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计划

2024-05-14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计划(精选10篇)

篇1: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计划

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育人、全员育人的教育观念。坚持按学校发展规划制定新一年的工作目标、计划、措施高效做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营造立体式、开放的大教育氛围,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教学全面实行科学地、可操作的量化管理。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八年级十二个班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美术学习,美术基础知识、审美能力和美术技能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很多方面还需要加强,美术整体欣赏能力有待提高;美术术语运用还有较大偏颇,教学中还要加强学习运用;绘画技能提高较慢,作业过程中要重点辅导;美术创造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还需要提高。

二、教材重难点分析

八年级教材,课程单元共有:《文明之光》、《以形写神》、《画故事》、《视觉中的红屋顶》、《方寸之间》、《变废为宝》、《我喜爱的书》,共七个单元课题。学习内容分布如下:

“欣赏·评述”:2个单元。①《文明之光》:学习欣赏瓷器艺术的基本方法,能够从陶器、青铜器、瓷器的器形、袖色、以及装饰等方面进行赏析和描述。②《以形写神》:了解“以形写神”的含义。学习运用水墨人物画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简单的人物,并通过人物造型、背景和道具表现意境,传达思想感情。

“造型·表现”:3个单元①《画故事》: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角色造型、场景设计、构思构图的表现方法。②《视觉中的红屋顶》:主要是通过将表现相似题材的现代绘画作品进行相关比较,从中寻找多种绘画表现手法,初步了解一些现代派绘画的面貌特征。③《方寸之间》:从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和章法等方面介绍了篆刻这门传统艺术,目的是使学生对篆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综合·探索”:1个单元《变废为宝》:通过欣赏各种废弃物组合的有趣的艺术作品,感受不同的表现效果,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生活情趣。了解废弃物造型艺术的神奇之处,体验创造的乐趣和感受环境保护带来的乐趣,树立一定的环保意识。

“设计·应用”:1个单元《我喜爱的书》:了解封面设计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语言去感受、欣赏封面艺术。字体与图片的排版都要体现书籍内容的情感,作品能体现个性,力求创新。

三、教学措施

第一、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审美思维与审美情感的培养,让学生知道该如何整体欣赏美术作品,鼓励和教会学生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在欣赏过程中的感受,并学会深入总结,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二、进一步加强美术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重点关注美术学习兴趣不浓和美术基础较差的学生。

第三、进一步注重学生作业设计过程中的辅导和作业的评价的教学环节,强调作业设计中学生参与的过程与收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将自己在作业过程中的感受“说”出来。

四、课程说明

进一步了解并学习中国的艺术,会赏析中国古老的彩陶、青铜器和瓷器;会欣赏和学习中国人物画和篆刻艺术;会比较、欣赏同为文明古国的埃及、古巴比伦的艺术;此外,还将综合运用学习过的绘画知识进行美术创作,尝试画故事连环画;将为喜欢的书设计封面;还会尝试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制作艺术品等等。

篇2: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开始,八年级的教材更新,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我将进一步贯彻和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和理念,并运用新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使我校的美术教学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

新学期我的教学工作将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针对六年级学生刚进入新学校,对新环境新知识热情高涨,但是由于基础不稳定,美术理论不系统,所以打好基础很是关键。对于初

一、初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通过美术课教学,将欣赏、绘画、手工融合贯通在一起。以多样性、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来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使学生掌握绘画技法,继续接受色彩和国画的传统教学。设计和手工继续深入学习,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扩大美术的知识面,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因为条件不足好的课程无法完全开设,所以我尽可能的从理论方面多讲解。希望学生在以后条件充足的情况下,这些理论知识能对他们起到指导的作用。

三、具体工作

①继续加强美术新课程标准和业务的学习,深化教学观念和理念

本学期,我将继续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利用一切时间,多学,多练,多找自身的不足,多以课堂教学研讨为主要研究活动,加强自己对案例研究,使自己由认识新课程到走进新课程。

②课堂教学活动.加强课堂教学新理念,新模式及新教法的研究。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开展把“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学习,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教学研究。”同时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开发教材内容,运用新理念,尝试新教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针对于初中学生在心理上渐渐成熟的特点,针对知识的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研究的心理。我在课堂上将讨论交流,分工合作,资料调查,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欣赏等教学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有主,使学生开阔眼界,扩展学习的兴趣和技能。

