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统计管理信息系统

2024-05-23

综合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精选十篇)

综合统计管理信息系统 篇1

(一) 国内港口信息化建设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我国对外贸易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其中港口货物吞吐量逐年上升, 截至2011年底, 我国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已经超过了60亿吨, 港口的发展也迎来了繁荣的新局面。综合目前的各项发展指标来看, 我国的港口建设较过去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增长, 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管理方面, 都实现了较快的发展和提高。但是与国际物流事业的管理模式相比, 我国港口的管理模式还是相对保守, 管理模式单一, 特别是对于港口信息化的建设, 与国外港口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我国, 物流行业起步较晚, 发展时间不足20年, 与国外成熟的物流行业相比, 差距是明显的。另外, 港口作为我国物流行业的重要企业, 在发展之初, 对于港口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足,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导致了今天在港口信息化建设上, 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

以下为现代港口的价值链:

在最近几年的港口建设中, 许多港口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都已经构建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 以其通过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的建立, 使港口的货物吞吐量、人力资源、基本建设、安全、环保、港口经营运行数据等重要信息得到有效管理。许多港口不但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内部信息系统, 还拓展与外界的信息交换渠道, 实现了多方共赢。

(二) 国外港口信息化建设现状

国外的物流行业起步比国内要早得多, 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产业链。对于物流行业, 国外港口企业有着清醒的认识。在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局面下, 物流行业的实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强大与否的有力证明。对物流行业的依存度非常高, 这也是国外港口企业发展迅速的原因之一。由于国外对港口企业的高度重视, 使得港口企业的硬件设施和管理水平都处于世界前列, 其中对于港口信息化建设更是投入巨资, 构建了完善的港口信息化体系。通过构建港口信息化体系, 国外的港口企业实现了货物的快速流动, 实现了港口企业的快速发展, 为港口企业带来了丰厚的效益, 促进了本国对外贸易的整体快速增长。所以,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 国外港口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积极效果, 对本国的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从具体的国外港口的成功经验来看, 信息化建设对港口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例如新加坡港口, 早在2004年, 就由政府斥资3000多万美元, 建立了信息化共享平台, 使得托运人、货运代理人、承运人以及金融机构之间可以实现信息共享, 缩短了货物在港口的滞留时间, 提高了港口的工作效率。此外, 新加波港还与多个企业合作, 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使得货物从进港到出港都有电子跟随, 便于随时对货物信息进行查验与核对。通过信息化建设, 新加坡港实现了自身的飞越, 成为了世界上重要的港口企业。

二、建设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通过上述的分析, 我们认识到了港口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同时港口企业要想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就要根据港口自身情况, 建设综合统计管理系统, 实现全港综合信息共享, 为港口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降低决策风险;为港口管理者提供数据支持, 提高管理效率;为港口工作者提供生产信息, 提高港口生产效率;为港口合作者提供合作信息, 提高港口服务效率。从而使港口的经济效益得到全面提升。

建设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必要性, 我认为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建设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是港口自身发展的需要

通过与我国先进的港口企业对比, 我国的港口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差距。但是一些大型港口在港口信息化领域的建设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 建设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 是加速港口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港口企业要想实现快速健康的发展, 建设综合统计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是实现港口数据管理的重要系统, 该系统的建立从侧面反映了港口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可以促进港口企业多个环节管理效益的提升。因此, 建设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是港口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 建设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可以提高港口的管理效率

在港口企业管理过程中形成大量的统计数据, 其中有基础数据, 也有由基础数据形成的大量的综合性分析数据, 各类数据以原始的电子表格的形式, 汇总在相应的管理部门, 各部门独立管理且工作成果不能达成共享, 使很多数据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重复性的工作, 不但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也容易产生数据误差。因此, 建立相配套的统计管理系统已经成为提高港口管2012年第8期中旬刊 (总第489期) 时代Times理效率的一项重要手段。随着我国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建设港口电子化的综合统计管理系统已经成为现实。与传统的数据统计管理相比, 电子化的综合统计管理系统, 在数据抄录、数据管理、数据检索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能够将人力从繁重的传统数据管理模式下解放出来,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以及数据库技术, 实现了对货物信息的快速高效化管理, 所以, 要想提高港口的管理效率, 就必须建设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

(三) 建设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可以提升港口的整体效益

港口企业与其他企业不同, 港口服务质量决定吞吐量, 要想提高整体服务质量必须狠抓内部管理效率和优化管理系统。所以, 出于提升港口整体效益的角度出发, 建设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是符合企业实际的。建设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可以促进港口企业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实现全港信息的集中与分级共享, 各种数据的整合分析, 可以提高数据分析质量, 细化港口企业的具体管理指标是否在科学的管理范围内, 因此, 要想提升港口的整体效益, 建设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是必由之路。

三、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的研究

构建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 首先要了解港口的具体需求, 其次要明确系统设计的目的, 最后根据港口的实际情况设计综合统计管理系统的结构。构建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 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分别为:

(一) 综合统计管理系统设计基础阶段

在设计基础阶段, 首先要明确综合统计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在港口构建综合统计管理系统, 最终目的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构建信息服务平台, 使港口的各个管理部门都能 (依据个人权限) 在这个平台上对数据进行 (填写、阅读) 分析、维护和管理, 拓展综合统计管理系统的渠道。经过分析, 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的具体设计目标是:

1. 将港口内的各类统计数据都录入、存储在管理系统平台上, 进行 (统一集中) 管理, 领导者可以通过统计信息平台了解并掌握全港口的数据信息情况, 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对权限内的其他部门的统计数据进行维护, 并可以提取阅读相关数据, 为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信息与数据的支持。

2. 建立集成EAI, 便于港口企业各部门间利用网络进行高效管理。赋予综合统计管理系统新功能, 利用该系统发布一些与统计相关联的信息, 包括统计知识等。

3. 在综合统计管理系统内, 设定权限等级, 面向不同的管理层开放不同的权限。

(二) 综合统计管理系统设计结构阶段

在综合统计管理系统设计结构阶段, 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 要了解或明确, 港口的业务范围, 明确统计业务涉及的部门。港口企业的业务范围是货物进出口贸易是其中一大部分。港口企业统计统计数据结构, 选定统计指标, 制定统计报表生成格式和简单统计分析模板, 达到综合统计管理系统的全覆盖。

其次, 要选择合适的系统网络拓扑结构。综合统计管理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选择, 一定要与港口企业部门实际相结合, 既要方便信息数据传输, 又要保证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同时还要兼顾网络结构的合理性。

以下为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的拓扑结构图:

最后, 要根据综合统计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 绘制工作流程图。绘制综合统计管理系统工作流程图的意义在于, 如果管理系统工作

(三) 综合统计管理系统详细设计阶段

在综合统计管理系统的详细设计阶段, 需要设计的参数包括:综合统计管理系统的结构、系统需实现的功能、系统运行平台的选择、数据库的维护管理和系统的软件及硬件条件等。

通过对港口企业的分析, 港口企业综合统计管理系统主要包含七个子系统, 分别为:系统管理、报表系统、信息发布、行业资讯、观察分析、知识园地、数据查询和邮箱系统。这些子系统都是从主系统中获取信息数据, 然后在各自的子系统中进行数据和信息的传播。除此之外, 某些子系统也肩负着向主系统上传数据和信息的重任。

除了这些子系统, 综合统计管理系统还需要实现五大功能, 即:投资统计报表分析功能、综合统计报表功能、货运综合统计报表功能、港口货物吞吐量考核指标分解功能、财务数据考核指标分解功能。通过这五大功能的实现, 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基本建立起来。

四、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在港口企业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了解到了国内外港口信息化建设现状, 明确了建设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并对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的设计进行了简单研究。由此我们认为, 构建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是极其必要的。随着我国外贸行业的不断深入发展, 我国的港口企业也迎来发展的春天。在国际国内的有利形势下, 港口企业要想实现快速增长和扩张, 构建综合统计管理系统已成成为了必然的选择。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在港口企业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促进了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

利用构建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的契机, 港口企业加速了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速度, 通过构建综合统计管理系统网络, 对企业内部的相关信息化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整合。所以, 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的构建, 不但提高了数据统计的效率, 还对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有着很强的促进作用。

(二) 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使企业部门之间可以实现信息共享

通过构建港口企业综合统计管理系统, 企业在内部建立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 这种机制是通过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来实现的。通过这种信息共享机制, 企业的部门之间可以对同一统计报表进行综合利用, 提高了统计报表利用率的同时, 还有利于企业部门之间展开合作, 因此, 促进效果明显。

(三) 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有利于实现多个部门对统计报表的监督

港口企业的内部统计报表涵盖了许多数据信息, 这些数据信息来源于各个基础部门, 构建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后, 凡是综合统计管理系统中包含的部门, 都可以浏览数据库中的统计报表。通过对统计报表的浏览, 每个部门会对自己部门提供的数据信息进行再次核对, 同时监督其他部门的数据信息是否准确。

(四) 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的建立促使企业建立了数据分析平台

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建立的目的, 就是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和数据分析的平台, 在这个数字化平台之上, 港口企业可以利用数据库管理手段, 对企业内部的数据进行综合的分析管理, 对需要统计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以, 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的建立促使企业建立了数据分析平台。

(五) 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实现了对数据的全面高效管理

构建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 主要的目的就是对企业内部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管理, 对统计数据进行完善的统计, 形成统计报表, 并上传到综合统计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内。由此可见, 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的最直接作用是实现了对数据的全面高效的管理, 因此, 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对港口企业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姜超.我国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J].中国海运杂志, 2010, (5) :23-24.

