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初中化学教学研究

2024-05-01

加强初中化学教学研究(精选十篇)

加强初中化学教学研究 篇1

1.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他是产生学习动力的来源. 学习兴趣是学生求知欲的根本, 是思考问题的驱动力. 化学实验有着千奇百怪的现象, 深深的吸引着学生, 使学生产生很弄的学习兴趣. 比如, 战争年代很多地下党人之间的联系方式是密文, 有些是米浆写的, 只要在“白纸”上涂一些碘酒, 立即显示出蓝色的文字来; 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化学现象, 比如, 肥皂为什么能去掉衣服上的污垢? 打开啤酒瓶, 会产生很多的泡沫? 铁具为什么会生锈? 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现象, 有效的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因此, 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 适当的补充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调动他们求知的欲望以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实验能力的基础, 也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依据. 如果学生不会观察, 就收集不到有用的信息, 直接影响到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初中学生没有化学基础, 他们才接触化学, 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 比如, 在演示教学的时候, 教师要一步一步的连接器材, 并说明这样连接的原因, 在发生化学反应的时候, 很多学生只留意精彩的现象, 不注意细节的问题. 那么, 教师要给予指导, 要求学生如何观察实验. 比如, 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 如果不注意指导, 学生只看见铁丝烧的火星四射, 忽视了铁丝剧烈燃烧, 燃烧后飞产物熔化飞溅下来, 更不注意集气瓶里为什么事先放些细沙或者水了[1].

教师在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 要求学生对实验进行全面的观察, 重点的地方要着重的观察, 要求从各种现象中寻找化学原理或者规律. 但, 学生毕竟是学生, 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实验, 才能从现象中寻找到化学原理. 比如, 在探究CO2与H2O反应的实验时, 可以这样的设计实验: 先用水喷在石蕊试纸上? 看看试纸有无现象产生? 然后用食用的醋喷在试纸上, 看看有没有现象产生? 最好直接将石蕊试纸放在CO2的气体里, 看看试纸有没有变化? 然后在将喷有水的石蕊试纸浸在CO2的集气瓶里, 看看有没有现象产生? 学生从这些现象中会思考出: 单纯的CO2气体没有像食醋那样使石蕊试纸变红色的性质, 当然, 水更不会使石蕊试纸变红色; 水与CO2混合后, 就会产生与食醋相同的使石蕊试纸变红色的物质了. 这种物质是CO2与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3. 能增加学生的感知, 变抽象为具体. 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抽象的化学概念与原理, 对于他们来说, 在理解上有很大的难度. 如果利用化学实验, 就能变抽象为形象, 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化学原理. 比如, 分子是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但, 分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很难理解它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教师可以将几滴墨水滴在清水里, 可以看见墨水迅速的散开了, 既形象又生动, 帮助学生建立了分子运动论的概念.

4.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科学探究离不开实验, 而化学实验的操作需要一定的规范性, 如果在实验中出现操作错误, 可能导致实验失败, 这就需要一定的技能. 而这些操作技能是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的[2]. 就像游泳一样, 在岸上学习游泳是永远学不会的.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 常常在黑板上讲实验, 学生貌似能解试题, 但, 不会真正的实验.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眼高手低的, 没有什么能力, 将来也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因此, 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除了亲身示范给学生看以为, 还应该给学生锻炼的机会. 比如, 振荡; 气密性检查; 导管的连接? 气味的闻闻等, 都需要给予强化训练.

二、加强实验教学的途径

1. 做好演示教学工作. 演示实验出来给学生示范的作用外, 还具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观察能力, 建立感性认识的作用. 很多教师不怎么重视演示实验, 总认为新课程教学的重点应该是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实验. 事实上, 学生没有实验的基本技能, 即使让他们进行科学探究实验, 也是十做九败, 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反而会挫伤他们科学探究的积极性. 因此, 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演示实验, 特别要做好各种准备, 在准备阶段, 发现问题要理解给予解决. 化学实验所用的药品, 有时候受潮, 会影响到实验的效果, 假如教师能在课前做足准备, 就会避免在课堂上实验失败的现象发生. 一旦在课堂上演示实验失败, 再怎么合理的解释都会让学生扫兴的.

