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对科技的促进作用

2024-05-05

实验对科技的促进作用(精选十篇)

实验对科技的促进作用 篇1

我校自建校五十多年来,理科实验室的建设经过几次飞跃,刚建校时,理化生实验室各一个,有少量的仪器,那时候的实验教学只有在公开课或重点课时才使用,实验教学是教学的点缀。20世纪70年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得到重视,国家对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力度投资,对理科实验室仪器、设备按国家规定进行了配备。理科实验室增至5个,理科实验教学真正进入了正规。教师上课可做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可以在实验室进行,改变了讲实验而不做实验的现状。在20世纪90年代,我校实验室建设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建立了专门供学生实验操作的实验楼,理科实验室共9个,其中物理实验室4个,化学实验室3个,生物实验室2个,仪器室6个,理科实验室建设基本达到当时的标准。2007年,我校又建了一座12层的建筑,理化生实验室又得到进一步更新,使用现代豪华型的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的实验桌不仅有220 V的交流电,而且有交直流低压电源,电学实验室的桌面上还固定有电流表、电压表和灵敏电流表,讲台上有教师用演示台,可以控制学生实验桌上的电源输出。化学实验室现在不仅桌桌通水,还桌桌通电,特别是桌桌有通风装置,使有毒有害气体能及时排出室外。生物实验室最大的变化是观察实验室中每个桌上有台灯,极大地改善了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光照环境。在使用豪华型实验室的时候我们体会到先进设施给实验教学带来的好处。

二、现代化的实验室设备有效提升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1. 物理电学实验室的改善使电学实验的故障率降低

在调查问卷和访谈中,我们发现在使用现代化的物理实验室后,对实验教学有明显影响的是物理电学实验室。在电学实验室设备中,使用效果最好的是讲台有总控功能,可以控制学生桌上的电源电压。在高中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在回答下面2个问题时的回答情况如下:“你在做物理电学实验时,实验桌面板上的低压电源是否常用? A. 经常使用B. 偶尔使用C. 很少使用D. 从不使用”。回答A的比例占了92%。“你在使用物理实验室面板上的低压电源时觉得效果如何? A. 非常好B. 好C. 一般D. 不好”。回答A的占13%,回答B的占68%。从中可以看出实验桌面板上的低压电源经常使用而且效果很好,受到学生的欢迎。在访谈调查中,当问到教师“你在使用实验室桌面上的配套设备时,感觉效果如何?最喜欢使用哪个?”时,教师谈到实验室面板上的低压电源已经取代了原来的学生电源。在使用中感觉效果最好的是在做电学实验时,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台来控制学生实验桌上的电源输入,这个功能给电学实验带来极大的好处。原来的实验桌只通有220 V的交流电源,实验中要用低压电源,则要把220 V的电压转换成36 V以内的安全电压。实验时,输出电压由学生自己调节,尽管教师反复强调电源电压值,仍有的学生把电压调得太高或太低。电压高了常把仪器烧坏;电压太低了,测量的数据不准确。教师常常不停地为学生排除故障。在使用新型现代化实验室后,教师可以在演示台直接把学生桌上的电源电压调到需要值,不用再担心学生由于电源电压太高而烧坏仪器。在电学实验中出现的故障率明显降低。

2. 新型的生物实验室设备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

在对生物实验室使用情况的调查中,得知生物观察实验室中台灯的使用效果最好,对实验教学的影响也最大。在学生的问卷调查中,“你觉得在做生物观察实验时,实验桌面板上的台灯使用效果如何? A. 非常满意B. 满意C. 比较满意D. 不满意”,回答A的占17%,B占63%。当问到教师“你觉得在使用现代化的实验室后实验教学效果有什么改变?”时,教师提到最多的是 ,台灯式显微镜的观察效果更加清晰。

生物实验课常常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组织结构,原来实验桌上没有通电,用显微镜观察一般使用自然光或教室的灯光,使用自然光离窗户近的实验组光线好,而离窗户远的组光线较暗,在调节显微镜对光时就很困难,需花费好长时间。现在使用豪华型实验桌后,解决了这个难题,每张桌上都安装有台灯,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不仅光线充足而且光源稳定,学生在调节显微镜对光时很容易就可以调节好反光镜,从而缩短了操作时间。而且由于光线充足实验现象非常清晰,实验效果令人满意。

3. 化学实验室设备改进极大地改善了实验环境

在调查化学实验室的设备使用情况时,最受欢迎的是桌面上的排风扇,利用排风扇可以把有害气体及时排出,使师生免受有害气体的毒害。在问到教师“你在使用实验室桌面上的配套设备时,感觉效果如何?最喜欢使用哪种?”,教师回答最喜欢桌面上增加的排风扇,能及时把有害气体排出去。有位教师说自己对氯气过敏,一接触这些气体,皮肤就出现过敏反应,不愿意进行制作氯气的实验。以前有时候把分组实验变为演示实验,有时把演示实验变为看录像。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有许多实验涉及有毒有害气体。原来化学实验室没有通风设施,在分组实验时大量的有害气体在教室里弥漫,有时在其他楼层也能闻到,直接危害到师生的身体健康。豪华型实验室的每台实验桌上都安装了通风设备,能及时把有害气体排出室外,改变了原来一进行能产生有害气体的实验就满楼是气味的状况,使师生更愿意走进实验室进行实验。

三、存在问题

1.数字化实验室需要进入课堂

在对教师的访谈中,当问到“你对实验室的设备建设方面有什么建议?”时,有教师提到学校应建数字化实验室,因为现在教材已经把用传感器、计算机等仪器和设备进行自动记录和处理数据的实验编入课本 ,而我校大部分还不能做。新教材虽然把扩展性实验作为选作实验编入教材,供有条件的学校开展。我校只有1套传感器,可以做个别扩展性实验,但远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

2.教育技术装备过度

现代的教育技术装备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考虑到教学的实际应用,单纯追求先进技术,和一些设施的组合,没有考虑学科特点。有些装备出现装备过度,在实际教学中使用率低,或使用效果不佳等现象。例如在现代的物理豪华型电学实验桌上还安装有电流表、电压表以及灵敏电流表,这些表固定在桌面上不能移动,学生在连接时要用很长的导线,连电路时不易辨别连接方式。一旦损坏维修很不方便。在使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不太喜欢使用。仍是将单个的电流表、电压表摆放在桌上,这样可以随意摆放电流表、电压表的位置,连接电路更清晰方便,使用坏了也能及时更换和维修。经调查在使用物理豪华型电学实验室中,面板上的电压表、电流表的利用率较低。在豪华型化学实验室桌面上,桌桌通风很好地改善了实验环境,但是桌桌通电且桌桌有低压电源输出没有必要,因为化学实验中用低压电源的实验是个别的,使用率是很低。只要有一间实验室做到桌桌通电就可以满足需要,每间实验室都有就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在建设学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装备时要多到一线体验、调查,不断地改进,确确实实为教育教学服务。

四、改进建议

实验对科技的促进作用 篇2

考察了学习中的测验对最终测验回忆正确率的影响.被试内因素是学习过程(重复学习、有测验的学习),被试间因素为学习与最终测验之间的时间间隔(10分钟、1天).发现有测验的学习条件优于重复学习条件,即存在测验效应,间隔10分钟组的正确率显著高于间隔1天组.测验可以作为学习的`一种方式,在教学中得到更加合理的使用.测验与教学相结合的策略对于基础教育改革实践是有益的尝试.

