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物流成本分析

2024-05-09

化工企业物流成本分析(精选十篇)

化工企业物流成本分析 篇1

扩大销售和降低成本是企业增加利润的两个最基本的方法,而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销售市场,降低物流成本比扩大销售更为有效,因为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有助于扩大销售量,因此,物流成本控制在物流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运输是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运输成本在物流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对运输成本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将对企业自身优势的构建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1 企业运输成本的构成

运输是一种创造价值的活动,运输成本是为完成特定货物位移而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总和,一般以单位运输产品的营运支出表示。任何一种运输方式,其运输成本均由两大部分构成,即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是指与每一次运输直接相关的运输费用,包括劳动成本、燃料费用、维修保养费用及其他运营费用等;固定成本是指与每一次运输无直接相关的运输费用,包括不受装运量直接影响的费用。由于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不同,其运输的组成项目也不同,因此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成本构成也不一致。一般来讲,其货币表现就是各种费用的支出,包括车队、燃料、设备维护、劳动力、保险、装卸等。

2 物流成本和运输成本之间的关系

物流成本是企业的物流系统为完成特定的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耗费的货币表现。它是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物流成本是物流作业链各环节所有成本之和。《物流技术用语》中,物流成本的定义为:用金额评价物流活动的实际情况为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的大小,取决于物流活动的范围和采用的评价方法。

运输是物流系统中的核心功能,运输成本是物流成本的重要组成。控制运输成本目的是使总物流成本最低,但又不影响运输的及时性、准确性、安全性和快捷性。据日本有关部门的统计,企业为进行运输活动而支付的费用占物流成本总额的53%以上。因此,运输成本的控制成为控制总的物流成本的重要环节。

由于物流功能要素之间存在效益悖反,物流其他功能要素对运输成本的降低也起到重要的影响。如为了降低运输成本,组织大规模运输、成组运输和大批量、少批次运输有利于节约运输成本,但这无疑会增加物流的仓储成本。反之,为降低仓储成本,企业可以采用“零库存”等先进的生产和管理理念,把库存的压力转嫁给运输、配送、生产环节,采用多批次、小批量的采购模式,在降低库存成本的同时,必然会增加运输成本。

3 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

影响企业运输成本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货物特征、需求特征和市场因素。

3.1 货物特征

(1)货物密度

货物密度把车辆的载重量及空间利用等因素结合起来考虑。一般来说,货物密度越低,每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会相对较高。一般运输公司会根据不同种类的货物制定按体积或重量的方式对货物运输进行收费。

(2)货物价值

货物价值不同,承运人承担的风险和责任也不同,货物价值越高,承运人承担的风险和责任越高,发生货损或者事故后承运人赔偿责任越高,承运人需要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保证货物运输安全,从而增加运输成本。

(3)货物的装载性能

货物的尺寸、形状及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影响装载措施和运载工具、设备、操作工具、包装材料等的使用选择,从而影响运输成本。对于形状独特、尺寸巨大或者超重,运输过程中需要特殊保存的货物,运输费用一般高于标准形状的产品。

3.2 需求特征

需求特征包括运输距离、运输批量、运输时间等。运输距离是影响运输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对劳动、燃料和维修保养等变动成本发生作用;在运输距离相同情况下,运载工具的载货量越高,每单位货物所分担的运输成本越低,这是由于运输活动中存在规模经济;为了满足运输时效性要求,往往采用航空运输或增加运输频率,从而导致运输成本上升。

3.3 市场因素

市场因素即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因素。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保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企业往往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为代价,保有或增加产品销售量。

4 上海某化工企业的运输成本控制策略

上海某化工企业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特种化学品和材料公司,业务覆盖全球。公司全球业务围绕于四个核心领域:建材产品、涂料与密封材料、石油精炼催化剂和硅土产品。该公司在中国的业务主要是建材产品和部分其它特种化学品,产品为液态,使用吨桶包装,并采用平板车进行运输,最终用户大多是国内的水泥和混凝土公司,以及国内建筑公司。

该公司在中国设有三个工厂:上海闵行工厂、广东增城工厂、天津工厂。客户遍布我国江浙沪、华南、华中、西南、以及华北、东北一带。上海工厂主要负责将产品供应至江浙沪皖一带的客户;增城工厂负责华南、东南地区及部分西南地区客户产品供应;天津工厂负责华北、东北及西南地区客户产品供应(公司由于业务发展,在西南地区拓展了来大量客户,西南地区准备新建一个工厂,正在建设中,现阶段西南地区部分客户的产品供应由天津和增城工厂负责)。该公司三个工厂物流均采用外包经营。

随着公司在中国业务的不断扩大,物流成本逐渐升高,对公司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带来了不利影响。为减少物流成本,提高公司竞争力,公司急需从运输成本控制入手,合理降低物流成本。

4.1 根据已有的生产基地,进行合理的物资调运

按照单一品种物资的运输调度问题优化模型进行物资调运,即某种物品有m个产地,各产地的产量分别ai i=,1,2,3,…,m,,有n个销地,各销地的销量分别是bjj=,1,2,3,…,n,,运输单位物品的运价是cij,合理调运这些物资使总运费最小。采用优化模型后,江苏、安徽的客户由天津工厂供货(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中国外运华东储运进行运输(Sinotrans))改为上海工厂供货(外包第三方运输公司Elite进行运输)。表1为运输方案优化后节省的费用分析。

4.2 天津工厂至西南客户采用铁路+公路的联运方式

运输方式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运输成本的因素,还要涉及客户服务要求,货物种类,以及与库存成本之间的关系问题。

天津工厂距离西南地区客户达到上千公里,如果仅利用汽车运输,运输成本非常高,是不合理的。公司应采用铁路和公路的联运方式进行联合运输。在西南地区建立仓储基地(租赁第三方运输商3PL的仓库),天津至仓储基地间采用铁路运输,仓储基地至各客户通过汽车进行门到门的配送服务,这种采用中转的运输方式,其运输费用、库存成本以及仓库租赁费用之和小于仅通过公路直送的运输费用,给公司节约了运输成本。

4.3 增城工厂应采用租赁车队的运输方式

增城工厂主要负责广东广西两省及西南部分客户。这部分客户属于长期合作伙伴,每月都有产品订单。对于这部分客户,经过物流系统优化后,工厂采用了租赁车队给客户提供产品运输。由于这部分客户每月的需求较稳定,保证了租用车队提供运输服务时所产生的租金、司机费用、燃油费、过路费等成本低于直接外包给3PL产生的运输成本。

4.4 根据运输方式选择合理的仓储方式

由于物流功能要素间存在效益悖反,运输方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仓储成本的多少,因此公司根据所采用的运输方式选择合理的仓储方式将大大降低物流费用。

公司部分原材料需要进口,原先采用空运的方式,到港后存储至航空公司指定的仓库,由于报关以及公司的流程问题导致货物存储的时间过长,导致每单进口货物产生一笔较大的仓储费用(仓储费用远大于从港口运输至工厂的运输费用),提高了产品的成本,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经过物流系统优化后,公司将到港货物存储在公司指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3PL仓库,并与第三方物流公司3PL签订长期合同,大大降低了原材料进口的物流费用。

5 结束语

加强物流管理,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已成为企业提高利润、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已逐渐转换到了物流服务之间的竞争。控制物流成本是一个涉及范围广且复杂的系统工程,运输做为物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其成本的有效控制是降低物流成本重要途径和手段。

摘要:从运输成本的构成入手,分析了影响运输成本因素、物流成本与运输成本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以上海某化工企业为例,分析研究了进行物流系统优化过程中运输成本控制的方法和采取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运输成本,物流成本,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付桂林,袁水林.物流成本管理[M].2版.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2]鲍新中.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赵刚.物流成本分析与控制[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物流企业作业成本的分析与管理 篇2

研究认为,第三方物流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成本”,而发挥第三方物流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成本管理”。因此,要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就必须对成本进行客观核算。在我国目前的会计制度下,由于没有对物流成本进行单独核算,导致大部分的物流成本隐藏于水面之下,从而使物流成本严重偏离了实际成本。尽管学者和业界尝试用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如标准成本法、目标成本法等促使企业挖掘节约成本的潜力,但是,所获得的物流成本信息仍然是用金额评价的物流活动的结果。如果不超越物流成本本身,即使再准确的物流成本核算也失去了意义。

作业成本会计系统是由美国学者罗宾·库珀(RobinCooper)和罗伯特·卡普兰

(Robert·S·Kaplan)于1984年创立的。作业成本法的精髓就是作业消耗,其基本原理是依据不同的成本动因分别设置作业成本库,再分别计算各成本计算对象所消耗的作业量,分摊其在该成本库中的作业成本,然后分别汇总各成本计算对象的作业总成本。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从诞生开始,就引起了西方管理界和会计界的广泛关注,公开发表的各类学术成果不断增多。20世纪90年代,在英美管理会计、《成本管理杂志》、《哈佛商业评论》及《注册管理会计师杂志》等会计刊物发表的ABC论文数以百计。随后,由于一些公司在应用ABC后又因种种原因放弃使用,理论界对ABC的研究一度趋于冷静,也有人发表文章对ABC的正确性、适用性提出质疑。但是,随着ABC在越来越多的公司、行业应用,特别是ABC应用软件的开发,ABC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自1995年以来,我国便有不少学者和单位致力于ABC的引进与应用,如余绪缨教授、王平心教授、杨烈飙博士、邓为民博士以及中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中国会计学会等。西安交通大学的王平心教授在1997年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适应先进制造系统的作业会计研究”和1999年承担财政部重点会计科研课题“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中研究了中国企业是否具有实行ABC的条件,中国企业能否应用ABC和怎样应用;王耕、王志庆等人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角度结合实际案例对在国有制造业企业中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了探讨;武汉理工大学的邓明然教授在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做了试点研究,把ABC用于经营决策、成本控制、战略制定等方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会计是建立在“作业”这一基本概念基础之上的。按照詹姆斯·A·布林逊在《作业会计》一书中的解释,所谓作业是企业为提供一定量的产品或劳务所消耗的人力、技术、原材料、方法和环境等的集合体。其基本思想是在资源和产品之间引入一个中介——作业,基本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作业

