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与互联网的融合

2024-05-18

医疗与互联网的融合(精选十篇)

医疗与互联网的融合 篇1

关键词:数据融合,多传感器,智慧医疗

数据融合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 但直接促使其发展的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关于数据融合研究的范围现在尚无定论, 最初以军事应用为目的的数据融合技术亦可用于工业和农业, 如资源管理、城市规划、气象预报、作物及地质分析等领域。

国外一些大学也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成立了数据融合究机构, 华盛顿的GeorgeMason大学在1989年成立了C3I研究中心, 现更名c4I研究中心, 致力于为美国军方和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学术支持[1]。文献[2]在1997年对多传感器融合的概念, 应用, 研究价值进行了综述评价。文献[3]提出了基于自适应随机加权估计算法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 能够实时的适应各个传感器的加权值从而获得最佳的权重分布。Hua chai等人在文献[4]中提出一种异构分布式网络中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 从而达到网络空间的态势感知。文献[5]提出一种多传感器集成以及数据融合的方法用于外科微创手术中的导航感知。

在智慧医疗领域, 通过多传感器采集到的人体生命体征信息可通过数据融合网关将信息整合传输到数据医疗平台。多传感器的数据融合现在仍然面临很多的问题。包括未形成基本的理论框架和广义融合模型与融合算法, 关联的二义性以及数据融合方法与融合系统实施存在的问题。本文依据对多传感器的数据融合算法研究, 结合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医疗系统提出了针对多目标的数据特征提取及预处理方法, 并通过数值分析证实了算法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1 数据特征提取及预处理

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决策数据具有高冗余性的特点, 提出通过预处理减少计算时需要处理的焦元个数, 并通过一致性检验排除了误差较大的数据, 从而使得决策结果更准确。

目标识别系统都由特征提取和决策部分组成, 这两个部分都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不确定性信息的表示和处理。在基于证据理论的目标识别中, 利用图像传感器获得图像数据, 并从此图像中提取多种特征信息, 这些特征信息之间很可能存在一定的冗余性和互补性, 通过预处理能够最终消除或降低这些不确定性, 达到目标识别的目的。预处理过程分为决策矩阵的第一次预处理和决策矩阵的第二次预处理进行。

2 数值分析

针对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决策数据具有高冗余性的特点, 提出通过预处理减少计算时需要处理的焦元个数, 并通过一致性检验排除了误差较大的数据, 从而使得决策结果更准确。

传感器感知目标具有一定的不可确定性, 通过仿真识别目标的概率 (《=1) , 验证预处理是否能减少计算时需要处理的焦元个数。

2.1 数据融合数值准备

随机生成不确定性概率值m1、m2、m3、m4、m5、m6共6个传感器感知到同一目标。目标的可能身份有A1、A2、A3、A4、A5、A6、A7共7个, 其基本概指派如表2-1所示。

2.2 数据融合过程及结果

通过基本概率指派数值形成的决策矩阵M为:

如果使用决策矩阵的一次预处理和决策矩阵的第二次预处理方法, 然后再用D-S证据理论进行处理前进行预处理, 根据感知到目标的传感器个数与目标的可能身份个数, 可令p=4, α0=0。05, β0=50%, 那么经过初步处理中的第一步后形成的决策矩阵M1为:

使用截断型D-S算法进行预处理, 则无法排除焦元A5。经过初步处理中的第二步后形成的决策矩阵M2为:

通过观察M2中的元素, 可以很明显地发现节点m5的判决结果与其他4个节点的判决结果相差较大, 也就是说它含有粗大误差, 应该将它排除。所以运用狄克松准则对在进行信任度最高的目标身份投票时得到的票数最高的A1的信任度进行排除粗大误差的处理。处理后形成的决策矩阵M3为

运用各个算法处理后得到的决策结果, 如表2-2通过对比决策结果可以发现, 使用本文的二次处理方法在运用D-S证据理论之前进行预处理, 可以有效减少参与计算的焦元个数, 提高决策结果的准确度, 具体性能表现如下:

1) 与使用D-S证据理论相比, 可以减少参与运算的焦元m (A5) 、m (A6) 、m (A7) , 从而降低了证据组合运算的复杂度;还可以排除参与运算的误差节点m5, 提高了决策结果中m (A1) 的信任度, 增加了m (A1) 与m (A2) 的区分度, 从而为目标身份的确定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

2) 与使用截断法进行预处理相比, 可以降低参与运算的焦元m (A5) , 从而减少了证据组合运算的复杂度。

通过对6个传感器生成的不确定概率值m1、m2、m3、m4、m5、m6可能识别目标的身份A1、A2、A3、A4、A5、A6、A7进行基于预处理的证据理论数据融合得出目标可能性最大的是a1直接排除a5, a6, a7的可能性.验证表明其具有减少焦元量, 降低高冗余性并可排除误差较大数据值的效果.

3 小结

在传感器网络中, 不同感知节点受其自身性能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发回的数据经常会发生冲突, 这一现象在目标识别中表现得尤其明显。研究表明D-S证据理论法有较强的处理不确定性的能力, 成为了处理此类问题的理想方法。本文对D-S证据理论的决策矩阵的预处理使得参与计算的焦元有所减少, 并提高了决策结果的准确度, 从而减少了节点的能量消耗, 延长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生命周期。

参考文献

[1]叶明全.数据挖掘在医疗数据中的应用[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3) .

[2]Varshney, P.K.;"Multisensor data fusion, "Electronics&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Journal, 1997, 9 (6) :245-253.

[3]Shesheng Gao;Yongmin Zhong;Wei Li;"Random Weighting Method for Multisensor Data Fusion, "Sensors Journal, IEEE, 2011, 1 (9) :1955-1961.

[4]Hua, Chai, Kai, Zhang;"Multisensor data fusion for new generation distributed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 of ship,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and E-Government (ICEE) , 2011:1-4.

医疗与互联网的融合 篇2

[摘要]微课教学从2011年提出以来,就引来众多教师的青睐,当下“互联网+”又给高校中的微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将互联网思维融入教育领域,推动了教育教学的快速改革,“互联网+微课”的教学创新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为此文章通过分析在“互联网+”背景下将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进行融合,从而来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微课教学;传统教学;互联网;融合[DOI]1013939/jcnkizgsc201718301

1传统教学的特点

11传统教学的优势

111传统教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传统教学教师在进行授课时,面对学生,教师的一举一动,一个眼神或手势,都对学生有启发诱导的作用,教师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也可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情况及时地对教学方法做出相应的调整,学生通过观察教师对于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解决思路,也能提升学生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2传统教学的教学进度可控

传统教学是一个教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教学授课和辅导,教师对各班学生按照教学进度计划进行教学,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明确,教学进度有序可控,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

12传统教学的不足

121很难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传统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以讲授为主,整个过程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是听众和配角,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和记忆,而对于现在的高职高专学生而言,他们本来的文化基础就差,一味地讲授可能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甚者会加重他们的厌学情绪,从而导致他们失去学习兴趣,这样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

122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授课容量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现在的高职高专学生理论基础知识较差,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现代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知识面也越来越宽,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学容量也较小,所以教师很难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将知识较全面地传授给学生,这样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2微课教学的兴起

21教学改革的需要

211学生不愿学习

在传统的授课课堂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上面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下面呼呼大睡,为何出现这样的现象,其实就是学生不愿学,但是现在的学生对互联网却都非常感兴趣,学生们无时无刻不拿着手机,手机好像已经成为他们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教学中将互联网、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教学的目的。

212学生学习效果差、学习效率低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课内教师教授,学生只是理解和识记,丧失了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而对于现在的高职教育的目标而言,应该是要看学生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的能力,而这些恰恰都在传统的教学中无法实现。

22时代的需要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和微时代,微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互联网时代使得人们的“注意力”进行了转移,现在各种教育教学平台的出现,也使得学生线上线下的学习更加方便,所以将互联网技术、微课与传统教学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便可以轻松实现翻转课堂,从而扩展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得学生应用问题、分析问题、评价和创造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3微课教学的特点:短、小、精、悍

31时间短

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分钟或45分钟的一节教学课来说,微课的教学时间短是显而易见的。

