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教学设计

2024-05-14

《小伙伴》教学设计(精选十篇)

《小伙伴》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伙、伴、把、巴、拉”,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在田字格中美观规范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并依据重点词句进行表演。

3.理解课文内容, 懂得遇到困难时, 大家只有各展所长, 团结协作, 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并依据重点词句进行表演。

一、导入新课, 学习生字。

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个小伙伴》的故事。

认读词语:伙伴。

师:这两字都是单人旁的字。单人旁要瘦窄写。

2. 板书课题, 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瞧, 这三个小伙伴来啦!出示第一幅插图, 认识三个小伙伴:小野猪、小象、小袋鼠 (认读词语)

2. 谁来介绍介绍这三个小伙伴各自的特点?

硬硬的嘴巴、一个皮口袋、长长的鼻子 (认读词语) 。

3. 看看图, 这三个小伙伴要看什么去呢?

朗读第一自然段: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同上山栽树。

换词理解:一同就是什么意思? (一起、一块儿)

书中的三个小伙伴一同栽树, 你和小伙伴一同干什么呢? (练习造句)

4. 小朋友们看见过栽树吗?指名简单说说。

5. 栽树可真不容易啊!但是这三个小伙伴没有带任何工具, 他们栽树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自己大声读读课文, 想一想, 读完后用横线把小伙伴遇到的困难画下来。

6. 交流, 指导朗读:注意停顿的位置, 问句要向上扬, 读好问的语气。

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

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

没有水桶浇水/怎么办?

师:小伙伴们遇到这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呢?

三、品词品句, 学习表演。

1. 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小野猪说:“不要紧, 不要紧, 我有硬硬的嘴巴。”不一会儿, 小野猪就用嘴巴拱出了一个树坑。

(1) 没有锄头挖树坑的时候, 小猪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指导读好:不一会儿。

(2) (如果学生边读边做了动作) 大家学习他的样子一起练练。

(如果学生做得不好) 教师进行指导后大家再练习。

师:你为什么这样挖坑呢?看图观察小野猪的嘴, 师简介猪吃食的生活习性, 学习表演“拱”

(3) 再指一名学生表演, 师生配合。师读问句, 一生演, 大家齐读动作。

师:这一自然段有三句话, 第一句话先提出问题:“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

第二句话写了小野猪想的办法, 请你来读:小野猪说:“不要紧, 不要紧, 我有硬硬的嘴巴。”

第三句话就写它怎么做的, 请大家一起来读:不一会儿, 小野猪就用嘴巴拱出了一个树坑。

师:下面的第3.5自然段也是这样写的, 请小朋友们学着刚才的样子读一读, 试着做一做动作。

2. 小袋鼠是怎样帮忙解决问题的?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师:小袋鼠你的皮口袋在哪里?用手拍拍。请你到前面来表演一下。大家和他配合朗读朗读第一句和第三句。

表演:运, 从别的地方运到这里。

大家一起来试试, 老师进行配合。

3. 终于可以栽树啦!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三个小伙伴把小树栽进坑里, 施上肥料, 培上泥土。

你知道这里是哪三个步骤吗?请三个小朋友上来表演三个步骤, 大家帮助朗读。

理解:培上泥土 (动作指导, 把土盖上, 还要拍紧些。)

4. 这时需要水桶浇水了, 怎么办?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一生配合, 一生表演

师:浇一下可不行, 要把树坑浇的湿湿的。

同桌练习

5. 说说栽树的顺序, 填上序号。依据顺序和填空练习背诵课文。

6. 小树终于栽好啦!齐读第六自然段。

练习朗读:小树栽好啦!

师:小动物们是怎么说这句话的。看图, 学习表演“又跳又笑”着说:“小树栽好啦!小树栽好啦!”

积累:又唱又跳、又蹦又跳

5.说一说, 三个小伙伴栽树时遇到那么多困难, 为什么还能把小树栽成功呢?

