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养护理

2024-05-13

疗养护理(精选十篇)

疗养护理 篇1

关键词:疗养康复护理,舒适护理模式,应用

舒适护理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护理学科, 主要通过对护理活动和舒适的研究, 从而让患者在心理、生理和社会效应等方面感受愉悦, 从而减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紧张和恐惧的心态。舒适护理的应用能够让患者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从而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 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临床护理研究的主要对象为我院在2011年到2012年接诊的200例患者,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个组别各100例,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疗养康复护理模式, 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采取舒适护理模式。所有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0岁到70岁, 平均年龄为36岁。此次护理研究中, 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在护理工作上, 主要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 而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采取舒适护理方法。

1.2.1 生理舒适护理。

(1) 营造优美的外部环境, 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环境的舒适度在护理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 合适的声响、光线、气味、温度、湿度以及整洁度, 这些都能提高护理环境的舒适度, 从而给予患者适宜的感官刺激, 帮助患者调节生理功能, 从而促进患者的身体健康。舒适疗养环境的营造, 护理环境需要具备良好的微小的气候, 同时需要加强护理环境的美化绿化工作力度, 另外还需要建设相关的走廊、小桥、假山、喷泉以及凉亭等, 建筑物的配置要与环境协调统一。舒适的护理环境还需要搭配优美的音乐, 将护理环境的鸟语花香和舒适宜人表现出来。护理人员还需要加强自身的责任感, 积极维护护理环境的整洁, 保持清新的氛围, 让患者能够在舒适的护理环境中得到疗养。 (2) 改善疗养室内的设施。护理工作除了需要保持环境舒适宜人之外, 还需要对疗养设施进行有效的改善。护理人员可以在患者的房间里放置相关的书画作品或者盆栽, 让护理房间能够具备舒适温馨的视觉效果, 打破传统的宾馆环境。另外, 患者的护理用床舒适度也需要得到保证, 尽量挑选质量较好且柔软度刚好的床垫, 让患者的休息更为舒适。护理人员还需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 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物质需求, 并结合实际情况尽量在护理设施上满足患者的要求。 (3) 护理人员要注重自身的仪表风范。护理人员的仪表风范是护理院的精神风貌的体现。护理人员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要保持自身服饰穿着的自然和整洁。护理人员的仪表态度也要保持端庄亲切, 优雅美丽的仪表风范能够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 增加患者的配合度。

1.2.2 心理舒适护理。

(1) 创建良好的心理环境, 让患者的心理收获满足感。护理人员要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 对患者的心理环境要多加观察。因此护理人员要在工作过程中营造更为良好的氛围, 加强对心理环境的建设, 缓解和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 (2) 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也关系到了护理工作的质量, 因此院方需要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能力。另外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管理水平和团结意识, 并具备较为完善的健康教育知识和道德体系。 (3) 应用灵活的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交流, 满足患者的尊重。加强沟通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因此, 护理人员应该加强自身的沟通技巧, 耐心聆听患者的想法, 交流方式要保持和蔼亲切, 用微笑感染患者的内心。

1.2.3 社会舒适护理。 Á

社会舒适是指人际、家庭、学校以及职业等社会关系带来的舒适。护理工作本身具备社会性的特点,患者来自全 国各地,拥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素养,因此,护理人员要多加 注意和观察患者的各种社会因素。另外,还需要对患者的家属和随员 加强沟通,让患者能够从社会关系获取舒适感。

1.2.4 灵魂舒适护理。

灵魂舒适主要是指精神信仰所带来的舒适感。信仰是人们获取力量的源泉之一, 是一个人的生活原则和人生道路方向, 是对人们的生活和情绪起到决定作用的基础。信仰的追求, 能够让人在变化的环境中拥有无限的力量, 缓解心灵上的创伤和愤怒, 让人的心灵得到平静。在护理工作中, 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态度进行了解, 给予更多的尊重和帮助, 让患者的灵魂收获舒适。

1.3 结果评定标准

此次的护理研究中, 结果评定标准为满意、一般和差三个级别。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采用舒适护理方法的实验组, 有89例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 占89%, 有11例患者表示一般, 无差例;而对照组患者的中有73例表示满意, 占73%, 有22例患者表示一般, 有5例患者表示差。两个组别患者的满意度比对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细数据信息如表1所示。

通过此次护理研究的结果统计和分析, 舒适护理模式在患者疗养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具有很好的护理效果, 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康复率。

3 讨论

疗养康复护理是对患者进行后期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 常规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主体地位没有过于注重, 导致了患者在疗养康复护理中没能有效消除内心的紧张和恐惧, 导致了患者对治疗方法产生不信任感, 甚至产生消极的心理。

舒适护理是一种重视患者地位的人文性护理方法, 其护理内容的综合性较强, 主要对患者心理、生理、社会效益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从而让患者在愉快的护理氛围中进行康复治疗, 提高患者对康复治疗的积极, 让患者能够以更为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 使其更为积极地配合医师的治疗, 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在此次的临床护理研究中, 实验组采取了舒适护理的方法, 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有效证明了舒适护理在疗养康复护理中效果。

参考文献

[1]萧丰富.萧氏舒适护理模式[M].台北:华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5.[1]萧丰富.萧氏舒适护理模式[M].台北:华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5.

疗养护理 篇2

从事护理工作3年多,护士节前夕,我有幸同两位同事代表我院参加了泰安市卫生局组织的全市护理技能竟赛,并被医院评委“护理技能竟赛优秀选手”的称号。捧着这本鲜红的荣誉证书,我深知它蕴含的辛苦、汗水,深知它的来之不易。

一个月前,我怀着激动,忐忑和怀疑的心情加入了技术操作训练的参赛队伍,三人中,其他两名是有着多次参赛经验且获过奖的老师,只有我工龄短,没有参赛经验,只有我是招聘护士,总感觉和她们差距太大。尽管在工作中我早已熟练了各项操作,可比赛毕竟是面对一群眼光苛刻的评委,我胆怯了!我对自己的水平有着怀疑,可老师的鼓励让我觉得虽然我年轻经验少,经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可以做的更好!

