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调试

2024-05-11

运行调试(精选十篇)

运行调试 篇1

乍得邦戈尔-凯洛-蒙杜-喀麦隆边境公路修复及维护工程是乍得的基础设施项目,乍得首都恩贾梅纳与喀麦隆的杜阿拉港之间的战略走廊,乍得首都和乍得南部地区之间唯一铺有沥青路面的公路,该公路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工程主要对现有道路修复、加固及后续管理维护,道路总长364km。工程所需人工骨料主要为基层骨料(0~31.5mm级配碎石)及面层骨料(6~10mm、10~14mm碎石),共计24万m3,全部由项目部费安格砂石厂负责生产加工。砂石生产设备由13m3进料斗、ZSW600×1300振动喂料机、PE-900×1200颚式破碎机、PYFB-1626圆锥破碎机、2YK-1854振动筛、3YK-1854振动筛、PL-8500立轴式制砂机、皮带输送机12条、中间料仓、RCDA-12除铁器等组成。该套设备生产能力为250t/h,采用高料台平面布置,系统占地面积约4000m2。系统供电采用2台600k W柴油发电机组向系统提供电源。系统所需毛料由场外采石场提供,采用20t自卸车运输,单程运距500m。砂石骨料加工系统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2 系统分步调试

费安格砂石系统调试总体分为调试前的检查、单机空载调试和负载调试。单机调试分为:柴油发电机组、振动喂料机、颚式破碎机、圆锥破碎机、二层圆振动筛、立轴式制砂机、三层圆振动筛、料仓给料机和除铁器、胶带机,单机调试完成后进行单机负载调试。该环节的重点是:通过对单台设备调试前的机械和电气检查、检测,从而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系统设备试运行,检测、判断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采取相应的调整方法对设备整体或局部机构进行调整。

2.1 调试前检查及控制措施

系统调试前对单台设备及相关部件全面检查及调整,是保证设备调试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本次砂石系统调试前,组织机械和电气专业技术人员、厂家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砂石系统运行经验的运行和检修人员,组成专业检查小组。编制单台设备的检查和验收项目表,然后对系统设备及其相关的结构进行全面的系统排查,消除安装工艺缺陷及安全隐患。

2.1.1 基础及结构件检查

(1)检查各设备基础是否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并通过合格验收,设备地脚螺栓预埋有无松动,基础有无裂纹,其顶面平整度应达到相关要求。若出现基础标高不达标时需进行二次处理。

(2)检查各台套设备金属结构部分是否有变形,焊缝是否有脱焊、开焊的现象,连接螺栓有无松动。如出现上述现象可采取局部或整体加固、补焊、重新紧固以及更换螺栓的方法处理。

2.1.2 设备调试前的润滑保养

(1)清点和检查设备润滑点,并按照设备生产厂家要求的油品和数量进行注油保养,确保各润滑点润滑到位,油量充足。

(2)检查设备液压泵站,查看润滑系统的润滑油质量及油位是否满足运行要求,如发现润滑油粘度降低、变色、变质现象,及时进行更换新油及新油滤。

2.1.3 电气部分的检查与检测

因费安格料场无市电供应,需自备柴油发动机组做为供电电源,所以柴油发电机组及供电电路是重点检查与检测项目:

(1)检查发电机组控制面板,启动、预热、并机、上电、停机(紧急停机)等操作按钮工作是否正常。

(2)检查发电机运行参数是否正常,见表1。

(3)检查捷克科迈BFK-BP-C型全自动并机控制系统工作是否正常。

(4)检查已敷设完成的动力电缆,绑扎、电缆沟支架是否稳固,接地是否可靠,电缆损伤部位是否进行绝缘处理,终端子使用铜线鼻子连接,接头进行绝缘处理。

(5)测试电动机绝缘阻值,用500V摇表测量电动机,对地绝缘阻值不小于0.5MΩ,若电动机对地绝缘降低,即对电动机或相关附件进行检查,排除电动机自身问题,电动机应引出保护接地线并接地。

(6)检测急停保护、行程开关等装置,控制线路接入设备控制回路,装置应动作灵敏无卡滞。

(7)检查设备接地系统,确保设备接地和避雷系统安全可靠。

(8)检查各配电盘柜进线电源,供电电压是否符合要求。

2.1.4 设备重点部位的检查及机械调整

(1)颚式破碎机:检查机体及电动机底座与基础安装是否稳固并再次紧固;调整驱动电机皮带轮与动颚皮带轮的水平度及皮带张紧度,使其符合运行要求。

(2)复合圆锥破碎机:检查机体及电动机底座与基础安装是否稳固再次紧固;调整电机皮带轮与水平轴的水平度及三角带张紧度,使其符合要求。

(3)检查稀油站制冷机组安装紧固情况,增压泵及各部管路应无渗漏,管路阀门灵活启闭;仪表显示正常。

2.2 单机调试

2.2.1 单机空载调试

通过单机空载调试,保证系统设备及相关设施工作正常,消除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安装缺陷和安全隐患,满足运行要求。

(1)胶带机:点动试运行,检查电动机转向是否正确,如错误即调整电动机电源相序;安全保护装置等动作灵敏;机架联接紧固,无杂音和震动;减速机运行时无漏油,升温在正常范围内;观察各运转部件有无磨痕,防止输送带损伤;输送带跑偏量超过带宽5%时需调整。

(2)颚式破碎机:空载运行时,检查驱动电机转向是否正确,传动皮带是否打滑,机身振动幅度,动颚驱动轮旋转无径向跳动,停机时皮带轮配重部位悬停在正确位置,观察起动电流、延时参数是否符合要求,如出现较大误差进行调整。

(3)复合圆锥破碎机:启动和停车,各有关系统均应符合技术要求,动锥正向或反向转动,每分钟不应超过15转,圆锥齿轮不应有冲击和周期性噪声;润滑系统,给油压力应在0.5~1.5kg/cm2范围内,回油温度不超过50℃;液压调整装置,按其操作程序锁紧。

(4)立轴式制砂机:空载运行,观察运行参数是否符合要求,出现误差时进行调整;润滑部位无渗油;运行无异响或震动,如出现即停机检查并调整。

(5)振动喂料机及振动筛:空载运行,检查电动机转向是否正确,皮带是否打滑,激振器及行程机构等特性参数是否符合要求,如出现偏差即进行调整。

2.2.2 单机负荷调试

通过单机负载试验,检验设备及相关设施在重载条件下的运行状况,消除影响运行的不良因素:

(1)胶带机负荷调试:胶带机负载运行情况下,电动滚筒、托辊升温是否正常;调整张紧装置保证输送带不打滑;用调整托辊控制输送带的运行状态,消除重载运行条件下的跑偏现象。

(2)颚式破碎机、复合圆锥破碎机、立轴式制砂机负荷调试:设备上料过程中,校正料位显示;在连续工作状态下进行最小进料至最大进料和出料量的调整,过程中记录参数,选择最佳的进料量和出料量,达到最佳的出料精度;重载运行条件下各设备应无急剧的振动、异常噪音和温升;排料口出料正常;电气控制系统动作正常,各保护装置和行程限位装置动作灵敏。

3 调试效果

3.1 单机调试问题及处理措施

(1)颚式破碎机在调试前的检查中发现动颚润滑点堵塞,采用人工疏通,更换专用注油嘴补加润滑脂。

(2)发现颚式破碎机出料口与#1胶带机受料斗落差较大,经加装溜槽和缓冲器后下料冲击皮带问题得到解决。

(3)调试前的检查中发现,制砂机自带上料斗较小,容易造成#5和#11胶带机上料时洒漏料。在原料斗基础上制作了较大的料斗,避免了洒漏料现象的再次发生。

(4)调试前的检查中发现,二层振动筛、三层振动筛下料口与#5、#8、#9、#10胶带机落差及偏离较大,易造成洒料。制作延长下料斗、校正下料口,避免了洒漏料现象的再次发生。

(5)在调试前的检查中发现,颚式破碎机驱动电机出现相地、相间绝缘阻值过低,或者运行时三相电流不平衡的现象,对电动机的绝缘阻值进行检测,检测后得出问题原因:电动机接线抽头绝缘外皮破损;电动机电源电缆绝缘破损;电动机接线盒内接线未达到工艺要求。对问题点进行针对性处理,对破损处进行有效绝缘处理和重新制作终端电缆头,按规范重新压接后,经再次检测合格。

(6)完善保护装置:在调试前的检查中发现部分胶带机急停控制信号未接入控制回路,对调试运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问题发现后立即整改,使调试运行有了安全保障。

3.2 试生产结果

(1)PE-900×1200颚式破碎机调试完成后,试运行8h,最大进料粒度750mm、破碎能力256t/h,达到设计要求。

(2)PYFB-1626复合型圆锥破碎机调试完成后,试运行8h,最大进料粒度228mm、破碎能力508t/h,达到设计要求。

(3)PL-8500立轴式制砂机调试完成后,试运行8h,最大进料粒度50mm、破碎能力120t/h,达到设计要求。

(4)骨料输送:胶带机调试完成后,能够完成各种级配骨料输送任务,期间各条胶带机运行正常,未出现严重跑偏现象。

(5)整个试生产过程,电气控制系统工作正常,2台600k W柴油发电机组运行正常,可实现自动并机,试生产顺利完成。

调试和试生产结果表明,系统具备0~31.5mm连续级配骨料,6~10mm、10~14mm面层骨料的生产能力,系统调试工作按计划完成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摘要:针对乍得邦戈尔公路项目费安格砂石系统在调试、试运行工期紧的情况下,如何组织、安排、控制好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AAO工艺调试运行体会 篇2

摘要:根据实际工程调试遇到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对A/A/O工艺调试及运行模式作了探讨,结合各污水厂水质、水量特点和不同的处理设施,对A/A/O工艺运行中各工艺控制参数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有效控制,并就调试过程遇到的问题谈几点体会,为新建和将建污水厂的运行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A/A/O工艺,调试运行,溶解氧,污泥龄

A/A/O工艺是由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系统所构成,是在A/O除磷工艺基础上,在厌氧反应器之后增设一个缺氧反应器,并使好氧反应器中的混合液回流至缺氧反应器,使之反硝化脱氮。污水首先进入厌氧反应器,兼性发酵细菌将废水中的可生物降解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发酵产物,如VFA;混合液进入缺氧反应器后,反硝化细菌就利用好氧反应器中经混合液回流而带来的硝酸盐和废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进行反硝化,达到同时去除有机碳与脱氮之目的。随着废水进入好氧反应器,聚磷菌除了吸收、利用废水中残余的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外,主要是分解体内贮积的PHB,放出能量以摄取环境中的溶解性磷,并以聚磷的形式在体内贮存起来,实现自身的生长繁殖,并通过剩余污泥排放,将磷去除。

A/A/O工艺由于具有同时除磷脱氮功能,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根据笔者对几个新建城市污水厂调式过程遇到的问题,谈几点感受和体会。1调试运行前的检查