(众人一条心, 黄土变成金。团结协作。各展所长。)

四、学习生字, 规范书写:把、巴。

1. 认读生字:把、巴。

2. 观察字形:相同点, 不同点;左窄右宽;竖弯钩要拉长。

3. 教师范写, 学生描红, 仿影, 临写。

《小伙伴》教学设计 篇2

这个板块由两部分组成:提示语及故事插图。

本课提示的主要内容:

1、提示故事的主要内容。

2、提出问题要通过画面看懂图中人物在做什么,想像图中人物在想什么,说什么,特别要想像图中人物的对话。

3、指出本次口语交际的方法是角色表演。

教学理念: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交流合作的机会与氛围。

2、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运用语文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在社会交际中,与人打交道态度要亲切,有礼貌,要说普通话。

2、让学生体验交际的过程,体会交际的必要性,并提高交际技能,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

3、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评价,学会辨析与欣赏。

教学重点:

用礼貌用语,讲普通话。

教学难点:

体验交际的过程,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

教具准备:

出示课件、挂图

课时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渐入交际话题。

同学们,今天小熊生病了,小鹿、小猴和小兔带着礼物看望它。小狐狸因为有事不能去,委托小兔代他问候小熊,那么请你想一想,见到小熊大家会说些什么?小兔是怎么说的呢?小熊又是怎么答谢的呢?

其实,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怎样与人打交道,这些也都是有学问的,你们想学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以《到同学家去》为题进行练习。(板书课题)

二、图文创造情境,深入交际主题。

1、出示课件或挂图,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讨论图中小熊、小兔、小猴、小羊都是怎么想的,说了什么?

三、指导表演

1、让学生先分小组进行练习,引导表演时注意加入对话。要借助手势表演,语气等再现人物的内心活动,个性和品质等特点。

2、选出几个在组里表演最好的同学重新组合,代表小组在全班表演。

3、互相评议,学会评议。学会欣赏与鼓励。

四、推荐作业:让口语交际回归生活

《三个小伙伴》教学谈 篇3

一、 积累语言,建立故事框架

上课伊始,我在屏幕上出示四列词语——

小野猪锄头嘴巴拱出树坑

小袋鼠箩筐皮口袋运来肥料

小象水桶鼻子浇湿树坑

每出示一列词语,指名学生正确朗读。在朗读时,学生很快就发现这些词语是有规律的,四列词语从左到右分别是:小伙伴的名称、栽树需要的工具、小伙伴身上的特殊部位和小伙伴想出的办法。之后,我又引导学生尝试横着读,细心的学生很快发现,这三行词语原来是关于三个小伙伴的故事。这样,竖着读,又横着读,故事的框架就初步建立了。这一环节中,看似简单的复习词语,不但让学生在朗读中积累了文中有价值的词语,也为接下来的讲故事做了铺垫。

二、 学习结构,知晓故事情节

读完了词语,我声情并茂地将课文第1、2自然段讲给学生听。学生一下子就听明白了,并说了自己的发现:故事先讲小伙伴遇到了什么困难,然后讲谁想出了什么办法,最后又是怎么解决困难的。我相机板书“困难 谁 办法”。接着,我让学生读课文接下来的片段。有了第一环节朗读词语的铺垫,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故事情节,发现了故事情节有相似的结构。这样,学生比较顺利地知晓了故事情节,发现了故事的结构。

三、 复述内容,体会故事内涵

训练学生复述故事也是课堂上的一个重点。但是,怎样复述故事才能更加吸引听众呢?我引导学生进一步将人物的语言说得有声有色,在此基础上,再尝试分层复述故事。故事的情节掌握了,语言的表现也就生动起来了。

故事讲完了,我顺势提问:“小伙伴在遇到那么多困难的情况下,还能顺利地把树栽好,它们是靠什么栽成了树?”有的学生说,因为它们团结;有的学生说,因为它们互助;还有的学生说,因为它们聪明……是啊,三个小伙伴非常聪明,它们发挥了自身优势,团结一致地来解决问题,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吧?每篇课文都蕴含着思想,蕴含着价值观,语文教学就是在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同时,擦亮学生的精神世界,这个故事中隐含的“协作精神”,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思维。

四、 续编故事,激发创作欲望

故事会讲了,道理也明白了,那是不是本课的教学就可以结束了呢?当然不是!我继续带着学生往前走——“三个小伙伴栽的树成活了。几年后的秋天,树上长出了许多果子。一天,三个小伙伴相约去山上摘果子。它们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它们又会想出什么办法呢?”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结构接着续编故事。下面是他们编的一个故事——

没有梯子,爬不上树怎么办?小象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长长的鼻子。”不一会儿,小象就卷起小野猪,把它送到了树上。

没有箩筐装果子,怎么办?小袋鼠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一个皮口袋。”不一会儿,小袋鼠的皮口袋里就装满了成熟的果子。

