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要点

2024-05-04

培养要点(精选七篇)

培养要点 篇1

素质教育是本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方向,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核心。本方案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理念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 站在学校、学生、学业的基点上, 用发展未来的视觉, 从学校教育教学层面多元开拓两类课堂, 实施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地域经济建设提供高素质职业人才, 全面开创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新局面。

预期目标

1.人才培养规格目标:定位在地方经济发展一线所需要的银领人才位置上, 使毕业生进可发展为白领, 退不失为合格蓝领。

2.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多元开拓两类课堂, 打造以创新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为组合的创新能力链, 充分挖掘学生的心智活动潜能, 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思考、互动、认知、领悟、迁移等学习方法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具有独立和合作再学习能力, 能够有效吸纳前人、前沿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善于能动的掌握透析、判断、发散、改造、开拓等思维方式, 独立和合作创造性规划、设计职业实践活动, 并具有将规划、设计转化为成果的实践能力。

3.毕业生就业率目标:各专业学生从业的职业资格证、以上合格证。、上岗证获取率达98%以上, 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纎95�%

实施措施

1.树立创新观念, 营造创新氛围

观念是制约素质教育的深层因素, 拟通伅过�校报校刊、校园网、墙报、主题班会、讲座、社会调查等载体, 运用创新典型引导法、发展形势驱动法、比较教育法等方式, 推动师生树立强烈的素质教育观、学习观、能力观, 达成创新光荣, 平庸落后的共识。全力营造师生打开思路想问题, 各抒己见谈看法, 大胆争论撞火花的浓厚创新学习氛围。

2.深化课程改革, 创新教学方式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要深刻诠释课堂的育人价值, 学院将从以下方面有效切入。 (1) 深化课程改革。打碎翻版的学科教学模式和课程结构, 完全按照创新能力培养需要构建基础知识模块、专业知识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 加大实践教学比重。 (2) 创新教学方式。“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教学方法上注重讲思路、讲要点、讲方法, 使学生存疑求异, 共同探究。 (3) 全力推进课堂教学的“三大转变”。即课堂独白向课堂互动转变;被动接受型学习向主动迁移性学习转变;教会学会向会教会学转变。

3.改革实践教学, 强化学用结合

实践教学一直是职业教育的软肋,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学院将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 (1) 前三个学期采用即学即训作业;一门课程的综合练习;若干知识点相互结合应用的课程设计方式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配合教学内容、进度给学生布置一些简单专业设计、制作任务让学生完成, 并根据不同任务分别施教。 (2) 第四、五学期集中一定量课时, 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践和引进社会真实项目现场制作教学, 提前让学生进入职业角色, 用职业行为履行职业责任;用职业责任规范职业行为, 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职业实践无缝链接。 (3) 强化毕业实习管理。由于即将毕业, 部分学生忙于找工作而放松毕业实习。为了保证毕业实习质量, 学院将加大毕业实习带队教师力量, 实现统一组织、灵活管理、严格督促, 努力使毕业实习实效最大化。

4.多元开发第二课堂, 驱动学生自我发展

第二课堂是实施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多元开发第二课堂, 驱动学生自我发展, (1) 把第二课堂摆在与教学主课堂纻并重�的位置进入学院的教学大纲, 实现计划、管理、指导、服务一体化。 (2) 大力倡导学生开展形式活泼的课外创造活动。 (3) 加强对学生课外创新活动的指导。 (4) 以各类全省、全国性竞赛活动为契机, 倡导和支持学生在课外课堂积极备战、参战竞赛活动, 接受大赛检验。 (5) 建立学生课外创造活动激励机制, 全程�提z供心�理、技术、设施、条件服务。

5.改革考试考核方式, 突出创新能力考查

考试考核方式是教育教学形式与内容的指挥棒。传统的知识考试以检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熟悉度为主;技能考核是凭教师对学生在考核中的表现印象@打u分, 这�种考试考核缺乏客观公证性。学院将全力推进考试考核方式改革。知识考试以主观题型为主, 通过考查学生如何解决具体问题检测他们的创新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水平;技能考核以学生拿出自己的创造成果, 如技术文章、网页、设计方案、软件、作品等进行评分, 考查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6.强化教师“双师素质”, 提高全程育人责任

