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探究型教学

2024-05-23

初中美术探究型教学(精选十篇)

初中美术探究型教学 篇1

一、愉悦教学的内涵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就会消除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 从而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对学习活动不再感到枯燥乏味, 而觉得轻松、愉悦。愉悦教学能让学生在基于深厚兴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与技能, 提高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丰富想象能力, 从而达到提高美术素养、陶冶情操的目标。

二、开展愉悦教学的意义

1.改善课堂气氛, 提高课堂参与度。在传统教学中, 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回答问题不够积极, 或简单应付, 或不着边际。而在愉悦教学中, 教师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素养的提高, 学生对美术知识有所认识, 课堂互动就会逐渐增多, 有的学生甚至会主动提出问题。

2. 学习兴趣明显增强。很多教师受“考分至上”错误观念的影响, 片面地认为美术学科应为主科让道, 这种观念致使学生对美术也逐渐疏远。愉悦教学通过手工、游戏、设计等活动能带给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让他们对美术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改善了师生关系。受所谓“师道尊严”的影响, 学生会认为教师是教学的权威, 高高在上, 师生之间缺乏情感的交流, 导致学生不善表达、不敢质疑。愉悦教学让师生在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汇中勤思善问, 彼此分享、彼此合作, 从而迸发智慧的灵感。

三、愉悦教学的有效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习兴趣。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不能急于求成, 在学生无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急于进入正题, 往往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而教师不能生硬地将知识“抛”给学生了事, 而要学会“抖包袱”, 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 选取学生感兴趣、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的素材, 诱导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 由趣生疑, 由疑而引思, 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如在《线的魅力》教学中, 教者播放蔡依林的演出视频, 让学生在聆听欢快音乐的同时感受线条的无穷魅力, 从而让学生联系自然和生活, 展开丰富的联想, 对于不同的线条产生不同的美的感受。学生们在思考后纷纷畅所欲言, 有同学认为润扬大桥是个倾斜线, 给人以飞跃感;平静的湖面是水平线, 给人以宁静感;古典教堂是垂直线, 给人以高耸感……巧妙地引入能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 让他们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从而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给美术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大大地提高了美术教学的质量。它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于一体, 将素材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其图案逼真, 色彩绚丽, 形象生动, 教师要凭借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有意识地创设多媒体情景, 开阔学生视野, 丰富学生知识, 为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2. 注重师生之间对话与生生之间的合作。“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与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活动的开展和目标的实现。一方面, 教师要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呵护学生, 以真诚、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将自己的情感灌注于教学内容之中,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 从而引发情感的共鸣。师生的对话要做到有效, 避免假对话、空对话, 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要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另一方面, 由于学生的基础水平、绘画能力各异, 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享见解、互帮互助,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变迁中的家园》教学中, 教者以课件展示滨海的旧容新貌, 对过去、现在、未来的家园进行对比, 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畅谈感受。学生纷纷表示昨天的茅草屋简陋, 露天厕所不卫生;今天的公寓美观、舒适。接着让学生开展小组学习活动, 谈谈自己的构思, 打算以何种形式、构图和方法来表现家园, 并用什么样的景色来衬托。教师尊重学生的感受, 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氛围, 让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后畅所欲言、大胆表述, 使作品的表现手法更为丰富多样。

3.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快乐因素。教师不能困囿于教材,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要努力研读课程标准、分析教材,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快乐因素, 要针对初中生天真活泼的特点, 不断丰富教学形式, 把快乐引入美术课堂。如在《时间的“表情”》教学中, 教者让12名同学围成一个圆, 如钟表一样, 每人站在整点位置, 在圆心的位置站的同学以一手替代时针, 另一手为分针, 在老师的指令下摆出某一时刻的动作。通过游戏活动, 学生能更好感知时间的存在, 释放情感, 使课堂松弛有度, 从而增强美术课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初中美术探究型教学 篇2

摘要:探索型学习的基本出发点是认为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学习要比教师单纯教授知识要有效,思维的训练更加深刻,学习的结果更加广泛。本文主要分析小学美术的探究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美术;探究;模式

探究型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学习,自己掌握学习进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时空限制相对减少,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大量的学习资源。从探究时间来看,有的可能用不了一节课,有的可能需要几周。从地点来看,有的可能在课堂上就能探究出结果,有的还需要在课外继续探究。这样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突出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现代教育理念。

1探究型教学模式及目标

探究型教学模式是以教师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以强化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仿照科学家探究未知知识领域的方法,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的。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学习,以探索问题的解决的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探究型教学模式的核心目标是在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突显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强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创新情感为动力,通过互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教师作为指导者、促进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

2小学美术探究型教学模式的现状

探究型教学模式的学习方法与一般的学习方法截然不同。

其一,探究型的学习与研究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仍是一种学习,只不过是一种“像科学家一样工作”的学习,形式是“研究”,实质是“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