就这样,三个小伙伴采了许多果子,高高兴兴地下山了。

从学生们讲的故事中不难发现,他们不仅掌握了故事的结构,更深化了“做事要团结、发挥各自优势”的道理。

《小伙伴》教学设计 篇4

轻快的音乐氛围中, 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同上山栽树。小猪用挖土机一样的嘴巴拱出了一个树坑, 小袋鼠用皮口袋一样的肚子运来了一堆肥料。小象跑到河边, 用犹如天然吸水器似的鼻子吸足了水, 把树坑浇得湿湿的。小树栽好啦, 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赶来祝贺, 三个小伙伴边跳边唱:“劳动好啊!劳动好啊!种出绿树环境美, 人人献出一份爱心, 大自然母亲笑眯眯……”

洋溢着童趣, 充满了温情。三个小伙伴对劳动没有任何发愁畏难的情绪, 真正达到了劳动着并快乐着的境地。看着三个小伙伴在山坡上尽情舞蹈的画面, 笔者不禁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笔者联想到了当前的语文作业。布置作业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可是多年来, 教师为了强化教学效果, 巩固再巩固, 语文作业局限在一抄 (抄生字) 、二答 (答课后问题) 、三背 (背指定篇目) 、四做 (做令学生头疼的命题作文) 这单一固定的模式中, 导致作业乏味缺少情趣, 压抑着孩子们的个性和创造力, 使学生怕做、厌做。那么教师如何设计好作业的形式, 使作业适合学生的个体思维特点, 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 并在作业中最大限度地锻炼和发挥才能, 实现最优化的语文教学呢?动画片《三个小伙伴》可以给语文作业的创新设计带来以下启示。

一注重差异性, 布置层次性作业

在栽树的过程中, 三个小伙伴分工合作, 发挥各自的长处, 轻轻松松栽好了树。语文作业设计也要像这三个小伙伴的分工一样, 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智力水平和能力发展。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 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 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 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 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也可一改以往的命令式、强制式, 给学生的作业也开设一个“自助餐”, 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 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练习, 培养语文能力。如学了“九寨沟”一课, 笔者设计了以下作业:

第一, 摘录文中你认为写九寨沟风光很优美的词或句子。

第二, 发挥想象, 给课文配一幅图画。

第三, 学了课文后, 还有哪些疑问?请把你的问题写下来, 和老师、同学探究。

第四, 学了课文, 请你做一回小导游, 介绍一下九寨沟的风光, 写一段导游词。

(以上作业, 学生自选一至二题做)

这样的作业, 由易到难, 层层递进, 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 能力强的可以选择较难的来做, 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 让各层次学生都有切合实际的作业内容。但是, 学生又具有好强的心里, 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 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跳一跳, 摘到“果子”, 同时, 实现了课本语言向个体语言转化的过程。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要树立正确的差异观和差异教学观。对学生不求全责备, 每个学生的发展有其自身特点, 人的智慧是多元的。教学不是为了消灭学生间的差异, 而是为了促进学生有差异地发展。

二进行情感熏陶, 布置实用性作业

快乐的笑靥, 机智诙谐的语言, 三个小伙伴友爱地拉手, 亲密地跳舞, 浓浓的情谊让栽树活动洋溢着温馨。此刻, 劳动成了加深友谊的纽带。反观传统的语文教学, 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情趣的关怀, 忽略了对语文学科人文魅力的张扬。很难想象, 缺乏对学生学习情趣关注的语文教学能在学生人文素养形成方面发挥大的作用。显然, 作业的布置也应注重熏陶感染,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 情趣将引领学生进入美好的精神家园。妇女节前夕, 笔者满怀深情地对学生说:“明天是三月八日, 是母亲的节日, 你们准备怎样向自己的妈妈表示祝贺呢?今天的作业是送一份妈妈喜爱的节日礼物。”话一说完, 教室里就炸开了锅, 同学们热情高涨, 有的说回家帮妈妈做家务活, 有的要做一张精美的卡片, 有的准备写一篇歌颂妈妈的作文。在家长的反馈意见及学生的日记中, 笔者看到了这次作业的效果。

