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法律问题

2024-05-10

第三方支付法律问题(精选十篇)

第三方支付法律问题 篇1

如今最火热的商务活动, 就属于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 电子商务为消费者们带来了足不出户, 却可以实现购物便捷的奢望。在使用第三方交易平台进行付款交易时, 第三方交易支付平台背后所隐含着的监管风险和法律问题不容忽视。因此, 本文针对第三方交易平台的监管风险和法律问题, 提出尽快完善相关立法的建议, 为电子商务有个规范良好的法制发展环境奠定基础。

二、第三方支付平台基本情况

传统的网上支付方式以各家银行的网上银行平台为主, 要借用银行卡号所对应账户进行网上交易等交易工具。网上银行往往采用SSL或SET门户安全协议, 对银行卡交易和关键信息进行加密处理, 从而防止往来侵害和信息外漏。传统的网上银行采用的安全保密方式, 主要有电子密钥或是动态口令密码, 这些都是用密码加密处理, 对网上银行的账务管理、支付等进行安全控制, 从而保障资金在网上的安全流动。

然而, 电子商务发展对于资金、物流、运转所需要的支持服务, 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商业银行结算模式的承担能力。随着电子商务旗下商家的扩张和网购交易数量的增加, 网上银行的支付模式看似安全, 但已经不能够适应网上交易的需求。另外一方面, 网上银行需要每一个交易商家, 都与银行签订接入协议, 并获得银行的认证软件。像淘宝此类网站商家, 多为小型商家, 根本就达不到银行准入门槛, 无法参与竞争。

此时此刻, 实现资金流动与银行网上银行等建立的合作关系的统一, 建立电子子商务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公平平台,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了。无论电子商务交易时, 使用任何一家银行的账户, 都是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统一完成交易支付功能。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来说, 在消费者们眼中, 就是无需认证、没有门槛, 完全开放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就应运而生了。与传统的网上支付方式不同, 第三方支付平台与用信用卡、电子现金等传统网上银行的支付平台, 相对独立于销售商家和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建立了电子商务商家与网上购物的消费者们平等的支付服务平台, 向电商和消费者们提供第三方支付和第三方清算的服务。

三、第三方支付平台风险分析

第三方支付是作为电子商务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公平平台, 也是实现资金流动与银行网上银行等建立的合作关系的统一平台。无论电子商务交易时, 使用任何一家银行的账户, 都是可以统一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 在线实时完成交易支付功能, 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另外, 支付平台的资金流与交易同步的特点, 极大地减轻了电子商务商家交易时的结算成本, 提高了资金周转效率, 降低了销售支付成本。

这些特性也就造就了第三方支付平台一次次被刷新的高额交易额。由此, 淘宝就有了支付宝, 腾讯就造就了财付通, 一系列创新性的电子商务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了。但是, 在大好的电子商务背景下, 并不是每一个第三方支付平台都是盈利的, 除了像支付宝这样的先行者, 许多第三方支付平台还处于是倒贴钱或是不挣钱的困境中, 如何把这一方便所有人的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平台, 变成规范经营、有利可图的平台, 值得有关经济方面进行研究。

其实第三方交易的过程中, 是潜在许多风险的, 一种是信用风险, 指的是第三方支付平台, 作为所有商家与消费者们统一交易的平台, 汇聚了大量数据流、资金流, 这个开放的网络里, 一旦出现任何技术漏洞, 资金泄露、信息泄露的风险极大, 甚至有可能出现之间利用技术漏洞, 来窃取资金或实现欺诈交易等等。一旦出现此类事件, 第三方交易平台失去的, 不仅仅是客户信任, 更是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未来。

第三方交易平台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公共信息平台, 交易过程中有大量资金存放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一方面, 第三方支付平台并非传统金融机构, 寄存资金有一定风险。一旦第三方机构出现了破产情况, 暂存资金将从何追究, 其中相关法律关系并不明确, 消费者们资金寄存的权利将无法得到保障。另一方面, 第三方支付平台是一个公开开放的平台, 基于商户们诚信开展相关资金结算活动。一旦出现了商家不讲诚信行为, 第三方支付平台无法阻止商家截留、挪用消费者寄存金, 有可能会导致银行信用风险, 给消费者们带来无穷风险。

四、第三方支付平台存在法律问题

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了统一, 成为了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但是。与此同时, 由于电子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带来许多新的法律问题和监管漏洞, 归纳起来存在以下几点法律问题:

(一) 第三方支付法律责任的划分

电子商务属于近些年新兴事务, 目前国家尚未出台调整电子支付关系的电子商务法。一旦在电子商务交易中发生任何纠纷, 只能用《民法》《合同法》《物权法》等中的契约、合同、侵权等原则来, 解释这些法律事实。特别是第三方支付交易中, 涉及电子商务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涉及平台与银行之间关系、涉及消费者们与银行之间的关系。同时, 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开放网络平台, 技术性强、服务要求高, 并不能用普通合同关系来解释, 消费者们对与第三方支付平台更是没有任何话语权。作为相对比较强大的银行, 往往会将风险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在网上支付协议中将更多责任或是风险因素强加于消费者身上。一旦消费者资金受到损失, 责任将无从追逃。法律法规对于此类第三方平台相关问题, 需要有针对性制定电子商务发或电子支付法来予以明确规定。

(二) 沉淀资金的法律属性和认定

第三方支付不同于传统网银, 为了实现在电子商务交易中公平公正第三方作用, 交易过程中有大量资金存放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这种暂存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的流动资金, 就被叫做是沉淀资金。消费者在选购商品后, 就将沉淀资金交到了第三方支付平台上, 要等卖家发货、买方验收后, 才会将沉淀资金转付到商家手中。现今像支付宝这样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量非常大, 从定购到确认之间会存在一定时间间隔, 沉淀资金也会达到一定数量。这笔资金的归属问题, 第三方支付平台关于这笔沉淀资金, 对商家和消费者负有怎样的法律责任也是没有厘清的法律问题。同时, 随着大量沉淀资金停留于第三方支付平台中, 也会产生由沉淀资金产生的利息问题, 这笔利息应当归属谁, 也是值得探寻的法律问题。暂时代为保管沉淀资金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对于沉淀资金享有一定权利, 但不是该资金的所有权, 所有权还是属于消费者。

(三)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问题

电子商务属于近些年新兴事务, 目前国家尚未出台调整电子支付关系的电子商务法。一旦在电子商务交易中发生任何纠纷, 只能用《民法》《合同法》《物权法》等中的契约、合同、侵权等原则来, 解释这些法律事实。特别是第三方支付交易中, 涉及电子商务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涉及平台与银行之间关系、涉及消费者们与银行之间的关系。消费者在电子支付网络购物中处于弱势群体地位, 很难在第三方交易平台中获得应得利益。实践中, 作为相对比较强大的银行, 往往会将风险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在网上支付协议中将更多责任或是风险因素强加于消费者身上, 通常会采用格式条款合同, 在并不知晓情况下被迫消费者们接受限制不平等条款或免责条款。一旦发生任何问题, 消费者权益追溯无门, 只能选择离开, 这完全是不公平的表现。电子商务所带给足不出户的购物便捷时, 在使用第三方交易平台进行付款交易时, 第三方交易支付平台背后所隐含着的消费者权益缺失的法律问题不容忽视, 否则电子商务的未来发展将无从谈起。

五、规范第三方支付行为的有关立法建议

对于第三方支付, 这个新兴事务, 政府也开始不断重视其潜在监管风险和法律问题, 一系列规定逐步出台。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6月22颁布实施《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其中明确规定不属于金融机构或个人, 是不可以从事或变相从事支付业务, 也就是说并不利属于金融机构的第三方支付业务是无法开展支付业务。随后, 2010年12月1日, 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又颁布实施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凡是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均不能从事或变相从事支付业务。随后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先后获得了准入认可, 也就化解了这个政策上的过渡期。

这些规定从一定层面上来看, 是在束缚电子商务的发展, 但是从深远意义上将, 这是有利于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的。因此, 《办法》和《细则》的出台叶标志着我国第三方支付进入全面监管时代。这个监管缺少不了法律法规的规定, 因此加强电子商务、特别是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立法迫在眉睫。要提出相关立法建议, 必须梳理我国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高速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 相关立法规定建议如下:

(一) 明确第三方支付监管方

《办法》和《细则》的出台已经非常明确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机构。然而, 事实情况却是, 第三方支付的支付业务都是跨行业多重性质的, 中国人民银行根本无法也没有能力去行使监督责任。第三方支付平台业务主要是货币结算, 这个与商业银行的中间结算业务非常相似。《商业银行法》规定, 从事此类商业银行的中间结算业务, 必须经过银监会批准, 也就是说银监会可以履行其监管责任。其实, 无论是中国人民银行还是银监会, 第三方支付业务必须要有所监管, 否则没有规矩的第三方支付将无法继续生存。最后, 通过立法等形式对于电子商务活动中的监管主体、监管范围, 以及监管要求进行明确的规定, 让第三方支付领域再也不要随意为之, 不存在任何的监管真空。第三方支付平台只有做出没人管、没有法律规定的怪圈, 才能够步入正常健康的发展道路。

(二) 建立平台准入退出机制

《办法》和《细则》的出台也标志着我国第三方支付进入全面监管时代, 要监管第三方支付这个大量资金的流动的开放性网路平台, 就必要要有严格的准入和退出的规定, 《办法》和《细则》中已经将册资本、缴纳的风险准备金、风险化解能力等方面的行业标准, 作为第三方支付公司入门的基本要件。同时, 随着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多方面参与监管, 第三方支付的经营资格牌照将会作为这个市场规范准入的起点。另一方面, 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是面对这数量巨大的用户, 这些用户的意见和体验应当成为监管的侧面参考, 从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影响来综合评估。第三方支付平台是一个类似于商业银行的中间结算业务的, 在考虑第三方支付平台退出机制是, 可以借鉴商业银行的退出机制相关规定, 从而保持政策规定统一型, 使第三方支付平台和银行一样同等责任、互相配合, 不留下任何推诿空间, 提高相应制度立法所能够产生的成效, 让第三方支付合法合理合规有序地开展经营活动, 为消费者们提供更便利、更安全、更全方位的服务。

(三) 规范沉淀资金管理

第三方支付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由此产生的消费者们放置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的沉淀资金会越来越庞大, 这些资金背后所隐藏的金融风险, 以及对于社会产生的潜在危害。因此, 就针对这笔风险极大的沉淀资金, 应当明确以下几方面规定:一是强化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信息披露, 用公开透明运行的开放平台获得消费者们的信心, 也强化监管主体对于第三方交易平台的监管力度。二是对于消费者们的沉淀资金给予严格的规定, 要求第三方支付平台承担妥善保管义务, 不得随意从而保障这笔沉淀资金的稳定性。三是对于沉淀资金所产生的利息问题, 应当按照银行结算交易的规定, 应当将沉淀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放置在统一的账户中, 从而设立一个风险基金, 降低了沉底资金的交易风险。

(四) 保障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

在第三方交易活动中, 必须要明确第三方平台和消费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督促第三方交易平台主动承担起平台管理职责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责任。国家必须尽快制定调整电子支付关系的电子商务法, 充分保障电子商务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活动中消费者权益。另一方面, 也要明确在第三方交易活动中, 要落实相关法律责任的归属, 对于屡屡出现的格式合同中的“霸王条款”, 或者对于交易活动中信用担保范围不明的情况, 都应当制定统一保障消费者权益的规定, 落实银行、平台管理责任、落实商家法律义务, 充分维护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 也必须畅通第三方交易平台的救济途径和方法, 开拓相关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 让消费者一旦遇到问题, 就可以及时求助, 相关监管部门在查处举报投诉时, 一旦发现问题应当依法予以处理, 并对于违法第三方支付行为责任退出市场。第三方支付是作为电子商务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公平平台, 必须充分保障消费者权益, 从而实现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和谐、健康、规范的发展。

摘要:当人类社会步入网络信息化时代, 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为明显变化方面是, 传统交易方式也被逐步兴起的电子商务快速取代了。电子商务交易方式中, 最核心的变化就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了网上支付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统一, 彻底打通了制约网上支付的瓶颈。与此同时, 第三方支付的出现带来许多新的法律问题和监管风险。本文针对第三方支付的情况和特征, 梳理了其中潜在存在的监管风险和法律问题, 并提出了完善立法的建议。

关键词: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法律问题,风险

参考文献

[1]刘建伟.第三方支付平台风险控制问题探讨[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0 (12) .