四、教材按实际出发

1.新课程改革中虽然不提倡教师示范性作画,但适当给学生做一些范画还是很有必要的。能让学生很快的进入角色。

2.一些手工课需要涉及一些现成的实物,而课本中的平面实物图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为克服这一不足,我在教学中将准备一些实物,使教学更直观,提高教学质量。

3.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我将有些课题进行删减或增加其它的内容,从而更利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本校美术课的特色教学。

4.要求学生作好材料的准备工作,要做到:课前布置,课时检查,课后整理。材料的准备宁可充足有余,不可临时不足,影响教学进程。

五、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课堂秩序,防止意外发生。因为美术课在操作过程中比较活跃是正常的,但不能因此影响教学秩序,影响其他班级上课。

2.注意卫生,应该注意教室室卫生,用品的清洗。

篇3: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计划

一、认真做好训前调研分析, 做到“按需施训”

“按需施训、注重实效”是国培课程开发的首要原则, 是指培训机构在课程的设置时要以参训学员的现实需求为起点, 做到极大限度地满足每位学员的学习要求。要清楚了解培训对象的基本情况及培训需求, 使培训内容具有实效性而不是无的放矢, 广泛而深入的调研是关键。

参加重庆市农村义务教育初中美术骨干教师置换脱产培训的学员, 是重庆市区县及区县农村中选拔出来的优秀教师。他们具有一定的美术专业素养, 在本校及地区的美术教学中有一定的影响。参训学员对本次培训内容安排的接受程度与参与态度, 是影响本次培训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重庆师范大学主要采取项目组研讨、专家咨询、问卷调查等方式做好培训的前期调研工作。项目组精心设计了针对“国培”计划的培训需求调查问卷, 在“国培”班开班前通过电话或网络手段对每一位学员进行了培训需求调查。如在初中美术骨干教师培训开班前, 通过网络给参训的47名学员发放了一份调查问卷, 包括学员基本工作、科研状况、培训经历及对此次培训的需求与建议等, 项目组对问卷进行分析、整理、归类, 并根据学员培训需求的共同点和建议积极调整、完善培训方案, 对每位授课专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有效的训前调研是保证培训项目顺利、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 也为培训课程的设置提供参考依据。

二、精心设计培训方案, 科学设置课程

制定培训计划, 安排培训内容, 是实现有效培训的关键。培训内容要做到内容设计贴近培训者的需要, 且具有先进性、前瞻性、长效性。培训理论与实践以及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的比例要合理。课程模块结构合理, 课程体系优化, 进度安排合理;以学科为基础, 注重解决问题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重庆师范大学所承办的国培项目在培训前已经做好详细且具体的培训方案, 既配备了高校课程教学理论专家教授, 也聘请了一线优秀教师以及教研中心的教研员, 其中省外专家不少于三分之一, 使培训内容无论在广度、深度上还是在教材细节上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在课程设置时, 培训机构以学员的现实需求为起点, 着力解决学员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困惑。如参训学员大多在农村中学, 受到资源和网络的限制, 学员急需对计算机技术的获取。因此, 在置换培训中, 开设了《美术课件的制作方法》和《美术教学中网络资源的获取》等课程。在新课改中,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教师的自身能力也需要提升, 因此, 安排了《情境创设的教学艺术》、《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等课程, 达到了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在有限的培训时间里, 培训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 重点解决什么问题是课程开发必须思考的。此次置换培训就是根据参训学员的需求, 确定了在农村资源匮乏的情况下, 以“美术课程的教学教法”为主题的课程体系。通过培训前调查问卷得到的结论, 要求相关的授课教师在教学中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备课, 课堂中予以解答或组织研讨。

在完善课程结构上应做到未雨绸缪, 预设一定课时的“留白”, 待学员到校后通过再次征求意见, 对“留白”课程进行灵活的填补。随着课程不断展开与深入, 学员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与新需求, 可以通过“留白”课程解决。如学员普遍反映对心理学知识在绘画中的应用感到兴趣浓厚, 仅通过《初中生绘画认知能力发展》短短几个课时无法满足其对这方面知识空缺的弥补。因此, 应大多数学员的恳切要求适时增加了关于心理方面的课程。又如学员在较长时期内坐听讲座难以适应, 需要多些绘画类课程, 以期提升绘画专业能力, “留白”课程正好实现学员的需求。