作 者:李宏英 张洁尉 连榕 LI Hong-ying ZHANG Jie-wei LIAN Rong 作者单位:李宏英,连榕,LI Hong-ying,LIAN Rong(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张洁尉,ZHANG Jie-wei(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重庆,400715)

实验对科技的促进作用 篇3

关键词:实验教学 实验报告 指导

技工学校的教育,相对于普教而言,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对学生的教育,也分为实习课程和理论课程两大类。实习课程教师布置实习任务,学生完成实习后书写实习报告;理论课程一般是教师通过讲授和作业来完成。但是对于技工学校的学生而言,单纯的讲授往往无法很好地消化和吸收所学的知识,作业习题也很难强化知识的识记。因此,实验教学法就逐渐在技校教育中开展了起来。

一、实验教学的特点

实验教学有着直观性、可操作性的特点,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而且侧重于使用实验来验证理论知识,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推导论述,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但是实验课程又有其局限性,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节奏,对学生加以引导,那么一堂实验课就会成为一次游玩聚会,学生只是看热闹,却没有认真理解知识。为了始终把学生引导到知识的学习上来,实验报告的填写就成了课堂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讲授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以后,再进行展示实验,学生看在眼里,也想动手跃跃欲试。这时候教师要给学生布置好任务,让他们亲自动手实践,这样趁热打铁,效果极好。但是,教师如果没有限制和引导,学生往往养不成良好的习惯,试验台上操作两遍就失去了兴趣。而通过实验报告的填写,可以对学生提出引导和规范,使他们带着目标去做实验,这样实验才能有收获。

二、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

实验提出的内容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实验的环境条件,包括实验的时间、地点、工具、材料,有时还有环境温度、湿度、大气压等;其次是实验目的,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掌握最关键的实验过程,包含实验线路图、流程图、结构图、实验的步骤,实验的数据记录等;最后是实验结论与心得体会,让学生学会总结。由此可见,写好实验报告不仅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总结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三、发挥实验报告的作用

为了发挥实验报告的作用,笔者以自己所带的电机与变压器课程为例,阐述实验报告的书写指导。电机与变压器这门课程属于电工专业的理论基础课,考虑到技校学生没有学习高等数学的情况,很多结论的获取都尽量避免使用复杂的推导过程,而是直接给出结论,但是这样枯燥而生硬的结论学生不易理解和识记。为此,实验论证是课堂讲解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变压器的短路和开路试验,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通过实验了解变压器可变损耗与不变损耗的特点。第一,在开始实验的时候,先强调实验纪律,避免学生误操作带来人身与设备的损失。第二,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实验要求,通过实验电路分析需要哪些设备与材料,提问部分学生,进而指导学生按照实验环境条件填写完成。第三,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电路。这样学生就能了解实验的全过程,对实验电路也能明了它的连接方法。教师在这个阶段要做好讲解,让学生明白原理;讲清注意事项,避免学生接线错误。比如,对于短路试验,实验电压较小,就要把电流表放在电压表外面;而对于开路实验,电流很小,就要把电流表放在电压表内侧,这样都是为了减少测量误差。这些注意事项涉及的原理学生如果不理解,就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第四,填写实验数据。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在每个小组中有的同学负责调节参数,有的同学负责读数,有的同学负责记录。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读数,安排好每组同学轮流担任不同的分工,得出自己的数据,而不是走过场,最后抄袭数据,应付了事。第五,完成实验结论部分。学生在完成了数据,做好了相关的表格与曲线图以后,教师可以提问不同的同学,根据他们的结论来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使得整堂课的学习回归到理论学习上来。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变压器的空载损耗约等于铁损耗,可变损耗则取决于电流的大小。讲解之后,教师布置学生完成实验心得体会,对试验中犯的错误和获取的经验,进行总结回顾,促使学生进行反思。课后,教师要对实验报告认真批改,结合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表现,在下次课再做总结与点评。

总之,开展实验教学,要达到教学目的,就要做好填写实验报告的指导,使得实验教学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设计好实验环节与填写报告的配合,从而促进技校专业理论课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实验对科技的促进作用 篇4

1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1.1 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 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先导。粗放经营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低水平技术的重复生产, 而集约经营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投入要素综合利用率的提高使产出趋向于最大化。亦即只有科技进步才有可能实现从依靠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投入进行低水平重复生产的粗放经营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要素产出率的集约经营的转变, 现代生产的机械化、电气化、专业化、自动化、低投入、高产出的集约化发展才成为现实。

(2) 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动力源。没有科技进步, 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依靠劳动力和资本的追加投入来维持低效率的产出, 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科技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表现:一是科技进步可以促使经济结构向合理化、高级化发展, 提高宏观经济效益, 推动经济发展。二是科技进步可以更好地使经济活动主体实现规模经济, 把企业引上集约化经营轨道。三是科技进步可以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率, 减少生产成本, 实现集约增长。这就使得科技进步一方面可使生产技术不断更新, 提高生产自动化, 专业化程度, 从而提高投入要素的利用率, 降低产品成木, 并增加产品总量, 提高产品性能, 企业因此实现集约化经营;另一方面可使管理技术亦随之提高, 从而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经济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扩大投入-产出比率。

(3) 科技进步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创造条件。一方面科技进步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物质基础。科技进步推动了人类生产和生存能力的极大提高, 创造出日益增多的物质财富, 在相同资源拥有量的前提下创造更多更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淘汰那些陈旧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 并开辟新技术新产业;另一方面科技进步可以突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的各种阻力和困难。

(4)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及其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乘数作用。由于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存在交互使用, 科技成果被应用后实现经济的扩散, 这种扩散带来的是经济的增长, 而经济增长又将反过来影响科技的研究和开发, 这样科技进步便在科技与经济的互动过程得以扩张, 对经济增长及其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带来数倍的影响作用, 从而使经济增长及其增长方式的转变加速, 同时科技发展过程自身也具有自我繁殖性和加速性, 使得科技进步呈几何级数发展。

1.2 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

科技进步对产业结构变动的诸多影响中, 科技进步推动新兴主导产业的形成, 改变产业结构, 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协调和持续增长是最为重要的。科技进步最先影响的是直接应用科技创新的部门, 并使之形成为主导产业。由科技进步推动而形成的主导产业部门, 通过前向、后向联系, 带动了一系列关联产业的发展, 从而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这种产业结构的关联性变化, 主要以原产业内部的结构变化及各新兴产业部门的出现等形式表现出来。以科技革命为基础的主导产业部门的彻底更替, 使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 导致了经济持续增长速度的剧烈变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实质上是产业间生产要素配置的优化。科技进步能够影响生产函数, 提高其他诸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能够对其他要素产生替代效应, 即能够以相同的诸要素投入量, 生产出比以前更多、更好的产品。具体来说, 如果技术不变, 由于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的存在, 只有在一定限度内, 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才能带来单位要素产出效益的提高, 一旦超出这一限度, 不仅单位要素的贡献会大大降低, 总产量也会呈下降趋势。然而, 科技进步通过对生产要素的改善而使生产力提高, 增加了投入要素的产出量, 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收益递减规律的影响, 从而增加产出总量。科技进步改变了产业间生产要素流动的格局, 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和决定性因素。

