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

2024-05-20

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精选十篇)

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 篇1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功能的持续强化,城市道路现代化交通组成的变化,给城市居民带来了交通的自由、方便与灵活,但同时也带来了噪声、大气污染、交通事故和交通拥挤等问题,因此在道路设计中要把机动车、自行车、行人及周围的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满足行人的交通活动需求,使道路交通不仅实用、安全、快速,而且能够满足舒适、美观和便利的要求,为人们创造人性化的空间。

2 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

2.1 道路横断面设计。

2.1.1 人行道设计。

(1)人行道的平整度,直接影响其使用功能。设计人员常常想把人行道铺装图案设计的漂亮一些,但行人一般对地砖颜色和图案不是很感兴趣。作为城市道路设计师和建造师,首先要保证人行道平整度及密实度,同时尽可能采用防滑砖铺砌。(2)人行道与单位门口上车坡道的关系。传统设计方法是上车坡道比两侧的人行道低15~18cm,优点是行人在上,车辆在下,相对较安全。缺点是单位车辆一般较少,利用率不高;老弱病残行走不方便;上下之间用台阶衔接外观上比较生硬。因此,西安市雁塔路在设计时,把单位门口上车坡道与两侧人行道采用坡道进行连接,用不同材料区分,提示路人注意。这样感觉舒适了许多。此外,由于自行车道与人行道处于同一平面上,为了功能上的区分和景观上的需要,把自行车道设计为彩色(红色)沥青混凝土路面,人行道采用灰白色晶石彩砖,收到了良好效果。(3)高差问题。车行道与人行道高差较大时,一般高差在0.8~1.5m之间。一方面要考虑单位车辆进出,另一方面要尽量保留人行道上的既有树木及电杆。可将车行道和人行道设计为两个纵坡,继续保留两者之间的高差,单位上车坡道与车行道之间基本平齐或顺接,单位上车坡道与人行道之间采用踏步(高差较大时)或坡道衔接(高差较小时),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采用挡墙分隔,挡墙外侧可进行适当装饰,这样既满足功能要求,又能节省土方量,保护树木。高低起伏的人行道经过装饰、绿化,呈现出特别的景致。

2.1.2 非机动车道设计。

由于我国道路系统功能不分明,交通性和生活性道路功能合一,不同动力性能的车辆混行成为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普遍问题,特别是非机动车出行受到行人和机动车的干扰,出行的安全和速度受到很大的影响。根据GB 50220-9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非机动车道宽度应按照车道数的倍数计算,车道数应按照自行车高峰小时交通量确定。其中,一条自行车道的宽度以1m计算。

2.1.3 机动车道设计。

城市道路机动车道宽度分为车身宽度与横向安全距离两大部分,横向安全距离与行车速度有着必然的联系。车辆驾驶方向盘偏离的摆动误差使车辆行驶线与车道线之间有一个偏移误差角。

我国现行CJJ 37-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其车道宽度采用波良可夫模型计算,参数基于20年前的车辆性能、交通组成、道路交通状况等因素确定。模型中确定的横向安全距离值有进一步减小的可能;同时,私家小型轿车的大量出现,使路段的交通组成及道路横断面上同一时刻车种构成比例情况发生变化,模型确定的横向安全距离值同样有进一步减小的可能。

2.2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设计人员要根据我国《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所规定的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并考虑驾驶者在视角和心理方面的要求来确定缓和曲线的长度,灵活掌握,精心设计、反复比较,使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使驾驶者操作平顺过渡,从而保证行车平稳、安全,乘客舒适。

2.3 道路交通工程设计。

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借助道路交通工程技术和行政管理手段,采取“交通分离,交通流控制与调节、均衡布局,按交通流性质进行疏导”的原则,充分考虑城区交通组织、单向道路交通、禁止停车路段、限速路段的设置,改善行人通道,设置行人过街信号灯,设置行人无障碍通道,设置中心安全岛或错位过街横道线,适当提前路口人行过街横道线等,使道路交通设计更趋人性化。

2.4 道路设施设计。

2.4.1 临时停车场。

目前机动车的停放较为混乱,而城市用地的矛盾又十分突出。因此较宽的人行道可作为机动车的临时停车场,结合各道路的特点,分路段分时段做出明确规定,并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以加大该路段的日常养护,人行道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停车的压力,同时也将混乱的停车现象变得有序。

2.4.2 道路与休闲广场一体化。

在城市用地高度紧张的今天,市民的生活空间变得越来越拥挤,城市的绿地、景观太少,对人们的心理会产生压抑感。可在一些非人群聚散地区或靠近市民生活区的人行道上,在满足宽度的条件下,设置小型甚至是微型的休闲广场。

2.4.3 道路绿化设计。

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增加,交通污染日趋严重,利用道路绿化改善城市道路的行驶环境,对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美化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3 结语

随着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对道路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在使用功能上,而且在观赏功能、舒适功能、便捷功能上要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城市道路设计不仅要安全、实用,更要满足舒适、美观、便捷等要求,注重道路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更多地考虑人性化的设计,为市民提供人性化的城市空间,从而实现城市道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海强.浅谈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J].科技资讯,2008(15).

[2]袁立顺,申素艳.实现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探讨[J].装备制造,2009(8).

浅谈城市广场的人性化设计论文 篇2

城市广场是城市的生活模式、社会文化内涵、城市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构成城市空间的重要因子。城市广场并不是单纯的建筑空间,它是具活的灵魂,与其使用者―人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城市广场设计集中的体现了人的行为心理和精神品质。因此,城市广场人性化设计便由此而生,它是以人为中心,体现一种人本主义观念,一切以人类精神需要和物质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在遵循此原则的基础上,从人的心理物质需求、行为特征出发,从城市广场设计的空间尺度、空间层次、空间序列三个方面,全新构造一条舒适的、人性的、自然的城市广场空间环境设计道路。

融入人性化理念的居住区道路设计 篇3

关键词:居住区道路 人性化设计 以人为本

道路景观的设计首先要尊重人的本性和社会的需求,在基于以人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一步注重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本性。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逐步增强,道路景观设计在景观设计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飞速前进,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现代化小区的构建中,道路作为联系居住区各空间的桥梁,往往只是满足基本功能上的需要,并未涉及人们的内心感受,从使用者的角度去考虑设计。为了建设美好的居住区环境,围绕居住区道路人性化设计创造至美的环境是现代人居环境的至高追求。

一、道路规划设计原则

1.尊重自然的原则——为营造良好的住宅区生态环境服务,居住区道路设计应该把握和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满足生态平衡的要求。当环境景观设计引入生态设计思想时,居住区道路设计不能只是停留在生存的需要,而应该要升华为心灵和精神愉悦的高尚层次,从而满足人内心里真正的需求。

2.因地制宜的原则——了解居住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合理设计居住区道路的前提,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居民的流动性,需要全面系统考虑交通功能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对居住区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建筑风格等多项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结合当地的自然特征和地方特色,挑选出具体代表性的设计元素在设计中加以利用。

3.主次分明、疏密有致的原则——主要道路的布置要根据小区出入口的位置、主要干道的走势以及道路与小区超市、物业等建筑关系来考虑设计。同时从使用者的角度和要求出发,营造出疏密有致、舒适的景观步道,步道的设计不能过于死板,呈一条直线,要曲折迂回,不失乏味。

二、道路规划设计要点

1.安全性要素

作为居住区内外联系的桥梁,道路设计中重视的第一点:道路的安全性。首先在设计中,过境车辆应沿居住区周边绕线,避免穿越居住区,居住区开口与车行道路要保持一段距离,居民生活区域也尽量采用人车分流的措施,转弯的地段人为地控制车速等,从而提高居民在居住区行走时的安全性。

2.便捷性要素

居住区道路设置要考虑到两点:便捷性、通畅性。大部分人们行走的天性无非是直线行走或抄近道,如果我们在设计中违背常理,强制人们绕道,将影响人们的身心感受,即使居住区的景观建设的再美好,都会被人们抄近道的天性破坏,而去开拓出另一条近道。因此务必考虑人们行走的天性,做好便捷性的调查研究,设计出一条尽善尽美的归家道路。

3.分级排列要素

为了满足不同的使用主体的需要,形成安全、舒适、宁静的生活环境,小区的道路规划应该分级设置。道路中兼顾识别性设计可以使居民和访客及时定位自己的位置,最方便、快捷的到达目的地。清晰的标识有利于加强人们对居住区的识别感,最大限度缩短人们寻找方位的时间,使小区道路达到了通畅、便捷、清晰的成效。

4.特殊通行要素

现代小区道路建设常用人车分流的设计手法。为了满足人们的舒适性,更方便人们出行,将人行道拓宽,主干道的宽度为此受到了影响,车辆的舒畅通行也受到了阻碍。居住区道路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各种车辆来维持正常运作,如搬家、垃圾、救护、消防、货运车辆等,它们都是小区运转的重要补充。生活区道路设计中的要对这些特殊车辆的通行进行考虑周全的考虑,防止突发情况对人们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道路的规划要做到全面而灵活的考虑,不仅要考虑景观、安全等因素,同时还要注意不同情况下的使用车辆。

