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保护

2024-05-03

现有保护(精选十篇)

现有保护 篇1

一、合理规划, 统筹安排, 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

城市幼儿园的占地面积有限, 为保证优质教育所必需的充足场地, 是缩减招生人数, 保证人均面积, 还是用违章搭建、占领公共区域甚至征地扩建等办法扩充空间?我们的做法是:

“一室多用”, 节省空间资源。作为小区配套设施, 我园两个园区的规模都较小, 没有足够的功能室和户外活动场地, 建筑用房等资源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教育所需。为使有限的空间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我们秉持“一室多用”的理念, 避免了功能区域重复设置、利用率低的浪费现象。比如大中班部不设一天仅用两个小时的床位, 改为榻榻米, 午睡之外的时段可以作为活动区供孩子们学习或玩耍;游泳池在春、秋、冬季开辟为沙水游戏和沐足锻炼的区域。小小的门厅也是“一厅多用”:既是家长和财务往来单位的接待处, 也是教职工的餐厅, 还是下雨时的晨检室和小组运动场。

合理安排时间, 提高场地使用率。我园多种场室几乎都是全天候使用, 没有半点闲暇。比如音乐室上午作为各班轮流使用的教室, 中午作为孩子或教师午休的睡室, 下午用作早教或混龄区域游戏室。阅览室地面设计为离地三十厘米的榻榻米, 四面靠墙摆满柜子, 下面几层放孩子们的图书或床上用品, 上面则放教师用书。如此一来, 阅览室每天上午就成为各班轮流使用的读书区域, 中午作为某个班的睡室, 下午用作教师的阅览室。小托班部的半日班课室, 上、下午各安排一个托班, 中午是全日班孩子的午睡点。户外场地不够, 我们就采取分组与错开户外活动时间的办法, 保证孩子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

我们深信:通过对空间与时间的统筹安排, 众多幼儿园在保持现有园舍规模的情况下, 也能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成长环境。

二、安全回收, 巧手创造, 化废旧物品为教育7、自省

作为最具环保意义的行为———废物利用, 在幼儿园已成司空见惯的现象。但很多幼儿园在废物利用的过程中陷入浪费的新误区: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改造废旧物品, 制作的教玩具精美但脆弱, 经不起孩子们的“折腾”, 或者是比不上市场上已有的、并不昂贵的材料。我们在废物利用的时候, 注意权衡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的关系, 做到省物的同时也要省力。

对废物的利用重在创造地巧用。比如酸奶杯可以装不同的种子供观察, 也可以作为手工材料制作成装饰品, 还可以当作调色盒装颜料;用坏了的电话机可以用作角色游戏;五颜六色的购物袋、广告纸可以作为美术活动材料;鞋袋可以当作魔术袋。再如月饼盒回收后, 利用其美丽的包装, 可以组织有趣的美术活动、语言活动;月饼盒可以代替学具篮, 成为好用的容器;月饼盒还可以成为结构区的材料, 当中型积木使用。元旦后回收的旧挂历可用做教学挂图, 也可以作为大画纸;台历可以成为教学参考资料、区域操作材料、图书等等。家长送来镶嵌式化妆品盒, 可让孩子们将多个瓶瓶罐罐正确放进盒内相应位置, 锻炼手眼协调、手部小肌肉动作, 感受物体的大小、形状、对应、空间关系等等, 其教育价值与昂贵的蒙台梭利教具相比也毫不逊色!

对废旧材料的改造主要是简单加工, 而不是面目全非的大制作。比如空调机的包装箱可以装饰成小房子、车厢等;易拉罐、玻璃瓶、破损的锅碗瓢盆在师生共同装饰后, 成为音乐区、表演区的打击乐器;大可乐瓶开个口, 稍作修饰, 即成为供小班孩子喂食的娃娃;鞋盒盖开几个不同形状的洞, 贴上不同颜色的边, 可取代专用的塑料学具“图形桶”。

我们认为:只有在废物利用的过程中重视对人力资源的保护, 才是全面、正确的环保行为!

