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与“行”统一

2024-04-30

“知”与“行”统一(精选四篇)

“知”与“行”统一 篇1

做到“心中有党”。第一要理解党的不易,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从严治党, 是对党员干部的有力警醒, 作为党员干部决不可心存私念、以我为中心、以部门利益为中心、以团团伙伙帮派为中心, 漠视底线, 最终滑入腐败的深渊, 害党、害人、害己。第二, 要时时刻刻牢记自己是“党的人”, 和组织保持高度一致, 毫不保留的执行党组织的决策决定。具体工作中, 应做到三点:一要牢固树立坚定地共产主义信念, 做到始终爱党忧党、兴党护党, 对党绝对忠诚、永远跟党走, 二要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 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三要模范遵守党的纪律, 不搞帮派主义, 纯洁自我, 纯洁组织, 纯洁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 自觉降低管理成本,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为百姓谋福祉。

做到“心中有民”。《晏子春秋》中记载, 晋国上大夫叔向请教齐国相国晏婴:“什么样的想法才是高明的, 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宽厚的?”晏子答:“意莫高于爱民, 行莫厚于乐民”。意思是, 没有比爱护老百姓更高明的想法, 没有比让老百姓快乐更宽厚的做法。晏子所说的这种“爱民至高, 乐民至厚”, 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大力提倡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呼唤。焦裕禄就是这样一个和人民群众心心相印的好干部, 为了改变兰考的落后面貌, 他查风口、探流沙、穿骤雨、趟急流, 用腿脚丈量兰考10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 他用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的实际行动, 留下了让兰考人民长久记忆的不朽业绩, 真正走进了群众心里。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做到心中有民, 一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并持之以恒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切实增加群众的获得感。二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自觉从人民利益出发, 决不能为了树立个人形象, 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做到“心中有责”。任职一方就要对地方负责, 对行业负责, 对群众负责, 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 坚决反对不作为、怕作为、乱作为现象。最近看到一个故事——有一个替人割草的男孩打电话给布朗太太说:“你需要割草吗?”布朗太太说:“我不需要, 我已经有了割草工人”;男孩说:“我会拔掉草丛中的杂草”;布朗太太说:“我请的工人已经完成了”;男孩说:“我会帮你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布朗太太说:“我的工人也已经完成了, 谢谢你, 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男孩挂了电话, 旁边的伙伴问他, “你不是在布朗太太哪里割草吗?为什么打这个电话?”男孩说我只想知道我完成的究竟好不好。多问几个“我做得如何?”这就是责任。我们共产党人为党工作就意味着责任, 众所周知, 在这个世界上, 没有不须承担责任的工作。职位越高, 权力越大, 肩负的责任就越重。我们作为党的干部肩负着富国强民、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 对于党的事业更应鞠躬尽瘁、尽职尽责。做到“心中有责”就是要多问几个好不好, 一问我在组织协调各方事务方面做得好不好、公不公、正不正, 平不平。二问在关心群众疾苦、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方面, 我做的好不好、细不细, 群众满意不满意。三问致力于行业发展方面, 我做得好不好, 够不够, 对不对。

思想品德课知与行的统一 篇2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学科,它作为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最根本的任务。宋代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的目的在于行,导行作为思品教学的基本环节,直接指向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

。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和持久化,是思品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因而,导行成为思品教学的重中之重。

怎样使导行环节充分发挥作用,使知与行真正统一起来,避免口号式、标签式的“空对空”的现象呢?笔者谈几点看法。

一、导行要体现自主性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思品教学中,学生能做的事自己做:能发现的事自己发现;能思考的问题自己独立完成……解放他们的双手,达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境界。在课堂上,我们要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增强角色体验,拓展渠道,注重前伸后延;利用现实生活中丰富的思品教育资源,让乐于自主学习的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新,从而充分展现其“主角”形象。在其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促其内化导行的内驱力。如教学《从小关心国家大事》一课时,让学生课前搜集国内外新闻,在课堂上进行5分钟新闻发布会,学生一方面展示了自己的实践成果,另一方面感受到关心国家大事让他们大开眼界,收获很多,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之后,每周一次的新闻发布会成了学生自愿从事的活动,学生的行为实践自然而然地延伸到课外。

二、导行要讲究实效性

在思品教学中,导行是提高思品实效的至关重要的环节,因而导行要几实效性。

1、思品课的导行过程要遵循儿童品德形成的规律,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行为实践的要求不过高、过多,也不过低、过少。如教学《多为集体做好事》一课时并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寻找做好事的机会,而是告诉学生什么是好事,对集体、对他人有利的事就是好事,好事就在我们身边。并联系学生实际,表扬做好事的同学。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道德知识、观点,正确处理、解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就能较好地掌握导行的尺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思品课的导行过程要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品德现状,在备课时要把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与教材有机结合,上课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深入浅出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如教《学好各门功课》时,我针对班中一些学生偏科的现象,设计了问题让学生讨论:“只要学好语文、数学就行,其他副课无所谓。”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了各科间的联系,明确了学好各门功课的重要性,并决心认真学好各门功课,为全面提高素质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导行途径要网络化