2. 重视探究式实验的开展. 新课程大力提倡进行探究式教学, 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 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要创造各种机会给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有些学生的分组实验是可以改成探究式实验的. 比如, 氧气制取的学生分组实验, 可以改成探究性实验, 可以让学生探究在哪些条件下, 产生的氧气比较迅速.

总之, 实验是研究化学问题,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加强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需要, 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需要, 如何重视实验教学, 如何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是值得每个教师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徐漓, 王传娥.加强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加强初中化学教学研究 篇2

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九年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新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一、领会大纲精神,充分认识实验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新大纲从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新大纲在“初中化学教学目的”中除了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特别突出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实际出发,新大纲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新大纲列出的31项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很好完成(一定要做,不是可做可不做),学生分组实验19个(必做10个,选做9个),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

在教学要求中除了“使用仪器的技能”?(13种仪器)和“实验操作的技能”(8项)外,还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以及“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也规定为实验的教学要求,体现了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其目的在于转变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变应试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为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往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倾向,纠正为了应付中考用讲实验、背实验代替做实验的错误做法,以及比较普遍存在的只满足于完成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而忽视通过实验教学养成学生良好实验习惯,训练观察思维能力和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问题。深刻领会新大纲精神,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化学实验的教学与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以及情感、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孝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三点。

(一)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人教版新教材按照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新大纲规定的31项演示实验内容,在各章节中共安排了85个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

如何加强初中化学用语的教学 篇3

关键词:难点;书写;发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211-01

如何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接受能力进行化学用语的教学是教师应该探讨的问题,下面谈点浅见。

一、提早渗透,分散难点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学不好化学或不愿意学化学往往是从记不住元素符号开始的,元素符号学不好,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也就难以学好,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为解决这一困难,我进行化学用语教学时采取了分散难点、化整为零的方法。

在学习第一节课时就有意识地给学生补充一些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告诉学生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引导学生提前记忆元素符号,让学生了解元素符号所代表的元素名称,初步会读会写。到学习常见元素符号时,学生学习起来有种“温故而知新”的感觉,掌握就显得驾轻就熟了。由于把元素符号、化学式当作代表某种物质的普通符号陆续出现,学生多看多写,通过反复出现,使记忆自然形成,到讲这些化学用语时,再揭示它们的内涵,学生就较易掌握了。

二、师生互动、查找内在联系、狠抓书写落实

学习了元素符号之后,化学式的书写就又摆在了教师和学生的面前。在这里学生主要是化学式的角码容易写错。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找内在联系,抓书写落实的方法。

在学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后,要求学生画出1~20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并引导学生对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加以比较、归类,学生总结出了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

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该元素的化合价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接下来学习物质的化学式时,可让学生分类进行理解和学习。为了帮助学生在记住化合价的基础上能熟练地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以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为依据,依据如下口诀进行书写:一排顺序二标价,绝对价数来交叉,偶数角码要约简,写好式子再检查。

三、优化配平方法,强化训练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也是化学用语教学当中的一个难点,其关键是配平学生易犯错误。我在教学时采取了以下方法。

在学生熟练地书写化学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最优方法。对于一些简单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可引导学生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可引导学生用设“1”配平法进行配平。所谓设“1”配平法中的“1”是指先让反应物或生成物中组成最复杂的化学式前的计量数为1,(所谓组成最复杂是指该化学式中包含的元素种类最多,原子个数最多),通过在其它化学式前添加适当的数字来配平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配平之后要引导学生特别注意画等号,并注明相应的反应条件,要求学生能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说出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要作阶段性的归纳小结。

四、以点带面,发散练习

化学用语和化学教材的各部分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化学用语的特点是学生容易理解,但又不容易遗忘,因此应将化学用语的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应当要求学生养成使用化学用语解答化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用化学用语解答的问题,如物质及其性质、用途,制取现象的解释,实验结论等,必须用化学用语来解答,经常练习,达到会读、会写、会用,逐步熟练。

