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研究

2024-05-12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研究(精选十篇)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研究 篇1

1 采样质量控制

1.1 样品采集

水质监测的站点布设会直接影响到所采集的样品是否具有代表性, 因此, 在布设采样站点时要充分考虑被监测区域内的工业布局、人口密度、地形地貌以及水文气象等情况。站点布设好后根据不同的监测项目进行采样, 还需要采样规范的采集现场密码样和平行样进行采样。

1.2 样品保存

保存好所采集的水样, 防止发生水质在容器中出现变化也是关乎水环境监测质量的重要一个环节。对于所采集到的水质样品要尽快送实验室检测, 对于无法即可进行分析的样品, 要做好样品的保存工作, 根据不同的容器特征进行分装 (见下表) [1]。

1.3 样品运输

样品从采集地到送达实验室检测需要一个运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注意所采集到的样品容器严密, 防止渗漏, 对于需要特殊运输的样品如需要冷藏或保温的样品要严格按照检测要求进行运输。指定专人专送样品, 并做好样品的交接手续, 做好记录。而对于接收样品的分析人员在接收前也要仔细核对样品和分析任务表, 做到按时、按质的完成分析任务。

2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水环境监测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是开展水环境监测时分析人员对于待测对象质量进行自我严格控制的过程。

2.1 空白试验

空白试验值的大小和重现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实验室的分析硬件水平, 如检测仪器的精确度和灵敏度、检测容器的洁净度、检测仪器的误差等等, 以及分析人员的业务素能。在空白试验值超出了质控标准的要从上述各个方面分析可能的原因。

2.2 试验用水

水样检测分析时一般需要用到纯水, 通常情况下这类工作用纯水导电率应该在 (25℃) ≤5μs/cm, 对于需要特殊的分析用纯水的, 则根据分析方法来制备, 做到随检随做。

2.3 校准曲线

在环境监测分析过程中, 常常用到校准曲线来进行定量测定, 可以分为标准曲线和工作曲线。而在监测分析工作中, 校准曲线从设计、检验到使用, 都会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产生较大影响。为此, 首先, 检测分析人员根据待检测物合理设计出“标准曲线”或“工作曲线”。其次, 零点应该是空白值, 而且不参与回归, 对其相关系数 (不必强制>0.999) 、截距 (若截距检验合格, 可简化方程) 、斜率、剩余标准差需要逐一进行统计检验;再次, 校准曲线标准系列仪器测得响应量平均数越与接近实际样品, 结果越准确;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度, 使用曲线时尽量避开曲线上下临界点附近[2]。

2.4 方法比对、人员比对

水环境监测的方法比对主要是如污染纠纷、仲裁等比较重要的监测。而人员比对主要是放在新调换项目和新上岗人员上, 加强新老人员的搭配使用。

3 数据处理和评审质量控制

3.1 数据处理

水环境监测与其他监测不同之处在于其是通过从水体中抽取一定体积的水样, 然后通过对水样进行测定和数据分析, 然后再推断、评价出已监测出的水环境所具有水质特征。为了保证水质监测数据的处理和评价质量, 对于前期所测得的数据要按照《水环境监测规范》以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规定的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取舍。数据记录要真实 (要求所记录的原始观察数据必须使用的是有效数据, 测得数据的报告上要有测量人员签字) 、完整, 在分析方法上要经得起推敲。对获取的检测数据有不确定或者可疑的, 应重新抽取多份水样重新进行测定, 然后再进行离群值统计学检验, 决定其取舍[3]。

3.2 三级评审

检测报告严格实行三级审核制:采样—分析原始记录—报告。其中, 一级审核是由水环境监测的采样人员及分析人员互校, 检查原始数据记录是否完整、准确;二级审核是由科/股或组负责人进行审核, 主要审核监测报告与原始记录是否一致;三级审核主要是相关的监测站技术负责人审核, 主要说审核监测的报告内容是否完整, 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4 结语

要准确掌握水环境现状, 就需要对其进行有计划监测和调查研究, 其中, 水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监测机构要高度重视监测数据的重要性, 让水环境监测的结果实现“五性”, 即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精密性和准确性, 才帮助人们准确、可靠的了解水环境现状, 在后期使用中也能更加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性。

摘要:水环境监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监测的结果能否真实反映监测物现状。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就是把那些会影响到监测数据有效性的各个方面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将监测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样品

参考文献

[1]张霞.水环境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J]能源与环境, 2013 (1) :74-75.

[2]马文鹏, 张秦铭, 张会强等.校准曲线在环境监测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和探讨[J]广东化工, 2013 (3) :126-128.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研究 篇2

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的一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其代表值进行测定,以确定环境质量水平,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为环境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在整个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监测对象已经扩展到各类生态环境,给监测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借助环境监测技术对监测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发展的必要选择,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题中之义。

1 环境监测程序、特点和分类

1.1 环境监测程序

环境监测是参照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对一地区的污染分布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监督管理,收集本底数据,评价环境质量,其监测程序为:实地调研→优化布点→收集数据→统计分析→综合评价→提出方案→评审确认→上报材料,整个监测过程应以环保体系技术规范及相关规定为指导,保证最终获取数据的真实性以及提交报告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环境监测的对象是环境样品,目前主要采用仪器分析法和化学分析法来检测样品中污染物的成分及结构,前者以理化方法为基础,对环境样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如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有机物进行测定;后者主要包括重量法和容量法,如采用容量分析法对水中酸碱度进行测定。

