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合并糖尿病

2024-05-17

肺癌合并糖尿病(精选九篇)

肺癌合并糖尿病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来该院就诊的高龄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78例,其中男43例 ,女35例。年龄最大79岁 ,年龄最小49岁 ,平均年龄61.5岁。

1.2护理对策

1.2.1心理护理肺癌合并糖尿病是临床上一严重疾病 , 对患者的折磨十分严重,患者在心理、生理上承受着双重压力,会出现恐惧不安、焦虑重重甚至轻生的表现,不良情绪会降低机体免疫力,会导致人体清除肿瘤细胞能力下降,加之受肿瘤和糖尿病并发症影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患者的心理辅导,给予他们最大的心理帮助,同他们一起与病魔作战。对患者的鼓励很重要,肢体语言也不可忽视,它可以拉近医护人员与病人的距离,当用一种药物或多种药物治疗时,如果患者知道药物的康复作用,他们将更愿意配合医治。

1.2.2血糖监测化疗药物可引起肝细胞损害 , 而影响其对葡萄糖的摄取及肝糖原生成,加重糖代谢紊乱; 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身体状况。血糖监测的结果可被用来反映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结果,并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改善治疗状况。进行血糖监测可以更好地掌控患者自身的血糖变化,对生活规律、活动、运动、饮食以及合理用药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可以帮助患者随时发现问题;血糖检测可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监测次数为7次/d:三餐前、三餐后2 h、睡前。必要时下半夜还要再测1次。如果出现低血糖要马上采取措施(喝适量的糖水等)。监测血糖的时间,选择监测4次/d:三餐前、睡前。

1.2.3化疗护理肺癌的综合化疗方案 ,一般采用“紫杉醇+顺铂”方案,紫杉醇应用可能有过敏反应出现,紫杉醇配制时切忌用力摇晃,可为一型或四型变态反应。急性症状类似青霉素过敏,须抢救。紫杉醇应用可使血压升高,应用时应监测血压变化,必要时使用降压药。其它紫杉醇的不良反应如便秘、脱发等,可针对病情予以处理。以上辅助用药可酌情换用其他类似药物。输注顺铂时,每天尿量需保持2000 m L以上以保护肾功能,鼓励患者大量喝水以增加尿量。

1.2.4皮肤护理患有糖尿病的病人由于血糖较高 , 会导致皮肤抵抗力下降,加之化疗药物对肿瘤及其周围组织有损伤,病人的皮肤非常容易溃破,以及形成更严重的其他情况。因此,要告诉病人注意皮肤卫生,保护皮肤清洁,内衣服要柔软、宽松、棉质,避免局部摩擦,清洁时用温水和柔软毛巾轻轻擦拭,防止在烈日下暴晒,要剪短指甲,不宜搔抓,脱屑切忌用手撕剥,注意保暖,温水洗脚,避免烫伤,对于出现足部感染、损伤应积极相应处理,以防发生糖尿病足。

1.2.5骨髓抑制的护理当病人出现血小板降低、 白细胞减少的症状时,可能出现了骨髓抑制。为此,在护理时,要密切关注患者血常规的变化,每天给患者检查一次血常规,监测患者相应指标的变化,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若患者白细胞值小于正常值范围,需要对患者进行隔离保护。每天还要进行紫外线消毒,每次消毒30 min,减少陪护人员,降低感染几率,也要注意患者体温的变化,血小板降低不利于血液凝集,可能会有牙龈以及鼻腔出血的症状,因此也要告知患者要用软毛牙刷刷牙,保护患者避免受到感染。

1.2.6病情的观察由于化疗 ,患者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 , 腹胀、腹泻、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粘膜溃疡等现象会导致病人进食困难,造成一定的代谢消耗增加,产生血糖下降,出现低血糖症状,此间治疗室的温度相对控制较低水平, 肺癌合并糖尿病病人多为年纪较大体弱,再加上身体免疫功能下降,血细胞减少,血糖不稳,抵抗力降低,注意有无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如遇患者发生紧急情况就地进行抢救。

2 结果

78例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 , 有48例完全缓解 , 占61.54% ,部分缓解23例 ,占22.49%,稳定7例 ,占8.97%,总有效率 是91.03%。

3 结语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护理 篇2

鲁雪娇

黑龙江省传染病医院

摘 要: 目的:为临床上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记录2016年1月~2016年11月本科收治的35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及恢复情况并进行总结归纳。护理上应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药物的副作用,要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结果:本组35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血糖控制良好,肺结核病灶缩小或闭合,胸腔积液明显减少或消失。两病并发患者,病变重,痰菌阳性率高,预后差,易成为结核病复发和耐多药结核的传染源,临床上要重视两病的防治,最大限度发挥临床护理作用,达到控制结核病的最终目的。结论: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及个体差异做好临床护理和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能更好地促进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康复,减少结核病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关键词:糖尿病 肺结核 临床护理 正文

近年来,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饮食结构也随着相应的发生改变,而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糖尿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代谢内分泌障碍疾病,迄今为止其病因还尚未明确[1]。临床上糖尿病并肺结核患者的几率非常高[2]。两种疾病都属于当今医学界较为难以治愈的疾病,且对患者身体各项机能影响较大,二