其二,探究型的学习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只有亲自去做,才能有所感悟。这种学习更多强调的是其学习过程,而不是研究的结果。探究型学习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为宗旨的。通过这种方法的学习,学生将得到“如何去获得知识”的体验,各项技能和潜力将得到发展。

美术学科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学评价能给学生身心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引起了很多美术教师的重视。这一点从他们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体现。在我听到的数节美术优质课上,教师们皆在学生作品创作接近尾声时,号召学生将作品贴在指定的地方,他们也一改往日的“一言堂”为师评、互评及自评。几乎所有的课都是这样的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结合评价发展的特点和时代的要求,新课程提出有效性评价,即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很多教师只是注意到了学生作品即结果性的评价,忽略了对创作准备及创作过程的评价。我认为有效性评价应贯彻在美术教学的始终。

3小学美术探究型教学模式的对策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探究型教学模式具体的实施过程可以分为五个步骤:

1.确定目标、制订计划:教师在课前不进行任何教学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对某个需要学习的课题进行广泛的讨论,向学生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初步的想法,然后确定解决问题需要学习的内容,并形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行动计划。

例如在教授“建筑艺术欣赏――北京故宫”时,教师课前就把学生调动起来,让他们自己先利用网络或是去图书馆收集与北京故宫相关的资料,整理好在上课时讨论用,并且还要制订一个可以操作的探究计划。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引领学生进入相关学习情境,并适时提出问题。

3.搜集资源、诱导探究:这是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学生利用搜索引擎,对权威的、专业的学习网站和资源库等进行深入学习、讨论研究,并可以在网站上充分发表意见和进行提问质疑。

学生围绕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利用教师提供的Google.com,Baidu.com等搜索工具,以及国内外优秀的陶瓷专业网站,搜集相关资料,自主学习。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处理、展示自己收集和整理的资料,通过网络与别人进行交流。

4.讨论交流、深入探究:学生通过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而将所学知识进行外化,新知识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得到巩固与发展,从而牢固地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纸面作业和设计说明,介绍盘泥条、拍泥板、捏制等方法,重点的制作环节用视频展示台演示。学生动手进行泥土制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结论

总之,探究型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突破了以往一般意义上的美术教学课,把学生的学习方式,引领到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案例中,教师向学生明确探究的主题与方向后,提供了检索网址,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检索、处理信息中了解和掌握了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建筑风格、建造年代等许多相关的知识。在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中,突显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参考文献:

初中美术教学的探究 篇3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探讨

现如今,素质教育观念逐渐融入社会的每个角落,审美能力也成为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同和赞美,美育的地位也随之逐渐上升。家长们也开始意识到从小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而孩子从小都喜欢画画,从会拿笔到上幼儿园期间,几乎都喜欢画画。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三年级大约有90%的学生喜欢画画,到小学六年級时只有大约70%的学生爱好美术了,到了初中,尤其初二和初三的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急剧下降,学生们总是懒洋洋地趴在课桌上,极不情愿地画两笔,交给老师,敷衍了事,更有学生什么工具和材料都没有,把美术课当成“消遣课”、“放松课”,处在心智发展特殊期的初中生对美术课缺乏兴趣,一小部分学生甚至有厌烦情绪,致使我们教育的预期目的难以实现。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要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特别是在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学科本位,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产生了重讲解轻感受、重理智轻情感、重模仿轻创造的弊端,美术教学的愉悦性、活动性、创造性等特征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体现。为了使所有学生能充分领悟美术的无穷魅力,引导全体学生积极的、自信的、快乐的参与各项美术活动。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培养学习兴趣进行了尝试。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得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如:在初二某课中,我要求学生临摹一幅书中的国画作品,有的同学就特别要求画竹子,有的要求画荷花,我没有犹豫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一节课下来,全班同学都很愉快地交了作业,尽管作业的质量不一,但我很高兴,因为我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体验了国画的情趣。学生的基础与接受能力有高低,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自己的起跑线上前进,相信自己学习国画的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在许可的范围内向学生“妥协”一下,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2)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学生学习时仅有老师一个人说教,学生听,这样的课堂最不受学生欢迎。美术课一直深受学生欢迎是因为美术课“轻松”、“有趣”。作为一线美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更喜欢上美术课,乐于学习美术知识,接受美的熏陶。如:在上制作装饰画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平常的东西制作装饰画,我没有讲述装饰画的原理、色彩搭配等,而是将闲暇时从网上收集的一些精美的装饰画,展示给学生,那生动的造型、漂亮的色彩、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那独具匠心的创意更是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受此感染,学生也跃跃欲试,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构思、讨论制作的内容,需要的材料,然后分头行动。一次手工制作热潮在校园里掀起通过这节课,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一个良好的范例,对学生不仅具有启发、展示的作用,更是一种学习动力的催化剂。