[2]王利明.电子商务法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3.

[3]欧婷, 田静.浅析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的归属问题[J].财政金融, 2011.9.

[4]唐松松.浅议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资金及利息的归属田[J].商品与质量, 2012 (2) .

[5]杨宏芹, 张岑.第三方支付中沉淀资金的归属田[J].商业经济评论, 2012 (1) .

[6]赵达.第三方支付相关法律问题探究[D].吉林大学民商法硕士学位论文, 2010.

浅谈第三方支付反洗钱问题 篇2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各种网络支付,网络汇款的使用量激增,传统的银行业无法满足爆发式增长的网络结算需求,作为互联网信用中介的第三方支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并逐渐发展壮大的,第三方支付大大促进了经济与贸易的发展,但随着规模的愈发增大,隐藏在其背后的洗钱风险也凸显出来,第三方支付反洗钱已成当前反洗钱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第三方支付洗钱风险分析 1隐匿资金的来源及转移方向

当第三方支付参与到结算业务中时,原本银行了如指掌的交易过程被割裂为两个看起来毫无联系的交易。事实上这两个交易可以发生在同一银行系统或跨银行系统,但银行无法确定这两项交易的因果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方支付企业利用其在银行开立的账户屏蔽了银行对资金流向的识别。当第三方支付企业各银行系统账户轧差清算时,对于局外人(包括银行)而言,每笔客户资金的来龙去脉将变得更为复杂。前已述及,第三方支付可能会不再拘泥于电子商务的资金流环节而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结算模式。任何人只要在第三方支付企业注册了虚拟账户就可以便捷隐蔽地实现账户间的资金转移。2便捷的套现渠道

第三方支付企业为收款方实现了商户POS功能,是收款方的虚拟商户POS机,并且这种POS机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极大拓展了用户的范围。在银行POS业务中,银行会对申请人的资质进行调查、审核POS消费的单据,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贸易的真实性。而第三方支付企业在尽可能简化的程序下为收款方实现了POS功能,信用卡等禁止套现或不易变现的资金会轻而易举地在虚构贸易的掩护下转入可以提取现金的账户第三方支付虚拟的POS功能的随意性要远远强于银行商户POS,资金并不一定遵守从哪来回哪去的原则。利用第三方支付,即便在未发生贸易的条件下也能方便地实现资金转移,更何况套现。

3潜在的跨境支付通道,跨境地下钱庄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国内第三方支付业务竞争加剧,跨境买卖双方的支付需求(更多的可能是纯粹的跨境转移资金)逐渐显现出商机,第三方支付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有开展跨境支付业务的要求。在缺乏对外支付途径的情况下,一些未取得外汇局批准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有可能效仿地下钱庄,变相实现资金跨境支付——找到足够的境外对境内人民币的需求(即境外外汇供给)和境外合作伙伴,同时将国内支付时的轧差清算转变为跨境的两地平衡。第三方支付企业之所以能够方便地运用两地平衡原理,完全在于其是两次割裂交易的发起人,可以人为改变资金流向——将其收到的境内汇出的人民币资金转入境外汇人的境内目标账户。第三方支付企业具备在不发生资金跨境流动的前提下开展跨境支付业务的潜力。所以,当生存条件恶劣、跨境支付利润足够可观时,第三方支付企业有转变为跨境资金转移渠道的可能性。4天然的资金池

由于不同客户的结算周期不同、部分第三方支付企业有货款“担保”功能,支付中介账户中难免存在在途结算资金。当业务达到一定规模时,支付中介账户中的资金存量会相当可观。第三方支付企业虽不是金融企业,却具备了类似吸储、集资、组织基金并隐蔽使用这些资金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讲,第三方支付企业完全依靠道德良心而不是存在某种体制约束来保证其仅仅是保管占有的存量资金,而不是使用这些资金去创造“利润”。

二、第三方支付洗钱风险监管现状及难度

目前,我国尚未对第三方支付企业开展反洗钱监管。这是因为第

三方支付企业还没有纳入金融监管体系,其在工商部门登记的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都与一般IT企业相仿,反洗钱监管仍然缺乏充分的法律依据,既无法直接套用《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等现行规章,又没有专门针对这类企业的反洗钱监管办法可以适用。这使得第三方支付企业游离于反洗钱工作机制以外,成为我国支付体系中反洗钱监管的真空地带和高危区域。由于前期三方支付未要求实名制,现阶段也未进行强制实名制,客户可以轻易地隐匿身份进行网上的支付转账,无法查究其真实的资金用途。第三方支付公司也良莠不齐,大多未建立完善的内控考核,不能对支付平台上的交易进行进行有效地监控,一些非法的交易根本没有辨别能力。

三、第三方支付反洗钱工作的建议

1完善第三方反洗钱工作需要制度体系的建设

(1)将第三方支付企业纳入金融监管体系,打击非法支付渠道。对第三方支付企业设立准入门槛进行资质审核,比照金融机构对其注册资本、内控制度、公司治理结构等提出要求。建立行业规范,对第三方支付的模式、渠道和结算方式进行管理,防止鱼目混珠,鼓励公平竞争,促进健康发展。培养扶持规范自律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严厉打击通过地下钱庄或以两地平衡方式开展业务的非法活动,防止不法资金利用不规范的第三方支付体系转移资金从事洗钱。(2)监管主体需完善反洗钱相关的法令与制度。现有制度主要是针对金融机构的,除金融机构之外,第三方支付机构同样也是反洗钱的义务主体,需要利用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其进行必

要的约束与限制,令其有章可循。同时,监管机构要积极利用技术手段,建设有针对性的反洗钱统计监测系统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实行监控,配合制度的贯彻落实。2第三方支付公司加强内控

(1)做好客户尽职调查。在开户环节遵循实名制原则,做好客户身份的识别,在确保新开户为实名的同时采取措施完成对现有账户的实名验证。对于收款方(卖家)除要求其提供有效的证明文件保证实名

开户外,还应审核其商户资格——经营范围、销售的产品(服务)是否合法,杜绝不法分子伪装成商户,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收集归拢资金。特定业务环节严格审核收款方或业务伙伴的有关资质、审查证明交易真实性的相关资料或单据。如跨境支付交易中,须对境外代理支付机构和商家进行深入细致的客户尽职调查和资格审核,确保真实小额贸易原则得以贯彻。

(2)明确第三方支付账户的管理规则。虚拟账户与银行结算账户捆绑约定时严格遵守同名户绑定原则。设立专门的虚拟账户与信用卡等套现风险较高的账户绑定,按照资金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商家资质认定的原则进行管理。使用该类虚拟账户时,商家必须能提供发票、提货单等证明贸易真实性的单据,交易取消后虚拟账户与资金来源账户自动冲正。所有虚拟账户在交易进行期间不得重新绑定银行账户。

(3)第三方支付公司应保存交易记录。保存客户虚拟账户和支付中介账户交易记录,该交易记录应当直接再现资金的最初来源和最终去向,忽略支付中介账户的调拨中转,不得以批量处理信息代替具体交易记录,隐匿资金的因果关系。

(4)建立制度配合反洗钱申报调查。第三方支付企业应设计交易监控程序,对支付交易进行实时监测,对于不符合正常贸易行为或洗钱风险度高的交易采取相应的措施。按照真实小额贸易原则监测跨境支付交易,按照外汇管理规定办理购付汇和国际收支申报。及时上报大额可疑交易报告,报告应按照虚拟账户和相应银行账户交易特征填制。对以不记名的充值卡等定向支付工具向虚拟账户充值这一隐匿的“准现金”交易进行监测,并报送专门的大额“准现金”交易报告。

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迅猛,介入金融业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随之而来被利用洗钱的风险已不容回避。因此,应尽快建立起对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监管体系,并要求该类机构履行反洗钱职责。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出现是当今网络经济高度发展到今天的必然产物,是顺应各方需要应运而生的,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因此在监管过程中要注意站在发展的高度去思考,要注意其内

第三方支付法律问题 篇3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机构  跨境外汇  电子支付  管理

近几年,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受众选择使用互联网购物,商户之间网上跨境交易发展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支付机构跨境电子商务支付业务得到快速发展,并逐渐演变为虚拟化以及无纸化[1]。从整体现状分析,现阶段跨境外汇电子支付配套管理制度存在欠缺,导致异常外汇资金流入渠道更加便利,加强对其研究,实施监督与管理,对防范外汇管理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一、我国跨境外汇电子支付的发展分析

(一)支付规模

在2009年,浙江支付宝以及深圳财付通在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后开展境外收单业务。截止到2015年,支付宝已经成为了我国跨境第三方支付市场份额最大行业之一,其跨境支付总额超过7亿[2],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跨境外汇电子支付的有序发展与进步。

(二)支付的类型

当前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所采取的支付业务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与银行进行合作开展跨境网上支付,其类型包括两种,分别是购汇支付以及收汇支付。前者主要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境外进行网络支付各种服务;后者则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境内提供各种人民币结算服务。

(三)机构模式

按照经营模式进行分类,当前我国跨境支付市场中的支付机构包括三种:第一种是涉足跨境网络购物的模式,包括支付宝、财务通等;第二种是利用银行网络所开展的各种服务,这种模式能够支持跨境购物,外贸B2B,并且还涉及到刷卡消费等业务[3]。第三种是在当前跨境外汇业务逐渐成熟的基础上所开展的,主要是为全球在线收付业务所实施的境外支付企业,包括PayPal。

(四)流程分析

其一是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电子商务中购汇支付的流程。一般是消费者登录境外网购平台选择商品,并且下订单,境外电商人员将订单信息发送给第三方支付平台,且第三方支付平台在获取消费者基本信息后提醒消费者付款,境内消费者将订单所对应的人民币支付给第三方支付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则通知境外电商安排发货,且第三方支付平台则会向相关的托管银行发送支付信息,境外电商在收款之后将信息传递给第三方支付平台[4];其二是商务收汇支付的流程。主要是境外消费者登录境内的网站选择商品,并选择下单,境内电商会将消费者下单的基本信息发送给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到第三方支付平台收到信息之后,并给予认证信息后,境外消费者会将款项支付给第三方支付平台,而第三方支付平台则会将款项以及订单的信息传递给境内电商,境内电商则向消费者发送货物。此外,第三方支付平台还需要向相关的托管银行发送支付信息,并将人民币支付给境内电商,当境内电商通知第三方支付平台之后,表明交易结束。

