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及处理

2024-05-03

原因及处理(精选十篇)

原因及处理 篇1

1.1 温度变形裂缝的成因

1) 日照和气温变化不均, 不同材料及不同部位的变形不一致, 如平屋面砖墙在气温冷热不均和混凝土屋面与砖墙的线膨胀程度不同的共同作用下而产生温度裂缝。2) 砌体布置超长或未按规定设置伸缩缝的, 造成贯穿房屋全高的竖向裂缝。3) 特别是北方寒冷地区施工期不取暖, 砖墙收缩受到地基约束, 造成窗台及其以下砌体中产生裂缝。4) 砌体中的混凝土干缩较大, 如较长的现浇雨蓬两端墙面产生斜裂缝。

1.2 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的成因

1) 基础沉降差过大, 可形成八字裂缝、倒八字裂缝和竖向裂缝。其中长高比大的砖混房屋中部基础沉降大于两端时, 裂缝成“八”字形。2) 受地下水位影响。地基浸水, 导致基础局部不均匀沉降而使纵墙开裂。此外, 地下水位降低也可导致软土地基产生附加沉降而使砌体开裂。3) 地基冻胀。北方寒冷地区房屋基础埋深小于冻土深度, 且该地基土具有冻胀性, 经过季节性冻融后产生墙体开裂。4) 其它地质和工程环境影响。

一般在建筑物下部, 由下往上发展, 呈“八”字、倒“八”字、水平及竖缝。当长条形的建筑物中部沉降过大, 则在房屋两端由下往上形成正“八”字缝, 且首先在窗对角突破;当某一端下沉过大时, 则在某端形成沉降端高的斜裂缝;当纵横墙交点处沉降过大, 则在窗台下角形成上宽下窄的竖缝, 有时还有沿窗台下角的水平缝;当外纵墙凹凸设计时, 由于一侧的不均匀沉降, 还可导致在此处产生水平推力而组成力偶, 从而导致此交接处的竖缝。

1.3 结构荷载过大 (或砌体截面过小) 产生的裂缝

1) 抗压强度不足。中心受压构件 (如砖柱、砖垛) 的抵抗压力过小时, 产生竖向裂缝。2) 抗拉强度不足。如砌体水池池壁沿灰缝开裂。3) 抗弯强度不足。砖砌平拱抵抗弯距能力不足时, 产生竖向或斜向裂缝。4) 抗剪强度不足。挡土墙抗剪能力不足时, 产生水平裂缝。5) 局部受压不足。局部受压破坏会导致大梁或梁垫下出现斜向或竖向裂缝。

1.4 特殊砌体材料产生的裂缝

如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灰砂砖等的砌体, 前者致裂的主要原因是竖缝砂浆难以饱满以及特殊的构造要求未能跟上。后者一般使用温州地区蒸压灰砂砖, 由于其本身对温差敏感、表面光滑等特殊性, 虽然外观、尺寸指标均较好, 但在实际使用中对严格的灰砂砖砌体施工规程不熟悉, 缺少使用经验, 导致除存在粘土砖常见裂缝外, 还常见在较长墙段中及外墙窗台下的竖斜裂缝。其机理可以认为:1) 刚出厂的灰砂砖稳定性差。灰砂砖主要由细砂和石灰组成, 蒸压养护后, 一般不到一周即已出厂, 但根据生产经验, 灰砂砖在出厂的一月内其释放的热量较大, 存在着反复的化学反应过程, 而且实际上一时难以完全反应, 因此, 体积极不稳定。2) 对含水率有苛刻的要求, 据有关试验资料和使用经验表明, 含水率控制在7%~10%之间砌体可获得较好的粘结力和抗剪强度, 否则影响明显。3) 砖体表面太光滑, 粘结性能差, 特别是当含水率不当致使砌体砂浆强度低劣粘结不良后, 直接地导致了在缝间抗拉剪强度低下。预防的主要方法:确保使用前的稳定期;严格控制含水率;严格按温州地区有关灰砂砖操作规程和构造要求施工。

2 处理原则

2.1 针对温度裂缝的处理原则

根据现场施工及房屋使用经验, 温度裂缝一般不会影响结构安全。通过一段时间观测, 等到裂缝最宽的时间后, 宜采用封闭保护或局部修复方法处理, 有的可考虑改变建筑热工构造。其防治的主要方法:一是减缓消除热胀冷缩动力源, 如设隔热层、变形缝;二是增强相关砌体抗力;三是提高抹灰的抗裂能力 (对于不影响结构安全的缝) 。

2.2 针对沉降裂缝的处理原则

工程实践表明沉降裂缝一般不会严重恶化而进一步危及到结构安全。通过对其沉降和裂缝进行工程观测, 对那些沉降逐步减小的裂缝, 待地基稳定后, 作逐步修复或封闭堵塞处理。对于不均匀沉降导致的裂缝应以预防为主, 即无地质勘察资料严禁做施工图设计, 严格按图施工, 不得擅自更改、任意处理, 根据本地区通病, 如能在那些开大窗洞的教学楼底层窗台下设置构造圈梁与地梁构成刚度较大的复合墙梁结构, 对防止所述裂缝有明显效果。治理的原则是, 观测裂缝发展的速度、部位、程度, 决定是表面处理还是上部加固或基础加固处理。

2.3 针对荷载裂缝的处理原则

因承载力或稳定性不足或危及结构安全的裂缝, 应及时采取卸荷或加固补强等方法处理, 并应立即采取应急防护措施。

3 采用措施

1) 添缝封闭。常用材料有水泥砂浆、树脂砂浆等。这类硬质添缝材料极限拉伸率很低, 若砌体尚未稳定, 修补后可能再次开裂。2) 表面覆盖。对建筑物正常使用无明显影响的裂缝, 为了美观的目的, 可以采用表面覆盖装饰材料, 而不封堵裂缝。3) 加筋锚固。砖墙两面开裂时, 需要在两侧每隔5皮砖剔凿一道长1m (裂缝两侧各0.5m) , 深50mm的砖缝, 埋入φ6钢筋一根, 端部直钩并嵌入砖墙竖缝, 然后用M10的水泥砂浆嵌填严实。施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两面剔缝不要在同一水平线上, 最好搁两皮砖;必须处理完一面并等砂浆有一定强度后, 再施工另一面;修补前剔开的砖缝要充分浇水润湿, 修补后必须浇水养护。4) 水泥灌浆。有重力灌浆和压力灌浆两种方法。由于灌浆材料强度都大于其体砌体强度, 因此只要灌浆方法和措施适当, 经水泥灌浆修补的砌体强度都能满足要求, 而且具有修补质量可靠, 价格较低, 材料来源和施工方便等优点。5) 钢筋水泥夹板墙。墙面裂缝较多, 而且裂缝贯穿墙厚时, 常在墙体两面增加钢筋 (或小型钢) 网, 并用穿墙做成“∽”拉结筋, 两面涂抹或喷涂水泥砂浆进行加固。6) 外包加固。常用来加固柱, 一般有外包角钢和外包钢筋混凝土两类。7) 加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常用于加强内外墙连系或提高墙身的承载能力或刚度。8) 整体加固。当裂缝较宽且墙身变形明显, 或内外墙拉结不良时, 仅用封堵或灌浆等措施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这时常用加设钢拉杆, 有时还设置封闭交圈的钢筋混凝土或钢腰箍进行整体加固。9) 变换结构类型。当承载力不足导致砌体裂缝时, 常采用这类方法处理。最常见的是柱3-2001改为加砌一道墙变为墙承重, 或用钢筋混凝土代替砌体等。10) 将裂缝转为伸缩缝。在墙外出现随环境温度而周期性变化, 且裂缝较宽时, 封堵效果往往不佳, 有时可将裂缝边缘修直后, 作为伸缩缝处理。

房屋漏水原因及处理 篇2

一、防水层破坏漏水;

二、管线损坏漏水;

三、房屋裂缝漏水;

按规定屋面、外墙面、厨房、卫生间、地下室的防水工程保修期为五年。出现这些问题如何处理呢?根据不同的情况处理的方法也不同,经常出现的有以下几种:

1、保修期内精装修房因防水层损坏漏水怎么办? 一般该由开发商负责维修因使用不当造成损坏应由行为人修复;

2、保修期内毛坯房因防水层损坏漏水怎么办?