1.2 环境监测的特点和分类

就环境监测的对象而言,主要包括气体、固体废物、土壤、生物等客体,采用一切可以表征环境质量的理化方法来对其进行监测和综合分析,以此来准确阐述样品数据的内涵,同时为进一步揭示环境质量的演变规律,需要对有代表性的监测点位、对象及其相关项进行长期监测,由此可见,环境监测具有综合性、连续性和追踪性等特点。环境监测的介质对象较为广泛,可以按照监测目的、专业部门、区域等对其进行分类,为突出环境监测的系统性,通常会将监测内容分为常规监测、应急监测和科研监测三种类型,其中常规监测是指对指定项目进行长时间的追踪监测,并对污染状况及质量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服务于环境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应急监测和科研监测均有其特定的目的,前者是对污染事故进行仲裁监测、咨询服务以及考核验证,后者服务于更高层次的科学研究,反过来能够指导环境监测工作的持续开展。

2 环境监测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2.1 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环境监测技术可分为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综合应用这三种技术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固体废弃物、放射性物质、噪声等进行监测和分析,其中采样技术是对各种环境物质进行采样,对样品物质成分进行分析,期间需对环境状况进行一段时间的实时监控,为环境质量测试提供有效的样本数据;测试技术是环境监测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任务是测试环境样本,对污染物质成分和特性进行鉴定和分析,确保数据结果的准确性;数据处理技术是环境监测的最后环节,其任务是对监测数据进行总结,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为监测结果的最终确定奠定基础[3]。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同时新监测技术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已经得以广泛推广,由于环境监测越来越重视监测技术的自动化以及分析方法的标准化,ICP-MS、GC-MS、GC-AAS 等联合仪的应用和大范围监测网络的研究成为了新的发展方向。

2.2 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篇3

【关键词】环境检测;质量;因素;控制

【Abstract】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one of China's basic national policy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Chin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ause of the deepening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control testing of content, features and control methods, hope more exchanges with you counterparts and discussed in order to make progress together.

【Key words】Environmental monitoring;Quality;Factor;Control

现今,环境监测是国内外非常重要的科学科研,包括管理和科技工作,它能保障环境的监测结果数据的精密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包括对质量控制、策划、改进、保证和监督等内容。环保局下辖环境监测站,几乎每个省市县(区)都有环境监测站,例如:北京市环境监测站、深圳市环境监测站。

质量的保证对于环境监测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它涉及的方面极为广范,必须要有严谨而踏实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每项工作严格把关,做好检查工作,监测数据良好与否势必直接影响环境保护决策的正确与否,为此必须加强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

1. 环境检测质量概述

1.1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含义。

环境监测质量即为在监测过程中所有与监测结果有关的各项工作对监测结果的保证程度。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需要确定质量方针和目标,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强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通过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来进行对环境监测质量的控制。在我国的环境监测中评价监测质量的指标主要有监测数据的合格率、监测数据的产出率、监测仪器的完备性和利用率、监测过程中的事故率。

1.2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内容。

在我国当前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对监测目标进行有效采样,并对采样结果进行科学的运输、储存和样品的预处理。其次提高实验室的清洁程度和安全性,对实验器皿、试剂、溶剂、仪器和设备进行科学选择和校准。要对实验过程进行科学记录和保存,做好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存档。最后加强各类技术人员的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养。

1.3我国环境监测控制质量的特点。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加强了环境监测的力度,但由于环境监测发展的历史较短,使其质量控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对环境监测的重视程度较低。(2)监测质量控制的制度不完善。(3)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较低。

2. 环境监测中监测质量的控制方法

在监测工作中,保证监测质量在实验结论中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必须要牢牢把握,认真对待。因为环境检测对环境的管理非常重要,监测数据是进行环境评估与环境治理的重要依据,因此监测质量关系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后期的评估与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丝毫马虎不得。为了得到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使其能够正确无误地反呈现水质的状况,以及正确指导水质的发展前景,最重要的措施是加强技术管理,引进先进仪器,加强监测的网络化进程,逐步实现全自动化高效高质的监测管理。把握监测系统的各个环节,保持其整体性和时空性,这样才能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代表性和精密性。

2.1监测方法的选择。

正确的选择检验方法是保证检验工作质量的前提之一。实验室优先采用国家、行业发布的最新有效标准方法。否则,可选用国际发布的成功经验或引进知名的操控技术或实验室自行研究的方法或客户提供的方法。采用非标准方法时,方法可靠性的确认可采用标准物质或用与权威方法进行比对试验或进行实验室间比对的方法,以确保非标准方法符合监测要求。

2.2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处理。

2.1.1样品的采集及注意事项。

在采样之前,首先要检查所用检测仪器,仪器必须是经省计量监督局批准验证合格后才能在实验中使用。洗涤采样所需要的实验器皿,在一般情况下,塑料瓶和玻璃瓶要先经过清水加洗涤剂于毛冲洗,除掉器皿内的污垢和灰尘,然后再用浓度为10%的硝酸浸泡24小时,等其变干后用清水冲净,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三遍,器皿要专用,不能混用,以防相互间混合,发生变质状况。如果器皿不足或其他特殊情况,应当准备事先对污染变质物进行特定的测验,以防相互交叉污染。

