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面源污染的特点和控制

2023-02-25

1 农村面源污染的特点

(1) 分散性和隐蔽性。与点源污染的集中性相反, 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的特征, 它随流域内土地利用状况、地形地貌、水文特征、气候、天气等的不同而具有空间异质性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排放的分散性导致其地理边界和空间位置的不易识别。 (2) 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大多数面源污染问题, 包括农业面源污染, 涉及随机变量和随机影响。例如, 农作物的生产会受到自然的影响 (天气等) , 因为降雨量的大小和密度、温度、湿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化学制品 (农药、化肥等) 对水体的污染情况。 (3) 广泛性和不易监测性。由于面源污染涉及多个污染者, 在给定的区域内它们的排放是相互交叉的, 加之不同的地理、气象、水文条件对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影响很大, 因此很难具体监测到单个污染者的排放量。

2 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1) 化肥的大量施用化肥的大量施用和不合理施用。过量施用氮肥和磷肥、钾肥施用不足与区域地区间分配不平衡, 从而导致土壤板结、耕作质量差, 肥料利用率低, 土壤和肥料养分易流失, 造成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 湖泊富营养化。 (2) 农药的大量施用。 (1) 直接向水体施药; (2) 农田使用的农药随雨水或灌溉水向水体的迁移; (3) 农药生产、加工企业废水的排放; (4) 大气中的残留农药随降雨进入水体; (5) 农药使用过程中, 雾滴或粉尘微粒随风飘移沉降进入水体以及施药工具和器械的清洗等。一般来讲, 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 而80%~9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 在灌水与降水等淋溶作用下污染地下水。 (3) 污水灌溉。近年来, 不但污灌面积大幅度增加, 而且污水水质发生明显变化, 水中污染物浓度增高, 有毒有害成份增加。由于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用于农田灌溉, 造成土壤、作物及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直接危害着污灌区的饮水及食物安全。 (4) 集约化养殖场的污染。城乡畜牧业规模发展迅速, 各地在城镇郊区附近建立了一大批养殖厂, 由原来农村的分散养殖变成了集中养殖, 由此而带来了畜禽粪便废弃物的排放处理和污染问题。水产养殖业也对一些湖泊、水库造成污染, 来源主要包括鱼类粪便、饵料沉淀以及为使水生植物生长而撒播的各种肥料。 (5) 居民生活污水和废弃物的污染。生活垃圾数量巨大, 全国每年合计增加生活垃圾27375万吨;同工业垃圾一样, 生活垃圾利用率极低, 大部分都露天在城郊和乡村堆放, 这不仅占去了大片的可耕地, 还可能传播病毒细菌, 其渗漏液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3 农村面源污染的经济影响

农村面源污染的经济影响是多方面的, 归纳起来, 可以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主要包括:一是由于水体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包括对水源、渔业、农业、旅游业的损失;二是由于土壤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包括作物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等导致的经济损失。间接影响主要包括:一是对生产力的影响。水和土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两个生产要素。农业面源污染通过影响水质和土壤而影响农业生产力。在受到农业面源污染影响的地区, 出现了农作物减产, 作物的质量下降, 口感降低, 使一些地方的传统农作物无法继续生产。另外, 农村面源污染还会造成渔业、畜牧业、工业的经济损失。二是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劳动者的质量也是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之一。饮用水水质变坏, 会引发一些疾病, 给劳动者的健康造成损失, 从而也会使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经济收入蒙受损失。三是对人居环境和生活舒适性的影响。在流域附近, 周边居民不仅受到不洁净的饮用水的威胁, 而且由于农村生活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理, 使得居民生存的环境受到影响。

4 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措施

4.1 政策方面

(1) 在各级政府的农业发展规划中引入农业环境评价体系和循环经济的概念和方法;加强面源污染危害和原因的宣传, 增强全民生态环境意识与参与意识;改善投资环境, 鼓励和促进农业环境治理工程的建设。 (2) 加强农民专业技术组织的建设, 发展农业种植业专业户, 提高种植业效益, 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 (3) 全面推动面源污染控制成熟技术的推广和使用, 启动面源污染控制新技术的研究和示范。

4.2 环境立法方面

(1) 建立国家清洁生产的技术规范, 拟定新的化肥和农药管理法律法规, 鼓励能够减少面源污染的化肥和有机肥的生产和使用, 包括:制订化肥和有机肥的质量标准;建立农业优良耕作技术体系, 针对作物确定化肥、农药和有机肥的施用量、施用时间和施用方法。 (2) 建立有机废弃物排放的法规, 有效控制城镇的污水排放和规模化养殖场牲畜粪尿的排放。同时, 开展城镇地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基础建设。加快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进程, 提出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案。

4.3 技术体系方面

(1) 结合监测和普查, 完善农业环境安全的评估体系。主要措施包括:在面源污染高风险区建立监测站, 监测土壤、河流、湖泊以及地下水含水层中的化肥、有机肥和农药的含量, 评估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开展污染高风险区的面源污染现状调查, 提供全面的可靠信息。在各级政府发展规划中引入农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2) 推广成熟的施肥和施药技术, 提高化肥和农药的效率,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包括:确定不同区域主要作物的施肥区划, 采用平衡施肥、深施和水肥综合管理措施, 重点避免在作物生长早期大量施用氮肥;恰当应用长效缓释肥, 鼓励使用有机肥, 并采用改良的施肥方法;采用免耕和其它农田保护技术, 减少由于土壤侵蚀导致的磷酸盐和农药损失。 (3) 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加强推广体系建设, 改进对农民的技术服务支持, 提高化肥和有机肥的利用率。包括:将农业技术推广与商业活动分离;引进对政府和私营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资格认证, 提高推广人员的技能:通过农民专业技术组织促进农业生产技术推广;拓宽农民的培训方式;增强农技推广人员农民的环境意识。 (4) 在污染区域实施流域综合管理计划, 统一规划面源污染控制政策, 设立执行部门进行小流域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采用生态沟渠、生态湿地、生态隔离带等技术, 同时开展面源污染控制最佳措施体系的研究和示范, 尤其是开发适合农村及农田污染物控制的生态技术, 吸取国家环保局和农业部发展绿色农业的经验, 利用已有的生态县市作为面源污染控制试点区。在流域的综合管理中, 由当地政府设立专门机构, 管理农村居住区的环境, 控制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地表径流。

摘要:农村面源污染又称农村非点源污染, 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和生活活动时所产生的污染物, 如农田中的土粒、氮素、磷素、农药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 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 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进入水体, 引起水质污染的过程。典型的农村面源污染包括农田径流 (化肥、农药流失) 、水土流失、村镇生活污水、农村固体废弃物及畜禽养殖等造成的污染。

关键词:面源污染,特点,控制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网.

[2] 中国农学通报.

[3] 中国农学通报.

[4]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5] 国家环保总局网.

[6] 浙江农网.

上一篇:浅析我国文化企业跨国并购中文化的整合下一篇:儿童糖尿病护理难点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