32空间小

微课之所以小,其一是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相对于传统课堂微课更简练。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其二微课的小体现在它的视频文件所占的空间小,再加上现在移动互联网设备的普及,学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微课视频,也可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随时随地地观看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3设计精

微课在设计上一定要做到精心、精致、精彩,要富有新意。要精心设计讲解的内容,精心设计讲解的过程,精心设计要布置的内容,精心设计拍摄的过程,所做出来的微课一定要精致、精彩,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34效果??悍

好的微课所达到的效果一定是非常强悍的,并不是微小的,因为它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采用微课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线上线下都能进行学习,是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最好载体,也是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线下自主学习,可以实现翻转课堂教学,使得课外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内学习变成了师生共同交流探讨的活动场所。

4微课与传统教学的有效融合

在教学中如果能将互联网技术、微课及传统教学有效地进行融合,这样就可以扩展学生的学习时间,也使得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情况都能让老师了如指掌,也使得教师在课外也能有效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方便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随时进行辅导。由于现代“互联网+教育”新形态的出现,移动终端设备的广泛应用,微课的兴起,使一切变为可能,微课也成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新型信息化资源。“互联网+微课”教学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激发了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地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1课前组织

课前如果学生漫无目的地进行学习,其对知识的掌握是具有很大难度的。所以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下,我们可以将传统教学中教师所需讲授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拍摄成适合学生学习的微课视频,在上课之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互联网教学平台给学生下发学习任务,并且以微课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这对学生学习理解知识点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老师布置的任务进行计划、决策、实施,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均会得到提升。

42课堂组织

学生通过课前任务的学习,已经对教学任务有了初步的理解,在课堂上教师首先组织学生对课前学习的情况进行成果汇报,汇报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对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点评,对任务完成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教师再进行知识讲解,并指出关键点,对于每个知识的关键点,教师可以将其做成微课,以方便部分没有理解的学生能够在课后继续学习,最后让学生重新进行任务的总结汇报,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另外课堂教学中提问也是学生和老师非常重要的互动环节,是教与学活动的重要部分,教师可将要提问的问题设计成微视频,以多视觉画面和动画设计为主,不仅清晰地表达了问题的多维度,而且也会使学生从不同的视觉思考问题,从而达到最优的课堂效果。如此整个课堂教学中使得学生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43课后组织

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知识点的有效途径,传统的教学中都有课后作业,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以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另外我们还可将作业的解析制作成微课,让学生以微课的形式在课外学习,不但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也节约了课堂时间,而且学生在课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反复学习。最后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将学习的结果反馈给老师,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5结论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它既有助于学生短时间内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又可以节省教师课堂时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将微课与传统教学有机地融合起来,利用现在的互联网技术,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取长补短,加以优化组合,才能形成合力,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油晔浅析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融合[J].信息化建设,2015(6):191

[2]徐翠锋,郭庆论微课与传统教学的有效融合[J].职业时空,2014(1):74-76

[3]魏建,桑学峰基于微课新型教学模式的传统教学改革研究[J].?o线互联科技,2015(23):105-107

医疗信息化:融合与转型 篇3

在医疗改革的第三年,2011年也被指定为明确目标的一年。机制的转变带来效率提升,信息化作为强力的支撑,显得越来越关键。

科技与医疗融合

“IBM对医疗行业的关注其实是与医改同步的。” IBM中国区政府与公众事业部四部总经理刘洪解释了IBM智慧医疗的精髓:第一是物联网。所谓物联就是把医学的对象和科技手段、流程数字化,使其被系统感知、了解;第二步是在物联的基础上进行互联互通,特别是针对临床服务、协同医疗等;最终实现智能化,即利用数据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益,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医疗机构对患者和社会的服务能力。”

所谓智慧医疗就是: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那么,这“三化”要如何执行呢?

IBM提出,一是需要整合性的平台,这是在物联化以后,进行协同医疗、转诊和社区医疗以及远程医疗的基础;二是HIS系统,这是面向医疗机构和卫生机构的信息架构;三是需要临床信息分析和整合,IBM中国开发中心也有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CHAS(医疗和健康记录分析和共享),是临床信息一体化服务的架构;四是医院运营HRP/BAO;五是云计算;六是数字化医院建设和优化DHC/DHO,就是从网络到IT和医疗总控建立一套医院的运营控制中心,这个控制中心能够直接驱动或者直接去监控各种大型医疗设备,能够监控医院所有的物流、人流等信息,像一个交警一样,在主控制台上进行控制;七是协同医疗IDN,即把治疗的路径能够延伸到社区、家里。这是协同医疗的发展趋势。

管理变革与转型

传统医院如何利用新的管理理念完成转型呢?马鞍山市市立医疗集团的经历就是一个可借鉴的范本。

受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和约束,过去,马鞍山的市属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僵化,内部缺乏竞争激励机制,服务的观念比较落后,加上财政投入不足和缺乏成本意识等粗放式的经营管理,导致连年亏损,成为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一块短板。

在这个背景下,从2008年开始,马鞍山市开始进行管理变革。

结合该市的特点,马鞍山市实施了以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和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成熟这两个大主题为核心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马鞍山市市立医疗集团的总院长何少峰表示:“我们要从运动员回归到裁判员的角色,要把利益链切断。因为没有利益关系,就能够公平公正地实行全方位的监管。”

其中,最重要的是隶属关系的转变,马鞍山当时把公立医院改革、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卫生行政部门是作为行业的监管者对全市所有的包括公立医院在内的所有医疗机构实行统一的监管;第二个重点核心部分就是区域医疗资源重组。管办分开以后,马鞍山将有限的几家医院进行整合,组建成医疗集团,实行总院长负责制,取消了国家医疗集团所属各医院的行政级别,设执行院长。

医疗与互联网的融合 篇4

多个模块围合而成的建筑群

该医疗城位于宁夏黄河岸边的沙丘地带, 周边绿化植被较少、黄沙漫天, 用地西北侧毗邻黄河滩地为苍劲翠绿的河谷平原, 东南侧靠近山地为波状起伏的沙地, 整体地势东高西低。该建筑群由北向南呈模块化分布, 由五个不规则的L型与一个回字型建筑通过两条医疗街串联组成, 并由此围合出多块室外活动空间与绿化庭院。

* 台阶式布置

医疗城的设计借助了地势高差, 各建筑沿地势发展呈台阶式布置, 为整个医疗城的布局创造出趣味性。东侧病房楼地势较高, 病房布置均为南向, 为住院患者提供良好的日照和景观。顺地势由高向低延伸至西侧黄河方向, 在各分中心裙房分别布置各中心医技和功能检查, 便于为各中心医院提供服务。病房楼的方向垂直于内部医疗主街, 两条主街连接了医疗城的门诊、住院、医技等医疗功能的同时, 也连接了各医疗中心的景观花园、餐饮娱乐、商业等休闲功能, 分别为住院患者和门诊人群提供了便捷通道。最西侧为门诊, 处于地势最低位置, 接待中心也布置于此, 公共的功能检查和康体中心及商业服务设施围绕接待中心设置。位于医疗城中部的多层中庭一边连接接待楼, 另一边通过医疗主街与各个分中心联系。

1.建筑群由北向南呈模块化分布, 由5个不规则的L型与1个回字型建筑通过两条医疗街串联而成

2.医疗城建筑沿地势高低发展呈台阶式布置, 创造出趣味性

* 部分架空设计

因地势高低起伏, 医疗城的西侧低处部分采用了架空的设计, 避免了对自然景观的破坏, 主体建筑面朝西并向东南延伸, 既可利用银川充足的日照资源, 又可抵挡西北风的侵蚀, 有效降低了建筑运行的能耗。

* 利用BIM技术

设计尊重自然地貌和气候环境, 运用REVIT软件对场地及拟建建筑物的空间数据进行建模分析, 得出最合适的建筑方位和外观形态, 使建筑犹如从沙漠中生长而出, 与周围自然融为一体。测算土方平衡量方面同样利用BIM技术, 使项目在规划阶段做出最理想的场地位置、控制土石方量等决策。考虑远期分中心扩建的可能, 医疗城遵循一次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采用可生长的布局方式为远期发展预留了扩建空间。

