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中的广电系与电信业

2024-05-09

三网融合中的广电系与电信业(共8篇)

篇1:三网融合中的广电系与电信业

三网融合中的广电系与电信业

作者: 王育民 文章出处: 泰尔管理

电信业的发展趋势是,电信业正在不断地被媒体化。电信业务,无论传统业务还是新业务,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运营,而互联网是新媒体。无论新媒体还是旧媒体,只要是媒体,它就有可能牵涉到文化意识形态问题。电信业被媒体化后,电信业逐渐变得不再是纯粹的产业经济领域,它已经涉足了文化政治领域。如何平衡协调好意识形态安全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就成为电信运营商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

由于技术进步,广电网和电信网在互联网的平台上趋于融合。由于三网融合,原来就象泾水和渭水分明的广电与电信业,从此有了干系,彼此需要认真面对。认识决定行动,行动产生结果。对电信行业的人来说,今天特别需要很好地认识和理解广电业。

一、广电系的运营管理体制及其改革

广电是一个很繁杂的系统。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广电系就逐渐形成了“四级办节目、四级混合覆盖、台网合一、四级管理、多种经营、广开财源”的体系架构,这是一个充分分权的运营管理模式。这个模式的好处是充分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缺点是从此就造成了广电系地方诸侯割据的局面。这个体系架构的特点是,政事不分、政企不分、企事不分,产业与事业合二为

一、事业与产业混为一体。很显然,广电系的这个体系架构,与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因此,从2001年开始,广播电视体制走上了改革的道路。

广电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政事分离、事业与产业分开,事业单位与企业分开。也就是将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将盈利性组织与非营利性组织分开。在操作层面,主要是“并局升台,局台分离”,“台网分离,制播分开”。

关于“并局升台,局台分离”。这项改革想解决的主要是“政事不分”的问题。并局,即将原广播电视局与同级文化局、新闻出版局合并,组建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升台就是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合并,组建广播电视台,并升格为当地党委的直属事业单位。分离,即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广电局与广播电视台分离。广电局成为政府的行业监管部门,广播电视台成为事业单位。从改革的实际效果看,“并局升台,局台分离”的改革思路,在省(市)、地(市)和县三个层面,实际上是不同的。省一级只实行了“升台”和“分离”,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局仍然完整保留。县(市)一级实行了“并局”和“分离”。地市一级则基本完成了并局、升台和分离。在这次广播电视体制改革中,地市是做的比较到位的一个层级。

关于“台网分离,制播分开”。这项改革想解决的主要是“事业与企业不分”的问题。党的16大政治报告明确了要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分开运营。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了“文化体制改革”的要点,即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对于公益性的文化事业,政府要加大投入,事业单位要改善服务;而文化产业要面向市场,形成一批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广电提出的“台网分离,制播分离”,就是为了回应这一政策要求。

所谓“台网分离”,就是广播电视台与传输网络分立为两个运营主体。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属于事业单位体制,归属于同级党委宣传部门领导。网络经营者则变成了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网络公司要受辖区广电局的行业监管。大家知道,广播电视网络与广播电视台分开后,网络公司要面对诸多竞争者的竞争压力。因此,有线电视网公司通过各种方式,使网与台之间形成复杂捆绑关系。所谓“制播分离”,就是指时政类新闻节目的制作和播出,保留在台内,而文艺社教电视剧等非新闻类节目,则由其他文化类公司制作。制播分离后,各地纷纷成立由广播电视台台属、台管、台控的公司。

“台网分离”、“制播分开”,即把事业与产业分离、把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分开,在实际做法上是这样的,即首先组建集团,集团属于事业法人,在集团内将事业板块和产业板块分开,事业板块如各业务中心、各频道频率,保留原事业单位的性质;产业板块成立各种公司,成为企业法人。例如,重庆广播电视集团、厦门广播电视集团就是如此。按照资产所承载的业务性质,集团内部把事业板块和产业板块分开。凡是具有公益性质、承担喉舌功能的新闻宣传业务,都纳入事业板块,保留事业单位性质,按照事业体制进行管理;凡是可面向市场经营的资产、资源和业务,如广告、网络、节目营销、报刊、音像出版、物业等,都进行转制和重组,转制成为企业,面向市场。这样,集团就有了两种身份:作为出资人,对产业板块内所有企业行使控制权;作为行政授权人,对事业板块的单位行使控制权。作为总协调人,可以让集团公司内部的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捆绑运作。“台网分离、制播分离”,本质上要解决的是事业与企业不分的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它被巧妙灵活地作了变通。其方法就是,将原来政府与广电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转变成为广电系统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实际控制权并没有发生实质性转移。

广电体制的这一系列改革,即造就了广电系统内部众多的相关利益主体及其错综复杂的关系,也造就了今天广电系复杂的运营管理模式。这个模式的特点,用一句话说,就是“剪不断,理还乱”。

二、三网融合条件下广电和电信的优劣势比较

总的说来,在三网融合中,广电的优点少而“势力大”;电信是“优点”多而“势力小”。电信占“优”,广电占“势”。全面比较广电与电信的资源与能力,大致可以得出以上结论。这是个非常重要的结论。策略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取决于对这个结论的透彻把握和理解。

广电系优劣势:第一,资源方面:A、网络分散、孤立、封闭,技术标准五花八门,现有网络需要大规模的双向化、数字化改造;广电的设想是5年内建成一张足以和电信相媲美的全国广播电视网。B、业务方面:在传统广播电视业务领域,独头垄断,掌握有大量内容资源,三网融合中,获得了建设管理集成播控平台的权利;C、财务方面,财力单薄;D、技术实力相对差。第二,运营管理模式:广电系长期以来形成了诸侯割据的经营管理模式,中央与地方之间、地方广电之间,协调难度大,运作成本高。第三,由于长期形成的传统,广电系是重政府关系而轻市场导向,市场经营能力相对较弱;第四,广电善用两套游戏规则。正如广电一位领导说的,以下四点确保了广电的成功:一是准确把握双重属性,正确处理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的关系。二是坚持双重效益,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三是遵循双重规律,就是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四是完成双重任务,就是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统筹发展公益性事业与经营性产业,努力做到两手抓、两加强。这四项重大原则,是广播影视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