在思品教学中,尤其在导行途径上,要一改以往学科“闭关自守”的状态,为学生编造一个广阔的导行空间,要主动地与其他学科,班队活动、家庭教育、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形成导行的网络,凝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作为支撑点,让学生在导行的网络中找到实实在在的立脚点,不再孤立,使导行更具实效。

1、导行要与班队活动相结合。

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结合晨会、班级活动、少先队活动,把课内播种与课外培育相结合。如教《敬老院的笑声》,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帮助老人打扫卫生,为老人表演文娱节目等,进一步培养学生尊敬老人、帮助老人的良好品德。

2、导行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日之功,一事能成,除了在课内学习,校内训练,还必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进行有计划、系统地训练。如《做父母的好帮手》一课,由于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的“小皇帝”、“小公主”的现状,家长中普遍存在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家里什么事也不要做,使学生的自理能力、劳动能力普遍较差。教这一课后,与家长联系,让家长明确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重要性,让家长督促学生在家里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衣、洗菜、做饭、整理房间等家务事,在劳动中强化课堂所学的知识、技能,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3、导行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思品课的教学突出课堂明理,课外导行,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这也是导行取得实效的重要途径。如教学《热爱家乡》后,安排了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工厂、街道、名胜古迹。通过参观,使学生亲眼目睹家乡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激起对家乡、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起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而学习的积极性。

四、导行形式要多样化

1、明理导行

“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充分明理是导行的坚实基础。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明白道德知识,形成道德观念,明确行为方向,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从而利于指导行为实践。如教学《学好各门功课》,通过学习课文,学生明白苏步青爷爷之所以知识渊博,取得巨大的成就,是因为他小时候学习不偏科,能注意各门功课之间的联系,为以后进行数学研究打下了扎实的文化基础。并且让

学生反过来想一想,如果苏步青小时侯只钻研自己爱好的数学的话,他会有今天的成就吗?为什么?通过正反对比,学生切实认识到偏科的危害,体会到学好各门功课的重要性。这样为学生的行为实践指明了方向,再结合课后练习具体导行,真正把指导行为实践落到实处。

2、规范导行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具体明确了学生日常行为的准则,它把思品各册教材的内容更具体地指导于实践,结合《规范》加以导行,是学生形成正确道德观念,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行为养成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如教《和好书交朋友》,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10条:要看有益的图书、报刊、录像。这就告诉学生,书籍有好坏之分,读了不健康的书,对人的危害是很大的。教育学生要增强辨别能力,自觉抵制坏书。以规范督促自己,养成读好书的行为习惯。

3、榜样导行

榜样分为两类:一类是伟人和英雄人物。学生对他们很爱戴、崇敬,觉得他们的行为很可信,很服人。运用学生的这种心理,让他们学习雷锋、徐虎、李素丽等楷模的言行,起到方向性的指导作用。另一类是身边的榜样。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父母=保姆、导师和同学的整个生活的榜样必须不断地放到儿童跟前。”榜样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学习对象。尤其是身边的同龄人榜样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如教《劳动光荣懒惰可耻》,导行时,我给学生几朵小红花,让他们把话奖给班级中的同学,并说说把红花奖给他的理由。这样,让学生找出身边的榜样,大家心服口服,导行具体、真实、有效。

4、评价导行

运用评价进行导行,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的对错,提高对错误行为的辨别能力。运用评价及时指导行为、校正行为,强化道德行为的形成。同时,要运用肯定评价,使学生知道自己行为中的闪光点,化为自觉行动。如教《学好个门功课》,让学生说说自己有没有偏科现象?因偏科导致怎样的后果?进行自我评价。另外,让学生评价班级中各门功课学得好的同学,说说他们学得好的原因和学好各门功课的好处。充分认识到偏科的危害,学好各门功课用处大,增强自觉学好各门功课的内驱力。

5、竞赛导行

在思品教学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使思品教学活动化。教学中以辩论会、擂台赛、评选劳动能手、故事大王、敬老标兵等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内化导行。如教学《爱护公共财物》,开展“争当爱护公物小卫士”的竞赛,学生之间比一比谁能自觉爱护公共财物。通过这些活动,是学生更规范自己的行为。

6、表演导行

近年来,有识之士提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思品”、“思品教学体现活动化”……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扮演角色和观看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往往事半功倍。如教《珍惜集体荣誉》,怎样做才是真正珍惜集体荣誉的行为?让学生表演小品:“大扫除后,值日老师检查卫生,四(1)班的小明发现自己班的保洁区内有一张废纸,为了班级夺得‘卫生保洁’的循环红旗,他一脚把纸踢到隔壁四(2)班的保洁区。”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在演,“小明重新捡起纸,并向值日老师认错,为班级夺得了真正的荣誉。”这样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加上老师的点拨、激励,学生的道德认识不知不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而外显出来。

