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污染现状

2024-05-03

农村水污染现状(精选十篇)

农村水污染现状 篇1

1.1 水污染现状

1.1.1 水土流失严重

据报道, 我国因开垦荒地、工业用地和土地沙化等原因造成全国约1/3的农田存在明显的水土流失, 植被破坏也相当严重。由此造成了农村河道淤积, 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同时也使江、河、湖泊、水库的水体淤积严重, 进一步加快了水体富营养化进程。

1.1.2 水生态环境恶化

农村水生态环境的破坏, 加重了农村水环境的恶化。资料表明水体恶化的原因是有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由于一些重污染的工业、企业逐渐向农村转移;另一方面农村的生活污水。这也是农村水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农村人口多并且居住比较分散, 又没有任何处理措施, 致使农村生活污染源成为影响水环境的重要因素。

1.1.3 面源污染严重

农业的面源污染一方面是因施化肥引起的N、P等有机物进入河流、湖泊, 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另一方面, 农村水产养殖业及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和尿液, 由于处置不当就会通过地表径流和土壤渗滤进入地表水体、地下水层, 或在土壤中积累致使水体严重污染, 土地丧失生产能力, 树木枯死, 寸草不生。

1.2 水污染特征分析

由于农村自然状况、生活状况、经济条件和人员教育水平的特点, 导致了农村生活污水、生产污水有以下特征:

1.2.1 农村人口较少, 分布分散, 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量小, 水质、水量的波动性大, 排水管网不健全;

1.2.2 村镇经济力量薄弱, 经济承受能力弱;

1.2.3 村镇缺乏污水管理的专业人员, 环保意识差。

先进的治污技术难以应用, 同时农村具有广阔的土地、大量的农作物和大量的池塘, 为处理实施建设提供了较经济的土地, 也为经过处理的尾水贮存和就地回用提供了条件。因此农村水处理技术必须具有抗击负荷能力强、经济、便于管理, 同时要与农业用水相匹配。

2 农村水污染治理方案

农村水污染治理应采用全过程控制措施, 严格控制源头污染, 减少污染发生量, 采用适合农村特点的污水治理技术, 走污水治理和污水资源化相结合的道路。结合农村生态农业建设, 根据不同区域农村的地理特点, 建设不同的生态农业模式, 确保农业污水的良性循环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1 发展污水无害化资源化技术

污水无害化资源化技术就是要求能够有效地将污水处理和循环利用相结合, 研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和工程学相结合形成的生态工程技术, 其生态原理具体表现为是对现代学的三项基本原则即整体优化、循环利用和区域分异的充分利用。

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污水土地处理技术和污水稳定塘系统, 而污水土地处理技术主要是以人工湿地为代表的处理技术。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是农村乡镇污水处理的有效手段, 在美国、前苏联等国家都鼓励用以自然生态处理系统为代表的革新技术。20世纪80年代时期德国、意大利、丹麦、奥地利等国家就建立了大量人工湿地——芦苇床系统, 用于小城镇污水处理。

目前, 全世界已建立数万座氧化塘及土地处理系统。我国政府也建立了相关的政策, 建议各地要因地制宜采用自然处理系统, 截止目前我国已建立了氧化塘数百座。实践证明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已发展成为一种运行费用低、适用范围广、生态环境影响小、再生水质优良的新型处理技术。研究表明土地处理系统在西方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经济、有效、简便的小型污水处理系统。

2.2 加强生态农业建设

改革农业运作方式如灌溉、施肥、水产、畜禽养殖技术改进, 可以减少污染发生。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实行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 积极控制和削减农药使用量, 严格限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 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 改善肥料结构, 加强科学管理, 提高化肥的使用率, 实行农药面源污染的有效治理。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中低产田的改造, 抓好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多种生态农业园模式, 各地根据具体情况推行和引导农民绿色生活和生产方式, 在收入不断增加的基础上, 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模式进行改革:一是养殖业和沼气池配套组合的生态农业园;二是以鱼塘为中心, 周边种植蔬菜、花卉、水果的生态农业园;三是动植物共育和混养的生态农业园;四是以山林为基础, 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园。上述四种模式既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循环系统, 又通过各种渠道向外延伸, 同整个社会经济紧密连接, 构成更大的循环圈。

2.3 改革农业运作方式

合理的农业运作方式可以减少农田径流带走N, P,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因而积极推广新型施肥方式, 改进灌溉制度, 合理种植, 推广新型复合肥料, 防止水土流失等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

根据国外经验, 有效控制农业非点源的办法是制定一系列限制性法规, 对于农药化肥的施用, 需要指定一个切合实际的农药施用技术的管理办法, 如德国于1996年1月开始实行的德国肥料条例是按欧盟硝酸盐法令的要求制定的, 它规定了有机肥料的最大用量 (以N计) :耕地不超过170kg/hm2, 草地不超过210 kg/hm2;同时还限制有机肥料的施用时间, 即在每年的11月15日至次年的1月15日, 养分最易流失的时间内禁止施用有机肥料, 在土壤渍水、结冰和积雪期间禁止施用有机肥料, 对于畜禽粪便污染的控制, 各地区在国家有关环保法规的基础上, 要积极制定与本地区相适应的畜禽粪便污染防治法规, 对畜牧养殖场的布局、污染物处理设施、废弃物排放标准, 奖罚数额等给予明确的规定。

2.4 加强人工和自然生物处理技术研究

加强人工和自然生物处理技术研究尤其是小型农村污水治理的设备和技术是解决农村生活污水的根本所在。像日本的农村, 家家户户都装有小型的生活污水净化槽, 这就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染源的问题。研究生物处理技术的预处理措施及其有效的组合流程。在自然生物处理研究和发展太阳能水生植物、活性碳等氧化塘技术及各种土地处理系统, 进一步研究生物工程技术在农村水污染处理技术方面的应用。

3 对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展望

由于我国环保起步晚, 与德国、意大利等一些环保技术发展先进的国家相比, 我们的污水处理技术还很落后。经过这些年的发展, 虽然有一定的改进但都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像人工湿地系统, 运行费用虽然低但对污水中的总氮去除率比较低;稳定塘系统处理的费用最低, 但其运行环境太差, 不宜单独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 只适合作为尾水进一步处理和贮存回用。因此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探讨和研发任重道远, 还需要政府加大投资力度, 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研究出更好的污水处理技术, 以解决农村的水污染问题。特别是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地区, 就更需要加快水污染治理的进程, 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参考文献

[1]田德旺, 朱捷.环境与发展导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7.82-83.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公报[R].1997012023.

