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之路

2024-05-05

三网融合之路(精选十篇)

三网融合之路 篇1

关键词:广播电视业,三网融合之路,公共性

前言:三网融合即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在技术改造后实现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 其广泛应用将使全社会的信息化程度和生产效率提升, 特别是智能化和持续性产业社会效益更为明显, 而用户在享受三网融合所提供的便利的同时, 其具体花销也明显降低, 而广播电视其特殊的媒体形式决定其在三网融合中要具有促进信息公开、呼唤传播公正、注重保障平等、强调公共利益的特性, 所以公共性强烈。

一、广播电视业三网融合坚持公共性的影响因素

1、政治因素。

由于三网融合不仅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而且对国家信息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所以政府宏观调控这只无形的手在三网融合的过程积极地发挥着作用, 传统广播电视业体制机制为在受各级广电部门领导的同时受宣传部门监管, 随着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将政府职能由行政管理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广播电视业顺应市场经济要求, 积极与电信网、计算机网在竞争的同时寻求合作, 在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的同时, 促使广播电视业体制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 扭转传统的被动地位, 而这与政府政策指引、环境创造有直接的关系, 政府不仅对广播电视业三网融合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和决策支持, 而且将其升级到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 给予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 使广播电视业具有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制度、增强自身公共性、主动参与三网融合的动力[1]。

2、经济因素。

近年来广播电视业花费巨大资金进行的数字化和有线电视网改造工程所获取的经济收入并不理想, 使其所处的市场环境更加多变, 广播电视业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经济效益, 不得不重视开源节流, 利用自身公共性的产业优势, 将用户范围从自身广播电视网向电信网、计算机网扩展, 形成多元用户群体, 在此基础上进行业务内容丰富, 以此获取更多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广播电视业利用三网融合的资源整合理论, 完善产业链条, 以此提升对上下链条资源的利用率, 降低自身成本, 也可以获取经济效益, 所以经济因素会调动广播电视业挖掘自身公共性特征, 参与三网融合的积极性。

3、文化因素。

传统广播电视业凭借其教育国民、引导舆论、提供信息、休闲娱乐等功能, 成为居民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但在社会逐渐开放、互联网科技快速发展的刺激下, 封闭分散的广播电视业已无法满足社会的文化需求, 在文化创新主权不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文化传播环境日益宽松的环境中, 公众参与文化创新的意识逐渐增强, 文化创新团体范围迅速扩大, 文化传播的开放程度也逐渐向多元化方向演变, 而广播电视业参与三网融合可充分利用自身公共性优势, 协调公共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 促使民众对文化创新的参与兴趣不断提升[2]。

二、基于公共性的广播电视业的三网融合之路

2.1落实以人为本理念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人的价值得到体现和挖掘是社会发展的体现, 而广播电视业三网融合以社会发展为目标, 所以其应坚持以人为本, 将用户的利益作为其发展的主要衡量标准, 在保证用户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等基本权利的同时丰富用户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途径, 将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其产业发展的动力, 以用户的习惯方式作为传播内容的选择标准, 尽可能缩减三网融合水平的城乡差距, 在追求开放的同时注重隐私保护, 实现传播途径多元化与广播电视业的权威性, 以此将广播电视业的公共性优势有效展现。

2.2落实适时而变的规制变革

为解决三网融合中广电部门所面临的问题, 规制变革势在必行, 首先应对现有法律法规体系进行完善, 使相关部门在处理广播电视业问题时有法可依, 使三网融合中的利益主体与监管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得到法律明确规定, 从法律上保证三网融合健康发展;其次, 对现有行政规制体系进行调整, 现有行政规制中一部分具有较强的执法权力, 但在现实执行中其行政性过强、管理方式过于生硬, 诸多问题并不能够很好的解决, 而部分自律规制体系由于缺乏行政保证, 而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所以应结合广播电视业公共性针对三网融合进行调节[3]。

结论:三网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其促使广播电视业的公共性更强烈, 但现阶段广播电视业三网融合坚持公共性仍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其未来发展必须协调好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康栋伟.广播电视业的三网融合之路[J].东方企业文化, 2014, 09:371.

[2]沈向军.三网融合背景下中国有线电视发展的战略选择[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三网融合下数字电视发展之路与变革 篇2

【关键词】网络融合 数字电视 传播经营

【中图分类号】TN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465-01

一、网络化、数字化融合下的数字电视

21世纪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网络能够迅速传递信息,成为信息社会的命脉和社会经济的重要基础。“三网”是指提供电话、电报及传真服务的电信网,提供电视节目的有线电视网和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计算机网络。由于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三网”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用户一根线入户就可以获得电信、互联网、电视服务,这种网络聚合称之为三网融合。

(一)卫星电视的数字化之路我国的数字电视最早是从卫星电视数字化开始的,经历了“利用数字付费电视平台带动电视整体数字化”策略的失败,然后是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单独探索形成了多个城市模式,“整体平移”(在改造的一个HFC网络中在最后一级光节点所带用户至少配备一个机顶盒后就可以关闭该光节点的模拟信号,依此类推实现整个有线网络的数字化)成为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的主要形式。广电总局制定了电视数字化时间表,即到2015年关闭模拟信号实现电视网络的数字化。

(二)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

2007年8月,国家标准强制推行之后,地面数字电视也在各地逐步开始由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转变。2008年5月1日“央视高清频道”的正式开播,标志着地面国标技术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在广电总局的指导下,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的“6+2”个奥运城市借鉴北京地面广播试验测试和实践的经验,开展“央视高清”转播服务和本地高清电视节目的播出。地面数字电视和手机电视、移动电视正在通过融合为电视的数字化开辟道路。同时地面的数字广播也较快地发展起来,安信数字付费广播就是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

(三)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

数字电视在三网融合政策背景下快速推进,同时电信部门也开始发展IPTV,并开始向广电传统业务领域进军,广电部门迫切需要实现网络的数字化和规模化来应对来自电信网络的竞争。早在国家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出台之前,部分地区就已经开始试播地面数字电视,我国的有线电视网络由于受“四级办电视”的政策影响,形成了一个比较分散的网络,目前各地有线电视网在数字化进程中实行产业整合,并逐步实现合并以及集团化规模化运营,以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提升竞争力。

(四)高清数字付费电视的发展

从2003年数字电视元年开始,我国参考国外经验利用数字付费电视带动数字电视的发展的经验,目前形成了四个全国性集成播出平台,频道数量上百个。在有线电视整体平移过程中,形成了有线电视数字网络发展带动数字付费电视发展,数字付费的众多频道丰富了数字电视网络,同时也在不断培养着自己的受众,目前付费电视用户已接近一亿户。

二、网络融合与数字电视的变革

“数字化会改变大众传播媒介的本质,“推”送比特给人们的过程将一变而为允许大家(或他们的终端)“拉”出想要的比特。数字化的信息它的力量将人们数百年来建立起来的传播方式彻底改变,它不但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而且传播的渠道随之变革。数字化的力量不仅仅推动了网络融合也让媒体和终端逐渐走向融合。在数字化的浪潮中,作为传统电视和数字技术融合的数字电视给电视媒体带来了新的活力。在不断融合下的网络之中,数字电视在本身的三大传输网络的基础上又经过了“三网融合”机遇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转变,其中数字电视的盈利模式,数字电视广告,电视新闻传播,传媒产业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在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不断融合的终端和网络,催生了大量新媒体的出现,例如微博,IPTV,博客,手机电视等。而数字电视是传统媒体的新变革,但是新兴的媒体对数字电视在节目生产,制作,运营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台网分离,制播分离等模式开始渗透到传统媒体产业经营方面。电视剧《永不磨灭的番号》在搜狐视频上创造了不菲的收视率,从而带动了央视等传统媒体开始引进该剧的播出。在温州动车事故的传播过程中,新媒体走在了传统电视的前面,微博在事故后第一个发出了声音,“黄金一小时”传播效力凸显出来,对电视新闻制作和传播都形成了冲击。面对此局面,数字电视媒体要充分利用数字和网络技术,在突发性新闻的播出时形成全国数字发布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三、网络融合下数字化发展与广电媒体的变革