电信的优劣势:第一,资源能力方面:三大电信运营商都是全程全网,业务经营和业务创新能力较强;财力雄厚,技术实力强大。第二,运营管理模式:三大电信集团公司,都建立起了集团公司集权和地方公司分权的联邦制运营管理模式。由于都是上市公司,公司有比较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第三,作为市场主体,三大电信运营商在市场竞争中已经历练了十来年,客户导向的经营理念深入人心,市场经营能力强;第四,在三网融合中,大的形势对电信不是很有利。三网融合中的许多问题,涉及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定性与运营问题,这是电信运营商不熟悉的领域。电信运营商从来都是把三网融合看作纯粹是一个产业问题,其实不是。它涉及到文化意识形态安全。电信运营商熟悉市场游戏规则,对政府游戏规则相对陌生。最后,三网融合的很多业务,属于文化产业的范畴,电信运营商对如何经营文化产业,并不是很在行。

总而言之,在三网融合中,电信运营商是“财大”、“势小”、“气不粗”;广电是“财小”、“势大”、“气难粗”;广电运营商可以同时使用政治游戏规则和市场游戏规则来从事经营活动,而电信运营商只能按照市场游戏规则来从事经营。与电信相比,广电的市场竞争能力差,市场生存能力弱。广电会花很多精力不断寻求政府的保护;但是,政府保护程度与企业的市场生存能力是存在反向关系的。政府保护力度越大,企业的生存能力就越弱。第四,不要高估三网融合中非对称的政策设计给电信运营商带来的威胁程度。政府可以给某类运营商更多的有利条件,但能否成功,最终还要靠企业自己。借助政府之手打压竞争者,通常会破坏市场机制。

篇2:三网融合中的广电系与电信业

这不,日前江苏、广东两省电信侵权行为最终惹恼了广电,一纸诉状,广电将两省电信公司告上法庭,这一举措在业内激起千层浪,难怪业内人士纷纷预示广电和电信两大系统在“三网融合”上的利益博弈已经从暗斗发展到了明争。更有悲观者预言,“三网融合”遭遇重重困难,最终或将夭折。

各方博弈,为哪般?

“三网融合”遭遇重重困难,追根问底还是各利益攸关方的利益难以协调。广电系统内部的利益权衡自不必说,广电和电信两大系统的利益博弈则更是白热化。

就“三网融合”应该由谁主导这一问题,广电与电信至今依然僵持不下。目前,电信相继在全国多个城市独立发展IPTV用户,对此有广电高层批评“他们既没有落地资格,也没有传输资格”;电信人士则称,国家正在组织一项“三网融合”课题,“明确由我们主导负责”。

目前,“三网融合”陷入僵局,广电步步紧逼,电信则施展拖延战术。此次,广电状告电信,业内人士认为实质是广电借此向外界传递出这样一个重要信号:广电手握着互联网电视和IPTV牌照,掌管电视内容制作、播控权,电信运营商必须与广电IPTV播控平台对接;否则,擅自播放视频就视为侵权。其实在技术层面上,电信运营商的平台已经具备了与广电对接的能力。对于广电而言,和电信合作IPTV的商业模式很简单,广电播控平台只需要提供内容;传输、运作维护、用户、市场等都可以由电信运营商操作。但是对于电信而言,一旦与广电播控平台对接,电信运营商将彻底沦为“管道”,因此电信的担忧不无道理,而这也是“三网融合”工作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广电拿着内容制作、播控权,掌握信息源;电信拿着互联网宽带出口和IDC(互联网数据中心)资源,占据传输管道。双方各自握紧手中的王牌,相互觊觎对方的好处,又不愿丧失自身的利益,千方百计阻击对方对自身业务的渗透和进入。利益博弈中,“三网融合”,究竟路在何方?

“三网融合”,路在何方?

其实,“三网融合”总体上的方向和目标,各方已基本达成共识,台面上貌似停滞的“三网融合”进程,实际上内部早已波澜再起。广电、电信正围绕“三网融合”积极弥补自身的不足,实质性工作正在加速推进。广电正弥补自身互联网提供能力,各地省网整合也正在加快,数字化转换、双向改造开展顺利。电信方面则围绕宽带带宽和覆盖,已在推进大规模宽带提速扩容,来强化自身视频服务提供能力。

去年初,国务院已明确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时间进程表,今年国家又多次就“三网融合”召开会议,这显示国家对“三网融合”的重视,“三网融合”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近日搜狐新闻关于“‘三网融合’,你最期待什么?”的网上调查显示,分别有1/4的网友期待“整体资费下调”和“打破垄断,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而“打电话、上网、看电视,一机搞定”和“加快网速,光纤到户”则分别占20%。显然,加快推进“三网融合”,让资源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以产生更大的效益,尽早实现“三网融合”利民利国。

篇3:三网融合中的广电系与电信业

我国的“三网融合”经历了启蒙、禁止、促进、推进等阶段, 现在我国的“三网融合”进入市场与政策的双重驱动时期, 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到2011年, 我国三网融合的产业规模超过1600亿元。2010年1月13日,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 明确了三网融合的时间表。第一阶段为2010年至2012年, 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 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第二阶段为2013年至2015年, 总结推广试点经验, 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 普及应用融合业务, 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 基本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和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 (1)

目前, 三网融合的第一阶段已经结束, 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的工作也告一段落。2012年5月4日, 工信部发布的《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指出将逐步扩大三网融合试点广度和范围, 推进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这项新政策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 允许广电和电信相互准入。双向进入是三网融合第一阶段的核心工作, 是衡量第一阶段试点工作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标准。在第一阶段过后, 我们有必要来梳理一下广电业与电信业的双向进入情况。

一、广电业与电信业的合作

在三网融合的推动下, 广电业与电信业在竞争中寻求合作, 在合作中加快自身发展, 积极应对来自三网融合的挑战。2010年, 广电业与电信业的竞争与合作在全国各地风生水起, 可以说是二者的竞合之年。在第一阶段, 两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

(一) 技术上的合作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与江苏联通合作, 江苏广电将旗下的七大新闻栏目采用江苏联通提供的3G直播技术。江西广电与江西移动共同推进TD网络, 共同参与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

(二) 业务上的合作

四川广电与四川电信、河北广电无线传媒有限公司与中国网络电视台、河北联通签署IPTV合作协议, 就IPTV业务开展合作。同时, 四川广电与四川电信还进行新媒体业务的合作。云南人民广播电台与云南电信在新媒体广播、电子商务、电信增值服务等多个业务上展开合作。

