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园艺植物

2024-05-18

观赏园艺植物(精选十篇)

观赏园艺植物 篇1

一、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常遇问题

1. 实验教学内容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

高等农业院校中, 除了生物科学等相关专业外, 包括农学、林学、园艺、畜牧兽医、食品科学等专业, 在本科生阶段开设的分子生物学内容较为简单, 主要表现在课时数少和实验内容简单缺乏连贯性。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在研究生阶段开设分子生物学课程的主要目的, 一方面是在先前的学习基础上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分子生物学国际动态和前沿知识, 更加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是利用先进的科研仪器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能力。另外, 研究生来源较为广泛, 当前我院本专业的研究生, 本科专业有园林植物、农学、林学、生物科学和园艺等多专业的学生, 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本科阶段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内容略有偏差, 侧重点不同, 尤其体现在实验课教学内容上, 所造成的学生知识储备的实际差异对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带来较大影响。再加上分子生物学这门课程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和微观, 尤其是分子作用的原理内容抽象性较强,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大量的实验教学进行讲解和演示。为达到对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 需要增加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然而在这方面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明显不足, 现在的实验内容主要包括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术:如植物和质粒的核酸提取、DNA酶切与重组、感受态细胞制备、目的基因连接与转化、常规PCR和荧光定量PCR扩增技术等, 缺少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与研究生教学目标不符。[2,3,4,5]

2. 实验室建设投入不足。

近年来研究生招生人数逐年增长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的飞速发展, 实验室建设上投入表现出明显的不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 在研究生实验教学中, 由于上课人数较多, 实验仪器设备数量上的不足, 不能满足每个研究生都能进行实验操作的需求;第二, 已有的实验仪器设备更新较慢, 由于仪器设备老旧, 造成的实验精度和准确性上的问题常有发生, 得不到预期的实验结果, 使授课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陷入尴尬;第三, 实验室购置大型仪器和先进仪器的进度较慢, 与分子生物学科研领域的飞速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没办法满足传授学生分子生物学国际最新动态和前沿知识的教学要求, 在开展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的教学过程中, 常遇到技术障碍, 不利于运用最新的实验技术方法开展教学, 对培养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产生不良影响。

二、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内容

1. 创新实验课程授课形式,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

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 增加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在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中, 适当缩减技术实验内容, 绝大部分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已经修过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 此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只为补平由于生源的差异引起的知识储备的差异, 不宜占去大量的课时安排。利用较少课时进行完植物和质粒的核酸提取、DNA酶切与重组、感受态细胞制备、目的基因连接与转化和常规PCR等基础实验, 使研究生熟悉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 然后重点开展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开展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过程中, 任课教师可以让研究生根据自己的课题科研需要进行合理分组组成研究小组, 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已学内容查阅参考资料和自己设计实验, 利用基础实验的常规技术进行综合和研究性实验。在此阶段实验过程中, 任课教师可以Seminar讨论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汇报, 让学生参与讨论相互学习, 在此过程中, 指导教师可以将前瞻性、先进性的科研技术引入到研究生的实验教学中去, 使研究生了解和掌握现代最先进的技术思想, 全面提升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重点把关学生的实验设计合理性与可行性, 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 确定优化后的实验设计, 指导教师可以从新颖性、科学性以及可行性几方面去评价各个研究小组的实验设计。实验进行过程中, 指导教师可以定期组织Seminar讨论会, 共同讨论和分析各个研究小组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锻炼研究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并以作业的形式定期检查各个研究小组的实验记录, 关注每个实验过程, 检查研究生的科研动手能力。在本阶段实验结束后, 重点考核各个研究小组的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按照科研论文的格式撰写 (包括题目、作者、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综述及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讨论分析及参考文献等内容) , 根据实验报告的规范性、讨论的充分性以及观点的创新性等方面对该部分进行评价。这样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授课形式既做到了在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分层次和分阶段的多元化考核, 也锻炼了研究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了研究生的独立思考查阅科研资料和书写科研论文的能力。从选题到实验设计, 从实验材料准备到实验设备使用, 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撰写, 全方位地让研究生参与其中, 提高学生运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能力, 起到最大可能地发掘自身科研潜力和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效果。[4,6,7,8]

2. 完善研究生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教学平台。

随着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方向硕士点的获批, 2007年开始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研究生实验室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大部分情况下与本科教学共用教学资源, 教学和研究基础都较薄弱。在2010年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被授予北京市重点 (建设) 学科, 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建立了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实验室, 并配套连栋温室等现代农业设施。经过多年的设备更新和补充, 添置了研究生科研实践所需部分试剂与耗材;提供经费供研究生导师外出调研及参加学术会议;提供经费供学科导师发表高水平论文、申请专利、购买文献资料, 提供专家咨询费供学科聘请专家对学科发展方向调整进行把关。从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加强学科建设。我们研究生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教学平台逐步得到完善。能够开展核酸提取、基因扩增、分子标记、Southern和Northern杂交、基因重组与转化、蛋白质分离与纯化、蛋白质体外表达和酶联免疫等一系列分子生物学实验。既满足了分子生物学综合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课程的开设要求, 也为学生的实验教学与科研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表1中详细阐述了满足20人左右的研究生实验教学平台所需要的仪器设备的配置。实验室建设得到升级优化后教学效果的提升也是显而易见的, 从2007级17人硕士研究生中只有1人从事利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研究并发表核心论文1篇, 到2010级18人硕士研究生中只有10人从事利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研究并发表核心论文10余篇和申报发明专利3项, 其中已经授权1项, 可见实验室硬件设施的升级改造是与教学质量成正比的。教学质量和科研质量的提高, 反过来也为实验室建设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提供更多的有力支持, 进而为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配套保障。[9]

近些年, 我们虽然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中, 经过大量调研和经验积累取得了一些成效, 申报并授权功能基因方向的发明专利1项, 主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指导 (省部级“十二五”规划教材) 1部, 发表SCI收录的论文6篇, 但与“211”大学等院校仍存在一定差距, 这就要求我们一线的实验课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 本着对教学质量高度负责的责任感, 把培养学生作为日常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必能将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当前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的大形势下, 在校、院、系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一线实验教师的不断努力下, 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也会更加深入, 教学质量也会向着教育部公布的人才培养目标迈入新的阶段。

摘要:分子生物学是以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质为目的的一门新兴学科。目前,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已广泛应用到农业院校各类生物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大形势下, 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也随之深入, 对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近些年, 我们为此调研过多所院校, 再结合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自身所存在的问题, 对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优化其实验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并完善研究生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教学平台。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一线实验教师的不断努力下, 在此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效。

关键词: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顾志良, 郁建锋.生物科学专业分子生物学教学的体会[J].陕西教育, 2008, (11) :73-74.