[2]寇庆阳.推动我国港口综合统计管理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J]水运管理, 2011 (9) :35-36.

[3]蒋殿文.我国港口统计管理系统的发展探讨[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1 (8) :45-46.

[4]唐文恩.我国港口统计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J].港口科技, 2010 (4) :26-27.

综合统计管理信息系统 篇2

按照统计系统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局对信息化建设、信息应用和信息管理实际,为保障网络畅通、稳定、高效运行,确保信息资源的安全可靠,特对网络安全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一部分 组织管理与责任划分

第一条 全省统计系统各级单位、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并明确一位领导具体分管。

第二条 网络系统的规划、建设及运行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各级统计机构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开展网络系统的各项安全管理工作,逐级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

第三条 全省统计系统各级单位、部门设立网络安全管理岗位,网络安全员负责本单位、本部门的网络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 吉林省统计局网络安全保密领导小组是全省统计系统网络安全管理的最高领导机构,负责对全省统计系统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的领导,并对全省统计系统网络安全重大事项做出决策。各地统计系统的主管领导负责本单位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

第五条 省局数据管理中心是全省统计系统信息安全管理职能部门,负责全省网络安全工作的统一规划、技术策划、工作协调、组织实施、检查指导、安全监控、审计汇报、培训辅导等。第六条 全省统计系统广域网部分各个节点的运行维护和安全管理由省局数据管理中心负责;省局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的运行维护和安全技术管理由省局数据管理中心负责;各地统计机构本地局域网的运行维护和安全管理,在省局数据管理中心的统一指导下,由各地统计机构的技术部门负责。

第七条 省局机关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由省局办公室负责,各级统计机构的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保密由相应单位的保密部门负责。

第八条 全省统计系统各级单位应建立重大网络故障防范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网络故障、网络系统受到侵袭,应当及时按照预案进行处理。

第二部分 网络管理

第九条 新增广域网节点必须经过省局数据管理中心审批。凡未经审批建立的网络连接,省局数据管理中心有权要求相关部门断开。

第十条 全省各级统计部门互联网接入工作由各单位自行负责,严格控制互联网接入口和接入终端数量,每个单位只允许有一个互联网出口。并且应当加强互联网接入终端和互联网接入口的安全保密管理,采取入侵防范、恶意代码检测等措施,增强防范信息泄露和窃取能力。

第十一条 全省各级统计部门需将本单位互联网接入情况(接入时间、带宽、运营商名称以及所采取的安全防护手段等)报省局数据管理中心登记备案。

第十二条 网络设备安装、调试和维护由省局数据管理中心统一管理,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拆卸和安装网络设备。

第十三条 网络参数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如需更改,须将修改方案报省局数据管理中心批准、备案。

第十四条 各单位不得随意更改网络拓扑结构。

第十五条 各单位、各部门不得任意修改网络设备的IP地址,特别是重要设备的IP地址,如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等。确需修改的,必须报省局数据管理中心审批、备案。

第十六条 未经省局数据管理中心批准,各单位不得擅自将其它网络设备接入统计系统网络,如:无线网络设备等。

第十七条 与网络及系统安全相关的一切设备和线路统一由省局数据管理中心负责安装、连接、设置和维护,未经数据管理中心许可,任何人员不得擅自改动。

第十八条 省局数据管理中心应建立健全网络档案资料,档案资料包括网络硬件设备采购情况、软件的安装使用情况、IP地址分配情况和出现的故障记录情况以及设备的配置参数等。

第十九条 要运用可靠有效的网络监控工具,加强对网络的安全运行监控,发现异常或故障及时处理,处理不了的及时报告分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

第二十条 各有关负责部门和网络管理联络员要保障本机构的统计广域网24小时不间断运行。发现或接到故障报告,要在第一时间排除故障,暂时不能排除的故障,要向省局数据管理中心报告故障现象,由省局数据管理中心派员协助处理。各单位的有关负责部门和网络管理联络员要积极配合故障排查工作,对发生相互推诿导致延误故障处理产生不良后果的,要通报批评,后果严重的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三部分 网络安全管理

第二十一条 省局数据管理中心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吉林省统计局制定的安全策略实施安全管理。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

第二十二条 严格执行全省统计专网与互联网物理分离的有关规定,禁止内、外网混用。系统内部网络与外部因特网网络物理上必须隔断,全省各级统计机构不得私自建立与国际互联网的网络连接(包含无线连接);不得私自建立与第三方合作伙伴的网络连接;不得私自建立远程拨号接入的网络连接。凡未经审批建立的网络连接,省局数据管理中心有权要求相关部门断开。

第二十三条 所使用的网络安全产品必须通过国家安全部门的认证并经国家统计局或省局测试后推荐。未通过安全检测的网络安全设备不得接入统计系统网络。

第二十四条 各单位对本单位所使用的安全设备必须安排专人负责,适时调整安全规则,加强对安全设备的监控,及时整理安全报告。

第二十五条 加强对重要设备的口令管理,口令由专人负责设置并定期修改和存档。口令不能采用常用字符串,长度应不少于8个字符。

第二十六条 严禁各岗位人员越权操作,对重要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应分级加设口令、规定用户访问权,以防止非法用户或非授权用户对数据和文件的访问和修改。

第四部分 运行管理

第二十七条 定期检查网络设备及线路的运行情况,定期测试网络到各节点的连通性,监测网络运行状态,了解网络运行质量,做好网络日常运行记录,确保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

第二十八条 定期检查各类主机的资源使用情况,确保主机正常运转。

第二十九条 对网络、主机运行中的重要事件做好记录,对网络、主机运行故障要及时发现、分析、诊断,并采取措施尽快使网络、主机恢复正常运行,做好故障排除记录。故障无法解决的,应及时上报分管领导及上一级信息安全主管部门。

第三十条 操作人员不得修改计算机名、Host name等参数。

第三十一条 操作人员离开岗位时,应及时退出计算机操作界面,以防止他人进行未经授权的操作。

第五部分 备份管理

第三十二条 各单位必须认真做好数据备份制度的建立和落实,以提高数据的防毁能力和系统恢复速度。

第三十三条 各单位按照要求做好信息数据、系统软件、参数设置的备份工作,数据库备份必须及时,备份介质必须异地保存。

第六部分 机房管理

第三十四条 新建和改建主机房应符合国家标准《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GB9361-2011)。其他计算机设备较集中的场所如因实际条件达不到要求的,也应努力做好防雷、防尘、防磁、防潮湿、防静电、防火、防小动物等防护措施。

第三十五条 建立计算机网络机房管理制度。

保持机房内设备整齐清洁。进入计算机网络机房前,进行必要的除尘处理,换鞋入内;计算机网络机房内严禁吸烟、吃零食和从事其他不相关的工作,严禁带入和存放各种易燃、易爆、腐蚀和强磁、强辐射物品。

机房内设备未经机房管理人员许可不得随意挪动、拆卸和带出机房。如机房内设备确需变动的,须经机房管理人员同意,并履行登记手续后方可进行。

外单位人员不得擅自进入机房。因工作需要需进入机房的,经信息主管部门领导批准后,在信息主管部门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并履行登记手续,记录进入机房人员的姓名、事由、进出时间等。

第三十六条 严禁机房用电超负荷运行。机房管理人员要熟悉各类设备电源和照明用电以及其它电气设备总开关位置,掌握切断电源的方法和步骤,发现隐患和火情时,应积极处理、及时报告。

第三十七条 定期检查计算机机房配备的专用空调设备,掌握专用空调设备的工作状况,定期清洗空调过滤设备,确保空调设备正常运行。

第三十八条 定期检查机房供电电源、开关等电器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三十九条 定期检查消防设备、灭火器使用年限情况,确保消防效果。

第四十条 定期检查机房的门窗,做好机房防盗工作。

第七部分 终端计算机安全管理

第四十一条 所有接入全省统计内网的计算机,必须安装注册国家统计系统客户端安全管理客户端。

第四十二条 全省统计系统专网以及各单位自行接入的互联网均为非涉密网络,带有涉密信息的计算机不得接入这两个网络中。

第四十三条 全省统计系统专网及互联网的接入终端应当标注禁止处理涉密信息的标志。

第四十四条 使用全省统计系统内部网络和自建互联网中,不允许有下列行为:

(一)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

(二)在互联网网站、论坛、博客、社交媒体等发布国家秘密;

(三)使用互联网电子邮箱、即时通讯工具等办理涉密业务,或者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

(四)使用网盘、云盘等互联网存储服务存储国家秘密;

(五)在互联网各类网络传媒的制作和播放中涉及国家秘密信息。

第四十五条 严禁在网络上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

第四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网络(包括互联网)制作、查阅、复制和传播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内容。

第四十七条 各单位应按照要求安装、配置相应设备和软件。不得随意增加或删除计算机上统一安装的软件。

第四十八条 台式计算机和笔记本电脑一经确定用于外网或内网,不得随意改动,确需改动的,须报请信息安全主管部门同意,并对计算机做出相应的信息安全保密处理后方能实施改动。

第四十九条 及时清理系统内部网络中不用或不常使用的计算机。正常使用的计算机中不安全、不用或不常使用的服务必须关闭。

第五十条 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补丁程序必须及时安装。

第五十一条 必须加强交换机冗余端口的管理。未经允许,外来计算机不得接入系统内部网络。

第五十二条 所有工作机必须安装实时监控防病毒软件,各类服务器必须安装病毒防火墙,在重要网关上必须采用网关级病毒防护。所有防病毒软件产品必须及时升级,并定期在网络上查、杀计算机病毒。