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教师是否敬业与精业, 直接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质量。为此, (1) 学院要多途径推进教师“双师素质”建设, 如强化教师在职培训。 (2) 教师自身要不断加强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吸纳与应用, 真正做到才高为师, 厚积薄发。 (3) 建立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责任制和考核制, 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软任务转化为教师业绩的硬指标, 驱动教师摆脱功利和惰性心理困扰, 主动履行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职责, 演绎好教师在学生各种不同学习形式中的多重角色。

操作设计

为了便于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序实Hk施�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方案配制了“两类课堂打造高职学生创新能力操作设计要点”。

基金来源:江西省2008教育教学改革课题项目资助。

摘要:素质教育是本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方向,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核心。本方案阐述了江西农业大学职业师范学院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指导思想、预期目标、实施措施和操作设计。

关键词:高职学生,两类课堂,创新能力,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张子安.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职业技术教育 (J) .2007 (5) 56-57.

[2]杜文慧.“为迁移而教”的教学策略探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J) .2007 (13) 29-31.

创新人才培养六大要点 篇2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首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高水平大学来说,尤其体现在创新人才培养上。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比较关注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对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就,我们完全不必妄自菲薄。改革开放以来,不管是在重大科技创新领域还是在政府、企业和各项社会事业中,涌现出来的无数杰出人才,主要还是由我国高校自己培养的。

比如,神舟七号、八号、九号飞船以及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研制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都是这些年我们自己培养的,都是优秀的创新人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出的新世纪以来全球顶尖一百化学家中,有12位华人科学家榜上有名,他们中有11位是改革开放后我国高校培养出来的本科毕业生。没有我国高等教育的贡献,就不可能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是一个谁也无法否认的客观事实。但是,创新人才培养不足确实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突出问题。尤其是现在我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全社会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总结这几年的经验,我认为,当前主要从6个方面入手找到突破的路径。

一、要突出人才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导向创新人才的成长,有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兴趣和需求。解决兴趣问题,就要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所以,大学的书记、校长也要关心、支持基础教育的改革。解决需求问题,一是学科专业结构要适应经济社会的需求;二是人才培养过程要加强实践环节。因此,加大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化实践教学这个环节,是高等学校必须解决的两个重大问题。尤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是高等教育的一次深刻变革,是一场革命。我们要牢牢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重大产业工程、科技创新工程的需求这个学科建设最强大的推动力,抓住实践这个创新人才成长的最关键环节,建立创新人才成长的动力机制。我们实施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卓越法律人才、卓越农林人才等计划,都是力图在教育与经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道路。

二、要完善创新人才选拔体系高校如何科学选拔人才,一个是选拔标准问题,如果所有高校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这把尺子又主要侧重知识而忽视能力,就谈不上科学选拔;另一个是选拔方式问题,如果高校不是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定位和培养要求体现选才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也谈不上科学选拔。我们共同的认识是,适宜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科学选拔体系应该是学生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成绩、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高校自行测评等多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这也是推进高考改革的一个方向。我认为,一定要明确,高校自主选拔,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凡是通过高考能实现考查目的的,就没有必要通过自主考核再去做,选拔的标准、方式、过程都要体现学科的特色,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我们鼓励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大胆探索,也鼓励大胆引进国外高校的成熟做法。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要点 篇3

关键词:教学培养创新精神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又强调说:“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江主席的讲话,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学应如何依据学科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一、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

教师应从传统应试教育的圈子里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传统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老师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线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

二、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教育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创新,是倡导一种能有效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合作、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整合能力、形成态度、发展情感,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愿望以及主动获取新知识与利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并激发他们积极地思维。采取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教师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不同的设备条件、不同水平的学生,综合选择多种优良的教学方法予以运用。

三、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

教学环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地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学生能否具有一定的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自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在学生追溯与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培养他们对问题的兴趣与生成意识。掌握对探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学习、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

四、教师应完善教学评价标准

传统教学评价偏向以课本知识为唯一标准,往往要求十分细碎,偏重速度和熟练,很少鼓励创新。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评价要鼓励拔尖、鼓励专长、鼓励创见。教师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对有创新的学生要提出表扬,使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融进班风乃至校风,形成良好的风气,以促进全体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婴儿培养箱注册审评工作要点分析 篇4

