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岗位技能

2024-05-13

检验岗位技能(精选九篇)

检验岗位技能 篇1

课程标准作为课程的质量标准,为教学主客体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是课程实施、课堂教学和学业成就评价的依据。其核心是划定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和规定学生在某领域应达到水平的表现标准。课程标准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课程改革的方向,对于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粮油检验课程主要是培养有相应岗位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较强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课程设置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深入研究课程标准与岗位职业技能对接是探索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的一条新路。为了使粮油检验课程标准与岗位技能标准相对接,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改革:

一、组建教学团队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我们通过聘请高校教授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培训,提升教师理论水平;从企业聘请具有企业实践经验和授课能力的教师实施实践教学;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相结合,不断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构建合理的教师考核和评价指标体系等途径,建设一支满足创新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需要的资源互补型双师教学团队。

二、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及“项目为导向”的实践课程体系

建立适合课程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目标落到实际教学中,探索一种在专业课教学中更能适应“市场”,适应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在构建课程体系时粮油检验工作流程,围绕岗位核心能力,校企共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缩短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距离,构建了以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项目导向”实践课程体系。由8个项目30个任务构成,注重项目间的内在联系和承接关系,从而使前后续课程有效地衔接起来。采用“串并结合”的教学过程,进行阶段式教学,两种授课方式相辅相成,环环相扣,符合学生对知识、技能吸收并掌握的客观规律,从而提升教学效率,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的对接方法

组织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生产一线,以“从业人员所承担的工作”为出发点,了解和跟踪目标岗位(群)的实际工作任务;由专业教师团队、行业专家以及企业专家一线技术人员共同进行反复论证与研讨,从众多的实际工作任务中选取典型工作任务;最后将典型工作任务与课程一一对应,形成工作任务,完成行业职业领域(岗位)典型化工作任务的剖析与研究。

依据课程培养目标及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设计课程模块,安排教学进程,构建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同时,通过调研分析,并结合我院的实际,设计本专业的课程模块。整个教学过程走完,学生也就了解了整个工作流程并掌握了相应的技能,实现了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的对接。

四、按照粮油质量检验员岗位职业标准,以“岗位核心能力”为目标设计课程

(一)以项目贯穿教学,体现工作过程

为了培养出符合企业岗位技能需求的人才,成立由企业专业参与的课程建设小组,依据企业岗位需求对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按照粮油检验工作的业务流程,以企业真实项目作为课程载体,并贯穿课程始终,从典型的工作项目中提炼出学习内容,学生完成了指定的工作任务也就完成了学习目标。

(二)角色扮演,创设学习情境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选择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并将其转化为课堂教学案例,设立学习情境,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的项目小组,项目组成员分别承担不同的岗位,项目组的合作贯穿在整学期课程学习情境的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由专任教师、行业一线的兼职教师组成,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融“教、学、做”于一体,在模拟的环境中学习专业的知识,掌握职业能力,体现职业精神,养成职业素养。

(三)完善教学资源,建设项目题库

为了培养学生的设计综合能力,编写与课程配套的实习指导书,建立了项目题库,实训项目的素材、操作实录和教学课件。学生可利用题库中提供的素材,发挥想象,大胆创意,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五、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对接的基本模式

(一)基于岗位知识和技能的课程标准

知识和技能点的选取要着眼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解决职业岗位中的技术问题。课程内容以“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为逻辑顺序进行序化,课程评价以掌握知识和技能点的多少来评定。这样的课程标准与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比较接近,比较容易实施。但是这种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作用不大。

(二)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标准

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课程名称,以工作流程作为课程的实施流程;以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课程考核的依据。这种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主的课程体系,一个课程中可能包含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他必须具有跨学科的知识。

(三)基于项目的课程标准

以一个真实项目作为一个教学单元,整门课程包括几个项目,以完成项目为课程目标,学生主要以团队的形式工作,围绕项目开展自主性学习。这有利于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由于项目往往是跨专业的,所以一般适用于综合性课程。

以上三种模式,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都应该遵循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和认知规律。粮油检验课程标准究竟采用哪一种模式,取决于课程的性质和它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角色定位及实际教学效果的反馈。在教学改革中逐步摸索,以求取得良好效果。

职业岗位标准要求包含现在的岗位要求和未来的岗位要求两个层次,包括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个维度,以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性发展四个方面。专业课程标准对接的职业岗位标准应区分胜任的工作、适应的工作和发展的工作分别确定。高职专业课程标准不但要与现行职业资格标准对接,还要与未来的职业岗位要求相对接,包括知识对接、技能对接和职业素养对接。因此理清课程标准的开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与职业岗位要求的对接点是确保“精度”对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俞启定,和震.职业教育本质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7):5-10.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50-251.

[3]陈晓琴.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探究[J].职教论谈,2011(14).

[4]王玲,李建华,柳连忠.职业教育课程的职业资格接点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2):22-24.

检验岗位技能 篇2

姓名:

分数:

一、化验室安全常识 15分

1、本公司化验员进入生产装置取样应穿戴的防护用品主要包括()、()、()。

2、色谱用气中()最具危险性,泄漏后容易与空气混合形成()气体。

3、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时,应(),严重时还应及时就医;配制硫酸溶液时应将()缓慢倒入()中,并不停()。

4、有机样品不慎着火时,可以用()、()灭火,电器设备着火时,应先(),再灭火,但不能用()灭火。

5、我国的消防工作方针是()、()。

二、技能填空,55分。

1、检验结果有效数字位数与检测仪器的()相关,分析苯的总硫保留到小数点(),分析T0203硫化氢保留到()。2、取样前首先要了解的设备(),正确选择取样口后()开启取样阀门,取样瓶口禁止对着()方向,为减少容器内物质对样品的污染,取样时应用()对取样容器进行清洗或置换,液体样品清洗()次以上,气体样品置换()次以,上用100mL全玻注射器取样后,针筒出口应始终()。