调试前对构筑物、设备等进行认真检查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在所有调试的污水厂中发现以下问题较普遍:(1)构筑物、管道内的建筑垃圾未清理干净,造成水泵和曝气系统的堵塞,影响排泥。(2)预留孔洞、管道伸缩缝、电缆穿孔处密封不好,通水后存在漏水现象,影响调试工作。(3)出水堰和墙体接缝处渗漏严重,甚至导致堰口不出水,无法达到设计要求。

(4)搅拌器或推进器安置角度不正确或位置不合理,导致能量浪费和局部流速不足,造成局部污泥沉积。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污水厂通水调试前,必须进行细致的检查,确保各构筑物、管道线路和机电设备能够按设计要求运行。2调试过程各因素合理控制

由于各城市的气候与城市污水水质、水量的不同,需要充分利用工艺特点并结合运行环境对各运行参数进行有效调控。2.1气候及水温 由于各城市地理环境不同,其气候、气温也不一样。对于南方城市,四季温差较小,年平均水温约20℃,夏季最高水温约29℃,冬季最低月平均水温15℃。一般来说,水温>15℃对于微生物处理效率影响不大,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调试。在北方地区,冬季气温均低于8℃,水温低于15℃。如西北某污水处理厂调试是在11—12月进行的,当时气温8℃以下,水温12℃,虽然可以进行培菌工作,但水质处理效率降低,培菌工作时间延长。因此,在北方最好避免冬季进行污水调试。2.2入流水质及水量

对于一些环境基础设施薄弱,清污不分的城市,普遍存在污水增长迅速,而污水截留率及集中处理率低,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现象。对于一些工业城市,如调试中的南方某污水厂,水质成分复杂,难降解,有毒物质含量高,且水质波动大,从而影响活性污泥系统的正常运行,如污泥膨胀、污泥中毒等。因此,对于新投产的污水厂,要使工艺运行稳定,必须收集完整的基础资料,尤其是城市现状水质资料。另外要求工艺调试人员善于把握进水水量、水质特点,观测在线pH变化,每天进行微生物镜检,以便及时进行工艺调整,如采取增大污泥龄、减少排泥量、加大回流比、提高溶解氧等措施。2.3自控方面的运用

在自控方面,污水厂采用微机控制管理系统分散检测和控制,集中显示和管理,各种设备均可根据污水水质、流量等参数自动调节运转台数或运行时间。但在一些污水厂的自控方面投资较大,实际运用意义却不大。因此,污水厂的软件应达到以下几点要求:(1)软件做到功能全面,画面简洁,易读、操作方便,易于掌握。

(2)软件必须可靠、实用,易于修改,且要考虑到现场可能出现的各种特殊情况,如电动闸阀和水泵的联动开机;在局部位置设置自动控制系统,如由进水泵房的水位来控制水泵的运转等。(3)软件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实时和历史趋势显示、显示报警管理、用户综合报表等功能。一般包括: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仪表显示图、空气总流量实时趋势图、污水总流量实时趋势图和历史趋势图,故障报警的实时查询及记录,报表系统可打印班组报表、月报、年报等。因此,有一套好的自控软件,不仅在调试阶段大大减少调试人员的工作强度,改善污水厂的内部管理,满足工艺要求,而且可使整个污水处理系统在较经济状态下运行。2.4构筑物及设备的特性

一般来说构筑物和设备已经选定,不可能变动,但充分利用构筑物及设备的特性进行工艺调整也是缩短调试时间的要素。

(1)实现最优化的动力组合。如根据进水泵的型号流量不一致的问题,可依据进水量进行水泵开启台数的组合;对于搅拌器和具有推进作用的曝气装置可以进行合理组合,保证充氧和搅拌的适宜。

(2)利用氧化沟可调堰板进行间歇式的进水、曝气、静沉、滗水等培菌操作和调整氧化沟的流态和溶解氧的分布。利用超越阀及各阀门的切换进行活性污泥在系统内的转移调整控制。(3)实现合理的排泥。根据集液池液位计、泥位计等仪表进行剩余泵的开启。根据脱水机的特性进行排泥控制,保证进入脱水机的污泥性能符合脱水设备污泥工艺要求。2.5人员培训

由于污水厂刚进入启动运行,操作人员缺乏对污水处理过程的了解,不能对系统进行及时调整,将延长调试时间。因此,要求操作人员对本厂的工艺流程及各构筑物和设备的作用有初步了解;其次,对设备操作及易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及时排除故障的培训,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对化验人员进行活性污泥培养驯化效果的培训。由于化验人员对取样时间、位置和分析操作不熟练等原因,造成了化验项目不全面,结果不连续,准确率低等问题,这也会影响调试的进程。

3调试过程的工艺参数控制 3.1溶解氧

在活性污泥培养初期,微生物未增长,需氧量少,因此将供气量调小,甚至可以通过空气排水阀放掉部分空气,防止曝气池上出现过多的泡沫。如果泡沫量过大,影响调试运行,可采用间歇曝气,一般停曝气时间控制在4~8h之间,同时观察曝气池内污泥的颜色和气味,正常的污泥颜色为黄褐色,泥腥味,当发生供氧不足或厌氧,泥色变为黑色,并有污泥上浮的现象,此时必须进行曝气。3.2活性污泥的生物相

在生活污水中,存在着大量微生物,当曝气池内的钟虫、累枝虫增多,并且出现楯纤虫、固着型纤毛虫等多种原生动物(一般1周可出现以上情况),表明活性污泥基本成熟。随着活性污泥增长,大约2~3周后可发现一些轮虫、线虫等后生动物,表明活性污泥完全成熟。3.3污泥增长量计算

污泥的增长需要一个过程,污泥的增长量的计算可粗略的按进水BOD5的40%(包括内源呼吸及氧化消耗的量),再加上截留进水SS总污染量即是在生物系统内活性污泥的总量。这些污泥分布在厌氧池、A/O池以及二沉池的污泥内。当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量达到1000~1500mg/L浓度、沉降比为10%左右时,污泥培养过程基本完成。3.4回流比

在试运行初期,回流比可控制到100%~200%,以便保证二沉池内的污泥及时回流。当微生物增长到一定阶段时,调整回流比在100%以下。SVI在50~100mL/g时,可使外回流比降至50%~60%。另外以沉降曲线为依据,在保证二沉池内不出现硝化和释磷的前提下进行回流比控制。

4A/O脱氮最优的运行管理 4.1对溶解氧的控制要求

对于A/A/O工艺,厌氧池、好氧段的溶解氧是保证聚磷菌对磷的充分释放与吸收的重要条件;控制缺氧段、好氧段的溶解氧值是影响硝化与反硝化是否彻底脱氮的一个重要因素。(1)一般好氧段溶解氧控制在1.5~2.5mg/L之间。如果好氧区溶解氧下降,说明曝气不足。(2)缺氧段溶解氧控制在0.5mg/L以下,如果溶解氧较高,说明内回流比值过大。

(3)厌氧池中的溶解氧控制在0.2mg/L以下。当出现溶解氧过高,检查外回流比配置是否合理或者搅拌强度是否过大导致将空气中的氧复原至水中。4.2F/M(BOD负荷)控制

在污水厂调试初期,由于活性污泥数量不足,BOD5负荷大于0.3kgBOD5/(kgMLVSS·d),BOD5去除率低,脱氮效果不足30%,当BOD5负荷逐渐接近0.3kgBOD5/(kgMLVSS·d),BOD5去除率可达90%,硝化效率明显提高,脱氮效果可达到70%。当系统污泥负荷继续降低到0.15kgBOD5/(kgMLVSS·d)时,脱氮效率变化不大,这是由于有机物和氮的比值一定的缘故。当BOD5负荷小于0.1kgBOD5/(kgMLVSS·d)时,BOD5去除率及脱氮效率反而降低。这是由于进水有机物少,微生物处于饥饿衰老状态,活性污泥絮体解体,絮凝性变差,沉降性能恶化,导致出水混浊。因此,在实际运行中保持适中的污泥负荷是有必要的。一般A/A/O工艺BOD5负荷变化控制在0.10~0.30kgBOD5/(kgMLVSS·d)范围,属低负荷运行工艺。在此范围内,BOD5去除率可达90%,脱氮效率70%以上。4.3污泥龄的控制

对于A/A/O工艺,污泥龄的控制是脱氮除磷运行的重要参数。当进水量及水质恒定时,需要合理控制剩余污泥的排放量,调节MLSS的浓度。通常在冬季运行时控制MLSS在3500mg/L左右,污泥负荷为0.1kgBOD5/(kgMLVSS·d)左右,SRT控制在12d左右;在夏季运行时控制MLSS在2000mg/L左右的低浓度运行,污泥负荷为0.18kgBOD5/(kgMLVSS·d)左右,SRT控制在8d以下运行效果较好。5建议

关于电梯运行舒适感的调试 篇3

关键词:电梯;舒适感;调试

中图分类号:TP2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2-0085-01

电梯在具体的工作中的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实现安全到达,并且要使乘客的舒适感得到满足。因此在保证电梯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必须要进一步的保证其具有乘坐舒适感。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运输载体,电梯本身的运行舒适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除了会影响到乘客的心理之外,而且与电梯厂家的声誉也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必须要认真的做好电梯运行舒适感的调试工作,笔者以自身的实践经验为根据简单的分析和介绍了电梯运行舒适感的调试工作。

1 设定和调节电梯的速度曲线

乘客的舒适感与电梯的实际速度曲线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乘客在乘坐加速或者减速的电梯时会产生不舒适感,这是由于上下垂直运动的电梯会对人体产生较大的影响。通常来讲,加减速的时间与乘坐舒适感具有直接联系,要想确保乘坐的舒适性,就需要对加减速的时间进行适当的延长。然而如果具有越长的运行时间,就会导致运行效率变低,而如果将运行时间缩短,在很急促的起制动的情况下就会导致乘客出现较差的乘坐舒适感。所以为了能够保证乘坐的舒适感,并且缩短运行时间,就要保证平稳的加减速变化,这样就能够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一样的乘坐感觉。电梯具有越小的加速度就会产生越好的舒适感,但是过小的加速度会使加速时间得以加大,并且会在加速的过程中导致电梯形成大的速度波形,因此会降低舒适感。电梯加速度的变化能够在加速变化率中很好的反映出来,电梯在加速的时候如果具有较小的变化率就不会因为急剧的速度变化而出现振动。为此,必须要合理的设定和调节电梯的速度曲线,理想的速度曲线中间属于具有一定斜率的直线,而且在加减速的末端呈现出一种平滑的曲线,加减速度的最大值在多种不同速度中都能够保持不变,这样就能够确保乘坐的舒适感[1]。