信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为广电媒体提供了一个良好发展机遇,但对广电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广电媒体要不断地自我毁灭和不断培育新生力量才能立足于未来。在这种背景下,内容的生产者不再局限于媒介组织和社会制作机构,越来越多的个人内容生产者将涌现,使得内容产品原创性更强,种类日渐丰富,而且制作成本低,分享利用率高。“数字时代无所不能的终端和无处不在的网络使消费者自由获取所需内容产品和服务成为可能,消费者愿意付费定制变成媒体服务的用户,增加了内容产品的使用效率,媒体经营者以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的形式获得利益。”

随着网络融合的推进,催生了视频分享,视频点播,互联网电视,P2P分享播放平台以及视频搜索等新业态,几乎使传统电视可视性优势丧失殆尽,土豆网、优酷、PPTV、PPS、悠视网等成为了类电视,据2010年《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超过4000万人只使用网络电视而不看传统电视。同时,地方媒体在模拟时代建立起来的区域优势,依靠区域优势成长的省级卫视和地面频道,在网络时代这种优势将丧失。数字技术加强了网络运营商的地位,其在用户控制上有绝对主导权,从而弱化了广电媒体的地位。

广电媒体在数字化网络化过程中组织功能也趋向于弱化,电视栏目和新闻节目更加平民化,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节目的制作者,都有机会成为电视的导播。作为一个大众传播媒介,广电媒体正在向自媒体方向发展,更多地成为一个节目播出平台。

传统的广电媒体要想在新媒体时代取胜,必须进行自我毁灭式地成长,大力进行数字化装备,抛弃传统的模拟设备,否则就会像柯达公司一样自掘坟墓,被传统的巨大包袱拖累,最终导致破产。

2001年,黄升民教授提出广电领域的四个分离即:台网分离、制播分离、频道分营、宣传与报道分离。在新技术和产业改革调整的背景下,广电媒体已经开始逐渐实现产业化,集团化经营。以央视为例:其频道不断国际化,频道数目达到7个(含CCTV纪录片国际频道),改中心制为频道制,在传媒产业不同领域注资经营,同时向新媒体产业进军,不断开发增值业务,成立国家网络电视台CNTV,开展网络IPTV电视服务、CCTV移动电视服务等。

三网融合之路 篇3

2012年, 电信运营商继续深入推进宽带提速工程的实施, 接入带宽大幅提升, IPTV等高清视频业务也开始规模运营, 随着三网融合的深入推进, 电信运营商的带宽优势日益突出, 同时业务模式也逐步多样化。反观广电系的NGB网络建设以及业务模式的创新则推进缓慢, 近两年来, 广电总局出台了系列推进战略, 以引导国内产业的发展, 然而由于长期的分散格局, 推进阻力重重, 短期内难以实现实质性进展。随着三网融合进入推广阶段, 广电系的发展被动局面恐将继续扩大。

纵观三网融合实施三年来的广电网络发展, 各地广电逐步实现了网络的双向化改造, 广电的市场总额也在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的电信设备商进入到广电市场当中。市场总量的上升并未引起市场格局的过多转变, 广电运营商分散、独立运营的局面导致整体市场被分割成诸多小块。这种局面映衬到网络层面, 则表现出各家的网络自成体系, 彼此之间的互联互通无从谈起。某设备商专家坦言, 虽然广电基于IP的骨干网标准一致, 然而具体到接入层面则有较大差异, 其中前端接口和机顶盒层面尤为突出, 多样化的标准规范严重制约了网间的互联互通。

互联互通问题日渐复杂

随着三网融合推进的逐步深入, 广电网络的整合、改造也在徐步进行, 广电总局也在进一步改善NGB相关技术层面的问题, 接入网技术标准得到统一, 已确定为三大标准:HiNOC、C-DOCSIS、C-Homeplug AV。标准的统一为广电后期的网络建设制定了相应规范, 然而从现网的部署现状以及技术规范的后续实施难度等方面来看, 广电网络的互联网互通问题仍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国内广电市场长期处于地方割据状态, 与此同时各自的技术选择及设备采购等环节均自成体系, 一位广电厂商专家指出, 在国内很多地区都存在着地方广电与供应商绑定合作关系, 长期以来, 当地的广电网络设备均由某几家厂商把控, 其他厂商难以进入集采序列。同时由于广电领域的技术标准一直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模式, 不同厂商的网络设备也由于兼容性问题难以实现互通, 这不仅进一步促成了地方广电与其供应商的依赖关系, 也导致了不同地区的广电网络互联互通成为空谈。

结合广电的发展现状来看, 广电技术标准的统一一定意义上有利于打破这种格局, 然而技术标准的普及需要较长时间, 同时广电总局对于各地方广电的约束力较弱, 技术标准能否实现规模普及仍存疑虑。

除了技术标准方面的不统一, 广电体系本身长期存在的资产分散、难以整合的问题也制约着各地方广电互联互通。近几年来, 部分地方广电筹划上市事宜, 现已有多家地方广电公司实现上市, 进一步加大了广电体系的整合难度。据了解, 随着三网融合推进的加速, 各地方广电都在加快推进各自的网络改造进程, 同时实力较强的地方广电在业务层面也实现较大突破, 大量高ARPU值用户使其在后续被整合时有较大的议价优势。整体来看, 各地方广电仍是以自身发展为基石, 来考虑改善网络质量, 扩大在网用户, 对于网络互通、全国一张网的热情不高。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也杜百川曾指出, 标准不统一、存在技术问题完全是借口, 各地广电不是不能联通, 而是不想联通。由此可见, 广电体系的资产整合问题不得到有效解决, 网络的互联互通恐将难以实现。

网络互通基础仍未夯实

广电网络的资产整合与全国一张网的部署在同步进行, 2010年, 三网融合战略被国务院提上议程, 而广电总局也提出了NGB的相关推进战略, 同时提出2012年年底将实现全国一省一网的整合。省网整改是广电实现全国一张网的基础, 一省一网的整合进展也将决定各地的网络互联互通的实现程度。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科技与标准管理处处长盛志凡在2012年底指出, 国内各省的一省一网基本实现整合。然而据了解, 广电一省一网的整改并未实现实质整合, “名义上”的整合居多, 包括注册成立省级公司、省公司挂牌等, 部分省公司仍是空壳, 并无实际约束力。

从广电网络的互联互通来看, 首先实现各省市的网络互通是全网互通的前提, 由于各省市广电公司, 甚至是县级广电公司多为独立运营, 与省公司、广电总局的行政隶属关系并不明确, 每个省份的网络整合、业务整合都有较大的难度, 而且从2012年底的实现情况来看, 整合结果并不乐观。一位深圳PON设备提供商专家告诉记者, 由于广电的很多政策走向不甚明朗, 各县级广电公司对于网络整合的关注度不高, 而在网络改造、提升网络承载能力方面则投入较多, 整体来看2012年广电市场需求依然保持增长。

从各地一省一网的整合进展来看, 利益博弈贯穿于整合始末, 而对于整合推进缓慢的地区, 多数由于各方的利益难以得到兼顾, 利益相关方各不相让, 整合工作一直处于僵持状态。三网融合被确定为国家战略以后, 已经不仅仅是广电系或电信系自身的调整问题, 地方政府对于各方的协调作用也在加强, 从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的推广部署可见一斑, 而广电一省一网的整改工作也应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 政府出面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将更有助于广电一省一网整合的实施。

后续随着三网融合进入推广阶段, 政府对于广电系、电信系的推进工作要求将更加明确, 真正留给广电自身调整内部结构的时间已然不多。

IPTV推广加剧广电危机

一方面广电系自身在逐步部署NGB网络, 资源整合也在缓慢进行, 另一方面,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有线宽带网络, 同时积极试水IPTV等视频业务, 双方的利益博弈依然不断, 但是双方的市场响应速度已拉开差距。随着三网融合的不断深入, 广电总局与工信部的利益博弈也在国家层面的协调下达成了部分共识, 尤其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运营IPTV被广电总局通过, 双方的业务渗透进一步深化, 对于广电的视频类业务造成一定冲击。

近日, 有消息指出北京联通开启IPTV业务运营, 同时推出IPTV业务套餐, 满足家庭宽带10M光纤接入的用户即可办理, 套餐内包含上网宽带与IPTV专网宽带服务, 电视服务 (包括十路高清直播、百路电视频道、千部互动教育、万部卡拉ok、十万小时影视) , 固话绑定2G服务 (本地市话) 。目前北京联通的IPTV业务仍未大规模开展, 尚处于小规模试用阶段。

2012年, 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纷纷启动了IPTV终端集采, 两家集采总量达到620万台, 并在部分省市试点应用, 相关业务运营也逐步成熟, 北京的IPTV业务开展也将从幕后走入台前。