(3)利用实地写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学习美术有很多课需要走出教室,实地写生,这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要想表现得真切,学生必须有实地的体验,认真的观察才行,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去听、去看、去触摸、去感受,尝试直接用色彩去表达,去抒发。如初一在上画向日葵一课时,我要求学生选择适合而简洁的画面,运用颜色和画具,画一幅色彩风景画。当我把学生带到校外,他们欢呼雀跃,高兴的选择一处风景开始创作,那专注的神情,认真的态度,让我惊讶,再观察他们的作品,比平时在教室里画的要仔细得多,形象得多。

(4)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多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在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的实践中搭起过渡的桥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它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能有效唤起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中国刺绣历史、唐三彩、中华陶俑、中国画笔墨情趣等,以更直观、更形象的画面出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便于他们认识、理解、接受、领悟,使美术教学更为生动活泼。

(5)学科整合,提高素质,保持兴趣。在课改的思想指导下应大胆进行变化和新的尝试,可以淡化美术学科本位,让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相结合。美术课能牵扯到许多其他学科,比如历史,地理,诗文,如果能参合这些内容进入课堂,可以使学生轻松学习,保持兴趣。音乐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能调动人的情绪反映。影片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内容,在美术课中适当地引用音乐和影片对教育大有裨益。影片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在解释同构图形的时候插入影片《哈利波特》中哈利波特跳入水中长出鳃和鱼尾的一个片段,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立体直观的影像又易于理解,加强印象。合适的音乐或者影片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初中美术有效教学方法探究 篇4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不断培养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 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美术, 才能让美术教学具有更高的效率。教师要首先转变观念, 重视美育, 把美术课切实落到实处, 以满腔的热情、愉悦的心情、和蔼的态度、风趣新奇的语言投入到美术教学中。通过自身观念的转变来转变学生的观念;以游戏、示范等手段营造教学情境, 以欣赏、评价激起学生对美的向往、想学的欲望;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 用规范的范画来减少学生学习美术的盲目性和畏难情绪。学生起初的作品质量不一定很高, 这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鼓励表扬。此外, 美术教师要多学习, 通过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艺术素养、教学艺术来实现课堂美化。如果教师局限于学校现有的条件, 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只能是简单讲讲, 甚至让学生自己看看就上自习课了, 那就达不到开设初中美术课堂的目的了。

比如, 在学习雕塑这节课时, 不妨让学生再回到儿童玩“泥巴”的时代, 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挖红泥, 让他们在课堂上由教师引导从儿时的“捏娃娃”游戏开始讲解雕塑, 使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学生美术兴趣的乐园, 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汲取知识和掌握技能, 才能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才能充分活跃课堂。

二、开展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形式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之一。在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时, 教师可充分利用本地的有利条件, 每一次活动都设计出带有趣味性的作业内容。在初中美术教育教学的实践中, 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美术观察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具体从理论研究、绘画训练、临摹欣赏和评论教学四个方面来实施。给学生讲授整体的观察方法及对比的观察方法, 使学生学会怎样正确地观察所要描绘的物体。只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学生才能在绘画训练中准确地描绘各种物体。当然, 还要让学生在绘画训练的同时, 欣赏优秀的作品, 并加以临摹, 以取长补短, 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另外,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引入自己的创作中, 努力开发课程资源, 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 补充一些学生愿意学习的、教师所擅长或有特殊兴趣的内容, 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联系起来, 以表现生活、赞美生活、运用生活。具体而言, 就是要采取多角度感受、组合想象、随意裁剪几种形式, 即学生自主选择各种材料, 经过实践操作, 让学生感受到美就在身边, 只要不断地去发现, 美无处不在、无穷无尽。这样, 就让学生的美术梦想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进而创作出各种别出心裁的艺术品。也就是说, 充分挖掘当地人文、地理、自然的资源, 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美术课, 如野外写生、萝卜雕刻、田间手工艺、家乡建筑、变废为宝的综合实践等。

三、交流分享经验

在欣赏教学中, 利用电脑的有利条件将图片进行放大处理, 学生就会看到许多在课本上模糊不清的地方。这样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校教学背景下寻求到全新的、充足的、适合自身美术学习的教学新资源, 即让学生走进生活, 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加上自己的真实情感去描绘、创作。与此同时,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 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当然, 教师在教学中要杜绝扼杀学生作品里与众不同的东西, 因为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 需要从不同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价, 否则条条框框太多, 就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 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 缺乏个性和活力。此外, 在教学设计上要有展评过程, 这样学生可以对彼此的作品各抒己见, 谈看法、谈观点,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变相思维能力, 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可谓事半功倍。