五、注意检查督促,提高记忆与书写效果

在每学完一部分化学用语后,教师要不时进行抽查,对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读、写,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及其它条件,符号的表示,强调规范化,及时发现、纠正错误,避免扩大或养成不良习惯。

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加强环保教育 篇4

一、初中化学教学进行环境教育的目标

1. 增强学生关心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提高未来公民的素质

通过环境教育使学生树立爱祖国, 爱自然, 爱科学的信念, 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培养对环境具有责任感的态度, 从小做起, 从我做起, 不乱扔乱丢, 不乱吐乱倒, 珍惜资源, 节约资源, 保护资源。充分认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意义。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现代人应有的良好素质, 校园是地球大环境中与我们关系密切的小环境, 我们要爱护我们共同的乐园——地球, 就要从自身做起。

2. 增强学生的环境科学意识与环境危机感

通过环境教育, 使学生关心环境及环境问题, 树立环境“人人有关, 环保人人有责”的道德观念, 在日常生活和自己周围环境中遇到实际环境问题时能科学地认识分析和处理。

3. 全面提高学生的环境化学水平与解决简单环境问题的能力

通过环境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科学发展给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带来巨大推动作用, 但同时给环境带来严重危害, 在造成环境污染的诸多因素中, 化学因素占80%, 治理环境污染的技术中有80%以上是用化学原理的, 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获取化学知识和技术的欲望, 并且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遇到环境问题时有用环保技术解决和处理的意识。通过环境教育, 使学生逐步认识并掌握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平衡、保护动物、绿化造林等一系列基本环境科学知识, 并且有解决环境问题所必备的判断力、思考力、独立决策的能力和态度。

二、初中化学教学加强环境教育的途径

1.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

环境化学是一门边缘性的学科, 它与化学学科关系重大。中学化学教材中潜在环境教育的因素很多, 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来给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呢?我的做法是把它科学地、巧妙地渗透到各章节的教学之中, 合理地运用教材的版面, 对中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初中化学中突出“空气”和“水”作为主要知识点进行环境教育, 初中的学生刚刚接触化学, 因此, 此部分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应以生动、活泼的形象教育为主, 其教育过程可以突出以下内容:在讲解“自然界的水”时, 淡水资源的危机、水体的污染便可贯穿其中。从全球来看, 淡水资源短缺, 分布不均, 而水污染又在进一步加剧, 造成淡水供需矛盾的尖锐。这样能很好地让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极大危害, 使之体会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2. 优化演示实验, 给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好榜样

(1) 对于一些有毒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 必须首先检查好装置的气密性, 并增加必要的尾气处理装置。如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 浓硫酸与铜的反应, 只要将尾气用碱液吸收, 就可有效防止实验过程中有毒气体排入大气中, 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和对师生的伤害。

(2) 整合教材内容, 合理安排实验顺序。这样不但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而且还会节省时间, 提高教学效果。如在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试验中, 可先让铁跟稀硫酸反应再向反应液中加入氯水, 最后加入硫氰酸钾溶液。这样既能够观察到各价态铁元素之间的反应, 又能节约试剂用量。

(3) 因地制宜, 改进实验仪器。如碘的升华实验, 可用“T”型的碘升华管来完成。另外, 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 可采用密封二氧化氮U型胖肚管来进行。

(4) 紧跟时代步伐, 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部分实验的实验原理、装置、实验过程进行仿真, 充分发挥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的效果, 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操作也能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这样既让学生掌握实验方式, 又可把那些毒性大、危险性大、试剂昂贵的实验变成绿色化的实验。如甲烷的取代反应实验即可采用此种方式, 现象十分明显。

三、通过课外活动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是实施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 因它具有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灵活性、创造性等特征倍受学生欢迎。

1.利用星期六选修课时间举办环境知识专题讲座。对一些涉及环境问题的基础知识及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内容, 以专题讲座形式向学生介绍。如《大气污染的成因危害防治》《本地区水质现状》《香烟的危害》等。

2.指导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综合治理课题研究, 写出课题研究报告, 以提高学生处理环境问题的能力。

3.向学生介绍当今环境热点问题并展开讨论, 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a.绿色化学的理念是什么?b.为什么提倡无氟冰箱, 何为臭氧层危机?c.废干电池的污染与回收;d.温室效应与气候变暖;e.一些进口奶制品含有毒物……二恶英是什么, 有何毒性?

