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的素描教学

2024-05-20

高校中的素描教学(精选十篇)

高校中的素描教学 篇1

作为一名在美术教学一线工作多年的教师素描基础的重要性。尽管电脑软件的运用能够发挥出手工绘画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但是电脑还是人来控制的, 是需要用人脑去指挥的, 一部电脑设计出来的作品好坏, 也是受电脑运用者水平高低控制的。高校美术专业的教学目的就是提高人的审美能力, 培养出高水平的美术人才。而这个高水平是包括美术专业基础技能和美术专业理论修养两个方面。因为我们不仅要认识到素描教学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还要结合时代特点, 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又针对性的加强素描基础教学。

一、素描基础教学在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基础训练

创新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 无论在那个领域创新都是十分重要的。在美术基础教学中创新同样十分关键。因为它关系到个人风格特点的形成, 在美术基础教学中不是说就要完完全全的一板一眼, 我们在训练扎实的基本功同时, 还要允许鼓励学生在绘画语言上、表现手法上进行创新的尝试, 逐渐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绘画语言。

注重观察实际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 只有基础打好了我们才能进行发挥、创造。作为一名美术基础教学工作者, 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的重要性。近几年美术专业高考考试存在一定的弊端, 现在的素描考试多为人物头像默写, 不是说默写不重要, 在一味强调升学率的今天, 这种考试就导致高中阶段的美术考生只是死记硬背头像五官, 而忽视结构观念, 画出来的人物千篇一律。即便是那些考上了大学的学生, 在面对大学美术基础课写生训练的时候也是相当的吃力。我在上素描头像写生课的时候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 不管是老人还是青年, 男人还是女人, 画出来的都像是一个人, 唯一区别就是头发长短的变化。所以说我们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还要注意强调学生基本功的训练, 从基本功入手, 让学生了解物体的本质、结构。在逐渐从扎实的基本功基础上提升到艺术角度, 由浅入深, 保留生活原型的特征、特性、由感性到理性、从客观到主观, 使自然形态的关系不断地被分解重构, 从而产生新的理想化和形态样式, 让学生深刻体验到创新意识培养和基础训练之间的关系, 两者缺一不可。

二、素描基础教学要注意教学思路的转变, 强调实用性

人的审美也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的, 十年认为是美的事物今天不一定就还是美的。我们的教学思路也是要不断的发展变化的, 十年前的教学模式不一定还是今天的教学需要。随着科技的发展, 审美的提高, 在美术学科领域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比如出现了许多新型的专业。那么在作为美术基础教学中的素描也要做出相对应的调整, 根据专业发展的不同做出相对应的变化。

高校素描基础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实用性, 专业不同在基础教学上应该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采用不同的教学思路。如绘画专业, 应该注重物体空间的塑造, 质感的表现, 调子的丰富, 训练学生对整个画面的把握能力。而在设计专业就应该注重物体透视、结构关系, 如何在平面上表现出二维、三维的空间。还有国画专业, 注重线的运用、提炼, 线有变化莫测的表现力, 是东方美术的精髓。所以说现代美术教学也要转变思路, 跟上时代变化, 不同专业需要又不用的侧重点。

三、坚持素描在基础教学中重要地位不动摇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 人们越来越重视审美教育, 很多国家都把素描列为高校美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 俄国素描大师契斯恰柯夫提出“素描, 是一切的基础, 是根基, 谁不懂得素描, 谁不重视素描, 谁就没有根基。”这个理论对后来的素描教学产生深刻影响。随着西方各种现代艺术流派的产生以及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 有些人对于进行扎实的素描基本功教学的正确性和永恒性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今天的画家应该得到解放, 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做艰苦持久的素描基本功训练, 而应根据个人自身生活的体验和感受自由地去表现, 直截了当地把自我感受表现出来, 这个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

我们都知道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是我们学习美术的基础。必须在思想上有着明确的认识, 必须要有踏踏实实、长期坚持的思想准备。同时学校应该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 要保证基础教学课时安排, 保证又足够多的时间安排教学活动,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按时按量完成每个教学课程的要求, 让学生在基础教学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以后专业课学习做好准备。同时还需要加大基础教学的资金投入, 只有教具丰富了在一定程度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热情, 又利于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 素描教学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技术。在素描教学中, 只有善于研究, 善于思考, 才能取得好的成果。当今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 美术教育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的角度, 根据专业的不同从实际出发, 合理运用善于总结教学方法, 把美术基础教学中的素描确确实实地抓起来。

参考文献

[1]祝帅.建立本土教育体系的若干思考[J].美术观察, 2003 (4)

[2]教材.西方美术与审美.1999.7

美术高校素描教学新理念 篇2

谢裕宣

尽管中国高校正统的素描教学比西方晚了近200年,但值得骄傲的是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在《论语》中提出《绘事后素》的见解,《考工记》也提出“凡画馈之事后素功”的理论。可见世界上最早提出素描学说的是我们的文明古国。

20世纪30年代由一些从国外留学回来的海归学子在中国高校引进了西方学院派的素描教学体系,推动了我国高校素描教学向写实主义道路的发展。50年代,随着俄罗斯油画家马克西莫夫来华讲学,一批留苏回国的学者开始在高校较全面地介绍契斯恰科夫学派和巡回画展派,并产生了极大影响,对高校素描教学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却又导致了偏食的弊端。60年代,在批“修正主义”的思潮的影响下,东欧的一些素描画派有机会进入国门。80年代我们打开了国门,扩大了视野,世界各种素描流派扑面而来,从而使东西方艺术思潮不断碰撞,我国高校素描教学产生了争议不休、百家争鸣的新局面。各种主义和流派的产生使我国的素描教学从单一走向多元,呈现出新的教学理念、思维方式和教学模式。而人们也在以下几个方面达到了观念和理性上的统一认识。

一、重新从理念上确立素描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随着高校美术教学的发展,世界上不少国家把素描列为高校美术教育的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俄国素描教学的鼻祖契斯恰柯夫提出“素描,是一切的基础,是根基,谁不懂得素描,谁不重视素描,谁就没有根基。”这一理论对高校素描教学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随着西方各种现代艺术流派的产生以及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如照相机、电脑技术被广泛运用到美术创作上),有些人对于进行扎实的素描基本功教学的正确性和永恒性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今天的画家应该得到解放,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做艰苦持久的素描基本功训练(也包括色彩等基本功),去磨练再现物象的技术,而应根据个人自身生活的体验和感受自由地去表现,直截了当地把自我感受表现出来,就像儿童作画那样随心所欲。

如果我们从素描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功能及其对素描学习者的磨练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来审视,以上的观点明显是站不住脚的。