高效与人性化的流线布局

医疗城的功能组织将现代医院的高效与人性化相结合, 根据相互联系的紧密度, 实现医疗城资源共享、相互独立并相互支持的发展模式。通过BIM技术模拟医院人、车、物流的交通和流线组织, 并设置参数测算门诊、医技、病房等区域的规模面积是否合理, 根据模拟的动态测试调整方案, 实现最合理的设计方案。

医疗城虽然是国际医疗中心的集合体, 但是采用统一的运营管理服务模式及管理团队, 因此功能上共享接待中心及部分医技。在布局上, 接待中心与共享医技部分位于中间, 联系密切的美容整形和妇婴中心紧邻之, 联系稍弱的干细胞和眼科中心靠外, 相对独立的体检和健康管理中心单独设置。中部接待中心面向西侧经北一支路, 并留出交通前广场, 使患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最方便地到达门诊区, 满足高效实用的要求。医疗城贯穿两条医院街, 一条是串联各中心大厅的医院街, 一条是联系各中心病房的医护工作走廊, 并行的双街提高医疗效率, 保证服务与管理的便捷联系。污物通过联系各中心病房的医护工作走廊由南侧纬二北路运出。地下室功能分区合理, 与地上功能联系紧密, 设置有车库、设备机房和医院厨房餐厅, 车库柱网合理, 停车紧凑高效。

多层次全方位立体绿化设计

为了使边缘绿洲得以延伸, 体现生长的理念, 医疗城在前期策划、规划布局、建筑设计中着重打造多点多层次全方位立体绿化设计, 无不体现着绿色节能的生态理念。

* 屋顶绿化

屋面全部采用屋顶绿化, 可保护屋面并调节室内环境, 降低空调能耗。绿化屋顶可明显降低病房及周围环境温度, 节省约20% 的空调能耗。为了营造建筑生长的效果, 绿化屋顶的脊线采用四面不等坡的坡顶设计, 借助BIM技术——REVIT三维辅助定位脊线和屋顶轮廓, 提高了设计质量和准确度。

* 中庭景观

各中心均设计采光中庭, 空间序列层层递进, 景观渗透交融, 使建筑更贴近自然, 掩映于绿色景观的怀抱之中, 为就诊和住院患者提供了休闲活动场所, 也舒缓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另外, 每个景观花园风格迥异, 并设计装饰图腾柱, 体现各国的异国风情和文化。

3.西侧部分采用了架空设计, 避免了对自然景观的破坏, 也丰富了功能空间

4~6.各中心均设计了采光中庭, 为使用者创造出风格迥异的景观花园

* 景观庭院

景观庭院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 提升疗愈环境, 实现冬季保温和夏季降温的效果, 有效降低能耗。庭院内部设置低势绿地, 承接和贮存雨水, 以减少绿化用水并改善城市环境。

利用地域特性的节能设计

* 六种窗格模块的节能表皮

建筑表皮的节能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遮阳、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性能, 从而达到降低能耗的目标。特别是医院中能耗最大的病房部分, 更要注重功能与表皮的生态设计。在医疗城的立面设计中, 采用了六种窗格模块排列组合, 实现工厂模块化生产、装配式组装, 加快了建设工期。

由彩色铝板、白色花岗石和玻璃组合而成的窗格设计体现了融合生长的理念, 外挑850mm的窗框格、彩色铝板与磨砂玻璃起到遮阳的作用;Low-e玻璃不仅具有隔音, 还可提高热阻, 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

除此之外, 也采取多项有效措施, 如将上述窗格信息录入BIM, 包含着窗格的尺寸、材质、构造节点、保温系数、生产厂家、联系方式等等, 利用BIM进行日光分析、照明分析、温度分析等等, 严格控制每个房间的温、湿度和空气质量, 不仅使材料和投资在施工中得到控制, 还能实现对建筑运行的管理, 并建立便捷的安装维护渠道。

外墙、屋面、女儿墙、楼板、隔墙、地下室顶板及首层地面等环节按照较高标准进行保温设计, 加强门窗和孔洞的保温性和气密性, 设置可调节外遮阳可最大限度的抵御夏季高温, 而特殊门斗设计和外门的选择能够减少冬季冷风的侵入。

* 当地能源的高效利用

银川的太阳辐射可利用程度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三, 为高效利用得天独厚的能源, 设计之初考虑采用被动式技术, 保证病房的朝向处于南偏西30°以内, 以获得更多的日照量和更好的日照质量, 达到杀菌、改善室内卫生环境、调节室内温度的作用。建筑延展的体量还可保证大部分房间的自然采光通风, 减少人工照明和新风设备的运行费用。

主动式太阳能技术主要是太阳能热水系统, 各中心设置独立的太阳能热水系统供给生活用水。游泳池也采用太阳能辅助蒸汽加热泳池用水, 降低能源消耗。

* 季节主导的通风设计

为实现良好的室内通风, 考虑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将主要房间设计为南北开窗, 通过采用室外庭院, 减小南北方向建筑进深, 营造良好的室内通风环境, 在过渡季和初夏、夏末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同时考虑冬季主导风向为北风, 设置非主要功能用房的连廊, 来对冬季室外风进行阻挡, 营造舒适的室内环境。

在室外风环境的设计方面, 建筑东立面采用透空廊桥, 因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可将夏季风引入中庭, 提高的自然通风效果, 改善了中庭的风环境, 体现出建筑美学与功能的协调。冬季时, 由于周围建筑和自身的遮挡, 不会超过风速4m/s, 室外风环境良好。

* 多项措施提高采光系数

建筑的采光设计方面通过减少建筑进深、增加开敞空间和透明隔断、增加南北立面开窗提高室内采光系数。采取的措施有:应用参数化设计方法, 通过模拟计算与形体设计的交互, 实现设计优化;在长走廊顶部应用可调节光导管引入室外自然光, 解决长走廊采光问题;在东、南、西立面安装可调节遮阳百叶, 百叶角度可根据天气境况进行调节, 通过与照明控制系统联动, 可实现恒照度控制, 百叶角度通过优化设计, 可实现8m进深的自然照明;利用BIM对房间材料保温系数、空间尺度及构造、空气渗透等级等参数进行把控, 完成日照及气候对建筑主体热能的影响分析, 进而确定了暖通专业最为合适的能源使用方案。

7~8. 立面设计采用了六种窗格模块排列组合,提高建筑的各项性能

9. 连廊的设置有效阻挡冬季寒风,营造舒适的室内空间环境

结语

医疗与互联网的融合 篇5

大家下午好!我来自人人网,首先我们看一下这个网站的一个页面,就是来自电子商务客户的一个广告的页面,其实这个广告之后,我们再看另外一家门户网站,是一个青年的广告,现在用人人网的人请示意一下,大家看一下,可能从正常的用户体验上来说,感受得到,但是作为媒体的话,这里面有很大的差别,当然我作为一个男士,其实这个广告浪费了这个门户资源,当我作为一个用户,我上到人人网之后,因为它针对我作为一个男士畅销品的一个包,这个时候对我来说是很有价值的,我可能就会成为它的用户,因为社区化媒体更注重真实的关系,所以用户在注册的时候,会注册自己真实的现实,那传统的针对兴趣的投放以及针对年龄区间的投放,以及组合的投放,其实像人人网这种用户人群还有更实际的现象。