对于IPTV业务, 虽然广电依然把控内容播控权, 然而很多广电专家对此感触颇多, 电信运营商向广电传统业务的渗透, 让双方之间的博弈再度加剧。一位广电运营商专家指出, 虽然三网融合在推动广电系与电信系业务的互相渗透, 然而广电运营商很难向语音和宽带等电信业务渗透, 缺乏全国性的互联互通网络, VoIP和宽带业务都无从谈起。如何从本质上解决广电的发展问题, 应对来自电信系的竞争成为广电上下游产业关注的焦点。

互联互通网络作为广电开展新业务的基础, 其不可或缺性表现得越来越显著。目前也有部分领先的地方广电在基于电视屏幕开展部分宽带业务, 支持基于电视屏幕的多种互动业务, 然而其传输载体则需要借道中国联通或中国电信的有线网络, 广电自身的同轴网络难以充分利用。

国网公司撑大局存疑

随着广电业务运营的压力增大, 广电系如何打破局面、实现突围也是广电总局较为关注的问题。自三网融合实施以来, 广电总局在调整自身架构、规范技术标准等领域的布局较多, 虽然进展缓慢, 也仍取得了一定成果。2012年底, 国网公司终于获批, 国家将出资45亿元 (人民币, 下同) 成立国网公司, 以实现对广电网络的资源整合。国网公司的成立被视为广电系改革的重要转折点, 然而由于尚未挂牌, 同时后续的业务开展仍未确定, 国网公司成立的实质作用仍需静观后效。

盛志凡在谈及国网公司时也明确表示, 国家批复建立一个国家级的网络公司, 它将独立于31个省公司之外, 国家赋予它的任务就是整合。31个省公司一直独立运营, 就会要求一定的自主权, 同时国网公司将如何形成一个整体的规模及竞争力来对抗电信的竞争, 各家网络如何衔接?

对于网络互联互通的技术问题, 广电总局科技部也在着手研究将业务平台云化处理, 面对31朵云来研究云间的衔接如何实现。然而对于如何既满足各地运营的权利, 同时发挥协同作用, 广电总局目前仍未有相关解决方案。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杨杰指出, 国网公司初期将首先管理内容主体, 同时协助把各个省网完善, 而后续的商业模式层面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综合来看, 组建国网公司的初衷在于实现对分散广电网络的整合, 以实现与电信运营商的同台竞争, 然而由于广电自身存在的历史发展问题, 国网公司的作用能否得到有效发挥尚未可知, 另一方面, 国网公司的组建方式尚未确定, 挂牌时间的一度延迟也引起业界的诸多困惑。

资金短缺问题仍未得解

除了政策走势方面的扑朔迷离, 广电系在三网融合实施过程中得到的资金依然有限, 45亿元依然不足以解决广电的资源整合问题, 同时多家上市公司的市值在不断增长, 国网公司要想整合这部分上市公司, 其压力依然很大。据了解, 广电总局最初向国家财政申请1000亿元的国网公司启动资金, 然而被国务院否决, 后续由于资金以及省网资产整合等问题, 国网公司的成立时间一直拖到了去年年底, 最终45亿元的启动资金也让广电系开展后续业务颇为掣肘。

自三网融合实施以来, 很多地方广电由于资金问题难以开展网络改造等相关工作, 部分广电公司在与厂商的合作过程中, 甚至提出了由厂商融资或垫资的方式来进行网络改造, 由此可见其资金压力之大。另一方面, 也有相当一部分地方广电公司一直处于负债状态, 如强行整合, 其债务关系亦将转移至国网公司, 这都加剧了国网公司的运营负担。

NGB的网络建设仍然处于初期阶段, 全国一张网的布局仍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后续的网络改造升级, 业务平台的改造都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 国家层面能否给予相当的资金扶持将直接决定了广电的网络建设水平。

抢跑“三网融合” 篇4

需要时间,以等待一个更加明确的环境。

广电总局和工信部,这对坐落在北京的西长安街,直线距离不过3000米,却在十几年中都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邻居,最终,在温总理的斡旋下,还是又一次坐到了談判桌前。

事实上,在三网融合试点方案问题上,双方的博弈焦点也从此前的试点范围等集中到宽带业务上,而作为对广电清查IPTV的回应,电信提出了更为激进的带宽升级计划。《鄂商》记者获悉,在4月2日工信部、广电总局提交的三网融合第一稿方案被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小组以“缺乏可实施性”的理由驳回后,双方各自的布局仍在进行。

短短20多天内,中国电信在今年“5·17世界电信日”推出了宽带升级计划,原来2M带宽用户将基本免费升级到4M。据称,这仅仅电信宽带升级计划的开始,到2012年底,电信运营商方面已经将宽带升级目标瞄准了100M。

广电也不甘示弱。在电信的宽带提速计划出炉并将目标瞄准了高清视频业务后,广电总局下文(41号文)宣布叫停除上海、江苏等2省12市外其他地区的IPTV业务,此后又要求对新兴的互联网电视内容实现“双牌照”(内容牌照+内容集成牌照)监管。

“工信部单方面宣布的3年1500亿元的宽带投资计划虽然令人鼓舞,但遗憾的是105号文的发文和收文单位都没有广电总局。”湖北广电总局一内部人士告诉《鄂商》记者,尽管在底层技术上,三网的互联互通和无缝覆盖早已不是问题,可业务层的互渗交叉,经营上的竞争与合作,以至行业管制和政策上的统一,却如同不断高耸的山峰,难以逾越。

利益博弈

“光纤入户”对阵NGB,“三网融合”终于进入实质性交锋。本刊记者了解到,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已定。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2013年至2015年,从业务、产业格局到监管体制,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

湖北襄樊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中心总工程师姚永曾算过一笔账,在高入户带宽(100M)时代,电信主要向FTTH(光纤入户)发展,而广电可以采取光纤到户,也可以光纤到楼+EoC同轴带宽到户,光纤到楼+EoC到户综合成本低于FTTH。

然而广电的优势如今则变得模糊起来,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总裁助理包冉告诉记者,“NGB在制定当初技术很先进,但目前看来电信的光纤入户计划更加激进,而且电信运营商的财力支撑其正在朝100Mbps入户的目标前进。”

“经过近十年的整合,广电内部网络整合进度并不快,目前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都是以行政区域为单位,格局相对分散,要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这样的巨无霸竞争,广电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或许还存在一定差距。”一位接近电信的相关人士告诉《鄂商》记者,电信通过几年的重组改制,目前已形成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家,拥有资金和良好的商业模式,而广电系却很难找到可以与之相抗衡的企业。

该人士称,“借助光纤宽带工程,电信开始加码宽带接入指标,逼迫广电跟着升级,而资金实力不足的广电阵营面临压力。”

据悉,中国电信目前正在与华为合作,计划将目前的网络升级到10T的核心路由交换,目前从技术上已经成熟,只不过其网络建设成本太高目前还难以推进,但眼前提出的100Mbps已经让广电总局2008年抛出的NGB的3T网络计划受到了挑战。

三网融合是两者利益的博弈。业界人士称,尽管电信在财力和体系上占有绝对优势,但并非高枕无忧。因为其诉求主要是IPTV的扩大和视频业务的开展。而电信系等待已久的IPTV牌照,尽管广电破天荒地松了口,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广电系不会轻易给电信系IPTV业务的大范围发展资格。而对于电信系十分想要的视频业务,广电系在内容上仍牢牢把握着监管权。电信系一心想大力发展的手机电视业务,还是被广电掌握在手中。

一位专注于TMT和无线领域的投资人称,尽管从长期看,三网融合后,整个信息产业在业务和内容上会趋于开放,但由于广电网络在一定时期内还将保留其宣传口径的功能,此消彼长的情况下,短时间内能否推进信息产业业务和内容上的开放还是未知数。

交集何在

不管最终的博弈结果如何,众所周知,跨平台的应用,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电视方面将会出现更多的创新和投资机会。

电信专家侯自强认为,三网融合后,投资者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产业的交集,比如说无线和Cable(有线电视网)的融合,以及互联网和Cable的融合等方面。他称,对于业务主体广电系和电信系而言,彼此业务的双向准入,则意味着产业链将会出现分化,并可能重构。