4.组织参观调查: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参观环境检测站, 参观桐乡制革厂、染色厂的污水处理车间, 到桐乡地面水厂调查桐乡水质状况, 回来写出调查报告。

更新化学教学观念 加强素质教育 篇5

一、寓思想教育于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学生想学

教学中,我利用多种形式,课内外结合,抓准时机,见缝插针,用优美的语言、强烈的感情向学生讲解我国在古代化学方面的发明创造和现代化学科学的巨大成就及我国丰富的化学资源。例如向学生讲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古代的四大发明,化学方面的发明就占了四分之三;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化工方面得到了迅猛发展,现在钢铁、能源、水泥、化纤等年产量均在世界前几位,甚至是第一位。

二、娓娓动听的谈心,科学精辟的.分析,纠正学生的偏见,解决学生的压力,鼓足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教学中我们常将化学史上许多刻苦攻关的科学家的事例融汇到知识教学中,如居里夫人历经45个月的艰辛,终于从数吨沥青铀渣中成功地提炼出0.1克氯化镭。

三、以实验为中心,积极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讲课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增强学生的体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及劳动技能素质

1.改进教学,教给学法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渠道,要努力改进,教改中要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思维训练为主线,讲练结合为方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教学中我使用“明确目标―自学探索―精讲关键―诊断练习―补救达标”教学法,深受学生欢迎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教学中,我还向学生传授各种学习方法,如科学阅读法、八环节学习法、操作学习法、出题学习法等,力图做到授之以渔,使学生养成了善于统观全局,把握结构,抓住重点,分析要点的好习惯。

2.以化学实验为中心

经常做实验,可以激励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想方设法,解决疑难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出现疑难问题,须帮助解决,确保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解决的方法多样,要灵活掌握,象分散难点、有意联系、理解记忆、名实互现、编歌诀或顺口溜、搞记忆竞赛、疑难点讲座等。

4.积极开设第二课堂

首先建立兴趣小组,然后指导他们开展课外活动,或看实验录像或观察实验,或进行专题讲座,或参观调查或出《化学兴趣小报》,撰写小论文,搞些化学晚会等。

5.出题学习法是复习课的有效方法

加强素质教育 改革初中化学教学 篇6

一、重理论学习,轻动手实验操作。一部分学生认为化学药品多数是有害、有毒的物质,会影响健康甚至致癌,化学实验中化学反应稍不注意会发生爆炸、烧伤、烫伤,因此实验常常是走过场,照方抓药,不假思索,教师因种种借口在黑板上做实验或通过实验录像代替学生动手实验。这种图省事的做法,使理论与实际脱节,到头来学生只能照教科书抄实验步骤,描述现象。

二、重强化训练,轻兴趣激发。有的教师认为题型接触得越多,知识面就越广,考试时遇到哪种题型都能迎刃而解。使学生终日陷于枯燥的听、练之中,把本来是一门十分生动与社会有广泛联系的化学学科变得毫无兴趣可言。