[2]罗艳纽, 肖裕芳, 何敏, 等.大学生的科研理念, 发扬大学生的科研精神[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6, 8 (5) :558-560.

[3]郑冬梅, 王悦.构建研究生实验教学体系, 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 27 (5) :146-150.

[4]郑小坚, 贡成良, 沈卫德.农科硕士生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26 (9) :84-87.

[5]丁勇, 龚秀会, 刘小烛, 等.林业院校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29 (8) :106-108.

[6]龙海涛.师范院校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22) :348.

[7]吴顺.改革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0, 4 (4) :157-159.

[8]李小洁, 唐璟, 童淑芬.本科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 2011, (9) :188, 412.

观赏园艺植物 篇2

1.(美)里德,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师协会 著,陈建业,赵寅 译: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出版

2.陈从周:《中国园林鉴赏辞典》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出版

3.刘嘉,叶楠,史晓松:《SketchUp草图大师:园林景观设计》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出版

4.金煜:《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5.李铮生:《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6.啸声:《20世纪具象艺术——祖尼加》,江西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

7.宗白华:《意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8.杰奎姆〃曼宁〃切维利亚〃克莱门特:《现代欧洲陶艺教室》 吉林美术出版社 2000年版。

9.翁剑青著:《城市公共艺术》,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美]肯尼斯〃弗兰姆普敦著,张钦南等译:《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三联书店,2004年版。

11.约翰内斯〃伊顿:《色彩艺术》,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版。

12.冯健亲:《色彩:理论、实践、修养》,江苏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

13.熊秉明著:《中国书法体系》,文汇出版社,1999年版。

14.[英] L〃比尼恩:《亚洲艺术中人的精神》,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5.[日]笠原仲二:《古代中国人的美意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6.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观赏园艺植物 篇3

摘要:本文从拓展观赏园艺学教学方法进行展开,分析了目前该课程教学的现状,对依托现代网络,创新观赏园艺学教法提出了建议,希望对观赏园艺学的教学和学习有所促进。

关键词:观赏园艺学;网络教学;模式

项目基金:本文系吉林农业科技学院2013年园艺特色专业教研课题项目“观赏园艺学网络教学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0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0.071

观赏园艺是一门日趋重要而尚未定型的学科。该学科以观赏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并涉及小规模的园林规划设计等内容,是园艺专业核心课程。目前教学主要采取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教学实习、校外参观等方式,但受限于植物生长的时间特性和教学时间的矛盾冲突,课程传授困难较多,学生接受较难。

1观赏园艺学教学现状

1.1理论教学填鸭式,教学方法单一,学生配合不好

观赏园艺学的理论教学是狭义的观赏园艺,主要讲授资源、分类、原产地、习性、繁殖、栽培、设备与设施、产后技术与应用等,教学只能照本宣科,一个品种一个品种逐个讲解,老师讲解乏味,学生被动听讲,未形成立体概念,仅形成黑白模糊印象,印象不深。

1.2实践教学、教学实习研究对象少,学生意犹未尽

植物的生长发育周期特点各不相同,教学实习受限于课程安排的时间,只能针对性选择小部分植物进行教学实习研究,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植物形成立体对接,大部分观赏植物在头脑中还是平面印象,知识点未曾加深记忆,不符合人类记忆习惯,不利于知识的巩固。

1.3教学时间死板,学生不能按学习规划自主学习

教师在课程传授时,只能按照教学安排,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进行知识讲授,按步就班将书本知识从前至后,逐章逐节进行讲授,侧重点不清晰,不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规划进行学习,教师浪费精力,学习浪费时间。

2观赏园艺学网络教学的意义

依托专业的网络现场教学平台,建立开放式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达到异地、同时、实时、互动教学和学习,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兴趣,对”实地现场教学“模式进行强有力补充。

2.1利于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对原有的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等进行整体设计与整合,打造精品课程,整个课程设计要求既有基本理论知识与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又有大量生动的案例、试题与参考资料,从而使得该网络课程既可以满足学校课程教学的需要,又可以供没有基础的学习者自学,以达到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

2.2利于破解教学、自主学习的限制

互联网的迅速兴起与发展,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开发了新的途径,拓延了教学时空的维度,从而使教学过程得以无限制的延长,既方便学生学习,也方便教师指导。

2.3利于增加学习便利性

能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教室、寝室、图书馆,以及社会上凡是有网络的地方都可能成为教学的场所,教师的时间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教师的知识点和知识结构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2.4利于教育的全民化

传统的“学校”局限于围墙的学校,传统的“教学”,更受限于教育,网络教学已经突破了这一模式,网络教学更彻底改变了“学校”的概念,使学校成为开放、虚拟、社会化的学校。为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了条件。

3结语

探索建设网络教学模式,实现教育资源的数字化,仅是完善观赏园艺学教学方式方法的一个尝试,破除教学组织形式的死板,形成教学组织的多元化,还需要专家学者们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高亦珂,潘会堂,张启翔.国外观赏园艺课程设置调查与研究[J].科技信息,2009,(3).