2 加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对策建议

2.1 科技优势转化为生产力优势的方法

首先, 要努力提高全民的科技意识, 特别是各级经济管理干部的科技意识, 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 把我国的各项事业纳入以科技进步为主导的轨道。其次, 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再次, 要继续坚持“稳住一头, 放开一片”的方针。这样才能保证有一支精干的科研力量, 不断从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把科技优势转化为生产力优势, 加快科技转化的速度, 提高效益。

2.2 促进科技开发和创新

首先要完善科技工作的市场运行机制, 逐步培育出社会主义技术市场体系。同时在完善竞争机制, 建立技术市场的时候, 还要强化利益诱导机制, 如健全科技人员的工作效绩考评制度, 鼓励科技人员的技术推广和有偿服务, 改善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以及精神激励和社会荣誉等问题。

2.3 加大政府对科技的投入力度

首先, 应注意到我国同其他国家相比资金投入的差距, 增加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资金投入。近几年来, 我国的科技投入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7~0.8%, 而发达国家美国和日本为2.8%, 前苏联为3.8%, 发展中国家的印度为1.2%。同其他国家相比, 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其次, 应注意我国生产第一线的科技人员数量和素质的不足, 增加对科技发展的人力资源的投入。当前我国生产第一线的万人科技率 (每万名职工中科技人员的比率) 指标太低 (仅有9人) , 而美国每万人中有科技人员66人。

2.4 强化科技推广和信息服务

为解决科技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必须强化科技推广服务工作, 通过科技推广服务来强化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首先应成立相应的科技服务中心和科技咨询服务机构。其次, 应加强生产指导服务、科技成果应用和技术培训, 及时解决人们应用新技术的后顾之忧, 提高生产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2.5 提高管理干部的科技水平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推进科技创新, 关键在领导。因此, 各级领导首先是党政一把手都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真正把科技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 要经常为科技工作的开展排忧解难, 解决实际困难。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科技知识, 用现代科技知识武装头脑, 不断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分管领导更要将科技工作纳入工作目标, 根据本地的实际, 深入调查研究, 制定出推进本地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具体措施, 并加强督办落实, 切实抓出成效。同时要认真落实上级制定的党政主要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 要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作用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2.6 加强产业间的联合和改造

要紧紧抓住“加强技术创新,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个主题, 以高科技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为龙头, 坚持做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 与实行精品名牌战略相结合, 探索并形成具有地方经济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之路。首先, 要围绕当地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领域, 选择机制较健全、技术较先进、具有一定规模和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给予重点保护扶持, 扶大扶强。其次, 要大力改造传统产业, 切实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并通过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的引进, 促进当地重点行业尽快实现结构优化升级, 着力提升传统产业的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坚持以科技带动工业化, 积极运用科学技术武装传统产业, 逐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 经营管理信息化, 提高管理效率, 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着力促进当地优势行业和企业整合重组, 扩大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整合力度, 努力实现技术、信息等关键要素共享,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三, 大力促进产学研的结合, 牵线搭桥, 引导企业寻找科技靠山, 同时, 积极开展科技引资、引智工作, 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 推动当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第四, 全力抓好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 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 要发展必须抓项目”观念, 大力实施项目兴市战略, 加大对上争项目、争资金的力度。真正让科技项目成为壮大企业的强力推进器和发展全区经济的加速器。

2.7 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首先, 着力发挥当地政府科技咨询服务专家的科技智囊作用, 不断介绍引进成熟的科技成果。注意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 在发挥“土专家、田秀才”科技致富带头作用的同时, 适时邀请、引进一批专业科技人才直接开展面对面的技术服务, 以增强科技服务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其次, 要整合科技资源, 加强科技协作。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社会发展等当地经济社会牵动作用较大的领域, 要继续加强与有关的高等院校的联合攻关, 借他人智慧促进开发创新;同时, 要下大力整合当地的科技资源。第三, 要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按照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 改造当地的科技服务机构网络, 大胆采取市场化机制, 积极推动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 调动其经营技术成果的积极性, 要创新信息服务体系, 广泛搜集科技信息、产业信息和市场信息。

3 结束语

只有大力发展各类教育事业、培养数以万计的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类技术人才, 不断加强科技重视、科技投入及科技转化, 才能通过高新技术发展新型工业, 通过农业技术培训发展特色农业, 真正实现科技人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史清琪.我国科技经济的结合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6 (l) .

[2]胡乃武, 龙向东.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J].经济学.动态.2001 (10) .

实验对科技的促进作用 篇5

———徐州市国税局贯彻落实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访谈

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是事关我国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举措,是保持经济科学健康增长的关键环节,也是保证税收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和源泉。近年,省委、省政府和徐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做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创新型城市”的战略决定,并出台了鼓励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税收作为宏观调控重要杠杆,国税部门在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今天,我们特地对徐州市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新平和具体分管此项工作的高云增副局长进行了专访,主题是“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企业科技创新”。

[记者]: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优惠政策制定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赵新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战略决策,也是实现“十一五”规划乃至长远发展目标的战略支点。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转变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率先建设创新型省份,2006年初省委、省政府作出了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重大决策。随后出台了《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苏发[2006]13号)、《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苏政发[2006]52号)、《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的通知》(苏政发[2006]53号)、《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的通知〉的实施细则》(苏国税发[2006]107 号)、《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苏国税发[2006]109号)等一系列鼓励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市委、市政府也相应出台了相关文件,这都为促进全市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提供了政策依据。

[记者]:目前在鼓励和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方面都有哪些税收优惠政策?

[赵新平]:经过梳理,大致包括二十项相关优惠政策,具体包括:软件生产企业增值税超税负实行即征即退政策、软件生产企业取得的增值税退税款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新办软件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软件生产企业职工培训费用可按实际发生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政策、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所得税减免税优惠政策、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再投资优惠政策、其他企业投资开办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封装企业、软件生产企业的退税政策、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加速折旧政策、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所得税优惠、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过渡期优惠政策、技术转让收入减免税政策、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政策、创投企业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政策、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所得税优惠政策、科技型小型微利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加速折旧政策、捐赠非关联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研究开发经费的扣除政策、转制科研机构减免税过渡政策、企事业单位购入软件的折旧摊销政策等。

[记者]: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很多,那么纳税人可通过哪些途径获得这方

面的具体政策?

[赵新平]: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国税机关都把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作为税收宣传的重要内容。一是在办税服务厅公布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及办税程序,并对上述优惠政策梳理汇编成一本小册子,在全市国税系统各办税服务厅免费发放宣传册,详细介绍促进科技创新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及办税程序;二是充分利用每月一次,尤其是九、十、十一月的“政策宣讲解读日”,重点宣讲解读科技创新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帮助企业负责人及办税人员全面了解各项政策的具体内容及办理程序,确保及时准确落实到位。三是主动了解企业科研项目的研发计划及研发意向,下发《科研项目研发项目(计划)调查表》进行广泛调查,切实提供纳税服务;四是组织专题培训,联合科技、地税部门开展分类培训,既要培训办税人员,还要培训法人代表,同时采取税企互动等形式进一步加强沟通,切实保证培训效果;五是充分利用咨询窗口、网站答疑、纳税服务热线等形式,及时就税收优惠政策中的相关问题为纳税人解疑释惑,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对需要向上反映的问题应通过新企业所得税法跟踪问效机制及时传递上报;六是以市、县局为单位,对科技创新型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普遍开展“送税法上门”服务活动,由市、县局分管领导带队主动上门进行“一对一”辅导,提高个性化服务的效果,同时走访科技、经贸等部门,了解科教创新、技术研发的面上情况和具体项目。通过上述手段和方法,让每一个企业都通晓科技创新优惠政策。

[记者]:作为职能部门,国税部门是如何发挥税收职能作用,贯彻落实上述优惠政策的?

