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2022-08-25

第一篇: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及问题分析

质量控制论文工程质量控制论文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及问题分析

要实验室质控工作是认可工作顺利进行的最强有力保证。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叙述了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并提出如何加强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控工作以及开展质控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摘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问题

1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1)是监测工作正常进行的有力保证。进入90年代末期,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经历了统计质量控制,质量保证阶段,发展到现在的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我国进行的环境监测实验室认可工作是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的一种体现。实验室质控工作是认可工作顺利进行的最强有力保证。一个实验室有无完善的质控体系,可直接反映该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水平。实验室在检测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具备相应的质控措施,以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有效。

2)有助于提高实验室人员的素质。通过计量认证或实验室认可的实验室,要求实验人员不仅要具有精湛的实验分析技能,还要懂得具体的分析监测理论知识,熟悉各种规范、标准以满足现代监测工作的要求。实验室应通过各种程序或规定,对实验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以实现实验人员自控及管理人员监控的目的。通过组织实验分析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或参加各种能力验证及比对实验,即可帮助分析人员及时发现不足,从而不断提高实验技能,还可使其及时了解现代实验室分析方向和动态。

3)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检测水平。质控措施的有效实施同样是对实验室自身检测水平的一种挑战,是实验室检测水平不断完善,不断更新的一种过程。实验室既可以通过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措施, 实现横向、纵向的比较,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通过实验室内的不同质控措施,不断的完善自己,使自己在持续改进中发展。

4)是获得监测数据准确性的保证。监测数据是监测部门的命脉,数据的准确有效性是对监测对象的客观正确反映。“错误的数据比没有数据更可怕”,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就必须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质控措施的有效运行是监测数据科学性的根基。质控措施可以保证样品在整个监测过程各个环节程序化进行。有效的质控程序可以及时发现整个检测过程中的不符合环节,做到及时查找原因, 及时改正,确保报出数据的准确。如果样品在监测过程中没有质控环节,即我们常说的“环节失控”现象,监测数据一旦出现问题,将是“查无出处”,那么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也就失去了保证。因此,有效的质控措施和程序是获得准确检测数据的根本保证。

2如何加强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控工作

1)建立行之有效的科学质控体系。由质量负责人总负责,质量控制室负责具体日常工作,各专业室质量监督员时时监督组成质量控制体系。在质控体系下,全面开展质控工作,制定质控操行手册,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盯,确实保障监测质量。

2)质控计划的制定要及时、全面。质控工作涉及到实验室工作的方方面面,实验室应在每年年初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详细的质控计划,包括人员的培训及考核计划、质控样品的需求量及购置清单、仪器设备检定计划、参加能力验证及比对的计划等。质控工作单纯对于监测工作量来讲,的确是任务量的增加,但其作为监测工作流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承担着监测数据生命线的保障作用。因此一份细致而全面的质控工作计划是顺利完成监测任务的前提和基础。应特别强调的事,从事质控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具有扎实的受控岗位工作经验,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质控计划。进而使质控工作顺利进行。通常要针对不同的监测任务,下达适宜的质控计划,并及时地进行科学监督,真正的发挥出质控对监测的监督作用。

3)重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当代企业的管理正逐步向人性化管理的方向发展,检测部门同样应重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在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后,原有的管理职能将逐步向服务职能转变,加之我国进入WTO后,国外的检测机构也将逐步进入我国检测市场,而国内的检测机构也会打破地域限制,参与市场竞争。面对这种形势,监测站应加大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力度,对监测人员特别是技术岗位人员进行及时的培训与考核,通过培训开阔眼界、了解现状、互通有无,通过考核清楚现有实力,确定发展目标,保证检测人员能够及时更新思想、掌握新方法,了解新技术,及时满足现代监测管理的需要。

4)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质控措施。如水体监测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质控措施:①采集现场空白样,验证采样器具是否清洁;②样品加标测其回收率,以保证对复杂水体监测的准确度;③发放密码质控样,保证临近样品浓度的准确度;④保证平行样分析及测试仪器的定期校准和检定的准确性。

