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2024-05-02

港口绩效评价指标设计(精选十篇)

港口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篇1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如美、英等国在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时间上远远早于中国,而且他们的经济发达程度以及审计体制等也为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所以他们在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的研究也显然比中国成熟。就世界范围来看,美国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走在世界的前列。美国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由硬性指标和软指标共同构成。美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就是以硬性指标为基础,针对不同被审计项目,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一定的方法如综合评分法进行评价[1]。

英国国家审计署对政府绩效确定了三项标准:钱是否花的少,尽可能少地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钱是否花得好,通过比较所投入资源与所产生效益进行评定;钱是否花的明智,通过比较预期效果与实际效果进行评估。英国政府绩效审计部门以这三项标准为依据,运用各部门各行业已有的评价指标,对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2]。英国在评价方法上也有许多形式,如专家意见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具体评价指标的对比、定性分析、运用统计进行定量分析等[3]。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以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为专题的研究文章并不多见,夏军峰简要介绍了国外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指出由于绩效审计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审计人员不得不为每个具体的审计项目建立评价标准,标准可以来自于基本的计划文书、预算文件、项目报告、国际机构的标准、政府的方针政策、专业机构的公告、过去的执行情况等。审计人员还应对绩效评价标准的适当性作出判断,许多具体的审计标准应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建立。其他大多数研究者把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作为讨论的问题之一[4]。

张丽华指出中国目前开展绩效审计的障碍之一就是缺乏一套完整的评价绩效的指标体系,并提出了一些设想,认为公共机构绩效评价体系应包括被审计单位资源占用、资源利用、管理活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的内容,在建立政府绩效审计指标体系时,还应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对无法量化的影响绩效的因素,可借鉴美国的做法,建立“优先实践”原则作为衡量标准[5]。

张天正提出绩效审计应着力于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工作效率、管理控制体系、工作方法以及工作结果。其中工作效率可以用公共资源的数量与需求量、设备和职工允许空闲的时间、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等定量指标来衡量,其他几个方面则多为定性评价[6]。

邢俊芳、吕文基撰写的《经济效益审计》一书讨论了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利用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以经费自给率、经费节约率、单位工作量费用率、本年人均经费、本年人均经费、比上年经费节约率等作为考核行政机关效益的指标,显然上述指标主要是从经济性方面对绩效进行考量,效率性和效果性方面的考核不够[7]。

竹德操等编著的《经济效益审计》又进一步提出了本年实事完成率、群众来信来访处理率、所属地区社会总产值增长率、所属地区引进外资增长率等效率指标,这些指标的贡献在于对行政机关的效益考核指标在考虑经济指标的同时考虑到了社会效益;同时,该书指出长远的经济效益、地区的合理经济结构难以从一时的指标中反映出来[8]。

二、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建立原则

建立政府绩效评价标准的功能,在于保证政府绩效审计判断的一致性和客观性[9]。因此,审计人员在制定或选择评价标准时必须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1.评价标准的相关性。相关性是指审计评价标准应当与被审对象的核心效用紧密相关。审计评价标准要能够对具体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价,并且保证绩效审计提供的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决策或采取正确的行动。随着审计的深入,审计目标会层层细化。审计人员应针对各个具体目标来选择相应的评价标准。审计人员必须为每一项审计项目量体裁衣,根据审计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具体审计目标,形成审计人员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

2.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可操作性主要是指审计评价标准必须简明、具体、易懂,便于审计人员进行分析,易于判断被审计对象绩效的好坏,也有利于信息使用者的理解。审计评价标准应充分考虑到客观条件的影响,从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反映现实的方法、管理能力、组织结构,且考虑发展潜力,主要对可控制和可调整的因素进行评价。

3.评价标准的科学性。科学性主要是指审计评价标准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主观意志左右,在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不同的评价人可以使用该审计评价标准得出相同的结论。审计评价标准应当涵盖特定条件下绩效的所有重要事项和方面。即注意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预算和实际业绩相结合,能够全面、辩证地考虑分析问题[10]。

笔者认为,除了上述三个原则之外,绩效审计评价标准还必须保持一定的灵活性,由于政府各部门的目标、性质、职能各不相同,故如果要建立一个固定的标准模式很难,所以,灵活性是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根据不同的单位选用不同的标准,这样可以满足不同部门的需要。另外,还要遵循一致性原则,标准可能来自不同的方面,但是有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一定要与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具有一致性,否则就不具有可操作性,是没有价值的。

三、中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设计

《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确定的指标体系由职能指标、影响指标和潜力指标三大类组成。(1)职能指标。它用来衡量政府在其职能范围内所表现出的绩效水平,具有直接性和主体性,如社会保障问题、社会稳定问题等基本问题。(2)影响指标。它用来测量政府管理活动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成效的影响和贡献,具有间接性和根本性。这一指标直接考察政府是否有所作为。(3)潜力指标。它反映的是政府内部的管理水平,体现政府管理廉洁、公正、高效的政治要求,实际上就是在测量政府在自身建设和内部管理方面的工作效果。

笔者认为,政府绩效的评价标准应该划分为政府总体绩效和项目绩效评价标准两个层次。政府绩效审计总体评价标准是带有根本性和指导性的原则标准,是对政府行为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基本规定,也是政府部门开展一系列公共管理活动应努力达到的目标。项目评价标准是对一个项目是否实现其目标进行的评价,其重点是对活动产出价值的衡量。

(一)总体评价标准的设计

1. 公共资源耗费审计评价指标。

政府拥有社会公共资源的强制分配权,政府远景规划及年度财政预决算需要将财政收入分配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领域。公共资源耗费类指标主要考察政府行为成本,包括政府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占用。具体指标有基本建设支出,行政经费支出和社会综合发展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基本建设支出是财政用于新建、扩建、改建、重建固定资产的支出,其对国民经济体系的形成,巩固发展国民经济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补充国民经济各物质生产部门所需资金和投资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基本建设支出往往是公共资源耗费的主要形式。行政经费支出:公共资源耗费通常也必须考虑政府行政效率,衡量指标有行政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人员资金占用率等指标。当今政府治理的发展趋势是市场经济主导下的“大市场、小政府”。因此,行政经费所占比重过高的政府机构过多地消耗了社会公共资源。社会综合发展支出:除了基本建设支出、行政经费支出外,政府还必须关注社会的综合发展。因此,政府在科教文卫事业上的财政支出、在环境治理、社会保障、其他公益事业投入以及在司法和国防建设上的投入,均能反映政府在公共资源的投向。

2. 政府管理绩效审计评价指标。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满足公共管理和服务的需要是政府的根本职能,也可以说是政府活动的产出。因此,在保障合理预算的公共支出后,对政府活动的产出绩效考察,即政府业绩考察应作为绩效审计的重点。政府业绩包括政府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政府管理目标的实现情况、政策制定水平与实施效果、政府管理效益、政府管理社会效果等。可以通过设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标来建立政府管理绩效审计评价标准。(1)经济效益指标。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得政府调控经济的职能日益突出,由于经济是其他社会资源耗费的基础,经济不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就无法顺利开展,也不利于社会发展总目标的实现。因此,经济发展始终是政府尤为关注的“政绩”。在衡量政府经济管理能力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中,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1)宏观经济发展。包括人均GDP、经济发展速度、财政收入占国民经济比重、社会总投资增长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等指标。上述指标反映了地区或部门整体的经济运行状况,是考核政府经济绩效的重要指标。2)居民生活水平。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主要包括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消费能力、物价上涨指数等指标。3)政府调控能力。包括产业结构、招商引资能力、乘数效应、挤出效应、市场监管能力和法规完善程度等指标。(2)社会效益指标。政府经济行为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而且还体现在其带来的社会效益上。作为一个现代型政府,仅仅关注经济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作为直接关系人民生活的人口和社会方面的指数必须纳入到政府绩效审计中。从质的规定性来看,就是用一定的资源消耗获取满足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从量的规定性来看,就是用一定的资源消耗获取满足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和其他有用效果,也就是说,是其付出的代价与其社会受益程度之间的对比关系。具体指标有社会发展状况和人口质量水平。社会发展状况:失业率、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公用设施保有量等指标,上述指标主要反映社会发展综合效益。人口质量水平:人均预期寿命、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受教育程度等指标,主要是反映了人口发展状况和质量。

3. 政府行政潜能审计指标。

政府行政潜能指标主要是反映政府的施政效率和服务潜能,从而反映政府提供行政服务质量和能力。它包括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指标。定性指标主要包括:政府战略规划能力、政府应付突发事件能力、领导者基本素质、政府服务环境与条件、机关工作作风等。定量指标主要包括:行政人员大专以上学历所占比重、机关服务单位信息化程度、公务员处理事务速度、政府行政透明度、年行政复议次数、公众支持率以及服务满意度、廉政建设程度等。

(二)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设计

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包括一般类指标和项目个体评价指标。

1. 一般类指标。

一般类指标是对不同项目绩效评价内容的一般概括,利用这一类指标可以完成对不同项目的对比评价。主要包括:项目所能提供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否为社会所需要,或能提供一定的导向作用,有没有更优先层次的项目考虑。主要是评价项目决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项目从立项直到最终完成是否做到了经济有效地运用资源。项目的成本效益比如何。项目的最终效益质量如何,包括评价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项目评价个体指标。

项目审计评价的特殊性决定了对于项目绩效的评价应主要从项目的效果来评价。对项目的前期建设主要评价项目立项的可行性、立项程序的合法性、建设项目的机会成本的评价。项目的效果性评价应当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来评价。

(1)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

1)投资利润率

投资利润率=项目利润总额/项目投入总金额

投资利润率指标经济意义明确、直观,计算简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资效果的优劣,适用于各种投资规模。通常情况下,当计算出的投资利润率高于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率时,认为该项目方案是可行的。

2)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原始投资额/每年现金净入量

回收期越短,说明投资的经济性越好,投资回收期也是反映投资效率的一项指标,投资回收期越短,说明投资的效率越高。

3)净现值

净现值(NPV)=Σnk=0[Ik/(1+i)k]-Σnk=0[Ok/(1+i)k]

式中,n——项目的期限;Ik———第k年的现金流入量;Ok———第k年的现金流出量;i———资本成本。

该指标是反映投资方案在计算期内获利能力的动态评价指标。当NPV>0时,说明该方案除了满足基准收益率要求的赢利之外,还能得到超额收益,故该方案可行;当NPV=0时,说明该方案基本能满足基准收益率要求的赢利水平,方案勉强可行或有待改进;当NPV<0时,说明该方案不能满足基准收益率要求的赢利水平,该方案不可行。

4)内部收益率。内部收益率就是使投资方案在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在项目计算期内,项目始终处于“偿付”未被回收投资的状况,内部收益率指标正是项目占用的尚未回收资金的获利能力,能反映项目自身的盈利能力,其值越高,方案的经济性越好。