者还表现为相互促进的作用,这样一来不仅能相互加剧病情的恶化,而且由于两病共存的临床护理方法较单一疾病的护理方法有着明显区别,且难度更大,需二者兼顾,而良好的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中国糖尿病学会的诊断标准。治疗前均行胸部x线片检查,了解结核病灶的情况,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结核和降糖 治疗,在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血糖,肺结核治疗遵循抗结核治疗原则。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重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出院指导等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痰菌转阴率及血糖控制况。(1)健康教育:增强疾病知识宣教,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患者通常不了解疾病而产生恐惧心理,护士应该用容易理解的语言向患者解释糖尿病及肺结核的相关知识,包括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运动是糖尿病的一项基础治疗,适量运动能促进糖的利用,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2],在患者存在结核中毒症状或者痰培养结核菌阳性时不宜进行体育锻炼。(2)心理护理:肺结核和糖尿病患者心理压力大,担心糖尿病难以治愈,肺结核会加重糖尿病病情,因此要告知患者消除紧张情绪,有良好的心态,鼓励患者并向其介绍治愈的病例,增强其治疗信心。(3)饮食指导:对于肺结核、糖尿病这2种疾病,饮食至关重要,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基础。护士应告知患者及家属饮食的重要性,原则上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应主张低糖、中蛋白、高热量、高纤维、适量脂肪、丰富维生素的饮食,因为抗结核药物对胃肠刺激较大[3],应调整食物种

类,提高食欲。(4)出院指导:出院时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正 确服用药物的同时,向患者强调出院后规律生活的重要性,避免暴 饮暴食、情绪波动,继续坚持饮食治疗,同时做好家庭消毒工作。

疗效评定: 血糖控制标准:显效为治疗后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空腹血糖4.46.1mmol/l;有效为症状仍存在或部分存在,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间;无效为空腹血糖7.0mmol/l。痰菌转阴标准:强化治疗后连续3次查抗酸杆菌为阴性。统计学分析:本组资料以率(%)表示,组间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人数×100%。

结果 :2组患者痰菌转阴及血糖控制情况

讨论: 糖尿病与肺结核合并存在,互相影响,因为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引起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失调,导致机体营养不良,同时血液及组织糖量增加,有利于结核杆菌的生长繁殖。本组资料表明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能有助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从而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4],掌握自我保护能力,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在合理规范治疗糖尿病、肺结核的同时应从心理、饮食、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干预。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参考文献

[1] 宋玉娟,陈小红,杨继芳,等肺结核合并糖尿病32例临床特 点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6):69

[2] 李士娥,李蕾,李娟.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

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9(7):501

[3] 马秀丽.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护理体会[j].山东医 药,2010,43(5):65

肺癌合并肺结核临床分析 篇3

【关键词】 肺癌;肺结核;胸闷;咳嗽;发烧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05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456-01

Clinical analysis of lung cancer complicated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SUN Zhen-tao,LIANG Ji-ping

1.Baishan City infectious disease hospital,Jilin white 134300;2.Baish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Care Hospital,Jilin white 134300

【Abstract】Objectiv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patients of lung cancer and pulmonary tuberculosis clinical features were targeted analysis.Methods 152cases of lung cancer complicated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through the actual data research.Results Lung cancer complicated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and the average at the age of 53 years old,male patients than in female patients.Lung cancer complicated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n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fever,cough,chest tightness shortness of breath and so on.Pulmonary tuberculosis with invasion model give priority to,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adenocarcinoma of lung cancer mainly mainly.Conclusion Middle-aged men is lung cancer complicated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disease in the main crowd.Lung cancer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imaging findings,pathological type,clinical staging and pulmonary tuberculosis type no specificity.

【Key words】 Lung cancer,tuberculosis;Chest tightness;Cough,have a fever

惡性肿瘤和结核病的发病率在近几年呈现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在肿瘤和结核病患者中,肺癌合并肺结核的患者也是越来越多,因此,研究肺癌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我院近几年收治的152例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了临床特点分析,总结特点,以此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7年12月到2012年1月我院的大量肺结核病人中,通过检查诊断,有152例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我们对着152例患者进行针对性研究。这些患者中,男性患者为106例,占总人数的69.7%。女性患者为46例,占总人数的30.3%。由此可见,男性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远远多于女性。这些患者的年龄大都分布在30岁到8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3岁左右。

1.2 诊断方法 在诊断中主要采用胸部X线片和胸部CT进行,通过这种方式诊断为肺结核的患者为88例。通过胸水细胞学检查,并进行CT引导性穿刺,诊断出18例,肺癌同时合并肺结核,占总人数的23.7%,首先确诊出是肺癌后又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为31例,占总人数的40.8%,剩余27例是先确诊为肺结核后确诊为肺癌,占总人数的35.5%。

1.3 统计学方法 在进行数据统计的时候,使用SPSS统计软件包,具有说服力。主要的统计学方法为χ2分析[1],P值小于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表现 见下表:

2.2 确诊时间 通过各种诊断方式,确诊为肺癌到肺结核确诊的时间为9到20个月之间。

2.3 影像学表现 患者中有64例胸部X片表现为中心型病变,占总人数的42.1%,患者中有66例为周围型病变,占总人数的43.4%。

2.4 肿瘤病灶和结核病灶的关系 在所有患者中,124例患者肿瘤和结核位于同侧肺,占总人数的81.6%;有42例患者病灶分别位于两侧肺,占总人数的27.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6319,P=0.000)。

2.5 肺癌的病理类型 见下表:

2.6 肺结核分型 见下表:

3 讨 论

首先,结核病灶对周围组织来说是一个慢性刺激,导致细支气管和肺泡上皮坏死脱落、活跃增生。其次,结核菌感染后引起的瘢痕组织、结核结节及结核钙化灶等阻碍了肺组织局部的淋巴、血液回流,导致致癌物在局部沉积并促使肺癌的发生[2]。再次,结核菌感染可导致支气管扭曲、牵拉、变形及空洞形成,各种致癌物可在这些非正常的支气管内滞留,对局部肺组织产生长期慢性刺激作用。

通过本研究可发现肺癌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中年男性是肺癌合并肺结核病症的主要人群。肺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肺结核的类型无特异性。肺癌和肺结核的关系及其同时合并两种疾病的治疗预后有无差异仍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晶,闫峰,赵红丽,李向华,张兴华,李金英.48例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35).