三、考什么,讲什么,怎么考,怎么教,不考的内容少讲,不讲或留为学生自己阅读。如常识性介绍内容,选学内容。然而这些常识性介绍内容与基础知识,同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有密切联系。选学内容对拓宽学生知识面及学生进一步深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四、重课内,轻课外活动。认为课外活动无助于考试成绩及升学的提高。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等部分是由实验确定的。故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新教材中选编了演示实验85个,学生实验10个,选做实验9个,家庭实验13个,可使学生在课内课外、家庭中进行必要的观察和实验,实事求是地得出科学结论。如学习第二章第一节时,对分子行为的微观想象是重、难点。可先布置学生做家庭实验:糖溶于水,食盐溶于水,并观察思考①糖、食盐溶于水,说明分子有什么性质?②糖溶于水,食盐溶于水后液体体积有没有变化,说明分子的什么性质?课堂上,教师演示:碘的受热和冷却;③将集气瓶向下对着集满溴蒸气的集气瓶,抽掉瓶口玻璃片观察。通过以上两个实验,让学生感受分析、讨论而得出“分子是运动的,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的结论。由于学生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由具体的、宏观的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比较、讨论得出微观分子性质的结论,在认识过程中经历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较好地解决了理解“分子的性质”的难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勤奋、坚毅、合作的优秀品质。化学教材中有我国古代化学的发明创造,科学家的业绩,我们可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不失时机地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爱国主义精神内化为学生的认知,情感外化为他们的爱国行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激励他们树立为国家和为科学献身的远大志向。

3、重视从理论认识向实际运用的转化,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原则。重视理论认识向实际运用的转化,就是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去解决实际问题,解释我们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这是一个提高能力的过程,更是一个激发科学情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理论认识向实际运用转化并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还体现在学生分组实验、家庭实验中,也体现在改革、设计新实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之中。

加强初中化学教学研究 篇7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1. 教师教学必须从“教师讲授、学生接受”向“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重视科学探究”适度转移。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讲授者,应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知识教学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探究,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 正确选择、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具有重要作用。

要领会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多样性、综合性、发展性及实践性。在教学中有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实验法等科学教学方法,注重物理研究过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理解化学知识,真正做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室内走向社会。

二、初中化学教学

我校是一所地处偏僻的农村中学,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现在在校学生越来越少,办学条件差,教学设备少,化学实验仪器严重不足,但基于化学课强调实验配合教学的特点,那么,我们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仪器搞好初中化学教学呢?这是新课程下农村化学教师面临的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1. 加强初中化学素质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课堂讲授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主要途径。课前必须深入备课,既弄清教材的知识内容,又对教材内的教育因素深入体味,授课时力求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思想教育于一体。

课堂上贯彻德育教育是新课标学科教学中“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的总体要求,有其他德育方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首先表现在学生在校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学习文化知识,因此德育在课堂上具有时间保证,抓住课堂德育的契机就是抓住德育主阵地。其次德育教育脱离不了知识学习过程,深厚的情感往往是建立在深刻的认知基础上的。化学课教学内容提供给了教师和学生无限广阔的教育资源、教育背景,只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德育教育意识,就能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寓德于知”,贯通知识、德育的双渠道。再次,德育教育离不开情理的沟通,在化学课教学中教师很容易利用已有知识背景构建德育教育情景,寓情于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2. 增加演示实验,强化直观教学效果。

演示实验是一种最有效的直观教学方法。有人说,即使讲千遍,不如做实验。要成功做好演示实验,就要准备充分、熟悉教材,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目的,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如何观察。切莫使演示实验成了“魔术表演”。演示实验即使是最简单的实验,教师在课前都要试做两次,对反应温度、溶液浓度、药品用量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课堂演示要保证万无一失。演示实验所需药品和仪器要列个清单,走进课堂前一一对照,看是否遗漏,东西缺一样都会影响实验进程,从而影响学生情绪。

操作规范。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实验技能起到示范作用。教师操作应按规定进行,有条不紊。

演示桌上要整洁,与实验无关的东西(哪怕是下一步演示要用的),皆不要放在演示桌上,以免影响学生观察。试剂取用要适当,多了浪费,少了现象不明显或造成实验失败。

演示实验要绝对安全。发生事故,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哪一方受伤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制取有毒气体,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对易燃、易爆物品要更小心。如演示氯气制法时,适当控制二氧化锰和盐酸的量,收集若干瓶氯气后,所剩氯气的量就很少了,但仍要将多余氯气通入碱液中。最后将装置移到室外,反应基本上就停止了。闻氯气要煽闻,为防止意外,每次演示实验最好都在提篮中(木制)放些水和湿布。

