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污染与防治

2024-05-01

城市环境污染与防治(精选十篇)

城市环境污染与防治 篇1

1 城市化造成的城市污染问题

生态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的危机,特别是在当今的城市,生态问题更为突出,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进入21世纪以后,人类发展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莫过于城市化的发展历史。然而城市化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不断地推动着社会发展和进步,创造着让人类享受文明发展的美好成果。不过,与此同时也不断地影响着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

一些国际环保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警告:城市环境问题是21世纪世界各国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城市化也是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能回避的必然趋势。因此,需要我们必须正视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通过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从而推动城市的科学与可持续发展。还有,我们在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污染问题,必须深思造成污染越来越严重的深层问题,可以说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是导致污染越来越厉害的根本原因,还是人们心目中的环保观念问题,只有环保观念提高了,全人类都重视环保问题,再加上环保技术的大量使用、环保力度的不断加强,就有可能实现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让环保也能跟得上经济发展的脚步。

2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建议

如果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不当,垃圾中含有的一些有害成分就会通过土壤的污染、对大气的污染、对水体的污染以及对人体的危害等多种途径进入环境中和人体内。造成这些原因,是在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中,主要采取了露天堆放等方式,在经过雨水、地表径流等水流的冲刷和地面的渗透作用下,通过土壤空隙向地下河周边的水源地进行扩散,以及在蒸发的状态通过空气扩散开去,从而将一些高致病性的物质、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们的生活环境。以大气、水、土壤为媒介的传播,造成了城市生活垃圾的病害问题,给社会和人民的日常生活会造成极大地危害。

当前国内在垃圾处理上主要实行的是填埋法、堆肥法和焚烧法。由于填埋法的普遍应用,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是不科学的。其他两种方式由于国情的限制,应用性不是太广泛。由于这三种方式,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既不利于环保,也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垃圾可以再利用的方法。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垃圾已被证明具有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价值。以前,一些发达国家就研究过垃圾资源化的问题。现在,西欧等国家的垃圾资源化率已经超过了50%。采用高低温、压力、电力、过滤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对垃圾进行再加工,使之重新成为可以利用的资源。当前,这种垃圾处理方式在国内起步不久,还在不断地试验中。为便于垃圾再利用,迫在眉睫的是做好垃圾的分类,这就需要提高人们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识,养成分类的好习惯,促进垃圾再利用程度的提高,减少相应的人力成本。对于日常使用最多的塑料制品,可以通过分类后进行再利用。如生产液态燃料,生成烃类物质,再经分馏分离出汽油和柴油等产品。

3 城市大气、废水的控制与处理方法

对于在城市生活的市民来说,大气污染对居民的生活造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北京最近的雾霾天气。此外,城市生活环境中,由于工厂排出的废气导致酸雨的产生,大量汽车排放的尾气造成了空气质量不高,乃至于造成了大气臭氧层的破坏,紫外线照射强度增大,使得城市居民皮肤病患者增多,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的威胁着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大气污染的治理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加大立法力度,严格执法,用法律禁止排污;二是要加大治理力度,重点对那些污染源进行控制,进行技术改造,实现清洁生产,让排污达到最低的限度或者是无害化处理。最常见的生活污水问题,包含着人们的厨房、洗衣服的洗涤室、洗澡的浴室等场所排出的污水和厕所排出的含粪便污水等。与工业废水不同的是,生活废水相对比较好处理些。现在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水的水量越来越大,水质污染的程度越来越高。而且,工业废水还具有着水质最差、成分复杂、难一次性处理、不易降解和净化等问题,对环境的危害性非常大。所以,在污水处理上,要做好物理方法的一级处理,做好生物方法的二级处理,还要再采用多种的工艺流程,进行水体的深度处理和净化。

城市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城市污染引起不止是环境方面的问题,更是社会化方面的问题。所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也在日益升温,成为了人类持久而严峻的考验。

摘要:城市的环境问题现在已经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了, 这种状态的出现不是偶然发生的, 而是有着深刻的时代发展背景的。那就是与经济发展同步的生态危机问题, 造成了非洲热带雨林大量被砍伐, 生物物种的快速消亡, 酸雨范围的不断扩大, 臭氧层不断变薄, 温室效益不断增加, 海平面的日渐抬升等等一些现象, 因为保护环境, 治理污染已经成为了环境问题的重要课题, 必须全面认真地开展环境工作。

关键词:城市问题,环境污染,环境治理

参考文献

[1]刘熙明, 胡非, 李磊等.北京地区夏季城市气候趋势和环境效应的分析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 2006, 49 (3) :689-697.

[2]赵军, 杨凯, 邰俊等.上海城市河流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J].环境科学2005, (2) .

[3]梁爽, 姜楠等.城市水源地农户环境保护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以首都水源地密云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 2005, (2) :32-36.

[4]李莹, 白墨, 杨开忠等.居民为改善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支付意愿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1, (5) :9-12.

[5]徐忆红, 闪红光.大连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 2001, 21 (5) :38-56.

[6]李相然.城市化环境效应与环境保护[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城市环境污染与防治 篇2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增长,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资源过度和环境破坏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目前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和现代化建设升级更新,造成了更为严重的污染,追求经济发展速度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恶化让城市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冲击。本文分析了城市环境污染与资源现状,研究了防治污染的举措。

【关键词】城市环境污染保护建设

城市环境污染与资源现状

城市规划的前提取决于经济以及人口的密度,环境问题和巨大的资源压力与之成正比,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的增长,促使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紧张与浪费。

1.1 分析大气的污染成分

目前已知大气存在污染的成分多达100多种,主要是人为污染和自然污染,例如:工业废气,火山爆发等,尤其是人为因素对空气污染更加严重,在工业生产中污物排放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因为工业污染性质繁杂,种类繁多,另外严重的人为污染是交通运输中造成的,例如汽车尾气,它排放集中,直接给人们造成危害,迫使呼吸系统病变,对城市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是重要污染源,再者,各种研发的空气喷雾造成了空气污染,增加了有毒物质。另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业和交通的发展同样也污染空气,例如:大量的粉尘废气,各种有毒有害的气体,进入空气中造成危害,改变空气质量甚至造成不可逆的危害。

1.2 废水污染

城市水污染主要涉及如下三点:(1)工业废水;(2)生活污水。生活排放污水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加,有资料显示,有一半的废水是生活排出的;(3)农业中用的化肥、农药,通过雨水进入到到河流中后,使地表水受到污染。

据相关环境部门调查,我国城镇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水中的污水每天至少有l亿吨。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的河段水已受到污染,全国不适合鱼类生存水占到1/3,不能用于灌溉的占到1/4,严重污染的已达到了90%,有一半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标准,40%的水已不适合饮用,甚至水体污染已经成为导致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的罪魁祸首。

1.3 固体废物污染

固体废物主要涉及到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三种。另外,也包括农业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废物。固体废物一定要妥善处理后才能丢弃,否则就会对大气、水体和土壤带来严重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固体污弃物具有两重性,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对于不同的人而言,被废弃的某物品有可能是废物,但如果转换一定条件,废弃物也能?为资源。防治固体废物污染就是利用废物的这个双重性,使固体废物减量、无害化,并且变成资源。对于不能利用和一定会产生污染的固体废物,一定要妥善处理。

1.4 噪音污染

噪音污染根据分贝高低大致可以分为高低两种,低噪音对人体是无害的,在相对的条件下甚至对提高工作效率有帮助,但是高强度的噪音对人体是非常有害的他可以造成人的精神紊乱,情绪急躁,对人的生理机能造成损害,对神经系统,心脏系统,血管系统,内分泌等都有影响,有研究显示,在噪音下孕育的孩童体重低下,甚至发育不良。高强度噪音主要来自工厂,交通,高强度喇叭,施工现场,和人群密集的地方。随着城市进程加快,娱乐场所和商场等消费场所的增加,噪音污染更为严重,俨然发展成了城市污染灾害之一。

防治污染的措施

2.1 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措施

大气污染的治理应当在维持现有城市的能源与交通状况的前提下,找出危害广,影响大的最严重污染物,以便能有针对性的有效治理。城市规划的大气污染治理方法主要有:(1)合理工业布局;(2)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3)绿化造林。

2.2 水污染综合整治措施

生活污水主要是有机物的污染,工业污水主要的污染物就没那么简单了。虽然每个城市水污染的程度各异,但仍可普遍采取如下措施加以防治:(1)提倡节约用水,对废水进行循环再利用。实在不能用的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排入水管道中;(2)划分区域用水,在污染严重区域开办废水处理基地,尝试多种处理方法,采用新的科学方法净化水,严格杜绝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倒入江河湖海中。

2.3 固体废物污染的整治措施

对城市固体废物的处理一般采取填埋,焚烧等。目前,我国大面积能够填埋的土地已经发展到稳步阶段,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妥善处理固体废物达到极限,要缩减填埋场地,避免浪费,尽可能将填埋的气体形成资源。焚烧垃圾要将垃圾进行分类,将可燃性的垃圾采取焚烧的方式,尤其东海沿海区域采取此种方式能够尽可能的保留土地的资源,这也是要求了根据不同地区土地环境的特性来采取不同固体废物处理的方式。

2.4 噪音污染的整治措施

随着我国降噪技术的不断完善,很多领域都采用降噪材料和降噪技术,城市发展造成工业,运输业的规模增大,所以在很多场合中都需要进行降噪技术,考虑经济利益等因素,降噪的可造作性来自:在控制环节,设计环节,工厂车间等进行降噪,通过隔离声源,减少振幅,吸纳声响和消除声响等技术进行噪音污染的城市治理,降低噪声,对于相对空旷的地方和很少人去的工作场所相对能放宽对噪声降低的要求,城市建设中的增加绿化水平能够有效的降低噪音污染。