5)净现值率

净现值率(NPVR)=项目净现值/项目全部投资现值

其经济含义是单位投资现值所能带来的净现值,是一个考察项目单位投资赢利能力的指标。应用NPVR评价方案时,应使NPVR≧0,方案才能接受。

6)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该指标反映资产的运用效果。总资产报酬率越高,说明总资产的运用水平越好。

7)资本保值增值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该指标反映资产所有者投资回报效果的高低。只有当该指标数值等于或大于100%时,才说明资产所有人的资产得到了保值或增值。

8)计划投资资金节约率。该指标是反映项目投资经济性的指标。计划投资资金节约率为负且越大,说明项目投资的经济性越好。应当指出的是,这里所指的计划投资额应当是具有科学依据并经过充分论证的。

9)借债偿还期。借债偿还期是指根据国家财税法规及工程项目的具体财务条件,以可作为偿还贷款的项目收益(税后利润、折旧、摊销及其他收益等)来偿还项目投资借款本金和利息所需要的时间。它是反映项目借款能力的重要指标。

(2)社会效益审计评价指标。社会效益多数难以用货币计量价值,因此社会效益审计评价多以实物或劳动量指标为主,并多表现为服务范围和质量的提高或改善。据此,中国社会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由以下指标组成:1)资金节约率。该指标是反映社会效益经济性的指标。在项目建设质量保证的前提下,资金节约率为负数且越大,说明公共项目建设的成本越低,社会效益越好。2)工期计划完成率。该指标是反映社会效益经济性的指标。在项目建设质量保证的前提下,工期计划完成率小于1(100%),说明公共项目投资建设的速度越快,社会效益越好。3)公共设施增长率。该指标是反映社会效益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指标,公共设施增长率越快,说明社会的服务性功能越强,社会效益越好。公共设施增长率一般由城市标准道路增长率、城市公交营运线路增长率、人均绿地拥有量增长率、教育经费增长率、政府部门工作效率提高率、每万人拥有病床数的增长率等具体指标组成。4)公益性事业经费占GDP的比重。该指标是反映社会效益效果性的指标。公益事业经费占GDP的比重越大,说明财政对公益性事业的资金投资越多,政府对公益性事业越重视,社会效益越好。5)适龄群体就业率。该指标是反映社会效益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指标。适龄群体就业率高,说明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社会安定,具有比较好的社会效益。6)教育水平人员结构比。该指标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地区人民接受教育的状况,是其社会、经济长期发展是否稳定、健康的晴雨表。

四、结束语

无论是总体评价标准,还是项目评价标准,它们的确定都需要我们在开展每一项政府绩效审计活动时不断的摸索。影响政府绩效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有表象的因素也有潜在的因素,有可预见因素也有不可预见的因素等等。因此,绩效评价指标不可能包罗万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建立一种政府绩效审计的衡量尺度。审计过程中,应结合掌握的大量的活的情况进行对比测算。在此,仅是对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初步探讨,具体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还很不完善。值得注意的是,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本身是个系统,各种标准应联系的看。同时,由于政府绩效审计客体涉及面很广,既有政府部门财政预算支出,又有重点项目、专项工程支出,还有各类基金支出、国有企业投资支出等等方面。所以,绩效审计指标的确立就必须分类别,按审计客体的不同分别设立,没有适合各类政府绩效审计的一个指标体系。总之,只有经过充分的调查和论证,中国才有可能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府及其各部门和项目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体系,并使其不断完善,为即将在中国大规模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提供科学的评价依据。

摘要: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是衡量经济效益优劣的尺度。通过对国内外现状的研究以及对政府绩效审计的总体概述,总结出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建立的五大原则:相关性;可操作性;科学性;灵活性;另外还有一致性,最后从政府绩效和项目绩效评价标准两个方面对政府绩效审计进行了设计。

关键词: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指标设计,政府

参考文献

[1]齐国生.美国绩效审计的现状和发展[J].中国审计,2001,(1):58-59.

[2]管亚梅.英国绩效审计对中国的借鉴与思考[J].陕西审计,2005,(3):36.

[3]张健梅.英国绩效审计对中国的启示[J].财会月刊,2005,(9):56-57.

[4]夏军峰.国外绩效审计标准的借鉴[J].中国内部审计,2002,(5).

[5]张丽华.西方国家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与启示[J].财会月刊,2006,(8):53-54.

[6]张天正.引入绩效审计完善财政监督[J].财政监察,2003,(1):38-39.

[7]邢俊芳,吕文基.经济效益审计[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竹德操,吴云飞,达式华.经济效益审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7.

[9]邓小红,王俊.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J].决策与信息,2006,(1):52-53.

项目经理绩效考核指标设计与评价 篇2

【内容摘要】项目经理对于项目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项目经理绩效对项目型企业的绩效贡献重大,如何设计项目经理绩效指标及评价是企业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与管理难点。本文阐述了A信息系统公司M软件项目经理绩效指标设计及评价的实践过程,并总结了实践的效果与启示,希望能给软件等项目型企业的绩效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软件项目经理,绩效指标,设计,考核

A集团是上海一家民营科技型集团企业,专注于为烟草行业用户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整体解决方案。A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简称A公司)是A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员工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今天的300多人,作为上海市IT高科技企业,先后为中国烟草总公司、上海烟草集团、海南省烟草总公司等行业大客户提供了软件开发、IT服务、系统集成等专业服务.并被国内外合.作伙伴授予“2002至2003IBM应用软件开发商合作伙伴”、“2003趋势科技企业安全供应商”及“2003SYBASE授权合作伙伴”等称号。2000-2003年,A公司年营业收入平均增幅超过100%,且占据集团总收入的半壁江山,对集团的发展起到了主要推动作用。A公司良好业绩的取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打破以往单纯以项目财务结果为衡量依据的评价方式,全力推行项目经理绩效管理,有效激发知识员工的创造热情与才智,在实现人力资源保值增值的同时打造公司的核心能力,贯彻落实集团的战略意图和子公司战略目标。本文阐述的A公司“M烟草集团自营出口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简称M项目)经理绩效评价正是基于上述背景展开的。

一、A公司项目经理绩效指标设计实践

1.项目经理绩效管理定位

首先,公司高层充分认识到项目绩效对项目型企业绩效的重大贡献,将项目经理绩效置于企业绩效中全方位考查。公司从组织的角度把企业绩效划分为三个层级:企业层绩效、部门(项目)层绩效、员工层绩效,分别对应三个层级的评价对象为企业(经营者),部门、项目(经理),员工。为了保证项目团队能够对环境的变化和项目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为了促使项目经理拥有对资源的最大控制权,A公司的项目采取了矩阵式组织结构。项目组虽是临时性团队,但项目经理的绩效指标不仅要反映项目绩效,还应体现公司的战略意图与绩效,并能够分解传递至项目组成员。因此,项目经理绩效管理发挥着承上启下的管理效能,是联系企业绩效与员工绩效的重要管理纽带;通过对项目团队领军人物——项目经理的绩效管理,激发他的团队领导力,进而带动项目组同舟共济地去实现团队目标与团队绩效。

2.企业绩效目标与项目绩效目标的因果关联

卡普兰和诺顿于1992年提出了平衡计分卡,采用了衡量未来业绩的驱动因素指标,弥补了仅衡量过去业绩的财务指标的不足,其目标和指标来源于企业的愿

景和战略,从四个层面考察企业业绩,即: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在计划中,A公司根据集团战略制定了自身的发展战略,并按照平衡计分卡的思想设计了一套企业层的绩效指标。软件开发是公司的主营业务,软件项目的绩效直接影响企业的绩效,项目绩效目标必须与企业绩效目标有机关联。一个成功的软件项。S取决于客户需求是否真正得到满足,检验的标准是软件项目产品是否成功,因此,项目产品成功是企业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实现财务业绩目标的驱动指标,而项目产品要获得成功依托于出色的项目管理绩效。

3.项目经理绩效指标设计

在落实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公司着手构建项目经理绩效指标:首先,除了设立目标的 SMART原则、FEW原则外,还明确两条绩效指标设计的原则,一是既要兼顾企业的绩效目标,又要兼顾项目管理的特征;二是既要重视项目成功的产品因素,又要重视项目成功的管理因素。其次,根据企业与项目的绩效目标关联关系及项目管理特征,明确项目经理的根本职责,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有两大任务,一是保证项目产品的高品质,即促使项目在规定的时限与预算范围内,保质保量地创造出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项目产品;二是为了保证项目产品的高品质,必需重视项目的一系列过程管理,提升项目管理的核心能力。最后,结合项目各生命阶段的管理要素,特别是导入利益相关者需求分析,归纳出项目关键成功因素:项目产品品质、项目管理效率(如时间管理、成本管理)、风险控制能力、客户关系协调能力团队凝聚力,以及技术创新能力、内部关系协调能力等方面,并按照项目产品成功和项目管理绩效两大绩效目标分解、构建出M项目经理绩效评价指标(如表)。

基于实用性考虑及切实把握客户所关注的绩效焦点,指标权重采用了专家判断法结合客户调研法综合确定。项目正式启动前,项目管理委员会就绩效指标、计划与项目经理进行充分沟通,确保项目经理对指标内涵的掌握。

4.项目绩效监控、沟通与过程改进

高效、有序、规范的项目信息管理将有助于企业最高管理者对企业项目整体情况的掌握和控制,是现代企业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在项目正式启动后,公司采取了项目状态报告的方式,通过管理信息平台技术手段来实现项目过程监控,同步积累项目绩效信息。M项目从论证、立项,到计划、实施及收尾阶段共运用了20多种不同级别的项目状态报告,比如,论证阶段的《项目论证报告》;立项阶段的《立项报告》等。

项目状态报告不仅实现了企业高层对重点项目的控制,加强了考核双方的双向沟通,还促使项目经理围绕绩效指标,监控过程中的要点,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比如,M项目生命周期长达一年,在这个过程中,需求范围的变化在所难免,项目经理高度关注需求变化导致的项目风险,带领项目团队总结出了一套应对需求变化及管理的办法。

5.项目经理绩效考核与结果应用

A公司对项目经理实行了 360度绩效考核。项目经理来自项目管理部(属资源部门),项目管理委员会是所有项目的最高管理机构,人力资源部是公司绩效管理机构。就项目经理绩效评价环节而言,项目管理委员会负责绩效指标的考核,项目管理部侧重能力、素质的评估,项目经理进行自我评价,人力资源部则负责对前三者的评估结果与特殊事件;(如为公司赢得荣誉、特殊的才能表现、违背制度)进行总结性评议。为保证绩效评价既重结果又重过程,按评价周期,A公司项目经理的绩效评价分为季度评价和结项评价,基本步骤是:

①项目启动前,项目管理委员会与项目经理进行绩效目标、指标的制定与绩效计划沟通;