农村水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对策 篇2

赖传梨教育学(1)班 3013212071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农村污水问题被“十三五”列为中国面临的八大“水问题”。农村水污染治理及水环境综合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简要分析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及成因,针对水污染情况,提出农村水污染治理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村水污染的现状;农村水污染成因;农村水污染的特点;针对农村水污染的几点建议 农村水污染的现状

“十三五” 期间,据推测,我国农村污水排放量为2300万吨每天。根据住建部发布的《中国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状况公报》显示,我国60余万个行政村,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仅占6.7%。农村污水的直接排放造成农村水环境的严重污染,从而导致农村饮水安全。2016年农村仍有1亿多人口喝不上安全水,其中超过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用水质不达标。因此,重视和加强对农村污水的治理工作,减弱农村水环境的污染,是改善广大农村人民生活居住环境的重要任务。

农村水污染的成因

1、生活污水的排放 农村生活污水是指居民生活过程中厨房污水、洗浴、洗衣服、厕所等排放的污水。我国农村每天排放2300万吨左右的生活污水,其中厨房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如纤维素、淀粉、糖类和脂肪蛋白质等,直接排放会导致水中的有机物增加,好氧细菌会分解水中的有机物而大量繁殖,消耗水体中的氧气的含量,致使水中鱼类等大量的生物死亡。洗浴、洗衣服等产生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硫等的无机物,直接排放会导致藻类突然性过度增殖而使水体富营养化,同时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二次污染,会使当地水质发黑发臭。厕所排放的污水中也常含有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等有害微生物,直接排放会污染当地的水环境。当地的动物通过饮水等活动会成为病毒的携带者,可能会使动物大批量的死亡或者将病毒传染给当地的人民。

2、养殖鸡、鸭、猪等家禽的污染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农家乐的数量的剧增,大面积地养殖家禽是众多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大面积的工厂化的养殖场会使污染的面积明显扩大。由于养殖场大多是农民创办的,相对来说缺乏一些专业性的知识,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众多养殖场会直接将家禽产生的排泄物直接排放到当地的河流,而当地一些农家乐也常常直接将屠宰动物产生的血液、污水等倾倒入附近的河流,这会导致河流中有机物的含量急剧上升,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质发黑发臭。

3、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都开始了大面积的种植农产品,导致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也随之大幅度上升。据统计,我国种植业化肥、农药的依赖性从1980年的25%左右增长到了现在的80%以上,并且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逐年递增。2013年我国的化肥使用量已经达到了5912万吨,分别是1985年、1995年、2005年的3.3、1.6、1.2倍

【1】

。然而化肥、农药的使用率却仅为30%—40%。过量地使用化肥、农药,盲目施肥、杀虫等现象不仅影响到了农产品的安全问题,还造成了土壤、水质等的严重污染。农药中的重金属元素不仅会影响土壤的质量,还会对当地的河流、地下水等水质产生巨大的污染。而化肥中的氮、磷元素亦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不久前,农业部出台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说明了对该问题的高度重视。

4、企业污水的排放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中小型企业,尤其是造纸厂、化工厂、皮革厂、小型矿场等的迅速发展,然而这些都是一些能耗较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乡镇企业。而乡镇企业大多依附于水源丰富的农村地区,工业污水的排放会迅速地污染当地的河流。同时,乡镇企业的领导多是当地的村民,他们环保意识弱,基本没有污水处理的意识,这就加速了水质的污染。以浙江的乡镇企业为例,当地的皮革厂、纺织厂、造纸厂等乡镇企业基本都是直接排放工业污水到河流里,导致河流的富营养化严重。据《2011年浙江省环境状况公报》,浙江省八大水系中,仅飞云江、瓯江、苕溪水质较好,其余的五大水系及平原河网、湖泊水库的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近1/3的河流已丧失了功能【2】。农村水污染的特点

农村污水由于其分散性的特点,其水量水质不同于城市生活污水,其主要特点有:农村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污水的混合污水,基本上不含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含有一定量的氮和磷,对水体富营养化影响严重;农村污水水量水质变化大,且水量水质在不同的居住区不同的时间段有明显的差异;农村地区人口居住分散,大部分农村没有排水收集管网,污水处理率较低且集中收集处理难度较大;我国幅员辽阔,发展状况不一,各地的农村污水区域差异较大【3】。

我国农村污水治理的对策

1、尽快出台农村水污染处理的政策,加强污水处理技术的开发。我国农村地区对污水进行处理的仅占了6.7%,绝大多数的农村地区都没有对污水进行处理,就其根本原因是众多村民都没有环境保护的意识,污水处理意识淡薄。因此,政府应该出台有关农村污水处理的相关政策或法律法规,让广大村民们意识到污水的危害性以及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并且加强对污水处理技术的开发,在让村民们知道污水处理重要性时亦要让他们知道该如何去处理污水。目前,我国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主要有厌氧沼气池处理技术、稳定塘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及蚯蚓生态池处理技术【4】。厌氧沼气池处理技术是最通用、节俭、能够体现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主要通过发酵污水来产生沼气,发酵后的污水中有机物含量大幅度减小,能有效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而发酵产生的沼气还能够作为能源使用。蚯蚓生态池处理技术是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环境工程系苏东辉等人提出的【5】,适用于50户—300户的集中型农户的污水处理系统,现已在太湖流域建立了示范工程。国家与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污水问题,在全国各地农村推广污水处理技术,加强农村环保的公众参与,这样才能够对农村环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2、政府要加快农村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除了当地人民的意识淡薄之外,还与污水处理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有关。政府要加大农村污水处理的财政投入,争取能够在广大农村地区建设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之于城市相对弱些,人民收入较低,而系统的污水处理的基础设施投资额度相对较大,因此,政府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投入是农村污水处理的关键。

3、生态养殖 农村大面积的家禽养殖可以生态立体的方法,促进农业生态化的发展,实现降低排泄物、污水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如“鸡—蚯蚓—果树—鸡”模式,即以鸡粪养蚯蚓,蚯蚓可以帮助疏通果园的土壤,同时鸡粪又可以作为果树的肥料,而鸡又可以在果园里生存。这样经济与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4、生活用水的源分离我国农村可以学习欧洲的厨房、厕所改造,以实现污水排放的源分离。通过源分离,将家庭产生的污水分为三种:一种为灰水,即洗漱、洗菜完的水,通过收集来冲马桶。第二种叫黄水,即冲小便的水,其中含氮、磷等元素,可以拿来灌溉;第三种叫黑水,即冲大便的水,这种水有机物含量高,可以进行微生物发酵回收沼气能源【6】。结语

农村污水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解决问题。只有在政策、资金、技术和意识都到位才能够真正地解决农村污水问题,才能促进农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农民生活环境的质量,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推动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国农业统计资料[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2】 浙江省农村水污染管制政策研究;杨守彬

【3】 我国农村的水污染特征及防治对策;王守中,张统 【4】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综述;曹群,佘家荣

浅谈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对策 篇3

(一)现代化农业生产带来环境的污染。

现代化农业一方面带来了传统农业不可比拟的效益,同时化肥、农药的过量和不合理使用导致农田土壤污染,甚至是大气和地下水污染。农作物农药残留超标,直接影响着人和其它生物的健康。另外由于农村循环经济没有有效的开展和实施,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也日益严重。目前,农业废弃物的来源主要是种植业废弃物(秸秆)和养殖业废弃物(养殖畜禽粪便)。每年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农作物秸秆数量40%左右随处堆放或就地焚烧,养殖业由于养殖方法落后,环保意识不强,对废弃物的处理处置能力不足,大量畜禽粪便未经有效处理处置,随意直接排放,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村空气质量。

(二)生活污染加剧。

农村生活方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发生改变,各种用水器及洗涤剂逐渐增加,但农村地区缺乏配套的污水处理系统和设施,生活污染物仍然沿袭旧的方式随意丢弃,直接排放,对周围环境尤其是水体造成严重污染。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80多亿吨,生活垃圾约1.2亿吨,直接影响农村环境及生活。