在紧张而刻苦的训练中,我们按评分标准一步一步整理着操作步骤,每个细微的动作,每件物品的摆放位置,甚至与病人的每一句沟通,都改了又改,看着整理好的十八项操作和那厚厚的一沓纸,我们都笑了,因为那是我们付出的心血。两位老师给我做出了榜样,他们没时间照顾孩子和家庭,白天练操作,晚上再加班回到家再复习理论知识,有时候,我们中午顾不得回家吃饭就随便买些在这吃,累了在桌子上趴一会,虽然很累但他们每个动作都那么完美,我真的被他们的力量感化了,我督促自己如果做的不满意就一遍遍的练,甚至晚上做梦都是练操作。操作室的墙壁上贴着激励我们自己的口号,“加油、努力”。。

我很幸运我的两个老师非常耐心、细心、负责,通过他们的鼓励和帮助,我终于能熟练的做完每一项操作,那是通过自己的汗水换来的成功,从内心感到甜美。

这次比赛我真正体会到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实含义,也看到了水平和差距,但我对自己增加了更多的自信和信心,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只要用心就会有进步!在今后工作和生活中,我学会了无论遇到怎样的挑战,我都会鼓足勇气全力以赴!去战胜它!当然这次的训练成果离不开院领导和护理部的精心指导。各科室的护士长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指导和点评。使我更加深了对集体和团队的理解。

密集护理,疗养“问题肌” 篇3

测试题

你需要密集护理吗?

1.肌肤整体气色变差,摸起来感觉粗糙,细纹也愈加明显。

2.近段时间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

3.以前用惯的保养品效果越来越不明显。

4.肌肤的吸收力变差。

5.最近肌肤状况变得情绪化,状况连连。比如:长痘痘、色斑明显。

6.坚持每晚使用面膜,肌肤依然没有好状态。

7.平常很少或者从不去美容院为肌肤做深层护理。

8.一到季节交替的时节肌肤就变得脆弱。

9.上妆后很容易脱妆,粉妆与肌肤不贴合。

10.法令纹变深,脸部下垂松弛。

◆结论◆

以上10项中如果有1~3项描述与你目前的肌肤状态相符,那么建议你从现在开始考虑在日常保养之余为肌肤定期进行密集护理;如果有4项以上都相符,希望你开始采取行动,开始密集护理,让肌肤以更好的状态过冬。

密集护理,说做就做!

认识密集护理

密集护理是在某一时间段内(通常以14天、21天或28天为周期),用比日常的基础护理更浓缩、更强效的护理方式来集中调理肌肤状态,让肤质由内到外短时间内得到全面改善。如果说日常护理属于按部就班为肌肤提供日常照顾,那么密集护理则犹如一场深度疗养之旅为肌肤带来新生。相对于日常保养品,密集护理品当然也来得更“精锐”。它们往往都是高浓缩而且更易吸收的小分子强效精华。由于在成分上非常“鲜活”,这类产品大多以14天、21天或28天为疗程的组合或套装形式出现,甚至很多都是无菌真空的安瓶包装,以最大限度保持活性成分。因其凝聚了品牌最精华、最灵魂的成分,且其浓度几乎是面霜的十倍以上,再加上成本不菲的包装,密集护理品也往往是产品中价位最高者。

对于肌肤来说,如果平日你就坚持悉心保养,那么每年在肌肤容易出现状况的时候,密集护理便犹如锦上添花。如果你刚刚经历了忙碌期,肌肤本就脆弱,状况连连,那么,这个时候为肌肤来次密集护理就犹如雪中送炭,令萎靡的肌肤迅速重焕生机,恢复光彩。

密集护理品如何选?

价格昂贵的密集护理品,选起来当然不能太轻率,更重要的是由于密集护理品有着非常鲜明的疗效性,往往针对的肌龄和肌肤状况各有不同,而且有些并非在任何状况下都适用,所以在选择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肌肤状况和需求,详细咨询美容顾问后再进行购买。抗老型的密集护理品通常都针对35岁以上的熟龄肌肤,如果你还未满35岁,选择一些全效型的密集护理品则更为适合。另外,由于密集护理品的成分过于浓缩精纯,所以也容易引起过敏,保险起见最好在使用前先在耳后做肌肤测试。一些焕肤功效较强的密集护理品对于敏感肌肤来说选择时更需慎重。从价格上考虑不妨买入一些高效的抗老、美白精华,加上专业的按摩手法,可媲美整套密集护理产品,这样钱包也能承受得起。

?首先要看瓶里面的东西是否有杂质。除非是已标注了内含粉末的产品,否则瓶中不应有不明悬浮物质。

?大部分精华类型的产品中成分都是易氧化或易受外界影响的,所以挑选时要注意产品的避光性,检查包装是否有破损,密封性是否合格。

?未经过开封的密集护理产品保存期和一般的护肤品差不多,但开封后密集护理产品的保存期一般为7~14天,最多不会超过一个月,有的甚至只有一天,所以购买前一定要询问清楚。一般来说,密集护理产品要避光保存,如果是一些特殊成分的护理品,开封后则需放入冰箱。

专业按摩,加强效果

在使用高性能的密集护理品前,还得配合保养前的深层清洁。可以选择温和地去角质,能帮助肌肤角质层新陈代谢,以便密集护理品的营养成分能更好地渗透吸收。精华液一般用在爽肤水或高机能水之后,乳液面霜之前。一次用量大约两颗黄豆大小(或者带滴管瓶子的一滴管),在全脸涂抹均匀后,再多加一点在容易暗沉或有色斑的部位(如T区和颧骨处)轻轻按摩,最后将双手手掌搓热,轻捂全脸30秒,可促进精华液的吸收。或者利用美容导入器,如家用超声波导入仪或离子导入仪,它能帮助有效成分更好地深入肌肤,达到更有效的吸收效果。但选择合适的美容导入器也很重要,超声波导入仪适合导入乳霜状的物质,而离子导入仪更适合导入水状物质。

★眼部提升除皱按摩术★

1.先取适量眼霜涂在眼周,要选分子很细致容易吸收,且保湿效果好的眼霜。

2.眼周的按摩建议以轻柔为主。用无名指腹轻轻地按摩眼周肌肤,按时眼睛可以略微朝上看,因为眼周有提拉的韧带,可以帮助改善眼袋;然后用无名指指腹做一些轻拍的动作,加强眼霜的吸收;随后,用中指和食指做剪刀手来做一个“提拉”的动作,要轻轻的,可改善眼袋和浮肿的现象。