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

作业成本会计计算产品成本时,先将成本按各个作业进行归集,除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可直接归集于产品外,制造费用则按作业产生的原因归集到不同的成本池中,然后按作业产生的原因采用不同的分配标准,将成本池中的制造费用向各种成本对象进行分配。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根本区别表现在:缩小了间接费用分配范围,由统一分配改为由若干个成本库进行分配;细化了分配标准,由传统的按单一标准分配改为按多种标准分配,对每种作业选取属于自己的合理分配率。由于细化了分配标准,所以作业成本法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

二、物流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优势

作业成本法引起物流管理者感兴趣的原因是:同传统的“数量基础成本计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能够更好地满足物流管理的需要。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只能展示物流成本的大小,这些成本数据在物流管理上所发挥的作用有限,尽管有不少企业已经把握了物流成本,却在如何灵活应用这些数据上遇到了难题。这说明,按照传统的计算方法得到的成本数据在解决物流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上,在促进物流管理水平提高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局限性。虽然作业成本法产生于制造企业,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物流企业却有很大优势:

(1)物流成本按功能可分为:运输成本、仓储成本、流通加工成本、包装成本、装卸与搬运成本和管理费用。这些成本大部分是间接成本,又以固定成本的形式出现,因此,物流企业没有直接的、可追溯成本作为合适的分配基础。

(2)物流企业实际上没有或只有很少材料成本——企业主要的短期变动成本,执行单项客户作业所需要的资源波动并不影响对这些资源的短期消耗。因此,如果物流企业按其短期变动成本做出关于服务客户的决策,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3)物流企业要比制造企业更加关注客户的成本和获利情况。物流服务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服务成本依赖于谁提供服务以及何时、何地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服务达到何种程度等。因此,以作业为基础,按客户计量成本和收入比按产品计量成本和收入能为公司提供更为相关,更有价值的信息。

(4)小批次、个性化服务特点鲜明。物流企业面对众多的客户,每个客户所要求的服务都是不一样的。作业成本法在产品(服务)品种多样、结构复杂、工艺多变、经常发生调整生产作业的情况下优点突出。

(5)物流过程的可分解性。物流过程虽然复杂,但都可以分解为单独的活动(作业),比如可以把仓储分解为装卸、搬运、验收、加工、补货等,这为物流企业实施作业管理提供了可能。

三、作业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管理(Activity-basedCostingManagement,简称ACM)是以提高客户价值、增加企业利润为目的,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新型集中化管理方法。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同时将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企业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进行成本链分析(包括动因分析、作业分析等),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信息;指导企业有效地执行必要的作业,消除和精简不能创造价值的作业,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近几年来,作业成本管理在一些先进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成本信息对决策的相关性和作业管理思想的优势。表1是作业成本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及决策中的应用情况统计表,从中可以看出,作业成本管理系统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业成本管理在国外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深入到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及决策的各个方面。其中,应用作业管理进行成本控制目的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89%,其次是用于成本预算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85%,其他还有用于过程改进、营运评价、产品盈利性分析等目的的。

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中具有极大的作用:

(1)利用作业成本信息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较少的资源提供更具获利能力的产品组合。利用作业成本信息对产品获利能力进行分析,尽量说服客户使用本企业已成熟的服务项目,减少因客户要求的特别服务而引起的配送计划改变带来的成本上升或努力提高服务价格弥补特种服务的维持费用。

(2)对各种方案进行成本分析,选择成本最低作业。在进行运输决策时,要对运输方式、运输工具、运输线路、运输时间、运输成本的预算,运输人员的配备和运输投保等多种方案进行分析选择,在完成同样作业的前提下,选择高效率、低成本的方案。

(3)尽量实现作业共享,减少批次作业成本。运输作业中可利用规模经济的特点,增加装运规模,包括接受运输订单的管理费用、定位运输工具装卸的时间、开票以及设备费用等与商品转移有关的固定费用。固定费用不随装运数量而变化,作业共享可减少每单位运输成本。

(4)消除多余作业环节,减少高成本和无效工序。在搬运装卸作业中必须很好地考虑运输和保管活动的连接和配合,运用信息技术对作业进行有效的调配、控制,尽量减少装卸搬

运的环节和次数,消灭重复、无意义、可有可无的作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方法避免时间浪费。装卸本身不会提高物品的价值,而且还会因破损、污损等原因降低价值,所以,不必要的搬运和装卸应尽量避免。

(5)合并被划分过细的相关作业。对于那些被划分得过细的,却又关系密切、属性基本相同的作业应予以合并,以便减少成本动因的数目,降低系统的复杂性和实行成本,提高作业过程的总体效率。例如,可将“客户调查作业”、“合作洽谈作业”、“合同签订作业”都合并为客户开发作业。不同作业是否有必要进行合并应视拟合并的各项作业的复杂程度、相互之间的相关程度以及能否适应管理要求的具体情况而定。

(6)改善作业流程。作业流程的改善是从作业层次上重新设计组织的各项工作,由于作业是组织的基本活动,所以重构作业,也即重构了组织,重构了物流。如果说设计和开发作业成本系统的过程能揭示物流的现状的话,那么改善作业流程便能使物流向更佳状况发展,使物流从“现在是什么样”走向“该怎么样”。

四、结论

作业成本法非常适合物流成本管理。它能够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益,为物流企业提供合理的物流服务收费标准。由于作业成本法能够更加精确地对成本进行分摊,因而,能够为企业的预算制定、财务报表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全面支持企业的战略规划、客户管理、绩效管理。

化工企业成本管理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篇3

【关键词】化工企业;成本管理;难点;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化工行业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是目前化工企业急需解决的重要经营问题。而降低和控制成本一直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经营效益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企业成本的管理控制。

一、化工企业成本管理的难点

1.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我国的大部分化工企业由于受到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其成本管理的意识不足,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不足,认为其只属于财务会计范畴,成本管理观念落后,忽视了它在现代市场经济模式下对整个企业经营发展的影响和决策作用,从而导致企业成本管理效果不佳。例如大部分石油化工企业是国有控股,受国家政策扶持,导致成本管理意识薄弱,在管理观念上仍然是粗放型管理观念,员工大多安于现状,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成本控制意识,从而导致成本管理工作的滞后。

2.缺乏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

化工企业的产品数量较多,类型复杂,再加上成本管理所涉及到的科室部门较多,导致在进行具体的成本控制管理时,化工企业没有完善、全面、统一的管理制度和标准要求,且普遍存在岗位不明、职责不清等问题,从而造成成本管理工作无法顺利、有效开展,严重降低了企业成本管理的效率,也给一些违规违法行为留下来可乘之机。

3.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

在目前的大部分化工企业当中,其成本管理人员一般是由财务部门的会计人员或其他人员兼任,缺乏专业的成本管理人员。而这些在职管理人员由于自身成本管理知识不足,对当前成本管理新制度、新方法、新模式的掌握不佳,导致企业成本管理的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到化工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加强化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1.创新成本管理观念

化工企业要积极转变管理观念,加强对成本管理工作的关注和重视,充分、正确的认识到成本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成本管理的目标、内容和岗位职责,从而使全体员工都能够牢固树立成本管理意识,并不断创新成本管理观念,增强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的使命感和职责感,使其真正成为企业管理文化的一部分。

2.建立完善企业成本管理机制

化工企业要以规章制度的形式明确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目环节的成本管理目的、内容和标准,规范成本管理控制的流程方法,并对财务原始记录统计、生产成本以及成本考核分析等项目进行明确的标准规定。同时,还要组织构建专门的成本管理小组或部门,确立成本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独立地位,提高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对成本管理的投入,从而更好的提高化工企业的成本控制效果。

3.加强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化工企业要加强对生产经营全过程中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具体包括:

(1)采购成本管理。在进行化工原材料采购时,必须要确保原料质量的精度,以确保后期生产的正常开展。①在采购前做好市场调研,根据不同化工产品品种之间的联动性以及价格变化积极做好采购预算计划,降低采购费用和库存量;②加强采购功能(如询价、议价、比价以及订购)的落实执行;③加强同优质供应商的长期合作;④加强对采购进度的追踪,确保化工材料尤其是危险化学品的质量;⑤注重对采购质量的考核评价。

(2)运输成本管理。在原料运输尤其那些剧毒化学品、危险化学品以及易制毒品的运输中,企业要对运输车辆、运输路线、驾驶员以及押运员等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以避免因运输事故而增加运输成本。