结语

总之,人们的生存离不开城市规划和城市环境,这也是经济发展的依托,也体现了人们城市发展和文明发展的程度和象征,进行城市规划的同时,非常有必要进行城市污染的问题跟进并解决。目前,我国面临的问题就是怎样通过现代环境治理的理论方法,根据现有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进行寻找污染环境的根源,进行危害治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真正做到人类社会环境统一协调发展,为子孙后代提供可持续的资源和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城市噪声污染与防治 篇3

【摘 要】噪声是一种声波,具有声波的一切特性,因人、因时、因环境和目的不同而有不治理同的内涵。本文分析了噪声污染成因、噪声危害以及噪声防治措施。

【关键词】城市噪声;污染;防治

1.噪声污染成因

1.1交通对城市的噪声污染

城市市区道路中的交通噪声是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在我国城市噪声污染是比较严重的。交通车量是影响交通噪声的首要基本因素。随着汽车数量增加其流量也逐步增加,噪声声源的逐步增多,交通噪声声量和累积百分统计声级呈明显上升趋势,但是当车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噪声就基本保持在不变的程度上了,其中统计的各项参数的标准偏差会变小,交通所造成的噪声起伏也会随之减小。汽车噪声的频率大小与车速也有关,会随车速而增加,高频率噪声增加幅度大于低频率噪声。在同一速度下,变速器处于抵挡,交通噪声会越大,因为低挡位发动机的转速高噪声大。城市道路车速一般情况不会太快,在同等件下,车辆拥挤时变速器所处挡位低,并且不时要加速运动,所以比车辆流畅时交通噪声要高一点。

1.2公路施工对城市的噪声污染

公路施工对环境影响的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公路施工的生态化建设已经成为消除噪声的重要研究课题。公路施工噪声破坏了公路沿线的环境,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另外,近些年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很多的高速道路系统在大城市和城郊结合部快速延伸及扩展,例如快速公路、高架道路、地铁、轻轨道路等等,而且,城市交通正在向高等级、高速度等现代化方向发展。公路的发展带来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使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日益严重。道路交通噪声具有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已逐渐成为城市环境噪声的主要污染源,也成为环境噪声控制的难点。另外,建筑施工对环境噪声也产生一定到影响,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1.3建筑对城市的噪声污染

部分建筑工地未取得相关部门的环保审批的情况下,在禁止施工作业的时间段和地点进行浇灌水泥、风炮钻孔、打地基、锯模板以及装卸作业或者持有某部分的审批手续而进行其他部分的施工作业,这些施工所产生的噪声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正常的日常生活。

2.噪声污染的危害

2.1噪声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噪声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容易产生疲劳,致使工作效率下降。噪声也会导致多梦、易惊醒、睡眠质量下降等。

2.2噪声能诱发疾病

噪声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是听力损伤,严重的可能使人耳完全失去听力。噪声会使人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甚至精神错乱,噪声也可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紊乱。此外,噪声对视觉器官、内分泌机能及胎儿的正常发育等方面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对儿童的危害就更大了,严重的可导致智力发育降低20%以上。严格的讲,噪声就是慢性毒药,所以治理噪声污染刻不容缓。

2.3噪声对动植物的影响

噪声能使植物产生影响,使植物过早凋谢,使动物失去行为控制能力,强噪声会引起动物死亡。鸟类在噪声中会出现羽毛脱落,影响产卵率等。

3.对城市环境噪声综合防治方面的思考

3.1交通噪声污染

所有汽车全部换成低音喇叭,在主要路段禁止鸣笛,环保部门与交警配合,做好日常监督,让交通噪声得到良好的控制,为全面改善声环境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3.2工业噪声污染源,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

把防治工业噪声污染作为一个重要方面来抓,每年有计划的集中一定的环保资金,加上企业自筹资金,安排一批工业噪声治理项目并将一些噪声严重扰民的项目纳入噪声限期治理项目。同时监理部门实行经常性的监督管理和不定期的组织检查,对重点企业进行具体的指导,使一些噪声污染严重的企业逐年得到改善。

3.3施工噪声申报登记制度,加强建筑施工噪声的监督管理

建筑项目要在环保部门办理了申报登记,并按照施工噪声的有关规定,接受环保部门的统一监督管理。

3.4检查和监督相结合

将突击性的检查和经常性的监督管理相结合,解决量大面广的群众反映强烈的噪声问题。各环保局在实行经常性的管理的同时,组织5~7次的联合大检查,重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等社会生活噪声问题。

3.5加强城市绿化,搞好植树造林

种植绿化林带,由于植物叶片能反射和消耗噪声,因此树木及植物形成的绿化带,能有效降低噪声大小,选择合适树种、植株的密度、植被的宽度,可以达到吸纳声波,降低噪声的作用。

3.6宣传教育,强化噪声管理

强化噪声管理,加大环境噪声消除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可持续发展观,抓好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教育培养一支懂业务、会管理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专业队伍,并提高环境监测队伍的人员素质,使其成为噪声防治工作的主力军。

4.总结

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使得噪声污染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世界环境危害之一。噪声污染有多种来源和各种分类,有很多不同于其他环境污染的特点。噪声的科学防治应该从声学系统出发,综合实践考虑,寻求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合理的方案。只有采取适当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噪声污染是可以控制的。

噪声已经无时无刻的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期待生活在没有噪声干扰的安静环境中,但完全没有噪声是不现实的。人们除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把噪声影响降到对人无害或对脑力活动和休息不致干扰的较低程度,还应加大环境噪声消除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可持续发展观,关心身边的环境,真正创造—个安静、适宜人居的环境。 [科]

【参考文献】

[1]刘绍武.加强环境噪声整治改善生产生活环境[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06,09(30).

[2]刘瑞雪.公路施工中的噪声污染与防治措施[J].经济研究导刊,2010,07(25).

[3]王春梅.交通噪声特性分析与绿化带降噪效果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7.

浅议延安城市河道污染与防治 篇4

一、河道现状

延安市区有延河系的四条小支河道, 通常河水也很小, 但平日里河道里的污染物随处可见, 主要表现有:污水、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白色垃圾、生物垃圾等。让人坐公交车上看到河道里是杂草丛生, 白色垃圾乱飞, 建筑垃圾乱倒, 河水干枯而恶臭。给来自全国的游客感观不好, 也对市民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二、原因分析

造成河道污染原因主要有三个。 (1) 河道穿过生活区, 由于部分市民环境卫生意识较差, 再有部分村内保洁体系不健全, 山沟成为村民的垃圾场, 大量垃圾在溪水冲刷下, 在下游淤积, 腐烂, 分解, 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 (2) 由于历史原因, 一些旧有的沿河生活区块, 工业区块采用合流制直排式排水系统, 一些沿河的住宅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接注入水体, 造成污染。近年来虽进行了治理, 但由于截污难度大, 耗资高, 未能彻底拦截污源。 (3) 上游水源时间分布不均, 而且没有具备一定的蓄水调水能力。枯水期支流干涸, 即使丰水期, 水将在短时间内泻进灵江, 没有持续的源头活水, 因此河水得不到流动和稀释, 河道自动净化能力也就大大降低。

三、治理对策

根据本地多年的治理尝试和外地城市的经验, 我们建议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加以治理, 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坚持以防为主

以防为主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 是提高治理效果、降低治污成本的有效途径, 为此, 必须抓好以下几点:

1.严格预防生活垃圾进入水体。首先, 加强宣传教育, 只有通过宣传, 才能提高市民环保意识, 才能从源头上防止垃圾进河, 为了提高宣传效果, 宣传要讲究宣传方式多样化, 例如张贴各种宣传标语, 利用宣传车, 可以组织各种宣讲团等等。宣传可采用多渠道, 例如, 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反复不断地宣传, 从而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宣传要抓重点, 要对重点地段, 重点人群进行深入反复宣传。其次, 要建立沟道保洁体系, 我们要进一步扩大我们现有的街容保洁取得的成果, 并把河道保洁纳入街容保洁体系中。在沿河无保洁体系的区块, 如后山村、国庆村等, 尽快建立保洁体系, 设立垃圾屋、垃圾箱, 实行门前三包, 沿河河道分河段, 落实责任人, 定期对河道生活垃圾进行及时清理。另外, 要加大河道管理力度, 为预防垃圾进入河道, 政府要出台相应可操作的法律文件, 加大管理力度, 加大执法力度, 严禁在河道乱倒垃圾, 乱扔垃圾。

2.要积极预防, 严禁沿河各种污水进入水体。一是加大力度对城区未采取雨污分流的厂区进行分流改造, 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 要求各个相关企业参与, 分别做好这项工作。二是对于一些旧有的沿河生活区块, 要做好截污工作。以前部分沿沟住宅都是采用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 各种污水直接排入沿河水沟, 然后流至东大河, 因此, 截污难度较大, 耗资高。对此可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 就是在各沟渠流入延河出口处设置溢流井, 晴天和初雨时, 所有的排污经过截污管道都被送入污水厂, 经处理后排入水体。大雨、暴雨时候, 溪水可以从溢流口溢出, 不会对污水厂造成很大压力。三是对一些待建或者在建的项目, 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对有可能造成严重污染或者未按要求实施雨污分流的项目要坚决制止, 这项工作由环保局负总责, 发改委、建设规划局等部门配合。