培训内容呈现形式要科学合理, 为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激情, 要避免“专题讲座一讲到底”和“满堂灌”式的培训, 要安排大量的互动、实践、体验课程来操练, 因此在课程的形式上以一定的理论课程作指导, 行动实践教学为主线。如在培训中组织学员走进名校, 走进课堂, 听取名校优秀教师的精彩讲课, 学习名校校本教研的先进经验。在置换培训中, 学员先后到了重庆八中、重庆七中等学校观摩听课, 交流探讨, 并自主参与其中, 将获取的理论知识运用在实际授课中, 与学校师生组织“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参训学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开阔了视野, 丰富了知识。

三、创新培训模式, 促进“国培计划”有效实施

“国培计划”要求培训“以学科为基础, 以问题为中心, 以案例为载体,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研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这一政策要求的意义在于, 每个培训项目必须创新培训模式, 真正使学员成为培训的参与者和学习者, 要使他们通过培训能利用新思想、新观念反思自己的教学, 也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清晰前行的方向, 增强努力的信心, 获得变革的勇气和力量。基于这样的理念, 在具体的培训活动中, 我们推行“理论研修———影子研修———反思研修———实践研修”的模式。

(一) 理论研修。

理论研修是实施培训的第一阶段。理论的熏陶可以加速提高参训学员的美术学素养。学员培训一方面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美术学素养, 另一方面还要担当起引领示范的作用。因此在培训中开设了《中国当代艺术动态》、《应对视觉文化挑战的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艺术教育的多元化与国际化》以及《绘画与科学》等较前沿的理论课程, 使每位学员拓宽了视野, 增长了见识。根据初中美术学科的特点, 培训组安排学员参观画展等考察活动。在教学方面, 将理论培训与课堂观摩紧密结合, 组织参训学员亲身体验, 到重庆七中进行了观摩学习, 感受和学习名师的课堂教学方法、策略、特色与风格。课下进行集中研讨, 交流气氛热烈。除此之外, 培训组鼓励学员思考自己的教学设计, 组织学员集体备课, 并根据教学指导教师提供的帮助和指导意见, 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案。通过民主评选的形式, 推选出两位学员代表, 同名校、名师一同呈现“《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此外, 培训组通过布置“撰写教学案例、每日培训感悟”等作业, 促使学员养成结合理论反思教学工作的习惯。通过感悟、反思、交流实现自我的提升以及实施培训的效果提升。

(二) 影子研修。

影子研修阶段则通过观摩、研讨、示范等活动, 着力提升学员的教学能力。培训组将全体学员分为五组分别深入五所重庆市主城区内中学, 如重庆市六十八中、双碑中学等, 并为每组学员选配一位名师作指导教师。在区学科教研员的主持下, 与“影子”教师共同备课、深入课堂听课、交流听课体会。影子研修结束后完成一个课堂教学观察报告、一份高水平教案、一堂优质美术公开课、一篇高质量学术论文以及一次教学研修活动。

(三) 反思研修。

反思研修阶段要求学员在培训中可以参加所驻学校的校本研修及相关活动, 并为学员提供集中展示平台, 加速研修成果的转化。

(四) 实践研修。

实践研修阶段则要求参训学员回到原单位, 项目高校、区县教委、教研培训机构、学员所在学校四方协作, 由区县和学校给学员提任务、压担子, 由高校和进修机构提供远程或实地指导, 引导学员将培训成果运用在课堂上。

此外, 国培班在培训期间都编印有以“交流培训感悟、展示培训风采”为主题的国培简报, 为学员交流搭建平台。培训组要求学员每天提交培训感悟, 并从中挑选出优秀的文章发表在简报上, 供大家交流。