[赵新平]:全市各级国税机关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决定和部署,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服务经济、服务纳税人为己任,将“落实科技创新政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列为全局重点工作推进项目之一,实行项目化管理、责任制考核,通过推动与市科技局、地税局等部门在工作机制、政策管理、宣传辅导等方面的协作联动,进一步推进了我市科技创新政策的落实贯彻。近两年,我局累计落实软件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等各项科技创新政策税收优惠10268万元,其中软件企业超税负返还1033万元,办理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8519万元,其他优惠716万元,充分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科技进步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记者]:国税部门今后打算如何进一步做好上述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工作?

[赵新平]:各级国税机关要进一步确立全局意识,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对促进我市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服务重点,改进服务方式,务求服务实效。一是严格依法治税,营造优良税收法制环境。我们将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和《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加强日常税收征管,不得随意设置对科技创新创业的许可项目,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方便科技企事业单位依法纳税。继续全面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追究制及减(抵)免税责任制,加强执法考核,强化执法监督,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促进依法行政水平提高,切实维护科技企业的合法权益,有效预防和制止干扰科技企业正常经营和侵害其合法权益的现象发生,进一步为科技创新创建良好的税收环境。二是落实优惠政策,营造优良税收政策环境。我们将认真学习政策,深入研究政策,广泛宣传政策,把国家和省、市出台的支持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用准、用足、用活、用好。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增强对科技企业发展规律的了解和把握,针对科技企业税收管理和科技创新创业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和促进科技企业创新创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三是转变工作作风,营造优良税收服务环境。我们将

进一步优化税收服务程序,完善全程服务,简化审批手续,对科技创新企业常规涉税事项的办理,实行“一窗式”服务和“一站式”服务,只要申请资料齐全、合法,可即来即办,对于不能即来即办的涉税事宜,由窗口受理后,实行内部协调运转,全程限时办结,以提高服务效率,方便纳税人。同时,主动接受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监督,不断改进工作,提高税收服务水平。四是加强部门协作,营造优良社会服务环境。加强同发改委、科技、地税等部门的联系与沟通,搭建政策交流平台,建立经常性、制度性的联合调查、联合办公和信息交换机制,统一政策口径,形成支持科技创新的工作合力。同时,及时合作研究和解决我市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记者]:请介绍一下软件生产方面的优惠政策。

[高云增]:鼓励软件生产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有:软件生产企业增值税超税负实行即征即退政策,即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的软件产品,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软件生产企业取得的增值税退税款,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新办软件生产企业自获利起,第一年、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软件生产企业职工培训费用,可按实际发生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记者]:什么样的软件企业才能享受税收优惠?

[高云增]:软件企业要享受税收优惠,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一、取得软件企业认定证书。

二、以软件开发生产、系统集成、应用服务和其他相应技术服务为主营业务,单纯从事软件贸易的企业不得享受。

三、具有一种以上由本企业开发或由本企业拥有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或者提供通过资质等级认证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等服务。

四、具有从事软件开发和所需的技术装备和经营场所。

五、从事软件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的技术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0%。

六、软件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开发经费占企业软件收入的8%以上。

七、年软件销售收入占企业年总收入的比例达到35%以上,其中,自产软件收入占软件销售收入的50%以上。

[记者]:企业要符合什么条件,才能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高云增]: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08】第172号)已出台,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二、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三、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

四、近三个会计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规定比例;

五、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

六、企业的其他指标,如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必须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要求。

[记者]:创业投资企业有哪些税收优惠政策,享受优惠政策应符合什么条件?

[高云增]:对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结转抵扣。

创业投资企业要享受以上税收优惠,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一、经营范围、工商登记名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要按规定完成备案程序;

三、创业投资企业投资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职工人数不超过500人,年销售额不超过2亿元,资产总额不超过2亿元;

实验对科技的促进作用 篇6

【摘 要】该文主要就化学学科,从教学组织方式和实验教学开放内容两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开放实验室对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和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开放实验室;实验教学;改革;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化学实验,尤其是研究性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主体,决定了如何在化学学科中渗透实施素质教育。那如何结合“新课程”改革,在实验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这些都需要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进行积极探索。

传统的化学实验,验证实验居多,可谓为“照方抓药”,虽然基本能达到教学目标,却陷入“实验仅服务于课堂教学”的误区,丧失了“实验探究功能”。开放实验室,开发探究性实验,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才能体现化学实验的真正意义,也正是实践研究性学习的精髓所在。因此,只有开放实验室,实践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才能推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我校新落成的实验大楼和实验设备在苏中苏北地区首屈一指,面对实验探究功能发展的需求,我校正积极开展“‘开放实验室促进普通高中理科教学变革的实践研究”,我们对实验室管理进行改革,开放实验室,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让学生走近实验室,主动探究实验。通过基于探究式学习新概念的化学学习创新,让学生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

通过近一年的开放实验室的课题实践探究,笔者就化学学科方面主要对教学组织方式和实验教学开放内容作了探索。

一、教学组织方式:

主要包括动员阶段、规划阶段、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首先是动员宣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每周安排老师制定实验计划,以“菜单”的形式提前一周公布,供学生选择。也可以由学生开出实验“菜单”,自主设计实验,提前两周申请,便于教师准备实验用品。根据活动计划,学生在实验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查看文献资料、收集辅助材料等)。实施阶段是以学生为主体,在研究性学习时间开展实验研究。

二、实验教学开放内容:

在开放实验室的同时,我们还对实验内容进行开放,主要形成了九个系列的开放实验内容。

1.趣味实验系列。

教育心理学指出,人的活动一定受某些兴趣的引发,开放化学实验室改革教学方式也是如此。在开放实验室活动中,教师选择一些有趣的实验,供学生选做。在五彩缤纷的化学现象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促使学生深入探讨。(例如:“铁的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色变化”,“滴水生紫烟”等)

2.生活实验系列。

开放实验室不能限制在书本实验,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学生在学校或家中做一些贴近生活的实验。引导学生科学使用替代品,培养创新精神。(例如:肥皂的制备;家用洗涤剂性能检测等)。

3.难点实验系列。

对一些平时演示和分组实验中较难的,可以让学生在开放实验室中亲自重复动手。(例如:纤维素水解做费林反应等。)

4.技能实验系列。

实现实验目的的先决条件就是要加强实验意识、规范实验操作,而教材安排动手实验的机会又不多。因此,可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练习基本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克服困难,在轻松的氛围中有所得,让一些“缺乏自信”的学生通过反复操作,提升实验操作能力,增强信心,找回自信。

5.质疑实验系列。

学生在开放实验室中,思维更活跃,他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解决一些疑难的问题,如NaHCO3溶液和偏铝酸钠是否反应?在遇到很多质疑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让实验室成为检验真理的“最高法庭”,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

6.拓展实验系列。

基于课本,但高于课本的实验成为学生“最近发展区”实验。例如:教师在讲解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时,有学生提出疑问,最终所得溶液为什么一个绿色,一个蓝色?课本没有解释这个问题。那我们就可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走进去,进行课本实验的拓展实验,以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望。经过实验和推理验证,最终明白了“绿色”是铜离子(水合)、二氧化氮混合于溶液中造成。