三营造趣味氛围, 布置新颖性作业

当小野猪用它多功能的“挖土机”, 小袋鼠用它充满魔力的“皮口袋”, 小象用它的“天然吸水器”, 像过家家一样很好玩地栽好树, 劳动的快乐氛围感染了每一个人。语文作业的设计, 自然也要兼顾趣味性, 让学生在玩中学, 寓教于乐。所谓趣味, 就是蔡元培先生说过的那种“使人感到愉快, 能引起兴趣的特性文学之趣味”。如果勇于突破习惯定势,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作业, 就可以更有效地让学生通过积极的参与、内化、吸收, 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所谓新颖, 就是作业形式要多样化。作业的新颖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 还能使练习的效率和巩固的程度都有所提高。学习“黄山奇松”一课后, 笔者让学生写一则广告语, 宣传黄山迷人的风光和奇特的松树。这一练习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 一条条充满童心童趣, 又不乏深度的广告语从他们的脑海里迸发出来。学了“蚂蚁和蝈蝈”一课后, 笔者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表演, 学生经过排练, 演出了一幕精彩的课本剧。这就使学生将课文学活而不是学死, 将课文的内容融会贯通后进行自己的再创造,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形象塑造能力、对课文的理解力和角色的感悟能力都得到了激发。由此证明, 知识的传递伴随着浓烈的趣味, 才能到达学生的心灵深处。

四培养实践能力, 布置开放性作业

动画片的最后, 三个小伙伴自豪地唱起了劳动光荣的歌曲。优美的曲调, 不仅让人身心舒畅, 更让人明白了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的道理。陶行知先生认为“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中, 深入到社会生活中”。所以, 大语文教育指导下的作业设计应充分体现语文学习的开放性、探索性。

早春三月, 我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 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秋天来了, 笔者要求他们去公园里赏菊花, 到果园里帮农民收果子。大自然中碧绿的麦田、金黄的稻谷、秀丽的青山、哗哗的流水、火红的枫叶等, 不正是提高其观察力、审美力的好素材吗?回来后, 学生们讲见闻, 抒感受, 真是收获多多。六十周年国庆大典, 笔者布置学生写一篇“爱在家乡”的文章, 体裁不限, 可以几个人合作。学生们很认真、很投入, 他们查找资料、访问、上网, 利用多种渠道, 从各个方面、不同角度对家乡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传说和变化都作了了解。他们用不同的体裁赞美家乡, 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表示愿意为家乡的建设努力学习。这一作业的练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示, 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以及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

摘要:布置作业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动画片《三个小伙伴》中的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在栽树时发挥各自长处, 分工合作。这启发了笔者在设计作业时的创新设计思路。

《小伙伴》教学设计 篇5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课在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位置,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设计形式多样的求知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拓展思维空间。

【学习目标】

1、认识“餐、丢”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分角色朗读。

3、了解小伙伴们对待玛莎丢失背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应当真诚地予以帮助。

【教学重点】认字和练习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悟,从而懂得要用实际行动给予人最需要的帮助。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3、预习本课要求认识的13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

1、同学们,你的身边一定有许多小伙伴,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伙伴呢?

2、今天,老师也请来一位外国小朋友,她很想成为你们的小伙伴,你们愿意吗?(愿意)

播放课件:一个外国小朋友玛莎高兴地走出来,说:“hi!大家好,我是玛莎,很高兴认识104班的小朋友。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要去春游,和我一块儿去,好吗?”(好!)

3、让我们一同与玛莎春游吧,在那儿我们还会认识她的几位小伙伴(板书课题:小伙伴)。齐读课题。

(设计目的:从生活出发理解“伙伴”之意,并运用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读书、合作探究:

1、借助拼音,自主识字。(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2、同桌交流,相互帮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组长检查,总结方法,练习说话。

⑴ 认读卡片上的生字。(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⑵ 交流记字方法。(指导学生记住字形)

⑶ 扩词练习。用“丢、共、汽”扩词。(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词汇的积累)

⑷ 课件出示:

我会读:

丢失 粗心 忘记 矿泉水

共同 保密 记得 餐巾纸

先认读词语,再练习用上面的词语说话。(注重说话训练)

4、自由读文,并标上小节号。

5、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小节读给大家听?谁愿意在他读之前,提醒他应注意什么?小评委们应注意什么?

6、指名学生朗读、评议。

7、合作探究,理解课文。

⑴ 课件出示插图,思考:他们都是谁?图中谁是玛莎、谁是维加、安娜和安东?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分析判断,并学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表达。这一设计目的是通过观察插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文中的四个人物,为深入理解打下基础。)

⑵ 他们中谁是谁的小伙伴?(教师可引导学生:玛莎是维加的小伙伴。维加是玛莎的小伙伴。玛莎的小伙伴有维加、安娜、安东。……这样不仅了解了人物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

⑶ 同学们可真棒!一下子就认识了玛莎的小伙伴,就让我们一块儿去春游吧!(播放课件:小伙伴们都去春游了,一路上他们说着笑着,欣赏着春天的美景,玩得很开心。到了中午,小朋友们都在吃午餐,只有玛莎一个人站在一旁。)

⑷ 玛莎怎么了?她会想些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

⑸ 小伙伴们是怎样关心玛莎的?请同学们自由读2~8小节,在小组内交流。

⑹ 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① 你觉得安娜、维加和安东三人谁做的最好?为什么?