对于这样投放的目的是什么,是实现三赢。其实媒体最高的是用户,实现用户的体验改革,第二就是营销的价格,对用户进行理性传统的促销。第三是提升了电子商务客户的企业的后续转化率,当用户点击了,还有目标人群的时候的作用。第三个就是一个商务化品牌的合作伙伴,它反而是从国外到中国里发展的电子商务,但是它在中国的电子商务的环境下,并不是最卓越,有很多像京东、凡客等都比它年龄大很多,但是这个媒体对自己的评价非常高,它用一种做事业的方式来做电子商务,用它的方式来传达,现在差不多有一个月的时间,有一万多人,这一万多人都是在自己资源主动的情况下,成为了新浪的粉丝,也就是新浪真正的目标人选,那我们可以在新浪6月7号随便发了一篇日志,有一些人在进行这样活动的策划,我们看到这个日志的人有将近两千人,这就足以证明在这个环境下,要把自己的电子商务的企业的形象跟用户拉近,对于我们来说才有真正的营销价值。其实做品牌专区媒体都得做,门户都得做。在社会化媒体下,做平铺专区最大的价值是什么,当我成为新浪的好友之后,在我的实验室里面有一个图文并茂的展示。另外在我好友的页面中,我所有的专业应该有七百多的好友,在它们的实验室里面也会看到这样的宣传,这就是社会化媒体和电子商务的宣传。第三个我们根据电子商务客户的需求,以及现在网民的需求,我们也在不断的学习、自我学习,包括向淘宝,它们做的套女郎非常火,我们人人网做了一个网购达人,现在已经有十万个好友,这十万个都是对网购感兴趣的人,这是网购达人里面的每日一券,我们发了大量的优惠券但发生效率很低,因为我们没有弄清楚用户所需要的,但是现在我们搞了每日一圈,一个比如说五十人的代金券,很多人看到这个之后,会觉得这个是广告,但是抢到了之后会知道这个是五十元的人民币,有的用户抢到代金券之后,用自己的个人状态去发布,去卖这五十块钱的代金券,同时我们提供这种每日一券的形式,在每个地方都可以做,那我们怎么作为需求来结合呢,当我作为用户抢到这个优惠券的时候,就会觉得很高兴。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我们有一百万的付费用户群,就是一个月十块钱的,这些已经是网络习惯的用户,我们也跟当当网来进行高度的用户群进行整合营销,来进行折扣优惠的服务。第六个就是我们综合应用,我们社会媒体的最大特色就是礼物,礼物其实在社会化媒体中,传承了传统的人际关系的一个问候、这种传情的一个工具,在社会化媒体中,它的价值非常非常的显著,当我向我的好友送一份礼物的时候,它周边的所有好友都可以看到这个价值,那我们研究的亮点是什么,就是我们把抽奖,把这个营销用潜在网民的负面的方式展示出来,而且我们人人网的这种礼物的营销,实际上对用户来说是收费的,但是对商业的行为是一种免费的、赠送的方式,用户也会非常喜爱还是结合到我们社会化媒体,这是我的一个个人主页。当我收到朋友的礼物的时候,那在左下方的位置,这个礼物就会显现出来,在2010年之后,已经有大量的创业者进行了团购商业模式的扩展,对于我们传统的企业,或者正在开拓电子商务的企业,这个领域也会不断的有新的亮点,人人网也会有很特殊的方式。

第八个我要给大家讲的主题就是我们刚才强调了人人网做电子商务的融合服务的工作,其实最大的一个工作,我今天上午听了秦总的介绍之后,我是觉得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的工作是要靠电子商务网站来认识到自身社会化网络的价值,就是你是可以具备社交功能的,这样可以得到免费的推广资源。第二最关键的是可以把用户自身的好友关系进行口碑传说,我们看一看我们符合客户的案例,普派网站接受了人人网联名登陆的方式,使用人人网的ID,就可以登陆普派,在登陆之后,产生了一个图文并茂的宣传,实际上我的好友也收到了这样的新鲜事,这就是SNS社会媒体的价格。这个是麦考林,麦考林是用潜在营销的方式,当用户选择在我的个人主页中有这样的方式,到我的好友的新鲜事中都收到了这样的传播,那我登陆这个,通过邀请按纽,可以把我人人网所有的好友关系,这是一个保护隐私的开放的一个借口,其实现在电子商务的合作伙伴都在进行这样的创新和合作,其实作为我自己作为从业者来说的话,我的感觉还是真的没有做到位,因为现在这种方式并不是我们网民可以真正去主动去发现的问题,如果这种商务客户能够像美国的从业者那样开放,同时对于它来说,也是带有口碑传播价值的,我们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案例,当我买一个很不错的东西,我会向它推荐品牌,也会推荐这个衬衫购买的过程,其实在社交网也同样可行。

对互联网金融时代互动与融合的思考 篇6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互动;融合;思考

一、互联网金融

随着全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与金融业的关系日益密切,两者之间相互融合,互联网金融时代已经到来。马云在外滩金融论坛上说过:未来,互联网和金融将不断融合,互联网企业做金融,叫互联网金融;传统银行深化互联网,叫金融互联网。招行前行长马蔚华说过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金融。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是不一样的。单独来看,金融并不代表消费者的最终需求,它是属于商业交易,不能解决消费者生活方面的各个需求,而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却解决了这一问题。比如,滴滴打车中的“专车”,如果绑定了信用卡,下车结算最终费用时,系统会自动从绑定的信用卡中扣除费用,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使得金融改变了自己的位置,成为商业交易的最后一环。另一方面,在互联网金融的推动下,金融行业的组织体系和金融市场的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使互联网与金融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互联网金融可以说是近几年来一个新兴的行业,它是对传统金融的改变与创新,也是互联网与金融互动与融合的结果。

二、互联网金融时代的互动与融合

1.金融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不同的营销模式

互联网金融已经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金融企业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而获得自己的发展是重中之重。一些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客户端等催生出新的消费者模式,改变着金融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方式与交易模式。金融企业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也开展了符合自己发展特点的不同的营销模式,使互联网金融进一步得到深化与提高。

金融的本质就是经营信用和信任,取得消费者的信任是金融行业市场人员必须做到的要求,互联网金融时代为金融企业提供了互联网这一有效的平台。为了取得金融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大中型金融企业频频利用情感营销,以实现品牌与消费者情感上的互动,达到互联网与金融的互动与融合。美利金融在2015年的时候发布了一个品牌形象宣传片:演员黄觉朴实独白演绎“我是个Loser吗?我有时候会问自己……”黄觉在广告片中可以说是本色出演,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状态淋漓尽致地呈现给广大观众,在喧闹的片场中被大声唤醒,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不停地接戏,即使再累都要继续。因为他是一位丈夫,是一位父亲,他必须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片尾,黄觉说道:“一个平凡的演员,撑着一个还算合格的男人和一个挺安全的家庭,我觉得我还行。”最后点出宣传片的主题:用更多金融可能,支持更美丽的人生,美利金融。这个宣传片使人们对生活与工作、人生与理财产生思考,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同时也让人们记住了美利金融这一品牌概念。情感营销是可以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实现金融宣传与交易,因为不论是处于传统营销时代,还是处于数字营销时代,成功的营销都是可以直击人的内心。这样的营销是在充分了解消费者真正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直击内心的内容,引发消费者间的情感共鸣,从而使消费者接收品牌信息进而接受品牌。不仅是情感营销,还有视觉营销、品牌代言、视频营销等等都是金融企业利用互联网这一开放自由的平台而采取的不同的营销模式,极大地调动了消费者对金融的热度与积极性。金融企业一改之前不变的观念与金融服务,顺应了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趋势,增强了消费者对金融企业的信任度,实现了互联网与金融的互动与融合以及互利互惠的利益要求。

2.金融业的互联网化

金融,相对于互联网这一个新的行业来说,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但两个行业最本质的特点在于融通,主要体现在金融是财富的融通,而互联网是信息的融通。所以,互联网与金融相辅相成,互动与融合是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格局。金融业面对这一新格局也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逐步向互联网化转变。

(1)多元化具体化的金融服务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金融行业的弊端日益显露,相比较而言,互联网具有低成本、高效率,更新速度快等特征,所以互联网与金融得到迅速的融合。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优势在于,金融行业能够使用互联网的手段与工具来提升金融业效率,改善用户体验,使金融服务更加多元化与具体化。百度和中信银行联合成立了“百信银行”;平安集团金融业务上在互联网化的基础上推出了网上银行、保险与信托、网上基金超市等,形成了一系列的互联网金融布局,为用户提供了多方面的金融服务。金融业想要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背景下幸存下来,要想可持续发展下去,必须要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发展多元化具体化的金融服务,这样才能赢得用户的好感与使用,使自己具备竞争的优势与存在的价值。

(2)金融业的创新能力

互联网金融时代要求金融行业进行投资理财与产品服务等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在各种模式创新上的多元化。互联网金融平台大部分是网络中介平台,解决的是信息不集中不对称和时间、空间上的阻碍,而且能够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切入,将生活中的关系反映到互联网平台上。金融只是金融产品间的交易,因此金融业要借助知识与互联网的力量做出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一些金融企业基于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实现了线上的保全及理赔处理,中间环节尤其是销售部分的减少,使得金融行业直面客户的机会增多,使得信息不对称这一缺点得到克服。因此金融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改变传统业务的销售方式,实行新的运营模式。金融与互联网紧密联系着,金融业的创新能力在逐步提高着,那么金融服务与运营流程就可以满足客户的自主选择,金融业就可以将更多的精力和费用投入到产品研发、理赔等客户服务领域中,达到创新能力的最大发挥。