(1)如果在收房时客户曾亲自对24小时闭水实验进行确认,由客户负责;

(2)如果客户没有亲自确认,开发商只有竣工验收合格证,能证明客户人为损坏的由客户负责;不能分清责任的,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申请第三方鉴定,费用由鉴定后责任方负责;

3、保修期外防水层因自然损坏漏水怎么办?

房屋是一种特殊商品,其特殊性之一就在于房产的不同所有人之间,存在结构相连或共有、共用设备和附属建筑,这叫异产毗连房屋。建设部《城市异产毗连房屋管理规定》中第九条规定:发生自然损坏,所需修缮费用由涉及的所有人按分额比例承担。

4、保修期外防水因人为损坏漏水怎么办? 建设部《城市异产毗连房屋管理规定》第十一条规定:异产毗连房屋因使用不当造成损坏,由责任人负责。

5、相邻业主不配合怎么办?

对于相邻业主不配合的情况,《城市异产毗连房屋管理规定》第十条规定,异产毗连房屋的自然损坏,应及时维修,不得拖延或拒绝,否则,造成损失的,责任人应负责赔偿。根据这条规定,如果相邻业主不配合,可以找业主委员会或社区居民委员会协调,因为协调业主关系也是他们的义务,如果不成,向当地房屋主管部门反映情况寻求调解,或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6、保修期内因管线损坏造成漏水怎么办?

在保修期内,一般由开发商负责。因使用不当造成的损坏应由行为人修复。

7、保修期外因管线损坏造成漏水怎么办?

管道属于公用设施,因为它是整体设施设备的一部分,可启用公共维修资金。

8、保修期内因房屋裂缝引起漏水怎么办?

在保修期内由开发商负责维修;因使用不当造成裂缝的渗漏应由行为人自行修复。

9、保修期外因房屋裂缝引起漏水怎么办?

房屋容易出现裂缝的部位包括屋面、外墙、楼板等,这些均属于房屋的主体结构,全体业主共同拥有,是房屋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启用房屋公共维修资金及时维修。

房屋裂缝的原因及处理

建筑裂缝可分为:

1、结构性裂缝:是构件的强度和刚度不够。裂缝宽度失去控制而引起的较规律的严重裂缝,这类裂缝危及结构安全,必须及时对之进行补强。结构性裂缝主要是设计错误或施工中偷工减料造成的(厦门少见)

2、非结构性裂缝:是指构件的强度和刚度足够,由于施工、材料等原因而引起的无规律、不太严重的裂缝,此类裂缝不影响结构安全,但会影响房屋的正常使用和混凝土的寿命,必须加以处理。

产生裂缝的原因:

一、施工方面的原因:

1、项目施工时盲目追求高速度,过早撤除模板;

2、过早在楼板上施工荷载,造成混凝土内部损伤;

3、混凝土养护时间不足或振捣不密实,增加收缩量;

4、PVC管埋设不当;

5、施工中楼板负筋被踩踏破坏等;

二、材料方面的原因:

1、工程建设中采用高标号的早强性水泥比较多,增加了混凝土的收缩量;

2、工程中采用细沙,并且沙的含泥量大,使混凝土收缩量增大;

三、人为造成的原因:住户在装修时,在房中堆放大量装修材料,超过住宅设计楼板的每平方活荷载150公斤,使楼板产生裂缝。

牙痛的常见原因及处理 篇3

龋齿龋齿引起的牙痛,表现为牙体有龋洞,早期多无疼痛,如遇酸、甜、冷、热刺激或食物嵌塞入龋洞时会感到疼痛,刺激去除后疼痛多可停止。

急性牙髓炎多由于龋齿较深,病菌从龋洞进入牙髓腔,引起牙神经充血、炎症。牙痛往往为自发性阵发性疼痛,遇冷、热刺激及夜间平卧时疼痛加重,患者不能明确指出患牙部位。在患有化脓性牙髓炎时,遇热刺激疼痛加剧,而遇冷刺激疼痛反而减轻或消失。开髓术后疼痛即可缓解。

慢性牙髓炎有长时间遇冷、热刺激痛,进食痛或定时自发性钝痛,多数可定位。

急性根尖周围炎由急性牙髓炎或创伤等因素引起,病牙呈持续性跳痛,牙位明确,患牙有伸长感或浮起感,不能咀嚼食物,检查患牙叩痛剧烈,局部牙龈红肿、压痛。

急性牙周炎牙齿持续性钝痛,伴牙龈红肿、出血溢脓,病牙不仅出现咀嚼痛和浮起感,甚至有牙齿松动,牙龈萎缩,疼痛剧烈,脓肿形成后局部出现波动感,疼痛可明显减轻或缓解。

牙本质过敏常因牙龈萎缩、牙颈部牙本质暴露及牙体缺损而致。患牙表面多有磨耗、牙釉质破坏或牙龈萎缩,牙颈部暴露,遇冷、热、酸、甜等刺激时均可出现疼痛,但刺激停止后疼痛即可消失。

食物嵌塞牙间隙内被食物嵌塞而引起牙痛。

其他三叉神经痛、颌骨骨髓炎、干槽症、智齿冠周炎、急性化脓性上颌窦炎、颌骨恶性肿瘤、牙龈恶性肿瘤、牙根吸收、上呼吸道感染、缺血性心脏病、白血病、癔病、神经衰弱等也可诱发和伴发牙痛。