② 安东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③ 这三个小伙伴你最喜欢谁?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④ 如果你是安娜、维加,看到安东主动帮助玛莎会怎么想呢?

⑺ 分角色朗读。

① 四人一小组读读、演演。

② 集体分角色读。

(设计目的:在阅读教学中,应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注重学生词汇的积累、说话的训练、语感的培养,体现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原则。注意体现读书的层次性,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读美课文。)

二、质疑问难:

(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让他们自己讨论解决。)

三、创设情境,设问导思,拓展延伸:

1、当时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

2、在生活中,你的小伙伴也一定遇到过许多困难,你帮助过谁呢?或者你接受过谁的关心和帮助呢?

(设计目的: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适合学生独立思考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从阅读者变为当事者,学生的体验就会更深刻,感情的抒发就会更真切。)

四、总结课文:

情景教学,课堂教学的好伙伴 篇6

【关键词】初中历史;神秘;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种情景,从而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同时也能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更好发展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能够在历史课堂上充分地利用好了情景教学法,那么学生在上历史课的时候就不会感到困难,而且还会更加喜欢历史课。

一、关于历史情景教学法的优点

1.能够修饰课堂,使课堂变得更加立体

历史本身具有很强的立体感,无论是历史时间,还是历史人物,他们的存在就具有立体感。可是,传统的教学往往忽视了历史时间和历史事件的立体感,教师为了强调教学进度,而一味地给学生讲解课本知识,这样学生也很难进入到历史情境中。所以,在历史课堂上利用情景教学法,可以让历史时间和历史事件很好地展现在课堂上,让学生更加立体地去了解他们。

2.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学生能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也没理由学不好,所以,在历史课堂上利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学生则能感觉到历史课的精彩,而且他们的好奇心也会被激发,从而对历史产生兴趣,那么,这样丰富多彩的历史课肯定也会受到更多学生的欢迎,这样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才会显得更加有激情。

3.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景对学生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当学生进入到老师所创设的历史情景中时,他们则会慢慢参与课堂,开动脑筋,发挥想象,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所以,情景教学法也是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二、如何在历史课堂上运用情景教学法

1.多媒体课堂导入,吸引学生

课堂导入在一堂课上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果教师的课堂导入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那么接下来的教学也会进行地很顺利。所以,在课堂导入部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导入,这样学生才会更好地感受到历史课堂的立体感。

比如,当学习到“鸦片战争烽烟”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在上课之前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几张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危害的图片,或者向学生放映一段当时中国的现状的短片,这样学生在观看的时候才会得到心灵的震撼。当学生看完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然后让他们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利用多媒体导入课堂,可以渲染课堂气氛,同时还能渲染学生的心情,当学生进入到了“鸦片战争”的气氛中,他们才会显露自己的真实情感,这样我们的历史课堂才不会显得更加有情感,这正好也适合了我们的历史教学。

2.故事情景插入法,激发学生兴趣

历史包含了很多丰富的故事,而且很多故事在课本上也不会讲得很具体。而且初中的学生对很多不知道的故事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如果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将一些历史故事插入到课堂中来,那么学生也会被带进故事的情景中,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趣味性。

比如,当学习到有关唐朝的历史时,老师则可以在历史课堂上安排一场简短的故事会,然后大家根据自己的了解来说一段和唐朝有关的故事,比如当说到杨贵妃时,很多人对她的故事也非常好奇,那么此时老师就可以借助故事会的机会,和学生说说有关杨贵妃与李隆基的爱情故事或者古代四大美女的故事,这样学生就会在听故事的时候对唐朝的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这样也会加深学生对唐朝历史的印象。通过故事情境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会对历史课产生兴趣,而且还会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这样才会扩展学生的历史知识面,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有意义。

3.联想情境法,增添课堂趣味

历史知识拥有很大的信息量,我们所接触到的历史知识大多数来自书本或者影视剧,如果仅仅让学生跟随别人的想法来学习,那么他们的思维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这样对他们的历史素质的培养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历史课堂上,老师同样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展开联想,这样他们的学习才不会显得单调。