(二) 采取“防”、“治”结合

在预“防”的基础上, 必须进行“治, ”因为治能弥补防的不足。

1.积极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因为作为城市河道生态系统及其脆弱, 一旦破坏很难恢复, 我们要迅速保护和建立水生植被, 如水草、芦苇等, 它能为一些水生动物如水蚤、鱼类等提供良好的栖息场地, 更重要的是水生植被能吸附、降解, 水中N、P等营养盐及部分重金属, 还能产生氧气, 以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在恢复植被同时, 合理放养滤食性鱼类, 如鲢鱼、草鱼、鳙鱼等, 以低龄浮游藻类为食, 可以有效控制藻类疯长, 避免水体营养化, 从而达到降污的效果。

2.继续加强对河道的工程性治理。首先, 继续实行河道疏浚, 因为通过疏浚, 既能清除污泥, 达到清理河道功效, 也能使河道变深、变宽、提高其蓄水能力, 以增强其水体自净能力。其次, 可以考虑在支流的出口处, 分别拦截三道橡胶坝。设置橡胶坝好处至少有三:其一, 橡胶坝可以增加河道蓄水量, 也提高了水体自净能力;其二, 避免大田港, 灵湖水源直接接触市区内河河水, 减少重点治理的水域面积;其三, 橡胶坝有许多自身优点, 它安装简捷, 造价低廉, 操作方便, 能对市区内河水蓄放自如, 当洪水来临时放掉坝内空气 (或者水) , 塌掉坝体, 不影响泄洪, 平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回充水或空气抬高坝身, 从而抬高内河水位。最后, 可采用蓄水调水等措施。这的确是一个可以考虑的办法。

(三) 为了能切实把市区河道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实施

相关的各个街道, 要成立专门机构, 分管领导, 主要抓, 同时市政府要牵头, 各相关部门成员组成督察组, 定期对河道水质现状, 原因进行分析研究, 并督查落实。

摘要:介绍了延安市河道污染的现状, 分析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 提出防止河道污染对策, 重点要以预防为主, 加强污染源控制;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法律法规控制四大措施。

城市环境污染与防治 篇5

政府能否有效履行城市空气污染预防及治理责任,是目前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 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政府在城市空气污染预防及治理中应承担政策

调控、协同治理、监督管理、考核问责等责任。由于长期奉行GDP 至上主义,各级政府在城市空气污染防治中存在主体地位缺失、政府间协作低效、社会参与不足、监管方式虚化、问责机制不健全等缺憾,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升政府履职能力,构建有效的政府城市空气污染防治责任体系。

〔关键词〕

空气污染治理;责任缺失;履职能力 〔中图分类号〕D6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501-0044-0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机制与监测体系”(14ZDA030〔作者简介〕姜晓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亚珠,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64。

伴随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由城市空气污染问题诱发的社会焦虑和社会矛盾已成为当前我国公共治理面临的现实难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首次明确了环境保护是地方政府的职责之一。城市空气污染防治是当下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履行环境保护职责的重要内容,也是目前深受群众责疑的履职缺失,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依法明确城市空气污染防治中的政府职能,明确履职缺失,提升履职能力,构建有效的城市空气污染防治政府责任体系。

一、城市空气污染防治中的政府法定职能

近年来,我国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社会大众谈“霾”色变,社会舆论普遍追问政府治理城市空气污染是否尽责,并由此引发社会公众对政府治理空气污染不力的抱怨和不满。这不仅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力,也容易诱发环境群体性事件。因此,依法梳理政府在城市空气环境污染防治中的职能定位,明确政府在城市空气污染防治

中的责任,是提升政府治理城市空气环境污染能力的前提。

职权法定是政府依法行使职权的前提。我国《宪法》第二十六条规定 :“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最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强化了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规定“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并突出强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重点区域、流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限制达标规划,并采取措施按期达标

。”《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三条规定“国家采取措施,有计划地控制或者逐步削减各地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使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

”可见,防治城市空气污染是政府环境保护职责的重要内容。综合分析上述法律、法规,并结合政府行政行为的

· 44·

一般规律,可以将地方政府在城市空气污染防治中的职能归纳为以下四方面: 第一,构建城市空气污染防治的政策调控体系。政策调控是政府施政的重要途径。要实现有效的城市空气污染防治,在加强空气污染防治科学技术成果推广的同时,还需要相应的政策与之配合。即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来鼓励引导,以搭建空气污染防治的制度环境,明确各方责任与行为边界,引导人们的行为方向。最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第十二条规定“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环境保护技术装备、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服务等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八条规定“国家采取有利于大气污染防治以及相关的综合利用活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在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奖励。”《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分区明确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倒逼产业转型升级”。这些举措无不是在利用政策调控手段来控制空气污染行为。

第二,构建城市空气污染防治的协同治理机制。空气的流动性和污染源的多样性使得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十分必要。一方面,要提高政府间协作治理能力。地方政府不仅要切实履行保护和改善本行政区域内空气质量的职责,做到“我的地盘我做主”,还要加强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区际之间的合作,做到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大气

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渔业管理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对机动车船污染大气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最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第二十条强调“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措施。”另一方面还要整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治理,加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合作。通过政策措施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公民的行为偏好,鼓励全民参与治理,培养全民保护空气环境的自觉性,促使《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的“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新机制形成。

第三,构建城市空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体系。监督管理是政府在城市空气污染防治中最主要的职责,当前实行的是统一监管和分部门监管相结合的体制,即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统一监督管理下,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分部门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大气污染防治法》设专章,从排污项目建设审查批准、排污报备、征收排污费制度、排污许可证、限建限排限期治理、污染处理设备淘汰制、应急处理、大气污染监测制度等多方面入手,对政府在空气污染防治中的具体权责做了规定,概括起来包括强化源头控制、加强执法监管、强化监测防控、加强扬尘整治和汽车尾气防治等职责。从监管对象来看,既包括对企业、社会组织、公民等主体排污行为的监管,也包括对政府自身监管职责履行情况的内部监管,以便及时发现并纠正偏离治理目标的行为。

第四,构建空气污染防治考核问责机制。对责任履行的考核问责是保障责任落实的关键。政府既是考核问责的主体又是考核问责的对象,既要对企业、社会组织、公民违反大气环境保护的行为进行追责,又要对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履行了职责、履职效果如何进行考核问责。《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对违反大气污染防治的违法行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整改、停止生产或使用、责令停业关闭,处以罚款或警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该法第六十五条也规定“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此我们更强

调对政府责任的考核,因为政府责任履行到位意味着有悖于治理目标的行为将得到遏制,治理成本将大大降低。上述四项综合职能相互渗透,共同作用于空气污染防治。

图1城市空气污染防治中的政府责任

资料来源:依据《宪法》、《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梳理。

当然,也可以根据空气污染源的不同,对政府部门在城市空气污染防治中的具体责任分工进行划分。如:由工业点源和火电厂等造成的固定源污染防治责任主要涉及环

· 54

·

保部门、城建部门、发改委、工商部门、公安部门等;无组织排放的城市面源污染和扬尘污染形成的面源污染,责任主体则主要是环保部门、城建部门和交通部门;机动车等造成的移动源污染防治责任则由环保部门、城建部门、交通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质检部门、工商部门承担(参见图1。

二、我国城市空气污染防治中的政府责任缺失

尽管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城市空气污染防治,然而目前我国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不仅没有明显改善,反而有出现“十面霾伏”的严重趋势。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管理绩效评估报告》对“十一五”期间我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现状与变化趋势进行评估,其中好的城市占10.67%,差的城市占75.80%,极差的城市占13.52%。〔1〕究其原因,与各级政府在城市空气污染防治中的职责缺失与履职能力不足密切相关,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重权力轻义务,主体地位缺失。目前有关城市空气污染防治的立法虽然明确规定政府是城市空气污染防治的主要责任主体,但偏重对政府监管权的授予,忽视对政府防治空气污染义务的设定。如《环境保护法》对政府环境监管权的授予比较充分,但对政府城市环境污染防治责任界定模糊,对政府责任落实路径缺乏可操作性,相关规定多为原则性的、概括式的表述,把责任更多推给企业和公民,导致各级政府防治城市空气污染的责任虚化,责任主体地位弱化。《大气污染防治法》对企业和公民的法律责任作了十八条的详细规定,而对政府因监管不当所要承担的不利后果只用了两条来说明,现实中除非发生重大空气环境安全事故,否则因行政低效、环境决策失误等情形去追究政府责任的可能性不大。简而言之,立法“重政府环境权力轻政府环境义务、重政府环境管理轻政府环境服务、重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责任追究轻对政府的问责”〔2〕,这势必淡化政府的空气污染防治意识,进而削弱治理力度,导致政府空气污染防治意识与污染治理执行的双重缺失。

第二,政绩利益驱动,政策调控乏力。以空气污染防治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切入点,体现了国家对经济增长质的追求。然而空气污染具有渐进性,地方政府往往不太

重视。在强调以地方发展速度相对绩效排名决定官员晋升的“政治锦标赛”中,地方官员为了出成绩赢比赛,本能地忽视空气环境责任,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长远利益置于眼前利益之下,更多地追求经济量的增长,表现为牺牲环境利益,追求“政绩”的短期行为。加之,我国地方主要领导任期过短,而环境问题又具有滞后性,大多数环境危害在数年后才会显现,我国环境问题终身追责制尚未建立,更加剧了地方官员任期内的不负责行为。责任意识淡薄导致空气污染防治政策调控乏力,重后端治理轻源头防范,重污染处罚轻治理引导,导致治理结构失衡,最典型的表现是排污收费与治污成本倒挂。我国实行的是以筹集污染治理资金为目的的排污收费制度,但由于排污费征收标准偏低、征收面窄(参见表1,难以激发排污者为降低成本而寻求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治理污染的积极性,旨在引导排污者治污的政策异化为用经济手段诱导企业购买排污权的“恶法”,凸显空气环境外部性问题突出。