在美术教学中, 要让学生在交流中有进步, 得发展。在这一环节中, 除了学校进行评比展示外, 学校、班级每学期都应举办美术作品竞赛, 通过评奖、展示相互学习, 激起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即是说, 各班教室内外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 班级墙壁可以为学生设置作品展示版面, 黑板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设计主办, 黑板报的定期更换可以在学期初计划安排把班级学生分为若干组, 期末进行评比。

初中美术探究型教学 篇5

新美术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概念,其目的是强调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美术活动来体验和感受活动的价值,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和价值观念。美术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它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如观察、判断和想象来感悟美术作品,这种活动更需要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的体验。

长期以来,美术教学一直都停留在以传播一些基本技能为目的的状态上,遇到欣赏课,也仅对于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象征寓意及历史事件等,很少引导学生去进行分析、评论,这无疑就限制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大胆评论对象的能力。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审美经验、知识修养的不足,能对美术作品积极主动地欣赏是比较困难的。

对于初中美术课型中的欣赏课,学生每次都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从哪入手,教师讲解很累。怎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掌握一种规律或方法,真正体会到艺术的魅力,同时减轻教师的负担。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现代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环境在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儿童在不断与环境的接触中建构知识和行为策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能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受个人兴趣、需要以及外部环境的推动表现为主动性和选择性;另一方面受本人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和情感品质等制约,在对信息的内部加工上表现为独立性和创造性。(2)新课程的理念

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成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拟在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不仅如此,还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1、寻找适合学生上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积极实现教师上欣赏课教学方法的创新,为课堂教学注入创造的活力。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初中美术欣赏课活动着力点的研究;

(2)美术欣赏课中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参与性调动的研究;(3)美术欣赏课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4)美术欣赏课常用教学方法的研究;(5)美术欣赏课中师生互动环节设计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将整合各种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对比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开展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与具体措施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15年6月—2015年7月)

2、实施阶段(2015年8月—2015年10月)

3、总结阶段(2015年11月-2015年12月)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

1、准备阶段(1)理论学习

从课题申报起,我认真学习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知识,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明确课题研究方向,提高自我认识。(2)撰写课题研究总体方案

从课题被批准立项后,我从多方面认真收集、查询、整理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制定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

2、实施阶段

课题研究中,实施阶段是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本阶段的研究主要以所任教的七八九年级学生为研究的对象,在教学中进行探索、研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欣赏课教学方法。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分三个阶段来进行:(1)初级探索阶段(2015年6月—2015年7月)

摸底调查。主要对七八九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在教学中,利用观察法、调查法等进行调查,采用听课的方式,收集相关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

欣赏课教学方法调查。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实施欣赏课教学方法对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程度,学生对欣赏课教学方法满意程度等情况,收集学生感兴趣的资料,并写出学生关于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的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第一次反思:为了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在第一阶段的课题研究中,我确立了调查对象七八九年级学生,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具体措施。决定先从调查入手,找出学生对美术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课学习兴趣的方法,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及时段划分,知晓良好的欣赏课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师生共同介入课题研究。

(2)中期探索阶段(2015年8月—2015年10月)

用新的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进行实验探究。

对所上的新课,和其他美术教师进行讨论,运用恰当的欣赏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探究。将精心设计的欣赏教学案例运用到七八九年级实际的教学中,进行欣赏教学实践,并写出相关课题的课堂教学设计和课例研究。

到其它美术教师的课堂听课,收集有效的欣赏课教学方法。

参加各种公开课和赛教课,请有经验的教师一同探讨不同的美术欣赏课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第二次反思:在实际的教学中,有效地利用欣赏课教学方法能让一节课充满活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浓,注意力集中了,课堂的氛围也活跃了,课题研究成果已具雏形,形势喜人。不足之处:教师还应继续深入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要求进行美术欣赏课教学。此外教师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在教育方面,方法和手段上还需要不断的努力。

(3)终极探索阶段(2015年11月-2015年12月)

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不断改进和完善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并对欣赏课教学进行系统的总结,汇总研究成果。

继续听课,搜集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并汇总。

成果验证。将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在七八九年级进行推广应用教学,从而更广泛地提高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提升美术教学质量。

第三次反思:通过课题研究,我将研究中形成的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运用到我的教学实践中,效果良好,而且我把这一教学方法也推广运用到了其他班级,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课题研究成果显著。新的美术课教学方法正在推广验证,效果较佳。不足之处: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对有的章节的运用还需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3、总结阶段(2015年12月)

①收集、整理各种资料,全面反思、总结,撰写课题研究论文,研究心得。

②认真撰写课题的工作报告、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五、课题研究成果

(一)形成的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2、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3、课题研究的阶段性实施计划和阶段性工作总结

4、课题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

5、围绕课题研究形成的研究论文及研究心得

6、课题研究资料汇集(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课堂教学设计、课例研究、课题研究过程记录,课题研究活动安排等)