(三)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导致农村环境恶化。

近年国家推进农村城镇化,农村乡镇企业明显增多,城市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能耗高、污染重、治理技术水平落后的工业企业也逐渐转移到城镇和农村,轻视对资源利用的优化配置及组合,一味追求经济利益,不注重资源利用效率和社会环境效益,加速了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农村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

(一)农村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

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缺乏,无法自觉地保护环境,更意识不到环境质量下降造成的不良影响。部分企业经营者受经济利益驱动,在污染防范和治理上消极对待,农民对于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也不会采取有效的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

(二)体制落后,机制不畅。

农村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一直实施块块管理,无法有效杜绝地方保护,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削弱了环境监管力度。某些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侧重经济发展,而不注重环境质量,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不够,错误的执政理念,加上农村环保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对破坏环境缺乏必要的监管和适当的处罚措施,没有形成环境监控和管理惩治体系。

(三)新型技术薄弱。

目前,我国环保实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较少,并在农村环境保护上尚无认定的成熟技术和治理模式,适用性和时效性技术的缺失严重制约着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三、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对策

(一)加快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政府要坚持环保投入优先的原则,对资金进行有效整合,加大农村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尽快改变农村环保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切实保护好农村饮用水源地,把保障饮用水安全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

1.科学规划,因地制宜,从总体上对“面的污染”配套建设基础性设施,使区域環境得到有效控制;

2.结合农村生活污染分散的特点,对“点的污染”采取集中、就地、分散的方式建设投入少、运行管理方便的配套处理设施,使相对独立的小环境问题得以解决。

逐步推广“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置”的城乡统筹的垃圾处理模式,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

(二)大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科学发展,大力推进节地、节水、节能、节肥等节约资源型、环境友好型的循环农业,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1.推广节约型技术,农业部门和科技部门要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全面推广实施化肥测土配量、机械化深耕使用,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鼓励农家肥、无害化处置后的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料资源的综合利用;应用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低容量喷雾器械,减少农药使用过程中的“跑冒滴漏”。

2.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例如农膜回收再利用,实施秸秆还田和沼气发电,发展生物能源。

3.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科学划定禁养、限养区域,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对现有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治。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等综合利用方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依据土地消纳能力,进行畜禽粪便还田。根据水质要求和水体承载能力,确定水产养殖的种类、数量,合理控制水库、湖泊网箱养殖规模,坚决禁止化肥养鱼。

(三)严格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

采取有效措施,禁止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对新建企业提高环保准入门槛,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设备。强化限期治理制度。加大对各类工业开发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达不到环境质量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引导乡镇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推行集约化经营、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快推动农村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四)完善体制, 加强农村环境监管。

目前,农村的环境污染防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已有的农村环境保护体质也不完善。为有效落实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应迅速建立完善一个上下统一、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协调一致的农村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开展农村环境状况评价工作,定期公布农村环境状况。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重要农产品产地的环境监测。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防止产生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禁止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农村地区立项。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

参考文献:

[1]刘雪艳,孟祥德.论生态文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现状与对策选择[J].前沿,2011,1.

[2]施问超,周国良,韩香云.中国农村环境保护的实践与态势[J].污染防治技术,2010,(3).

[3]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2004.(编辑郑云东)

农村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篇4

水污染问题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 可近几十年来, 我国水质日益恶化。“五十年代淘米洗菜, 六十年代水质变坏, 七十年代鱼虾绝代, 八十年代洗不净马桶盖”是这一现象的真实写照。随着经济的发展, 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特别在广大农村地区, 对水污染的治理已经刻不容缓。与城市水污染相比较, 农村水污染更加复杂, 有点多、面广、分散、量小等特点, 且农民经济承受能力差, 技术水平低, 环保意识薄弱, 因此治理上难度很大。2014年, 国务院要求编制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核心就是要切实采取行动治理水污染问题, 改善水环境质量。分析农村水污染现状, 研究防治对策, 已成为当下的重要任务。

2 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成因分析

2.1 农村水污染现状

从环境保护部的2012年的《全国环境统计公报》中可以看到, 在2012年, 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462.7亿t, 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7.6%;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153.8万t, 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47.6%;农业源氨氮排放量80.6万t, 占氨氮排放总量的31.8%;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7.0%。农业源基本上占到全国污染的30%以上, 特别是生活以及农业的污水对水体污染严重。而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地区还没有任何污水收集处理设施。

2.2 农村水污染成因

2.2.1 农业生产方式改变, 化肥农药大量使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也不断改变。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使得化肥农药在种植业中被广泛使用。据权威统计, 我国近20年农业每年化肥的使用量已经超过4000万t, 而利用率却只有30%~40%, 农药的年使用量达120万t以上, 其中10%~20%附在植物体上, 其余都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这不仅使土壤肥力下降, 使土地板结、酸化, 而且化肥农药中所富含的氮磷等物质还会通过地表径流、渗入等方式进入水体, 严重影响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水质, 危害饮用水安全[1,2]。同时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严重。以太湖举例, 因生活污水与农田氮磷流失而造成的总氮贡献率为59%, 总磷贡献率为30%。

由于养殖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因此近年来农村畜禽业发展迅速, 养殖由各家各户分散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但由于多数规模化养殖场缺乏污染防治措施, 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或土壤, 更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2.2.2 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缺乏水污染处理设施

虽然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改善, 但由于农民依旧按照传统的生活方式生活, 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生活垃圾随意露天丢弃堆放, 导致农村环境日益恶化, 农民生活质量并没有提高。

我国污水处理事业的重心一直在城市污水的处理上, 对于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并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 而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不适合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目前适用于农村的小型污水除磷脱氮技术在国内外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广大农村地区缺乏水处理设施, 加上农村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 导致大量的病毒、细菌进入水体, 严重危害饮用水安全[3,6]。

2.2.3 乡镇企业污染治理水平低, 布局缺乏合理规划

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财政收入, 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但由于多数乡镇企业追求效益优先, 以及乡镇企业本身条件的限制, 生产设备陈旧、生产技术落后以及粗放的生产模式是乡镇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且由于多数乡镇企业布局为紧靠河流或者与农田、农村居民点交织在一起, 因此对农田以及农村水体造成了更大程度的污染。特别是小型纸厂以及化工企业对广大农村水域的污染十分突出[4]。以常州金坛市朱林镇朱林村为例, 2012年该村由于稀土厂随意排放废水导致300多亩农田的污染以及农作物的死亡, 给农民身心均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对农业的危害十分严重。

2.2.4 人们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由于农民的总体受教育水平及素质普遍偏低, 多数农民对环境危害的源头和危害程度往往认识不清, 比较看重有形的经济利益, 而对潜在的环境危害不够重视, 因此环境危机和环境保护意识十分淡薄。且农民往往居住分散, 这为生活污水及垃圾的统一收集处理造成了很大的难度[3,6]。

3 水污染问题的防治对策

3.1 加强水污染防治立法工作, 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目前关于农村水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不健全, 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是农村水污染防治工作不能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村的水污染防治立法工作应与农村的具体环境相适应, 做到水环境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同步进行。针对不同因素做出详细规定, 明确各阶层环境保护的职责权限, 形成专业的环境监测体系。同时设立严格的奖惩措施, 增强政府及企业人员水污染防治的责任感。