比如,当学习到“清末明初的文化和教育”时,老师就可以将“科举制”搬上课堂,让学生将历史课堂想象成科举考试,然后再根据当时的社会条件进行评价,或者让学生进行假设,如:“假如我生活在明朝,假如我是考生”然后让学生围绕这样的主题进行联想,这样学生才会进入到课堂,展开想象,而且还会让历史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总结

初中历史课包含着很多的知识,学生学习历史,不仅是了解过去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够以历史为鉴,吸取历史教育,然后放眼未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老师应该创设情境,渲染课堂,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历史时代的背景,客观地去面对历史、评价历史。

【参考文献】

[1]吴俊.《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小伙伴》教学设计 篇7

首先, 教师要对全班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作细致的统计和全面的分析, 挑选出那些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强、工作责任心强、做作业速度较快的学生作为“学生老师”, 并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如 (1) 态度和行为的培训培养“学生老师”对“伙伴教学”的热情及对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不仅能热心帮助被辅导的学生, 并能处理好与被辅导学生之间的关系.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是辅导好其他学生, 而不是代替他们做作业, 同时又不使自己的学习受到影响. (2)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培训.包括对已学习的数学内容的培训和教学方法和技巧的培训等.尤其要对教材中重点的概念、定理、定律和易错的知识点进行强化培训;培养学生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伙伴教学”语言去辅助教学 (包括肢体语言) ;培养学生对被辅导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及时、正确的评价等

其次, 组建“伙伴教学”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组建遵循“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 根据每一位“学生老师”的能力差异, 每组人数2~4人不等.这样差别配置既为组内的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奠定了基础, 各组间的均衡配置又为公平竞争、共同进步创造了条件.“学生老师”的能力强就多配几名组员, 多配学困生;“学生老师”能力弱一些的就少配组员, 少配甚至不配学困生.总体上保持各组之间实力的均衡.这样优中差的差别配置既为组内的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奠定了基础, 各组间的均衡配置又为公平竞争、共同进步创造了条件.

最后, 对“伙伴教学”活动加以科学的管理.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把伙伴教学的时间定为20分钟.“伙伴教学”的活动形式可分为:课中活动、课余交流和校外辅导三类.虽然形式不同, 但实施教学的过程却大致相同.主要有以下三步:

1.布置伙伴教学的内容, 明确教学目标和行为规范

教师根据同步教学的需要给各个学习小组布置学习任务, 明确教学目标.即让学生明白这次活动要学什么?应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在伙伴教学实施的初期, 教师可以适当把教学目标定得低一些, 让学生能够相对容易达到.让“学生老师”和被辅导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增强参与“伙伴教学”的信心, 进而提高参与“伙伴教学”的积极性.以三年级下册中《认识东南西北》为例:活动初期要达到的目标就是通过学习, 让全体组员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知道A在B的什么方向.待教学双方对这种新的教学习模式比较熟练后, 可把教学目标适当提高为:让学生不仅能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还能通过其中一个方位找出另外三个方位;不仅能熟练地说出A在B的什么方位, 同时还能说出B在A的什么方位.

2.学生尝试“伙伴教学”, 教师及时监督指导

在“伙伴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应过多地干预学生, 应尽量激励学生的思考, 让学生学会学习, 扮演好调控者的角色.如在尝试伙伴教学的初期, 教师要注意观察各个学习小组的活动, 及时了解学生的“教”“学”的情况并及时的进行指导.因为“学生老师”即使已经经过培训, 但经验不足, 难免会犯错误.因此教师要认真监督, 仔细检查教学过程和结果.对“学生老师”和被辅导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困惑, 应及时地点拨, 排除思维障碍.但要注意维护“学生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即使“学生老师”犯了错误, 也应委婉地指出.如果发现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 做与伙伴教学活动无关的事情, 要及时地加以引导, 提出明确要求, 确保伙伴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3.做好总结评价, 及时反思改进

教师要对“伙伴教学”中的教学双方都进行认真观察, 及时获得反馈信息,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对进步慢的学生进行仔细研究, 必要时可考虑给他更换“学生老师”;进步快的学生, 可考虑解除他的“学生老师”;教师要研究“学生老师”的教学技能和技巧, 选出教学效果好、表现出色的“学生老师”, 及时总结经验向全班推广;教学效果差、不负责任的“学生老师”, 可考虑取消他的“老师资格”.