3.接下来做一些穴位的按压。睛明穴(眼部内侧,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按压2秒钟;四白穴(双眼平视时,瞳孔正中央下约二厘米处);瞳子髎穴(眼睛外侧一厘米处);丝竹空穴(在眉尾凹陷中);鱼腰穴(瞳孔直上,眉毛中);攒竹穴(在眉头,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按到酸胀才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脸部光彩按摩术★

1.首先从额头做起,中指和无名指在额头位置水平地从下往上推3~5遍;然后在额头两眉中间部位,轻轻打圈进行放松。

2.再在脸颊部位轻轻地往上做一个“滑”的动作,用中指和无名指轻轻地打螺旋,沿脸颊从下巴往眼角运动,另一只手在太阳穴位置辅助按压一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肌肤排放一些废物,同时能够让皮肤产生明亮的光泽。用另外一只手辅助,因为怕牵扯太多的肌肉,反而造成按摩不当而产生副作用。下巴处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从下往上推,有点酸是正常的。

3.按压地仓穴(口角旁开0.4寸),预防嘴角松弛下垂,这是可能提前老化的征兆。

★脸部回春按摩术★

1.先从额头开始,选择精华露或者晚霜均可。用中指和无名指从额头往上推,很扎实地用点力道,在额头两眉中间位置稍微撑开,打圈圈,安抚一下两眉之间的神经(因为有时候压力大很容易就皱起来)这是一个安抚性的动作;然后用手掌心稍微轻压一下额头。

2.指尖并拢,双手手掌在脸颊两侧呈U形走向,由鼻翼往耳根方向滑动,这个动作可以达到提拉的效果。然后做打圈的动作,轻轻的,用中指跟无名指的指腹在脸颊上,从上往太阳穴方向打圈,一直到发际的位置停止。这个动作有助于全脸血液循环。

3.食指和中指分别放在鼻子两边进行上下按摩。如嘴角下垂松弛的人,可以多按几下地仓穴和承浆穴,会有点酸的感觉。

1.正在冒痘痘的肌肤并不适合进行密集护理。因为过高浓度的强效成分只会令痘痘状况一发不可收拾。有伤口的肌肤也最好待伤口彻底愈合之后再进行密集护理。

2.虽说密集护理的效果的确容易让人上瘾,但千万不要因此将密集护肤品当作家常便饭频繁使用,更不能用来替代日常护理品。要知道,天天吃大餐的话,肌肤同样也会吃不消。一般来说,密集护理一年最好不要超过4次。

军队疗养院的护理风险管理 篇4

1 导致军队疗养院护理风险的常见因素

1.1 人为因素

有的护士没有经过系统的风险教育,专科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风险意识和抗风险能力不强,工作中不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缺乏慎独精神,对患者缺乏耐心,不善沟通。遇事忙乱。遇到问题,不会及时分析,及时处理,没有及时报告上级护师。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家属的就医行为构成的护理风险因素认识不足,如患者私自改变服药剂量和次数等,没有及时制定防范措施。

1.2 制度因素

军队疗养院护理风险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对护士风险培训把握不够,人员配置不足,超负荷工作或分工协调不当,风险制度落实欠缺,检查不到位;科室工作制度不够周全,要求不严,操作性不强;护士本人安全意识不强,制度执行不到位。

1.3 设备因素

军队疗养院不同于治疗医院,对各类急救器材的配备不全,有些配备到位的由于长时间放置不用,可能导致在急用时的性能不良,同时军队疗养院护士遇到急救的机会也比较少,对急救操作相对生疏,影响抢救、治疗工作,造成不安全因素;军队疗养院的基础设施、病区物品配备和布局不当也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1.4 专业因素

军队疗养院对医院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不够到位,有些护士对医院感染控制的知识不能掌握。对病区的消毒、隔离、医院内交叉感染等防护滞后,造成一定的护理风险。

1.5 年龄因素

军队疗养院来疗养的疗养员年龄都比较大,病种多,病情复杂,地方新毕业的护士来到部队对疗养员的病情掌握欠缺,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 军队疗养院护理风险的识别方法

根据风险识别的定义,我院护理部对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做了充分调查分析,认为风险隐患主要为:人力资源配备不当、康复中心病种分散、人员多、机构处于新组合试运行期等几个方面[2]。

3 军队疗养院护理风险的科学评价

3.1 人力资源配备不当引发的安全隐患

由于军队护理人员转业的增加,大批地方新毕业的护理人员来到部队,有的是合同制,有的是非现役,相互之间有比较的心理,她们从未在军队疗养院工作过,对工作流程不够熟悉,同时在临床科室年限较短,缺乏工作经验,是发生护理差错事故的高危人群。

3.2 患者疾病谱增加引发的安全隐患

随着康复中心的成立,医疗规模逐渐扩大。在一个护理单元同时收治多个病种的患者,护士要从以往面对常见老年系统疾病转变为多系统、多专科疾病的局面。有些护士对康复知识掌握不够,对康复患者不能全面评估,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3 康复中心组合磨合期引发的安全隐患

我院康复中心成立以来,多科室、多专业组合后,磨合期有4~5个月,在一个新模式的运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4 军队疗养院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加强风险管理,杜绝医疗事故,必须健全军队疗养院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军队疗养院护理风险管理预案,明确护理风险管理职责[3]。

4.1 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军队疗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要从多方位、多途径、多视角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并及时掌握。护理部建立“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成立军队疗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对各科室出现的问题能够全面认真分析。不定期对各科室进行抽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严防护理差错和事故。

4.2 建立风险管理登记制度

根据军队疗养院的实际情况,我院制定了两份表格,(1)护理风险隐患记录,主要记录日期、责任者、经过、原因、后果、整改意见;(2)存在的护理风险问题的记录,主要记录日期、责任者、经过、原因、后果、处理意见、整改意见。各科室出现问题及时登记处理,每周常规进行护理风险隐患的排查登记。

4.3 制定护理规章制度

根据不同的科室、不同的工作性质制定不同的规章制度,规范各个护理单元“护士须知”,针对科室布局、护理常规、专科护理、工作注意事项等进行介绍并掌握。

4.4 做好各科室协调工作

针对体检中心经常抽取各科室人员来帮忙体检,除做好解释工作外,还应该让帮忙体检的人员掌握体检流程。在我院实行护理人员的轮岗制,尽量让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能在各个岗位上胜任,避免不安全因素。同时对来自各方面反馈的信息,加以整理与总结,对不足的方面,制定相应的措施。