二、当前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外汇电子支付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个人外汇管理政策效果有消弱效应

1.个人结售汇业务代办资格管理。从整体角度分析,现阶段我国跨境外汇电子支付的类型主要分为三种,其一是以第三方支付机构为客户名义进行结汇;其二是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基础上实施统一结汇办理;其三是客户对本币进行直接收付。对照《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可以看到,第三方支付不仅不是个人,并且代办个人结售汇的过程中也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提供各项证明材料,这样一来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个人结售汇业务的管理规定[5]。

2.难以执行个人结售汇年度总额的相关规定。一般情况下,第三方支付機构在线下以个人名义代理各项业务的时候,银行无法对第三方支付机构代理业务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包括姓名以及身份证号码,当然,也无法对个人的年度结售汇额度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无法按照相关外汇管理政策进行分析,难以执行个人年度总额的相关规定[6]。除此之外,在第三方支付机构将个人业务进行打包处理的时,不仅会增加工作量,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银行执行的个人结售汇年度总额管理制度无法发挥其价值与作用。

3.难以控制个人分拆结售汇违规。之所以产生这一现象,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是因为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金额比较小,并且交易的笔数比较多,与当前所规定的分拆标准存在差异,所以这种情况下银行无法按照当前的分拆标准对个人分拆结售汇交易行为进行筛查;另外一点是当前大多数银行对实际交易个人的身份信息不了解,并且在事前无法核实个人是否在已关注名单之中,这样一来则会导致电子银行的个人结售汇限额会被规避,从而无法进行有效控制。

(二)传统监管审核模式受到影响

1.无纸质单证带来影响。跨境电子商务所依赖的载体是互联网,这种模式不仅没有传统的合同,并且电子单证可以进行修改,不会出现任何痕迹,如此一来,则会导致货物以及服务贸易管理中审核纸质单证的传统受到影响[7]。除此之外,现阶段大多数跨境电子商务在进行交易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进出口货物进行报关,主要采取海关快件进出境,这种情况下会导致跨境电子商务实物交易缺乏真实性,甚至难以核对其出境货物的基本情况。

2.网络虚拟物品造成影响。在实施跨境电子商务之后,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网络虚拟物品的出现,包括各类游戏币、装备等,这种情况会对真实性审核造成影响。现阶段,除电子软件对无形资产管理问题加以明确之外,各类网络虚拟物品的买卖并没有加以确定,则会导致交易的真实性难以审核。

3.信息流、资金流分离造成影响。在整个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中,双方只有要达成交易即可,并没有直接的资金收付,而是采取第三方支付机构作为主要的资金收付体系。这种模式虽然会提高交易质量与水平,但是长此久往则会导致电子商务交易双方关系演变的比较松散,甚至会出现分离化的趋势。除此之外,第三方支付机构会应用银行实时跨境资金收付,但是会因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的分离导致银行无法对真实性加以判断。

(三)外汇收支信息缺乏准确性

通常情况下,第三方支付机构主要的操作方式是通过线下转换购、结汇主体等方式,这种操作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个人结售汇的行为有所掩盖,会导致个人结售汇的数据发生缺失[8]。假如第三方支付机构将所有的业务转变为银行自身办理的各项业务,那么则会导致个人结售汇数据出现缺失。换而言之,假如第三方支付机构内部清算的操作中,个人购汇以及结汇行为的内部清算操作受到掩盖,同样会导致个人结售汇数据造成影响,形成缺失。

三、完善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外汇电子支付管理的对策

(一)管理思路

严格按照外汇管理理念以及改革管理方式的需要,积极顺应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整体发展趋势,在进一步满足市场交易主体基础上,构建切实有效的跨境电子商务外汇管理体系,并与商务、海关等相关部门形成统一的整体,真正实现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全面发展。

(二)管理原则

首先,需严格遵循前瞻性原则。跨境外汇电子支付管理工作中需严格根据当前的发展趋势,并且要放眼于未来,在不影响监管的基础上能够真正满足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各项需求,如此才能真正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的有序发展与进步[9]。其次,需要遵循系统性原则。诚如上文所言,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收支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所以在对其进行分析的时候需要从其流程角度出发,并且要从市场准入、交易项目判定以及审核等角度出发,并作出规章制度与要求,实现管理工作的有序发展。再次,需要遵循可操作性原则。从本质上分析,跨境电子商务与传统的模式在交易方式上存在区别,主要具有虚拟化以及无纸化等特点,在新形势下,笔者认为需要对电子商务的特点进行分析,要积极制定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要将传统外汇管理模式所存在的弊端打破,從根本上保证监督管理具有针对性。最后,需要严格遵循有效性原则。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分析,跨境电子商务主要具备分离性以及多样性,尤其在设计制度的时候需要严格遵循交易这一基本元素,并且要在经办银行的审核后,对各项业务进行分析。除此之外,在赋予第三方机构代理跨境外汇电子支付权利的时候,则需要对交易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要对外汇管理的规定加以分析,如此一来才能真正保证跨境外汇电子支付监督与管理的有效性与全面性。

(三)管理对策

1.对跨境电子商务个人外汇管理加以规范。首先,需要不断完善第三方支付机构下的业务办理资格,从本质上满足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实际需求,并且还要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制定切实有效的联网核查系统。通常情况下,当个人注册成为了会员的时候,那么可以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签订代办协议书,并且还要从实际角度出发,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采取实名认证的方式,利用核查系统对个人身份信息进行查询,并留取个人身份证进行扫描,这样一来,才能真正保证个人结售汇代办业务的规范性与真实性。其次,需要制定完善的个人年度总额管理规定。其内容主要是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身份信息加以规定,包括个人结汇业务以及个人交易信息等均需要上报给银行,在银行经过查询确认之后按照相关的规定,将结售汇的实际情况纳入到(个人)结售汇信息管理系统之中,有效保证个人年度总额管理的全面性[10]。再次,需要积极做好个人分拆结售汇管理。笔者认为需要制定专门的跨境电子商务个人分拆结售汇的管理规定,其内容包括分拆标准、筛查时间、筛查方式、共享机制等均需要给予明确。除此之外,还要进一步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与托管银行进行实时分拆管理,这样才能真正避免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个人分拆结售汇现象的发生。最后,需要积极做好个人外汇结算账户管理工作。其一,需要对个人非经营性外汇结售汇按照个人分拆结售汇管理标准进行严控,并且需要将相关的线索积极提供给相关的工商部门,对不规范经营状况进行打击;其二是需要加强对个人外汇结算账户管理的宣传,需要按照相关的规定要求开设个人外汇结算账户,并且要利用外汇结算的方式收付相关的款项。

2.加强对跨境外汇电子支付真实性的管理。首先,需要积极做好邮递以及快件渠道各类进出境业务的审核,并且需要第三方支付机构将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中的名单以及相关单据进行扫描,包括个人物品申报单、出口物报关单等,切实履行真实性审核义务。其次,需要积极做好网络虚拟物品交易的监督与管理。在上文中笔者提出当前发展体系中网络虚拟商品出现,包括付费电影、游戏币、装备等,这种网络虚拟商品交易因具有虚拟性与特殊性,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将其设定为服务贸易,并且与商务、税务、海关等部门的沟通配合,制定对网络虚拟商品交易的管理规则,并且要从业务备案登记以及外汇收付等角度出发与分析,保证跨境电子商务的网络虚拟商品能够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最后,需要在新时期积极构建完善的跨境电子商务信息交互平台。值得注意的是需要与汇管理部门与工商部门、商务部门的协调配合,要构建有效的跨境电子商务信息交互平台,将该平台的作用发挥出来,并能够引导第三方支付机构将各类交易订单以及资金信息纳入到信息交互平台之中,从而真正实现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信息流,这样可以实现数据共享,并且能够方便各个部门(工商、海关、商务、外汇)的检查,能够实现与自身监管的交叉对比,甚至还可以将信息流与资金流不匹配现象进行管理,从而保障交易的真实性。

3.做好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收支信息监测工作。首先,需要对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管理工作加以完善。要不断明确现阶段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收支中真实性审核管理的重要意义,银行积极做好对跨境外汇电子收支真实性的核查。此外,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将在交易中双方的基本信息提供给银行,包括双方的名称以及资金的基本属性。除此之外,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发生制的相关原则,积极制定完善的跨境外汇收支信息申报要求,从根本上保证申报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其次,需要对个人结售汇数据录入数据加以规范。从金融发展角度分析,第三方支付机构代理个人在实施跨境外汇电子支付业务的时候,需要对不合理的内容禁止,比如进一步杜绝出现以第三方支付机构名义办理结售汇的现象,而需要采取实际的交易方式,要以个人名义在银行办理结售汇业务。当然,银行还需要严格在个人结售汇信息管理系统中采集相关结售汇数据,按照规定申报个人跨境外汇收支数据,从根本上保证结售汇系统数据的完善性,保证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个人办理跨境电子外汇数据的及时性、全面性、完整性。另外,还要不断加强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业务的检查与核查,避免诸多不良现象。

四、结语

综上所述,自《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推出之后,电子交易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发展趋势,且占据了国民经济发展中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几年,在相关国家政策的指引下,为进一步促进支付服务市场,积极探究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外汇电子支付管理备受关注,将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从实际发展角度出发进行解决,推进电子交易市场的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文进.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外汇电子支付管理问题研究[J].华北金融,2013,01:44-47.

[2]汪文进.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外汇电子支付管理问题研究[J].西部金融,2013,03:79-83.

[3]杨松,郭金良.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电子支付服务监管的法律问题[J].法学,2015,03:95-105.

[4]彭博.支付机构跨境支付对外汇管理提出新挑战[J].金融经济,2015,20:11-13.

[5]郭景荣.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支付业务监管探讨[J].金融科技时代,2014,06:68-69.

[6]宋连.第三方支付跨境电子商務外汇管理问题探究[J].中国信用卡,2014,07:61-63.

[7]叶华文,旷彦昌.第三方跨境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14,09:37-38+40.

[8]杨扬.第三方跨境电子支付服务法律体系及监管问题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6,02:79-85.

[9] Qi.The cross-border e-commerce payment channel construction and the path to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search [J].2016,03:56-59.

[10] Wang Xingping.Study on the manage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third party payment [J].Southern finance,2013,12:54-56+16.