政府在农村水污染防治方面应该切实发挥积极作用, 提高管理水平。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发展生态农业, 从源头控制化肥与农药的大量使用。发展节水灌溉技术, 提高对水和化肥的利用率。根据农村的具体情况, 因地制宜, 加快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在乡镇企业方面, 政府应做好两手工作:对注意保护环境的企业进行资金、政策方面的支持, 鼓励其引进先进技术;对污染严重的企业严格要求, 限期整改, 并给予相应严厉的处罚。

3.2 加快生活污水管道的铺设及垃圾收集处理工作

由于农村缺乏生活污水的排水管道, 大多生活污水随意排放, 经常随地表径流流入河流或渗透入地下水体, 影响农村水体水质, 因此加快生活污水管道的铺设, 完成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并集中处理意义重大。同时农村人口居住分散, 垃圾露天乱堆乱放问题严重, 且多数时间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建议根据农村的实际状况, 在村中设立垃圾堆放点, 并按距离或人群密集程度摆放垃圾桶, 建立垃圾集中站, 统一集中村中垃圾送至处理厂集中处理, 并逐步实现村民家中垃圾袋装化、分类化、集中化。

3.3 加快畜禽养殖污染整治, 推广有机肥

由于农村的条件限制以及管理的不规范, 多数养殖场设施简陋, 仅仅简单设置围栏圈地了事, 没有任何污水处理设施。大量畜禽排泄物污染农村水体, 其中大量的氮磷等化学物严重加剧了农村水体的富营养化, 因此需采取措施, 加快推进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建设。可采取干湿分离、雨污分离、干粪及沼渣生产有机肥、污水和尿液生产沼气、沼液农田综合利用等全过程治理方式治理养殖污染。要做到养殖场不设污水排放口, 所生产的所有废弃物 (粪便、沼渣、沼液及经处理后的污水等) 完全农田综合利用, 并确保有相应的消纳土地。

由于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 农业生产中化肥与农药大量使用, 且因方式方法问题, 利用率极低。政府应大力发展有机肥厂, 推广使用有机肥。可通过建立示范点的方式来推广有机肥, 例如常州在2012年建成礼嘉片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示范点, 初步形成养殖废弃物收集体系, 对有机肥的推广使用设立良好的示范作用。

3.4 合理规划乡镇企业布局及加强企业监管

目前多数农村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 盲目引进企业, 不考虑对环境的影响, 以及缺乏规划, 多数乡镇企业与居民居住点、污染点等交织在一起, 为方便排污, 紧靠河流, 导致污染严重。在今后农村建设中, 应落实《城乡规划法》, 将乡镇企业布局纳入地区整体规划中, 并强化对企业的监管, 实行污染问责制度。政府出台相关规定设定排污标准, 并定期检查实施情况, 严格要求, 对排放超标企业可予以停业整顿处理, 违法严重者可予以关停甚至取缔, 杜绝“执法不严”现象[5,6]。

3.5 加强环保宣传, 提高农村人口环境保护意识

人作为环境保护的最关键因素, 提高人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农村环境保护的根本和关键。由于当下广大农村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以及素质整体偏低, 环境保护意识极其低下, 甚至没有。政府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多管齐下, 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首先, 可以从村干部着手, 对其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 在思想上让其明确农村环境保护的长远意义, 让村干部以身作则, 在村中实施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其次可以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力度, 针对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 引导和规范农民的环保行为, 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有益于环境保护的行为进行奖励, 屡教不改的行为可予以相应的惩罚;最后, 可以在学生教育中加强环保方面的教育, 让孩子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并相应去影响大人的行为[3,6]。

4 结语

综上所述, 我国目前农村水污染形式严峻, 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针对农村水污染的污水处理技术及设备不成熟, 有关部门的监管不力, 生产、生活方式落后, 人们环保意识淡薄等是目前存在的严重问题。[7]由于农村地区是我国管理的基石, 农村问题更是我国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遏止农村不利局面的恶化, 充分吸取教训, 重视农村水污染问题, 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探索出平衡的基点, 建设真正和谐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摘要:指出了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乡镇企业的崛起, 农民生活方式以及环保意识薄弱等原因, 使农村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农村水环境保护工作有待加强, 农村水环境立法有待完善。通过简要分析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 结合农村水污染治理的方法及政策经验, 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以期规范和提高农村水污染治理水平。

关键词:农村水污染现状,问题分析,防治对策

参考文献

[1]宋宁慧, 卜元卿, 单正军.农药对地表水污染状况研究概述[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0, 26 (S1) :49~57.

[2]王金龙.浅谈农村水污染问题[J].地下水, 2010, 32 (5) :48~61.

[3]白洋, 刘变叶.简析农村水污染问题及其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4 (11) :2496~2497.

[4]吴德勇.农村水污染问题分析及防治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 (11) :6738~6739.

[5]朱保健, 许迎春, 田义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水污染防治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4 (16) :4090~4091.332

[6]周正, 周颖辉.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及防治方法[J].北方环境, 2011, 23 (6) :97~99.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 篇5

在说到环境污染的时候,很多人的目光在聚集在城市的环境污染,当然,城市的污染情况确实是比农村厉害,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了。而且在中国至少还有三分之一的人是生活在农村或者在城镇结合部的。现在就让我们把农村污染关注起来。

农村生活污染的现状:提起水乡农村,首先想到是晴天、碧水、清新的空气。我是来自广东东北部山区的学生,我敢说在我小时候的我家乡确实是如此的,甚至比这里描述的更美,但如今走进部分乡村,印入你眼帘的却是深绿色的水,水面、水边不知什么时候成了垃圾流连不去的场所,臭味扑鼻,蚊蝇滋生„„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如今的农村不再是山清水秀,世外桃源,造成这个原因有很多,就比如在我的家乡虽然经济发展没有其他乡镇一样飞速,我的家乡仍然是贫困县,工业化发展缓慢,现代化程度不高,但是大批工商业产品涌入农村消费市场,特别是工业商品所带的包装及其一些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并且这些垃圾大部分是难于降解的,所以农村垃圾也随之逐年增加,远远超过了农村环境的自净能力,这是内部原因。我国是世界上垃圾包袱最沉重的国家.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产生底5.0亿吨垃圾中,中国城市就占到1.4亿吨,仅北京市,日产生活垃圾总产量已达2.09万吨,相当于两座半景山的体积,每年运送这些垃圾就耗去市财政6.8亿元.我国日常处理垃圾的主要方法是填埋,由此导致城市历年的垃圾堆存量高达66亿吨,侵占35亿多平方土地,已有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围,有114的城市不得不把垃圾堆村到乡村,由此造成城市垃圾公害变成乡村公害,这是外部原因。还有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原因是:农村的环保意识低,在很多情况下,是他们自己造成了自己生活环境的破坏,就比如,以前在我的家乡,对于有病死去的牲畜,最妥当的做法是在果岭或者菜地等贫瘠的土地填埋加之石灰粉,这样做既能增加有机肥料,又能避免污染,现在很多人的做法是将死去的牲畜随处丢,或者丢在河溪里,以为可以让河水带走污染,要知道在以前家乡的河溪是取水的重要来源,现在几乎没人敢用那里的水,连洗衣服都不敢去河溪边了,这种情况很多见,农村人一边制造、漠视着垃圾污染,一边承受着垃圾污染给自己的生活,健康所带来的不便和危害。