[2]张伟远.网络教学发展模式的理论构建与应用[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121(1):7-14.

[3]李胜东,娄道凯.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教学发展策略[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01).

[4]施明利,朱军,邵发良.网络教学发展的思考[J].继续教育.2012(09).

[5]姜丽丹.院校网络建设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國电化教育,2001,(09).

[6]谢帆,李波,陈珲.我校网络教学发展现状与建设对策研究[J].高教论坛,2007,(05).

[7]李康.网络教学评价的思想基础及评价方式[J].电大教学.2002,(03).

[8]张建光.新西兰高校网络教学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6,(02).

[9]孙建海.浅谈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J].科技资讯.2006,(26).

关于提高观赏园艺水平措施的探究 篇4

1 提高园艺观赏水平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植物资源大国, 植物种类丰富且观赏性强, 通常都被用来装饰园艺或者绿化城市环境。近年来,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过度开发使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园艺工程不仅充分综合运用到了我国植物资源丰富的优势, 美化和绿化城市居住环境,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培养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及生活观念。然而, 就目前我国现状分析, 园艺的观赏性并未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很多具有观赏价值的野生植物并未得到充分利用, 且很多园艺管理措施落实也不够到位。园艺工程建设有两个层面意义, 一是绿化环境, 二是增加审美观赏性, 二者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因此不能只注重园艺的绿化功能, 提高园艺观赏水平也是十分必要的[1]。

2 园艺植物观赏性分析

植物提高观赏园艺水平最重要的因素, 因此一定要充分了解园艺植物不同部位的观赏价值。

首先是园艺植物的叶。该部分的观赏价值较为丰富, 且不同种类之间的观赏角度也有所不同。例如, 叶形:独特的叶形带给人们的视觉感受也是不同的, 像蕨类植物的叶形就十分独特, 不仅造型优美, 而且线条高雅流畅;叶质:最典型的就是含羞草, 它独特的应激反应备受人们喜爱和关注;叶色:虽说大多数植物叶片具呈现绿色, 但是部分独特的叶色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冲击力也是很大的, 且对园艺的装饰效果也起到点缀作用, 像枫叶秋季独特的红色就是一道别致的风景。其次是株。株是对植物整体形态的概括, 其中, 株的观赏性集中体现在树类植物, 像垂柳, 枝条垂下随风摆动时就是一道飘色随性的风景线, 而静止时又凸显出一种淡雅朦胧的美。在我国园艺工程中, 垂柳往往是园林点缀的重点, 尤其是在水池边这样带有意境的地方[2]。此外是味。园艺植物味道的观赏性主要体现在具有特殊香味或者芳香类的植物, 舒适而甜美的植物香味不仅能够烘托园艺的观赏氛围, 而且有助于调节人们的心情和生理机能。例如, 菊花香具有平肝明目, 减轻头痛, 清火祛风的功效;荷花香能够舒缓和平静心情;薄荷香味可以提神抗疲劳, 促进青少年智力发育等。可以说, 植物味道的观赏性价值具有视觉和嗅觉双重享受的特点。最后是植物的花和果。自古以来, 花就具有非常好的观赏性, 相比较植物的其他部位来说, 人们对花的观赏角度会更加全面, 包括花的颜色, 形状, 味道, 象征意义以及文化内涵等。在我国, 最受青睐的就是梅花和牡丹, 梅花外形独特, 味道和颜色怡人, 是坚韧高洁形象的典型代表, 牡丹色彩艳丽, 高雅别致, 是花中的观赏之王, 是富贵堂皇的代名词。植物果实的观赏价值主要体现在色泽和形状上, 一般情况下, 色彩形状独特的果实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例如, 铜钱树的果实, 因为形状酷似铜钱而著名;葡萄形态独特, 颜色迥异, 因而也能够令人赏心悦目[3]。

因此建议园艺在运用植物方面应该尽量考虑不同部位的实际观赏价值, 科学合理四对其进行配置, 以突出园艺观赏的重点与特征, 促进人们对于园艺观赏的关注度的提高, 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提高人们的鉴赏能力及审美水平。

3 提高观赏园艺水平的具体措施

除了发掘园艺植物本身的观赏价值, 还应该采取以下四项具体措施来提高观赏园艺水平。

3.1 嫁接技术

嫁接技术是植物种植中最常采用的技术之一, 同时也是塑造观赏性植物的一种特殊方式。嫁接技术能够将具有不同独特观赏价值的植物组合在一起, 从而形成一种具备多种植物观赏性的新型观赏植物。嫁接技术有效提升了园艺植物的观赏性, 具有设计性强, 应用灵活多变等优点。例如, 北京故宫的御花园以及中南海有种叫做连理柏的植物, 它就是通过嫁接技术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观赏性植物, 其观赏价值在众多植物当中脱颖而出。除此之外, 像五彩杜鹃, 十锦牡丹等这类别具一格的观赏植物, 均是通过嫁接技术得以诞生的。

3.2 修剪整形

影响园艺植物生长形态的因素很多, 例如水分, 阳光以及土壤等, 因此植物的形态造型需要一定的整形修剪, 使其具有更加良好的观赏性。植物的整形和修剪实际是不同的过程, 修剪是整形的重要手段, 而修剪则需要在整形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植物在外形观赏性打造方面一定要注重整形与修剪两者间的相互协调。整形和修剪主要是指对植物的植株进行修整, 特别是对影响植物造型美观或者不对称的位置进行修剪, 使植物的整个形态更加流畅与均匀, 从而使其具备更高的观赏价值。具体例如, 在园艺装饰美化的过程中, 植物植株形态的设计应依据具体的园艺风格, 并遵循一定的设计要求对植株进行修剪, 即在满足人们观赏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园艺观赏的水平。园艺设计人员还可根据相应的美学原则对植物进行顺序性的整形和修剪, 重新赋予其独特的造型与内涵。