第三方支付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篇4

第三方支付的概念是由马云在2005年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首先提出来的。他在会议中表示电子商务首先应该是安全的电子商务。而要解决安全问题, 就必须要从交易环节本身入手才能彻底解决支付问题。 (1)

而第三方支付由于现阶段我国法律对此并没有做出规定, 学理上的研究也较少, 所以对第三方支付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 笔者认为第三方支付是指具有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通过与银行签订服务协议的方式而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而在此交易平台中, 网络交易中的买卖双方均必须注册成为第三方支付的用户, 买方选购商品后, 将在其开户银行中的资金划转至其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中的虚拟账户中, 由第三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 买方检验物品后, 向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出支付指令, 第三方支付依据此指令将买方划转的资金划转至卖方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中的虚拟账户中。

2 第三方支付的性质以及其法律地位

2.1 银行说

支持此种观点的人认为, 第三方支付接收网络交易中买方所需要支付的货款, 相当于商业银行的吸收存款功能, 同时第三方支付也完成了网络交易中买卖双方之间的支付结算的事宜, 与商业银行的功能类似, 但第三方支付不具备发放贷款功能, 所以不能称其为银行。

2.2 非银行金融机构

持此种观点的人认为, 既然第三方支付不是银行但在其支付平台上有巨额的流动资金, 所以应当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经银监会批准设立的信托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境外非银行金融机构驻华代表处等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并不包括第三方支付, 所以不管从定义还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类型来看, 第三方支付均不符合。

2.3 仅支付结算组织说

第三方支付最主要或者最显而易见的功能就是代收代付代保管用户的资金, 所以有人认为该机构只是支付结算组织, 没有其他自有功能。笔者不赞同此观点, 除去代收代付以及保管客户的资金以外, 第三方支付还会依据用户的指令作出相应的充值、提现、付款、账户管理等行为, 所以其不仅仅只是支付结算组织。 (2)

2.4 支付机构说

2010年6月21日, 中国人民银行在网站上正式公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办法中规定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任何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支付业务。第三条认为“非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服务, 应当依据本办法规定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 成为支付机构”。依据该《办法》中的此条规定, 第三方支付本身为非金融机构, 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后, 即成为支付机构。笔者较为赞同此种观点。

3 第三方支付中的法律关系主体及其各方之间的法律关系

第三方支付中的法律关系主体主要有网络交易中的卖方和买方、第三方支付机构以及银行。

3.1 网络交易中的买卖双方之间的法律关系

网络交易中的买方为第三方支付中的指令的发出者, 卖方则为最终的资金流向者。在该网络交易中, 卖方负有及时发出货物的义务, 并且需要保证发出的货物与在网站上提供的信息一致, 同时卖方享有要求买方不能随意取消订单的权利。买方负有按时打款的义务, 同时当卖方交付的货物不符合约定时, 买方可以要求退换货, 且邮费由卖方承担。

3.2 网络交易中的买卖双方与第三方支付平台之间的法律关系

第三方支付为买卖双方提供了一个交易平台, 不仅提供支付结算功能还提供其他附加功能, 根据用户的指令作出相应的充值、提现、付款、账户管理等行为。而进行这一系列行为的前提是买卖双方必须分别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与其签订:“个人注册服务协议”和“企业注册服务协议”, 所以买卖双方分别与第三方支付建立了支付服务合同关系, 三方主体必须受该协议的约束。该支付服务合同关系的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资金转移服务中的委托代理关系;资金保管服务中的电子货币保管合同关系以及信用担保服务中的担保关系。

3.3 网上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法律关系

网上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发生法律关系是以双方签订合作协议为基础的。支付过程主要有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买方将款项划转至第三方支付的银行账户中, 此阶段中依据双方签订的协议, 银行有义务审查买方网上银行及其余额的真实性。第二个阶段为在买方收到货物且发出付款的指令时, 银行将第三方支付账户中的款项划转至卖方的银行账户中。

4 第三方支付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4.1 沉淀资金及其孳息的归属问题

沉淀资金的产生与第三方支付的性质有关, 买方先将货款划转至第三方支付的银行账户中, 第三方支付通知卖方, 然后卖方再发出货物, 待买方收到货物后再通知第三方支付付款, 这其中有一段物流时间, 于是就产生了沉淀资金。对于第三方支付而言, 其账户内会存有较大数额的沉淀资金, 关于该沉淀资金的归属, 理论界存在不同意见。而对于沉淀资金所产生的法定孳息的归属问题则比较容易确定, 属于所有权人。但在实践中, 很少有第三方支付服务机构向买方支付孳息的, 一来是单个的买方利息数额较少, 二来则是支付孳息的成本较高。但对于第三方支付服务机构而言, 大量买方的沉淀资金的孳息总额数额仍是较大的, 对于这一部分资金应如何处理, 法律应作出规定。

4.2 关于双方代理的问题

在买卖双方与第三方支付服务机构形成的资金转移的代理法律关系中, 第三方支付服务机构同时作为买卖双方的代理人, 形成了双方代理。有学者认为这是违法的, 但笔者认为, 我国民法通则并不是完全禁止双方代理, 且在此过程中, 买卖双方的意志是独立于第三方支付服务机构而已确定形成的, 第三方支付服务机构只需负责支付结算而已, 所以笔者认为该行为是有效的法律行为。

4.3 关于存放于第三方支付平台上虚拟账户中资金能否被申请财产保全的问题

该账户中的资金余额是虚拟的, 因为该笔资金并非实际存在于该账户中, 而是存在于第三方支付服务机构在某商业银行的客户备付金存款专用账户。因此对该笔资金能否申请财产保全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 (3) 笔者认为, 如果不允许财产保全, 那么此种方式很容易成为被申请人逃避执行的手段, 但对于具体操作的技术手段, 应有赖于法律作出具体规定, 以及第三方支付服务机构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协议来确定。

摘要:第三方支付解决了网络购物过程中资金和货物的安全以及买卖双方的信任问题, 解决了制约网络购物发展的瓶颈问题。但是第三方支付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第三方支付的性质如何, 处于何种法律地位, 与其他当事人存在何种法律关系, 沉淀资金及其孳息的归属以及保全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法律都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监管不到位制约了第三方支付的发展, 所以本文旨在分析这些问题。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法律地位,法律关系,沉淀资金

参考文献

[1]张春燕.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资金及利息之法律权属初探—以支付宝为样本[J].河北法学, 2011 (03) .

[2]黄木.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面临的法律问题[J].北方经贸, 2008 (12) .

浅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法律规制 篇5

摘要:伴随着电子商务发展而产生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一批支付平台推出各种金融、保险、证券业务,在方便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留下了法律风险,如在法律机制、金融犯罪监控与客户权益保障方面存在漏洞。对此,应当对加强有关立法,落实监管主体,强化风控与联动以及维护客户权益保障体系方面进行规制,从而更好地促进电子商务产业的良性发展与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

关键词: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支付宝;法律规制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产业日益壮大,逐步的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支付手段成为了电子商务运作中的重要一环。以往上面这一步骤是由传统金融机构即商业银行来实现的,尤其因网络业务上的经验不足与保守的天性而无法为发生在网络中的交易提供既便捷又安全的渠道,这给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产生及发展提供了空间。随着1998年电子商务工程启动,首都电子商城为网上交易与支付中介的示范平台以及第一家第三方支付机构首信易的出现,使第三方支付机构正式进入试水阶段。2003年阿里巴巴集团推出了支付宝,它具有信用、支付与虚拟账户功能,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支付环节的独立奠定了基础。2008年以后,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再局限于金融中介角色,开始对保险理财、公共事业缴费、航空、出租车领域进军。从这时起,兼具融资特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诠释了包罗万象的资金管理前景。可以说第三方支付机构已经成为我国支付服务市场的重要补充力量,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模式,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支付习惯,成为了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然而,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尚存在着诸多的法律风险,需要有关部门加大监管。以央行主导制定的以《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为代表的法律规范不断出台。这些监管法律法规和行业自律规范在实践中已经开始发挥作用。而支付宝平台的飞速发展,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亟待解决,这就需要法律层面不断研究对策,从而促进电商行业的有序发展。本文将以支付宝为例探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法律规制问题。

一第三方支付机构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对网络交易的管理,出台了法律法规乃至指导性意见。但是,相较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势头,有关部门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法律仍然处于滞后状态,一些法规还无法跟上其发展的脚步。作为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之一的支付宝所表现出的法律监管不足反映在以下若干层面。

2.1法律监管机制不成熟

纵观涉及电子商务与第三方支付监管的相关规范性文件,我国对于网络第三方支付的监管立法长期处于摸索和借鉴阶段,一些规范性文件的法律位阶不高,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亦不利于执行。另外,监管主体不清是该机制不成熟的另一个表现。虽然支付宝从事与传统金融机构部分重叠的业务,但有关部门尚没有制定出完善的配套法律促进其发展。国家商务部于2010年出台的《关于促进网络购物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属于政策性指导性文件,不具有法律效力;中国人民银行于2010出台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年出台的《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以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于2014年出台的《网络交易管理办法》。这些规范性法律文件均属于法律体系中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中的较低等级。法律位阶的不足会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带来困扰,导致监管不足或完全不受监管的尴尬局面。比如,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处理交易过程中有责任严控利用其平台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与传统商业银行类似,在涉及网络的经济纠纷中,由于信息的碎片化与不对称,一些隐蔽的违法犯罪活动难以依靠第三方支付机构独立的风险系统来杜绝。有效的风险监控需要依靠覆盖广泛的信息收集,将传统金融机构的风控数据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并轨,是对双方防范金融犯罪与其他风险的趋势所在。这需要有关立法部门提高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重视程度,提高相关法律法规的位阶。另一方面,支付宝本身在跨地区支付上就很有优势,常被用以跨行、异地交易。执法、司法部门在跨地域办案过程中,存在事实还未查明的情况下先冻结了客户、商家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账号,给支付宝、客户、商户带来了严重不便。如果对其立法位阶有效提高,执法、司法部门在处理方式上会有法可依,交易的三方主体会因具有对法律上的预期而更放心地从事交易活动,有利于经济秩序的稳定与健康发展。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规定,第三方支付机构必须向央行申请办理支付业务许可证,否则不能从事第三方支付业务。该规定将中国人民银行认定为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主体。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准入与退出机制等问题由中国人民银行监管,但是央行监管范围过窄,力度不够,无法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有效监管。如在支付宝与天弘基金于2014年2月合作推出余额宝基金业务之时,因涉嫌违反证监会规定,证监会欲强行叫停其业务,但是由于第三方支付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中国证监会无法对其监管,最后只能责令支付宝纠错了事。我国传统金融行业采取一行三会分业监管制度,即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我国金融行业实行分业监督、垂直管理的监管模式。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负责中央银行的业务,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管理全国银行、信托投资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全国证券期货市场业务;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管理全国的保险市场业务。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众多第三方支付机构因兼营多种金融市场业务而难以按照传统类型进行划分,使得其从事相关业务时没有明晰的对应监管主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分业监管难以为继,混业经营和监管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

2.2金融犯罪防控不力

支付宝作为新型支付平台,其便捷的支付效率容易被金融犯罪所利用,从而扰乱金融秩序,阻碍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犯罪分子想尽办法,规避金融行业的反洗钱措施。相比于拥有较为成熟的反洗钱经验的传统金融机构,支付宝在这方面表现逊色。支付宝因具备信用中介功能,很容易被犯罪分子所利用。为了追求高效率,缺乏传统风控信息来源的支付宝难以对每笔交易作出严格审查。因此,容易被犯罪分子用作管道,通过支付宝提供的中介服务辅以分散化的资金归集,将不法财产洗白。同时,根据2009年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洗钱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支付宝在被利用来进行虚构交易、虚设债权债务、虚假担保与虚报收入方面为犯罪分子极大地降低了洗钱的操作门槛。在支付宝上获取虚拟账户比较简单(自行创建账户或窃取他人已有账户),犯罪分子通过将非法资金注入持有的若干虚拟账户后,通过B2C、C2C平台进行真实交易或者关联交易将资金洗白。对于B2C、C2C平台而言,其设计目的是为了促成交易,风控能力更加脆弱。况且它们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会有意无意地放松对异常账户的监管,无形中放任了犯罪分子的洗钱行为,危害了社会的经济秩序。