下面我来讲讲农村生活垃圾的危害:

1、占用土地,破坏土壤、水系、地下水和自然景观,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

目前,由于处理水平落后,农村主要采取了填埋、自然堆放垃圾的处理方法,这样就侵占了越来越多的土地,不仅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妨碍环境卫生,破坏大自然的优美景观,更可能破坏地表植被。如塑料袋等不可生物降解物 质,在土地中的残留率高达20%~30%,这种“白色污染”严重破坏了土壤结构,影响了其透气、透水性,又造成化学污染等,危害着各种生物的生存状态,危及农业生产,影响农民增收。

2、成为疾病的传染源,危害农民健康。众所周知,垃圾是疾病源的滋生地和主要传染源,由于垃圾成分的复杂化和长期简单堆放,易产生恶臭物质,垃圾堆放场成为多种微生物,病原菌的繁殖场所, 蚊绳孽生,老鼠猖狂,有毒物质和病原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疾病,影响人体健康。特别是遇上大雨或洪灾,由于洪水的冲刷,可以造成最大限度的病原扩散,导致疾病迅速传播,尤其是消化道传染病。在我的家乡里有个地方在近几年来的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很多人都说跟水污染有关系,因为他们那里的水源主要靠一条小溪,而且这条小溪近年来的污染也是越来越严重,水面上经常漂浮着各类生活垃圾和死去的牲畜。

3是城市垃圾的二次污染

越来越多的城市垃圾往农村倒导致城乡结合带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危害中国二十一世纪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垃圾已成为目前我国城市环境卫生所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之一原本被城市人羡慕的农村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由于缺乏专门的垃圾处理设施和队伍,农村垃圾处理难,已成为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之一。

农村垃圾处理可借鉴的模式

各地可根据经济实力、发展需要、地理位置的不同特点,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选择与当地实际情况相适合、与经济承载实力相适应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

1、清洁工程治理型。就是依托新农村建设工程、农村沼气能源工程等项目综合治理农村垃圾。比如利用沼气技术集中或分散处理农村生活、生产污水,加快“器、沼、池”(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生活污水和可降解垃圾采用沼气池净化,农民做饭使用沼气等清洁能源)能源生产模式,这在我所在的农村也是有的而且在这方面国家是有补贴的,我记得我那边的政策都是小型沼气池补贴2000,大型的例如养猪场的就是补贴10000,但是这一模式有个缺点是现在农村人不愿意花那么多钱去做。

2.义务清扫治理型。就是通过实行门前屋后卫生“三包”和成立义务保洁队等形式治理垃圾。即要求每户农民做好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并且定期检查公布清洁户、卫生户、尚清洁户及不清洁户。这一模式的主要优点是村村可以搞,缺点是组织难度大,长期坚持难,废物难降解。

3.在我的村里采用的有偿包干治理型。就是借鉴城区垃圾管理办法,根据不同村镇经济实力,采取有偿包干和物业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农村多样化保洁。这一模式的主要优点是基本与城区保洁接轨,比较容易坚持,缺点是经济实力不够,居住比较分散的村暂时办不到。我村里的环保资金都是靠农民自愿捐赠的,财源有限而且不确定高,我知道的是我村里的这项工作就是因为承包人不干而又停止了。

4.依托城市治理型。就是近郊农村地区通过推进城区垃 圾处理网络向农村延伸,这一模式有地域局限性,非近郊村庄难以实现,我所在县城的垃圾处理都没有处理好,如何能确保农村的垃圾处理得益于城市呢?。

四、对农村垃圾处理的对策和建议

1、政府推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农村垃圾的处理,需要一定的法规来进行保障,目前农村垃圾处理的现状是没有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办法。其实分析了最根本原因的就是:农村垃圾无人管,农认为这个属于政府管,所以,政府需要发挥推动作用,通过制定农村环境卫生的领导机制(以村支书为主的村委担责制)、目标、内容、方式等,规范村民行为规范,并为健全农村环境卫生体制提供法律保障。

2、以人为本,建立有效垃圾处理网络

农村垃圾面临着范围广、任务重、清运处理困难的难题。科学高效的垃圾处理网络是确保农村垃圾收得拢、运得出、消得毁的根本保证。就目前农村实情分析看,农村垃圾运送关键是深化完善户集和分类运送网络。“户集”要求每户农民自觉落实垃圾入袋装桶,并定点倾倒存放。这个环节的发展趋向是将食物垃圾与非食物垃圾分离、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分离。“村收”要求每个行政村按要求将村域内垃圾清扫收集运到中转站,这个环节的重点难点是实行垃圾分拣处理。“镇运”要求每个乡镇定期将分类后的垃圾集中运至垃圾处理场(垃圾中转站)。这一环节的关键是实现垃圾运输全覆盖,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人为本,逐步建立健全有效垃圾处理网络。

三、以政府投入为主和村民集资为辅的形式投入,落实长效管理

一个项目的实施是要先预算的,但是这一笔钱靠财政投入是行不通的,因为在大多数的农村是没有固定的收入的,必须采取投入方式:一是市、乡镇财政投入一部分;二是发动热心人士捐一部分;三是村委会转移支付的一定比例用于垃圾处理保洁经费;四是村委会通过“向农户收取一定的垃圾代运费。只有经费有了保障,垃圾处理工作才能实行长效管理,这个是数额不大的情况下很容易实施,我村里就是存在出钱的钱太少没人干的情况,四、强化宣传,营造垃圾综合利用的氛围

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问题,首先就要逐步提高广大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增强广大农民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村庄卫生环境的整治。要在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努力营造一个人人关心生态环境,时时注意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加强村民的保洁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个工作还是要政府主导。

科学处理农村垃圾,彻底改变农村垃圾随处乱扔的千年陋习,不仅是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的现实需要,更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城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迫切要求。相信,只要我们有良好的环境意识,有配套的政策法规,通过积极地探索实践,随着大胆破解垃圾处理这道难题,必将有力地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提高农村地区的现代化水平

文献:

1、《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郑好,梁成华

2、《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调研报告》应届毕业生网

3《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农村水污染现状 篇6

关键词:农村;环境;治理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7-0021-01

一、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意义

(一)农村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可持续发展要求鼓励社会经济发展,不仅要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要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促使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生存的需要,也是必然选择。农业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又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实现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对于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实现农村持续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做到农村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农村环境保护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而现今农村地区普遍面临着环境污染严重这一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也影响着社会稳定。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村容整洁”将无从谈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要坚持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环境保护相协调。

(三)农村环境保护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环境是难点。不把这块短板补上,城市再怎么现代化,都是漏洞的,相反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矛盾也越来越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只有结合农村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实际,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找准农村环境保护的切入点,以城市环境保护带动农村环境保护,消除城乡环境保护二元结构,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的环保工作重心一直都在城市。而农民环保意识淡薄,以及相关监管和法律体系不健全等原因,农村环境问题和矛盾日益凸显。“脏、乱、差”,“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也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堪重负的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是农村环境污染的最主要来源。生活垃圾主要是农村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包括塑料袋、废旧日常用品、废纸、煤渣、废旧衣物、废旧电池等。这些垃圾主要来源于农村日常生活的消费品,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现在很多农民都不再用菜篮子买菜,都用塑料袋,一些废旧衣物到处乱扔,平时产生的煤渣随意乱倒,没有一个固定的垃圾堆放场所,所以严重影响农村生活环境。