表1空气污染物排污费征收标准 序号名称文号发布部门征收种类和标准 1 关于调整氮氧化 物氨氮排污费征 收标准和试点实 行差别政策的 通知 粤价 〔2013〕 102号

广东省物价局 广东省财政厅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 1.氮氧化物(NOx排污费 征收标准,每污染当量由 0.60元提高到1.20元;2.氨 氮(NH3-N排污费征收标 准,每污染当量由0.70元提 高到1.40元 2 关于调整二氧化 硫排污费征收标 准的通知 津价管 [2010] 210号 天津市物价局 天津市财政局

二氧化硫排污费征收标准每

公斤由0.63元调整至1.26元3 关于调整排污费 征收标准的通知 冀价经费 [2008] 36号 河北省物价局 河北省财政厅

废气二氧化硫排污费征收标 准提高到1.2元/污染当量 4 关于调整二氧化 硫排污费征收标 准的通知 皖价费 [2008] 111号 安徽省物价局 财政厅

环保局

二氧化硫排污费征收标准提 高到1.26元/公斤 5 关于调整二氧化 硫和化学需氧量 排污费征收标准 有关问题的通知 云发改价 格 [2008] 2514号 云南省发改委 财政厅 环保局

1.化学需氧量排污费的征收 标准提高到1.4元/当量;2.二氧化硫排污费征收标准提 高到1.2元/当量 关于调整我省二 氧化硫排污费收 费标准及有关事 项的通知 晋价行字 [2008] 66号 山西省物价局 财政厅 环保局

二氧化硫排污费收费标准提 高到每公斤1.26元

资料来源:依据广东省《关于调整氮氧化物氨氮排污费征收标准和试点实行差别政策的通知》、天津市《关于调整二氧化硫排污费征收标准的通知》、河北省《河北省关于调整排污费征收标准的通知》、安徽省《关于调整二氧化硫排污费征收标准的通知》、云南省《云南省关于调整我省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污费征收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山西省《关于调整我省二氧化硫排污费收费标准及有关事项的通知》整理。

第三,责任边界模糊,政府间协作低效。《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但空气的流动性决定了空气污染防治的难度,也

决定了打破层级与区域藩篱,促进各级政府间联动治理的迫切性。然而目前不同层级政府之间、同级政府各部门之间、同级政府之间在空气污染防治中权责不明晰,协作治理机制缺失。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由于实际追求目标的差别、利益博弈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出现政策执行偏差, · 64 ·

政策效果打折。如在环保部门给出抗霾攻坚战时间表后,不少城市纷纷争当重污染城市,拖延达标期限,“重污染城市”瞬间变成和贫困县称号一样的“香饽饽”,也增加了“被达标”的风险〔3〕;同级政府不同部门之间权责不清,导致规制权分散、效率低下,职能分割、各自为阵,部门利己主义、权力腐化等现象。同一空气流域内的政府之间由于责任意识差异、履责能力不同和利己考虑,导致空气环境的“公地悲剧”。

第四,利益协调失衡,社会参与不足。城市空气污染防治中政府、企业、社会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但由于其各自的“经济人”属性决定着它们同样会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这就需要在城市空气污染防治的政策形成与执行中,构建以利益协调为核心的生态补偿与激励机制。当前生态补偿机制激励动力严重不足。如企业超标排污违法成本较低,严格履责保护空气环境获得的支持度也不高,空气环境负面影响的处罚与正面影响的激励失衡,排污者和施治者权责配置不当,空气污染的外部效用没有内化,很难激发企业防治空气污染的积极性。此外,尽管政府在设立门槛、政策支持等方面大力扶持环保公益组织的发展,但在培育社会自治能力,将部分政府职能转移给环保公益组织以给予其更多的发声权和成长空间、促进其实质性发展方面做得依然不够。环保公益组织利益表达失声,成熟度不高,部分组织实际已名存实亡。环境决策中公民参与途径障碍重重,参与深度与参与效果不佳,公民环保权益长期被漠视或损害,对政府多有抱怨和不信任,极端维权行为时有发生。总之,由于政府整合社会力

量保护空气环境的利益驱动与协调激励机制缺失,整个社会对空气污染防治呈现出企业参与动力不足、环保公益组织力量有限、公民个体参与碎片化的状况。

第五,监管方式虚化,执行力不足。政策措施的有效执行是实现空气污染防治目标的基础。美国学者艾利森曾指出:“在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的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4〕在对地方政府和企业落实保护与改善空气质量责任的监管中,往往以工作汇报、领导考察、查阅管理运营资料、定期考察等形式为主,缺少专业化的、持续性的、不定期的考察,缺乏长效机制,监管流于形式,突出表现为对政策措施的宽松执行或变样执行。这样的监管方式不仅给污染者开了后门,也容易使权力异化,产生权力寻租。2013年,环保部对北京29家企业的暗查中发现有22家存在超标排放问题。〔5〕而在空气质量监测中,许多地方将监测点选在空气质量好的地点,并采用各监测点加权平均值的方法来评价本地区的空气质量,以实现达标目的,这是对政策措施的变样执行。监督缺位、执法不力是对空气污染行为的放纵,势必付出昂贵的代价。

第六,问责机制不健全,生态问责乏力。对环境责任的考核问责是落实空气污染防治措施的重要保障。相对于企业和社会组织而言,各级地方政府既是空气质量的监督者,也是城市空气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但现实中各级地方政府对监督者的身份认同更多,常常忽略自身在城市空气污染防治中的责任主体角色,重对企业等监管对象的环境责任追究,轻自身环境责任的担当。大多数地区没有把空气污染防治内化为官员政绩考核的硬性指标,即使一些地区有这方面的考核内容,也多是对静态投入量的考核,缺少动态投入效率和效果的追问,地方官员多出于自身政绩的考虑,不惜牺牲空气环境换取政治资本。

三、城市空气污染防治中政府履责能力提升

“任何政府都需要建立一套责任机制,这样才能在社会广泛的支持下进行运作。”〔6〕在城市空气污染防治中,围绕“明确责任-落实责任-履行责任-责任追究”等关键环节,构建各级政府责任体系,是提升政府空气污染防治能力的基本前提。

第一,以完善法律法规为前提,依法治理空气污染。要适应目前空气环境保护发展形势,加快修订有关法律法规,完善配套措施,增强空气污染防治的法治化、制度化与规范化。首先,立法要进一步明确各方主体在空气污染防治中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着重将政府责任具体化、详细化;增强政府责任主体意识,明确政府责任实现路径,为责任落实与问责提供法律依据。其次,加紧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弥补现行法律的空缺,完善空气环境立法。尽快将散见于行政规章的“非道路移动源污染防治”纳入《大气污染防治法》,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的上位法支撑十分必要。各地亦应依据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紧研究出台地方空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明确地区空气质量目标和行动路线,落实本地区空气污染防治中各责任主体的责权利,推进地方空气污染防治的法治化和规范化。

第二,以市场机制为动力,发挥财税激励作用。激励与约束相容的环境经济政策是促进环保技术革新、降低空气污染防治成本和行政监管成本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实现“外在约束”向“内在约束”、管制型环境政策向治理型环境政策的转变。首先,加大可持续性财政投入,保障空气污染防治财力基础。设立空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项使用,完善空气污染处理设施、公害防治设备、环境监测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技术研发、科技推广资金投入,为空气污染防治提供物质支撑。其次,创新融资模式,吸纳社会资本。通过环保债券、环境保护基金、排污权抵押、环保信托、绿色信贷、项目运营BOT模式等,建立多元化的空气污染防治投融资机制,化解环保资金短缺的困境,增强社会主体参与治理的主动性。最后,完善排污税费政策,有效发挥税费杠杆效用。坚持“谁污染,谁治理”,严格执行“排污

· 74 ·

即收费”,平衡排污费与治污成本。适时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形成对排污者具有实质刺激作用的成本压力;对生产或消费过程中产生空气污染的产品征收产品费,如

含铅汽油;区分同类产品的环保性质,实行差别税,通过这些政策来调节生产,引导“清洁消费”;补贴是激励排污者治理的一项可行措施,但其违背严格意义上的排污者付费原则,应代之以执行鼓励金制度,即对违规排放造成空气污染的主体征收附加费,而严格落实保护和改善空气质量措施的主体则给予奖励,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环境交易市场,探索排污权交易模式,实现市场调控下的排污量再配置。

第三,以项目监管为重点,提升源头治理能力。将空气污染问题解决在源头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效降低治理成本的理想途径。首先,强化审批环节中的环评前置。严格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建设项目环保设施同时计划、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制度,对环评不合格的项目坚决不投产,停止在建或即将投产的重大污染违规项目。合理控制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增加使用成本,降低机动车使用率,发展智慧交通,提倡绿色出行。其次,强化生产生活过程中的环境监管。加强施工工地、矿山的扬尘环境监管,推行清洁生产、低尘作业;对经营达到一定规模的餐饮经营场所,强制安装油烟净化设备,对家庭及个人推广使用家用型吸油烟机;加强城郊结合部面源污染治理,采用卫星遥感技术确定重点监控区,严禁秸秆焚烧和垃圾露天焚烧;扩大绿化面积,持续推进居住区绿化、道路绿化、立体空间绿化和公园绿地建设,提高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其三,鼓励能源结构调整。在工业企业推广使用电、气、清洁煤、洗煤、焦炭等清洁燃料,加紧工业排放的净化设备检查、改造升级。采用清洁能源集中城市供暖,限期拆除分散供热设备。逐步提高车用燃油品质,加速淘汰含铅汽油,研发和推广乙醇、甲醇、丙烷、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燃料电池、太阳能等替代燃料,尤其要重视对年平均行驶里程长、使用率高、集中运行于城市交通繁忙地带车辆的排污控制,对公交车、出租车等推广清洁能源、安装机外净化排气装置。其四,加大对高污染源企业的整改。对能耗高、污染大、布局分散的行业进行调整改造,淘汰落后生产工艺,逐步压缩过剩产能。对布局不合理的产业,限期搬迁或转产。大力培育环保产业,支持环保技术设备、产品的研发与投产,促进节能环保新兴产业的发展。