事实上,广电系早已行动。制播分离的体制改革和组建NGB(下一代广播网)即是其先期部署。再加之国家的非对称开放策略,在和电信系竞争的赛跑中,广电系的起跑已是箭在弦上,占得先机。尽管这样,广电系所面临的局面仍不被看好。

“一直以来,广电更擅长基础业务和产品制作,但在增值和服务领域,就处于绝对弱势。”侯自强分析,从体制上说,电信业早已政企分离和打破垄断,而对于广电,体制改革仍然是一项艰巨任务,若以垄断和政企不分方式经营,体制的障碍必然导致其竞争力低下。这样的结果就是,在早期,广电系可能通过国家权力的介入,以监管之名发牌照、设门槛,只有当广电市场化运营几年以后,双方的“双向进入”和全业务竞争才具有实质意义。这时,产业链的重构和分化将变得剧烈而深入。

产业链的重构和分化,将是广电市场化以后面临的局面。“不对称是个双刃剑,靠山也是火焰山,市场永远不是行政命令可以永远控制。”一位经常在业内撰写博文的北京移动员工这样写道,“或许,对于广电系来说,真的需要拿出勇气放弃点什么了。”

事实上,近一年中,视频版权价格已经大幅上涨,据业内人士介绍,独家首播电视剧的价格已经从原来1万元每集的价格已经涨至数万元每集。甚至有人感叹,“版权价格涨的比房价快。”

然而,内容生产者是否会成为最有权力的产业链环节?电信分析师姜奇平称,“首先,内容生产者目前是越来越多的,广电、互联网站、电影公司等等均是内容服务商;其次,内容生产者目前所能够提供的内容有同质化的趋势,而即便是三网融合之后,最终的管道运营商的数量也是有限的,其在内容的采购方面仍然具备话语权。可以说未来内容生产者的话语权将会有所增加,但绝对不会成为最具有话语权的一个环节。”

他举例称,掀起了阅读革命的亚马逊,在其网络书店上,大约有39万种图书、29种杂志和38种报纸可供Kindle用户下载,去年圣诞节电子书销量更是首度超过纸质书,一天售出950多万“本”。凭借如此庞大的资源和用户规模,亚马逊拥有了强大的产业控制力。

而撼动了整个IT界的苹果,其AppStore的应用程序数量已经超过十万个,截至今年一月,总下载量已经超过了30亿次。在汇聚了无数开发者的同时,苹果对用户的消费行为产生着越来越强的影响力。

“从互联网领域三大门户发展的经验看,到一定时期,服务收入肯定超过内容。牌照即使对内容的监管是百分之百,也只能监管整个业务收入30%。这时再不打破垄断,就挣不了钱。挣不到钱时,它就会去找市场,会自动调整自己。这已是被历史证明的大势,大势不可逆。”电信分析师姜奇平分析道。

法律融合

“‘三网融合’的首要步骤是探索保障‘三网融合’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而首当其冲的就是法律规范。”北京邮电大学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刘德良称,电视网和电信网完全是两个概念,电信网与用户的关系是简单的需求和传送,而电视则是大量传送,由用户去选择。双方用户的接受习惯是不一样的,因此两个网络服务时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相比于电信网和广电网,互联网在“三网融合”过程中则显得有些勉强。

一位互联网公司企业负责人向《鄂商》记者表示,“你可以看看各方对于‘三网融合’的表态,在举例中都是講,例如符合条件的广播电视企业可以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和部分基础电信业务、互联网业务;符合条件的电信企业可以从事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和传输等。但是惟独没有讲‘有条件的互联网公司’可以进入电信和广电领域”。

日后在对“三网融合”相关法律进行调整时,应当遵循怎样的原则?刘德良表示,应该坚持技术中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原则。所谓的技术中立,是指凡是涉及到与特定的技术有关的要素,立法应该坚持技术中立的立场,避免以特定的技术为背景而阻碍技术的发展,不利于法律的适用。

他称,“三网融合”包括法律与政策的融合。由于既有立法采取的是条块式立法,不仅彼此之间容易出现不协调,乃至相互冲突,而且,也不利于节约立法成本,不利于民众理解和法律的统一实施。因此,应该按照网络基础设施与电信资源、网络内容与网络传输的分类方法统一立法。这种做法既有利于节约立法成本,有利于法律的统一和实施,又能够避免冲突和不协调,符合“三网融合”的精神。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有线电视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曾会明认为,广电、电信企业的融合,将在哪些范围,以何种形式,以怎样的路径去融合,将是两个部门洽商的核心问题。

曾会明表示,从美国、英国等国家的融合进程看,基本上都是先采取非对称进入,即先将电信业务开放给广电,待竞争实力大抵相当之后再进行对称开放。这里面有竞争实力的因素,也有广播电视网络在国家信息安全、喉舌方面的保护考虑。

他认为,要解决如何融合的问题,首先,要看各自希望从对方手里拿到什么资源。他表示,对广电而言,希望拿到全国性的ISP牌照,更希望拿到的是独立的互联网国际出口,而不是受制于人。

对电信而言,独立的IPTV牌照是主要诉求,它能够摆脱必须与广电的牌照方合作的束缚,更主要的是解决了IPTV在各地的落地问题。当然,内容的审查权依然在广电。“不管宽带接入、VoIP或者IPTV的业务单独核算有无利润或者利润的高低,随着所有的网络都能经营所有的业务,全业务捆绑已经成为吸引用户的主要手段。”曾会明认为,不开展全业务,将在竞争中被淘汰。

三网融合 篇5

在20世纪曾流行结婚时需要的“几大件”中, 电视始终是位列其中的。即便到了现在, 电视机仍然是家庭娱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黑白电视、彩色电视, 直到等离子体电视和液晶电视, 各种先进的终端技术正无限地满足着人们对舒适和享乐的追求。然而, 随着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 让我们更加目不暇接的是那些品种繁多的电视节目, 现在的有线电视动辄百余个频道, 大大的丰富了人们的视野, 满足了人们对大千世界的探索之心。或许, 人们不能清晰地表述这些电视节目来源的成因。但是, 我们知道, 它们离不开网络。

让“网络”这个词语真正地走进大众的生活, 要归功于“互联网”。我们平时所说的“网络”也正是“互联网”的代名词。说起互联网就不得不说到计算机, 计算机, 顾名思义, 是首先作为计算工具而被发明的。但随着数据的不断增长, 信息的无限叠加, 孤立的计算机终将很难完全发挥出它的功用。网络的产生使计算机之间的“交流”增加了, 也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人类对计算和信息交互的需求。然而计算机也不过是互联网众多终端中的一种而已, 现代终端技术的发展, 已经可以满足人们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不受制于终端体积和重量的上网需求。

以上涉及的, 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它们都在以其各自的方式, 满足着现代人类纷繁复杂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等需求。但由于早期终端设备并不发达, 电话、电视, 特别是电脑, 都很难完全走进所有的家庭。无论是从成本费用上来讲, 还是从技术掌握的难易程度上来说, 普通的家庭都很难完全应用到这三个网络的所有功能。换句话说, “买不起”和“不会用”是横在先进技术和普通使用者之间的一道鸿沟。如今, 随着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 智能手机、数字电视、平板电脑等产品已经完全覆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现代用户知识水平层次的提高也给各类高科技产品的广泛推广带来了更大的可能性。从而使得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这“三 网”能够逐步地走进千家万户。于是, 又一个问题便摆在了我们面前, “三网”既然都是“网络”结构, 就必然有其能够共通之处。在现如今终端技术已经可以作为有力支撑的情况下, “三网融合”这个词便又跳了出来, 进入到公众的视野。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的演进过程中, 通过技术改造, 使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 业务范围趋于相同, 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服务。“三网融合”并不意味着三大网络在物理层面的合而为一, 而主要是指在高层业务应用方面的融合。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 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 形成无缝覆盖, 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 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 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 朝着向用户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 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

在充分理解“三网融合”概念的前提下, “三网”究竟要以怎样的一种模式, 在何种层次上逐一进行“融合”, 也是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并在未来会起到根本作用的一个方面。为了实现“三网融合”, 除了要有方便快捷、技术含量高的终端设备外, 还需要其他几项重要的基础技术条件。