根据我们对素描概念由过去的狭义转为广义的理解及其本体功能在美术教学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显而易见:素描,这种用单色来表现物象的形体、结构、比例、运动、位置、深浅、空间、明暗调子的绘画表现形式,不但包括我们所熟悉的各种单色笔或单色色彩在纸(版)面上所作的图画,同时也包括中国画的线描、黑白山水画、钢笔画、铜版画、石版画等绘画形式。正如安格尔所说:“除了色彩,素描是包罗万象的。”契斯恰柯夫也提出:“艺术的最高的一方面是素描,其余都是添上去的,是辅助的„„”用“根基”“包罗万象”是形容素描在绘画艺术中所处的地位,这是其他任何绘画因素无法替代和企及的。可以说:世界上目前没有那种造型艺术可以离开作为“根基”的素描这一基本构成因素(包括具象的或抽象的,绘画类或设计类)。当然,由于存在着绘画类与设计类专业在素描基础课学习的深度、层次、内容的不同,往往容易使人们产生错觉,认为某些专业(主要指设计专业)的素描学习是没有必要的或者是多余的。只有全面、客观、正确地了解素描所包含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才不会产生以上的糊涂认识,才会理解不同专业对素描教学要求的差异。现在的美术教学体系,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逐渐转入到主观世界的理解,从而不断总结提练而形成,是从客观的观察物象到主观的表现物象的产物。绘画学习与其他学科一样,首先就必须具备科学性。人们已摸索总结出了一条从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学习途经。正如达芬奇所说的:“这正如登高楼,最好一级一级攀登,否则是达不到顶点的„„第一阶段尚未牢记,尚未练习纯熟,切勿进入第二阶段,否则就虚耗光阴,徒然延长了学习年限。切记,先求得勤奋,勿贪图捷经„„这是基本功,必须勤奋地练习,循序渐进,不得跳过,才能熟能生巧。”

实践已充分证明,素描练习是使学画者手、眼、脑高度统一的训练形式。一个对绘画艺术一无所知的学画者,首先必须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在前人开辟的道路上;必须学会在二维的平面上塑造出三维的空间;必须学会抓住和表现物象的各种因素。这一过程的锤炼对他今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经历艰苦卓绝的磨练,登上前人建造的知识平台,才能充分拓展自己的聪明才智,造就一套捕捉对象和再创造理想的物象的本领。这是美术设计创造者从感性到理性反复实践所磨练出来的成果,也是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继往开来的结晶。那种认为可以像儿童一样随心所欲地作出高水平的艺术作品观点,纯粹是无稽之谈。在世界美术史上,能千古留芳的不朽之作都是经过画家长期艰苦卓绝的磨练和创作而产生的。所以素描基本功对学画者的锻炼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是其他任何基础课无法替代的,是无法抛弃的。至于将高科技运用到绘画上(尤其是将电脑技术广泛地运用于美术设计上)是否可以代替素描等基本功的训练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有些人错误认为既然电脑可以解决绘画设计技术很多问题,只要轻松点一下鼠标就可创造出千变万化、气象万千的世界,艺术家就根本没有必要再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枯燥的素描等基本功训练。持这种理论者在于误解了计算机的功能和性质:其实电脑技术仅是一种被用于绘画或设计的工具,它根本没法代替作为美术设计的主体谋划者的人脑。任何没有掌握素描等美术基础知识的设计者,都不可能用电脑设计出高水平、高品位的作品。多年来我们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的结果是:凡是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受欢迎的美术设计毕业生,都是在校绘画基本功扎实,电脑技术技能并不拔尖的学生。这就雄辩地证明:如果抽掉对美术基础知识的深入学习,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就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没有任何区别;而只掌握计算机知识者,想设计出高标准的美术作品更是天方夜谭。因此,素描等基础课对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同样是“根基”,是举足轻重的,是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偏废的。

二、高校素描教学必须强调实用性

之所以某些设计专业忽略和轻视素描基础的学习,很重要的原因是:某些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的确不能与绘画专业相提并论,既然我们已从过去的千篇一律的素描教学模式中发现了单一偏食的弊端,既然认识到单调类同的素描教学形式是阻碍学生专业发展的桎梏,那么,作为全面锻炼和提高学生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使美术学习者得到多方位多功能的锻炼和提高的素描教学,就应直接或间接的地、由理性到感性地、表现或创新地严格遵循不同美术种类的艺术规律和表现形式,选择恰如其分的紧贴其规律和形式的素描训练形式和教学方法。换句话说:高校素描教学必须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进行教学,就是要注重素描教学实用性和应用性。

实用性是高校素描教学的切入点,目前我国的美术教育大体可以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学生在考入高校前的对素描色彩等基础进行比较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可称为学前教育或前沿训练。学生一旦考入高校,第二阶段的教学就应像接力棒一样,根据学生入学前的基础,切入本专业特点的素描课程的学习,不再重复学前素描基础训练的旧辙,防止知识的重复性学习,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水平。据笔者了解,前几年不少美术院校就注重这一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

根据不同专业特点采取不同的素描教学模式是经过长期实践而达到的共识。比如绘画性专业,较侧重形体塑造、空间、调子、色彩效果(当然不同画种要求还有所区别),在素描教学中则应侧重培养锻炼学生的三维、距离、质地的塑造能力。而设计性的专业显然更着重于对物体本身的外形塑造(如工业产品设计更突出),二维的要求对专业更贴切和实用。这类专业如果花大量时间去学习调子、空间、质地的塑造就没有必要了。本人曾参加2003年的《全国高等院校素描教学辩讨会》,许多院校在介绍其专业的素描教学应用性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尝试,给与会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不管是什么专业的素描教学形式,首先必须来源于专业的本体特征,比如中国画专业强调是线,线是在形体的观念上经过画家几千年来的写生、提炼,结合东方文化的传统而逐渐形成的。因而它是学习中国画的素描的基本切入点。线有变化莫测的表现力,是东方美术的精髓,随便否定和摒弃都是错误的,是不理智的。明智的做法就是在继承线条的基础上,吸取东西方艺术的精华,发展中国画的素描表现形式。

笔者曾访问过同济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该院的素描教学可谓别出心裁,令人耳目一新。素描老师在桌面上放上一只苹果,然后,学生在一张纸上根据自己的对苹果的想象进行再创造,学生把写生物象改装成飞船、汽车、动物、建筑物„„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作为工业设计专业,这种充分发挥学生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素描教学法显然无可厚非,但如果绘画类专业的素描课也采用这种教学法,本人的确不敢苟同。该院林教授认为:他的学生入学前已做过扎实的素描基础功夫的训练,所以学生一入大学就应进入专业知识的学习。这就是紧紧结合专业特点,不同于正统学院素描教学的一个例证。

三、高校素描教学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今天高校素描教学应紧紧站在社会文化发展的前沿,密切注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为社会美术发展培养提供高水平、高品位的美术人材。作为美术教育重要基础课的素描课程教学,在这方面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任。

作为重要基础课程的素描教学,应从严谨扎实的写实角度,从认识理解物象的原形开始,在逐渐从生活到艺术的转换过程中,由浅入深,保留生活原型的特征、特性、由感性到理性、从客观到主观,引导学生逐步达到主观理想化、个性化,使自然形态的关系不断地被分解重构,从而产生新的理想化和形态样式,这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懂得和掌握将复杂抽象的思想理念视觉化、理想化、个性化,通过造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传播情感,为学生今后从生活到艺术的道路打下基础。