5)切实发挥纠正措施的作用。在质量控制实施过程中发现不符合项是很常见,也是很正常的事,如何能够及时启动有效纠正措施,杜绝类似不合格项的再次发生。认可和计量认证实验室都有具备自己的偏离纠正程序,当在质量活动中发现不合格项时应及时启动程序实施整改。如是共性问题,在整改完成后,应重视事后的人员培训及宣贯,做到举一反三,可将其列入日常监督计划,在实施一定期限内,如未发生类似不合格项,则可视为此次纠正行之有效。

3质控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使用标准溶液及标准样品。标准溶液是分析的基础,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和可比性的正确实现。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注重标准物质的保管及使用。监测部门质控工作可根据实际情况,把标准物质(质控样)分为明码样和密码样,充分利用标准物质,让其在质控工作中发挥作用。在发放标准样品时应注意同时发放统一生产单位的标准溶液,以减少系统误差给分析结果带来的影响。

2)科学管理标准物质和仪器。实验室应建立一系列程序性文件用于标准物质的管理、仪器设备的管理等。标准物质特别是有机物质,因为种类多,数量少,可能不便于管理,监测站应指派专门质控员对标准物质发放等进行管理。可利用计算机的数据库对标准物质管理,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标准物质的数量是否充足,是否失效等问题。仪器设备的统一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和定期检定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仪器设备种类多且较分散的监测站,要做到对仪器的统一管理,完善的程序及仪器管理员的责任心、专业知识及经验会保证仪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给质控工作在环境监测工作中正确定位。质控工作是一种质量管理手段,我们要通过质控工作提高监测分析质量,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有效,而不应把质控工作看成是一种工作负担,认为“质控工作是增加工作量”,“有意难为人”的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只有真正理解认识质控工作在监测工作中的作用,才能使质量控制在实际工作中真正的有效运行。

4结束语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多年来,我们把不断深化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它的正确实施会为实验室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有力保证。环境监测站是一个高科技和人才密集的事业单位,不断完善的质量体系、高素质的监测队伍、行之有效的监测手段、科学的监测方法是监测部门立足于当代社会的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孟艳艳.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J].科技咨询导报,2007.

[2]国家环境保护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3]潘文波.环境监测实验室内质量控制体系的设想[J].污染防治技术,2006.

第二篇:2011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暨质量控制

研讨会顺利召开

为全面贯彻2011年河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及时组织和科学指导基层开展食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工作,河南省疾控中心卫生检测检验中心于3月28~31日在郑州兴源宾馆召开了2011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暨质量控制研讨会,郑州、开封、洛阳、南阳、安阳、周口和鹤壁市等7个国家污染物检测区域重点实验室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

理化实验室张榕杰主任首先对2010年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工作进行了回顾和简要总结,并详细解读和培训了2011年食品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方案。本监测工作分为常规监测和专项监测,其中常规监测部分农药残留检测由去年的41种减为17种,增加了食品中违禁药物(沙丁胺醇、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氯丙嗪、孔雀石绿、隐形孔雀石绿)的检测。在专项监测中增加较多,主要包括三大项,其一为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的检测,如:生物胺、丙烯酰胺;其二为包装材料部分增加了对双酚A、二氨基甲苯、蒸发残渣和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检测;其三为食品中违禁添加物质检测增加了对硫氰酸钠、L-羟脯氨酸、富马酸二甲酯、酸性橙、玫瑰精、碱性嫩黄、苏丹红Ⅰ-Ⅳ、呋喃类药物和喹乙醇。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研讨了2011年多组分农药残留样品的前处理技术、标准购买、标准物配制及检测结果报送等有关问题,并在省疾控中心卫生检测检验中心理化实验室组织开展了现场试验。通过此次会议,与会代表对2011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有了更清楚的了解,为开展下一步的监测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卫生检测检验中心

第三篇:浙江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浙江环境保护厅

浙江省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

质量的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推进我省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结合浙江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要求,立足“美丽浙江”建设需要,深化监测改革,完善监测体系,创新监测制度,落实监测责任,提升监测能力,强化监测执法,坚持依法监测、科学监测、诚信监测,切实在提升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为全面实现“两个高水平”奋斗目标,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二)基本原则

——创新机制,健全制度。贯彻落实国家环境监测改革要求,严格执行环境监测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改革环境监测质量保障机制,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推进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全流程有效控制。