3.3 生物技术

用于园艺观赏性塑造的生物技术主要指的是转基因技术,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 生物技术在提高园艺观赏性价值的应用方面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 矮牵牛是成功应用生物转基因技术的典型代表, 具有极高的观赏性。目前, 生物转基因技术对植物花色花型的改变, 植物果实产量的提高以及植物抵抗病虫害能力的增强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就目前发展状况来看, 生物转基因技术主要在植物的叶, 株, 花以及果这四个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并且能够从整体上提升植物的观赏性, 然而该项技术对植物味道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因此生物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应该以植物味道地打造为主, 例如花香, 使其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园艺植物的观赏性。

3.4 植物生长调节剂

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对植物的生长进行调控, 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园艺的观赏水平。园艺植物的生长控制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促进植物生长与抑制植物生长。目前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有矮壮素, 比久以及多效唑等。其中, 多效唑这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仅能够使植物形态均匀, 色彩鲜艳, 叶质更好, 而且还能很好地对植物的叶, 花以及果实等进行有效的控制, 这在很大程度上延伸了植物的观赏性, 使园艺植物的观赏价值得到大幅度的提升[4]。

4 结束语

上述内容主要简要分析和概括了提高园艺观赏水平的意义及园艺植物不同部位的观赏性, 并重点对提高观赏园艺水平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究。总的来说, 提高观赏园艺水平的重点还是应该采取具体措施, 使园艺植物的观赏价值得到有效提升。以此同时, 人们也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及生活情趣, 多从园艺当中获取和感受超越单一视觉享受的价值。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与生活水平质量的不断改善, 人们对生活环境及审美情趣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观赏性植物是园艺绿化装饰的关键内容, 因此本研究将主要对植物在提高园艺观赏水平方面的具体措施进行研究。

关键词:提高,植物,观赏园艺,水平,措施

参考文献

[1]惠兴茂, 范建国, 寇佩悬.浅谈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与观赏特性[J].陕西林业科技, 2014, 12 (15) :63-65.

[2]玉云祎, 张启翔, 高亦珂.转基因技术在观赏植物育种中的应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2 (12) :110-111.

[3]胡绍云.修剪整形对红花红木生长, 结果的效应[J].云南热作科技, 2013, (15) :56-57.

观赏园艺植物 篇5

观赏园艺作物在城市景观中的合理选用

本文认为,将园艺作物应用于城市道路景观,旨在突显道路景观的生态理念,从而达到丰富城市道路景观多样性的目的.并提出“整合”的.设计理念,根据人们在景观中体验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来对道路景观的局部各要素进行整合.

作 者:马启业 刘晶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金珠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465150刊 名:中国电子商务英文刊名:CHINSES ELECTRONIC COMMERCE年,卷(期):“”(10)分类号:S6关键词:城市建设 园艺作物 景观

中美观赏园艺课程教学的差异性比较 篇6

1 中美观赏园艺专业课程教学差异性比较

1.1 课堂教学内容比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课堂讲授内容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2]。目前中国的高等院校课堂教学一般指定固定教材, 然而教材内容部分过于陈旧, 不符合时代要求, 缺乏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市场发展状况, 与学科和产业的前沿动态相脱节。在乔治亚大学, 几乎所有的观赏园艺专业本科生课程都没有固定的教材, 教师会提前给学生指定参考书籍让学生课外阅读, 而在课堂上所讲授的绝大部分来源于自己的科研实践。丰富的图片、生动的演示和形象的解说让学生更快更直接更深刻地学习专业知识, 进而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观赏园艺作为一个新兴行业, 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 将科研的最新进展和行业动态融入到观赏园艺的课堂教学是美国高校课堂教学的一大特点。如在美国大学, 教师讲授花卉学时, 会把目前市场上培育的新优园林花卉和调查新发现的野生花卉资源以图例展示的方式介绍给学生;讲授园林植物育种学时, 会让学生介绍自己阅读文献中所提到的先进的育种技术;讲授园林植物繁殖学时, 会带领学生去国内一些大的苗圃和公司, 亲身体验行业内先进的繁殖技术。

1.2 课程教学方式比较

首先, 从课堂内容的讲授方式来看, 中国教师虽已采用多媒体教学, 但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地位, 师生互动性不强。教师在课堂上讲述多媒体课件, 学生在课堂上记录课件, 由于在听课的同时还需记录老师课件的内容, 而极大地降低了听课效率。另外, 由于不了解整节课课程知识体系的关联性, 所以学生无法真正领会教师讲课内容的精髓和核心, 更无法提出疑惑和建设性的建议。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片段多是零散的。在美国, 教师会提前将做好的教学课件上传到网上, 供学生下载, 其课堂讲授多以启发式的讲述和提问为主, 课堂上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去听本节课的重点, 并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课进行提问, 老师会耐心认真地给予每一个提问者以尽可能详细和令人满意的回答。

1.3 课程教学实践比较

观赏园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美国的课程教学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课堂上教师的演示实验;二是每次理论课结束都会安排学生动手做实验,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三是与大部分中国高等院校不同的是学生在第一学年就直接参与到学校与公司的合作项目中,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3]。在实践教学中, 发现有对科学研究感兴趣的学生, 老师会给予极大的帮助和鼓励。参加过较多教学实践活动的学生往往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可以大大增强对工作的适应能力。

1.4 课程考核体系比较

中国观赏园艺教学中, 一门课程只有一次期末考核, 而在乔治亚大学, 任课教师把课程的考核分成很多部分, 包括小测验、实验报告、研究论文、科研项目和期末考试等。小测验几乎每周都会有, 随堂不定期进行, 一方面保证了出勤率, 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实验报告是课程的核心环节;研究论文提前对学生进行的科研训练, 需要阅读文献才能完成;科研项目是课程总成绩的奖励, 用于发现和鼓励对该专业知识感兴趣的学生;期末考试仅占该门课程总分的20%。与中国学生的平时不上课, 考前突击复习, 考后完全忘记的学习模式不同, 在美国, 学生通过一门课程的学习, 不但掌握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培养了动手能力, 更重要的是还具备了基本的科研素质。

