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0

2024-05-23

ISO14000(精选四篇)

ISO14000 篇1

一、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内容ISO14

000环境管理体系是集近年来世界环境管理领域的最新经验与实践于一体的先进体系,它主要通过建立、实施一套环境管理体系,达到持续改进、预防污染的目的。其核心内容包括持续改进、污染预防、环境政策、环境项目或行动计划,环境管理与生产操作相结合,监督、度量和保持记录的步骤;纠正和预防行动EMS审计、管理层的评审;厂内信息传播及培训厂外交流等。为所以,LSO100环境管理体系是企提高自身环经形象,减少环境污染而选择的一个管理性措施。企业一旦建立起符合符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并经过权40威部门认证,不仅可以向外界表明自己的承诺和良好的环境形象,而且从企业内部开始实现一种全过程科学管理的系统行为。

二、清洁生产的概;内容清

清洁生产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战略,它借助于各种相关理论和技术,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预节采取的各个环“预防”措施,通过将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经营管理及产品等方面与物流、能量、信息等要素结合起来,并优化运行方式,从而实现最小的环境影响、最少的资源、能源使用,最佳的管理模式以咬最优化的经济增长水平。更重要的是,环境作为经济的载体,良好的环境可更好地支撑经济的发展,并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所必须的资源和能源,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产品,清洁生产意味着减少和减低产品从原材料使用到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于生产过程,清洁生产意味着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取消使用有毒原材料,在生产过程排放废料之前减降废物的数量和毒性。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1.)清洁的生产过程:尽量不用或少用有毒、有害的原料;采用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采用无废、少废的新工艺和高效设备;注意物料的内部再循环利用;完善生产管理;将排放的污染物降到最低,并采取高效、低耗的处理方法。

(2)清洁的产品、产品的生产、应考虑节约原材料和能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产生危害人体健康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因素,并且能够回收、再用和再生。

(3)清洁的能源:清洁生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推行清洁生产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还需要不断地提出新的目标,达到更高的水平。

实施清洁生产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是否提高;一是污染物的产生量与排放量是否减少。如果能源和资源消耗减少、利用水平提高,污染物的产生量与排放量减少,那就说明企业在实施清洁生产。消耗越少,利用水平越高,污染物产生量越少,清洁生产搞的就越成功。所以中小企业在开展清洁生产时就要在这两点上下功夫。

三、清洁生产与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比较

清洁生产是一种创造性的思想战略、是一种高层次的带有哲学性和广泛适用性的战略;是一种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风险的思想。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高层次的,包含性极大、哲理性很强的环境战略思想。而环境管理体系是一种操作层次的、具体性的、界面很明确的管理手段。是一种在企业层次操作的环境管理工具,是对企业现在的和计划进行的生产预防污染的分析和评估,是一种系统化、程序化的分析评估方法。

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强调环境管理标准化、系统化、文件化。它没有明确要求运用清洁生产方法,它对污染预防的定义也很广泛,也包括污染的处理与控制。环境管理体系可作为技术清洁生产的有效管理工具,能在体制上保证清洁生产活动及其成果的持续;而清洁生产可指导企业的环境行为,进而获得环境绩效的持续改进。因此,在实践中要把清洁生产与环境管理体系结合起来,以清洁生产战略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以环境管理体系支持清洁生产的实现。

从技术内涵比较,企业清洁生产审计的技术内涵比较广泛,从无毒原料替代,改进工艺流程,优化仪器设备,强化企业管理,提高全员素质等方面进行全程核查,提出经济可行的备用方案付诸实施,以实现持续性预防污染。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技术内涵一般表现在环境因素的分析上,更多地是管理方面的内容,其核心就是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标准化环境管理体系,其着眼点在管理运行机制的建立。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是实现清洁生产思想的手段之一,清洁生产是整个经济社会追求的目的。实施清洁生产不能脱离一个完整的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支持与保证,同时,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支持着清洁生产持续实施且不断地丰富着清洁生产思想的具体内容。

四、清洁生产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结合

那么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体系相结合的总体思路就是以清洁生产战略作为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以清洁生产审核作为二者在操作上的结合部,在各级环境管理体系文件中体现清洁生产思想,并在体系运行时贯彻清洁生产思想。那么清洁生产审核步骤与环境管理体系如何结合:

1.筹划与组织领导承诺并提供资源,破除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和实施清洁生产的各种障碍,立足于以清洁生产战略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2.预评估(所有重要部位/环境因素)

3.评估相当于初始环境评审,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明确有关适用法规或要求,分析当前环境管理与ISO14000的差距,制定清洁生产意义下的目标和指标。实施清洁生产无低费方案,取得环境管理体系的实际环境成效。

4.方案产生与筛选

5.可行性分析

6.方案实施中期审核报告可相当于初始环境评审报告,产生、分析并实施清洁生产的环境管理方案,将清洁生产的作法纳入到规范化的管理(体系)行为中。

7.持续清洁生产审核的周期与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同期一致;意味着环境绩效的改善和一轮清洁生产审核的开始,也意味着清洁生产在环境管理体系的框架下的持续实现。是以环境管理体系原实施为主体,参照清洁生产审核的某些做法,按ISO 14000的要求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和实施,参照清洁生产审核的某些做法,按ISO 14000的要求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并在适当的时候获取ISO14000认证,在清洁生产思想的指导和体系内外监督机制的作用下,真正在企业环境的各个方面预防污染的发生,不断取得环境绩效的改进。具体做法是:

在环境管理体系的策划阶段,一开始就要在领导头脑中确立清洁生产与环境管理体系相结合的意识——以清洁生产战略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并在承诺提供资源用于建立符合ISO14000标准的环境管理体系时,资源优先用于清洁生产解决环境问题而不是优先投向末端治理,把清洁生产的计划安排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结合起来。

在初始环境评审阶段,既可以借用清洁生产审核的某些方法,如对生产流程的全方位分析(识别并评价环境因素)、集思广益收集并筛选清洁生产方案等,来实施初始环境评审;也可以在清洁生产审核中结合环境管理体系的特点,丰富审核内容(在管理制度的分析上加大比重、在法规及其它要求的符合性方面加以强调等),以清洁生产审核的初始步骤来代行初始环境评审的作用。

在体系设计和文件编制阶段,要将清洁生产的思想写在体系文件中在环境方针中承诺清洁生产而不仅仅是末端控制;在环境管理方案中,优先开发和实施清洁生产方案,而将末端控制方法作为补充;在运行控制上,要将行之有效的各种清洁生产作法写到运行控制程序和作业指导书中去;站在清洁生产的高度监测和纠正不符合清洁生产原则的作法和行为;在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中,将清洁生产作为重要的审核和评审内容。

在体系的运行和保护阶段,按照文件所写内容切实贯彻清洁生产思想,使环境管理体系按清洁生产的思路运行下去,预防污染,持续改进环境绩效。在体系运行一个周期后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时,把清洁生产指标的改进与否作为重要的评价依据。体系是否得到正确的实施与保持,不仅在于对于体系文件不折不扣的执行,更在于环境绩效的改善,其中,企业的生产是否变得更清洁是体系是否有效运行的一个很好的证明。

通过把清洁生产战略纳入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过程中,可以发挥二者的各自优势,共同扬长避短,以标准化,系统化的环境管理来实施清洁生产并使它持续下去,进而使企业的环境绩效持续改进,从而为可持续发展服务。

ISO14000 中文标准 篇2

ISO14001:2004 目录

1、范围 Scope----------------4

2、引用标准 Normative references----------------------------4

3、术语和定义 Terms and definitions-------------------------4 3.1 审核员 auditor---------4 3.2 持续改进 continual improvement-------------------------5 3.3 纠正措施 corrective action-----------------------------5 3.4 文件 document-----------5 3.5 环境 environment--------5 3.6 环境因素 environment aspect----------------------------5 3.7 环境影响 environmental impact--------------------------5 3.8 环境管理体系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5 3.9 环境目标 environmental policy--------------------------6 3.10 环境绩效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6 3.11 环境方针 environmental policy------------------------6 3.12 环境指标 environmental target-------------------------6 3.13 相关方 interested party6 3.14 内部审核 internal audit6 3.15 不符合 nonconformity---6