(3)金融市场的发展活力

互联网通过观察和分析出消费者的具体需求来吸引消费者完成消费,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利用了互联网这一优势,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设置不同的金融场景和内容,来增加消费者的选择,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最后完成金融消费,这样就丰富了金融市场的活力,展现了金融市场的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不仅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而且加大了对金融业的投资与对金融业提高创新能力的支持,以此来吸引民间和国外资本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投资,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广的机会,使金融市场的发展不断被注入新的要素与活力,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稳定发展。因此金融环境的变化与金融市场的发展活力是密不可分的,伴随着金融市场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推动下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金融市场的发展活力的多变性也随之增加,使得互联网与金融的互动与融合越来越凸显。

3.金融企业必须顺应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全方位拓展竞争优势

目前,金融在互联网下的业务品种趋于多元化与具体化,而互联网的变化也深刻影响着金融业的发展。首先是移动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具有即时性、便捷性、广泛性和可搜索性。这一趋势将使产品到产业化,最终形成互联网产业集群。其次是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运用,提高了金融业的风险防范能力,降低了金融业的交易成本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最后是互联网用户的多样化,使得用户的需求在变化,金融业如何把握用户的实际需求做出调整是不可忽视的要素。从另一方面来看,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這一特点决定了互联网金融的相关从业人员必须是复合型的。首先是掌握金融业务和互联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从业人员必须同时理解互联网与金融这两种不同的逻辑,不仅要掌握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如何定位金融产品和防范金融风险等金融业务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互联网思维与分析互联网的能力,对互联网有着深刻的认识与认知,掌握必要的互联网技术。其次是既具备创新思维又有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互联网金融在金融的创新中产生,为适应这一新的发展模式,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意识与思维,来拓展互联网金融的业务,使互联网金融不断在发展。最后是具备风险意识和法治思维的管理型人才。虽然互联网金融属于新型事物,但本质还是属于金融,仍然脱离不了金融方面的风险。与此同时,从业人员要对全国以及地方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相对熟悉。所以金融业要能够清晰的认识到互联网金融人才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加紧对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并提供一定的平台进行实践,使其真正投入到互联网金融工作中,在最大程度上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是无比开阔的,也是不可阻挡的,金融企业必须顺应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做出多方面的努力,这样才能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赢得自身的竞争优势。

三、总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广泛运用,互联网业与金融业间的界线日渐模糊,两者间的融合逐渐深入,互联网金融时代已经来临,并且成为未来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互联网与金融的互动与融合也是互联网金融下的发展格局,给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带来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对金融行业。金融行业要顺应互联网金融这一发展趋势,拓展不同种类的金融服务与产品,提高创新能力,利用金融市场的发展活力与互联网金融人才赢得自身的竞争优势,使自身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得到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唐雪薇.互动与融合--浅议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新趋势[J].经营者,2016,30(1):178.

[2]巴曙松,谌鹏.互动与融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格局[J].中国农村金融, 2012(24):15-17.

[3]赵月若雪.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下的创新与融合[J].工会信息, 2014(29):14-16.

作者简介:

试论“互联网+”与传媒的融合 篇7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 《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互联网+”这个行业词汇。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互联网+”就是提倡充分发挥互联网在配置生产要素过程中的集成与优化作用, 将互联网的前沿成果渗透于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中, 从而提高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实力, 形成更宽广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其实, “互联网+”不仅仅意味着连接, 更多的是代表融合, 它的上边、下边、左边和右边都可以加入不同的东西。例如, 营销、零售、金融、物流、教育、采购、生产等。传媒在现代社会中所占据的重要作用不言自明, 将其与“互联网+”融为一体, 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本文尝试以“互联网+”与传媒的融合为主题展开探讨, 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互联网+”的内涵

作为国家网络的基础设施, 互联网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卓越成就。在国家“十二五”期间, 我国不断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呈现出这一系列特点:其一, “宽带中国”发展战略持续推进, 惠民规模日渐庞大。其二, 4G运营商不懈努力, 坚持创新整个产业链。其三, 基础网络不断升级, 虚拟运营商开始崛起。其四, 无线wifi分布广泛, 商业模式日显雏形。在这一系列成就的基础上, “互联网+”应运而生。

众所周知, 基站、核心网和交换网是传统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基本构成, 但是“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终端等, 以此形成了以“绿色、智能、开放、灵活、虚拟”为特色的新型基础设施。正如普适计算之父马克·维泽所说的那样:“最高端的技术正是那些令人类无法察觉的技术, 这些隐晦的技术将它们自己悄无声息地编织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但是又不被人发现。”由此不难推出, 所谓“互联网+”, 就是以互联网为主体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部门的扩散和应用过程。互联网也开始成为像水、电等一样的公共基础设施。

三、“互联网+”给传媒业带来的变化

如今, “互联网+”就犹如一个黑洞, 将不同的行业不断地吸纳进去, 使得社会整个产业格局发生了融合变化。在传媒业, “互联网+”也显示其强大力量, 使传媒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 截至2013年底, 百度网站的广告收入首次超过了中央电视台, 成了我国最大的广告媒体。与此同时, 其他互联网广告以45%的速度持续增长, 但是传统电视广告却以6%的速度艰难前进。不难预测, 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收入将不容乐观, 即使是淘宝与天猫的广告收入, 也会对其形成挑战。

其次, “互联网+”在影视行业也凸显无穷力量。互联网思维激发了无限创意, 如全通道拓展、大数据驱动、新经济支持、跨领域融合等, 都使得影视行业焕然一新。“互联网+影视”还塑造了诸多新场景, 如通过手机进行预售, 预售的榜单为拍片提供建议;在电影院, 前后排的观众还可以通过手机APP直接交流, 增强互动。

再次, 在出版业, “互联网+”也持续发威。快速普及的电子读物、网上连载的最新小说, 就连那些“高、大、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现在也推出了图文二维扫码。人们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就可以看到习近平主席做出的各种报告。这些改变使得国家政府不再高高在上, 更加贴近民众。

第四, 在音乐领域, 互联网也大有作为。例如, 虾米音乐在前段时间推出了《寻光集》唱片, 以网页为载体, 让所有用户都不知道唱片中唱歌的人是谁。这样的方式让很多无名音乐人和有创作才能的创作者有了展现的舞台。而这正是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 让诸多音乐人有了用武之地。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 “互联网+”已经与传媒业高度融合在一起, 为传媒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媒体人要抓住良好机遇, 促进传媒业的持续发展。

四、促进“互联网+”与传媒融合的对策

“互联网+”与传媒的融合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互联网的共享性与开放式使得传媒成了迅速传达信息的重要工具。第二阶段是强调传媒与广大用户的互动性, 竭力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第三阶段是强调智能推荐与推送, 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用户的需求。可见“互联网+”与传媒的融合力度不会减弱, 反而会越来越强。那么, 如何进一步促进“互联网+”与传媒的融合呢?这是媒体人必须慎重思考的重要问题。

其一, 传媒体要更加精确地推送信息、发布信息, 因为网络资源浩如烟海, 可能会出现“信息过载”的现象, 海量数据还会对人的独立思考能力产生一定影响, 所以筛选信息, 提高传媒人的媒介素养至关重要。其二, 传媒业要努力升维。其实, 这些年来, 互联网下的传媒一直在升维演进:从定时播报到实时发布;从推送展示到点击付费;从平台战略到社交网络, 这些都是升维的典型代表。传媒业要探索互联网技术的最新应用, 推出更前沿的宽泛服务。

五、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将互联网作为推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 我国传媒业要抓好“互联网+”带来的大好机遇, 将内容与科技有机结合在一起, 促进传媒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栾轶玫.融时代的生态重塑[J].今传媒, 2011 (01) .

[2]陆先高.光明云媒:光明日报发力移动新媒体[J].中国报业, 2010 (12) .

[3]顾程.混媒时代的媒体接触[J].中国广告, 2009 (12) .