4.5 注重风险细节管理

护理部要求护士长在临床管理中注重细节管理,加强对高危人群、高危时段、高危操作的管理。对新聘任的护士长、护理人员进行岗前规范化的培训。坚持科护士长的周查制度,随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各类突发事件[3]。

4.6 加强护士业务培训

利用军队疗养院的淡季,对《护士条例》、《护理三基》、《护理1 000题》及各项规章制度、外游、礼仪等知识的培训与考核。对护理操作流程规范化,加强法律知识的培训与学习,增强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责任意识,提高自身对法律的敏感性。

4.7 规范护理文书的记录与书写

根据护理常规,结合军队疗养院实际情况,制定标准的书写要求,每年对每一位护理人员进行军队疗养院护理文书书写格式、内容、要求培训学习与考核,特别是对新招聘来的护理人员是上岗前必须培训的内容之一。

4.8 强化服务理念

护理作为服务行业,尤其是对人的身心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始终把握好优化服务的意识,注重礼仪、礼节的培养,在工作中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每一位疗养员和患者,让他们安心疗养和治疗。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感召他们,做到疗养员和患者的满意就是我们最大的满意。

5 体会

随着社会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各项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护士条例》的颁布实施,护士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在某些方面,尤其是风险意识方面存在着缺陷,不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要,故对新护士必须实施规范化岗前培训。首先制定和完善新护士规范化的培训方案,提高护理人员护理风险的识别能力,对工作中现存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加以重视,即使是极为简单的临床活动都具有风险性,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将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痛苦和伤害。

由于风险管理在军队疗养院实行较晚,没有现成拿来可操作的样本,今后如何使军队疗养院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够科学化、规范化,仍然是当今护理管理者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4]。笔者认为风险管理是新护士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也是护理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培训护士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规范护士风险管理及培训机制,能有效地规范护理行为,消除岗前风险管理知识的盲点,减少和杜绝护理缺陷、纠纷的发生,从而使新护士更快地进入护士角色,成为合格的军队疗养院的护理人员[5]。

摘要:本文论述了军队疗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常见因素、识别方法、科学评价和防范措施。通过健全军队疗养院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军队疗养院风险管理登记制度,制定护理规章制度,规范临床护理工作、做好协调工作,创造良好安全的工作氛围、注重细节管理、加强护士业务培训等防范措施,为疗养员和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军队疗养院,护理风险,风险因素,风险评价,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幸华.加强护理风险防范管理的技巧[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2):152-153.

[2]姜旖菲,张瑶,刘慧珠,等.我院实施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54-55.

[3]李玉珠.门诊输液区的规范化质量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0):92-93.

[4]赖荣娣.产房风险管理的实施成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9):143-144.

了解疗养院,过好疗养生活 篇5

我国有数以百计的疗养院以治疗慢性病为主,采用的治疗方法大致为如下六个方面:

1,环境;2,精神与信心;3,理疗;4,体疗;5,饮食;6,中西药物。

一、环境

环境好坏对各种慢性病的恢复有着相当大的作用,各地疗养院多数建在高山(如泰山疗养院)或海滨(如青岛疗养院、威海疗养院)以及森林周围(如汤岗子疗养院)。这些地方气候宜人,空气新鲜,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是人们所熟知的。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地方的空气中负离子含量较高,有利于健康的恢复。

二、精神与信心

任何慢性病能否恢复健康,精神与信心等心理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疗养院的医生经常学习病人心理学,针对不同患者的个性和病种进行心理因素的治疗,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理疗

理疗是疗养院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各种电疗、光疗、蜡疗、音乐疗法、针灸推拿等等。另外,有条件的疗养院还开展矿泉水疗、泥疗等各种富有特殊疗效的方法。

四、体疗

体疗是疗养院的主要康复手段,它分室内体疗(即各种机械性的功能康复训练和徒手治疗体操)和室外体疗(即各种传统的健身运动,如太极拳,太极剑等太极运动,以及练功十八法、各种气功等;另外,还有现代的中老年迪斯科等运动)。

五、饮食

食疗是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多数疗养院都开办营养膳食科,配有营养师。他们与临床医生共同制定病员的饮食,尽可能使病员通过饮食而达到祛病保身的目的。

六、药物

药物是治疗疾病的武器之一,在疗养院疗养的病员,除接受以上各种治疗外,中西药物也是不可缺少的,医师在对病人的诊治中均采用正确的辨证论治,制定合理的中西药物治疗方案,以配合其他的综合疗法。

在此,以山东省威海疗养院为例,简要介绍疗养院的情况及疗养生活,威海疗养院是一所拥有500多张床位的综合性疗养院,按收容病种分8个疗科,分别治疗下列各种类别的疾病:神经系、运动系、心血管系、消化系、老年病、皮肤病、老年性支气管炎等。病员一般疗程为三个月,少部分人可适当延期。病患者到期出院时绝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和痊愈。疗养院的生活是有规律的,治疗方法是综合性的,病员每天须按时起床(冬季五点半,夏季五点),在院内或院外锻炼身体,根据不同的病种和病情,有的慢跑,有的散步,有的打太极拳,有的舞剑,有的作练功十八法或气功等。时间一般在半小时以上。早饭后,分批到海边的温泉进行矿泉水疗10~20分钟,然后根据不同病种分别作理疗,理疗的种类有超短波、中波、平流电、干扰电、红外线、紫外线、激光、中西药离子透入、针灸、按摩、蜡疗、体疗等数十种。根据病情每个病员一般作2~4种理疗。另外,再以药物治疗相配合,每天午饭后要休息1~2小时,下午可到图书室和俱乐部等娱乐场所,做一些娱乐活动。晚饭后看看电视,晚上9点熄灯。