7.发散实验系列。

有相同的实验目的,但实验原理、仪器和设备的选择不同,则实验将显示多样性。所以,如果我们可以选择典型的实验练习,让学生自己进行多向思维分析方案是否可行,并筛选和选择,然后让学生根据选择的方案进入开放实验室进行实验,通过对比推敲,最终实现单向集中思维和多向发散思维的互补。(例如:设计检验Fe3+存在的方案至少有三种)。

8.发现实验系列。

开放实验室,可以让学生体验科学家的研究历程,发现“新”现象,感受对未知的探索,产生“新”知识。例如:在三氯化铁溶液和硫氰化钾溶液反应的平衡系统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钾后溶液颜色变浅的原因,就不可以用高中化学知识来解释?观察是认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学生走进开放实验室,最终实现观察与思考的不断升级,得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颜色变浅不是平衡的移动而是盐效应的原因。

普罗塔弋说过“人的大脑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而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所以,我们教师要抛弃那种简单的灌输式教育,通过引导,积极创造和谐的实验室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开放化学实验室,大力促进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和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本文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重点资助课题《“开放实验室”促进普通高中理科教学变革的实践研究》(批准号为:C—a/2011/02/02)的阶段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宁宁,林善法,郑育华.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7).

[2]楚随英.开放实验室的用作用及其管理[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3]曾锐,徐朝军.开放实验室管理理念及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3).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中学

实验对科技的促进作用 篇7

关键词:学会,农机维修,科学技术,科技进步,管理体制

农机维修学会是全国农机维修系统唯一的学术组织, 在创建以来的三十几年中, 共召开了十三次全国农机维修学术会议, 组织了几十次农机维修新技术展销、推广、培训、研讨活动。每次活动都是根据全国农机维修生产第一线的实际需要来确立活动的主题以及内容。召开学术会议前, 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论文, 学术论文集在全国农机维修行业内发表, 学术会议从探讨农业工程机械维护与修理理论、农机维修体制与制度、研究开发农机维修新技术和新工艺、探讨检测技术及故障诊断技术在农机维修上的应用、加强农机维修市场和农机流通市场及旧机市场的法制化管理等方面来展开研讨活动。

一、发挥农机维修学会技术优势, 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

为了学习国外先进的农机维修管理经验, 学会于1994年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了国外农机维修考察报告会, 请中国农业大学的仪洁教授等四位专家分别介绍了日本、荷兰、前苏联的农机维修现状及先进技术, 使与会同志放开眼界, 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 寻找我国在农机维修管理上的差距, 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机维修管理模式, 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上, 学会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农机维修市场需求, 有选择、有重点地探讨了几项实用技术, 例如农机维修检测车的研究与推广, 课题立项人、农机维修学会理事长梅书文同志多次进行了国外调研, 经农业部批准, 已将此项立题, 现正在研究之中。

为了引进国内先进行业的设备维修新技术、新材料, 自1995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七次全国农机维修学术会议以来, 1997年的成都会议和1999年的泰安会议都成功地举办了农机维修新技术、新产品信息发布会, 邀请相关行业的厂家带着新产品、新技术到会议上演示, 将国防、铁路、交通、海运等系统的科技成果引进到农机维修行业中来, 推动了本行业的科技进步, 改变了过去的学术会议中只交流论文的单一形式, 为今后的学术会议开辟一条既有理论交流又有新技术交流, 理论联系实际的道路。

在普及农机维修实用技术方面, 农机维修学会与农业部农机维修研究所于1992年9月组织召开了《全国农机维修设备、仪器、工具展销洽谈会》, 参会的有5个省市的43个厂家132种产品, 成交额近200万元。会议期间, 学会受农业部农机化司委托, 组成了以中国农机学会第一副理事长华国柱同志为组长的专家评审组, 选出27种产品向全国推荐, 为加快全国农机维修网点建设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

自1995年以来, 学会多次举办了农机维修用铸铁冷焊学习班、喷油泵维修技术学习班和乡镇农机维修设备使用技术学习班, 学员大部分来自河南、河北、山东、内蒙及东北三省, 在普及常规维修技术的同时, 还介绍国内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二、根据市场的需要, 积极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机维修新体制和新制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农机维修体制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以农村个体农机修理点为主的农机维修网络, 已取代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国营、集体所有制的农机修理厂。特别是我国农村土地实行了联产承包制以后, 农民纷纷购置农机具自行经营, 农业机械由大型转为中、小型, 拖拉机保有量剧增, 随之而来的个体农机修理网点, 也像雨后春笋一样布满了各地乡村。

农机维修体制的变化及农机具机型的改变, 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例如, 急剧增加的农村个体农机修理点设备简陋、技术水平低劣、经营混乱, 严重影响了农机修理质量。特别是农机配件市场不规范, 假冒伪劣农机配件充斥市场, 为农机维修行业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

针对我国农机维修行业的实际情况, 我们农机维修学会在历次的学术会议中立题研讨, 代表们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从不同的角度探索我国农机维修体制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行业管理模式, 最后形成共识, 为政府农机维修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1988年12月, 在北京召开的第五次全国农机维修学术会议的中心议题, 就是探讨我国农机维修体制和制度改革问题, 与会专家对部分地区农机维修管理部门提出的修理网络建设规划、维修制度改革以及农机维修的立法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评议, 这次学术会议根据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为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机维修体制和制度迈出了第一步。随后又于1989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的“农机维修制度专题学术探讨会”。会议中心内容是:在总结我国40多年农机维修制度实施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当前各地区农业机械所有制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新情况, 探讨需要推行的农业机械维修制度和实施措施等问题。代表们一致认为:制订农机维修制度, 应贯彻预防维修的指导思想, 执行按时保养、定期检测, 根据农业机械技术状态进行修理的预防修理制度。此次会议精神, 为各级农机维修主管部门在决策农机维修制度改革方案, 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三、结合国家实际情况, 促进农机维修行业的改革与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后, 在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冲击下, 各地农机修造企业困难重重, 这些曾在计划经济时期为国家农机化事业发挥巨大作用的国营企业, 在农机体制改革以后, 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面临着生产量不足、经济效益下滑的局面。

针对这一现实, 在1995年10月于北京召开的第七次全国农机维修学术会议上, 将企业改革作为主要议题之一进行了研讨。会议认为:改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 农机修造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立足于农业, 面向市场,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全方位改革和多元化发展,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题, 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必须加强政府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和指导协调作用, 逐步形成区域性的企业群体, 以便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随着企业改革逐步深化, 要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在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同时, 要把提高产品质量放在首位。

随着国家企业改革政策的建立与完善, 证明我会第七次学术会议确立的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 由于各级农机维修主管部门将会议精神运用到企业改革决策中, 提前起步, 使一部分县级农机修造企业在改革中得到了实惠, 有的已成为本地区内的龙头企业。

四、引进“绿色再制造工程”新概念, 丰富了我国农机维修理论体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农业机电设备向着高精度、自动化、复杂化发展。农机维修也由简单的技术和工艺发展成为一门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综合性的有自己完整体系的学科。随着表面工程技术和工程机械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在农机维修中的运用, 已由传统的恢复性维修发展到预防性维修和改进性维修, 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对农机具的关键部件改性或优化其结构, 使其机械性能超过了原机型使用寿命。例如利用等离子堆焊、低温镀铁等表面工程技术修复拖拉机曲轴, 增强了表面硬度, 提高了耐磨性, 延长了使用寿命, 收到了社会的好评。