首先, 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面应用是必不可少的。成熟的数字化技术可以使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都通过编码成0和1的“比特流”进行传输和交换, 从而使得语音、数据、声频和视频等内容 (无论其特性如何) 都可以通过不同的网络来传输、交换、选路处理和提供, 并通过数字终端存储起来或以视觉、听觉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数字技术已经在电信网和计算机网中得到了全面应用, 并在广播电视网中迅速发展起来。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面采用, 使语音、数据和图像信号都通过统一的数字信号编码进行传输和交换, 为各种信息的传输、交换、选路和处理奠定了基础。当然, 这也是“三网融合”的最基本条件。

其次, 要采用共同的TCP/IP协议。因为, 只有基于独立的IP地址, 点对点、点对多的互动才有可能实现。从而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能够在不同的网络上实现互通。IP技术内容数字化后, 不能直接承载在通信网络介质上, 还需要通过IP技术在内容与传送介质之间搭起一座桥梁。IP技术 (特别是IPv6技术) 的产生, 满足了在多种物理介质与多样的应用需求之间建立简单而统一的映射需求, 可以顺利地对多种业务数据、多种软硬件环境、多种通信协议进行集成、综合、统一, 对网络资源进行综合调度和管理, 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在不同的网络上实现互通, 具体下层基础网络是什么已无关紧要。人类首次具有统一的, 三大网都能接受的通信协议, 这从技术层面上为“三网融合”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再次, 光通信技术是“三网融合”的理想平台。只有光通信技术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传输速度, 并保证信息传输的质量。光通信技术也能使传输成本大幅度下降。宽带技术的主体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融合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一个网络提供统一的业务。若要提供统一业务就必须要有能够支持音 频、视频等多媒体 (流媒体) 业务传送的网络平台。这些业务的特点是业务需求量大、数据量大、服务质量要求较高, 因此, 在传输时一般都需要非常大的带宽。另外, 从经济角度来讲, 成本也不宜太高。这样, 容量巨大且可持续发展的大容量光纤通信技术就成了传输介质的最佳选择。宽带技术特别是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传送各种业务信息提供了必要的带宽、传输质量和低成本。作为当代通信领域的支柱技术, 光通信技术正以每十年增长100倍的速度发展, 具有巨大容量的光纤传输网是三大网络理想的传送平台和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物理载体。无论是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还是互联网, 大容量光纤通信技术都已经在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最后, 在“三大网络”的终端上, 都需要有相互匹配的先进的软件来支持用户所需的各种特殊功能和业务。因此, 软件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升级也是“三网融合”所必需的技术基础。软件技术是信息传播网络的神经系统, 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得“三大网络”及其终端都能通过软件变更最终支持各种用户所需的特性、功能和业务。现代通信设备已成为高度智能化和软件化的产品。今天的软件技术已经具备三网业务和 应用融合的实现手段。

那么, 在具备了所有的技术条件后, 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的“三网融合”究竟能给我们的生活、工作、经济、产业带来什么好处呢?

1.信息服务将由单一业务转向文字、语音、数据、图像、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业务, 极大的方便用户的消费生活。未来, 我们可以用电视遥控器打电话, 在手机上看电视剧, 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端, 只要拉一条线、接入一张网, 甚至可能完全通过无线接入的方式就能搞定通信、电视、上网等需求了。对于物流行业来说, 以后客户发货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迅速查到合适的物流公司, 并立即下单, 物流公司可以通过手机视频看到客户货物的大致情况, 并立即决定派什么样的车去提货, 发完货后, 客户也能随时自主追踪货物状态, 直到货物安全到达用户手里。

2.有利于极大地减少基础建设的投入, 并简化网络管理, 降低维护成本。“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 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

3.将使“三大网络”从各自独立的专业网络向综合性网络转变, 网络性能得以提升, 资源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4.“三网融合”是业务的整合, 它不仅继承了原有的语音、数据和视频业务, 而且通过网络的整合, 衍生出了更加丰富的增值业务类型, 如图文电视、VOIP、视频邮件和网络游戏等, 极大地拓展了业务提供的范围。目前, “三网融合”的主要应用包括互联网电视 (IPTV) 和网络电话 (VOIP) 。IPTV是指利用IP技术, 通过宽带网络提供视频业务。IPTV融合了电视业务和电信业务的特点, 其优势在于“互动性”与“按需观看”, 彻底改变了传统电视单向播放的缺点。VOIP又名宽带电话, 是指基于宽带技术实现的电脑与电脑、电脑与电话、电话与电话之间的通话业务。因无需搭建专属网络, VOIP运营成本低, 通话资费大大低于传统电话。

5.“三网融合”打破了电信运营商和广电运营商在视频传输领域长期的恶性竞争状态, 各大运营商将在一口锅里抢饭吃, 看电视、上网、打电话资费可能会打包下调。

6.方便人们的生活。“三网融合”应用广泛, 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领域。以后的手机可以看电视、上网, 电视可以打电话、上网, 电脑可以打电话、看电视, 三者间相互交叉, 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7.“三网融合”也将为上游设备提供商带来收益。数据显示, 中国现有有线用户达1.6亿, 尚有1亿有线用户并未数字化整转, 不考虑有线用户的增长, 机顶盒开支约350亿;尚未双向网络改造的用户接近1.5亿, 未来网络改造成本接近600亿。这些基于“三网融合”所带来的机遇, 很可能给上游的机顶盒设备供应商和网络改造设备供应商带来利好消息。

8.对调整经济结构, 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有一定的贡献。“三网融合”工程毫无疑问的可以拉动国内消费,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有利于创新产业形态, 推动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手机电视、数字电视宽带上网等业务的应用, 能够促进文化产业、信息产业和其他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当前, “三网融合”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其所涉及的广电业、电信业和互联网产业都是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而且我国在这三个产业领域均已具有良好的应用基础, 产业体量巨大, 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网融合”的推进对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有着重大的意义。

9.“三网融合”的发展有利于国家“宽带战略”的推进。在中央关于推进“三网融合”的重点工作中, 包括了加强网络建设改造以及推动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手机电视、数字电视宽带上网等业务的应用等内容, 而IPTV、手机电视等融合型业务的发展也需要有高带宽的支撑。

综上所述, “三网融合”无论是在技术层面、产业层面、经济层面、文化层面还是人文层面, 都有着诸多的优点和可人的前景。然而, 我们同样应该认识到, 任何新兴的事物总是具有其多面性的, 我们在憧憬未来“三大网络”充分融合的美好时代的同时, 也要看到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如何面对“网络”新时代所带来的挑战, 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严肃问题。

“三网融合”后, 本来就已经恶性竞争不断的各大服务商是否会引入更加激烈的商业战争模式, 会否使刚刚呱呱坠地的新时代网络重新陷入更加恶劣的垄断性竞争?“三网融合”之初, 多家服务商、内容商面临技术上的整合与协调, 诱人的利益是否给各商家带来新的纷争与冲突?恶性竞争是否影响“三网融合”的进度与质量, 是否有新的问题产生? 基础设施成本节约的同时, 是否带来信息泄露的危险?“一根线”的接入模式, 在方便用户的同时, 如何保证用户安全地使用网络?各种复杂问题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虽然面临着如此多的挑战, “三网融合”仍然是未来网络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在谨慎面对有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的同时, 新时代的网络生活还是会给用户带来各种意想不到的惊喜体验。如今, “三网融合”的各项技术都已经不断完善, 而新技术的发展却永远不会停留在原地。在“三网融合”的基础上, “四网融合”也已经进入了大众视线。

在现有“三网融合”的基础上加入“电网”, 便成为“四网融合”。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 明确提出了重点发展智能电网的规划, 可见智能电网发展的前景很好。在做“智能电网”概念的初期, 国家电网曾经提出“四网融合”的概念, 即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和智能电网的“四网融合”。尽管最终没能进入“三网融合”方案, 但国家电网的电力光纤入户概念即变身为“在实施智能电网的同时服务三网融合、降低三网融合实施成本的战略”。国家电网已经和包括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在内的运营商合 作, 推出各项服务, 包括无线电力抄表、路灯控制、设备监控、负荷管理、智能巡检、移动信息化管理。拿路灯控制来说,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路灯管理和维护成为重要的问题, 电信运营商无线路灯监控方案可实现终端自动报警, 报警信息实时传送到负责人手机;控制中心系统遥测;路灯防盗报警;路灯根据天气、季节以及突发情况远程调控;电压、电流等参数采集功能, 可帮助市政部门有效提高道路照明质量, 保证城市整体亮灯率和设备完好率, 避免电能、人力、物力的无谓浪费。