从以上介绍中不难看出,疗养院治疗各种慢性病之所以效果良好,可以归纳如下三点:一是生活有规律;二是矿泉浴、理疗、药物综合治疗;三是动静结合得好。

当然,疗养生活对初进疗养院的人来说,往往不是轻松和愉快的,而是烦闷和无聊,从紧张的工作岗位,乍进悠闲的疗养院,犹如战士从炮火连天的战场撤进深山古刹,寂寞得使人难受。这种情况是不难理解的,每个人都有一个由不习惯到习惯的转变过程。但是,如果不能及时克服不适应环境的烦躁、苦闷情绪,吃饭不香,睡觉不甜,那末,疗养院生活不仅不会使病情好转,反而会加重。所以,慢性病患者在疗养期间,只有做到“既来之,则安之”,方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原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同志在与慢性病作斗争的实践中,总结出以下8条经验:第一,要对自己做思想斗争,加强与疾病斗争的坚强意志,端正对待疾病的态度;第二,要弄清病情,了解病的性质;第三,要掌握病的规律,积累疗效;第四,主要靠自己善于疗养和休息,不能全靠医药;第五,要学会放得开,闲得住;第六,要看得远,要算总帐……需要长期治疗,就要安下心来,不要计较时间,疗养时间的长短要根据病情和疗效决定;第七,进行适合病情的和适量的体育锻炼,天天坚持, “让体内慢慢生长抵抗力”,是治疗慢性病的一个好方法;第八,自己对疾病要作不懈的奋斗,还要和客观的优越条件结合起来,使之相得益彰。这些经验,对每一个慢性病患者来说,都是难得的借鉴。慢性病并不可怕,可怕的倒是精神上的“急性病”。

那么,究竟哪些病种适合疗养呢?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肠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等;

二、运动系统疾病: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外伤性关节炎,外伤后遗症,职业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等。

三、皮肤病:牛皮癣,神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慢性湿疹,鱼鳞癣,皮肤角化病,皮肤瘙痒病,扁平红苔癣,慢性荨麻疹,白癜风等。

四、神经系统疾病:周围神经疾患,神经炎,神经衰弱,神经痛(包括坐骨神经痛),颈椎病,周围神经外伤后遗症等。

五、心血管系统疾病:各种高血压病、冠心病等。

六、内分泌系统疾病:内分泌机能紊乱等。

七、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慢性气管炎、哮喘等。

八、血液病:缺铁性贫血,紫癜等。

对老年高血压病人疗养护理的探讨 篇6

1 资料

我院2006年—2008年疗养人员2 000例, 患高血压病250例, 占总人数的12.5%, 年龄60岁~80岁;男150例, 女100例;疗养期间无新发疾病, 通过对这些疗养员进行有效的疗养护理干预, 取得了显著效果。

2 老年高血压病病人的特点

年龄超过60岁达高血压诊断标准者即为老年人高血压:①半数以上以收缩压为主, 脉压大;②部分病人由中年原发高血压延续而来, 属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的混合型;③血压波动大, 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尤其在降压治疗过程中[3,4]。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高血压病人要合理的安排休息与活动, 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 量力而行, 以不出现心悸等症状为宜。要预防便秘,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3.2 饮食管理

高血压病人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 以清淡、低脂、低胆固醇和低热量的饮食为宜, 强调低盐饮食, 建议高血压病人每日食盐量在6 g以下, 要严格戒烟、戒酒[5,6]。

3.3 用药的护理

一般先从小剂量开始, 定期测血压, 坚持长期合理用药, 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

4 讨论

通过对高血压病人的干预, 使病人对高血压的病因、危害、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同时疗养院的疗养医疗、饮食、运动、外游、景观等综合疗养手段和疗养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疗养时期可能对疗养期间疗养员的血压起到综合调控作用。优美的自然景观也是心理疗养的重要因素, 可使人心旷神怡, 有利于协调和平衡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 有利于调节血压。高血压的影响是多因素的综合效果, 疗养院应该适时适地合理安排。疗养员因入院时旅途疲劳、环境变化等因素造成焦虑、失眠, 血压容易升高, 不宜安排外游慢跑等活动。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疗养,护理

参考文献

[1]李桂莲.老年高血压的社区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6) :53.

[2]孙清华.不同合并疾病对患高血压病疗养员血压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9) :736.

[3]王励, 张桂花.对老年高血压病人护理干预的研究[J].护理研究, 2008, 22 (9C) :2488-2489.

[4]倪霞萍, 李凌霄, 郑彩娥.循证护理在老年高血压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7, 21 (2B) :410-411.

[5]赵志玲, 常桂芳, 魏喜芬.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不佳的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 2008, 22 (12C) :3324-3325.

疗养院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途径和策略 篇7

关键词:疗养院,老年人心理,心理护理,途径,策略

疗养院老年人的主要消极心理表现

感到孤独:由于大部分养老院老年人的子女多工作繁忙, 常年在外奔波忙碌, 因此也就鲜有时间陪伴在老年人身侧, 使得老年人常年独自生活, 久而久之难免感到非常孤独。尤其是对于干部疗养院的一些老年干部来说, 他们年轻时的社交圈子通常都很大、作为也很多, 一旦突然安静下来独处, 这种落差感会更大。再就是一些由于身体原因而不方便与他人交往的老年人, 他们的社交圈子更小, 基本常年都见不到外人, 根本没有机会和别人交流沟通, 因此也就更加容易感到孤独。

敏感多疑:随着老年人的衰老, 他们的身体渐渐会出现许多问题, 严重者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而这些身体上的问题会使得老年人的心理也变得非常敏感, 有时还会多疑多思, 害怕别人对自己嫌弃或者厌恶, 一点小事便会无限放大去思考, 以及常常会感到非常缺乏安全感, 对周围不太熟悉的人也很难信任, 把自己缩起来不爱与人交往, 久而久之产生过重的心理压力, 影响身体健康。

精神抑郁:由于很多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不是腿脚、眼睛以及口齿不便, 就是患有一些疾病, 因而他们也就比较容易产生精神抑郁, 不愿关心周围的人、事、物, 也不愿出去走动, 只爱独处一隅、独自发呆, 长此以往其抑郁情况将会越来越严重, 甚至是对生活失去向往和兴趣。

情绪愤怒:前面说过, 老年人经常会感到敏感多疑, 很难对不太熟悉的人产生信任感, 比如说疗养院的护理人员, 只要这些人做出了什么令其感到不满的事情, 他们就非常容易生气发怒, 产生很多愤怒情绪, 从而导致心气不顺, 影响身心健康。

疗养院老年人心理护理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疗养院老年人心理护理的有效途径和策略之一是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良好服务的前提是良好的素质与能力, 因此疗养院必须要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完成对老年人的护理工作。 (1) 疗养院应当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定期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并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进行相应的评估。 (2) 疗养院应当要坚持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所招聘的护理人员都必须要是相关专业毕业的人才, 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与学习, 拥有较强的心理护理知识与技能, 并拥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 疗养院的护理人员自身也应当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掌握更多的心理护理技巧, 从而更加做好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工作。