2 变频器和曳引机适用范围的配合

每台电梯都具备自身独特的特性,变频器和曳引机之间很难保证具有完全一致的参数配合,所以很容易出现溜车现象。因为变频器和曳引机在适用范围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且两者之间很难在参数方面实现配套使用,变频器往往具有较小的启动输出功率,曳引机减速齿轮之间具有较小的啮合力,因此在重载或者空载的情况下很难对对重和轿厢两边的拉力进行平衡,进一步导致变频器建立的反溜车力矩太小,这样就会引发比较严重的溜车现象。对曳引机齿轮之间的啮合力予以适当的增加,这样虽然还是具有一定的溜车现象。然而在调节其他参数之后,基本上就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状态。因此,为了有效的避免出现电梯溜车的现象,就必须要保证变频器和曳引机之间适用范围的配合。

3 对变频器内部曳引机铭牌参数进行匹配

VVVF电梯的全称是交流变频变压调速乘客电梯,“E/f=常值”是变频器控制曳引机运行的基础,其中电源频率用f来表示,感应电动势用E来表示。通过对变频器的通过对变频器的计算就能够得出E值,变频器只有将关于其控制对象曳引机的参数掌握住之后,才能够在控制模块中对频率、电流、感应电动势和速度等进行精确地计算,如果变频器内部曳引机铭牌参数在设定的时候存在着不匹配的问题,就会导致出现过大的计算误差,致使曳引机输出转矩达不到相关的要求,除了会造成电梯出现溜车的情况之外,还会进一步导致曳引机在运行的过程中发生不平稳的现象。所以在电梯正式出厂之前,必须要将曳引机和控制柜连接起来,使变频器通电对曳引机进行驱动,这样在空载的状态下变频器就可以进行参数自学习。变频器会以辨识到的结果为根据对控制算法中的相关参数进行调整。与变频器匹配的最佳参数就是这一组数字学习到的参数,因此其能够使外场调试的工作量得到有效的减少,同时在消除运行震动和溜车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

4 保证合理的重轿厢平衡系数测定范围

启动时的电梯因为曳引机受到的轿厢和对重之间的存在的不平衡的力的影响,因此会导致变频器建立的力矩不够大,或者没有将反溜车力矩迅速的建立起来,最终导致曳引轮在电梯启动开闸瞬间朝着重的一侧溜车,或者在制动的时候出现了带速抱闸和抱闸延迟的现象,这些都极大地影响到了电梯运行的舒适感。不同定载重量的电梯具有不尽相同的对重重量要求,具体的计算方法为:

电梯载重量*50%+轿厢总重量=对重重量。

同时也能够利用钳表测量电梯输入线电流的方式将对重和轿厢的平衡系数计算出来。在电梯的运行过程中,不管是过重的对重还是过轻的对重都很容易导致电梯出现启动力矩不足的情况,从而进一步的引发溜车的现象,而电梯在停车的时候也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变大的振动。所以在对快车进行调试之前,必须要对将来的用梯状况进行认真的分析。然后以此为根据,将电梯的平衡系数确定下来。同时,使对重得以增加或者减少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 严格控制机械振动

电梯的变频器输出波形中具有一定的高次谐波分量,其会导致出现振动和噪声,而且高次谐波分量和基波分量会随着运转频率的变化而出现较大范围的变化,从而引发电机各个部分之间出现谐振的现象。在曳引钢丝绳的传递作用下,这种振动会传递到轿厢,同时会与轿厢固有的振动频率之间形成共振,因此导致乘客乘坐电梯的舒适感变差。面对这种情况,必须要对电梯载波频率进行改动,或者将禁止频率设定出来。也可以在设计轿厢的时候對轿厢的重量和结构进行充分的考虑,使固有频率地得以改变,这样就可以将共振频率避开,同时将防振橡胶设置在承重梁和主机架之间也具有重要作用。将绳夹安装在靠近轿顶部分的钢丝绳上,也能够将部分振动的传递消除,从而有效地提升电梯的运行舒适感[3]。

6 电梯舒适感受到的反馈回路的影响

在电梯中反馈回路属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回路,变频器利用这个回路可以对当前电梯运行速度情况进行检测,并且比较自身的给定,而从对输出的频率进行不断的纠正,确保输出曲线的平滑稳定的实现[4]。一旦反馈回路出现故障,就会使电梯运行曲线的输出受到直接的影响,最终导致电梯运行过程中出现较大的振动,所以电梯的运行舒适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电梯反馈回路好坏的影响。利用旋转编码器测试电梯速度,可以发现电梯的运行会受到旋转编码器断相和错相的显著影响。

7 结 语

作为一种具有较高舒适性、安全性和自动化程度要求的产品,电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的舒适感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对电梯进行使用的时候必须要立足于技术层面对其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从而全面地提升电梯的控制技术水平,最终能够有效的保证电梯运行中的舒适感,推动我国电梯事业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孙立新,戴广宇.电梯平衡系数快捷检测新技术研究[J].中国特种设备 安全,2015,(8).

[2] 肖北雁,王文彬.我国现行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的几个问题 [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5,(8).

[3] 郑晓锋,陈豪.曳引式电梯对重上方安全空间的检验探讨[J].中国特种 设备安全,2015,(8).

矿井水回用处理工程改造及调试运行 篇4

1 污水水质、水量及排放标准

该矿的废水来源主要为井下各巷头及采面流水。该矿井水以细粒煤分级岩粉为主要悬浮物, 其亲水性极强, 无机盐类及有机污染物较少, 重金属含量低, 悬浮物浓度高, 水呈灰黑色, 属于典型的含悬浮物型矿井水。经检测, 该矿井水主要污染物指标:CODMn为45mg/L, S S为1 2 9 m g/L。要求经处理后应达到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该煤矿排放水量为1000m3/d (24h) 。

2 污水处理工程工艺选择

2.1 污水污泥处理工艺选择

该矿井水悬浮物浓度较高, 因此在设计中采用初沉+混凝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工艺。

2.2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从矿井从排出的污水先经过初沉池, 将矿井中的泥沙和大部分悬浮物沉淀出来, 出水自流进入调节池, 以调节污水的水质和水量, 调解池中的污水经流量计量后泵入混凝反应池与投加进来的药剂发生混凝反应, 经斜管沉淀后, 再通过泵进入滤池和活性炭吸附池深度处理后, 投加二氧化氯消毒灭菌, 清水进入清水池经泵和管网送达浴池储水罐或供水塔备用。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见图1。

2.3 主要构筑物设计参数

初沉池 (原有) :1座。分4格。尺寸12×5.2×3m, 停留时间3.7h。

调节池:1座。尺寸5.5×4.5×4m, 停留时间2h。内设潜污泵2台, 一用一备。型号W QZ 60-1 0-4.0, 流量60 m3/h, 扬程1 0m, 功率4.0kw。潜污泵采用液位控制, 根据调节持水位的变化, 可实现“高开低停”控制。

混凝反应池:1座。尺寸5.5×1.5×4m。停留时间40min。

斜管沉淀池:1座。尺寸5.5×4.5×4m, 停留时间2h。Ф60。

中间水池:1座。尺寸5.5×4.5×4m。停留时间2h。内设提升泵两台, 一用一备, 型号W QZ 60-1 0-4.0, 流量60 m3/h, 扬程1 0m, 功率4.0km。

滤池:2座。尺寸2×1.5×3m。滤料分别为无烟煤和石英砂。

活性炭池:2座。尺寸2×1×3m。内装粒状活性炭。

清水池:1座。尺寸5.5×4.5×4m。停留时间2h。内设清水泵二台, 一备一用, 型号80QW65-25-7.5m, 流量65m3/h, 扬程25m, 功率7.5kw。

污泥浓缩池:1座。尺寸5.5×2×4m。内设污泥提升泵二台, 一用一备。型号50ZJWQK25-40-7.5, 扬程40m, 功率7.5kw。污泥泵也采用就地控制与集中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式, 根据贮泥池水位的变化, 可实现“高开低停”控制。

污泥处理间:1间。内设污泥压滤机一台。型号XMY20-630-20U。过滤面积20m3。板框尺寸630×630mm。

3 调试运行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

3.1 工程调试及试运行

调试运行过程中, 个别时段原水浊度突然升高, 造成出水CODMn、浊度短时间内升高, 通过增加投药量, 增强反冲洗强度等措施, 保证了出水水质的稳定。对滤池反冲洗不充分也造成了出水水质不达标, 通过加强反冲洗作用消除影响。冬季可通过增加混凝剂投加量保证出水水质。通过连续两个月的调试运行, 出水水质达到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出水CODMn为2mg/L, 浊度为1NTU, 经检测其他各项指标也达到该标准。

3.2 经济效益分析

工程总投资为94.05万元。其中直接投资为64.18万元, 间接投资29.87万元。运行成本包括电费、人工费及药剂费、维修费、折旧费等, 折合吨水成本为0.92元/吨水。年经济效益:等水量生活用水费用+排污费-处理运行费用=56.94万元。

3.3 环境效益分析

该工程的运行, 大大的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 CODMn减少15.7吨/年, SS减少47.1吨/年。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4 结语

该矿井废水经混凝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处理后, 出水水质达到生活用水标准, 出水CODMn为2mg/L, 浊度为1NTU, 经检测其他各项指标也达到该标准, 证明该工艺能有效去处矿井水中的污染物;通过在原有构筑物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节省了基建费用;矿井水净化处理后作为生产和生活用水, 有效的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 节约了水资源, 有效缓解了矿区用水量日益增加和水资源越来越短缺的矛盾, 同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摘要:通过对原有矿井水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在原有构筑物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强化深度处理, 使矿井水经过混凝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工艺处理后, 达到生活用水标准。该工艺的稳定运行不但减少了废水的排放, 而且节省了水资源, 有效缓解了矿区用水紧张的问题, 同时也为类似废水的处理及回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矿井水,回用,工艺改造,运行,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污水处理工程调试与试运行 篇5

调试和试运行是废水处理工程正式运行前必需的过程,调试可以进一步检验土建工程、设备和安装工程的质量,同时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和驯化,为正式运行做好准备。调试一般由废水处理工程的施工和运营单位负责,设计单位进行技术指导,设备供货单位参与并配合运行调试。

废水处理工程的调试一般包括准备工作、单机调试、单体调试、工艺调试及试运行等程序和内容。

一、调试准备

调试的准备工作是保证调试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环节,调试的准备包括组织计划、人员配备、物资准备、现场准备、事故防范等内容。

(一)组织计划

明确工作内容,制订调试方案,安排进度计划,准备调试记录。

(二)人员配备

组织协调参与调试工作的各相关单位派驻技术人员到达现场;成立由各相关单位人员参加的调试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指导、督促调试工作;根据调试的工作量和工作要求安排配备相应数量和工种的调试操作人员;参与调试的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接受必要的培训,对废水处理流程、各单元工艺的功能与原理、关键的设计和运行参数、自动控制的方式、主要设备的操作方法等,要做到心中有数。