一、婴儿培养箱的基本工作原理

婴儿培养箱能为婴儿提供一个更加趋近于母体子宫的环境, 同时又能便于医护人员的观察、护理和治疗。婴儿培养箱大多采用“对流热调节”的方式控制温湿度, 利用微处理器技术对箱温/肤温实施伺候控制。温度控制仪是仪器的核心部件, 具有实时温度监测等功能。婴儿培养箱的基本构造都是由灯罩和箱体两部分组成, 上部为透明上罩, 设有多个治疗、抢救用管道的进出口和操作窗口。箱体又分为控制部分和工作部分。控制部分包括主电路板, 传感器及取样放大电路, 控制开关, 继电器, 变压器和三极管等。工作部分包括加热器, 风扇, 湿化装置等。

二、婴儿培养箱注册申请资料

(一) 技术资料。

应当包括对设备及其部件进行全面评价所需的基本信息, 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产品设计和说明。

(1) 产品构成说明。整机总体构造的详细描述, 包括所有组成部分 (如主要由控制系统、发热系统、上箱柜、可翻转上箱盖、婴儿舱和机架组成) , 并给出有标记的图示 (如图表、照片和图纸) , 图示应清楚地标识关键部件/组件, 其中包括充分的解释来方便理解这些图示;对使用者可接触的所有控制装置的说明, 包括:a.控制设置范围。b.缺省值 (如果有) ;产品工作框图 (应包括所有应用部分, 以及信号输入和输出部分) ;配接肤温探头时的临床应用部位, 如幼儿肚脐等;对所有组件的全面描述。

(2) 接触患者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应给出生物相容性评价情况。

2. 产品的安全特性和性能特性。

(1) 设计规范。对于没有在现行国家标准中规定的重要技术, 应描述其进行的规范的设定理由。

(2) 安全性。提供产品符合适用的电气、热、机械安全标准 (例如GB9706.1、YY0505等) 的声明;提供具有类似安全程度的试验结果。

(3) 产品性能。婴儿培养箱作为婴儿的治疗及护理的场所, 上层箱体应采用透明的材料制作.并设有操作孔及多个管道进出通道。温度控制应灵敏、可靠, 设定、显示应直观、方便。适宜的湿度也成为婴儿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能按需求随意调节箱内湿度也成为婴儿培养箱必备的基本性能。婴儿培养箱在长期的使用中会出现异常。出现异常应能及时报警, 并可作出相应的调节。婴儿培养箱应配备内置的消毒装置, 可方便地进行箱内消毒。婴儿培养箱应能连续长期工作, 使用性能可靠、故障率要低, 同时维修简易而方便, 电器安全性能高、噪音低。

3. 拆卸、清洗与消毒。

婴儿培养箱应定期清洗与消毒, 在久置未用或新患儿放入之前, 应彻底检查, 更换干净床垫, 并消毒灭菌。应明确清洗、消毒的程序和方法。

4. 之前相关的研究摘要。

相对于市场上同类常规产品的创新性技术、设计和应用的介绍。

5. 设计和生产过程相关信息。

包含产品的设计过程和生产过程的资料, 可采用流程图的形式, 这是设计过程和生产过程的概述, 不能替代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详细资料。

(二) 风险管理资料。

申报方应提供注册产品的风险管理报告, 风险管理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注册产品的风险管理组织;注册产品的组成;注册产品符合的安全标准;注册产品的预期用途, 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的判定;对注册产品的可能危害作出判定;对所判定的危害进行了哪些降低风险的控制措施;对采取控制措施后的剩余风险进行估计和评价。

(三) 标准。

1. 设备描述。

(1) 产品组成。应当写明所有拟申报范围内的产品组成, 包括附件及选配件。

(2) 产品分类与命名。产品按电击防护分类:属I类、BF型, 具有应用部分的移动设备。

(3) 运行方式。连续运行。

(4) 温控方式。箱温、肤温控制型。

(5) 电源种类。单相, 电网电源供电。

(6) 外型结构及标志。包括外在形态、结构及商标。

2. 安全要求。

电气安全应当符合GB 9706.1《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GB9706.15《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1.并列标准:医用电气系统安全要求》[4] (若适用) 的要求。电磁兼容及抗干扰能力应当符合YY0505-2012《医用电气设备第1-2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并列标准电磁兼容-要求和试验》的要求。生物相容性, 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患者的部件, 应当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 (参见《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和审查指南》) 产品性能要求应至少满足GB11243-2008《医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婴儿培养箱安全专用要求》[5]的要求。