——多措并举,综合防范。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预防不当干预,规范监测行为,加强部门协作,开展信用评价,推进信息公开,强化舆论引导和公众监督,形成政策措施合力。

——明确责任,强化监管。明确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排污单位、环境监测机构(含机动车环境监测机构和环境监测设施维护、运营单位,下同)责任,加大弄虚作假行为查处力度,严格问责,形成高压震慑态势。

——强化保障,提升能力。加强环境监测组织、人才、资金和装备保障,提高能力水平和效率,努力建设业务精湛、装备精良、作风过硬的环境监测队伍。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通过深化改革,全面建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保障责任体系,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防范和惩治机制,基本建成独立高效权威的环境监测体系,确保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独立公正开展工作,确保环境监测数据全面、准确、客观、真实。

二、建立健全防范不当干预环境监测的责任体系

(四)明确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贯彻《意见》要求,建立健全防范和惩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对防范和惩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负领导责任,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按照职责分别承担相应责任。省环保厅加强对地方党委、政府防范不当干预环境监测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未建立的,要责成当地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追究领导责任。— 2 —

对弄虚作假问题突出的市、县(市、区),省环保厅要公开约谈其政府负责人,并责成当地政府查处和整改。对被生态环境部或省环保厅约谈的设区市,省环保厅对相关责任人依照有关规定提出处分建议,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交由所在地党委和政府依纪依法予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报告生态环境部和省委、省政府;对被省环保厅约谈的县(市、区),设区市环保局对相关责任人依照有关规定提出处分建议,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交由所在地党委和政府依纪依法予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报告省环保厅和设区市党委、政府。(省环保厅牵头,省监察委、省委组织部参与,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工作均需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落实,不在列出。)

各级环保、质监、国土、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林业、卫生计生、海洋渔业、气象等部门要加强对所属环境监测机构的数据质量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监测质量管理制度,规范其监测行为,发现对弄虚作假行为包庇纵容、监管不力以及有其他未依法履职行为的,应依照规定向有关部门移送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的违规线索,依纪依法追究其责任。(省环保厅、省质监局、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海洋与渔业局、省气象局分工负责)

(五)强化防范和惩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防范和惩治领导干部干预环境监测活动管理办法,严格按照相关情形认定标准、查处程序和处理规定,规范查处党政领导干部和相关工作人员不当干预等违法违规行为,重点解决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和

— 3 —

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利用职务影响,指使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限制、阻挠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监管执法,影响、干扰对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查处和责任追究,以及给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下达环境质量改善考核目标任务等问题。(省环保厅牵头,省监察委、省委组织部参与)

(六)实行干预留痕和记录。落实环境监测干预留痕和记录相关规定,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应当承担不当干预记录责任与义务,全面、如实记录影响、干扰或授意干预的实施主体、具体方式等相关内容,对党政领导干部与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干预环境监测的批示、函文、口头意见或暗示等信息,做到全程留痕、依法提取、介质存储、归档备查。对不如实记录或隐瞒不报不当干预行为并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人员,应予以通报批评和警告。(省环保厅牵头,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海洋与渔业局、省气象局参与)

三、大力完善部门环境监测工作协作机制

(七)依法依规统一监测标准规范与信息发布。省环保厅会同各有关部门统一规划布局和建设覆盖我省陆地、海洋、岛礁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同时加强部门沟通协调,积极推动建立部门环境监测协作机制。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大气、水、土壤等要素的环境质量监测和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标准规范,完善健全环境监测量值溯源体系。各级各类环境监测机构和排污单位要按照统一的环境监测标准规范和国家环境监测量值溯源体系开展监测活动,切实解决部门同类环境监测数据不一致、不— 4 —

可比的问题。(省环保厅、省质监局牵头,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海洋与渔业局、省气象局参与)

建立环境质量信息发布协调机制,实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信息共享,环保部门统一发布环境质量和其他重大环境信息。其他相关部门发布信息中涉及环境质量内容的,应与同级环境保护部门协商一致或采用环保部门依法公开发布的环境质量信息。(省环保厅牵头,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海洋与渔业局、省气象局参与)