(三)物资准备

水、电、气保证通畅和充足供应;药剂、耗材、污泥菌种等调试用品的购置;调试中需要用到的临时水泵、临时空压机、检测仪表、必要的工器具的落实;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的准备。

(四)现场准备

工程验收中发现的缺陷和问题应完成整改;施工现场应进行清理,厂区保持干净整洁;设备、管道、阀门进行清扫;配电柜、控制柜、电气设备除尘;如需要临时设施、临时管线,应在调试开始前搭建完成。

(五)事故防范

制订调试期间的事故应急预案;具有明确的防触电、防跌落、防溺水、防中毒、防火的措施,准备必要的现场防护、救护用品;对操作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二、单机调试

工艺设计单独工作运行的设备、装置均称单机。工程验收结束后,对单机分别进行独立调试,目的是检验工艺系统中的机械设备、电器、仪表等在制造、检验、安装等环节是否符合要求。

(一)单机调试程序单机调试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1)设备、部件及附属设施应完成全部安装工作,管路、电气、控制线缆连接到位,所有螺栓和紧固件都已紧固,并经检验确认。(2)设备本身已具备运转条件,包括设备本身应保持清洁,加入足够的润滑油,管路充水等。更多污水处理技术文章参考易净水网http:///

(3)满足设备启动正确的外部条件,如状态容积式水泵应接通安全回路管,离心式或罗茨风机应先在不带压的条件下点动。

(4)调试人员接受培训,阅读设备的有关技术资料,熟悉设备的机械、电气性能,做好单体调试的各项技术准备。

(5)安装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到场,复杂设备调试时应通知生产厂家或供货商到场。(6)做好调试记录的准备工作。

(7)凡有转动要求的设备,先用手启动或者盘动,或者用小型机械协助盘动,无异常时方可通电点动。

(8)点动启动后,应检查电机设备转向,在确认转向正确后方可二次启动。

(9)点动无误后,做3~5min试运转,运转正常后,再做1~2h的连续运转,此时要检查设备温升,一般设备工作温度不宜高于 50~60℃, 除非说明书有特殊规定。温升异常时,应检查工作电流是否在规定范围内,超过规定范围的应停止运行,找出原因,消除后方可继续运行。单机连续运行不少于2h。不同设备单机试车时间详见表1。(10)单机运行试验后,应填写运行调试单,签字备查。

(二)常用设备单机调试注意事项(1)格栅

检查格栅槽底部有无异物,清理栅网,检查皮带输送机、除污机运转情况,是否 有异常。(2)水泵

水泵开机前检查运转(手盘动)和润滑情况,检查相关阀门是否处于正常位置; 根据设备要求决定管路中是否充水;离心类水泵可在带压(关闭出水阀)条件下启动,活塞类定容积泵则应在开路(打开出水阀 的条件下启动,严禁空泵运转和超载,正常运转温度应不大于65℃。(3)罗茨风机

风机属于高速运转机械,开机前必须检查润滑油是否达到标准(游标尺上有刻度),检查所有阀门是否处于工作状态。风机启动方式是保证运行安全的关键。如果采用空载启动,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①手盘风机无卡滞现象;②将放空阀打开;首次启动时,曝气管阀门也应打开;③风机用专门设计的启动箱(自耦或软启动)启动;④风机在达到额定转速后,缓慢关闭放空阀。同时按曝气量要求将曝气词节阀调至要求位置,直至放空阀全部关闭为止,⑤风机正常运行后,轴承部位温度不应超过说明书规定,一般应≤50-60℃;不按要求方式启动,可能造成风机过载,烧坏风机;⑥关停风机应按反向程序进行,即先缓慢打开放空阀,再关停风 机,不按要求,突然关机可能造成池水倒灌至风机内,造成风机损坏。(4)消毒设备

采用CI0发生器消毒时,应注意安全 .特别是采用酸类原料时,应防止人体烧伤。一般先打开加药水射器进料和加药,再开机(阀)进料;关闭时,则应先关进料泵 阀),待10~15min , 加药水射器将反应罐内残留药物反应完成后,再关投药阀门。水射器不能在有背压条件下工作。

采用臭氧发生器消毒时,特别注意高压发生器的使用规则,并防止臭氧直接排放于空气中,对人体造成危害。采用紫外线消毒应防止紫外线灼伤。(5)其他设备

严格按设备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三、单体调试

单体调试是按每个处理工艺单元的不同要求进行的,如格栅单元、调节池单元、水解单元、好氧单元、二沉单元、污泥浓缩单元、污泥脱水单元、污泥回流单元等。单体调试是在单机调试基础上进行的,每个单体内不同的设备和装置协同运行。单体调试是检查单体内各设备的联动运行情况,应能保证单体正常工作。更多污水处理技术文章参考易净水网http:///

(一)单体调试的条件

单体调试应符合下列条件后方可进行:构筑物应全部施工结束,构筑物的内部及外围经认真、彻底清理;单机调试已完成,设备正常无故障;自动化系统、仪器仪表系统的程序调试、模拟调试完成,具备运行条件;接通供电及进、出水系统,有足够的来水保证连续运,排水顺畅,操作人员己做好各项技术准备,准备好进行记录。

单体调试可以用清水也可以用废水,应视工艺要求而定。使用废水时,单体调试只解决设备的协调联动问题,而不要求处理单元达到设计去除率。单体调试过程不必进行水质化验。

(二)部分单体调试操作注意事项(1)格栅单元

检查格栅间的闸门、格栅等通电运转是否正常;检查格栅槽底部有无异物卡 住链轮;根据进水的流量控制粗格栅开停的台数,逐个检查格栅的各项功能;检查皮带输送机的运行情况;可在进水中人为投加合适的杂物检查除污机对垃圾的清除效果。(2)提升泵单元 当泵房水位达到启泵水位后,按启泵操作规程启动水泵;轮换启动水泵,检查各水泵的启动、停止功能和运行状况;检查各泵出口止回阀是否有效,是否运行自如,检查所设定的水位、水位检测设施和水位信号是否正常。(3)沉砂池单元

在有径流的情况,检查吸砂机、砂水分离器、闸门以及相应配套阀门、电器设备等是否工作正常检查沉砂池设备的启动顺序和停车顺序是否符合工艺要求。检查搅拌机、空压机、提升器(或排砂泵)和砂水分离器的各项功能 ;检查各设备如电磁阀、空压机、砂 水分离楛能否按程序自动投人工作,沉砂池在自动状态下的运行是否正常。

(4)曝气池单元

检查曝气管道所有固定处及固定方式,必须牢固可靠,防止产生通水后管道因浮力产生松动现象。首次通水深度为淹没曝气头(管)0.5m左右,开动风机进行曝气,检查各曝气头(管)是否安装水平,是否均衡冒气。如不能达到工艺要求,应排水进行重新调整,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正式通水前,先进行管道气密性检测,即通气前先将风机启动后,开启风釐的(1/4)~(1/3)送至生化池的曝气管道中,检查管道所有节点的连接安装质量,不能有漏气现象发生,发现问题应修复至符合要求。

继续充水,直到达到正常工作状态,再次启动曝气应能正常工作,气量足、气泡细、翻滚均匀为最佳状态。

检查曝气池单元的鼓风机、污泥回流泵、混合液回流泵等设备以及相应配套阀门、电器设备的联动情况 ;检查核对曝气池进出水口的位置,进水、收水方式是否符合工艺设计要求。(5)沉淀池单元

检查刮泥机的运行是否平稳,是否存在偏心、卡阻等问题,对出水堰进行复核调平,严格保证出水均匀;检查排泥系统是否畅通。(6)污泥处理单元 对污泥脱水机房内的全套设备进行调试,主要包括污泥脱水机、皮带输送机、配药系统、加药泵以及配套阀门电器设备等。(7)进出水管线单元

检查管道是否堵塞,水流是否顺畅;检查管道有无断裂、开口、渗水情况;各配水井上的手、电动提板闸门的开启及关闭试验。(8)仪表和自控单元 ①仪表单体调试主要包括:检查一次检测仪表的读数是否正确,是否与实际参数相符;信号变送系统是否正常,信号传送是否可靠,有无干扰因素;检查二次仪表显示是否正确,与一次检测值的重合程度 . ②自控系统的单体调试主要包括:检查信号的输人输出及显示情况是否正常,执行机构是否有效、灵敏,执行动作是否和输入条件相符;预期的各种控制功能是否能顺利实现,系统的报警、复位功能是否可靠;监控系统的显示功能、用户管理功能、分析报表功能、报警提示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9)辅助设施单元 除工艺、动力和仪表自控系统外,辅助生产设施主要包括消防系统、采暖通风空调系统、锅炉房、机修间、生活设施等。应按设计要求逐一进行单体调试。

单体调试时应进行调试过程的完整记录,应对调试中发现的缺陷和问 题进行维修、整改,直至符合相关要求,为工艺调试和试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工艺调试及试运行

工艺调试及试运行包括联动调试、工艺调试、系统试运行三方面内容。

(一)联动调试

在单体调试合格的基础上,按设计工艺的顺序和设计参数,将整个废水处理工程所有单体设备和构筑物连续性地依次从进水到出水进行联动运行,主要是为了检查水位高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否存在雍水等问题,检验各相关单体,如曝气池和二沉池、浓缩池和脱水机之间的配合运行是否协调、顺畅。

在联动调试的同时对构筑物的抗压、抗渗情况进一步进行检验,合格后进人工艺调试,如有问题应采取措施现场修复至合乎要求为止。

(二)工艺调试

工艺调试是以达到设计的污染物去除效率、实现达标排放为目标的,主要内容包括污泥的培养和驯化、运行参数的确定、水质化验等内容。总的来讲,工艺调试遵循处理负荷由低到高,逐渐达到设计负荷的程序。1.工艺调试的条件

单体试车和联动试车完成,各种设备设施满足运行需要。有问题的设备经过检修和更换已合格;进水管道及泵站具备轮水的条件,原水水量能支撑调试过程,出水管道具备向外排水的能力;供电能力满足联动试车的负荷条件,电气和自控系统通过单体和联动试车,能达到工艺运行的要求;运营单位的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已基本配齐到岗,并已经过充分的技术培训,对设备的性能及工艺方法已基本掌握;各类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生产和安全责任制已初步建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主要设备和系统的供货商等相关各方有技术人员派驻现场。更多污水处理技术文章参考易净水网http:/// 2.污泥的培养和驯化 污泥培养驯化是针对利用微生物氧化去除污染物的工艺单元,主要有厌氧和好氧两类。依据工艺种类的不同,培养驯化方式有较大区别。(1)厌氧工艺

厌氧工艺分为水解酸化类和产甲烷类,其污泥的培养各有特点。水解酸化的污泥培养驯化相对简单,目的是在反应器中形成水解污泥层。对于悬浮物浓度较高的废水,当向水解酸化池中持续通入废水以后,废水中的悬浮物将逐渐在池底部积 累并开始生化过程,大致运行1个月后可形成水解污泥层,再经过1个月可得到成熟的水解污泥。当原废水中含有生活污水成分时,水解反应器可以不用进行污泥接种。