ISO14001:2004 3.16 组织 organization------6 3.17 预防措施 prevention action----------------------------7 3.18 污染预防prevention of pollution-----------------------7 3.19 程序 procedure---------7 3.20 记录 record------------7 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requirements-7 4.1 总要求 General requirements----------------------------7 4.2 环境方针 Environmental policy--------------------------7 4.3 规划(策划)Planning-----8

4.3.1 环境因素 Environmental aspects--------------------8

4.3.2 法律与其他要求 legal and other requirements-------8 4.3.3 目标, 指标和方案 Objectives, targets and programmes---8 4.4 实施与运行 Implementation and operation--------===-----9

4.4.1 资源,作用,职责与权限 Resources, roles, responsibilities9 4.4.2 能力,意识与培训 Competence, training and awareness9 ` 4.4.3 信息交流 Communication----------------------------9

4.4.4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Documentation--------------------10

4.4.5 文件控制 Control of documents---------------------10

4.4.6 运行控制 Operation control------------------------10 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 Emergency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4.5 检查 Checking-----------11

4.5.1监测和测量 Monitoring and measurement------------11 4.5.2 评估法规的符合性--11

ISO14001:2004

4.5.3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Nonconformity, corrective action and preventive action---------11

环境管理体系 规范及使用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根据法律要求和其他要求和重大环境影响信息,制定环境方针与目标。它适用于那些可为组织所控制,以及那些能为组织所影响的环境因素。但它本身并未提出具体的环境绩效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

a)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

b)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

c)用以下方式向外界展示对本标准的符合性; 1)进行自我鉴定及自我声明,或

2)为组织具有利害的一方,如消费者,寻求符合性的确认 3)由外部组织对其自我声明的符合性寻求确认;

ISO14001:2004 3 4.5.4 记录控制Control of records-----------------------12 4.5.5 内部审核 Internal audit--------------------------12 4.6管理评审 Management review-----------------------------12 d)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注册;

本标准中所有的要求都适用于任何一个环境管理体系。其应用程度取决于组织的环境方针、活动性质、产品和服务、地理位置及其运行条件等因素。本标准还在附录A中对如何使用本规范提供了提示性的指南。2.引用标准

目前尚无引用标准。本条款的使用是为了与原ISO14001:1996版本一致。3.术语和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审核员

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ISO9000:2000,3.9.9] 3.2持续改进

连续的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绩效的改进。

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3.3 纠正措施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而采取的行动.3.4 文件

ISO14001:2004 4 信息及其承载的媒体.注:媒体可以以纸张、磁性材料、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标准样本,或他们的组合.[ISO9000:2000, 3.7.2] 3.5 环境

组织运行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部延伸到全球系统。3.6 环境因素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注:重要环境因素具有或能具有重大的环境影响。3.7 环境影响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3.8 环境管理体系

整个管理体系中用于建立、实施其环境方针和管理其环境因素的部分.注1: 一个管理体系是一组内在相关的要素,用于建立方针,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ISO14001:2004 5 注2: 一个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3.9 环境目标

组织规定的,与环境方针一致的,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3.10 环境绩效

可测量的,组织管理其环境因素的结果.注:在环境管理体系中,结果应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目标、指标和其他环境表现要求的进行测量.3.11 环境方针

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表明的组织对其环境绩效的意图和方向.注:环境方针为提供了组织的行为框架及环境目标和指标建立的框架。3.12 环境指标

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环境绩效要求,它们可适用于组织或其局部。3.13 相关方

关注组织的环境绩效或受其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3.14内部审核

ISO14001:2004 6 系统化的,独立的,文件化的过程,以获得审核证据,客观评估组织对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符合程度.注:在许多情况下,特别是小型组织,独立性需应表现出被审核活动与职责间的独立性.3.15不符合

未满足要求.[ISO9000:2000 3.6.2] 3.16 组织

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或社团,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否法人团体、公营或私营。

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3.17预防措施

为消除潜在不符合的原因而采取的措施.3.18 污染预防

为避免、减少或控制污染物和废弃物的产生、释放或排放,而独立或综合采用的各种过程、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务和能源,以减少负面的环境影响。

注:污染预防可包括源消除或消减,过程更改,产品或服务的更改,资源的有效利用,材料和能源物质的替代,再用,再回收,再循环,再生及处理等。

ISO14001:2004 7 注:污染预防的潜在利益包括减少有害的环境影响、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3.19 程序