肺癌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组选取该院收治的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84例, 其中男54例, 女30例, 年龄35~78岁, 平均58岁。既往高血压病史者24例, 冠心病病史者23例, 吸烟者37例。合并糖尿病情况:84例均为2型糖尿病, 空腹血糖波动于8.3~15.8 mmol/L, 既往已知患有糖尿病者68例, 入院后确诊糖尿病者16例;84例糖尿病患者中, 合并微血管并发症55例, 大血管并发症者29例。

1.2 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 糖尿病有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多饮、多尿、低蛋白质血症、消瘦、皮肤瘙痒, 一般多食不明显, 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高。糖尿病是外科手术患者影响术后恢复的一个危险因素[2], 患者由于糖原储存不足, 高血糖等易产生酮症酸中毒, 组织愈合不良, 感染、心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 给外科术后治疗带来严重的危险性, 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 由于血糖增高, 代谢发生紊乱, 增加了手术的危险, 也增加了术后护理难度, 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护理方法

1.3.1心理护理术前对病人进行探访, 亲切地与患者沟通, 制造温馨舒适的谈话氛围, 进行术前心理疏导, 介绍手术室的环境, 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倾听病人对于手术的心理感受, 随时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 并举例以往手术成功的案例, 增强病人对手术的信心, 消除其术前恐惧紧张心理, 以最佳的状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过程。

1.3.2术前护理 (1) 血糖的监测和控制:根据病情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使空腹血糖保持在8.0 mmol/L以下, 餐后2 h血糖在10.0mmol/L左右, 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术前一周停用口服降糖药, 改用胰岛素皮下注射, 剂量根据血糖高低调节。

(2) 术前肺功能监测:根据患者不同生理状况, 术前对患者进行间断低流量吸氧等措施来改善其肺功能, 该护理方法能够有效减少肺部并发症的产生。

(3) 术前30 min静脉点滴预防性抗生素, 使血中保持一定的浓度, 对减少术后感染有很大作用, 对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

1.3.3术后护理 (1) 病情观察 :监测生命体征 , 注意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伤口周围有无皮下气肿、敷料有无渗血等, 插管不适会导致患者痰液咳不出影响肺部含氧量低和二氧化碳潴留;术后应充分镇痛基本监测。

(2) 按胰岛素和糖比例1∶4~1∶3补液, 血糖尽量控制在7.25~11.0 mmol/L。

(3) 体位护理:麻醉清醒5 min后帮助患者取半坐卧位, 以促进肺的膨胀, 改善肺部气体交换, 协助按摩受压部位及被动活动四肢, 预防压疮。

(4) 预防感染:早期定时给予敏感抗生素 , 维持血液中有效浓度。定期挤压胸管引流管及尿管保持通畅, 切口换药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2 结果

该组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84例经过围术期的护理, 治愈46例, 有效30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90.48%。

3 讨论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 是威胁人类生命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近些年来[3], 糖尿病的发生率不断提高 , 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饮食结构的改变, 运动量的减少, 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肺癌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加。据统计, 约有10% 的糖尿病患者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此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且症状严重。高血糖不仅增加感染几率和影响伤口的愈合, 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手术的危险性和复杂性[4]。肺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血糖、尿糖较高, 从而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而肺癌合并糖尿病需进行外科手术时, 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也是确保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疗效良好的重要措施。通过对该次84例肺癌合并有糖尿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我们体会到术前给予合理的心理护理和疏导, 做好血糖的监测与控制, 以及充分的呼吸道准备, 是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危险性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的关键。术后也要做好血糖的监控, 合理应用胰岛素,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加强基础护理及预防感染, 对患者安全顺利渡过围手术期,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从而减少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邢秀芹.肺癌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 2011, 8 (11) :10-11.

[2]孟爱凤.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使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 (20) :12-13.

[3]朱敏怡.卢联中, 朱敏姬.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 2012, 5:72-73.

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篇5

1术前护理

1.1饮食护理

对于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饮食,供给营养要充足,合理控制摄入含糖食物,达到改善全身情况,促进手术部位的愈合的目的。 术前患者主食和副食应分别选择谷类食物和含丰富蛋白的黄豆及其制品, 多食优质蛋白和必需脂肪酸丰富的的动物性食品。 对进食不能满足机体营养素需求者, 应以静脉或鼻饲途径形式予以补充。

1.2心理护理

患者往往担心手术是否成功,是否彻底切除肿瘤, 手术效果是否受到血糖影响等,顾虑较重,感情脆弱, 在乎医务人员的态度和操作水平, 同时老年患者反应相对较为迟钝, 不易客观或及时地反映存在的潜在问题,出现程度不同的紧张、焦虑甚或恐惧等心理变化。 护士要运用护理程序评估患者的心理特点, 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 护士要关心和体贴患者,讲求服务态度,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充分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正确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向患者解释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其手术注意问题, 降低和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 使其正确面对疾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1.3血糖控制的护理