但是,素描毕竟是一门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一般还是以对物象的实际关系表现为主,以“写生”为主。这就关系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注入创新意识的问题。在整个高校素描教学过程中,究竟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创新”或“个人风格”?这必然会受到学生掌握素描程度的制约。我们不赞成脱离学生的素描掌握程度而盲目提倡“创新”,尤其是在初中级美术院校或低年级学生中盲目提倡。其实我们不用担心低年级学生在素描学习中的风格雷同或千人一面的现象,到了高年级或素描基础掌握比较扎实时再逐渐加大“创新意识”的注入更合适,那时个人面貌和艺术风格就会应运而生。中外美术教学实践证明,凡是艺术成就卓著者都是做过扎实的素描基本功训练的。不但写实派如此,抽象派也是如此。绘画类是这样,设计专业也不例外。

倪贴德先生对素描教学有两段论述,也许对我们有所教益:一是“素描要画得浑厚坚实,要打好扎实的基础”;二是“素描不仅要正确地表现,而且要艺术地表现,而且要吸收民族的东西。吸收不是形式上的,主要吸收精神、画理”。这就正确阐述了高校素描教学中的继承和创新的辩证关系。

参考文献:

1.朱万芳编著.素描.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高校人体素描教学 篇3

一、人体素描学前教育

人体素描课程作为刚刚升读大学的高校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学前教育至关重要。学生们都刚刚经过高考美术的考前教育影响,导致学生很多美术知识和理解都局限于单一的高考美术考前教育内容,导致许多学生是以建立在素描的错误理解上的代价考进美术学院。而考前教育的千篇一律的表现形式不但局限学生们对人体素描的理解以及技法上的运用,更锁死了学生们对人体素描的思维。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该通过学前教育让学生知道考前教育只是纯粹为了学生的高考美术应试,很多基础知识都是建立在错误的理解上,同时让学生了解到考前美术教育和大学美术教育之间的最大区别,消灭学生参加考前美术应试教育带来的单一表现形式,使学生对素描的创新发展有了新的理解。

二、人体素描基础教学

由于学生们刚刚经历了考前应试教育,对于素描的基础认识很有局限性,针对这一点我们教师应该结合他们的基础和认识,通过基础教学实施传统教育的“以技入道”。基础教学应当培养和引导学生在理解中学习和借鉴传统,努力发现自己自身艺术的长短优劣,并且通过自身的了解去创造艺术。只有结合传统的素描基础学习,才可以巩固学生的人体素描知识和表现技巧。

(1)让学生掌握人体观察的要点

学生透过对人的观察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到当前人体的比例、动作、角度、外貌等特征。对于下笔时候要注意的整体控制问题会更加了解。在观察人体时,学生更要注意把握好人体的比例,这不仅仅影响构图的美观性,更影响最终出来的效果,所以在观察时要进行相对的比较。首先必须确定测量点和参照点。就人体素描而言,最常用作参考点的是头部,这又叫系数法,被广泛应用在接近于平视角度构图的人体素描上,当然这个是建立在整个头部可见的前提下,也可以以手脚为参考点。还有百分数法以及两分法。百分数法就是将身长视为100%,身体各部位在其中的比例中。而两分法就是把人体分为大小两部分,大的部分从脚到脐上,小部分是脐到头顶。以上三种方法广泛使用在人体素描观察的构图测量中,只要掌握这些构图测量知识,对于学生的人体素描构图标准性有着很大的影响。

(2)让学生从大轮廓入手开始处理画面效果

经过对人体的观察,学生基本掌握了当前对象人体的比例、动作、角度和外轮廓特征,接下来就是用浅淡的线条画出当前对象人体基本的大轮廓和构图。这时学生要注意好人体在画纸中的构图位置和大轮廓刻画的准确性、艺术表现的构思和光影虚实结构的变化表现,这一步非常重要,影响着画面效果的好坏发展。学生在刻画大轮廓的时候要注意以上关系,确保画面效果控制的准确性。

(3)人体的形体、动作、透视技巧

完成基本的大轮廓后就可以借助于人体的形体结构关系,动作关系和透视关系使轮廓的处理更准确和整体化。在人体素描中,几乎所有的形体透视图都包含着某种情度的按透视法变化的技巧,对于受到美术应试教育影响的学生来说这一步可以说是人体素描中最具挑战性的一方面。如何处理画面的形体透视关系,如何表现出画面动作透视关系,往往会成为学生的难题。毕竟单靠单一乏味的美术应试教育素描知识是解决不了这些难题,这也是高等学校美术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之一。要解决学生在学习人体素描所遇到的难题,必须从最基础的人体肌肉走势与素描空间前后强弱的表现技法讲解,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人体素描独特的刻画表现技法,再透过实践巩固学生对人体素描的细节知识。

(4)从局部到整体入手

完成以上步骤后,画面的人体轮廓刻画已经达到具体化的效果,现在可以用准确厚实的线条从局部起开始画出各部位的形体。在用线的时候要注意线条的轻重关系,人体素描不同于一般素描,线条的轻重要与人体的骨点、重心有所联系和照应,让学生更加了解高校人体素描学习的微妙细节之处,再运用简洁的色调让画面有着较强体积表现。局部刻画完成后就可以从整体效果出发,通过较强减弱等方法的处理让画面突出主要形象整体关系。

三、对学生加强人体素描慢写训练

人体素描慢写对于学生学习人体素描的深入有着更好的作用。慢写在对象的形态表现方面是描绘对象最具客观本质特征的表现,而长期作业所描绘的对象表现要求更加完整和丰富,慢写的表现相对显得更加精炼概括。在画面效果上,慢写保持着强调客观对象的生动感官性,不像长期作业倾向于自然主义。学生进行慢写训练可以大大提高对所描绘对象的敏感和艺术概括能力,同时在训练学生的客观形象记忆力,对于想象抽象的创造力艺术表现效果起着很大的关键作用。

四、人体素描的时代概念

当学生掌握了人体素描的绘画技巧和画面处理步骤后,就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入了解人体素描的内在概念。在人类艺术发展史上人体素描经历了许多阶段以及不断的演变,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从现实主义到印象主义,再到今天在中国广泛应用的表现主义,不同时代人们对人体素描也有着不同概念。

学院派的时代发展最能概括人体素描的时代概念,在表现主义还没出现的17、18世纪中,学院派对于人体素描的主要学习只能依赖对人体的临摹,然后才是超现实主义的自我追求。受到客观对象的局限,学院派只有通过对石膏像的训练掌握素描的技法和熟悉人体解剖学的知识,再通过技法的精湛运用表达出复杂而多变的层次、形态和空间。因此当时的学院派在人体素描创作中基本都约束于客观中。到18世纪末的学院派所提倡的素描教学还是依靠从石膏像写生让学生掌握当代大师的美术精神来训练。今天,学院中的人体素描写生所面临的挑战与几个世纪前艺术家在画人体素描所面临的挑战几乎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当代艺术家的思维没有被艺术的教条和宗教教规所限制,不同于以往艺术家,所以在他们的艺术实践中可以冲破种种约束,通过运用在人体素描写生所理解到的知识和技巧来成就自己想表达的创造力和视觉表现力。