2 美国观赏园艺专业课程教学对我国大学的启示

中美两国观赏园艺专业课程教学差异的根源在于不同国情和不同高等教育体制背景下产生的大学教育的差异。在我国高等院校大力加强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 从中美两国一些教学的基本问题进行比较, 可以从中借鉴一些有益的经验。

2.1 把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

美国的高等院校中, 无论教师的教, 还是学生的学, 都特别注重科学研究思维的培养。教师会把自己的科学研究经验和成果应用于教学;学生会通过教师的教学产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从而去从事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因此把科研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 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本领域最前沿的知识, 另一方面还可以提早发现并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2.2 建立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方式

教学是教与学的配合, 通过师生互动教学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学会如何学习, 对学习过程的选择达到整体的优化, 同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和创造性[4]。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应改变以往“填鸭式”或“满堂灌”等传统教学方法, 采取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比如体验式、互动式、讨论式和“典型案例”教学法等, 给学生以充分的思维空间和参与机会,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课堂上可以围绕讨论主题展开教学或者在课后举办学术讲座, 学生参与提问和讨论。这种互动型教学方式可以改变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经常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 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重视并加强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活动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亦是培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课教学体系对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借鉴美国高校的经验, 从增加实验课的比重、给予学生小型科研任务、让学生提前参与工厂化实践等方面来加强教学实践, 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多渠道实践机会, 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 让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在实践中创新理念, 培养创新精神、锻炼创业能力。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到一线生产单位学习, 让学生提前接触生产、接触社会。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用于生产实际, 同时还可以向各企业的技术人员学习, 掌握实际生产技术与经验, 了解观赏园艺行业未来的市场动向, 为就业、创业奠定良好基础。

2.4 逐步完善课程考核体系

课程成绩的评定方法是否客观和科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借鉴美国高校教学经验, 课程成绩考核不仅要注重理论考试, 还应注重实验等操作技能的考核, 注重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考核, 注重学生文献阅读能力和与人协作能力的考核, 还应注重对学生平时学习表现的评价。这样可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来, 真正起到鼓励学生探索, 帮助学生强化技能, 提前发掘学生科研兴趣的作用。

总之,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以及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 观赏园艺专业的作用也逐渐凸显, 观赏园艺专业人才将越来越受到社会欢迎。因此, 加强观赏园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 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出适应新时期园艺园林行业需求的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王华, 王冬良.观赏园艺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 2011, 17 (13) :200-201.

[2]庞丽丽.“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14 (3) :99.

[3]梁伟东.中美研究型大学教师教学评价制度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4 (3) :98.

园艺观赏竹类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篇7

1.1 园艺景观竹类的景观效应

在人们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 一些竹子从众多的竹子品种中被筛选出来, 逐渐应用于庭院以及园林的美化, 成为专门供人们观赏的竹类, 就我国现在生长的竹子而言, 共有500多个种类, 其中用于观赏的竹类占了总数的1/5, 丰富多样的观赏竹类主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种是观形类的竹子, 其外形挺俊脱俗、直插霄汉、秀丽多姿、千姿百态, 像泰竹、香竹、秀叶箭竹就属于这一种类;第二种是观秆类的竹子, 与其他的竹子相比, 观秆类的竹子更有超乎寻常之美, 像人面竹、龟甲竹、金镶玉、传统紫竹等就属于这一类型;第三类是观叶类的竹子, 这一类的竹子竹叶大小宽窄不同, 并且四季常青, 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比如黄纹倭竹、菲黄竹、菲白竹等;第四类是铺地类的竹子, 像鹅毛竹、菲黄竹、菲白竹、铺地竹等就属于这一类, 它们形似草坪, 一些较为矮小的铺地类竹子可以作为地被利用, 但需要经常修剪, 它们通常秀美矮小, 与挺拔高大的竹子相比, 另有一番情趣。

1.2 园艺景观竹类的文化内涵

竹子不仅外形美观, 并且还具有高雅清新的意境美, 在我国, 竹子与梅花、松树并称为“岁寒三友”, 与菊、兰、梅并称为“四君子”, 竹子虽无桃李之妖艳、无松柏之伟岸、无牡丹之华丽, 但它根生大地, 其高风亮节的品质自古就为人们所称颂, 古人将其中空的气节与人的气节相联系, 逐渐演化为中国人民永不屈服、不畏强权的精神象征, 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中的宝贵财富。

2 园艺观赏竹类在园林中的应用

2.1 盆景景观应用

所谓的竹盆景就是利用浓缩的盆景将大自然中的竹景表现出来的一种园林艺术, 现代的竹盆景主要包括“竹石盆景”和“全竹盆景”两种类型, 竹石盆景主要是将竹子的纤柔之美、潇洒出尘的特点等与嶙峋刚强的石头形成一种刚柔并济的美景, 而全竹盆景则是选择一些体型较小而且外形较为奇特的竹子, 来体现竹子的个性美, 例如体如敷粉的单竹, 节奇骨劲的罗汉竹, 质朴清瘦的苦竹, 文雅娟秀的观音竹等。用于盆景制作的竹子主要有菲白竹、方竹、罗汉竹、湘妃竹、慈竹、凤尾竹、孝顺竹等, 多放置在园林的门前建筑旁或者是摆放在室内, 用于丰富景观的层次和要素, 点缀空间之用。

2.2 专类竹园应用

竹子的种类千差万别, 在园林中建设专类的竹园, 即将不同种类的竹子集中到一个园林当中, 使之与廊、榭、亭、假山、溪流、地貌地形等充分地结合起来, 并且融合当地的人文因素, 使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合为一体, 充分展现竹子的外在美和高尚的内在品格, 例如四川成都的望江楼公园采用的就是这样的造景手法, 将140多种竹子广泛种植在园林中, 是利用竹子所设计出独特景观的成功典范。