(八)加强环境监测行政与司法联动执法。各级环保、质监部门依法对环境监测机构负监管责任,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联动机制,强化和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弄虚作假或参与弄虚作假的,环保、质监部门及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省环保厅、省质监局牵头、省公安厅参与)

加强环境行政与司法联动,贯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查实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案件涉嫌构成严重污染环境罪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环保部门应当制作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调查报告、现场勘查笔录、涉案物品清单等证据材料,及时向同级公安机关移送,并将案件移送书抄送同级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应当依法接受,并在规定期限内书面通知环保部门是否立案。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外,依法移送公安机关予

— 5 —

以拘留。从事环境监测设施维护、运营的人员有实施或参与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干扰自动监测设施、破坏环境质量监测系统等行为的,依法从重处罚。环境保护部门与公安机关及检察机关对企业超标排放污染物情况通报、环境执法督察报告等信息资源实行共享。(省环保厅牵头,省公安厅、省检察院、省法院参与)

环境监测机构在提供环境服务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除依法处罚外,检察机关、社会组织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或者省级政府授权的行政机关依法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时,可以要求环境监测机构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其他责任者承担连带责任。(省环保厅、省检察院牵头,省公安厅、省质监局、省法院参与)

(九)推进违法信息公开和信用联合惩戒。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等31部门《关于对环境保护领域失信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发改财金〔2016〕1580号)和《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将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纳入环境违法联合惩戒机制。环保部门要将依法处罚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排污单位、环境监测机构和个人信息向社会公开,并依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同时将企业违法信息依法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推动各部门依法依规对严重失信的单位、机构及法定代表人、相关责任人员采取限制或禁止市场准入、行业从业、行政许可或融资行为,停止执行其享受的环保、财政方面优惠政策等惩戒— 6 —

措施,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对存在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环境监测机构及配合弄虚作假的监测仪器设备供应商,列入监测服务“黑名单”,禁止其参与政府采购及政府购买服务活动。(省环保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财政厅、人行杭州中心支行参与)。

四、严格规范排污单位监测行为

(十)落实自行监测数据质量主体责任。排污单位要按照法律法规、监测标准规范和排污许可制度等要求制定自行监测方案,规范化设置排污口、监测孔及操作平台,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定期对自行监测所使用的仪器进行量值溯源,按照统一的环境监测标准及技术规范开展自行监测,保存完整的原始记录、监测报告,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并按规定公开相关监测信息。排污单位委托环境监测机构开展自行监测的,对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服务行为负有监督责任。通过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逃避监管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环保部门依法实施按日连续处罚。环保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排污单位履行自行监测、验收监测等监测信息公开的主体责任,确保监测数据的公开、真实、有效。(省环保厅负责)

(十一)落实污染源自动监测要求。建立重点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与环境质量监测原始数据全面直传上报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监测数据直传平台,完善相关制度,重点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数据直传到国家平台。重点排污单位应当依法安装使用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保证正常运行,并公开自动监测结果,自动监测数据要与环境保护部门联网,并逐步实现自动监

— 7 —

测数据全国联网。逐步在重点排污单位污染治理设施、监测站房、排放口等位置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并与环保部门联网。按照《意见》要求,取消环保部门负责的有效性审核。重点排污单位要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自行开展污染源自动监测的手工比对,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监测数据完整有效。质监部门完善有关自动监测设备的检定或校准规程,组织开展自动监测设备计量检定或校准工作,经过计量检定合格或校准,符合相关标准和使用要求并正常运行的自动监测设备,其自动监测数据可作为排污许可、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和监管执法的依据。(省环保厅牵头,省质监局参与)

(十二)严厉打击排污单位弄虚作假行为。环保部门应加大排污单位弄虚作假行为打击力度,通过随机抽查和专项行动检查等方式,严厉打击排污单位弄虚作假行为。排污单位存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环保部门、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指使、授意环境监测机构实施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弄虚作假行为的,依法从重处罚;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并对单位判处罚金;排污单位法定代表人强令、指使、授意、默许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依纪依法追究其责任。(省环保厅牵头,省公安厅、省检察院、省法院参与)

五、落实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保障措施

(十三)完善制度体系。贯彻国家环境监测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环境监测规章制度,依法保护环境监测设施,对侵占、损毁或擅自移动、改变环境质量监测设施和污— 8 —