人体素描与其他物体一样都具有三度空间,并且拥有一定的质量,当学生把它们从可视的立体空间转化成纸上的二度平面上的凹凸变化时,就需要依靠学生自己个性独到的艺术判断和对人体素描的深入思考,并且要在肯定与模糊的界限中寻求只有自己认同的结论。

一个优秀的高校人体素描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在高等学校的学习里进行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对艺术修养培养。在学习艺术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将道德素质的教育相互结合起来,让学生们成为高素质的大学生,也为将来面向社会打下道德基础,这也是高等学校教师教学的共同宗旨。

高校中的素描教学 篇4

理性与感性, 本来是一对相反相对的词语, 也许二者无法找到一定的联系, 根本不适合同时论及一个问题。为文旨在其, 从两个方面论述一个问题, 乃至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当代学者彭吉象说过:“在人类精神文化领域内, 艺术与哲学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学问, 它主要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等领域中, 带普遍性的根本规律。如果说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的最高形式, 艺术代表着人类感性的最高形式, 它们一道构成了人类精神王国的两座高峰, 那么架在这两座高峰之间的桥梁就是美学”。

本文所论及的主要问题源于美学与美育的问题, 限于篇幅仅就高校设计素描这一基础课程, 做一些探索与思考。

一、素描与设计素描的概念更新的意义

“素描”一词, 在《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定义是这样的:素描 (Drawing) , 指用单色来表现人物、风景、物体或表达心中构想的一种最基本的艺术表现形式。正如文学作品是以语法和文字作为最基本的表叙述方式一样。素描也是单色画, 是以单色描绘形体为造型语言的最基本的表现方式, 同时它又是一种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和独立的语言体系。“设计素描”是指服务于设计领域的专门性的一种表现技法。最早提出设计素描的概念的是20世纪初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校。包豪斯设计学校成立于1919年的德国魏玛, 是一批极具创新意识的艺术家和教育家所共同组建创立的。他们强调教学理念:注重人的创造性, 让学生全面开拓自己的创造力, 并掌握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设计原理, 以目的性表现技能为前提, 体现设计者的创作思维和艺术特性。同时对传统素描的教学理念提出:不仅要表现素描的明暗、形态等客观因素, 更要注重作者的造型意识, 并具有设计性质的表现形式。

设计素描的目的就是针对各个设计领域的需要, 负担起传达、记录、思考的视觉化转化任务, 设计是一种理念的传达;是一种思考过程;是一种精神。当它转化为视觉图形告知人类的时候, 其最直观的叙述方式便是草图、预想图等。

二、设计素描课程核心价值是培养创新思维与观念

传统素描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再现事物的能力, 为绘画艺术创作收集素材, 也是创作草稿的需要。设计素描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设计服务, 为设计做基础。设计的核心价值是创新, 设计素描的核心价值亦然。所谓的创新思维与观念, 其实就是不落窠臼, 不蹈袭前人规矩, 敢于打破常规, 另辟蹊径, 不走寻常之路。所以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说, 是否具有创造性, 是一流人才与三流人才的分水岭。由此可知, 培养创新思维与观念, 是设计素描课程的核心目标, 也是该课程是否有效实施的基本标准。创新思维与观念的培养同样离不开艺术生产的规律, 即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表现。对于同样的静物风景乃至人物, 我们就不能以传统的视角或者眼光去看或者发现。我们的体验可能就是忘掉一些甚至许多固有的习惯的思维和势力。让我们的体验变得真纯些, 让我们的感受更接近审美对象, 也就是让我们的直觉和本性来发现审美对象。譬如说, 我们观察一株花, 传统习惯是观其造型与颜色, 接着分析结构, 明暗与着色等。现在是设计素描的教学, 哪些因素, 我们可以放弃, 或者作为一种参考。我们不能由花想到花然后去表现花, 而是, 由花想的更多更远, 甚至想不到花, 以致最终忘了是花, 也就是所谓的大象无形了。这个思维的训练需要坚持, 同时也需要培养。艺术构思是中间的一个重要环节, 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表达与表现。艺术构思也是一个消化吸收的重要过程。一个人的消化能力决定他的营养吸收效果, 亦如清人郑板桥晨起看竹, 竹在日光露气中生机黯然, 于是郑板桥此时, 胸中勃勃, 遂有画意。这就是艺术体验与艺术构思的连续两个过程。这些过程的培养也要借助其他课程与经历来完成, 而不仅仅是设计素描一门课程就可以顺利实现的。基础文化课程, 如文史哲的学习就非常重要, 其实不仅是设计艺术如此, 自然科学也是如此, 人文引导科技, 人类的知识系统本来就是浑然一体的, 只不过是人类鉴于自身的能力, 刻意为其分门别类, 便于自身学习应用而成的目前现状。我们会产生一些本能的疑问, 如自然科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 你能说他们是物理系还是数学系的高材生, 都是说不通的。艺术家也是如此, 如达芬奇, 毕加索, 谁能告诉我他是美院什么系, 什么专业的学生?我们也会张口结舌。某种意义上说, 知识与技能需要一个相对量的积累, 这个量的有效积累过程, 其实就是在培养创新思维与观念。

三、设计素描教学实施的高效性与节能性

相对于传统素描教学来说, 设计素描教学的空间更加广阔。同时设计素描教学的实施也更有效与无拘无束, 因为传统素描教学需要一定标准的画室, 包括相关的配置等, 设计素描有很多不同, 可以是一般的多媒体教室, 也可以是普通的教师, 或者会议室都可以进行, 因为该课程的主要任务不是具体画什么对象, 而是怎么画, 为什么要这样去画, 甚至是思考如何去画才是课程的核心与重点。解决如何去画, 为什么要这么画, 这是实施这一课程的重点, 同时, 设计素描课程也不局限于传统的铅笔明暗素描或者结构素描的表现, 可以同时兼具几种工具与表现, 用一般的水笔与马克笔来随意的表现一些构思与草图, 是设计素描课程的重要训练内容。速写式的草图训练, 对于设计思维的培养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之一, 也是当下很多设计教学基础课程的一致看法。这样来说, 设计素描的教学实施就比传统的素描教学要容易开展教学。这种形式对同学们也更容易接受, 并行之有效。

设计素描有别于传统的素描教学, 其目的与意义都存在差别。其实施的高效与节能也是保证其课程可持续发展与进行的重要保证, 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设计素描基础课程的教学宗旨一定意义上对该课程的终极意义有很好的前瞻性。

高效与节能不仅是设计行业的职业宗旨, 也应该是全人类所有学科的共同使命。高效与节能首先是考虑资源的有效配置与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英国现代著名设计师, 威廉莫里斯就一直反对, 过分的设计所带来的资源浪费, 提倡设计为全人类服务的宗旨之外, 尤其强调, 自然主义与传统手工艺设计, 反对奢靡与工业化大生产所带来的资源浪费。

设计的宗旨与目的在于满足于服务人性, 而人性本身又是一个无法精确量化的概念。很多意义上, 人性需要节制与理控。这种本能意义与终极关怀之间亦需要度的把握与斟酌。

摘要:中国汉语词典中“观念”一词的解释为, 思想意识, 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 (有时指表象) 。在西方, “观念”一词源自古希腊的“永恒不变的真实存在”。它同物质和意识、存在和思维的关系密切。

关键词:观念,性情,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徐复观著.《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7.