2.3客户权益保障不足

客户是支付宝平台收获利润的首要前提,客户带来的流量不仅能促进广告商以及商户的入驻,还能进一步促进更多客户的加入。广告商的广告投放可以带来利润,商户入驻可以带来利润,商户与客户达成的交易亦可以带来利润。客户选择平台的考虑之一是支付环境的安全或资金安全,因此这应当是平台追求的目标。但有的支付平台的注册协议中却规定了平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不经消费者同意就可以直接冻结、划走消费者存于账户中的资金。《支付宝服务协议》规定,支付宝可以在发现异常交易或合理怀疑交易有疑义或有违反法律规定或本协议约定之时,为维护用户资金安全和合法权益,本公司有权不经通知先行暂停或终止您名下全部或部分支付宝账户的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对这些账户名下的款项和在途交易采取取消交易、调账等措施)即可冻结客户账户部分或者全部资金和账号。消费者者想要解冻资金,除了要按照支付宝要求提供包括物流凭证、身份证、银行卡、阿里旺旺聊天记录截图等资料外,支付宝自身也有权决定是否予以解冻。支付宝公司依据法律法规及法律文书的规定、有权机关的要求属于依法配合司法行政机关的行为,属法定义务,具有正当性。但依据《支付宝服务协议》约定和支付宝公司单方面判断就可决定冻结存款或账户显然超出了配合司法行政机关行为的范围与合理边界《。支付宝服务协议》还约定本公司有权了解您使用本服务的真实交易背景及目的,您应如实提供本公司所需的真实、全面、准确的信息或资料;如果本公司有合理理由怀疑您提供虚假交易信息的,本公司有权暂时或永久限制您所使用本服务的部分或全部功能。客户递交信息材料的真伪应由权威部门认定,如果只是支付宝公司单方做出认定,那么明显缺乏说服力。支付宝只是一家商业机构,在获得法律授权之前不得随意处理客户的合法财产《。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只有在明知或应知客户的支付业务牵涉违法犯罪活动时才可冻结客户的支付业务,支付宝将这一权限扩张到自己可单方面订立冻结资金与账户的标准,显然构成了权力的滥用。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必须是有权的司法、行政机关依职权在法定的情形下才能冻结公民财产,并遵循比例原则,冻结存款、汇款的金额应当适当,必须与履行行政决定的金额或者违法行为的情节相适应。关于划拨消费者账户资金问题,支付宝的《争议处理规则》约定本规则未能明确的,交易双方授权本公司自行判断并决定将争议货款的全部或部分支付给交易一方或双方。就是说它可按照其依据争议处理程序根据自己判断做出的结论单方面执行,将争议货款的全部或部分支付给交易一方或双方。若争议双方选择自行协商或者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的;在支付宝规定的时间内未协商一致或者执法、司法机关未受理的,支付宝也可以强行将货款退返给买家或打款给卖家。这其中问题在于,支付宝公司没有对其自行处理结果的法律执行力,这种划拨行为与其自身性质不符,侵犯了司法机关解决纠纷的权力。即使《争议处理规则》中约定客户同意将争议交由支付宝公司按照规则确定的程序进行处理,仍不能得出支付宝公司可以强制执行处理结果的结论,因为强制执行力作为国家强制力的组成部分,直接侵害公民的财产权利,只有法定的有关机关才能行使。这就是仲裁机构、公证机构的仲裁裁决、公证文书虽然具有法律效力,但最终的执行仍须要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由人民法院裁决进行强制执行。退一步讲,即便未来支付宝的争议处理程序能够得到法律的认可,可执行部分还是要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才行。安全保障义务方面,第三方支付机构以约定在先为由,有推卸责任之嫌《。支付宝服务协议》约定:使用转账服务是基于您对转账对方的充分了解(包括但不限于对方的真实身份及确切的支付宝登录名等),一旦您选用转账服务进行转账,您应当自行承担因您指示错误(失误)而导致的风险。本公司依照您指示的收款方并根据本协议的约定完成转账后,即完成了当次服务的所有义务,对于收付款双方之间产生的关于当次转账的任何纠纷不承担任何责任,也不提供任何形式的纠纷解决途径,您应当自行处理相关的纠纷。表明看来似乎没什么问题,消费者既然发出了指令,自然应该对指令的后果和可能的风险承担相应的责任。但指示的概念是什么表述不清。事实上,在第三方支付机构交易中,客户所能发出的所有指示都是支付平台预设好的。既然第三方支付机构对指示的发出有参与其中,就应该对其预设的行为后果负责,对可能因为程序设计缺陷导致的风险,支付**当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不能仅仅因为指令由客户直接发出就要求其客户承担全部责任。

3对第三方支付机构法律规制的完善

第三方支付平台服务流程问题研究 篇6

关键词:服务流程;分解;优势分析;案例分析

一、服务流程的分解

服务流程可以分解为三个部分:内部互动部分、可视部分与互动部分。其中内部互动部分主要是专业技术和服务上的支持行为,可视部分是服务与终端客户进行交流的部分,互动部分是有形展示或是售后相关的针对顾客开展的行为。

服务的过程是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服务活动,其基本思想是基于提供服务的基础上以产品和服务的角度来定义服务流程。

二、服务流程的优势分析

(一)诊断分析的概述

基于服务流程的诊断分析是指综合考虑企业的各方面内部与外部资源,包括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环境、行业政策等,再通过顾客合作法、顾客接触法、技术核分离法,对企业在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整改政策的过程。

(二)服务流程优势的诊断分析

进行诊断分析与评价能够全面深入地对客户面对的问题与要求达到的目的进行分析,并且识别引起与影响这些相关因素及要点,同时,为了选取相应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再准备出必要的数据信息,使得报告具备可行性,故而诊断阶段还需要明确客户进行解决问题时的潜力。

三、第三方支付平台服务流程案例分析

(一)支付宝平台服务流程的特点

支付宝平台的服务流程共分为四步。第一步,是登陆支付宝页面填写用户相关信息,然后收到电子邮件并进行“确认”,账户注册成功;第二步是让客户了解支付宝,针对支付宝的概念、特点、服务范围、应用领域等向客户做一一介绍;第三步是激活支付宝账户,并且绑定个人手机、银行卡、信用卡等;第四步是通过提交个人信息、身份证实名验证、银行账户核实来进行支付宝个人实名验证。这样,便可随时随地地使用支付宝平台了。

(二)支付宝平台服务流程的诊断分析

1.优势分析

首先,支付宝采用了实名认证、绑定银行卡的方式,大大增加了账户的可信度和交易的安全性。其次,支付宝连同各银行,推出快捷支付,这也为交易付款节约了时间,增加了会员使用的便利性。

2.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支付宝平台是基于网络PC平台上进行使用的,那么其虚拟账户可能会因为资金的滞留而带来风险。因为支付宝平台通过其第三方进行弥补买卖双方在信用缺失方面的问题,那么买方在把资金汇给支付宝后,只有得到买方收到货后确认付款的命令才能够再把资金汇给卖方。其次,支付宝通常会有一个指定的结算周期,比如七天,那么这种巨大交付金额就需要在这段时期存放于支付宝的虚拟账户里面,这就降低了其支付效率,同时也会引发一定信用风险。

(三)支付宝平台服务流程的改进策略

在支付宝平台的服务流程里面,虚拟账户的滞留资金是其付款风险里面重要根源之一,它的高效性与安全性都会对第三方支付市场的规范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1.从政策、合约角度来看

支付宝有必要建全当前的滞留资金方面监管制度,以便对滞留资金所产生的相应利息与存放管理的位置进行明确规定,并且颁布相应的处置措施。另外,支付宝平台还要设置一个合理固定的结算周期上限,这样才能够提高其全部支付体系的正常运行效率。

2.从支付宝软件本身来看

首先在注册环节,“支付宝”可以考虑和目前各大平台合作或者与大型SNS(社交)网站合作。例如,利用腾讯QQ、新浪微博、校内网账号进行用户绑定或直接登录,以免去繁琐的注册环节,提高用户使用效率。其次在支付环节,要提高对客户信息的保密性,如何匿名支付双方的真实信息成了保障用户安全的关键突破口。最后,在反馈环节,支付宝是否可以一改往常的每月账单提醒,而取而代之的是每周一提醒。同时,支付宝是否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设置每月或每周支付上限,每当客户使用超过这一上限的时候,支付宝会以邮件形式告知,以提醒客户合理分配资金,提倡客户理性消费。

参考文献:

[1]童卓超.C2C第三方支付企业与银行的合作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9.

[2]魏捷.第三方支付平台运营模式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以支付宝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2(5):102-110.

[3]段文奇,赵良杰,陈忠.网络平台管理研究进展[J].行业预测,2009,28(6):1-6.

(作者单位 浙江省宁波市宁波经贸学校)

第三方网上支付监管的法律问题研究 篇7

关键词:第三方网上支付,法律问题,监管

第三方支付指和国内外各大银行签约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交易, 其流程是这样的:买方选购商品后, 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 由第三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买方检验物品后, 通知付款给卖家, 第三方再将款项转至卖家账户, 至此, 交易完成。在买卖双方完成交易的整个过程中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实际上起到一个信用中介作用, 它有效解决了网上交易钱货交付时空非同步性造成买卖双方互不信任的信用问题, 它的出现推动了电子商务的繁荣。在肯定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的积极作用的同时, 隐藏在它背后的一系列法律问题我们应该予以关注, 如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沉淀资金及利息的法律属性及归属、如何规制利用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进行洗钱和信用卡套现等, 现行的法律规范对这些问题的调整显得有些无力和滞后, 解决不好这些问题势必会成为第三方网上支付发展的瓶颈, 甚至会造成国家金融秩序的混乱。本文将就第三方网上支付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和如何进行法律规制展开讨论。

1 第三方网上支付监管存在的法律问题

1.1 沉淀资金及其利息的归属和使用问题

在第三方支付系统中, 支付的账务处理与支付指令的处理不同步, 交易环节和支付结算环节的资金流是先由买方到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得到买方确认授权付款后, 再由第三方支付平台将资金转给卖方。在这一过程中, 由于交易双方的货款普遍存在延时交付、延期清算的情况, 导致大量的资金沉淀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账户上[1]。随着网上交易的蓬勃发展, 沉淀在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的资金及由此产生的利息规模极其巨大, 以支付宝为例, 据业内人士估计, 按目前支付宝交易额14亿元的规模来测算, 考虑到出项资金和进项资金之间的时间差, 沉淀资金每月至少在100亿元左右, 100亿资金每天的活期利息就高达9.8万元。如此庞大的一笔资金如果不规范好将引发不可估量的风险, 其风险至少包括以下几种:一种是第三方平台公司因为种种原因, 导致资金链断裂, 资金被法院冻结, 导致支付风险。另一种情形则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挪用公司自己的投资或者是经营资金, 则会导致因公司经营投资失误而产生的风险。另外, 新兴支付手段的大量沉淀资金带来的风险, 也增大了洗钱、套现、赌博、欺诈等非法活动的风险。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第24条规定“支付机构接受的客户备付金不属于支付机构的自有财产。支付机构只能根据客户发起的支付指令转移备付金。禁止支付机构以任何形式挪用客户备付金。”《办法》明确了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沉淀资金不属于支付机构的自有财产, 不得挪用客户备付金, 其主要的目的是避免企业非法占用客户资金, 而将沉淀资金纳入央行的监管范围。但是客户备付金事实存在于第三方支付企业的银行结算账户中, 其产生的利息又属于谁呢?《办法》未予以规定, 已经形成的天量沉淀资金的利息如何处理?《办法》亦未给出解决方案。