2.2.2对样品的保存。

(1)水质样品在运输前,要将容器的内、外盖盖紧后方能装箱,装箱时保障分隔距离良好。对于有特殊运输要求的,要按照要求来运输。并在运输过程中派专门负责人对特殊水质样品进行跟踪押运,如果遇到特发情况等不定因素要提前告诉相关工作人。在水质样品在采集、运输直至检验前,样品之间产生的变异变化要控制在最小程度,按照相关规定加强严厉保护,并尽可能减少运输的时间,根据水样的不同情况和特性实施保护措施,当待检测物的浓度变的很低時,要做好保护工作,并要尽快的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采样,要指定专人运送样品并与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交接登记。

(2)实验室工作分析人员在接收样品的时后,要仔细观察样品的包装,确认样品的包装,看其是否跟所提供的说明不同,如果存在不相符的问题,要第一时间询问工作人员,在确认无误、符合要求后,方可签收并开展有效的分析工作。

2.2.3对样品的处理。

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性,在执行计量法的同时,定期到省计量监督局验测计量仪器,实验器具定期要定期进行核查。确保称量器的准确度,灵敏性,示值的变动性;玻璃器皿的清洁度;实验试剂的纯度;分光光度器具的精准性、仪器的各部分摆动是否精确灵敏以及对光的受光完好程度;对样品进行统一的编号,针对不同实验需求,分组进行保存,要对样品附加详细的水样标签,标签的使用要事先做好设计图标,标签内容包含:所制作样本目的,在何时何地进行的监测、采集,要使用不退色的签字笔描述。展开观察检验,合格无误后才能使用,保证监测数据具有准确性。对于数据的变化情况,一般会将数据数值直接绘制成图案,以避免数据记录时出现错误书写的情况,使效果更加直观明显。

2.3数据记录的原则和报告验收。

(1)监测工作的落实实施是根据对样品的保存、运输、交接、处理、记录分析所得的数据来完成的,有特定的书写规范格式和样式,书写要清晰,要注意保护,分类保存,不得乱写乱画。

(2)墨水笔记录原始数据,要求字迹端正、耐认。在记录数据错误的地方划斜线;如有成片的错误数据,可将该片画框标明出来,这需要记录人员严谨的办事风格,但有时难免还是会发生记录错误的情况,对此,要在错误的数字上方标明后,再进行修改。

(3)分光光度法测定法是现今常用的几个测量方法之一,对于小数点的保留,明确规定到后三位,由于一些特殊原因通常只到第三位。现场采样记录中水温、透明度小数点后一位,单位分别为℃、米,溶解氧小数点后2位,单位毫克/升。

(4)监测物浓度的精密数值在表示时,有效位数只选择1位,最多使用两位有效数字。

(5)数据监测要执行三级审核制度,监测数据报告也执行三级审核制度。采样―分析原始记录;分析人员要将数据签名后送主任室,室主任审核签名无误后再交给相关技术负责人审核,一旦发现问题,负责人随时可以规定实验重新采样、做样、计算、审核。

3. 结语

总之,因为全程所有检测管理人员负责任的工作态度,认真实施了质量保障与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案,采用了軟技术和硬技术管理质量操控措施,让监测结果在发布地点、采样的时空代表性;保证了检测结果在实验的各个阶段的精密性和准确性,各监测有良好的团结协调完整性,为环境监测,提供了大量准确、可靠的基础数据,保证了监测数据水平的提升,推进了和谐绿色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金丽.谈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措施[J]华章,2011(24).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研究 篇4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技术

质量控制是水质监测工作的技术关键, 也是实验室分析的一项主要内容之一。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 是以一定的方法来控制水质监测全过程的质量, 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的全部活动和措施。其流程图见图1。提高水质监测质量, 需要根据水环境监测各个环节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从而实现对水质监测采样、实验室分析、监测质量评定和数据统计、上报等全流程质量控制。

1水质监测样品采集质量控制

1.1采集前准备工作

(1) 采样仪器的配备。采样前需要对使用到的采样器皿和容器进行彻底的清洗, 在采样完后需要对容器进行及时清洗, 因此, 还需要配备各种洗涤剂, 实现特定待测物质的采样容器固定专用。 (2) 采样人员的配备。要确定水质采样的具体负责人, 制定详细的采样计划, 采样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 对采样水质中涉及到生产工艺较为复杂的废水样, 还需要对生产工艺充分的了解。 (3) 采样布点的完整性和代表性。水质采样质量控制要保证所采样布点具备完整性和代表性, 一方面, 该点位要能反映该区域水环境污染状况和变化规律, 满足《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另一方面, 水质监测点位的设置和监测数据要具有代表性, 在确定和优化监测点位时应遵循信息量原则、尺度范围原则及可控性原则, 根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严格执行[2]。

1.2现场采样质量控制

(1) 做好采样过程质量控制。水质样品采集要严格执行《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 涉水采样时要保证在采样点位下游方向采集。 (2) 针对不同的水样采集, 为保证采样质量, 还需要严格执行相应的注意事项。例如:采集测溶解氧的水样时, 要保证容器装满, 用有水封口, 避免气泡混入;采集油类水样后, 保证整份样品用于一次实验, 避免因油分粘附于容器导致实验误差。 (3) 做好水样采集记录。采样人员在水样采集完成后, 要及时在容器外准确的标注水样详细信息, 并在记录后及时进行标签核对, 防止遗漏, 保证采样质量措施的落实。

2 实验室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1 实验室基础条件质量控制

在水样进行分析前, 必须创造洁净的实验环境, 减少因实验室内的污染等因素影响到样品的分析, 对分析使用到的仪器设备、玻璃器皿定期校正。要做好相关实验用水和试液的质量控制, 在实验中使用到的去离子水要保证在独立的制水间制备, 并对其要进行常态化检查, 实验用水的导电率要低于2.0μs/cm, 一般对一级用水保证用前现制, 二、三级用水制备后可以放在密闭的聚乙烯容器中, 并保证容器具的清洁卫生。