三、 何为人性化设计理念

“人性化”作为一种人文思想,来源于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所提倡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从古至今我国的传统文化一直强调着儒学精神,主张“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人与自然本来就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融的“天人合一”,强调人文精神的贯彻,重视人内心精神世界的感受。由此看来,注重个人情趣和爱好,追求和体验人生境界和精神状态,关心人的内在精神境界,也成为了当今“人性化”思想的产生与发展的根源。维克多巴巴纳克就人性化设计在60年代末出版的《为真实的世界设计》提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设计应该为广大人民服务,而不是少数富裕人类服务;

(2)设计不应该只作为健康人群服务,同时还必须考虑为残疾人、弱势群体服务;

(3)设计应该认真思考地球此时有限资源使用量的问题,设计更应该为保护以及服务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有限资源。

维克多巴巴纳克指出设计的目标的根本宗旨就是在让所有的人,都可以使用便捷和安全的产品,并在为大众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同时,设计要对人类的长期生存与发展负责,也要对人类不可分离的大自然负责。维克多巴巴纳克的这三个理论的观点也是人性化的设计目标。

四、居住区道路的人性化理念应用

居住区用地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是依赖居住区道路来衔接的,它是居住区景观的骨干和组成部分,要达到一个整体和系统,需通过道路设计和景观设计的相互配合。我们提出的居住区道路人性化设计可分为:交通设计、标识设计、绿地设计、降噪设计等。

1.交通设计

居住区人性化交通设计与传统交通设计最本质的区别是:居住区人性化交通设计充分考虑了居民在通行过程中的交通需要,将所有居民放在同等地位,以居民为设计中心和尺度,满足居民的需求,包括交通功能需求、安全需求、便捷需求和舒适性需求,使居民在道路通行中感受到安全、舒适与顺畅。居住区人性化交通设计要满足以下四点要求:

(1) 道路交通功能多元化,分为人车分流以及人车共行两种方式;

(2) 道路设计的观赏性与使用效率,道路的曲直相间互为配合,充分体现场地的魅力,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3) 消防车道的隐性处理,缩小硬景面积,加大居民的活动范围和扩大绿化空间;

(4) 无障碍交通道路的规划,从细节上关怀弱势群体,设置无障碍通行设施,建设一个平等的社会环境。

2.标识设计

为了引导人们在公共空间中快速、准确进行辨识和获取方位信息,方便居民及访客最快捷到达目的地,居住区标识系统设计中往往通过指示性文字、图形符号进行组合与排列,对公共空间进行分析处理。现代人们追求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居住区道路标识系统应具备独特个性,追求人性化的发展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如标识布置的位置、方式、大小、高度、数量上要充分考虑人们的生理特点,细部设计要符合人体尺度要求。无障碍标识系统的应用与日趋完善,居住区标识系统已逐渐体现人性化原则。因此,标识导向系统设计在居住区道路人性化设计的应用主要关注以下四点要求:

(1) 重视标识系统的规范性、系统性;

(2) 当多方位需要进行指示时,应尽量根据不同方位进行标识,使其立体化;

(3) 注重本土文化特色与丰富的历史背景;

(4) 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历史的延续性。

3.绿地设计

道路绿化也是居住区道路景观的主要内容,道路绿化不仅美化了街景,大大提高了居住区绿化覆盖率,有利于夏季行人与车辆的遮阳,还起到防风、减噪、降尘等作用。绿地设计给人们产生流动的美感,可以提供给居民观赏及休闲的绿色空间,将树木花草等景观合理进行规划和设计后,居住区生活环境显得更为生动活泼。居住区道路人性化绿化设计要关注以下几点:

(1) 不同路况,设有不同树种,有利于居民识别,掌握适地适树原则;

(2) 注重植物群落的建成,落叶乔木与常绿绿篱相结合;

(3)保留居住区内原存有的古树,体现人们文化情感和历史情感;

(4)绿化设计中注意保持植物造景的空间层次感,多增添植物品种、合理布置植物间的搭配;

(5)主干道路的树种可区别于城市街道的树种,充分体现居住区的独特。

4.降噪设计

关于交通噪音的处理方式,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消除噪音的来源,第二是噪音传播中进行拦截。防治居住区交通噪声的措施主要有:首先居住区位置的选择是关键的、其次综合考虑小区内部道路与小区外部交通之间的安排,还可通过有效的道路绿化和建筑合理布置等方面来治理噪声。

(1) 优化总体规划设计。首先要从声音的来源判断,在居住区的周围没有交通噪声显然达不到的,因此须从技术上处理好人车分流的问题,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减缓交通噪音的设计方法,控制好车流量才是减少交通噪声的关键;

(2) 合理设置道路声屏障,在建筑物与干道间设置专门的声屏障,对于来自小区外的交通噪音采用“避”与“隔”的方法处理;

(3) 利用绿化的降噪作用。绿色植物能产生降噪作用,其次又可以防尘、净化环境。

五、结语

居住区道路人性化设计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不管是居民还是访客都能感到方便和安全,满足人们更深层次的需求。因此,在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居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的营造和道路人性化设计的创造就是表达人文思想,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设计对使用者的人性关怀,才能体现出设计的价值。从人们使用的角度和感受出发,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发挥道路系统在居住区中的关键作用,创造一个崭新的、人性化、景观化的居住生活环境。居住区道路人性化设计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的,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更深入思考,不断地提高,在完善道路功能的同时,创造人性化。这一切需要广大的优秀设计者不断研讨学习交流和共同努力,把人性化的理念真正融入到设计中。

参考文献:

[1]常毅恒.浅谈居住区道路的人性化设计[J].江西建材,2014(8).

[2]许娜子,陈亮明.居住区标识系统设计探洗[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1).

[3]王活.居住区道路景观的人性化设计[J].艺术科技,2013(3).

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探析 篇4

1 城市道路人性化之人行道设计

1.1 人行道的平整度

道路设计人员往往希望将人性道路铺装图案设计的更加美观, 但是行人却对地砖的图案与颜色不感兴趣。组作为城市道路的建造者与道路设计人员, 首先应该考虑到人行道的密实度与平整度, 尽可能使用防滑砌砖进行路面铺装。

1.2 人行道与单位门口上车坡道的关系

传统的设计中, 上车坡道相比两侧的人行道要低15~18cm, 有点在于车辆在下, 行人在上, 这样相对安全, 但是缺点在于单位车辆较少, 无法提升利用率;老弱病残行走不够方便。为了改正这一缺点, 就可以设计的更为人性化。比如:在西安的雁塔路的设计上, 单位门口的车坡道与两侧的人行道之间就采取的坡道的连接方式, 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区分, 提示行人注意。这样在感觉上也更加的舒服。另外, 由于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处于同一个平面上, 为了满足景观的需求和功能上的区分, 将自行车道设计成为了彩色, 而人行道使用的是灰白色晶石彩砖, 这样所取得的效果也非常的明显。

1.3 高差问题

由于车行道同人行道之间存在较大的高差, 一般在0.8~1.5m。一方面是考虑到车辆的出入, 另一方面是考虑到人行的电杆与树木。所以, 可以将人行道、车行道设计成为两个纵坡, 两者之间的高差继续的保留, 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可以利用挡墙进行分隔, 在挡墙的外侧还可以悬挂一定的装饰, 这样不仅满足了功能方面的要求, 同时也节约了土方量, 对树木也产生了保护。高低起伏的人行道装饰、绿化等等, 也呈现出别样的景致。

2 城市道路人性化之无障碍设计

在目前的城市中, 无障碍设计时最能够体现人性化设计的。从盲道的布置到坡道的形式和缘石等。也包含了公共建筑五障碍的出口设计, 无不体现出设计者对残疾人的关爱, 这也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在令人欣慰之余, 但是却存在一定的遗憾之处。由于诸多城市虽然有无障碍设施, 但是却存在设置不够合理、施工质量较差、管理不完善等问题。在部分交叉口, 缘石坡道同人行横道之间相互的错位, 出现了盲道砖松动、随意停车等情况;城市道路的无障碍设计同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计出现了不协调等情况, 这样对残疾人的出行与使用也存在一定的影响。为了让无障碍设施真正地满足残疾人的出行需求, 除开合理性设计的严格保障之外, 还要从设计、施工以及监理等等方面对质量严格把关, 最重要的是城市大型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需要同道路的无障碍设施之间进行相互的衔接, 将无障碍设施做到真正地精益求精, 这样才有利于残疾人的出行。

3 城市道路人性化之城市道路与周围景观的配置

对于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与周围景观配合之间的问题应该考虑到以下三个方面:

(1) 线性组合效果, 并非是要求了在设置当中必须要是一条直线, 反而是在条件的允许之下, 能够尽量的设置一些区县, 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情趣; (2) 做好道路断面同周边建筑物之间的干系。如果周边的建筑物较高, 那么道路的设计就应该偏向于简洁、宽敞, 能够在整体上体现出一种多而不乱的感觉。在周围的建筑物较矮的时候, 就应该将道路设置的偏窄一点, 这样可以让整体看起来有一种紧凑感; (3) 色彩要满足要求。当道路周边是现代化的建筑的时候, 人行道应该尽量选择晶石或者是花岗岩, 这样更为合适, 如果周边属于仿古建筑物一类, 那么选择陶砖或者是灰色砖这样相对古朴典雅的材料, 就更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4 城市道路人性化之交通性道路设计

交通性的道路设计主要指的是城市道路设计当中的路灯、人行天桥、候车廊等等设计与建设。在交通功能性的设施设计当中, 应该考虑到偏向于车行交通服务的满足。在人行天桥、路灯和护栏等设计上, 要注意间接明快, 能够将其使用功能凸显粗话来。并且, 对于标线和交通标志灯设置, 还需要拥有一定的提前量, 这样可以让驾驶人员能够早一步了解路面的实际情况。

5 城市道路人性化之生活性街道设计

在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 生活性的街道属于交通中较为复杂的路段, 这样的街道上, 由于人车混杂, 极容易发生各种交通事故。所以,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部门就应该注重生活性的街道设计。在标线标志方面, 应该合理的布置停车位, 确保交通不会受到任何的阻碍。另外, 对于生活性街道的车速和车流, 还可以通过限制性和引导性的交通设施来加以疏导, 这样可以保证车辆的顺利通行, 这样也可以为行人换取更多的活动空间。另外, 在道路的中间或者是边缘地带还可以设置一部分树木。这一部分树木不仅可以帮助交通秩序的梳理, 同时还可以提升道路的整体美观度。

6 城市道路人性化之平面交叉口的设计

在城市道路中, 平面交叉口属于道路的连接点, 其设计需要满足一定的物质形式与空间形态, 这样才能够帮助驾驶人员提前识别交叉口位置。对于交叉口的建筑物高度和体量都应该与交叉口大小保持相互的协调, 这样才能够让去平面的效果更佳趋于平衡。

7 结语

随着现代化交通建设水平的提升, 行人对城市交通道路以及设施的要求也在快速地提升, 也就是对于城市道路的观赏功能、便捷功能、使用功能等等方面都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因此, 为了确保城市道路设计当中的实用、安全能够同便捷、舒适相互的统一, 就需要在城市道路设计当中尽量地考虑到人性化设计。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簪, 人性化理念已经成为社会注意建设中不可缺少的运用理念之一。近几年, 我国兴起了人性化理念, 并且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人性化理念倡导的是以人为本, 在当今的城市道路设计当中应用人性化理念, 不仅可以让城市道路满足人们出行的要求, 同时也可以将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体现出来。同时, 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提升,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如何来提升生活质量, 这样的理念也刺激了城市道路建设朝着人性化的方向不断前进。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人性化

参考文献

[1]徐杰.浅谈城市道路设计的新理念[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34) :78-79.

[2]何飞.浅谈市政道路设计的重要性[J].科技创业家.2012 (13) :96

浅谈当今城市道路绿化的设计 篇5

[日期:2009-04-09] 来源:网络

作者:

发表评论(0)

打印

摘要:城市道路是一个城市的骨架,而城市道路绿化水平的好坏,不仅影响着整个城市面貌,更反映出城市绿化的整体水平。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道路交通绿地主要指街道绿化,穿过市区的公路、铁路、高速干道的防护绿带,它不仅可以给城市居民提供安全、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而且在改善城市气候、保护环境卫生、丰富城市艺术形象、组织城市交通和产生社会经济效益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是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创建文明城市的需要。

本文首先通过城市道路绿化的意义、功能、目标说明了城市道路绿化的必要性,介绍了道路绿地的布局形式,分析了道路绿化植物的培植方法。并详细对道路绿带、分车绿带、路侧绿带、行道树绿带、交通岛、广场和停车场绿地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最后,文章还简单的介绍了道路绿化与有关设施。

关键字道路绿化,绿带,植物

1总则

1.1道路绿化的意义

公路绿化美化工程是公路环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体现了公路形象。以往人们没有形成对公路也要进行绿化美化的概念,认为修路只要主题工程搞好就完事。但是,今天,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增加,交通污染日趋严重,利用道路绿化改善道路环境,已成当务之急。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与之相关的公路绿化,特别是新建高速公路的绿化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然而,占据路网70%左右的县乡公路绿化工作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全面加强公路绿化建设是公路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除了城市道路要绿化外,刚刚还提到了高速公路绿化。随着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高速公路的绿化越来越受到设计者和建设者的高度重视。高速公路进行绿化不仅可以减小因道路施工给沿线自然地形、地貌造成的各种破坏,还可以保护和改善当地环境,而且还使其成为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使司乘人员感到安全、舒适,仿佛置身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之中,从而提高了高速公路的使用效果,更好地发挥高速公路的各项功能。在本文里主要论的是城市道路绿化。

1.2道路绿化的目标

想拥有好的生活环境,想提高生活的质量就要有建立绿色交通观念,修路要修生态路。公路的该建、扩建和新建一定要有绿色意识,要严格按有关规定的要求:红线10-15米范围内的公路用地,应留有公路绿化面积,创造和谐自然的生态公路。

1.3道路绿化的功能

在一般人看来,相对于道路绿化,大家会认为公园的绿化更为重要,其实,那只是表面,如果进一步了解道路绿化真正的作用也许就不会这么想了。首先,绿化带分隔交通,具有安全功能。其次,绿化带具有美化城市作用,可以软化街道建筑硬环境,消除司机视觉疲劳;种植乔木绿化带还可以改变道路的空间尺度,便道路空间具有良好的宽高比。再次,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有净化环境作用,能庇荫,滞尘,减弱噪音,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氧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的道路绿化,防护效果最佳,地面覆盖最好,景观层次丰富,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作用。除了这些,本文其他部分也会有对道路绿化功能的体现。

2道路绿化的规划

2.1交通道路的分类

绿化道路首先要先了解城市交通道路的分类情况。

2.1.1城市主干道

城市主干道是城市内外交通的主要通道,城市的大动脉。它可分为高速交通干道、快速交通干道、普通交通干道和区镇干道。

①高速交通干道:特大城市、大城市设置这类干道,为城市各个区之间远离高速交通服务。距离在20-60km,行车速度在80-120km/h。行车全程均为立体交叉,其他车辆与行人不准进入使用。

②快速交通干道: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设置,与近郊1-2级公路连接,位于城市分区的边缘地带。服务距离一般在10-40km之间,车速大于70km/和,全程有部分立交。此种干道不允许在两侧布置大量人流的集散点。

③普通交通干道:这种干道是大中城市道路的基本骨架。大城市又分为主要交通干道和一般交通干道。干道的交叉口一般在800-1200m为宜,车速为40-60km/h,一般均为平交叉。

④区镇干道:此为大中城市分区或一般城镇的生活服务性干道,主要市满足生产货运和上下班客运交通的需要。其特点为行车速度较低,一般在25-40km/h,全程基本为平交。区镇干道位于市中心与居住区之间,可布置成全市性或区镇的商业街,断面要考虑人行、货运、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停放等要求。风景区干道放线时要注意景观的要求,步行与车行之间要又较宽的绿带间隔。

2.1.2市区支道

这是小区街坊内的道路,直接连接工厂、居住区、公共建筑。车速一般为15-45km/h。断面的变化较多,车道划分不规则。

2.1.3专用道路

城市规划中考虑需要的道路。如专供公共汽车行驶的道路;专供自行车行使的道路和城市绿地系统中步行林荫道等均为此类。

2.2道路绿地率的计算与指标

道路绿化用地是城市道路用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规划的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级别城市道路红线位置时,根据道路的红线宽度和性质确定相应的绿地率,可保证道路的绿化用地,也可减少绿化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矛盾,提高道路绿化水平。

2.2.1道路绿地率的计算

道路绿地率的计算是采用简化方式,因道路绿地多以绿带分布在道路上,各种绿带宽度之和占道路总宽度的百分比近似道路绿地面积与道路总面积的百分比。计算时,对仅种植乔木的行道树绿带宽度按1.5m计;对乔木下成带状配置地被植物,宽度大于1.5m的行道树绿带按实际宽度计。

2.2.2道路绿地率的指标

道路绿地率的指标是通过在一些城市调研和参考有关规范、资料的基础上制定的。一般道路绿地率为15%~30%。而《北京市绿化条例》规定道路绿地率是:主干路不低于30%,次干路不低于20%。在国外一些大城市绿化景观较好的道路,其绿地率为30%~40%。

2.3道路绿地的规划原则

2.3.1符合国家关于环境保护“三同时”的原则。

即环境保护实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3.2对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采取避绕的原则。