1.2 利用第三方网上支付进行信用卡套现的问题

由于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在买卖双方中只起到信用中介的作用, 对于买卖双方是否存在真实的交易行为缺乏有效的监测, 这就为个人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自买自卖行为从而将信用卡里的钱套现提供了方便。违法套现者或者通过注册多个账户或者与卖方或买方恶意串通, 虚构交易, 将信用卡上的钱转移到第三方平台, 然后再通过其他账户提现, 整个过程只需要3~5分钟, 且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 可谓是方便快捷, 这种套现的方式因此也越来越被套现者青睐。由于银行大量发行信用卡, 套现者可利用多张信用卡通过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进行循环套现, 这样, 套现者可长时期有一定额度的免费的无息银行“贷款”使用, 而银行对其放出这些“贷款”的使用却难以进行有效监管。利用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套现会导致银行的经营风险增加, 且当套现额达到一定量时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其危害不可小视。虽然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它的服务条款中有禁止信用卡套现的规定, 但因为对此行为进行监管不易, 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基于成本的考虑, 其监管行为显得很无力。目前我国法律对信用卡套现行为的规制范围限于利用POS机进行套现, 对于利用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进行套现的行为则缺少相应的规定。

1.3 利用第三方网上支付进行资金的非法转移、洗钱、诈骗及逃税漏税等违法犯罪问题

网络交易交易双方不谋面, 大网上交易的隐蔽性和匿名性, 加之通过第三方网上支付进行的交易很难辨别资金的真实来源和去向, 使得非法资金转移、洗钱、贿赂、赌博、偷逃税、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有了容身之所, 而我国目前尚未有专门的法律规范对此进行有效监管。

1.4 虚拟货币对实体货币体系的冲击问题

由于虚拟货币的发行是由互联网服务商自行决定的, 其货币发行行为无人监管。一些虚拟货币在现实中已经具备了直接或间接与实体货币进行双向兑换的功能, 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出现了用这些虚拟货币购买相关服务和产品的行为, 说明虚拟货币已经具备了实体货币的职能。而对于实体货币, 由央行进行监控, 国家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贴现、存款准备金等措施和制度进行货币流通量的调节, 但对于虚拟货币, 尚未有相关法律对其进行专门规制, 由于虚拟货币其流通量完全取决于发行企业本身, 当虚拟货币的发行的规模和适用的范围达到一定量时, 如果不进行必要的监管, 可能会对实体货币体系和经济秩序造成冲击。

1.5 第三方网上支付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

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关系到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大致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交易中的保护, 较之于传统交易, 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拥有信息技术的优势, 当第三方滥用其优势地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时, 消费者将面临取证、诉讼管辖、责任划分等问题, 目前我国法律关于电子证据认定、网络合同效力、网络诉讼管辖、网络交易责任、诉讼程序等问题的规定较为滞后。二是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网上交易大多需要用户注册个人信息和银行账户等信息, 这些信息都会经过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处理, 这些信息如何保护, 如果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暂停或关闭, 支付平台中用户的个人信息如何处理, 目前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 极易使网上的个人资料有被泄露, 用户的个人隐私权有被侵犯。

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业务的不断创新, 未来将会出现更多的法律监管的隐患, 本文仅就目前第三方支付平台存在的较为突出的法律监管漏洞进行分析, 下面将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监管建议。

2 应对第三方网上支付监管缺位的措施

2.1 加强对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资金的监管, 明确沉淀资金及利息归属, 合理解决利息分配

对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资金的监管, 建议规定第三方支付服务商的自有账户与用户沉淀资金的账户相分离。同时建立第三方支付保证金制度, 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其开户银行存有一定金额或一定交易比例的保证金, 一旦第三方出现问题, 银行可以立即冻结这部分资金用于抵御风险。

关于沉淀资金及其利息的归属, 《办法》未予以明确。从《办法》的规定来看, 客户备付金不属于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自有财产, 既然不是自有财产, 备付金则应当归属于客户, 根据原物与孳息的关系原理, 孳息归属于原物所有人, 则备付金的利息自然也不属于暂时管理财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而属于客户所有。至于利息如何分配, 由于将利息返还给分散的客户成本较高, 技术难度较大, 可考虑借鉴美国的做法。在美国是由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FDIC) 通过提供存款延伸保险实现对沉淀资金监管的。具体实施方法是第三方电子支付机构将所有沉淀资金都存放在保险公司的账户中, 将利息用来支付为每个消费者购买上限为10万美元的保险项目的保费。这样不仅合理解决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和消费者之间的利息分配问题, 而且保证了整个交易体系的安全和稳定[2]。

2.2 加强对第三方支付日常监管

加强对第三方支付平台销售商品的监管, 严厉打击网上销赃行为。通过切断犯罪分子销赃链条, 压缩洗钱、信用卡套现、欺诈、盗窃等网络犯罪的生存空间。建立健全异常交易监测机制, 及时汇报可疑交易, 记录和保存所有交易, 并配合公安机关做好调查取证工作。

2.3 加强对虚拟货币管理

颁布法律法规, 明确虚拟货币的财产属性, 确定虚拟货币发行主体及发行主体的资质条件。规定虚拟货币发行主体在发行虚拟货币前, 应当向央行或指定的商业银行交存一定比例的真实货币作为保证金。限制虚拟货币的使用范围, 禁止虚拟货币与实体货币进行兑换。

2.4 建立健全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规范

现行的法律规范中没有专门调整第三方支付过程中各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 而是通过《合同法》和《侵权法》来调整的, 这样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电子支付交易中, 消费者只有接受与否的权利, 没有合同内容的商议权, 在第三方支付过程中消费者处于较传统交易更为弱势的地位。为充分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我们应当建立健全专门调整第三方支付过程中各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另外, 在制定法律条款时内容应当更倾向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张春燕.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资金及利息之法律权属探——以支付宝为样本[J].河北法学, 2011 (03) .

第三方支付金融监管问题研究 篇8

网上支付的快捷性和便利性深受网上购物者的欢迎, 但是利用网上支付窃取购物者资金的犯罪事件也频频发生。如今, 央行已将第三方支付公司定位为金融增值业务服务商。但由于网上支付涉及到相当多的金融规则和敏感信息, 这给金融监管带来了很多难题。

1.第三方支付的身份界定

第三方网上支付作为支持网上支付的主要力量之一。从产生的原因看, 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出现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解决电子商务的小额支付情形下交易双方因银行卡不一致而造成款项转帐的不便。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通过与若干家银行签约合作, 使银行网关接口与支付平台的公司帐号对接, 客户可以使用支付公司所有银行的接口付款或收款。但这些提供网络支付服务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提供支付服务的背后, 聚集了大量的用户现金或者发行了大量的电子货币, 客观上已经具备了某些银行的特征, 甚至被当作不受管制的银行。

2.电子货币的法律界定

(1) 电子货币的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IT 18811-2002) 对电子货币的定义为:消费者所拥有的、以电子方式存储在电子设备上的具有一定货币单位的货币金额。它由消费者购买并存储在电子设备上, 当消费者使用该设备进行购买活动时它会相应地减少。

(2) 电子货币的法律性质

电子货币要真正成为流通货币的一种, 需要满足以下条件:①被广泛地接受为一种价值尺度和交换中介;②必须是不依赖于银行或发行机构信用的用于清偿债务的最终手段;③自由流通, 具有完全的可兑换性;④本身能够成为价值的保存手段, 而不需要清算、结算来实现价值;⑤完全的不特定, 支付具有匿名性等等。

(3) 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

从技术上而言, 可能成为电子货币发行主体的有: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与银行相比, 后两者经常被忽略。

在我国, 众所周知, 只有央行才具有发行货币的权利, 信用卡的发行和经营限定在商业银行并需接受中央银行的监管。而在腾迅“财付通”支付平台中, 其发行的Q币已扮演硬通货的角色。面对金融电子化的新形势, 应尽早明确电子货币的发行权。

(4) 电子货币的跨国问题

电子货币、电子结算发展的结果, 将为其使用者跨越国境利用外国经营者提供的结算服务创造更多机会, 特别是在网络支付中, 消费者有可能使用国内机构发行的预付卡去支付国外发生的业务。事实上, 由于因特网的发展, 以电子货币进行的结算服务, 已出现无国籍化的动向。还有, 一个国家的发行者能对另一个国家的消费者发行电子货币, 以便在国内或国际商业交易中使用, 这种跨国发行能够避开国内法律和法规的限制, 使电子货币的管辖权问题变得含糊不清, 因而, 在法律、行政、司法等方面的管辖权问题也就更加复杂化了。对于无国界的电子商务应用来说, 电子货币还在税收、法律、外汇汇率、货币供应和金融危机等方面存在大量的潜在问题。有必要制定严格的电子货币的发行管理制度, 以保证电子货币的正常运作。

3.从事资金吸取形成资金沉淀

以支付宝为例, 调查显示:截止2008年3月6日, 使用支付宝的用户已经超过6900万, 支付宝日交易总额超过3.5亿元人民币, 日交易笔数超过144万笔。根据目前的交易规则, 支付金额可以在支付宝交易平台上停留3天至7天。这样, 平台中随时都有数十亿计的资金沉淀。若缺乏有效的管理, 则可能存在资金安全问题, 并可能引发支付风险和道德风险。

4.利用网络支付平台的网络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出现

由于网络交易的匿名性、隐蔽性, 第三方支付平台很难辨别资金的真实来源和去向, 使得资金的非法转移、洗钱、贿赂变相侵占国有资产、收受回扣、诈骗等活动有了可乘之机。此外, 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信用卡套现, 规避相关的利息费用, 以及逃避税收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1) 《反洗钱法》带来的洗钱风险

网上洗钱的原理是当窃贼通过黑客手段窃取到账号、密码以及相关信息以后, 由于没有银行卡实物, 卡里的钱拿不到手。但是通过第三方平台, 窃贼往往自己既充当网上交易的买方又充当卖方。作为买方时, 窃贼使用窃取的账户上的钱, 从卖方 (其实就是自己) 那里买东西。这样, 别人账户上的钱就顺利地套取到自己账户上了。

央行在发布的《反洗钱报告》中称, 网上银行在银行业务中占据的比重上升很快, 而且交易大都通过电话、计算机网络进行, 银行和客户很少见面, 这给银行了解客户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 信用卡套现的风险

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能够进行信用卡套现, 在电子支付行业内已是公开的秘密。网上套取现金行为指的是通过虚假交易, 使用银行卡支付后, 钱进入了支付平台的帐户, 通过帐户转移到银行, 然后从银行取现。这样做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套取现金。因为对信用卡的取现有一套控制制度 (交易没有限制) , 或者通过交易成本限制它的使用, 而网上交易则避开了这些。