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是手术成功的基础。 护士要正确评估患者术前是否存在以下相关重要危险因素: 年龄、糖尿病病史和空腹血糖是否在65岁、5年和13.9 mmol/L以上 ,是否合并心脑血管病或糖尿病肾病 ,是否采取全身麻醉方式等。 以上危险因素存在的越多,程度越高,围术期代谢紊乱越重,越不利于患者预后,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水平越高[1]。

这要求术前必须合理控制患者饮食, 控制患者血糖在正常范围方可实施手术。 否则,应请糖尿病科医生会诊,通过合理应用降糖药物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及早完成手术治疗。

1.4呼吸功能训练

手术切除肺叶甚至全肺治疗肺癌患者后, 术后主客观因素可致患者疼痛,将出现较浅较快呼吸,较差咳嗽咯痰功能,导致肺不张、肺部感染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所以,术前应严格训练呼吸功能,这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2]。

训练患者的的呼吸功能和有效咳嗽[3]、 有效咯痰 , 可促进术后康复。 这要求护士应对患者的肺功能和其他相关影响呼吸功能因素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吸氧和氨溴索雾化吸入等治疗措施, 指导并教会患者有效咳嗽咯痰的方法和技能, 鼓励患者采取下床活动、上下楼梯等活动,起到锻炼肺功能的目的。 吸烟者在围术期2周不得吸烟,最好戒烟。

2术后护理

2.1体位护理

为保证全身麻醉尚未完全清醒之前的患者能顺畅排出口腔内分泌物,防止舌根后坠和气道阻塞的发生, 应常规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对于完全清醒且血压稳定后,应用半卧位,抬高床头15~30°,6 h后可加至45°, 保证患者舒适度;护士应协助坐起咳嗽,左右半卧位与坐位交替[4],以降低胸部伤口疼痛程度 , 有利于引流和呼吸功能的发挥。 要健侧卧位时间不得过长,避免胸腔引流管处于高位,有利于密切观察引流情况和引流量。

2.2生命体征监测和呼吸道护理

肺癌手术治疗时,需要开胸,风险较高,创伤较大, 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术后当天应在ICU治疗1 d,顺利脱机且平稳生命体征后应继续回病房治疗。 应遵医嘱进行补液、吸氧、雾化、抗炎、止血等对症治疗,严密观察病情是否出现异常变化,应用心电监护仪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查找原因并尽早进行积极的处理。

呼吸道护理措施包括: 1有效咳嗽和排痰的护理措施。 指导和鼓励患者腹式呼吸和深呼吸并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定时不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若出现肺不张,不能有效排出痰液时,可用支气管镜吸痰。 发挥净化呼吸道,保持呼吸通畅,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的目的。2氧气雾化吸入。为有利于痰液排出,必要时要应用雾化吸入的方法,湿化气道,促进痰液咳出。 3锻炼肺功能。 为促进肺泡扩张,促进肺膨胀,增加通气量, 应鼓励患者行吹气球或深吸气锻炼,并掌握基本要领。

2.3胸腔引流管的护理

未达到排出胸腔内积液、积血和积气,促进肺复张, 预防胸腔内感染的目的, 肺癌患者术后应常规放置2根胸腔式引流管, 并准确观察和记录胸腔引流液的数量、颜色和性质。 当为血性引流液且数量较多,应考虑并确认是否为胸腔内出血;若为乳糜样引流液,应考虑并做胸水乳糜实验确认是否为乳糜胸。 若为引流管流出大量气体,应考虑并确认是否为支气管胸膜瘘生。 确认后,应遵医嘱进行对症处理。

为便于引流,患者病情平稳后应取半卧位。 护士要2次/d挤压并调整引流管 ,保持引流管通畅 ,避免和减少胸内积气或积液的发生机会。 护士要观察引流管是否正常排出,观察引流管液柱是否正常波动,排排除可能原因仍不正常者, 可让患者用力呼气或咳嗽来保持引流通畅。

术后6~10 h, 护士应加强巡视并严密观察合并高血压或出血倾向、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生命体征、引流液的数量和性质和伤口敷料是否出现异常变化,发现后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遵医嘱进行处理。 术后应每天定时或根据情况随时更换引流瓶内液体,在此过程中要避免气胸和逆行感染的发生,必须在较高的位置阻断引流管,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

拔管指征及其护理。 通过胸部X线检查见良好肺复张,未见胸腔内积液和积气;体检检查见生命体征稳定,呼吸平稳无紫绀,胸液引流量在100 m L/24 h以内, 是为拔管指征。 拔管时,为防止气体进入胸腔,应在患者深呼气并屏气的情况完成,伤口用油纱封堵并牢固固定。 拔管后,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呼吸功能、伤口敷料是否出现异常,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皮下气肿,并做相应处理。

2.4血糖监测及降糖药和胰岛素合理应用的护理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在术后1~2 d内波动较大, 控制较困难[5]。 所以,术后应每2 h测量血糖1次,将50 m L生理盐水+25 u胰岛素加入胰岛素泵,根据检测结果合理调整剂量来血糖在允许范围,避免和降低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发生机会。术后尽量用生理盐水或转化糖、果糖作为静脉用药媒介,根据血糖检测结果合理调整静脉补液,以免出现高血糖,影响治疗效果。 血糖控制稳定后,胰岛素的用药方法应该为皮下注射;若逐渐减量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效果较好,此时应合理选择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

2.5切口的观察和护理

护士要遵照医嘱定期不定期为患者换药, 必要时给予微波照射治疗,保持切口清洁干燥。 护士要密切观察切口是否出现炎性和渗出等病理改变,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局部护理,使其及早愈合。