3. 让学生多动手以提高兴趣。

多动手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提高,并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农村中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课堂演示实验是配合讲授、课堂讨论的重要环节,好的实验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注意力集中。这就要求教师特别重视常规演示实验,在每次演示保证做到: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实验要规范,保证让全班学生看清、看懂;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一一列写在小黑板或纸上,演示完后让学生解答,然后共同分析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并将讨论结果写在课本演示实验旁,同时提出一两道课后实验习题。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同学们注意观察演示实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使演示实验不流于形式,改变按课本背实验的不良做法。

4. 利用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加强初中化学教学研究 篇8

一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 教师如果想要完美地完成新课标制定的各项任务, 就需要明确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只有提高了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效果才能够提高化学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 才能够帮助学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化学实验这样的体验式教学, 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书本上的知识, 会主动地学习一些重点和难点, 学生通过实验还能间接地知道自己在哪个方面有欠缺。纵观初中化学课本, 细心的教学者就会发现课本的很多化学概念以及化学规律都是从现实生活的案例中抽取出来的, 所以学生需要对这些化学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才能够协助他们更好地学习相关的化学知识。

2. 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一般来说, 实验教学可以比讲授式教学更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帮助学生在学科知识的探索上建立一定的自信。首先, 化学实验就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最好的教学手段。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中可以掌握各项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如果只是教师简单地讲解, 不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学生就不能熟练地掌握相关的技能。只有通过实验教学, 学生才能够在相应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相关的实验能力。其次, 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由于实验观察一般都需要学生集中精力去发现一些细微的问题, 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环境中就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还能够在实验教学的实验设计和结果的分析中培养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化学实验课能够给学生提供最优良的化学实验环境, 学生能够将化学实验中学习到的知识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 学生就可以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和沟通能力

新课程教学理念明确指出, 教师的教学不能只面对少数学生, 而是需要面向全体学生, 不论是学习好的, 还是学习不好的, 都需要将这些实际情况考虑进去, 只有这样, 所有的学生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以实验教学为主导, 学生能够在实验中发挥每个人的优点, 大家能够分工合作, 只有大家配合才能将一个实验完成, 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无法将实验完成的。所以, 化学实验能够为学生的合作技能和沟通能力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4. 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由于化学是一门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 学生可以在化学的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中的各种化学现象。化学实验探究是通过化学实验探究活动去学习化学的, 化学实验教学将实验过程放在中心, 还将实验的结果应用到生活中。化学实验还重视体验、重视所有学生的参与, 把学生放在这样的一个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 能够为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给学生提供精心选择和比较简单的相关实验材料, 学生可以在实验中反复琢磨这些有生活趣味的感性知识。化学实验还能够清楚直观地将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解释出来, 化学的这些特点让学生在实验前就有一定的好奇心, 学生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 便能够在实验教学时集中精力。学生在教师一步步的引导下, 能够激发自己动手去实验的愿望, 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 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一些难题解决。

二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新路径

1. 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的演示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很难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总是被动地参与教学, 所以在今后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就需要改变这种状态。新课标倡导探究性的实验教学, “所谓的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就是以实验为基础, 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要求课堂教学尽可能用实验来展开,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实验能动性, 使学生亲自参与实验,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事实或实验史实, 运用实验方法论来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就必须将学生视为主体, 让学生在整个实验教学中都能意识到自己被尊重, 他们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勇敢地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提出来。学生能够在这样的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遇到的问题。当现实生活和自己学习思维重叠的时候, 学生就能够感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促使学生进一步学习。