为进行某一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ISO9000:2000 3.4.5] 注:程序可以也可以不形成文件.3.20 记录

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性文件.[3.7.6]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4.1 总要求

组织应按本国际标准的要求建立、形成文件、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并决定如何满足这些要求.ISO14001:2004 8 组织应对环境管理体系的适用范围进行界定并形成文件。4.2 环境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针对所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制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确保它:

a)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

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包括对遵守适用其环境因素的有关法律和组织应遵守的其它要求的承诺;

c)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d)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e)传达到所有为组织工作及以组织名义进行活动的人员;

f)可为公众所获取。4.3 规划(策划)

4.3.1 环境因素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a)用来确定所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的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它能够控制,和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考虑那些计划中的,新的开发,新的或更改的活动与产和服务.ISO14001:2004 9 b)从中判定那些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如重要环境因素)组织应将这些信息文件化,并保持更新.组织应确保这些重要因素在建立,实施,保持其环境管理体系时加以考虑。4.3.2 法律与其他要求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a)用来确定和获取与其环境因素相关的适用的法律,以及其它应遵守的要求

b)明确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环境因素;组织应确保这些法律与其他要求在建立,实施和保持其环境管理体系中加以考虑.4.3.3 目标和指标和方案

组织应针对其内部相关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环境目标和指标。

目标与指标在可行时应予以量化,并与环境方针保持一致。包括对污染预防,符合适用组织的法律与其他要求及持续改进的承诺;组织在建立与评审环境目标时,应考虑法律与其他要求,它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各相关方的观点。

ISO14001:2004 10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用以实现环境目标指标的环境管理方案,管理方案应包括: a)规定相关职能和层次的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职责, b)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4.4 实施与运行

4.4.1 资源,作用,职责与权限

管理者应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技术以及财力资源。

为便于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当对作用、职责和权限做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专门的管理者代表,无论他(们)是否还负有其他方面的责任,应明确规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

a)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建立、实施与保持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b)向最高管理者汇报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以供评审,包括改进的建议 4.4.2 能力、意识与培训

组织应确保其工作中可能带来组织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影响的人员,包括为其工作或代表其工作的所有人员,应具备能力。能力应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或经验。组织应保存有关记录。

ISO14001:2004 11 组织应确定与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培训需求。组织应提供培训或其他措施来满足这些需求,并保存相关的记录。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使为其工作或代表其工作的人员都意识到: a)符合环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b)他们工作活动中实际的或潜在的重大环境因素,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带来的环境效益;

c)在实现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中的作用与职责; d)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4.4.3 信息交流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用于有关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的 a)组织内各层次和职能间的内部信息交流; b)与外部相关方联络的接收、文件形成和答复。

组织应决定是否与外界沟通其重要的环境因素,并将决定形成文件。如果决定是需要外部沟通,组织应建立、实施与外部沟通的方法。4.4.4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a)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

ISO14001:2004 12 b)环境管理体系范围的描述;

c)环境管理体系主要要素和他们的相互关系的描述,及参考的相关文件; d)本标准所要求的文件,包括记录;

e)由组织决定的为确保重大环境因素有效地策划、运行和控制过程所必须的文件,包括记录。4.4.5 文件控制

环境管理体系及本标准所要求的文件应得到控制。记录是文件的一种物质形成,应按4.5.4中的要求进行控制。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套程序,使: a)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确保文件的适用性; 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 c)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 d)确保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 e)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

f)确保对环境管理体系的策划、运行所必须的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发放;

g)防止失效文件的误用,出于任何保存的目的而留存的文件应适当标识。

ISO14001:2004 13 4.4.6 运行控制

组织应根据其方针、目标和指标,识别并策划与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并确保它们在程序规定的条件下进行:

a)对于缺乏程序指导可能导致偏离环境方针和目标与指标的情况,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套以文件支持的程序;

b)在程序中对运行标准予以规定;

c)对于组织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已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管理程序,并将有关的程序与要求通报供方,包括合同方。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套程序,确定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及组织将如何响应这些事故和紧急情况。