产甲烷类厌氧反应器分为絮状污泥反应器和颗粒污泥反应器两类。颗粒污泥反应器的污泥培养驯化分为启动、颗粒污泥形成、污泥床形成三个阶段,而絮状污泥反应器只进行第一个阶段。

对于传统的厌氧反应器,厌氧污泥一般为絮状体,污泥体积大,污泥指数高(一般为30~50mL/g), 这样的污泥在提环反应器负荷时很容易流失,使反应器的处理能力受到限制,因此有机负荷一般只能达到10~12kgCOD/(m3 • d)。而在以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为代表的颗粒污泥反应器中,由于富含产甲烷细菌的颗粒污泥的存在,污泥密实,污泥指数一般只有10m L/g 左右,沉降性能好,既增加了反应器中的污泥量,又不易流失,因此反应器的负荷可提高到 20~30kgC0D/(m³d)甚至更高。颗粒污泥是使UASB工艺维持高效率,并区别于传统厌氧工艺的主要特征。同时,颗粒污泥的培养驯化是UASB实际应用中较为 复杂和关键的技术。

颗粒污泥培养驯化成功以后,能够长期保持形态上的稳定性,从而保证 UASB反应器持续发挥高效处理能力,对整个处理设施保持运转的稳定性至关重要。颗粒污泥的培养驯化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启动阶段。启动阶段的运行目的有四个:一是形成一定数量的厌氧污泥;二是使形成的厌氧污泥适应所要处理的废水中的有机物类型 ;三是使污泥具有尽量好的沉降性能;四是尽量提高污泥的活性。

为了达到上述四个目的,具体的工艺和参数控制措施为:首先进行厌氧污泥接种,维持反应器在低负荷下运行,污泥负荷控制在0.1~0.2kgC0D/(kgSS •d);反 应器中原有的和分解产生的有机酸没有被有效分解之前,不增加反应器负荷,挥发性脂肪酸的降解率超过80 %以后再逐渐增大负荷;在水力负荷的控制上允许多余的、稳定性和沉降性能差的污泥被冲洗出来,但必须截流住重质污泥,反应器中的环境条件应严格控制在有利于产甲烧细菌生长繁殖的范围内,这就要求对温度、毒物浓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营养物质进行频繁和严格的监控。

启动阶段要求有 1个月时间左右,这一阶段结束后,反应器内已得到相当数量沉降性能良好、不易被水冲走的厌氧污泥。絮状厌氧污泥反应器经过这一阶段后,培养驯化任务基本完成,可以继续进行污泥的增量、稳定,并逐渐提高负荷到设计值,开始试运行。

第二阶段为颗粒污泥形成阶段。将有机负荷提高到2~5kgCOD/(m3 • d), 负荷的增加将导致部分污泥的流失,但这是一个正常和必需的阶段。此时反应器中的水力筛选作用将细小的污泥洗出,重质污泥则留在反应器内,在重质污泥粒子上逐渐富集和生长产甲烷细菌,最终使污泥形成直径1~5mm的颗粒污泥这一阶段维持污泥负荷在0.6kgC0D/(kgSS• d)左右,可观察到细小颗粒污泥的形成。

颗粒污泥形成 阶段同样要求1个月左右,这一阶段中由于水力筛选作用去除了细小和轻质污泥,反应器中污泥蜇降低了,但活性却得到提高。

第三阶段为颗粒污泥床形成阶段。将反应器的有机负荷逐渐提高到5kgCOD/(m3 • d)或以上,逐渐达到设计值。负荷的提高造成污泥总量的增加,因此反应器中的颗粒污泥逐渐增多,颗粒污泥床逐渐增高,直至达到所需要的处理效率。这一阶段实际上是颗粒污泥的成熟阶段,时间大约也是1个月。

可见如果操作控制得当,颗粒污泥培养驯化需要3个月左右,这是厌氧处理调试工作中难度最大、技术和经验要求很高的环节。在培养颗粒污泥的时候,一般可同时进行好氧、物化等其他工艺的调试。

为了加快厌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有效的措施是在启动阶段向反应器中投加一定量从其他途径得到的成熟厌氧污泥。如果当地有此便利条件,可考虑加以利用。(2)好氧工艺

好氧工艺分为活性污泥和生物膜两类,污泥的培养驯化程序基本相同,只是 活性污泥培养的目标是在反应器中形成活性好、沉降性能优良的悬浮活性污泥,而生物膜培养的目标是在生物载体(填料)上培养附若性生物膜(俗称挂膜)。

以活性污泥法为例,污泥的培养驯化分为培养和驯化两个步骤。培养是指在反应器中形成浓度足够,能满足处理要求的活性污泥;驯化是使这些污泥适合于分解目标废水中特定类型的有机污染物。

曝气池中最初的活性污泥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得到。其一,从其他工业或城市污水处理厂中购买一定量新鲜成熟的活性污泥,将其投入曝气池中,再用粪便水或生活污水进行曝气培养,使其增殖到所需要的数量。成熟活性污泥的购买量可按反应池有效容积的1/10计。购买现成的活性污泥可以缩短培养周期,一般只需1~15 天左右即可得到足够的污泥。其二,若没有就近购买的便利,则活性污泥可直接用粪便水经曝气培养而得到,这是因为粪便水中细菌种类多,本身所含营养物质也较丰富,细菌易于繁殖。

用粪便水培养活性污泥的具体步骤是,将经过过滤的浓粪便水投人曝气池中,再用生活污水或有机废水将其稀释至BOD含量300mg/ L左右,稀释后污水的总量大约为反应池有效容积的一半,然后不进水不出水,进行连续曝气,俗称“闷曝”。当水温保持在20℃以上时,约经过3~5天就会发现池中出现细小的活性污泥绒絮。用显微镜进行镜检可看到一些菌胶团,但成熟活性污泥中大量存在的钟虫、轮虫等原生、后生动物则不易发现。混合液经 30min沉降后,上清液较浑浊,说明污泥还未成熟。

在活性污泥的绒絮出现以后,就可以在反应池中进一步加入更多的生活污水或有机废水,边进水边曝气,直至满容积,继续曝气3~5天,让污泥进一步增殖。当活性污泥的絮体长大到可以大部分沉降下来时,就应进行换水因为曝气池中此时尽管还有一定的营养物质,但微生物排泄的分泌物已积累到一定浓度,可能会影响它们正常的生长。

换水的方法是停止曝气,静置沉淀2h , 将上清液排掉,再投加新鲜的生活污水或有机废水,继续曝气。换水应该每隔1~2天进行一次,每日检查污泥的 30min沉降比,当沉降比增加到10%以后,说明污泥的数量已经足够了,培养过程也就完成了。更多污水处理技术文章参考易净水网http:/// 接下来要进行的是污泥的驯化,驯化的目的是使所培养的污泥适合于处理目标废水。当处理对象是生活污水或城镇污水时,不需要进行驯化,活性污泥培养到足够数量后就可以将曝气池和二沉池联合运行,进入试运行阶段了。

处理工业废水时,驯化的操作程序与换水类似,不同的是在每次投加的生活污水中逐渐增加目标工业废水的比例,使微生物逐渐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营养条件。开始时,工业废水的加入量可以是反应池容积的10 % ~20 % , 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以后,再继续增加混合废水比例,每次以增加设计负荷的10%~20 %为宜,最后到达满负荷。

在驯化过程中,能分解目标废水中有机物的微生物种群得到增殖,不适应的微生物则被淘汰。为了加快驯化过程,得到菌种更加优良的活性污泥,可以在工厂厂区下水道中捞取一定量的沉积污泥投人曝气池中,以利用其中经过了自然筛选的有用菌种。

在水温、pH值、溶解氧、毒物负荷、营养盐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活性污泥培养驯化的周期大约为1个月。3.全流程调试

在进行污泥培养驯化的同时,可以平行进行物化、化学等其他工艺的调试和运行参数的确定,例如确定混凝剂或沉淀剂投药量、过滤反冲强度、气浮回流比等。运行参数的确定,一般应在设计参数的基础上,根据水质水量、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使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污泥培养和驯化成功,各工艺的运行参数基本确定以后,就可以将废水处理整个工艺流程全线贯通,进行全流程调试。水量负荷应从小到大,每次提高负荷后都应稳定一定时间,在系统达到平衡、运行平稳后,再继续增加负荷,逐渐达到设计值。

全流程调试期间需要进行工艺参数的频繁检测,包括主要水质项目的分析化验。检测的水质参数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工艺过程控制需要的,例如污泥沉降比、污泥指数、曝气池溶解氧、厌氧池VFA等,另一类是考察处理效果所需要的,例如SS、COD、色度等。调试期间所有水质分析化验结果都应如实记录在案。

对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工艺单元和处理设施,应分析查找原因,采取补救和完善措施,直至系统运行完全正常,出水水质初步达标。

(三)系统试运行

工程的试运行是在调试成功的基础上,通过一定时间的连续满负荷运行,使工艺过程趋于成熟和稳定的过程。试运行期间需要对运行状态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分析、判断,查找和发现调试中没有暴露的问题和隐患,并采取合适的应对方案,使系统达到优化。

浅谈变压器的安装及调试运行 篇6

关键词:变压器;安装;调试运行

中图分类号:TM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7-0017-02

变压器在电力供电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电力系统通过区域变电站的升压变压器,实现远距离输电到工业区和城市网络,多个电站联合起来组成一个系统时也要依靠变压器,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本文主要就变压器的安装施工程序和调试运行的技术要求做以下简述。

1变压器的安装

1.1变压器安装前的准备及检查

安装前的准备:熟悉图纸资料,注意图纸和产品技术资料提出的具体施工要求,确定施工方法且进行技术交底;并准备搬运吊装和安装机具及测试器具。

变压器的安全性检查:变压器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随带的技术文件应齐全;应有出厂试验记录;型号规格应和设计相符;备件、附件应完好;干式变压器的局放试验PC值及噪声测试dB(A)值应符合设计及标准要求。

变压器外观检查:外表不应有机械损伤;油箱密封良好,带油运输的变压器,油枕油位应正常,无渗漏油现象;所有附件应齐全,瓷体无损伤等;变压器轮距离应与设计轮距相符。

变压器身的检查:变压器到达现场后应进行器身检查。但凡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才可不进行器身检查:①制造厂规定可不作器身检查者;②容量为1 000 kVA及以下,运输中无异常情况;③就地产品作短距离运输时,器身总质量符合要求,运输中无异常情况。

1.2变压器就位安装应注意的问题

(1)变压器安装的位置,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在推入室内时要注意高、低侧方向应与变压器室内的高低压电气设备的装设位置一致,否则变压器推入室内之后再旋转方向就比较困难了。