[4]崔坤艳, 李茂民.三网融合背景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依存度分析[J].今传媒, 2011 (10) .

[5]王文娟.融媒体时代的新媒体形象之研究——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网络发展部栾轶玫教授[J].今传媒, 2011 (07) .

[6]胡敏, 杨佳.浅谈新媒体文化建构之意义与方法[J].当代教育论坛 (综合研究) , 2011 (10) .

[7]吴长伟, 万智炯.新媒体内容供应的三个转变[J].中国记者, 2006 (09) .

图书档案信息与“互联网+”的融合 篇8

在今年年初的全国“两会”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第一次指出国家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 目的是要更进一步推动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相融合。这是“互联网+”首次从普通民间智库被上升成为我国国家战略, 她将成为贯穿我国经济改革发展主线之一, 意义深远。而作为传统信息保存中心的图书馆和档案馆, 要进一步认识到互联网条件下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在国家“互联网+”指导思想下加快图书、档案深度融合步伐, 尽早建成图书馆、档案馆统一、高效、便捷、低廉的图书档案信息服务平台, 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服务。

“互联网+”将带给图书档案信息资源融合的影响

“互联网+”概念

“互联网+”就是在现有的高度发达的互联网基础上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并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也就是说, “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生态, 以互联网的独特优势进行生产要素配置和优化, 进而提升经济生产力。

“互联网+”深远影响

“互联网+”是我国传统工业与信息化交互发展、深度融合显著标志, 我们大家都知道, 以往的广告搭乘互联网变成了现在的百度, 以往的集市搭乘互联网变成了现在的淘宝, 以往的百货卖场搭乘互联网变成了现在的京东, 以往的安保服务搭乘互联网变成了现在的360……“互联网+”将成为我国各项事业改革发展的强有力抓手。而且更为重要的是, “互联网+”催生出了新的经济形态, 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美好夙愿提供生态环境;同时, 随着知识社会形成, 驱动变革力量不仅有全面普及的网络, 还有最原始的数据、计算、知识等。“互联网+”不但使互联网泛在了、移动了、服务传统产业了, 而且使数据、计算和知识更具有价值, 推动了创新, 形成了知识社会中的大众创新、用户创新、协同创新等创新“新常态”。

“互联网+”倒逼图书档案信息资源深度融合

由于各个图书馆、档案馆建设的初衷不同, 导致他们各有各的特点, 有的信息资源大而全, 有的信息资源少而精。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使信息的数量、传输速度以几何级递增, 在此情况下, 对于信息保存中心的图书馆和档案馆来说, 仅凭单个图书馆或档案馆来收藏、储存信息, 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而且收藏中一定会出现片面性、局限性和重复性, 况且“互联网+”时代读者个性化信息需求愈加明显, 任何一个图书馆或档案馆的信息资源都难以满足读者深层次、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这就倒逼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必须深度融合, 进而解决图书馆和档案馆信息互通共享、融合交汇。另外, 随着“互联网+”进一步发展, 知识时代特征愈加明显, 各学科相互交织、相互作用, 综合性分外突出, 这就要求图书、档案融合发展, 方能显示其综合实力。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档案信息资源深度融合策略

建立信息综合协调机构

为加快图书、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进度, 及早实现二者深度融合, 作为图书、档案管理的上级决策机构如文化部、宣传部以及各县市区文广电局等, 首先在原有图书馆、档案馆机构保留不变的基础上, 应统一协调成立图书档案信息综合协调机构。该机构可由文化部或宣传部直接统领, 赋予该机构拥有管辖图书馆、档案馆的职权, 在工作运行中可统一调配图书馆、档案馆的信息资源, 逐步形成统一、开放、完整的信息资源体系;逐步形成馆藏丰富、管理人性、查询快捷、服务跟踪、读者至上的现代信息服务体制等, 最终形成图书、档案信息资源深度融合的科学、系统局面, 进而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在“互联网+”环境中的最大应用价值。为此, 该机构领导务必是图书、档案专业中的领军人物, 而且是计算机互联网领域的行家里手, 要有较高的统筹和前瞻能力。

积极谋划筹建图书、档案信息资源融合网

“互联网+”时代图书、档案信息资源深度融合的终极目标就是建成图书、档案信息资源融合网。通过上述信息综合协调机构的积极调配, 运用“互联网+”成熟网络科学技术和现今先进的通讯技术, 积极谋划筹建图书、档案信息资源融合网, 把零星分布的图书和档案信息通过内在关联编织成一个融合信息网络系统, 该融合信息网络系统由原始信息收集、信息数据库创建、读者大型服务器及读者终端等多项内容构成, 在融合信息网运行过程中, 每一模块都必须由技术娴熟专门工作人员负责具体管理, 在使用时, 读者直接登录该融合信息网络系统, 浏览目录查找用户急需相关信息, 既方便快捷又全面准确。在新的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建设过程中, 对于图书和档案各类资源建设应有所侧重:图书电子信息资源应以初加工一次和二次文献为主, 档案电子信息资源应以零次文献为主, 特别是原始纸质信息资源的加工应完全保持其历史原貌, 严谨进行加工处理。如我校开发建设的张仲景医籍数据库, 就是对历史保存的张仲景医籍进行保护和拓片保存, 以拓片形式进行电子上传, 既保证了历史原貌, 又通过电子形式便于读者研究和浏览, 大大提高了医籍档案的使用率, 更好地地服务了历史研究者和中医药研究者的学习和科研。

健全运行机制, 保证图书、档案信息资源融合网高效运行

医疗与互联网的融合 篇9

1. 新农合现状

我国在2002年提出要在2010年将新农合覆盖到全国所有农村居民, 新农合与2003年开始试点运行, 截止到2010年基本实现了覆盖全国所有农村居民的任务。在实行新农合的过程中, 政府给予了一定的财政补助, 即在初始阶段政府给予每位参保农民每年120元的补助, 到2014年已经增值到320元, 通过政府的财政补助, 我国已经有近8亿多人参加了新农合制度, 但是新农合在运行当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 保障范围狭窄。新农合制度下对于省、市级大一点的医院设置较高的起付线, 如我院2013年仅起付线就达到到1620元, 还有因第三方责任人引起的外伤等医疗费用, 是不予以报销的, 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参保人员的收益程度。

(2) 满意度较低。新农合属于一种社会保险, 患病的参保人员主要是通过政府的补助或者是其他投保人投保来获益, 由于新农合的保障水平较低, 导致患病参保人获益较低, 同时报销手续也比较繁琐, 让参保人拿自己的保费去补贴别人, 这样的种种原因造成了对新农合制度的满意程度较低。

(3) 手续繁琐、不规范。新农合参保手续繁琐, 报销方式也因为地区差异有所不同, 目前在安徽省省内 (除外伤病人外) 可以在医院直接办理, 再由医院与当地医保结算。但是到省外就医的新农合参保患者入院时需先垫付医药费, 出院后回参保地报销。并且报销时需病人提供农合卡, 身份证等一系列报销手续, 病人只要少带一样就不予报销, 很不方便。

(4) 缺乏宣传力度。在宣传新农合时, 我们比较侧重的是宣传其带来的好处, 对于其他方面宣传力度不够, 没有向农民宣传新农合的深刻含义, 导致了有些人片面的认为保险没有必要, 对新农合的支持度较低。

2.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现状

我国国务院与2007年开始实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试点, 计划在三年内实现覆盖全国,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服务对象包括了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非从业城镇居民、其他保险未覆盖的群体等。基金支付比例按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确定, 一级 (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级、三级医疗机构基金支付比例为75%、60%、50%。城镇居民连续参保缴费满2年后, 可分别提高到80%、65%、55%。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设立最低缴费年限, 达到缴费年限 (男25年、女20年) 的, 退休后不再缴费即可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然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不设立最低缴费年限, 必须每年缴费, 不缴费不享受待遇。

二、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融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 可行性

在对新农合与城镇居民两种医疗制度进行融合过程中, 需要充分的考虑他们的保障水平和筹资机制, 判断他们是否具有一定的共性。

首先, 从城乡经济的发展水平的方面来看, 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未就业的人数比例相差不大, 新农合与城镇居民两种医疗制度在缴费额度上都不是很高, 即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每年的缴费标准是560元, 而政府给予新农合年缴费的补贴就有240元。正是充分考虑到了城镇和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 适当的降低城镇缴费额度, 提高农村缴费额度, 加大对农村财政补助力度, 降低对城镇的财政补助力度, 将两种制度融合是十分可行的。