(3)生产成本管理。大部分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复杂、精密化要求较高,且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废弃物。这就要求企业积极改进和创新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废物利用率,从而在有效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的同时,还能够增加企业的其他经营收益。①加强对化工原材料消耗的控制;②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废品率;③大力推行节能降耗,改进和优化化工生产工艺技术;④根据国家政策、行业形势等及时对化工产品的生产标准等进行修订和调整;⑤加强对制造费用(如机物料消耗、折旧费、加班费、修理费等)支出的合理控制;

(4)安全成本管理。安全问题是化工企业最为重视的核心管理问题之一,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旦发生安全问题,不仅会导致化工企业经营利益受损,其有毒有害的化工产品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人员伤亡等,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严重损害到企业在资金、名誉、经营等各个方面的利益。因此,必须要加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有效降低安全成本。

4.加强成本管理监督

化工企业要加强对成本管理工作的监督审计工作,建立和完善企业成本管理监督的相关制度规范,加大成本监督工作的执行和落实力度,加强成本管理的内部控制和审计工作,明确岗位职责和分工,执行和落实动态化的实时成本监督和控制,规范成本管理监督的工作流程,及时发现和处理成本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隐患,加强成本风险防范管理,从而更好的减少和降低企业成本。

5.加强成本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

化工企业必须要加强对在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对他们进行定期的、专业的教育培训,提高成本管理人员在知识储备、业务素质、技术能力、实践经验等方面的水平,强化他们的业务素质水平和成本核算能力,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从而打造一支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成本管理人才队伍。

三、结语

化工企业在今后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时,必须要实施动态化、全过程的管理控制,创新成本管理观念,完善成本管理制度,优化成本管理模式,提高人员素质水平,从而提高化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水平,增强化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上官云明.精细化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6):143-144.

化工企业物流成本分析 篇4

目前对于国内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 对供应链管理理论的认识和认知度是理论性高于实践, 更谈不上系统的全面应用。为尽快提升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 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 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遭到淘汰。煤化工企业应对供应链管理思想下的采购与管理理论尽快加以实践应用。本文以煤化工企业的具体案例, 对供应链管理思想下的企业的采购与供应模式进行一些浅析, 为煤化工企业的物资采购与供应方案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一、煤化工企业供应管理采购供应模式分析

1. 组织架构方面。

煤化工企业对原料洗精煤、焦油深度加工原料的采购较为重视, 但对辅助材料和备品配件采购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而导致辅助材料和备品配件资金利用效率偏低。分叉式的结构容易导致企业最管对辅助材料和备品配件采购管理的忽视, 也不利于采购资源的共同分享利用。

2. 采购与库存方面。

是典型的以库存控制为基点的采购管理模式, 采购以库存情况为主, 采购更多是为了避免市场供给的不确定性, 确保生产的持续性。企业多为强化内部管理而形成的物资采购监管程序, 也使得采购工作难于提高效率, 无法对客户的供应需求做出快速反应。

3. 供应商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供应商的选择仅凭经验, 以价格为合作基点, 无完善的选择程序, 供应商数目众多, 变动快, 耗费了企业较多的精力物力, 还造成物料供应的不稳定。过细的分割式管理, 不利于与供应商的协作, 与供应商之间还是传统的博弈关系。对供应商的管理缺乏系统的、科学的选择评价体系。

4. 在采购与供应管理活动中, 能够找出工作中的重点, 但对全局的系统匹配问题, 难以安排, 导致了组织机构的不尽合理, 以及相关资源的浪费。

另外对采购与供应活动中应加以管理的重要环节认识不足, 如对供应商的管理特别弱势, 没有意识到建立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企业的重要性, 由于没有采用对供应商进行系统的分类管理方式, 很难为煤化工企业在最终的物料需求的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优势, 从而也无法很好地为企业在获取竞争优势方面提供产品成本控制的支持。

二、煤化工企业原料采购成本分析

在煤化工企业原料采购控制中, 将物料分为了辅助材料和备品配件、粗苯、焦油、洗精煤三类。但经了解得知, 在辅助材料和备品配件中, 备品配件的年度采购额占到60%左右, 而且辅助材料中还含有部分化工原料, 此部分化工原料采购额占到辅助材料年度采购额的45%左右。且在辅助材料和备品配件中, 化工原料、部分关键备件与其他物料的市场供给情况并不一致。

1. 煤化工原料。

为此本文从物料性质相近、市场供给环境相近、采购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出发, 将煤化工企业所需物料重新分类、定义为四类:原料洗精煤;化工原料;备品配件;辅助材料, 按中型煤化工企业为例, 拟建四类物料占物料总需求的比重 (如下表) 。

在供应链管理中认为物料类别对采购有重大影响, 对物料的合理分类有助于相关的采购策略实施。一般可将需求物料分为战略产品, 杠杆产品, 瓶颈产品, 一般产品。

2. 原料采购成本分析。

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认为, 企业相对于其竞争对手有许多优势和劣势, 但企业仍然可以拥有“成本领先、差别化和集中化”三种基本的竞争优势, 煤化工企业的物料采购供应可以此为借鉴。

成本领先优势分析在物料的采购供应中, 争取成本领先的企业必然会强调降低产品采购价格, 并要求将库存保持在尽可能低的水平。但通过降低库存来获取成本领先的方式, 容易被同行业企业所效仿, 难以持久。

3. 煤化工企业成本控制。

制造、生产行业的供应链上有三个阶段:一是企业内部的业务整合, 即完成典型ERP构架;二是建立企业社区, 优化供应商之间的供应链;三是完成从生产原材料到客户的所有业务流程协同, 实现供求关系的结合。

目前煤化工产业还处在第一阶段之中, 供应链成本高, 以及物流企业管理分散, 也正在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制造、生产企业内部业务组合、建立企业社区、所有业务流程协同, 这是供应链衔接的三个基本阶段。

充分认识采购分析的重要性在目前煤化工企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及预测变化、适应变化并通过企业战略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充分利用机会的能力是决定企业未来发展状况的主要因素。一般情况下, 对普通煤化工企业来讲, 通常要用70%的销售额来进行生产原料和设备配件的采购。而采购的速度、效率和订单的执行情况, 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是否能够快速灵活地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 集中化的采购与供应战略, 是指通过企业对自身需求物料采购优势的分析, 将企业的采购力量集中在具备采购优势的物料方面。

在煤化工企业的物料采购中, 因具备采购价格优势的物料在企业生产总成本中的比重较低, 采用此战略根本看不到最终优势的体现。具体而言:若煤化工企业的采购力量集中在备品配件和辅助材料上时, 并不能有效降低整体的物料需求成本, 反而可能增加洗精煤和化工产品的采购成本, 导致整体物料成本的上升。所以说根本看不出此种方式对提升煤化工企业的竞争力帮助, 因而不宜取。

综上所述, 煤化工企业相比同行企业易于在备品配件采购、辅助材料采购两个方面取得采购价格上的优势。但由于洗精煤和化工产品占据了煤化工企业所需物料90%以上的成本, 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煤化工企业要依据产品定位在物料采购供应方面优化供应链的管理。

(1) 差别化竞争优势。由于煤化工企业种物料类别在企业物料需求成本中所占比重的严重差异, 为企业在采购与供应活动中实施差别化战略提供了条件。具体而言, 洗精煤在物料需求总成本中高达81.78%的比重, 必将导致煤化工企业的采购与供应活动重点集中于此。

(2) 集中化优势分析。集中化的采购与供应战略, 是指通过企业对自身需求物料采购优势的分析, 将企业的采购力量集中在具备采购优势的物料方面。

三、采购供应链管理

在物料的采购供应中, 争取成本领先的企业必然会强调降低产品采购价格, 并要求将库存保持在尽可能低的水平。但通过降低库存来获取成本领先的方式, 容易被同行业企业所效仿, 难以持久。

采购的原则应从供应链的成本角度出发对采购成本分析:从采购数量、时间和投资等问题上要考虑、所分析的内容, 以及怎样得到从而得到一份确实清晰可靠, 科学合理的采购任务清单。由此可见, 采购分析需要考虑的基本信息包括所采购物料的成本分析、交货时间和地点、交易的付款期限等。成本分析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买家们不仅要考虑最原始的物料成本, 也要考虑上游供应商的成本。

采购的原则就是一切要从供应链上的成本角度出发, 供应商的成本也是企业生产总成本中的一个部分。

四、原料、备件的准时采购

采购分析要考虑到结订单和供应周期分析采购要结合库存情况。现在煤化工产品一生产出来就在跌价, 甚至长期出现产品与原料价格倒挂。实质上, 产品放在仓库里面, 就相当于钱一天天在损失, 生产企业所担的风险也越高。因此, 合理库存量的概念要加强, 并付出实际, 在条件成熟时实行本地化采购, 一点点把库存减到最小程度, 因此和本地供应商的长期良好合作是十分必要的。

一般来说, 究竟该买多少才算合适?什么时候下单最好呢?要解决这一问题, 通常需要考察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要考察自己所接收到的订单情况, 通过参考过去“一定时间内”物料使用量的平均值和变化的幅度, 把这两个值进行加权计算, 得到未来的计划。其次需要考察供应商的历史供货情况, 即“一定时间内”供货数量的平均值和变化的幅度, 以计算出对供应商比较合适的交货周期和交货数量。

