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阅读谈薮

2024-05-14

文科阅读谈薮(精选三篇)

文科阅读谈薮 篇1

例1(2014·上海)一组数:2,1,3,x,7,y,23,…,满足“从第三个数起,前两个数依次为a、b,紧随其后的数就是2a-b”,例如这组数中的第三个数“3”是由“2×2-1”得到的,那么这组数中y表示的数为_______.

【思路突破】根据所规定的运算意义,先求出x,再求y.

【解答】根据题意,得x=2×1-3=-1,接着求得y=2×(-1)-7=-9.

【解后反思】这是一道阅读理解题,通常是阅读材料内容,理解所规定的运算方式,并运用所规定的运算方式列式计算求值.

例2(2014·江苏常州)我们用[a]表示不大于a的最大整数,例如:[2.5]=2,[3]=3,[-2.5]=-3;用<a>表示大于a的最小整数,例如:<2.5>=3,<4>=5,<-1.5>=-1.解决下列问题.

(1)[-4.5]=______;<3.5>=______;

(2)若[x]=2,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若<y>=-1,则y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3)已知x、y满足方程组求x、y的取值范围.

【思路突破】(1)根据阅读材料提供的方法直接求值;(2)依据阅读材料探究出字母的取值范围;(3)先解出方程组中的[x]与<y>的值,再根据阅读材料求出字母x、y的取值范围.

解:(1)∵[-4.5]是不大于-4.5的最大整数,∴[-4.5]=-5;∵<3.5>是大于3.5的最小整数,∴<3.5>=4.

(2)[x]=2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是2,∵[2]=2,[3]=3,∴x可以等于2,不可以等于3.∴2≤x<3;<y>=-1表示大于y的最小整数是-1,∵<-2>=-1,<-1>=0,∴y可以等于-2,不可以等于-1.∴-2≤y<-1.

(3)解方程组,得[x]=-1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是-1,∵[-1]=-1,[0]=0,∴x可以等于-1,不可以等于0.∴-1≤x<0.<y>=3表示大于y的最小整数是3,∵<2>=3,<3>=4,∴y可以等于2,不可以等于3.∴2≤y<3.

【解后反思】阅读并理解材料中的[x]与<y>的不同含义及求值规律,应用此规律求值,确定相关字母的取值范围.

例3(2014·北京)阅读下面材料:

小腾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ABC中,点D在线段BC上,∠BAD=75°,∠CAD=30°,AD=2,BD=2DC,求AC的长.

小腾发现,过点C作CE∥AB,交AD的延长线于点E,构造△ACE,经过推理和计算能够使问题得到解决(如图2).

请回答:∠ACE的度数为_______,AC的长为_______.

参考小腾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

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BAC=90°,∠CAD=30°,∠ADC=75°,AC与BD交于点E,AE=2,BE=2ED,求BC的长.

【突破思路】对于前两个填空题,顺着小腾的解题思路继续往下思考,不难发现一对“8”字形相似三角形,得到等腰三角形ACE,从而将求AC长的问题转化为求AE长的问题.对于后面要解决的新问题,要求BC的长,注意到∠BAC为直角,因此考虑分别求出AB、AC的长,再用勾股定理求BC的长.容易得到等腰三角形ACD,但是前面解题用到的“8”字形不复存在,因此考虑构造相似三角形,进而解决问题.

解:图2中,∵CE∥AB,∴∠BAC+∠ACE=180°,∵∠BAD=75°,∠CAD=30°,∴∠ACE=180°-∠BAC=180°-75°-30°=75°,∠E=∠BAD=75°,∴∠E=∠ACE,∴AC=AE.∵CE∥AB,∴△ABD∽△ECD,∴,∵BD=2DC,∴AD=2ED,∵AD=2,∴ED=1,∴AC=AE=AD+ED=2+1=3.故分别填75°,3.

如图4,过点D作DF⊥AC于点F,∵∠BAC=90°,∴AB∥DF,∴△ABE∽△FDE,∴,∴EF=1,AF=AE+EF=3.∵∠CAD=30°,∴DF=AF·tan30°=,AD=2DF=2.∵∠ADC=75°,∴∠ACD=180°-∠ADC-∠CAD=75°,∴AD=AC,∴AC=2.∵=2,∴AB=2,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BC=.