第五十三条 各市(州)数据管理中心(计算中心、计算站)负责本单位的计算机病毒监控。定期将防病毒情况进行上报省局数据管理中心。

第五十四条 建立全省病毒档案信息库,积累病毒档案信息和查杀方法,以便根据病毒特征,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查杀方法。

第五十五条 建立病毒通报预警机制。各单位在内网上检测到病毒,必须及时查杀并报告省局数据管理中心,省局数据管理中心在接报后,应立即向省局发出病毒警告。各单位在上报的同时,须做好事件的详细记录工作。

第五十六条 加强移动存储设备的管理。各单位存放有数据业务和行政管理应用系统及信息数据的存储介质,严禁外借。因工作需要确实需要外借时,系统内借用的,应经本单位主管领导批准;系统外借用的,必须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移动存储设备使用前必须进行查杀病毒处理,重要设备上不得使用移动存储设备。未经许可,外来移动存储设备一律不得使用。

第五十七条 加强共享目录、FTP、Mail、Web的管理,交换文件不允许使用共享目录进行交换。

第五十八条 禁止在工作机和服务器上使用来历不明的磁盘、光盘等存储介质或安装运行游戏。

第五十九条 对发现病毒但无法清除的计算机应立即断开网络,彻底清除病毒后方能连入网络。

第八部分 Vpn及电子邮件用户管理

第六十条 统计系统内部Vpn账户用于统计系统内部员工暂时没有条件接入全省统计系统内部网络,确因工作需要需通过国际互联网接入全省统计系统内部网络的计算机用户。全省统计系统电子邮件系统用于统计系统内部工作人员之间工作交流和文件传输。

第六十一条 统计系统内部vpn及电子邮件用户账户管理工作由省局数据管理中心负责;申请创建vpn账户、电子邮件账户及开通有关统计网络资源需由市(州)级统计局提出书面申请;

第六十二条 统计系统内部vpn用户及电子邮件用户需加强用户口令管理,增强口令复杂程度,密码长度应在8位以上,须包含数字、字母及字符等内容,并定期、及时更改密码;

第六十三条 统计系统内部vpn用户及电子邮件用户不允许外借,各单位如有人员变动,请及时将人员名单报送省局数据管理中心。省局数据管理中心网络管理员将定期对vpn账户及电子邮件账户进行清理。

第九部分 检查和监督

第六十四条 各单位必须签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承诺书”,向省局承诺负责本单位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

第六十五条 各单位必须对日常运行情况做好相应记录。若发现问题和隐患必须以书面的形式上报省局数据管理中心。

第六十六条 省局定期组织对各单位、各部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列入相应的考核范围。

第六十七条 省局不定期组织对服务器、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的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安装应用情况进行抽查。

第十部分 奖励和处罚

第六十八条 对在网络安全防护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和取得技术成果的,将给予表彰。

第六十九条 对违反网络安全管理规定,致使发生计算机网络运行中断等事故,将视情况情况追究当事人直接责任和分管领导的领导责任。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其他恶劣影响的,由省局数据管理中心报省局党组,由局党组负责处理。

综合统计管理信息系统 篇3

【主题词】教育统计 信息系统 软件 应用 技巧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170-01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从2011年开始,按照主体校原则,教育部对《教育统计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进行了重大改革。针对2011年《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保存、校验速度慢,效率低等问题,2012年《系统》在数据录入、汇总、过录等功能上进行了改进,尤其是速度上有了质的飞跃,同时新增了任务提醒、指标查看等功能,信息处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功能进一步完善。

在现行体制下,教育事业统计报表由校到乡,到县,再到市、省、教育部,层层汇总上报,其中县级教育统计承担着人员培训、报表收集、汇总整理、数据把关等艰巨任务,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以下是笔者作为一名县级教育统计工作者,根据县级教育部门统计工作实践,对2012年《系统》从使用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技巧等方面进行的说明介绍,同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进意见,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一、软件主要功能及操作方法:

2012年《系统》具有任务提醒、指标查看、业务办理、审批上报、数据导出、机构浏览、数据分析、校验分析、接收数据等九大功能。对于学校级用户,只有前五项功能,主要是完成数据录入、校验、审核、上报、打印等基本的数据采集功能。对于县级以上教育管理机构用户,还增加了后四项功能,突出其数据分析管理功能,同时还具备数据代录功能。

1.任务提醒:反映报表填报进度,显示未填报完成的报表列表,县区级用户还显示未完成上报任务的学校总数及列表。

2.指标查看:主要查处统计系统中涉及的一些主要指标,如系统版本、报表结构、专业分类代码、办学类型等。其中,报表结构中可查看报表中所有基表模板的表格结构、逻辑校验公式和经验校验公式。

3.业务办理:主要承担着报表录入任务,可对录入数据进行保存、Excel导入导出、上年数比较、单表打印、校验等操作。同时,还有“只读”、“水印”、“颜色”等五个显示属性选项。

4.审批上报:报表录入、校验无误后,通过审核程序,生成上报文件(后缀为.up),完成本年统计任务,同时可使用“报表备案打印”程序功能,进行报表集中打印。

5.数据导出:要将系统内数据导出备份,生成备份文件(后缀为.input)。

6.机构浏览:选择需查看学校,点击“查看”按钮,再选择所要查看的基表,即可进行基表数据浏览,其界面与功能和“业务办理”基表录入相同,适用于县级以上教育管理机构进行基表数据浏览及修改录入等操作。

7.数据分析:可根据采集、统计、区划三种视角对基表和综表进行过录,生成过录表,然后对过录表进行查看、导出、打印等操作。还可通过基表单元格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或筛选。如要筛选出全县所有寄宿生人数在100人以下的寄宿制学校,就要先选择“分析视角—采集—县教育局”,然后选择基表“基础基312—小学学生数”,再选择“在校生合计的其中寄宿生”单元格(行号为A13,列号为H),再填写该单元格的取值区间,即0<(A13,H)<100,然后在复选框内打对勾,单击“查看”按钮,系统就会显示筛选出的相关信息列表。

8.校验分析:可按照采集、统计、区划三种视角对基表数据进行单表或多表以及全部基表校验,主要分为逻辑校验和经验校验,还可查看报表的校验关系公式。学校级用户可在录入保存后,选择单表校验,县级以上教育管理机构用户可选择全部基表,进行集中校验。

9.接收数据:指县级以上教育管理机构接收学校或下级单位上报的数据,可使用“批量加载”或“加载文件”接收多个或单个上报文件。

二、使用注意事项及技巧:

1.数据导入(导出)与数据接收(上报)的区别:数据导入对应数据导出,数据导入只能接收数据导出的备份文件(后缀为.input)。数据接收与数据上报相对应,数据接收只能接收数据上报生成的上报文件(后缀为.up)。

2.县级以上教育管理机构用户可通过“机构浏览”或“业务办理—数据代录”两种方式,实现对学校基表的浏览查看以及录入、修改、校验等操作。

3.使用Excel导入、导出功能,既可以将单张基表导出为Excel格式进行编辑后再导入系统,也可在Excel中调整格式后打印。

4.使用报表显示属性中的“只读”功能,可防止数据在浏览、查看时被误改;“颜色”功能可将表头、行头显示为灰色,将合计显示为蓝色,加*号单元格显示为深灰色;“显示比例”功能可调整报表显示比例。

5.新增两年数据比对功能,方便与上年数据进行比较和衔接。其中,上年数在单元格左边以红色显示。

6.从校验信息列表中选定一行,点击“查看表单”,可快速直达该条校验信息所指的“问题”报表。同时,可根据“办学类型”、“机构名称”、“校验说明”等进行筛选或排序,便于归类修改数据。

7.基础基111表、基础基112表过录解决方案:当前系统中尚不支持上述两个基层表的数据过录功能,目前可通过登录界面中“配置管理—数据工具—DBF工具”,将基表导出为DBF文件(后缀为.dbf),再用VFP程序将DBF文件导出为Excel文件(后缀为.xls),然后再根据需要编辑利用。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1.报表录入、查看时,建议将当前编辑的单元格所在的行与列显示字体加粗、颜色加深或变亮,醒目,以防止录入时发生错位现象。尤其是象基础基312那样行数特别多的表,非常容易在录入时错位。

2.基础基111表、基础基112表未实现过录功能,打印时重复111表内容。

3.生成过录表时,每次都要从省级开始选,建议根据登录账号将省、市锁定,以免每次都要重复选择。

4.过录表查看时,建议锁定顶端标题行和左端标题列,以便于查看和浏览。

5.生成过录表中,往往多达几十列内容,且多项为重复信息,如基础基211表不分组过录,过录表多达33列,且举办者信息重复出现。建议增加类似自定义字段功能,使过录表更简洁实用。

6.建议增加乡级过录功能,满足基层教育管理需要。

7.汇总功能虽然实现了采集、统计、区划三个视角,但与地方教育管理体制并不一致,比如城区学校中有部分县直学校,虽然其地域区划属于某个管委会,但并不归该管委会管辖,因此按区划汇总的数据,并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建议增加相应的自定义功能。

8.报表导出功能目前只能逐校导出,且不支持csv格式,只能在录入或浏览界面逐页导出Excel文件,建议参照上年系统,实现一次将一所或多所以至全部学校所有基表集中导出Excel文件,每校生成一个以代码和校名命名的文件夹。