其次, 从城乡服务体系的建设方面来看,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农村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也逐渐完善, 这也拉小了城乡医疗服务水平的差距, 这就为两种医疗制度的融合提供了保障。同时, 两种制度服务的人群是流动性较大的人群, 比如说外来务工人员或者是自由职业者, 由于服务对象没有很大的差别, 两种制度在融合的过程中就无需有很大的改动, 融合后能很快的适应医疗保险制度。

2. 必要性

由于参保人员的身份和就业状态是不断的变化的, 因此就需要在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两种制度中不断的转换, 这不利于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长期稳定的发展。只有在体制上实现城乡居民之间、就业人员与非就业人员医疗制度一体化, 才能保证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稳定, 将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相融合显然是最直接、最合理的方法。

三、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融合产生的问题

1. 加大了城镇医疗卫生机构的压力

新农合定点合作医院与城镇医疗定点合作医院在医师水平和设备上存在一定差距, 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融合后, 统一了报销比例和预缴纳资金额度, 参保人员可以到市定点的任何一家医疗机构治疗, 这就导致了大量农村患者涌入城市医疗机构治疗, 给原本就紧张的城市医疗卫生机构施加了压力。再加上统筹款拨付不及时, 医疗机构大量资金被占用, 以我院为例, 每月医保和新农合占用资金达到2000余万无, 影响医院良性健康发展

2. 降低运行效率, 导致运行机制不畅

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融合必然引起领导机构和人事关系的变动, 机构需要整合, 资金需要统一管理。我国新农合目前的运行和服务主要是由卫生部门复杂监督和管理, 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是由人力资源部门和社会保障部门来完成保金的筹集和报销手续的。其中卫生部门可以为参保人提供合理的医疗服务, 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在将两种制度融合后, 卫生部逐渐与社会保障部并轨, 新农合机构的人、事、物都会变革, 原来的服务优势也会大大降低。

3. 加大了道德风险和医疗成本

实施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融合后, 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在报销比例上得到了统一, 一些医疗定点机构受到利益的驱使, 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方案、药品使用等方面, 会选择费用较高的方案进行治疗, 有的甚至采取增加检查项目, 由此引发的小病大治等道德风险问题时常发生。

四、完善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融合的建议

1. 理顺管理体制

为了促进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融合, 首先要理顺管理体制, 将现有的卫生部门和人力保障部门所属的经办部门整合, 由同一行政部门管理, 彻底改变原有分散的管理模式, 实现统一管理。通过机构的整合, 医疗机构的工作一体化得到了强化, 有效地减少了经办机构的重复设置和盲区。

2. 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平台

完善的现代化信息管理平台是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融合的基础, 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可以使城乡居民的信息得到整合, 避免重复参保的现象发生, 进一步实现医疗保险的各级机构、定点医疗机构、经办机构联网, 使城乡居民在报销方面可以直接到医院报销, 减少报销手续的繁琐。将农合卡与居民医保卡两卡合一, 便于经办机构掌握参保人员信息。

3. 建立统一的制度体系

完善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融合, 要建立统一的覆盖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 将现有未参加城镇医疗保险的居民, 无论是否是城镇居民, 到将其纳入城乡居民保险范畴。由于每个家庭成员的参保情况不同, 因此可以取消以户为参保单位的模式, 这样实现了以个人为参保制, 加强了对个人参保的管理, 有效的避免重复参保问题的发生。

4. 加大宣传力度

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融合是一项服务于民众的项目, 宣传力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了政策实施的效果。因此, 在宣传的方式上要采用多种方式, 除了利用报纸、电视的方法外, 还要通过互联网和户外宣传的方式, 政策宣传员可以在城乡设立宣传点, 向城乡居民详细阐述两种制度并轨的深刻内涵, 提高城乡居民对两种制度融合的认识。同时也要建立相应的信息反馈机制, 采用意见箱等形式, 及时了解城乡居民对融合后的医疗制度的意见, 只有

5. 加强医德风险教育

为了避免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融合后带来的医德风险问题, 医护人员要树立为病人服务的意识, 要以为患者节约医疗费用为原则, 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期下, 最大程度的为患者降低治疗费用。坚决杜绝治疗过程中的开大处方、大手术、吃回扣的现象发生。对于一些医风不好的医疗机构要曝光或者整改, 对于医德较差的医师要吊销其从业资格, 清除医疗系统。

五、总结

综上所述, 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融合已经成为我国医疗保险新的研究课题, 两种制度的并轨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医疗保险的长期稳定发展, 实现我国城乡医疗保险体系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张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运行及改革[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206-214.

[2]秦立建, 蒋中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合并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 2012, (6) :101-106.

医疗与互联网的融合 篇10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特征, 也是当前制造业大国竞争的主战场。我国是制造业大国, 也是互联网大国, 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 有利于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 有利于激发“双创”活力、培育新模式新业态, 有利于加快新旧发展动能和新旧生产体系的转换。

近年来,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部门大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工作, 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步伐不断加快, 但仍存在平台支撑不足、核心技术薄弱、应用水平不高、安全保障有待增强、体制机制亟待完善等问题。为进一步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协同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 加快制造强国建设,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委, 编制了《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

《指导意见》是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重要举措, 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提质增效的现实选择。《指导意见》的总体定位是把制造业、“互联网+”和“双创”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有效改善供给, 释放新的发展动能, 催生一场“新工业革命”。具体来讲:

一是体现发展新理念。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深刻认识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在激发创新潜能、重构生产体系、引领组织变革、高效配置资源等方面的突出作用, 以激发制造企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为主线, 深入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 充分释放“互联网+”的力量, 发展新经济, 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不断提升“中国制造”竞争新优势。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当前, 我国互联网在消费领域的融合尤其是电子商务等走在了世界前列, 但在实现价值创造的制造环节等方面, 互联网的应用步伐亟待加快, 迫切需要发挥互联网聚集优化各类生产要素资源的优势, 构建新的生产组织体系和发展模式。《指导意见》在梳理当前制约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问题以及问题背后形成原因的基础上, 提出了下一步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

三是突出融合重点。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必须要有基本依托, 这个基本依托就是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动能。制造业是“双创”的主战场, 大型制造企业是“双创”的主力军。《指导意见》把支持大型制造企业“双创”平台建设作为发展重点, 主要考虑是通过积极搭建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各类互联网平台, 汇聚整合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等“双创”力量和资源, 带动技术产品、组织管理、经营机制等创新, 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 激发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动能。

四是强化融合支撑能力建设。通过深入研判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 《指导意见》从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打造产业发展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 强调要提升支撑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三个能力, 即提升基础技术、解决方案、安全保障等支撑能力。尤其强调要加快自动控制与感知关键技术 (一硬) 、核心工业软硬件 (一软) 、工业互联网 (一网) 、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 (一平台) 等四类新型基础能力和平台设施建设, 这既是加强工业2.0、3.0“补课”的现实需要, 也是支持我国实现工业4.0发展的客观要求。

整体态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跨界融合, 正在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 重构全球产业体系。当前, 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步伐不断加快, 在激发“双创”活力、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已初显成效, 但仍存在平台支撑不足、核心技术薄弱、应用水平不高、安全保障有待增强、体制机制亟需完善等问题。

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进展

互联网应用呈现从消费领域向制造业领域扩散的态势, 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

一是互联网广泛融入研发设计各个环节, 新型研发组织模式不断涌现。电子、航空、机械等行业骨干企业建立全球多地协同研发体系, 家电、服装等行业企业打造客户从设计、研发到配送全过程深度参与的研发体系。

二是互联网加速向制造业领域渗透融合, 涌现出一批新模式新业态。服装、家具等行业正在兴起以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为主导的新型生产方式。工程机械、电力设备、风机制造等行业服务型制造快速发展, 在线监控诊断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开始普及。

三是生产性服务业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2015年电子商务B2B交易额达13万亿元, 钢铁、石化、冶金等行业形成的年交易额超过千亿、百亿的电子商务平台分别达到20个以上、50个以上。传统B2C、C2C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C2B转变, 电子商务从交易平台向生产平台转变。