加强与老年人之间的交流沟通:疗养院老年人心理护理的有效途径和策略之二是加强与老年人之间的交流沟通。由于老年人非常容易感到孤独, 因此疗养院的护理人员应当要多与老年人之间进行良好地沟通与交流, 试着和他们多说话、多聊天, 并尽量选取一些他们可能会感兴趣的话题来说, 这样一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排解老年人的孤独感和寂寞感, 二来还能够加强老年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 从而更加方便护理人员对老年人的护理工作。另外, 护理人员在与老年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之时, 还应当要注意一定的技巧, 从而促进沟通效果。比如说, 由于老年人比较敏感多疑, 护理人员在与老年人谈话之时应当尽量不要涉及到老年人的私事, 以免让其产生不必要的猜想;再者,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与身体机能的逐渐下降, 他们的精神状况也越来越差, 因此护理人员在与老年人进行交流之时还应当要注意使用一些心理暗示技巧, 例如可以多对老年人说一些像“哎呀李大爷, 您今天的精神真好”“王奶奶你今天气色可真好, 是遇上啥高兴事儿了”之类的话语来暗示其精神气色佳, 从而影响其心理状态;再就是在对老年人说话之时, 护理人员应当要注意说话语气的温柔与和蔼, 尤其是在对一些脾气比较暴躁易怒的老年人说话之时, 更应当要缓慢平和、富有亲切感;当然, 如果是在对那些听觉不太好、容易听不清的老年人说话之时, 护理人员则应当尽量大声说话, 并将语速放慢、口齿咬清, 以便让老年人能够听清。

对老年人进行有效的心理关怀和疏导:疗养院老年人心理护理的有效途径和策略之三是对老年人进行有效的心理关怀和疏导。老年人的心思多敏感, 并且随着年龄的衰老、身体机能的下降以及疾病的多发, 老年人的心思会越来越重, 时间一长就会令其渐渐失去生活的兴趣。因此, 疗养院的护理人员应当学会对老年人进行有效的心理关怀和疏导, 从而增强其乐观的生活心态, 让老年人能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来面对每一天。比如说, 当护理人员发现某一位老年人经常神情萎顿、唉声叹气时, 应当要面带微笑与态度亲和地去询问老年人发生了什么事, 然后耐心倾听老年人的倾诉, 倾听完毕后再根据老年人所倾诉的内容对其往好的方面解释;又比如, 对于一些因为身体原因而心情抑郁的老年人, 护理人员应当要在言语之间多安慰他们, 如时不时地在闲谈之中提一二句“我的某个亲戚也和大爷您得的一个病, 他现在都快治好了, 前天还自己出去爬山呢!”等等, 从而减少老年人对疾病的恐惧和心理压力;再比如, 有些老年人因为年轻时是“工作狂”, 非常享受忙碌的时光, 退休后觉得没有工作的日子非常无趣, 因而会感到心情不好, 这时护理人员就可以鼓励他们多多开发老年兴趣爱好, 可以充实自己的生活又可以结交新朋友, 形成固定的朋友圈。

结语

总之, 针对老年人其不同的情况与其进行良好的沟通, 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关怀和疏导, 才能有效帮助老年人正确积极地面对自己面对生活,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促进其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吴慧青.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与护理[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10, 1 (1) :6-8.

[2]杨秀珍.老年人心理护理的体会[J].全科护理, 2011, 2 (8) :2589-2590.

[3]李凤燕.老年中医心理护理模式的构建与验证[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

疗养护理 篇8

设计单位:Dietger Wissounig Architekten用地面积:9 806 m2

建筑面积:6 609 m2结构形式:木结构建筑层数:2

设计总负责人:Dietger Wissounig

建筑专业:Dieter Wissounig Architekten结构专业:Josef Koppelhuber

景观设计:L.a.u.P.

设计时间:2011~2014年建成时间:2012~2014年

图纸版权:Dietger Wissounig Architekten摄影:Paul Ott

两层的Peter Rosegger疗养院建在与周遭城市环境迥异的Hummelkaserne军营旧址上。建筑布局紧凑、体量方整, 通过不对称的挖空处理划分为8个居住单元 (每层4个) 。建筑中央横贯一个部分被屋顶露台覆盖着的“村民广场”, 居住单元围绕其成组布局。在平面上与这一开放的公共轴线垂直的是切入建筑的两个花园, 仅供住在疗养院中的人们使用。建筑内的其他开放空间包括位于二层的4个中庭以及与东侧格拉茨市规划的公共公园之间的直接通道。

每个居住单元都包含可容纳13名住客和1名护工的多个房间、一间厨房和一个就餐区, 营造了易于管理和居家的空间氛围。贯穿疗养院的大露台和宽走廊以及多种路径和景致也营造了一个激励性的环境。为了方便住客在建筑中定位, 每个居住单元采取了与其他单元不同的色彩。各房间的位置和朝向都稍有变化, 但每个房间都有平开窗和底部设有加热护墙的可供人坐憩的较大窗扇。监护室设置在建筑的中心位置, 确保与各房间的距离均很短, 使疗养院高效运行。

归功于精心策划的消防安全理念与适当的补偿措施, 疗养院采用预制的木结构建造, 成为一座带有地下室的被动式房屋, 以交错层积木材和木梁构成的木框架达到了建筑的稳定和结构要求。建筑的立面使用了未经处理的奥地利落叶松, 而室内使用的很多装饰木板也保留了原色。木材的特性、多样的景观、花园和屋内遍布的休憩和休闲设施, 以及对比强烈的沐光区与绿荫区都为疗养院增添了舒适和亲和的氛围。

除了主楼梯以外, 建筑的地上两层楼完全以木材建造。墙体和顶棚使用交错层积木材作为承重结构, 并且绝大部分都呈现为木质表面。为了营造舒适而且宽敞的空间氛围, 公共房间的顶棚均使用木梁。外墙由覆盖了岩棉保温层的木框架构成, 并以木板作为外层。部分木结构建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地下室之上。■

Th is t wo-f loor nursing home on t h e grounds of t h e o ld Hummelkaserne barracks stands in a part of the city with diverse urban surrounding.The home is compact and square-shaped with asymmetrical cut-outs serving to divide the house into its spatial concept of eight housing communities, four on each floor.These are grouped around a central"village square"which stretches from one side of the first floor through to the other and is part ly covered by a roof terrace.At right angles to this open public axis, two gardens just for the residents cut into the building.Further open spaces include the four atria on the second floor as well as direct access to the public park planned by the City of Graz to the east of the premises.