(四) 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

一是应当提供拟申报范围内所有型号的说明书, 应覆盖所申请的所有组成部分。二是应当符合《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GB 9706.1和GB 11243等适用标准中的要求, 与申报产品一起使用的其他医疗器械或不属于医疗器械的产品的描述, 在说明书中应要求所连接设备应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 并要求与该器械连接使用组成的系统所应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 及其他必要的信息。

三、结语

婴儿培养箱作为一种成熟产品, 技术并不复杂, 但使用风险却较高, 技术审评的重点是对注册申请资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进行审查, 特别对于可能带来风险的关键内容需要申报企业及审评人员熟悉并特别关注, 确保产品设计上对各种风险进行了分析、评估和预防, 监管部门尤其是审评人员需要以了解产品为前提, 更多的关注产品风险存在和易发点, 全面深入推进风险评查和管理工作, 引导生产企业从产品开发早期即启动风险管理, 避免在医疗器械产品测试阶段才发现不足而被动采取变更措施, 要求生产企业在开展设计和进行工艺验证研究时, 应当评估所有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 全面开展生产工艺的验证工作, 来确保产品质量。

摘要:婴儿培养箱是用于初生婴儿的医疗设备。由于其目标患者的特殊性, 对其质量和使用风险的要求也更严格, 对设备的注册审评也需要更严谨。本文结合医疗器械注册及监管的要求, 通过对婴儿培养箱注册申请资料中重点内容进行分析和描述, 提出了进一步控制婴儿培养箱质量安全监管的方向和思路, 以期为婴儿培养箱的监管工作提供参考, 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 确保产品安全有效。

关键词:婴儿培养箱,注册审评,质量监管

参考文献

[1] .赵燕, 郑立佳, 董放.婴儿培养箱风险管理初探[J].中国药物警戒, 2011, 8 (11)

[2] .GB 9706.1-2007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

[3] .YY0505-2012医用电气设备第1-2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并列标准电磁兼容-要求和试验

[4] .GB9706.15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1.并列标准:医用电气系统安全要求

[5] .GB11243-2008医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婴儿培养箱安全专用要求

[6] .孟杰雄.设计控制中的风险管理[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6, 12 (8)

谈数码印刷之印前人员培养要点 篇5

面对日益增长的数码印刷需求,数码印刷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在市场上不断出现,也有很多数码印刷公司在区域内连锁布局,竞争日益加剧。很多数码印刷公司在成立之初,更多考虑的是数码印刷设备的投入,追求数码印刷设备的高速度与高质量,其实好的操作人员更是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关键。尤其是印前人员,掌握客户提供的第一手原稿资料,必须能够将数码印刷及其印后加工“陷阱”扼杀在源头。因此,能否制作出符合数码印刷的规范化文件至关重要。在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数码印刷中印前人员的培养要点。

文件转换处理能力

相比传统印刷,数码印刷公司要面对更多不同层次的客户群,客户提供的原稿也各式各样,例如Word、Excel、PPT等办公软件类原稿,CAD工程制图类原稿,Coreldraw、Illustrator、Photoshop、Indesign等图形图像软件类原稿。对于格式各异的原稿,要求印前人员能快速处理,并将其转换为符合数码印刷规范的文件格式。

对于数码印刷来说,目前一般常用PDF文件作为数码印刷的规范文件传递作业。这就要求印前人员首先掌握客户经常提供的不同类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将不同格式原稿转换为规范化的PDF文件。

1.办公类原稿转换为PDF的方法

对于客户经常会提供的办公类原稿文件,例如Word、PPT等原稿,尤其是还需要进行彩色数码印刷的文件,一般将其转换为PDF,这样可避免文件印刷时的格式错误。

办公类格式文件转换为PDF的方法很多,例如安装PDF插件或PDF转换软件等。对于数码印刷公司来讲,这里推荐安装Adobe Acrobat软件,安装后在办公软件打印选项中会出现Adobe PDF虚拟打印机,利用此虚拟打印机可根据需求进行PDF设置并打印生成PDF文件。此外,利用Acrobat还可对生成的PDF文件进行印前检查、输出预览及在Office软件中不好进行的高级编辑等。

2.工程制图类原稿转换为PDF的方法

工程制图类原稿中常见的是CAD文件,一般为DWG格式,这是建筑行业和机械行业中常用的软件之一,常见印刷形式为工程图纸。一般我们也将其转换为PDF进行数码印刷。

常见的转换方式同样是安装PDF虚拟打印机。事实上,PDF虚拟打印机软件很多,例如PDF factory、PDF creator等,只需要熟练掌握其一即可。对于数码印前人员来说,推荐熟练掌握Adobe Acrobat软件。