2.2 实验内质量控制

(1) 校准曲线的绘制。在绘制校准曲线时, 应严格按照样品的分析数据进行绘制, 包括零浓度在内至少要绘制6个浓度点及测定信号值, 当校准曲线回归时, 应减去空白值, 当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0.999时即为合格。最理想的校准曲线绘制应该是在测试样品时进行。 (2) 空白值测定。提高空白值的监测质量, 应把影响空白值的相关因素降低到最小。一般情况下在对每一批采集的水样要至少做一个空白试验。 (3) 质控样和平行样的测定。质控样是已知浓度标准物质的样品, 试验室分析人员客观的对质控样进行分析, 当分析的结果达到相当的准确度时, 也就反映了样品质控样的精密度。平行样 (又叫密码样) 的双样测定可以进一步减小试验室分析的随机误差, 对试验样品进行平行双样测定本身就是对最低限度精密度的检查, 平行样的测定, 要是同一样品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同步的分析。

3 监测质量评定

监测质量评定主要是由质控人员对分析测试的客观过程和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定。为了提高测试的精准性, 把监测的误差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 需要:提高监测人员的监测技术能力和水平, 增强水质监测的工作责任感, 对因分析测试方法自身不完善所导致的系统误差要及时进行校正, 加强分析仪器设备以及试剂误差的校正, 尽量降低空白值, 并在监测的结果中减去空白值;保证监测试验室基础条件的稳定和优质;增加测试的次数。

4 监测数据的处理质量控制

4.1 做好数据记录

原始记录是监测报告的重要的依据, 保证监测数据记录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要在每一次的监测过程中及时做好监测结果的记录, 并填写上正确值, 签上数据记录人员姓名, 记录时应能再现足够的信息。记录时还要考虑仪器本身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以及测量仪器本身的读数误差, 有效位数记录到最小分度值, 保证测量有效数据的位数与测量时使用的仪器和方法的精度相一致。

4.2 做好数据统计

监测报告的数据统计质量会直接影响到监测结果的精密性和准确性, 对记录原始测定值的运算应按近似计算规则进行。

4.3 做好报告评定

每次监测结果都应该定期的向上级主管部门, 以及被监测单位报送监测报告书, 并做好登记、归档、整理, 便于查阅, 延伸水质监测报告的现实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陶志峰.浅谈水质监测中的质量控制[J].同煤科技, 2006 (2) :27-28.

[2]邹敏.水质监测中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2013, 32 (3) :73-76.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探讨 篇5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探讨

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的.核心工作,是为了保证实验数据准确可靠的实验室控制方法.主要阐述了通常使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并提出了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一些策略.

作 者:鲍煜东 作者单位:永泰县环境监察队,福建,永泰,350700刊 名:化学工程与装备英文刊名:CHEMICAL ENGINEERING & EQUIPMENT年,卷(期):“”(4)分类号:X8关键词:环境监测 环境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方法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研究 篇6

关键词:环境空气自动监测 质量 控制

中图分类号:X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126-01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已经进入到环境空气质量黄色预警阶段,环境空气质量问题已成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所要面临着的主要问题。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也越来越深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已经逐渐走向自动化监测,提高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参考,进而更加合理的规范人们的行为,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 建立环境空气自动检测质量保证体系的意义

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我国环境空气质量越来越差,雾霾等重污染天气频发,给人们的健康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为公众提供健康指引,我国开始着力于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实现监测数据的在线发布。为此,在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中,必须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保证环境空气监测质量。一旦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不精确,那么系统就显示出不合理的空气质量指数,进而不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早期,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还不够成熟,对环境监测只能做到取点监测,不能做到全面监测,环境的监测很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工作效率也不高。为了提高环境空气质量自动化监测质量,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环境监测数据的收集、处理、传输等过程进行综合控制,并应用多媒体技术编制环境监测报告,确保监测质量,进而为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2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网络系统

一个完整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系统是保障环境空气监测质量的前提,只有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系统,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控[1]。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应该有监测子站、计算机控制中心,质量保证实验室等组成(见图1)。监测子站主要负责环境空气质量和天气气象状况的监测。在检测子站系统中,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并实现信息数据的自动采集、处理和存储。然后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计算机监控中心实现数据的传输。当监测子站监测到的数据被传输到计算机控制中心后,控制中心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判别、检查、分析以及校准,在确认无误后再进行存储。质量监测实验室则肩负着整个监测系统所用监测设备的校准和审核工作。通过质量监测实验室来确定设备运行状态,进而制定监测质量控制措施。

2.2 加强管理

在环境空气自动化监测系统中,管理是质量保证的基础,为了更好地确保环境空气自动化监测质量,就必须加强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首先,要加强自动监测系统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工作,对监测子站要加强日常巡视工作,确保监测设备在生命周期内能够正常运行,针对一些常见的设备故障要加以特别重视[2]。其次,要加强工作人员的管理,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以及责任意识的高低都直接影响到环境空气监测质量,为此,相关部门必须重视人员的管理工作,加强他们专业素质的培养,落实责任制度,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意识。

2.3 标准量值的传递与追踪

质量的传递与追踪过程是在质控室内严格的温度、湿度条件下,通过使用一套做传递用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监测仪器,把国家一级标准物质传递到待鉴定的工作标准物质上,以建立其对一级标准的追踪,经传递后可作为系统子站监测仪器校准用的一级标准[3]。