难产原因及处理方法述要 篇4

1 难产原因

1.1 产力异常

产力是指促使胎儿自子宫内产出的一种动力, 包括子宫收缩力及腹肌收缩力两个方面的力量, 其中以子宫收缩力为主。正常子宫收缩是有节律的, 有一定强度和频率, 若失去其节律性, 子宫则收缩乏力或不协调收缩以及收缩过强, 影响产程进展而受阻, 发展成滞产, 甚至导致难产。产力异常是临床上难产最常见的原因, 而且与难产互为因果。子宫收缩乏力的原因: (1) 产妇精神过度紧张, 对分娩有恐惧心理, 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作用失调通过反射使子宫机能失常, 从而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 (2) 胎先露部不能紧贴于子宫下段及子宫颈局部缺乏刺激, 不易引起正常的反射性子宫收缩。 (3) 多胎经产子宫肌纤维变性, 失去正常收缩能力;子宫壁过度膨胀, 比如多胎、羊水过多等;子宫肌肉发育不良, 神经分布也会有异常, 可影响反射性收缩。另外还有畸形子宫、子宫壁间肌瘤均使分娩过程受到阻碍, 导致子宫收缩乏力。子宫不协调收缩的原因为高张性子宫收缩乏力;局限性子宫收缩环。子宫收缩过强, 如产道对胎儿的阻力不大, 子宫收缩力过强在分娩时产程过于迅速 (急产) , 易发生会阴及产道撕伤, 产后出血及感染, 新生儿出现创伤及窒息。若有重度头盆不称, 通过强烈的子宫收缩, 也不能战胜产道的阻力时, 子宫上段剧烈收缩, 子宫下段极度扩张, 迅速出现病理缩复环, 如不及时处理, 终可发生子宫破裂。综合上述三个方面的因素, 胎儿和骨盆因素是不能改变的。如果阻力不大, 难产的倾向不严重。分娩时克服头盆不适应的关键在于保持较好的产力, 就能使难产倾向转为顺产或采用难度不大的阴道助产分娩。如果阻力较大, 即使保持良好的产力, 也无法使胎儿克服产道阻力。

1.2产道异常

产道是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必经的道路, 包括骨产道和软产道两个部分。如任何一部分有异常情况, 阻止胎儿下降通过, 均能造成难产。其中又以骨盆异常在临床上多见, 而占重要地位。骨盆狭窄形状明显异常如漏斗型骨盆, 孕妇临产后, 在入口平面多无头盆不称现象, 而当胎头下降至中骨盆或骨盆出口时, 常因不能内旋转成为枕局位, 而形成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 引起难产。或骨盆外测量径线小于正常最低值, 骨盆各平面均较狭窄, 可阻碍胎头下降。若胎头较大或胎位异常以及子宫收缩乏力, 即可造成难产。此外由于疾病如佝偻病、骨软化症、结核或脊柱、髋关节病变亦可造成骨盆畸形导致难产。处理以剖腹产术为宜。

1.3胎位异常

以胎头位置异常最为常见, 主要是胎儿枕骨位于母体骨盆的后方或侧方, 分娩时仍不能转向前方, 如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额位及颜面位 (少见) 。多见于漏斗型或横径狭窄骨盆的妇女。因此类骨盆的入口前半部较狭窄, 不适合胎头枕部的衔接, 而骨盆入口后半部较宽, 随后以枕后位衔接。这类骨盆多伴有中骨盆狭窄, 使胎头枕部在中骨盆平面不易转向前方, 形成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此外, 子宫收缩乏力。前置胎盘, 复合先露, 胎头过大等均能影响胎头俯屈不良与内旋转, 甚至有不同程度的抑伸, 使胎头经过骨盆的经线增大。总之, 胎头位置异常的程度越重, 难产的可能性越大, 经阴道分娩的机会越少。

2 处理方法

2.1 宫颈扩张曲线潜伏期有延长倾向时, 应复测骨盆, 重新估计胎儿的大小, 判断胎儿的方位。

如果排除明显的头盆不称, 因疲劳引起产力异常者, 可肌注杜冷丁100mg;因精神过度紧张所致产力异常者, 给予心理治疗, 解除顾虑;产妇不肯进食引起产力异常者, 可用50%GS 50ml加Vitc 500mg静脉注射。若宫缩消失可能为假临产, 休息后宫缩加强, 说明多较快进入活跃期。若胎儿头部衔接, 可在休息后加垂体素 (催产素) 刺激宫缩静滴, 以促产程进展。注射时, 应有专人监护, 观察宫缩, 注意滴速, 防止子宫收缩过强, 影响胎儿循环或胎头娩出过快导致较产道血管撕裂, 或造成子宫破裂。宫颈扩张曲线潜伏期通过上述处理无效时, 排除头盆不称及严重胎头方位异常后, 胎头已固定, 一般宫口开至6cm以上者, 行人工破膜, 以刺激宫缩, 同时也可给予催产素静滴。胎儿娩出后, 医者应仔细检查产道、分阴, 阴道伤口止血要彻底、撕裂伤要及时规范缝合。若创口遇到明显小动脉出血应先结扎止血, 首针超过顶端0.5~1.0cm, 并结扎牢固, 综合时遵守顶端缝牢, 对合整齐, 不留死腔的原则, 缝合完毕再次检查产道及切口有无渗血以及血肿。若子宫破裂则应积时输血抗休克, 并剖腹行子宫切除术或将裂口缝合, 并给予抗感染处理。若产程仍未有进展或发现宫缩过强而胎头不下降, 应停止试产, 行剖腹产术。

2.2 活跃期宫口停止扩张, 则应做阴道检查, 排除头盆不称和脐带先露, 可行人工破膜助产。

如果宫缩仍不加强, 可用催产素静滴, 并静脉给予安定10ml, 可加速破膜后宫口扩张, 缩短产程。但不宜过多的使用镇静剂, 以避免人为的造成宫缩乏力。如人工破膜后宫口缩小, 先露不降, 应警惕梗阻发生。若检查发现宫颈坚硬或水肿, 可局部用0.5%~1.0%普鲁卡因5~10ml或阿托品0.5mg, 目的是松驰宫颈和消除水肿, 并常规进行肛检。

2.3 第二产程延长, 多见于继发性宫缩乏力、头盆不称和胎位异常。

当第二产程有延长倾向时, 应积极寻找导致的原因。如果产妇是中骨盆及出口明显狭窄或巨大胎儿所致的头盆不称, 可择期行剖腹产术。若不是上述原因, 纯属宫缩乏力者, 可用5%GS溶液500ml加脑垂体后叶 (催产素) 5单位静脉滴注, 以促产程进展。对于胎位异常, 产力不能使之转正者, 可用艾条灸两侧的至阴穴15~20min, 一日1~2次, 至胎位转正为止。据报道, 成功率达80%以上。或用保产无忧汤内服转胎。药物:当归12g, 枳壳10g, 厚朴10g, 艾叶10g, 姜活10g, 黄芪15g, 荆芥10g, 甘草6g, 生姜3片, 川贝10g, 菟丝子10g。3~5天为一个疗程。未矫正5日后再服一个疗程, 有效率77%。也可尽早徒手旋转胎头至枕前位。枕后位旋转胎头困难时, 不能强行旋转, 以免损伤胎头及软产道, 可行枕后位产钳助产。临床实践证实, 徒手旋转胎头法不仅在第二产程使用, 也可在活跃期异常时使用。在排除明显头盆不称后, 只要宫口在3~5cm以上, 即可使用徒手旋转法, 可加快产程。操作时要无菌操作及避免宫颈撕裂。

2.4滞产是指总产程超过24h以上者。

乃因产程中处理不当延误所致。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胎头下降缓慢, 子宫收缩乏力, 颈管扩张缓慢, 产程延长及产妇全身衰竭等。有的产妇潜伏期延长而活跃期正常, 检查无异常时, 仍应加强宫缩经阴道助产。若是梗阻性难产, 则采取剖腹产术。

3 产后护理

各种分娩途径, 均应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纠正酸碱平衡, 以预防产后出血和感染。产后应常规观察产妇的精神状态、面部颜色、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变化。并经常询问产妇有无肛门坠胀、便意感。对高危因素的产妇, 尤其重视。产后如异常时应及时进行阴道检查或肛门指诊, 及时发现异常, 及早准确处理。切忌未做检查就告知产妇是“宫缩痛”, 导致病情延误, 出现医疗事故。