9.进一步增强管理分析功能,尤其是对一些重要监测指标,如巩固率,流失率,生师比等,以及学生增加或减少等发展动态情况进行自动分析,生成分析表。

10.逐步实现在线上报、接收功能,实行网络直报方式。

11.建议设置简易版程序,通过Excel程序录入、校验、打印、上报,减轻基层学校系统安装、使用难度,提高统计工作效率。

综合统计管理信息系统 篇4

一、载文量分布统计与分析

载文量是任何一个期刊的基本指标, 受到编者、读者和作者的普遍关注, 常被用作衡量期刊吸收和传递科学信息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 也往往被作为遴选核心期刊的基本指标之一[1]。选取“中国知网”总库作为检索数据库, 以篇名包含“档案”并含“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精确检索, 共检出108篇论文, 其分布如下:2003年8篇、2004年10篇、2005年16篇、2006年7篇、2007年10篇、2008年15篇、2009年11篇、2010年8篇、2011年9篇、2012年14篇。从载文数量来看, 学术论文围绕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主题, 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充分的探讨, 并呈现出阶段性递增走向, 大致每2—3年就显现出这一研究趋势, 总体来讲, 发文量均衡, 没有出现较大波动, 也体现出研究者对这一题目的持续关注, 这种趋势也将持续下去。

选取了“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进行学位论文的载文检索, 以题名包含“档案”并含“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精确检索, 共获得硕博士论文38篇, 结果如下:2003年1篇、2004年4篇、2005年4篇、2006年6篇、2007年3篇、2008年6篇、2009年1篇、2010年5篇、2011年1篇、2012年7篇。可见, 在研究生论文的选题中, 以“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为题目的还不少, 一些高校在选题方面已将该题目加入到参考选题当中, 尤其是软件工程或系统开发专业的学生, 更期望将“档案”这一新鲜事物与所熟知的管理信息系统结合起来, 实施实证研究。笔者以国家数字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 输入“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返回结果是1部著作, 可见围绕该题目的专著少之又少。

可见, 对于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从载文的期刊来源上看, 被档案专业CSSCI刊登的论文仅占4%, 一般核心期刊占19%, 普通期刊占据主导地位, 占到77%。围绕该主题, 研究者需要不断创新研究视角, 提高研究深度和层次, 提升刊发论文的质量。

二、关键词统计与分析

关键词能够从总体上揭示论文的主题和特征, 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论文研究的趋向和热点。从中国知网以篇名“档案”与“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精确检索, 在检出的108篇论文中, 关键词的分布频次如下:“信息系统”22次、“档案管理”19次、“管理信息系统”15次、“档案”7次、“数据库”6次、“管理”6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5次、“人事档案管理”4次、“人事档案”3次、“信息化”3次、“B/S结构”2次、“档案信息”2次、“水利工程”2次、“ASP”2次、“J2EE”2次。

在检索出论文的关键词及其出现的频次最高的是“信息系统”, 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论文都是以信息系统作为主题来展开研究的, 也反映出这些论文的研究打上了“信息系统”的深刻烙印, 从侧面可以反映出这些论文的写作者的知识背景和研究偏向。

“档案管理”位居第二, 可以看出将档案管理纳入管理信息系统当中去进行研究, 已经成为这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做法, 档案管理实质上是对不同信息载体、不同信息内容所采取的管理, 其核心内容依然是围绕信息内容所开展的管理活动。

处在第三位的是“管理信息系统”, 可见对于档案管理研究视角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偏转, 尤其是不同研究背景的学者, 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档案管理系统, 向从技术的角度、管理的角度以及人力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

从排在第四位及以后的关键词分布, 可以看出:第一, 研究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基于信息系统构建的技术角度, 这类论文给原本人文管理味道很浓的档案管理, 增添了新滋味, 也给热衷于纯管理的研究者提供借鉴;第二, 很多研究者对专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比较热衷, 如关键词中的“人事档案”、“水利工程”等专业领域, 这些种类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在建设和运行维护的过程中, 既具备一般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又体现了其特色和差异, 为专门档案和科技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开展探讨, 提供借鉴。

三、主题分布统计与分析

文献主题分析包括对篇名、关键词和摘要中符合检索标识的主题特征进行抽取, 通过主题分析可以有助于找出发文研究的方向和学科分布。笔者选取“中国知网”总库作为检索数据库, 以“主题”包含“档案”并含“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精确检索, 共检出516篇论文, 其分布如下:2003年49篇、2004年42篇、2005年43篇、2006年29篇、2007年50篇、2008年60篇、2009年54篇、2010年57篇、2011年61篇、2012年71篇。从论文发文主题统计数量可以看出, 研究者对该主题研究较为广泛, 总体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经过检索、汇总与统计, 根据档案学专业学科特征并结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属性, 将检索得到的论文进行主题划分:信息系统开发建设 (系统设计169篇、系统建设120篇、系统开发55篇) , 专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档案31篇、人事档案16篇、会计档案10篇、病案档案7篇、信用档案2篇) , 科技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设备档案29篇, 城市建设档案15篇、煤矿 (炭) 档案6篇, 测绘档案5篇、科技档案综合5篇、地质档案3篇、工业产品档案3篇、农业生产档案1篇、气象档案1篇, 环境监测档案1篇], 文书档案管理信息系统6篇。可见, 围绕该主题展开的论文研究的重点是对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建设, 在这一方面, 论文数量最多, 占据绝大多数, 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引入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 主要是结构化开发法来研究, 遵循系统建设的整体性、阶段性和顺承性。不少论文围绕该过程中某阶段分析, 体现该阶段的建设要求;一部分论文谈到系统建设模式分析, 体现当前系统建设的实际, 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对于专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论文, 主要围绕专门信息系统建设、运行与维护来展开, 重点是围绕各专业部门工作活动的专业性特点, 来分析专门档案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求, 重点是体现该系统、行业、部门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特殊要求,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科技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也是该主题论文研究的重点, 探究其原因, 主要是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单位和部门建设了符合需要的系统, 像制造企业的集成制造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 围绕核心系统建设,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必须加强推进, 以支持核心业务的持续、高效运行。

四、涉及学科类别的统计与分析

论文内容涉及的学科, 可以直观地体现论文研究的学科领域, 也方便把握论文作者的学科背景、知识储备和研究偏好, 从而总结出参与本类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布规律。以“中国知网”进行标准检索, 并以篇名“档案”与“管理信息系统”检索, 将结果按照论文所涉及的学科进行统计, 得出所涉及的学科共有16个, 篇数较多且位于前四位的分别是: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学科75篇、档案及博物馆学科40篇、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学科8篇、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学科5篇, 其他所涉及的主要有高等教育、工业经济、自动化技术、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等学科。

从上述学科分布可以看出, 近十年来基于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视角其研究内容是基于信息技术的, 分析其内在因素, 是档案学科的综合性、应用性及技术性特征日趋明显, 从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建设与开发的角度来探讨档案管理系统, 已经成为这一时段研究的主要特点, 这一动向也将延续, 尤其是具有计算机系统工程背景的研究者参与到这一主题上来, 更使得体现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属性凸显, 也给那些管理至上的研究者以启迪, 引导围绕这一论题的研究趋于理性和实际, 避免出现人云亦云的怪圈。

论文数位于第三位的是“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学科, 可见从事医疗及卫生保健单位对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关注, 从另外的角度也表明医院信息化中, 医疗档案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 建设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需要走一条适合本系统、本单位及本部门建设的路子, 突出管理信息系统的本质, 又体现其差异。

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学科论文处在第四位, 其内容涉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及数字地图的应用, 分析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 国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非常重视国土资源数字化管理工作, 直接导致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步伐加快, 而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则是这一高度集成化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子系统;其二,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高技术性特点, 像高清晰数字成像技术、遥感技术与大容量存储技术等, 在系统运行中会形成大量的数字文件档案信息, 只有建设符合其特点的数字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才能满足对于存储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系统性及可读性的需要。

参考文献

综合统计管理信息系统 篇5

一、目标愿景

随着时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纸质办公方式不断向计算机信息化办公转变。如今,随着互联网工具的发展,微信、钉钉等应用软件也成为我们日常办公工具。但是人民银行日常办公涉及工作机密,所以互联网工具因其时效性强的特点,只是我们非核心办公的必要补充。建立基于业务网的、整合现有的办公系统资源的综合办公管理信息系统,提升办公管理和事务处理效率,将计算机信息技术角色从办公工具到数据资源的转化,实现办公管理数字化、智能化。

内审处长期从事内控管理、机制建设、防范风险的审计检查工作,经过多年的对中支各处室和所辖地市中支的各类审计,现各部门和地市中支内控管理已较为规范和完善。为进一步提升内控管理实效、强化内控机制建设、防范内控管理风险,发挥内审在制度建设、机制建设、风险防范等方面的经验优势,将丰富的审计经验与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建立统一和完备的数字办公管理系统。

二、用户组织体系

用户必须隶属于机构,一个用户可隶属于多个机构,如一个用户属于某正式机构,同时是XX委员会成员等情况,机构有隶属关系,用户有级别关系。系统权限可因机构而异,也可因用户级别而异,也可因用户岗位而异,系统支持自定义权限。系统遵守最小权限原则,即上级可见下级,对未授权平级不可见平级,综合岗人员和管理人员权限高于其他岗,如综合岗可以打他人考勤,可以代他人报名参会等,管理人员可以指派人员完成某事务等。用户以自有ID和密码登录,用户与部门岗位关联,每个部门默认有综合岗AB角,其他岗位不强制AB角。岗位设置、人员设置需部门负责人审批。

三、主要功能

(一)审批权授权(即预审批)。系统支持预审批功能,即XX管理者可将自有常规性审批权授权于综合岗人员,被授权人即可完成对所授权事务的预审批,XX管理者可事后查看并完成最终审批。