2.3 与植物或山石搭配的应用

竹子与植物材料进行组合, 不仅能够创造出雅致的景观, 而且将诗情画意带到园林中来, 能够充分展示出中国园林独特的意境美。古人常常会将竹子与其他植物进行搭配造景, 形成既具美感又具有一定内涵的景致, 并且将自己高尚的理想、情趣和志向寄托于竹子与植物的造景, 别有意味。例如将一些带有条纹或者是色斑的竹类与一些彩叶植物和观花相搭配, 艳丽悦目, 特色鲜明。

2.4 与建筑小品搭配的应用

在我传统的园林设计当中, 以竹类与园林建筑小品相搭配的景观较为普遍, 通过将建筑与花木两者之间的体形和空间进行有机组合, 将建筑与山水环境相调和, 使自然环境和人工建筑达到和谐统一, 不仅可以衬托出建筑本身的美感, 又可以使硬质建筑物的质感被柔化, 我国的一些古典园林中, 在水榭、阁楼、亭堂附近, 常常会栽植一些秀挺翠绿的竹子, 既衬托出了建筑的秀丽, 又起到了色彩和谐的作用, 使环境看起来更为优雅舒适, 呈现出了自然之姿和山林之美, 形成具有独特风味的景观小品, 引人入胜。

3 结语

我国具有深厚的竹文化底蕴, 拥有丰富多样的竹类资源, 利用园艺观赏竹类造景, 不仅可以创造出风格多样的景致, 而且能够充分体现园林造景的文化内涵, 因地制宜地利用竹类资源, 将竹文化充分运用到我国的园林设计当中, 就能够创造出优美的园林景观, 带给观赏者以美的享受。但是, 观赏竹与竹旅游和竹文化的有效结合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只有不断拓展观赏竹综合利用开发的前景, 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园林艺术的进步。

摘要:竹子不仅外形美观, 并且具有高雅清新的意境美, 在中国园林中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 是园林景观设计中极具有特色的一种造景材料。本文主要分析了园艺观赏竹类的景观效应和文化内涵, 并对其在园林中的应用做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园艺观赏竹类,景观效应,文化内涵,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建欣, 葛桂民, 张淑敏.竹子的特性及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4)

室内观赏植物功效探析 篇8

1 室内观赏植物概述

室内观赏植物是指可以在室内较长时期栽培和欣赏的植物。这些植物大多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林下, 它们比较耐荫或喜荫, 对室内人工的环境条件, 如较低的空气湿度、光线暗淡、通风不良和温度变化比较小、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或耐性比较强[1]。主要包括观叶植物、观花植物、观果植物、应时盆花及仙人掌和多浆植物等。

2 室内观赏植物主要功效

2.1 改善室内环境条件

2.1.1 释氧固碳, 降温调湿, 改善室内小气候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一般为0.03%。当二氧化碳含量达到0.05%时, 人的呼吸就会感到不适;其含量到0.2%时, 人就会出现头昏、心悸、血压升高等症状[2]。室内观赏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 调节室内空气中的碳氧比例, 使空气保持清新。绿萝、合果芋、橡皮树、泡叶冷水花、短叶虎尾兰, 龙舌兰、褐毛掌、伽蓝菜、景天、落地生根、栽培凤梨、蜘蛛抱蛋等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均较强[3]。

植物体通过叶片进行水分蒸发可以调节室内的气温、增加空气湿度, 改善室内的小气候。在室内频繁使用空调、暖气的环境情况下, 室内空气干燥, 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室内空气湿度;同时, 在夏季可以起到降温作用。

2.1.2 净化室内空气污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现代室内场所中各种高档、时尚家具、装饰材料的使用, 环境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但环境质量存在很大的隐患, 尤其新装修的室内, 装修材料中残留大量的甲醛、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成为室内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受周边环境的影响, 还有苯、三氯乙烯、可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室内空气污染物严重影响人体健康[4,5]。

观赏植物的微观有机体是去除室内污染物的主要结构, 发挥着生物合成过滤器的作用[6]。有毒气体经植物叶片或茎上的气孔、皮孔进入植物体内, 植物细胞对气体进行识别后, 释放出特异蛋白质, 同化或分解有毒物质, 降低有毒化学物质浓度, 减轻室内污染。如虎皮兰、吊兰、米兰、君子兰、仙人掌、仙人球、花叶万年青、银后万年青、常春藤、橡皮树、金鱼草、棕竹、芦荟、合果芋、袖珍椰子、黄金葛绿萝、白鹤芋、香龙血树、小叶鹅掌柴、龟背竹、芦荟等对甲醛具有良好的净化能力[7]。

2.1.3 增加空气中负离子浓度

空气负离子被誉为“空气维生素和生长素”, 具有降尘、抑菌功能, 在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人体保健、防病治病等方面效果显著[8,9]。植物叶表面在短波紫外线的作用下, 发生光电效应, 使空气负离子增加, 如彩叶草, 吊竹梅、吊兰、泡叶冷水花等[10,11]。

2.1.4 降低电磁辐射污染

科技的不断进步, 高端电子产品如电视、微波炉、手机、电脑等, 虽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较多的便利, 但这些室内电磁辐射也成为人类健康的最大危害之一。仙人掌和多浆植物具有肉茎厚、含水分多等特点, 对周围环境的电磁辐射有较好的吸收和化解作用[12]。

2.1.5 滞尘

有些植物茎和叶的表面可形成单细胞或多细胞的表皮毛如星状毛、针状毛、柔毛、鳞毛等;有些植物叶片的表面可产生分泌物。表皮毛和分泌物均对空气中的尘埃有吸附和阻滞作用, 从而净化空气, 如兰花、桂花、花叶芋等植物是天然的除尘器[13]。