(二)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的成果论述:

我在课题研究中,尝试运用了如下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 

文献研究法。通过对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学习与研究,了解初中美术欣赏课一般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详实的理论依据。

行动研究法。通过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揭示,加强自我导向性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发展自我。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调查研究法。针对美术欣赏课中学生学习兴趣不强、课堂参与性不高等现象,将通过调查研究摸清问题症结所在,使研究工作具有针对性和成效性。

对比研究法。针对本课题选两个条件相当的班,进行比较,一个班采取某种措施,另一个班按常规教学,然后比较结果。

经验总结法。对各种典型经验及教学进行总结并上升为理论。

六、后续研究工作

1、提高研究的深度。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探究 篇6

一、设定高标准的任务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中,任务设定的质量是影响教学实施过程和效果取得的关键因素。高标准不是指任务的难度拔高,而是要求任务本身的设定须符合各项指标。有学者指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可分为真任务和假任务。其中假任务包括传统教学模式沿袭下的“假任务”和汉语语言思维框架下的“假任务”等等。教师需对“任务型”教学的“任务”进行辨别分析,避免沿用传统思维简单移植或者故意降低任务难度等。再者,任务的难易要考虑初中学生群体和学生个人的实际水平,根据不同对象弹性设置任务级别,遵循发展性原则,既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也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水平,并可以在任务中设置多个不同的子任务。

二、以“任务”促学习,助管理,保质量

使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的实质是:英语课堂教学应有“变化性互动”的各种活动,即“任务”。因而,在任务和互动的基础上,就教学目标和理念而言,应从传统的初中英语语言教学模式中强调“以学科知识为本”——重视学生掌握基础词汇、句型,死记语法,教师的出发点也是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而转变为任务型教学中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初中学生特有的学习特点、身心发展阶段的自主个性的萌发,从学生的主观情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首要目标。语言的学习,尤其是基础薄弱但拥有语言兴趣和处于智力发展黄金时期的初中学生,语言的习得和感悟是有效的方式。而且,任务情景的设计,可接受性是意义价值发挥的前提。另外,任务型教学突出学生活动中心的角色,学生在引导下适度担当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起到传递、接受和转化信息的作用;而教师只需引导和鼓动学生积极参与,扮演助学者、监督者等角色。

三、实例探索

从简单入手。猜词任务是让学生在表述、猜词游戏过程中来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猜对猜错不重要,主要可以浓厚学生对词汇查阅、对生活英语的应用的兴趣。这也是一种运用频率较高的简单任务设计,学生反映良好,也比较受教师的青睐。因为它用时短、方式灵活、趣味性强,达到了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结合图片、视频或者语言描述等来完成。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拓宽词汇量、练习语气和用法的表达。

本文通过其他研究者的举例,以不同的任务设计模式,以角色扮演来探讨任务型教学的开展。以冀教版初中英语第五册What does life mean的教学为例,说明如何有效地进行任务设计:

Step1Teacher report:教师介绍角色扮演及注意事项,可以先示范,避免简化的角色朗读。比如Tips on role plays(角色扮演小贴士)。

Step2Background Information:教师通过谈话交流的形式,从 my yesterday’s life到 how about today 再到 tomorrow’s life,以日常生活所见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Step3Talk about with pairs:小组间派代表交流或者组织小组之间的比赛,既要有文中观点(参照文章),也要表达自己的看法。

Step4Language points focus:教师打破分组,讨论文章的知识点,适当强调listen to,write等词或词组,以及纠正小组讨论中一些句型的表达。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注意重点和易错点,也要关注学生拓展的能力。

Step5Close to project:教师汇总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激发的灵感,解决出现的问题,并呈现相关图片来引导学生总结什么是生活。通过学生角色塑造中感受的真实的语言情景,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并培养他们的语言情感。

四、实践反思

初中英语课堂开展任务型教学,重要的是要“活化”教材,设置任务阶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枯燥的知识条块变成初中生乐于参加的语言习得。所以,教师要把“教”变为“导”,为学生提供任务目标引领下的开放的学习模式,把课堂时间更多地交给每个动脑筋的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冷峰任务型教学中的真假任务[J]基础英语教育,2005(3):18

2张晓怡,徐宁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初探[J]教研探索,2007(2):23

初中美术课创作教学探究 篇7

一、创作教学的基本形式

(1) 记忆画。是学生把生活中曾看见或经历过的具体物象、生活情景、自然景色等用“记忆”的形式把它们重现于意识之中, 再经过审美思维的选择、提炼、取舍, 用绘画的形式把它们再现出来的绘画。其教学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是以平日的记忆积累为素材的自由性记忆画;二是以某一现场、某一方面的活动情景与事物的记忆为题材的命题性记忆画。前者, 要求学生养成随时随地留心周围生活的习惯, 以充实、丰富知识的积累和储备, 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后者, 要求学生观察要敏锐、认识要细微。这两种方法结合运用, 可以取得良好的美术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记忆画教学时, 最好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配合学校的相关时事, 有针对性地选择思想性强、情趣性浓、审美性高及印象较深的内容进行教学。