科学的农机维修技术是保证和充分发挥农业机械效能的基本条件, 而离开这一条件则难以维持农业机械化生产, 因此, 在农业现代化生产中, 农机维修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辅助手段, 而是作为一种生产力独立存在于社会生产活动中, 它既节约资源, 又无环境污染, 所以被专家称为“绿色再制造工程”, 这是我国农业工程机械维修理论的升华。

实验对科技的促进作用 篇8

政府采购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 在一些政府采购制度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 政府采购制度已经作为一项重要的科技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 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这表明, 政府采购已不仅是一项加强支出管理, 节约财政资金的制度, 还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政策手段, 为加快这项改革和实施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指明了方向。

但是学术界对于政府采购促进科技创新的效果有着不同的观点。国内一些学者认为政府采购对于科技创新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 如刘小川 (2008) 认为, 制定合理的政府采购政策, 可以在企业科技创新的市场构造、缓解经营风险以及引导投资方向等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Birgit Aschhoff (2009) 通过对德国1100家创新成功的公司进行研究, 比较四种创新政策:政府采购、规则、R&D津贴和大学的基础研究, 结果发现公共采购和大学知识外溢能够同样成功地促进创新。大学知识能够均匀地用于所有企业。而公共采购对具有经济压力和分配或技术服务的小型企业是尤其有效的。Jakob Edler和Luke Georghioua (2007) 认为政府采购是以需求为导向的创新政策的一个关键要素。

也有的学者认为政府公开采购能够有效驱动企业技术创新, 但是政府采购由于缺乏竞争性和指向性, 使得政府采购总额与专利数量之间负相关。但是由于我国政府采购政策实施较晚, 这些研究都是基于国外的数据和经验, 因此, 本文将根据中国政府采购实施以来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探讨我国在政府采购对科技创新的作用。

2 政府采购促进科技创新的机理

科技创新的引致理论包括两个方面——市场需求的拉动作用和供给的推动作用。政府采购主要是从拉动需求方面促进科技发展, 对于政府采购促进科技创新的机理,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政府采购可以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风险

政府采购可以从引导技术方向、扩大市场需求、保障创新收益、实施优惠政策等方面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对于企业的自主创新产品, 政府以采购的方式先期进入, 加快创新产品进入市场应用的速度。

政府采购创造了巨大的需求市场。首先, 政府采购的数额巨大, 根据国际惯例, 一个国家的政府采购规模一般应占到本年GDP的10%以上。我国政府采购起步晚, 规模相对较小, 但在2009年政府采购资金也突破7413亿元。其次, 政府采购的范围广, 包括货物、工程和服务。发达国家的政府采购已经不仅仅限于满足专供政府部门使用的货物、工程及服务项目等物资需求, 政府采购已经延伸至导弹、战机等军事装备, 铁路、市政工程、电力、通信、机场、港口等公共基础设施, 涵盖了公共机构和公共部门所有的采购活动。而且政府采购的范围仍然在不断扩大, 并且不仅仅限于国内市场而是大规模向国际市场延伸。再次, 政府采购还对其他的市场有着良好的示范效应。技术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订单还会向国内外消费者传输积极的产品质量、信誉信号, 相当于为企业做了优质免费广告, 结果拓展了国内外私人市场。如果政府采购在选用自主创新的产品时率先垂范, 就会极大地提高民族自信心, 社会公众也会自觉选用自主创新产品。

2.2 政府采购能分摊企业技术开发成本

政府采购能够引导科技创新的方向。政府在进行采购时, 会对需要采购的商品进行指标上的规定, 这无疑是给行业的发展方向指明道路, 减少了企业科技创新的盲目性。政府往往会对基础科技的研究进行大量投资, 并使研究结果公共化, 这些都会减少企业个体的研发成本, 并且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研发造成的浪费。

2.3 政府采购促进小企业自主创新

中小企业是促进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据统计, 我国65%的发明专利是由中小企业获得的, 在美国, 80%以上新开发的技术是中小企业付诸产业化的。政府对小企业自主创新进行支持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于市场失灵理论。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自主创新能够产生正的外部效应。第二, 鼓励小企业进行自主创新能够向其他潜在投资者传递信息, 从而使小企业融资变得相对容易。第三, 鼓励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够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和解决就业问题。

2.4 政府采购促进产业结构产业升级

政府采购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中起到积极作用, 从而促进本国的科技创新。政府采购形成政府财力的注入, 又可以产生一种示范效应, 引致私人资本向这些产品和产业的流动, 鼓励、刺激这些产业和产品的发展, 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升级。政府采购对科技创新行业的发展进行直接支持和刺激, 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加速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并且在政府采购中的竞争原则可以促进自主创新的发展。

3 建立模型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层面考察政府采购对技术创新的作用。由于直接投资和政府采购是政府对于科技创新的投入两种直接支持方式, 因此, 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两种投入方式的产出能力。由于政府投入期望的产出是科技进步的能力, 因此采取投入产出分析法分别对两种投入方式进行分析。投入要素分别为政府采购的总规模和政府的R&D直接投资的规模, 产出产品即为国家整体的科技创新能力, 用每年专利申请授权量表示。建立模型如下:

分别建立方程:Y=A·GPα (1) 和Y=A·RDβ (2)

对方程两边同时取自然对数, 得:LnY=LnA+αLnGP和LnY=LnA+βLnRD, 其中GP表示政府采购的规模 (亿元) , RD表示政府的R&D投入规模 (亿元) , Y表示专利申请授权量 (万件) 。在研究宏观经济时, 专利申请授权量作为科技创新能力的衡量指标被广泛应用。

在方程中, α和β分别表示当LnGP和LnRD每增加一个单位时, LnY的增加幅度, 因此, 可以把政府采购规模和R&D投入规模对专利申请授权量的影响量化, 其值越大表示影响也就越大。

本文选取中国2001—2009年的数据, 进行分析。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政府采购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0年中国科技统计 年度报告》整理而成。

先作相关性分析, 考察政府采购和直接研发投入对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影响程度。

**Correlationissignificantatthe 0.01level

由此可见, 发明专利授权量与政府采购规模、R&D投入都是正向强相关的, 其中与R&D投入的相关性要更强一些。因此可进一步作投入产出的回归分析:

分别得到方程 Y=1840.201611·GP0.319381 (3)

和方程 Y=472.931308·RD0.796840 (4)

4 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数据分析的结果来看, 在我国政府采购与科技创新有明显的强相关关系, 但是其激励效果却远不如政府的直接研发投入。根据方程的回归系数可以看出:当LnGP和LnRD每增加一个单位时, LnY的增加幅度分别是0.319318和0.796840, 所以说政府的直接R&D投入对于科技创新的效果要远远优于政府采购。

由于政府采购是从市场需求方面拉动科技创新, 从而能够更为有效地引导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如果能够更好地利用政府采购对科技的创新功能, 由此而产生的乘数效应, 将会极大地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此, 提出以下建议。