孕妇产后应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 大小便后清洁会阴, 可用0.5%碘伏棉球消毒会阴, 一日2次, 并勤换卫生垫。如会阴部水肿可给予95%酒精或50%硫酸镁湿敷, 一日2次。24h后可用红外线灯照射切口, 一日2次, 每次30min。并指导产妇健侧卧位, 以免恶露感染。

4 小结

综上所述, 产力推动胎儿, 克服阻力通过产道分娩, 其顺利与否, 取决于分娩三个因素 (产力、产道、胎位) 是否相互适应。若三个因素其中有一个不正常, 或某一阶段不相互适应, 都有可能发展成为难产[2]。难产常见的临床表现如头盆不称、宫缩乏力、胎位异常等均为上述三个因素之间不相适应所致[3]。因此, 在临床应找出导致难产的原因, 并针对其难产的原因, 确立正确的处理方法, 必要时手术剖腹取胎, 切不可贻误时机。预防难产的发生, 必须贯穿于孕产期的全过程, 在妊娠期间应注意孕妇的一般健康状况, 若发现孕妇身体虚弱, 有贫血或血液系统的疾病, 或有子痫先兆症者, 应及时治疗, 当临产征兆开始后, 应加强护理, 避免体力过度消耗, 防止子宫收缩乏力。凡产前检查中发现胎位不正者, 如横位、臀位产者, 均按上述方法治疗, 一般于妊娠28周开始。

关键词:难产,原因,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德英.产道血肿的临床分析与护理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11 (4) :149.

[2]陈小娟.产道血肿的相关与处理[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2, 8 (2) :89.

零线带电原因及处理办法 篇5

火线、零线、地线都是连接在三孔插座的导线,火线与零线之间保持呈正弦振荡式的压差。由于大地和零线电位相同,故火线与地线也保持呈正弦振荡式的压差。

当人体接触火线时,人是站在地上的,火线的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或者零线,会发生触电事故,而接触零线则不会被电击的。把外壳能导电的用电器的外壳与地线连接,在漏电的情况下,电流会直接通过地线流入大地而不通过身体,从而避免发生触电事故。

零线带电是没有良好接地的体现,如果良好接地了,电流会流入地下,用电笔将会检测不出来。如果用电笔检测出零线带电,要么是零线断了,要么是接触不好。但是,这其实是结果;而不是零线带电的原因。

三相电零线带电的原因

1、正常情况下,零线上不应该有电。所以,一旦有电,肯定是故障的表现;最简单的就是电磁感应,而且这时候零线没有良好接地,未能形成回路;

2、用电设备漏电或者相线碰壳,但是电流不算大,因此还没有跳闸。在三相四线制的供电系统中,如果零线接地不好或者接地端断了,其后果是在三相负载不平衡时使零线的电位不等于0,也就是说中性点发生偏移。

具体零线电位多少与三相负载不平衡度有关,越不平衡,中性点偏移就越大,零线的电位就越高。零线电位偏移后三相的相电压一般就不是220V了。有的相可能超过220V,有的相则可能低于220V。

当中性点偏移量太大,三相的相电压增加的相就可能使其用电电器烧毁,三相的相电压减少的相就可能使其用电电器不能工作。零线的电位升高后,达到一定的值时触地线将会造成触电事故危险。

3、零线断裂,使得零线带电

4、在接电网中,有个别为了保护用电器而采取接地,使得零线带电

5、采取长的电缆供电时,在用电设备未使用时的感应带电,当设备使用时,这种现象会自动消失

6、零线直接接地,未接系统零线

7、零线与火线搭接

光纤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办法 篇6

【关键词】光纤;光纤故障;光缆链路;光纤熔接;尾纤

在各种业务的通信系统中,由于光缆成本低,光信号传输距离远,损耗低的特点,光纤已经逐步取代电缆。所以光缆线路发生故障必须分秒必争进行抢修,尤其是在重要的应用网络系统中。下面将逐步分析光纤故障中出现的现象以及判断故障点可能发生的范围。

一、光缆故障的主要产生原因

为保证光传输信号距离远、低损耗的应用特性,一条光缆线路必须满足一定的物理环境条件。任何轻微的光缆弯曲形变或者轻度污染都会造成光信号的衰耗,甚至中断通信。

1、光缆路由线路长 由于光缆本身的物理特性和生产过程中的不均匀性,使其中传播的光信号时刻都在发生着漫射和被吸收。当光缆链路过长时,就会造成整条链路光信号的整体衰耗超过网络规划的需求求,光信号衰耗太大,会使通信效果下降。

2、光缆放置弯曲角度过大 光缆弯曲衰耗和受压衰耗其本质上都是由于光缆变形导致光传输过程中满足不了全反射生成的。光纤具有一定的可弯曲性,但当光纤弯曲到一定角度时,将引起光信号在光缆中传播方向的变化,产生弯曲衰耗。这就要求在布线施工时,要特别注意给走线预留充足的角度。

3、光缆受压或断裂 这是光缆故障中最容易出现的故障,光纤受到外力因素或自然灾害的原因,产生微小的不规则弯曲甚至断裂,当断裂发生在接头盒或光缆内部时,从外表是无法发现断点的,但是在光纤断裂点会发生折射率的变化,甚至会形成反射损耗,使光纤的传输信号质量变差。此时,用OTDR光缆测试仪检测反射峰的方式查找光纤内部弯曲衰耗处或断裂点。

4、光纤接头施工熔接故障 在光缆铺设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光纤熔接机将两段光纤熔为一条。由于是对光缆纤芯层的玻璃纤维进行熔接,所以在施工现场熔接过程中需要根据光缆的类型正确的使用熔接机,由于操作不符合施工规范以及施工环境的变化,容易使光纤纤维被上沾染污物,从而导致在熔接过程中混入杂质,造成整条链路的通信质量下降。

5、光纤核心线径不同 光纤铺设经常使用多种活动连接的铺设方式,例如法兰连接,经常使用在建筑物里的计算机网络铺设中。活动连接一般损耗较低,但活动连接时光纤的端面或法兰的端面不清洁,核心光纤直径不同,接合不严,将会使接头损耗大大增加。通过OTDR或双端功率进行测试,可以发现核心直径不匹配故障。需要注意的是,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除了核心光纤直径不同外,光的传输模式、波长和衰耗方式完全不同,所以不能混用。

6、光纤接头污染 尾纤接头污染、跳纤受潮是光缆故障的主要故障原因。尤其是在室内的网络中存在着很多的短纤,和各种网络交换设备,光纤接头的插拔、法兰的更换、转接非常频繁。在操作过程中,灰尘过大、插拔损耗、手指的触碰等都很容易使光纤接头变脏,会使光路无法调通或光衰减过大。应使用酒精棉进行清洁。

7、接头处抛光不良 接头抛光不良也是光纤链路的主要故障之一。现实物理环境中理想的光纤切面是不存在的,都有一些起伏或斜面。当光缆链路中的光遇到此类切面时,由于接合面不规则而产生光的漫散射和光的反射,会使光的衰耗大大增加。在OTDR测试仪的曲线上,抛光不良的切面的衰减区要比正常端面大的多。