3.图形图像类原稿转换为PDF的方法

对于数码印前人员来说,应该熟练掌握图形图像类软件,例如Adobe Photoshop、Illustrator、Indesign等软件。只有这样,在印前制作及处理上才更得心应手。

这类软件转换为PDF的方法更为简便直接,可将文件直接存储为PDF即可。这里重点介绍Indesign软件,熟练掌握该软件会给印前人员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其他一些软件处理起来有相对繁琐的修改,例如页眉、页脚、页码等的修改,利用Indesign的模板进行处理更加高效便捷。需要注意的是,Indesign需要最终“导出”生成PDF文件,而不是“存储”。

快速拼版能力

对于数码印刷来讲,经常要面对各种不同规格要求的印品,尤其对于书刊印刷,例如常见的样本说明书、企业内刊、宣传画册等。这就要求印前人员能根据印品不同的用纸要求、尺寸开型、页数、装订方式等,选择最佳方式进行拼版,从而达到节省高效目的。目前,印前拼版软件也很多,例如Preps、Signastation、方正文和、Quite Imposing Plus插件等。这里简单介绍Adobe Acrobat及其拼版插件Quite Imposing Plus。

Quite Imposing Plus是一款基于Adobe Acrobat功能強大的PDF拼版插件。利用该插件,可以对生成的PDF文件轻松定义出血、页面排序、创建折手、重复排列、插入空白页等。对于常规书册,可根据不同装订方式(例如平订、骑马订、胶订),对PDF文件进行快速拼版。具体用法这里不再详述。

熟悉出血设置及不同印品常见尺寸

出血是彩色印刷品的一个基本设置之一,为了避免裁切误差产生的白边而进行的涨色,一般为裁切或模切线外多出3mm。设置时可根据原稿图文特点及成品尺寸灵活设置。

对于数码印刷公司来说,客户提供的原稿很少有做出血设置的,这就为印后裁切造成困难。这就需要印前人员将客户提供的文件进行出血设置,必要时需适当进行图文位置修改。

除了出血外,很多情况下客户提供的原稿尺寸也不符合规范,例如,对于成品尺寸为大16开的印刷品,很多客户提供的原稿文件尺寸常为A4(210mm×297mm)尺寸,而印刷规范尺寸为大16开(210 mm×285mm),为了不给印后裁切造成困难,尤其是具有背景色的彩色印刷,需要将文件尺寸改为符合印刷规范的常规尺寸。

一般印刷品都有其常用规格尺寸,例如书刊类常见尺寸:大度16开(210mm×285mm)、正度16开(185mm×260mm)、大度32开(140mm×210mm)等;信封常见尺寸:B6号(3号信封)、DL号(5号信封)、ZL号(6号信封)、C5号(7号信封)、C4号(9号信封)等国内国际信封;此外,还有一些名片、宣传页、海报、报纸、封套、台历、易拉宝等常用尺寸。印前人员熟悉这些常用印品尺寸,对于避免印刷错误及浪费有较大好处。

处理常见印前问题的能力

对于数码印刷公司来讲,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印前问题。举例如下:

1.文字问题

对于文字,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文字变化,这往往是由计算机系统字体库字体缺失造成的。一般来讲,数码印刷公司计算机上需安装常用的字体字库,以避免这种字体缺失情况。此外,对于客户文件所用的一些生僻字体,应提醒客户提前做好准备或将文字转曲,以免由于字体缺失而造成麻烦。

2.图片问题

图片问题也是数码印刷的常见问题之一。例如图片缺失,这在Illustrator、Indesign软件中最为常见,这一般是由链接图引起的。为避免这种问题,方法之一就是在印刷前将所有链接图嵌入到文件内。此外,还有一些图片分辨率、图片颜色模式(RGB与CMYK)等问题,这就需要印前人员熟知这些问题并能提供快速解决方案。

3.颜色问题

造成数码印刷出现颜色问题的因素很多,这里主要介绍单色黑与四色黑的问题。很多客户不能正确使用单色黑与四色黑,造成印刷后文字深浅不一、文字不实等问题。这就需要印前人员做好印前检查,以解决同一页面单色黑与四色黑同时存在等弊病。