(二)数字考核。支持按周、月、季、年汇总用户或者部门工作量汇总统计,量化考核。

(三)数字登记簿。可自定义或在模版基础上建立登记簿,并支持审批功能。可实现同一事项,录入一次,自动分录入不同登记簿。实现设置定时不定时提醒功能。

(四)调查问卷、征求意见、考评打分、投票选举。自定义调查问卷内容、答卷人员,实现答卷自动评分,答卷情况统计、汇总,生成汇总表并可导出表格。自定义征求意见内容,可按部门征求,也可按条件征求,也可指定特定人员,考评打分和投票选举也同上。以上均可设置条件,不符合条件的均可在提交时自动提醒,强制要求修改,避免如废票的情况发生。

(五)现公共信息功能分解。现公共信息分为一任务,即需要进行某项回应动作,二通知,即重要告知事项,需要知晓,无需做回应,三消息,普通告知事项,无需做回应。现实送达精准,可精准部门、科室、岗位、个人。

办公事务分解为:任务、通知、请示、指示、申请、审批。以上6项的特点为需要有发起方,如要求响应方为下级,则是任务、指示、通知,如响应方为同级,则是任务、通知、申请,如响应方为上级,则是请示和审批。以上6项均为事务型,可自定义流程、手续、设置条件。用户创建某一事务,并自定义其处理流程、审批手续、报送模版等各类条件,直至终结,各用户在权限范围内,可根据、修改、授权等操作,系统将以事务为单位,将一系列动作、资料等统计汇总,并作为一个整体留存。特殊情况、特别紧急情况,可利用互联网方式,如微信、钉钉或者电话短信方式。

(六)会议管理。会议管理即任务管理,会议发起方新建一任务,将会议要求逐一明确,然后发送给参会部门或人员,各部门或人员会接收到参会新任务,明确是否参会,如不能参会,则说明理由,并在任务里提交,如是不能参会,则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提交至会议发起方进行请假报备,发起方可实时看通知对方是否已收阅,名单是否报送等进度,最后可自动汇总(紧急会议单独设置),任务过程中,发起方可随时更改会议要求,更改后自动生成新的通知消息,接受方需从新确认。钉工具钉微信等互联网工具作为补充。

(七)人员档案、通讯录、考勤。人员建立电子档案,电子通讯录和电子考勤,省去通讯录因人员变动不能及时更新问题,电子考勤支持月底自动统计汇总。考勤系统自动关联相关功能,比如会议系统等。机构岗位设置权限在人事处,各部门可自定义非正式岗位,如安全员、消防员等。

(八)工作目标和进度总览。周报、月报、工作要点、年度目标,自定义其他工作目标、进度动态等一应信息,可实时一览,也可自定义周期自动汇总并显示。

(九)提供可用模版和自定义模版功能,比如登记簿,笔记本,且可实现以模版为基础,进行编辑,生成新模版,或直接使用。

(十)实时写作文档。支持在线编辑,多人编辑,具体技术细节参照类似软件(软件名:一起写)。

(十一)日程管理。管理者可按日程选择查看所辖部门所有事务情况,具体事务执行者可自定义事务等,所有用户均可按日程管理,实现定时不定时任务和提醒,防止事务遗漏。

(十二)规章制度和事务流程。规章制度和事务流程分部门显示,各部门自管理更新,且支持部门通过本系统生成正式文件时一键发布。

(十三)在线交流。类似购物网站点击在线客户,支持本系统任何界面直接点击对方,即可发起对话和传输文件,文件传输支持在线和离线,也可单独使用。

(十四)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固定资产电子登记簿,实现物品进库、保管、领取、分发等全电子流程,各相关登记簿信息自动更新。

(十五)部门会议笔记。电子笔记本,可择项分录入不同主题笔记本。

(十六)数据的二次开发利用。本系统运行使用后,会自动将通过本系统的数据进行保存,形成大数据,方面查询、调阅、再次开发利用,也可根据事务处理情况分析,进行事务处理流程再造,优化等。

(十七)审计专项功能。实现审计项目管理、审计资料管理、审计事务管理。实现审计项目从立项到整改完成各个阶段的管理,并实现数据共享、进度一目了然等功能。

(十八)需签字确认情况,无需登录系统,弹出确认对话框,身份验证(如密码输入)即完成确认。

(十九)预约系统。系统可定制预约项目和内容等,并形成汇总统计报表等,提高工作效率。如可用于食堂外卖等。

(二十)通过本系统生成的信息、动态、周报、月报、总结、计划等文档材料如需发布,可实现一键即可自动发布功能。(二十一)本系统生成的任何统计汇总报表等支持自定义导出功能并打印,打印可选择打印内容,也可汇总打印。(二十二)支持电子责任书签订。

(二十三)外部链接专区,将平时用的外部链接集中,且支持用户增减。

(二十四)事务事项可以实现备注功能。

(二十五)实现直接报送文件功能,即以任务或事务为例,如要求所有党支部2017年工作总结于XXX日前报送给XXX,各党支部只需在任务事项里点击XXX,即可把总结发送,且XXX可显示谁已报,谁未报,对未报的可一键提示,并可实现文档下载汇总编辑等。

(二十六)非常规功能,即以上所有功能均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实现其他事项备注功能。

(二十七)日志功能。系统自动记录用户操作日志,防止信息篡改,实现可追踪性。

(二十八)大众版和专项版。大众版和专项版,大众版为固定模版,主要是综合办公。专项版可定制,主要运用于各部门个性需求。

(二十九)使用部门可根据自身业务情况,自定义数据库表,支持各类型数据导入。

(三十)备份存档。每月月末,系统自动进行系统备份,每年12月31日,系统自动将所有文档归结成档案。并支持任何时点打印功能,可将文档按需打印存档。

(三十一)监督审计功能。经最高权限管理人员授权给纪委或者审计部门,实时监督,重点审计,实现高效非现场审计。(三十二)本系统维护事项。由于不支持互联网,需手工设置工作日。

(三十三)支持全系统按关键字搜索功能,系统帮助功能

四、软硬件架构

(一)客户端。无需任何改动变化,即现有的计算机客户端。

(二)服务器端。增加一台PC服务器,分配一新IP地址,新安装数据库软件(Mysql),WEB服务器软件(Tomcat),消息服务器,杀毒等安全防护软件一套,其他辅助软件。

(三)网络。利用现有网络,各客户端IP可访问服务器IP地址8080端口和XXX文件传输端口即可。

五、系统安全性。

系统利用现有网络系统,主机系统,安全防护系统,故系统安全性与现有系统一致。特别的是系统使用会有用户上传文件,安全防范措施为:系统首先将用户上传文件放置于临时隔离区,然后系统利用查杀毒等安全防护软件对上传文件进行安全检查,检查通过后,用户才可以点击确认上传,用户点击确认上传后,文件从隔离区上传至服务器存放。

六、项目投入

七、项目周期

综合统计管理信息系统 篇6

关键词:农村水利;综合管理系统;设计;内容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0-84-1

信息时代,政府部门越来越注重信息系统的建设,并把它应用到多种领域。为加强农村水利项目管理,解决存在的问题,水利部门设计了农村水利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在水利行业方面,国家年均对农村水利建设投入资金高达百亿人民币,然而整个行业管理水准普遍不高,工程项目之间缺乏交流,很难形成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就项目管理而言,农村水利项目繁多,却存在很多以手工为主的水利项目,运转效率低下;于推广电子政务的角度,有关信息的公开化以及共享化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构建农村水利综合关系信息系统是众望所归,借以完善农村水利管理体系,使其规范有效开展。

1 农村水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内容

设计目标是运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以及现有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水利主网站以及农村水利数据信息控制中心,来进行农村水利项目的综合管理以及当前主要项目的信息化处理工作,其设计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充分发挥水利政务外网作用的基础上,设计水利部门与农业部门、水利部与各省农业水利部门、水利部与大型灌区之间信息数据相互传送通道。二是设计农村水利主网站,在上面不仅有最新的行业新闻、国家的水利政策法律、相关通知等日常信息发布栏目,还要设置有关权限的处理以及身份登录系统,完成农村水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主页面的设计工作。三是设计重要项目查询功能,例如农村淡水资源分布、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构建、大型灌区规划、中型灌区规划、小型农田水利设置等重点项目的内容。四是设计农村水利信息数据控制中心,其中有水利行业宏观数据、水利项目总结数据、重点项目的详细管理信息,作为数据总库,为农村水利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五是设计农村水利的运转平台,实现省级系统与现有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设置管理,项目管理、文件信息以及控制中心所用构件。最后要设计数据维护装置,用以维护信息系统,保证其正常运转以及内容更新,设立稳定的数据信息收集渠道,完善对数据的收集。

2 农村水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方法

2.1 中国农村水利的主网站

此网站已经全面投入应用,为农村水利的信息化管理带来很大的方便。中国农村水利主网站不但能够及时刷新信息、撰写新闻、传扬政策,它还是农村水利信息系统数据信息控制中心,是农村水利体系管理以及项目管理的运行平台。信息控制中心有农村水利资金投入量、灌溉用地、除涝用地、用水多少、用水效率、用水要求、灌溉布局等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现在依靠原有数据信息以及农村水利建设各施工团队积极填报的方式来进行信息系统的数据收集工作,并及时在主网站更新,用于农村水利行业和项目的管理。

2.2 项目管理分系统

在加强农村水利项目管理的方面,于信息系统中设计项目管理分系统来管理农村水利中的各个项目。从一个项目的设计方案开始到项目完成的整个过程,分系统中都要有详实的内容,以便完善项目的管理体系。