(2) 想象画。简单说, 想象画是人们通常所讲的创作 (画) 。想象画与记忆画有密切联系。记忆是想象的基础。记住的形象越多, 材料越丰富, 就越能发挥想象力。想象画的教学方法可分为两种:一是着重反映对象的客观物象特征, 偏重写实的“再现”教学方法;二是反映作者的主观情趣, 偏重理想地表现对象的“表现”教学方法。就初中创作画教学来说, 这两种教学方法都是需要的。根据教学调查, 在初中创作画教学中, 因“再现”教学方法的一些客观标准与难度:如画人物要求符合客观的结构、比例、动态、重心等, 画景物要求符合透视法则等, 容易束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想象力, 降低创作兴趣, 使学生缩手缩脚不敢动笔, 因此, 初中教学宜偏重“表现”的教学方法。想象画的题材很多, 内容广泛, 既可以是现实题材, 也可以是历史题材, 或者传说、神话、童话、科幻等。所以, 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兴趣与生活实际, 进行启发式教学,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 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 插图。又称“插画”, 中学插图教学, 主要是文学作品的艺术插图。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插图学习, 初步具备把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变为视觉 (绘画) 形象的能力, 从而更好地欣赏、理解书籍插图。要搞好插图教学, 教师应指导学生注意:1) 准确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品描述事件的历史背景、自然环境、民族习俗等资料。2) 选择能集中体现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章节, 作为插图表现的内容, 其间的人物、情节、环境要有一定的典型性。3) 根据主题需要与表现内容确定构图和表现形式。教师如能再精选一些优秀的插图给学生欣赏, 或进行随堂欣赏教学, 能更加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艺术修养, 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4) 其他教学形式。1) 添画。可分为两种:一是提供环境、道具让学生添画主体形象;二是提供主体形象让学生添画环境、道具等。通过添画训练, 使学生懂得创作的构思、构图及主体与环境关系的处理方法, 加强学生的联想能力。2) 组合画。这是由教师或课本先提供若干形象素材, 学生按素材进行取舍、构思、构图, 并把其组合成一幅完整作品的教学形式。如绘画的构图教学就常采用此种教学形式。教师应视学生的具体实际提供素材, 素材应难易、多少适当。3) 改错画。先由教师提供一张或几张有错处的画, 再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发现错处并予以改正。如绘画的透视教学就常采用此种教学形式。它有益于强化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认识方法。

二、创作教学的基本要求

(1) 绘画创作教学的内容安排和提出的要求, 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符合学生绘画知识与技能的实际。初中生正是少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 所学内容只有符合他们的实际需要, 才能引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反映自己的感受和发挥其想象力, 他们才能在绘画里透射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

(2)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创作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在构思阶段, 要求学生在对生活进行观察、体验、分析、研究及广泛搜集素材的基础上, 精心选取题材, 然后提炼并确定主题 (若是命题创作, 则题材与主题思想要符合命题的题意) 。在构图阶段, 要求学生根据构图法则并结合形状、线条、明暗、色彩、空间关系等造型因素, 来安排主次的形象与位置、构图的形式美感。在形象塑造阶段,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绘域造型技能与手段, 表现出具有一定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和富于一定美感的艺术形式, 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另外, 在创作方法上, 教师应鼓励学生不拘一格地去表现。总之, 在创作过程与方法的指导上, 要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 他们才能大胆地进行绘画创作, 表现出个性特长。

摘要:初中美术课创作教学的基本形式有记忆画、想象画、插图等。教师要根据创作教学的基本形式, 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注重学生创作过程与方法的指导, 充分调动学生创作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美术课,创作教学,基本形式,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美术教学大纲修订课题组.关于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的说明[J].中国美术教育, 2000 (04) .

新课程下初中美术有效教学的探究 篇8

一、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提高审美素质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启发、调动和诱导学生的情感,并尽可能地让学生广泛接触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以及恰当地教给学生一定的美术技能、技巧,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认识美、发现美和欣赏美。教师就是要用人类艺术精品和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帮助学生揭示美的规律,增强学生的感受,从而完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最终帮助学生去设计美的生活。