在印前工作中还会遇到很多印前问题,这就要求印前人员不断总结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良好的客户沟通能力

能与客户良好沟通并解决客户所遇到的印前问题也是反映印前人员素质的关键之一。一个合格的印前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并养成仔细认真的工作习惯,为客户、为公司、也为自己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

总之,数码印前人员作为“排头兵”,就要能及时发现印前陷阱,制作出符合数码印刷及印后加工的规范化文件。

培养要点 篇6

水痘是一种急性、高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 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传播。水痘疫苗主要用于接种年龄为12月龄以上的水痘易感者, 免疫接种后, 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免疫力, 用于预防水痘。

传统水痘疫苗原液细胞培养和接种后培养使用转瓶工艺, 先进的培养技术使用细胞工厂 (Cell Factory) , 细胞工厂技术是当今世界在病毒性疫苗培养阶段最前沿的实用技术, 国外细胞工厂培养技术已经是非常成熟和普遍的体外大量培养细胞的技术。在国内, 由于细胞工厂研发阶段起步较晚, 现在运用较少, 但由于其操作方式安全便捷, 占用空间较少, 可控性好, 细胞工厂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内生产及科研用户接受。当前, 许多疫苗生产企业非常重视疫苗工艺的技术革新, 将细胞工厂生产疫苗技术列入企业的重要研究课题, 细胞工厂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并将在未来迅速成为较成熟的新一代细胞培养技术, 而被广大疫苗生产企业应用于疫苗的生产领域。

水痘疫苗作为减毒活疫苗的一种, 具有代表性, 减毒活疫苗的工艺流程有其相似性。为了能将水痘疫苗的设计成果应用于其他相似的产品, 笔者根据该疫苗原液的工艺流程, 对基于细胞工厂的水痘疫苗生产车间工艺设计进行研究。

1 水痘疫苗生产工艺分析

1.1水痘疫苗简介

目前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的水痘疫苗均为减毒活疫苗, 其生产用毒种均是198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V-Oka疫苗株。

1.2生产工艺流程分析

水痘疫苗系采用国际通用的水痘病毒Oka减毒株, 经二倍体细胞培养制成, 经培养、收获原液, 然后合并, 加入适量稳定剂再经冻干而成。

水痘疫苗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原液制备阶段和制剂阶段。以下为原液制备阶段生产工艺流程简述及生产工艺流程图示意。

1.2.1 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水痘减毒活疫苗原液是用水痘病毒减毒株接种工作细胞, 经细胞复苏、培养、收获病毒液, 迅速冷却降温保存。

主要生产工序包括:细胞复苏、细胞操作、病毒接种培养、洗换、原液制备、降温保存等工序。

1.2.2 生产工艺流程图

生产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年版) 》第三部通则附录中常用生物制品生产用菌毒种危害程度分类, 水痘减毒活疫苗使用的Oka株可分为四类。所以, 在工艺设计时应该按照相应的生物安全要求进行设计。

2 细胞工厂培养技术与转瓶培养技术的比较

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之一, 疫苗产品在我国的使用增长迅速, 这促使疫苗生产企业不断加大疫苗生产种类和产量, 虽然我国企业生产的疫苗种类和数量与世界先进国家差距较小, 但生产工艺相对落后。

2.1转瓶培养技术

一般的疫苗生产企业均采用转瓶培养技术, 转瓶技术为传统的贴壁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接种在旋转的圆筒形培养器 (转瓶) 中, 培养过程中转瓶不断旋转, 使细胞交替接触培养液和空气。

2.1.1 转瓶培养技术的优点

(1) 这种工艺不仅能培养动物细胞如鸡胚成纤维细胞、牛肾细胞等多种元代细胞, 还能培养人二倍体细胞、Vero细胞等多种传代细胞, 符合大部分疫苗品种的需要;

(2) 转瓶培养投资少, 技术成熟, 增加疫苗产量只需简单增加转瓶数量即可, 因此, 深受广大疫苗生产企业青睐。

2.1.2 转瓶培养技术的缺点

(1) 每一个转瓶都是一个独立的细胞培养单元, 细胞的质量会影响病毒产量, 导致每瓶疫苗滴度都会有所不同, 使得疫苗批间差异大;