2.4 加强质量监督检查

环境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为了确保空气监测质量,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中,加强质量监督检查可以起到试漏补缺的作用。在对采样、分析过程中,工作人员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对环境空气监测的各个环节制进行质量监督检查,并制定明细检查表,做好每次的监督检查记录工作,确保工作不会出现纰漏,保证工作质量[4]。

3 结语

随着工业和科学的发展,环境监测的内容也由工业污染源的监测,逐步发展到对大环境的监测。对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往往不只是测定其成分和含量,而且需要进行形态、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监测,对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进行综合性监测。环境空气自动化监测系统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保证,自动化质量监测工作几乎涉及了环境监测的全过程。为此,抓好质量控制工作,也就等于抓好了整个监测站的核心工作。在环境空气自动化监测中,必须重视质量控制工作,加大质量监督检查力度,保证采样分析全过程质量,从而保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进而为我国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赵甜甜,王淑贤,徐婷.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8):40.

[2]王娟.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1):96.

[3]黄深.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中质量保证与控制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9):105.

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过程质量控制研究 篇7

环境监测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涉及到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与否和环境监测报告的综合评价是否科学合理。在前期的采样过程中, 由于现场环境的限制, 使得数据质量的控制比起实验室数据的质量控制更为困难, 更需要引起我们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

1充分发挥环境监测现场质量监督员的作用

现场监督员专职负责检修现场的监测设备的运行是否正常, 排除可能出现的异常, 具体来说包括检查大气采样器的流量是否准确, 水样的固定剂是否变质, 固体废弃物的焚烧设施的烟尘排放是否达到对空气的无害化, 避免二次污染的发生。在进行采样或现场检测时, 由现场质量监督员全程监督, 并按照规定规范填写《环境监测现场质量监督记录表》, 在完成检测活动后存入档案备查。

2认真落实环境评审责任制, 不折不扣的执行整改措施

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由质量管理室全面负责现场检测过程中设备和人员的管理, 并对客户的满意度作专项调查, 实施阳光透明的政策, 杜绝暗箱操作, 让污染源企业的负责人必须限期整改, 同时加强监测人员队伍的自身职业道德建设, 增强拒腐防变的意识, 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本职工作。采样过程中环境监测人员一定要按照指定的操作步骤依次操作, 对于使用后的容器, 应及时的清洗干净, 并保持干燥, 以备下次再用。监测人员必须熟悉采样技术规范, 具备相关环境监测技能知识。采样记录的填写一定要完整, 保证整个采样过程的操作严谨规范, 尽最大可能减小采样误差。现场的采样过程后, 监测人员要对仪器进行清理检查, 与同组成员做好工作对接, 保证样品顺利入库。

3采样的仪器设备必须可靠, 具有良好的可信度

采样仪器设备的适用范围, 量程, 灵敏度, 分辨率, 稳定性, 准确度, 基准的选取对测量结果的精确性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每台仪器和设备都要建立相应的档案, 定期送交质量部门检定, 校准, 还需要建立设备的出入库记录, 对其流转进行严格的控制, 如发现损坏, 故障, 改装和维修要有相应的记录, 确保仪器能正常工作。

4严格执行质量控制体系

采样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质量控制体系, 以得到准确的数据和可靠的结果。下面仅对大气监测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作较详细的说明, 其他可以类似处理。 (1) 采取正确的现场采样方法, 要根据待测物在污染源附近空气中存在的状态, 以及采样点的工作状况, 正确的采取具有代表性的污染空气。 (2) 采样点的选择在质量控制方面要求是应选择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或者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区域的下侧, 采样高度则是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高度。这样得出的结果才能更有说服力的证明职业危害的程度。 (3) 采样对象选择的控制需要根据检测的目的和具体的检测手段来确定, 在质量控制方面, 可以选取不同的工作岗位的, 工龄长短不同的劳动者进行调查, 在数量上要求每类的人数要相同。 (4) 质量控制对采样时间选择的要求是需要确保采集到的待测空气的量能满足检测方法的需要, 即样品中的待测物的量正好处于最佳测定范围之内。在评价职业危害时, 采样时间一般为15分钟以下, 这是由大气采样器的最佳测定范围所决定的。 (5) 在采样流量控制方面的中重要的要求就是气流一定要均匀, 这样大气采样器的指针才能稳定指示, 便于后续的分析处理数据。

5采样记录规范化

为了保证质量控制的效果, 采样记录应当按照质量控制文件的统一格式, 如实记录环境检测现场中发生的事项正确清楚填写, 不允许涂改, 采样记录还应要妥善保存, 以备之后查询。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全人类共识的今天, 环境友好, 和谐共生已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 作为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我们应该感到欣慰, 因为我们是绿色节能, 低碳发展的践行者, 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在当前的现场采样过程中, 加强对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控制, 就要提高对环境监测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切实把质量控制贯彻环境监测工作的全过程,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制并使之有效的运行和持续的改进, 积极开展环境监测学术讨论活动, 促进环境监测人才队伍正规化建设, 环境监测工作人员要积极与相关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结合的有效合作, 全面提升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水平, 为环境执法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6结语

环境监测的质量是各级环境监测站的生命, 质量控制是环境检测过程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环境监测人员要深入探讨, 研究现场采样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树立高度的责任心, 努力提高操作技能及对现场数据的判断能力, 科学规划现场采样过程的方案, 实现有效的质量控制, 保证环境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 准确性, 精密性, 可比性和完整性, 发展更加先进的质量控制技术, 更好地为环境监测和人类的未来社会发展服务。

摘要:现场采样是整个环境监测过程最重要的环节, 现场采样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环境监测问题。详细分析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过程中如何有效控制采样质量, 以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杨敢, 邱福文, 吴应堂.环境监测现场采样中质量管理的实用方法[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2, (3) :99-100.