[2]尹定邦主编.《设计学概论》.湖南科技出版社, 2004.

中职素描教学中的情理教育论文 篇5

摘要:美术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情感的艺术表达方式,要丰富人类内心世界,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美术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而素描是美术情感表达的基础。中职教育不仅仅是培养面向社会的应用型人才,也要向高职输送专业人才。所以在中职素描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素描的“理”,也要重视素描教学的“情”,只有“情”与“理”的交融才是完整的教学。本文简单探讨一下中职素描教育中的“情”和“理”以及“情”与“理”的交织。

关键词:中职;素描教育;“情”与“理”

俗话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是对人生认识的几个境界,也可以看做是中职素描教学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指在素描教学中注重技巧和理法,争取对客观事物的全面真实再现;第二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在这一阶段的素描教学中,技巧和理法不再是最重要的,应该重视学生对客观世界的内在情感的表达以及对作品的创新和创作;第三阶段: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在这最后这一个阶段,素描教学不再偏重单个某一方面,而是重视“情”与“理”的有机统一和结合,在对客观世界真实再现的基础上,进行自身内心情感的表达以及作品创新。

1.中职素描教学中的“理”

中职素描教学中的“理”是指素描的技巧理论以及素描教学的规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中职素描教学中的“理”?

(1)转换思想。我国素描美术艺术发展时间较短,一直是在引进国外现实主义素描,素描教学课程一直是照搬一套严谨的教学模式。在这一套严谨的教学模式下,中职教师教育出来的学生其素描基本功比较扎实,但创作出来的作品没有灵性,缺乏自身特点和个性风格。我们需要吸收这一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再对照当前现实,引进优秀文化以及教学模式,转变传统素描教学思想,使之符合中职素描教学中的“理”。

(2)有针对性地进行素描教学。马克思哲学理论在解决问题和做事上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在中职素描教学中也是一样,我们要从美术素描这一专业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才能贯彻素描教学中的“理”。一是,明确素描教学的定位。在中职教育中,我们要明确中职的教育培养目标,再根据素描专业的特点,来进行有侧重的素描教学课程。二是,素描教学的阶段性和目的性。依据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不同教学阶段有不同的教学目的,在中职素描教学中也使有阶段性的。低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于素描可能一无所知或者了解一些皮毛,对于这些学生就要加强他们的.素描理论知识以及素描的基本技巧,夯实学生素描基础。对中年级的学生进行分组学习,要求学生自己讨论小组主题,在相互学习借鉴中把理论付诸实践中,加深认识和技巧掌握。

2.中职素描教学中的“情”

(1)加强引导。在中职素描教学中,学生在牢牢掌握素描技法后,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去引导学生对素描进行更进一步了解,明白其蕴含的艺术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在素描教学中,点、线、面以及光影的素描技法能通过教学教给学生,但是艺术是没办法标准化、量化的,无法在教学中明确地传授给学生。所以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活动时,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体察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内心感受,进行艺术思想扩散,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和扩散中,增强自己的艺术思维,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

(2)创意与创新。素描是指画者通过素描的技法来表达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以及情感体验。所以每个人作出的画都带有自己的个人情感体验和个性特点。学生在素描学习时,没有自己对事物的创新认识和创意风格,只专注于事物的表象和外在形式,这样作出来的画,只是对事物的一个真实再现,谈不上具有什么灵性以及情感。教师在教学时,积极鼓励学生对新事物情感体验的创新认识以及创造的创意展现,让学生不再拘束于教学的课程范围,放飞创意、创新意识。“情”与“理”是素描教学中的主观情感与客观规律。没有“情”的素描创作只是一幅真实再现客观事物的画,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可言。但是只有“情”没有“理”的支持,素描只是一幅不可名状的涂鸦。只有“情”“理”交融在一起才能实现艺术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林美玲.关于中职基础素描教学的几点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4):404―405.

高校中的素描教学 篇6

【关键词】高校 设计专业 素描 教学 创新路径

传统素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基本造型能力,而设计素描则更侧重于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引导,有助于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选择及学习。现阶段高校设计专业素描课程,多沿用传统教学思路和模式,学生的素描技艺和设计能力提高幅度较低。因而,对于素描课程的改革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1 设计素描的课程特征

1.1 创意性

设计素描作为一个过程是对事物的表象进行取舍,然后经过整合将一个新形象再表现出来,设计者的意图应该得到清晰的表达。然而在进行设计素描的学习时,我们所要考虑的内容应该是,在面对一个物体时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它。高考素描是直接将物体搬到纸上来,但设计素描并非如此,它要求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运用构思线条等的表现形式来进行思考,对自己的画面尽可能的加以丰富,它是对设计内容的体现而非再现。

1.2 方向性

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素描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方向意识,增加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平面设计专业学生所应注重的是画面造型能力及创意性的培养;动漫设计专业学生则应注重的是对人体运动规律的了解;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则应当注重空间透视能力方面的培养。在设计素描教学中,一个必须研究的问题即如何将各种设计专业结合来对素描课程内容进行调整。

1.3 应用性

在设计素描作品时传达出设计理念是设计素描应用性的主要体现。学习素描课程不仅是造型训练的基础,同时作为一种有效方法培养设计师的表现能力和形象思维,它作为一种重要途径将意图和想法视觉化。大众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对形象有着不同的要求,许多形象是非常规的或超现实的,在现实生活中不能直接找到。这决定了设计者一定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默写能力,能够凭借自己的想象设计出所需要的形象。

2 创新高校设计专业素描课程教学的路径

2.1 培养设计专业学生造型能力

具备熟练的造型能力,才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认识和构想造型包括具象造型。造型有三类,即具象造型、意象造型和抽象造型,这三者应该密切结合在一起。具象造型是后两种造型的前提,是造型中最基础的部分。在训练具象造型时,应该将其同纯艺术性的绘画素描区别开来,对于客观物象不能机械性的照搬和摹写。比如,在具体表现某一常见实物时,可以采用不同甚至反常的视角和视距,对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局部或者细节进行画面的构成,形成独具特色的素描画面。总体来讲,在进行素描时应逐渐的渗入一些创造性思维,尊重学生的创作,并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个性,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发挥,树立起专业设计的意识。