高考语文科学文章阅读 篇2

在所有关于世博会的消息中,也许最令人震惊的是20xx年汉诺威博览会主办者给上海的建议:“不要过高估计观众的热情。”这至少应该算是一个忠言,因为来源于汉诺威自己的惨痛经历是:预测参观人数从4000万直落到2500万,而最后的实际人数则只有1800万。事实上,发达国家举办的世博会人数在1970年大阪的6420万人的顶点之后确实在逐年下降。甚至那些举办过世博会的城市也在哀悼它的衰落,《西雅图邮报》的专栏作家比尔"维真(BillVirgin)认为:“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博览会,一部分是游乐园,一部分是旅游吸引点,一部分是形象改造和公关,一部分是工业成果展示,还有一部分是社会事件。可如今,它在所有这些方面都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因为所有这些功能都已经有了更专门更好的东西:比如主题公园和大型游乐场,互联网和电视,广告和直销。

维真的解释有点简单。因为世博会的真正基础一直建立在“时代的希望与欲望”之上,它的基本主题也一直落在通过技术进步展望人类未来上。对于一个时代的观众来说,新技术所代表的首先不是一个国家的工业能力,而是“人类”的新鲜未来。也许正是这一点,上海为国际展览局带来了新的希望;另一方面,上海在现时正在越来越构成一个全世界市场的中心,身在这个市场中的中国观众至少仍然保持着巨大的热情,这种巨大的消费热情放大着关于市场的意义。上海也不是没有自己的问题。尽管经过“权威”部门的测算,20xx年上海世博会的人数将达到创纪录的7000万,直接收入将超过90亿人民币。但还有预测高达250亿人民币的直接投入。如果简单将90亿和250亿这两个数字类比,意味着上海世博会的亏损将超过20xx年汉诺威世博会的整个投资(18亿美元),接近里斯本世博会亏损数(5.5亿美元)的4倍。按这种算法:上海能从世博会上直接收回的钱将不会达到它所花去的4成,如果再把政府慷慨拿出的l亿旨在赞助贫困国家参展的美元基金考虑在内,显然申办者对20xx年世博会经济收益的重视远逊于它可能的社会效益。

不过,经济账还有另一种算法。按照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展览部副部长孙钢在接受《经济半小时》采访时的说法,如果考虑会展业对相关产业高达1:6的拉动效应,上海从世博会获得的收入将超过1000亿人民币。另外,250亿元的直接投资还会带动5至10倍的扩大投资。同时为上海增加无数的工作岗位。再加上整个活动引发的城市宣传效应对未来投资的影响,世博会对上海应该说是一个重要的.机会。

1、为什么说汉诺威博览会主办者给上海的建议“算是一个忠言”,以下对其原因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诺威世博会的预测参观人数与实际人数相距悬殊,经历惨痛。

B、举办过世博会的发达国家自日本大阪以后,其参观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更遑论经济薄弱的中国上海。

C、一些举办过世博会的城市在哀悼它的衰落,已说明不是个别现象。

D、世博会的功能都已经有了更专门、更好的“东西”取代,优势已不够明显。

2、对第二段相关信息的表述或解说,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A、世博会的真正基础与基本主题在“对人类的展望”这一点上具有一致性。

B、能够代表“人类”新鲜未来、其重要的地位及民众的热情,是上海将来能够成功举办世博会的三大要素。

C、上海也有自己的问题,据“权威”部门测算,上海世博会亏损额将超过19亿美元。

D、上海申博,看重的是社会效益,轻视了经济收益。

3、以下对本文写作的真实意图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意在强调世博会的衰落。

B、意在强调举办世博会的失与得。

C、意在表明世博会将带给上海严峻的挑战。

D、意在表明世博会将带给上海诱人的机会。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当代社会,几乎世博会的所有功能都已经有了更专门更好的东西来替代,所以单纯地求取它所带给人们的经济效益,已不再是明智之举。

B、从中国“慷慨拿出1亿旨在赞助贫困国家参展的美元基金”可以大胆预见:20xx年上海世博会将会有更多的国家参展,真正体现世博会的精神。

C、用社会效益来计算,上海从世博会获得的收入将远远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所以我们可以预先回敬汉诺威博览会主办者:“不要过低估计中国的热情。”

文科阅读谈薮 篇3

一、转变教学思维

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完全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 学生单方面接收知识, 这种模式下学生很难对课外阅读与文科产生兴趣。 因此, 教学应转变思维, 培养学生的兴趣, 比如老师可以采用开放课堂的办法, 借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唤起学生对课外阅读与文科的兴趣。 何为开放课堂? 开放课堂并不是学生想做什么都可以, 它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学生知识时, 能够做到知识的拓展, 把一些课外的内容与教材内容能够结合起来, 让学生多了解一些课外知识, 也可给予学生更多的权利, 比如在课堂授课过程中, 学生针对已经学会或者没有学习意义的内容可以不用听讲, 自由安排时间阅读, 作为开放课堂, 可以允许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自由的沟通、交流, 彼此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这种教学模式下,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课外阅读与文科兴趣的培养。 但是, 开放课堂并不是无所限制, 教师应把握好尺度, 否则很可能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中国有句俗语:“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 ”说明了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所以会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 同样,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 对于激发中学生课外阅读与文科兴趣有重要意义。