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的,依法处罚;加大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惩处力度,研究建立环境监测人员数据弄虚作假从业禁止制度和排污单位环境监测数据真实性自我举证制度,加大对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惩处力度;建立“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溯制度,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其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采样与分析人员、审核与授权签字人分别对原始监测数据、监测报告的真实性终身负责,对违法违规操作或直接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依纪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完善环境监测服务政府采购制度,优化方式方法,有效避免过低价格竞争,对政府采购环境监测服务的项目,推行环境监测第三方质量控制监理,确保数据真实、准确。(省环保厅牵头,省质监局、省财政厅参与)

(十四)强化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全过程管理。环境监测机构开展检测业务应当依法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并在证书允许范围内合法出具数据和报告。质监部门要严格把好准入关,对不符合相关规定的环境检验检测机构不予颁发资质认定证书,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省质监局负责)

环境监测机构要建立监测过程痕迹管理制度,以样品采集、分析监测、数据审核为重点,建立覆盖布点、采样、现场测试、样品制备、分析测试、数据传输、评价和综合分析报告编制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按规定保留监测全过程原始数据记录,推进监测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的标准化建设,实现环境监测活动全要素量值溯源与传递,以及全过程质量控制。专门用于在线自动监测监控的仪器设备应当符合环境保护相关标准规范

— 9 —

要求,并建立自动监测仪器和数据的有效溯源等质量控制体系。环境监测机构应规范标准物质的采购和使用管理,使用的标准物质应当是有证标准物质或具有溯源性的标准物质。提升全省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和管理能力,省环保厅要结合现有资源,推进建设省级环境监测质控实验室,建立健全覆盖全省环境监测机构的质控管理体系,对全省环境质量监测活动进行监督。(省环保厅牵头,省质监局参与)

(十五)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组织领导,及时研究解决环境监测发展改革、机构队伍建设等问题,保障监测业务用房、业务用车和工作经费。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能力建设项目保障,确保业务用房、业务用车等基本工作条件;编制部门要结合省以下环境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做好人员及编制调配,保障环境监测人员配备满足质量管理要求;财政部门要配合做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和日常工作经费保障,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将监测质量监督检查及自动监控等环境监管执法经费纳入同级财政保障范围。(省发展改革委、省编委办、省财政厅分别负责)

(十六)强化高新技术应用。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等高新技术在环境监测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对环境监测活动全程监控,实现对异常数据的智能识别、自动报警。开展环境监测新技术、新方法和全过程质控技术研究,加快便携、快速、自动监测仪器设备的研发与推广应用,提升环境监测科技水平。(省科技厅、省环保厅负责)

— 10 —

(十七)加强舆论宣传和社会监督。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以新闻宣传、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向各相关部门、排污单位、环境监测机构等各类责任主体和社会公众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提高各方质量意识和守法意识,坚守数据客观、真实底线。完善举报受理制度,鼓励全社会参与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监督,将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监督举报纳入“12369”环境保护举报和“12365”质量技术监督举报受理范围,对公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调查处理。(省环保厅、省质监局负责)

(十八)推动行业自律。推动环境监测行业协会有序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加强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从业行为信息化管理,规范和约束环境监测机构及从业人员监测行为,鼓励协会开展环境监测行业自律检查、机构能力评估、等级评定,并将监测数据质量作为各类检查、评估和评定的重要指标,营造健康、公平的环境监测服务市场环境,促进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不断提高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各级政府和部门采购环境监测服务时,应当将行业协会对监测机构检查、评估和评定结果作为参考依据。(省环保厅牵头,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参与)

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时间节点,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对已发布的与《意见》和本实施意见要求不一致的文件要及时修订或废止。省环保厅要将各地落实情况作为省级环境保护督察的重要内容。省监察委、省委组织部、省发改委、财政厅等有关部门要统筹落实执纪问责、责任追究、项目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的事项。

— 11 —

第四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规范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确保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准确可靠,为环境管理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准确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环境保护系统各级环境监测中心(站)和辐射环境监测机构(以

下统称环境监测机构)。

第三条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指在环境监测的全过程中为保证监测数据和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所实施的全部活动和措施,包括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和质量监督等内容。