(2)变压器基础导轨应水平,轨距与变压器轮距相吻合。装有气体继电器的变压器,应使其顶盖沿气体继电器气流方向有1 %~1.5 %的升高坡度(制造厂规定不需要安装坡度者除外)。防止气泡积聚在变压器油箱与顶盖间,只要在油枕侧的滚轮下用垫铁垫高即可。垫铁高度可由变压器前后轮中心距离乘以1 %~1.5 %求得。调整时使用千斤顶。

(3)变压器就位符合要求后,将滚轮用能拆卸的制动装置加以固定;不允许用电焊焊死在轨道上。

(4)装接高、低压母线时,母线中心线应与套管中心线相符。母线与变压器套管连接,应用两把扳手,以防止套管中的连接螺栓跟着转动。特别注意不能使套管端部受到额外拉力。

(5)变压器的外壳必须作良好接地。如果变压器的接线组别是Y/Yo,则还应将接地线与变压器低压侧的零线端子相连。变压器基础轨道亦应和接地干线连接。接地线的材料可用铜绞线(16 mm2或25 mm2)或镀锌扁纲(-40×4),其接触处应搪锡以免锈蚀,并连接牢固。

(6)当需要在变压器顶部工作时,必须用梯子上下,不得攀拉变压器附件;变压器顶部应做好防护措施,严防工具材料跌落,损坏变压器附件。变压器油箱外表面如有油漆剥落,应进行喷漆或补刷。

(7)变压器就位安装完毕后,再次进行外观检查;并用1 kV兆欧表测量各绕组间及绕组与外壳间的绝缘电阻。

2变压器送电调试运行

2.1实验内容

(1)测量线圈连同套管一起的直流电阻。

(2)检查所有分接头的变压比。

(3)检查三相变压器的联结组标号和单相变压器引出线极性。

(4)测量线圈同套管一起的绝缘电阻。

(5)线圈连同套管一起做交流耐压试验。

(6)油箱中绝缘油的试验。

2.2变压器送电调试运行前的检查

(1)检查各种交接试验单据是否齐全、真实合格,变压器一、二次引线相位、相色正确,接地线等压接触良好。

(2)变压器应清理擦拭干净,顶盖上无遗留杂物,本体及附体无缺损,且不渗油。

(3)通风设施安装完毕,工作正常,事故排油设施完好,消防设施齐全。

(4)油浸变压器的油系统油门应拉开,油门指示正确,油位正常。

(5)油浸变压器的电压切换位置处于正常电压档位。

(6)保护装置整定值符合规定要求,操作及联动试验正常。

2.3变压器送电调试运行

(1)变压器空载投入冲击试验。即变压器不带负荷投入,所有负荷侧开关应全部拉开。必须进行全电压三次冲击实验,以考核变压器的绝缘和保护装置,第一次投入时由高压侧投入,受电后持续时间不少于10 min,经检查无异常情况后,再每隔5 min进行冲击一次,励磁涌流不应引起保护装置动作。最后一次进行空载运行24 h。

(2)变压器空载运行检查方法主要是听声音。正常时发出嗡嗡声,而异常时有以下几种情况发生:声音比较大而均匀时,可能是外加电压比较高;声音比较大而嘈杂时,可能是芯部有松动;有吱吱放电声音,可能是芯部和套管表面有闪络;有爆裂声响,可能是芯部击穿现象。

(3)在冲击试验中操作人员应注意观察冲击电流、空载电流、—、二次测电压、变压器油温度等,做好记录。

2.4变压器半负荷调试运行

(1)经过空载冲击试验后,可在空载运行24 h~28 h,如确认无异常便可带半负荷进行运行。

(2)将变压器负荷侧逐渐投入,直至半负荷时止,观察变压器各种保护和测量装置等投入运行情况,并定时检查记录变压器的温升、油位、渗油、冷却器运行,一、二次测电压和负荷电流变化情况,每隔2 h记录一次。

2.5变压器满负荷试运行

(1)经过变压器半负荷通电调试运行符合安全运行规定后,再进行满负荷调试运行。

(2)变压器满负荷调试运行48 h,再次检查变压器温升、油位、渗油、冷却器运行。一、二次测电压和满负荷电流指示正常并每隔2 h记录一次。

(3)经过满负荷试验合格后,即可办理移交手续,方可投入运行。

3结束语

变压器的交接试验应由当地供电部门许可的试验室进行。变压器开始带电起24 h后无异常情况,应办理验收手续;整理出安装检查及试验过程中的相关记录资料,包括出厂时随设备带来的合格证、说明书、技术文件、试验报告单等。特别是交接试验报告单,并经由当地供电部门的认可。

Discusses Transformer’s Installment and the Debugging Movement

Xiong Zuoming,Jiang Huquan

Abstract: The transformer the installation and trial run movement to follow the construction order and the operating procedure, achieves the present national standards and the approval standard stipulation, only then moves the production. this article main discussion transformer installment and the debugging should pay attention question.

反应堆厂房通风的调试及运行 篇7

安装后的设备初期沉积有灰尘, 给通风调试带来不便, 应采用多种办法对付灰尘。对于EBA系统这种对安全壳密封性有严格要求的系统, EBA的安全壳隔离阀试验时, 首先用湿布擦试整个EBA系统的管道内壁, 清除管道内的灰尘及小石子, 以防灰尘中的小石子损伤阀瓣的密封, 并保证边界阀门的关闭时间, 以使在反应堆密封性试验中不会因为这些阀门而影响整个调试进程。对于其他系统, 在系统的风机起动前, 先在各个出风口上绑上粗纱。在各个系统安装过滤器的设备中, 暂时先不安装过滤器, 而是用毛毡来替代, 以过滤大量的灰尘, 节省细过滤器和高效过滤器。清扫地面和设备表面, 减少灰尘的总量, 减少灰尘对过滤器的损坏。

2 风机的转向判别及备用风机的电加热保养

一般的旋转设备, 如风机, 它的转向可以从逆止风阀的动作并直接用眼睛观察得到。而对于轴流风机来说, 因为封闭在管道中, 所以很难直接用眼睛观察, 而且有时即便用眼睛直接观察, 也可能因为主观的原因而得出错误的结论。所以在判别转向时, 我们采取直接观察与测量风机运行电流相结合的方法。一般先点动风机, 然后等一会儿待叶轮旋转慢到一定程度时, 进入风管, 观察转向。因为风机的出力是与它的电流成正比的, 所以经过直接观察后, 再起动风机, 测量风机的运行电流, 判别风机是否转向正确。

3 风量调定

要实现反应堆厂房内通风系统的功能, 就必须要提供设计所需要的风量 (风量=风速×管道截面积×单位时间) , 以满足环境温度的要求。在调试时, 由于风机运行本身存在着一定的不稳定性, 以及管道沿程的逆止阀的轻微晃动, 都将引起风量的波动。有时由于风管安装的复杂性, 无法找到满足测量要求的直管段, 又由于调试所使用的风速仪本身的精度问题 (经多次实测比较, 最后选定美国产的风速仪作为测量工具) , 所以风速的测量就比较困难, 风量也就相对不是很准确。对于这些情况, 我们采用在同一截面上多点测量, 再求均值的方法。并在保证风机出力允许的情况下, 尽量使总风量保持与设计值为正偏差 (即多10%的风量) , 这样, 在局部风量调定时, 可以有一定的裕量, 以满足风量的要求及补偿测量不准确所带来的误差。

调定风量的最终目的是要求给运行设备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温度。所以在调完风量以后必须对反应堆厂房内各房间的温度进行检查, 而各房间的温度是由风带出, 再由冷却盘管带出热量 (冷源:DEG, RRI) 。由于在调试时, 核岛的设备还没有完全运行, 带来了测量的不准确。适当提高通过EVC系统的冷冻水流量, 以降低EVC温度 (因为DEG是EVC系统热量带出核岛的冷源) 。

4 凝结水问题

虽然反应堆厂房在正常运行期间是封闭的, 但是其空气中的湿度相对较高, 其一方面是由于反应堆厂房内本身的湿度高, 另一方面, 机组运行时有一定量的泄漏及正常的疏排水, 水气蒸发, 造成R厂房内湿度比较高。而较冷的风在风管内通过, 使管外的热湿空气冷凝, 产生了大量的凝结水。凝结水长期产生, 对核岛内的设备造成腐蚀。又因为产生的凝结水给反应堆厂房内增加了不必要的放射性源, 对要进入反应堆厂房的运行维修人员产生损害。

5 特殊运行状态

(1) ETY系统的运行:当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绝对压力大于3.0MPa, 平均温度高于180℃时, ETY小风量扫气系统通常退出运行, 但可以在为保证安全壳的完整性或为了人员进入的需要或为了降低导出空气深度 (DAC) 而继续运行。

投运ETY的小风量扫气系统时, 必须由安全壳内部净化系统EVF将反应堆厂房内的I-131浓度维持在3.7×103Bq/m3以下, 并且ETY的放射性释放不超过释放限值!

(2) EBA系统的运行及EBA和EVR、EVC的联合运行:EBA的退出运行条件与ETY小风量系统退出运行条件一致, 即主回路3.0MPa, 平均温度高于180℃。EBA退出时, 其安全壳隔离阀必须关闭!当RRA投运的条件达到, 则可启动EBA系统。当反应堆冷却剂活度高于0.44×1010Bq/t, 在冷停堆之前禁止使用EBA, 以限制安全壳中可能的冷却剂丧失事故时的放射性后果。如果在安全壳大气内具有放射性, 则EBA排风必须通过DVN除碘回路以除去放射性碘。

6 总结

运行调试 篇8

1 对燃煤电厂锅炉运行调试与优化进行研究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但国家却面临着来自能源需求的压力, 尤其是社会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越多越突出。现代世界各国的竞争, 不仅在于科技与人才的竞争, 还在于以煤、天然气等为代表能源的储备量的竞争。能源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 国家经济发展的越快, 能源的消耗就越多。现阶段, 我国正在面临的主要问题则不仅是不断严重的环境污染, 还包括日益缩减的化石燃料。我国地大物博, 能源相比较多, 但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 能源消耗日益增加, 使得我国每年的能源消耗量都在不断上涨, 并以每年7%至8%的速度上升, 进而加重了我国能源消耗负担[1]。

此外, 为满足我国人们的用电需求, 缓解用电压力, 各地城市纷纷兴建燃煤电厂, 这样一来促进了煤炭价格上涨。随着电力企业体制发生重大改革, 燃煤电厂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就应在确保机组运行实现安全环保的状态下, 不断缩减管理与发电成本, 但这样一来就要求燃煤电厂的锅炉运行一定要实现节能, 优化管理方式, 缩减与其他国家在锅炉运行技术上的差距, 真正提升燃煤电厂锅炉运行空间。