3、气相色谱仪FID用气有()、()、(),除助燃气外其纯度须达到()%以上,绿色钢瓶装的是()。

4、热导检测器(TCD)色谱在更换进样垫时必须先(),FPD检测器色谱点火时必须先(),再点火。

5、总硫测定时每次分析样品前要用标样做(),稳定后才能分析样品,对未知硫含量样品第一次进样应尽量()。需要测定总硫的样品有()、()、()。

6、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色分析时,只能用手接触比色皿()面。将待比色的溶液移入比色皿中时,溶液的液面装到比色皿()处即可。比色皿的透光面如果沾有溶液时应用()轻轻沾去。

7、测定脱硫液中碳酸钠、碳酸氢钠除了电位法还有双指示剂法,其取样量()mL加()mL水,加2滴()指示剂,滴定至红色消失,此为第一终点,再加2滴()指示剂,继续用硫酸标液滴至溶液呈()色,此为第二终点。比色法测定脱硫液催化剂浓度用的是()cm比色皿,在()nm波长下测定。

8、甲醇产品合格品的检测项目指标分别是:水分(),密度(),酸度()或碱度(),高锰酸钾值(),色度(),沸程()。

9、精甲醇密度测定时,密度计与温度计不应接触(),读数时不得触碰(),并()读数。

10、色谱检测水分时,粗甲醇水分分析定量方法是(),环己酮水分分析定量方法是()。

11、环己酮中控检测项目指标分别是:AE1304水分()、纯度(),D0204过氧化物(),AE0257环己烷(),D0202碱度(),AE0251酮+醇()。

12、滴定管滴定样品前应先将标准溶液加至()ml,滴定后读数应精确到()ml。

13、测定苯含量的气体样品不得使用()取样,进样时不得用()引流。

15、氨氮分析要求250ml样中氨氮含量小于2.5g,如样品含量约40g/L,应取污水样()ml再稀释至250ml,蒸馏至沸腾时(),保持一定的速率匀速蒸馏。

16、溶液瓶倒出溶液时,应将标签一侧指向(),瓶盖()置桌面。

三、问答题30分

1、色谱分析时发现某种气体压力为零,如何进行倒气?8分

2、分析H2S时,如何用1ml和100ml的玻璃注射器将脱硫AP0203的样品稀释1000倍?10分

检验岗位技能 篇3

质量检验是企业非常重要的产品质量控制手段。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企业专职检验人员均要持证上岗, 持证上岗前要对其进行培训和考试。考试一般分为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理论考试相对容易操作, 而目前大多实际操作考试基本以现场检验考评、找差错等形式开展, 以定性评价为主, 可操作性较差。这种实际操作考试方式对检验人员实际检验能力评价效果较差, 不能真实反映检验人员与岗位的匹配性。

本文借鉴测量系统分析方法来开展检验人员实作考试, 以提升检验人员岗位技能评定的有效性。

1 测量系统分析简介

测量系统分析 (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 简称MSA) 是一种用于评定测量系统质量好坏的国际通行方法, 最早由汽车行业提出, 目前在各个行业均得到了广泛应用。采用MSA方法, 通过对所使用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 可以发现各因素潜在的问题, 从而为测量系统改进提供依据。测量系统分析采用统计学的方法来了解测量系统中的各个波动源, 以及他们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最后给出该测量系统是否符合使用要求的明确判断。

测量系统根据测量对象参数的情况可分为计量型测量系统和计数型测量系统两类。计量型测量系统是一种测量后能够给出具体的测量数值的测量系统, 譬如0.01mm、30N等;计数型测量系统是一种测量数值为一有限的分类数量的测量系统, 譬如1/0、合格/不合格、3等品等。由于检验工作属于计数型测量系统范畴, 因此本文将借助计数型测量系统的分析方法进行检验人员岗位技能评定的研究。

2 计数型测量系统评价模型

2.1 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方法

计数型测量系统是测量结果为属性值或计数型数据的测量过程, 例如机械零件的外观检验过程、螺栓通止规检验过程等。根据MSA理论, 在进行检验人员岗位技能评定评价时主要采用一致性比率、Kappa统计量进行分析及有效性、漏判率、误判率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 从而可判别检验人员是否满足岗位的要求。

Kappa统计量是一种对评价人内部一致性的衡量, 它测量在诊断区 (获得相同评定的零件) 中数量与那些基于可能性期望的数量是否有差别, 一般可从重复性与再现性角度进行分析, 其中重复性是指同一测量者对同一零件实施不同测量轮数时的一致程度;再现性则是不同测量者对同一零件测量时的一致性。

另外, 有效性是指有效零件数目与被测零件数目之比;漏判率是指将基准为不可接受的零件判为可接受的机会百分率;误判率是指将基准为可接受的零件判为不可接受的机会百分率。

根据MSA的相关理论, Kappa统计量判断标准如表1。

有效性、漏判率和误判率的判断标准如表2。

2.2 评价程序 (图1)

1) 事先选取20个或20个以上覆盖流程的产品, 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各占一定比例。

2) 评定样品质量水平作为基准, 并对样品进行编号。

3) 按照随机的原则, 参加考试的检验人员按照制定好的测量方案对样本属性进行检验, 并记录。

4) 运用minitab软件对数据进行属性一致性分析。

5) 根据分析结果评判检验人员岗位技能评定成绩。

在考试过程中运用的测量器具均是经过校准合格的器具, 且其分辨力符合要求。

3 应用案例

制动柜是轨道产品非常重要的零件。为加强该产品检验的有效性, 本文拟采用MSA方法设计一个实际操作考试方案, 对制动柜油漆外观检查的检验人员岗位技能进行定性评价。方案挑选20个制动柜作为样品 (其中13个合格品, 7个不合格品) , 对样品进行编号, 按照随机原则, 参加考试的A、B2名检验人员分别对制动柜油漆质量进行检验, 记录检验结果 (见表3, “1”表示合格, “0”表示不合格) 。

将检验结果运用minitab软件进行分析, 具体如下。

1) 检验人员自身评估一致性 (重复性) (见表4、表5) 。

2) 每个检验员与标准 (见表6、表7)