[2]曾曜.浅论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过程中的质量管理[J].科技信息, 2012, (18) :56-57.

[3]范睿.浅论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过程中的质量管理[J].金山, 2012, (7) :144-145.

环境监测技术与质量的控制措施研究 篇8

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的一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对其代表值进行测定, 以确定环境质量水平, 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为环境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在整个环境保护工作中, 环境监测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监测对象已经扩展到各类生态环境, 给监测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 借助环境监测技术对监测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是环境监测发展的必要选择, 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题中之义。

1 环境监测程序、特点和分类

1.1 环境监测程序

环境监测是参照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对一地区的污染分布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监督管理, 收集本底数据, 评价环境质量, 其监测程序为:实地调研→优化布点→收集数据→统计分析→综合评价→提出方案→评审确认→上报材料, 整个监测过程应以环保体系技术规范及相关规定为指导, 保证最终获取数据的真实性以及提交报告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1]。环境监测的对象是环境样品, 目前主要采用仪器分析法和化学分析法来检测样品中污染物的成分及结构, 前者以理化方法为基础, 对环境样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如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有机物进行测定;后者主要包括重量法和容量法, 如采用容量分析法对水中酸碱度进行测定。

1.2 环境监测的特点和分类

就环境监测的对象而言, 主要包括气体、固体废物、土壤、生物等客体, 采用一切可以表征环境质量的理化方法来对其进行监测和综合分析, 以此来准确阐述样品数据的内涵, 同时为进一步揭示环境质量的演变规律, 需要对有代表性的监测点位、对象及其相关项进行长期监测, 由此可见, 环境监测具有综合性、连续性和追踪性等特点[2]。环境监测的介质对象较为广泛, 可以按照监测目的、专业部门、区域等对其进行分类, 为突出环境监测的系统性, 通常会将监测内容分为常规监测、应急监测和科研监测三种类型, 其中常规监测是指对指定项目进行长时间的追踪监测, 并对污染状况及质量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服务于环境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应急监测和科研监测均有其特定的目的, 前者是对污染事故进行仲裁监测、咨询服务以及考核验证, 后者服务于更高层次的科学研究, 反过来能够指导环境监测工作的持续开展[3]。

2 环境监测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2.1 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环境监测技术可分为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 综合应用这三种技术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固体废弃物、放射性物质、噪声等进行监测和分析, 其中采样技术是对各种环境物质进行采样, 对样品物质成分进行分析, 期间需对环境状况进行一段时间的实时监控, 为环境质量测试提供有效的样本数据;测试技术是环境监测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 其任务是测试环境样本, 对污染物质成分和特性进行鉴定和分析, 确保数据结果的准确性;数据处理技术是环境监测的最后环节, 其任务是对监测数据进行总结,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为监测结果的最终确定奠定基础[3]。近年来,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同时新监测技术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已经得以广泛推广, 由于环境监测越来越重视监测技术的自动化以及分析方法的标准化, ICP-MS、GC-MS、GC-AAS等联合仪的应用和大范围监测网络的研究成为了新的发展方向。

2.2 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六个方面的转变:一是人工采样、理化分析和数据统计等常规分析方法开始朝着以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为表现特征的环境监测方向发展;二是环境监测的技术密集型特点表现得更为突出;三是地面监测与遥感监测的全方位环境监测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环境监测的范围得到极大扩展, 监测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也得到提高;四是依托科技创新的监测仪器正朝着多功能、高质量、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仪器性能的综合性也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开始朝着物理、化学、生物、光学等技术综合应用的尖端领域发展。以生物监测技术为例, 这是一种将动植物在污染环境中的各种反映信息作为环境质量评估依据的监测方法, 通过观察生物在污染环境中的表现症状和生理生化反应以及对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的测定来对污染状况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4]。

3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探析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包括采样的质量控制、样品运送和保存的质量控制、实验室分析的质量控制、数据处理的质量控制, 这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 采取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尤为必要。

3.1 环境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 首先要加强环境样本取样和管理的质量控制, 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创造良好的条件。根据我国环境污染的整体状况来看, 工业废物和农业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在采样过程中, 应以国家制定的环境指标为基础, 结合环境污染状况, 科学布置监测点, 合理安排采样频次和时间, 正确应用采样技术及相关仪器, 充分考虑到采样相关注意事项, 如采样器摆放位置是否合乎要求、采样管安装是否正确、吸附剂是否有效等, 样品采集完成后应立即送达实验室, 期间要加强对样品保存和运送环节的质量控制, 确保送至实验室的样品不被污染, 保持原有的稳定性。

3.2 实验室监测的质量控制

对于小型监测而言, 实验室质量控制集中体现在内部管理上, 内部质量控制是测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分析人员自我控制的过程, 监测质量体现在监测全过程各环节的质量控制中, 而每一个参与人员的工作质量将会对监测结果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因此, 内部控制的关键在于提高分析人员的整体素质。对于大型监测而言, 除了要做好内部质量控制外, 实验室质量控制还涉及到多个实验室之间的质量控制, 由于不同实验室选用的分析方法及技术手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为保证测定结果的一致性, 应提供统一侧样品, 采用空白平行等方法加以确证[5]。

3.3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的确立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依托于相应的管理体系, 并需要借助具体的技术文件和质量管理手段加以完善, 在监测过程中, 首先要对监测环境和条件进行分析, 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 对监测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定位, 确保监测工作的规范化和有序开展;其次是依据现行的技术规范对管理内容进行严格审查, 对各项监测制度进行强化, 解决监测质量控制不平衡的问题, 形成全面、科学、系统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环境质量控制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程, 为解决现实及潜在的环境问题, 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国内外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正在持续升高, 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手段, 尤其是环境监测技术, 备受重视, 对环境监测技术以及监测过程中质量控制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晓敏, 叶凤琴, 冯军奇.关于环境监测技术与质量控制之初探[J].环境与生活, 2014, 16 (7) :78-79.