(三) 战略上的合作

甘肃有线与甘肃移动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云南广电与云南电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这种战略合作有利于双方在市场开拓、技术应用、运营管理等方面开展全业务合作。

(四) 成立合资公司

2010年1月, 辽宁广播电视台与辽宁联通合作, 双方共同出资组建“广联视通新媒体有限公司”;2010年11月, 中国电信宁夏公司与广电部门合作成立了专门的IPTV内容运营公司;2010年12月, 武汉广电与武汉电信共同出资组建武汉市三网融合合资公司———武汉广信;2010年12月, 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SMG) 和上海电信成立合资公司负责三网融合后的IPTV业务。

广电业与电信业的合作,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异质竞争, 从而促进监管、技术、网络等方面的融合与创新。一方面, 有利于形成更加完整的产业链, 开发新的市场, 增加收入。另一方面, 有利于吸引投资, 减少开发新业务的风险。再次, 实现网络、技术等资源共享, 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减少成本投入。而对受众而言, 广电业与电信业的合作会提供更多的选择, 使受众享受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多媒体化的服务。但是, 不难看出, 跨地域的合作很少出现。在合作上, 双方还没有探讨出合适有效的模式, 虽然国家已经去掉了行政障碍, 允许二者的双向进入, 但是二者的分业监管体制, 各自的利益阵营依然存在, 使得二者做到真正的融合在实践上还有很多困难。以武汉广电与武汉电信的合作为例。作为三网融合的第一批试点城市, 武汉广电与武汉电信共同斥资, 于2010年12月成立了武汉广信新媒体信息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武汉广信) 。武汉广信侧重于增值和内容服务, 通过打造融合创新平台, 探索解决利益冲突, 促进融合业务发展。一方面, 双方的合作可以为广电网和电信网在融合上进行业务、技术、管理以及体制等方面的探索, 为进一步推进三网融合扫清障碍。另一方面, 武汉广信的股权占比为湖北公众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50%、武汉广播电视总台25%、武汉广电数字网络有限公司25%。

二、广电业与电信业的竞争

双向进入后, 广电可以进入通信领域发展综合业务, 电信可以进入视听业务拓展综合业务, 原来的独自经营业务边界模糊。相似的业务经营必将导致同质化的竞争。特别是在视频领域, 二者短兵相接, 争夺市场份额和市场主导权。

(一) 资源之争

相似的业务经营也意味着受众有更多的选择, 因此, 二者在用户资源上的竞争不可避免。广电拥有广泛的网络覆盖, 广电业网络覆盖面和覆盖率居于各媒体之首。2011年全国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7.06%, 同比增长0.28%;全国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7.82%, 同比增长0.2%。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用户20152万户, 首次突破2亿户, 增幅6.79%;数字电视用户数11455万户, 首次突破1亿户, 增幅29.15%。 (2) 此外, 广电的边际效益较为稳定。对电信网而言, 过多用户的加入, 可能造成通讯不畅甚至网络中断。然而对广电网来说, 用户数量的增加并不会影响到其他用户的收视质量。再次, 广电拥有内容制作权和监管权, 内容资源丰富。在1999年, 国办发82号文件中对电信与广电的业务范围做出规定, “电信不得从事广电业务, 广电不得从事通信业务”。虽然现在政策改变, 实行双向进入, 但是广电系统仍可凭借其先前的长期累积和经验, 在节目制作上保持优势。收视质量和节目内容都是广电业吸引用户的“法宝”。

第二, 用户资源的争夺还会引起广告资源的争夺。谁拥有较大的用户资源, 谁的用户资源更优质, 谁就会得到广告商的青睐。广电凭借在网络覆盖上的优势, 可以吸引广告商的眼球。然而, 传统电信运营商已成功转型为掌握手机和互联网两大媒体渠道优势的新型运营商。随着网民人数的激增, 电信运营商的用户人数也非常庞大, 其中固定电话用户2.85亿, 移动电话用户9.86亿, 宽带用户1.56亿。相比之下, 广电业的有线用户数才刚刚突破2亿。ARPU值 (平均每个用户每月贡献的业务收入) 通常用来衡量用户是否优质。广电有线网络的ARPU值二十多元, 而在电信业运营商中, 中国联通的ARPU值最高, 3G业务的ARPU值接近百元, 中国移动的ARPU值在七十元左右, 中国电信的ARPU值多年稳定在五十元上下。通过对比, 广电业的ARPU值最低, 说明高端用户少, 利润值较低。这些数据说明, 电信运营商可以凭借庞大而优质的用户资源, 比广电更容易吸引广告资源。

(二) 网络技术之争

三网融合是技术主导型产业。网络基础, 包括宽带技术、光通信技术、IP技术, 是实现三网融合的关键。在第一阶段, 电信运营商全面开展宽带提速和城市光网建设。2011年2月16日, 中国电信启动“宽带中国、光网城市”工程。宽带网络的光纤化升级不断推进, 超高速 (100M) 宽带接入网络, 光纤入户的数量成倍增长, 全面提升综合信息服务能力。中国电信的“大提速”口号喊遍全国, 以低价提速的方式吸引顾客。以武汉电信为例, 从2011年2月1日起, 开始对电信宽带实施大提速。特别是对家庭宽带4M以下的新老用户实现免费提速, 而对4M家庭宽带则优惠提速至10M-20M。截止到2011年12月12日, 武汉电信宣布武汉光网覆盖达到100%, 光网接入用户超过百万, 比2010年40万的用户数增长了150%。随后启动新一轮“宽带大提速”, 全城家庭宽带将全部达到4-20M以上, 企业带宽达到1000M以上。这标志着武汉在实现“光城计划”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果, 全面进入光网时代。在网络技术方面, 广电属于弱势地位。有线网络没有骨干网络的经营权, 仍然需要以高于市场价数倍的价格租用电信运营商的骨干网, 为电信运营商做嫁衣。另外, 电信运营商拥有我国90%以上的互联网国际出口宽带, 将国际出口和互联网接口的业务囊入怀中。广电运营商也意识到自身在网络技术上的弱势, 奋起直追。在第一阶段, 也加大了双向改造和光进铜退的网络改造力度。2011年, 广电运营商投资在网络方面的改造超过200亿元。截至2011年底, 广电运营商实现双向网络覆盖用户超过6000万户。对有线电视网的改造工程浩大, 绝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