生态环境敏感点指:各类自然保护区、野生保护动植物及栖息生长地、基本农田保护区,森林公园等。

2.3.3绿化经费预先落实的原则。

绿化概算好在设计阶段落实。绿化经费除包括边坡、中央隔离带、立交桥、沿线附属设施等处的绿化费用外,还包含为补偿因道路建设所占原有地面在道路用地范围以外建设的绿化费用,如弃土场植被的恢复与防护措施的费用。

2.3.4行车视线要求。

其一,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内侧的规定范围内种植的树木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通透,保证行车视距;其二,在弯道外侧的树木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诱导驾驶员行车视线。

2.3.5是行车净空要求。

道路设计规定在各种道路的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为车辆运行的空间,树木不得进入该空间。具体范围应根据道路交通设计部门提供的数据确定。

2.4道路绿地设计

2.4.1道路绿地的作用

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绿化风貌与景观特色。园林景观路是道路绿化的重点,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主体,贯穿于整个城市。因此,应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对园林景观路和主干路的绿化进行整体的景观特色规划。

2.4.2道路绿地的规划设计

园林景观路的绿化用地较多,具有较好的绿化条件,应选择观赏价值高的植物,合理配置,以反映城市的绿化特点与绿化水平。主干路贯穿于整个城市,其绿化既应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绿化效果,又应形成一种整体的景观基调。主干路绿地率较高,绿带较多,植物配置要考虑空间层次,色彩搭配,体现城市道路绿化特色。

同一条道路的绿化具有一个统一的景观风格,可使道路全程绿化在整体上保持统一协调,提高道路绿化的艺术水平。道路全程较长,分布有多个路段,各路段的绿化在保持整体景观统一的前提下,可在形式上有所变化,使其能够更好地结合各路段环境特点,景观上也得以丰富。

同一条路段上分布有多条绿带,各绿带的植物配置相互配合,使道路绿化有层次、有变化、景观丰富,也能较好地发挥绿化的隔离防护作用。

城市中绝大部分是建筑物、构筑物林立的人工环境,山、河、湖、海等自然环境在城市中是十分可贵的。城市道路毗邻自然环境,其绿化应不同于一般道路上的绿化,要结合自然环境,展示出自然风貌。

3道路绿带设计

3.1绿地主要类型

3.1.1按道路的断面布置形式分

根据道路面积不同,车流量等的不同,道路的布置形式被分为了一板二带式、二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

①一板二带式。这是道路绿化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即在车行道两侧人行道分隔线上种植行道树。此法操作简单、用地经济、管理方便。但当车行道过宽时行道树的遮荫效果较差,不利于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混合行驶时的交通管理。

②二板三带式。在分隔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中间绿化,并在道路两侧布置行道树。这种形式适于宽阔道路,绿带数量较大、生态效益较显着,多用于高速公路和人城道路绿化。

③三板四带式。利用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三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四条绿带。此法虽然占地面积较大,但其绿化量大,夏季蔽荫效果好,组织交通方便,安全可靠,解决了各种车辆混合互相干扰的矛盾。

④四板五带式。利用三条分隔带将车道分为四条而规划为五条绿化带,以便各种车辆上行、下行互不干扰,利于限定车速和交通安全;如果道路面积不宜布置五带,则可用栏杆分隔,以节约用地。

3.1.2按绿地的景观特征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绿地工作的需求也就更高了,所以在景观上出现了很多种设计形式:

①密林式一般设在城乡交界处或环绕城市或结合河湖布置。

②自然式这种方式模式自然景色,主要根据地形环境来决定。主要用于造园,路边休息场所、街心花园、路边小游园等应用;

③花园式沿道路外侧设置大小不同的绿化空间,有广场、林荫道,并设有必要的园林设施、建筑小品。适合在商业区、居住区内使用;

④田园式道路两侧的植物都在视线以下,空间开阔,或与农田、菜园项链;或与苗圃、果圃相伴,多适用与城市公路、铁路、告诉干道的绿化。

3.2分车绿带

3.2.1分车绿带设计要求

在分车绿化带上进行绿化,称为分车绿带,也称隔离绿带。分车绿带有组织交通、分离上下车辆、将快慢车道分开,或将逆行的车辆分开,保证快慢车行使的速度与安全的作用。

①分车绿带靠近机动车道,其绿化应形成良好的行车视野环境。分车绿带绿化形式简洁、树木整齐一致,使驾驶员容易辨别穿行道路的行人,可减少驾驶员视觉疲劳。相反,植物配置繁乱,变化过多,容易干扰驾驶员视线,尤其在雨天、雾天影响更大。

②分车带上种植的乔木,其树干中心至机动车道路缘石外侧距离不宜小于0.75m的规定,主要是从交通安全和树木的种植养护两方面考虑。

③在中间分车绿带上合理配置灌木、灌木球、绿篱等枝叶茂密的常绿植物能有效地阻挡对面车辆夜间行车的远光,改善行车视野环境。

④分车绿带距交通污染源最近,其绿化所起的滤减烟尘、减弱噪声的效果最佳。两侧分车绿带对非机动车有庇护作用。因此,两侧分车带宽度在1.5m以上时,应种植乔木,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复层混交,扩大绿量。

⑤分车绿带端部采取通透式栽植,是为穿越道路的行人或并人的车辆容易看到过往车辆,以利行人、车辆安全。具体执行时,其端部范围应依据道路交通相关数据确定。

⑥道路两侧的乔木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是避免形成绿化“隧道”,有利于汽车尾气及时向上扩散,减少汽车尾气污染道路环境。

⑦在分车绿带上经常设有各种杆线、公共汽车停车站,人行横道有时也横跨其上。其中,公共汽车中途停车站,都设在靠近快车道的分车绿带上,车站的长度约30m。在这个范围内一般不能种灌木、花卉,可种植乔木,以便在夏季为等车乘客提供树阴。当分车绿带宽5m以上时,在不影响乘客候车的情况下,可以种适当草坪、花卉、绿篱和灌木,并设矮栏杆进行保护。

⑧对视线的要求因地段不同而异,在交通量较少的道路两侧没有建筑或没有重要的建筑物地段,分车带上可种植较密的乔、灌木,形成绿色的墙,充分发挥隔离的作用。当交通量较大,道路两侧分布大型建筑及商业建筑时,既要求隔离又要求视线能透,在分车带上的种植就不应完全遮挡视线。

⑨种植分枝点低的树时,株距一般为树冠直径的2-5倍;灌木或花卉的高度应在视平线以下。如需要视线完全敞开,在隔离带上应只种草皮、花卉分枝点高的乔木。

⑩一般来说,分车带以种植草皮与灌木为主,尤其在高速干道上的分车带更不应该种植乔木,以使司机不受树影、落叶等的影响,以保持高速干道行使车辆的安全。在一般干道的分车带可以种植70cm以下的绿篱、灌木、花卉、草皮等。但我国许多城市常在分车带上种植乔木,其一,因为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比较炎热,考虑遮阳的作用;其二,我国的车辆目前行使速度不是过快,树木对司机的视力影响不大。因此,分车带上大多种植了乔木。

⑾分车绿带位于车行道之间:当行人横穿道路时必然横穿分车履带,这些地段的绿化设计应根据人行横道线在分车绿带上的不同位置,采取相应的处理办法。既要满足行人横穿马路的要求,又不致影响分车绿带的整齐美观。有三种情况

a人行横道在绿带顶端通过,在人行横道线的位置上铺装混凝土方砖道不进行绿化;

b行人在靠近绿化顶端位置通过,在绿带顶端留下一小块绿地,在这一小块绿地上可以种植低矮植物或花卉草地;

c人行横道线在分车绿带中间某处通过,在行人穿行的地方不能种植绿篱及灌木,可种植落叶乔木。

3.2.2分车绿带的种植形式

根据实地和功能的需要将分车绿带分成了三种形式。

①封闭式种植

造成以植物封闭道路的境界,在分车带上种植单行或双行的丛生灌木或慢生常绿树,当株距小于5倍宽幅时,可起到绿色隔墙的作用。在较宽的隔离带种植高低不同的乔木、灌木和绿篱,可形成多种树冠搭配的绿色隔离带,层次和韵律较为丰富。

②开敞式种植

在分车带上种植草皮、低矮灌木或较大株行距的大乔木,以达到开朗、通透境界,大乔木的树木应该裸露。另外,便于行人过街,分车带要适当进行分段,一般以75-100m为宜,尽可能与人行横道、停车站、大型商店和人流集散中的公共建筑出入口相结合。

③半开敞式种植

介于封闭式和开敞式之间,可根据行车道的宽度、所处环境等因素,利用植物形成局部封闭的半开敞空间

3.3行道树绿带设计

3.3.1行道树设计要求

①行道树绿带绿化主要是为行人及非机动车庇荫,种植行道树可以较好地起到庇荫作用。在人行道较宽、行人不多或绿带有隔离防护设施的路段,因此,行道树下可以种植灌木和地被植物,减少土壤裸露,形成连续不断的绿化带,提高防护功能,加强绿化景观效果。