②项目启动后,根据项目经理绩效指标,分解制定详细的项目季度绩效计划并确定季度中需检查的里程碑事件并备案;

③项目实施、监控及过程改进,项目经理逐月积累过程绩效数据,项目管理委员会进行里程碑事件检查,结果记录在案;

④季度结束,针对项目季度绩效计划和里程碑事件执行情况等进行360度绩效考核,评价结果直接与绩效工资挂钩,同时制定下个季度的绩效计划并确定里程碑事件,即季度评价;

⑤项目结束后,根据项目经理的整体绩效指标实现情况并结合季度评价情况展开360度绩效考核,评价结果直接与项目奖金挂钩,奖金在项目结束后的第三个月发放,以便由客户来检验项目成果是否经受住考验,即结项评价;

⑥根据项目季度和结项评价结果,项目管理委员会和项目经理总结经验教训并制定绩效改进计划。

公司在评价过程中努力营造一种民主的沟通氛围,给项目经理提供充分表述意见及申诉的渠道与环境,并鼓励直言不讳。

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着重于与绩效紧密挂钩的保健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建立及落实:保健机制主要是制定薪酬、奖金、福利等价值分配制度以及培训计划,其中,针对项目经理建立了个性化薪酬制度;激励机制主要是制定职位晋升与岗位轮换制度,职业生涯发展计划,优秀管理者评选制度,尤其是针对项目经理探索性地建立了公司股权分配激励机制,采取了股份期权、赠予股份、业绩股份等多种股份激励模式。二元激励机制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考核的规范化、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及对项目经理的切实激励。

二、A公司项目经理绩效考核效果

M项目实施这套绩效考核指标和评价办法后,有力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完成,最终驱动企业绩效目标的达成;绩效指标客观地反映了项目经理的绩效领域,对项目经理乃至整个项目团队在工作中的牵引作用很显著,鞭策项目成员既关注结果也重视过程;各种绩效管理制度如激励机制充分保障了对绩效考核的认同感与参与度。M项目经理绩效管理较以往的绩效考评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体现在:①建立了一套以企业战略和绩效目标为导向同时兼顾项目管理过程的绩效指标,而不仅仅是以财务结果为衡量标准;

②建立起了一整套项目绩效管理机制,不仅包括绩效评价,还包括指标制定、绩效沟通、过程改进及评价结果应用等,同时开发了一系列实用的过程监管工具,如成套的项目状态监控报告;

③在项目团队里树立了一种良好绩效意识,即首先项目团队的绩效将有力提升企业绩效,然后包括项目经理在内的项目成员的劳动回报、成长发展与项目绩效紧密挂钩。

在指标构建与评价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项目进度指标评价采用净值法,成本控制指标采用人工费率法,这两种方法对绩效信息的质量和数据采集手段要求较高,需要企业强有力的财务系统的支持。总的来看,M项目的实施是比较成功的,不仅为A公司其他项目的绩效管理树立了典范,也为项目的二期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A公司项目经理绩效考核的启示

1.设计项目经理绩效指标时,应当把项目绩效指标和企业绩效指标结合,将项目经理绩效置于企业绩效中全方位考查,充分考虑项目成功的产品与管理因素,保证指标因果关联、全面、客观。项目经理绩效从绩效的层次上看,介于企业与员工之间,因此,项目经理的绩效指标应能体现公司的战略意图并对公司层的绩效目标起到驱动作用。同时,项目经理绩效指标还应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即项目经理绩效指标是制定项目组成员绩效计划与指标的重要依据。项目管理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职能式的管理方式,项目型企业应当把握住项目管理的一些主要特征。比如,不同的项目生命周期阶段具有不同的管理侧重点;项目二维的矩阵组织结构,强调项目管理过程中必需重视团队建设;项目必须在有限的时间、资金、技术手段及人力资源的约束下实现项目成果等。掌握这些特征能够更好地把握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

2.软件项目绩效管理是一种知识管理,在把握知识员工基本特性基础上来设计项目绩效评价机制,更有利于对知识员工的激励。有研究者把知识员工的特性归纳为高自主性、高成就性、易流动性、工作过程难以观察和监督等,为了增强对知识员工绩效评价的信度,可以选择多个评价主体,如A公司所采取的360度考核,由上级、下级、同级乃至客户直接参与评价;为了增强绩效衡量的公正性,不仅要重视结果的评价还要重视过程的评价,如A公司采取了项目季度评价与结项评价相结合的办法;为了真正激发知识员工的积极性与潜能,激励方式的多元化非常重要,应敢于突破传统的事后奖惩范式,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激励,强调使命感、长期物质回报、个人发展、精神鼓励等因素对知识型员工长期的组合激励作用。

3.软件项目是一个复杂性智力劳动过程,要想使得项目的绩效评价落到实处,应当把过程控制与绩效沟通有机结合。A公司在项目绩效监控过程中的做法行之有效,那就是建立项目各个阶段的状态监控报告,对原始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并建立起配套的流程与制度作为保障;另外,通过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来实现项目过程中的信息积累与共享也是A公司项目绩效跟踪与评价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石。需要注意的是,项目状态报告及信息化管理平台不仅是一种控制手段,也是一种双向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渠道,项目成员可以通过这一渠道充分反映遇到的困难、问题以及建议;项目管理者在利用这些手段进行控制的同时,还必须重视“人性化”的沟通,通过全方位“人性化”沟通树立一种人本管理文化,确保考核的民主、开放,并激发项目经理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团队领导力。

港口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篇3

【关键词】 高校; 绩效预算指标; 评价体系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改革预算编制制度,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的制衡机制,加强审计监督,建立绩效预算评价体系。”《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也要求“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加强重大项目经费使用考评”。高校绩效预算管理是高校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高校战略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项目管理和办学成本为衡量的一种评价体系,按权责发生制进行成本核算。所以,建立全面完整的绩效预算指标体系能揭开绩效预算评价的“黑箱”,建立透明、开放的绩效预算评价系统,有利于给管理层提供准确决策依据,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对高校财务状况的有效监控和宏观管理,提升高校整体制度环境,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

一、高校绩效预算指标评价体系设计的原则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考核部门预算的执行度及各专项项目实施的效果考核尤为重要,因此,要严格按照以下原则来设计。

(一)总体优化原则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组成一个大的指标库。绩效评价指标设计要考虑高校的总体性、复杂性和系统性,各指标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侧重,该体系能够反映高校总体绩效情况。

(二)科学性原则

高校绩效预算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设计应该建立在一定的经济统计理论基础上,并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建立,指标的代表性、计算方法、数据收集、指标范围、权重选择等都必须有科学依据,指标之间应具有相互独立性。

(三)重要性原则

适时的绩效指标能反映出内在规律和财务运行状况,指标库中指标应最具有代表性,既重要又不能对某一要素重复评价。

(四)通用性原则

设计评价指标时一定要满足不同信息需求者的要求,几种评价指标要相互兼容,指标体系可分解、扩展、组合。

(五)动态完善原则

高校绩效预算指标评价是动态的、连续的,应充分考虑评价的适时性、趋势性,在工作中不断进行调整、修订、完善,使其更加科学、更加准确地反映出各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

二、高校绩效预算指标评价体系的设计

建立高校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评价目标多,系统性很强,科学性与技术性要求也比较高,参评的内容范围广,应符合高校以效益为核心的管理要求,全面反映高校绩效预算管理水平。主要包含资金效能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业务发展绩效预算评价指标和社会认知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三方面内容。

(一)资金效能绩效预算评价指标

1.预算执行情况

收入预算计划完成率=某时点实现全部收入/某时点预算收入×100%

支出预算完成率=某时点实际支出/某时点预算数

×100%

2.事业支出结构

人员经费支出比率=人员经费支出/事业支出×100%

公用经费支出比率=公用经费支出/事业支出×100%

生均成本率=在校生人数/事业支出×100%

3.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4.财务管理情况

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核算制度、内控制度等)、执行财务制度的有效性(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等)

5.组织创收能力

人均组织创收数=收入/在校职工人数×100%

经费自给率=(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事业支出+经营支出)×100%

(二)业务发展绩效预算评价指标

1.教学工作情况

(1)师资队伍建设

各学历层次教师人数/教师人数×100%,教师人数/职工人数×100%,各学历层次教师人数/教师人数×100%,折合后的学生人数/教师人数×100%

(2)学科建设

重点学科数量/一般学科数量×100%

(3)实验室建设(反映实验室有无新增教学科研项目实验)

新增教学科研项目/项目总数×100%

(4)研究生建设

在校研究生总人数/在校学生总人数×100%

2.科研工作情况

(1)学术资源

(博硕点数量、省级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数量)/学科总数×100%

(2)学术成果

(国家级以上学术刊物)收录总量/成果总量×100%

(3)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数量/职工总数×100%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价值/科研成果数量×100%

(4)学生情况

录取学生质量=高分段录取学生数/录取学生总数

×100%

学位获取率=获取学位人数/应届学生实际毕业人数×100%

国家规定考级通过率=通过考级学生数/参加考试学生人数×100%

(三)社会认知绩效预算评价指标

1.学校声誉

学校在社会上的地位(可问卷调查)。

2.社会捐赠

社会捐赠=校友、企业、单位等捐赠收入/学校总收入×100%

3.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毕业离校时签约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

三、绩效指标的权重和量化

按照每个指标对系统重要性和作用不同,特按以下标准划分各指标权重:

资金效能绩效预算评价指标(A)占50%、业务发展绩效预算评价指标(B)占40%、社会认知绩效预算评价指标(C)占10%。每类指标总分都为100分,根据其明细指标的得分和设定的权重计算出得分(也可采用平均分),再将每类指标的得分与权重的乘积加总,得出评价分数(S)。S值越大,表明绩效越高;反之,则说明绩效越差。

通用公式为:S=A×50%+B×40%+C×10%

评价结果分为优、良、一般、合格、差五等,根据计算结果的分值,确定评价对象最后的成绩。具体对应分值标准为:优秀≥90、90>良≥80、80>一般≥70、70>合格≥60、差<60。

高校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要与预算分配紧密联系起来,进行资金和资源配置,对成绩突出的部门给予资金支持,对成绩不好的部门进行资金核减,同时对各项目进行单个分析,找出差距,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合理配置资源,提高高校综合管理水平,从而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预算司.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指南(2010)[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 财政部预算司.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指南(综合卷)(2011)[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3] 财政部预算司.绩效预算和支出绩效考评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4] 上海市青浦区财政局课题组.完善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研究[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8(4).

[5] 财政部廖晓军副部长.在2011年中央部门与布置会上的讲话(2010-06-04)[R].