(三) 业务之争

广电业与电信业在多个业务上都有竞争, 例如CMMB和IPTV, 而作为三网融合争论的焦点的IPTV又是其中竞争最为激烈的一块。电信运营商与广电运营商在IPTV业务上的竞争愈演愈烈。我国的IPTV业务最早是由电信运营商推出的, 它通过视频压缩技术在电信网和IP网上实现视频传输和互动点播, 凭借IPTV的互动性、点播性和娱乐性, 以及自身拥有的较强的市场经营意识和强大的实力, 吸引大批用户, 给广电数字电视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广电运营商凭借其政策上的优势, 牢牢掌控着音视频节目的播控权, 在内容、技术的监管和控制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也不肯放弃IPTV产业, 与电信运营商分食这块蛋糕。在第一阶段, 电信运营商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光纤入户和宽带提速上, 改进下游带宽, 以实现加快传输速度、提高画质、减少成本等目的。而广电运营商加紧双向改造, 实现双向的非同步传输, 以开拓有线电视的增值业务和新业务。在第一阶段后期, 广电业与电信业在IPTV的业务竞争上也逐渐开始寻求合作, 发挥各自的优势, 呈现出良性竞争的态势。

结语

三网融合并不是将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和互联网做简单的物理融合, 而是要让这三网形成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 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在三网融合的第一阶段中, 广电业与电信业的合作与竞争的趋势非常明显, 但是在合作上还不够深入, 在关键性业务和资源上的合作还有待加强, 合作模式还有待探索;在竞争上, 还需进一步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 这是在下一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注释

1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三网融合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0-01/14/content_12805982.htm

篇4:三网融合中的广电系与电信业

三网融合的历史进程

三网融合的肇始标志

2010年1月,我国首次明确了“三网融合”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拉开了“三网融合”全面推进的大幕。提出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并划分了阶段性目标: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

2012年5月,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指出推进三网融合全面展开,推动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

对试点地区实施效果进行总结评估,重点评估试点业务种类、运营方式、配套措施等实施情况。在总结评估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广度和范围。

加快宽带网络升级改造。提升网络技术水平和业务承载能力,完善相关工程标准和规范,推进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完善三网融合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快三网融合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基础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强核心产品和应用服务的集成创新。

大力发展融合业务。加大应用资源开发、业务创新和市场推广,大力发展IPTV、手机电视、互联网视频、互联网宽带接入等三网融合相关业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发展。鼓励探索各种合资、合作模式,努力营造适度竞争的产业格局。

三网融合的历史进程

三网融合的概念早在1998年就有人提出,由于当时技术条件和战略规划等客观原因,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直到2001年3月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纲要》才首次提及: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

2006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再次强调,要“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议”。

2009年4月15日,国务院正式出台《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了“落实数字电视产业政策,推进三网融合”的要求。2009年5月25日,国务院批准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指出:“落实国家相关规定,实现广电和电信企业的双向进入,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广电总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负责)”,其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实现广电和电信企业的双向进入”。

国家广电总局、工信部、科技部等部委也先后出台过《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国家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暨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自主创新合作协议书》、《关于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与推进“三网融合”进程有关的政策。

从以上政策可以看出。“三网融合”政策经历了由宏观到具体,力度逐渐加强的过程。虽然“三网融合”存在诸多困难,进程缓慢,但是中央一直十分关注此问题,解决问题的决心从未减弱,这也引起了全国乃至全球各界的广泛关注。

三网融合的突破点与矛盾点

IPTV:三网融合之“不能承受之重”

IPTV是三网融合后重要的新兴媒介。IPTV系统又叫交互电视,根据接收终端的不同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互联网为接收终端的网络电视,另一种是以普通家庭电视机加IP机顶盒为接收方式的交互电视。

IPTV之所以是“三网融合”的突破关键和矛盾焦点不仅在于它已萌芽很久却并未得到相应地发展,更在于它根植于1.74亿有线电视用户、余3.6亿互联网用户的庞大潜在市场,在于它涉及运营商、内容提供商、设备商、终端厂商在内的巨大产业链条。从过去某些地方叫停IPTV,分与合之中可以看出IPTV是“三网融合”的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不容绕开的矛盾焦点。

中国网络电视台:三网融合的“国家队”试水

中国网络电视台(China Network Television,简称CNTV)于2009年12月28日正式开播,是中国国家网络电视播出机构,它将中央电视台的内容资源移植网络,是以视听互动为核心、融网络特色与电视特色于一体的全球化、多语种、多终端的网络视频公共服务平台。中国网络电视台旨在充分发挥电视平台和网络平台的双平台的优势,力图建设成为我国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的网络视频互动传播平台,通过对国际国内重大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等活动和事件以网络视听的形式进行快速、真实的报道和传播以及为全球用户提供包括视频直播、点播、上传、搜索、分享等在内方便快捷的“全功能”服务,打造全国先行的公共信息娱乐网络视频平台。

三网融合的政策体制比较

政策体制是发展关键

要解决三网融合发展中的矛盾就应该通过政策体制的改革,从根本上转变广电部门和电信部门的业务对立局面,真正达到网络、技术和运作的融合。从微观层面讲,要想在短时间内将广电业务和电信业务通过市场自主原则进行无缝对接是困难的,但作为一个不可逾越的趋势是无法改变的。从宏观的层面来讲,三网融合总体趋势就好像一个刚刚学会自己走路的孩子,刚刚踏上人生的征途,这个时候政策的保障就显得尤为必要和必须。

一方面,纵向的看待这个问题,“三网融合”的过程可谓是“十年磨一剑”。如果没有2001年3月15日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推进“三网融合”的政策的话,那么仅靠民间的热情和市场的自发行为也许现在三网融合仍然是个遥不可及的问题。所以,政府的政策引导对缩短“三网融合”的发展时间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横向的看待中国三网融合在世界的地位,我们的三网融合史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政策上也存在着许多的弊端。例如,美国1996年开始实施新电信法,早就从法律上解除了对三网融合的禁令。该法最大的特点是取消了对各种电信业务市场的限制,允许长话、市话、广播、有线电视、影视服务等业务互相渗透,也允许各类电信运营者互相参股,创造自由竞争的法律环境,以增强基础电信领域内的竞争,促进电信业的发展。

新旧体制之辩:“各自为政”和“系统结合”