3) 检验人员之间评估一致性 (再现性) (见表8、表9) 。

4) 所有检验员与标准 (见表10、表11) 。

5) 图形结果 (见图2) 。

6) 测量系统三指标 (见表12) 。

结果分析如下:由表4、表5可知, 检验人员B两次检验的一致性及kappa值均略好于检验人员A。由表6、表7可知检验人员与基准的分析中, 检验人员B也较检验人员A好些。从表12三指标情况来看, 检验人员B在有效性、漏判率、误判率三方面均比检验人员A好, 检验人员A在漏判率方面非常差, 在不可接受范围内, 需要改进。检验人员B在漏判率方面在不可接受范围内, 需要改进。

根据上述结果分析, 在对检验人员A、B两人做出岗位技能评定时, B的成绩较A的好, 同时, 两位检验人员在上岗前均需进行再培训评价, 三指标合格后方可上岗。

4 结语

本文将MSA作为检验人员岗位技能评定的一种方法, 改善了之前岗位技能评定无法定量评价的不足, 提高了检验人员岗位技能评定的可操作性, 有效性。同时, 针对测评不符合要求的检验人员, 此方法可以清楚地显示检验人员需要改进的方向, 为有针对性地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指出了方向, 将提升检验人员的检验水平及产品检验质量。

参考文献

[1]洪涛, 郭斌, 王兆宏.MSA在电能表误差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电测与仪表, 2010 (7) .

[2]何桢.六西格玛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177-198.

[3]窦智.测量系统分析在制造业中的实际应用[J].电源技术, 2009 (11) .

食品分析与检验技能训练总结 篇4

食品分析与检验技能训练总结

姓名:刘 恋 学号:071040314

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咱们10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3、4班全体同学于本学期第十四、十五周——2013年5月27日至6月9日——开展食品分析与检验技能训练。实训地点在实验楼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室二,实训指导老师为莫开菊、田成老师。

短短两周的食品分析与检验技能训练已经结束了。通过这次实训,我们增强了专业意识,我明白食品科学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它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掌握必要的食品分析与检验技能可以巩固和加深我们对食品科学基础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明白了自己在校期间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业务素质能力,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更好的基础。

此次实训,我们共做了十三个实验:实验室基础知识、玻璃器皿的洗涤及使用、滴定(酸碱中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熟悉化学试剂的分类和用途、称量技能的训练、溶液的配制、常用实验基本操作(观看相关视频)、熟练掌握常用实验设备的操作方法(观看相关视频并进行设备操作训练)、食品重要理化性质的测定(包括食品水分灰分测定,粗脂肪测定,过氧化值测定,蛋白含量测定)。通过此次食品分析与检验技能训练,我们具体得到了以下训练:掌握基本操作,正确使用仪器,正确取得有效的实验数据,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以及表达实验结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进而作出分析判断,正确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方法、实验条件、所需仪器、设备和试剂等)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查阅国标,工具书和其他信息源获得信息。下面我将对此次实训的内容作介绍。

实验室基础知识这部分包括实验室规章及安全知识的学习、实验常用操作技能的简介、实验室常规仪器设备的简介。通过实验室基础知识的学习,我们熟悉了实验室的安全守则,加强了实验室安全观念。在以后的实验中,我们进入实验室首先了解实验环境。弄清水、电源及防火设备。了解药品特别是易燃、易爆、毒和强腐蚀性药品的贮存和使用方法。注意安全、防火、防毒、防爆和防灼伤等。发生事故时要保持冷静,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报告老师妥善处理。我们也应该培养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实验室和实验台的整洁,各种仪器、药品摆放要井然有序,不能随意丢弃废液、废物。并且注意节约水、电、药品。每次实验完,应将仪器洗净,清理自己的实验台。

第二天的实训中,老师就指导我们洗涤仪器,一般的玻璃仪器都要经过3个步骤才能达到要求:1.用洗洁精仔细刷洗,然后用大量清水冲洗;2.冲洗完后要用蒸馏水里里外外的润洗3次;3.然后需烘干以备使用。从这么一个在大家看来或许很简单的操作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滴定分析,我们并不陌生,在平时的实验中常常操作。但是,通过这次观看视频学习以及实验老师的指导,发现我们以前的操作大多很不规范。另外,滴定分析的一个难点在于终点颜色的判定,这个真的需要反复试验和比较的。当然,也需要强大的耐心,不急不躁,静心静气。

化学试剂这部分如果要系统的学习,我觉得还是比较繁琐和复杂的。我们只需要掌握了一些实验室常用试剂的分类及用途就ok了。但是,对于上次的练习,即使查了部分资料,我还是有没弄懂的地方:酸碱滴定中一级、二级标准试剂分别是什么。我也和同学们交流过,但是,大家的结论也不一致。这个就希望老师能不吝赐教了。

在称量技能的训练中,我们观看称量操作的相关视频,也进行了称量技能的训练。这次我特别注意了电子天平的调零和校准的学习,因为,这是平时称量操作中容易忽视的地方。

整个实训过程中,溶液的配制基本上都是自己亲自或者小组成员合作完成的,虽然占用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自己动手,印象深刻。以前一直不敢接触浓硫酸等高腐蚀性物质,现在配制重铬酸钾洗液时候必须亲自取用浓硫酸,做完这个实验我再也不畏惧浓硫酸了。因为只要按照操作规范小心取用,一般是不会出现什么意外的。

通过观看常用实验设备操作的相关视频,以及实际动手操作,我们对于分光光度计、旋转蒸发器、凯式定氮仪、酸度计以及脂肪测定仪的原理及操作方法已经比较熟悉了。

到了实验的后期,人会感觉比较的烦躁。实验遇到的问题很多,虽然最后通过大家的努力想到了解决的办法,但是在这过程中一次次的碰壁还是挺受伤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最后那个食品重要理化指标的测定,包括食品水分灰分测定、粗脂肪测定、过氧化值测定以及蛋白含量测定。这几个实验做起来很费时间和精力,确实是需要大家好好计划的,只有好的计划才能事半功倍。可是我坦率我在这个方面做的不是很好。在实验前,我们本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弄清楚各实验的原理和实验具体操作内容。但是,我们很多人并没有认真听从老师的建议,结果到了进实验室动手操作时,大家就慌乱了,甚至出现好长一段时间都不晓得做什么的情况。最后大家只能先认真查阅资料,理清头绪,然后分工合作,将实验进行下去。毫无疑问,这白白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我们该从中吸取教训,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在实验室的时间真的感觉过的特别充实,每天回来可能会觉得累点、辛苦点,但是心里感觉特实在。我觉得这次实训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我获益匪浅。一方面加深了我对课本理论知识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实验经验,相信会对以后的学习以及工作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失败的实验,更加从中得到教训,应该养成认真严谨的科学作风以及学习态度。