四、人性化培训管理, 体现人文关怀

出色的管理水平是取得培训成功的重要保证。培训管理主要包括培训的目标管理、培训的过程管理等内容。为了高效地实施培训, 学院对培训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周到的安排。报到前, 负责老师对参训学员逐一进行电话或短信联系, 提示培训地点交通、天气等情况;报到时, 为每位学员都发放了资料袋, 其中包括课程安排表、培训指南、笔记本、笔以及水杯, 安排住宿, 提供电脑上网的服务, 同时通过发放问卷、个别交谈, 及时了解学员的具体情况和需求, 为适时调整、完善培训计划争取到了主动;培训期间, 项目组根据学员的情况及其在调查问卷中反馈的个人意愿, 组建了班委会协助班主任承担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此外, 项目组组织学员按要求做好笔记, 写好研修日志和作业, 进行自我评价, 总结学习心得。项目组要求一定要以细微的服务贯穿培训的始终, 共筑培训者与培训对象的和谐关系, 尽最大努力满足学员的培训需求和生活意愿。项目组采取了借助网络、电话等现代通讯手段对培训项目的后续管理服务。如印制“国培”班通讯录, 方便学员在返回工作岗位后能与其他学员及项目工作小组保持联系, 建立“国培”班QQ群, 利于学员交流沟通, 创建学习平台, 共享学习实践成果。

五、初中美术骨干教师国培计划有效实施的思考

(一) 理论培训内容及方式变革研究。

拟将对培训对象的各种任教教材分析。依托国家培训的课程设计标准, 结合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 围绕任教教材内容及大纲展开培训, 探讨理论培训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使学员可以更快、更好地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 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实现有意义的教学, 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 彻底落实学科课程规划纲要的具体要求。专业技能的提升应有必要补充。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理论既包括基础理论也包括技术方面的技能。不仅重视知识的积累, 更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训, 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技能,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才能更好地参与教学工作。

(二) 岗后的教育教学问题发现及对策研究。

接受培训的学员教师专业发展的局限性及可提升性等问题都是在教师接受培训返岗后的教育教学实施中才能发现的, 所以这个环节是很重要的环节, 这个环节如何具有操作性及远程教育如何实施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 (2010-06-22) [EB/OL].http://www.gpjh.cn/cms/sfxmbu-wen/584.htm

[2] .徐卫良.“国培计划”有效课程开发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2

篇4:浅谈初中美术初中美术绘画教学

一、准备阶段:

1、学会观察。

在美术活动中,培养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中学生认识、理解、创作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中学生绘画能力的关键。观察是引导中学生去“发现、挖掘美”,是绘画活动的基础。首先.要培养中学生观察的兴趣和习惯。只有引起中学生的兴趣,才能让中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其次,学习观察的方法,提高中学生观察的能力。在中学生进行观察活动时,教师如不作提示或启发,则中学生的观察往往是肤浅的、零乱的,教师可用语言组织和帮助他们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以写生画《树》为例:带中学生去公园观察树,采用对比观察法,先引导中学生比较说出各种树的大致形状,如问:“松树远看像什么?冬青树像什么?”这样在比较中中学生很快注意到对象的主要特征;再启发中学生比较观察这两种树的高矮、颜色的不同等。还可以从远距离观察到近距离的观察、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使中学生在老师的充分引导下逐步学会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静到动的观察方法。

2、提高欣赏能力和水平。

在观察阶段的基础上,应引导中学生去理解、感受美的事物,从而提高中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素质,为绘画创作活动打下另一个基础。首先,要选择大量适合中学生欣赏的事物或作品,通过让中学生欣赏各种美术作品、音乐、语言及自然景物、周围环境等,引导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体验美的东西。其次,用对话法指导中学生欣赏作品。例如欣賞印象派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可引导中学生从内容、形式方面进行局部和整体的欣赏。教师不但要学会自己提问题,而且要教中学生提问题。如从内容方面提问:“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这些人在干什么?他们有些什么姿态?从画面上能看出这是一天的什么时间吗?”从形式方面提问:“画面上有哪些线条?看上去感觉怎么样?用了哪几种颜色?”教师用问题引导中学生思考,帮助中学生总结,可清理思路,进一步加深体验。

二、绘画创作阶段:

此阶段是中学生绘画技能练习和绘画表现相结合的阶段,是相辅而成的。要按发现美到理解、感受美到表现美的过程,也就是在观察、欣赏阶段的基础上,组织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绘画创作活动。