三、友好相处, 资源共享, 让无限的社区资源为我所用

无论幼儿园有多大, 物质条件有多丰厚, 相对于广阔的园外世界而言, 其资源仍显不足, 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小型幼儿园更是如此。于是, 我们将教育延伸到围墙之外, 共享外围资源。

借助公共资源, 实现幼儿园教育的延伸。我园毗邻天河公园, 在新园开办前, 我们就先一步谋划如何充分利用这块有着丰富内涵的教育资源:安排各班组人员分别到公园不同方位查看地形, 了解植物种类、安全情况、设施分布等, 拍好照片, 回来后集中交流, 介绍本小组观察的情况, 并提出自己对此地块资源运用的初步设想。开学后, 我们要求每班一周至少到公园进行两次活动。经过多年的尝试, 我们已形成了相关的公园活动制度。天河公园不但解决了我园户外场地不足的困难, 更重要的是其中丰富多样的资源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教具”。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 在溪水边捞蝌蚪, 在竹林里嬉戏, 在广场上写生, 在草丛里吹蒲公英, 在大树下捡拾落叶……公园不但成为各班常规性活动场地, 而且在节日时也成为两个园区和分园进行大型亲子活动的首选地。每年我们都在公园开展慈善义卖、读书节、游园等活动。我园和天河公园建立了和睦的友邻关系, 后者成为我们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

利用社区资源, 提供有用、真实的学习环境。幼儿园坐落在生活区, 周边有着种类繁多的生活设施, 教师们就带孩子到消防教育基地接受安全教育, 并实地演习;到小学去参观, 为升学做准备;到菜市场认识蔬菜、水果等;到超市认识日用品, 学习分类、购物、合作、整理;到理发店观察理发程序。这些利用社区资源的实践活动为孩子们开展角色游戏、结构游戏提供了直观的生活经验, 也为他们学习生活常识、发展社会性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家庭也是重要的社区资源。我们在了解家长的职业、兴趣和特长等情况后, 邀请家长来园担任助教, 解决教师在某些专业领域知识欠缺的问题;帮助建立“友好家庭”, 将幼儿园难以胜任的教育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延伸到家庭中;开展“我们的社区”“我爱我家”等主题活动, 到社区老人或同伴家中访问, 学习做有礼貌、讲卫生的小客人或热情好客的小主人。

现有保护 篇2

一名美国联邦法官裁决认为,底特律市应该获得破产保护。底特律也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一宗公共破产案。

联邦法官史蒂文·洛兹(Steven Rhodes)裁定,破产保护意味着底特律市政员工的退休金等“负债”将可能会“受到损害”。

据悉,底特律市政府即将呈交一份平衡预算计划,以便“消除”现有的180亿美元公共负债。

底特律市政府四个月前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包括退役警察、消防员在内的一批退休的市政雇员以及代表他们的工会组织七月份向法庭起诉,要求制止破产保护申请。

然而,联邦法官洛兹裁决认为,底特律破产早已经是“既成事实”;法官还表示底特律政府或许应该几年前就申请破产。

随着美国汽车工业衰落,昔日的汽车王国底特律也每况愈下。

底特律人口从1950年代的180万,已经骤减到目前的约70万人。

底特律市政府更是长期入不敷出、负债严重,2008-2012四年间每年负债都超过1亿美元。

当地目前共有15万座建筑空置、闲置,其中包括学校、车站和工厂厂房;40%以上的街灯不亮。

底特律政府目前共有十万多名债主; 市政厅的临时主管将在年底前拿出如何消除负债的具体计划。

市政厅表示,底特律希望能在2014年年底之前摆脱破产保护,逐步恢复正常财政运作。

现有保护 篇3

关键词

现有技术抗辩 不丧失新颖性 专利权

我国《专利法》第六十二条规定了现有技术抗辩。其中现有技术的定义应与该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相同,即“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现有技术抗辩的基本理论依据是现有技术属于不受专利保护的技术,使用现有技术不构成侵权。而根据我国《专利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因某些特定情况下,发明创造虽然已经公开,但并不丧失新颖性,仍有可能获得专利。在专利侵权纠纷中,被控侵权人提出其实施的技术是申请日前就已经公开的技术是现有技术时,权利人可能会提出该技术虽然公开但是符合不丧失新颖性公开的条件。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不丧失新颖性的公开是否可以作为现有技术抗辩中的现有技术?从定义看,符合不丧失新颖性公开的技术是“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但如果认为使用该技术可以援引现有技术抗辩,又可能与该技术可以获得专利保护相冲突。因此,有必要探讨不丧失新颖性的公开是否可以作为现有技术抗辩中的现有技术的问题。

一、现有技术抗辩中的现有技术

1.我国现有技术抗辩的产生

现有技术抗辩是指在专利侵权纠纷案件中,被控侵权人为了快速解决纠纷,并不选择专利无效宣告程序来质疑原告专利权的有效性,而是选择直接在诉讼程序中提出并证明自己所使用的技术属于现有技术,从而使原告侵权指控不成立(但原告的专利权的有效性是仍然存在的)而免于承担专利侵权责任的一种抗辩形式。