对于收获,不得不细说的是这次实验还让我树立了严谨的科学意识。做实验时,一定要自己动手,细致认真,切不可贪图省力而想走捷径。要知道,实验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刚开始,我们小组为了尽快完成实验,不去认真思考就机械地按着老师给的方案去做,结果做到最后才发现方案不完全对,实验失败,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精力。后来,每做一步,我都尽量问自己为什么,不懂的及时向同学请教。还有,就是实验也不能为了省事而偷工减料或者缩短某些操作的时间,只有秉着严谨的态度,才可能有好的结果。当然,也不能为了符合标准的实验结果而不尊重事实,随意修改或者编造实验数据,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做法。实验的结果有时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实验过程遇到的问题,并能及时想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样才能提高。

组员之间的团结协作是这次实验成功完成的保障。我们知道在这短短两周的时间里,要想每个人都把所有实验做一遍是不可能的。于是,我们有了明确的分工,自己的实验自己负责,这样就不会显得很混乱,也不会出现有的同学无所事事的情况,也能有效率地完成实验任务。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大家在一起商量,组员一起讨论,集思广益,组员们团结协作。这样不仅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每个人都收获颇丰。

总之,这次实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在认知上,在态度上,都是很大的提高。最后,衷心地感谢莫开菊、田成等老师的悉心指导以及全体组员的付出和合作!

检验技能大赛的实践与探索 篇5

1 大赛指导思想

以全体学生为主体, 通过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 培训与竞赛相结合, 强化学生训练, 带动教师水平提高, 推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科建设, 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2 大赛的组织与实施

2. 1 赛前宣传由系实验实训办公室下发文件到相关班级, 系学生会和检验社团负责张贴海报、邀请专业教师做专题报告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 详细介绍大赛的参赛要求和具体实施办法, 做到所有学生知晓大赛信息, 并在决赛现场邀请一年级学生代表参观, 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

2. 2 实施方案主要分报名、辅导、预选赛、复赛、决赛5 个阶段。

2.2.1报名职业教育要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教育的实质是面向全体, 因而本竞赛有别于国家层面的各种技能大赛[1], 我们的主要目的是“以赛促学、以学促教、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竞赛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目标, 因而本竞赛不设门槛, 面对检验专业二年级所有学生, 采用自愿原则, 鼓励各班级全员参加, 特设班级组织奖, 班级参加人数<40%将取消班级组织奖评选资格。

2.2.2辅导理论辅导采用网络形式, 利用学生喜欢上网、玩手机QQ的特点, 我们将历年来卫生部检验资格考试的真题和网上提供的模拟题组成题库后上传到学院专业课程资源平台和教师QQ空间中供学生复习, 安排专业教师定时在线答疑, 学生既可以在线咨询, 也可以采用QQ留言等方式解决疑难问题。技能辅导以开设检验专项技能训练课程为主, 允许学生在完成当期训练任务之后自由选择练习项目, 不断强化自己的弱项, 并通过开放实验室, 鼓励学生互帮互助, 共同提高。

2.2.3预选赛采用理论为主、技能为辅的方式, 即选手经技能考核过关后按理论考试成绩排名, 顺序录取前30名学生进入复赛。理论考试主要以题库题目命题, 题数150个、分值150分, 答题时间120 min。内容按照题目所属课程分类, 临床检验基础、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两门课程各占45题, 免疫学检验技术、血液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寄生虫学检验技术4门课程各占15题。预选赛技能考核是选手进入复赛的资格项目, 由课程老师负责在平时训练中进行, 成绩不计入总成绩。考核项目为检验专项技能训练项目, 考生从项目所属课程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微生物学检验技术3门课程中各抽取1个项目进行考核, 见表1。操作时间根据项目在15~30 min内完成, 3个项目得分均>85分者取得理论排名资格。

2. 2. 4 复赛考核选手检验形态学的检查能力。从各种细胞及细胞内结构、管型、寄生虫及虫卵、细菌、真菌等图谱中选取20 幅图制成课件, 设定顺序播放, 1 幅/min, 不重复。选手按图片上提示要求快速作答, 不允许超时。5 分/ 图、总分100 分。成绩前10 名者进入决赛, 如遇分数相同者以理论分数高者优先。该项成绩代入决赛, 权重20 % 。

2. 2. 5决赛选取革兰染色和白细胞分类计数两个项目为决赛内容, 最终成绩= 项目均分 × 80 % + 复赛得分× 20 % 。设一等奖1 名、二等奖2 名、三等奖3 名、优秀奖4 名, 分别颁发证书和奖金。班级组织奖计分方式: ( 班级参赛人数 ÷ 班级总人数) × 50 + 班级进入复赛人数 × 3 + 班级进入决赛人数 × 6, 取前两名给予奖励。

3 大赛的意义与启示

3. 1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赛通过宣传和各种奖项的设立, 通过相关部门的配合, 逐步与学生的奖学金评选、实习点选择等相关联, 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预选赛中技能考核与训练的结合, 将技能大赛演化成了平时的训练, 并带入了竞争机制, 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得到以赛促学的目的。

3. 2 推动了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均是在理论教学完成后开展, 每个实验只做1 次, 学生只能按照实验计划按部就班地逐步操作, 不允许随意更改, 对于不会的项目也没有机会重做。通过技能大赛的开展, 我们在检验专项技能训练中要求实验室同时准备所有项目所需的器材与试剂, 学生在完成既定项目之后可以随意选择自己所需的弱项进行训练, 并可要求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做到以学促教。