Each housing community consists of rooms, a kitchen and a dining area for 13 residents and a carer, generating a manageable and familiar atmosphere.Large balconies and loggias, as well as a variety of paths and views through to other parts of the house provide a stimulating environment.Each community was developed around a different color concept in order to help residents to better orient themselves.The rooms vary slightly in relation to location and the direction they face, but each room has a casement window and a larger window with a low, heated parapet which can serve as a seat.The care rooms are centrally located within the building, ensuring that they are only a short distance away for everyone and that the home can operate ef f iciently.

Thanks to a meticulously planned fire safety concept with appropriate compensatory measures, the nursing home could be constructed as a pre-fabricated passive house wooden construction with a basement.A wooden frame construction with cross laminated timber and wooden beams was used to meet the static and structural demands of the building.The outer facade is of untreated Austrian larch, while much of the wooden paneling used for the interior is also left visible.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od, the variety of views, the range of seating and lounges in the house and in the garden, as well as the contrasting sunny and shaded areas all contribute to the comfortable and friendly ambience of the home.

The two upper floors of the building are entirely wooden structures apart from the main stairway.Cross laminated timber in the walls and ceiling form the load-bearing construction, with the wooden surfaces remaining visible for the most part.In order to achieve the cozy yet spacious atmosphere, timber beams were used for the ceilings of the common rooms.The outer walls are formed by a wooden frame insulated with rock wool, with external wooden paneling.The wooden structure lies partly above the basement, which was built using reinforced concrete.

图4以交错层积木材作为承重结构的墙体和顶棚

图5一层平面图6切入建筑的花园

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疗养模式 篇9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8年参加14天疗养的退休老干部452名, 年龄65~85岁。其中有代谢紊乱现象—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血糖异常、高尿酸血症 (以下简称“五高”) 患者147名, 占32.5%。

1.2 方法

以不同疗养单位地点名称列疗养组别。在疗养期间进行健康管理, 具体做法如下:

1.2.1 健康教育

进行控制代谢紊乱, 恢复机体和谐,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

1.2.2 运动管理

应用知己能量监测仪监测运动消耗量和有效运动量, 指导适量运动。

1.2.3 膳食管理

1.2.3. 1 就餐方式

早自助餐, 中晚餐有2种形式:吃桌餐;分食制, 对糖尿病患者提供糖尿病膳食, 对高尿酸血症患者提供低嘌呤膳食。

1.2.3. 2 摄入量调查

在疗养期初、中、末各抽1天对中晚两餐摄入食品进行称重计量, 应用“知己”生活方式疾病综合防治软件进行分析。计算摄入能量和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供能比。

1.2.3. 3 摄入量评价

考虑到疗养期间运动量增加, 以中晚两餐各类食物的摄入量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1]比较;动物性食物超过《膳食指南》全天摄入量的上限225克的部分定为超标准摄入量。

1.2.4“五高”患者的管理

有“三高”或“三高”以上经知情同意者参加管理;记录膳食日记, 结合知己能量监测仪监测到的运动数据, 用知己生活方式疾病综合防治管理软件, 在疗养初、中、末, 做三次饮食运动分析, 开饮食、运动处方, 指导合理饮食、有效运动、能量平衡的生活方式;原来进行药物治疗的对象, 管理期间用药照旧, 一般不做改变。

1.2.5 观察指标和监测

疗养初、末, 做运动总量、有效运动量和总摄入量、总消耗量的监测;疗养初、末、一个月, 进行体重指数、腰围、血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尿酸监测。比较疗养初与疗养末的结果, 评价疗养期间健康管理的效果, 再与疗养后一个月后的结果比较, 评价疗养后健康生活方式融入日常生活的效果。

1.2.6 分组分析观察结果

按疗养期间中晚餐动物性食物超标准摄入量的多少分成2组, 多的组超标200克以上, 少的组超标100克以下;按患者参加和未参加饮食运动分析和个体化指导的分成2组。

1.2.7 统计学方法

将调查结果录入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采用百分率卡方检验和均数秩和检验等。

2 结果

2.1 运动情况

太湖、富阳组64例疗养人员运动情况分析:疗养初, 总运动量和有效运动量达标率分别为90.6%和85.9%, 说明去年疗养中掌握的适量运动方法已融入日常生活。疗养末, 总运动量和有效运动量达标率又进一步提高, 分别提高到98.4%和96.8%。

2.2 膳食情况

2.2.1 食物的日均摄入量

蔬菜、水果、豆类的摄入量在《膳食指南》标准范围内。中晚2餐动物性食物摄入量:尚湖组为425克, 东山组为470克, 太湖1期组为441克, 超标准摄入量都在200克以上;太湖2~4期中晚餐各减少一个荤菜, 动物性食物摄入量为307克, 超标准摄入量82克;富阳组动物性食物摄入量为241克, 超标准摄入量16克。 (表1)

2.2.2 太湖、富阳组疗养初和疗养末膳食供能比的比较

太湖、富阳组55例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低于50%的由52.7%降为50.9%;脂肪供能比高于30%的由49.1%降为10.9%;蛋白质供能比高于20%的由70.9%降为47.3%的人。

2.3 太湖、富阳组104例超重肥胖者疗养初和疗养末能量平衡情况比较

能量过剩者由58人 (55.8%) 下降到17人 (16.4%) ;负平衡者由46人 (44.2%) 上升到87人 (83.6%) ;能量过剩者人均过剩能量由186千卡下降为71千卡, 人均负平衡能量由128千卡上升到298千卡。

2.4 代谢指标观察

2.4.1 疗养前后有关代谢指标异常率的比较

与疗养初相比, 疗养末6项指标异常率下降, 2项持平;一个月后7项指标异常率下降, 空腹血糖与疗养末持平, 3项指标P<0.05或<0.01。 (表2)

2.4.2 疗养前后有关代谢指标改善率的比较

疗养后与疗养初相比, 8项指标的改善率都在50%以上, 一个月后的改善率又有大幅度提高, P值都<0.001。 (表3)

2.4.3 疗养前后有关代谢指标均值的比较

与疗养初相比, 疗养末和一个月后7项指标的均数都逐步下降, 高密度脂蛋白逐步上升, 3项P≤0.01, 1项P<0.05。 (表4)