7、情感导行

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性,是可以相互交流的。在导行教学中,教师用充满感情的的言辞、神态、动作、表情及教学方法,去点燃学生的感情之火。如教《同情和帮助残疾人》,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想想,他们在生活、工作中有哪些困难?他们内心会怎样?学生体会到残疾人的痛苦,同情、帮助的想法油然而生。教师又声情并茂地讲述全社会也关心残疾人,政府制定了《残疾人利益保障法》,谱写了一曲《爱的奉献》。接着,大家齐唱《爱的奉献》,在激越的歌声中,情感得到了升华,行为得到了指导,真正起到育人育己的作用。

8、练习导行

通过一些带有实际意义练习强化学生的道德认识,让学生更深层次的接受道德知识,进一步指导行为实践。

五、导行内容要生活化

以往思品课教学是课堂教学与生活脱离,然而,学生是生活中的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必然耳濡目染了一些社会现象。思品课堂教学一味主张“正确答案”,使他们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感到无法适从。因而,在导行教学中尤其不要回避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种种矛盾,让导行内容接近实际,贴近生活,所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陶行知),培养出适应21世纪的合格人才。

安全生产的知与行 篇3

近期,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制定了《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 细析其释义, 会发现每一条基本都依照与粉尘防爆相关的强制性标准、规范进行阐述。回过头来看, 这家“有证合法”的南阳出口花炮厂, 如果严格按照《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进行生产, 惨剧就不会发生。

知而不行, 明知故犯。只能用“带血的发展”来形容这些当事企业对员工生命的漠视。正如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院长徐国平所说, 国家层面的文件要求很清楚, 粉尘防爆方面的标准规范也都有, 但是企业就是不按照文件要求、标准规范要求做。设计上讲时效、生产上讲高效, 管理上讲绩效, 什么都讲到, 就是不讲安全, 一味地追求利润最大化。

当然, 知是行的前提。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众说纷纭之下, 并非不会出现认知上的问题。就拿昆山“8·2”特别重大粉尘爆炸事故来说, 一是涉事企业员工竟不知粉尘会爆炸;二是个别“专家”对事故的分析也并不准确, 做出诸如“袋式除尘器不适用”“粉尘爆炸相关标准缺位”“工业粉尘爆炸条件很苛刻”等错误解读。这也是本期聚焦“粉尘爆炸”的原因之一, “血的教训决不能再用鲜血去验证”, 至少我们要明白教训在哪里, 是什么。

唐代名臣魏征有言:“非知之难, 行之惟难;非行之难, 终之斯难。”用在安全生产上, 就是个落实到底的问题, 而从知到行, 需要智慧。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局长杨栋梁曾要求, 深刻分析每起事故发生的原因, 认真总结梳理, 从中找出切中要害、简明扼要、重在治本的硬措施……条数不在多, 而在于必须管用, 有可操作性。从“双七条”到“五条规定”等硬措施, 正是针对性地解决安全生产中知行合一的问题。

当然, 有些认知是共识, 甚至无可辩驳的常识, 《人民日报》曾直白追问:“人没了, 发展还有什么意义?”在第七届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暨职业健康展览会上国务委员王勇再次强调, 当前和今后时期, 中国政府将牢牢坚守“红线”意识, 深入推进改革创新, 健全责任体系, 深化专项整治, 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努力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

知与行高一优秀作文 篇4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幅醒目的格言:“我听见了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这句格言不正是讲出了“百问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的道理吗?对于任何事物,“闻”只是初知,故而极易忘记;“见”已是浅识,故能记住;“做”乃为亲身实践,所以能真正理解。

小时侯,妈妈带我到一些花场去买花,花场里的花可真美,有百花之王牡丹,有生命力顽强的仙人球,也有散发着幽香的桂花……突然,有一大片金黄色的花印入我的眼帘,这是我喜欢的向日葵,我拉着妈妈走过去,只见一朵朵可爱的金黄色的向日葵脸朝着太阳。

以前,总是听别人说,太阳葵很美。而且花期又长,有50—60天,但并不难种,只要把他种下,有空的时候浇点水就可以长出美丽的花朵。

现在见了花场里这一片向日葵长得那么美丽,花开得那么灿烂,生机勃勃的.样子,便相信这话是真的,就天真地问花农:“这花容易种吗?”在我的记忆中,他并没有正面地回答我的问题,只是抚摸我的头,说要给我讲故事,故事的大概内容是讲列夫。托尔斯泰创作《战争与和平》,当他写到俄法双方在鲍罗京诺会战的一段文字时,总感到描写的很抽象,不具体,于是,就决定亲自到战场考察一番,结果写得不仅生动,而且色调明朗、壮观。

我似明非明的,妈妈便说:“纸上得来中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便买下一棵,让我来种。

唉,可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刚开始的两天,花还好好的,但到了后来,不是由于忘记了浇水,使它变得垂头丧气,就是连续几天得不到阳光而枯萎,或是被虫子咬得伤痕累累,最后,这花还是没有到结果就死了。

世事便是这样,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只有实践出真知。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知”与“行”统一】相关文章: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知与行的统一09-10

和谐统一05-28

统一资源05-01

统一平台05-02

变化统一05-26

统一规律06-08

知情统一06-12

统一06-15

爱国统一范文05-15

辩论统一范文05-15

上一篇:体育舞蹈世界冠军下一篇:中医英语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