三网融合名为“三网”,实则是涉及到工信部和广电系统两个部门。从政策层面上看,虽然工信部和广电部门都出台过相应的推进三网融合的政策,但是都只在行业内部具有威信。电信和广电领域的法规体系层级低,都是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没有一部能够明确部门分工的效力更高的法律。电信和广电领域的法规和部门规章相互独立,各自为政,甚至互相矛盾,制度上形成进入壁垒。所以,整个政策的完善是发展“三网融合”的坚实基础。

就目前现状而言,仍属多头管理。比如对一个经营IPTV的企业来讲,信息产业部负责发执照,广电部门负责管内容,对内容有管理权的还有宣传部门和文化部门等。在这个监管体制之中,开办IPTV业务需要《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ICP证》和《移动增值业务许可证》四证齐全。其中,前两个许可证分别由广电部门和文化部负责颁发,后两个由工信部颁发。广电部门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和《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起决定性的作用。换句话说,广电总局在IPTV的监管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电信部门则处于话语权的弱势地位,因此就出现了之前广西广电总局叫停IPTV的事件。

部门之间的系统整合是大势所趋,然而在广播电视、互联网、移动通讯各自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情况下,让各部门尤其是广电方面为了未可知的收益承受眼前的损失确实存在很大的难度。电信网络在全国来说经过整合后由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控制,网络相对完整,而广电网络管理权力普遍下放到地方,网络比较分散,内部整合就已经比较困难,更何况与电信网进一步融合。

因此,一方面可以随着大部制的改革进行部门重组;另一方面,可以在现有部门大格局不变的情况下在利益冲突相对较弱的西部城市地区试行,再将成功经验逐步推广至全国。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篇5:三网融合试点的广电结局解析

表面上看起来这个没有公开的试点方案实现了非对称双向进入,广电可以从事原来被电信垄断的业务,并继续垄断IPTV、手机电视播控权。可以看作是三网融合试点时期对广电的照顾。而实际上,广电是否可以从事基础电信业务并没有明确,比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IDC和国际出口,广电可以从事的互联网接入业务和对社会开放的ISP业务会有区别吗?是不是在规模上、服务质量上等方面仍旧高度依存于电信的网络?而广电的核心业务仅仅是视频制作、集成播控和传输等,视频传输已经开放给电信的IPTV,广电独家垄断的仅仅只有视频集成播控权。也就是说,这个表面上看起来对广电照顾的试点方案,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

做一个假设,假如试点方案给了广电网络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牌照以及被电信自行纳入基础电信业务的互联网业务,广电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面对巨大的利润空间,广电网络整合、改造、假设的资金将滚滚而入,全国联成一张网也指日可待。这样才会有第四大运营商出现,也才会在三网融合中真正引入竞争,促进国家信息化,给产业链以巨大发展机遇。

然而貌似偏袒广电的试点方案中并没有给广电网络一丝发展为第四大运营商的希望。广电获得的IPTV、手机电视集成播控权严格来说是电视台的业务,各地网络公司是被置身局外的。试点方案明确了电信运营商可以合法传输IPTV了,直接使广电网络公司的基本电视传输服务面临巨大竞争压力,但各地网络公司并没有获得本身属于电信运营商的具有竞争力的业务,

也就是说,电信运营商开放的IP电话和互联网接入业务,即使广电网络公司全力进入,对电信运营上基本上不会造成任何竞争压力和威胁,反而是分散、弱小、网络落后的有线电视运营商面临生死存亡的巨大压力。电信运营商经营IPTV的商业模式基本是随宽带业务免费赠送,而有线电视的基本收视费是各地有线网络的最主要收入。面对长期免费的IPTV竞争,有线数字电视的基本收视费如果也被迫免费,那就基本宣告有线电视网络的退出市场了。

电信在埋怨什么呢?埋怨没有获得IPTV、手机电视的集成播控权,也就是没有获得原本属于广电电视台的业务。电信传输分发IPTV、手机电视要受制于广电的垄断,要给广电缴费。获得IPTV牌照和手机电视集成播控权牌照的,除了华数都是电视台,各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并没有牌照。从电信缴费获利的是电视台,并不是各地网络公司。

所谓三网融合,是电信网、互联网和电视网的三网融合,且基本上是电信网和电视网与互联网的融合。在现实中也就是三大电信运营商和各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之间的双向进入,都发展为全业务运营商。电视台并不是三网融合的“三网”之一,把集成播控权的归属视为三网融合试点方案的重要内容,并视为广电在三网融合博弈中的胜利,的确有点离题了。

除了华数之外,各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中,对三网融合试点有信心的可能微乎其微。面对全国性的三大电信运营商巨无霸,除了指望政策之外,大家能做的只是任人宰割。大家都在指望那个传说中三年之后出现的全国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都在指望传说中的NGB网络。但是,如果现在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就拥有移动电话牌照、固定电话牌照和互联网服务牌照,有线网络公司才会是全国性的热情高涨,开始大干一番。

篇6:浅析广电实现三网融合的发展思路

2.3 广电HFC网络实现三网融合的方案

通过对广电的HFC网络的分析,可以看出实现三网融合的网络改造方案,不但要全面克服双向宽带接入所存在问题,而且还要充分发挥HFC网的优势。EPON是一种基于高速以太网、时分复用(TDM)、波分复用(WDM)和媒体访问控制(MAC)等技术,并采用点到多点网络结构和无源光纤传输的接入技术。对于有线电视发展起来的HFC网络,依靠当前EPON(无源光网络)和以太网技术的发展,最适合当前双向改造方式的是EPON+LAN或EPON+EOC(Ethernet over Coax),它是向FTTH(光纤到户)过渡提供最佳的宽带接入手段。

EPON+LAN改造方案

在EPON+LAN改造方案中,EPON-OLT利用分前端光纤到园区机房分光器,分光器分光后接入各个楼宇或者楼道的ONU,ONU采用LAN入户,承载数字电视点播信令同传和宽带上网等多业务,并根据多业务开展的需要,在用户侧增加家庭网管设备,完成对多业务终端的接入。下行的模拟和数字TV信号通过原有的光纤和HFC线路下行,利用HFC入户。最终双线入户,一劳永逸地解决数字网络双向问题。另外如果CATV信号波长是1550nm时,将分前端光纤与EPON-OLT进行合波,通过一根光纤进行传输,在园区机房进行分波,分别分出CATV信号和EPON光信号,这样可有效的节省线路光纤资源。