三网融合的未来发展——全网融合 篇6

今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三网融合随即成为了业界热议的话题,很多高校和企业也在进行相关的研究论证和方案设计。到底什么是三网融合?三网融合是指通过相关技术和业务的融合,使现有的任何一张基础网络均可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在终端方面,未来电话、电视、电脑将实现趋同与融合。在业务方面,不同网络平台承载实质相似的业务——全业务。

其实国家早在1997年就提出了“三网融合”这个概念,并两度写入国家五年规划纲要。到现在已经有10多年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三网融合在我国还没有实现。目前,三网各自为营,独立发展,这确实是劳民伤财的重复建设,而且给用户带来了诸多不便。如今,国家再次提出要推进三网融合,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与我国一样,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也在努力倡导与推进“三网融合”。美国是最早推行三网融合的国家。1996年2月,美国颁布《电信法》,从法律上为三网融合扫清了障碍。得力于宽松的法律环境,各大服务提供商纷纷抢夺发达的有线电视资源,各种新业务新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英国也是实施三网融合较早的国家。1997年,政府取消了电信运营商对经营广播业务的限制。1999年就出现了基于DSL的视频点播业务。目前,英国已实现了电信与广播的双向进入。日本是亚洲较早开展三网融合的国家。总务省是其通信与广电的统一管理机构,因此在管理体制上已实现了电信与广电的融合。在实际部署方面,政府与企业也在积极推进中。三网融合的优势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很多国家都将其提上了建设日程。我国在三网融合的建设中也可以参照各国的发展模式,总结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也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3 三网融合是必由之路

三网融合可以满足消费者与运营商的双向需求。从消费者角度来讲,一是需要更高的带宽,更方便的接入方式,未来5年内不管固定还是移动用户,对带宽的需求将是现在的10倍。而且用户对现在的多线接入的模式即将达到忍耐极限。二是需要在不同终端类型上使用相同的服务体验,不管你是使用手机还是手提电脑或是数字电视机。三是将越来越希望参与服务的定制,过去用户是在被动地接受服务,已经不满足运营商推给他的服务,希望参与定制服务,这就需要运营商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但从电信或广电运营商来讲,现在的网络是不能满足用户的这种需求的,不同的网络提供不同的服务,如果为提供不同服务而建设新的网络则耗资巨大,而且在用户对降低资费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运营商需要合理利用现有网络,而三网融合恰能够给运营商与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

4 全网融合

进一步分析,关于网络融合的发展其实远不止三网融合。以中国移动最近推出的手机支付为例,这也是一个通信网络与银行网络融合的大胆尝试。所以,只要有利于用户,也就是市场需求,那技术一定是向用户需求的方向发展的。用户的终极需求又是怎样的呢?用户期望将来可以手机通信,手机学习,手机看电视直播,手机作为电子会员卡,手机网上选购并下订单,手机遥控家中的空调在我进门之前提前暖房……期望带一个终端可以畅通天下。这种需求在技术上的要求是什么呢?很显然,是全网融合。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全网融合必将是大势所趋。未来通信领域的发展方向是更加人性化、智能化。随着网络融合的深化,包括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因特网、通信专网(如电力、水利、油田、海事、煤矿、银行、教育、公安、消防、政府等专网)、智慧地球相关联的物联网以及通信个网(个人搭建的网络:家庭网、个人试验网:如学生搭建的试验网)在内的所有网络都可以实现互联互通,每个人通过身边的终端可以方便地随时随地访问任何网络。通过网络,我们不但可以学习、娱乐,还可以消费、通信、远程控制家电、视频看医生等等。

5 结束语

市场需求是技术的导向,而技术又是市场需求的支撑,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随着三网融合的深入,全网融合必将成为其后时代的终极目标。只有实现全网融合,才能发挥网络的潜在优势,更好地为广大用户服务。

摘要:本文从三网融合入手,论述了其定义、发展历程、实施的意义,并介绍了其他发达国家三网融合的过程。文章分析了三网融合的推进过程市场影响技术走向,并进一步得出未来伴随市场需求与技术发展的不断提高,网络必将走向全网融合的预测。

关键词:三网融合,全网融合,历程意义,趋势

参考文献

[1]曾静平,李炜炜.国外“三网融合”发展沿革及启示.环球新视野电视研究,2009,(10)

[2]“三网融合”发展历程回顾.广播电视信息,2010.3.10

[3]网络IP化可降低运营商成本.通信世界网,2007.11.14

[4]潘天梅,郭炜.面对全业务运营中国移动应做好全方位准备.通信世界,2007.2.12

从三网融合终端发展看产业融合 篇7

随着国外产业融合的持续深入和国内三网融合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 我们已经认识到三网融合不仅仅是要电信运营商开展广播电视业务, 广电运营商开展电信服务这么简单。虽然我们是从IPTV和有线电视宽带接入开始认识三网融合的, 但三网融合带来的创新并不会简单停留在几种业务形式上, 它实际上已经对传统上自成体系的广电、电信和互联网产业链造成了很大冲击, 尤其是前两者。所有各方都不得不在这一巨大冲击下重新寻找自身的产业定位, 但目前已经准确找到定位的应该说还不

国内三网融合最初的表现就是一批终端出现了跨行业性质的功能扩展, 比如用户可以用传统的电视通过数字电视机顶盒打电话和上网了, 可以用传统的手机看电视了;这些都体现了终端开始将三个传统网络提供的服务集成为一体的趋势。目前三网融合中经常被提到的IPTV机顶盒、双向数字电视机顶盒、互联网播放器、有CMMB功能的TD手机、多媒体个人计算机等产品都属于这种情况, 其原型是某传统网络中常见的设备, 通过添加一些功能扩展成为三网融合终端。应该说终端厂商还是更多作为服务商的配合角色出现的。

由于先天设计并不是完全针对三网融合环境的使用要求, 所以这些融合型终端还在不断的演变, 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

家用融合接入的终端

三网融合要实现一线接入、多样化服务的目标, 但如果用户每更换一次服务商就要因为接口问题更换一次终端设备, 将造成很大的浪费。目前国内终端厂商已经尝试推出集成了CABLE接入、ADSL接入、Wi-Fi接入, 并内置Vo IP、视频播放等基本三网融合服务功能的交互式终端。这一终端将使目前接入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使用户对业务提供商的选择增多。具体而言, 用户只要购买了该终端, 就可以不用更换终端而使用不同服务商提供的网络视听内容的下载、播放, 互联网语音通信, 网络信息浏览能力等服务。

但这类终端的设计和推广也有一定问题, 由于要尽量适用于尽可能多的服务商网络环境, 所以常见的流媒体协议和网络下载协议都要支持, 常见的H.264、RMVB、H.263FLV、WMV、VC-1、VP6等音视频编码格式也要支持, 多种人机控制手段也要考虑, 而且各地服务商的网络协议没有实现标准化也给这类终端的推广带来难题。

互联网电视机/智能电视机

国内各消费电子厂商均在现有电视机终端基础上, 通过增加主处理器和操作系统, 开发出互联网电视机。国内互联网电视厂商目前高端电视机产品和大部分普及产品均已具有网络功能, 基本具有如下特点:能够支持Web技术实现网络浏览;具备互联网视听内容的下载播放能力, 部分可以同时支持电信运营商标准的IPTV业务。

应该说, 我们目前看到的互联网电视机产品更多是IPTV机顶盒或互联网播放器和电视整机的集成产品, 还没有显露出自身的特质, 受到关注主要是政策和推广成本的原因。这种情况已经开始出现变化, 为更好地打造自身产品特色, 部分整机厂商进一步研发出智能化水平更高的智能电视机:从互联网电视机简单接受信息的功能进一步扩展出信息主动搜索和匹配功能, 可以支持体感遥控等更人性化的人机交换方式, 并实现和手机与手机、电脑及其他信息家电互联互通。

智能电视可以使得电视机厂商摆脱单一服务商的束缚, 将智能电视发展成为独立的业务核心, 这将为未来几年三网融合的发展带来较为明显的影响, 值得认真关注。

支撑融合功能的家庭公共接入设备

目前国内终端厂商还在尝试进一步将家庭网关与智能电视、可视对讲终端或机顶盒产品进一步进行集成。这些终端厂商将目前信息家电、通信终端等能力完全集成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化的信息设备。该设备除了完成各项业务功能, 还可以在家庭内部自组业务网络, 实现将家庭网关设备同其他家电设备融合以及将家庭网络硬件设备软件化—这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 将形成三网融合服务和家庭网络逐步结合的局面, 有可能在目前传统电信业务和广电业务基础上进一步催生出更丰富的服务形式。但由于目前家庭网络本身标准难以统一, 而三网融合服务和家庭网络的产业主导方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协作模式, 所以这种产品市场前景还有待观察。