高校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篇4

关键词:高校平衡记分卡,绩效评价,指标

平衡计分卡是从促进企业发展的多种驱动因素出发, 全面评价企业行为及成果的一种评价指标体系。它是将企业的长短期战略目标、组织各层级部门的行为紧密结合的战略管理系统, 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与成长维度全面考察企业业绩。本文将平衡计分卡引入高校绩效评价中来对高校平衡积分卡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设计。以便对高校的绩效作出科学客观的评价, 调动全校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平衡计分卡在高校绩效考评中应用的特点

1. 平衡计分卡绩效考评的优势。

平衡计分卡在企业中有非常成功的应用, 它通过设定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的指标来全方位衡量企业绩效, 通过平衡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企业内部指标和企业外部指标来实现企业的动态平衡, 同时达到持续改进企业绩效的目的。将平衡计分卡理论应用于高校绩效评价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第一, 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体系兼顾了结果和过程的平衡。平衡计分卡考核不光注重结果, 更加注重能够产生良好结果的过程因素, 从根本上提高高校管理效率。

第二, 平衡计分卡从宏观角度进行高校绩效管理。平衡计分卡是从实现高校战略目标的角度出发, 全面客观分析学校内外部各种因素, 避免主观片面评估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三, 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系统能够促使高校不断优化内部业务流程。平衡计分卡将高校整体战略分解为针对部门、个人的具体的、阶段性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目标, 使得高校中的个人和各部门彼此团结协作,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组织运行效率。

第四, 平衡计分卡可以有效避免当前高校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目前高校绩效考核存在缺乏明确的考核目标, 各项考核指标没有准确、全面的反映出岗位和部门与组织整体战略的关系, 考核方法不合理等问题。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系统在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同时还能够不断地反馈不同周期指标的评价结果, 使其受到重视, 从而使组织不断进步和发展。

2. 高校平衡计分卡绩效考评的特点。

高校与企业相比, 高校的资金来源更为多元化, 包括政府拨款、接受捐赠、科研项目经费、校办产业等渠道;高校肩负着更为崇高的使命, 高校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在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客户层面的指标设计上, 高校的客户的定义更加广泛, 包括学生、教师、政府、社区及所辖单位、校友、用人单位等。学习与成长层面的指标尤其重要, 是提升高校竞争力和品牌竞争力的关键。

二、设定绩效评价指标应遵循的原则

科学有效的考核指标是高校成功进行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的关键。设定绩效评价指标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科学且可行。

整个考核指标体系要符合高校发展的客观规律, 符合高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基本要求, 还应该能被所有参与绩效评价人员理解和接受, 保证能够取得真实准确的评价结果。

2. 全面而客观。

绩效考核指标应该能够全面、完整地反映出影响高校整体战略的全部事前和事后因素。要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考核, 尽量避免人为主观所造成的偏差。

3. 统一与差异相协调。

高校中每个部门和员工都要服从组织整体利益及战略目标, 但当整体目标分解为各部门和院系的分目标时就会各有不同, 各有侧重。应分别针对不同部门的工作性质和不同工作岗位的不同工作内容, 制定适当的考核指标和评判标准。

三、平衡计分卡的指标分析

高校平衡计分卡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每个层面的指标及评价标准与企业相比都有很多不同之处。

1. 财务方面。

虽然高校的目标并不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 但其财务绩效管理仍很重要。增加收入来源和成本管理, 满足高校发展的资源需求并能够高效利用现有资源, 使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高校财务指标偏向于成本控制、经济监督方面。其总体指标主要包括:高校对经费预算的准确程度和风险控制能力、高校经费使用的合理程度、过程是否符合财务制度等;具体目标主要有部门对经费预算的准确程度、部门经费使用的合理程度、过程是否符合财务制度等。

2. 客户方面。

企业平衡计分卡的客户评价包括结果和过程两个层面:一是目前的客户状态, 包括“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客户保持率”、“客户结构”等;二是开拓和维系客户所采取的各项措施, 包括“客户回访率”、“陌生客户拜访数”、“市场推广投入”等。高校的客户层面的总体指标主要包括服务质量能否达到较高水平、与其他高校服务水平的比较、与相关单位的协调程度、对其他单位提出意见的改进情况等;具体指标包括对学生、教师以及各利益相关单位和个人的服务能否达到较高水平, 对各利益相关者提出意见的改进程度, 学生就业率, 各利益相关者满意度等。

3. 高校内部的业务流程。

企业平衡计分卡基于战略目标的实现来设计内部流程的核心要素, 依据企业价值链的运动方向建立评价指标。高校则基于使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得到满足的根本目标出发, 把握关键因素来设定内部业务流程指标:总体指标包括高校内部年度整体计划进度的完成程度、高校是否具有计划及目标管理、高校管理监督水准的合理性、高校的信息开放程度及信息系统应用程度、高校的整体形象等;具体指标包括学生就业率、助学贷款发放及还款情况、各部门工作计划目标情况、就业市场组织情况、职业生涯培训情况、校园文化建设、军训和国防教育情况、就业网站的建设与维护情况、科研项目申请及完成情况等。

4. 学习与成长方面。

高校要保持和提高竞争力, 除了资金、固定资产等的持续投入外, 更要提高教职员工的能力, 激发他们的士气和创新力。这也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体现。其总体目标包括高校教职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高校对教职员工的奖赏及升迁、高校对教职员工的在职教育计划及多元专长计划、高校员工的离职率、高校对员工建议的采纳程度、高校内部的配合程度、高校内部工作负荷的多少、高校的科研成果及报告著作能力、高校内部员工的缺勤率;具体目标包括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员工得到的奖励及升迁、部门员工的在职教育计划及多元专长计划、部门员工的离职率、部门对员工建议的采纳程度、部门员工个人与组织的配合程度、部门员工工作负荷的多少、部门员工的教科研能力、部门员工的缺勤率等。

平衡计分卡从组织发展战略出发, 通过对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的分将, 将组织的总目标与具体目标结合在一起, 并使之达到动态平衡。高校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充分利用平衡计分卡的这一特点, 在对高校进行科学详尽的分析后建立起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各层指标之间相互关联、互为因果, 在反映战略规划的同时也对其正确性加以验证。

四、实施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的流程

高校绩效评价的流程图反映了高校管理流程, 每个流程都有其相应的考核指标, 并且要对每个指标所占权重及正确性作反复论证, 在结果反馈和分析的基础上加以完善, 使评价指标符合高校发展的客观需要。

五、考核指标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高校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的指标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考核指标应符合高校发展的实际现状。在设定绩效考核指标时应对高校自身的特殊性、竞争环境和未来发展趋势作出科学分析, 考核指标应与高校组织的战略目标密切相关。考核指标的设定应以战略规划为指导, 重点突出、指向明确, 要与高校发展需求保持一致。在做到全面考核的同时, 也要将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在一起, 力求详细、准确、真实地反映高校的办学成果与管理过程。

第二, 把握好领先指标和滞后指标的平衡关系。领先指标反映出为达到某一目标而进行的流程或行为, 通过其完成的程度和质量可以预测这一目标未来实现的结果。领先指标的完成情况直接关系到高校价值的实现与否。可以作为领先指标的有:用于 (接触) 学生的时间、跨系部会议数量、内部培训课时数等。领先指标多出现在内部流程维度和学习与成长维度中。滞后目标是对某一目标结果的考评, 不反映实现过程。可以作为滞后指标的包括:毕业生就业率、教师科研成果、自筹资金比率等。滞后指标多出现在财务维度和客户维度中。领先指标与滞后指标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前者的变化直接导致后者的变化, 因此有效考评领先指标能使组织有机会在滞后指标关注的不利结果产生之前或问题发生时进行有效的应对。一组科学的绩效考评指标应该是领先指标和滞后指标的组合, 能够促使高校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达成预定的战略目标。

第三, 设定的指标应存在相关的因果关系。一套完整的考核指标体系能够反映出为了实现战略目标所设定的一系列短期目标、各部门目标和各个层级的目标, 通过科学的组织行为逐步向终级目标靠近。考核指标和目标之间存在很强的因果关系, 在利用平衡计分卡进行组织绩效评价的时候, 通过对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能够掌握组织的运行状态。组织行为和战略目标之间的因果关系决定了评价指标之间存在着强相关的因果关系。

第四, 科学、客观的考核方法和程序。评价指标作用的充分发挥离不开科学、客观、公正的考核方法和程序。既要具有极强的操作性, 又要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考核原则, 更要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目前大多数高校在考评方法上或偏重定性指标, 或偏重定量指标, 这样的方法缺乏客观性, 不利于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第五, 制定合理、完善、规范的绩效评价制度。高校平衡积分卡绩效评价体系作用的充分发挥必须要有科学的制度作保障。评价指标对组织各项工作具有指导和规范的作用。对于部分难以量化的评价指标如果简单地按照考核要点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难免缺乏科学性和公平性。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的设定目标是要充分调动组织各部门和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将微观目标与宏观目标充分的结合起来, 只有严格遵循绩效评价制度, 才能对组织行为起到修正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Kap lan RS, Norton DP.The S trategy Focused Organ ization[J].Business S chool Press, 2001

[2].易柱勤.基于动态平衡计分卡的高校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9

[3].罗伯特·S·卡普兰, 戴维·P·诺顿.综合记分卡——一种革命性的评估和管理工具[M].新华出版社, 2002 (1)

[4].丁晓箔.平衡计分卡在非营利组织中的运用[J].事业财会, 2004 (5)

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篇5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解释

指标说明

决策

目标

设定

绩效目标合理性

部门(单位)所设立的整体绩效目标依据是否充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整体绩效目标与部门履职、工作任务的相符性情况。

评价要点:

①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②是否符合部门“三定”方案确定的职责;

③是否符合部门制定的中长期实施规划。

绩效指标明确性

部门(单位)依据整体绩效目标所设定的绩效指标是否清晰、细化、可衡量,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整体绩效目标的明细化情况。

评价要点:

①是否将部门整体的绩效目标细化分解为具体的工作任务;

②是否通过清晰、可衡量的指标值予以体现。③是否与部门的任务数或计划数相对应;

④是否与本部门预算资金相匹配。

预算

配置

在职人员控制率

部门(单位)本实际在职人员数与编制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对人员成本的控制程度。

在职人员控制率=(在职人员数/编制数)×100%。

在职人员数:部门(单位)实际在职人数,以财政部确定的部门决算编制口径为准。

编制数:机构编制部门核定批复的部门(单位)的人员编制数。

“三公经费”变动率

部门(单位)本“三公经费”预算数与上“三公经费”预算数的变动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对控制重点行政成本的努力程度。

“三公经费”变动率=[(本“三公经费”总额-上“三公经费”总额)/上“三公经费”总额]×100%。

“三公经费”:预算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招待费。

重点支出安排率

部门(单位)本预算安排的重点项目支出与部门项目总支出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对履行主要职责或完成重点任务的保障程度。

重点支出安排率=(重点项目支出/项目总支出)×100%。

重点项目支出:部门(单位)预算安排的,与本部门履职和发展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社会和经济影响、党委政府关心或社会比较关注的项目支出总额。