第四条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于监测工作的全过

程。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实施统一管理。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具有领导和管理职责。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在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对下级环境监测机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第六条 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应对本机构出具的监测数据负责。应主动接受上级环境监测机构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业务指导,并积极参加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研究、监测资质认证、持证上岗考核、质量管理评比评审、信息交流和人员培训等工作,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第七条 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应有质量管理机构或质量管理人员,明确其职责,并具备必要的专用实验条件。

质量管理机构(或人员)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监督管理本环境监测机构各类监测活动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切实保证环境监测工作质量;

(二)组织和开展质控考核、能力验证、比对、方法验证、质量监督、量值溯源及量值传递等质量管理工作,并对其结果进行评价;

(三)负责本环境监测机构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的申报与日常管理,国家级和省级环境监测机构组织和实施对下级环境监测机构人员的持证上岗考核工作;

(四)建立环境监测标准、技术规范和规定、质量管理工作的动态信息库;

(五)组织和实施环境监测技术及质量管理的技术培训和交流;

(六)组织开展对下级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质量、质量管理的监督与检查;

(七)负责本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的信息汇总和工作总结;

(八)参与环境污染事件、环境污染仲裁、用户投诉、环境纠纷案件、司法机构的委托监测等涉及争议的监测活动。

第三章 工作内容

第八条 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应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试行)》及《辐射环境监督站建设标准(试行)》的要求进行能力建设,完善人员、仪器设备、装备和实验室环境等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基础。

第九条 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应依法取得提供数据应具备的资质,并在允许范围内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保证监测数据的合法有效。

第十条 从事监测、数据评价、质量管理以及与监测活动相关的人员必须经国家、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部门考核认证,取得上岗合格证。所使用的环境监测仪器应由国家计量部门或其授权单位按有关要求进行检定或按规定程序进行校准。所使用的标准物质应是有证标准物质或能够溯源到国家基准的物质。

第十一条 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使质量管理工作程序化、文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并保证其有效运行。

第十二条 环境监测布点、采样、现场测试、样品制备、分析测试、数据评价和综合报告、数据传输等全过程均应实施质量管理。

(一)监测点位的设置应根据监测对象、污染物性质和具体条件,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进行,保证监测信息的代表性和完整性。

(二)采样频次、时间和方法应根据监测对象和分析方法的要求,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执行,保证监测信息能准确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况、波动范围及变化规律。

(三)样品在采集、运输、保存、交接、制备和分析测试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样品质量。

(四)现场测试和样品的分析测试,应优先采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方法;需要采用国际标准或其他国家的标准时,应进行等效性或适用性检验,检验结果应在本环境监测机构存档保存。

(五)监测数据和信息的评价及综合报告,应依照监测对象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国家或地方标准或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和分析。

(六)数据传输应保证所有信息的一致性和复现性。

第十三条 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应积极开展和参加质量控制考核、能力验证、比对和方法验证等质量管理活动,并采取密码样、明码样、空白样、加标回收和平行样等方式进行内部质量控制。

第十四条 质量管理实行报告制度。下级环境监测机构应于每年年底向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上一级环境监测机构提交本机构及本辖区内各环境监测机构当年的质量管理总结,向上一级环境监测机构提交下一的质量管理工作计划。

第十五条 对用户关于环境监测数据异议的核查、环境监测质量投诉事件的仲裁和环境监测质量事故的处理等工作,应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处理,并在其领导下进行调查和取证。

第四章 经费保障

第十六条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经费(包括公务费、业务费和设备购置费等)应给予保证,并确保专项使用。

第五章 处罚

第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者,所在地或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责令限期改正,并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予以处罚。

(一)向外报出的监测数据是由未取得上岗合格证人员完成的;

(二)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

(三)编造或更改监测数据,以及授意编造或更改监测数据的。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九条 本规定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管理规定(暂行)》同时废止。

第五篇:水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系统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水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系统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水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系统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第七部分

2009年7月31日

目录

总则 .......................................................................................... 1 职责分工 .................................................................................... 1 日常运营维护实施规定 .................................................................. 2 运营维修管理规定 ........................................................................ 3 安全保障 .................................................................................... 5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 6 投诉处理 .................................................................................... 6

水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系统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水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系统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部分