②当行道树绿带只能种植行道树时,行道树之间采用透气性的路面材料铺装,利于渗水通气,改善土壤条件,保证行道树生长,同时也不妨碍行人行走。

③行道树种植株距不小于4m,是使行道树树冠有一定的分布空间,有必要的营养面积,保证其正常生长,同时也是便于消防、急救、抢险等车辆在必要时穿行。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距离不小于0.75m,是利于行道树的栽植和养护管理,也是为了树木根系的均衡分布、防止倒伏。为了不影响行人的行走,行道树的干高不得小于3.5m。

④快长树胸径不得小于5cm,慢长树胸径不宜小于8cm的行道树种植苗木的标准,是为了保证新栽行道树的成活率和在种植后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绿化效果。

3.3.2行道树的选择

在道路绿化中,行道树的配植很重要,而行道树的选择更是重中之重,它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每一个环节。

①道路绿化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

②寒冷积雪地区的城市,分车绿化、行车道绿带种植的乔木,应选择落叶树种,在冬季可以减少对阳光的遮挡,提高地面温度,在可使地面冰雪尽快融化。

③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

④花灌木应选择花繁叶茂、生长势强、病虫害少和易于管理的怒本或草本观叶、观花植物。其中草坪地被植物上应选择萌蘖力强、覆盖率高、耐修剪和绿色期长的种类。

3.4路侧绿带设计

3.4.1路侧绿带是道路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路侧绿带与沿路的用地性质或建筑物关系密切,有些建筑要求绿化衬托;有些建筑要求绿化防护;有些建筑需要在绿化带中留出入口。因此,路侧绿带设计要兼顾街景与沿街建筑需要,应在整体上保持绿带连续、完整、景观统一。

3.4.2路侧绿带的设计

路侧绿带宽度在8m以上时,内部铺设游步道后,仍能留有一定宽度的绿化用地,而不影响绿带的绿化效果。因此,可以设计成开放式绿地,方便行人进入游览休息,提高绿地的功能作用。开放式绿地中绿化用地面积不得小于70%的规定是参照现行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制定的。

4交叉路口种植设计

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在道路交叉口必须为司机留出一定的安全视距,使司机在这段距离能看到对面及左右开来的车辆,并有充分刹车和停车的时间,而不致发生事故。这种从发觉对汽车立即刹车而能够停车的距离称之为安全视距或停车视距,这个视距主要与车速有关。根据相交道路所选用的停车视距,可在交叉口平面上绘出一个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在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能在阻碍视线的物体。如在此三角形内设置绿地,则植物的高度不得超过小轿车司机的视高。控制在0.65-0.7m以内,宜选低矮灌木、丛生花草种植。

视距的大小,随着道路允许的行使速度,道路的坡度,路面质量情况而定,一般采用30-35m的安全视距为宜。安全视距计算公式:

D=a+tv+b

b=v2/2qj

式中D——最小视距(m)

v——规定行车速度(m/s);

b——刹车距离(m);

q——重力加速度(9.8m/s);

a——汽车停车后与危险带的安全距离(m),一般采用4m;

t——驾驶员发现目标必须刹车的时间(s),一般为1.5s;

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 篇6

关键词:海绵城市;沥青;改造;道路;设计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0-0143-0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城市内涝、水资源匮乏、雨水径流污染等共性问题日益突出。2015 年 4 月初,厦门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笔者参与的新景路建设,位于厦门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域—马銮湾片区西南部地带,总体呈南北走向,本次设计范围南起阳光路,往北分别与阳泰路、阳明路相交,终点至翁角路。本文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对海绵城市建立理念改造城市道路“白改黑”改造技术进行分析。

1 白改黑的概念

“白改黑”也就是沥青混凝土面层加铺法,主要是在对原沥青路面实施一定的病害处理后,再对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凝土面层进行铺设的改造方法。由于沥青加铺层能够改善旧水泥路面的使用性能,同时对旧水泥路面进行充分利用,存在低造价、施工便捷以及影响交通及环境小的特点,在国内外旧水泥路路面改造中得到较多应用。

2 新景路工程概况

新景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40 km/h,道路红线宽29 m,改造全长约700 m。

该项目改造起点位于与阳光路交叉口,往北分别与阳泰路、阳明路相交,改造终点至翁角路。其中桩号K0+030-K0+649.842:加铺改造现状水泥混凝土路面为改性沥青路面结构,新建 两侧透水路面非机动车道和透水铺装人行道; 桩号 K0+000~K0+030和桩号K0+649.842~K0+699.842:与现状交叉口采用缓坡连接。

2.1 路基设计

2.1.1 路基填料要求

填土材料要求用易压实的粘性土或砂性土,有机质含量不大于10%,要求填土液限≤50%、塑性指数≤26。路床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00 mm,路堤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 mm。不得采用杂填土、耕植土、淤泥、有机土以及含生活垃圾的土做路基填料。 填土应分层进行,不同性质的土应分类、分层填筑,不得混填,填土要求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在路基宽度范围内,每层虚铺厚度应视压实机具的功能确定,人工夯实每层虚铺厚应小于 20 cm。施工之前做好本工程内各类土的最佳干容重、最佳含水率实验。

2.1.2 路基处理

本项目为旧路改造,采用“旧板处治+加铺新沥青面层” 改造方案,路面结构设计图,如图1所示。

2.2 路面结构

旧路加铺厚度不小于10 cm且小于 18 cm的4 cm厚 SMA13(70号改性沥青)6~14 cm厚AC-16c(70号)2 cm厚橡胶应力吸收层机械铣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2 cm并拉毛,清洗干净(B)旧路加铺厚度不小于18厘米4 cm厚SMA13(70号改性沥青)6 cm厚AC-16(70号)8~(H-10) cm厚AC-25c(70号)2 cm厚橡胶应力吸收层 机械铣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2 cm并拉毛,清洗干净。

3 新景路道路路面结构的改造要点

该段部分路面结合阳光路与翁角路实际施工情况进行相应的路面破除与缓坡处理。

3.1 坏板处理

由于原有的新景路是由伸缩缝分开的混凝土板构成的,长时间的车辆行驶会对混凝土板带来压碎、断裂、掉角等问题,这种现象在客流量较大的本工程道路中显得更加突出。因此,在进行“白改黑”改造施工中,需要坏板进行处理。首先,当个别已经出现压碎或者压烂的板块,如果无法继续使用,可以采用砸除的方法进行处理,将混凝土石渣挖出并运出,之后采用比原有混凝土路面标高的水泥混凝土对该部分区域进行浇筑施工;其次,如果混凝土板块出现了轻度的破损,比如,仅仅产生的裂缝,可以不采用重新浇筑的方法,而沿裂缝位置采用割缝机实施割缝,并清理干净;第三,当原水泥混凝土板出现轻度破损且在边角处存在轻微破损时可无需对混凝土板进行破碎,在施工时应先沿破损位置运用切缝机进行正方形区域的切割再运用人工施工的方法对破坏位置进行一定深度的凿除并实施清理,最后运用水泥混凝土重新浇筑。

3.2 接缝处理

接缝处理是城市道路基层施工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接缝处理时,首先要采用切割机进行切割清理,之后对清理过的接缝运用灌缝机进行沥青玛蹄脂的灌注。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割缝机进行缝的清理时,务必要对缝内的杂物等进行彻底的清理,而且要保证缝的深度,一般情况下为8 cm以上。灌缝操作则是运用沥青玛蹄脂将伸缩缝内实施浇筑,一般应运用专业的灌缝机进行施工。灌缝前应先对灌缝机进行调整确保所流出的玛蹄脂达到均匀且油底细腻。灌缝操作应由专业的施工人员进行操作,要求操作中的速度应相对较慢,确保缝中灌入的玛蹄脂达到密实且均匀使其达到净化凝固的作用。

4 路缘石

改项目设计中路缘石均采用#603花岗岩条石,露明面(光面)必须采用机械切割,直线段和平(圆)曲线路段每块缘石长度1m。路缘石饱水极限抗压强度大于100 MPa,磨耗率小于 5%(狄法尔法),放射性比活度Ce/Ra≤1 000 q/kg 镭当量溶度。I 型和II型路缘石做法及其余未尽事宜详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5MR 404《城市道路路缘石》。 本项目在开口处采用特殊设计路缘石,每隔30 m处设置开口,具体位置见雨水工程。如图2所示。

5 SMA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及质量控制

正是因为SMA沥青混合料有着更好的使用性能,使得其在施工和质量控制过程中都比传统的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有着更好的要求,因此,在SMA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和质量控制工作,要对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