2.2.1 大型灌区信息系统 此项目信息系统有灌溉地区的实际环境、灌区管理状况、工程建设进程。在了解灌溉地区地形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合理有效的项目管理方法对渠道、沟道、路桥、管道等工程设施进行建设。项目信息系统通过收集数据,经处理分析后可满足水利部门管理机构的需要。还有,可以归集农村水利行业的各种信息,整理汇编成相关数据图表,作为宏观管理的依据。最后,实现大型灌区节水建设项目电子地图资源的共享,易于培训各地的水利施工人员。

2.2.2 农村饮水安全信息系统 此分系统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地位相当重要,与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和灌溉地区相比,其水利工程的规模比较小、资金投入较少。其信息收集渠道较为广泛,有水利机构、省级水利部门、市级水利管理部门、县级水利管理小组等等。农村饮水安全信息系统因其庞大的数据来源,造成维护繁琐,与主网站的链接易于中断,需要进一步进行优化处理。

3 结论

总之,农村水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善的,这需要广大水利工作人员以及信息系统建设人才不断努力,不断革新技术,在实践中增加自身的经验,在设计农村水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过程中,把行业、形势、科技进步等方面的要求作为工作的方向,合理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为农村水利开发管理信息平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把当地情况充分联系起来,增加数据信息的有效性,达到综合提高农村水利行业以及项目规划化管理水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呼斌侠,党婉娟.浅谈加强农村水利灌溉管理问题[J].商情,2013(3).

[2]王爽.农村水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浅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2(24).

[3]赵凤德.浅谈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2(12).

[4]杨清.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视角下民间组织作用探析[J].广西农学报,2012(4).

煤矿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 篇7

1 煤矿信息化特点

1.1 多种信息源

由于煤田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煤炭生产过程中不可控的因素较多,导致生产计划的不准确和材料消耗的随机性。生产过程复杂,存在多种辅助生产系统,在这些系统中有以自动化系统为主的系统,也有以人工管理劳动为主的系统,信息源多、信息形态多样、信息关系复杂,各个系统的协调运作,依赖于对大量复杂信息的综合处理[2]。

1.2 信息分散且交互多

配套的工程生产环节多,工程协作性要求高。管理要求考虑离散信息的关联性、互动性。

企业生产经营信息的覆盖范围比较广,机构多,不同专业、不同层级的管理重点不同,业务子系统的组成内容比较复杂。同时,地质、安全、生产、物资等各类信息量非常大。

1.3 监控流要求安全可靠

由于井下作业环境危险复杂,采样及控制要求准确可靠,就地监控与远程监控并存,监测系统的实时信息需要传至井上进行集中监控,确保生产安全进行。

1.4 信息管理要求多方面

提高生产力装备水平,强化安全管理过程监控,提高企业不断优化安全管理的能力,强化人防、物防、技防。

整体业务链清晰合理,流程化规范管理,“以流程约束人”不是“以职权人管人”。流程与职责对应,权责相符、明确追究。编制适配、分岗分级,考核充分、跟踪落实。不仅奖勤罚懒,更要奖贡献大小,奖罚分明、导向清晰,重点激励管理人员及骨干员工[3]。

建立统一共享的信息平台,提供信息技术手段,改善纵向、横向传递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全面性。

人力资源管理是支撑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需要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库,动态充实各种人力资源信息,强化人力资源结构化工作分析方法,合理制订岗位标准,进行人才需求和价值评估,确定合理的价值导向。

形成管理精细化的流程体系,树立并强化精细化管理的观念导向,通过管理精细化,不断促进各级管理人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管理不断优化创新。

2 煤矿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

明确清晰统一的流程化管理体系,支持集中管理的执行效率和效益。流程化管理体系包括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通过流程构建规范、清晰、简捷的整体业务链,针对各部室业务及管理特点,建立以下统一流程体系:统一的安全生产管理、统一的资产管理、统一的营销管理、统一的供应管理、统一的计划管理、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统一的投资工程管理、统一的财务资金管理、统一资源环境管理、统一的组织行政管理。

建立流程驱动(而非职能驱动)的工作流体系,基于业务链流向和关键节点设计配套的组织结构,包括部门设置和职责分工,使组织与流程相对应匹配,责权匹配清晰,因流程设置部门职责而非因部门职责设置流程,强化组织执行力[4]。

3 煤矿信息管理系统接口策略

考虑到煤矿存在多厂家多种应用系统,使得系统因为生产厂家不同而出现数据转换接口量大、因此系统的建设中,应该先规范统一,形成一个系统,然后对各同类系统进行统一接口设计。

要进行统一软件技术平台建设,才能形成信息化业务处理和管理平台,并且减少系统维护成本,提高系统维护及应用水平。信息系统的建设,涉及到网络、计算机硬件、数据库、应用软件等多个方面,在进行集成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现状对各个方面进行规划,逐步形成一个集成的信息系统平台。根据上面的集成原则,主要涉及网络层、基础数据层、应用数据层、应用软件层等四个层次的集成[5,6]。

4 网络安全设计

4.1 安全目标

网络安全体系构建要以安全策略为核心,以安全技术作为支撑,以安全管理作为落实手段,并通过安全培训加强所有人的安全意识,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环境。

4.2 对网络平台的要求

系统管理集成在统一的分布式管理平台上,管理平台应采用面向对象技术,为管理应用提供公共服务,除网络管理外,应避免采用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等不安全的协议。系统管理软件应具有对服务器、网络、数据库等关键资源的监控能力、故障事件分析和处理能力。系统管理软件应具备良好的授权机制,每个管理员都有自己的管理权限和管理视图,即能提供多级的管理员权限设置;系统中所有的管理动作都有日志记录。系统管理软件在对系统进行管理时,不应增加新的安全隐患(如打开服务器的SNMP端口以及明码传输管理口令的行为)[7]。系统管理软件必须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够提供跨防火墙的管理机制,并加以描述实现原理。系统管理软件必须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客户可以通过对应用系统的监控来实现一个集中的管理系统,并能提供基于C/Java/UNIX/Perl的开发工具包,客户可以较为容易地实现管理的扩展。同时,事件管理服务器应有很好的对第三方产品的支持能力,支持UNIX和Windows平台,具有中文界面,并具有图形化和基于WEB的操作界面[8]。

5 煤矿信息管理系统支撑技术

管理信息化应用系统采用当前公认的具有先进技术理念的、基于框架的、构件化的、一站式服务的三层或多层架构。这一架构遵循统一数据出口和统一数据入口的原则,通过统一的一站式服务门户对外给用户提供闭环式服务和共享机制,对内整合各业务应用系统。通过对上层应用服务的请求,调度下层业务逻辑及其相关业务系统的资源,完成以事件为驱动的工作流和数据流的运行。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将系统设计成一个基于将JAVA J2EE Web应用系统[9,10],在构架结构上采用三层(多层)构架结构,可以满足系统的缩放性、安全性、可访性、重用性及可维护性的要求。这样的体系结构适合大规模配置的应用系统,而在中间层的业务逻辑不取决于客户端,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效率。这些业务逻辑共享数据库连接,可以使大量的用户有机会使用系统,这样增加的是用户数量而不是数据库的连接数量,不会影响服务器的工作效率和增加系统的负担。

6 煤矿信息管理系统总体框架

数字化煤矿三层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含三个层次、三个应用分系统、两个支撑环境、一个统一数据处理中心。

三个层次是指:企业信息门户与决策支持层、企业经营管理层和生产现场管理层。三个应用分系统是指:企业信息门户与决策支持系统、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分系统和现场生产管理分系统。两个支撑环境是指:计算机网络支撑环境和数据库管理环境。图3,图4分别为计算机网络支持示意图和数据库系统支撑示意图。

一个统一数据处理中心是:为整个煤矿提供ASP服务,将三个层次,三个应用分系统,两个支撑环境统一在一个数据平台上,实现不同数据格式和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换。同时,在保证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实现信息的安全管理。

7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煤矿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就是要充分考虑煤矿信息流的特点,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支持,建立庞大的体系统一平台,实现企业信息流驱动物流的运转,实现煤矿对来自不同生产系统和生产辅助系统信息的综合处理和动态跟踪,为企业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实现企业各个不同系统的和谐运作。该系统的设计方法适合煤矿及煤矿集团实现信息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建设。

摘要:介绍煤矿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系统设计的总目标就是以先进的ERP管理思想为指导,以成本控制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企业对物资资源管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人流)、财务资源管理(财流)、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设备监控管理(监控流)集成一体化的企业管理软件。系统设计基于JAVA J2EE Web应用系统,设计方法适合煤矿及煤矿集团实现信息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建设。

关键词:煤矿,成本控制,ERP,JAVAJ2EEWeb

参考文献

[1]王欣.ERP实施能力评价体系设计与研究[G].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信息管理分会场论文集,2011.

[2]倪晓忠,张惠军.浅谈煤炭企业基于成本控制的全面预算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4):19-20.

[3]甄大勇.面向维修企业的ERP实施解决方案[G].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4]刘雪琦.煤炭企业成本精细化和信息化管理探讨[J].煤炭经济研究,2012(12):12-17.

[5]Cooper R,Kaplan R S.Activity-Based System:Measuringthe Cost of Resource Usage[M].Accounting Horizons,1992.

[6]Rod Johnson,Juergen Hoeller.Expert One-on-OneJ2EE Development without EJB.[M].Wiley,2004.

[7]夏学英.煤炭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方法与策略研究[J].中国煤炭,2011(7):19-21.