初中美术中,审美素质的培养首先来源于美术欣赏课程。七年级的第一单元内容是欧洲近代的风景画、静物画,所描绘的都是非常质朴、非常接近生活的题材。教师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普通事物的美、自然风光中的美和艺术之间的关系以及与情感世界的关系。在课前可以适当地让学生根据作品的喜好,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类收集一些资料。如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如艺术家的生平、艺术风格、代表作品、逸闻趣事等等。适当的铺垫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人们总是对自己有一定了解的事物更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出示一些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作品,引导学生在欣赏画面内容的同时逐步懂得要改变自己个人的一些欣赏角度。比如,很多学生最初会认为画得“像”的就是好的,而这时教师如果对学生认为那些不“美”的名作加以介绍,使学生产生一种反差,产生思考,就能让学生初步地形成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地学会欣赏评述美术作品,从中受到教育,提高审美素质。

二、营造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情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通过美术教育,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对外部事物的表面认识,而是把握了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获得的是观察事物的方式和感受外部事物的能力,并将其内化为一种个人经验,形成一种价值取向。美术教育可以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地发展。

在新课程的初中美术教材中,实践性强是一个重要特点,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学习的内容占据了较大比例。例如,八年级(上)第六课《打开的喜悦》,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制作贺卡,传递祝福与关心。课前,可先让学生收集一些精美的贺卡,了解贺卡的多种形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寻找和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与不同的方法进行制作。这一课的制作,学生除利用了有色卡纸外,还用上了贴画、毛线、小挂件、花瓣、叶片,甚至是铅笔屑。制作方法也多种多样,综合了手绘、开窗挖孔、粘贴、卡接、立体构成等多种形式。制作出的贺卡有平面的,有立体的,还有音乐卡。这一课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不仅仅是动手制作、动脑构思、创意思考,而且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

三、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注重学生作品讲评

教师在教学中体现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应以一个探求者的身份出现,使教师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不断地寻求新的教学方法,把创造富有个性新颖的教学方式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在教学中,灵活机动、因地制宜的变通法则也是十分必要的。有些材料在平时的教学中较难准备,只能靠教师动脑筋。讲授八年级(上)的第4课《体积与空间中的生命》时,课前我就启发学生寻找练习制作的材料,学生用橡皮泥、面团代替了泥和陶土,有的学生甚至带来了萝卜、土豆等物品,所有的学生都准备了材料!在我用多媒体呈现了许多古今中外著名的雕塑作品,并介绍了作品的材质与一定的制作技巧后,学生们就兴致勃勃地开始制作。由于准备充分,学生们制作出来的作品形式各异,富有个性。

在教学中,学生作品的讲评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学的不是专业美术,而是生活美术,它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未来生活和身心发展,教师过多地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很容易导致学生单调乏味地学习美术,学生的作品缺乏应有的生活情感。同时,教师的讲评是会直接地影响学生的审美理念的,教师应在充分尊重学生劳动的基础上,从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出发进行评价。艺术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继承是手段,创新才是目的。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一定要找出学生作品中的创造性和闪光点,给予表扬和肯定,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之中。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完善学生的人格,还能培养学生的个性。

总之,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初中阶段美育特点及规律,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案,并遵循美育原则,实事求是,持之以恒,不断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其发现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初中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探究 篇9

一、任务型教学应用原则

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 为使任务型教学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应遵守相关的原则。经大量实践证明, 任务型教学法应用时一般应遵守以下原则:

1.明确任务目标

任务型教学法服务于初中英语教学, 因此, 初中英语教师应用任务型教学法时, 应确定明确的任务目标, 即, 根据初中英语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英语实际水平, 从英语口语、书写等方面制订目标。只有在上每节英语课时做到心中有数, 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符合学生需求

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还应充分考虑能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方面教师应明确哪些教学内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 教师应把握教学内容的难易, 以满足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 要最大限度地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 以提高任务完成效果。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初中英语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实施教学时, 除遵守上述原则外, 具体该怎么应用呢?这是每个英语教师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笔者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策略。

1.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 兴趣浓厚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为此, 初中英语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时, 尤其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调查发现, 很多英语教师多创设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环境, 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 为使初中生熟练掌握有关动物的英语单词时, 笔者在课堂上询问学生:“同学们, 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很多学生回答:“去过。”“你们能用英语单词说出你们在动物园看到的动物吗?”于是,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Monkey, kangaroo, bird, panda, tiger, elephant.”等。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

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 为进一步提高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英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配合使用其他教学法。例如, 有些任务需要学生自己完成, 有些任务需要学生合作完成, 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应对。

例如, 部分英语教师讲解了一些英语单词后, 为了解学生对所学单词的掌握情况, 教师可布置这样的任务:教师朗读, 由学生默写朗读的单词, 学生正确默写出10个或更多单词才算完成任务。这种单词默写任务需要学生自己完成。

3.给予及时公正的评价

及时公正的评价是任务型教学法应用的重点, 也是增强任务型教学法作用的重要途径。当学生完成某一教学任务时, 教师的一句肯定往往能够使学生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就感, 从而更加专注和主动地学习英语知识。同时, 通过评价, 教师还能对布置任务的合理性进行反思和总结, 为今后任务型教学法的高效实施提供指导。