第四,以厘清权责为关键,提高政府间协同共治能力。空气污染防治需要政府间的纵横协同作战,构建上下联动部门合作区域统一调控的矩阵管理模式。首先,要纵

向合理配置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空气污染防治责任。中央政府从宏观上就全国空气环境治理问题作全局性部署,对地方政府空气污染防治进行监管,并承担以下具体责任:健全空气环境治理制度框架;制定空气环境治理总体战略;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并逐步淘汰过剩产能;构建空气环境指标体系和量化评估指标;承担空气污染防治技术的开发与推广责任;建立中央空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监督地方政府的防治工作,并通过提供资料数据、技术支持等指导和协调的方式,帮助地方政府制定科学可行的实施规划,减少环境决策失误。地方政府承担辖区内空气污染防治的组织实施责任,地方财政划拨专项资金以弥补中央财政投入的局限。其次,明晰横向权责,打通部门之间的壁垒,加强区际合作。将过度分散的管理权适度集中,改善多头管理造成的“权力争抢,责任互推”情形。对不同污染源责任部门在空气质量控制各个环节中承担的职责,实行精细化管理,严格监督考核与责任追究。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代表组成空气流域内的空气质量管理协调机构,建立空气协作治理的地方法规体系,加强政策体系的衔接性和一体化,实现管理制度的整体对接。加强同一空气流域内空气质量特征、污染来源、移动规律的研究与监测,共享空气质量监测信息,分解落实责任目标,制定联防行动计划,避免信息壁垒和以邻为壑的现象,形成以空气流域管理机构统筹指挥与行政区域治理相结合的,由点到面、点面结合的空气污染防治机制。其三,以行政协议为依托,构建责任落实机制。要通过订立行政协议的方式,厘清上下级间、区际之间、部门之间的职责权限和目标责任,形成公法契约,推动空气环境目标的实现。

第五,以利益协调为核心,扩大城市空气污染防治中的全民参与。吸引全民参与城市空气污染治理,需要各级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引导来实现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均衡,从而使分散的利益偏好转变为整体的利益偏好。”〔7〕首先要坚持政府主导、责任分担的原则,提高企业排污成本和治污激励,加大企业环境责任宣传,采用上述经济手段,提高企业治污动力,引导企业自主治理;其次要鼓励并扶持环保公益组织、高校环境研究基地、环保企业的发展,将政府的部分空气污染防治职责转移给社会组织,促进其实质性的成长;同时也要切实保障公民监督权、知情权、参与权,在环境立法、环境影响评价中畅通言路,充分听取并吸收公民有益建议,在空气环境监测中调动公民监督检举力量,通过价格税收杠杆,培养公民“绿色消费”习惯,引导公民

由被动式接收空气环境信息向主动参与空气污染防治转变,由空气治理的旁观者向责任主体转变。

第六,以空气质量监测为抓手,提高污染预警能力。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是发现城市空气污染源,构建预警和激励机制的基础。首先要逐步建立覆盖全国、布局合理的空气污染监测网络,全面、科学地掌握不同地区空气污染物成分差异、季节特征、扩散规律,解析污染物形成机理与来源,推进区域空气污染观测数据共享与经验交流,为空

· 84 ·

气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持。其次要按照动态监测、实时报 告、及时预警的原则,提高空气污染检测频率,及时发现 并控制污染物对空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其三,要建立空气 污染预警应急网络指挥中心,各级政府配备应急设施,规 范突发事故应急处理流程,简化行政报告程序,地方政府 “先行先动 ”,做到应急有序、防治有效。其四,要提高 空气环境影响综合评估能力,开展全国范围内的空气环境 污染源普查、污染现状调查、空气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调查,丰富空气环境统计数据,定期开展空气质量与生态 环境变化评估及环境经济核算,为环境决策提供支持。其 五,构建城市空气质量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高效、及 时、便捷的空气环境信息查询,辅之以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 开; 以行政区划为单位,在全国以及省、区、市范围内公 开城市空气质量信息,通过排名对比的方式形成空气污染 防治的外部压力; 建立企业环境信息强制公开制度,对涉 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建设项目以及重污染企业,细化信息公 开内容,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保障公民知情权和监督权; 严格重大空气污染事故信息公开上报时限,争取防治及舆 论的主动权。第七,以考核为牵引,构建责任落实机制。考核问责 是落实政府责任,持续改进绩效的有效工具。首先要建立 分类考核机制,分地区、分部门综合考核各级政府履行空 气污染

城市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技术分析 篇6

关键词城市环境污染;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X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71-0171-01

1目前城市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1)大气污染: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是指由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不断向大气排放污染物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一旦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大气环境就会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破坏生态环境。

2)水污染:水污染,一般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城市水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日趋加剧的水污染,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成为人类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水污染被称作“世界头号杀手”。

3)固体废弃物污染:固体废物污染是指固体废物在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的过程中产生的危害环境的现象。目前城市固體废弃物污染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城市生活废弃物,即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垃圾、医院垃圾、商业垃圾、建筑垃圾等;二是工业固体废物,又称工业废渣或工业垃圾。这些垃圾若不及时清除,必然污染空气,对土壤、水体都会造成严重污染。从而导致蚊蝇滋生、细菌繁殖,使疾病迅速传播,危害人体健康。

2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的防治技术探讨

2.1城市大气污染的防治技术手段

治理城市大气污染可以从以下技术手段着手:一是采用新能源技术,改善我国传统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使用绿色洁净的新能源,如可以使用洗选煤,降低大气中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大力推行使用氢气作为新能源,有效消除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物得排放量;城市汽车发动机推荐用洁净的燃料工作,消除汽车尾气中二氧化碳及碳氢化合物的污染。二是一些高耗能、大气污染严重的老企业要不断改进传统的技术手段,新兴的中小型企业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手段,推广各类烟尘净化技术,倡导清洁生产等。

2.2城市水污染的技术性控制对策

对于城市工业废水与城市生活污水要进行集中处理:城市要建立专门的城市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应尽可能地将工业废水排入城市下水道,进入城市废水理厂与生活污水合并处理。但工业废水的水质必须满足进入城市下水道的水质标准。对于不能满足标准的工业废水,应在工厂内部先进行适当的预处理,使水质满足标准后,方可排入城市下水道。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并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2.3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手段

对于固体废物污染一般首先是要控制其产生量,比如可以通过改革城市燃料结构控制工厂原料的消耗,定额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废品的回收率等手段减少城市固体废弃物排放;其次是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理,使得固体废弃物也能得到合理利用。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压实、破碎、分选、固化、焚烧、生物处理等。

1)压实技术。压实是一种通过对废物实行减容化、降低运输成本、延长填埋寿命的预处理技术,压实是一种普遍采用的固体废弃物的预处理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固体废弃物都可以进行压实处理,某些可能引起操作问题的废弃物,如焦油、污泥或液体物料,一般不宜作压实处理。

2)破碎技术。为了方便固体废弃物进入填埋场,可以预先对固体废弃物进行破碎处理,经过破碎处理的废物,由于消除了大的空隙,不仅尺寸大小均匀,而且质地也均匀,在填埋过程中比较容易压实。固体废弃物的破碎方法很多,主要有冲击破碎、剪切破碎、挤压破碎、摩擦破碎等此外还有专有的低温破碎和混式破碎等。

3)分选技术。固体废物分选是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减量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分选将有用的充分选出来加以利用,将有害的充分分离出来;另一种是将不同粒度级别的废弃物加以分离,分选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料的某些性方面的差异,将其分离开。

4)固化处理技术。固化技术是通向废弃物中添加固化基材,使有害固体废物固定或包容在惰性固化基材中的一种无害化处理过程,经过处理的固化产物应具有良好的抗渗透性、良好的机械性以及抗浸出性、抗干湿、抗冻融特性,固化处理根据固化基材的不同可分为沉固化、沥青固化、玻璃固化及胶质固化等。

5)焚烧和热解技术。是固体废物高温分解和深度氧化的综合处理过程,好处是大量有害的废料分解而变成无害的物质。此外,由于固体废弃物中可燃物的比例逐渐增加,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实现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6)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固体废物的分解作用使其无害化可以使有机固体废物转化为能源、食品、饲料和肥料,还可以用来从废品和废渣中提取金属,是固化废物资源化的有效的技术方法,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有:堆肥化、沼气化、废纤维素糖化、废纤维饲料化、生物浸出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也在在逐渐提高,但是我们生存的环境却污染越来越严重,特别是我们生活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为了更好地解决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我们要不断探索环境污染的防治技术,但是在在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中单纯的依靠技术手段是不可取的,需要加强对环境保护综合管理,坚持管理和技术手段相结合,从而更好地解决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创建和谐的城市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李艳红.世界环境保护与大气污染防治,2007,5.

[2]张探.浅议水污染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技术与市场,2008,4:41-42.