[8]张晓刚.应用J2EE设计和实现基于WEB的分布式企业信息系统[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5.

[9]刘雪琦,刘波.基于信息技术的煤矿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体系构建[J].中国煤炭,2013(3):23-25.

企业综合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 篇8

随着Internet网络应用及相关网络软件的开发, 大量文献均指出网络管理系统将会带来无法比拟的优点, 例如检索迅速、存储量大、保密性好、使用周期长、成本低等。故企业综合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的应用顺应时代要求, 可以使企业可以把分布在各地、各部门独立的系统 (即原来独立的信息孤岛) 整合在一起, 做到信息资源共享, 实现安全、快速、高效、优化、增值的管理目标。本系统以沟通、协作、协调为目标, 可以为企业用户提供安全、强大且易于管理的跨地域、多部门协作办公管理解决方案。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构建快速沟通渠道、增强员工协同工作的能力, 强化领导的监控管理, 使随时随地的办公成为可能, 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综合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

通过某企业的调研, 将用户需求进行归纳和分析后, 该系统应实现如下主要功能 (如图1) :系统管理、客户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子系统、购销存管理子系统、固定资产管理模块, 各模块功能分析如下:

系统管理:主要负责管理用户信息、权限设置、用户登录以及系统初始化。用户身份验证, 实现对用户合法性的检查, 读取相应用户权限, 用户信息的添加、删除以及密码修改, 这些操作只针对管理员, 普通用户只能执行密码修改功能。

1. 企业客户管理子系统。

主要包括客户资料、联系记录、客户查询、客户资料统计与分析、销售统计与分析等功能。而且客户关系管理与购销存模块是相关联的, 通过客户可以查到与之相关的合同和项目资料, 反之亦然。系统每天自动备份数据库, 并且支持远程备份。因此, 当某个业务员离职时, 最多造成一天的资料损失。当新的业务员到位后, 管理者可以将以前业务员的档案重新授权给新业务员管理, 这样, 新业务员可以根据档案中的客户资料和联系记录很快接手业务, 有效避免资源和时间的浪费。利用客户管理中的资料查询功能, 还可以根据客户名称、客户单位、客户所在城市、服务等级、或者根据客户备注中做的特殊标记来模糊查找客户资料, 省却大量时间。

2. 企业人事管理子系统。

主要包括人员基本情况管理、工资管理、考勤管理和绩效评价等几个方面, 以实现用户方便地输入和更新信息, 由系统自行生成相的统计数据及各类统计报表以供用户查询、打印。另外用户还可以对些基本信息进行定期的更新和删除, 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力求给用户方便快捷的途径去管理这些繁琐的数据。该子系统可与财务管理子系统交叉引用, 是绩效评价与工资、奖金挂钩。

3. 企业财务管理子系统。

包括应收信息的管理、应付信息的管理等。

4. 企业购销存管理子系统。

进货信息的管理, 包括订货单的管理、入库单的管理以及进货信息的查询等。生产信息的管理, 包括配料单信息的管理、生产计划单信息的管理、产品组装单信息的管理, 以及相伴信息的查询等。销售信息管理, 包括销售单的管理, 以及销售信息的查询等。库存信息的管理, 包括转仓单的管理、产品盘点和转仓信息的查询等。

5.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

国有资产入库包括:资产名、资产种类、资产所在单位、资产数量、资产单价、资产总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有效日期、购买日期、资产类别、存放部门、备注。国有资产出库包括:主要对资产的出库数量、出库日期、领取人进行填写。国有资产查询:对学院现有的国有资产按照资产名称、资产型号、生产日期、生产厂家、有效日期、资产类别和存放部门进行查询。管理员权限可以对资产信息添加、修改、删除、查询。普通用户只能执行资产信息查询操作。

三、企业综合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中主要采用的技术

本系统选择采用B/S架构来研究和开发本系统, 由于B/S结构其数据集中存放于总部的数据库服务器, 客户端不保存任何业务数据和数据库连接信息, 也无需进行数据同步, 所以不存在安全问题;而且数据是集中存放的, 客户端发生的每一笔业务单据都直接进入到中央数据库, 不存在数据一致性的问题。B/S结构可以实时看到当前发生的所有业务, 方便了快速决策, 有效地避免了企业损失。Web服务器采用微软公司的IIS6.1, 后台数据库服务器采用Microsoft公司的SQL Server 2005, 动态Web页采用当前流行的Microsoft公司的ASP.NET技术开发, ASP NET具有如下的优点:可用X C O P Y轻松完成部署及应用升级;代码与内容分离;广泛的移动设备支持;轻松构建和使用Web服务。开发语言为C#, 采用ADO.NET技术进行数据库连接和操作, 上述前沿技术的结合大大地提高了数据库操作的效率和Web服务器的运行速度, 同时, 充分运用数据库的存储过程技术, 提高了系统的数据访问效率。

在一个管理系统中, 很多方法和数据都是可以共享的, 为了尽量减少重复操作, 可以通过建立一些公共类, 提供统一的数据读写方法。在需要使用这些方法操作时, 仅需要构建这些类的对象来调用类, 以完成相应的功能操作, 还可方便后来的相关改动。实现数据访问的类C o m m o n类, 代码如下:

实现读取各表信息的类——DataAccess类实现对数据库中各表的访问, 为系统连接相关表提供方便。当需要操作某一表时, 只需连接这个表在此类中的对应的函数即可。其详细代码如下:

四、企业综合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的利用

汽车运输公司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篇9

关键词:企业,汽车运输公司,信息管理,系统,B/S结构

引言

交通运输业是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方面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随着国民经济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业也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汽车运输企业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实现生产、经营等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数据化、网络化管理”,才能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更加规范合理,使企业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一切资源得以优化组合和配置,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社会效益最优化。

《汽车运输公司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是一套结合汽车运输公司管理特点和要求而设计开发的基于网络化平台的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B/S结构的开发模式,具有扩展性强、实用性强、操作简单、库容量大等特点。该系统涵盖了汽车运输公司现有的经营管理模式,可为企业内部车辆安全、运输、维修等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提供一个网络化管理平台,实现管理数据的高效传输和共享,为企业现代化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1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企业管理信息化就是运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方位改造,充分开发、利用企业的人、财、物及企业内外信息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升级,提升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的有力武器,是规范企业管理流程、进行流程再造、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的必经之路,其最终目的,就是借助信息化手段高效率地完成管理任务。这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系统工程。目前,企业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所以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对企业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2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目标

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优势,紧密结合汽车运输公司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方向,对企业现有的管理流程重新进行规范、归类、细化,并将之融入固化到系统软件中,从而实现部门联动、岗位尽责,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为管理部门的协调、指挥和公司领导的决策提供一个简便、灵活、有效的信息化平台。该系统紧紧围绕汽车运输公司车辆的安全稳定运行,以车辆和人员为主线,从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各个基础环节入手,将其划分为车辆调度管理、安全管理、资产技术档案管理、维修管理、配件采购管理、油料管理几大模块,实现信息自动收集、传输、处理、存储、查询、反馈等功能,同时自动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形成各级部门及领导所需的各类统计数据,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3 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

1)实用性强:系统以服务基层为宗旨,把实用性作为系统设计应遵循的最根本原则。系统在设计过程中紧密结合实际,采用统一界面,美观大方,简洁明了,功能模块结构划分合理,不同模块的操作采用相同的步骤进行编辑、查询和浏览,同时在设计录入界面时给出了相应的数据录入格式,并对必须录入的字段及数据的有效性及时给予提示,使操作变得更加简捷、明快,贴近实际。

2)先进性:系统设计力求突破传统模式,更多地结合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与最优化理论,采用了B/S结构的开发模式,通过VBA函数调用Excel实现了任意格式数据报表的统计、汇总、输出,为数据的二次挖掘提供了前提条件。

3)可靠性:系统的可靠性是一个系统能够实用的重要标志和保证。模块化设计则是对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性能的安全保证,即减少用户系统数据在执行、交换和处理时的失真或丢失的可能性,同时还保证数据的及时更新和在修改时的容错性。服务器操作系统基于Windows2003Server平台,数据库选用SQL Server2008,这样使系统处于C2安全级的基础之上。系统为每个用户设置了不同级别的操作权限,用户进入系统后的每一步操作都进行权限判断,禁止任何越权操作,有效地保护了数据的安全性。完备的数据自动备份和恢复功能,使得数据在系统崩溃后能尽可能多地恢复。

4)可扩展性:系统的可扩展性是版本更新中必不可少的。软件模块化设计为系统升级和后继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从而保证在不需要投入很大工作量和较少成本开销的情况下,就可以使系统功能得以扩展升级。

4 开发模式的选择

本系统充分考虑到各基层单位分布在不同的区域,而且网络接入方式也不相同,因此采用的是B/S结构开发模式。B/S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1)开发成本及维护成本降低。由于B/S架构管理软件只安装在服务器端(Server),应用程序在部署、升级、维护时,只需要在服务器端进行配置就可以了,网络管理人员只需要管理服务器就行,用户界面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所有的客户端只有浏览器,网络管理人员只需要做硬件维护。同时B/S模式的应用软件都是基于Web浏览器的,这些浏览器的界面都很相似,对于无用户交互功能的页面,用户接触的界面都是一致的,从而可以降低软件的维护和培训费用。

2)良好的安全性能,防火墙技术可以保证后台数据库的安全性。所有的配置工作都集中在服务器端,且所有客户端请求都是通过DBMS来访问数据库,从而大大减少了数据直接暴露的风险。