(二)日益严峻的水污染。

1.工业废水污染。

工业废水主要是工业生产工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工业废水的毒性和污染危害较严重,且在水中不容易净化。随着乡镇、村工业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一些污染严重的冶金、建材、化工及造纸等污染严重的企业落户农村,大量污水直接排入,给农村河流造成严重污染。

2.生活污水污染。

生活污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混合物如各种洗涤水和人畜粪便等,是农村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由于,农村自来水普及程度不高,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滞后,大部分生活污水都直接进入河流、湖泊,直接造成水体污染。主要包括洗涤污染和人畜粪便污染。

3.农业退水污染。

农业退水是主要是指农业生产中的污水。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使用的农药、化肥量日益增多,在喷洒农药和除草剂以及使用化肥的过程中,只有少量附着于农作物上,大部分残留在土壤中,通过降雨和地面径流的冲刷而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中,造成污染。

(三)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

1.工业废气污染。

由于城市环境监督体系相对比较严格,一些需要排放废气的企业开始向农村转移。在农村,限于经济、技术等原因,一些小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太少,废气随意排放现象屡禁不止,一些大企业虽然进行了治理,基本做到了达标排放,但由于这几年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废气排放也处在高增长态势。

2.焚烧秸秆导致大气污染。

秸秆露天焚烧是农村大气环境污染主要因素。秸秆焚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和烟尘等有害气体,同时秸秆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烟尘和炭黑,循环到大气环境中,还会加剧温室效应,造成臭氧层的破坏。

三、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环保意识淡薄。

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科学发展观是导致污染产生的根本原因。一些地方领导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政绩。相当部分企业环保法制观念不强,在利益驱动下偷偷排放废水、废气。此外群众环保意识不强也是重要原因。

(二)环保资金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 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 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由于农村环保投入不足,导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队伍自身建设难以跟上形势需要,环保机构设置滞后,缺乏有效的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三)环境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难以到位。

无论是农村城镇化建设还是农村经济的发展,都缺乏科学系统的环保规划,没有充分地考虑到环境因素。城镇发展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些小作坊和乡镇企业“遍地开花”,造成严重的农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另外,许多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虽然有规划和目标,但是一旦考虑经济发展,那些破坏环境的项目就会出现在经济规划中,全然不受环保规划的影响;或一旦注意到资金、人力、物力的实际流向时,就会注重经济增长计划,而非环保计划,使制定好的环境规划成为一篇空文。

(四)农民不科学的生活习惯。

长期以来,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譬如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滥用化肥和农药;环保意识淡薄,随意丢弃生活垃圾、焚烧秸秆等等。这种淡薄和落后的环保意识在农民身上根深蒂固,造成制造农村环境污染污染的主体十分庞大,因而污染现象十分普遍,难以根治。

(五)农村环保法律缺失。

目前,国家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分散在其他多部法律文件之中。其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属于原则性规定,概括性强,实践中难以操作。如针对有关畜禽养殖污染和面源污染等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由于现行法律中的一些规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给农村环保执法和环境问题的解决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四、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

面对如此严峻的农村环境,以及治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农村环境污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技术、经济、社会及环境等方方面面。具体措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重在农民参与,充分的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及时报道先进典型的成功经验,揭露和批评违法行为,提高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村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结果应定期向农民群众公布,对涉及农民群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应及时听取当地农民的意见。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形成共同推进农村环保的良好氛围。

(二) 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农村环境污染点多面广,单纯依靠环保专项行动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将农村污染治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才能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在现有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下,构建适合我国新农村发展的法律体系。各地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在建立农村环境保护防治法的基础上,制定农村污染防治的实施细则和办法,使农村环境管理走向法制化、标准化、长效化。

(三)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

应该逐步加大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可以在重点村镇试行“政府支持一点, 集体筹措一点, 个人拿一点”的办法, 建立和完善多渠道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 拓宽投融资渠道。还可以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征收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费,多渠道加大环保投入。

五、结束语

农村环境保护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而且也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繁荣与稳定。一旦农民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污染,农村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实现农村持续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做到农村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李建新,邓一鸣,吴家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国家环境总局.中国环境报社主办出版.《中国环境报》. 2011-4-11

[3]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中国环境报》. 2007-5-11

[4]国家环境总局.中国环境报社主办出版.《中国环境报》. 2011-4-13

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篇7

1 我国农村污染现状

以往农村生活污水主要为冲厕污水、炊饮污水、洗澡、洗衣污水等,主要污染物为COD、氮和磷,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含量低于城市污水,水质相对较稳定。近年来,国家加大城市的污染控制,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迁至城郊和农村,致使原本以单一生活污水为主要特征的农村污水,向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混合的复杂废水型转变。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规模化养殖业成为提高农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而当前城镇人粪尿和养殖牲畜粪尿的处理比例较小,相当一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由人畜粪尿直接排入水体的氮素与磷素超过了农田化肥径流流失水体氮素与磷素的总量,面源污染问题日趋突出[1]。

与点污染源相比,面污染源由于分散、位置难以确定,因此在治理管理方面较为困难。据200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的统计,我国的长江、黄河、松花江、辽河、海河、淮河等污染严重,符合和优于三类水的河长仅占评价河长的58.7%,比1998年下降了3.7个百分点。而对24个湖泊的评价中,有11个湖泊水质污染严重,特别是太湖与巢湖水质很差[2]。

2 农村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2.1 乡镇企业生产废水

由于农村环境容量较大,农村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加之企业布局不当,技术生产落后,大部分乡镇没有废水处理设施,使农村水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而许多因污染严重城市工厂企业不断搬迁至农村,使本不乐观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

2.2 农业生产废水

据统计,我国年使用化肥4 537万t,使用农药50~60万t。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农药与化肥的土地面积每年超过2.8亿hm2,由于地表径流将大量的污染物带入水体,这是水体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3]。

2.3 农村生活污水与垃圾

我国农村,每年产生的生活污水达80多亿t,据2005年建设部对全国部分农村的调查显示,96%的农村没有污水处理及收集系统,80%的村庄垃圾堆放在路边甚至水源地、泄洪槽及水塘边,这严重危害饮用水源安全和影响居民身体健康[4,5]。

2.4 畜禽养殖业废水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畜禽牧业成为农村新的污染源,我国畜禽养殖厂多分布在人口集中,水系较为发达地区,90%以上规模化养殖场没有废水处理设施,而农村以家庭小型养殖未被统计在内,据2000年调查显示,我国畜禽粪便产量达19亿t,是全年工业废弃物产量的2.4倍[3]。

3 农村水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

我国多数农村采用明渠或自然沟渠排放生活污水和雨水,虽然污水得到一定的处理,但经化粪池处理后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满足不了保护环境的要求,对地表与地下水体还存在污染的隐患。造成上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农村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薄弱。我国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主要设在城市,对农村生活与农业的管理较小,因此,导致政府对农村的环境管理不力。

(2)环境保护设施建设不足。尽管少数靠近城镇的农村建有排水管网,但是我国96%的农村没有污水处理及收集系统。农村环保设施建设的严重不足是目前农村水污染治理的一大难题。