2.2 加强形态重构造型的能力训练

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物象本身都蕴含着其潜在的图形刺激,我们应该细心观察,对其加以特殊关照。要打破原来常规的视觉视角,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产生一些新颖的想法,创造一些标新立异的视觉形象,对具有图形意味的视觉形象提供一些新的理解和发现。要提高重构造型的能力,也即将某一形象打破之后进行重构的能力。只要敢于改变事物的自然形态并捕捉新意向,事物新的生命和形态就会被不断的创造出来。

2.3 培养具备创造性和设计意识的装饰能力

装饰素描有它自己的语言及表现形式,它不仅应该使设计者的主观感情得到表达,还应该使人们内在的普遍情思得到反映。训练时应该围绕一个根本问题展开,即发现美、创造美以及表现美。采用新的思维方式,求奇求变,根据表现自然形态以及情感抒发的需要,对事物采用夸张的手法进行创造和重构,如概括、提炼、取舍和压缩等,从而使装饰效果得到简洁鲜明的状态。装饰能力的训练,就是采用绘画的手段进行重新诠释世界,目的在于将世界表现得更好。

装饰素描训练包含的内容广泛,不仅仅是画好几幅装饰画,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一要改变传统的思考及观察方式,呈现开放性、动态性及多样性,超脱于物性规范之外,发现一些新颖的构思方式;二要采用对物写生的方式提高审美能力;三要通过不断的实践,促进具有装饰意味的手段及技巧;四是通过写生促进具有装饰意味的造型能力的提升。

2.4 材料媒介的综合应用能力训练

在素描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对材料媒介的综合应用能力。要注重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和发挥各种材料媒介的物理特性和美学价值,有创造性地探索运用不同的材料媒介去设计构建不同题材内容的新型画面。在素描训练中,学生可以由一个预先想好的观念去选择某种材料作为媒介,也可以在画的过程中,从材料的性质上得到某种启示,从而产生新的观念。

在进行素描训练时应紧紧把握一条主线,即不断提高设计能力和造型能力,四种训练应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整体的素描教学模式。通过诸多训练,尤其是不同层次和性质的训练促使学生多方位接触自然,对自然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和分析,采用多种形式表现自然,对新形态加以设计,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设计能力及素养。

参考文献

高校素描教学改革的思考 篇7

1.1 师生同参与原则

在素描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 教学不是生搬硬套, 照本宣科, 素描教师应该是一位引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平等交流, 相互评价, 形成一个教学活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对话交流活动。素描教学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 也没有完全规定教学内容, 教学进度也是教师自由安排, 师生共同参与原则可以使学生放松心态,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 有趣。教师在教学要多鼓励学生,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告诉学生素描没有固定的答案, 更没有规定什么是正确的、错误的。鼓励学生发现素描艺术的特色, 例如像线的表现, 有哀婉敏感的莫迪里阿尼, 也有粗犷的坷勒惠支、雍容娴静的安格尔, 还有凡·高神经质般线的旋转, 不用角度都可以发现艺术的个性。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互相对话, 坚持师生同参与原则, 共同感受素描艺术的冲突和融合, 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还间接地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1.2 注重文化原则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繁荣的家庭, 56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一格的文化, 民族文化在艺术中的体现是淋漓尽致的, 服饰文化, 饮食文化、乡间文化、民俗文化等在知名的素描作品中都是常见的, 但是中国素描艺术中文化的并不是直观可见的, 多数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例如在素描线条的运用中, 艺术家们追求的是用线的归纳和提炼, 素描线条中主要是通过浓墨、烘染等方式来展现艺术家如何进行造型, 怀着哪种素描思想的。素描文化内涵的渗透是艺术效果的直接表现, 也是艺术领域追求的较高目标。素描教学中合理运用注重文化原则, 是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文化内涵的有效途径。

1.3 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素描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 引导他们独立思考, 获得知识, 发展能力, 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我国历史上的教育家都很重视教学中运用启发性原则。如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素描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教师要以身示范, 感染学生, 吸引学生。学习是一个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 只有学生自己想学知识, 好学知识, 开动脑筋, 积极思考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素描想象和思维推理, 培养学生正确的素描思路, 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1.4 人文关怀性原则

早在人类文明初期, 美术就成为人类最早的传递信息的媒介, 人类用绘画的形式进行情感交流和信息传递。关于艺术的表现力契斯恰科夫这样评论:“艺术是充实的, 完美的。不是自然的翻版, 是心灵的产物, 是人的精神, 其本质是反映世间的崇高侧面……”这种艺术观念应用到素描教学改革中, 拓宽和加深了人物展示的内涵, 加强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艺术性和灵感性。目前, 我国高校的现行素描教育教学中过分强调照本宣科、强制训练, 学生学习素描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完全与艺术的本身特性相违背, 艺术追求的是自由、创作、发挥、灵感, 试想学生由于学习时间长, 无比枯燥, 还怎么能产生灵感呢?可能产生的只是厌倦乏味感!在素描教学过程中, 强调人文关怀性原则,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 也有助于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考虑到学生的体验、学生的感受、学生的情感认知。

2 素描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2.1 把握好素描课的教学目标

高校素描课教学首先要明确开设素描课的教学目的, 即知道怎样培养学生和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在确定教学目标是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 大学教育不可能让同学们都掌握所有的美术艺术技能, 也是就说目标不是培养全能人才, 而是培养学生掌握素描的基本的理论、技巧和方法,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实际生活中所需要的思维方式, 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第二, 素描课是一门较枯燥的课程, 很多学生不喜欢素描课, 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 上课的时候甚至只是机械地拿着画笔生搬硬套。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就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主。同时素描教学中要注意因材施教, 大学四年的教育不可能培养出大画家, 主要是通过这门素描课程教学, 让学生基本掌握一种技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2 素描课教学要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转换

素描教学过程是一项具体而复杂的过程, 20世纪教学模式的主导是赫尔巴特提出的“四段式”教学模式以及其弟子实践和发展的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学生如何学这一方面的重要内容, 侧重教师如何教, 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素描教学的内容丰富, 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也是多方面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多种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同时, 在教学模式的选择过程中, 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储备不同对教学模式的选择也不同, 教师不能从主观出发武断地选择教学模式, 素描课教学模式的选择应该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规律和学习规律。

2.3 素描课教学中加强文化理论知识的渗透

素描教学是在艺术思维的指导下进行的景物写生, 艺术思维是一种特殊的思维, 从教学的角度来划分可以分成一般思维, 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美术院校的学生大多在高中阶段就已经接触了美术, 这是一般思维形成的过程, 也是造型打基础的过程。但是步入大学之后, 一般思维已经明显不能满足大学教育的需要。其突出表现在:“不了解中外美术家的生平、作品、风格、人格, 不会处理虚与实、曲与直、整体与局部关系, 不会观察形体之间相互依存关系, 不会夸张和衬托景物之间关系。”这些表现都说明对艺术的实质缺少文化理论知识。目前, 高校素描课堂上往往是张张素描作业的完成, 学生常常是完成任务为主, 神情更是麻木, 教师要加强文化理论知识的渗透, 为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新的视野, 新事物的出现才能激发学的艺术思维, 素描的灵感也才能不断地出现。