8、光缆接头点接触故障 接头接触不良主要出现在ODF架光缆配线箱和光交换机。主要原因是施工操作不符合标准或者连接设备质量问题,或连接法兰故障等,致使光纤接头密封不严,造成光的反射损耗和泄露衰减。使用光纤接头过多会造成光缆传输质量的明显下降。综上所述,光缆使用具有很多的优点,但其物理特性使得光纤通信存在故障隐患。外力因素和自然灾害会造成光缆受压或断裂;熔接时混入杂质会造成光路质量变化;核心线径不同;光纤切面污染和抛光不良都会造成光传输方向的改变。光纤通信的精密性使得光纤故障难以通过肉眼发现,这就要求在光纤布线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由于人为原因造成不必要的光缆故障。

二、光纤故障点的查找和判断

在日常光缆的维护工作中出现障碍,通常采用以下过程来进行查找和判断。

1、检查光电转换器指示灯是否正常 (以TOEC光电转换器为例)如光电转换器的光口(FDX)指示灯不亮,如收发器的光口(FDX)指示灯不亮,请确定光纤链路是否交叉链接,光纤跳线一头是平行方式连接;另一头是交叉方式连接。如A收发器的光口(FDX)指示灯亮、B收发器的光口(FDX)指示灯不亮,则故障在A收发器端;故障原因可能是:A收发器(TX)光发送口已坏,因为B收发器的光口(RX)接收不到光信号;另一种可能是:A收发器(TX)光发送口的这条光纤链路有问题(光缆或光线跳线可能断了)。

2、判断光缆、光纤尾纤线是否有故障 (1)光缆、光纤跳线的通断检测:用红光笔对着光纤接头或偶合器的一端送红光,在另一端看是否有红光,有红光说明光缆或光纤跳线没有断。由于外界物理因素而损伤法兰或尾纤切面,或又因为设备的震动而造成时通时断。此类故障采用更换法兰或尾纤的办法。(2)在光缆尾纤两端均用光功率计来进行测量,看是否有读数,来判断光缆或光纤跳线没有断。同时一定要对尾纤连接点、法兰、设备端口用酒精清洗。

3、使用OTDR(光时域反射仪)测试 (1)测试中,如果显示屏没有曲线,则光纤故障点在仪器的盲区内,包括光缆的尾部、光缆与尾纤的连接接头、法兰,可加一段尾纤,减小盲区范围,找到光纤的断点。(2)屏幕上反射曲线远端位置与光缆实际长度不符,曲线中有明显“台阶”,若此处是接头处,则说明此接头接续不合格或者该根光纤在接头盒中弯曲半径太小或受到挤压;若此处不是接头处,则说明此处光缆受到挤压或打急弯。(3)曲线显示远端出现强烈的菲涅尔反射峰,说明该处光纤端面与光纤垂直,说明该处是端点而不是断点,故障点可能在终端接头(法兰或ODF架)上。(4)曲线远端尾部没有反射峰,说明端面为断纤面,最大可能是光缆与尾纤的熔接点故障。曲线显示远端无反射峰,但有一突起曲线,表明该处光纤出现断裂纹,产生损耗,检查光缆与尾纤的熔接点。(5)曲线显示高损耗区与高损耗点。曲线斜率明显较大,说明该段光纤质量不好,衰耗较大。高衰耗点如果与接头部位相同,说明接头损耗大,可重新熔接,也有可能是光缆受力变形,导致光纤受外力而产生损耗。使用光时域反射仪测定故障点位置后,到达故障范围现场:①如果是光缆受外力折段,马上对其进行熔接修复。②如是单线中断并且是在接头盒里,应仔细检查接头盒内容纤盘,逐一挑出熔接点检查纤芯是否有单纤收缩或断裂现象,发现故障点则重新进行熔接。容纤盘内光纤松动,导致光纤弹起在容纤盘边缘或盘上螺丝处被挤压,严重时也会压伤、压断光纤。③如果故障点既没有熔接点也没有外力因素断点,应对本段光缆路由进行肉眼观察,光缆表面有外力因素造成的外伤,通过检查损伤点的轻重来判断是需要重新熔接还是需要挑线。

三、结束语

从光纤通信问世到现在,光纤传输技术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熟练掌握光缆线路故障点的检测方法,才能准确地判断确定障碍点的位置,并熟练掌握线路抢修作业程序和器材的使用,提高抢修时间。光纤故障查修中灵活测试、综合分析才能更快更好的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吴德本.光纤技术浅谈.电信技术,2002

浅析网络延迟原因及处理方案 篇7

网络延迟分析

服务器计算能力低

服务器系统设计不合理、计算能力低是导致网络延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网络中, 服务器为用户提供资源 (如:CPU、网络、数据、通信等) , 如果服务器性能过低 (网络中有可以检测服务器性能的软件) , 执行相关操作的时间将很大, 相对来说, 网络传输上花费的时间则可忽略不计。由此, 根据木桶原理, 如果网络延迟的瓶颈是服务器, 即使增加网络性能, 延迟也不会变化。同时, 在服务器的整体性能中系统设计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用户数据单元 (ADU) 在网络上的传输延迟

位于应用层的ADU在应用层协议调用下层协议提供的服务之后形成协议数据单元 (PDU, 各层协议负载长度不一样, 所以数据包大小也不一定一样) , PDU作为独立的数据单元在网络上传输, 此时主要的延迟有:打包、传输、传播、传输及处理等造成的延迟。

传输饱和导致延迟

根据MaltMolle的研究, 以太网络利用率与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l所示。

由图1可知, 当利用率超过60%网络延迟便会出现指数倍增长, 在实际生活中, 如果网络利用率长期大于60%并连续性出现网络阻塞 (如“网络连接错误”) , 即应该考虑长时间的阻塞导致服务器死机、网络崩溃及其它问题并应该及时处理。若偶尔存在几个瞬间时间段超过60% (如) , 网络响应也能正常工作。导致传输饱和的主要原因有:一、不合理的网络拓扑结构, 如采用单一总线型拓扑结构;二、某个应用对网络的“垄断”占用, 如蠕虫病毒;三、用户数量超过了原始设计容量, 如原始设计10万用户, 由于一些原因导致用户突然上升到100万等。

路由延迟

路由延迟包括:域名请求延迟、寻径延迟、连接建立延迟和连接释放延迟。

首先, 由于主机地址的特殊性, 难以记忆, 现在访问网络基本上是通过域名访问, 如凯里学院域名:http://www.kluniv.cn/, 所以在通信之前必须解析出主机地址, 此过程导致的延迟称作域名请求延迟, 该延迟与网络的速度、服务器负载有关。

其次, 找到地址后, 还需要根据相关情况选择最优路径, 此过程称为:寻径延迟, 寻径延迟包括网关寻径表处理延迟和地址解析延迟, 网关地址解析由ARP在本机来完成, 所以此过程是路由延迟中迟延是相对较小的。

最后, 用户建立连接和连接释放过程中, 与网络和服务器负载有关。

网络延迟处理方案

优化服务器

调整网络布局

(l) 优化网络拓扑结构, 少使用单一网络布局。对于大部分网络, 首先应该保证当部分网络发生故障、阻塞时, 应该有能选择备选线路继续提供网络服务的能力 (效率不一定最优) , 避免网络的彻底瘫痪;其次当网络拓扑结构传输效率低时, 应考虑对网络结构进行改造, 并避免集线器的深层级联;对于采用树型、总线型、星型拓扑结构的网络, 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某些重要节点进行调整, 减少层次, 升级和平衡重要节点;第三:作好网络拓扑布局中服务器、链路、路由、节点同时故障导致的应急措施。