在这些信息中, 需要说明的有两点。首先, 竞争的加剧促使订单变化快, 对“一定时间内”的界定也变得越来越短 (现通常为一周甚至更短) , 而变化的幅度却越来越大。其次, 在进行采购分析时, 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订单情况, 也要结合供应商的供应能力, 设身处地为供应商着想。为供应商着想, 也就等于控制了自身的生产成本, 使得利益实现了“双赢”, 以到达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提高效率, 降低交易成本。

五、结论

化工企业物流成本分析 篇5

一、企业简介

常柴股份有限公司是于1994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具有九十五年历史的民族制造企业,也是全国农机行业及常州市第一家上市公司,目前同时拥有A股和B股,总股本3.74亿股,其中国家持股占31.43%,法人持股占2.69%,上市A股占39.16%,上市B股占26.72%。常柴股份有限公司的境内上市人民币普通股(“A”股)及境内上市外资股(“B”股)分别于1994年及1996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该公司主要从事以“常柴牌”为商标的中小型单缸和多缸柴油机的生产及销售。该公司所生产及销售的柴油机主要用于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轻型商用车、农用设备、小型工程机械、发电机组和船机等。近几年来,常柴股份公司全面推行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的贯标工作,加强过程控制与持续改进能力的建设,深化供应商PPM值管理,努力使常柴质保体系建设和质量管理工作逐步纳入一个高标准轨道。

二、物流成本变化对制造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

表1是该企业2009年1季度财务报表,为了简化分析过程,本文根据其主营业务财务数据从运输费用、仓储费用和存货成本三方面来分析物流成本对财务造成的影响。

由表1可见,净利润NI是息税前利润减去利息成本乃理和所得税TX得到的,这里净利润解为3392.34万,主营业务收入S为6.23亿,净利润率5.44%,毛利GM是主营业务收入占减去主营业务成本CGS的差。息税前利润EBIT是毛利扣除运营总成本TOC得到的。存货成本等于平均库存乘以库存比率W。

表2表明了该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资产为21.74亿,企业通过运营后产生了6.23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计TA包含13.27亿元的现金CA、3.41亿元的应收账款AR、1.34亿元的存货IN和3.71亿元的净固定资产FA。所有的资产总和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和。它们是8.54亿元的负债合计TD,其中有7.14亿元的流动负债和1.39亿元的非流动负债LTD以及13.20亿元的所有者权益。

基于表2所给出的财务数据,物流成本的分析和控制往往最终都反映到成本节约上,可以用灵敏度方法来分析各自的波动情况。如运输费用减少10%后财务状况的变化、仓储费用减少10%后及存货成本减少10%后的财务状况。表3、表4、表5则是运输费用减少10%之后的财务变化。

从计算结果可见,2009年1季度常柴股份有限公司的净利润为3392.34万,净利润率为5.44%。企业因此而投入的资产为21.74亿,求得企业有1.56%净资产收益率。2009年1季度的存货周转为4.13次左右,运输费用达到总销售额的1.84%,仓储费用达到总销售额的0.41%,存货成本达到总销售额的1.49%。

如果该企业在原有基础上将运输费用降低10%,则企业的净利润会增加97.44万元,达到3489.78万。企业的净利润率也将增加到5.60%,净资产收益率从1.56%增长到1.60%。运输费用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从1.84%降低为1.65%。而仓储费用和存货成本占总销售额的比例还维持不变(假设运输费用的改变并不引起仓储费用和存货成本的增加或减少)。

表6、表7、表8和表9、表10、表11同样表明了企业的净利润、净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随着仓储费用和存货成本的降低都相应地得到提高,从计算得出的数据说明物流成本分析和控制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制造企业的盈利水平。

三、结论

表12对比了几种改进方案的财务影响。可见,对净利润率的增长影响最大的是运输费用的减少。因为运输费用占销售比率为1.65%,比其他两项要大,而仓储费用和存货成本分别是0.42%和1.53%。同时减少运输费用对净资产收益率增长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其次,库存减少使得净资产收益率提高到了1.61%。由库存减少而引起的财务利润的变化既降低了存货持有成本,也引起占用资产的减少。库存周转率变快,库存量随之降低,企业只要用比较少的资本投到库存,大大节省了成本。因此,减少库存战略对净资产收益率的提高有着双重的作用,既能降低占用资本又能增加净利润。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物流运作情况对于企业财务报表产生较大的影响,实际上影响的本质主要是物流对相关成本的作用。

企业的成本控制系统是个动态系统,随着企业的财务指标、经营策略、企业战略等的变化,企业的控制体系必须随之而改变和调整以适应新的状况,对于企业的物流管理控制更是如此。

参考文献:

[1]陈胜群:《现代成本管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吴滨如:《物流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3]刘涛:《企业物流成本分析》,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4]王汉江:《企业物流成本分析与控制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5]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企业物流成本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 篇6

1.1 物流成本的宏观总量

物流成本按照不同层面和角度,可以分为宏观的社会物流成本、微观的企业物流成本两个层面。其中,微观物流成本又可分为货主企业物流成本和物流企业物流成本两个角度。本文将对微观的企业物流成本进行分析研究。由于物流企业物流成本可以看成货主企业物流成本的组成部分,而社会宏观物流成本则是货主企业物流成本的综合,因此,从社会宏观物流成本总量中,可以看出微观企业物流成本的状况。

近年来,我国物流需求规模不断扩大,物流业增加值较快增长,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速加快,与GDP比率较高。从2007年国家公布的数据看,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提高达到18.4%。虽然这一比例比10年前的1998年下降1.8个百分点,但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比美、日高出约8~10个百分点。

1.2 物流成本的微观占比

从微观企业物流数据看,近年来,随着工商企业销售收入的快速增长,工商企业的物流需求快速增长,费用支出增加较快。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发布的《2007年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报告》显示,各行业物流费用率差异明显。其中部分行业物流费用率偏高。以下是部分行业物流费用率情况。

来源:2007年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报告

2 中国企业物流成本现状的成因分析

2.1 物流成本管理手段滞后

近年来,虽然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物流成本在企业整个运营成本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控制物流成本对企业利润的贡献巨大,但是物流成本的管理仍然困在物流成本信息的收集、对物流成本的核算和衡量问题等基础问题上。

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必须遵守作为行政法规的具有强制性的会计制度,然而中国目前施行的会计制度中,还没有对物流成本这一重要的成本类别进行单列,企业从管理工作的成本-效益角度考虑,大多没有另外建立一套系统正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最多只是对物流成本中容易获得的支付物流费用,如外包运输费,仓储费用的成本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而除了支付物流费用以外大量的物流成本数据信息却像冰山的水下部分一样,不见其真面目。

另外,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资源更准确地分配到作业、生产过程、产品、服务及顾客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被认为是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最有前途的会计方法。目前,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作业成本法已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且在物流成本管理上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但是目前,在很多中国企业中,实施作业成本会计核算还有一定的难度。很多中国中小型企业目前还不具备实施作业成本法需要的组织和管理条件。

相当数量的中国企业短时间内在组织、人员上无法具备作业成本实施的条件。全员参与作业成本管理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人才互相配合才能成功。首先作业成本法需要将项目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精度要求划分为许多细小的作业,这需要懂项目和懂作业成本法的人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其次,作业成本管理需要借助于项目软件的二次开发,需要计算机方面的人才;最后,作业成本管理涉及到整个组织的整合,必然给各个部门的工作方式带来冲击和改变,这些都需要成员的积极配合。

2.2 社会运输体系效率低下

我国的社会物流总费用持续高位运行,但是货主企业物流成本增加的同时,并没有带来物流企业利润率的上升。据初步调查,物流企业平均毛利率已由2002年的30%左右降低到2007年的10%以下,运输企业只有2~3%。也就是说,制造企业和流通企业增长的物流费用,并没有变为物流企业的利润。这一现象中除了油价上涨因素外,主要反映了我国物流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我国目前的社会运输组织化和物流信息化水平低下,各种运输方式不匹配、不衔接,难以发挥综合优势。运输基础设施不完善,道路运输法规建设滞后,社会的运输宏观调控体系还不完善,社会整体的运输效率尤其是公路运输效率低下。

2.3 企业库存水平偏高,周转慢

物流总成本与库存占销售额百分比有很大的关联性,物流总成本随库存水平的高低而变化,存货水平过高造成存货成本增加,进而导致仓储与库存成本大幅上升,最终导致物流总成本大幅度增长。物流总成本与库存水平有较大的关系。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中,保管费用2007年增长21.2%。我国物流保管费用高,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库存水平高。据初步核算,目前我国历年积累的社会商品库存额与GDP的比例高达20%以上,而美国这一比例只在3%左右。据统计,目前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年周转速度只有2.1次,重点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只有2.8次,大大低于发达国家10~20次的周转速度。社会库存比重过高,资金周转速度低,带来巨大的资金占用成本,实际上减少了企业的收入,降低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这是中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上的一个主要问题。

2.4 社会化物流使用不足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许多企业都拥有自己的仓库和车队等设施。促进制造业物流分离外包缺少鼓励性政策。同是,短暂的发展历史和多种因素的影响,使第三方物流存在供给能力不强、服务水平落后、形式不灵活等问题,难以满足企业多样化、个性化的物流需求,降低了企业的满意度。更有一些运输和仓储企业功能单一,提供的服务还停留在传统的业务层面上。