2.2 室内植物挥发物具有杀毒抑菌作用

美国研究表明, 室内没有植物的房间较有植物的房间空气中含菌量高50%[14]。大多数植物在其生理过程中都会释放出大量的挥发性物质, 这些挥发物均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可以清除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如文竹、秋海棠属植物、天竺葵分泌的植物杀菌素能减少感冒的发病率[15];蜘蛛抱蛋 (Aspidistraelatior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力;橡皮树对放线菌有抑制;蜘蛛抱蛋、金心吊兰、短叶虎尾兰的植物内含物对木霉的生长有抑制力, 绿萝对黑曲霉有抑制[2];玫瑰、文竹、紫罗兰分泌的杀菌素能杀死结核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16]。同时,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花香也含有大量杀菌素, 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例如丁香、茉莉、玫瑰、紫罗兰、薄荷等[17,18]。

2.3 舒缓情绪, 陶冶情操, 促进人体健康

植物与人共享室内空间不仅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也是身心健康的最佳调节剂[19]。根据研究, 在人类视觉中绿色占25%适合人们放松和心里调整。绿色装饰目前已经是软装潢的重要部分, 它可以柔化建筑的硬线条, 调节人的心理、放松精神, 缓解焦躁、稳定情绪, 使人心情舒畅[20]。绿化植物具有一定的精神功能, 如兰花的高洁、牡丹的富贵, 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同时, 丁香、茉莉、玫瑰等植物的花香也可以使人心情放松, 精神愉快。

3 结语

观赏花卉的植物组织培养探究 篇9

1 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其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

1.1 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

植物组织培养 (planttissueculture) 是指在无菌条件下, 体外利用植物器官 (根、茎、叶、花、果实等) 、组织 (形成层、胚孔、皮层等) 、细胞 (体细胞和生殖胞) 、原生质体等外植体, 接种到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 并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 诱导长成完整植株的过程。用于培养的植物体或一部分器官、组织、细胞、细胞器叫做外植体 (explant) [1]。

1.2 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依据是植物细胞全能性, 即每个植物细胞都具有它母体的遗传特性, 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发育成为与母体一样的植株。

2 试验材料

各种常见观赏花卉。

3 实验基本过程及常见问题探究

实验室的组织培养研究为观赏花卉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一般选取植物的茎、叶或种子作为外植体, 经过诱导愈伤组织※芽增殖分化※生根※炼苗步骤, 即可得到组培苗, 如图1所示。

3.1 培养基的配置

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 也是试验是否成功的首要环节。植物组织培养一般选用固体培养基, 且各种植物对培养基的要求不同。培养基有基本培养基和改良培养基之分, 基本培养基即通常所说的MS、White、Nisch等培养基, 改良培养基指将基本培养基的某些成分加以改良使之更加适合特定植物生长的培养基。试验通常采用MS培养基 (Murashige和Skoog, 1962) , 主要成分是:大量元素 (KNO3、NH4NO3、MgSO4·7H2O、KH2PO4、GaCl2·2H2O) 、微量元素 (MnSO4·4H2O、ZnSO4·7H2O、H3BO3、KI、Na2MoO4·2H2O、GaSO4·5H2O、CoCl2·6H2O) 、铁盐 (Na2EDTA、FeSO4·7H2O) 和有机成分 (甘氨酸、盐酸吡哆醛、盐酸硫胺素、烟酸、肌酸) , 再加上水、碳源 (如蔗糖或葡萄糖) 、营养成分 (如椰乳、香蕉) 、支持物 (如琼脂、活性炭等) 、激素 (依据培养基的用途和各种植物的生长要求, 加上相应的激素, 如IAA、NAA、6-BA、KT、2, 4-D等) 。

配置母液和激素时应注意的事项: (1) 配置母液时, 各种化合物一定要单独充分溶解后再倒入容量瓶中定容, 避免其中的离子之间发生沉淀, 如Ga2+和SO4, Ga2+、Mg2+和PO43-; (2) 激素一般难溶于水, 所以生长素用少量0.1mol/LNaOH溶解, 细胞分裂素用少量0.1mol/LHCl溶解, 然后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定容。

3.2 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

通常情况下选择细胞分裂能力较强、全能性高的部位, 如茎段、叶片、花药等作为外植体, 切成大约0.5~1.0cm。

处理过程:首先用刷子或抹布除去表面污渍, 然后在流水冲洗约30min, 再用洗涤剂漂洗2~3遍, 蒸馏水冲洗后转至超净工作台上, 用75%~95%的酒精浸泡 (去除表面张力) , 再用无菌水漂洗后, 然后用消毒剂 (0.1%的升汞) 处理, 最后用无菌水漂洗3~5遍即可。

3.3 接种与培养

外植体的接种是把已处理好的植物材料在无菌环境下切割、转至培养基中。此过程与试验的成败密切相关, 应做到仔细、准确、迅速、熟练。

培养是指控制培养室的温度、光照、湿度, 为植物的生长、分裂、增殖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也包括及时更换新鲜培养基。一般培养程序为:诱导愈伤组织※芽增殖※生根培养※试管苗移栽。

尽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成为一套完整的体系, 但在实践过程中仍然会遇到一些问题, 如污染、褐化等, 严重时会导致植株的死亡而阻断试验的进程。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像八仙的组织培养只要解决其污染问题, 愈伤组织的获得较为容易。

3.4 常见问题

3.4.1 污染问题

组织培养中的污染源大致可分为三类:外界环境污染、植株内生菌和外植体处理不充分。因此, 可在试验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用巴斯德消毒液喷洒培养室;对培养基、工具的高压灭菌要彻底;试验员要在进入超净台之前用1.0%巴斯德消毒液擦手;接种时工具和手不要在培养皿上方扰动, 以防细菌落入其中;探索适宜的消毒处理时间。此外, 防止细菌特别是内生菌污染, 很重要的措施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1]。