项目总支出:部门(单位)预算安排的项目支出总额。

过 程

预算

执行

预算完成率

部门(单位)本预算完成数与预算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预算完成程度。

预算完成率=(预算完成数/预算数)×100%。

预算完成数:部门(单位)本实际完成的预算数。

预算数:财政部门批复的本部门(单位)预算数。

预算调整率

部门(单位)本预算调整数与预算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预算的调整程度。

预算调整率=(预算调整数/预算数)×100%。

预算调整数:部门(单位)在本内涉及预算的追加、追减或结构调整的资金总和(因落实国家政策、发生不可抗力、上级部门或本级党委政府临时交办而产生的调整除外)。

支付进度率

部门(单位)实际支付进度与既定支付进度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预算执行的及时性和均衡性程度。

支付进度率=(实际支付进度/既定支付进度)×100%。

实际支付进度:部门(单位)在某一时点的支出预算执行总数与支出预算数的比率。

既定支付进度:由部门(单位)在申报部门整体绩效目标时,参照序时支付进度、前三年支付进度、同级部门平均支付进度水平等确定的,在某一时点应达到的支付进度(比率)。

过程

预算执行

结转结余率

部门(单位)本结转结余总额与支出预算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对本结转结余资金的实际控制程度。

结转结余率=结转结余总额/支出预算数×100%。

结转结余总额:部门(单位)本的结转资金与结余资金之和(以决算数为准)。

结转结余变动率

部门(单位)本结转结余资金总额与上结转结余资金总额的变动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对控制结转结余资金的努力程度。

结转结余变动率=[(本累计结转结余资金总额-上累计结转结余资金总额)/上累计结转结余资金总额]×100%。

公用经费控制率

部门(单位)本实际支出的公用经费总额与预算安排的公用经费总额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对机构运转成本的实际控制程度。

公用经费控制率=(实际支出公用经费总额/预算安排公用经费总额)×100%。

“三公经费”控制率

部门(单位)本“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数与预算安排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对“三公经费”的实际控制程度。

“三公经费”控制率=(“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数/“三公经费”预算安排数)×100%。

政府采购执行率

部门(单位)本实际政府采购金额与年初政府采购预算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政府采购预算执行情况。

政府采购执行率=(实际政府采购金额/政府采购预算数)×100%;

政府采购预算:采购机关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行政任务编制的、并经过规定程序批准的政府采购计划。

预算

管理

管理制度健全性

部门(单位)为加强预算管理、规范财务行为而制定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完整,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对完成主要职责或促进事业发展的保障情况。

评价要点:

①是否已制定或具有预算资金管理办法、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等管理制度;

②相关管理制度是否合法、合规、完整;

③相关管理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资金使用合规性

部门(单位)使用预算资金是否符合相关的预算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预算资金的规范运行情况。

评价要点:

①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规定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

②资金的拨付是否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

③项目的重大开支是否经过评估论证;

④是否符合部门预算批复的用途;

⑤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

预决算信息公开性

部门(单位)是否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公开相关预决算信息,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预决算管理的公开透明情况。

评价要点:

①是否按规定内容公开预决算信息;

②是否按规定时限公开预决算信息。

预决算信息是指与部门预算、执行、决算、监督、绩效等管理相关的信息。

基础信息完善性

部门(单位)基础信息是否完善,用以反映和考核基础信息对预算管理工作的支撑情况。

评价要点:

①基础数据信息和会计信息资料是否真实;

②基础数据信息和会计信息资料是否完整;

③基础数据信息和会计信息资料是否准确。

过 程

资产

管理

管理制度健全性

部门(单位)为加强资产管理、规范资产管理行为而制定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完整,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对完成主要职责或促进社会发展的保障情况。

评价要点:

①是否已制定或具有资产管理制度; ②相关资金管理制度是否合法、合规、完整;

③相关资产管理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资产管理安全性

部门(单位)的资产是否保存完整、使用合规、配置合理、处置规范、收入及时足额上缴,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资产安全运行情况。

评价要点:

①资产保存是否完整;

②资产配置是否合理;

③资产处置是否规范;

④资产账务管理是否合规,是否帐实相符;

⑤资产是否有偿使用及处置收入及时足额上缴。

固定资产利用率

部门(单位)实际在用固定资产总额与所有固定资产总额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程度。

固定资产利用率=(实际在用固定资产总额/所有固定资产总额)×100%。

产 出

职责

履行

实际完成率

部门(单位)履行职责而实际完成工作数与计划工作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履职工作任务目标的实现程度。

实际完成率=(实际完成工作数/计划工作数)×100%。

实际完成工作数:一定时期(或规划期)内部门(单位)实际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

计划工作数:部门(单位)整体绩效目标确定的一定时期(或规划期)内预计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

完成及时率

部门(单位)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完成的实际工作数与计划工作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履职时效目标的实现程度。

完成及时率=(及时完成实际工作数/计划工作数)×100%。

及时完成实际工作数:部门(单位)按照整体绩效目标确定的时限实际完成的工作任务数量。

质量达标率

达到质量标准(绩效标准值)的实际工作数与计划工作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履职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

质量达标率=(质量达标实际工作数/计划工作数)×100%。

质量达标实际工作数:一定时期(或规划期)内部门(单位)实际完成工作数中达到部门绩效目标要求(绩效标准值)的工作任务数量。

重点工作办结率

部门(单位)重点工作实际完成数与交办或下达数的比率,用以反映部门(单位)对重点工作的办理落实程度。

重点工作办结率=(重点工作实际完成数/交办或下达数)×100%。

重点工作是指党委、政府、人大、相关部门交办或下达的工作任务。

效 果

履职

效益

经济效益

部门(单位)履行职责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此三项指标为设置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时必须考虑的共性要素,可根据部门实际并结合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设立情况有选择的进行设置,并将其细化为相应的个性化指标。

社会效益

部门(单位)履行职责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生态效益

部门(单位)履行职责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

社会公众或部门(单位)的服务对象对部门履职效果的满意程度。

港口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篇6

【摘 要】 为改善港口干散货码头环境、空气质量,通过对码头扬尘的起尘方式分析,确定以防治码头、堆场、港区道路扬尘污染为重点领域,在探讨相关扬尘防控技术及防控原则的基础上,以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根据国家有关港口扬尘防控的法律法规、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等确定评价指标,提出港口干散货码头扬尘防控指标评价体系。完善“政府引导、企业负责”的防控体系,为企业扬尘防控工作提供自我约束,为政府部门完善行业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以期推动港口干散货码头扬尘污染防控建设,有效保护和改善港口环境、空气质量。

【关键词】 干散货码头;扬尘;抑尘;防尘

0 引 言

扬尘是由于地面上的尘土在风力、人为及其他因素带动下飞扬而进入大气的开放性污染源,是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主要来源于裸露地表、建筑工地、货物堆场等。干散货码头大多地面平坦,地表裸露,加之港区风力大,以及装卸、搬运、包装、堆垛等操作频繁。因此,扬尘污染范围大、时间长,给防控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扬尘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港区环境、装卸车辆等造成较大损害,并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近年来,我国港口干散货装卸码头通过实施一系列防尘、抑尘措施,扬尘污染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干散货吞吐量持续增加,码头扬尘污染防控已成为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

目前,我国港口在扬尘污染防控技术方法和管理层面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为更好地落实港口干散货码头扬尘污染防控工作,控制港口大气环境污染,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干散货码头扬尘污染防控评价指标体系,从而推进码头扬尘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1 扬尘量估算及来源分析

1.1 扬尘起尘方式

扬尘起尘方式可分为静态起尘和动态起尘。

静态起尘主要与堆放材料粒径及其表面含水率、粗糙程度和风速等关系密切,其堆场风蚀起尘系数与风速、堆场表面湿度的关系如下:

Q1=€%Z€稶 2.56€積-0.47€穩%r

式中:Q1为堆场静态起尘系数,kg/t; €%Z为试验系数,与材料及粗糙度等有关;U为平均风速,m/s; €%r为堆场表面湿度,%。动态起尘与材料粒径、环境风速、装卸方式、车辆速度及其重量等密切相关,其中受风力因素的影响较大。其动态起尘规律表征为:

Q2=1.35€?0-5€稶 2.05€稨1.23€穩%[式中:Q2为堆场动态起尘系数,kg/t;H为装卸落差,m; €%[为试验系数,与装卸方式、车辆速度等有关。

1.2 港口扬尘来源及扬尘量计算

港口码头扬尘的主要来源有3个方面:(1)装卸过程中引起的扬尘;(2)在货物堆放过程的风蚀扬尘;(3)运输车辆行驶在堆场内未铺设道路上产生的扬尘。对此,可分别从装卸扬尘、风蚀扬尘和场区内道路扬尘这3个方面进行扬尘量的估算。

(1)装卸扬尘量的计算如下:

Ep=Fp€稟p

Fp= €?k €?式中:Ep为堆场的装卸扬尘量,kg;Fp为堆场装卸扬尘排放系数,kg/t; Ap为一年中堆场堆放的物质总量,以年吞吐量计,t; k为堆场装卸扬尘的粒度系数;M为堆放物质的湿度,%。(2)堆场扬尘量计算如下:

Ee=Fe€稴e

Fe=k €?Pi 其中:当u*>ut*, Pi=58(u*-ut*)2 + 25(u*-ut*);

当u*≤ut*, Pi=0;

u*=0.1€? €?。

式中:Ee为堆场的风蚀扬尘量,g; Fe为堆场风蚀扬尘的排放系数,g/m2; Se为引起风蚀扬尘的堆场的表面积,m2;Pi为堆场的侵蚀潜力,g/m2; N为一年的天数,取365; u*为摩擦速度,m/s;ut*为极限摩擦速度,m/s,根据国际标准AP-42《空气污染物排放因子手册》提供的参考值,煤堆为1.12 m/s; 为10 m高度风速,m/s; us为堆场风速,m/s; ur为陆面风速,m/s;为堆场归一化表面风速。

(3)未铺设道路的扬尘量计算如下:

E=F€稟

F=k €? €?281.9

A=F€稬€稵式中: E为未铺设道路的扬尘排放量,g; F为未铺设道路的排放系数,g/(km€烦荡危?A为车公里数,km€烦荡危?k,a,b为经验常数; s为表面物质的泥沙含量,%,根据AP-42,港口码头取4.8%;W为车辆的平均重量,t; P为研究期间可见降水的天数,取122(2007年);F为车流量(辆/年),需现场实测或提供;L为未铺装道路长度,km,需现场调研;T为时间长度(取1年)。