总则

1、 为了加强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管理,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更好地为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工作服务,按照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负责、密切配合的原则制订本规定。

2、 本规定规定了系统的的职责分工、质量管理、维护维修、安全保障、投诉管理等方面的管理要求。

第二部分

职责分工

1、 应设立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运行管理部门,明确专职人员,建立系统运行管理规章制度。

2、 部门运营维护人员包括:维护人员、技术人员、化学分析人员和管理人员等,每个技术人员必须具有环境监测和相关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本岗位监测分析技术,熟悉和执行本岗位技术规范、方法等,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监测数据,在南海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备案记录。

3、 应实施“日监视、周巡检”日常管理制度。即每日上、下午至少各一次远程实时监视并存取数据,如发现数据有持续异常情况,应即刻前往站点进行检查。每周至少一次到现场检查维护。每个巡检小组由2~3人组成。

4、 远程监视及维护维修活动必须记录备查。

5、 巡检的项目包括在线监测仪器及附属设备、视频设备、网络通讯设备、现场环境等。

6、 及时解决发现的故障;对厂家投诉的问题,解决后,必须通知企业相关负责人。

7、 巡检和维护工作完成后,必须填写维护记录。

水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系统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第三部分

日常运营维护实施规定

1、一般要求

现场应保持各仪器设备干净清洁,内部管路通畅,出水正常。对于各类分析仪器,应防止日光直射,保持环境温度稳定,避免仪器振动,日常应经常检查其供电是否正常、过程温度是否正常、工作时序是否正常、有无漏液,及管路是否有气泡,数采仪的传输是否正常等。

2、每天定期远程检查

技术人员每天上午和下午两次通过中转服务器远程查看污染源站点监测数据及运行状况,并对站点进行远程管理和巡视,内容包括:  根据仪器分析数据判断仪器运行情况;  根据数据采集器的标识判断数采仪的运行情况;

 检查视频监控系统运行状态,包括图像传输、云台控制、监视位置等。

发现数据有持续异常值出现时,应立即前往现场进行调查。

3、每周定期巡视

每周应巡视各站点1-2次,主要作业内容包括:

 查看各台分析仪器及辅助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主要技术参数,判断运行是否正常;  检查电路系统、通讯线路是否正常;  检查采配水系统是否正常;

 检查DVR工作是否正常,有无报警。

4、每半月至少到现场对视频监控系统(包括摄像机、视频服务器等)进行一次检查和维护。

5、仪器设备有关部件定期清洗与维护

水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系统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 取水管路应检查是否出现弯折现象,是否畅通,并清理管路周边杂物,一般每月一次。  仪器分析系统:对各分析仪每月标定1次;对分析仪的采样杯、废液桶、进样管路测量室等每月清洗1次。

6、停机维护

 短时间停机(停机时间小于24小时):一般关机即可,再次运行时仪器一般需重新校准。

 长时间停机(连续停机时间超过24小时):如果分析仪需要停机24小时或更长时间,一般需关闭分析仪器和进样阀,关闭电源。并用蒸馏水清洗分析仪器的蠕动泵以及试剂管路;清洗测量室并排空。

7、零配件、易耗件定期更换:应依据站点周边环境条件制定易耗品和消耗品(如泵管、滤膜、活性碳及干燥剂等)的更换周期,做到定期更换。

8、具体实施规定以《HJ/T 355-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为依据。

第四部分

运营维修管理规定

1、系统运行出现异常情况,我司将在一个小时内做出响应,半个工作日内派专业技术人员赶往实地现场解决问题。

2、在确认自行无法排除的故障后应按下列程序办理:

 在24小时内(节假日顺延,下同)填报“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报修单”,并以传真形式向专业机构(仪器设备提供商)提出维修申请,并详细注明故障发生时间、发生单元、表现形式、报修时间等。特殊情况下可先电话报修,后补报修单;