5.1 拌合和运输

在SMA混合料的拌合过程中,虽然工艺和常规的沥青混合料相似,但是由于其粘度大,对温度敏感性强,其拌合的难度也相对较大,所以拌合楼采用间隙式拌合楼,搅拌设备的参数作相应调整,即严格控制集料加热温度、纤维投放时间、搅拌时间等。同时,需要对其中每一个细节做好控制,比如,要仔细标定集料、沥青等的计量系统,保证拌合的精度,同时需要定期在相应的校正工作。

而且,由于施工现场和沥青混合料的生产现场还有一定的距离,在运输过程中如果不能做好有效措施,容易造成SMA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变异。因此,务必做好运输中的质量控制工作。一是拌和机向运料车放料时,汽车应前后移动,分三堆装料以减少粗集料出现分离现象;二是在运输过程中采用双层篷布覆盖运料车,并加盖棉被以保温防雨或避免污染环境等。

5.2 摊铺施工

摊铺技术对于路面的平整度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在本工程中,主要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进行摊铺,从而有效提升路面的压实度与均匀性。同时,对摊铺的时间选择也要注意,一般选择在天气晴好、温度较高时进行施工。如果在摊铺过程中遇到降雨,要果断终止相应的施工行为。还要控制摊铺的温度和速度,温度一般为170 ℃左右为宜,而速度则选择为3.5 m/s左右。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采用一次摊铺成形的方式,以降低纵缝出现的概率。

5.3 碾压施工

上文已经论述,SMA混合料具有粘稠、很难压实的特性,尤其对温度十分敏感,因此,要重点关注其碾压施工过程,并做好相应的质量控制工作。首先,一方面碾压以钢轮压路机为主。虽然对平整度的指标有一定影响,但为了防止采用胶轮碾压造成沥青提浆,空隙率过小,在施工过程中初压、复压均采用振动压路机。另一方面,对压实温度的范围与控制比要比常规的沥青混合料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城市道路的碾压施工效果。

6 结 语

厦门市目前已全面开展“海绵城市”工作,大力推行低影响开发已经是未来城市建设势不可挡的趋势。《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已于2014年10月发布实施,作为一名城市道路设计者,需及时汲取设计新理念,并在工程项目中合理运用,设计方案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干扰,应提高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中华.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篇7

1 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定义

一般来说, 城市道路中的人性化设计一般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各个环节的设计均将人的因素放在首位, 而最终目的就是为人类的生活和出行提供便利。与城市道路的传统设计理念相比, 人性化道路设计不单单注重道路的实用性, 而且对人性的关怀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充分考虑了人的因素, 从而在道路各个环节的设计中为人类提供了贴心的帮助和引导。总之, 人性化设计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核心的, 所以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 最好以实现人类精神和物质需求为标准, 尽最大努力满足人类的需求和目标。与此同时, 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 要求设计人员坚持人性化设计, 能够根据人类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对设计方案给予适当的修改, 从而确保道路建设被更好的利用[1]。

2 人性化设计对城市道路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强化, 规模的不断扩张, 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了更好的便利、自由和灵活, 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大气污染、交通拥挤、交通事故和噪声等问题。因此, 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 最好将行人、自行车、机动车及周围的环境更好的衔接在一起, 尽最大可能满足周围居民的出行需求, 以确保城市道路设计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更加便利、舒适的氛围, 而且还能为人们创造人性化的空间。

3 人性化设计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 引入人性化设计可以更好的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但是在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 整体协调性原则。城市道路设计一般包括以下两大内容, 即城市主干道和居住区道路, 在人性化设计时, 最好将二者之间的关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对人行道和车行道路间的比例进行合理搭配, 保证他们之间的协调性。 (2) 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进行人性化道路设计时,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尽可能为人们提供一个宜居、舒适的交通环境, 此外还要考虑到残疾人、儿童或者老人等的需求。 (3) 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城市道路设计时还要满足机动化发展需求, 通过科学、灵活、合理的可持续发展来保证城市道路设计的完整性。

4 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研究

4.1 道路横断面设计

1) 人行道设计。首先要确保人行道的平整度, 因为其会对行人的出行产生影响。这就要求城市道路设计人员将人行道铺装图案设计合理一些, 最好保证人行道的密实度和平整度, 多铺设一些防滑砖铺砌。其次, 处理好人行道与单位门口的关系。传统道路设计中, 一般是两侧人行道比上车坡道高出15-18cm, 这样可以保证车辆在下, 行人在上, 相对比较安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点, 因为单位车辆一般较少, 导致使用效率低下, 这样一来老弱病残行走不方便。最后是道路的高差问题, 最好将人行道与车行道的高差控制在0.8-1.5m之间。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车辆的顺利进出, 而且还不会对人的出行造成影响[2]。人性化设计中可以将人行道和车行道设计为两个纵坡, 同样保持相同的高差, 并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设置挡墙分隔, 并对挡墙外侧进行适当的装饰,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节省土方量, 而且还能保证行人与车辆的顺利出行。 (2) 非机动车道设计。我国大部分道路系统存在功能划分不明确的现象, 经常是生活性和交通性道路功能合一, 而且将动力性能不同的车辆混行, 尤其是非机动车出行经常会受到机动车和行人的干扰, 这样会对出行的速度和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提出的规定: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时非机动车道的宽度需要根据车道数的倍数进行设计。 (3) 机动车道设计。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时, 机动车道宽度一般包括了横向安全距离与车身宽度两大部分, 横向安全距离一般由车辆的行车速度决定。此外, 车辆驾驶方向盘所出现的摆动误差也会在车辆行驶线和车道线之间产生一定角度的偏移误差, 这些在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过程中均要给予考虑。

4.2 道路设施设计

(1) 临时停车场的设计。如今大部分临时停车场存在机动车混乱停放的现象, 并且城市用地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矛盾。因此, 对于宽度比较大的人行道一般可以当作临时停车场以供机动车临时停车使用, 同时还要与道路的特点结合在一起, 分时段、分路段进行划分, 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收费标准, 以确保人行道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 有效的缓解了停车混乱的现象。 (2) 道路与休闲广场一体化设计。如今的城市用地非常紧张, 从而导致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变得越来越拥挤, 城市的景观、绿地面积逐渐被缩小, 使人类的生活变得非常压抑。因此, 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时, 可以在一些靠近市民生活区或非人群聚散地区的人行道上, 设计一些小型或微型的休闲广场[3]。 (3) 道路绿化的设计。如今的道路绿化已经成为城市道路设计的核心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城市机动车辆的日益增加, 导致交通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 此时就需要借助道路绿化来对城市道路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改善, 从而保持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平衡。

4.3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的设计

1) 交通性的道路。该道路一般服务于车行交通, 因此需要在人行天桥、护栏或者路灯等设施上给予人性化设计。同时在标志选位以及交通标线上设计相应的提前量, 以保证驾驶人员在驾驶的过程中能够对前方的状况有个提前的了解。2) 生活性街道。由于该道路涉及到的交通状况比较复杂, 所以在对其进行设计时, 最好按照以下标准进行:首先, 将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成蛇形或锯齿形, 以便进入城市街道的车辆按照要求适当的降低行车速度。在生活性街道上种植相应的树木, 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车辆的驶入, 而且还能有效的改善街道的景观, 美化居住区环境。其次, 在街道交叉口的位置, 可以设置斜路障, 便于车辆顺利拐弯。在街道上还要铺设不同颜色或材质的材料, 以便使城市道路更加的人性化。除此之外, 在居住区的入口处或道路交叉位置还应该设置相应的禁转或限速等标志。

5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城市居民对道路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求城市道路具备一定的使用功能, 而且还对道路的舒适功能、观赏功能、便捷功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 不仅要对道路的安全、实用进行考虑, 还要求对道路的美观、舒适、便捷等进行考虑, 更多的注重人性化设计, 将道路与周围环境协调在一起, 尽可能的为市民提供人性化的出行环境, 为我国城市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有效的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从而推动了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 而城市道路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但是城市道路建设需要面对较大的交通压力, 为了更好的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我们将人性化的设计引入到城市道路设计之中,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确保城市道路建设的整体质量, 而且还能更好的推动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发展。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人性化设计,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帅.人性化设计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以东港世行贷款建设火车站区域路网项目为例[J].北方交通, 2014, 6 (z2) :156-157.