3.4.2 褐化问题

褐化是由于组织中多酚氧化酶被激活, 使细胞中的代谢发生变化, 酚类物质被氧化为醌类物质[2], 进而呈现棕褐色。褐化会使植物代谢紊乱甚至死亡。

对于较易褐化的植物, 在培养过程中应在接种后进行一段时间的遮光处理或暗培养;缩短培养基更换时间, 接种后1~2d即转至新鲜培养基中。此外, 在培养基中加入抗氧化剂和其他抑制剂, 可以有效地减轻外植体在组培中的酶促褐变[3], 因此可选择在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 (如Vc) 、活性炭等。

随着市场对观赏花卉的需求增大,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缩短花卉繁殖周期、提高花卉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提高花卉组织培养技术、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仍需努力。

摘要: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缩短花卉繁殖周期, 提高花卉品质。简述了观赏花卉的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原理、过程、应用和常见问题探究。

关键词:观赏花卉,组织培养,探究

参考文献

[1]周俊辉, 周原高, 刘花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内生细菌污染问题[J].广西植物, 2003, 23 (1) :41-47.

[2]李胜, 李唯.植物组织培养原理与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 篇10

关键词:蔬菜瓜果,病虫害,防治

1 病害及防治措施

1.1 霉霜病

霉霜病是危害蔬菜瓜果最大的病毒灾害,其特点为病毒的来势猛,病情严重且传播速度极快。霉霜病主要在植物的叶片上发病及传染,植物在感染到霉霜病后,起初会在叶面上出现浅黄色的小斑点,接着斑点或逐渐扩大,形状也变得不规则,颜色也是由最开始的黄色逐渐变成黄褐色。

1.2 白粉病

白粉病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且发病时间不稳定的一种病毒,它从蔬菜瓜果开始长苗到最后的收获时的任意一个时段都可能发生。通常情况下是在蔬菜瓜果生长的中后期发生的较为频繁。白粉病主要发生在蔬菜瓜果的叶片上,初期会在叶面或者叶背面出现白色粉状的小圆斑,后来会扩大为不规则的白粉状的病斑,甚至布满整个叶片。受到白粉病侵害的植物,在病害前期叶片会从绿色便成为黄色,而到了后期,就会产生许多黑褐色的小斑点,其叶子就会慢慢的枯竭死亡。可能导致瓜类蔬菜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1.3 病毒病

蔬菜瓜果的的病毒病是一种由多重病毒所引起的一类病害,会造成植株的长势逐渐变弱,对于蔬菜瓜果的产量及质量都有较大的影响。蔬菜瓜果病毒病不是由一种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因而其病症较为复杂,会产生不同的症状。病毒病的症状主要呈现在花叶上,叶片上会出现深绿、浅绿相间的斑点。除了出现在花叶上之外,其他的叶片也会有可能随之变小,叶边蜷曲、叶片厚度增加,叶面的颜色变深,甚至出现叶片畸形的症状,从而失去了商品的交换价值。

1.4 采用抗病的品种

种植者需要依据当地的病害情况,以对抗最严重的病害为前提,选取适合当地种植的、能够抗该病毒的品种。这种方法是最有效,最实用的防止病害的措施。例如:中农20号黄瓜品种,对防止霜霉病、白粉病、病毒病都具有极强的效果。

1.5 种子消毒

种植者在进行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可以用温度大约在50~55℃的温水中浸泡,或者利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者甲醛溶液等一系列可以起到消毒作用的药剂来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在消毒完毕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就可以进行播种了。

1.6 合理的浇水施肥

在对蔬菜瓜果进行施肥时,要做到氮、磷、钾这些肥料的共同使用,切不可施没有经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在植株生长的前期及发病后都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浇水,控制浇水的量,降低土壤的湿度。如果是在大棚中,还要注意对棚内进行通风,提高棚内的温度,并且降低其中的湿度。

2 虫害及防治措施

2.1 番茄斑潜蝇

番茄斑潜蝇是一种对于蔬菜瓜果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虫害,可以导致大量的蔬菜瓜果的叶片死亡,致使蔬菜瓜果大量减产。番茄斑潜蝇是一种体积较小的蝇虫,在幼虫时期就会潜入到叶片中来对其进行侵害。而它的成虫会刺破叶片,吸食叶片的汁液或者在其中产卵,让幼虫来破坏叶肉,造成叶片的死亡、脱落。番茄斑潜蝇的繁殖能力极强,可以全年对植株造成危害,在雨水多的时节危害力最强。

2.2 瓜蚜

瓜蚜也可称为棉蚜,是蔬菜瓜果中最常见切危害极大的一种害虫。其颜色多变,有黄绿色、墨绿色等,并且在体表上还有一层薄薄的蜡粉。瓜蚜通常以群体的方式集中在叶片的背面或者嫩茎处,用其针状的口器刺入蔬菜瓜果中并吸取其汁液,造成叶片的蜷曲及死亡,病情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导致整棵植物的死亡。瓜蚜的繁殖能力很强,10d就可繁殖1代,因此种群的扩散极其迅速。在北方地区,瓜蚜以卵在草本植物上过冬,或者在其它蔬菜上繁衍侵害。而在南方地区,瓜蚜可以一年四季对蔬菜瓜果进行侵害。

对于虫害的防治需要以预防为主,通过栽培管理、物理防治等环保手段防止或减少害虫的发生,然后再结合农药来防治。蚜虫不喜灰色,可以覆盖灰色的棚膜来驱除蚜虫。同理,蚜虫及番茄斑潜蝇喜欢黄的,就可以在田间设立黄色的板子,并在上涂抹胶水从而将害虫消灭。

3 结束语

本文主要就蔬菜瓜果等园艺植物病虫害防诒,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首先对于病害进行了分析,并以此提出了相关的防治措施。而后又对虫害展开了分析,并对此提出了可行性的防治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为相关的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或者建议。

参考文献

上一篇:国企改革之路下一篇:当代法国公共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