水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系统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 在接到报修单(电话)的48小时内做出响应。可以在远程解决处理的故障,应在一周内予以排除;确认不能远程解决处理必须现场排除的故障,属于专业机构业务范围的,应在一周内派出技术工程师赴现场解决;由于汛期等原因不能排除的故障,应在具备维修条件后及时通知专业机构前往维修;由于其他原因(如雷击等)造成全部或部分系统、仪器设备停止运行的,由我司与仪器生产商协商,尽快恢复运行;  做好备品备件的计划及采购工作,尽可能保证维修所需的备品备件。对于偶发性损坏的备品备件及时组织采购,将因缺备品备件无法维修而停止运行的仪器压缩到最短时间;

 维修维护工作结束后,对本次维修维护工作填写“维修维护服务单”,并做出详尽记录,包括故障发生时间、原因、故障发生单元、维修及更换配件情况、维修时间、服务工程师等,经签字确认并归入站点技术档案妥善保管;

3、加强各站点维修维护组织和管理工作,我司已为站点设立了24小时服务热线(400-680-6580),保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切实提高及时响应能力。

4、每周进行一次巡检。巡检工作按下列程序办理:

 对巡检工作做出计划,基本确定巡检时间,需要区环保局信息中心协助应事先通知做好准备。确因特殊原因不能如期前往的,应及时与区环保局信息中心协商并征得同意;  要对巡检的工作内容做到明细化、流程化,并以书面形式通知区环保局信息中心;  巡检工作结束后,巡检工程师均应填写相应的表单,并签字确认分别归入污染源站点技术档案妥善保管。

5、站点运行的备品备件划分为:易损易耗件、常用零备件、仪器备件等,要根据不同的使用性质采用不同的发放规定。

水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系统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 有使用规定期限要求的,必须严格按使用规定期限予以更换。必须对这类备品备件做好计划衔接和记录,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转;

 对系统运行过程中损坏的备品备件,不可修复的须进行更换并做记录登记;可修复的则在修复后可继续使用,但使用修复件不得影响系统正常运行。如修复周期长影响数据较长时间不能报出的,必须有相应的补救措施和规定;

 鉴于部分备品备件有一定的购货周期,应衔接好购货计划,保持合理的备品备件库存。特殊情况报区环保局信息中心协调解决。

第五部分

安全保障

1、现场维护人员外出时必须对工具及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发现不安全因素和隐患因素及时向公司报告,并进行整改、纠正、发现违章作业有权制止。

2、进入维护现场,必须遵守企业的安全制度。

3、分析仪器所用试剂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操作时应格外小心,必须带胶手套,防止溅到身上。若不慎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干布擦干净再用清水冲洗。在试剂的搬运过程中,必须将试剂瓶包在密封的塑胶容器内或放入塑胶桶内。绝不容许光手直接提试剂瓶。在运输化学试剂时,应认真对试剂瓶进行包装,以防在运输途中试剂破损。

4、注意用电安全,不要随意开、合电闸。发生意外事故时,应迅速切断电源,水源等。立刻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并报告主管领导。

5、离开站房前,必须认真检查电源、水源、门窗,确保站房安全。

水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系统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第六部分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1、 仪器校准:应按仪器的操作手册对自动监测仪器定期进行校准,并作记录。

2、 试剂配制与有效性检查:所有使用的试剂必须为分析纯,且未失效;标准溶液贮存期除有明确的规定外,一般不得超过三个月;标准溶液和试剂的配制按计量认证的要求进行。

3、 标准溶液核查:使用国家认可的质控样(或按规定方法配制的标准溶液),每月对自动监测仪器进行一次标准溶液核查,计算其准确度和精密度。质控样(或标准溶液)测定的相对误差不大于推荐值的±10%,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并记录核查结果。

4、 按照国家规定的监测分析仪方法进行实际水样比对试验;样品采集和保存严格执行HJ/T 91-2002的有关规定,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5、 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数据要进行时间序列比对、类别比对,确保如实记录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态。

第七部分

投诉处理

1、 对于企业的故障投诉、技术咨询等,公司所有人员必须以谦恭礼貌、迅速周到为原则,并做好相应的投诉记录工作,记录好投诉人的要求和联系方式。

2、 对收到的投诉记录,相关人员必须尽快进行了解和核实,维护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故障排查,向投诉客户给予答复。

3、 投诉处理后,客服人员应做好回访工作,征询客户对投诉处理结果的满意度,回访方式可采用电话或者专人上门的方式。

上一篇:生活启示录经典句子下一篇:社会实践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