采用这种方案完成改造后,单位用户独占线路资源,不存在相互干扰的问题,开展点播业务不需要新增用户的终端投入,使开通成本大大节省。在带宽规划上,一般采用1000M到小区、100M到楼道、10M到户,来满足用户高带宽的需求和未来多业务接人的需要。其结构

EoC(Ethernet over Coax)就是一种通过无源设备在同轴电缆中传输以太网信号的技术。EOC把有线电视信号的下行传输和IP数据双向传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一根电缆送入用户,既有大容量清晰的图像,又有双向独享的宽带数据接人,其工作原

理如图2所示。对同一根同轴电缆通过频率分割,在10~25MHz带宽内直接传送10Base-T的基带以太网信号,50~860MHz仍然传送RF信号。

篇7:三网融合中的广电系与电信业

从2012年9月至2015年3月三网融合的试点阶段, 工业和信息化部分两个阶段向33家广电试点企业发放了开展基于有线电视网的互联网接入业务、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国内IP电话业务的批复。同期, 广电总局向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发放了IPTV传输、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手机电视分发的许可。进入推广阶段后, 即2016年5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又向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颁发了《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批准其在全国范围内经营互联网国内数据传送业务、国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

三网融合作为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领域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自国办65号文印发以来, 各省纷纷制定本省的《三网融合推广实施方案》, 辽宁、广西、福建、甘肃、湖南、贵州等地已经出台本省的方案, 明确将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范围扩大到全省。

存在问题及建议

经过5年的探索式发展, 我国三网融合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是依然面临监管体制、法律法规、标准等方面的尖锐问题亟待解决, 同时还存在IPTV平台对接和管理、网络互联互通等方面的新问题。

第一, 三网融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现有的《电信条例》和《广播电视条例》已经不再适应三网融合发展需求。需要出台三网融合的法律, 为三网融合提供监管体制和法律体制的保障, 才能解决不同部门之间的冲突和利益之争。

第二, 三网融合监管体制、监管政策尚不完善, 广电和电信双方的体制差异和分业监管的模式, 导致两大主体行业难以开展有效合作。现有的政策保护导致广电的监管态度过于强硬和排外, 阻碍了三网融合业务的多元化发展。此外, 三网融合配套的指导政策相对滞后。新媒体技术监管仍处于空白。我国目前采用内容和网络分开监管的方式, 广电部门负责内容监管, 工信部负责网络监管。但最终应该成立一个统一、独立的融合监管机构实施全面的监管职能。三网融合各项配套政策和规章制度的制定应当以保障国家网络安全和推进产业发展为着眼点, 真正推动行业发展。

第三, 三网融合相关行业的运营体制差异严重阻碍三网融合的实施。广电系统政企合一和网台合一体制所导致的非市场化运营和竞争公平性问题, 严重制约三网融合的实质性进展。但是广电业拥有3000多个运营企业, 实现全国网络整合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国家应该给予政策、资金和人才上的支持。

第四, 缺少适应三网融合的国家标准, 需要加快制定涉及三网融合的网络、业务、服务方面的国家标准, 为三网融合的发展提供指导。

第五, I P T V业务开展面临利益纠纷。在IPTV平台对接方面, 由于多方利益纠纷, 造成IPTV平台闲置或建设拖延。曾经被作为典型的“上海模式”, 却屡次遭到广电总局叫停。利益分配问题在IPTV的推广过程中一直存在。在节目源方面, 由于版权问题, IPTV没有央视的3、5、6、8加密频道和地方的热门综艺节目。目前部分省份已经开展IPTV整顿工作, 保障IPTV按照广电总局的规章制度有序开展。

第六, 互联互通、出口带宽、网间结算等问题, 阻碍广电宽带业务的发展。广电运营企业不具备互联网出口带宽和IP地址资源, 在宽带业务上受制于电信运营商。国网公司只有承担起政策承接主体的角色, 争取宽带方面的政策和合理的网间结算价格, 才能吸引各地广电有线公司归顺, 实现全国网络整合。

两大主体优劣势对比

从目前双向进入的情况来看, 广电行业没有开放节目集成运营权, 广电虽然拿到基础电信运营牌照, 但是短期内难有大作为。

对于广电行业而言, 双向进入自2010年起就形成“不对称进入”的格局。三网融合对广电还有大规模资金和政策扶持, 为广电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广电企业可以大规模进入互联网接入等增值电信业务领域。广电拥有的内容集成牌照和固网资源对电信运营商很有吸引力。广电与没有内容集成牌照的固网电信运营商合作开展IPTV业务;与移动运营商合作, 开展多媒体广播电视业务 (CMMB) ;利用互联网渠道开展互联网视频业务。对于广电来说, 困难在于体制和行业改革必将付出巨大代价, 同时面临传统垄断的视听类业务市场份额丢失的风险。但是初期的阵痛可以带来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广电相较于三大运营商, 其劣势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网络能力弱, 广电的骨干网和城域网都不成熟, 需要进行高强度的建设来缩小差距。二是资金短缺, 广电企业盈利能力比起电信运营商要弱很多, 广电网络的全国范围改造至少需要20 0 0亿元人民币, 广电面临资金严重缺乏的问题。三是体制因素, 中国电信业已经形成了强大的集团化统一运营能力, 中国广电面临地方广电“划地而治”, 打造“全国一张网”、实现互联互通还面临很大的阻力。四是运营能力, 三大电信运营商在人才储备、技术创新、业务经营等方面远超过中国广电。中国广电缺乏大规模双向业务服务能力, 在资金运用、营销等各方面都不成熟。

为解决目前面临的困境, 中国广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并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资金方面, 中国广电已成为国家信息网络产业重大工程成员单位, 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开行等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巨额资金的融资通道已经初步建立, 有望破解资金短缺的瓶颈。在牌照方面, 中国广电向工信部争取获颁互联网国际数据传送业务、国际通信设施服务等业务经营许可证, 以实现广电网络在国家骨干直联点和关口局的互联互通。在互联互通方面, 中国广电已经启动互联互通平台调试项目, 将开展跨网、跨终端的新型业务, 实现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

中国广电要以市场理念和互联网思维, 实现广电网络由传输转为宽带、流量经营, 由管道转为内容、平台经营, 探索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商业模式。广电业必须通过网络整合形成一个全国性的运营商, 构建成熟的服务和管理体系, 才能与电信运营商抗衡。