2.5 影响管理效果的因素

2.5.1 动物性食物超标准摄入量

动物性食物摄入量超标200克以上的疗养组31例:疗养末, 除了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异常率下降外, 其他6项指标的异常率都上升;一个月后收缩压的异常率进一步下降 (P=0.005) ;疗养末异常率升高的指标除血尿酸以外都有下降, 高密度脂蛋白上升。动物性食物摄入量超标100克以下的疗养组71例:疗养末5项指标异常率下降, 总胆固醇持平, 低密度脂蛋白、血尿酸上升;一个月后除血尿酸以外, 其他指标的异常率都进一步下降, 其中有4项P<0.05或<0.01。 (表5)

2.5.2 个性化的饮食运动分析指导

参加个性化饮食运动分析指导者异常指标改善率比未参加者高, 其中5项P<0.01, 1项P<0.05;参加者疗养末未见异常指标反弹, 而未参加者疗养末异常指标反弹者较多。 (表6)

3 讨论

3.1 疗养期间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进行疾病的健康管理, 成效显著

通过指导养成合理饮食、有效运动、能量平衡生活方式的健康管理, 从观察指标异常率、改善率、均数三方面分析, 都说明疗养末初见成效;一个月后大见成效, 说明在疗养期间学到的健康生活方式已融入日常生活。

3.2 控制动物性食物摄入量是实现能量平衡的关键

疗养人员中能量过剩的情况比较严重。疗养初超重肥胖者能量过剩的55.8%, 日人均过剩186千卡。造成能量过剩的原因是动物性食物摄入过量。疗养期间运动量增加, 适当改善膳食是必要的。如果吃得太好太多, 会产生负面影响。由表5中晚餐动物性食物摄入超标200克以上的疗养组与摄入超标较少的疗养组比较看出, 动物性食物摄入量的控制是预防控制代谢紊乱的关键。动物性食物超标准摄入量过多, 能量过剩, 运动效果被抵消, 体重增加, 代谢紊乱现象加剧;适度控制动物性食物超标准摄入量, 运动效果仍能协同, 达到能量平衡, 就可以控制代谢紊乱现象。回家后, 既脱离了动物性食物摄入量超标的环境, 又实践了疗养期间学到的健康生活方式, 导致一个月后异常指标进一步下降。动物性食物超标摄入量少的组, 在疗养末曾经上升的低密度脂蛋白异常率也下降了, 反映出持续效果。

3.3 引导自我管理是关键

以健康教育为基础, 以指导能量平衡为核心, 进行个体化指导, 实现“医患”互动是关键。由表6看出, 参加个性化膳食运动分析指导者比未参加者的效果要好得多。而且参加管理者代谢紊乱现象要比未参加管理者严重。通过三次个性化的膳食运动分析, 直观、有效地了解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要求, 让疗养人员全身心地参与和体验健康管理的过程, 对比自己疗养初、末和一月后的指标变化, 体验到管理成果的喜悦, 从而进一步提高健康意识, 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4 确立以健康为宗旨, 培养健康生活方式为核心的疗养新模式

“疗养以健康为宗旨”似乎毫无疑义。但是, 实际做的是否符合健康的宗旨, 疗养的结果是否达到健康是个现实问题。实际上追求“吃好、玩好、休闲舒适, 满足一时感官需求, 养得白白胖胖”时尚的“疗养”, 正在损害健康。实践证明, 在普遍富营养化的情况下, 追求满足感官需求的所谓“疗养”会锐化成单纯追求享乐的度假, 必然增加健康危险因素, 加重代谢紊乱和慢性病患者病情恶化的风险, 与疗养的宗旨背道而驰。把知己健康管理融入疗养, 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为创立培养健康生活方式为核心的疗养新模式奠定了基础。

摘要:目的探索养成以能量平衡为核心的健康生活方式的疗养模式, 预防控制代谢紊乱。方法14天疗养期间通过膳食、运动分析和能量平衡指导, 比较疗养初、末、一个月后饮食、运动和有关代谢指标, 评价管理效果。结果控制代谢紊乱的效果:疗养末初见成效, 一个月后有显著成效;控制动物性食物总量是取得成效的关键。

瑜伽疗养法 篇10

【概论】

低血压症分为“本态性”和“急性”两种。

急性低血压的原因是由于心脏异常、激素分泌异常、出血等引起的。有时,因为服药也能导致低血压。

一般被称为低血压者都是本态性的,原因不明。和高血压相比,低血压常被认为是平安无事的;可是,由于血液不畅,胆固醇滞留在血管中,阻碍对脑的血液流通,有引起脑软化症的危险。

容易疲倦,周身发软,睡醒后情绪不好,目眩、心跳、不眠等,还会引起胃肠障碍和风湿。

“肩立势”虽然较难;但尽可能地做,是可以取得很好效果的。

【练法】

1仰卧(图1)。

2慢慢吐气,抬腿与身体成直角(图2)。

3慢慢吐气,抬高腿和脊柱,手扶住脊柱的中间,尽量把背立直。颈柱好好地伸展,下腭用力拉向胸部,脖子和躯干成直角最理想(图3)。

4放下腿和身体时,慢慢地、一节一节地放下去。

注意,过分努力做这种姿势,会弄伤背骨,所以要慢慢来。

二、理疗自律神经失调症,要矫正姿势

【概论】

被医生诊断为“自律神经失调症”的人增多了,自律神经支配着内脏、血管、激素、皮肤,什么地方不好,都可以称之为自律神经失调。

可是,从病人的角度讲,有很多人认为神经质将导致神经衰弱,所以,他们很想改变自己的神经状态。

但是,自律神经势是在背骨中,从头盖骨底部通向尾骶骨的末端,背内弯曲,姿势不好,自律神经就会受到损伤,引起刺激,带来失调。

自律神经由交感神经(紧张)和副交感神经(松弛)所组成。通过吐气可以控制副交感神经,通过吸气可以控制副交感。所以,采用正确的呼吸和正确的姿势,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即请练练“拱门势”。

【练法】

1仰卧,屈膝,腿打开与肩同宽,脚跟拉向臀部(图4)。

2屈肘,靠到耳旁,指尖向肩,手掌着地(图5)。

3脊背离地支起,头顶地,缩小手足的距离(图6)。

4尽量伸展胳膊和腿,让头离地,腹部尽量高抬。保持姿势,呼吸自然,坚持为功(图7)。

上一篇:走进非洲的中国企业下一篇:布局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