2.6疼痛护理

肺癌患者术后的诸多客观和主观因素可致疼痛, 以术后24~48 h较为剧烈。为保证患者有效的呼吸功能和咳嗽,降低疼痛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应采取相应的镇痛护理措施。 术前应征询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为患者留置硬膜外阻滞麻醉、 神经根阻滞麻醉和静脉镇痛泵,必要时遵医嘱采用止痛药肌肉注射,配合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护理,避免和缓解疼痛的发生。 这可保证患者在无痛情况下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促进肺扩张,避免和降低肺炎或肺不张的发生机会, 逐渐恢复患者的呼吸功能。

2.7感染的预防性和临床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胡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 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口腔、切口、 皮肤和足部的护理。 要定期不定期复查胸片, 观察口腔、切口和足部是否出现异常变化,做到局部感染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 围术期应遵医嘱给予足量敏感的抗菌药物,避免和降低肺部、切口、足部皮肤和口腔感染的发生机会。

3讨论

肺癌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的护理策略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12 月—2015 年10 月来该院肿瘤科治疗的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共有63 例, 上述患者均已经过病理学诊断为肺癌且合并有糖尿病。 其中男性患者有39 例, 女性患者有24 例, 年龄为38~77 岁, 平均年龄为54.6 岁。 根据病理类型分类为:腺癌有13 例, 鳞状细胞癌有35 例, 小细胞癌有7 例, 大细胞癌有8 例;其中病变位于左肺上叶有11 例, 左肺下叶有20 例, 位于右肺上叶有13 例, 位于右肺下叶有19 例。 TNM分期情况:其中位于I期有14 例 (占22.22%) , Ⅱ期有29 例 (占46.03%) , Ⅲa期有8 例 (占12.70%) , Ⅲb期有5 例 (占7.94%) , Ⅳ期有7 例 (占11.11%) 。 其中I糖尿病患者有5 例, Ⅱ型糖尿病患者有58 例, 根据糖尿病病史分类:1~3 年的有27 例, 3~7 年的有19 例, 7 年以上的有17 例。 本组患者均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方式, 手术切除率为100%。 此外, 上述患者已经排除严重心、肝功能等疾病。

1.2 围手术期护理策略

1.2.1 术前护理 ①术前基础护理。 术前, 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 积极与医生配合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限制每天热量的摄入。 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 了解其饮食偏好, 保证饮食均衡和必要的营养支持, 同时尽量保证每天半个小时以上的活动量[3]。 并且在合理饮食的基础上, 指导患者通过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以控制血糖于正常水平, 用药必须保证按时、按量, 且不能随意增减剂量。 由于血糖水平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还必须做好患者血糖的监测与控制。 手术前, 每天都要做好空腹及三餐后2 h血糖的监测与记录, 空腹血糖应控制在8.0 mmol/L以下, 而餐后2 h血糖应控制在10.0 mmol/L以下, 血糖控制于正常水平对患者的手术顺利进行和提高其对手术耐受性都非常关键。 此外, 还需注意患者应该于手术前一周左右停用口服降糖药, 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式[4], 具体剂量应该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确定。

②呼吸道准备和肺功能监测。 呼吸道准备是肺癌外科手术术前准备的关键步骤, 其主要目的就是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清洁、改善肺功能, 以降低手术风险和利于术后的恢复。 有吸烟史的患者, 术前必须绝对戒烟, 吸烟会刺激肺部、气管等部位分泌物增加, 阻碍纤毛发挥清洁功能, 从而易引发肺部的感染出现;术前必须保证呼吸道通畅, 对于有大量痰液、不易咳出的患者, 需进行氧气雾化吸入, 2~3 次/d, 必要时需要吸出痰液;还需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嘱咐患者坚持饭前刷牙、饭后漱口, 保持口腔卫生清洁, 而对于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必须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避免术后引发肺部的感染[5]。 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 主要通过缩唇呼吸、有效咳嗽训练、腹式呼吸训练等, 这对预防术后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患者自入院之后, 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在家属的陪同下, 通过爬楼梯锻炼肺功能, 锻炼量以无明显喘气为标准, 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肺活量。 此外, 术前还要做好肺功能的监测, 主要对血氧饱和度、肺活量等进行监测, 对于有通气障碍的患者, 则可通过抗炎、间断低流量吸氧等有效改善相应的指标和肺功能, 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1.2.2 术后护理 ①生命体征监测和病情观察。 手术之后, 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同时认真观察患者的病情和手术创伤口情况, 注意创伤口周围有无皮下气肿情况及敷料渗液、渗血发生, 如果有异常情况出现应立即告知医生并做好处理准备。 此外, 还要密切观察患者尤其是手术切口的疼痛变化状况, 如有必要应给予镇痛药物。 患者从手术室被推回病房后, 若处于麻醉未醒状态下, 使其处于平卧位、且头部偏向一侧, 避免分泌物吸入气管导致窒息或导致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出现。 当患者清醒且血压稳定之后, 可以让其处于半卧位状态, 不仅有助于胸腔引流和减轻呼吸困难情况, 还能够降低伤口缝合处的张力和利于伤口愈合[6]。

②加强呼吸道管理和血糖控制。 胸外科手术患者由于麻醉及手术的创伤, 将会导致呼吸容量减少、呼吸频率变快, 而同时由于切口的疼痛患者害怕咳嗽、导致粘稠、变多难以排出, 易引发肺部的感染。 术后, 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多进行深呼吸锻炼, 定时为患者拍背, 协助鼓励其咳嗽排痰, 并用漱口液漱口、保持口腔卫生, 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可能性。 术后早期, 控制患者血糖最安全的方式就是将胰岛素与葡萄糖 (1 U:3~4 g) 静脉给药, 再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调整药物剂量, 避免高血糖发生。