浅谈城市建筑给水的二次污染与防治 篇7

1 简述建筑给水二次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

重点探讨在假定出水水质完全达标的情况下的污染 (《水工业工程设计手册》中提到八种水质污染:腐蚀污染、渗漏污染、水体滞留变质污染、直接混接污染、间接混接污染、回流污染、二次污染和其他污染等) 中污染较重的二次加压污染和管道腐蚀污染。

1.1 二次加压水池 (水箱) 污染

把从市政管网取水 (放水至水箱或水泵直接从管网取水) , 经加压后向用户供水, 以解决市政给水管网供水水压、水量不足的问题称为二次加压供水。二次加压供水模式有以下四种类型:

1.1.1 水箱供水方式:水源→水池→水泵→水箱→用户

1.1.2 气压供水方式:水源→水池→水泵→气压水罐→用户

1.1.3 变频供水方式:水源→水池→变频水泵→用户

1.1.4 管网叠压供水方式:水源→水泵→用户

因为市政管网陈旧及经济条件等方面原因城市地区大都还在使用水箱供水方式。水箱供水方式用高位水箱调节容量, 其供水可靠性高, 但也存在供水压力受水箱设置高度限制, 占用面积大, 跌水噪声扰民等弊端。二次污染严重主要表现在水池 (水箱) 的悬浮沉积、藻类和微生物繁殖与生长, 细菌超标等。针对水箱二次污染严重的问题, 各地都曾采取过许多措施:如改换水箱箱体材质 (改用不锈钢或玻璃钢) 、加强管理 (采取市政部门统一管理) 、定期清洗、在水箱出水口增设消毒装置 (紫外线杀菌) 等, 但效果仍不尽如人意。

1.2 腐蚀污染

腐蚀污染包括管材腐蚀、容器 (水箱、气压水罐) 腐蚀和装置设备 (水泵、管件、阀门、法兰) 等腐蚀。其中管道腐蚀最为常见, 在建筑给水二次污染中也是最突出的。现阶段使用在建筑给水中的管材主要有金属管、塑料管、复合管三种, 因为地区及温度关系东北地区还主要以金属管为主。其价格低廉、防火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的镀锌钢管曾一统天下, , 但由于钢管表面和输送介质及空气长期直接接触, 当水在管道中流动时, 水中残留的细菌可能会再度繁殖, 造成水质的二次污染。主要表现在:a.细菌和大肠杆菌的再度繁殖;b.耐氯微生物的滋生;c.自养型铁细菌的繁殖;d.硫的转化硫化菌的繁殖;e.硝化与反硝化菌的繁殖。最主要的是金属管道内会形成结垢层。其主要成因是:a.管道内壁的铁腐蚀形成氢氧化铁即铁锈;b.水中的碳酸钙 (镁) 沉积形成水垢;c.管道内的生物性堵塞, 特别是嗜铁细菌吸收亚铁盐, 排出氢氧化铁而形成结垢层。由此造成了镀锌钢管腐蚀现象的发生, 从而污染水质, 污染卫生器具, 也使管道使用寿命降低。

2 防治给水二次污染的几点措施

2007年7月1日国家颁布和实施了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水质标准指标由35项增加至106项, 对居民生活饮用水, 提出更加细致严格的要求。要保证居民水龙头水质防止给水二次污染就应该有针对性地修正和改造相应影响水质的技术、工艺和节点设施。

2.1 采取新技术———管网直供。

防止二次给水污染的最好办法就是抛弃水池或水箱, 其实最节能和最卫生的方式就是市政管网直供, 采用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GB50368-2005《住宅建筑规范》8.2.2规定生活给水系统, 应充分利用城镇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给水。

随着人们对水质的日益重视, 对二次污染的高度关注和给水新规范、新技术、新工艺GB50013-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的颁布实施, 低阻力及倒流防止器的使用, 使管网叠压供水技术逐步成熟并广泛应用。管网叠压给水方式或称水泵直接吸水给水方式, 将水泵从市政给水管网直接吸水, 经加压后给水至用户, 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水池 (水箱) 的二次污染问题。管网叠压给水方式的优点除了无二次污染外, 还有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的水压节能、节电的优点。从这个角度来说, 应该说是很不错的技术。2003年国家建设部将水泵直接吸水给水列为当年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管网叠压供水设备有以下几种形式:a.无负压 (无吸程) 管网增压稳流给水设备;b.直接加压供水设备;c.管网保护型全封闭直接供水设备;d.无负压智能化全自动增压水箱;e.水泵直接吸水供水装置;f.管网增压稳流给水设备;g.微型直接加压供水设备等。这些装置一般都具有消除负压的功能, 以避免干扰市政给水管网的供水和产生回流污染;另外采用控制泵后流量使之贴近设计秒流量值, 从而使水泵运行时对市政供水水管网的影响降到最低。

叠压管网的使用也有着一定的约束条件, 比如对于市政管网来说, 在城镇市政给水管网中如果存在给水压力过低、经常性停水、间隙性给水或给水水量和压力波动过大现象的区域不应使用叠压给水设备。对于用户来说, 用水集中、瞬间用水量过大的用户, 用水保证率要求高、不允许停水的用户, 以及对有毒物质、药品等危险化学品进行加工、制造、贮存的工厂、科研单位、仓库等不应使用。对于具体工程项目来说, 叠压给水设备直接从市政给水管网上抽水, 设置前必须征得地方自来水公司的同意。作为设计单位应该核算叠压给水设备引水管的管径和抽取水量, 以避免因引水管通过水量经常性小于用户设计水量而带来的设备故障的产生。使用单位应检查产品制造商的产品应由铜、不锈钢或者耐腐蚀的塑料及复合材质组成, 并取得地方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对于产品制造商来说, 其生产的产品应既符合系统密封不产生二次污染的要求, 又具有防负压控制和负压消除功能, 对每台设备建立档案, 做到供应到用户的设备台台跟踪负责到底。

2.2 采用高科技新型管材———杜绝和减少管网腐蚀。

对于管网腐蚀的根本途径是淘汰旧管材, 应用高科技新型管材。下面对几种常见给水管材优缺点做一个比较。a.塑料管材, 是合成树脂加添加剂经熔融成型加工而成的制品, 由于耐腐蚀, 内壁光滑阻力小等优点, 特别是PPR管材曾经一度受到追捧, 但是因市场不规范, 导致质量下滑, 有的管材添加剂含铅污染, 透光性造成管内生物繁衍而造成污染;另外热膨胀系数大, 尤其是作为热水管, 热变形接口导致渗漏也不可忽视。b.复合管, 两种不同材质的管材复合在一起形成复合管。当金属管与塑料管复合后, 复合管具有强度高和耐腐蚀的特点。由于复合管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复合而成, 而不同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也有所不同, 由此产生离层问题, 加上工地施工, 切割管道时也存在端口防腐问题。c.卫生金属管材, 目前的主要应用是铜管和不锈钢管。最具优势的是铜管, 铜管应用较久, 优点较多, 较多的应用在热水管路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铜的析出量容易超标;再有其价格比较昂贵, 不过可以通过薄壁化来消化。不锈钢管的主要优点是耐腐蚀性能好, 克服了塑料管的一些缺陷, 可以说是目前比较理想管材之一, 未来有望彻底解决管材对水质的污染的问题, 颇受青睐。但由于市政管线已经形成完整的供水体系想要统一更换耗资巨大且短时间内很难实现, 个人认为今后应逐步推进。

在新建项目时应积极推广使用新型环保管材, 尤其推广使用不锈钢管。

2.3 新技术推广———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对于老旧管线逐步改造更换新型卫生环保管材的目的, 北京市的经验值得借鉴推广。对老旧户内管线的改造并没有拆墙挖洞, 而是采用新技术为管道内部除锈和喷涂内衬, 该技术在不破坏墙面、路面和建筑装潢情况下, 就能清除管道内壁的水垢、水锈, 并对难以寻找到的"针眼"渗漏也有自行修复功能。采用此工艺的费用只相当于重新更换给水管道的二分之一, 不仅施工当日即可恢复通水, 而且使用的内喷涂材料达到了国家食品检测合格标准, 不会影响自来水水质。

城市环境污染与防治 篇8

狭义的光污染指由于干扰光所引起的有害影响;广义的光污染指由人工光源导致的违背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或有损生理与心理健康的现象。包括眩光污染、射线污染、光泛滥、视单调、视屏蔽、频闪等。

二、光污染的类型

目前国际社会公认的光污染类型有三类: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彩光污染。白亮污染是指由于太阳光的强烈照射或其他亮度较大光源的照射, 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材料反射这些光源的光线, 明晃白亮、眩眼夺目从而影响人或动物正常活动的现象。人工白昼是指由于人类在夜间活动处于照明或视觉享受需要在公共空间进行的过度照明即所谓人工白昼。彩光污染这也是一种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夜间城市的一些娱乐场所及其他的一些闪烁的彩色光源对动物的活动产生危害, 则构成了彩光污染。

三、武汉市光污染形成的原因

武汉市光污染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夜景亮化工程、城市照明、高反光度的外墙装饰材料、娱乐场所的闪烁彩光。

(一) 夜景亮化工程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出于美化城市环境和提升城市形象的考虑, 武汉市在2009年9月9实施了《武汉市景观灯光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与此同时武汉市对于原有的景观灯光进行提档升级, 基本完成了对一批景点、楼宇的亮化工程。同时打造了“两江四岸”的灯景核心区, 亮化了长江和汉江的两岸及其附近的建筑物, 形成了立体灯光格局。这些夜景亮化工程对于提升城市美感带来了有益的帮助, 但这些灯光由于亮度大, 光线集中往往会造成炫目, 整夜的照明也加剧了夜晚昏黄的天空, 从而形成光污染。