(一) 营造书香氛围

在班级中树立良好的书香氛围, 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彼此的感染, 但是班级藏书量有限, 为了开设一个小有规模的图书角共学生阅读, 可以采用大家“资源共享”的办法, “众人拾柴火焰高”, 学生各自收藏的课外书不尽相同, 可以统计放到班级, 这样, 班级的课外书数量增加, 学生可以借阅不同的书籍来提高自己阅读量。 避免混乱, 不至于图书借阅过程中丢失, 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图书管理员”, 做到统一管理。 除了图书角, 学生还可以充分利用班级资源, 如“黑板报”、教室墙壁等用来悬挂一些醒世格言, 以激励自己奋发图强。

(二) 名人效应

雷锋虽然牺牲了多年, 但是雷锋精神永存, 影响了几代人。 由此可以看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因此,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能及时发现对课外阅读与文科感兴趣的学生, 多表扬, 树立班级中的“榜样”, 让他们多与周边同学交流心得, 谈谈自己从课外阅读的收获, 以激发其它同学对于课外阅读与文科的兴趣。 另外, 值得注意的是, 学生天天面对的是教师与同学, 因此, 老师本身就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 应经常阅读, 做一个学生的好榜样, 学生们也会自觉的模仿教师的行为, 从而培养对于课外阅读与文科的兴趣。

三、加强引导

部分学生虽然课外阅读量不少, 但是却是沉迷于武侠小说等低俗文学, 不但不能从中获得有用的知识, 反而浪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 因此, 教师应加强引导, 提升课外阅读质量。

(一) 阅读名著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是智慧的结晶, 名著更是文学大师的精华, 名著思想深刻, 文字严谨, 阅读名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还能陶冶学生们的情操。 因此, 教师应鼓励学生阅读名著, 并相互交流心得。

(二) 阅读方法

阅读有细读有泛读, 学生应注意掌握, 泛读一般是对读物的背景、 基本情节等有个大概的认识, 精读则要求读物仔细品尝、对读物的人物塑造要深入研究, 要对文章勤于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这样学生才能有所获, 才能增长自身的学识水平。

(三) 学以致用

学生阅读量的积累是运用的前提条件, 而运用则是积累的升华, 学生在阅读时应注意积累相关知识, 用以增长自身的学识, “业精于勤荒于嬉”, 说明学生只要用心、努力积累, 终有一天能够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如若只阅读, 不积累, 那学生就算读再多课外书也没用, 不积累等于白读, 还浪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 当学生积累到一定的程度。 那么, 在写作过程中, 就会不自觉的灵活运用平时积累的学识。

四、组织活动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定期组织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 让学们在集体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从而也巩固了对于课外阅读与文科的兴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以下活动:

1.讲故事。 学生可以自行挑选故事内容, 和同学、老师共同交流、分享, 也可以邀请其他同学分角色饰演故事, 增加故事趣味性。

2.知识抢答赛。 教师可举办专门针对某一读物的知识抢答, 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等, 激发学生对于古典文学的阅读热情。 中学生普遍好胜心强, 为了赢取活动中相关比赛的胜利, 必要会在赛前做好充分准备, 会熟读相关书籍, 以赢得荣誉, 教师应抓住学生们的这一心理, 借此培养学生对于课外阅读与文科的兴趣。

有活动自然就有结果, 那对于表现优秀的同学或者团体, 教师应给与适当的奖励, 其实学生最大的奖励就是得到老师的认可, 哪怕一个微笑、一个点头, 学生都会很满足。

总之, 学生对于课外阅读与文科的兴趣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需要教师付出时间与精力, 通过转变思想、营造学习气氛、组织各种活动等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兴趣。

参考文献

[1]戚珍英.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浅说[J].成才之路, 2008 (2) .

[2]郭珊丽.浅谈指导中学生课外阅读[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8 (4) .

[3]王哲.新课标背景下中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8.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文科阅读谈薮】相关文章:

文科阅读课题总结07-18

小学语文科学阅读教学论文04-24

小学语文科学阅读教学论文提纲11-15

别文科04-14

文科数学04-21

文科职业05-15

综合文科06-06

初中综合文科05-22

文科大学二本05-23

文科论文题目05-01

上一篇:软件集成平台下一篇:临床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