③预防感染。 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手术切口及受压部位等都容易发生感染, 进而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 因此, 术后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胸腔引流管及尿管, 定时挤压, 保持其通畅性, 对于女性患者还要每天进行会阴擦洗, 防止泌尿系统的感染;每2 h左右对协助患者翻身、并按摩受压部位的皮肤, 同时保证被褥、床单的清洁干燥;定时观察患者切口敷料与周围皮肤, 及时更换药物并保证敷料的干燥。

2 结果

该组63 例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经过围手术期护理, 其中显效的患者有38 例, 有效的患者有19 例, 无效的患者有6 例, 总有效率为90.48%。

3 讨论

糖尿病是外科手术患者的危险因素之一。 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 由于血糖的增高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和术后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 也给肺癌胸外科术后治疗恢复带来了很大挑战[7]。 对于这类患者, 手术之前在做好呼吸道准备、肺功能监测的基础上还应做好饮食指导和血糖控制, 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手术的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术后, 不仅要做好血糖监测、合理采用胰岛素, 同时也要积极预防感染, 避免口腔、泌尿系统、呼吸道等部位感染的发生。 在该临床研究中, 对63 例患者采取的围术期护理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综上所述, 对肺癌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策略, 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患者手术过程中及前后的血糖水平, 还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从而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 因此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策略。方法 对2013年12月—2015年10月该院肿瘤科收治的63例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病情特点, 对所有患者均采取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血糖控制等护理策略。结果 该组63例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经过围手术期护理, 其中显效的患者有38例, 有效的患者有19例, 无效的患者有6例, 总有效率为90.48%。结论 对肺癌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策略, 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患者手术过程中及前后的血糖水平, 还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从而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 因此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肺癌,围手术期,合并糖尿病,护理策略

参考文献

[1]文彦, 唐小丽, 刘静.19例非小细胞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11) :67-69.

[2]王洪雷, 刘绪军, 毕伟, 等.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J].临床肺科杂志, 2011, 12 (3) :1245-1246.

[3]朱敏怡, 卢联中, 朱敏姬.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 2012, 5 (4) :175-176.

[4]汪冰心, 肺癌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4 (2) :76-77.

[5]燕东海, 杨鲲鹏, 张水兰, 等.肺癌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J].医药论坛杂志, 2013, 17 (5) :36-38.

[6]熊英, 杨炜, 郑玲, 等.健康教育在肺癌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 2012, 5 (9) :118-119.

肺癌合并糖尿病 篇7

关键词:肺癌,糖尿病,护理

肺癌的治疗方式主要是手术治疗。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手术治疗前要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处理, 所以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影响着患者的手术效果。护理干预在此类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至关重要[1,2]。本文选择本院肺癌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 观察护理干预在此类患者围手术期中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肺癌患者, 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所选患者均合并有2型糖尿病 (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 同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血糖升高病例。上述患者术前有糖尿病病史并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患者16例, 术前无糖尿病病史但术前体检检查显示血糖升高患者29例, 其他5例为饮食控制而无应用降血糖药物患者。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5例。观察组中男15例, 女10例, 平均年龄58.6岁;对照组中男16例, 女9例, 平均年龄59.1岁。观察组中鳞癌和腺癌分别为14例和11例, 对照组中鳞癌和腺癌分别为13例和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术。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肺癌手术护理干预, 同时也实施控制血糖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除了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外, 还实施认知干预、行为干预、心理干预等综合性护理措施, 具体包括: (1) 认知干预。让肺癌合并糖尿病确诊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发病原因、降糖药物、血脂水平的影响等方面知识, 让患者了解饮食、药物和运动以及心理情绪等对血糖控制的重要性, 提高患者对血糖的自我监测水平。根据患者的理解程度, 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认知干预, 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2) 行为干预。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 嘱咐患者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食物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比例适当, 进行餐次分配, 早中午餐实物量存在差异。进食一定量的的新鲜水果, 并控制食盐摄入量。鼓励患者多摄入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 有助于降低患者血糖。 (3) 心理干预。肺癌的预后差, 患者会因癌症而产生不良情绪, 围手术期要和患者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 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要耐心解释, 让患者了解手术和麻醉的安全性及防治措施, 提高患者对手术和麻醉的信心。 (4) 血糖控制。密切观察患者血糖水平改变, 根据血糖情况合理应用胰岛素。术前做好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 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决定胰岛素用量, 防治低血糖发生。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情况进行监测, 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间低血糖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肺不张、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切口延迟愈合等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低血糖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发生低血糖2例, 血糖正常23例;对照组中围手术期发生低血糖10例, 血糖正常15例。观察组围手术期低血糖发生率 (8.0%) 低于对照组围手术期低血糖发生率 (40.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切口延迟愈合等共2例, 发生率为8.0%;对照组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切口延迟愈合等共9例, 发生率为36.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肺癌是常见恶性肿瘤类型之一, 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 但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 除了手术治疗外, 还要处理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此类患者的血糖水平有助于手术顺利进行, 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3,4]。本文观察组实施了综合性护理干预, 其中认知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肺癌及手术相关的知识水平。通过行为干预, 能够使患者有效的改善血糖水平[5,6]。观察组患者通过心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的心理情绪得到稳定, 患者的心理情绪稳定有助于手术和麻醉的进行, 降低患者对手术等刺激的应激性。观察组中, 对血糖行护理干预, 不但能够降低血糖水平, 同时还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等[7,8,9]。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围手术期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综上所述, 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血糖稳定和减少术后并发症非常重要, 护理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伟.整体护理干预对胸腔镜下肺癌手术病人的效果分析.现代医药卫生, 2011, 7 (3) :364-366.