不仅如此, 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教”“学”情况, 每月颁发集体奖和个人奖.集体奖就是从总成绩、平均分、进步分、团结分等方面对各个学习小组进行总结评价, 评选出“优秀奖”、“进步奖”、“道德风尚奖”等.个人奖就是根据伙伴教学活动中教学双方的表现, 评选出“最佳学生老师”和“进步学生”等.以上选出的优秀集体和个人可以采用在班级里公开表扬, 也可以在黑板报上或广播里宣传他们, 并授予荣誉称号或必要的物质奖励.同时争取“学生老师”家长们的支持.

《小伙伴》教学设计 篇8

名师荐语

国内众多小学语文教学期刊中,当推《小学语文教学》,独树一帜,出类拔萃。她所刊文章观点鲜明,文笔清新,案例生动,言语亲切。一线教师视她为不可或缺的良师与益友。本人既是她的作者,亦是她的读者。一册在手,终身受用。

———贾志敏

自1981年《小学语文教学》创刊以来,我一直都是她的忠实读者,几乎每期必读。几十年来,获益匪浅,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众多优秀教师的实践经验中,给了我很多启迪。我之所以有今天,与良师益友《小学语文教学》的前沿引领分不开。衷心感谢《小学语文教学》历任编辑们!

———于永正

每次阅读《小学语文教学》,都有一种亲切感,因为她给予我们前行的勇气和转弯的智慧,让我们走在语文教学的正道上。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研究《小学语文教学》。

———薛法根

我是读着《小学语文教学》成长起来的。这里有前瞻的理念、新锐的主张、接地气的实践。《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的良师益友。

———张祖庆

订阅方式

1. 最便捷的方式?到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会刊22-440,园地22-441,人物22-442。每期8元。全年(12期)96元。

2. 错过征订期怎么办?可以到当地邮局破月破季订阅,缺的期数到我们的微信小店购买哦。

微信小店二维码:

3. 如何团购?欢迎各地教研员联系编辑部团体订阅。团体订阅更优惠哦!

4. 有电子版吗?可登录我们的网站(http://www.sxjyzx.net/)订阅电子版,享受第一时间在线阅读。每本4元,全年48元。

5. 如何联系?编辑部电话:0351-3961912。2017的承诺和方向

2017,我们力求使刊物:

更有料———内容接地气,形式小清新!

《小伙伴》教学设计 篇9

一、“两制”教育是自主、自由、快乐的个性化教育

“两制”把自主、自由还给了学生, 使他们真正成为自己思维的主人、自己发展的主人、自己学习的主人、自己活动的主人、自己生活的主人。心理学家认为, 每一个孩子都有成为好孩子的愿望, 我们的教育就应该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好孩子”的感觉。由于“两制”遵从平等、自尊、自重的原则, 成为了培养“好孩子”的重要载体。教师与学生结成对子以后, 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 而是成为学生的朋友、参谋, 学生感到从未有过的被尊重。生命是独特的, 是充满个性的, 不同的学生配备不同的导师, 接受只属于他的教育。这样使教育为个体的生命而存在, 成为个性化的教育。而承认差异, 本身就决定了教育的个性。

二、“两制”使德育工作从“独唱”走向“合唱”

“导师制”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指导下, 将学校班级德育目标、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 每一位教师都有导师的任务。不仅有效地弥补了班主任难以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心里的遗憾, 而且顺应了个性化教育的发展趋势。实行“学生导师制”后, 任课老师都是学生的导师, 既教书又育人, 既管“教”又管“导”, 德育工作从“独唱”走向“合唱”。另外传统的德育工作往往是“管”得比较多, “限制”比较多, 真正以学生为本, 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的相对较少。学生“导师制”立足于个性化、人性化, 正好弥补了以往德育工作在这方面的不足。很多教师说:“两制”活动与新课程改革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真正实现了“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教育和生活的统一。

三、“成长袋”评价成为开启心智的载体

在“两制”教育中, 我们建立了学生成长档案袋。有了“成长袋”, 学生的成长变得能观赏, 能触摸。看着“成长袋”, 教师可以细数学生成长的故事, 家长可以享受孩子成长的喜悦, 学生则认识到:做好每天的作业, 把文具借给需要的同学, 做一点家务事等都是成长。

“成长袋”评价不受时间、空间、内容的限制, 使学生的各种智能都在这里找到了用武之地。多元智力成就了多样化的发展, 多样化的发展又使每个学生都有成绩, 都有成就感。教师、学生、同伴、家长共同参与评价。“成长袋”成为全员育人、教书育人中有影有形的东西, 有了“成长袋”, 德育似乎可以虚功实做了。