3. 3 提升了教与学的质量技能大赛的开展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他们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渊博、技能熟练、示范操作规范均考验着教师的能力与水平, 尤其是对新教师更是面临巨大的挑战, 迫使他们不断地进取。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立提升了教与学的质量。

3. 4 改进方向与思考

3. 4. 1完善评分机制完善的评分细则是保证比赛公平、公正的基本措施, 也是维护学生利益和保证学生参与热情的基础。由于预选赛中的技能考核权利交给具体的课程训练教师, 难免出现不同教师尺度把握的差异, 这就要求建立完善、细致的评分标准, 让每一步操作都透明化, 让学生清楚自己被扣分的原因和错误所在。教研室通过对大赛的总结, 并邀请行业专家进行研讨, 不断修订和完善评分标准和比赛规则, 力争做到公平、公正, 并与行业接轨。

3. 4. 2调整参赛模式目前大赛虽然设立了班级组织奖, 但仍是以个人为参赛对象, 今后我们将探索一种团队参赛模式, 既考查个人操作能力、又考查团队协作能力[2], 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并尝试开展一些抢答性项目, 增加比赛的趣味性。

实践证明, 技能大赛的开展和运作, 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也促进了教师的不断进步, 达到了“以赛促学、以学促教、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大赛目标。

参考文献

[1]禹晓梅, 周小琴, 周忠云, 等.职业学校化学检验技能大赛的实践与探索[J].科教导刊, 2013, (上旬) :207-208.

检验岗位技能 篇6

1 技能大赛推动了微生物检验教学模式改革

1.1 结合临床实际工作,整合教学内容

技能大赛紧紧围绕完成临床微生物室岗位任务的需要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项目,以“标本采集→细菌形态染色→分离培养→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等试验→药敏试验→结果报告”为主线,在不同病原菌检验实验课中,对涉及上述各环节的基本技能反复进行强化训练[2]。

1.2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强化学生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实验指导教师负责准备所有实验材料,实验课上教师先讲解实验原理、方法和预期结果,然后由学生操作,最后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学生没有压力,不用思考就能完成实验。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开展连续性、设计性实验,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采用模拟临床标本进行实验,如将标准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经纯培养后,与无菌的正常人血清及部分红细胞混匀制作成“外科引流液”标本[3],对标本中的病原体加以鉴定。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学习实验相关理论知识并完成实验器材准备工作。实验过程以学生独立操作为主,教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实验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3 强化微生物检验技能考核,制定合理评分标准

技能考核是了解学生技能掌握情况行之有效的方法。实行操作独立考核,考核成绩由平时实验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组成。平时实验成绩由实验课主讲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综合评定,占30%;技能考核成绩占70%,技能考核评分标准根据规范操作的每个动作来制定,严格按评分标准打分,成绩合格者方能参加理论考试。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学生普遍比以往更加重视实验课,绝大多数学生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积极思考,实验中注重操作能力训练,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2 技能大赛激发了学生学习微生物检验的兴趣

技能大赛不仅是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更是促进各院校师生交流的平台。技能大赛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要努力的方向。参加比赛的学生组织召开了主题班会,就本次技能大赛的体会与全班同学分享。学生体会最深的是:规范基本操作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重要性。比如细菌接种,由于接种环灭菌不规范,导致杂菌污染;细菌的革兰染色由于脱色不规范,导致细菌颜色难以辨认等。通过交流经验,分享体会,激发了学生学习微生物检验的兴趣,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争取在明年的技能大赛中展现自己的风采。

3 技能大赛推动了微生物检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4]

技能大赛的举办不仅是对学生技能水平的检阅,也是对教师的考验。教师要强化自身技能,指导学生提高操作技能,争取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要通过将临床一线专家“请进来”、将教师“送出去”的方式来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行“双师制”,即将临床检验技术人员“请进来”,与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尤其是实践教学。因为来自临床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践经验比较丰富,能够弥补学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将教师“送出去”,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去临床实践,或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学习,既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提高了理论和技能水平,也了解了行业新动态、新技术、新方法,并能够及时应用于专业教学中,为专业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因此,举办技能大赛不仅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也对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培养了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师资队伍。

技能大赛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提高了教学质量,提升了学校办学实力,加强了各院校间的交流,更扩大了职业教育对社会的影响力。今后我们将继续定期开展技能大赛,不断深化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摘要:微生物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一门实践性和技能性很强的专业课,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培养至关重要。检验技能大赛不仅能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激发学习兴趣,还能推动微生物检验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技能大赛,微生物检验,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崔玉宝,马桂芳.开展技能大赛对培养医学检验专业技术型人才的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5):645-646.

[2]黄静芳.加强微生物学检验技能培训提高教学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2):109-110.

[3]李卓.如何提高卫生学校微生物检验教学质量[J].职业教育研究,2010(6):133-134.

微生物学检验综合性技能考核研究 篇7

笔者针对我校2011级医学检验专业和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学生, 进行了微生物学检验技能考核研究, 旨在掌握考核效果, 通过分析考核结果为后期的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的教学与改革积累资料。

1 对象

选取我校2011级医学检验、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学生共164人, 其中46人为三职班学生, 其余均为统招生, 年龄18~25岁。

2 方法

微生物学检验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结束后, 于2012年12月19日开始按照操作技能考核与评价标准规定的内容, 先选择必考项目, 再由学生抽签决定综合考核内容。实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占总评成绩的15%。

3 结果

3.1 玻片标本考核结果

在玻片标本考核项目中, 镜检前显微镜准备 (如光圈是否打开, 集光器是否升至最高处, 香柏油的滴用, 是否把油镜头转到位置处等) 合格率仅为48.8%;镜检过程中是否大幅度拧动粗螺旋、是否用细螺旋镜检等合格率为84.1%;5分钟内检出片子, 且对其名称染色性排列及致病性进行正确描述的合格率为91.5%;参试学生对玻片最终全部检出。具体见表1。