[2]刘艳.环境监测工作中水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探析[J].石河子科技, 2011, 11 (4) :10-12.

[3]邵天艳.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控制措施分析[J].环境与生活, 2014, 22 (6) :118-120.

[4]卢玉环.水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与控制措施研究[J].环境与生活, 2014, 14 (5) :62-63.

环境监测分析中的质量与控制研究 篇9

1.1 环境监测管理制度的保障

作为保证环境监测分析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环境监测管理制度可以保证和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可结合本地区具体的环境情况, 对环境监测的各个环节进行把关, 全方位保证环境监测分析的质量, 制订环境监测的奖惩制度、工作人员素质要求、监测与分析仪器的使用规则、环境监测结果的分析标准等一系列详细的环境监测管理制度。只有具备完善的严格的环境监测管理制度, 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有效。

1.2 环境监测计划的制定与运作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差异比较大, 这对各个地区的环境监测带来一定的难度, 因为不同的地区不能采用统一的方法或者照搬复制的方法来制定环境检测计划。在这种情况下, 各个地区环境监测部门就要先根据各自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考察调研, 得到详尽的数据分析结果之后, 再拟定相应的环境监测计划, 充分考虑各自地区的环境优势和劣势, 尽可能地制定出切合各自地区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的环境监测计划。

1.3 环境监测仪器的性能指标

环境监测需要综合考虑很多数据和指标, 其中搜集到的数据和样本要借助一定的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或分析才能完成。只有严格保证环境监测仪器运行良好, 保证实验室各种仪器正常使用, 才能在借助实验设备进行相关项目分析的过程中得到最准确有效的分析数据。在实验过程中, 仪器的型号、特点、质量乃至使用方法的不同都会造成实验结果的差异, 因此要确保实验仪器正常调试运行, 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和操作规则来操作, 并对仪器进行妥善调整和维护。

1.4 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

环境监测分析的质量除了和环境监测管理制度的保障、环境监测计划的制定运行、环境监测仪器性能等问题有关之外, 直接参与环境监测分析的工作人员的素质也会影响到环境监测分析的质量。因此, 环境监测部门要注意培养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 定期考察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 定期组织环境监测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学习, 以保证监测人员可以正确地分析处理环境监测结果, 确保环境监测的质量。

2 环境监测分析中的控制方法

2.1 避免实验室环境的影响

实验室的环境不但要求有合理的布局、通风采光和整齐清洁, 还要特别注意避免分析和测试间的相互影响, 例如实验器皿、量具、洗涤液、瓶刷乃至清洁台布, 避免相互间交叉污染。对于易挥发气体的正确操作, 应在通风柜中进行。对于各类实验器皿, 要保持洁净, 正确使用各种洗涤液进行细致的洗涤, 对容器中易受沾污的磨口部分更要清洗干净。

2.2 注意用水和试剂的质量

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 一般使用一份实验用水来代替样品做空白测定, 这个空白测定值再用来从样品的结果中扣除, 以作必要的校正。如果水中含有待测组份, 则会使空白值偏高, 造成样品结果可能会相应地偏低。试剂往往是造成空白值偏高的原因, 所以试剂的选用很重要。妥善保存试剂, 也有助于保持质量和延长使用寿命, 对于维护分析数据的准确性有很大帮助。

2.3 检查和校核计量器具

计量法明确规定了环境监测工作的计量器具列入强制检定目录。定期检定工作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计量行政部门执行, 分析人员对国家颁发的计量检定规程有所了解, 并对其中一些主要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熟练掌握。对常见的检定项目, 分析人员应在实验分析过程中及时发现仪器的缺陷, 以便进行维修, 保证测量分析的准确性。

2.4 对分析方法进行验证

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因而在不同的实验室或操作人员进行实验的状况下, 结果未必都一样。分析方法的建立, 因环境样品、污染源样品、组分浓度和基体状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进行本地区或本单位的监测分析之前, 先验证分析方法的适用性, 保证分析结果的正确可靠。

3 结语

环境监测分析可以为环境监测、治理、决策提供真实可靠信息和依据, 通过环境监测分析, 我们可以掌握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 及时做出控制, 实现环境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运听.环境监测分析质量保证要素综述[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 2008:1900.[1]周运听.环境监测分析质量保证要素综述[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 2008:1900.