2 燃煤电厂锅炉的运行调试

燃煤电厂的锅炉主要由四部分构成, 分别为下降管、自然循环、单锅筒以及四回程布置[2]。在炉膛中应用膜式水冷壁, 并分别在热器室和冷却室安装高温、中温和低温过热器。同时在锅炉尾部的竖井烟道四周均使用钢架支撑结构。在调试锅炉运行时发现, 影响锅炉运行的因素有很多, 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2.1 风机失速

在每次启动锅炉时, 风机运行产生的流量都很小, 一旦出现一次风压过高情况, 就很容易使锅炉失速, 然后将威胁到锅炉的正常运行, 严重的会使整个电厂的运行都受到影响。一般情况下, 在解决这一问题时, 都是提升一次风道流量。如果在跳台阶段, 制动转叶运转速度异常快, 也会使风机出现失速情况。因此, 需要对风机出口压力进行有效控制, 以便是降低风母管压力, 防止其出现失速值情况, 加大风机失速余量。

2.2 烟道振动

在调试锅炉运行时, 如果发现机械负荷值达到150M W或200M W时, 锅炉尾部随之出现振动, 集控室也伴有强烈振感, 这时就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研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所在[2]。经过长期实践得知, 一般产生烟道振动的主要原因在于锅炉尾部烟道出现卡门涡流, 使得与其振动频率极为接近烟气流同时与烟道尾部发生振动才出现这种情况。现阶段, 最常用的解决办法就是将适当的平行班板加入到驻波外部的地点, 将驻波振动频率与波长作为基准, 并计算出各个板子之间的距离, 以便将较大共振烟道分隔开, 隔断成众多小烟道, 进而增加烟道横向声振动频率。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锅炉运行时, 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 沾污系数会不断增加, 也会随之出现不同程度的振动。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情况确定控制方式。

2.3 控制水位

以往的控制方式主要使用前馈汽包水位完成控制任务, 但这种控制方式在调式时, 扰动现象十分严重, 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应通过降低水的温度来实现降低蒸汽流量, 并应用串级进行控制。这种方法所取得的控制效果较好, 且十分符合锅炉运行实际。

3 优化燃煤电厂锅炉运行的主要措施

3.1 做好锅炉运行参数的优化

在锅炉容量与蒸汽参数都得以提高时, 锅炉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与之间相比更为复杂, 无论从经济角度看还是出于安全考虑, 都对锅炉运行与调节提出了更高要求。锅炉运行中的所有参数是确保其运行的关键, 因此, 一定要使用有效措施, 把控参数变化。锅炉的运行参数通常包括汽包水位、过热蒸汽温度与压力等, 实际运行中, 变化情况十分复杂, 加之实际工况运行不够稳定, 所以, 应做好全面控制工作[3]。要做好这一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 确保汽包水位正常和蒸汽品质, 同时, 保证锅炉正常运行时的过热蒸汽温度与压力, 并消除各种异常现象, 了解锅炉时刻变化规律, 正确操作。如将优化试验方法应用其中, 摸底试验锅炉相关性能, 完成参数值调整, 找出最佳运行基数值。在锅炉初启动阶段, 可以确保风机运行处流量, 严控锅炉失速, 进而确保锅炉与电厂能够稳定运行。

其次, 进行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 在明确优化设备以后, 找出锅炉需要调整的范围与运行方式。如在制动情况下, 掌握好转叶速度, 根据试验结果完成不同负荷下锅炉情况的分析工作, 应用最佳运行方式实现运行基准值。

3.2 调节锅炉燃烧

锅炉燃烧状况与锅炉机组有直接关系, 更会对电厂运行是否安全产生影响。通常情况下, 调节锅炉燃烧需要借助外界负荷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使机组实现高效经济。主要可以通过下列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 如果锅炉负荷出现变化, 应立即调整炉内风量与燃烧量, 并对燃烧工况进行改变, 同时, 为将损失降到最低, 提升工作效率, 应结合燃料性质, 完成空气系数的降低[4]。如果锅炉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 应适当降低炉膛负压, 以便提升炉膛温度, 避免出现漏风情况, 不仅能够实现稳定燃烧, 还能减少热损失。

其次, 调节燃烧量。对于负荷量较小的锅炉燃烧, 只要改变给料频率即可, 对于负荷变化较大的, 只通过改变给料频率难以实现调节。因此, 应充分考虑料机的细节调节, 如通过改变振动频率等方式完成调节燃料量工作。

4 结论

总之, 燃煤发电厂锅炉运行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电厂能够正常运行, 增加电厂经济效益。所以, 在调试与优化电厂锅炉运行时, 应选用合适的锅炉设备, 注重相关参数的优化, 时刻了解其动态变化, 保证锅炉机组正常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白涛.燃煤锅炉低NOx燃烧系统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2014.

[2]张静.电厂锅炉运行调试与优化分析[J].门窗, 2013.

[3]冯真祯.燃煤电厂矩形烟道烟气流速确定方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1.

运行调试 篇9

1 电动机试运行检查

1.1 启动时检查

(1) 电动机在通电试运行时必须提醒在场人员注意, 传动部分附近不应有其它人员站立, 也不应站在电动机及被拖动设备的两侧, 以免旋转物切向飞出造成伤害事故。

(2) 接通电源之前就应作好切断电源的准备, 以防万一接通电源后电动机出现不正常的情况时 (如电动机不能启动、启动缓慢、出现异常声音等) 能立即切断电源。使用直接启动方式的电动机应空载启动。由于启动电流大, 拉合闸动作应迅速果断。

(3) 一台电动机的连续启动次数不宜超过3~5次, 以防止启动设备和电动机过热。尤其是电动机功率较大时要随时注意电动机的温升情况。

(4) 电动机启动后不转或转动不正常或有异常声音时, 应迅速停机检查。

(5) 使用三角启动器和自耦减压器时, 软启动器或变频启动时必须遵守操作程序。

1.2 试运行时检查

(1) 检查电动机转动是否灵活或有杂音。注意电动机的旋转方向与要求的旋转方向是否相符。

(2) 检查电源电压是否正常。对于380V异步电动机, 电源电压不宜高于400V, 也不能低于360V。

(3) 记录起动时母线电压、起动时间和电动机空载电流。注意电流不能超过额定电流。

(4) 检查电动机所带动的设备是否正常, 电动机与设备之间的传动是否正常。

(5) 检查电动机运行时的声音是否正常, 有无冒烟和焦味。

(6) 用验电笔检查电动机外壳是否有漏电和接地不良。

(7) 检查电动机外壳有无过热现象并注意电动机的温升是否正常, 轴承温度是否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对绝缘的轴承, 还应测量其轴电压) 。

(8) 检查换向器、滑环和电刷的工作是否正常, 观察其火花情况 (允许电刷下面有轻微的火花) 。

2 电动机发生故障的原因

电动机发生故障的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类。

2.1 故障外因

(1) 电源电压过高或过低。

(2) 起动和控制设备出现缺陷。

(3) 电动机过载。

(4) 馈电导线断线, 包括三相中的一相断线或全部馈电导线断线。

(5) 周围环境温度过高, 有粉尘、潮气及对电机有害的蒸气和其它腐蚀性气体。

2.2 故障内因

(1) 机械部分损坏, 如轴承和轴颈磨损, 转轴弯曲或断裂, 支架和端盖出现裂缝。所传动的机械发生故障 (有摩擦或卡涩现象) , 引起电动机过电流发热, 甚至造成电动机卡住不转, 使电动机温度急剧上升, 绕组烧毁。

(2) 旋转部分不平衡或联轴器中心线不一致。

(3) 绕组损坏, 如绕组对外壳和绕组之间的绝缘击穿, 匝间或绕组间短路, 绕组各部分之间以及换向器之间的接线发生差错, 焊接不良, 绕组断线等。

(4) 铁芯损坏, 如铁芯松散和叠片间短路。或绑线损坏, 如绑线松散、滑脱、断开等。

(5) 集流装置损坏, 如电刷、换向器和滑环损坏, 绝缘击穿。震摆和刷握损坏等。

3 电动机运行中的监视与维护

电动机在运行时, 要通过听、看、闻等及时监视电动机, 以期当电动机出现不正常现象时能及时切断电源, 排除故障。具体项目如下。

(1) 听电动机在运行时发出的声音是否正常。电动机正常运行时, 发出的声音应该是平稳、轻快、均匀、有节奏的。如果出现尖叫、沉闷、摩擦、撞击、振动等异声时, 应立即停机检查。观察电动机有无振动、噪声和异常气味。电动机若出现振动, 会引起与之相连的负载部分不同心度增高, 形成电动机负载增大, 出现超负荷运行, 就会烧毁电动机。因此, 电动机在运行中, 尤其是大功率电动机更要经常检查地脚螺栓、电动机端盖、轴承压盖等是否松动, 接地装置是否可靠,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噪场声和异味是电动机运转异常、随即出现严重故障的前兆, 必须随时发现开查明原因而排除。

(2) 通过多种渠道经常检查。检查电动机的温度及电动机的轴承、定子、外壳等部位的温度有无异常变化, 尤其对无电压、电流指示及没有过载保护的电动机, 对温升的监视更为重要。电动机轴承是否过热, 缺油, 若发现轴承附近的温升过高, 就应立即停机检查。轴承的滚动体、滚道表面有无裂纹、划伤或损缺, 轴承间隙是否过大晃动, 内环在轴上有无转动等。出现上述任何一种现象, 都必须更新轴承后方可再行作业。注意电动机在运行中是否发出焦臭味, 如有, 说明电动机温度过高, 应立即停机检查原因。

(3) 保持电动机的清洁, 特别是接线端和绕组表面的清洁。不允许水滴、油污及杂物落到电动机上, 更不能让杂物和水滴进入电动机内部。要定期检修电动机, 清洁内部, 更换润滑油等。电动机在运行中, 进风口周围至少3m内不允许有尘土、水渍和其他杂物, 以防止吸人电机内部, 形成短路介质, 或损坏导线绝缘层, 造成匣间短路, 电流增大, 温度升高而烧毁电动机。所以, 要保证电动机有足够的绝缘电阻, 以及良好的通风冷却环境, 才能使电动机在长时间运行中保持安全稳定的工作状态。

(4) 要定期测量电动机的绝缘电阻, 特别是电动机受潮时, 如发现绝缘电阻过低, 要及时进行干燥处理。

(5) 对绕线式电动机, 要经常注意电刷与滑环间的火花是否过大, 如火花过大。要及时做好清洁工作, 并进行检修。

(6) 保持电动机在额定电流下工作电动机过载运行, 主要原因是由于拖动的负荷过大, 电压过低, 或被带动的机械卡滞等造成的。若过载时间过长, 电动机将从电网中吸收大量的有功功率, 电流便急剧增大, 温度也随之上升, 在高温下电动机的绝缘便老化失效而烧毁。因此, 电动机在运行中, 要注意检查传动装置运转是否灵活、可靠;连轴器的同心度是否标准;齿轮传动的灵活性等, 若发现有滞卡现象, 应立即停机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再运行。