四是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创新载体不断涌现, 新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加速构建。线上线下紧密互动的创客空间、创新工场、开源社区等创业创新载体快速发展, 聚集中小企业、创业者的线上“双创”平台初具规模。中航联创平台“爱创客”已集聚3.5万创客用户、1000多位资深专家、8000多项制造技术和10000多项设计技术。

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 全面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是平台支撑能力不足。制造企业互联网化转型需求迫切, 但目前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在汇聚整合创业创新资源, 带动技术产品、组织管理、经营机制创新的潜力远没有发挥出来, 同时许多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对“双创”平台建设的复杂性认识不足, 对“双创”平台建设的规律认识不清。

二是应用水平不高。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进程面临“综合集成”跨越困境, 仅有14%的企业处于两化融合集成提升阶段, 融合发展面临智能装备集成薄弱、流程管理缺失、组织机构僵化、数据开发应用能力不足等挑战,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

三是核心技术薄弱。关键器件长期依赖进口,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自动控制与感知关键技术、核心工业软硬件、工业互联网、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等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的技术产业支撑能力不足。

四是安全保障有待加强。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安全模式和安全规则缺失, 工业网络、工业控制系统、工业大数据平台安全防护能力薄弱, 信息安全测试、评估、验证能力不强。

五是体制机制亟待完善。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带来新业态、新模式, 制造业“双创”平台、服务型制造等新业务健康发展需要更加完善的制度环境, 需要在科技创新、财税金融、国企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面临的趋势

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特征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持续创新并与传统产业融合, 互联网开放、共享、协同、去中心化的特征正在推动制造业创新主体、创新流程、创新模式的深刻变革。

一是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开源软硬件、3D打印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动着创新组织的小型化、分散化和创客化。面向大企业及中小企业的各类创业创新平台不断涌现, 支持“双创”的产业生态正在完善。

二是企业创新资源的配置方式和组织流程正在从以生产者为中心向以消费者为中心转变。构建客户需求深度挖掘、实时感知、快速响应、及时满足的创新体系日益成为企业新型能力。

三是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相互交织、激荡融合。协同创新、迭代创新、众创、众包、众筹、线上到线下 (O2O) 等新的创新模式密集涌现, 互联网对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四是“云”“网”“端”正逐步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新基础设施。工业大数据、工业APP、工业软件的集成应用不断激发对工业云的迫切需求, 工业网络宽带化、IP化、无线化稳步推进, 网络化、智能化的机器设备成为新型制造体系的关键要素。

五是定制化、服务化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新趋势。传统的大批量集中生产方式加快向分散化、个性化定制生产方式转变,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精准供应链管理、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加速重构产业价值链新体系。

六是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系统是各国产业竞争的焦点。互联网等新技术推动制造过程中人、机器、产品等要素的泛在连接, 形成制造、器件、网络、软件、芯片、解决方案等多方参与的协同攻关、标准合作、能力适配、规则共制利益共同体, 工业互联网联盟 (IIC) 、工业4.0平台 (Industrie 4.0Platform) 作为产业生态发起者、推动者、构建者的地位将不断巩固和加强, 新的竞争规则正在孕育和形成过程中。

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主要任务

《指导意见》的主要任务包括打造两个平台、培育三个模式、提升三个能力。

打造两个平台

打造两个平台, 即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大型制造企业“双创”平台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第三方“双创”服务平台, 营造大中小企业协同共进的“双创”新生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 制造业是“双创”的主战场, 大型制造企业是“双创”的主力军, 大企业“双创”平台是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大企业规模大、资源多、行业影响力强, 既是创业创新的资源金矿, 也是创业创新的排头兵。大企业建立的面向行业的开放式“双创”平台, 是技术攻关、创业孵化、投融资和人才培养的高地, 为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新路径。海尔集团建立开放创新平台 (HOPE) , 聚集了10多万家创新资源, 实现与全球专家、用户、发烧友的实时互动, 大幅提升了产品研发效率。航天科工集团构建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制造与服务相结合、创业与创新相结合”为特征的航天云网生态系统, 为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用户提供云制造、创新创业、工业品商城、公共服务和生态系统配套等服务, 目前平台注册用户数已突破10万。

培育三个模式

培育三个模式, 即支持鼓励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跨界合作、融合发展, 积极培育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网络化生产新模式, 增强制造企业创新活力和转型动力。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 已经成为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并涌现出一批制造新模式。首先, 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化协同制造平台, 打破地域限制, 通过更加灵活、更有效率的方式聚集资源, 可实现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的协同共享。中国商飞实现了全球协同网络平台环境下的产品研发制造, 其中ARJ21支线飞机全机的31000项零部件中, 有超过77%是在全球10多个国家、104家供应商之间协作研发和制造完成的。其次, 传统产品将被具有感知、存储和通信功能的智能产品所取代, 消费者正成为深度参与生产制造全过程的产销者 (Prosumer) , 传统的大批量集中生产方式加快向分散化、个性化定制生产方式转变。山东青岛红领集团引领服装个性化定制模式, 消费者可以直接在服务平台上提出需求, 柔性化生产线即可迅速响应, 这一模式既以批量化的生产形式控制了生产成本, 又以个性化的产品形态满足了用户需求。再次,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生产要素成本不断攀升、供需对接日益便捷等因素作用下, 制造本身在制造业产品附加值构成中的比例越来越低, 增值性服务逐渐成为企业竞争的新焦点。徐工集团、三一重工、陕鼓集团等企业通过互联网等技术开展远程监测、诊断和维护等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 三一重工已为全球超过10万台设备提供实时监测和远程运维服务, 3年新增利润超过20亿元, 降低服务成本60%。

增强三个能力

增强三个能力, 即增强支撑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基础技术、解决方案、安全保障等能力, 夯实融合发展基础, 激发制造业发展新动能。

从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打造产业发展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 《指导意见》提出了支撑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三个能力。首先, 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技术支撑方面, 提出要加快自动控制与感知关键技术、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等制造新基础建设, 这既是加强工业2.0、3.0“补课”的现实需要, 也是支持我国实现工业4.0发展的客观要求。其次, 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解决方案方面, 提出实施融合发展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升工程, 面向重点行业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 培育一批面向重点行业的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组织开展行业应用试点示范, 力争形成一批融合发展行业优秀解决方案。再次, 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安全保障方面, 提出实施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健全完善工业信息安全管理等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 开展安全保障试点示范, 依托现有科研机构建设安全保障中心, 致力于破解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面临的安全保障不强的问题。

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政策措施

为全面保障《指导意见》目标任务的实现, 结合“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双创”等现有相关政策, 《指导意见》提出了具有较强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重点在国企改革、财税金融、用地用房方面加强引导和保障。

一是在国企改革方面。推动大型制造企业“双创”, 重点在机制创新, 难点在机制创新, 突破点也在机制创新。鼓励中央企业设立创新投资基金, 引导地方产业投资基金和社会资本, 支持大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建设、创新创意孵化、科技成果转化和新兴产业培育。

二是在税收政策方面。结合营改增改革试点, 支持制造企业基于互联网独立开展或与互联网企业合资合作开展新业务, 落实好相关新业务所适用的增值税政策。现有互联网企业大多实行的是6%的增值税税率, 如果制造企业搭建的平台能够实行独立核算, 成为独立的纳税主体, 应该实行优惠的增值税税率予以支持。为进一步加快落实营改增改革试点, 应推动完善有关制造企业开展新业务的相关税收实施细则, 调动制造企业开展新业务的积极性。

其中,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新业务主要包括制造企业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提供的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共享、质量控制、产品追溯、远程运维等服务, 应用互联网过程中衍生的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云服务、信息安全及其他信息技术服务, 以及应用互联网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平台型服务业务。

三是在财政政策方面。充分发挥现有专项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加大对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投入力度, 重点支持设备智能化改造、制造企业“双创”平台建设运营和应用试点示范。充分发挥工业转型升级资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新兴产业创投资金等现有专项资金及基金作用, 重点支持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升和制造业“双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四是在用房用地政策方面。将工业用地政策应用到支持大型制造企业开展“双创”业务上, 支持制造企业利用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开展“双创”等基于互联网的新业务、新业态。

上一篇:契约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下一篇:绿色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