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

2023-04-15

第一篇: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黄渠慧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我有几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我虽然执教了10几年的语文,但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

1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但却不能离开教本上课。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针对题目引发学生发挥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因此学生也毫无顾虑的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

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2)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3)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4)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5)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通过研究总结出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2)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组织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4)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三、把握学生思维发民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第二篇: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在我校倡导的有效课堂的改革下,作为语文老师,如何才能真正理解高效课堂并真正实现有效课堂呢?通过学习与实践,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有效课堂的几点浅薄的认识。

一、 课堂导语设计的有效性。

在我校的有效课堂模式里,导入是一个重要步骤,而我也觉得导语的设计是否有效,往往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成功的导误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时空,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

2、突破重点,切忌生硬

导语设计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中心思想”等内容的简单罗列,过于冗长机械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还容易使学生疲劳、厌恶甚至注意力不集中。

二、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课堂问题设计必须有效

首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其次,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问方式的有效性

好的提问方式应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提出一些能够与学生基础相适应并能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而且有一些思考含量。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而不是迫不及待地直奔结果。如果仅仅只要求回答是与否,浪费时间也没有效果,因此,课堂提问不在数量,而在提问的思维含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活跃课堂气氛、启发思维、发展智力。

3、 问题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三、 引导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

首先,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面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如有一次做完课堂练习,我有意识地让学生们互相学习,发现别人的优势,我让学生互相参观试卷,然后说出自己认为练习做得最好的同学,学习差的学生说了优生的名字,同样学习优的学生也有说学习差的学生名字。他们都在找别人的闪光点。这样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当老师容易,当好老师就不容易了,上课很简单,但要上好有效课堂就不简单了。影响课堂的因素很多,为了使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能更有效直至有效,还不仅仅要以模式和理论作指导,更需要不断探索。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摘要】本篇文章根据小学生的情况,研究了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让教学更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有: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当什么角色的方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一系列方法,课堂教学中怎样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以及引领学生使用多种方法来学习的办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老师与学生的角色 课堂有效教学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40-01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全世界各个地方都开始重视对基础教育进行改革。怎样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热情地参与整个教学的过程,是现在的教育研究中的内容,本篇文章根据小学生的情况,研究了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让教学更有效的方法,给语文的教育工作者对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带来一定的建议。

1.课堂教学中老师该如何进行角色定位的方法

让教学更有效率是指在教学的时候,老师使用多种方法与手段,花费最少的时间,投入最少的精力,但却得到最大的教学成效,达到教学的要求,让社会与个人的教育价值需要被满足。高效率的教学注重学生的成长进步和教学的成效,需要老师为提高效率而努力。

1.1老师的角色

老师的角色需要从传统的传授型改变为研究型方向。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需要老师进行简单的传授知识,老师的任务也只是生搬硬套,但是实际上,每个学生的个性是不同的。这种方式来教学,对课堂的教学方法实施没有好处,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老师只有把传统的传授型的角色转变成了研究性的角色,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课堂要求,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1.2老师教学的方式

老师教学的方式需要从传统的传授型改变为师生互动型。我们国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方式不重视学习是主体的活动,这和当今这个科技信息快速发展的社会不适应。现今的语文教学需要进行改革,让教学的过程转变为师生共同发展进步的互动的过程。

2.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的方法

2.1课堂的开始激发学生对这堂课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的方法,有一种就是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需要依据上课的内容来用心设计该怎样进入课堂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设疑、引起悬念、用故事来引起学生对课堂兴趣的方法。只有课堂的开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更积极与有动力去听课,去探索。

2.2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竞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竞争能让学生产生紧张感与动力,所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在课堂中需要创造条件来让学生之间进行竞争。比如老师在教完生字后,比较谁认得快,记得多和牢,谁能组更多的词;还可以让多个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比较一下谁能读的更有感情色彩,谁了解的更加深刻;总结课文就比谁的总结更加完善。学生比赛的方法既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竞争,而且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然后让各个小组之间进行竞争。

2.3使用新的方法,创新教学的方法

刻意来求新,一样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喜新厌旧这是人的共同特征,并且青少年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最讨厌的就是老师教的时候方法步骤都一样,没有一点点创新,语文老师每一次都只是对作者进行介绍,然后介绍时代背景再划分段落,最后归纳中心等等,而且教的方法也一样,没有任何的创新。老师要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来进行创新,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学生面前多多展示新的东西,这样就会迎合学生,学生也会更有兴趣上你的课,更有兴趣的学习这一门课。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要灵活多变。老师讲述、学生看书和相互讨论交叉着来,努力的想方法来对课堂进行创新,课堂上让学生感到新意就能让学生产生兴奋感,然后才能让学生动脑,这样的话才能让学生有很大的乐趣。