增加政府采购规模。在一些重支柱产业, 如汽车制造业, 政府采购的订单已经是最大的订单, 由此带动的创新动力是巨大的。因此, 在一些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增加政府采购规模, 并由此而产生的乘数效应, 将会极大地促进我国的科技进步。在政府采购制度相对发达和完善的西方国家, 政府采购规模通常占其GDP的10%~15%, 占政府财政支出的30%~50%。我国虽然自从实施政府采购以来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2009年我国政府采购规模已经达到7413.2亿元, 占当年财政支出的9.8%, 占全国GDP的2.2%。但是这一数字离发达国家还有相当远的距离, 因此重视政府采购对科技创新的促进功能, 增加政府采购的规模, 将会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重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中小企业是重要的科技创新力量, 我国2003年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也明确规定:“政府采购应当优先安排向中小企业购买商品或者服务。”可是由于中小企业往往因为规模小、资金缺乏等各种原因而在政府采购的市场上无法与大企业竞争。2010年1月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 (征求意见稿) 》第四十三条对参加竞标的企业降低了门槛, 规定“投标保证金金额不得超过采购项目预算的百分之一, 且最高不得超过人民币十万元”。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中小企业的积极性, 但是对于这些企业的科技创新型的产品在价格上给予一定的优惠, 比如在同类产品中的某项技术上如果有科技创新, 价格可以上浮一个适当的比例, 这样将能够更大程度地刺激中小企业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刘小川.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研究[J].学海, 2008 (5) .

[2]Birgit Aschhoff, Wolfgang Sofka, Innovation on demand—Can public procurement drive market success of innovations?[J].Research Policy, 2009, 38 (8) :1235-1247.

[3]Jakob Edler and Luke Georghioua.Public procurement and inno-vation—Resurrecting the demand side, aPREST/Manchester Institute of Innovation Research[J].Manchester Business School.2007.

[4]孙晓华, 杨彬.政府采购驱动技术创新的机制及实证—来自欧盟9国的经验证据[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9 (5) .

[5]曹攀.中外政府采购之比较研究[J].国际经济与市场, 2007 (6) .

[6]刘慧.政府采购对科技创新具有巨大推动作用[J].中国政府采购, 2005 (11) .

物理实验对学科教学促进作用初探 篇9

一、通过实验, 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求知的动力, 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学生一旦对某件事物产生了兴趣, 他们的大脑就容易兴奋, 注意力会更加集中, 思维也会变得敏捷, 记忆力增强, 这样, 也就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二年级学生来说, 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自兴趣。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编排演示如“烧不死的金鱼”“会上滚的圆锥”等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 以此来激发其兴趣,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活跃气氛, 这些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如果中学时代的第一堂物理课是在教师表演的类似魔术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度过的, 无疑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美好的印象, 在他们心灵深处就会产生要好好学习物理的信念和动力, 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利用实验, 促进课堂教学

初中学生由于其年龄小, 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 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对具体的东西印象较深刻, 而物理实验形象直观, 富有启发性,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 我们应当通过物理实验教学来促进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也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思想水平的主渠道。要想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 实现最大的教学收益, 教师就要对课堂的各个环节进行调控, 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 保持全神贯注而又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探究。

在物理课堂教学时, 我们可以运用实验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产生“要立刻参与探究其原因”的欲望。例如, 在上“大气压强”一节课时, 可以通过一个实验来导入新课:将水杯灌满水后用一张硬纸卡片盖在杯口上, 按住卡片将水杯倒置。这时可以提问学生:当托卡片的手松开后, 会发生什么?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回答, 但当松手后他们会惊讶不已。这样一来, 追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成了学生学习的出发点, 也成了本节课开展的突破口。接下来, 教师可以围绕课前的实验提出问题, 让学生去探究, 在自主的、充满活力的氛围中开展课堂教学。当然,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实验来激学生的求知欲, 进而进行深入的探索。心理学研究表明, 中学生一般在课堂15分钟和35分钟左右注意力最集中, 教师要在每个阶段的学生注意波峰期, 用节奏语言和新颖内容激发学生思维, 使教师的情感和学生的思维发生“共鸣”, 整个课堂气氛形成高潮。在物理教学中, 物理实验就能够有效地激发课堂高潮。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重视物理实验的作用及功能, 更好地调节教学节奏, 更加有效地传授知识, 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 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及探究的欲望, 并通过实验, 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

三、多做实验,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物理实验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 又是物理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物理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能有效地促进课堂的教学效率, 同时促进学生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力等各种能力提高, 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学生的基本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在实验教学中, 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呢?

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 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获得知识的最基本途径, 也是认识客观事物最基本的环节。实验可以使学生有明确的观察目的, 能更仔细、具体、全面地观察所发生的物理现象, 并促使其探索。例如, 在“摩擦起电”实验中, 边设问边让学生思考和观察:手帕摩擦过的塑料膜对纸屑有什么作用?手帕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 在相互接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把用手帕和毛皮分别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靠近些, 它们之间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观察, 学生得出“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及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结论。这样, 通过实验, 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而且让学生边思考边进行实验观察, 很快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可见,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其他实践能力的基础, 是发展智力的前提。

动手能力是学生的基本能力之一, 物理实验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通过一定的实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例如, 在学习密度的时候, 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实验, 结合“真假皇冠”的故事让学生亲自动手, 从实验中得到答案, 这样, 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实验动手能力, 而且通过实验操作, 他们学到的知识也比较深刻、牢固。

思维能力也是学生最基本的能力之一, 是智力的核心。在实验中, 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 获得了初步的感知, 要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就像前面说到的要探究现象出现的原因, 就要对所观察的现象进行分析, 这个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这样一来, 初步的感知成为了深入的认识, 就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 从而让我们得出更正确、科学的结论。同样以“大气压强”这一节为例, 在课前, 我们仅仅是看到了水杯倒置但卡片不会掉下来, 这是最直观的、也就是感性的认识, 但当我们进行深入学习的时候, 就要知道该实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同时, 在实验过程中, 要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实验过程应注意哪些事项?诸如水杯中的水的多少, 水杯倾斜的角度会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 去实验操作。实验后还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综合、比较, 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引导和启发学生思维的过程中, 注意既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又要培养学生的集中性思维, 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训练。

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如何运用, 尤其像物理学科中这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实验中总结出的结论, 要懂得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去应用, 让实验与实际相结合。例如, 电学的知识可以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电路的问题;大气压强知识可以让我们解释出高原开水温度低的问题;力学可以让我们如何去“四两拨千斤”等。用自己实验得出的结论来解决、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做到学以致用,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 物理实验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作为中学物理教师, 我们应积极探索, 多做物理实验, 让实验大力地促进物理学科的教学, 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摘要:作为一门实验学科,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对于学科的促进作用越来越被重视,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 物理实验教学是如何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的?本人就物理实验课的特点结合多年从教经历对此进行了简单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实验教学,兴趣培养,课堂效率,综合实践

参考文献

[1].刘承笃.《中学物理教学法》.山西教育出版社.