[2]汪洋.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 14 (23) :78-79.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 篇8

一、人性化设计概述

对城市道路进行规划与设计的时候, 融入适当的人性化设计, 可以将公交车、私家车、非机动车、行人以及周围的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得道路交通可以符合人们与时代发展的需求, 真正做到安全、舒适、快捷、经济与便利, 并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给城市建筑。在城市综合规划中, 城市道路是非常重要的一大组成部分。通常, 人们都会将城市道路规划划分为四大等级功能, 分别为主干道、次干道、快速路以及支路, 有些城市道路还会规划出自行车专用道、公交专用道、商业步行街以及轨道交通道等。这样做可以为城市各级道路的畅通无阻提供一定的保障, 并与人性化设计实现有效结合, 可以实现非主干道与商业街的有效连接, 使得自行车、行人以及公交车在顺利运行方面可以得到保障, 从而确保市民外出的安全。此外, 对城市道路规划进行人性化设计应该尽可能地对行人的交通需求给予足够的照顾, 使得人性化设计在城市道路规划中的作用可以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二、道路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性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交通的特性、交通量的大小是很多人在设计城市道路的时候主要考虑的因素, 在解决机动车交通的问题上耗费的精力比较大。虽然这样的设计对城市道路的交通功能给予了充分满足, 但是人的精神感受却被忽略了, 与市民对城市道路的要求不相符合。在城市道路设计的过程中, 城市道路不仅要具有一定的使用功能, 还要具有享受的功能、观赏的功能、便捷的功能以及舒适的功能等。也就是说, 要想建立现代城市道路, 使其符合人们与时代发展的需求, 就要对人性化设计进行充分考虑。

三、城市道路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的具体设计内容

1. 高架桥与立交桥的设置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拥有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当私家车达到一定量的时候, 城市道路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交通阻塞, 使得人们快捷方便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 架设好高架桥或者立交桥可以在交通阻塞较为严重时进行有效缓解。在架设高架桥与立交桥的过程中, 不仅要对交通需求进行考虑, 还要对高架桥与立交桥建立之后对城市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考虑。因为架设高架桥与立交桥的规模通常都比较大, 而且还都建立在城市中主要干路之间, 在建设的过程中会对周边的居民以及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 在进行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时候, 要尽量将高架桥与立交桥架设在比较宽阔且周围居民比较少的地方。如果没有较为宽阔的区域, 为了解决主干路的各个主要相交路口并尽量减少占地面积, 可以在主干道上施用简单的跨线立交桥的方式, 在其他的支干道相交口处则施用封闭交叉口的方式, 采取的措施可以为“一进一出”。也就是说, 支干道直行交通或者左转的时候, 可以采用先右转到支下游立交桥、调头后再行驶回来的方式。这种道路设计不仅可以对交通的压力进行有效缓解, 还可以满足其占地面积尽量少的要求。

2. 人行道路的规划设计

现阶段, 在很多城市道路中机动车道与人性道路相对而言比较狭窄。因此, 要对城市道路进行人性化设计, 就要对人行道系统进行完善。人行道的平整度会对其使用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设计人行道平面图的时候, 很多设计人员通常都会将人行道铺设得非常漂亮。然而人行道的主要使用功能就是供行人行驶, 人们在乎的是人行道的平整严实度、雨天出行时会不会不小心踩到水沟、走路的时候会不会被绊倒等。至于地砖的图案与颜色, 行人并不是很感兴趣。所以, 对人行道进行人性化设计的时候, 首先就是要对人行道的平整度进行有效保障, 且尽量铺设防滑的地砖。

值得注意的是, 在人行道中行走的虽然大多数都是正常人, 但是还有许多残障人士也会在人行道中行走。如果在设计人行道的过程中没有对这些特殊行人进行考虑的话, 将会影响到其行走, 可能还会产生各种安全事故, 尤其是盲人。所以在设计人行道的时候还要设置出盲道, 将人性化设计体现出来。

3. 环境景观的设计

对城市道路进行设计与规划的时候, 交通便利是其首要考虑的因素, 环境影响也是需要考虑的。所以, 对城市道路进行规划的时候, 为了尽可能的减少道路污染, 可以在道路的两边以及中间进行适当的绿化, 使得道路具有一定的可观赏性。绿化, 指示牌、公交站牌、路灯、电话亭、垃圾箱以及报刊亭等公共建筑物在整体的结构上也要体现出和谐性, 使其具有一定的可观赏性。

此外, 为了满足人们对城市道路的更高要求, 在设计城市道路的时候就要规划出休闲广场、步行街以及无障碍设计等, 使人们在精神生活上得到一种享受的愉悦。所以, 在设计城市道路的时候, 安全与实用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另外, 美观、舒适、方便等人性化需求也是需要充分考虑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 现阶段, 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 各城市的城市化建设也需要相适应地符合时代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城市化建设中, 城市道路规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体现出一定的人性化设计, 可以有效地提升整个城市化建设的建设水平, 在城市化建设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摘要:城市的安全、舒适与便捷与城市道路的规划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本文对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旨在提升城市道路设计的水平。使得规划出来的城市道路更加人性化, 符合人们与时代的需求。

关键词:城市道路规划,人性化设计,城市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史岩.浅析城市道路上的人性化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2]陈单娜, 田毅.浅谈城市道理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3]王浩, 赵婷婷.浅谈人性化设计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门窗, 2013.

[4]李海强.浅谈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J].科技资讯, 2008.

[5]赵文龙.城市道路规划中的人性化设计[J].门窗, 2013.

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 篇9

关键词:人性化理念,城市道路设计,道路附属设施,无障碍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精神需求也越来越高, 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城市道路作为人们生活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需要进行人性化的设计, 使城市道路更加满足人性化需求。将人性化理念运用于城市道路的设计中, 是城市道路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发展时间比较短, 很多人性化设计还并不是特别完善, 所以需要加强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研究, 使城市道路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便利, 提高城市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适度。通过对人性化理念的本质进行研究, 分析城市道路设计中应用人性化理念的必要性, 促进我国城市道路设计的发展。

1 城市道路设计中人性化理念的概念和必要性

1.1 城市道路设计中人性化理念的概念

人性化理念主要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思想, 重视人们的生理要求和精神需求。人性化城市道路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有效的提高城市道路的舒适度。在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中, 不能违背道路设计的基本规范, 同时还需要满足城市道路的各项使用功能, 避免因为过度追求美感而忽略掉城市道路设计的实用性。

1.2 城市道路设计中应用人性化理念的必要性

传统的城市道路设计只注重车辆通行的效率, 忽略了行人在道路通行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应用人性化设计理念, 可以有效解决行人在道路通行中产生的各种困难, 对车辆和行人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 保证了行人通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将人性化理念运用于城市道路设计中, 满足了车辆的道路通行要求, 同时也满足了日渐增长的行人通行需求。人性化的设计理念符合我国人民精神发展的需求, 使道路设计可以获得更多人们的支持, 不但缓解了交通通行的压力, 同时也使城市道路的实际功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应用人性化设计理念已经成为了城市道路发展的必然需求。

2 现阶段我国城市道路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对行人通行的考虑, 只注重机动车辆的通行能力

现阶段城市道路的设计忽略了车辆与行人的共存结构, 为了满足机动车的通行能力, 道路设计也越来越偏向于机动车的发展。为了解决城市道路交通中车辆的拥堵现象, 对我国的城市道路进行开放性设计, 将道路的断面拓宽, 全部建设成为快速路段, 同时为了避免交通延误现象, 大量的应用立交结构, 使城市道路的规模越来越大, 层数也逐渐增多。在城市道路的设计过程中为了避免对其它用地产生影响, 建立多个连续高架桥, 并修建大量环路。这种设计方式虽然使城市交通的拥堵现象得到了缓解, 但是却忽视了行人的正常交通通行, 在车行通道不断扩张的基础上, 人行通道被不断缩小, 城市道路人行通道的通行状况不断恶化。行人在道路通行的过程中, 需要躲避各类绿化树木和公共设施, 舒适度大大降低。人行通道下方还埋放着大量的城市管道设施, 由于各类检修问题, 导致人行通道经常处于开挖状态, 影响了人们的正常通行。在修整完成之后, 道路铺装不合格, 道路平整性差, 经常出现道砖脱空的现象。

2.2 道路工程的设计只注重形象工程, 忽略行人需求

现阶段的城市道路设计路幅和道路绿化面积都比较宽, 路面铺装材料以及路灯材料都比较高档, 但是人行通道的间距都比较大, 没有充足的过街设施。这种城市道路设计的关注点全部都在提升车辆通行能力上, 并没有对人行通道进行充分的调研, 在很多过街需求较大的地段, 根本没有设置过街通道。因为城市道路的立交设施比较多, 理应为行人通行设计更加便捷的通行系统, 但是很多设计人员不愿意研究行人的通行, 所以导致行人通行系统不完善, 增加了步行通行距离, 缺乏对人行通道的整体规划, 行人在通行过程中完全感觉不到舒适感。在城市道路的景观方面, 采用了较大幅的美化图案, 这些图案只有移动速度较快的车辆可以看清楚, 并不适合较慢的行人观赏。在城市道路中还缺乏相应的休息设施, 导致城市道路的功能十分单一, 忽略了行人需求。

2.3 城市道路的设计只注重道路本体的设计, 忽略了行人的心理感受

城市道路设计人员在设计道路时, 仅仅满足了车辆通行的条件, 保证车辆的通行能力, 却忽略了行人的心理感受。在车流与人流交汇处的设计关系处理不恰当, 导致道路通行环境不协调, 降低了行人通行的安全性。城市道路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机动车和行人, 但是城市道路的设计只注重平面线形设计、平整度设计和路幅形式等几个方面, 这些性能全部和车辆的机动性能相关, 忽略了人们的心理感受。现阶段很多城市道路的设计在人行通道和车辆通道之前缺乏防护护栏, 使行人在人行道上通行时缺乏安全感。城市道路的两侧关联度较差, 道路中间的绿化带种植较为密集, 行人不能有效的观察道路对面情况, 在通行过程中, 视野效果容易受到影响。