摘要:素描是美术学科的基础课程, 可以塑造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审美倾向和自身艺术品格, 素描应用到美术院校专业培养的各个环节。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 对目前高校素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对如何改革素描教学提出几点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校,素描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颜铁良.素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2]施良方.美术课程理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3]吴廷玉, 胡凌.绘画艺术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

高校人像素描教学方法探究 篇8

高校人像素描课程是美术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 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人体解剖知识, 还要把握对象的局部特征及对形体的观察力、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等。

人像写生作为绘画专业类学生的基本功, 对其一生的艺术历程都是非常重要的起步, 教师在教学中的一切要求与提示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今后的艺术创作, 所以研究人像写生的方式与教学法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一、观察方法的训练

以往的素描教学对基本功的认识都只停留在一个狭义的范畴内, 过于重视学生常规性技能的训练, 强调对物象再现能力的把握, 忽视了学生观察能力的训练和开发。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是引导学生进行素描训练的第一课。

首先要培养学生以整体观察写生对象的能力, 由于我们描绘的对象不论是结构关系、比例关系、黑白关系、体面关系、线面关系, 都是互相联系, 互相制约的, 如果作画时一味的描画局部, 就会失去画面的整体统一。只有纵观全局, 注重画面主次虚实关系, 才不会导致顾此失彼, 因小失大。整体观察需要长期严格的训练,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不断提示和强调, 让学生养成自觉地进行整体观察的习惯。如画头的基本形时, 要注意它与颈部和肩部的关系, 画眼睛时看鼻子和眼眉的位置和形状, 只有不断联系和整体观察才能使造型更加准确。因此观察对象时应纵观全局, 注重对比关系, 在整体关系基本正确的前提下, 再求局部的精致变化。要求学生在习作的每个阶段都要考虑整体, 并为掌握整体而调整整个画面, 使每个阶段停下笔来都是一张形象生动的画。所以, 掌握整体是学生在作画过程中始终要注意的问题。

素描训练还要培养学生用立体的思维观察客观世界, 立体观察的特点是以几何形的观念来概括认识形象, 构思立体的物象和画面, 以形体的空间位置来认识物象动态和画面深度以形的透视变化来明确空间体积。只有掌握透视知识和形成立体观察认识物象的习惯, 树立起在空间深度上塑造形体而不是在平面上描绘的观念, 才能使画面真正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

二、模特选择和摆设

以往的人像教学教学忽视对模特的选择, 导致学生产生乏味情绪。挑选模特的主要标准是形象特征要明显, 课程前两周画骨骼结构明显的老人, 有助于学生很好地理解人物头部的骨骼与结构, 在此基础上再画三周年轻人, 年轻的模特与学生有着年龄与人生阅历的相仿性, 易于激起学生的写生热情。

摆设模特也不可忽视, 要引导模特做放松、自然的姿势, 还要尽量为学生创设情境, 强化视觉刺激, 以激发其绘画欲望, 为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触点, 让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针对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 还要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学到摆设模特的要领。

三、艺术表现

在现代素描中, 艺术表现性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和审美意识是素描教学的主要任务。可以与学生共同探讨适合于他们自身特点的表现方法和发展方向, 鼓励学生以自己不同的风格进行表现, 避免学生一味模仿教师的风格, 锻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及个性创造性思维的表现。

鼓励学生在绘画材料与工具上推陈出新, 学生可根据对画面理解, 尝试特殊的绘画工具和材料, 以拓展素描的表现力, 使素描艺术产生多种形式的美感。如试用钢笔、油笔、色粉笔或毛笔;试用水彩纸、宣纸、卡纸等不同质地的纸;试用各种形状的画幅, 在表现方法上用擦、涂、描等手法来表现某种特殊效果, 在色彩上打破单色描绘的形式, 用两种或多种颜色进行创意写生。通过试验, 提高学生表现形体的能力及感受创新的喜悦。

四、注重示范教学

素描训练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一门学科, 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给学生示范画法, 学生学起来更形象直观。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 训练目标要明确, 在他们作画的过程当中, 不能给他们修改示范过多, 改多了学生将难以把握自己画面最明显的不足, 处于麻痹状态。只有在学生自己反复修改多次, 仍未见起色, 在他们最失意、内心十分渴望明确画面前进的方向时, 及时帮助修改其不足, 将会使学生牢固地掌握。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 有时可连续完整地示范全过程, 让学生看清完整的作画过程。遇到画面整体问题, 只需侧重从大处调整整体关系, 不必面面俱到示范更多局部;遇到画面局部问题, 只需稍加调整即可, 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这样, 对不同基础的学生, 采取针对性的示范, 做到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五、“五多”训练方法的实施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注重学习方法, 方法得当可事半功倍。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五多:多看、多想、多问、多练、多记。多看, 是指多看古今中外优秀作品, 多看他人的习作, 好的习作能给自己很多启发。除此还要多看自己的习作, 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多想, 是指多动脑子, 善于思考, 善于找规律, 多给自己提问题, 能起举一反三的作用。多问, 就是虚心求教,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多练, 即多画, 勤画速写、慢写、默写, 这是提高技法的过程。多记, 就是要培养形象记忆的习惯和能力。既要长期持久地积累形象, 又要坚持随时随地地默记形象。

功到自然成, 要想获得过硬的造型本领, 必须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精神, 只有日积月累地下功夫, 才能达到下笔生花的自由境地。

结语

高校素描基础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9

一、当前高校素描基础教学现状

现阶段, 高校素描基础教学仍然处于一种传统和落后的状态中, 主要表现在教学理念陈旧、课程内容与实际脱节、教学方法单一等方面, 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素描学习, 还影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1.教学理念陈旧。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理念来应对新的挑战。但目前的高校素描基础教学中, 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 始终没有更新教学理念, 仍采用的是“示范——模仿”的教学方式, 导致素描教学一直脱离不了迟钝、僵化的状态。不仅如此, 这种被动式的作画方式还消耗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降低了学生的作画兴趣。

2.课程内容与实际脱节。当前大部分高校的素描基础教学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 尤其是课程内容方面, 不但教材内容落后, 与专业课脱节严重, 而且课程结构极不合理, 始终以简单再现素描课程为主, 根本不能达到培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3.教学方式单一。现代教育教学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与探索, 结合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 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 才能搞好高校素描基础教学, 提高其教学质量。但当前高校素描基础教学中教师大都仍以“示范——讲解”的方式传授学生素描技术与技巧, 以写生为手段训练学生精确描绘的造型能力, 既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 也没有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这种采取一种模式、—个步骤、—个程序来约束学生的教学模式, 阻碍了学生观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4.教学评价不合理。当前, 高校素描基础教学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重总结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 大都以学生写实的能力与水平作为评价标准, 采用同一个评价模式, 引导学生向教师规定的方向努力, 忽视了学生潜力的挖掘。这种评价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既助长了学生的某些惰性, 又扼杀了学生自我学习和探索的精神。