2.5 物流服务价格大幅度提高

近年来,油价上涨因素带来了不断上涨的运输服务成本,同时,土地使用税大幅度提高带来了仓储服务成本的提高。

3 中国企业管理控制物流成本的思路

3.1 降低仓储费用

仓储费用包括库存占压利息和仓储作业成本。控制仓储成本主要是通过企业的库存决策实现。企业的销售、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质量高且紧密衔接,是降低库存量水平的基础条件。详细、准确地占有资料,认真分析各项影响因素,探索物资需用、积压、缺料的规律性,能明显提高查定库存量标准的正确性合理性。因为仓储费用与仓库数量、库存水平、库存周转率等因素相关。总体说来,在满足客户服务水平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库存,加快周转。

此外,应尽量采取很多举措减少仓储作业成本,实行作业标准化、关闭一些仓库、采用直接从厂家到客户的付运方式、重新规划仓储与选择运输路线、采用较高效率的仓管系统、采用无纸化办公、考虑采用托盘操作或租用托盘等措施提高效率,减少存货和仓储费用。

3.2 使用第三方物流

释放需求,被业界认为是当前促进物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一个企业要单独、高效地完成所有业务,能力毕竟有限,类似于企业内部的分工合作,企业和第三方物流公司之间合作的密切和高效化也是一种趋势。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持续变化,众多大型和中型的企业或集团包含专门的物流业务板块,在某种程度上缩小了物流市场变化的比例;但是尽管如此,目前大多数行业正在经历一个过渡的阶段。

3.3 加强物流成本核算

物流成本管理一直没有完整的体系,这主要是由物流成本的复杂性以及关联性强决定的。从目前中国企业物流管理水平普遍不高来看,现阶段一些先进的企业要解决的是物流成本的核算以及逐步建立物流预算制。

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会计基础工作和信息管理水平的高低,选择采用单轨制——在现有成本核算基础上增设与物流成本相应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薄或双轨制———把物流成本核算与其他成本核算截然分开,单独建立物流成本核算的科目、凭证和账薄。对于作业成本法在中国企业中的实施,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首先在关键的物流活动进行作业成本分析,只提供关键活动的决策信息。

3.4 建立行业标杆管理

由于直接计算企业物流成本存在着现实的困难,同时企业的市场竞争又要求建立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参照系,以便对其进行控制,所以,采用标杆管理的理念,通过对企业的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应用统计学的分析方法来推断经验性的物流成本参考标准。显然,建立分行业或分产品的物流成本参考标准,不仅在方法上可行,而且所给出的标杆数据会更接近企业的实际情况。

3.5 建设企业物流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在企业内部能实现整合,集中提供关键业务的应用和技术支撑;外部可以与供应商、分销商和物流商对接,逐步实现供应链管理一体化。

企业物流核算管理信息化,是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核算管理体系,对企业物流供应、库存、质量、成本、资金等主要业务从财务上进行科学核算,提高物流成本的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历了一个快速的持续发展的阶段,但是中国企业的物流效率却仍然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为了加强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企业必须要深入分析物流运作低效率的问题并找到切实可行对策措施控制物流运作成本,尽快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佐.物流成本到底怎么算[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4,17-21.

[2]宋则,常东亮.中国物流成本前沿问题考察报告[J].财贸经济,2005.7,43-47.

[3]陈晓龙,朱文贵,张显东.ABC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物流技术,2002,Serial No,117,14-18.

[4]蒋惠园等.美国企业物流成本的分析与国内降低物流成本的对策.[N]武汉理工大学学报,Vol.27,No.1,2003.2,56-58.

[5]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R].2008年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中国物流信息中心,<http://www.clic.org.cn/portal/wltj>,2009,7.

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缺陷分析 篇7

物流成本管理 (Logistics Cost Management) 是指企业物流活动中所发生的管理费用方面工作的总称, 具体来说, 是指从物流设计到物流运行再到物流结算的整个过程中, 对物流成本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控制以及对物流活动结果的评价。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具体包括:物流成本预测、物流成本决策、物流成本计划、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分析和物流成本检查六个方面。

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 其实质是依据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和客户的需求, 以成本为手段管理企业物流, 最终目标和最基本的研究课题在于利用成本指标控制物流活动, 实现物流活动系统合理化, 进而降低物流成本, 改善服务质量, 以最具经济效益的物流活动达到预定的服务水平。物流成本管理能够有效地把握企业物流成本的内涵和构成, 合理利用物流的效益背反规律, 科学、高效地组织物流活动, 有效控制物流活动中发生的费用支出, 从而降低物流总成本, 提高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对物流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 物流概念最初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物流成本的复杂性以及其极强的关联性, 我国尚未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出一套适合国情的物流成本管理理论体系, 而对物流成本管理理论的研究大多在于介绍国外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成果, 尚未能认识到物流成本管理理论的战略重要性, 也未能从企业竞争需求战略层面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物流成本管理。随着现代物流及其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 作为企业“第三利润源”的物流成本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陆江在答记者问时指出, 2008年, 我国社会物流总额高达89.89万亿元, 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8.1%, 而发达国家社会物流费用与GDP的比率一般在9%~10%左右, 我国高出发达国家将近一倍。这种状况表明, 我国企业有很大的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 因此, 加强物流成本管理, 降低物流成本势在必行。

三、我国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缺陷

目前, 我国企业在对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具体来说, 可以表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物流成本账务单独核算难度大

长期以来, 我国尚没有成型的物流成本计算标准, 物流成本核算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 每个企业都是分散进行的, 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来把握物流成本。2006年9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 该标准明确了物流成本的构成和核算方法。

但是, 由于物流成本构成的复杂性以及其核算的实际操作难度大, 目前我国真正全面贯彻落实2006年新颁布的物流国家标准对物流成本单独分类核算记账的企业为数不多, 大多数制造企业仍没有在财务会计报表中单独设立物流成本项目, 而是将企业的物流成本列在制造成本和其他费用一栏中, 因此, 企业仍无法掌握物流成本的构成, 也较难对企业物流活动发生的全部费用做出确切、全算与分析, 造成物流成本信息的失真, 形成“经济黑大陆”和“物流冰山”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的难度。

同时, 在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等其他会计制度中没有专门的物流费用项日, 或是有的几个项日不能全面概括物流费用。一方面, 物流活动在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项目, 一般所有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中, 费用被归集为诸如工资、租金、公共设施和折旧等。这种归集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无法确认和分配运作的责任。如果将一个企业的报表细分为发生在管理责任领域的费用和发生于组织领域的费用两部分, 以获得组织与各个单位相关的财务信息, 这也只能是有助于而仍不能满足总成本分析的需要。而企业的损益表, 更是沿着组织预算的思路, 对费用进行分类和归集。它无法克服许多与物流绩效相结合, 而通常又跨组织单位发生的费用间的矛盾。另一方面, 在通常的企业财务决算表中, 物流费核算的是企业向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及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的物流费用。对于企业内与物流中心相关的人员费、设备折旧费、固定资产税等各种费用则与企业其他经营费用统一计算。据有关资料, 先进国家企业的实践表明: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往往要超过外部支付额的5倍以上。

由此可见, 仅靠常用的会计方法, 难以取得所需的足够数据来核算物流成本。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 企业难以正确把握实际的企业物流成本。

(二) 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

正是因为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对物流成本设立单独的会计科目来进行核算, 而是将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各种支出列示于企业的各项费用内, 或者仅仅将部分的物流成本随材料、制造费用等计入产品的制造成本中。另外, 人们往往比较重视运输费、搬运费等显性成本, 对于物流环节所消耗的资金利息、设备折旧、人员培训等隐性成本特别是物流活动组织不当所导致的风险和由于效率低下而增加的时间成本, 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日常采用的标准会计成本法一般没有将与库存有关的成本, 诸如保险和税收、租金、存货占用的资金及建设仓库所需的资本费用等计算在库存成本内, 导致其被低估或模糊。而先进国家的实践证明, 对于自营物流的成本支出而言, 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远远高于外部支付额数倍以上。所以, 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 企业还没有真正把握实际的物流成本, 决策者也很难从现行的会计系统中获得物流成本数据。

一方面, 我国企业对物流的核算, 从范围来看, 着重于核算采购环节的物流成本, 而忽视其他物流环节;从核算内容看, 大部分企业只列物流费用, 即支付给企业外部的运输或仓储的物流费用, 而忽视企业内部物流费用, 并将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与企业的生产费用、销售费用等混在一起, 这使得企业不能从外部准确地把握其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另一方面, 我国制造企业之间一般是分散计算和控制物流成本, 各个据本企业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来把握、核算物流成本。由于企业之间的物流核算没有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 就无法比较分析企业间物流成本, 无法真正体现企业之间的相对物流绩效, 进而不能对企业之间物流进行统一的管理。

(三) 物流成本管理不够系统

中国由于纵向行政体制的影响, 物流研究和信息数据分析处于一个个“孤岛状态”。在物流统计方面, 分别有物资统计、商业统计、市场统计、交通运输统计、储运统计等, 行业划分过细、核算口径不一, 与现代物流成本的概念差距较大, 无法综合反映宏观物流活动。就宏观物流成本而言, 到目前为止, 中国只有基本的货物运输量和货物周转量的统计, 其他相关指标均没有公开的统计资料, 或零散、分散在众多的机构组织当中。同时各研究机构和职能部门之间各自为政, 缺乏科学合理的宏观物流成本分析框架, 各研究机构的低水平重复, 统计口径相互矛盾, 这就使得国内大多数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概念和核算方法了解不多, 少数先进的企业虽然知道物流成本的重要性, 但却没有掌握正确的核算方法, 即使勉强算出来, 也不能有效地为企业所用。