(二) 城市照明

夜间在城市公共照明中主要是道路照明和广告标牌的照明。道路照明存在:一是照明过度亮度过大;二是照明时间长度不合理, 经常存在亮的过早关的过晚 (尤其是在夏天) 。广告标牌有两种:LED灯光的广告标牌, 此类型的光源亮度较大对于人眼影响较大;另一类是常规光源, 这类光源往往对于昆虫和小动物影响较大形成光污染。

(三) 高反光度的外墙装饰材料

现代城市的高大建筑外墙往往喜欢使用一些高反光率的装饰材料以增加建筑物的突出性, 其中以玻璃幕墙最为显著。但是玻璃幕墙在白天对于太阳光的反射较强, 对于行人和司机都有“意想不到的影响”。其次, 对于住在这样高大玻璃幕墙旁边的居民来说, 在夏天也会增加其室温和视觉舒适性。通过对武汉市4条主要街道7层以上玻璃幕墙建筑物统计, 发现在武汉市主要街道两边的玻璃幕墙建筑物较多, 这极易引起装饰材料的光污染。

(四) 娱乐场所的闪烁彩光

娱乐场所出于对娱乐氛围的需要, 往往使用波长较短的紫光等、蓝光灯。这些颜色的光波长一般较短, 对于长期处于此环境中的消费者影响较大, 同时这些光线对于周围居民的睡眠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五) 武汉市城市光污染的危害

武汉市的城市光污染对于本区域所带来的危害主要有:对人体的危害、对于动植物的危害、对于交通安全和生活的影响、对天文观测影响。

1. 对人体的危害

过度的光照所带来的污染很难被察觉, 但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主要有生理和心理的危害。第一影响人体生理功能:易造成生理功能下降。第二对人心理的影响:亮度过大的照明会使得有大量的逸散光进入室内, 对人们的休息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物钟, 使人头晕心烦, 食欲下降, 情绪低落, 身体乏力等, 从而导致白天工作效率低下, 造成心理压力。

2. 对动植物的危害

光照对很多动物的繁殖都有直接的影响, 而光污染使得它们的神经系统发生错乱, 在受到人工照明的刺激后许多动物会在夜间变得精神十足, 并消耗用于自卫觅食和繁殖的精力, 导致无法正常进行繁殖。光污染还会扰乱植物的正常生长过程。植物的生长也存在日长夜息的规律, 植物会依据其受到的外界光线照射情况来调整自身的生命周期, 当夜间受过多的人工光线照射时, 其正常生长或开花期将会打乱而错过授粉期或最佳生长期, 产生良莠不齐的现象。

3. 对于交通安全和生活的影响

光污染对于安全的影响在交通上表现特别明显。道路两旁的交通照明设施和附近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和各种照明设备和广告霓虹灯发出的逸散光, 这些逸散光会在不同的角度和时间以一种难以预料的方式影响车辆驾驶员的视线, 影响行车安全。在夜间, 一些驾驶员使用远光灯, 这种远光灯对于迎面的司机和行人都会造成眼前一片眩光, 无法看清路面的情况。光污染对于生活方面的影响也十分明显。现代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人们希望有良好的生活环境。自然的夜空景观应当是包括月亮、星星等自然光源在内的整体效果。而光污染使得城市的夜空变得昏黄, 无法欣赏到美丽的星空。

4. 影响天文观测

光污染对于天文观测的影响十分明显, 例如南京的紫金山天文台由于环境污染所能观测到的星等只有6星等左右。对于天文观测, 夜空越暗越好。但是现代城市的各种照明设备使得夜空不再黑暗, 各种灯光受到大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散射, 使夜空的亮度增加, 从而对天文观测产生不良影响。这种光污染使得武汉在作为天文台选址上缺乏有利的区位条件。

四、武汉市城市光污染的防治

武汉市的光污染现象已经普遍存在, 并呈现由中心城区向郊区蔓延的趋势, 为了有效的遏制这种趋势, 保障人类的生活工作和动植物的正常生存环境, 必须采取相关措施来防治武汉市的光污染。

(一) 完善光污染治理的立法

为了更好地治理武汉市的光污染, 来自国家层面的立法必不可少, 这是防治光污染的一种有效措施。武汉市应加紧制定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光污染防治法以法律的手段来防治光污染。针对武汉市的的实际状况, 可以从以下几个大的方面来进行改进:首先制定本地区的光污染防治法, 对光污染这一概念进行界定, 明确规定光污染标准以及对于不同污染行为的界定标准和处罚标准;其次是完善有关环境保护中对于光污染纠纷解决的程序, 对光污染者追究行政、民事、刑事等责任的规定。

(二) 制定明确的照明标准

合理的照明标准对于控制光污染是十分重要的。在借鉴国外的经验的基础上武汉市在制定照明标准时应该着重考虑以下一些原则:一是要突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要求, 提高夜景照明的艺术效果, 严格限制光照强度;二是防止一边倒倾向条款应考虑到对于照明的合理要求;三是要充分考虑到武汉市的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要求并参考同期国际先进标准。四是“规范”条文应具有科学严谨、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等特性。五是要鼓励灯具发明设计的科技创新, 以新技术来减少光污染的危害。

(三) 严格控制玻璃幕墙的建设标准并采用新方法进行装饰

目前在武汉市到处可以看到高大的玻璃幕墙建筑物, 这些建筑物的玻璃幕墙是造成光污染的原因之一,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严格控制玻璃幕墙的使用地区;第二, 对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如多条道路的交汇处不宜采用玻璃幕墙;第三, 对于玻璃幕墙的安装面积要进行限制;第四, 要协调安装幕墙的颜色尽量做到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第五, 要对大型玻璃幕墙周围的环境进行绿化;第六, 要对一些表面较光滑的建筑物进行科学的粗糙化处理。

(四) 综合运用3S技术对城市光污染进行监控和防治

3S技术是指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的集合。可以首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全市大型玻璃幕墙建筑物和大型发光源以及重要亮化景观的数据进行收集、管理、空间分析与属性分析和可视化表达。对于这些数据的采集方法是:人工输入计算机、手扶跟踪数字化方法、地图扫描数字化方法、实测地图数据的输入。之后运用全球定位系统对于重要光源和反光物体进行实时、连续的定位, 随时了解光污染源的位置以利于立即处理。最后运用高光谱分辨率遥感实时获取武汉市光污染源的变化情况以及光污染的整体现象, 并用这些数据更新GIS中的数据, 更新GIS中的高程信息。通过3S技术的综合运用可以实现对于光污染源的实时监测, 有利于有针对性的对污染源进行消除, 还可以观测潜在的污染源。对光污染源的有效监测便于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来进行光污染的防治。

目前武汉市的光污染现象已经较为普遍。但是, 只要运用科学的防治方法, 提高光环境保护意识, 再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辅助, 一定可以有效的防治武汉市的光污染问题。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 武汉市的两型社会建设也必将获得迅速发展, 美丽的星空一定可以再回来。

参考文献

[1]罗涛等.北京地区天空亮度的观测与研究[J].建筑科学, 2013 (08) .

[2]王茂, 李志军, 孙大海等.双银低辐射膜玻璃在世博会上的应用[J].21世纪建筑材料, 2010 (04) .

[3]张渝文, 李鑫.城市夜景照明光污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I].灯与照明, 2008 (01) .

[4]吴艺.中小城市的光污染及防治对策[J].交流平台, 2013 (08) .

[5]王东等.光污染防治立法的研究及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1 (02) .

[6]古力.光污染的危害与防护措施[I].中国个体防护装备, 2008 (06) .

[7]王振.城市光污染防治对策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07.

浅谈城市居住环境的污染问题及防治 篇9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从原来要求居住区的“量”慢慢地转成了“质”——越来越关注居住区的环境质量。但居住区存在的污染问题一直困扰着居民。怎样解决居住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怎样使居住区的环境质量能够进一步地提高,是本文要讨论的主要话题。

2 居住环境污染问题现状

在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组织编制的《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7)》中,九个被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里环境污染的关注度排名第二,有2/3的被访者认为现阶段我国环境问题较为严重,有近26%和19%的公众对自己所处地区和居住区的空气质量表示不满。在城市中最让人们感到头疼的就是噪音和空气污染。

2.1 噪音污染

居住区的噪音污染主要来自外界噪音,像航空、公路、铁路运输等交通工具,以及工程施工和工业生产等。随着国内机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的普及虽然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出行,但产生的噪音污染也日益加重。据北京环保局2005年统计,北京城区内生活在交通干线以及次干线两侧遭受公路交通噪音污染的人口在100万左右,特别在一些立交桥和高架路两侧的居住区被交通噪音干扰严重,而受到施工噪音影响的北京居民有20万户左右。2005年北京城区总人口为920万,受到噪音污染人口的就占了1/9,也就是9个人中就有1个人生活在噪音污染的环境里,给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另外在居住区内部通行的机动车辆,也会对居民造成一定的噪音污染。

2.2 空气污染

(1)汽车尾气污染。位于城市中心和交通拥挤地段的居住区,遭受汽车尾气污染较严重;

(2)生活垃圾废气污染。居住区内市政环卫设施老化残缺或物业管理不当,垃圾没有按时清理,造成生活垃圾腐物及臭气污染,而且部分气体有毒,给住宅小区的空气环境质量带来严重污染;

(3)服务业废气污染。一些居住区或住宅楼周边餐饮业产生的煤烟、油烟废气等造成居住环境空气质量恶化。

2.3 生活垃圾污染

居住区内垃圾没有被及时运走,成堆的垃圾臭气熏天,污水横流,造成的污染不但会破坏居住环境。还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危害。长期以来,一些城市的多层和高层住宅为了方便清理垃圾,都设置有专门的垃圾道,但是垃圾道容易堵塞而且很难清洗,并且容易滋生细菌。