例如, 在学生自己或小组完成所布置的任务时, 英语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 尤其对学生自身进行评价时应以鼓励为主, 多使用Good, Well done, Perfect等单词。对小组评价时除给予鼓励外, 还应给予正确的引导, 例如, 教师可以说“如果你们的小组能够这样做就更好了”。同时, 对每个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整体评价外, 还可以给予在小组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表扬, 鼓励其他学生向其学习, 借助榜样的力量鼓励学生投入英语学习中。

初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 在该阶段中, 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的扎实与否会直接影响其英语更深层次的学习质量, 为此, 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初中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运用任务型教学法, 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中巩固所学, 实现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

摘要:英语是初中阶段比较重要的学科, 但受文化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 初中生学习英语时普遍感觉难度较大, 无疑给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务型教学法以其目的明确、教学效果显著等优点, 深受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对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应用进行探讨, 以期为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探究

参考文献

初中体育课“课题型”教学模式探究 篇10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 各种新的、高效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 其中课题型教学模式在近些年得到了推广和使用, 也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课题型教学一般指的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指导下, 选择感兴趣的或者一些必要的研究课题或者问题, 积极主动地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此教学模式下, 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激发, 知识迁移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并且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社会信息和知识, 掌握了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技巧。课题型教学模式的关键是需要确定学生的选题方向和研究方法,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确定选题方向可以是学生自主确认, 也可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确认, 一旦研究方向确认下来就需要学生制定科学的研究方法, 让学生自主地学会探究问题的结论。在攻克课题的时候, 分析的思路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因此, 要求教师必须树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地位, 使学生由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被动接受者, 转变为自主学习的探索者和研究者,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 让学生按自己的体能、技能、兴趣和爱好等具体情况选择好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教学中, 注意运用与渗透“课题型”学习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 感受体育运动, 而不是进行简单枯燥的理论学习。通过课题型教学, 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 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二、开展初中体育课“课题型”教学 模式的对策探究

1.教学体制的改革与调整。

对于初中体育课的课题型教学模式来说, 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 课堂的活跃和民主氛围要以规范、严格的学校管理为依托, 学校的整体面貌要严肃、有序, 学生首先要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 然后才能是活泼、创新、自由的人格展现和培养。作为学校, 应该根据时代发展变化的要求, 引进先进的教学技术和管理手段, 提高学校管理的水准。初中体育课堂开展课题型教学模式, 在其教学质量评价上很难操作, 所以学校需要对日常教学活动进行质量监控, 保证优质课堂的实现。明确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理念, 制定教学环节质量的标准, 采取合理的措施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可根据教学的需要, 成立教学质量监控小组, 委派老师和管理人员不定期地走进课堂进行听课;各班选派学生组成教学情况信息小组, 由小组成员填写教学日志记录册, 年级定期召开信息小组座谈会, 及时反馈教学情况, 研究教学措施;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 可以开通网上学生评价系统。通过诸如此类的系列措施, 提高教学水平, 保障教学质量, 使教学工作有序运行。

2.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题型教学需要学生具备极强的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 实现这种学习状态的最佳途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要学生拥有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自然就会参与到教学之中来, 教学效率自然就会提高了。体育课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 其实很多的学习内容会让学生感到非常的无聊与枯燥, 为此体育课特别需要学习兴趣为支撑, 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目标。课题型教学的研究问题多数都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自身感 兴趣的问题, 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 教师可以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促进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课堂里充满信心, 发展个性, 表现自我。

3.客观而有效地评价学生。

课题型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对于学习的成果也不好判断, 学生的学习情绪得不到及时的激励。所以,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所处的现状, 学习的状态, 第一时间给出客观而有效的评价。比如, 有一组学生在体育课上选择了“最快的游泳方式”, 有的学生认为蝶泳最快, 有的认为蛙泳最快, 有的认为仰泳最快, 还有的认为“狗刨式”游泳最快。鉴于此,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所有的游泳类型, 然后自己做一个测试, 结果就自然而然地浮出水面了。切忌老师对学生做出不恰当的批评, 对于不正确的“狗刨式”游泳, 教师要客观地评价他们, 告诉他们这是不正确的游泳方式, 用温和的语言修正他们的行为, 并教给他们正确的游泳方式, 这样才不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的进步。

摘要:初中体育课作为普及体育知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 在近些年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但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说却不容乐观, 初中体育课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很多的课程教学流于形式, 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学习兴趣较淡。面对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 在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中必须革新思想, 采取有效措施, 实现有效教学, 而课题型教学模式就是一种能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模式, 可以大大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 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课题型,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李之演.普通初中体育“课题型”教学模式的构建[J].小作家选刊.2013 (3)

上一篇:风险结果下一篇:电力固定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