3 人性化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3.1 城市道路景观线型的设计

城市道路的设计要满足景观需求, 所以在对景观线型进行设计时, 需要从美学角度出发, 保证线性的协调。城市道路的平面线型主要以直线和曲线为主, 保证明确的方向感, 在较长的路段增加曲线, 避免引发人们的视觉疲劳, 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在对城市道路的立体线型进行设计时, 需要将平纵线路进行立体结合, 增加城市道路景观的立体色彩。不同线型组合也会给车辆行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所以对城市道路的景观线型进行设计, 属于人性化理念的运用。

3.2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设计

对城市道路的横断面进行人性化设计可以使车辆行人的通行更加顺畅, 同时也满足了生态景观的设计目标。在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过程中, 需要对道路两侧的建筑物进行协调。道路横断面的设计要根据交通流量的不同, 分成不同幅路。机动车流量越大的路段, 幅路应该越多, 在满足正常通行的需求下不能使道路横断面过宽, 因为横断面过宽将会导致道路两侧的联系变弱, 使城市道路空间缺乏亲切感。在对城市道路的交叉路口进行设计时, 要保证交叉路口与其余建筑物想协调。有利于提升城市道路空间的整体性能, 达到良好的平面效果。在城市道路的交通环岛上可以种植灌木、花卉等等, 提高城市道路的观赏性。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 要增加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也是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基础, 该设计也体现出了对残障人士的关怀。在无障碍路段要保证盲道的连续性, 避免出现盲道被占用现象, 影响残障人士的通行安全。

3.3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设计

城市道路的交通设施要充分的体现出对行人的关怀, 保证照明设施的照明强度, 使人们的活动能够更加方便。在人流量较为密集的商业地段, 可以设计大量的道路停车位以及休息座椅, 使行人的出行更加方便, 同时在休息座椅边种植花坛, 使人们有足够的休憩空间。另外可以安装自动取款机、报刊亭等城市公益设施, 在整个城市道路中起到点缀作用。城市道路人行通道的材料要采取透水性材料, 避免雨天湿滑, 人们会出现滑倒的现象。这些细节都充分的体现出城市道路设计中人性化理念的运用。在城市道路交通中有大量的生活性街道, 这种街道的交通路况较为复杂, 为了保证城市道路通行的安全性, 需要设计限制性交通措施对车流量和车速进行限制, 保证合理的通行顺序, 为人们的通行提供更大的空间, 保证城市道路通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3.4 城市道路的环保设计

城市道路绿化设施是城市道路环保设计的主要部分, 在城市道路两侧设计绿化设施可以有效解决交通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对美化道路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道路的绿化设施主要由绿化树木、灌木丛、花坛和防护设施共同组成, 在进行绿化设计时, 要根据道城市道路的路幅和道路两侧建筑物的功能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搭配。城市道路的环保设计要以人为主, 改善道路环境, 形成更加协调的景观系统。结合不同路段的线型变化, 充分发挥出绿化植物的多样性, 形成可变的植物景观, 促进城市道路设计的多层次发展。

4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人们对城市道路的需求不但体现在交通功能上, 还产生了观赏需求和便捷需求, 所以城市道路的设计需要加强人性化理念的运用, 满足人们的各类需求。通过对现阶段城市道路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研究人性化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促进城市道路设计向着更加舒适、安全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光华.人性化理念运用于城市道路设计经验谈[J].中华民居 (下旬刊) , 2013, 09:70~71.

[2]卢忠仁, 曲丽敏.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理念[J].交通标准化, 2010, 23:114~116.

[3]王婉婷.哈尔滨市区公交候车亭的人性化设计[D].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1.

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 篇10

城市道路的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规划是随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发展的, 是动态的与时俱进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规范》把城市道路划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4个功能不同的等级, 此外, 还可以有公交专用道、自行车专用道、轨道交通、商业步行街等。要确保城市的各级道路都不发生拥挤, 首先要保证主干道的通畅无阻, 可以将商业区和店铺规划到非主干道两边, 这样大量的人流就被吸引到非主干道上, 大大地减轻了主干道的交通压力, 保证了整个城市的交通畅通。在城市道路规划过程中要慎重考虑道路两旁的商业区建设, 将重点放在行人、自行车过街以及公共交通的乘坐情况, 更多地关注行人的安全, 保证市民的步行不再受到机动车辆带来的危险。

2 道路横断面设计应体现人性化

在城市道路规划中, 道路的横断面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因此, 在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人性化的关怀, 行人的生命安全是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其次, 就是保证交通的畅通, 在进行断面形式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平面线形和纵面线形。当前, 国内的城市道路主要干道和次要干道大部分都是采用三四块板的形式, 但是, 某些城市仍然还保留着单板式的道路横断面。这种方式使道路的视觉感受更加的宽阔, 且比较舒适。由于历史的原因, 存在规划红线宽度不足, 以满足现代交通需求的情况。许多大城市出现高架路式道路, 而一些城市在市中心区街道上则采用设纵栅分隔加大通行能力, 同时用压缩绿化、人行和自行车道宽度的方法来增加机动车道。有些城市把自行车道与人行道并道, 使行人缺乏安全感, 不符合人性化设计, 同时亦不符合交通组成之一自行车族的需要。在许多城市虽然随着公交发展, 小轿车作为私家交通工具迅速增长, 自行车交通占总量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但自行车是一种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 将大量地存在。对于城市快速路横断面, 主路与辅路之间可以在一个平面上, 也可在局部路段采用阶梯式横断面, 这种变化的断面有利于半通视过街地道的布设。

3 道路设计与城市环境相关因素

3.1 交通要顺畅

城市道路是联通城市各个区域的主要线路, 其最其本的功能就是交通, 在保证交通通畅的前提下还要充分地考虑城市道路与城市景观的一致性。只有在交通畅通的前提下, 才能够考虑城市道路的景观因素, 使其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 否则交通拥堵, 再好的道路景观也没有作用。

3.2 道路绿化率

道路绿化对于改善城市环境、降低噪音污染、消除空气污染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 良好的道路绿化还能够使驾驶者心情舒畅, 防止驾驶疲劳, 有利于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绿化良好的道路本身就是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 充分体现了道路规划中的人性关怀。

3.3 道路上的构造物

构造物主要有立体交叉、高架道路、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等。立体交叉选型首先考虑交通需求, 但同时应考虑立交规模对城市的影响, 一般立交规模越大, 对其周边环境影响越大, 如果在一个小城市的中心区建一座大型立交, 这肯定会使市民感到突兀, 给城市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3.4 路面结构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路面结构形式分刚性路面与柔性路面两大类。城市道路路面结构形式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现今, 各大城市更加注重路面结构对城市环境影响和行车的舒适性, 多数采用柔性路面结构。针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改造, 多数采用“白加黑”的方法, 即加固旧水混凝土路面作为基层, 其上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随着先进工业产品的不断出新, 各种改性剂和路用工程纤维对刚性路面和柔性路面性能的改善, 使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设计有了更多的选择。这些都是提升城市道路品质, 体现城市人性化设计的进步。

3.5 城市道路应注重景观设计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 道路景观越来越受到重视, 许多大城市把中心城“街”式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划分出来, 由绿化、景观专业人员进行设计, 道路景观专业化精细化设计, 使现代城市道路更加美化, 配上两侧现代建筑、高档的店面, 街更加富含人性化的韵味, 对美化城市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4 大型互通立交的设置

城市立交的选型除考虑交通需求外, 同时必须考虑立交规模对城市的影响。一般立交规模越大, 对其周边环境的影响也越大。通常, 全苜蓿叶型或半定向半苜蓿叶型的大型互通立交, 动辄桥梁面积数万平方米, 占地数十亩甚至上百亩, 设置在城市中, 体量巨大视觉突兀, 占用了城市大量的宝贵用地, 给城市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城市主干路上设置这样的大型立交, 解决的仅仅是一个点的交通问题, 相邻平面交叉点的问题仍然存在, 形成连锁拥堵, 单点的互通立交发挥不出交通效益。因此, 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 不因只孤立地考虑一个点, 只有形成该主干路方向的交通连续快速行驶的“快捷路”模式, 避免设置占地很大的互通立交, 才能有效地改善城市干线道路的交通。

5 结语

城市道路的规划应该充分体现人性化的设计, 使道路、人、车、环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使道路交通达到安全、快速、经济、便利和舒适的要求, 并为城市营造优良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海强.浅谈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J].科技资讯, 2008 (15) .

[2]翁振合.论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规划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6 (1) .

上一篇:新闻故事化的误区下一篇:人才培养与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