3.课堂教学的时候要不断地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方法

课堂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所以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应该要让学生主动的积极参与学习和实践的过程,老师只是辅助的作用,引领与带动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3.1老师要亲和学生,让学生争着做主人

课堂教学中,老师不仅要作为学生的良师,还要和学生成为朋友,用真心的感情和诚心的语言来创建学习情境,让学生产生主人翁的概念,让学生有不断定目标与达到目标的想法,只有当学生知道了自己不只是参与教学活动的一员,还是这个活动的主人,这样才会去积极地接近课堂与融入课堂。

3.2老师要带动学生的实践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

想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放宽学生,不要只是使用考试和作业来让学生产生巨大的严厉,最后学生只能是循规蹈矩在老师的条条框框里进行盲目的学习,老师应该让课堂有时活跃有时安静,该讨论的时候就讨论,该做题的时候就做题,老师既要民主,又要能够控制住学生。因为学习是外在实践然后再吸收的过程,要让学生勇于实践,不懂就要问老师问同学,课堂上积极参与,不仅要能写还要能动手能说。

参考文献:

[1]伍春兰;基于“几何画板”的中学数学课堂“探究学习”的实践与探索[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李金富,唐华军;活动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的差异浅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钱树人;高中生物课程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回顾[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心得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其“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完成学业,发展智力,丰富情感,形成高尚审美情操的主要阵地。教师应如何发挥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呢?近期,我参加了湖南省中小学教师“有效课堂 ,高效教学”远程研修。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受益匪浅,。下面针对这次学习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

一、有效备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常言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对于教师而言,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于是,备好课自然而然成了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课前要认真研读大纲,领悟教学大纲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清楚如何讲,用什么样的语言讲,用什么教法教,学生才会容易明白,如何启发引导,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等。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去阅读课文。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相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课的发展新动向。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有效分配时间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节课40分钟,一个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钟

左右。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突出重点的原因。因为,我们发现孩子不能够集中40分钟的精力,那么每个孩子效率最高的20分钟出现在哪个时间段呢?这20分钟是集中出现还是分散的呢?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要100%地集中40分钟的注意力。而是根据孩子注意力的能力让她在有效的20分钟里发挥她的潜力。这和老师的教学安排有关。所以在设计教学预案时注意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我们应该注重设置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形式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并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合理分配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在一堂课中的时间。教师满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三、有效提问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运用好提问,应当注意这样几点:

1、提问要有计划性。一堂课要提问几个问题,对于所提问题的切入角度都要进行精心的构思。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教师要胸有成竹,精心策划。提问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步步深入。教师思路明晰,也对学生思维起着潜在的导向作用。

2、提问要有启发性。提问要促进学生思考,要减少或避免走过场的应答式提问——简单地问“对不对”、“好不好”这种应答式的提问,思维的含量很少,表面热闹,价值不大,而这样的提问在教师实际课堂教学中大有存在。

3、提问要难易适度。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可过浅,以免走过场;又不可过难,以防学生茫然失措,产生畏难

情绪。教师应把大的、难的问题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以减小每次提问的难度,减小提问之间的坡度,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四、及时反思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对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中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本人认为,每堂课后,及时认真的进行课堂反思,总结得失,是一种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很好办法。因为根据杜威和黑格尔的观点,反思是行为主体对自身既往行为及其相关观念自觉进行异位思考的认识活动。我们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反思,主要是指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或失败的因素,提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分析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原因,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分析和反省,促使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获得不断提高的认识过程。反思应做到:反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反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反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我通常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

1、课堂教学目标是否恰当,

2、课堂教学导入是否引人入胜,

3、课堂教学环节呈现是否多元化,

4、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是否恰到好处,

5、课堂教学气氛是否动静适宜。课堂教学看无定法,实际上是有一定的规则可循,只要深究新课改的理念,不断探索与研究,不断反思与总结,总能寻觅到适合当前教学实际的潜在规律,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虽然目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各式各样,但我认为,其中课堂教学反思毫无疑问对我们老师尤其是青年老师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十分必要的手段。我依旧会像往常一样,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努力地进行课堂教学反思,使之成为我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不二砝码。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展开,各种智力和

非智力创新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才会得以开发。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办法还有很多,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去创新,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宜春市袁州区西村中心小学俞娜

邮政编码:336000邮箱:282310932@qq.com电话:15179596700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我有几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在钻研一篇新的课文的时候,总是先通读 1

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写教案。课堂上,我不会盯着教案执教,但却不会离开教本上课。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但是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语文课每次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总结写作

特点等等。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讲述、读书、讨论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在教学<<詹天佑>>这堂课。针对题目引发学生发挥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因此学生也毫无顾虑的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詹天佑是我国什么伟大人物?他在修筑铁路时遇到什么困难?又是怎么面对的?等问题。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2)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3)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4)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5)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

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通过研究总结出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2)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组织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4)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

三、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

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如梦令>>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上一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下一篇: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