(3) 虚拟性带来的欺诈风险

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 目前也没有实行上网实名制, 一旦虚拟世界中的“黑心”卖家骗到钱财后从网络消失, 再想找到他将非常困难。

二、加强第三方支付金融监管的建议

第三方网上支付发展迅速, 创新不断, 当务之急是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 规范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行为。

1.明确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法律身份

2006年6月, 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 央行开始涉足国内支付清算组织的某些“真空领域”的监管。该《办法》提出第三方网上支付结算属于支付清算组织提供的非银行类金融业务, 第三方支付公司是金融增殖业务服务商。这样的定位符合现有的国情, 第三方支付公司只是银行业务的补充和延续。

对目前发展还不是很充分的电子商务市场来说, 把电子支付纳入监管范围和提高准入门槛对商家来说就像戴上了“紧箍咒”, 一些人士认为, 现在出台这样的监管政策, 有可能会阻碍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另外, 要把不同产业链中的不同主体, 以统一的口径出示管理办法, 非常困难。但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

首先, 从事支付清算业务的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可能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无序发展, 不会在电子支付领域再出现诸如只要有一台服务器, 几个人、一个网站, 就从事在线支付业务的混乱现象。

其次, 网络交易和支付安全问题主要来自电子商务领域, 如网上拍卖、手机支付等新兴在线支付业务, 而目前国内提供此类服务的第三方支付组织都存在由于抗风险能力、技术实力以及企业自身规模限制等因素从而使其发展受限, 他们不可能做到像大的国有金融机构那样斥巨资大力打造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但如果要在支付清算业务市场分得一杯羹, 赢得消费者, 就要尽量做好必要的安全措施, 提高信用度, 比照央行的即将出台的管理办法, 面向市场, 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给消费者以交易的安全感, 这样的效果是最重要的。

2.规范电子货币和电子票据的使用

首先, 应明确电子货币的定义、发行方。将电子货币的发行归于央行旗下并不可取, 如果电子货币的发行权仅局限于银行, 那么现有的对银行的法规可以延伸到电子货币上, 因此央行就可以提供与传统银行存款同等程度的保护与监管。但这样无疑会对这一行业的竞争和创新造成很大的制约。相反, 如果各类机构都可以成为电子货币的发行者, 竞争的扩大反而会带来很多益处。但同时大量的问题将会无法规制。因此, 电子货币发行者是否应当局限于银行并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应当加强对电子货币发行的规范和调整, 发行者必须有一个全面的接受央行监督的风险管理程序。

其次, 2005年6月21日招商银行宣布为阿里巴巴提供“票据通”、网上国内信用证、多模式集团现金管理等多种国内领先的金融服务, 表明网上支付中的电子票据的使用已逐渐展开, 因此对电子票据进行签发、兑付、托管、统一认证、与纸质票据转换、电子票据伪造等都是央行接下来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再次, 在处理电子货币的跨国问题上, 应密切关注国际上的研究动向, 结合我国的实际, 制定保护电子货币使用者利益的相关法律、法规。

3.规范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业务范围

应规定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自有账户与客户沉淀资金的账户相分离, 禁止将这部分资金进行放贷、投资或挪作他用, 由银行对客户账户进行托管。目前工商银行便为“支付宝”托管账户, 并且每月都出具账户资金的使用报告。《电子支付指引 (第一号) 》中对交易金额的限制在实践中对国际机票、电子产品等的交易造成了困难, 而且许多消费者不愿花钱办理数字证书。对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交易金额的限制在考虑防范风险的同时, 应为平台业务的开展提供便利。此外, 汇款和转账业务是否可在平台开展也急需规范。

4.适当控制外资投资比例

为了规避中国政府对第三方网上支付公司的监管, 外资企业一般都采取曲线进入中国市场的策略, 借内资“壳”公司开展业务。

2005年6月10日,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清算司发布的《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中对中外合资企业的投资比例也做出了明确限制, “境外投资者可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投资者共同投资设立支付清算组织, 投资比例不得超过50%”。而在2006年3月央行的一次座谈会上, 该《办法》对外资比例限制更为严格, 改为不得超过25%, 进一步将PayPal等外资排除在外。实际上, 国内50多家第三方支付企业, 90%都是外资背景。而25%的外资限制将直接影响外资的规模, 部分企业有可能出现因资金链断裂而被迫退市的窘境。

但仅仅是外资比例的限制是否能真正限制外资的控制, 监管部门还需探讨。

5.加强国际合作, 打击网络犯罪

互联网是一个全球范围的, 超越国界、地域界限的网络信息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 国际信息交流越来越频繁, 各国、各地区通过网络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网络犯罪也随之日益国际化。由于网上交易的匿名性、流动性和不确定性, 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各国政府对网上交易监管控制的能力。因此, 仅靠一个国家的努力是无法防止网络犯罪的, 打击网络犯罪, 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与国际立法接轨。

参考文献

[1]张宽海, 张靖.第三方支付的分析研究.中国信用卡, 2006, (14) .

[2]高佳卿.第三方支付现状剖析与未来发展思考.电子商务, 2006, (10) .

[3]刘二亮, 刘云强.浅议第三方支付平台.电子商务, 2006, (09) .

[4]赵昕, 王静.金融监管的新课题:第三方支付.电子商务世界, 2006, (7) .

[5]辛云勇.支付宝的身份尴尬.互联网周刊, 2006-12-8.

第三方支付的现状与问题 篇9

1 第三方支付平台研究

1. 1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起源和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电子商务充分体现出与传统商务不同的低成本、跨区域、高效率的特征优势, 但要实现优势特征, 就必须解决安全问题, 构建安全快捷的网上支付结算系统。传统的支付结算方式主要表现为货到付款的形式, 需要卖家承担买方的信用风险。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 第三方支付创建在消费者、商家和银行间的连接平台, 充分发挥信用担保与技术支持的作用, 降低交易风险与成本, 提升交易的成功率, 实现货币在线支付、资金流转、结算安全等功能。

国际中目前影响范围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是美国Pay Pal, 它主要分布在世界190个国家和地区, 总共拥有超过2. 2亿的使用者, 能够满足24种外国货币之间进行的交易要求。国内企业通过借鉴其成功经验也获得了发展, 支付宝将传统银行业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 在虚拟的环境和信用缺失的情况下, 通过保证交易与支付的安全性来占据市场。第三方支付行业始终坚持“建立信任, 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完善的信用体系构建”的新兴服务理念, 促使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

1. 2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定义

由于缺少国际上学者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定义, 因此该定义我们主要从国内学者的研究中进行梳理。

李绪亮 ( 2006) 认为平台在消费者与商家及各个金融机构之间建立起安全的支付流程, 是能够为电子商务中的交易方甚至是线下交易方提供“中介服务”或“第三方担保”。

唐恒武认为, 第三方支付是独立机构, 具备一定的实力和信誉保证, 与银行签订合约, 为用户交易提供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相连接的支持平台的网络支付模式。

根据上述的定义, 可总结出第三方支付平台不仅是一个支付中介, 它同时在交易双方之间起着监督保障的作用, 建立信任机制, 降低风险保障贸易双方的共同利益。

1. 3 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第三方支付市场的规模的扩大, 易观智库在2013年第三季度报告中指出第三方支付的交易数额达到16655亿元环比增长超过15% , 支付宝、银联网上支付、财付通占据市场中超过80% 的份额, 集中度很高。截至2013年年底, 共有250家第三方支付平台获得支付牌照, 这将意味着未来第三方支付企业竞争格局进一步加剧。

1999年起, 为了构建商家与消费者之间进行网上支付的渠道, 满足在线支付功能, 第三方支付行业应运而生, 最初第三方支付行业主要服务于网购领域,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消费者追求方便快捷的支付模式, 第三方支付市场逐渐延伸到利用信用卡还款与进行日常话费充值等生活服务应用的领域。2005年起, 第三方支付行业一方面开始全面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支付渠道, 另一方面着手打造资金清算平台, 逐渐提高资金流转效率, 出现汇付天下, 快钱、易宝等专门服务于具体行业领域的支付公司。第三方支付市场开始从简单的支付业务, 逐渐向专业性更强的领域拓展, 应用市场呈现出细分性的特征。2010年起, 随着监管的加强, 一系列法律法规如《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颁布出台, 央行通过授予支付许可证来规范企业的法律地位, 促进业务延伸到监管政策更加严格、专业要求更高的金融领域。未来几年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支付企业进入基金、保险等理财服务市场, 这也将带动理财服务市场上提供的支付产品会更加丰富。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 不难推测出未来行业将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并朝着全面化与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在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历程中, 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 支付服务平台化趋势明显。2010年8月30日“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正式投入使用, 银行的自身网银实现与央行系统的互联, 各个银行之间能够实现通过跨行进行支付及支付实时到账等功能。由于中国金融行业的发展较为保守, 第三方支付企业在发展初期就选择通过与银行直连的方式构建线上支付转接平台, 但是2011年随着银联加快线上平台建设, 避开了与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直接竞争, 开始建设专业的资金转接清算平台。随着支付市场的开放, 国家为了面对国际卡组织进入带来的压力, 可能会选择批准银联以外的转接清算平台, 在支付行业平台化的大发展趋势之下, 关注平台转接交易指标对支付企业抵抗市场竞争中的风险获得快速发展起促进作用。

其次, 支付服务商趋向细分化。第三方支付市场经过前期的迅速扩张, 逐渐走向根据自身业务特点进行新的细分应用行业拓展的理性道路, 从一开始单纯的支付渠道, 开始面向专业性更强的方向拓展, 深入细分应用市场。好比支付宝在购物行业、财付通在彩票行业都形成了极强的竞争优势。尤其是伴随着近几年海淘用户的数量增加, 用户对于跨境支付的需求提高, 在未来跨境支付有望成为在线支付领域一个潜力巨大并且竞争力十足的市场。中国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必将以行业支付需求为导向, 朝着专业化与细分化的道路发展。

最后, 在后牌照时代支付服务商与银行加强创新合作。一方面, 银行掌握着大量的货币资源、技术资源、客户资源和风险管理经验及技术检验。第三方支付企业与银行之间要建立起相互信任信息共享的共赢关系。第三方支付机构要从与银行进行的日常业务交流中认真学习风险控制管理的经验办法, 提高服务的便利性与安全性。另一方面, 第三方支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 这对银行更好地管理用户信用, 监控信贷风险具有参考价值。同时银行传统的以存贷利差获取盈利的模式不能满足于长期发展的需要, 二者的相互合作可以为银行中间业务获取更高的交易量。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 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需要与银行加强创新合作, 这也是行业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行业特征。

2 电子商务中第三方支付发展存在的问题

2. 1 传统的收单业务受到冲击, 对其依赖较高的机构转型势在必行

据统计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业务主要集中于在线支付、线下收单、供应链金融和储值上, 但因为在线上支付业务中支付宝和财付通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所以汇付天下这类型的独立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将平台的业务主要集中于后三类上, 而在所有的业务中, 收单所占的比例较高。2014年9月中央银行正式下发了对汇付天下等四家公司的处罚, 要求他们退出部分省市的收单业务。这一处罚举措有利于整顿收单乱象, 促进其健康发展。一方面, 随着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加强, 收单业务也将面临严厉整顿。其次, 行业内收单盈利主要来源于手续费, 模式单一、获利微薄。市场的发展要求第三方支付除了拥有简单的收付款功能, 更要与各类应用进行叠加, 因此未来对传统收单业务有较高依赖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业务转型势在必行。