[2].《全日制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实验对科技的促进作用 篇10

关键词:化学实验,分步计分制,实验教学

现行教学任务的实质是培养有理性的知识人, 其中, 实验教学则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化学实验教学又是一门在高等医学院校中与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联系的交叉基础学科, 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综合素质的培养、创新思维的激发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 目前我校学生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倾向, 即理论掌握较好而动手能力较差。究其原因这与实验教学质量不高有很大关系。因此, 在大力提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是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造成学生动手能力较低的原因很多, 除了实验设备落后, 开设的化学实验课数量、种类较少及缺少一些难度较大、较为复杂的实验等客观原因外, 学生主观上是否真正愿意认真投入到实验当中去是一个很关键的原因。事实上, 相当多的学生在思想上及行动上对化学实验课并不重视, 学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占考试分数绝大份额的理论课上, 而忽视了实验课动手能力的培养。此外, 实践中由于实验课成绩往往仅凭实验报告判定, 这种评分法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真实实验水平的高低, 因为报告之间差别小, 打出的分数相差不大, 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动手的积极性。这也是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重要原因。

为改变上述情况, 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重视, 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除在平时对学生多加引导, 使学生转变观念, 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外, 必须对实验考核制度大力改革。在尊重学生、重视分数的前提下改革实验计分制度。

一、化学实验考核制度的改革措施

1. 独立开设实验课:如首先在2007级药学本科中试行的有机化学实验独立开课。

2. 加大实验成绩占学科总成绩的份额:一般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 使学生认为占得分数少, 对总成绩影响不大, 从而忽视实验课。针对这种情况, 可把实验成绩提高到占学科总成绩的30%~40%, 使实验成绩成为影响学科总成绩能否及格的重要部分。这样一来就使学生不敢再轻视实验课。

3. 实验课成绩不及格或缺课者不能参加理论课考试。

4. 举办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大赛:如在2008级化学工程与工艺工本科学生中进行的有机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大赛。

5. 设计大型综合性的实验对学生全面开放, 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

6. 制定出能全面真实反映学生实验水平、鼓励学生动手积极性的评分制度。从而给学生造成一种压力, 促使学生努力提高实验操作水平。即在实验全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验的不同进程进行追踪考核综合打分, 在打分中根据学生实验质量高低注意拉开成绩的差距。

二、化学实验五步浮动考核计分法

由于一个实验的全程至少分以下5步:预习——操作——记录——结果——报告。因此要针对这5步进行打分并在每一步中设定不同的得分等级, 称之为5步浮动计分法。具体办法见表1。

实验全部结束后, 将学生每次实验分数相加, 得之和记为K。k除以实验次数E, 等于T, 若T>或=60分时, 则以实际得分计入学科总成绩。如T<60分时, 需随下一届学生重修实验课, 或不允许参加理论课的考试。

A项实验预习, 是一个化学实验课必不可少的理性准备过程, 其好坏对实验质量有直接影响。如果不预习, 单凭教师短时讲授是难以较快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理性认识的, 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最终造成面对实验中复杂多变的步骤、种类繁多的试剂而疲于奔命, 无的放矢, 照方抓药, 漏掉步骤, 既降低了实验质量, 同时也达不到能力的培养。因此把该项列入考核目标, 作为必须执行的硬性规定, 教师于课前进行抽查, 学生预习效果一般及没有抽查到的此项记分为0分 (该项基础分为0分) ;抽查到且预习效果突出, 能够回答一些必须经过理性思维才能答好的问题给10分;而预习效果差或没有预习的学生此项不但不给分, 而且要从总成绩中扣掉10分。这样学生预习积极性将大为增强, 并且注意预习的高质量, 有的放矢。

B项实验操作过程的检查, 是针对目前普遍存在于学生中的实验消极松懈现象而设计的。很多学生由于缺乏对化学实验的深入了解, 实验中没有考虑到实验效率以及实验一次不成功往往需重复操作的因素, 不严格按照要求的步骤和时间进行, 造成先松后紧, 前段时间做起来松垮、拖拉, 后段由于赶时间做得慌慌张张、稀里糊涂, 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 操作不规范, 这也是造成实验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这种情况, 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预示情况事先告知实验过程中各步骤预定到达的大约时间范围, 届时对各步骤的效果进行检查打分。例如, 对2006级临床医学本科生进行的常压蒸馏及沸点的操作技能考核计分标准 (见表2) 。

对实验操作规范、严谨, 预定时间内提前完成的给40分;在预定时间段内完成实验操作的给20分;效率低下, 不能在预定时间段内完成操作的给予10分。这样一来高低分差距为30分, 最高分是最低分的4倍, 从而督促学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重视工作效率, 养成严谨、高效的工作作风。同时也提高了化学实验质量, 使学生拖沓给实验造成的不良影响得以避免。

C项实验记录的检查, 观察学生的实验现象和原始实验记录是否正确、完整、规范和真实有效。

D项是实验结果的检查, 考察学生是否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一次性成功完成。这是衡量一个学生实验质量、动手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准。因此该项分数所占比重相对较大。规定时间内得到明确预期结果者得20分;对于高质量、高效率提前完成操作, 且明确得到预期结果的学生, 为鼓励可给30分 (如, 可将纸上层析实验中的圆形滤纸层析结果及R f值的计算附到实验报告上) ;对于效率较差, 超出规定时间但仍得到结果者, 给15分;而对于没有得到结果或结果较差者, 给10分;因为其毕竟经历了实验的全过程, 对操作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其较之高质高效完成实验的学生所得分数可差距3倍。

E项是实验报告检查。其在计分中不处于重要位置。报告一般的给8分;很好的给10分;较差的给6分。按此标准显然单纯完成报告这一项分数所占比重不大, 从而促使学生把精力集中在前面的操作上, 从侧面加强了学生对自身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视。这样一来既鼓舞了认真做实验的学生, 同时也给不重视实验操作、一味抄袭实验报告的学生一个警示。另外此考核方法也可防止学生的无故缺席。

三、实验教学效果有效性的提高

经统计, 学生实验成功率由该制度实行前的70%上升到了92%, 实验效率大为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 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 反映在实验过程中。“过程”的计分标准主要依据学生的实验效率、质量和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支持等级“一般”和“及格”设定分值的学生比例都接近90%, 支持等级“良好”设定分值的学生比例为70%, 等级“优秀”应得的比例为1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过程”被纳入计分后, 多数学生心理上对实验过程的重视程度增强,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操作锻炼, 对自身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效率及信心都明显增强, 多数学生希望通过达到“优秀”的等级而取得更高的分数。但也有10%的学生认为等级“优秀”只应得较低的分, 说明这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操作规范性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此方面仍需提高。与该计分制使用前相比, 学生操作的规范性明显增强, 实验效率明显提高, 基本上消除了学生在实验中动手消极、操作随意的现象。实验成绩考核评审方法的改革,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验任课教师的工作强度, 但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来说是完全必要的, 加大对实验教学的物力人力投入是符合当今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要求的。这种方法经一段时间的试用, 效果显著, 学生对化学实验课的学习态度大为改观, 严谨、高效的实验作风正在树立。尤其是解决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张皮”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做到每一个教学行为都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学理念为依据, 并把它融会在制定的这个标准框架中。教师运用这个标准框架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这样学生们不会感到教学理论的晦涩和抽象。他们对实验教学将不再拒斥。相反, 他们会乐于学习理论知识, 乐于做化学实验, 并大胆地实践创新。

参考文献

[1]曹晓群, 刘欣.结合科研工作开展学生设计性实验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室科学, 2006, 3:135~136.

[2]阎蒙钢.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测量与评价的方法浅析[J].化学教育, 2006 (2) :10~13.

[3]尹爱萍, 赵三虎, 赵明根.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讨[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4) 2:117~119.

上一篇:权变的观点下一篇:汽轮机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