(7) 检查电动机三相电流是否平衡, 其三相电流任何一相电流与其他两相电流平均值之差不允许超过10%, 这样才能保证电动机安全运行。如果超过则表明电动机有故障, 必须查明原因及时排除。

4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电动机及控制设备的技术性能也日益完善。在工作中如何正确的使用和掌握其性能, 还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积累经验, 判断电动机及控制设备存在的问题与故障处理, 找出故障原因并加以分析, 及时采取对策, 以保证电动机及传动设备的正常运行。

摘要:本文分析了电动机调试运行过程的检查, 介绍了故障的外因和内因, 重点对电动机运行中的监视与维护进行探讨。

调压柜的调试与试运行探讨 篇10

关键词:调压柜,调试,运行

建筑小区居民是城市燃气经营企业最基本的用户,而建筑小区燃气设计安装则是最常见的燃气工程。早期的建筑小区规模比较小,用户也相对单一,因此小区的燃气管网设计一般为楼栋调压管网系统。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小区规模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齐全,因而对燃气应用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对燃气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规模较大的建筑小区燃气管网设计则一般以撬装调压柜管网系统为主,因此调压柜的安装、调试及运行管理显得更为重要,本文对调压柜的调试和试运行略作探讨。

一、调试及试运行人员要求

燃气调压装置的调试、维护和抢修及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应是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并取得相关资质,对燃气调压系统及设备较熟悉的专业人员。

二、运行及调试步骤:

1. 空气置换

通常采用惰性气体间接置换法。先用惰性气体(通常使用氮气)置换燃气调压装置中的空气,置换时气体流速宜小于5m/s或按设计文件和操作规程要求。按照流程图上气体流动的路径,分别对各单元进行置换。在管道末端的放散管处进行放空。空气置换完成后,再按上述方法用燃气将惰性气体置换,用浓度检测仪在放散管的检测口检测燃气浓度,判断置换是否完成。

置换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置换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氮气、燃气可令人窒息,置换过程中应随时检测氧含量。(2)注意控制气体管道流速。(3)燃气放空,应在四周做好浓度监控,杜绝火源。(4)置换调压器管段时,调压器入口置换压力应不高于调压器的允许最高工作压力,调压器的出口置换压力应低于调压站的出口设定压力。(5)做好置换应急预案,预防突发事件发生。

2. 运行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1)检查安全切断阀、调压器、放散阀是否安装到位,包括主阀体和引压管的安装是否正确和通畅。(2)运行前调压柜所有的管路截断阀门应处于关闭状态。(3)通气前应关闭所有仪表根部阀,应打开所有信号管小球阀。(4)确定流量计的润滑油已添加。

注意:安装调试时,调压柜有截断阀门(包括主管线球阀、放散根部阀、排污根部阀等)都应缓慢开启和关闭。以保护站内的设备及仪表。

3. 气密性试验

燃气调压装置在安装或维修完毕后,应进行整体气密性试验。

(1)试验条件:燃气调压装置进行气密性试验时,气体的温度不应低于5℃,保压过程中温度波动不应超过±5℃。(2)试验介质:干燥、清洁压缩空气或惰性气体。(3)试验压力:调压前的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调压后的试验压力为防止出口压力过高的安全装置的动作压力的1.1倍,且不低于20KPa。(4)试验方法:进行气密性试验时,调压器前后管道的气密性试验应分别进行,分别向调压器前后管道内增压(调压器应处于关闭状态,并对调压器采取保护措施,使调压器不承压),若试验压力≤0.8MPa时,可一次升压至试验压力;若试验压力>0.8MPa时,应缓慢升压至试验压力的30%,检查各连接部位有无泄漏,合格后继续按试验压力的10%逐级升压,每级稳压3~10min,检查有无异常现象。至试验压力的60%时,再检查各连接部位有无泄漏,合格后继续按试验压力的10%逐级升压至试验压力,每级稳压3~10min,检查有无异常现象。管内压力升至气密性试验压力后,用检漏液对所有焊接接头和连接部位进行检查。经检查无泄漏,再保压不少于60min,压力应无泄漏,试验过程中温度如有波动,则压力经温度修正后不应变化。

(注:调压器出口端到调压器最近阀门的管道按最高出口压力进行气密性试验,当该管段气密性试验压力大于最高出口压力时,调压器应处于关闭,并对调压器采取保护措施,使调压器不承压,否则会损坏调压器内部零件。严禁采用酸性或碱性洗洁剂作为检漏液,宜采用中性新鲜肥皂液作为检漏液。)

4. 调试运行程序:

(1)进站单元:

①缓慢打开进口球阀,如果该球阀有旁通,先开旁通,再开球阀;

②略微开启进柜单元的压力表的根部阀,观察气体压力情况,待压力稳定后再完全开启。

(2)过滤单元:

①缓慢开启过滤器前球阀;

②缓慢开启差压计根部阀。若过滤器配置有压差变送器,调试运行前确认三阀组的三个阀门全部关闭,运行时首先开启中间阀门,然后开启两端阀门,再关闭中间阀门;

③缓慢打开过滤器下的排污阀组,排出杂质;

④缓慢打开过滤器后球阀;

⑤其他支路分别按上述步骤进行操作。

(3)计量单元

(4)调压单元:

①检查信号管小球阀是否全部打开;

②打开调压管路上压力表根部阀,若采用的是低压膜盒表,则应略为开启压力表根部阀;

③缓慢地略微开启调压器前阀门导入前压;

④稍微打开调压器后阀门或适度打开调压器后的小排气球阀;

⑤确认切断阀处于开启状态,否则则按6.5.2节开启切断阀,同时观察调压器的运行是否正常,观察出口压力是否为所需设定压力,否则按6.5.3节内容进行调压器压力设定;(由于调试中流量过小,出口压力表可能有微小的波动,待调压器前后阀门打开正常通气后会自动消除。)

⑥当气流稳定后关闭小排气球阀,完全开启出口压力表,缓慢将调压器前后阀门全部打开,观察进口压力变化时,出口压力值均在设定范围内;(说明:燃气调压装置出厂前均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参数设定,如需调整调压器的出口压力,应相应调节切断阀动作压力及安全阀的放散压力。)

⑦其他支路分别按上述步骤进行操作。备用路调压器设定压力略低于主路,备用路切断压力略高于主路切断压力;

⑧应先调试出口压力设定点低的调压支路,再调试出口压力设定点高的调压支路,即先调试备用路,再调试工作路。

(5)放散单元

确认安全阀前球阀处于全开启状态。由于安全阀的设定压力在设备出厂时已调整好并铅封,一般现场不需作调试。

(6)出柜单元

为防止流速过大,损坏流量计,缓慢打开出柜阀门。如果该球阀有旁通,先开旁通,再开球阀;

(7)打开远传仪表下面的根部阀,进行远程仪表的设定及调试。

注意:柜内所有截断阀门(包括主管线球阀、放散根部阀、排污根部阀)都必须缓慢开启和关闭。以保护站内的设备及仪表。

5. 调压器参数设定

(1)超压切断压力设定

当用户调整了出口压力后,应相应调整切断阀的动作压力。其动作压力应以保证下游设备安全为准。调整切断阀动作压力时,应缓慢调节切断压力设定弹簧至要求的设定值,缓慢升压至切断阀启动,重复操作三遍,检查切断压力是否与设定值相符。

(2)检查切断压力的方法如下:

方法1:关闭调压后阀门,开启切断阀,缓慢略微开启调压前阀门,直接利用管线气体的压力,缓慢升高调压器出口压力,直至切断阀启动,检查此时压力表读数是否与设定值相符,应重复检查三遍。再次测试前应先排掉调压后管高压。如果调压器出口压力不能调至切断压力,请按方法2进行操作。

方法2:如下图所示,下图中开启切断阀,关闭信号启闭阀,打开检测阀,利用其他气体(如氮气等),缓慢均匀地向切断阀传感器P2腔内充入气体,直至切断阀启动,检查此时压力表读数是否与设定值相符,应重复检查三遍。

6. 调压器出口压力调压器出口压力设定设定

调压器出厂时均按用户提供参数或设计要求设定其额定出口压力。若需改变调压器的出口压力,操作如下:

(1)关闭调压器后阀门,关闭出口压力表;

(2)打开调压器后直管上的检测阀门;

(3)缓慢地略微开启调压器前阀门,压力稳定后开启出口压力表,转动调节螺杆,顺时针为增压,逆时针为减压。调整完毕后关闭检测阀门;

(注:升压调节时,关闭检测阀门后若出口压力一直上升,则调压器产生直通,此时应立即打开检测阀门泄压,并更换合适的调压器弹簧。)

(4)缓慢打开调压器后阀门。

7. 调压器关闭压力值检查

(1)缓慢关闭调压器后阀门;

(2)当流量等于零或出口压力稳定时读取出口压力值,即为调压器的关闭压力。

(注:若关闭压力过高,则可能关闭调压后阀门太快或出现故障。)

8. 主路与副路的人工切换方法

为确保主副路调压器始终保持正常状态,应定期对调压装置的主副路进行人工切换(建议切换周期不超过6个月)。方法如下:

(1)副路切换为主路:

①缓慢关闭副路调压后阀门;

②将副路切断压力调至原主路切断压力值;

③将副路调压器出口压力升至原主路调压器出口压力;

④缓慢开启副路调压后阀门,缓慢关闭原主路调压后阀门,精调原副路出口压力至需要的大小。此时完成了副路切换为主路的工作。注意将主副路的标识进行调换。

(2)主路切换为副路:

①缓慢关闭原主路调压后阀门;

②将原主路切断压力降至原副路切断压力值;

③将原主路调压器出口压力调至原副路调压器出口压力;

④缓慢开启原主路调压后阀门,缓慢关闭原副路调压后阀门,精调原主路出口压力至需要的大小。此时完成了主路切换为副路的工作;

⑤缓慢开启原副路调压后阀门,完成主副路人工切换。

9. 停机的操作程序

(1)长期停运

当燃气调压装置停止使用时,可按下述过程进行:

首先,关闭进站阀门,待压力下降至调压器前后压力平衡时关闭各出口阀门;

然后,打开各处放空阀,将站内残余气体放净;打开过滤器和各汇管上的排污阀,将残余液体排干净,并打开过滤器盖板清理滤芯。最后,将微压表、压差表拆下用纸盒保存。仪表阀、放空阀和排污阀等直通大气的阀门在燃气调压装置停用期间应关闭。当调压支路需中断使用时,可关闭其支路进口阀门,待该路压力下降至前后压力平衡时,关闭支路出口阀门。然后,打开该路管线上的放空阀,将残余气体放净。

(2)紧急停运

直接关闭出口和进口阀门,打开放空阀将站内气体放净。然后按步骤一中所述排净残留液体,处理故障。

(3)长期停用后重新启用时应按本章内容重新置换和调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51-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燃气调压器CJ274-2008.

上一篇:早期营养下一篇:惩罚性赔偿何时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