(2) 减少网络广播。为了均衡网络负载, 应合理控制网络流量, 根据流量来调整、增加服务器。在通信集中且需要较高带宽的, 应合理规划和布局访问路径, 或考虑单独组网以缩短网络的响应时间。

提高主干网速度

主干网是子网通信之间重要的共享信道, 它必须能提供足够的带宽。如果瓶颈是主干网带宽, 则必须提高主干网带宽, 升级原有以太网技术, 或制定新的以太网技术标准, 以突破现有带宽瓶颈。

优化服务器系统设计, 提高计算能力

首先, 服务器的性能决定了网络的整体性能。根据木桶原理, 提升服务器性能除配置高速CPU外, 还应该提升内存 (RAM) 容量及频率、总线、硬盘及I/O带宽等影响数据吞吐量的关键硬件, 并作好系统的优化设计。

其次, 避免使用未被公认、公开的内部协议、标准。不在网络上运行太多的协议。同时, 在满足网络通信需求的情况下, 应选择低标准公用 (通用) 协议。

第三, 对于庞大、功能复杂的综合型网络系统, 应考虑增加相应功能的服务器来分担相应负载, 并避免混合使用实时应用程序, 以免产生大量应用程序缓存数据。此外, 网络上的很多服务无法高效地共存于一台服务器上, 或有的服务无法同时使用, 甚至是需要重新启动才能使用另一种服务, 因此, 服务器的系统设计、配置要根据网络上服务种类的使用、需求做合理的调整。

M/M/1队列模型处理办法

在网络延迟中, 除服务器导致的延迟外, 就是排队延迟, 故必须采取办法减少排队而造成的延迟。下面采用M/M/1队列模型来分析这个问题。

图2中E (s) 表示等待的数据包平均队长, E (s) 越大, 缓存区中数据溢出的可能性也越大。E (t) 表示数据包的平均时延, 同样, E (t) 数值越大, 网络性能越差 (即:网络延迟也越大) , 甚至可能出现网络阻塞, 相关的实时应用 (金融、视频、语音等相关应用) 将会出现不连续、数据更新不及时或无法更新等现象。横坐标为网络利用率 () 。由图2可知:在时, E (t) 很小, 当p>7.0以后, E (t) 和E (s) 呈现指数倍增长。所以, 必须将网络利用率有效的控制在0¡Üñ¡Ü.07的范围内。

下面, 我们利用网络延时来观察和定义ñ的范围, 以便将更方便的将网络利用率控制在的范围内。

由上述定义, 只需要判断p即可, 其中p越大, 网络利用率越高。应尽量避免。

小结

分娩母羊难产的原因及处理 篇8

1.1 子宫颈扩张不全 子宫颈扩张不全并发于许多因素。 自发性的扩张不全可能导致流产或早产, 分娩时激素作用失调 ( 孕酮不足, 雌二醇、前列腺素和松弛素含量增加) 导致子宫颈不能在子宫收缩时做出相应的反应。 子宫颈发生脱垂也可能导致扩张不全。 食用被镰刀菌感染的饲粮也是病因之一, 据报道镰刀菌毒素具有雌激素活性。 子宫颈扩张不全可能导致胎儿的四肢或者末端无法正常楔入产道内, 使胎儿呈现横产位。 采用人工方法可以促进子宫颈的扩张。

1.2 胎向、胎位或者胎势异常 这是造成难产最常见的原因, 部分病例是由于胎儿偶然性的移动和母体的产力共同导致的错位, 大部分病例是胎儿在子宫内缺乏足够的空间所致。 大型单胎动物或多胎动物发生的风险更高, 因为胎儿体积较大, 在分娩时不能很顺利地伸展到相应的位置。 还有一些病例的发生与母羊的应激或者精神状态有关, 特别是未成熟的母羊, 分娩前期饲养管理不佳会对母羊的正常行为带来不利影响。 异常的胎向和胎势有多种形式。 正生时, 头颈侧弯和由于腕关节或者肩关节俯屈导致的前肢滞留是比较常见的。 倒生时, 跗关节屈曲和臀先露是主要的问题。 横产位的发生是子宫持续收缩使胎儿发生异位。 大多数胎向异常都可以得到很好的纠正。

1.3 胎儿过大 胎儿过大可以分为相对过大和绝对过大。 相对过大是指胎儿大小正常而母体骨盆相对过小, 导致母羊不能顺产, 但是产科医生可以通过充分的润滑和小心的牵拉进行人工助产, 目的是使胎儿在通过盆腔时保持最小的直径, 并且在牵拉时造成尽可能少的摩擦。 相对性的胎儿过大可能会造成先露异常 ( 胎位不正性难产) , 因为母体产力迫使胎儿头部, 头部和一个前肢或者整个前肢楔入骨盆入口。 绝对性的胎儿过大是指母体骨盆大小正常而胎儿体格过大, 在通过产道时易造成损伤, 可以求助于外科手术。

胎儿体型过大是群发性的问题, 在育成期羊尤为常见, 原因是配种的动物未完全成熟, 配种的最好时机是配种动物至少达到成年体重的2/3。 对怀孕母畜的饲养应该严格控制, 尤其是在怀孕后期, 要避免过肥和避免单胎的过度生长。 适时地进行体况评分和胎儿扫描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问题。 生产上, 对提高羊肉产量的追求也增加了胎儿过大的可能性。 肌肉发达, 胸腔和后腿及臀部直径大的品种, 肌肉的生长需要更厚更坚固的骨骼支持。 不可避免导致的结果就是母体骨盆处的骨骼变厚造成盆腔入口的缩小。

1.4 难产的其他原因 母源性的因素包括子宫迟缓 ( 如低血钙、妊娠毒血症、败血症、早产所引起) , 腹部肌肉收缩无力或者紧张过度, 产道的收缩, 包括盆腔的畸形, 子宫扭转, 阴道前庭或者阴户的紧张。

胎儿的因素包括发育性的缺陷, 比如双头畸形或者四肢重复畸形, 躯体融合, 腹水, 全身性水肿, 血吸虫感染或者脑积水。 产前胎儿的死亡可能因为腐败或者气肿使得胎儿体积增大导致子宫迟缓。 助产人员无法识别分娩开始的征兆也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 乳房膨大和阴道排出某些物质可以作为判定点, 而不是胎膜的排出和四肢的暴露。 母羊可能不会表现出子宫或者腹部的收缩, 通常的原因是胎儿还未到达盆腔入口处而不能刺激母体发生盆腔反射。

2 兽医人员对难产病例的处理方法

如果母羊和胎儿都是健康的, 只要胎儿顺利排出体外就是分娩成功。 但是, 很多畜主都不懂得将临产的母羊置于适合生产的状态, 需要专业兽医人员予以技术帮助。 同时, 兽医要对畜主进行教育, 防止以后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2.1 剖腹产手术 剖腹产术主要用于胎儿过大、对胎位异常的矫正比较困难及子宫颈开张不良和产道狭窄等引起的难产病例。 要非常快速地判断是否进行剖腹产手术, 对保证母羊和羊羔的健康和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胎儿在腹中已经死亡一段时间, 手术的成功率会大大降低。 在对137 例手术的统计中发现, 如果胎儿健康或者是新死亡的, 母羊的存活率是97.8%; 如果胎儿死亡后发生自溶或者气肿, 母羊的存活率是57.1%。