现有技术抗辩制度最开始起源于德国,称为“自有技术水准抗辩”。其基本法理在于,使用自由技术是每个人的权利,可以用于对抗专利侵权抗辩。在2008年我国专利法修改之前,我国专利法中并没有作出规定。但我国实践中受德国做法的影响,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接受了这种抗辩方式。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使用公知技术不构成侵权的判决。如1995年李光诉首钢重型机械公司专利侵权纠纷案。

我国理论界对现有技术抗辩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表述,概括起来主要有 “现有技术抗辩”、“自由公知技术抗辩(自由技术水准的抗辩)”、“公知技术抗辩”等。2008修订的《专利法》第62条规定:“在专利侵权纠纷中,被控侵权人有证据证明其实施的技术活或设计属于现有技术或现有设计的,不构成侵犯专利权。”由于我国于2008年首次在《专利法》中规定了现有技术抗辩,对该抗辩使用了“现有技术”一词,为了达到司法使用上的统一,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将被控侵权人在专利侵权诉讼中所使用的公知技术抗辩形式统一称之为现有技术抗辩。

2.现有技术抗辩中的现有技术与相关概念

如前所述,在使用“现有技术抗辩”之前,我国曾使用“公知技术抗辩”、“自由公知技术抗辩”等用法。其中的公知技术、自由公知技术与现有技术的含义是有区别的。公知技术是指在专利申请日之前被公众所知悉的技术,包括了在国内外出版发表的技术、国内外公开使用的技术以及其他方式使得公众知悉的技术,其强调的是技术的公知性。自由公知技术相对于公知技术的范围较小,它更加强调技术的公共性、无偿性,指的是公知的技术已进入公共领域,任何人都不对它享有独占权,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而不必支付任何报酬,因此,自由公知技术不包括他人的有效专利以及他人处于临时保护期内的发明专利。而“现有技术”在《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4款有定义,即“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在确定现有技术范围时,应当从时间界限、地域界限以及该技术是否为公众所知等三个要素进行考察。凡是在申请日之前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出版物、使用或其他方式公开的技术,均属于现有技术。现有技术是与公知技术有基本相同的含义,但与“自由公知技术”的含义不同。现有技术不考虑该技术是不是受他人专利保护的问题。

3.现有技术抗辩的意义

从法理的角度上来说,现有技术抗辩制度符合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根据我国《宪法》第五十一条和《民法通则》第五条的规定,专利权人不能要求专利权保护的范围扩大到现有技术领域,进而损害社会公众的利益,同时公民自由行使现有技术的权利不应受到的他人的非法干涉,法律应当给予充分的保护。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是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决定的,若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将现有技术包含进去,获得授权,并以此向现有技术实施者提出侵权损害赔偿,是不符合公平正义的原则的,也不符合专利法的宗旨。还因为基于法理,请求权与抗辩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专利侵权纠纷诉讼案件中,只允许原告拥有请求权,而被告没有抗辩权,也是不公平的。因此,应当赋予被告以现有技术抗辩权对抗专利权人专利侵权指控的请求权。从实务的角度上来说,现有技术抗辩原则提高了专利侵权案件的审理效率,符合诉讼经济原则。

二、不丧失新颖性公开制度与现有技术

1.不丧失新颖性公开的制度

根据我国《专利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不丧失新颖性的公开是指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在申请日前6个月内被公开的发明创造不丧失新颖性。其中,6个月是“宽限期”。在申请日前6个月内(宽限期)三种不丧失新颖性的情形。(1)在中国政府主办或者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的;“中国政府承认的国际展览会,包括国务院、各部委承认的在外国举办的展览会。国际展览会,指展出的产品除了举办国的产品以外,还应当有来自外国的展品”。(2)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的;“规定的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是指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全国性学术团体组织召开的学术会议或技术会议”。(3)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其内容的。“包括他人未遵守明示或默示的保密约定或合同而将发明创造的内容对外公开,也包括他人用威胁、欺诈或间谍活动等手段从发明人或申请人那里得知发明创造的内容而后造成公开”。

2.不丧失新颖性制度的意义

不丧失新颖性的制度来源于《巴黎公约》,而《巴黎公约》是吸收了当时奥地利法中对所有参加展览的外国参展者的发明、商标和工业品外观设计提供暂时性保护的规定。

不丧失新颖性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发明创造,促进申请人在国际国内进行技术交流、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防止因他人的失约或欺诈而给申请人造成损害。