3.2 其他项目考核结果

其他技能实施分组考核。灭菌项目 (如常用器材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器的使用、紫外线灭菌、高低温对细菌生长的影响等) 合格率为63.0%;培养基种类及制备项目合格率为63.0%;细菌分离培养接种项目 (如平板划线分离法、斜面培养基接种法、液体培养基接种法、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法、KIA培养基接种法等) 合格率为48.1%;生化反应操作项目 (如糖发酵、甲基红、吲哚、枸橼酸盐、硝还、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血浆凝固酶等) 合格率为37.0%;染色项目 (如革兰染色、抗酸染色等) 合格率为33.3%;综合检验项目 (如尿标本的检出、血标本的检出等) 合格率为65.5%。具体见表2。

4 讨论

此次玻片标本考核中, 学生镜检前显微镜准备的合格率较低, 主要反映在光圈没有打开, 集光器未升至最高处, 甚至油镜头没有转到位置处, 玻片反放等。究其原因为实验课时, 由于班级连环上课, 都使用油镜头, 显微镜的集光器和光圈位置没有变动, 有的学生整学期不去调整, 甚至不知道集光器和光圈的位置。所以每次实验课下课前, 教师应提醒学生关闭光圈, 下降集光器, 给下一班学生练习的机会。考核还发现, 越是简单的操作, 学生越容易忘记。

在其他技能项目考核中, 合格率均较低, 这与考试过程中穿插了原理询问有关, 其中46名三职班学生, 由于以前上中专时多不是医学专业, 入学成绩很低, 基础理论知识极为欠缺, 因此, 在原理询问环节上失分较多。但是他们的操作项目做得很不错, 比如四区和三区划线分离, 一个平板上均能分离出10个以上的单个菌落;染色项目的抗酸染色中, 石炭酸复红加温染色, 很多学生不能把握加温的尺度导致染色失败, 但是三职班的学生染色均成功, 这与他们上实验课时教师引入了数数加温法和重视直观方法有关。从生化反应操作项目来看, 三职生在打开生化管、灭菌、接种细菌以及生化结果正确率上都表现较好, 但是不知道实验原理者很多, 可能与生化实验的原理复杂 (其中涉及化学反应的过程、反应结果的颜色判定等多个方面) 有关。笔者作为这门课的理论、实验以及技能考核监考教师, 认为应该给三职班单独开展理论授课, 降低理论难度, 放缓授课进度;在技能考核中去掉原理询问部分, 只需学生正确操作即可。

通过技能考核反馈, 教师可以发现技能考核与评价标准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问题查缺补漏, 不断完善, 以全面提高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的教学质量[5]。

对学生实行技能考核后, 他们在实验课上会自觉、主动学习各种操作技能, 积极练习, 向教师提问和要求教师为他们演示实验操作流程, 甚至能够重视一些很小的细节, 要求个别指导, 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气氛。另外,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 教师要逐一观察, 个别指导, 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多为学生设疑, 尤其是综合考核项目中的内容。

微生物学检验技能考核与评价标准的实践还处于初步阶段, 需在今后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改进, 日臻完善, 以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同步提高。

摘要:研究微生物学检验技能考核, 掌握考核效果, 为以后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的教学与改革积累资料。

关键词:微生物学检验,技能考核,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杨强, 孙梯业, 颜伟, 等.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6, 26 (2) :84-86.

[2]黄泽智, 王秀虎, 舒景丽, 等.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7, 28 (2) :193-194.

[3]郭积燕.微生物检验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4]罗阳, 高维寅.检验医学临床教学中综合能力培养的探讨和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0, 31 (10) :1193-1194.

检验岗位技能 篇8

1 举办背景

2013年初, 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检验专业研究会决定举办2014年首届全国卫生职业院校检验技能竞赛, 经专家组多方考察论证, 确定我校为承办单位。

2013年8月28日, 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检验专业研究会向全国各卫生职业院校下发了竞赛报名通知, 竞赛分中职组、高职组两类进行, 项目为白细胞计数、革兰染色、血糖测定 (见表1) 。截至2014年1月8日, 有24支中职组代表队 (72名选手) 和30支高职组代表队 (90名选手) 报名参赛。

2 竞赛标准和竞赛程序

2.1 科学的竞赛标准

为确保竞赛“公平、公正、公开”进行, 竞赛组委会于2014年4月19日在我校组织召开了赛前通报会, 来自全国40所中、高职院校的50名指导教师参会。会上就各竞赛项目的评分细则逐条进行了研讨, 达成共识, 修订后的竞赛评分标准更完善、可操作性更强。

选手的参赛号、标本的靶值是确保竞赛“公平、公正、公开”进行的关键。赛点技术组对选手抽签过程进行多次演练, 确保抽签结果为双盲编号;对竞赛使用的血液标本、血糖标本、菌种标本的靶值和编号也实施双盲编号。

2.2 规范的竞赛程序

为提高竞赛水平、规范竞赛操作, 竞赛组委会委托我校录制了3个竞赛项目的操作视频, 供各参赛院校参考, 确保竞赛有序、规范进行。

“公平、公正、公开”是我校承办首届全国卫生职业院校检验技能竞赛的宗旨, 为此学校投入巨资购置高清摄像头, 对每位选手的操作过程进行全程录像;同时设立中职组、高职组两个观赛区, 全程实时转播竞赛实况。

为确保竞赛顺利有序地进行, 竞赛组委会先后绘制了两套竞赛流程图, 结合我校实验室布局, 多次进行现场模拟推演, 最终确定了较为规范的竞赛流程, 确保了竞赛圆满举行。

2.3 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

竞赛组委会制定了《2014年全国卫生职业院校“中医药社杯”检验技能竞赛 (赛点) 工作人员工作细则》, 将工作目标和责任落实到每一个职能小组及每一名工作人员, 确保竞赛顺利进行。

3 竞赛项目和仪器、标本

3.1 竞赛项目设计合理

首届全国卫生职业院校检验技能竞赛项目设计合理, 充分考虑了医学检验专业的特点。在竞赛项目选择上以检验专业主干课程临床检验、微生物检验、生化检验为主, 同时结合临床实际, 以基础操作 (标本吸取、移液管的使用、计数板的使用、无菌操作等) 为考核思路, 同时又有显微镜、722分光光度计的使用等内容。