二、高校素描基础教学对策与构想

针对高校素描基础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教师只有大胆改革素描基础教学, 更新教学观念, 调整课程内容, 拓宽教学思路, 才能给乏味的基础教学增添活力, 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基础素描架构起良好的知识体系, 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美术人才。

1.更新教学理念。素描是一门基础课程, 同时也是独立的绘画类型,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 将技术训练与艺术创作有机结合起来, 改变过去那种在画室里画静物与石膏像的教学模式, 将创作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并鼓励学生将目光投向生活, 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素描的形式表现出来,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 将技术练习建立在这种自主创作的基础上, 素描才能成为学生观察、感悟和记录的最佳帮手, 学生的素描技巧才能真正得以提高。

2.调整课程内容。针对素描课程内容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各高等艺术院校都应对素描基础教学进行大力改革, 积极调整课程内容。一方面, 要强调专业的方向性。不同的专业对素描基础教学有不同的要求, 高等艺术院校应针对不同专业的特征和要求, 优化课程结构, 整合课程内容, 在教学内容、进度和课时总量等方面合理进行调配、取舍, 以达到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 要及时更新与补充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落后是制约高校素描基础教学发展的一大问题。高等艺术院校必须重视这一问题, 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 不断完善现有教材, 及时更新与补充教学内容, 以为学生提供符合美术行业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

3.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素描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教与学的过程, 教师必须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需要, 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 不断刺激学生的兴奋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去学习。一般来说, 可采取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是实施分层教学法。学生存在个体差异, 他们的素描水平、创造性思维、理解能力等都各不相同, 若采取统一的教学方法, 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对此, 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指导, 如帮助素描基础薄弱的学生打好基础, 指导素描基础较好的学生总结、积累素描经验, 培养个人风格, 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所获。

二是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集声、文、图、像于一体, 兼具动态性、直观性, 教师在教学中可将学生不易理解的复杂的素描技巧通过多媒体分步骤地展示出来, 并辅助讲解, 以让学生清晰、直观地掌握相关素描技巧。

4.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具有引导、诊断、反馈等多种独特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这些作用,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首先, 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标准。传统素描基础教学中, 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素描技术层面的成绩, 大都以此为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标准, 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不符合现代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对此, 教师必须建立新的评价标准, 在关注学生技术层面的表现的同时, 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的创意和构思, 以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其次, 改变评价主体。高校素描基础教学中, 教师必须改变以往以自己为主体的评价方式, 变教师评价为学生互评、学生自评, 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从而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评价中来, 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素描学习中去。再次, 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量化评价为主, 其全面性和客观性都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对此, 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多角度、多方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以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优势。

摘要:素描是高校美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造型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 我们要重视高校素描基础教学。但从当前高校素描基础教学的现状看来, 教学理念陈旧、课程内容与实际脱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价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 严重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阻碍了高校素描教学的发展。鉴于此, 本文从当前高校素描基础教学现状入手, 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相应的解决对策, 旨在找到一条可行性的高校素描教学发展道路。

关键词:素描基础教学,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军平.高校素描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分析[J].美与时代:中, 2015 (1) .

试论高校素描教学改革思路 篇10

一、当前高校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美术院校一直采用原苏联的素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有一定的优势,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但是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也出现了许多难以避免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只有客观的分析这些存在的问题,才能优化当前的高校素描教学模式,更好的培养艺术人才。笔者首先对当前高校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1、素描教学认知上的偏失

随着时代的进步,全国美术院校对素描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改革,教师也尽力帮学生打好基础。这种打好基础的认知也造成了许多美术教师把素描基础课程作为一种单一的造型训练,目的是为其它艺术形式打基础。这种认知具有片面性,没有全面的认知素描课的包含的其它价值,忽视了在素描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艺术潜能的开发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在新常态下,素描教学不能在简单的套用苏联模式,只把素描教学单纯的停留在提高技术和造型水平的层次上,而是要尽可能的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有意识的培养他们如何通过艺术手段表达个人情感,这才是素描基础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

2、教学目的单一

传统素描基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准确描绘事物外形的能力,这种单一的教学目的造成了学生把精力都集中在了对事物外形的观察上,而没有去深层思考事物背后的本质,对所描绘的事物缺少理解,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了。

3、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的素描教学课程设置注重对学生素描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和造型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不仅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忽视了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和联系,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也就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个性。

4、评价体系不科学

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很好的促进教学的开展也能给学生一个准确的定位。当前美术院校的评价体系一般都是由任课老师一个人打分,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评价的局限性和不科学性,因为只由任课老师一个人评分具有主观性和偶然性,不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艺术潜能和艺术创新。

二、当前高校素描教学改革思路

1、转变认知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许多美术教师把素描基础课程作为一种单一的造型训练,目的是为今后进行其他艺术形式打基础。教师首先要改变这种认知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发掘艺术潜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素描的引导者,会对学生造成最直接的影响。在开展素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安排一些常规的静物和石膏训练,还要鼓励学生描绘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例如女生喜欢的服饰,男生喜欢的体育用品等,由于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事物有一定的理解,他们会积极主动的表现好这类事物,从而提高了素描技能也调动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2、合理设置课程

教师在课程的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合理性,注重学生素描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是一方面,教师还要加强课程设置的互动性,让师生之间有更多的碰撞和交流。在课程设置上还是要充分考虑不能专业的差别。比如针对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在课程设置上可以更多的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而不是简单的追求造型的精准。合理的设置课程可以让素描教学与后续的课程有机联系起来,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3、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伴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人们更喜欢欣赏个性化的艺术品。这就要求创作者有极强的创造性思维。素描教学不只是为了培训学生的造型能力而存在,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描绘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充分展示自我,而不是简单的在现事物。

4、加强师资,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教师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对教学改革的深度和完成的质量至关重要。高校应加强人才引进和教师的在培训。可以每年定期派教师到更高层次的院校进行学习充电。此外,高校还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打破由任课老师一人评分的模式,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准确的定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结语

美术院校素描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要适应艺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教育者应不断的总结分析教育中存在问题,适时调整教学内容,转变教育观念,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常态下对艺术教育的要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慧秋,李天阳.浅谈高校素描教学[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

[2]梁小兰.浅谈中学素描教学的创造性[J].美术大观.2010(01)

[3]梅茹.当代高校素描教学思路初探[J].内江科技.2010(02)

[4]梁小明.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素描教学的留与变[J].甘肃高师学报.2010(01)

[5]何祥.素描教学研究[J].艺术教育.2010(01)

[6]李美英.谈我国当前基础素描教学中的几个误区[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6)

[7]李仁伟.现代基础素描教学之反思[J].教学与管理.2005(15)

[8]李靖.关于基础素描教学的思考[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1(03)

上一篇:学生公共安全法律下一篇:心理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