[2]周灵云, 尹荣.优质护理理念在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 (26) :135-137.

[3]李晚珍, 饶静云, 刘卫.系统化呼吸道护理干预对肺癌手术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 2015, 7 (6) :27-29.

[4]吴艳.肺癌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 12 (14) :2717-2718.

[5]杜美英.肺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国医学工程, 2012, 9 (2) :116-119.

[6]赵卫红.高龄肺癌患者43例行肺叶切除术后预防肺部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探讨.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32) :52-53.

[7]王丹.综合护理措施对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患者满意率的影响.中国实用医药, 2014, 2 (11) :201-202.

[8]韦智.对伴有多种并发症的老年肺癌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当代医药论丛, 2014, 5 (4) :77-78.

肺癌合并糖尿病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31例,男14例,女17例,最大年龄74岁,最小年龄32岁,平均年龄(46.27±11.36)岁,1型糖尿病患者6例,2型糖尿病患者25例;观察组37例,男19例,女18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36岁,平均年龄(47.36±12.19)岁,1型糖尿病患者7例,2型糖尿病患者30例。

1.2病例入选标准

该研究所入选的病例均经过CT等影像学检查或是病理检查确诊为肺癌患者,肺癌的分类符合国际抗癌联盟2002年制定的肺癌TNM分期为IIB以及III、IV期的患者,该研究中的病例排除同时合并有心、肝、肾等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具有精神障碍性疾病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排除正在进行放化疗治疗的患者。该研究中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按照中华医学学会2011年12月1日启用的新标准执行,即糖耐量实验时空腹血糖>5.1 mmol/L,服用后1 h血糖>10 mmol/L,服用后2 h血糖>8.5 mmol/L,3次血糖值中等的任何一次血糖异常均可以诊断为糖尿病[1]。

1.3研究方法

将该院2015年1—3月之间的31例合并糖尿病的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在患者入院后以及出院前评价该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记录,分析其干扰因素并探讨其干预措施。将2015年6—9月间的37例合并糖尿病的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采用前瞻性护理对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护理干预,在患者入院后以及出院之前对该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对比两组患者评价结果。

1.4评估方法

该研究中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评估以生活质量核心量表中肺癌特异性模块QLQ-LC13为基础,自制调查问卷,问卷包括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5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为100分,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5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5统计方法

两组患者在年龄、身高、体重、职业、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采用统计学数据分析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并采用差方评价的方式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研究所得的数据采用相同的方式分析评价,评价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结果

对照组患者出院前的生活质量平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以及出院前的生活质量评分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

疾病本身的因素:包括疼痛、血糖升高、呕吐等因疾病产生的临床症状以及与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心理因素:焦虑、抑郁、烦躁、恐惧等心理。家庭因素:家庭成员的情感关爱、家庭的经济条件等。

3讨论

3.1糖尿病对肺癌的影响

肺癌与其他的恶性肿瘤一样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患者的肿瘤细胞的生长于增殖需要较多的能量以及营养物质。而糖尿病的主要症状就是患者的血糖水平持续维持在较高的状态下,使血管壁内的脂质沉积、血管壁的通透性变差,进而使患者的循环功能、肾功能减退[2]。目前,临床上对糖尿病的治疗尚没有有效的措施,一方面通过药物或胰岛素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控制患者的饮食来减少患者糖、脂肪等物质的摄入。肺癌与糖尿病饮食护理上存在一定的矛盾,特别是手术后的患者,手术使患者产生的应激反应会使患者的血糖增高,手术后机体的恢复又需要补充营养物质。此外,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心、肾功能障碍等也会增加肺癌患者的心理压力。

3.2合并糖尿病的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

生活质量评估是有社会学引进的概念,尽管目前的医疗技术水平仍然无法对肺癌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但是通过手术、放化疗等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在医疗行为中的人文部分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人性化的医疗服务以及带给患者的人性化的感受成为各医疗机构医疗行为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3]。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也成为肿瘤的临床治疗的重点之一。在该研究中,合并糖尿病的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以质量评估量表中的肺癌特异性模块为评估基础,评估的项目包括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5个维度83个条目,全面的对合并糖尿病的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为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3.3合并糖尿病的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

疾病本身因素:该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患者的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也就是说,患者的临床症状越多、越重,患者的生活质量就越低。糖尿病合并肺癌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咳嗽、胸痛、气短、发热、血糖高等症状,手术后的患者还有手术切口愈合慢、伤口感染的风险[4]。患者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舒适度,还会使患者强化自身的患者角色,使患者的某些日常生活受到限制,进而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理因素:在该研究中,患者的心理因素也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患者通常不具有专业的肺癌相关知识以及糖尿病相关知识,因此,缺乏对疾病的了解,会导致患者对疾病产生恐惧,并因疾病出现焦虑、抑郁的心理,这会导致患者缺乏对生活的兴趣,并因此减少患者对生活的关注,进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家庭因素:肺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心理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以及抑郁,患者产生这种情绪的来源多与患者的对疾病本省的担忧以及对家庭经济、成员等顾虑有关。患者家的家庭经济条件可以在物资上满足患者的生活需求,提高患者的僧或质量,同时患者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支持是缓解患者心理压力的重要手段[5]。

3.4提高合并糖尿病的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护理措施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可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同时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积极治疗,改善患者的病理状态,削弱患者角色意识,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此外,在与患者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并使家属给患者予情感支持,使患者对生活有所向往与期待,进而丰富患者的生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姜楠,郑蔚,张利霞,等.糖尿病前期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4(24):4034-4036.