企业的物流活动是由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流等子系统共同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 各个物流子系统间以及系统个要素间往往存在着相互联系、此消彼长的“效益背反”关系。目前, 我企业的物流活动存在着没能从物流整体这一系统性的角度出发, 只是片面某一单个物流职能部门的成本或某一职能部门的某一项物流费用, 违背了物流整体系统和“效益背反”规律, 从而引起物流总成本的增加或降低物流服务水平, 导致降低企业的利润和整体竞争力。

(四) 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一直将注意力集中在生产成本的控制上, 制定了许多管理措施与方法并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但对于物流过程中的费用却研究较少, 缺乏物流成本意识, 看不到物流成本的作用, 因而物流成本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很少研究降低企业内部物流费用的途径, 特别是对物流活动的全过程缺乏有效和全面的控制, 造成此低彼高, 物流系统整体效益不佳。目前, 我国大多数制造企业仍然对企业物流活动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视而不见, 粗放地进行物流成本管理, 既没有设置和配备正规的负责物流管理的机构和人员, 也没有制订培养物流管理工作人员的计划和机制, 有的企业甚至想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工作完全寄希望与他人。这导致了整个社会物流成本的专业管理人员相对比较缺乏, 物流管理水平较为低下。

企业计算物流成本只是单纯地想了解物流费用, 没有达到怎样利用已知的物流成本信息进行有效的物流管理, 也就是说要利用物流成本核算会计这种内部管理会计的思想和方法为企业的决策服务。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管理不只是企业物流管理部门的事情, 应该贯穿于企业每位员工的思想中, 涉及到企业的每个生产环节、生产阶段、生产工序等角落。

(五) 物流成本管理对供应链应用不够

现阶段, 我国企业只停留在依靠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的分析, 寻求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和措施, 注重单个成本的降低, 很少注意外部环境的变化, 也不考虑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去增加绩效, 诸如与生产和销售部门共同去研究物流成本问题, 解决机构之间的壁垒问题, 仍是一个较为封闭的内部决策支持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 企业必将面临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更大的生存风险, 有些企业重业务发展、忽视风险防范, 增加了风险防范的成本。同时, 在成本信息交流、反馈以及监督评价中, 重视有形成本动因, 忽视无形成本动因, 不能完整地反映新形势下企业的经营活动及战略思想。现今在我国制造企业内部, 一方面缺乏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的机制, 部门经理很可能为了本部门的利益而做出损害企业整体利益的选择, 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物流运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 物流供应链上下游间也缺乏沟通、协调与合作, 不能利用物流供应链的整合效益来提升企业流运作的效率和效益, 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企业物流运作效率低下,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企业整体运营成本较高。

参考文献

[1]万兰芳.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物流管理, 2008, (04) .[1]万兰芳.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物流管理, 2008, (04) .

[2]江宏.物流成本管理挖掘第三利润源[J].物流技术与运用, 2007, (04) .[2]江宏.物流成本管理挖掘第三利润源[J].物流技术与运用, 2007, (04) .

物流企业成本优化管理的规划分析 篇8

一、物流企业概况及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

物流企业指从事物流活动的经济组织, 至少从事运输 (含运输代理、货物快递) 或仓储一种经营业务, 并能够按照客户物流需求对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功能进行组织和管理, 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 实行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我国对物流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 物流概念最初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这种发展特点, 造成本国物流行业发展空间尚未得到全面性地挖掘, 许多潜在的市场商机没有被抓住, 限定了物流业经营收益水平的提高。不可否认, 企业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经营改革条件下, 物流行业逐渐走向了正规经营, 所制定的运营方案与市场需求保持了相对统一。但是, 面对服务范围、业务数量等逐渐扩大化, 企业管理依旧存在着明显的漏洞, “成本管理”是所有行业必须要积极解决的问题。

从行业发展现状判断, 物流企业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基本被“淘汰”, 经营者在市场活动中所处的困境越来越多。由于物流成本的复杂性以及其极强的关联性, 我国尚未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出一套适合国情的物流成本管理理论体系, 而对物流成本管理理论的研究大多在于介绍国外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成果, 尚未能认识到物流成本管理理论的战略重要性。随着现代物流及其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 作为企业“第三利润源”的物流成本已变得越来越重要。2008年, 我国社会物流总额高达89.89万亿元, 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8.1%, 而发达国家社会物流费用与GDP的比率一般在9%~10%左右, 我国高出发达国家将近一倍。这种状况表明, 我国企业有很大的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 改变物流业传统管理模式是必不可少的。

二、传统成本管理的组成及实现问题

早期国内货物配送基本上由发送方自行组织安排, 原产品加工处理完毕后由发货方组织车辆、人员及时送货, 这种配送模式是依赖于企业自身调控。物流企业成立之后, 发货企业不再自己组织货物配送, 而是把输送情况转达给物流公司, 支付一定服务费用后由物流企业统一安排配送。这种方式解决了发货方运输、管理、时间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而物流公司则以中介服务的形式生存发展。运营成本是物流公司管理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 应从传统成本管理模式中掌握几个重点组成要素, 弄清旧成本管理方案的实现过程。

(1) 人员成本。物流行业本质上是运输“货物”的服务行业, 按照用户需要把货物运送到指定地点且交托给收获人员, 整个物流活动的过程便结束。人力成本是物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重要对象, 所有人力活动都是由各个岗位人员共同完成。物流活动涉及到运输、存储、装卸、包装加工等多个环节, 每一个操作过程都需要由专业人员完成操作, 企业为员工支付的薪酬在总成本中占较多的部分。早期对于人力资源成本的管理, 大部分物流公司采用了“削减人员”的调控模式, 利用减少员工人数以实现成本的减少。从现代物流行业来看, 这种成本控制方法相对落后, 内部员工的工作任务日趋繁重, 如:司机、快递员等。

(2) 设备成本。本质上物流业是单一的输送货物, 实际上操作起来的流程十分复杂。随着行业操作技术的优化改进, 过去人工操作基本上被各种机械设备所取代, 机械化系统是物流配送工作的核心。输送效率全面提升势必造成运营成本的增加, 机械设备费用在传统成本支出中也占有的较大的比例。其中, 各种装卸设备、配送设备、包装设备等占主要部分, 所消耗成本大约在总成本的50%-60%, 也是总成本投资的重要组成。此外, 设备成本里车辆运输成本是尤为关键的, 物流公司需要支付汽车燃油、人员薪资、汽车检修等多项费用。

(3) 营销成本。成立物流公司除了注重内部管理优化外, 一些与市场相关的营运活动也需要投入较多的成本, 这是物流公司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营运成本”是物流公司推广市场战略所支出的费用, 从物流行业在我国出现以来就存在的。物流同行之间在市场竞争中, 常选择“降价政策”吸引客户群体, 其对物流公司潜在的影响是自身成本增加, 服务收益减少。如:国内用户比较多用的几大物流公司, 圆通、申通、韵达、顺丰、宅急送等, 均会在不同阶段制定价格策略, 以获得更多的市场用户份额。经营者在传统成本管理体系里, 尚未认识到营销成本控制的经济意义, 盲目地降价而造成营运成本的上升。即便物流公司根据市场提供了一系列的营运方案以控制成本费用, 实际执行后却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成本优化管理

经济学专家指出, 投入成本与经营收益永远是密切联系的, 任何一个行业必须要从成本管理方面实现运营收益水平的提高。针对传统成本管理系统的组成, 以及各项成本控制存在的种种问题, 企业必须要制定先进的管理模式, 引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成本调控。把科学技术运用于成本管理的优化分析, 以保证成本与收益水平之间的协调性。

(1) 计算机技术

对于成本优化管理方案来说, 计算机技术可适用的范围包括:

1. 数据处理, 物流公司服务对象具有人数多、地域广、不定时等特点, 这些都是数据信息的综合集成。

掌握最新数据信息是物流业营运的关键点, 依赖于信息资源享有才能更好地控制成本。计算机技术作为数据处理平台, 能够把最可靠的数据信息提供给财务人员, 辅助其分析相关的成本控制策略。近年来物流产业实现了优化发展, 内部数据处理流程偏向于智能化, 计算机数据处理功能恰好满足了这一要求。

2. 综合控制, 计算机已经成为多个物流公司的控制设备, 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功能控制系统及配送系统普遍运用。

同时, 计算机综合控制功能在成本管理方案实施阶段, 也能起到较好的调配控制功能, 通过自动化调控促进了成本费用的减少。建立数据模型分析行业运营的成本之处, 如:对交通运输线路进行模拟运行, 选择最优线路方案以减小运输成本;控制配送中心的物品分类, 使快递人员在货件查找时节约时间。

(2) 网络技术

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的资源操作, 也保证了数据信息获取的便捷性, 使物流企业在短时间内获得实用数据, 推动了运营成本的最优化控制。