(2) 由于转瓶培养须配合专用的转瓶机 (图2) 才能实现, 因此增加产量后不仅使得劳动强度增大, 还会占用更多厂房放置转瓶机。

正是因为其存在的这些缺点, 使得转瓶培养技术对疫苗产量的扩大和疫苗质量的提高形成了严重制约, 导致难以形成产业化或规模化生产。

2.2细胞工厂培养技术

细胞工厂培养技术在国外已有30多年的应用历史, 而近十来年才在中国开始逐渐应用。细胞工厂作为一种设备, 是一种设计精巧的细胞培养装置。水痘疫苗生产采用细胞工厂设备对工艺和设计的优化主要体现在:

2.2.1 降低批间差异

细胞工厂的应用使疫苗生产规模放大变得简单易行, 特有的专利设计能有效地保证操作的无菌性, 最大限度地降低批间差异, 实现操作规程化。

美国塞莫飞公司生产的NUNC细胞工厂是目前应用较多的细胞工厂系统, 可实现疫苗的工业规模生产, 提供1、2、5、10和40层的规格。同时, 与NUNC的细胞工厂自动化操作设备结合使用, 可全面实现细胞培养的自动化, 从而大大地降低劳动强度和密集度, 快速替代传统的转瓶培养技术, 实现大规模的细胞培养。图3为1、2、5、10和40层规格的细胞工厂。

2.2.2 节约培养空间

细胞工厂有多层培养面, 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培养表面, 从而节省了大量的厂房空间。以我院的设计经验为例, 14 m2的细胞工厂培养间产能相当于120 m2转瓶工艺培养间。

细胞工厂材质为符合“美国药典”规定的聚苯乙烯, 采用静止培养方式, 培养表面经特殊处理, 大大提高了细胞的吸附性。因细胞工厂培养面积相对较大, 可以节约操作时间和培养区域空间。

2.2.3 设计思路优化

由于使用细胞工厂后培养和操作空间的减少, 相同功能房间减少, 因而缩减了很多走廊, 相连工序之间的衔接也更加直接。比如, 细胞操作完成后到病毒操作, 原设计需要从细胞操作间到本区走廊, 到病毒区走廊, 再到病毒操作间, 现在只需要直接从细胞操作间通过传递窗递到病毒操作间即可, 缩短了产品的运输距离, 有效降低了污染风险。

所以, 有必要进行基于细胞工厂的水痘疫苗原液生产车间工艺的研究, 优化以后的工作方法。

3 工艺布局设计要点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10 年修订) 》 (GMP) 第四十六条明确指出:“为降低污染和交叉污染的风险, 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应当根据所生产药品的特性、工艺流程及相应洁净度级别要求合理设计、布局和使用。”

考虑到生物安全性、细胞的生长特点和易受外界微生物污染, 要求在设计上保证操作无菌, 且过程中对温湿度的精确控制对收率影响很大等因素, 根据我院多年保证全过程生产的经验, 笔者总结出以下要点:

3.1恒温室的设计

恒温室是利用细胞工厂进行细胞传代培养和扩大培养的房间, 是确定生产规模的瓶颈之处。所以, 恒温室的面积对设计至关重要, 既要满足生产要求, 又不能浪费 (该区属于B级区, 运行成本很高) 。

根据不同型号细胞工厂的尺寸, 结合甲方的生产安排, 同时培养几批次的产品, 计算出恒温室的面积。设计时, B级区尽可能方正, 长宽比例适宜布置回风道, 以保证将来运行时B级的洁净度要求。

3.2有毒区的设计

病毒操作模块和细胞操作模块是原液阶段最核心的两个模块, 病毒操作模块较后者更为特殊。病毒区的活毒外泄会产生严重的生物安全问题, 因此在工艺布置时应设置一整套污物处理措施。

(1) 病毒区的所有废弃物须经过高压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后方可运出处理;

(2) 病毒区的排水经灭活罐灭菌处理后方可排入厂区污水处理站;

(3) 排风需要经过高效过滤器处理后才可排出;

(4) 为了防止有毒区的微粒扩散到其他区域, 形成污染, 病毒操作区相对于其他相邻区域应该是负压, 但是同时也要保证该区域的B级环境, 所以调节压差时要注意;

(5) 因为有毒区的给水系统不能与其他区域共用, 考虑到投资使用比, 一般该区不做给水点, 少量用水从物流通道运入。

3.3单独的B级公共区

器具统一清洗灭菌后通过B级公共走廊分别递给两个核心区。

(1) 病毒区器具不通过细胞区传递, 既为了减少细胞活性对病毒区的影响, 又避免对细胞操作区B级环境的影响;