1、结合中学生生活经验,引导中学生进行绘画构思。

中学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知识经验,具备一定的绘画技巧,教师可充分引导中学生联想起以往的知识经验,指导他们确立创作形象,在脑子里构成一幅画,并会用语言表达出来。例如画故事《龟兔赛跑》,教师先引导中学生熟悉故事的内容情节,再让他们边欣赏故事,边闭上眼睛想象一幅幅画。故事中形象鲜明、情节有趣,兔子和乌龟又是中学生日常学习中感知过的,他们能充分发挥想象,积极展开思维活动、有的按照故事情节设想画面(如兔子睡觉、做梦,比赛场面等);有的着重按人物情绪想(如兔子不高兴的表情等)……每个中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构思,使绘画内容和形象更为丰富。

2、绘画实践阶段。

让中学生把自己所构思的画面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一个绘画技能练习和表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学生所想的不一定能完全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以使中学生的练习和表现更进一步。

首先,不同能力的中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应不断了解、观察中学生,起充分的指导作用,让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作画,成人不应强加绘画内容。例如画《活动人》,即请中学生根据人的动作表演而作画,整个活动没有教师的示范讲解,也没有统一的绘画技能要求,只是让中学生在直接观察感受后进行创作活动,并对不同发展水平的中学生提出不同的绘画要求。

其次,为中学生提供大量的绘画工具,让中学生根据自己创作的需求选择工具和材料。工具的变化,对中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刺激,可以激发中学生参与绘画活动的积极性。除蜡笔、水彩笔外,还可以用棉签、竹签、纸团、树叶、粉笔、毛线等材料作为中学生的绘画工具,让中学生学习选择利用这些工具来绘画,不仅能提高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能使中学生对绘画技能的掌握更快,更能表现出中学生自己作品的特色来。例如在故事画《龟兔赛跑》中,我提供了各色挂历纸、水粉颜料、蜡笔、水彩笔、毛笔等,让中学生根据自己创作的需要,选择工具进行作画,结果中学生有的选择水彩画,有的选择蜡笔画,还有的是剪贴画、水粉蜡笔画等,画法不一,内容却很丰富,各有特色。

再次,采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法。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来看,在教学中,学习方式的多样性的新颖性对中学生主体性的积极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我采用了手指画、简笔画、写生画、意识画、印画等多种新颖教学手法,让中学生更有兴趣的参与活动。例如在一次手指画教学中,我带中学生到一块大沙地上用手指随意作画,中学生不受画纸的限制,可以无拘无束地画,提高了大胆作画的能力。在老师的“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来画?怎样完成一幅很大的画”的启发下,中学生随手捡了枯树技、石块、小棒等废物几个人商量地开始画了,中学生的兴趣性明显增强了,并培养了互相合作精神。

三、评价作品阶段:

评价中学生的作品,我主要是从中学生自评和互评两方面着手的:

1、中学生自评。

就是让中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讲述自己的绘画内容和所表达的意思。教师要充分肯定中学生的作品和想法,只有当中学生的讲述遇到困难时,教师才可以适当指导。例如在《画音乐》讲评中,有的中学生用抽象的图案或冷暖色块、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一时难以表述,教师可引导他说:“你用的这种颜色是冷的还是暖的?感觉怎样?”“这些线条起伏真大,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好像谁在跳舞?”逐步让中学生学会讲述自己的感受。

2、中学生互评、欣赏。

篇5:初中美术教学计划

时光转瞬即逝,我们又送走了充满收获的学期,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为了使能我校美术教学工作在新学期里能够按部就班地开展,就需要制定一个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全面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输送合格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规范的教学活动和丰富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本学期的任务目标:

1、教师进行正常的教学工作,做到按表上课,不使美术教学成为虚设,而使美术教学落到实处。

2、通过组织美术研讨和交流活动,使全体美术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集体备课中,专题研讨“软硬笔书法”学习领域的课堂教学模式。

4、通过各种美术竞赛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能从中学到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品位,并使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营造出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

5、通过课内教学活动和组织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培养一批美术特长生,以点带面足以带动其他学生学好美术,从而全面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三、方法和措施:

1、根据学校的教学要求,并结合本学科特点,安排并组织教研活动。

2、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同时,也要重视特长生的培养。

3、通过听评课和研讨会,促进全体美术教师的经验和信息交流,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4、鼓励美术教师充分利用美术室现有模具和自制教具进行教学,发挥直观教学的作用。

5、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举办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激发全体师生的艺术创作兴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组建美术兴趣小组并积极开展好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特长