2. 引入多媒体技术教学, 培养学生的感性意识

虽然在编写初中化学教学教材的时候, 编写者有意将一些存在危险性的实验尽量排除, 但如果学生在实验中不能够特别小心, 化学实验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污染性。高科技的引入, 便能够避免这些问题,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或者在实验之前给学生看一些实验出现的问题的视频, 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比单纯的讲授发挥的作用更大, 多媒体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多次观察一些可重复性差、耗费时间长且不适合在课堂上进行的实验。如初中化学的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气体的爆炸实验, 由于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一般在教学中, 教师是不会亲自做实验的, 这时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 通过多媒体演示整个实验过程, 学生也不是单纯地看着书本上的那几条规律, 而是对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气体这些物质的特性有了更直观、形象的认识。师生通过间接地体验实验, 提高了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模拟化学实验同样能够给学生非常直观的感受, 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实验真实感, 而且还节省了一大批实验资源。

3. 课堂实验教学和课外活动完美结合, 因材施教

在课堂外, 教师可以组织成立化学兴趣小组, 为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探索平台, 由于每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不一样, 教师可以有计划地组织一些活动, 这样才能够将课堂实验教学和课外活动完美结合。教师在课外活动中可以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 如针对学校附近的河流污染问题, 引导学生找到污染源, 并鼓励大家去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由于兴趣小组的学生是因为对某个问题感兴趣才聚集在一起的, 教师可以充分地认识学生的特点, 引导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兴趣小组来承担一定的任务, 而不能让兴趣小组名不副实。

长期以来, 在化学教学中, 实验往往只是一种形式, 沦为知识灌输的附庸或失去了它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在新课程标准理念引领下,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一定要有所变化, 使学生由被动、机械地操作变为主动、探究地实验, 以活跃学生思维, 开发学生潜能, 真正做到使学生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体。

摘要:初中是学生了解化学领域的启蒙阶段。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中心,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从而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在新课标的指导下, 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对实验教学有一个新的认识。本文主要就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加强实验教学进行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车志玲.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 2012 (20)

[2]高建军.浅论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J].新课程学习 (上) , 2013 (8) :17

加强初中化学教学研究 篇9

一、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利用化学知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及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 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化学这门学科本身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素材,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内容是丰富的和多方面的。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在教学中适时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如从分子、原子、离子及质量守恒定律等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在不断运动的观点。在金刚石和石墨的教学中, 学生都知道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但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导致二者的物理性质、用途差异非常大, 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辩证观点。对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物质的教学中, 既要认识到化学物质对人类有利的一面, 又要认识到其弊端……这些内容充分体现了事物的两面性和对立统一的关系, 有利于教育学生不要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片面地看待问题, 而应全面地分析、认识事物, 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看待问题。

初中化学教材中类似的内容很多, 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勤于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合理地运用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 就能帮助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就能使学生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就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事物的积极的、有利的一面为人类服务。

二、结合教材内容,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关心自然、爱护环境、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教材中的相关素材,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爱护环境的教育。如在化石燃料、珍惜和保护金属资源、常用的盐--碳酸钠等的教学中, 穿插我国矿石资源的总量丰富与人均资源的不足, 我国化学工业在解放前后的发展状况, 如何保护现有的各种不可再生资源等。帮助学生了解祖国化学工业的过去、现在、未来, 通过介绍我国在化学科学和化学工艺方面的重要发现、发明、创造, 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培养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使命感。通过介绍我国化学科学的发展, 化工生产的技术、设备、水平, 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仍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差距等, 以增强学生为振兴祖国的化学事业而努力学习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相关知识, 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 增强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使学生明白关心自然、保护环境要从小事做起, 从自己做起, 从现在做起。激发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树立远大的抱负, 培养学生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献身精神。

三、结合化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首先要做好课堂演示实验, 教师要从严谨的科学态度、规范的实验操作上给学生以示范作用。演示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堂上演示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现象, 认真分析、判断并做好记录, 引导学生大胆做出假设、预测,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师生共同演示或学生上台代替教师去做, 教师要多给予指导和鼓励。

同时要创造条件, 组织学生做好分组实验, 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亲手操作。因为只有在游泳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学会游泳的本领, 才能锻炼出搏击风波的顽强精神。只有学生亲手做、亲眼看、动脑想, 只有亲自参与, 才能从成功中体验喜悦, 从失败中通过总结得以提高, 使学生摆脱对教师、教材的依赖,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善于协作的团队精神。