2. 2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安全问题

互联网技术的安全成为第三方支付业务实现新的突破的瓶颈, 严重制约着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发展与创新。第三方支付业务必然要面对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引起的系统风险, 再加上由于技术体系的不健全, 平台很容易成为不法分子谋取利益的工具。一方面某些企业通过利用平台的便利进行非法套现活动, 另一方面资金滞留也可能会引发风险; 并且网络病毒也是网络支付安全的一个巨大威胁, 大量的病毒和木马被放置在各大网站上, 通过非法途径, 盗取用户个人信息和隐秘资料, 损害消费者利益。

2014年9月苹果公司在发布会上推出Apple Pay的支付服务, Apple Pay实现了端到端的安全这一完美的目标, 通过指纹授权, 形成支付请求, 将数据进行加密后再传送到支付终端, 构建了银行卡到支付终端机的信息安全的传输通道, 手机丢失造成的安全问题得到了解决。在美国Apple Pay已经与银行间达成合作关系, 一个新型的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就此建立。这或许会在将来给银行、第三方支付企业甚至是整个支付生态环境带来较深远的影响, 当然这一切还需要我们密切的观察。

2. 3 信用风险问题

电子商务交易参与者的诚信完全基于虚拟网络,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 支付的安全性和信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但就我国目前来看仍缺乏完整的信用信息披露机制及促使其自发履行承诺的诚信机制; 同时整个社会诚信缺失, 欺诈现象较为严重。第三方支付机构虽然一直都充当着买卖双方交易行为的监督者并掌握重要的交易记录, 但其行为应该受到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督, 这样才能有效防止第三方运营机构在利益的驱动下伤害买卖双方任何一方的利益。只有在政府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管下, 第三方支付才能不断规范业务的运营, 并减少问题的发生: 例如由于大量在途资金的沉淀引发的道德风险, 在虚拟环境下为套现、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制造更多的机会。

3 电子商务中第三方支付的完善路径

3. 1 提升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盈利能力

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提供服务的公司, 就要求在保证服务的前提下, 赢利才是最主要的经营目标, 但是目前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现状却存在恶性竞争使得企业在传统的盈利模式下获利较少。随着时代进程的演变, 服务形式的多样化与创新性才是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支付企业不能将盈利的手段局限在提供支付服务上。在当前的金融体系下, 第三方支付平台要盈利首先就应该根据市场状况对自身进行合理分析准确定位, 并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如产品和服务的特色建立起合理有效的盈利模式。同时还应注重提供一定的增值服务, 例如可以提供诚信方面的认证服务、提供信用担保服务和售后服务等, 通过增值服务的提供能够吸引多客户并提高客服满意度, 从而实现盈利能力的提升。

3. 2 保障网络支付安全

第三方支付的网络安全保障应首先从技术层面入手, 利用加密技术保证网上支付的安全; 其次是在微观运行层面, 业务流程的管理上建立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通常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控制。一是确保服务器端的安全, 通过建立多重防火墙达到隔离与防控内外网的目的, 应用服务器应选择安全级别较高的, 选用先进的入侵检测软件可有效抵御病毒和黑客的攻击; 二是确保客户端的安全, 通过数字证书确认身份的真实性, 采用动态密码、安全控件防止木马病毒盗取用户信息; 三是确保通信信道的安全, 通过运用安全协议给用户信息进行加密, 防止用户的隐私被盗取或造成经济损失等。此外, 可以通过分别控制支付账号与主账号、设置支付限额、监控服务质量及保证交易的可追踪性等方法从管理方面加强安全风险的防范。

3. 3 遏制信用卡非法套现的现象

首先应提高第三方支付机构自身对非法套现的监控能力。第三方支付机构应积极研发监管软件对信用卡套现行为进行监控, 将重点放在交易行为与商品价值的真实性方面。对有嫌疑的交易, 可以要求持卡人提供交易证明, 如果查实持卡人有套现行为, 可停止为其网上支付账户提供第三方网上结算服务, 并将以划转到账户上的资金返回到原来的信用卡账户。第三方支付机构应将持卡人套现情况向发卡银行反馈, 由发卡行对其采取降低授信额度或取消信用卡服务措施。其次, 发卡银行应审慎开展资信审核及发卡工作, 建立信用卡套现黑名单信息共享机制。建议在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建立一个信用卡套现“黑名单”信息平台, 将第三方支付机构纳入“黑名单”信息平台的信息提供与查询机构。银行业、第三方支付机构将信用卡套现个人信息及时输入系统, 实现银行业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互相对套现人员信息的共享。对列入“黑名单”人员, 银行业机构可对其采取降低授信额度或停止发卡等措施, 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对其采取限制或停止为其网上账户提供网上支付服务等措施。

3. 4 静态监管和动态监管相结合

第三方支付依托于虚拟的网络基础, 面临许多难以预测的风险, 为了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推动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健康发展, 需要运用一种静态监管与动态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方法。静态监管是指法律法规方面的监管, 面对时代的飞速变化、网络技术的不断革新, 新的支付问题与漏洞会不断出现, 因此要不断健全完善我国的监管政策。其次, 动态监管是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 建立起风险的实时监测和动态预警系统, 有助于及时监管交易情况, 保证交易的合法性及安全性。各监管单位需要认真分析第三方支付企业发布的各种数据报告, 对风险进行预警和对风险的类型进行分类指导。

3. 5 建立企业内控机制, 加强日常管理

第一, 企业应明确规定内部控制的相关政策、在各项管理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严格强调内部控制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组织建立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的机构, 仔细明确相关部门内岗位人员的具体职责与权限。第二, 加强与银行间资金清算管理, 建立并完善与银行的及时对账制度, 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来保证支付清算业务处理的及时、准确性以及支付清算服务的安全性。第三, 企业内部应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评价体系, 并对体系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评估, 及时报告、及时纠正违规事故, 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利用内部控制评价的结果与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不断提高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

摘要:随着互联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及, 电子商务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人们对在线支付的需求推动了第三方支付行业的蓬勃发展。随着第三方支付行业的迅猛发展, 其自身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本文将在梳理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成长过程中的现实问题, 从而提出发展的对策建议, 以期对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完善路径

参考文献

[1]赵颖.第三方支付模式分析及问题探索[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

[2]李二亮.关于网络购物中消费者感知风险的研究[J].河北企业, 2006.

[3]王莹.C2C模式下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 (5) .

[4]仇瑾.加强第三方支付平台监管的建议[J].金融发展研究, 2009 (5) .

[5]陈新林.电子支付监管问题研究[J].特区经济, 2007 (2) .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分析 篇10

第三方支付平台是指在网络上为电子商务中的买卖双方提供交换中介服务的经营者, 它因此而成为电子商务的第三方, 享有第三方的权利、履行第三方的义务, 承担第三方的法律责任。电子支付是指单位、个人直接或授权他人通过电子终端发出支付指令, 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 (1) 在欧盟《关于电子商务的指令》中称之为“信息社会服务供应商”, 其“信息社会服务”的定义为:“通常应特定服务获取者的单独要求, 通过电子手段远程提供的一切有偿服务” (2) ;我国一些学者称之为“中介机构”, 其定义为:为完成一笔交易, 在买方和卖方之间起桥梁作用的各种经济代理实体。 (3)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特点:一, 第三方支付平台所经营的业务由于涉及到资金的转移和保管, 除了参与到一般的商务交易中, 主要涉及到金融业务;二, 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交易中主要负责把控买卖双方的交易进度和交易过程。三, 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交易过程中还可以防止买卖双方的欺诈和不公平交易行为, 并因此承担违约和侵权责任, 同时还可以追究商家的责任。

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地位分析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地位, 是指法律所确定的作为交易的第三方, 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享有的权利、履行的义务, 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交易过程中角色的不同, 可以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地位从两个层次来分析和定位。一是普通的民商事法律关系的参与者, 纳入到普通的民商法来调整。二是涉及到用户资金的大量往来和一定时期的代管等类似于金融业务, 纳入到经济法和金融法来调整。

用户资金进入账户后所产生的问题:一、产生的孳息。归属有三种可能:一是用户要求支付款项的孳息;二是根据银行提供的帐户类型是无息帐户或普通帐户, 来确定用户的利息是否由银行占有;三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占有了用于临时保管的资金所产生的孳息。第三种情况将受到金融法规的制约和银行业的监管。二、临时保管的往来资金的所有权。当资金从买方转移至第三方支付平台,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资金起到了保管人的作用。该类合同应为特殊保管合同中的消费保管合同, 其特征为:一, 标的物为可替代物。二, 保管物发生所有权的转移, 即保管物的所有权转移于保管人。

第三方支付平台与用户之间的法律关系。一是民商事法律关系。第三方支付平台和用户之间产生合同关系, 这种合同关系的内容是提供网络服务。二是代理委托关系。第三方支付平台基于用户的指示和要求, 以用户的名义完成网上支付。三是基金担保关系。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次要功能, 将自己定义为网络交易支付的保证人。提供第三方临时保管和交易控制服务, 从而在买家确认收到卖家发来的商品前, 替买卖双方暂时保管货款的一种服务。并且在后续退货和退款服务中, 为买卖双方提供后续服务。

第三方支付平台与银行之间的法律关系。一是商事合作关系。银行为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统一接入网关, 保证了资金顺利流转。第三方支付平台则作为银行的延伸, 在用户和银行之间提供增值服务。二是监督管理关系。银行在允许第三方支付平台接入的同时, 对第三方支付平台负有监督管理责任。

三、第三方支付平台法制环境的构建

法制环境构建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当事人自治原则;二是政府适当干预原则;三是开放性原则;四是安全性、可靠性原则;五是对责任进行限制原则。

金融机构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督:一是明确第三方支付平台服务商及其业务的合法性。二是确保交易资金安全。三是保护客户利益。四是加强风险监管。五是确保数据保密和信息安全。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主体资格。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权利能力。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是法人, 并按照核准制进行登记。第三方支付平台按照服务范围不同, 分为全国性、区域性和地方性支付清算组织。第三方支付平台受到其营业范围限制。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行为能力。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和其民事权利能力在范围上是一致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要受到其性质、目的范围等限制。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责任能力。承担因侵权行为所致的损害赔偿的责任能力。

总之, 我国在第三方支付客户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和第三方支付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 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对于消费者交易安全保护、知情权保护和隐私权保护提供了全面保护。但是, 我国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规范还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一是市场准入门槛过高;二是客户备付金管理规则不完善;三是反洗钱规则还需近一步细化。所以, 我国还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完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规范:首先, 完善市场准入相关规则。设立第三方支付平台成立的核准制度。其次, 对于第三方支付的设立, 规定明确的资金要求。最后, 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退出机制的规定进行完善。实现全面监管时代的第三方支付立法。

注释

11 电子支付指引 (第一号) 人民银行公告第23号.

22 欧盟委员会.关于电子商务的指令.

上一篇: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优化下一篇:开挖轮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