6、要不断优化美术集体备课和个体备课制度,增强备课的实效性。树立“以科研求突破,以特色求发展”的意识,结合自己的实际,找准切入点,选好突破口,创出自己教研品牌。

7、本学期校外教研活动3月15号高中模块教研培训,上午8:30教研中心。

3月26、27号初中区优质课,参加人员***老师。

技能比赛、市级才艺大赛时间另通知。

篇6:初中美术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进一步贯彻和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和理念,并运用新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使我校的美术教学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我的教学工作将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针对于初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通过美术课教学,将欣赏、绘画、手工融合贯通在一起。以多样性、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来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使学生掌握欣赏一幅美术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扩大美术的知识面,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并在教学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脱离开书本教材,自己独立的,大胆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三、具体工作

①继续加强美术新课程标准和业务的学习,深化教学观念和理念

本学期,我将继续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利用一切时间,多学,多练,多找自身的不足,多以课堂教学研讨为主要研究活动,加强自己对案例研究,使自己由认识新课程到走进新课程。

②课堂教学活动、

加强课堂教学新理念,新模式及新教法的研究。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开展把“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学习,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教学研究。

四、教材的特殊处理

1、新课程改革中虽然不提倡教师板演,但是我觉得适当的示范,也能促进课程的学习。

2、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我将有些课题进行删减或增加其它的内容,从而更利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本校美术课的特色教学。

3、要求学生作好材料的准备工作,

五、教学内容进度:

第一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第二周中外古代建筑艺术(一课时)

第三周中外古代建筑艺术(二课时)

第四周生活的瞬间

第五周实用美观的工业产品(一课时)

实用美观的工业产品(二课时)

实用美观的工业产品(三课时)

第六周都市风景线(一课时)

第七周都市风景线(二课时)

第八周方寸之地竖丰碑(一课时)

第九周方寸之地竖丰碑(二课时)

第十周中国插花艺术(一课时)

第十一周中国插花艺术(二课时)

第十二周美丽的家园(一课时)

第十三周美术的家园(二课时)

第十四周摄影艺术(附加内容)

第十五周家乡的特色建筑(附加内容)

第十六周中外现代建筑艺术

第十七周总复习

篇7:初中美术教师教学计划

16 雕塑艺术欣赏 1

初二级

周次 内容 课时数

1——2 绘画作品欣赏 2

3 构图基础知识 1

4——5 素描风景写生 2

6——7 淡彩风景画 2

8——12 中国山水画 3

13 特殊表现技法 1

篇8: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设计

一课堂教学的基础设计

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 明确目标, 教学设计才能有的放矢。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材料, 明确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因此, 教师必须以新的教学观念为指导, 深入钻研教材, 明确目的、任务、重点、难点, 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与认知心理, 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规律全面考虑, 才能找到适合于本节课堂教学的最佳方案。

二激发兴趣, 活跃课堂教学

有人说:“魂在艺存, 魂丧艺亡。”作为一节课, 课堂气氛的失色等同于艺术的“丧魂失魄”。教师善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形成活跃气氛的重要一环。课堂教学, 本身是一种注重人的兴趣、情感、精神、活力得以提升和释放的整体行为过程, 而兴趣无疑是课堂教学得以成功的摇篮。既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那么, 如何让学生学得主动?

首先, 激发兴趣是引入课堂的有效途径。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 美术课堂中尤为重视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 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三课《向日葵》一课时, 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 通过演变成一朵向日葵, 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再次演变, 自由组合, 想象添加, 学生们用学过的知识大胆创新, 有的“向日葵像地球”, 也有“冷色调的向日葵”……真是千奇百怪、新颖别致, 一个个稚气、巧妙的造型充满着灵气。

其次, 激发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剪、拼、撕、贴等制作方式, 加强学生动手与动脑的协调功能, 改变单纯的传授与模仿教学, 运用具有时代气息, 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实践观察、思考、想象, 从而达到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目的。例如:开展《鸡蛋壳贴画》《折纸》《剪纸》《拓印》等一系列的活动, 让学生逐步掌握创作的方法, 达到审美和创新双管齐下。

三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过程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作为“主角”的介入, 不但对学生兴趣的产生、学生积极性的提高起催化作用, 而且对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精神的形成乃至积极情感的形成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实践证明, 当学生“进入角色”时, 其理解概念, 发现问题, 计划步骤或作出完善答案的能力, 以及评述实践与评价的能力, 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因为, 在教师们的正确引导下, 学生在主动的参与活动中, 往往对问题更具敏感性, 对创造性的成功更有信心。