1.共享技术。资源共享是互联网的最大优点, 网络上资源可以分配给不同用户群体实用, 方便了网络资源的分散传播。物流企业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 在成本优化管理体系里可合理地调配信息, 并且获得与本行业相关的市场信息, 加快成本优化管理决策的执行与实施。如:同行竞争期间, 物流公司建立网络数据系统, 及时捕捉其它同行公司的价格动态、市场动态, 以及时调整本公司的服务模式。

2.模型技术。建立数字模型用以分析成本管理决策, 这是一种智能技术取代人工分析的先进模式。财务人员先组建相对稳定的计算机平台, 设置与互联网络相互连接的分析条件。然后, 把物流企业成本数据输入计算机网络, 自动建立数据库且建立数学分析模型。通过数字模型地自动处理, 提供多个科学可行的成本控制方案, 从而选定成本最优化的管理方式, 以最小的资金投入创造更大的收益。

(3) 通信技术

网络技术是基于计算机硬件设备的虚拟化技术, 为物流公司与用户之间建立了虚拟性的交流平台, 向双方提供了优越的交流合作平台。通信技术应用原理:对互联网出现的数据资源进行统筹管理, 重点把分散的资源融合到一起, 以达到资源共享性特点的标准。这一原理的实现过程与通信技术是密切相关的, 也是物流企业信息传递的主要功能平台。通信技术不仅方便了总公司对分公司的调度命令, 在成本优化管理的规划分析中也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四、企业成本管理的信息化方案规划

物流行业在我国起步时间相对于其它行业较晚, 但却是一个发展空间甚大的新兴产业。中国是一个多人口的国家, 物流公司服务对象的数量也是相当庞大, 各个地区的服务群体人数众多, 这充分表明了物流行业在国内巨大的市场空间。物流企业建立成本优化管理方案, 必须要执行于现实经营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笔者认为, 坚持信息科技改革方案融入物流成本管理, 信息化方案规划应重点注意:

(1) 技术运用。上述提到,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在物流企业成本优化管理体系里的应用价值, 企业在信息化方案规划时也要考虑技术方面的改良。根据本公司物流配送及成本控制的需要, 建立成本规划需要用到的技术方案。如:建立成本分析系统, 由财务人员输入成本信息, 交由分析系统自动化处理。最终生成图形或数据表格, 真实地反馈成本信息化控制的主要方向。

(2) 系统优化。新一代信息科技工程将计算机应用功能作为首要的技术对象, 计算机技术不仅适用于各种数据资源的调配处理, 也可引入物流公司的内部管理系统, 指导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完成物流配送系统的各项活动。现代物流成本管理系统优化的主要方向, 是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充分地融合到一起, 形成成本信息筹集、传输、处理、电子报表等功能于一体的模式。

(3) 分布控制。目前, 各个品牌的物流公司在全国各地已经设置了分站点, 以形成全国范围内的物流配送系统, 使各地区之间的货物运输、快件运送等活动更加快捷。可建立分布性的成本控制方案, 如:分公司把某个阶段的成本控制方案规划出来,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无线通信传输。总公司获得地方公司的成本信息, 应用计算机平台综合地处理数据, 筛选出最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案。最后, 同样选择通信传输方式回传给分公司, 指导其在经营过程中控制成本资金的消耗。

结论

物流企业在本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里属于新兴产业, 由于各方面条件存在的优势, 物流业具有的发展空间相当大, 可以挖掘利用的市场资源也十分广泛。成本问题是物流公司加盟与经营需考虑的首要问题, 也与公司经营收益存在着直接性的关联。成本优化管理的规划分析, 要立足于传统成本管理遗留的人员、设备、营销等问题, 再配合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 建立现代化的成本管理系统,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物流的成本问题。

摘要:物流企业是国内新兴产业的典型代表, 使得不同地区、国家之间的货物实现了快速运输, 及时把货物按照特定的时间及地点运输到位。物流业承接业务数量持续增加, 企业能够创造经济收益的空间也越来越大, 内部运营管理需要承受的风险系数也随之上升。成本管理是物流企业经营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解决成本耗资过多现象有助于本行业的可持续经营。现分析了物流企业发展的概况, 对传统成本管理提出合理地规划方案, 倡导技术改革以实现成本运营效益的最优化。

关键词:物流企业,成本管理,信息技术,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陈周峰.中国物流产业营运成本控制的缺陷与优化[J].商业时代, 2010, 23 (16) :20-22.[1]陈周峰.中国物流产业营运成本控制的缺陷与优化[J].商业时代, 2010, 23 (16) :20-22.

[2]毛佳.生鲜产品物流运作流程优化设计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14 (2) :54-56.[2]毛佳.生鲜产品物流运作流程优化设计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14 (2) :54-56.

[3]张国庆, 叶民强, 刘龙青.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 2011, 36 (14) :6-8.[3]张国庆, 叶民强, 刘龙青.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 2011, 36 (14) :6-8.

化工企业物流成本分析 篇9

一、成本动因分析

线路中心资源及成本动因分析见表1。此外,总成本中还有一些因维持正常运营而发生的成本费用如水电采暖费等也应该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至各作业的成本费用中,此处结合客观情况确定这个比例为20%。

二、作业成本标准的确定

其一,作业成本性态分析。线路中心各作业的成本性态分析见表2。

各项作业固定成本还包括维持正常运营而发生的成本费用按比例分配的数额。

其二,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分析。这项分析可合理确定线路中心的作业哪些是增值作业,哪些是非增值作业,以便于确定作业成本标准,线路中心作业增值分析见表3。

其三,成本标准的确定。为确定作业成本标准,先分析线路中心2008年6月份的成本费用预算明细表,见表4。

单位:元

以预算成本费用支出为基础,确定该中心2008年6月份的作业成本(总成本用Y表示,变动成本用A表示,固定成本用B表示)标准:

增值作业成本标准=变动成本标准+固定成本标准

其中:变动成本标准=标准作业价格×标准作业数量=单位成本动因消耗的资源费用×标准作业量

货物仓储作业:B=2000+6000+60000+500=68500.00元A=0元Y=68500.00元

货物入线:B=2000+12000+2000=16000.00元A=0.83元/公里×24000公里=19920.00元Y=35920.00元

货物装车:B=2000+6000+600=8600.00元A=(140+6.5+70+0.33)×400+3元/吨×60×400=158732.00元Y=167332.00元

非增值作业是不能增加客户或企业价值的作业,与其相关的一切耗费本质上均是无效的,因此应该尽量使这部分费用最小化,即:

非增值作业成本标准=0

同时,为了与2008年5月实际成本数据进行比较,在此对货物验收作业、货物入库作业、货物出库作业成本进行预算,如下:

货物验收作业:B=2000+2800+200=5000.00元A=0元Y=5000.00元

货物入库作业:B=2000元A=3元/吨×24000吨=72000元Y=74000.00元

货物出库作业:B=2000元A=3元/吨×24000吨=72000元Y=74000.00元

三、实际作业成本差异计算与分析

表5是线路作业中心2008年5月实际成本费用支出明细:

其一,实际作业成本计算。以货物入线作业为例,实际作业成本计算过程如下:

(1)确认资源费用。

资源是成本的源泉。如前所述,货物入线作业涉及的资源费用包括车辆折旧及维修、司机工资成本、燃料费。

(2)确认成本动因及成本动因系数。

成本动因的选择要仔细分析每项费用,归集到作业中心,这里运输里程就是货物入线作业的成本动因。成本动因系数=货物入线作业变动成本÷成本动因量=(燃料费+维修费)÷运输里程=(23625+800)÷30000=0.81元/公里

(3)货物入线作业成本核算。

B=1500+12000+2000=15500.00元A=0.81元/公里×30000公里=24300.00元Y=39800.00元

按照上述方法,得出其他作业成本,如下:

货物验收作业:B=1500+2800+200=4500.00元A=0元Y=4500.00元

货物入库作业:B=1500.00元A=3元/吨×24600吨=73800元Y=75300.00元

货物出库作业:B=1500元A=3元/吨×24600吨=73800元Y=75300.00元

货物仓储作业:B=1500+6000+60000+500=68000.00元A=O元Y=68000.00元

货物装车:B=1500+6000+600=8100.00元A=(140.5+6.55+70+0.34)×410+3元/吨×60×410=163134.90元Y=171234.90元

其二,作业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对于2008年5月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分析,见表6。

一是非增值作业成本差异分析。(1)货物验收作业。作为非增值作业的验收作业其作业成本标准在本月应为零,但是实际显示在本月其成本为4500元,这说明本月公司在验收这一非增值作业上仍然存在成本费用支出。但是与预算的5000元成本相比,成本费用确实有所下降。由于验收固定成本主要指验收人员的工资及管理费用按照比例分配的数额,而本月验收人员的工资并没有改变,据此估计固定成本的减少是由于员工节约成本致使管理费用下降所致,但是固定成本部分仍然带给企业无效成本4500元。(2)货物入出库作业。货物入库和出库作业的作业成本标准在本月应为零,但实际显示在本月的成本为75300元,其中固定成本73800元,变动成本1500元;预算总成本为74000元,其中固定成本72000元,变动成本2000元。固定成本差异分析:货物入出库作业的固定成本是管理费用按比例的分配额,通过6月份实际与预算成本费用支出对比分析,本月固定成本费用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员工节约成本使得管理费用降低所导致的,但是固定成本部分仍然带给企业无效成本1500元。变动成本差异分析:货物入出库作业的变动成本主要是装卸人员工资成本,通过6月份实际与预算成本费用支出对比分析,本月变动成本费用的增加主要是由于装卸货物量的增加所引起的。货物量的增加量为24600T-24000T=600T,变动成本差异=600T×3元/T=1800元。这表明由于本期采用了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员工工作效率提高,服务的客户增加,货物发送量提高,使得成本增加1800元。