组织应对实际的紧急情况和事故进行响应,并预防或减少可能伴随的负面环境影响。

组织应定期评估,必要时修订其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

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测试上述程序。4.5 检查

4.5.1 监测和测量

ISO14001:2004 14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套以文件支持的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程序应包括文件化相关的监测信息,包括环境绩效、适宜的运行和对目标指标的符合情况。

组织应确保使用得到校准或验证的监测和测量设备,设备应得到维护,并保存有关记录。4.5.2 评估法规的符合性

4.5.2.1 为符合其遵守法规的承诺,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定期评价期对适用法律法规符合性程序;

组织应保存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

4.5.2.2 组织应定期评估应遵守的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组织可以与法规的符合性评价一起进行,也可以分开进行。

组织应保存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4.5.3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套程序,用来处理实际和潜在的不符合,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程序应包括以下要求:

a)识别,纠正不符合,并减少其环境影响;

b)调查不符合,确定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措施避免其再次发生; c)评价需采取的措施以预防不符合,实施相关措施防止偶然发生;

ISO14001:2004 15 d)记录所采取的纠正与预防措施; e)评审所采取的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应与该问题的严重性和伴随的环境影响相适应。4.5.4 记录控制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必要的记录来证明对环境管理体系和本标准的符合性,及其所取得的结果。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套程序,用来标识、保存、保护、恢复、保留与处置记录。

环境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具有可追溯性。4.5.5 内部审核

组织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目的是: a)判定环境管理体系:

1)是否符合对环境管理工作的预定安排和本标准的要求; 2)是否得到了正确的实施和保持。b)向管理者报送审核结果。

审核方案的制定、实施与保持应立足于所涉及运行的环境重要性和以前审核的结果。

审核程序应建立、实施并保持,并规定:

ISO14001:2004 16 ——策划和实施审核、报告审核结果的职责与要求 ——确定审核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

选择审核员及实施审核过程应确保审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4.6 管理评审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按其规定的时间间隔,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环境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对环境管理体系的修订的需要,包括方针、目标与指标。应保存评审的记录。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

a)内部审核的结果,对法规及其应遵守的其他要求的符合性评价的结果; b)与外部相关方沟通的情况,包括投诉; c)组织的环境绩效; d)目标与指标的实现程度; e)纠正与预防措施的状态; f)前次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

g)外部环境的变化,包括与其环境因素相关的法律与其他要求的发展; h)改进的建议;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因环境方针、目标与指标的修订后做出决定和措施,并与持续改进的承诺相一致。

ISO14000 篇3

关键词:标准 油品 环境污染 防治

中图分类号:TE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105-02

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油品的环境污染防治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国内各大石油公司对油品管理多采用HSE管理,其是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全面管理,而在环境污染防治方面ISO 14000环境管理标准更为权威,更为高效。因此,在油品环境污染防治上,能否借鉴国际上比较先进的ISO 14000环境管理标准,通过应用其中的科学手段和先进污染防治思路,完善石油制品环境管理体系,对国家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有重要的意义。

1、ISO 14000系列标准内涵与适用对象

1.1 ISO 14000系列标准内涵

ISO 14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07负责起草的一份国际标准。它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汲取世界发达国家多年环境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其包括了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分析等国际环境管理领域内的诸多焦点问题,旨在指导各类组织取得和表现正确的环境行为。ISO 14000系列标准中,ISO 14001标准是主体标准,它规定了组织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模式和17项基本要求,即通过建立一套机制,确定组织的环境方针和目标等,对环境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来实现组织环境绩效的持续改进。该标准适用于可被组织控制以及希望组织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但其自身未提出具体的环境行为准则。

1.2 ISO 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的适用对象

ISO 14000 系列标准是国际化标准组织ISO/TC207制订的自愿性国际标准,适用对象是全球企业、政府部门和非盈利部门。其适用任何有下列意愿的组织[1]:

① 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

② 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

③ 向外界展示符合性;

④ 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注册;