例如, 在“我的故事”教学中, 我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生活中一定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那么你们最喜欢用什么形式来画呢?同学们会边想边回答:“漫画”、“卡通”、“素描”……然后我再提出问题:“故事中的人物通常会有哪些表情?”回答:“哭、嚎哭、微笑、大笑、狂笑……喜、怒、哀、乐的表情。”从中可见, 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情境中已探索性地学会了思考问题的方法, 并从中明白了一些道理, 达到了“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同时学生也真正体会到了做学习主人的快乐。接着, 我提议让几个同学上讲台为大家表演常见的“喜、怒、哀、乐”等表情。在表演过程中, 台上台下气氛热烈, 笑声一片。在笑声中, 学生之间相互完善各种表情特征, 会发现面部的眉、眼、嘴对表情的变化至关重要。当然, 目的不是要学生表演, 而是描画表情, 并从中找出各种表情的规律性特征, 然后, 将各自归纳的规律表情在黑板上进行摆置演示。这样, 就可能使学生都能进入角色, 从自己的切身体会进行创作, 主角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四启发想象, 渗透课堂教学

学生心中的世界绮丽而又怪诞, 他们表现的常常是心中所想, 而并非所见, 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抓住这一特点。美术课堂教学离不开随堂欣赏, 美的欣赏给想象扎上了翅膀。作品的本身形象不是意境, 它只不过是想象的触发剂, 想象的母体。司空图所谓的“超以象外, 得其环中”即讲此。如果说课堂的整体设计来源于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学生的创造力则是情趣, 审美素质和丰富想象力的结合。如教学初一年级上学期《和平鸽》一课时, 课堂设计的大骨架是通过直观的欣赏和艺术思维, 归纳出招贴画的设计原则, 由设计原则展开创造性想象, 进行构思、表述、动手的创作活动,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面对制作的《维护和平, 反对战争》挂图, 由色彩、构思、构图形成的强化、简化、美化画面, 使学生耳目一新, 由教师引导欣赏提出问题, 使欣赏深度向理性化发展。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它象征着什么?”因为画中有鸽子, 学生联想到和平, 所以回答比较完美。和平鸽是世界和平标志的象征, 表达人类对和平发展的美好愿望。在设计步骤时, 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主题进行构思主意, 然后口述根据确定的主题构图、构思、色彩, 学生形成意象画面, 并让学生加题目, 并通过语言表述出来。最后是动手, 即完成作业。“教”不一定只靠教师“讲”, “学”不一定只是学生“听”。“百闻不如一见, 一见不如实践。”因此,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美术知识和技法, 在愉悦中去进行艺术创造, 可使作业的表现程度和艺术创造的水平远远超出自己原有的水平。

创作活动中的构思、口述、动手, 旨在有意识地加大加深形象思维, 进行想象,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由易到难的思维与想象过程, 必然以学生固有的双基知识作基础, 长此下去, 必有硕果。

课堂如同一片沃土, 置身于它上面, 需要的不仅是汗水, 还有科学和严谨。盼望收获是欣喜的, 那耕耘、浇水、施肥带来的萌动、抽芽、长叶到茁壮, 也不失是一种快感。学无涯、教无涯。世上无现成之路, 需要人们去探索、去创造。新的曙光, 总是在开拓者的一方。

摘要:美术课堂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为达到一定的目标, 对教学要素及其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本文从课堂教学的基础设计等四方面阐述了如何设计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这一问题, 意在抛砖引玉。

关键词:设计,美术,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篇9: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计划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 评价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评价,是初中美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美术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在美术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型的设计、现代技术与美术课教学的整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却相对滞后。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性的评价模式,缺乏科学的认识态度和正确的观念方法。评价过程中,教师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与训练,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阻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和审美素质的提高,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甚至,有时会因评价不当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散失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根据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和美术学科的自身特点,我改变传统的美术课堂评价方式,不以作业的优劣作为评价标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积极探究。以教师评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创作成果的尊重。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教学评价方法:

1.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确立评价标准

初中美术的教学评价必须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不脱离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不脱离学生实际学习水平与生活经验,不从艺术性考虑,更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度量学生作品。在学生参与评价时,教师要与其达成共识。评价标准应侧重于创造性与个性:如内容是否有情趣、是否显示出对周围事物的留意与好奇、是否有一定的想象和个性成分。评价标准因人而异,不管是谁,不管作品的质量如何,只要参与学习就能得到肯定与表扬。允许学生反复尝试,作业讲评后修改,教师对其作业应给予新的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2.采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家盖慈说:“没有什么东西更能增加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实践证明,得分低、评价差的学生容易失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学习主动性也差。所以,美术课除了通过开展游戏倾向的活动增强课堂趣味外,还要发挥好评价的促进作用,及时在评价过程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使用这种激励性的评价方法也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而有所不同。对七、八年级的学生主要采用激励赞扬为主的方法,因为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容易赞同老师的做法。而对九年级的学生,则应该慎用激励性的评价,应倾向于采用实事求是的方法,该批评的就要批评,不要采用模棱两可的评语,因为他们已基本具备辨别优劣、判断是非的能力。如果评价不良,不但不能发挥作用,反而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影响评价功能的发挥。同时,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目标要小,起点要低。对学生的感情态度、创造性思维、合作精神等行为出现时要及时予以反馈。评价的方法也应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而定,可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不能量化的部分,可采用描述性评价、课堂激励性评价等多种方式。

3.采用多种评价形式,促进全面发展

在以往教学中,教师是评价者,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以教师自己的审美观为评判标准,评价结果中教师的偏爱起决定作用。新的美术评价,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在活动评价中只起组织、引导、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如:学生自评可根据自己的画讲讲构思及画中图例,以上述标准衡量自己,让学生学会省促进发展。师生共评,教师选择技法、形象感、创意各有千秋的作业,让学生先评价对方的作品,将个人的审美与认知表现出来,教师在一旁因势利导:你认为他画得好吗?你认为他有没有创意……学生互评,能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使评价双方关注到了对方的优点与长处,加强了自我反思。

这种多主题评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通过比较、反思、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评价结论也较为科学、宽松、现实。

4.构建期末成绩的综合性评定体系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说明:学校美术教学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与创造力”。 《美术新课程标准》把美术评价分成“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由此可见,在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中,假如教師单凭主观印象或一次绘画考试而确定学生的成绩,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教学中应改进学生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方法,建立综合性的评价方式。

根据《大纲》和《新课准》的要求,我们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构建以平时成绩为主,期末测试为辅的评价方法,按基础知识(20%)、欣赏评述(20%)、平时作业(40%)、学习态度(10%)、课堂纪律(10%)、的累计分综合评价整体美术素质。

基础知识和欣赏评述可以用试卷测试的方式,在期末对学生进行评价。如美术的种类、色彩知识、书法常识、基本技法和作品赏析等,可以作为考察的内容。基础知识的难度应适当降低,使学生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对枯燥的、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没有畏惧心理,以利下一步学习。欣赏能力的考察以提高学生欣赏优秀作品的能力为目标。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科学的教育评价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保证,是深化教育改革,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能否实施科学的教育评价显得至关重要。初中美术教育的评价,对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我们只有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研究和探索,才能形成科学化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才能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要求,确保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因此,美术教师要更新观念,美术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客观行为,尊重学生的个性张扬,探索一种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的教育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评价。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2]《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3]《美术教学的评价》 尹少淳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10:初中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1、知识与技能: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形成美术基本素养。

2、过程与方法: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教学资源分析:

1、教材的基本结构:

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这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每一学习领域既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紧密相关,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

2、教材的内容:

在造型表现方面: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设计应用方面: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在欣赏评述方面: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在综合探索方面: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

3、教学任务要求:

①、七年级学生,本学期学习素描静物的专业技能技法,学会临摹与写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②、八年级已学完素描人物和色彩景物的技能教学,本学期重点进行课堂写生教学,努力提高各种美术技能。

③、九年级的学生利用2-3个月的时间进行强化训练,掌握好专业技能,熟练应用技法,迎接中考。

在课堂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环保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一步完善学生的人格,认真做好全员育人的德育活动。

4、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认识美术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切实发挥其培养学生个体创造心理品质、形成和谐健全的个性人格方面具有的独到的教育功能,作为美术学科教学应达成的重要目标来实现。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上一篇:oa系统使用管理办法下一篇:旅途的故乡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