2.4 光污染

现在不少建筑物采月大块的玻璃镜面来装饰门面,有的甚至整个建筑物会用这种镜面装潢。一到夏天,那些建在居民小区附近的有玻璃幕墙的建筑对周围形成反光,强烈的光线进入附近居民楼房内,增加了室内温度,影响居民正常的生活。有的居住区旁边的娱乐场所或商场的霓虹灯、广告灯一到晚上就闪烁夺目,五颜六色的灯光反射进住宅内,一些受影响的居民家里到了晚上窗户都不敢开,严重干扰了人们的正常休息。

3 居住环境污染问题的防治措施

3.1 噪音污染的防治措施

在居住区的选址阶段就必需考虑远离工厂,城市内有噪音污染的工厂也应逐步搬迁出居住区。居住区内住宅应与交通主干道、高架路、铁路等有强烈噪声的地段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噪声声源处,应多种植树木,形成良好的绿化隔声带,也可以在住宅旁边的高速公路、高架桥旁设立防音壁,以减弱所产生的噪音。对于工程施工噪音污染,相关部门应加强管理与监督,明确工程施工时段,对于不遵守时限施工的可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另外可采用性能良好的隔声墙、门、窗等隔音较好的建材设备,控制噪声扩散。

居住区内汽车噪声对小区住户的干扰可以采用人车分流的道路系统来避免,并在车行道两旁种植绿化带来减缓噪音,也可以将汽车直接停放在小区周边,使车辆不进入小区内部,在小区内实行步行化。另外在居住区入口处安装声音分贝显示器,也能对噪音的产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加大城市道路路网密度,使车辆有序分流,减少交通量大及车辆拥堵地段对居住区的噪音污染。

3.2 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1)控制污染源。对城市内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就地改造或外迁,减少工业排放废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限制小汽车发展,增加控制汽车的排放指标。对于油烟等污染扰民问题,相关部门应采取治理措施,达不到环保要求的应立即停业整顿,并加强餐饮业的管理工作。

(2)居住区内应有足够的绿化。在布置绿化用地时,应多种植一些可以释放有益气体、减少尘埃和易吸收污染气体的树种,利用吸尘、减尘的作用提高空气质量。

(3)加强通风。住宅内部应加强通风换气来降低居室空气污染,在居住区规划布局时应考虑住宅与该地区主导风向相符合,形成气流通道,也可采用在住宅上安装通风器等设施来排出室内浊气,送入净化后的室外新鲜空气。

3.3 生活垃圾污染的防治措施

居住区内的垃圾收集点应布局合理,选址隐蔽并与住宅楼保持一定的距离,周围可布置乔灌木类绿化与住宅隔离。对垃圾收集点要加强管理,定期消毒,垃圾及时清运,特别在夏季高温时要经常冲洗垃圾房,防止垃圾腐败时产生的异味。新建的多层和高层住宅不设垃圾道,已有的应进行封闭,可在多层住宅楼附近设置垃圾箱,也可以在每层楼的楼道内设置垃圾箱,并做到垃圾每天清运以保持楼道清洁。

3.4 光污染的防治措施

在居民区密集的地方不宜设置玻璃幕墙,住宅区也不应使用反光性强、反热性高的建筑材料。统一规划商业的霓虹灯和广告灯,住宅楼的景观立面照明不应使用投光灯,住区内也要禁止装设霓虹灯广告,住区道路或庭园的灯光光线不应射入住户室内,以防止灯光对住户造成影响。对已经产生玻璃幕墙光污染的地方,可采用在幕墙表面加太阳膜或用合金等亚光建筑材料置换玻璃幕墙等方法来减轻光的反射,并对受影响的地方采取隔光措施。对于商业灯光的污染,相关部门应责令商家整改,采取挡光或减光的方法将光干扰降到最低的限度。

加强控制管理。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时就应该防止光污染的产生,并制定光污染预防及治理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像上海2004年颁布的《城市环境(装饰)照明规范》和广州的《玻璃幕墙安装标准》,都对防治光污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结语

居住环境可以说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地方,它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更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一个好的居住环境,不但需要做好前期的规划设计,使居住空间布局合理、配套设施完善,也需要加强居民、物业以及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力争使人们在工作紧张、快节奏的生活中拥有一个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温馨和谐的家园。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居住环境的噪音、空气、光和垃圾四大污染途径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居住环境污染的具体防治措施。

城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篇10

1.1 生活噪声

生活噪声是指在城市中由于人们的娱乐活动、游行集会、商业表演等产生的噪声。现阶段给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城市广场舞的流行, 部分群体为了营造跳舞氛围而使用巨大分贝的音响, 造成了严重的噪声污染;同时, 一些商业点为了吸引顾客, 也会故意调高音响音量, 从而吸引顾客注意。城市生活噪声现阶段是噪声污染最主要的来源。

1.2 交通噪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方面私家车数量越来越多, 狭窄的道路并不足以承担激增的私家车数量, 造成了市区道路上喇叭声轰鸣;另一方面, 一些铁路线会穿过城市, 火车巨大的噪声造成城市噪声污染, 一些拥有机场的大城市, 由于飞机降落升起也造成了城市噪声污染。

1.3 工业噪声。

工业噪声的来源主要是城区的一些如发电厂、机械制造厂等需要开动大型机器的工厂。这些噪声持续时间比较久, 对工厂周围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现阶段政府最基本思路就是将这些工厂建造在郊外,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噪声污染。

1.4 施工噪声。

施工噪声一般是在工地产生的。在城市建设和改造中, 工地作业使用的设备如打桩机、空压机等, 由于本身会产生巨大噪音, 同时施工是在露天环境下, 所以噪声一旦产生将具有巨大的危害性和持久性。

2 城市噪声污染消极影响

2.1 损害听力。

噪声最直观的危害就是损害我们的听力, 40d B~80d B是人们的正常听力范围, 超过85d B时便会使得耳部毛细胞损害从而引起耳聋现象。人们如果一直处在巨大噪声污染的环境中便会造成听力下降, 更有甚者会造成严重的不可治疗性耳聋。

2.2 影响神经系统。

城市噪声污染不仅影响人们的听力, 如果长期处在噪声环境中, 人们的神经系统会变得衰弱。噪声产生的巨大声波会使人们的脑电波发生变化, 造成头晕、失眠、注意力涣散等问题, 严重者会造成神经错乱。

2.3 影响婴儿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现阶段城市中婴儿畸形数量不断增多, 研究发现城市噪声污染是造成婴儿畸形的原因之一。长期在噪声环境中长大的儿童的智力相比于生活在安静环境中的儿童的智力低百分之三十。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下, 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会比较短。

2.4 对成人生产生活的影响。

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 良好的睡眠质量是提高效率的重要保证。而城市中的噪声污染, 使人们很难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从而引起多梦、失眠等现象。而在上班过程中往往是带着疲惫的状态, 部分职业还会增加危险系数。所以噪声污染不仅危害人们的生活, 而且一定程度上危害社会利益。

3 城市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城市噪声污染已经越来越被政府和国家所重视, 而我们在城市噪声污染治理上所采取的措施并没有实现系统化整治, 而是哪里有问题就去修补哪一块。下文将结合现实中噪声污染存在的问题, 提出一些具体的政策和建议。

3.1 具体噪声源处理

3.1.1 生活噪音治理。

首先工商管理部门加强执法, 对那些采用巨大音响设备影响人们生活的商家予以整顿;其次社区在组织各种文娱活动时注意降低噪声污染;加大对人民群众防噪的教育与宣传。

3.1.2 交通噪声治理。

首先对一些产生巨大噪声的大型车辆采取禁鸣、限速等措施;对城市居民区附近的道路则可以限制巨型车辆的通行;采用技术手段对汽车刹车、喇叭等产生巨大噪声的部位进行降噪处理。

3.1.3 工业噪声治理。

工厂在进行施工时应该严格遵守城市噪声排放标准, 对超标工厂进行定期整改;通过税收等鼓励或者惩罚措施, 促进工厂在降噪处理上的积极性;最后, 有条件地区可以将市区内噪声污染严重的企业迁至郊区。

3.1.4 施工噪声治理。

工地施工时, 可以采用降低噪声污染的屏障工艺来降低噪声分贝, 同时对夜间无证施工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查处, 保证城区居民生活环境的安静和谐。

3.2 政府层面

3.2.1 加强立法。

各地区应该立足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 使防噪管理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顺利开展下去。同时, 国家还应该在具体执法过程中不断丰富现有法律法规, 从而使防治噪声污染工作能够落到实处,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3.2.2 合理规划城区。

政府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应使生活区、教学区、医院等远离工厂、机场、铁路, 合理规划城区建设。同时, 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坚持少穿城市中心的原则, 通过建设多条环城大道而减少车流量达到降噪效果。同时, 政府在城区建设中扩大绿化带面积, 通过绿化带减少噪声污染。

3.2.3 加大降噪技术资金支持。

邓小平曾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整治城市噪声污染时离不开高科技手段的利用。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各类降噪技术研究的支持, 从政策、资金上给予扶持, 推动降噪技术规模化、产业化, 从而为降噪技术在更大面积的推广使用打下夯实基础。

综上所述, 城市噪音污染防治需要政府、社会、个人的共同参与才能顺利完成, 我们在现阶段应该树立一个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力争将城市噪声污染对广大群众的损害降到最低。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在物质生活得到巨大提升的同时, 城市噪声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噪声污染不仅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而且对大众的心理生理产生巨大危害, 噪声污染是一项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噪声污染,污染源,治理,政府

参考文献

上一篇:现代企业组织的变革下一篇: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