3.2 仪器、标本质量控制精准到位

由于竞赛标本有全血、血清、菌种等, 为确保竞赛用标本靶值的准确性, 在陕西省、西安市检验学会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下, 我校于2014年4月对新购进的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调试。西安交通大学二附院、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市第一医院的检验专家全程参与了仪器定标、室间质控和菌种鉴定等工作。赛前, 3个竞赛项目的仪器校正、室间质控等主要工作如下。

(1) 白细胞计数: (1) 对竞赛用计数板逐一进行镜下计数, 挑选误差值符合要求的血球计数板。 (2) 对竞赛用移液管、微量吸管进行校正。 (3) 对新购置的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每天由3家三甲医院检验科进行室间质控测定, 确保仪器的稳定性和标本靶值精准到位。同时与手工计数结果进行对比, 确定手工操作K值, 并绘制每日质控图。 (4) 竞赛期间对采集的血标本用五分类血细胞计数仪进行测定, 分装后再用手工法确定白细胞计数的靶值。 (5) 对竞赛用显微镜进行逐台检查, 及时更换不合要求的显微镜。

(2) 血糖测定: (1) 分别作朗道质控品和中生北控质控品的每日质控, 5组/天, 绘制质控图, 为赛前专家组确定K值提供依据。 (2) 进行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和722分光光度计 (711S、722G) 的平行对照实验, 对比仪器操作与手工操作的误差, 确保4组/天, 为赛前专家组确定K值提供数据参考。 (3) 用手工法对12台722S分光光度计和4台722G分光光度计进行平行对照实验, 至少4组/天, 最后挑选性能稳定的仪器用于竞赛, 剔除性能不稳的仪器。 (4) 用分光光度计比对所有比色杯的吸光度进行测定, 剔除透光率偏差较大的比色杯。 (5) 竞赛当天对每份冻存质控血清进行复溶、标准应用液配制、分装和双盲编号。

(3) 革兰染色: (1) 竞赛选用的菌种经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交通大学二附院检验科专家鉴定, 并出具菌种鉴定报告单。 (2) 对竞赛选用的革兰染液全部进行逐一试染, 确保染液准确无误。 (3) 竞赛时选手染色用的玻片、菌种 (血平板) 全部编号封存, 为可能出现的仲裁提供证据。

4 领导高度重视

为承办好首届全国卫生职业院校检验技能竞赛, 我校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对检验专业实验室进行整合和装修, 并对我校2012年中央财政支持的医学检验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中购置的价值320万元的仪器设备进行验收和测试, 确保竞赛场地、仪器设备准备到位。

为确保竞赛顺利进行, 我校成立了由校长牵头、全体领导班子成员组成的竞赛委员会。委员会下设竞赛办公室, 办公室下设秘书组、会务组、学术组、后勤组、外联组和服务组6个职能小组, 负责竞赛的组织实施工作。

赛前, 竞赛办公室先后召开7次专题工作会议, 检查竞赛准备情况, 并组织全校范围内的模拟演练, 医学检验教研室组织两次赛场内模拟演练。

5 竞赛成绩

竞赛得到了全国各卫生职业院校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参赛院校和参赛人数远远超出预期, 参赛结果令人满意, 具体情况见表2~5。

注:中职组报名72人, 实际参赛71人, 1人提前退赛, 下同

注:高职组报名90人, 实际参赛90人, 下同

6 经验与不足

此次竞赛中, 各参赛院校的选手均展示了较高的技能水平, 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 白细胞计数方面: (1) 比赛超时, 一般情况下时间足够, 但很多选手紧张, 比赛超时人数较多。 (2) 结果报告错误, 个别选手最后结果没乘以109/L, 扣50分。 (3) 结果误差明显, 原因主要包括:本身计数方法问题、选手操作误差、应吸白细胞稀释液的量为0.38 ml但选手吸取了0.28 ml、0.48 ml、0.40 ml等。 (4) 吸血量错误或不准, 微量吸管颠倒使用。 (5) 充池均匀度扣分较多。

(2) 革兰染色方面: (1) 只注重对操作过程死记硬背, 操作不流畅。 (2) 标本脱色不到位, G-染成G+。 (3) 标本冲洗不到位, 片子上G-菌和G+菌均有。 (4) 操作慢, 不必要的动作太多。 (5) 学生无菌操作意识淡薄。 (6) 显微镜使用不熟练, 操作不合理。

(3) 血糖测定方面: (1) 普遍超时, 最长超过4分钟。 (2) 个别选手在计算结果处写上自己的编号、工位号, 导致信息泄露。 (3) 个别选手有意拨动滤光片调整杆, 造成后面选手操作不便。

检验岗位技能 篇9

“工业分析检验”是石油化工类相关专业的竞赛项目,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从2013年起第一次参赛仅获第七名 (取前六名) ;2014年参赛获团体二等奖;2015年参赛获团体第一名, 并代表福建省参加国赛, 选手取得《化学检验工》高级工证书;2016年参赛获第一名并取得国赛三等奖, 可谓是每年上一大台阶。总结这几年的集训工作, 最大的体会是:要想在技能大赛上取得好成绩, 就必须从参赛的各个环节着手, 特别是要从思想动员、选手选拔 (心理素质测试、身体素质考量) 、技能强化、师资打造等方面都进行探索和实践。现结合经验体会, 对“工业分析检验”赛项的选手选拔、技能强化等两方面做简要阐述。

一、选手选拔

对于各职业院校而言, 参赛选手的选拔是重头戏。在当前职业院校招生现状下, 全面的参赛选手的选拔并非易事。参加大赛的选手, 一般为该专业表现优异的学生, 在选拔过程中, 除考虑知识储备要求、平时表现外, 还需考虑实践能力、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生理素质等, 因而, 一次选拔到位是不现实的, 可以通过多轮多次淘汰制的形式选拔。“工业分析检验”项目本身选手集训周期就长, 采用这种方式, 可更进一步确保参赛选手技艺的精益求精, 同时长期枯燥的训练, 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坚持不下来。另外, 技能大赛对参赛选手是综合考验, 不再是看单兵作战能力。“德行天下, 技走人生”, 选手光有出色的技能远远不够, 综合素质尤其重要。比赛中的临场应变能力、心理素养、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都是选手应该具备的。