2 扬尘污染防控主要技术

2.1 防控原则

(1)坚持涵盖所有扬尘途径。凡是排放至室外且含尘浓度超过国家或当地排放标准时,均应设除尘装置;凡产生污染的工艺过程和生产设备,均需设防尘设施。

(2)坚持防控内容明确、具体。对各单位的各类扬尘防控设施、操作工艺和环保设备的正常运行等情况逐项明确要求,便于各单位对照不足和提出改进措施。

(3)坚持因地制宜。根据港口干散货码头扬尘污染现状,针对其实际特点,贯彻实用、可行的方针,确定适用的技术和设备。

(4)坚持技术先进性。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充分考虑适应相关技术的发展,积极研究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港口的防尘技术和经验,保证技术方法的先进性。

2.2 防控技术

控制扬尘的基本方法有抑尘和除尘两种。抑尘,即在未产生粉尘之前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抑尘技术主要有喷洒水(雾)、防风网(挡风墙)、人造雪覆盖、密闭抑尘系统、绿化带、聚酯覆盖膜、化学抑尘剂、筒仓储煤、煤炭防尘自动管理系统等;[1] 除尘,即从含尘气体中去除颗粒物以减少其向大气排放的技术措施,除尘技术主要有高压喷雾、荷电水雾、袋式、高压静电、水冲击式、声波雾化、磁化水等。[2]

3 扬尘防控指标体系的建立

扬尘防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科学评价扬尘污染防控状况,建立一套以港口干散货码头扬尘污染防控管理和监督框架为基础,以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为根本要求,体现技术防控与加强管理相结合和港口干散货码头运营特点,且设计合理、可操作的扬尘污染防控监督检查指标体系十分必要。这既可作为政府部门码头扬尘污染防控数据统计上报制度的基础之一,又可成为政府部门、各单位自身制订扬尘污染防控规划和加强管理的依据。

3.1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3.1.1 评价指标明确、具体

评价内容从物理性能、码头设施和防尘技术、环境评价、内部组织和管理等4个方面入手,对各单位设施的配备和管理、操作工艺的规范、环保设备的运行、企业内部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设计。

3.1.2 注重内部管理层面的评价

目前,扬尘防控评价多集中在技术层面,各单位也往往只注重扬尘防控的硬件设备设施。然而,由于单位内部相应管理方案的缺失,许多扬尘防控的硬件设施没有得到合理和充分的利用和维护,导致扬尘防控工作的成效不佳。本评价指标体系在强调技术的基础上,明确了对管理方面的要求。

3.2 指标体系的设计

根据扬尘防控的要求和指标的可度量性,该指标体系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根据国家有关港口扬尘防控的法律法规、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等确定评价指标。各项指标可用于考核各单位对有关扬尘防控政策、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及其具体工作的落实情况。

构建的指标体系主要分三级(见表1)。

4 建 议

为更好地落实港口干散货码头扬尘污染防控工作,控制港口大气环境污染,论文对港口干散货码头扬尘污染防控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进行了探讨,以期推进扬尘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对于政府和企业,仍需做到:

(1)政府部门发挥必要的职能作用,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和规章制度,划分责任清晰,对企业奖惩分明。加强港口粉尘的监查监测,在港口码头周边及主要道路和人口密集区建设空气污染自动监测站,实时获取空气悬浮物指标,以此作为环保监督指标。

(2)企业内部建立必要的环保审查保证制度,制度的建立与自我考核并行,保障环保工作顺利进行;建立对外公众监督平台,接受公众来访、来电等多种形式反映问题,并对问题作出及时的反应处理,使空气质量达到最好效果,使人民群众满意。

参考文献:

[1] 刘少雨,祝秀林,杨静,等.港口抑尘技术研究的进展[J].港口装卸,2013(2):44-47.

逆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 篇7

1 建立一级评价指标

企业通过实施逆物流,回收和再利用资源,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实行产品退货回收制,有利于提高顾客价值,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产品和企业的竞争能力。故可以选用经济效益指标、顾客价值指标、社会形象指标作为从企业层面评价逆物流绩效的一级评价指标体系。逆物流通过对废旧产品的回收利用,减少最终废弃物的排放量,从而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是一种保护环境、降低资源消耗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拟选用资源效益指标和污染物排放指标作为从社会层面评价逆物流绩效的一级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拟建立一个包含经济效益指标、顾客价值指标、社会形象指标、资源效益指标和污染物排放指标的一级评价指标体系。但是,总体来讲,这五个一级评价指标比较宏观、抽象,难以直接对其进行量化和评判,因此,为了使整个逆物流绩效评价体系更具可操作性和科学性,需要给每一个一级评价指标设计一个二级评价指标体系。

2 建立二级评价指标

2.1 建立经济效益指标所属的二级评价指标

逆物流通过对废旧产品的回收、检测、修复等,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再投入到生产和销售环节实现增值。由于废旧产品的回收价格低且来源充足,可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收益。据统计,2006年德国钢铁回收比率达到44%,通过钢铁的回收利用所节约的生产成本达到23亿欧元。逆物流还可以通过降低退货率提高企业收益。如著名化妆品雅诗兰黛投资130万美元用于发展逆物流的扫描系统、商业智能工具和甲骨文数据库,在系统运转的第一年就实现了原先要通过裁员和削减管理费用才能实现的成本的降低,其后,雅诗兰黛通过其逆物流系统对24%以上的退货进行评估,发现可再次分销利用的退货为总退货量的60%,每年为公司节省成本约47.5万美元。本文采用人均工业产值(万元/人)、人均工业增加值(万元/人)、人均净利润(元/人)、产品成本水平(元/件)等作为二级评价指标。

2.2 建立顾客价值指标所属的二级评价指标

买方市场环境下,顾客价值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开展逆物流活动,可以给顾客带来更多的价值,提高顾客满意度。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在回收退货产品的同时也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如产品质量反馈信息及顾客满意度信息等。通过逆物流信息系统,有关的质量问题和信息不断传递到企业的管理层,管理层再根据这些信息,不断改进产品的设计和质量,从系统上根除隐患,提高产品质量,带给顾客更多价值。对于顾客来说,其购买的不仅仅是产品还有售后服务,顾客在作购买决定的时候通常会考虑退货政策。良好的逆物流操作平台能为顾客提供所需要的售后服务,消除顾客的后顾之忧,增强顾客购买和使用产品过程中的愉悦感和舒适感,增加对企业的信任感及重复购买率。如索爱公司,自从采用UPS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和墨西哥的维修项目后,客户满意水平提高了一倍。本文选用产品质量指数(%)、顾客满意度(%)、顾客重复购买率(%)、顾客服务水平(分)等作为二级评价指标。

2.3 建立社会形象指标所属的二级评价指标

随着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对保护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愿意为保护环境付费,愿意选择对环境保护负责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同时,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各国政府也相继制定了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政策来约束企业的行为。企业利用逆物流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是企业本身的道德和伦理行为所要求的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有助于企业获得政府和公众的认可,从而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如耐克公司鼓励消费者把他们穿破的耐克鞋送回到当初购买的商店,公司再将这些鞋子回收进行碎化,制成篮球场,并成立专门的基金来维护这些篮球场;通用汽车、强生、IBM等众多知名公司都相继引入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施乐、佳能在近十年里开始对复印机实行回收再制造;柯达对一次性相机进行回收处理。这些逆物流活动都大大提升了公司的品牌价值,为企业塑造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本文采用产品市场占有率(%)、品牌价值(万元)、企业知名度(%)、企业美誉度(%)等作为二级评价指标。

2.4 建立资源效益指标所属的二级评价指标

目前地球上的可用资源越来越少,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大量消耗、大量生产以外,大量废弃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事实上,在众多的废弃物中,有相当一部分还可以重新使用。以废弃的塑料物品为例,各种塑料废品如包装物、购物袋、饮料瓶、盆、壶、玩具、文具、鞋等,随处可见。据统计,一个中等城市每年产生的塑料废弃物可满足20家中小型塑料企业的原料所需。逆向物流不是简单的回收,而是对废旧物的加工、翻新、再生产和循环利用等,从而真正实现了对资源价值的最有效挖掘,达到节约自然资源的目的,做到了尽可能以最小的资源付出为代价发展经济。目前,在国外,汽车、飞机的零部件制造业及电子产品制造业中,使用经过改制和翻新的零部件已成为一种趋势。资料显示,废旧家电的回收利用为美国提供了10%的再生钢铁,与通过采矿、运输、冶炼得到的新钢材相比,可减少40%的用水量,节约90%的原材料,74%的能源。对废旧家电实施逆物流是一条典型的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之路。本文选用万元产值标准煤消耗量(吨/万元)、万元产值耗水量(吨/万元)、产品循环利用率(%)、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水资源重复利用率(%)等作为二级评价指标。

2.5 建立污染物排放指标所属的二级评价指标

废旧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已丧失了使用价值,而且可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果处理不及时,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环境。比如说,目前我国600多座城市的生活垃圾年产量高达1.2亿吨,其中仅10%左右以各种渠道回收再利用,20%左右用于焚烧,其余的绝大部分被填埋或堆放,对我国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有学者估算,中国30年改革期间累计的环境成本就可能高达2007年GDP的1/3。逆物流通过对废旧产品的回收,减少最终废弃物的排放量,从而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是一种保护环境、降低资源消耗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当前,为了减少废弃物对环境带来的污染,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立法或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实施逆物流。如英国政府开征了垃圾掩埋税,迫使企业改变处理废弃物的方法。荷兰规定在电器销售上征收税,以补偿电器废弃物回收的费用。另外,在荷兰每购买一辆汽车必须交纳60美元的费用作为废旧汽车回收处理的费用补偿。本文选用万元产值废气排放量(m3/万元)、万元产值废水排放量(吨/万元)、万元产值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吨/万元)、污水处理率(%)等作为二级评价指标。

3 评价指标体系的使用说明

逆物流评价指标体系是涉及经济效益、顾客价值、社会形象、资源效益和污染物排放等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为了对实施逆物流的绩效作出综合评价,需要将所有指标综合成一个指数。对此,本文建议使用定基指数处理方法,先选择某一年份为基期,然后将要监测年份各指标的实际值与基期的指标值进行比较,通过指标值的无量纲化(正指标用考察年份的实际支出以及其年份的实际值来计算,逆指标则反之)实现不同类型指标间的代数运算,形成绩效评价结果的指数序列来反映企业实施逆物流的状况。

摘要:通过分析实施逆物流对企业和社会层面产生的影响,从这两个层面建立包括5个一级评价指标和21个二级评价指标的绩效评价体系,并简单指出了此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问题。

关键词:逆物流,绩效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杨戈.浅析逆向物流管理[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1):76-77.

[2]仲维庆.我国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推动因素分析[J].物流管理,2008(6):54-55.

