组织决定重大问题不经党内讨论, 易出现个人决策或习惯于“暗箱操作”。

(3) 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党组织对村务管理过细, 一些本应由村委会管理的事, 党组织却越俎代庖、大包大揽;有的农村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家长制”作风, 独断专行;有的党员一味盲目服从和迎合, 而有的在集体做出决定后, 自己不带头执行, 甚至有悖于集体决定。

2 积极推进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积极推进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必须紧密结合当今农村基层党内民主的重要地位及其自身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 紧密结合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情况, 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党党内民主的实现形式。

2.1 加强学习教育, 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民主意识

建设农村基层党内民主, 要把加强学习教育、提高党员民主素养作为首要任务。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水平和覆盖范围, 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民主意识,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要按照建立学习型政党的要求, 贴近农村党员思想实际, 采取多种形式, 既要培养农村利益主体合理表达自己意愿的意识, 又要培训其采用合理有效的利益诉求方式。

2.2 尊重农村党员的主体地位, 保障农村党员的民主权利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党员主体地位的实现程度是衡量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要把保障农村党员民主权利作为基础, 既要不断拓宽党员了解党内事务的渠道, 又要引导广大农村党员树立主体意识, 提高主体素质, 增强发挥主体作用的能力。要认真落实农村党员权利保障制度。坚持把保障党员正确充分行使党内权利作为扩大农村基层党内民主的基本内容, 积极采取党内情况通报、民主议事、民主评议、民主选举等有效形式, 保障党员行使党章赋予的权利。

(1) 建立健全反映农村党员意愿的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充分落实农村党员的优先知情权、合理建议权、决策参与权和民主监督权, 同时要严肃党的纪律, 对侵犯农村党员民主权利的行为, 依照党章追究责任。

(2) 推进农村党务公开, 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的环境。党务公开程序要规范, 要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要求, 做到责任明确、分工细致、步骤具体、监管到位, 确保公开在良性轨道上高效运转;党务公开内容设置要科学, 按照工作的固有属性和内在关系, 按条块、类别、项目确定公开内容, 做到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党务公开形式要灵活, 公开形式的掌握和运用上, 坚持多种方法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切实拓宽公开内容的渠道, 提高党务公开质量。

2.3 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民主选举制度和重大问题票决制

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方针, 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 采取组织推荐、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办法产生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候选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候选人的介绍方式, 增进农村党员对候选人情况的了解。通过健全和完善农村基层党内选举制度和机制, 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内民主选举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防止利用民主程序实施不民主的意图、形式上民主实质上并不民主的问题。

2.4 加强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实践, 探索扩大多种实现方式

探索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实现形式, 要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公式, 在实践中认识民主、学习民主、发展民主。农村党的基层领导干部要破除对扩大农村基层党内民主不敢和不愿“冒险”的心理障碍, 走群众路线, 集思广益, 积极主动地探索扩大农村基层党内民主的形式。对已经成熟的做法, 要形成可操作的意见和办法;对不太成熟的做法, 要加强指导, 进一步试点, 取得经验, 逐步推开;对存在明显问题的做法, 要适时加以规范, 引导其健康发展。

2.5 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要切实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民主素养和民主意识, 实行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兼任村主任, 实现“一肩挑”;建立健全农村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 把农村基层党的建设与村级事务管理职责履行方式、途径, 统一到一个程序上来,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由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协商确定会议议题, 并提出初步意见, 由党支部书记召集并主持“两委”联席会议, 组织讨论, 各抒己见, 集体研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表决, 形成“两委”联席会议初步决议, 然后提交党员会议、村民会议讨论, “两委”联席会议再根据党员和村民的意见和建议, 对初步决议进行修改和完善, 形成最终决策方案, 由“两委”根据各自职责范围组织实施。决议一经最后形成, “两委”必须坚决执行。“两委”成员尤其是党支部书记要负责检查监督决议的执行情况, 对不执行或执行不力者要追究责任。执行中如发现决议与政策法规相违或群众意见反映较大, 要及时向“两委”汇报, 召开“两委”联席会议研究解决。这样既化解“两委”与群众的矛盾, 又强化农村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核心地位。

摘要:农村基层党内民主是党内民主的微观基础和推进党内民主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方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紧密联系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情况和当前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 积极推进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建设, 是我们党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创新活力和团结、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和谐所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落实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篇10

一、知情权是党员作为党组织的主体, 行使其他各项民主权利的前提和基础。

党员的知情权, 是指党员依据党章及其他党内法规所享有的了解党内生活的权利。知情权是党员行使其他各项民主权利的前提和基础。

目前, 在党员知情权的落实方面, 还存在着党员主体意识不强, 想要知情的意识不强。知情范围有限、内容流于表面、渠道狭窄和保障措施缺乏等问题。

为切实保障党员的知情权, 首先要强化教育培训, 使广大党员想知情。坚持把党内民主教育作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尤其是通过对党章、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宣传和教育, 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对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 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 不断增强广大党员自主表达意识和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

二是要实行党务公开, 让广大党员能知情。让党员了解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有关工作和活动情况, 正确行使参与权和监督权。党员的主体地位得到保证, 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会提高。

二、参与权是党员积极参与党内事务, 发挥主体作用的最基本内容和最重要体现。

党员的参与权, 是党员在党内主体地位的具体表现, 也是实现党内民主的重要环节。党的十七大修改后的党章规定:“党的各级组织要按规定实行党务公开, 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

推进党内民主, 实现党员的参与权, 需要在多方面作出努力。其一, 重大问题在党内开展广泛深入的讨论, 营造党内畅所欲言的民主讨论氛围。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 探索党代会闭会期间发挥党代表作用的新途径。加强党代表与选区党员群众的联系, 真正使党代表成为党员群众的“代言人”。二是要扩大党员直接参与决策和管理的范围。使党员意愿得以充分表达和体现。三是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 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完善投票表决制度, 明确表决范围, 实行全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

党员积极参与组织决策和管理, 党的领导机关才有可能集思广益, 制定出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更加符合人民群众要求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党员通过广泛参与视野将会更加开阔, 素质将会得到提高, 将更加具备执行党组织决策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三、选举权是每名党员享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民主权利

党员的选举权, 是指党员依据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的规定所享有的选举党组织的领导成员和出席某一级党的代表会议的代表的权利。选举权是每名党员享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民主权利, 在党员的权利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

选举是党内生活中的大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关键是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好, 提高领导班子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而党的各级领导班子是通过党员或代表选举产生的, 党员通过行使选举权, 将自己认为最优秀的党员推选为党的代表或者选举为党组织的领导干部, 这是党员参与党内事务和活动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方式, 可以更好地调动党员参与党内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党员充分行使监督权是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

党员监督权, 是指党员依据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的规定所享有的监督党的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的权利。党员的监督权主要包括党章第四条第四项规定的批评权、揭发检举权和要求罢免权。党员享有监督权, 既是党内民主的内在要求, 也是防止权力异化变质的客观需要。

目前, 在党员监督权的实现方面, 还存在着不敢监督、无力监督和不愿监督等现象。党员在选出党代表后, 即使对党代表的行权情况不满意, 也不能及时收回自己的权力, 撤换或罢免自己选举产生的代表。

为切实保障党员的监督权, 必须实现党内监督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建立和完善党内批评制度, 着重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 完善党内质询制度和举报制度。加强日常监督, 疏通信访渠道。加大惩处力度。构建党内问责体系, 建立长效机制, 把党员监督权实实在在地渗透到党员选择权、知情权、参与权中去, 激发党员的监督积极性。

上一篇:就业渠道下一篇:应急管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