以上探讨的这三种终端体现了三网融合环境下终端发展的三种趋势:在前期IPTV机顶盒等产品基础上将更多的功能向一个终端集成来更好地适应三网融合后的服务环境、增强已有终端的智能化程度来摆脱传统服务商对终端的控制、通过向家庭网络等新领域延伸来充实终端的价值。实际上, 这表现出终端厂商对在未来融合产业中定位还难以抉择的局面:是仅仅做好三网融合服务商的配角、还是自身成为三网融合发展的主角, 还是做好专业设备厂商的角色。

从三网融合到N网融合 篇8

1、定义

“三网融合”从狭义上讲是指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在技术、业务和网络的融合与趋同;而从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 在它并不仅仅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 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

2、三网融合的基础 (1) 技术基础

(1) 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面采用, 使所有业务在网络中都将成为统一的“0”或“1”的比特流。

(2) 光通信技术的发展, 为综合传送各种业务信息提供了必要的带宽和传输高质量。

(3) 软件技术的发展为各种用户所需的特性、功能和业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4) 统一的TCP/IP协议的普遍采用, 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在不同的网上实现互通。

(2) 设施基础

我国的数据通信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晚, 因此采用老架构、老技术的网络基础设施比起发达国家要少得多, 可以尽快转向以IP为基础的新架构并采用最新技术和行业标准。

(3) 国家政策基础和发展规划

国家随着社会和技术的发展不断进行产业整合和调整, 不断出台政策和文件, 促进三网向融合方向发展, 从2001年十五计划纲要, 第一次明确提出“三网融合”历时10年, 目前已经进入试点实施的实质性阶段。

3、三网融合的优势

站在国家高度上看, 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 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从使用者角度看, 用户可以有更多的获取信息、沟通、娱乐的方式和手段, 比如可借助电视遥控器打电话或使用电视上网, 在手机上看电视剧, 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端, 只要拉一条线、或无线接入即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从安全角度上看, 可以更好的实现网络监控, 防止和打击网络犯罪。

二、网融合对推动其他网融合的意义

众所周知, 除了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 人类社会现阶段还存在着许多其他的网络, 而未来亦将出现更多的其他网络。那么三网能够成功融合, 意味着可能会有更多的网络可以融入进来, 同时三网融合的发展和历史进程也将为以后更多的网络融合提供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储备, 三大网络的融合涉及到方方面面, 技术方面、业务方面、产业方面、国家政策方面。复杂程度之大、社会影响面之广、历史进程之长, 使得三网融合堪称是一场技术变革、产业变革、社会生活变革。其成功将可以提供如下几个方面的宝贵经验。

1、政策协调的借鉴

三网融合涉及到多个行业和产业链, 因此其融合必然不是一蹴而就的。既然是不同的行业, 就必然存在着不同的利益, 那么他们的融合就将在利益上产生矛盾。这些矛盾是无法通过市场的手段在短期之内解决的, 于是就必须通过国家政策协调来发挥作用。而通过制定什么政策才能有效地、平稳地促进三大网络朝着融合的方向发展是一件很需要思考的事情。如果三大网络能够成功、有效地融合将在政策上为更多的网络融合提供经验和借鉴。

2、为其他网络提供技术基础和标准

不同网络要在业务上进行融合, 必然依赖于一定的技术基础, 技术基础将包括具体的技术应用、技术基础设施 (如网络设施) 以及技术规范和标准。三网的成功融合将为其他网络提供更多的技术统一范本、标准和规范统一范本。这样使得新兴的相关网络从发展之初便可以依据现有的统一标准进行规划, 这样大家都在统一的基础之上, 有利于以后的更多网络的融合。

3、对于其他系统的规划发展提供范本和蓝图

三网融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国家层面的大工程, 没有合理、科学的规划和发展蓝图, 将可能导致三大网络的无序发展和矛盾的不断涌现, 最终导致失败。所以三网融合的成功能够给今后其他网络的进一步融合提供规划发展的范本和蓝图, 避免以后其他网络融合走弯路。

综上所述, 三网融合的成功意义重大, 它将使我们有足够的技术知识储备、政策储备, 使得我们走向更多的网络融合更有可行性。

三、N网融合的展望

N网融合是相对于三网融合进一步扩展的设想, 就目前的发展趋势和现状来看, 我们也许可以大胆设想, 在未来也可以将物联网和电力线网络融入进来。

1、物联网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 简称:IOT。由该名称可见,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虽然物联网的基础是基于互联网, 但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得到了巨大的延伸和扩展, 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 彼此之间可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 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 (RFID) 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按约定的协议, 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 具体地说, 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 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 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 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 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 在此基础上, 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 达到“智慧”状态, 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 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毫无疑问, 如果“物联网”时代来临, 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国作为全球互联网大国, 未来将围绕物联网产业链, 在政策市场、技术标准、商业应用等方面重点突破, 打造全球产业高地。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目前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2、电力线信息网络

电力线信息网络简言之为电力线上网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即利用电力线来进行网络数据的传输。目前只需通过连接在电脑上的“电力猫”, 再插入家中任何一个电源插座, 就可以实现最高14M的速度上网冲浪, 这一速度比ADSL目前最高限速512k快20多倍, 而且使用成本低廉。电力线通信技术是利用电力线传输数据和话音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该技术是把载有信息的高频加载于电流, 然后用电线传输, 接受信息的调制解调器再把高频从电流中分离出来, 并传送到计算机或电话, 以实现信息传递。

作为一项新的宽带接入方式, 电力线上网目前已经普遍受到关注, 这种上网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1) 投资很少

由于电力线上网是以电力线路为传输通道, 因此电力线上网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配电网络基础设施, 无需任何布线, 从而可以节省巨大的新增投资。

(2) 连接方便

现在220V低压电力线几乎已经接入每一个普通家庭中, 因此家庭用户在需要宽带上网时, 就可以利用电力线来轻松实现因特网接入, 不需要重新添置其他什么设备, 只需在事先安装好的万能插座上插入电源插头即可方便连接到因特网中。

(3) 传输速率高

家庭用户通过电力调制解调器连接到电力网上后, 能够获得不错的数据传输速率, 信息传送速度可达到10Mbps;而且能够将整个家庭的电器与网络联为一体, 使人们能够通过网络来控制自己家里的电器设备。

(4) 有安全性

许多人认为利用电力线上网, 可能会经常出现触电事故, 因此电力线上网会有安全隐患;其实用户大可不必担心, 因为用户操作端与电力线输出端已经通过电力调制解调器进行了隔离, 不可能出现触电事故。

(5) 使用范围广

在未来的宽带接入服务市场, 电力线上网将占有一席之地。在市场需求旺盛的城市, 随着电力线上网技术的完善, 电力线上网将逐步渗透城区各个角落。在广阔的农村地区, 电力线上网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1、电力线上网现状

据悉,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自1999年开始从事高速PLC的研究工作, 2001年8月起在沈阳建立了中国内地第一个高速PLC实验网络。而北京地区到2004年8月全国已有297个住宅小区, 约13, 009户家庭通过电力线上网。

在上海安装一只“电力猫”, 电脑只需往电源插头上一联, 就能够上宽带冲浪, 这并不是幻想。“电力猫”上网技术目前已有超过一千家用户。此产品除了可以与电脑相连接外, 还可以与其他资讯设备一起使用, 凡需要透过网络连线来使用的产品皆可一起使用, 如网络电话, 网络印表机, 数位影印机, 数位摄影机, 无线基地台...等等, 数据传输方面, 可以传送高清电视, 音响, IPTV等。可见在我国电力线网络已经有了一定范围的应用, 而在国外, 继2005年由欧洲DS2等业者组成的环球电力线协会 (Universal Powerline Association, UPA) 开始量产200Mbit/s的高速电力线通讯芯片后;紧接着, 由思科 (Cisco) 、英特尔 (Intel) 、松下 (Panasonic) 和夏普 (Sharp) 等芯片、网通与家电业者组成的电力线家庭网络联盟 (Home Piug Powerline Alliance, HPA) , 也在2005年底确立200Mbit/s的Home Plug AV规格, 电力线通讯一跃而成众所瞩目的焦点。除了市场讨论热度增温之外, 欧美各地的应用也逐渐开展, 电力线通讯的爆发性成长更是指日可待。