水利工程质量监测控制研究 篇10

水利工程质量监测控制涉及人员素质、施工单位、监测体制等多方面的因素, 因而本文从这些方面入手, 分析水利工程质量监测控制的现状:

人是在水利工程质量监测与控制中的关键因素, 当前我国水利工程监督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体业务水平偏低成为导致水利工程质量提高难的因素之一, 由于监督往往需要依赖于监督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经验核定参建各方的成果并作出判断, 这样就使得质量监督停留在感官评价上, 对人的依赖较大, 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 同时, 由于相关的操作制度不够全面, 这就更加大了质量监督人员的主观随意性, 容易造成较大的风险与隐患。此外, 当前水利质量监督机构中公务员编制有限, 这就导致专业人员稀缺的现象更加突出, 从而使得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大打折扣。

同时, 部分施工单位的质量自检不力, 容易导致水利工程材料和设备质量不达标, 从而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的质量。而施工单位质量检测制度及条件的问题是自检不力的主要原因, 某些施工单位自检设施配备不齐全、仪器并不达标, 比如土方干密度测试天平的精度不达标, 而某些单位缺乏专业检测人员, 或者是让施工员兼职检测, 某些施工单位为了控制成本特意让检测人员编造数据和报告, 而有些单位则委托检测站进行自检工作, 但检测站的情况比较复杂, 并没有统一的规范管理, 个别检测站为了节约成本, 往往会弄虚作假, 漏检或者是敷衍了事, 胡乱编造检测报告等等, 这些问题从不同程度上对水利工程的质量造成威胁, 给水利工程留下隐患。与此同时, 大部分水利工程对现场采样工作缺乏监测管理, 这就让自检漏洞带来的风险涌入水利工程中。

此外, 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监测机构出现责权不明晰的现象, 在质量监测和控制的整个流程中, 由于没有明确的分工, 就容易造成交叉管理、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 也就使得质量管理难度加大。再次, 水利工程检测收费标准偏低, 水利工程建设周期较长, 费用收取难度也较大, 再加上人为因素的干扰, 就容易导致质量监测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直接影响政府水利工程检测与控制功能的正常发挥。

2 水利工程质量监测控制策略

2.1 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监测队伍素质

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监测人员的素质建设是水利工程质量建设的内在要求, 这要求我们必须先建立科学规范的用人制度, 吸引专业人才, 择优录用, 在实践工作中则坚持要求持证上岗, 并定期进行培训与测试, 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 也让他们时刻保持危机感, 认真严肃对待分内的工作, 严肃处理报告造假等行为。同时, 还应加大施工单位检测设备的投入, 并认真核查检测单位是否具备承接某些检测业务的水平, 统一规范与标准, 净化检测市场, 对偷工减料、偷梁换柱、恶性竞争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应严肃处理, 对管理混乱、设备不齐全的检测单位应给予适当的处罚。此外, 还应加强水利工程监测单位资质的审批管理。由于我国当前使用的检测标准还比较落后, 受政策的影响也比较大, 这就决定了当前的检测机构还面临着革新的挑战, 面对当前有限的市场和质量检测的重任, 我们应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资质的门槛, 并定期进行审查, 通过审查的颁发资质证书, 同时扶持这些机构, 促进其技术水平的提高, 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监测队伍的整体素质。

2.2 加强质量检测控制机构及体制建设

为适应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需要, 还需进一步健全机构及体制的建设, 对于当前的水利质量管理机构, 还应明确各部门的职能, 使他们有法可依、各司其职, 对所管辖的水利工程建设质量进行有效检测, 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对政府投资为主的水利工程项目进行专项质量验收, 对其他类别的水利工程则积极参与其中的监测工作, 督促各建设单位把好质量关。对于某些特殊类别和规模的水利工程, 还可以制定适合的可操作性质量监测制度, 全方位保障水利工程质量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在已有监测机构的基础之上, 我们还可以成立独立的行业第三方监测协会, 结合社会和政府的力量一起规范水利工程质量检测, 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与规范, 对检测结果造假现象予以制裁, 杜绝恶意压价的商业行为, 促进行业步入正轨。同时, 针对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收费困难等问题, 可以试行网络化管理的收费制度, 确保专项资金的顺畅流通, 减少其中人为因素的阻碍。

2.3 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监管

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往往较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也更容易发现质量问题, 因而, 还应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监测管理工作。水利工程施工监理的工作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鉴于此, 我们应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监理工作制度, 结合水利工程的具体特点制定监理工作的细节问题和总体流程, 包括明确的工程所在区域、各阶段的工序、相关质量标准、质检机构组成以及验收程序等等, 同时, 在监理工作内容之上, 还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增加一些项目, 以加强对水利工程质量的监测与控制, 比如, 可以协议水利工程监理单位参加施工单位的现场取样监测工作, 有效控制施工单位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同时, 由于施工现场质量监管涉及的范围比较广, 从图纸的设计分析到材料以及施工细节等等都不容忽视, 因而在监理人员的选用一定要慎重, 必须要求有过硬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 并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 在制定监理工作制定时, 关键问题要尽量细化, 并严格要求, 比如, 框架结构的梁和柱是关键部位, 在水利项目装饰工程中, 外墙贴面砖以及水磨石地坪等, 都应成为监理工作的重点。

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 只有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监测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才可能使我国水利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这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 水利工程质量监测工作必须常抓, 促进质量监测控制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 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切身利益, 而水利工程质量能否得到保障又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 质量监测与控制作为保障水利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 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因而, 研究如何有效监测和控制水利工程质量建设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监测控制

参考文献

[1]张可北.浅谈施工质量控制与提升[J].中国水运, 2010, 9.

[2]方云贵.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方法与存在问题[J].民营科技, 2009, 7.

[3]林延松.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现状与对策[J].工作研究.

[4]丁秋生.质量监督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水利科技, 2006, 11.

上一篇:显微外科皮瓣下一篇:楼宇智能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