⑤ 对符合标准的情况进行自我鉴定和自我声明。

国内的石油企业一直致力于环境保护,不断加大油品环境污染防治力度,并积极配合政府的监督,因此符合上述意愿,满足ISO 14000 系列标准的适用要求。

2、油品环境污染防治应用ISO 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意义

2.1有助于更好预防污染,促进环境持续改进

ISO 14000 系列标准强调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其通过在全过程中识别环境因素,评价并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加以控制,变末端治理为全过程控制治理,克服了末端治理高成本、效果差的缺点,能有效减少油品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ISO 14000 系列标准强调遵守相关法规,使石油企业的环保工作长期地满足法律法规要求,有利于企业积极主动地改善环境行为和绩效,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ISO 14000 系列标准强调建立监督、保障机制,确保长期有效运行,克服以往环境管理体系缺乏监督落实不足的问题,保证环境持续改进的实现[2]。

2.2 有利于石油企业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对资源和能源的的利用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成本,还将影响企业的发展,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油品污染损耗,能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产品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依据ISO 14000系列标准建立的环境管理体系通过设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以及运行控制等管理手段对重要因素进行控制,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染,从而减少各项环境费用(配罚款、排污费、治理费)[3],还能降低消耗,节约资源和能源,提高资源的回收再生效率,从而大大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

2.3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便于环保交流发展

ISO 14000系列标准作为国际性的环境管理标准,其从环境因素的识别、环境方案的实施再到管理体系的评审都有严格的标准,因此借鉴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将其先进方法手段应用于油品污染防治中,能使企业环境管理工作更系统、更科学。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作为国际性的标准,一旦建立,将大大提高企业环境管理的水平,提升企业的形象,有利于减少国际贸易中的壁垒,便于石油企业国际交流与发展。

3、ISO 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在油品环境污染防治中的应用

3.1环境因素应用

环境因素定义是一个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互相作用的要素。环境因素是ISO 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其是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依据,是加强组织的环境管理,污染预防的需要。对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控制的过程就是污染防治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因此借鉴ISO 14000系列标准,最主要的就是借鉴环境因素识别管控模式。

以油品储运过程为例,首先针对油品储运过程先要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从而列出环境因素及其环境影响,如简要分析表1所示。通过因素识别,判断出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活动及其对应的环境因素,接着运用专家打分法、多因素打分法等评价方法对环境因素进行判断,从而确定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因素并将其列为重要环境因素。最后根据环境因素的重要程度对相应的活动采取手段进行治理,达到减少或者预防污染的作用。通过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控制,较好的解决了环境污染防治的盲目性和无序性,虽然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管控只作为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部分,但由于其重要作用,十分值得石油企业的借鉴与学习。

3.2生命周期的应用

在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是通过对整个生产活动分析来确定环境因素,从而对环境因素进行控制达到对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其中环境因素识别多采用生命周期分析法。

生命周期是活动发生、成长、持续、衰落直至消亡的过程,任何活动或事物都有其生命周期。石油企业作为油品生产、销售的组织,确定其环境因素可以从油品的生产、销售入手,研究油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通过生命周期的分析,可以清楚掌握产品生产过程中重要要素,使分析工作更加准确、系统。以石油企业为例,其应用生命周期分析可列出油品生命周期如图1所示。通过生命周期的分析,可以准确掌握各个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明确石油企业重要环境要素,使企业能够针对环境要素进行控制,达到良好的污染进行预防、治理效果。

综上所述,ISO 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中的科学方法和先进思路在石油企业环境污染防治中有较好应用的前景。目前我国石油企业多为采用的HSE管理,在不改变原有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适当借鉴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将提高石油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水平与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懂长德.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2

[2]符颉,金艳,王正有.浅析ISO140001环境管理体系的优势[J].环境科学导刊,2009:39-41

ISO14000 篇4

1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理论精髓

1.1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实现目标

ISO14000系列标准是ISOTC207—国际标准化组织环境技术管理委员会制订的, 强调的是与环境问题相关的多个相关方的关系。 (企业) 作为供方与这些相关方的关系可是直接的, 也可是间接的;有可能是现实的, 也可能是潜在的。企业对环境的承诺, 主要是针对社会, 而不是顾客, 所体现的是广泛的社会责任和服务, 而不是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

1.2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主要要求

目标管理:明确提出建立文件化的目标和指标, 并使其与方针相符合, 与组织内部的每一个职能相联系。这就表明其方针、目标、职责必须要融为一体, 通过指标的层层分解, 落实到组织内的每一个人和每一项工作。

全面管理:要求建立的体系要覆盖组织的所有部门、人员、过程和活动, 纳入组织管理决策层的整体规划目标, 在全程生产管理中预防为主, 节约资源控制污染, 实施全面治理。