[2]朱淑青,张利霞,赵姜楠,等.糖尿病前期病人焦虑、抑郁情绪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5(19):2364-2366.

[3]施彩虹,段晓侠,陈玲玲,等.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9):1291-1292,1295.

[4]付立萍,张玉芬,张荣泽,等.知晓癌症病情对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861-2862.

肺癌合并糖尿病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至今到该院治疗肺癌合并糖尿病的90例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12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7.6±5.8)岁,体重40.2~47.5 kg,平均体重(44.3±2.1)kg,实验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44~79岁,平均年龄(56.8±5.3)岁,体重39.7~48.3kg,平均体重(43.5±2.3)kg。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术前和术后的护理,具体有术前准备和术前消毒等。给予实验组患者常规护理结合个性化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内容要以患者的实际病情为依据,采取有针对性的饮食护理,血糖控制和胰岛素的使用干预,并在患者的术前及术后实施细节化的护理干预措施。

1.2.1 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个性化评估

(1)对患者的糖尿病用药情况,血糖的自我监测,以及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情况进行评估;(2)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血脂和心肺和肝肾等功能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身体器官是否出现并发症;(3)对患者的饮食状况和运动情况进行评估,明确患者的饮食和运动量是否符合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和运动情况;(4)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紧张、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状况及其造成患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5)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评估,明确患者的血糖控制是否理想。根据上述的评估情况制定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护理方案,加深患者对糖尿病饮食、运动、心理调节、药物及血糖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手术的影响。

1.2.2 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有效护理手段,护理人员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时,还要根据患者的血糖、体重和活动量及血糖生成指数,进行热量计算。同时,还要按照每个患者的饮食喜好和习惯安排日常饮食。不过,护理人员在为糖尿病患者制订饮食计划时,应遵循清淡为主,应让患者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和杂粮,少吃一些淀粉类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尤其是老年肺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饮食上既要高营养,又要增加患者的身体抵抗力,因而饮食上应控制糖分的摄入,使患者术前的血糖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1.2.3 血糖的控制和胰岛素的应用干预

由于每个患者的血糖水平不同,因而在临床上要加强对患者的血糖监测,积极控制患者的血糖,以便于能在合适的时机为患者实施手术。对于实验组患者的血糖监测,应在对照组患者进行空腹测血糖的基础上,再在三餐前后和临睡前加测血糖,从而对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对于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患者,还要口服降糖药要维持血糖水平。另外,也可以采用静脉注射胰岛素来降血糖。

1.2.4 术前干预措施

糖尿病患者抗菌能力差,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在进行开胸手术后易引起肺部感染,为了避免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患者在术前还要进行肺功能和有效咳嗽的锻炼。

1.2.5 术后护理干预方法

(1)密切关注患者术后的病情变化。术后在对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对患者的细节护理,比较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实时监测,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和血糖水平变化。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异常,还要及早采取措施,以免患者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2)术后患者容易出现肺部感染或是肺不张的情况,因次术后应让患者通过气管镜鼻导管吸痰,以防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现象;(3)术后要加强对患者的血糖监测,根据患者的血糖结果采取降糖药,或是通过皮下注射胰岛素来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血糖变化和术后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对肺癌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患者术后的感染情况,出现低血糖、肺部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甚至死亡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所示。

3 讨论

肺癌作为常见性的肺部恶性肿瘤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危害很大。而糖尿病是人体胰岛素不足导致的糖、脂肪、蛋白质和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的疾病[2],多数患者在麻醉和手术的情况下,会引起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血糖相应升高,从而引起应激性高血糖[3]。通过该次研究发现,临床上对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能降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而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都有焦虑,抑郁的情绪,不良的心理情绪使患者对疾病没有正确的认识,在治疗疾病时无法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因而对实验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降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对患者采取控制血糖的方式,也是确保患者术后并发症降低的一个重要手段[4]。对于患有糖尿病的肺癌患者,需要注意的是患者术前的血糖水平,对患者术前血糖进行控制,能够减少患者术后发生代谢紊乱的概率,从而对患者的预后产生积极影响。

此次研究中对合并糖尿病的肺癌患者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护理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血糖,同时对患者采用饮食护理,保证了患者的营养所需,增强了患者的术后抵抗力,进而改善了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状况。另外,糖尿病患者经常合并心肺肾功能不全,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很容易因为应激反应而导致患者出现身体器官衰竭的严重情况,因此术后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也是避免因此而出现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术前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术后对患者加强病情监测,对患者实施细致体贴的护理,定时对患者的血糖进行监测,根据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调整胰岛素的用量,这种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护理措施,能降低因糖尿病、感染等诱发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发生。

综上所述,对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法进行临床护理,能降低其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上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分析个性化护理对肺癌合并糖尿病并发症干预的影响。方法 收集该院2013年至今收治的肺癌合并糖尿病并发症患者90例,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划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实验组,每组45例患者。分别对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干预结合常规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在临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死亡、肺部感染、低血糖以及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癌合并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干预,肺癌,糖尿病并发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潘璐意,陈娟.个性化护理对肺癌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的干预[J].中国医药导报,2013(1):139-141.

[2]潘浩飞.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的影响[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2):47-49.

[3]梁修云.个性化护理干预对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72-73.

[4]孙淑红.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便秘的影响[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3):320-321.

[5]王洪雷,刘绪军,毕伟,等.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447-1448.

上一篇:北海推广高效节能灯下一篇:推动综合档案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