单位:元

二是增值作业成本差异分析。(1)货物仓储作业。货物仓储作业没有变动成本,其固定成本主要是仓库管理人员工资成本、仓库租金成本及管理费用按照比例分配的数额。而本月验收人员的工资并没有改变,仓库租金成本也没有发生变化,据此估计固定成本的减少是由于员工节约成本使管理费用下降。(2)货物入线。本月预算中运输里程预计为24000公里,单位变动本为0.83元/公里,运输作业预算总成本为35920元,其中含固定成本16000元,变动成本19920元。本月实际成本运输里程为30000公里,单位变动为0.81元/公里,故总成本为39800元,含固定成本15500元,变动成本24300元。固定成本差异分析:运输作业的固定成本主要由管理费用按比例分配额、车辆折旧费、司机工资构成,通过6月份实际与预算成本费用支出对比分析,发现除了管理费用的减少之外,其他成本支出并未有所变化,因此本月固定成本费用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员工节约成本使得管理费用降低所导致的。变动成本差异分析:变动作业成本差异可以归纳为价格脱离标准造成的价格差异与用量脱离标准造成的数量差异两类。变动作业成本耗费差异=(实际作业价格-标准作业价格)×实际作业量=(0.81-0.83)×30000=-600元。这表明由于本月实际运输过程中燃油耗费、车辆耗费等成本减少,而使成本费用减少,减少额为640元。变动作业成本数量差异=标准作业价格×(实际作业量一标准作业量)=0.83×(30000-24000)=4980元。这表明由于本期采用了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员工工作效率提高,服务的客户增加,从而运输量增加,而运输里程的增加,使得成本增加4980元,这是值得提倡的有效成本增加。(3)货物装车。装车作业的作业成本为171234.9元,固定成本8100元,变动成本163134.9元;预算总成本为167332元,固定成本8600元,变动成本158732元。固定成本差异分析:货物装车作业的固定成本主要是仓库管理人员工资成本及管理费用按比例的分配额,通过6月份实际与预算成本费用支出对比分析,仓库管理人员工资成本没有发生变化,本月固定成本费用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员工节约成本使管理费用降低所导致的。变动成本差异分析:货物入出库作业的变动成本主要是辅助材料费用、装卸人员工资成本,通过6月份实际与预算成本费用支出对比分析,本月变动成本费用的增加主要是由于辅助材料费用、装卸货物量的增加所引起的。辅助材料费用差异分析见表7。装卸人员工资成本差异分析如下:货物的增加量为24600-24000=600T,变动成本差异=600T×3元/T=1800元。这表明由于本期采用了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员工工作效率提高,服务的客户增加,货物发送量提高,使得变动成本增加4402.9元,这是值得提倡的有效成本增加。

四、铁路物流企业成本降低措施

其一,提高验收作业成本的利用率。验收作业不能为企业带来价值增值,但是企业不能完全将其消除,因为验收作业是货物质量的保障,可以防止运输纠纷发生。因此在成本控制中企业要提高验收作业成本的利用率,降低成本的耗费,增加单次验收数量,减少验收批次。

其二,提高入出库的效率。入库作业要求将货物由卸货点搬运至仓库内;出库作业要求将货物由仓库搬运至运输车辆上。它们是衔接物流各环节活动正常进行的关键,成本控制关键点在于减少装卸时间及减少搬运人员成本支出等。

其三,合理利用仓库。仓储作业要求管理好储存物资,等待发运。控制点在于仓库的有效利用和缩短储存时间等。控制方式主要有强化仓储各种费用的核算和管理,同时运用运筹学的方法,合理规划仓库的数量和布局,降低总成本。

其四,通过效率化的配送来降低物流成本。货物入线作业可以实现效率化的配送,减少运输次数,提高装载率及合理安排配车计划,选择最佳的运送手段,从而降低运输成本。

其五,加强企业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把降低成本的工作从物流管理部门扩展到的各个部门,实施全面作业成本管理,使企业员工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成本意识”。

参考文献

[1]贺琼、杜敏:《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第8期。

[2]王光远:《作业会计的基本概念》, 《会计研究》1995年第7期。

[3]余绪缨:《以ABM为核心的新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当代财经》1994年第4期。

化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探索 篇10

[关键词]化工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对策

随着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化工市场不断扩大、竞争变得日益激烈。化工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化工企业若想立足于经济市场舞台,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扩大市场占有空间,以保证企业经营利润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如何在保证企业利润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进行最大幅度的成本缩小己成为所有企业最关心的目标之一。本文介绍了成本控制的含义和必要性以及化工行业成本控制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化工企业成本控制的相应对策和注意事项。

一、化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概念

企业成本控制而对的对象是企业各种支出费用。对其通过科学周密的核算、敢于预测、详细核实及统一规整分析,此流程既是企业成本管理。有效实现企业成本管理,能够降低产品成本,进而提升企业纯利润,以保证企业“零支出,高回报”的经济战略目标。

二、化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1.成本管理理念比较落后。在化工企业中,成本管理控制是财务管理的范围,这项工作在实际开展时就需要和市场趋势相结合,对成本控制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但是在实际管理中,一些化工企業对成本管理缺乏充分的认识,无法对市场发展趋势进行详细了解,也就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出成本管理计划方案,这对整个企业的成本管理都有很大影响,甚至会拓展到整个企业,使企业管理出现紊乱的现象。而且,国内很多化工企业还使用传统成本管理手段,管理理念比较落后,无法使企业走上长久发展的道路。这就需要使化工企业传统成本管理的手段得到改进,对成本管理观念进行更新。

2.成本计算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成本核算的方法也比较陈旧。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化工企业还缺乏对成本管理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与机构,企业的行为愈发短期化,很多成本管理规章制度都逐渐流于形式,在对成本进行计算时就造成少计算或者多计算成本的现象。如随意增加费用开支的标准,扩展成本开支的范围,该摊费用少摊或者不摊,很多成本管理都是以单位利益为基础随意进行调整,造成整个工作的不规范。而且,很多化工企业成本进行核算的方法也比较陈旧,虽然一些化工企业使用了先进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成本管理,但是从整体上看,成本管理的方法还比较落后。目前市场的需求比较多样,一条生产线中可能会生产出差异很大的产品,这就需要使用分批法计算成本,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使用这一方法的企业还比较少,成本核算比较粗糙,过于简单。

3.成本管理人员素质还有待提高。在化工企业中,成本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对整个企业的成本管理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提升成本管理人员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化工企业中成本管理的人员没有真正熟悉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流程与细节,缺乏现代化成本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对企业中成本管理的流程没有清晰的认识,造成成本管理工作的不科学,不规范,这就使整个企业成本的管理产生很大影响。

三、对化工企业成本管理进行改善的对策

1.转变化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意识。企业在对成本进行管理时,管理理念和意识具有先导性的作用,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传统成本管理的观念进行更新,提高成本管理的意识。企业管理层还要组织一些成本管理意识的教育和培训活动,使全体员工都可以从企业的利益出发,自觉监督成本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化工企业还需要树立起正确成本管理的思想,用战略形式提升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水平,对企业对手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对企业市场的占有率进行研究与预测,以便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

2.需要使用先进方法,提高化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国内化工企业在发展中已经积累了很多成熟经验,在化工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还可以加强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理念和方法。如可以使用在成本的预测与控制中有很大效果的“运筹学”方法,“本量利分析”方法等。还可以借鉴在成本管理方面有很大优势的日本“成本企划”方法,美国“产品周期成本会计”方法和“总成本管理”等方法,面对这些成熟的方法,化工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对这些方法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取长补短,不断进行创新与改革,创造出一套符合本企业的成本管理方法,进而促进企业发展。

3.需要强化生产和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要将车间当做成本管理的中心,生产中消耗的物料需要根据车间进行分解,企业内部需要对市场的运作模式进行模拟,要对车间中主要的原料和产品以及企业公用的物料等进行内部定价,每个月都要根据核定的产量对收人与成本进行测算。还要制定出配套的奖励措施,以正向的奖励为主,辅助一些惩罚的措施,激发企业员工节约成本的意识。

4.加大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力度。化工企业需要加强对财务人员培养的力度,定期进行培训,重点对成本管理人员专业的知识与能力进行培养,使其拥有良好的专业能力,提升其成本管理操作的专业技能。相关人员自身也要不断学习,提高管理意识,明白自己的职责,进而使整个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效率不断提高,降低其成本的投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化工企业中,成本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引起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不断对其进行改进与完善,切实发挥出成本管理的作用,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进而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思武.作业成本管理系统架构的研究与实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21).

[2]张永.煤化工企业开展全面成本管理的问题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06).

[3]郑俊萍.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06).

[4]马晓峰.化工企业管理中的成本控制策略分析[J].中国外资,2013(20).

[5]罗雪妮.浅谈化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内容和实施办法[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5).

作者简介:劉建群(1970-1-),男,陕西西安人,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现就职宁夏英力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化工企业安全环保管理。

上一篇:空调系统节能优化研究下一篇:矫治功能艺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