对于电信行业而言, 三网融合业务双向进入为电信业开拓了视频业务新领域, 是难得的历史机遇。电信业可以进入以视听业务为主体的娱乐产业和以传媒业为主体的信息内容产业。同时, 通过业务捆绑可以降低用户离网率, 减缓业务增长乏力的困局。弊端在于宽带接入的开放打击了电信业主要的业务增长点, Vo IP损害了电信业核心的语音业务。但长远来看, 有助于电信业加速实现战略转型。

电信运营商的优势明显, 电信运营商拥有覆盖全国的网络, 拥有多元的业务支撑能力、成熟的客户管理能力和完全市场化的运营能力、多元化的营销和渠道以及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电信运营商可以大力发展诸如IPTV、手机电视、增值应用、高清电视、Vo IP (网络电话) 等业务。电信运营商的弱势体现在缺乏内容的监管权, 广电部门掌握监管权。在“内容为王”的三网融合时代, 面对拥有内容资源和运作经验的广电, 如何弥补内容方面的短板, 成为电信运营商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篇8:三网融合中的广电系与电信业

尽管“三网融合”已经成了全球趋势,但近年来我国电信、广电依旧各自为政,老死不相往来。而双方在手机电视和IPTV领域的“互不妥协”,非争个鱼死网破不可,让民族产业错失了大好的发展机遇。

这次,六部委联合发文,有出于对广电数字电视进展不满,借电信运营商的财力解决资金瓶颈的意思。但可以想见,要想使积怨已深的双方化干戈为玉帛,依然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双方为争夺产业融合主导权的纠缠不清,将随着各自领域的拓展,呈现出更多的正面交锋——短兵相接在所难免。

冤家宜解不宜结!六部委的发文,有可能终结电信、广电由来已久的争斗,也意味着它们相互之间的渗透有了政策支持。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由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信产部、税务总局和广电总局联合制定的《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下称《政策》),鼓励广电和电信相互融合渗透,更明确了双方可进入的“领地”。

《政策》规定,从今年2月1日起,鼓励广播电视机构利用国家公用通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等信息网络提供数字电视服务和增值电信业务。同时,在符合国家有关投融资政策的前提下,支持包括国有电信企业在内的国有资本参与数字电视接入网络建设和电视接收端数字化改造。

目前,广电部门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大,数字电视推进迟缓,遭遇资金瓶颈,而仅靠广告收入,显然难以与电信系抗衡,这也是广电这几年彻底被电信甩在身后的重要原因。广电部门渴望向传统电信网络领域渗透,特别是宽带接入方面。而电信运营商,特别是固网运营商,在固话用户持续流失,宽带接入放缓的情况下,急需开展IPTV、手机电视等业务,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

广电总局一直以1999年颁布的广电、电信双向禁入的“82号文件”为依据,认为电信阵营运营IPTV违反了国家相关政策。而手机电视方面,广电和电信在标准之争上互不妥协,使这一项目进展迟缓。

广电、电信急需联合起来,结束内耗。这次六部委发文可谓是一场及时雨。但互相进入,也意味着更多竞争,可以预言,电信与广电的争斗不会就此结束,而是会出现新的博弈局面。

“互进”迎来破冰

广电与电信交恶已久,近几年愈发加深,电信业的收入已经几倍于广电,这让广电很觉得抬不起头。

一直以来,电信和广电双方都是“各自为政”。1999年,信产部、国家广电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广播电视线网络建设管理的意见》(国办发82号)第六条规定,电信部门不得从事广播电视业务,广播电视部门不得从事通信业务,对此必须坚决贯彻执行。

为了不让广电进入自己的领域,电信将“通信业务”定义为包括电信业务、数据业务、互联网业务在内的“大通信”概念。而广电总局则以“82号文件”为依据,认为电信经营IPTV业务违反了国家政策。2005年底到2006年初,广电在福建泉州、浙江等地相继叫停了电信运营商开展的IPTV业务。截至目前,我国IPTV用户仅有100多万户,且只限于上海、黑龙江、辽宁等个别省市,发展大受局限,在国际上处于落后地位。

市场调研机构iSuppli分析师去年底指出,中国在IPTV市场的开发中,电信和广电之间的根本关系没有理清。它们必须相互作出妥协。双方能否通过合作达成双赢的局面,将决定国内IPTV市场的成败。iSuppli认为,中国内地IPTV市场的未来仍然美好,预计到2011年,用户数量将超过1700万人。

此次各部委的联手,终于顺应潮流。打破了电信、广电的僵局,可谓恰逢其时。在运营时间表方面,此次《政策》中有所强调——2008年,要通过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向世界播出北京奥运会节目;2010年,东部和中部地区县级以上城市、西部地区大部分县级以上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实现数字化;2015年,基本停止播出模拟信号电视节目。

而在电视工业战略转变方面,要实现“2010年数字电视机及相关产品年销售额2500亿元,出口额100亿美元;2015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数字电视整机、关键件开发和生产基地,实现由电视生产大国向数字电视产业强国的转变”。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表示,“三网融合将使电信和广电网络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开展相互适应的网络业务,最终形成双赢乃至多赢局面。”

严重拖后腿

数字电视进展缓慢,广电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广播影视科技“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明确提出:到2005年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超过3000万户,2010年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2015年停止模拟广播电视的播出。

由于受标准、运营模式、内容等众多因素影响,2005年,广电总局不得不把“到2005年发展3000万户的目标”降为1000万户。尽管如此,广电依然没有完成任务,诺达咨询发布的《数字机顶盒及产业链研究报告》显示,2005年数字电视用户仅有413万户。

截至目前,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有2796万户,整体转换率接近24%。电信运营商进人数字电视领域,显然有助于缓解数字电视发展中的资金瓶颈。

10年前,广电和电信收入差距不大,但到了2007年,整个广电行业的收入加起来还不到电信运营商的1/6。据悉,2006年,广电行业的收入为1099亿元,但电信运营商的年收入超过6000亿元。10年之间,拉开了6倍的距离,确实让人震惊。

广电的落后,在情理之中。整个广电之间的不团结、官本意识太重,是造成它落后于电信行业的主因。从广告收入来看,央视一家独大,其他整体规模偏少。但央视一直在打压地方台,一旦各地推出有影响力或者是风头超过央视的节目,就被各种理由封杀,或者要求整改。这种内耗,严重阻碍了整个广电行业的进步,使节目缺乏创新。在内容同质化的情况下,很多电视观众开始转向网络。