(一) 心理素质测试

心理素质的测试是重中之重, 因为任何一项比赛, 学生的心理素质起着主导作用。在2013年第一次参加省工业分析检验技能大赛时, 由于缺乏经验, 一名选手平时练习时都表现很不错, 数据也相当理想, 但在比赛过程中情绪相当不稳定, 导致了与奖项无缘, 在吸取教训后, 我们认为心理素质应列为学生选拔的一个必要且重要项目, 选手的抗压能力直接影响比赛的发挥。在学生报名参加选拔后, 学院先从心理素质测试开始。从稳定性、兴奋性、有恒性、忧虑性、紧张性等五个方面进行心理测试, 由学院心理咨询专家出题测试和分析测试结果, 综合考虑五方面因素筛选出8名左右心理素质占优的同学开始参加实践技能集训。以2014年心理测试情况为例, 测试结果如表所示。

结果分析:C值低分特征:情绪激动, 易生烦恼, 心神动摇不定, 易受环境支配;高分特征:情绪稳定而成熟, 能面对现实。F值低分特征:严肃, 审慎, 冷静, 寡言;高分特征:轻松兴奋, 随遇而安。G值低分特征:苟且敷衍, 缺乏奉公守法的精神;高分特征:有恒负责, 做事尽职。O值低分特征:安详, 沉着, 有自信心;高分特征:忧虑抑郁, 烦恼自扰。Q值低分特征:心平气和, 闲散宁静;高分特征:紧张困扰, 激动挣扎。心理素质分Y, 心理健康标准可介于4~40之间, 均值为22分。以上分数越高越好, 分数越高情绪越稳定, 分数越低, 情绪不稳定的程度颇为显著。根据上述心理测试素质分析, 选择了Y值≥32分的选手参加下一轮的集训, 最后根据理论、专业技能操作、心理素质选拔5、16号选手参加省级技能竞赛。在省赛过程中, 5号选手在前两场比赛中出现了失误, 但16选手在后两场比赛中超常发挥, 最终获团体二等奖。

(二) 身体素质的考量

在“工业分析检验”项目中, 手、眼睛、手臂很重要, 直接影响工业分析与检验数据结果, 因此在实践技能集训过程中, 要注意观察学生, 手要丰满, 操作不能变形;眼睛视力达标, 主视力控制得当;对颜色观察要敏感;手臂长度要适宜。除此之外, 由于“工业分析检验”赛项时间长, 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操作需6小时以上, 学生的体力和耐力也需要在集训过程中仔细观察。

二、实践强化

参加技能大赛是个长期过程, 尤其对“工业分析检验”项目来说, 更需要平时训练的日积月累。因而, 制定可量化的、详细的、动态的实践技能集训方案对大赛准备显得尤为重要, 内容包括基本操作、综合练习、模拟比赛等。要确保方案的可行性, 并通过严格执行集训方案, 确保集训质量可控。“开弓没有回头箭”, 方案一旦制定, 就必须切实按照其要求执行, 这样才能确保集训效果最大化。在每一环节结束后, 都要及时总结, 调整优化集训方案, 确保集训方案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在实践技能集训过程中,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 苦练基本功, 规范操作动作

不管使用什么分析仪器, 在“工业分析检验”中, 标准溶液的配制必不可少, 因此移液管、容量瓶的规范化操作是取得好成绩的基础, 其中移液管及容量瓶操作细节特别多, 一不小心就会被扣分。这些基本功只有练扎实了, “战场”上才有取胜的可能。有些关键的细节把握好至关重要, 如: (1) 做标准曲线时, 每次移液管的吸液、放液停靠速度要均匀, 移液管垂直, 视线保持平直, 读数精准, 使移液管内壁残留液一致 (滴定过程中, 滴定管的放液也一样) ; (2) 紫外法测定浓度时, 顺序从低浓度到高浓度, 以减少比色皿中的残留; (3) 线性方程的截距大, 说明有系统误差, 要寻找系统误差并避免; (4) 注意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 选取合适的点配置标曲, 计算母液合理的稀释倍数并设计可行的稀释方案; (5) 标准液润洗要规范, 用量过多导致不够后续测定使用的, 再补充重取要扣分; (6) 未知液先定性后定量, 需需重新取用, 放置过久, 乙醇挥发, 浓度不准; (7) 称量至近范围时注意避免大块颗粒的敲击, 防止过量; (8) 仪器要校正、比色皿必须配对使用, 玻璃仪器洗净不挂壁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大; (9) 养成好习惯, 读数要及时记录, 测定操作未完成不得计算, 否则扣分。

(二) 学会统筹安排时间

好多选手刚开始做得很仔细, 速度较慢, 做好后面时间不够了, 比赛结束时没完成实验, 有些数据也没处理完, 导致丢分, 所以比赛时一定要统筹安排好时间,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有条不紊地做好实验。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比赛内容, 列举几个关于合理安排时间的地方。例如: (1) 化学分析项目 (EDTA标准滴定溶液的标定和硫酸盐试样中金属离子含量的测定) 中, 氧化锌和硫酸盐的称量建议可以同时进行; (2) 在EDTA标准滴定溶液的标定中, 用20m L 20%盐酸溶解基准物质氧化锌, 由于氧化锌是在850±50℃高温炉中灼烧至恒重, 因此需要较长时间才有办法溶解, 选手们可以这么安排时间:将称好的氧化锌, 加入20m L 20%盐酸溶解后, 可以进行滴定管试漏、洗涤、润洗、装液, 继续先用EDTA标准滴定溶液滴定已经称好的硫酸盐试样, 等测定做好了, 再回头配制溶液, 此时氧化锌基本全部溶解了; (3) 仪器分析中的定性部分, 几种标准溶液的稀释不需要精确到用移液管和容量瓶来配制, 只需要用到胶头滴管和烧杯, 这样节约出来的时间可以放在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工作曲线的要求相当高, 相关系数要大于0.999995才不扣分, 所以在这个地方要求做得很仔细。只有学会统筹安排好时间, 把时间花在刀刃上, 才有可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

上一篇:后续产业建设下一篇:课外活动与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