临床护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篇8

1 资料来源

本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版)》中关于护理工作评价内容、我院医院工作统计报表、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和绩效考核结果等。

2 方法步骤

临床护理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包括评价指标的筛选、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三个步骤。

2.1 评价指标的筛选

我们采用文献法、专家咨询法、KPI关键指标法[1]等筛选各评价指标。首先查阅国内外有关评价护理工作绩效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文献、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对护理工作的检查标准和评价方法,初步选出最能反映护理工作效率、效益、质量、服务和成长与进步等方面的指标60余项,然后请由护理管理工作者、研究专家、护士长和临床护理人员30余人组成的专家组,利用KPI关键指标法,在初选指标中选出最能反映各方面工作的38项指标,包括工作效率24项、经济效益1项、工作质量7项、服务质量3项和成长与进步3项,组成临床护理工作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2 指标体系的建立

通过筛选的指标建立起了如下一套完整的评价临床护理绩效的指标体系。

2.2.1 工作效率。

主要有静脉输液人次、肌肉注射人次、服药人次、采血人次、插胃管人次、导尿人次、灌肠人次、备皮人次、配血人次、护理文书书写份数、健康教育人次、监护人次、手术人次、口腔护理人次、吸氧人次、入出院人数、危重患者抢救次数、更换液体瓶数、吸痰人次、皮试人次、雾化吸入人次、特护人次、一级护理人次、负担床日数等。

2.2.2 经济效益。

主要指各种护理工作产生的经济收益,我们采用的是护理人均收支结余,按全成本核算方法[2]核算收支结余。

2.2.3工作质量。

主要包括质量检查结果和护理质量指标两部分,护理质量指标包括基础护理合格率、特护(监护)一级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健康教育合格率、“三级三严”考核合格率、护理投诉发生率。

2.2.4 服务质量。

主要指患者满意度、社会满意度、院内满意度等。满意度调查采用0~10分制评价表,分项独立评价,最后计算综合满意度。

2.2.5 成长与进步。

科研获奖等级与数量、论文发表数、讲课及带教课时数。

2.3 权重系数的确定

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3]确定各层次、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大小,以便准确、合理地评价绩效大小。

经建立优先矩阵、计算初始和归一化权重系数及一致性检验等步骤,计算出各层次、各指标的组合权重系数,经专家咨询、评议,确定了各层次、各指标的权重系数(见表1)。

2.4 综合评价

医院、科室、个人临床护理绩效综合评价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临床护理绩效综合指数,进行综合比较、评价。

护理绩效综合指数=工作效率指数×0.4+经济效益指数×0.2+工作质量指数×0.2+满意度指数×0.1+成长与进步指数×0.1。

3 讨论

3.1 医院绩效比较

应用该指标体系可以对不同医院之间的临床护理绩效进行横向比较、评价。

3.1.1工作效率评价。

对各项护理工作效率指标根据指标的难度等进行评分[4]赋值,计算总分数,求人均分数,然后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出各医院的工作效率标准化指数,作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效率评价的依据。标化效率指数(X)=Σ((a1*b1+a2*b2++an*bn)/r)/平均人均分数。(a表示效率指标,b表示指标赋值,n为指标数,r表示人员总数)。

3.1.2 经济效益评价。

对人均收支结余进行标化处理,用标化人均收支结余指数作为经济效益评价的依据。标化人均收支结余指数(J)=医院人均收支结余/平均人均收支结余。

3.1.3 工作质量评价。

工作质量中检查结果和护理指标权重分别为0.60和0.40,质量指标指数用几何均数方法求平均数,计算工作质量综合指数,最后经标化处理,得出标准化工作质量指数,用来评价护理工作质量好坏。标化质量指数(Z)=[检查结果/100*0.6+(c1*c2**cn)1/n*0.4]/平均质量指数(c表示质量指标,n表示质量指标数)。

3.1.4 服务质量评价。

服务质量指数用几何均数方法求平均数,计算服务质量综合指数,用于评价服务质量好差。标化服务指数(F)=(d1*d2**dn)1/n/平均服务指数(d表示满意度,n表示满意度数)。

3.1.5 成长与进步评价。

成长与进步综合指数计算方法同工作效率综合指数。标化成长指数(C)=Σ((e1*f1+e2*f2++en*fn)/r)/平均人均分数(e表示成长指标,f表示指标赋值,r表示人员总数)。

3.1.6 综合评价。

最后计算临床护理绩效综合指数,依据计算结果比较、排序、评价,可以直观反映各医院之间的临床护理绩效差别,也可单项比较、排序、评价各医院在不同方面的优劣,为卫生主管部门评价医院临床护理绩效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3.2 科室绩效评价

不同科室之间护理绩效评价方法参照医院护理绩效评价方法,但可以考虑岗位风险系数的不同,这样更能准确地评价护理绩效,并可作为科室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

护理岗位风险系数的确定可根据不同护理岗位的风险程度、劳动强度、技术含量、责任大小等,由医院相关专家对全院各护理岗位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护理绩效综合指数=(X*0.4+J*0.2+Z*0.2+F*0.1+C*0.1)*风险系数。

3.3 个人绩效评价

个人绩效评价可参照科室绩效评价方法,每个人的效率、效益、质量、服务、成长与进步等指标都由科室绩效考核小组负责考核,考评结果可作为个人绩效工资内部分配的主要依据,这样能够准确地充分反映每个人的工作贡献大小,充分调动广大护理工作者的积极性。

3.4 权重系数的调整

指标体系中各层次、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适当调整,促进医院护理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3.5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

可以用工作效率评价结果作为制定护理人员配置、定岗定编的重要参考依据,充分发挥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效力,保证各项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3.6 奖惩依据

评价结果不但可以作为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参考依据,而且可以作为护理评优树先、职称晋升、职务聘任等的重要依据。

4 结论

运用该指标体系,卫生主管部门可以横向评价不同医院之间临床护理绩效大小及其在各方面的优劣;医院可以作为横向、纵向评价科室护理绩效、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依据;科室内部可以作为员工个人护理绩效高低、贡献大小、奖惩分配的主要评价依据。

参考文献

[1]陈银霞,李开祥.临床科室的绩效考核[J].现代医院,2008,1(8):108-110.

[2]郑剑萍.推行全成本核算提升医院竞争力[J].中国医院管理,2008,3(28):23-34.

[3]陈科.综合评价中几种确定权数的方法[J].中国卫生统计,1993,10(3):38-40.

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篇9

一、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面临的问题

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工作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有助于各个部门优化资源配置, 其实质是通过一系列、全方位、多维度的绩效测评指标对科研经费使用效益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对科研经费收支情况的分析, 掌握科研项目支出比例;通过财务状况的分析, 有利于科学决策, 统筹调度, 合理运用资金;通过科研经费效益比较分析, 科学评价科研经费产出效益 (成果应用率、成本效益率、科研经费节约率、新增销售收入、利润、上交税金等指标是否符合经济效益原则) , 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提供依据。

目前, 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工作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与国家对科研管理改革的客观要求尚有一定差距。

(一)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信息不对称

高校科研活动的管理包括两方面: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及使用控制, 并定期与财务部门的相关账务进行核对;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造成的结果是:不少高校的财务部门不了解项目资料与信息, 无法积极主动配合科研部门跟踪、评价经费的使用情况, 并进一步通过经费管理来控制项目进程;而科研管理部门也只重视争取项目或提取管理费, 谈不上对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跟踪, 从而导致科研经费的项目管理与会计核算各成一体, 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相对脱节。而且目前的绩效评价工作尚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 绩效评价结果对于项目执行的成效与相关责任的直接约束力欠缺, 在财政支出管理和科研管理中应有的参考作用、导向作用和制约作用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也影响了该项工作的权威性和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重核算而轻预算”的现象普遍存在

我国对科研计划实行课题负责制管理, 即以课题组为基本活动单位进行课题组织、管理和研究活动的一种科研管理制度, 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的立项、组织、经费管理、结题、科技成果转化等全过程。然而由于高校的科研人员对专业性较强的财务预算意识和认识不足, 对预算科目内容不清晰, 预算的编制缺乏科学性、规范性, 完全随意进行经费预测划分, 造成课题经费在使用过程中预算与实际存在一定的偏差, 预算执行缺乏严肃性。并且在科研过程中, 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其他费用, 科研项目承担者也没有将这部分经费预算到科研经费之中, 且有的项目承担者在实施科研项目研究工作时, 有的将教学经费混作研究经费, 有的不同科研项目资金交叉使用, 致使科研收入与支出无法匹配, 给成本核算带来困难。这样就会使得科研课题成本, 无法得到真实反映, 进而导致预算失真, 给科研项目的进度、管理和监督带来困难。

(三) 科研活动自身特点造成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的复杂性

科研活动具有前瞻性、探索性、风险性和不可预见性, 使科研部门或财务部门对其制定准确的经费绩效评价体系难度较大。一方面, 高新技术对社会、经济、环境将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 这种影响也具有某种不可预测性和隐蔽性;另一方面, 只有具有法律、科技、财政、管理等方面知识和经验的复合型人员才可能对科学研究的特征、内容、项目有较清楚的认识, 从而恰当地对科学研究究竟应在什么范围内进行, 科研经费预算应在什么范围内支出, 如何规范各科目的比例等做出评价。然而目前科研管理队伍中缺乏这样的人才。

二、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一) 科学性

科学性原则要求各项指标的设计不重复、不遗漏, 指标之间既具有独立性, 又互为补充, 能基本反映财务核算和绩效评价的主要特点, 从政策导向的意义上抓住评价的中心, 保证评价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二) 系统性

系统性原则要求将每个科研项目活动作为一个系统的过程, 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 从科研经费的预算、科研经费的使用、科研经费的财务分析等一系列全过程来分析科研经费的绩效, 并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作为考核评价科研经费绩效的基本方法。在设计科研经费评价指标体系时, 既要重视经济指标, 也要重视科技含量指标;既要考虑绝对指标, 也要考虑相对指标;既要采用定量指标, 也要采用定性指标。

(三) 可比性

可比性原则要求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应具备可比性和适用性。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是要对高校经费管理的绩效进行核算和评估, 而这种评估只有通过高校之间类似科研项目的比较、科研项目预算与决算指标之间相互比较, 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

(四) 实用性

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的实用性, 包括以下含义:要考虑评价研究的目的和需要;有关数据易于获得, 以便为考评工作的可操作性创造条件;应给定性指标制定评分细则, 使专家易于理解、判断和打分;考评指标应具有中长期的适用性, 利于在同一指标体系下不断总结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工作。

三、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方法

财务绩效评价方法是指在分析工作中用来测算数据、权衡效益、揭示差异、查明原因和明确责任的具体方法。

一是比较法, 又称对比分析法, 它是将有关可比的数据进行对比, 测算出相互间的差异, 并找出原因的一种方法。这是财务分析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分析方法。

二是图解法, 能直观地反映现象发展趋势及规律。

三是比率分析法, 它是将可比的项目加以对比, 求出比率, 进行分析, 借以说明项目与项目之间关系的方法。

四是趋势分析法, 指同类指标在不同时期的比较, 用于说明现象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的方法。适于动态分析法, 通过分析可以了解事物变化趋势及其规律, 为决策和预测未来提供比较有价值的资料。