《小伙伴》教学设计 篇10

进入毕业班复习阶段, 课堂上容易出现枯燥、单调、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师满堂灌的现象, 怎样调动学生积极性, 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便进行高效复习是非常重要的课题.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 我把“学生成长伙伴组”引进复习课的课堂, 探索成功了复习课上的“伙伴组”教学模式, 成功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核心概念

1.学生成长:初中阶段学生的道德、学业、行为、身心健康的发展

2.“学生成长伙伴组”学生自主选择结成伙伴或伙伴小组, 充分发挥学生伙伴的作用, 以学生成长伙伴组为基础, 以课堂教学活动和学校各项活动为主.引导伙伴互动, 形成积极自主的独立思考, 贡献见解, 分享合作的态度;及时进行生活、思想上的积极的情感的交流和沟通, 优化学习和行为品质, 认可自我特长和优势, 让彼此充分体验身边伙伴的关爱和进步, 学习彼此的优点, 能够更加勤奋地学习, 快乐地生活.

三、具体做法

1.分组.以4~6人 “学生成长伙伴组”为基础, 按测试成绩排序, 1~10名的学生为1号, 11~20的为2号, 以此类推为3、4、5、6号;1号为组长, 负责挑选本组其余成员组成小组, 这样基本上脾气相投和容易管理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小组内6人中原则上是男女比例为3∶3, 成绩有差异时, 男女比例也可调整为4∶2或2∶4, 座位采取3-3制, 需要讨论时, 转身即为6人小组.

2.课堂. (1) 概念课:课前所有学生自学, 并准备主讲.课上以小组为单位, 学生依次主讲, 相互补充, 带领大家复习书上的基本概念, 讲解概念的难点、注意点并举例说明, 知识点依次过关. (2) 习题课:前一天教师将习题下发, 学生提前完成.课前, 每个学生把自己觉得需要讲解的题目的题号写在黑板上的专栏处, 各小组商议后认领自己能够讲解的题目, 并在题目后面标上自己的组别, 上课时就由认领小组成员上讲台讲解, 大家对讲解内容满意, 就给该组加1分, 讲解不足之处由其他小组补充, 补充者也会得到相应的分数有些题目讲解不到位或无人认领的习题, 由教师做适当启发后举行拍卖, 分数双倍. (3) 教师:教师只起到组织、启发的作用.比如, 维持发言秩序, 有需要引申和拓展的内容, 教师先申请后发言.

3.当堂反馈.每节课都有小测试, 约5分钟, 测试后, 采取第一组批改第二组, 第二组批改第三组, 依次循环, 第九组批改第一组, 当堂亮分, 分数公布在黑板上记分栏内.记分采取x+x+x+x+x+x的模式, 按座位排序, 六个人的成绩一目了然, 这样每个人对该知识点掌握情况也一清二楚, 为小组做了贡献, 小组成员需要帮助谁, 也非常明确.

4.考评.操作细则由学生制定.如, 拍卖题目讲解权从1分起拍, 最高为5分;认领题目讲解权原则上小题1分, 大题2~3分;平时测试均分在班均以下的小组按小组排名扣分;忘记带课堂必要工具的, 扣1分;拍卖题目讲解权时, 优先从得分最低的小组开始, 有点向美国的NBA选秀, 原则上照顾得分低的小组.教师只参与考评发言人讲话的响亮、清晰度, 为鼓励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不扣分, 只加分.每两周总评一次, 最后两名的小组为前两名的小组服务一周.

5.成效

(1) 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由学生来主宰, 每个学生上课都要做教师, 学生们课前积极复习, 像教师一样认真备课, 认真讨论, 不仅增加了学生上课的责任感, 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 学生学习效果大幅度提高.“伙伴组”合作学习采用学优生与学困生相结合的模式, 实现了“兵教兵, 兵练兵”, 时间利用率高.学生不仅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还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可以通过互问互答来巩固知识, 提高表达能力, 小组间还可采取轮流检测、轮流汇报学习成果等形式, 这种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 对独立学习做了有效的补充.

(3) 学生思考能力、组织能力得到了锻炼.每节课、每个活动、每个问题, 每个人的管理, 小组的共同利益, 都由学生自己讨论形成方案, 达到了人人参与, 人人尝试成功的目的.学生学习氛围浓厚, 积极性高涨.

上一篇:教师保持心理健康下一篇:生产和施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