总之, 化学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从生活认识化学, 让化学走向社会。教师要结合化学学科本身的特点, 善于挖掘相关素材,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平台, 在化学教学中积极渗透和加强德育教育, 促使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培养一批具有健康人格和高尚品德的人才。

摘要:农村学生是中国农村未来的希望, 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但近年来受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 农村初中学生道德意识明显缺失, 道德水准明显下降。农村教师要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学科特点,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加强初中化学学习的几种记忆方法 篇10

记忆的大敌是遗忘.提高记忆力, 实质就是尽量避免和克服遗忘.在学习活动中只要进行有意识的锻炼, 掌握记忆规律和方法, 就能改善和提高记忆力.

针对初中化学的学科特点, 介绍下面几种记忆的方法, 以帮助初学者轻松的学习化学.

理解记忆法.记忆有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之分.机械记忆是学习材料本身缺乏意义联系, 或者学习者不了解材料的意义, 不理解其间的内在联系, 单靠反复背诵达到记忆.而理解记忆是建立在对事物内在规律理解的基础上的记忆, 其效果远远超过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例如, 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 让学生真正理解其内涵是五不变, 即:宏观上①体现了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微观上③原子的种类不变.④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⑤ 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 .这样学生就会比较轻松的掌握指导这个根据初中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实质.

有意记忆法.有意记忆是有预定目标并采用一定方法和步骤, 经过一定努力的记忆方法.这种记忆方法, 便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使注意力集中, 有较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大脑细胞处于强烈的兴奋状态, 从而产生深刻的印象, 记得快且牢固.例如, 学习原子的构成时要求学生要有意识的记住其结构, 然后在记忆的基础上再理解其结构及其隐含和有关内容.

分散记忆法.对于一些比较繁琐但必须直接记忆的化学知识, 要采取各个突破、分散记忆的方法, 以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和信心, 增强记忆的效果.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内容比较庞杂, 对学生来说非常难, 在教学时适合于采用分散的方法让学生每节课适当的记几个元素符号, 记几个化学式, 记几个化学方程式, 以训练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爱好.

联系实验记忆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能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大量的感性认识, 能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记忆.在学习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时, 紧密联系实验, 让学生通过实验感性认识化学, 已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对比记忆法.不同事物之间总有区别, 有比较才有鉴别, 抓住事物的本质区别, 记忆起来就比较牢固了.对比记忆又分相似对比记忆、相反对比记忆和列表对比记忆等.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 与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加以比较, 既了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又进一步加深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理解, 同时通过总结得出气体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及方法: (1) 需要研究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化学原理.反应条件, 药品,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需要研究制取这种气体所应采用的实验装置. (3) 需要研究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的气体.

归纳记忆法.将大量零散的孤立的知识, 经过综合归纳, 找出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连成网络, 使知识条理化, 系统化, 这样大大缩短了记忆过程, 从而达到以一贯十的效果.初中化学许多内容比较零散, 每一单元结束, 教师引导学生把本单元的内容加以归纳, 把比较零散的知识总结起来, 学生理解容易, 记忆容易, 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形象记忆法.用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基础来记忆的方法是形象记忆法.微观粒子的学习学生总是感觉抽象不易理解, 教学时借助现代多媒体体方法使学生记忆起来就比较轻松了.

趣味记忆法.即寓知识于趣味之中的记忆方法, 通常利用谐音、顺口溜、歌诀等帮助记忆.化学用语的学习比较枯燥, 为了增强其趣味性, 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谐音、顺口溜、歌诀让学生加强记忆.如, 在学习化合价时, 可以采用顺口溜①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谈变价, 也不难, 二三铁, 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 莫忘单质都为零. (带着重号为负价, 其余为正价) ②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负一氢氧、硝酸根, 负二碳酸、硫酸根;负三记住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这样不但使学生加深了记忆, 而且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Y型静脉留置针下一篇: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