美国已有诸多小镇全部采用电力在线网, 包括俄亥俄州、印第安纳洲、肯塔基洲都已有150万人的电力线通讯服务;法国也已结合光纤骨干网络 (Fiber Backbone) 和电力线通讯, 沿着高速高路铺设的光纤网络, 透过电力线通讯延伸至偏远地区之中;西班牙在DS2的催生之下, 更已与日本电力公司合作, 进行全国性的示范应用;其它包括日本等亚洲地区, 都有金额不等的投资或试行计划, 俄罗斯更有每月1, 000万栋建物导入电力线通讯的规划。

2、展望

在将来如果物联网和电力线网也能够融入进来, 将可催生更多的技术和生活方式的变革。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简便、电器将变得更智能、更可控, 我们的家将变得更安全。以下是一些可预期的具体应用:

(1) 所有电器通过电源插座就能获得电力供应同时联入物联网。

(2) 不同电器之间可以通过智能设定联动协作。

(3) 通过家里的电视就能和居住在偏僻乡村没有网络、没有电话的祖母视频问好。

(4) 工作间隙可通过公司的电脑操控家中的电器进行工作, 比如洗衣、做饭等。

(5) 通过手机可以随时监控家中的安全情况。

(6) 餐厅可实现无人作业, 各种厨房设备根据您的远程订单, 自动为您烹饪出美味的佳肴。

总之随着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技术不断的发展、政策的不断完善, 四网融合、五网融合…N网融合将可期待逐步成为现实。而它们的有效融合将使人们、使社会从中受益。因为新的产业必将应运而生, 人们将享受更多、更高质量的服务, 可以想象, 每一次的融合都将使得人类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摘要: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总是从分立、各自为阵走向统一、整合, 彼此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三网融合也是这种趋势的体现。目前三网融合已经进入了城市试点实施的实质性阶段, 通过了解和回顾三网融合的发展, 结合其他正在发展、兴起的技术和网络, 来展望四网融合、五网融合…乃至N网融合。

畅想三网融合 篇9

关键词:三网融合 TCP/IP协议 N屏时代 挑战 机遇

DOI:10.3969/j.issn.1672-8289.2010.10.052

随着社会发展,电子技术快速进步、互联网的商业化和普及应用,高速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三网融合成为全球性的发展趋势。广电也意识到了三网融合的重要意义。三网融合不但会极大地方便用户,同时,也极大地减少基础建设投入,并简化网络管理,降低维护成本。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这为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等网络的融合奠定了政策基础。

“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带宽的多媒体基础平台。三网融合,在概念上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分析,可以涉及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行业融合、终端融合及网络融合。

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面采用,使电话、数据和图像信号都可以通过统一的编码进行传输和交换,所有业务在网络中都将成为统一的“0”或“1”的比特流。目前,统一的TCP/IP协议的普遍采用,将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在不同的网络上实现互联互通。统一的,为三大网都能接受的通信协议,从技术上为三网融合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高速互联网应用,为综合传送各种业务信息提供了理想的带宽和传输的高质量,成为了三网业务的理想平台。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得三大网络及其终端都能通过软件变更,最终支持各种用户所需的特性、功能和业务。最终,就是用户可以利用电脑、电视、手机等等任一终端,不论经由何种网络,都可以享受随时随地上网、视频、通话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生活。

随着三网融合时代的到来,我们的生活将会更美好。

三网融合给用户带来不少益处: 一是方便,多项服务一次搞定,用户不需向多家公司申请业务。二是费用更加实惠。三是技术的进步,为用户提供更多更新的体验。

原先分属不同领域的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差异越来越小,“语音+视频+数据”一体化的模式日趋普遍,并正朝着“语音+视频+数据+无线”的方向发展。一张描绘电视、电脑、电话无线链接的布局图将全面展开。三网融合将使网络从各自独立的专业网络向综合性网络转变,网络性能得以提升,资源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业务的整合,它不仅继承了原有的话音、数据和视频业务,而且通过网络的整合,衍生出了更加丰富的增值业务类型,如图文电视、VOIP、视频邮件和网络游戏等,极大地拓展了业务提供的范围。随着技术进步,现在音频、视频、电子邮件和即时消息等都被集成,变成电脑或手机上的一个功能。

未来,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端,只要拉一条线、接入一张网,甚至可能完全通过无线接入的方式就能搞定通信、电视、上网等各种应用需求了。我们可以用电视遥控器打电话,看电视时如有电话进来,电视机屏幕上将会显示出电话号码。此外,电视与电脑的结合,使用户可以通过电视机上网,也可在电脑,手机上看电视节目。看电视或打电话的同时可以从网上下载文件。家庭安防监控也可以轻易得到解决,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家里的状况。而对于物流行业来说,以后客户发货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迅速查到合适的物流公司,并立即下单,物流公司可以通过手机视频看到客户的货物的大致情况,并立即决定派什么样的车去提货,发完货以后,客户也能随时自主追踪货物状态,直到货物安全到达最终用户手里。

广电面临机遇与挑战

虽然在三网融合政策中明确规定,广电具有优先进入权,然而对于技术力量薄弱的广电来说,这个短暂的时间差并不具备优势,反而给广电运营商带来了压力。三网融合是历史的必然。三网将相互渗透,在很多人看来,三网融合政策中的不对称进入给了广电人的先发时机,然而在更多广电人看来,挑战远远大于机遇。三网融合能否成功取决于广电人的决心与进度。当前三网融合的重点在于广电网。

加快网络升级改造势在必行。一是NGB建设和网络改造,在全新的NGB广电网络架构下,其核心传输带宽将超过1000Gbit/s,保证每户接入带宽超过60Mbit/s,比现有用户平均上网速度快近百倍,业内预计,由于该规划的宽带网络速率惊人,即便电信运营商在固网方面加快光纤到户计划,在移动通信领域加快3G建设,五六年内也无法赶上广电NGB的速率。因此,这被认为是广电系统赶超电信系统的一个重要机会。二是网络整合、培育市场主体,三是提升有线网络的业务和服务,四是跟踪新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比如:日本正在着手开发下一代网络——NGN。目前的电信、广电和互联网仍是各有各的网络,NGN所要实现的目标简单说来,就是消除这些网络的界限,整体更新为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网络,实现各种服务的融合。

目前三大电信运营商正在大力建设3G,后续还将向LTE演进。广电也有NGM规划,NGM网络在速率上一定都不低于3G甚至LTE。电信业将下一代网络叫3G或4G,而广电则称为“3T”网,而所谓3T网络,即传输链路、传送节点以及业务节点都具有Tb/s级或多Tb/s级的巨大容量等等。

广电标准滞后,广电运营商各自为政,广电企业也是如此。就数字机顶盒举例来说,由于广电运营商在各地数字电视整体转化过程中表现得相当谨慎,机顶盒厂商要根据各地广电机构的要求,“定制”产品供各广电运营商用户使用。这一方面最大化地满足本地运营商用户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条块分割”。不同地市、不同广电运营商的要求各不相同。这就导致不同广电运营商提供的数字电视业务不能互通。反过来看电信运营商的IPTV产业,中国电信在IPTV2.0标准规范中详细明确了机顶盒的各项指标系数,有利于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未来,如何制定产业标准,加快广电相关产业的市场化进程,形成一个健康的产业链也是广电需要去面对的。这也是三网融合背景下,给广电带来的一个很大命题。

三网融合,快乐生活 篇10

三网融合自2010年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以来, 至今已逾两年。本次展会上, 各种基于三网融合的解决方案、终端产品和内容应用层出不穷, 三网融合已经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在众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 三网融合产业链正逐渐完善, 特别是宽带网络、云技术的发展, 更是给三网融合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从网络到应用, 从技术方案到终端产品, 三网融合正开始深入地走进老百姓的生活, 并给我们带来丰富多彩的娱乐体验。无论何时何地, 无论通过何种终端, 用户都能享受到无缝、一致、融合的应用体验, 这就是三网融合为我们描述的美好景象。

在本届通信展上, 多家运营商、设备商以及内容提供商从各个角度给我们展示了他们在三网融合方面的最新成果, 流畅、无缝的现场演示真切地告诉我们, 三网融合已经从理想走向现实。 (邬雪艳)

上一篇:少子化下一篇:张力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