(3)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我国城市环境的保护采取了优先政策,对城市的工业废水处理给予很多的优惠政策,而对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相对滞后,加之地方财政收入较少,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明显不足,致使地方政府对环境治理积极性较低。

4 加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措施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农村的差异较大,同时我国的国民经济实力薄弱,大多地区的乡镇经济基础差,农村污水处理不能简单照搬城市的废水处理办法,必须对农村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采取适合本地区经济条件的污水控制措施。

4.1 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

各级政府与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对农村环境问题给予充分重视,做好地域环境规划,建立建全环境保护管理体制,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4.2 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我国农村居民知识水平较低,环保意识淡薄,大多数农村青年人外出打工,留守人员年龄偏大,受教育水平更低。农村居民是农村环境的建设维护的主体,做好农村的环境治理离不开广大农村居民。

4.3 多方筹集建设资金

目前,制约农村污水处理的关键因素是建设资金问题,农村环境的治理需要政府投资,但并不意味政府的全包全揽,按照谁投资谁受益,采取多方筹集资金的原则,选择适合本地区的污水处理新路子。

4.4 采取适宜的污水处理技术

各地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应因地制宜地采取就地处理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按照建设投入低、运行管理费用少、处理效果好的原则选择适合本地的废水处理技术[6]。

摘要:根据农村水污染的特点与成因,总结了农村水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农村污水治理是建设环境友好社会的大势所趋,提出加大农村废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1]朱兆良,诺斯,孙波.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对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8-12.

[2]冯肃伟,戴星冀.新农村环境建设(城市管理丛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53-56.

[3]曾鸣,谢淑娟.中国农村环境问题研究——制度透析与路径选择[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71-78.

[4]谢良林,黄翔峰,刘佳,等.北方地区农村污水治理技术评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8(19):8267-8269.

[5]王晓峰,陈鹏飞.社会主义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选择探讨[J].小城镇建设,2009(4):56-58.

农村水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 篇8

1 农村水污染现状

1.1 农村水资源状况

当前我国农村的水污染情况比较严重, 除了农村工业所排放的污水之外, 还有农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或是畜牧养殖也排放了大量的废弃物, 导致了农村水源的污染情况加重。农村的水污染问题日益加重, 主要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分布在农村的水体, 例如河流、水库等, 都被统称为农村水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 它使得农村和城市的水环境相互交融, 农村的水体会受到城市的污染, 进而导致区域受城市水体污染的影响更大[1]。根据表1可以看出:2013年七大流域一共接受514.6×108t的废水总量, 同期增长达到6.7%, 占排水总量的83.4%。其中接纳的工业废水有190.3×108t, 比上年一共增加了3.2%, 占总量的80.1%;接纳的生活污水一共有324.3×108t, 比上年一共增加了8.8%, 占总量的85.4%, 化学需氧量也是如此, 都表明了农村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需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1.2 过于追求低价, 设施无法正常运行

从很早开始, 政府就已经开始重视农村的水污染治理问题, 并针对相关的污水处理建议而上报到各地部门, 进行专门立项处理, 也斥巨资建立了农村污水处理厂。但是因为农村经济比较落后, 在污水处理技术方面, 政府和相关的研究者并没有研发过多的技术, 在施工的过程中也没有予以技术上的支持, 从而导致一味追求低价而导致污水处理达不到预期的要求, 这样进行污水排放就会造成农村水污染情况的加重。

1.3 水资源管理水平低下

农村的水资源管理情况长期没有人进行监管, 而且农村的日常运营情况比较落后, 导致管理水平低下。农村的资源比较缺乏, 不能支付日常的管理和运行的费用[2]。对于已经建好的水污染处理厂, 也长期没有人进行监管, 从而导致设施无法进行监管或是监督, 这就让污水的处理效果明显下降。

2 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农村水污染情况已经十分严重, 要想彻底解决问题, 要有正确的政策和原则进行指导, 要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才能保证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

2.1 完善的指导原则和政策

农村的水污染问题很大程度上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 要实施控制性的政策, 这样才能防止水环境资源配置的失衡状态[3]。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 只有政府进行干预, 才能防止出现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失灵情况, 这种控制具有一定的作用, 可以指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为治理水污染提供更加可靠的法律依据, 也能够为水污染的排放体系拟定行动指南, 为水资源的保护提供更加有效的措施。

2.2 加强农村环境教育, 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 人口也没有较高的受教育水平, 环境意识都比较薄弱, 不能全面的认识环境治理, 尤其处于信息滞后的农村, 环境教育的推行基础比较薄弱。处于教育水平低下的农村, 教师是推行环境教育的首要选择, 可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予以环境污染有害性的传播和普及。进一步通过知识来改善农民的环保意识, 要与水污染做斗争, 从源头上杜绝一些污染源。

2.3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农村的人口密度比较小, 污染相对排放比较分散, 不能够进行集中治理, 而城镇通常是社会、经济的活动中心, 但是依然缺乏必要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不利于农村的水污染治理。加强农村的水污染需要引进先进的设备, 这是提高农村水污染治理的不可获取的步骤。要建立相当规模的污水处理厂, 并进行合理的处置, 而上级政府也应该予以足够的政策和经济上的支持。

农村的水污染会影响到农民的生活健康, 而且这些水污染具有十分丰富的种类, 数量多, 而且分布广, 很难进行根除性治理。只有对村民进行思想教育, 让他们注意日常的用水习惯, 并结合生态安全教育, 才能更快的发现水污染的污染源, 从而进行有效治理。

参考文献

[1]陈晓宏, 陈栋为, 陈伯浩, 李开明.农村水污染治理驱动因素的利益相关者识别[J].生态环境学报, 2011 (Z2) .

[2]梁维敏, 梁潇, 王缇.浅谈农村水污染的成因与防治对策[J].天津农业科学, 2011 (03) .

黄冈地区农村水污染现状分析与对策 篇9

1黄冈地区农村水污染现状

黄冈现有乡镇街127个, 行政村4290个, 面积17, 453 km2, 全市户籍人口75万余人, 其中农业人口占70%。有以下五个特点:

1.1农户庭院排水设施简陋, 卫生条件差。黄冈地区传统农户庭院排水普遍采用粪坑式旱厕, 旱厕多与居住房屋分开设立。粪便污水和生活废水都集中排至粪坑, 污水排放采用硬聚氯乙烯塑料管, 洗衣废水排放采用混凝土浇注的明渠。

1.2村落缺乏完整的排水系统。黄冈地区春夏季雨水丰沛, 耕地周边设置灌溉明渠, 房屋周围设有排除雨水的沟道, 但村庄内却无污水排放渠道。村民房屋内采用的是污废合流制, 所设置的旱厕容积有限, 溢流的污水顺着雨水沟道排放至周边的土地或水体。

1.3养殖污水未经有效处理。黄冈地区是湖北省最大的蛋鸡养殖区, 超过5000尾的养鸡场有500多家, 但大部分养鸡场未设置符合标准的化粪池和污水排放监测装置。大量氮、磷、BOD、COD含量严重超标养殖污水涌入附近池塘或河流, 造成农作物出现返青、倒伏, 水产养殖中鱼类大面积死亡, 部分地区浅层地下水也遭到污染。