四、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对科研经费进行评价应该考虑到科研经费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 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设计科研经费评价指标。

(一) 定性分析指标的设计

设计科研经费绩效评估定性指标, 要根据承担科研项目研究的不同领域和理论、应用、推广等不同的类别, 设置相应的指标。一般来讲, 在评估时很难用数字来计算和表达的指标应当设置为定性分析指标。定性指标设计情况如下:

科研项目意义:表示科研项目研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影响大小。

总体影响:表示科研项目研究在国际和国内所达到的水平高低程度。

创新性:表示科研项目研究对本学科或学科某一领域的创新突破程度。

复杂性与难度:表示科研项目研究本身的难易程度。

对学科贡献:表示科研项目研究对本学科的未来贡献。

推广应用情况及前景:表示科研项目成果推广的广度和深度及应用前景。

社会效益:表示成果应用对社会所作贡献的大小程度。

对定性指标的评估, 要考虑科研项目成果是否被采纳应用。根据科研项目研究的不同类别作为权数, 确定适应的评分办法, 尽量使定性指标定量化。

(二) 定量分析指标的设计

某科研经费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根据科研活动的特点, 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估的定量指标可设置如下:

第一, 科研项目完成率:主要反映高校科研项目按期完成情况。完成率高说明科研单位科研经费使用效率高, 反之则低。

计算公式:科研项目完成率=按期科研项目完成数/到期应完成科研项目总数×100%

第二, 有效资金率:反映科研单位特定期间内科研经费耗费与成果积累的关系, 说明资金的有效使用程度和科研项目的按期完成情况及成功率。

计算公式:有效资金率=成果累计总费用/科研经费支出数×100%

科研经费支出数是指在特定期间内为完成科研活动而消耗经费的总金额, 具体包括仪器设备费 (购置费、试制费及其他费用) 、相关业务费 (材料费、燃料及动力费、测试及化验费、会议差旅费、专家咨询费等) 、承办学术会议费 (印刷费、会议资料费、住宿费、专家讲座酬金等) 、研发的劳务费 (研究生的助研津贴、临时工工资等) 、课题管理费、科研协作费等。它是反映科研经费支出的水平与规模。特定期间是指科研单位的科研项目从科研计划、经费投入、科研项目研究和成果应用推广的周期。具体年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定。

第三, 经费支出结构占比率:反映科研经费支出结构情况的指标。通过对构成科研经费支出总额的各科目占总支出的比重分析, 反映科研经费支出是否合理, 根据分析结果, 把握科研经费运用的动向。

计算公式:经费支出结构占比率=科研经费支出总额的各科目/科研经费支出数×100%

第四, 科研经费结余率:反映高校特定期间科研经费使用的节约程度的指标。

计算公式:科研经费结余率= (1-科研经费支出总额/科研经费总投入) ×100%

科研经费总投入是指特定期间内科研经费投入总额, 它是反映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筹集投入的规模。

第五, 成果应用率:反映高校在特定时期内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程度的比率, 也是科技成果商品化的比率。

计算公式:成果应用率=成果推广个数/科研成果总数×100%

科研成果包括发表的科研论文、出版的学术专著及授权的专利等等。科研成果推广是指将研发成功的成果应用于军工、民用等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中。

第六, 人均效益:反映科研单位一定时期人均的效益水平。

计算公式:人均效益=成果总效益/科研单位总人数×100%

第七, 科研效益:它是成果总效益与相应的成本费用之差, 反映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取得的纯效益。

计算公式:科研效益=成果总效益-成果总成本

成果总效益是指科研单位通过科研合作、技术转让、推广应用、咨询服务等所取得的收入。科研效益也包括科研项目经费的节约数。其中, 科研经费资金节约数=上年科研经费结余+本年科研经费收入-本年科研经费支出-科研经费的其他应收款余额。

第八, 科研成果得奖率:反映科研成果得奖的比率。

计算公式:科研成果得奖率=获奖成果数/科研总成果数×100%

此外, 科研仪器设备购置数和利用率、科研活动所消耗学校公用的水、电、气、网络资源等间接成本的比例分摊等问题需要在评估时, 要根据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选用一些评估指标, 进行考核分析。

参考文献

[1]、张艳, 崔贞云.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守夜人作用[J].高等函授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4) .

[2]、汤贺凤.浅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创新[J].教育财会研究, 2010 (1) .

国有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设计思考 篇10

一、当前国有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充分考虑资本成本因素

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资本主要分为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两种。企业在项目开展之前的融资阶段,无论是对于债务资金,还是自身的资金,都要进行完整的资本成本分析,从而搞清楚资金的组成结构,实现低资本来筹集企业所需要的资本。根据当前的会计程序,利润并没有弥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筹资权益资本而发生的权益资本成本,同时当前的企业管理人员资本成本理念不足,对于资本成本没有重视,这就直接造成企业在筹资的过程中浪费严重,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投资膨胀和投资失误,让企业的资产受到损失。

(二)缺乏动态性

当前很多国有企业对于财务绩效评价还处在静态阶段,但是这样出来的结果显示的并不是当前环境下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作出的报告,只是企业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情况。市场行情始终是变化的,最正确的方式就是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动态监测财务情况。这就对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首先是要具备一定的自主更新和动态监管能力,加入各个财务要素的经营指标;其次要将各种指标作为考核经营者业绩的核心数据,以此来对管理者的各种决策、行为进行控制,让企业始终朝着预想的方向发展。

二、新时期国企财务绩效评价该引入哪些指标

国企建立绩效评价体系要包含所有因素,例如财务、客户、经营管理等,但是相对而言财务方面是最重要的,其他方面的指标设计都是在财务指标的基础上添加的,是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下面就设置哪些财务绩效评价指标进行探究。

(一)基本评价指标

1、修正的经济附加值

修正的经济附加值(下文用REVA代替)指的是企业的所有净利润减去总成本之后的收益,即调整之后的经营利润减去企业当前具备的资产市场价值的机会成本后的余额。我们用公式进行说明:

计算公式:REVAt=NOPATt-Kw×(MVt-1)

其中:NOPATt为t期末公司调整后的营业净利润;

MVt-1为t-1期末公司资产的市场总价值;

Kw为加权平均资本承办。

指标解读:REVA对EVA(经济附加值)做了很大的调整和改善,更加符合当前经济体制下企业所处的发展环境,EVA所存在巨大缺陷是严重依赖传统的会计方法,一旦会计核算出现失误,将会导致整个财务绩效评价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失效,不能将企业的经济价值完全的反应出来,也无法体现企业在现有资金的基础上究竟创造了多大的收益。REVA对此缺陷做了很大的改善,让其对会计核算的依赖性大大降低,充分发挥出评价体系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2、REVA现金保障率

REVA现金保障率具体的计算公式为:

指标解读:REVA现金保障率是指特定时期内净现金流动量和REVA的比值,能够较为直观的反映出在企业预定时期内各种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差额以及现金收益的保障程度,对于企业维持REVA质量有着重要意义。REVA的质量随着现金保障率的提升而升高,通过设定这一指标,企业管理者能够较好的把握运用质量,从而在之后的决策中始终朝着对企业有利的一方发展。

3、净资产收益率

其计算公式为:

指标解读:净资产收益率指的是企业在一个经营周期内纯收益和净资产的比值,他反应出来的是企业在现有资金下获得利润的能力,即投资和收益之间的联系,他能够体现出企业在同行业市场竞争中有多大的竞争力度,是国企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指标。

4、无形资产投入产出比

其计算公式为:

指标解读:由于目前国内各行各业市场形势不稳定,企业的管理者在投资决策方面总会出现一些失误,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这是无法避免的,在绩效评价中我们称这类投资为无形投资。无形投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市场的变化是最大影响因素。无形资产投入产出比不仅从无形资产自身的角度出发,体现出了无形资产的投资开发效率,企业也能通过无形资产产出率来判断一个企业管理者是否合格。

(二)辅助评价指标

上面四种指标都是在国有企业建立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中必须引进的指标,通过上面几种指标,一个较为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但是要真正投入企业使用,必须还要有以下指标作为辅助,间接保障基本评价指标的准确性。

1、资本保值增值率

其计算公式为:

指标解读:这一指标代表的是企业在一年的经营过程中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通过这一指标,能够对判断这一年度企业的运作效益进行辅助说明。但是传统的资本保值增值率存在较多的缺陷,已经不再适合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市场环境,因此在此对保值增值率做出了一些方面的调整变动:根据资金负债表账面数据调整计算出来的期初、末所有者权益中应扣除相应的不良资产或者挂账损失,同时根据可变净值冲回具有变现价值的不良资产。通过改善这一指标的评价方式,对维护资产的安全性又提升一个档次,同时计算数据值越大,表示企业的资金系数越高,所有者的权益增长越快。

2、盈余现金保障率

其计算公式为:

指标解读:传统的评价方式中对于这一指标的计算采用盈余现金保障倍数计算方式,但是这一计算方式并不能够反映出企业总资产中有多少资金是有保障的,即管理者对在即时能够拿出多少资金化解风险是没有确切数值的,通过指标改造之后,目前的指标计算方式完全挤掉了营业利润中的水分,管理者能够对企业每时每刻的经营利润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另一方面也减少了财务部门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做违法活动的情况发生。

3、资产负债率

其计算公式为:

指标解读:通过计算企业当前的资产负债率,企业管理者能够清楚的看到当前投入到项目中的资金有多少是通过融资、贷款等方式筹集起来的,从而在某些项目开始之前,对于内含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作为国有企业,投资项目资金中企业自身的资金比率越高,相应发生风险的概率也会偏低,如果负债比率较高,那么市场的不稳定很容易造成项目进行过程中发生财务风险,导致投资流产甚至将企业带入风险漩涡当中,严重危害企业的健康发展。将资产负债率作为财务风险评估的重要参数,能够让管理者的决策更加的稳重,那些项目进展期长,收益少的项目如果在资产负债率高的时候就应该相应减少这些项目的决策。

4、三年销售利润平均增长率

其计算公式为:

企业运营的最终目的就是提升利润,实现总资产的快速增长,因此在进行财务绩效评价指标设计的过程中务必要添加三年销售利润平均增长率这一指标。通过计算这一数值,就能够直观发展近三年来企业的整体运营情况,也可以体现出企业主管业务利润对总利润贡献的发展趋势以及对全部利润收益的影响程度。如果三年的利润平均增长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则说明企业的主打业务销售成绩在逐年下降,企业应该快速找到内部存在的原因,及时调整战略部署和发展规划,使不良情况得以改善;如果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则说明企业的整体运营方向不存在大问题,符合当前市场的需求,企业可以继续保持这种经营理念,实现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蔡莉,郑美群.中、美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演进及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2003(09)

[2]陈胜权,房子磊.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模型构建[J].财会通讯.2012(16)

上一篇:压电效应下一篇: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