“数字电视很可能被互联网视频技术取代,”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表示,“政府发展数字电视是希望电视拥有点播功能,但由于数字电视发展非常缓慢,而互联网视频技术发展十分迅猛,在未来,数字电视很可能被互联网视频技术所取代。”这看来并不是危言耸听,数字电视“强行推出”后,在群众中的反响并不好,不仅价格贵,最重要的是节目内容缺乏新意。

六部委也看到了广电的缺陷,没有强大的资金作后盾,任何美好的愿望都会流产。信产部科技司有关人士表示,广电在数字电视推进上的速度,使国家意识到必须改变以往那种缺乏竞争的状态,决定引进来自电信运营商的资金,从而推进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

因此,为了解决数字电视的资金瓶颈,除了允许电信运营商进人外,此次文件还特别强调要积极支持数字电视相关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上市公司配股和增发新股

等方式筹集资金,增加对数字电视产业的投入。毕竟数字电视潜藏着巨大的利润,预计未来9年内,国内数字电视将达1亿台,整个产业链蕴含着过万亿元的商机。

此次《政策》中提及,在符合国家有关投融资政策的前提下,支持包括国有电信企业在内的国有资本参与数字电视接入网络建设和电视接收端数字化改造,此举将有利于加速推进数字电视发展。

争斗没有结束

近年来,固网运营商用户流失严重,增速放缓。中国网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12月,公司用户流失量为252.86万户,创网通最近半年来负增长的新高。从2007年7月开始,公司本地电话用户数出现负增长。截至2007年12月,网通本地电话用户总数为1.1082亿户,同比流失411.4万户。此外,网通的宽带接入业务也在放缓,这就迫切需要通过IPTV等业务带来新的增长点。

但是,广电方面一直不肯退让,时不时搬出“82号文件”来阻止电信运营商染指广电业务。2005年12月26日,泉州市广电局一纸通告,叫停了上海文广和福建省电信有限公司泉州分公司正在该市进行的IPTV测试项目,使其半途夭折。

继泉州广电叫停泉州电信IPTV试点后,2006年1月,浙江广电又叫停了浙江电信IPTV业务。泉州广电和浙江广电都暗示上海文广无权在上海以外拥有与电信的合作权。

2006年4月,北京网通低调建设网络电视试验网,当年6月开通名为“宽频空间”的IPTV业务,但依然没有躲过广电的“大棒”。同年9月,这项通过宽带机顶盒将网络电视内容搬到电视上,可在线观看、点播节目的业务被正式叫停,原因仍然是IPTV政策不明、电信与广电业务范围难以界定。

如此一来,这就导致电信方面发展IPTV业务迟迟没有进展。《IT时代周刊》了解到,截至2007年11月,全国IPTV用户只有114万户,且局限于上海、黑龙江、辽宁等四省市。

这次的《政策》显然打破了此前“82号文件”有关电信、广电的对立状态,鼓励广电开展增值电信业务,国有电信企业可以投资数字电视接入网络和终端改造。本刊记者从网通一高层处得知,根据这一规定,今后电信运营商可以公开开展IPTV业务。

当然,对于各地广电部门来说,数字电视、IPTV一直被认为是除广告收入外的重要收入增长点,如果让“财大气粗”的电信运营商太规模进入,那么在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进度大太推进的同时,原本属于广电部门的大蛋糕就有被分食的可能。

而现在,各地广电的收入主要来自广告和政府补贴,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都希望拓宽自己的领域,将触角伸向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这是电信运营商不愿看到的,目前来看,广电最有可能染指的是宽带接入业务,而这又是固网运营商仅存的亮点。

广电总局副总工程师杜百川曾在内部会议上透露,国家很快会公布三网融合产业政策。“广电并不担心,电信应该更害怕,由广电来做融合,保险、便宜。”他强调称,“三网融合不是网络和业务的替代,关键是广电要争得宽带网的运营权。”但广电财力有限,要想在电信增值业务领域和运营商抗衡,不仅需要时间,也需要打破传统的旧体制。

三网融合难实现

其实,“三网融合”已经是一个老掉牙的话题,讨论了多年一直没有结果。但在国外,已经出现了无数成功案例。在法国,电信进入广电非常普遍,电信可建立和经营广电网络,并开放本地环路市场,也可通过ADSL传送电视。当然,广电也可传送话音和文本。

韩国最近也迈出了颠覆性的一步——韩国国会通过法律,允许电信运营商通过宽带网络提供电视节目服务。这也意味着,法律将为韩国固网运营商提供IPTV服务扫清障碍。

英国“三网融合”模式非常灵活,广电、电信可以相互进入,包括双方合作,由电信提供网络平台,广电提供内容;电信、广电分别经营融合业务,避免重复建设,如电信运营商BT开展IPTV,BBC则利用地面数字电视平台推出移动业务等。

就连中国香港也着眼于培育和发展IPTV及三网融合的市场竞争环境,已着手放松相关的政策管制,电信服务商和广播机构均可独立提供三网融合服务。电讯盈科堪称这一领域的领军企业,现已由电话服务营办商转为三合一服务营办商。早在1998年,电讯盈科已在电话网络上推出自选影像服务,现在更是提供附设多项增值功能的固网电话及宽频互联网连接服务,是全球IPTV开展得最好的电信运营商之一。

但在中国内地,却因为体制原因,广电和电信老死不相往来。“为了部门利益,阻碍了很多跨部门产业的健康发展。比如IPTV,至今没有在中国形成规模应用,就是两个部门的利益之争造成的,”网友杨三车认为,“手机电视在韩国和日本已经蓬勃发展,在我国这些年却仍然围绕国标的主导权,两个部门争论不休,浪费的是民族产业宝贵的发展机遇。”

尽管此次《政策》也提及了“三网融合”,要求有关部门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资源的统筹规划和管理,促进网络和信息资源共享;在确保广播电视安全传输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适应“三网融合”发展要求的运营服务机制。

但分析人士推测,未来5年内,电信和广电等部门的合并可能仍无法实现,电信、广电双方的业务竞争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政策》颁布后,由于广电、电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互相进入对方原有的业务范围,双方的竞争即将迎来新一轮的博弈局面。

上一篇:和谐之美初一作文下一篇:大班:整点探秘(教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