(2) 除菌过滤后的培养液和缓冲液在B级区统一存放, 保证了不同批次的产品质量;

(3) 考虑到公共走廊也是B级环境, 为了保持B级环境的洁净, 细胞操作区和病毒操作区的人员不适合通过B级公共区进入;

(4) 部分培养液需要在2~8 ℃存放, 所以该区域包括一个2~8 ℃洁净冷库, 设计时需注意。

3.4配液间

配液间为细胞操作和病毒操作配制培养液和缓冲液, 使用细胞工厂后, 配液量相比转瓶工艺明显减少, 所以应用细胞工厂后移液不需要管道, 配置好的溶液除菌过滤后接至桶中存放、转移、使用, 与以往相比, 可省去大量溶液输送管道, 也省去了这些管道的清洗灭菌工艺。配液罐的清洗依然使用CIP, 就近布置即可。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基于细胞工厂的水痘疫苗生产工艺的研究, 结合细胞工厂的新工艺, 在综合考虑生物安全、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的基础上, 提取出四个工艺布局设计要点, 体现了水痘疫苗原液生产环节的核心工艺和核心设计理念。通过采用这些理念进行工艺布置, 使工艺设计能够更好地满足GMP的要求, 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 最大程度地降低甲方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希望本次研究成果能够为以后类似工艺布置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张延龄, 张晖.疫苗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年版三部)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2.

培养要点 篇7

关键词:初中历史;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其学习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能力。初中的学习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其从懵懂逐渐建立起自身个性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当中学生会对周围的生活环境变得非常敏感,因此这一阶段正是学生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但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及社会实践都起着无法估量的重要作用。

一、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当今初中的历史课程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尽全力去引领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并且激励学生凭借自身的认识主动分析讨论问题,教师在一旁观察并加以适当提醒暗示,从而保证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日常的教学课程中,教师应该多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去回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自由思考并加以深刻理解,总结出自己在课堂上所了解到的重要知识点。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正确面对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之处,找出弱点并主动出击,不断完善自身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二、创设相关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动力

良好的兴趣是学生在学知旅途上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上自主探索、积极思考。所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讲解,而且还要注重设置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相符合的历史情境,以此为了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学习知识营造良好的氛围。这样做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在追求探索以及轻松愉悦的过程中学到知识,而且还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总而言之,创设历史情境能够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并帮助学生树立良好学习自信心的非常有效的路径,与此同时,这也是用以提升学生在整个初中历史课堂上能够拥有更高学习效率的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

三、通过积极的评价来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与成功感

初中的学习阶段由于学生接触的知识面更广,知识内容更加复杂,所以导致了学生内部逐渐拉开了距离,出现了参差不齐的情况。在整个初中的历史教学之中,教师应该对于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给予足够尊重,以此确保学生的心理不会出现高低不平的状况,促使全部学生对于学习都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与此同时,在课堂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以学生的个性差异来评价整个集体,应该将注意力放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特别是对于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激励与引导,鼓励学生对自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树立一定的自信心。

在历史课堂的学习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每当出现问题或者是对问题有了一定的看法与解答时要积极举手发言,努力争取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足够的发挥机会。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运用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一定检验,不管学生答案是否准确,都应该对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能够在鼓励中接受自身的不足与学习上的失误。

四、对于教师自身的相关要求

现代化教学模式对于初中历史教育方面的要求以及对于教师本身的要求,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来说都有了很大不同。现代化的教育方式需要教师在传统教育方式的基础上跟随着时代的脚步以及学生的发展动态进行相应改变,从而摸索出一个更符合当代学生思维模式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就目前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效率来讲还有很大的不足与弊端,这些不足之处使得学生不能进行有效学习与理解,从而导致了学生群体中不断有厌学状况的发生,为了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需要教师在教学模式上不断进行创新、优化,不断完善教学的过程,尽最大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总而言之,提高学生在整个初中历史方面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自主性是一个需要教师长期不懈培养与引导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共同进步。教师大力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学习道路并在日常的授课当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进行教育方式的改善,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新时代的教育当中让自身学习的自主性以及学习的动力得到有效、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沐春美.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2013(10).

[2]连家平.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10).

[3]王淑艳.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文房四宝,2013(05).

上一篇:心电情境模拟下一篇:父母教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