信息沟通:要求建立和实施对有关信息和相关方要求的接收、归档与答复的程序, 包括与相关方的对话、联络, 以及对他们所关注问题的考虑。如与政府、社区、环境公众、内部公众等之间的沟通, 这种要求有利于使一个封闭的管理体系变为开放的管理体系, 使组织与社会相关方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信息交流关系, 这种关系要适应社会、公众对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

1.3 持续改进性承诺

为了达到管理体系的主要要求, ISO14000对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首先组织必须对持续改进做出承诺, 并为社会公众所了解和监督;继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实现持续改进, 这种持续改进效果要能够测量、证实并进行定期评审。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的ISO9000标准提出了持续改进的思想, 但没有明确要求对持续改进必须做出承诺, 而ISO14000管理体系明确必须做出承诺, 并且这个承诺必须通过具体的行为进行实现。

2 ISO14000管理体系与GMP的衔接

随着我国政府和民众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 各项环保法律制度的建立, 国家发布了《关于推行清洁生产的若干意见》, 并有计划引导制药企业推行ISO14000, 制药企业应充分认识这一趋势, 确立ISO14000管理体系在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GMP中有关环境的管理标准和ISO9000体系的管理要求是一致的, 只是出发点和认识的角度不一样。因此, 企业在进行GMP改造或认证的过程中, 结合ISO14000体系的实施, 同步进行改造。ISO14000在多方面也强调管理体系必须符合当地法规的要求, 其中包括在环境方针上要承诺遵守有关环境法规, 在环境策划时要充分考虑当地法规的要求, 制订专门的法规遵守及评定程序。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对法规的高度重视, 体现了环境法规在 (企业生产) 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 同时也表示任何组织建立管理体系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国家或地方法规的要求。这一重要的论点与我国环保部门、药品生产行业管理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的法律规范实施目标相一致, 对推动制药企业实施GMP也有重大的实际意义[1]。

3 药品生产企业实行ISO14000与GMP对接的措施

3.1 搞好培训与教育

药品生产企业应以提高员工环境意识为目标, 坚持经常性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环保知识和ISO14000知识的教育与培训, 并在GMP管理制度中予以明确。增强员工的资源与环保意识和法制意识, 提高参与其环保行动的自觉性。

3.2 开展ISO14000实施

药品生产企业必须认真贯彻国家环保部门的《关于推行清洁生产的若干意见》指示精神, 围绕实现污染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 浓度控制向浓度与总量控制, 分散点源治理向集中与分散治理相结合三个转变, 把清洁生产、三废综合利用和限期治理纳入企业GMP技术改造计划, 并作为优先项目安排。如果是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技术起点, 应采用能耗小, 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 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清洁生产, 积极开展ISO14000推广, 向资源的充分利用、污染物的最小排放和产品的无害化使用方向努力[2]。

3.3 依靠科技进步解决环保工作中的深层次问题

环保治理技术是一项专业技术非常强的高新技术, 不同企业, 不同产品, 不同污染物, 治理技术方法也不同, 环保治理技术是目前我国环保治理方面最突出, 最薄弱的问题和环节, 只有采用先进可靠的环保治理技术和设备, 才能保证环保工作效果。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提高环保科研水平, 针对医药行业污染治理技术难题, 进行攻关, 如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技术, 高浓度废水处理, 废渣治理和焚烧技术, 污染源监测技术等。为此, 也必须加大环保专项人才的培养。人类已进入21世纪, 人们日益认识到环保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我国已加入WTO, 抓紧实施药品生产企业的ISO14000认证是非常必要的, 药品生产企业应成为预防和治理污染的先行者和强者。制药企业如果在GMP实施和改造过程中, 结合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用, 为社会环境优化, 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梁毅.《药品生产企业GMP实务》.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3:86.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ISO14000】相关文章:

iso14000实施计划05-24

iso14000环境体系标准04-29

ISO14000对我国外贸的影响05-09

ISO问答05-21

ISO2200005-01

ISO标准06-08

iso14001试题05-25

iso9001心得07-30

iso9001入门07-30

iso9001术语07-30

上一篇:回归下一篇:仓单质押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