1.4乡镇企业未设置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水泥厂、石材厂、棉纺厂将污水排放口直接设置在村民居住区附近。以黄冈市麻城石料厂为例, 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直接排放至周边水体, 导致水体中的COD和高锰酸盐超过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 地表水浑浊, 地下水也出现异味, 污水排放区周边农作物减产, 水稻从亩产1000斤降到500斤。

1.5水体中含有超标的农药和化肥残余物。以黄冈市龙感湖农场和蕲春八里湖农场为例, 当地农民施肥方法不合理, 肥料利用率低, 大量肥料进入水体;所用农药剂量中约有2/3进入农产品、土壤中、水体中。

2黄冈地区水环境污染源

总结黄冈地区水环境特点, 分析出该地区水环境污染源有两种:点源污染, 包括村民生活污以及部分乡镇企业和养殖场污水;面源污染, 即农业生产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目前两类污染源均不断增加,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村民的环保意识淡薄, 村庄布局缺乏规划, 当地经济条件较差, 很难推广现代化的污水处理技术;二是村镇小型企业、养殖场盲目追求利润, 而政府未建立完善的污水排放机制, 三是农业生产缺乏科技指导, 农民为了增产增收, 滥用农药化肥。

3分层、分类治理水污染

首先针对乡镇、行政村、企业进行分层分片管理。乡镇建立集中污水处理厂, 污水厂的责任主体为乡政府、相关企业或事业单位, 污水处理运行费用由乡镇自筹、上级财政拨款和排污收费等组成;行政村建立公共污水处理设施, 由村委会管理, 运行费用由村集体承担;村镇企业、养殖户按规定设置污水处理设施, 自行承担处理费用。

针对不同地理环境、污水类别、经济条件的水环境进行分类治理。靠近城镇的村庄, 可设置完整的污水管网收集系统, 将污水排放至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 而位于城镇污水处理站服务范围外的村落, 宜采用分散式污水处理。

集中设置的污水处理站可以采用厌氧生物膜反应池、生物接触氧化池、氧化沟、人工湿地、稳定塘、土地渗滤等生化处理技术, 其中人工湿地和稳定塘等生物处理方式在黄冈地区较为适用。以浠水县蔡河镇为例, 该镇人口较少, 土地面积丰富, 养鸡厂较多, 可采用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和家禽粪便污水。人工湿地是人们利用土壤基质、水生植物、微生物形成半生态污水处理系统, 该系统能除掉90%以上的有机物、氨氮和总磷, 采用人工湿地技术不仅可以治理当地水污染现状, 更可以美化环境。对于黄冈市罗田县、蕲春县等多处有山沟的农村, 可采用稳定塘。稳定塘主要利用水体自然净化能力处理污水, 运行管理费用低, 但处理负荷较低, 塘中污水易产生臭气或蚊蝇, 应设置于村民房屋长年风向的下方, 远离村民居住地。为了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 农村生活污水进入人工湿地或稳定塘前需要经过格栅预处理和均化池调节。

分散式处理是将各农户生活污水或养殖厂污水就近处理。分散处理首先完善相应的排水沟渠, 雨水与生活污废水分开, 雨水就近排入水系或水塘, 粪便污水经过化粪池或沼气池等进行卫生处理后排放。对于较为经济较为落后的山区村落, 如英山县较为分散的村落, 采用化粪池方式能节省造价。化粪池为污水初级处理设施, 主要利用物理沉淀和生物发酵的原理去除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有机物和悬浮物。需要注意的是山区农村自来水还未普及, 大多数地区仍取地下井水作为饮用水, 需要保持化粪池与水井的适当间距, 同时做好化粪池的防水措施, 防止污水渗漏污染地下水。

3结语

黄冈地区农村水污染整治工作的原则是制度先行, 因地制宜。政府在村镇规划时要优化污水收集、处理、排放设计, 需建立污水排放监管制度;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需注重环境保护, 实现污水达标排放;村民环保意识需要提高, 逐步应用现代化的污水收集处理排放技术。

摘要:黄冈地区农户庭院排水设施简陋, 村落缺乏完整的排水收集处理系统, 养殖业和乡镇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落后, 针对这一现状, 黄冈各地需要应地制宜, 分类处理污水。

农村水污染现状 篇10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村镇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大量未经处理污水的随意排放,极易对农村水环境造成污染,如何处理农村污水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蓬莱市委、市政府为此多次召集相关部门研究对策,最终确定在经济发展较快的经济开发区、北沟镇、潮水镇和小门家镇分别建设镇级污水处理厂。各相关镇(区)立即行动,通过积极争取世行贷款、采取BOT等方式先后筹资9400万元,于2006年陆续开工建设了日处理能力4×104t的碧海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1×104t的北沟镇污水处理厂和潮水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0.5×104t的小门家镇污水处理厂。其中,小门家镇污水处理厂全部由镇政府自筹资金建设,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因为镇级财政能力有限,工程建设一度停滞不前,蓬莱市政府了解情况后立即从市财政拨付专项资金扶持该污水处理厂建设。目前小门家镇污水处理厂和开发区碧海污水处理厂已经投入运行,北沟镇污水处理厂正在进水调试,潮水镇污水处理厂预计年内完工。全部建成后,蓬莱市日处理污水能力将达到8.5×104t,年可削减化学需氧量3000多吨。大辛店镇也开始将污水处理厂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现已完成0.5×104t污水处理厂的规划设计并开工建设;刘家沟镇、大柳行镇和村里集镇由于辖区内污水产生量较少,因此均采取将污水排入企业污水处理厂的方式进行集中处理。在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同时,各镇(区)均根据辖区实际,加大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力度,完善污水处理网络,全面提高各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能力。对于不能纳入污水集中处理的行政村,则采取自建氧化塘、人工湿地、沼气工程等简易的独立污水处理设施,对污水进行处理。

2 突出重点流域整治,全面改善村镇水环境质量

近年来,蓬莱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抓好重点河流的环境综合整治,有效促进了农村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投资4100多万元在平山河下游建设污水集中排放管道,将原来排入河内的工业废水全部引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并修筑6km沿海防浪堤,浆砌沙河两岸,建设两座拦水坝,以淡压咸,有效防止了海水入侵;投资3000多万元对泊子流域、抹直口海域重点污染企业进行综合整治,先后关停污染严重的水污染企业4个、实施限期治理16个,流域内企业已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年可削减COD 2000多吨;同时根据村镇水资源环境保护需要,全面实施开源、节流与保护,对境内各大流域实行统一治理,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了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其中,黄水河流域整治工程投资1230.5万元,共建设拦水闸20多座,拦蓄地表水60多万立方米,扩大改善水浇地1万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79km2,被国家水利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

3 严把新建项目审批关,严防新污染源产生

对于新、扩、改建和区域开发项目,严格执行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制度,严格审查建设项目选址、规划,要求新建项目必须执行“先评价、后建设”和“三同时”制度,坚持“耗水大不上、耗能高不上、污染重不上”的“三不上”原则,并注重加强在建项目监督检查和建成项目的竣工验收,全市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达到100%。为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制定了《蓬莱市饮用水源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严格划定平山水库、战山水库、淳于自来水水源地等地表水和地下水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的界限范围。同时明确要求:在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在二级保护区内,不得建设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4 推广畜禽粪便综合利用,防止出现水体污染

上一篇:移动定位下一篇:甲醇合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