对胎儿过大的病例实施手术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胎儿较大且是倒生的, 可以考虑实施手术。 在母体发生子宫扭转和子宫颈扩张不全或者胎儿存在异常, 即使羊羔存活率很低, 也要考虑实施手术。

2.2 截胎术 截胎术仅用于已经死亡的胎儿。 通常在胎头过大且胎儿处于正生的情况下采用。 在胎儿已经发生自溶的情况下, 实施截胎术比剖腹产手术更能提高母羊的存活率。

矿用电缆故障的原因及处理 篇9

1 常见故障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在井下供电中, 常见的电缆故障有相间短路、单相接地和断相等故障。

1.1 电缆相间短路故障

相间短路故障是电缆常见故障之一,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制作铠装电缆接头时, 工艺不符合要求, 三叉门处的绝缘受到损伤, 接线盒内的绝缘填充物老化、开裂、受潮;低压橡套电缆受到严重撞击, 接线盒内的接线有毛刺, 遭遇淋水、接线头虚接产生高温或电火花而发生短路故障。

预防措施:严格接线工艺, 提高连接处密封与绝缘, 防止水气侵入。加强巡视, 避免任何外力冲击损伤。

2) 电线的铠装带裂开, 铅包有裂纹;低压橡套电缆出现降低相间绝缘性能的破口。此时, 如潮气侵入, 会发生短路故障。

预防措施:加强维护, 避免机械伤害, 敷设和搬移动过程中, 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最低允许弯曲半径值。

3) 铜-铝、铝-铝连接头, 压接工艺不当, 质量不合适, 造成接触不良、阻值增大和温度过高而出现短路故障。

4) 库存电缆时间长, 两端铅封不严, 绝对受潮, 不做试验直接投入运行, 导致出现短路故障。

预防措施:切除受潮部分, 先做耐压试验, 试验合格后方可接入运行。

1.2 单相接地故障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严禁井下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严禁由地面中性点立接接地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直接向井下供电。因此, 井下供电系统是一个中性点不接地的供电系统。单相接地故障也叫单相漏电接地故障, 是井下常见故障。

单项接地故障事故原因主要有:机械损伤破坏绝缘, 电缆接线工艺粗糙, 有毛刺, 接头脱落碰及外夫, 热补或冷补质量不合格, 线路上出现“鸡爪子”、“羊尾巴”等。

预防措施:加强维护管理, 消除隐患;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证行敷设、吊挂、连接。

1.3 电缆断相故障

电缆主芯线断开称为断相, 也杨;做断线。其主要原因有:被采掘运输机械刮断, 接线端子处虚接而被烧断, 爆破崩断电缆。预防措施:加强维护、管理。

2 故障性质的判断及处理

2.1 电缆故障性质的确定

电缆线路出现故障, 应首先判明故障的性质。电缆故障除了因缆芯之间或缆芯对外皮间的绝缘破坏形成短路、接地和因缆芯的连续性受到破坏形成断线和不完全断线两种情况外, 有时也发生兼有两种情况的混合式故障。通常以第一类故障居多, 其小短路接地又有高阻和低阻之分。判断故障的性质可以从保护跳闸的情况分析, 可以用测量的方法, 也可以从故障线路的状态进行观察和分析。

1) 相间短路故障的判定

若发生相间短路, 则会出现短路保护装置熔件被烧断或过电流继电器动作, 使开关跳间;可以用兆欧表 (摇表) 测量各芯线之间的绝缘;也可以手感由于短路电流造成电缆的发热, 查找是否有短路崩破电缆护套的爆破点。短路的出现往往伴随着绝缘烧焦气味, 据此可判定是否是短路故障。

2) 单相接地故障的判定

发生单相接地故障, 首先表现为漏电继电器动作馈电开关跳间或接地监视装量、漏电闭锁装置动作, 并显示相应的指示信号, 也可使用兆欧表测量各芯线对地的绝缘电阻值或用其他测量方法判定是否单相接地。

3) 断相 (断线) 故障的判定

断相有断单相、断的相和断三相三种。发生单相断线故障时, 若用电设备是电动机, 它将造成单相运转, 转矩明显减小, 运转声音不同于正常运转之声, 此时过负荷保护装置和断相保护装置动作。发生两相和三相断线故障时, 电动机自然会停止运转。馈电开关或起动控制设备在断相保护装置的作用下, 能够自动跳闸。也可以用兆欧表测量。若用万用表测量时先对电缆放电, 然后测量各芯线的通断, 不通时即为断相。

2.2 电缆故障的处理

在进行电缆故障的探测和处理过程中, 应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 电缆故障发生后, 吕先要根据故障现象和状态, 初步判明故障类型, 并及时向个管部门或矿调度室汇报。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处理。若遇非选择性漏电继电器动作, 其收视的供电线路为多条敷设式线路, 尚不能确定为哪条线路漏电, 汇报时应将这儿条线路一并汇报清楚;

2) 当电缆故障引起火灾时, 应立即切断电缆的电源, 并挂标志牌, 同时不失时机地进行灭火救灾。若火势蔓延较快不能立即扑火时、应马上通知附近人员撤离危险区, 并向队、区 (科) 、矿汇报, 共向来取灭火措施或按矿救灾计划进行灭火;

3) 若遇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线路出现故障, 比立即向矿调度、机电主管部门汇报, 并及时通知该工作面人员撤出;

4) 当采用地面测试的方法 (直流电桥法、临时接线测量、低压脉冲法、音频感应法等) 探测时, 应有总工程师批示的安全措施。其内容主要包括在进风向的巷通风流中进行探测;瓦斯浓度必须在1.0%以下时, 方可进行;对并下采掘作由及附近巷道, 处用普通型便携式电气测量仪表探测时, 必须由瓦斯检食员检查该地点的瓦斯含量, 只有其瓦斯浓度在1.0%以下时, 方可使用。当确定了故障性质和故障点后予以处理时, 必须将故障电缆和其他电缆隔离开。

参考文献

[1]陈永光, 季维荣.电缆故障及故障点的几种测寻方法[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1991 (1) .

土坝的滑坡原因及处理措施 篇10

1 滑坡产生的原因

1.1 勘察设计方面的原因。

(1) 土坝基础有淤泥层或其他高压缩性软土层, 在勘察阶段未查明, 设计时未采取适当措施。 (2) 选择坝址时, 未避开位于坝脚附近的渊潭或水塘, 筑坝后因坝脚处沉陷过大而造成滑坡。 (3) 坝端岩石破碎、节理发育, 设计时未采取适当的防渗措施, 出现绕坝渗漏, 使局部坝体饱和, 造成滑坡。 (4) 设计中对稳定分析选择的计算指标偏高, 或对地震考虑不够, 避免坝坡陡于实际需要的稳定边坡。 (5) 排水设备设计不当, 如贴坡式滤层不够高, 导致坝体渗透水不能纳入排水设备, 而在背水坡面逸出, 使下游坝体浸润区加大。