3)减少了系统对硬件的要求,界面层程序比较小,对系统的要求不高,程序主要运行在服务器上。即系统的硬件主要取决于服务器。这样只要增加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就能够满足系统处理业务的增长需求。

5 系统网络拓扑图

6 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功能介绍

该系统共包括9大模块62个专项模块,涵盖了运输公司现有经营管理的全部业务。

1)系统管理:包含系统数据的初始化、用户权限管理及各类编码字典的维护。

2)车辆管理:包含车辆各类基础信息登记、车辆归属变更、雇用车辆的管理。

3)安全管理:包含车辆管理、驾驶员信息管理、消防管理、事故管理、隐患管理、车辆定期维护保养及各类证照的到期预警。

4)运输管理:包含每月及临时运输计划的制定、每天出车情况的安排及运输任务的完成情况,自动生成相关部门所需的各类统计报表。

5)配件管理:包含供应商管理、库房管理、配件购买、销售、使用、退货、盘点,并自动生成相应的查询统计报表。

6)维修管理:包含维修申请、审批、工作任务的安排,详细的维修情况登记,并自动生成相应的维修查询统计报表。

7)油料管理:包含油料管理、油料使用、单车油料的统计分析。

8)综合查询:包含对各功能模块之间任意组合条件的查询,为管理部门对整个生产情况的宏观调控提供详尽的统计分析信息。

9)统计汇总:通过VBA函数调用Excel生成不同模块之间任意数据、任意格式的统计汇总报表。

7 结语

汽车运输公司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是由现代企业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四者有机结合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的建立成功实现了信息传输的自动化、管理决策规范化、宏观调控合理化及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为企业内部的日常管理工作提供一个网络化管理平台,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高效、快捷的管理工具。

参考文献

[1]付东梅.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创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20).

[2]李艳梅.浅谈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7).

城市规划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研建 篇10

关键词: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城市

1 引言

近年来,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 城市规模也越来越大, 给城市规划管理带来不少难题, 如房价高涨、交通拥堵、环境恶化、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等[1]。这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作为集计算机科学、测绘学、信息学、地理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交叉学科, 它的日益成熟与迅猛发展为城市规划带来了全新的管理方式[2,3,4]。基于GIS技术的规划综合管理系统, 可以将规划方案直观地展现出来, 帮助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人员对各种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辅助设计与方案评审, 为有关领导做出最终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帮助, 并可结合日常事务实现在线办公。它使得规划管理工作变得科学、直观、快捷, 同时作为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力推动城市信息化、智能化。

2 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县级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数据都是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 缺乏统一管理, 造成数据标准、格式不一致, 跨部门调用数据困难, 不利于部门间的资源共享与单位内部信息管理[5]。

(2) 业务数据、规划设计数据与基础空间数据不能有效结合, 数据挖掘不够深入, 造成部分成果展示还停留在文字、表格的基础上, 表现形式单一, 不直观。

(3) 缺少在线信息发布 (项目信息、规划成果等) 管理。

基于上述问题, 本文提出建立规划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集数据管理、日常办公、规划管理为一体, 促进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 提升工作效率。

3 整体概况

3.1 建设目标

本系统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技术, 以城市规划管理日常工作中所涉及到的专题规划资料、地形图资料、文档资料等为数据基础, 通过计算机网络把各业务科室有机地连接起来, 通过在线办公进行建设项目的报、收、审、批、发、管作业, 实现无纸办公与科学决策, 推动规划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并提高对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 提高办公效率。

3.2 系统架构

本系统将采用主流的B/S架构, 用户通过浏览器和局域网即可办公, 完成登记、审批、打印等工作, 客户端无需安装软件。与外网以及其他政府部门间设置防火墙, 以保证数据安全。网络架构图1所示。

3.3 功能设计

系统整体功能设计如图2所示。

4 系统功能设计

4.1 系统维护

系统管理模块主要用于用户维护、组织机构维护、权限分配以及规划管理办公流程配置等功能, 使用者为系统管理员。该模块详细划分为以下六个功能:

(1) 组织机构管理

用于维护规划局的组织机构, 通过该功能将规划局的各个机构如:局长室、总工室、建设用地规划科等通过该功能添加进入系统。当规划局的组织机构发生变化的时候, 通过该模块维护。

(2) 用户管理

用于维护用户登陆系统账号以及用户权限的分配。通过该功能可以为每一个人员创建唯一的登陆账号以及分配该人员所需要的权限, 用以登陆以及日常办公。

(3) 角色管理

用于添加不同的角色, 如:局长、办公室主任、窗口登记等, 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功能权限, 同时也需要通过角色与办公流程相关联。

(4) 功能管理

用于系统功能模块的添加与维护, 开发人员用。

(5) 字典管理

管理通用的字典, 如:省份、性别、民族等, 开发人员用。

(6) 办公流程配置

通过该模块可以创建、编辑日常的办公审批流程。如:现阶段规划局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业务, 需要经过的审批流程为:窗口登记—城乡规划管理科科长—城乡规划管理科经办—总工—结案。那么就可以通过该模块通过简单的拖拽的方式绘制好业务流程, 生成流程文件。更新流程文件后相应的办公审批流程也就变成通过流程设计器设计好的流程。

4.2 规划业务办公

此办公业务完全按照办公流程配置中设置好的办公流程进行运行, 主要包含项目登记、项目办理、代办项目、已办项目、证书查询及发放五个功能模块。

(1) 项目登记

当建设单位或个人需要办理规划业务时, 通过该模块登记项目的基本信息, 如:项目名称、项目编号、建设单位、建设地点、联系人、联系方式等。一般由窗口接件角色使用, 用于在办事大厅直接登记。

(2) 项目办理

项目的审批过程, 从办理到相关人员审批, 最后到项目结案, 最终确定项目是否审批通过。不同的角色需要具有不同的操作模块。登记人员具有填写基本信息、上传相关扫描资料的功能权限, 而科长或经办等角色只能操纵相应的意见栏。

(3) 待办项目

办公人员登陆后, 通过待办项目功能, 可以查看、查询自己需要办理的项目列表, 点击按钮可以办理。系统将之默认显示在登陆后的主界面, 提示工作人员自己需要办理的业务。

(4) 已办项目

用于查询工作人员办理过后的项目, 可以查看相关的信息, 如:项目的审批意见、项目所处的流程节点等信息。

(5) 证书查询及发放

根据指定的查询条件, 如:项目总编号、项目类型、证书编号等查询已经发放的证书信息。

项目受理完毕时, 可以给建设单位或个人发放、打印相关的证书, 系统可以控制证书打印的次数。

4.3 地图应用

(1) 基本地图功能

主要包括一些常用的地图操作功能:放大、缩小、漫游、选择、上一视图、下一视图、鹰眼、测距、测面积。

(2) 图层控制

根据规划业务, 将规划专用数据分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多幅地图, 每幅地图可以展开具体查看指定图层。

(3) 查询

支持对用户感兴趣的规划数据进行属性查询和空间查询操作。

(4) 统计分析

主要包括容积率计算、绿地率计算、拆迁分析等功能, 为规划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5) 在线编辑

通过B/S模式绘制用地红线, 并与相应的项目审批信息、上传的相关资料无缝结合, 随着流程跳转, 实现图文一体化。具体功能点包括:画点、画线、画面、画圆、尺寸标注、XY标注、面积标注、文字标注。这些基本功能可以绘制简单的红线以及相应标注, 如图3所示。

为了更好、更精确的处理绘制的红线, 编辑模块提供样式设置、捕获、提取实体、作垂线、偏移直线、连接折线、输入XY绘制红线等高级辅助功能。

样式设置:设置绘制图形、文字的颜色、大小、透明度等显示效果。

捕获:绘制时精确的获取指定的节点或线, 确保精确度。

提取实体:点击获取底图上的图元, 自动转换到红线图层, 从而实现快速绘图。

作垂线:指定垂足或者垂线顶点, 生成一条直线的垂线。

偏移直线:将指定直线按照指定的方向, 偏移指定的距离。

连接折线:将绘制的线首尾连接, 转换成面图元。

输入XY绘制红线:输入多个XY坐标值, 最终生成线图元或面图元。

(6) 红线管理

输入项目的总编号、项目名称、建设地点等相应的属性信息, 将查询的结果的相应的红线加载在地图上。

(7) 红线入库

通过该模块将绘制好的红线导入到空间数据库中, 实现底图的更新。

(8) 辅助规划GIS模块

辅助规划GIS模块用于将规划、国土等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整合, 为决策层提供辅助决策。

点击地图上的建设项目, 可以查询详细的属性信息:建筑物高度、长度、建筑面积、平面剖面图、效果图等基本信息。

点击地图上的管线, 可以查询详细的管线属性信息:管线走向、位置、管径、标高、容量、负荷等信息。

将建设项目的“一书两证”信息的审批手续信息、扫描材料、证书信息等与地图结合, 在地图中可以调用办公的审批信息, 为决策层从整体上提供空间和属性信息。

5 总结

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减少了项目基础数据的前期投入与后期维护成本。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城市建设飞速发展, 面貌日新月异。城市规划正向着动态、多目标、智能化的模式发展, 传统的规划管理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工作, GIS技术凭借其独有的空间分析优势必能在应用中提升整体规划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治.GIS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纵横, 2012 (12) :10-11.

[2]秦超.GIS在城市信息化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 (21)

[3]李建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4]秦昆.GIS空间分析理论与方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

[5]刘冰.城市规划“一张图”的空间信息平台研究[J].城市建筑, 2014 (2) :24.

上一篇:甲醇工艺下一篇:制动继动阀漏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