1.2 施工方面的原因。

(1) 在施工过程中, 因铺上太厚, 碾压不实, 或含水量不合要求, 干重度没有达到设汁标准等, 而使填筑土体的抗剪强度不能满足稳定要求。 (2) 水中填土坝填筑时未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要求, 导致施工质量差。如填筑进度过快, 形成过大的孔隙水压力;或局部含水量过高, 或排水设备不良, 造成集中软弱层等。 (3) 冬季施工时, 未采取适当措施, 造成冻土层, 在解冻后或蓄水后, 库水入渗形成软弱夹层。 (4) 采用风化程度不同的残积土筑坝时, 把黏性较大、透水性较小的透水性较大的士料, 蓄水后, 背水坡上部湿润饱和, 导致滑坡。 (5) 土坝加高培厚, 新旧坝体之间未较好结合, 在渗水饱和后, 导致背水坡滑坡。

1.3 管理方面的原因。

(1) 库水位降落速度过快, 上游坝体含水不能及时排出, 形成较大的渗透压力, 影响迎水坡的稳定。 (2) 坝体土料的水溶盐、氧化物 (如铁锈水) 等化学溶液以及渗水中可能夹带的细颗粒堵塞了排水滤体, 导致浸润线抬高, 增加了下游坝体的饱和度, 降低了上体的抗剪强度。 (3) 坝后减压设施堵塞, 导致坝基渗透压力和浮托力的增加。

1.4 其他原因。

(1) 强烈地震导致土坝滑坡是土坝受震害的损坏形式之一。地震时, 土坡抗滑力减小, 又加大了土坡的滑动力, 造成土坝滑坡。地震可能导致软弱地基的剪切破坏或砂土液化等, 影响土坝的稳定。 (2) 持续的大暴雨, 使坝坡土体饱和, 或风浪淘刷, 使护坡破坏, 坝坡形成陡坎, 可能造成滑坡。 (3) 在土坝附近爆破或在坝体上部堆放物料等人为因素, 也会导致局部滑坡。

2 滑坡的检查与判断

2.1 滑坡的检查。

在土坝处在如下工作条件时, 需加强检查。水库初次蓄水时期;高水位时期;水位骤降时期;出现强烈地震后;持续大暴雨;回春解冻之际。

2.2 滑坡的判断。

(1) 从裂缝的形状判断。滑动裂缝的主要特征是:主裂缝两端有向坝坡下部逐渐弯曲的趋势, 主裂缝两侧有错动。 (2) 从裂缝的发展规律判断。通过绘制裂缝宽度过程线分析, 滑动性裂缝是初期发展缓慢, 后期逐渐加快;而非滑动性裂缝则随着时间而逐渐减慢。 (3) 从位移观测的规律判断。坝坡在短时间发生持续而显著的位移时, 尤其是伴随裂缝发生连续性的位移, 而位移量逐渐甚至骤然加大, 坝坡下部的水平位移量大于坝坡上部的水平位移量, 坝坡上部垂直位移向下, 坝坡下部垂直位移向上时, 有可能是滑坡的征兆。 (4) 从浸润线观测资料整理分析中判断。在库水位变化较小而测压管水位异常升高时要尤其注意。还要进行坝坡稳定校核, 尤其要在校核最不利条件下的坝坡稳定。在缺乏最高洪水位时的相应浸润线资料时, 要按历年浸润线测压管水位资料推算。要按校核结果, 判断滑坡的可能性。

3 滑坡的预防与处理

3.1 滑坡的预防。

对已建成土坝, 在管理运用中, 如对土坝稳定有怀疑, 要马上进行稳定校核。如发现土坝在高水位或其他不利情况下有可能滑坡时, 则要及早采取预防措施。要在坝脚压重或放缓边坡, 或采取防渗、导渗措施以降低浸润线和坝基渗透压力。在特殊情况下, 可采取有针对性的专门措施, 或将土坝局部翻修改建。

此外, 在土坝加高时, 一般应在培厚的基础上加高, 只有通过稳定分析, 认为确无问题时, 方可直接加高坝顶。

3.2 滑坡的处理

3.2.1 开挖回填。

在彻底处理时, 不管是坝体局部滑动, 还是深入基础的深层滑动, 都需要把滑坡体松散部分挖除, 再用符合要求的士料回填压实。而滑坡体的开挖要看滑动土体的方量大小确定。对体积较小的局部滑坡最好全部挖除, 再用与原来坝体相同的士料分层回填夯实;若坝体内部夹有软弱层, 则要将软弱土层全部挖除;如果滑坡体方量大, 全部挖除有困难时, 要把滑弧上部松土挖掉, 再由下而上分层填土夯压密实。在开始回填前要洒水湿润, 把表层刨毛再填土夯实, 以利于层面结合。

3.2.2 放缓坝坡。

对坝坡过陡、坝体单薄而导致的滑坡, 要在处理滑坡体的同时放缓坝坡。通常是在滑坡体上部与裂缝上侧陡坎部分进行削坡。在坝体单薄, 坝顶宽度较窄, 不能进行削坡时, 应适当降低坝高, 增设防浪墙, 达到原坝顶高程, 以减少上部荷载。上部放缓坝坡后, 为维持原有坝顶宽度, 要适当加厚下游坝体断面。加厚坝体断面应将原坡面挖成阶梯, 用与原坝体相同的士料分层回填夯实后再削成斜面。放缓下游坝坡或加厚下游坝体断面时, 要把原有排水体延伸或接通新的排水体。确定计算指标时, 应参照滑坡后的坝体稳定边坡确定放缓的坡度。

3.2.3 增设防滑体。

滑坡出现后, 一般在滑坡段采取压重固脚的措施, 以阻止坝体的下滑, 尤其是对上游滑坡的处理, 必须查清滑动位置、范围, 再在滑动坡脚处增设阻滑体, 如砌石固脚或抛石压脚。 (1) 抛石压脚。对死库容较大, 库水不能放空的滑坡整治通常采用抛石压脚。但抛石位置和数量要合适。抛石压脚的部位要在滑弧的下沿靠近坝脚处, 抛石不能放在坝坡上, 抛石的数量, 应按坝高及滑坡的严重程度等因素而决定。在压重厚度大于1.5m时, 对阻止滑坡有显著效果。抛石压脚的石料要具有足够的强度, 并有耐水和耐风化的特性。石料的抗压强度通常要大于29.4MPa。 (2) 砌石固脚。土坝上、下游滑坡整治, 一般结合上部削坡减载、开挖回填、放缓坝坡, 同时在下部砌石固脚进行整治。对内滑坡, 或水库能放空时, 清基到基岩砌石固脚是最彻底的整治办法。 (3) 多种土料掺和。对原筑坝土料物理力学指标差, 而当地又缺乏适宜筑坝的士料时, 应采用多种土料掺和或用含石土以提高筑坝土料的物理力学指标。还可以节省工程量。 (4) 增设防渗设施。对在高水位下, 由于坝体渗漏造成下游滑坡, 或由于水位下降造成的上游滑坡使防渗斜墙受到破坏, 都要按具体情况, 在整治滑坡的同时采取“前堵后排”的防渗导渗设施。 (5) 裂缝处理。土坝由于滑坡而出现的裂缝, 一般不可采用灌浆的方法处理。而在裂缝的宽度和深度较大, 深部开挖回填困难, 工程量大时, 应采用开挖回填与灌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处理。灌浆前要先进行砌石固脚或压坡处理, 等滑动体处理稳定后, 再用较小的压力对深层的细小裂缝进行充填灌注。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土坝滑坡产生的原因、滑坡的检查与判断、滑坡的预防与处理等技术问题。

上一篇:左侧卧位下一篇:犊牛大肠杆菌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