3.不丧失新颖性公开的技术与现有技术

不丧失新颖性公开的技术是在申请日之前公开的技术。因此,从定义上讲,该技术属于现有技术。但为了鼓励促进技术交流,防止因他人的失约或欺诈,专利法作了一个例外规定,在一定的期限内,已经公开的发明创造在专利申请中不失去新颖性要件,仍然可以授予专利。

由于不丧失新颖性公开的技术仍然属于现有技术,因此如果要获得专利保护,申请人应当提出申请、提交证明,在符合《专利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实质条件并且履行了《专利法实施细则》规定的程序后,才可能不影响专利授权。

三、不丧失新颖性公开的技术能否作为现有技术抗辩的不同观点

如果被控侵权人提出的作为现有技术抗辩的技术属于不丧失新颖性公开的技术,能否认定现有技术抗辩成立,从而认定被控侵权人不侵权,对此存在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持肯定的观点。该观点认为,对于《专利法》第二十四条“宽限期”条款中所列举的三种情形,其本质上就是一种公开,这三种情况发生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发明创造在申请日以前已经为公众所知,成为现有技术。只是基于鼓励技术所有人能够尽早的将发明创造公布于世,推动创新的目的,专利法上将这种公开认为是一种“不丧失新颖性”的公开,即在一定期限内,其公开的技术已经属于现有技术,只是在专利审查中认为其不影响发明创造新颖性的判断,仍然可以授予专利权。

该观点的依据是,《<专利法>第三次修改征求意见稿》中,有关于第二十四条的修改意见,即“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在申请日以前六个月内,以下列情形之一公开的,对该专利申请而言不构成本法所称现有技术或者现有设计……”如果这种修改意见成立,可以认为在宽限期内的公开不仅不会导致新颖性的丧失,也不属于现有技术,但是,该修改意见最终并没有被采纳。因此,持此观点者认为,在“宽限内”的公开仅实质要件公开,显然可以将公开的技术作为专利侵权抗辩的现有技术;即便宽限期内的公开既符合实质要件,也符合程序要件,也并不妨碍专利侵权抗辩中现有技术的成立。只不过对于后者而言,在专利申请的审查过程中可以认为不丧失新颖性,但“不丧失新颖性”并不等于“不属于现有技术或技术”。总之,宽限期内公开的技术无论最终是否满足享有宽限期的程序要件,均可以作为专利侵权抗辩中的现有技术。

第二种持否定观点。该观点认为,如果认定不丧失新颖性公开的技术属于现在技术抗辩中的现在技术,会导致专利权无法得到真正的保护,使宽限期制度形同虚设。因此,应当排除宽限期公开的现有技术效力,即宽限期内的公开应当作为现有技术中的例外。

该观点认为,根据《专利法》第24条的具体规定,三种不丧失新颖性公开的情形都必然发生在专利申请日前的6个月内,而且已经或者应当已经使得相关发明创造的内容处于公众想要得知就能够得知的事实状态,上述各种公开情形都完全符合专利法中有关现有技术或设计的规定,因此《专利法》第24条规定的三种不丧失新颖性的例外情形均己构成相应专利或者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如果《专利法》没有规定在宽限期内不丧失新颖性公开的例外情形,上述任何一种情形都可以或必然破坏相关专利申请的新颖性,导致其不能被授权。《专利法》第24条正是为了消除专利申请人包括发明人在某些公开或者第三者违背申请人意愿所进行的某些公开后的忧虑,更好地保护专利申请人的权利,才规定了不丧失新颖性公开的例外情形。

第三种持有条件否定的观点。该观点认为可以从《专利审查指南》关于宽限期的相关程序上进行考虑。如果专利申请人不能按照相应的程序履行相关证明手续,其宽限期不丧失新颖性的主张得不到支持,相应的,在专利侵权诉讼中,被告提出的现有技术抗辩就应当得到法院的支持。反之,现有技术抗辩则得不到支持。

四、对不丧失新颖性公开能否用于现有技术抗辩的分析

被控侵权人提出现有技术抗辩时,所引用的技术属于不丧失新颖性的公开的技术,情形有多种。前面的三种观点,针对的情形是专利权人就是可享受不丧失新颖性公开的宽限期的人。如果我们将不同的情形分开讨论,将更容易得出结论。

第一种情形是,专利权人是可享受不丧失新颖性公开的宽限期的人,并且符合《专利法》第二十四条和《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三十条的条件,从而获得专利。

如果这时被控侵权人将专利权人在宽限期内的公开作为现有技术抗辩中的现有技术,我们认为这种抗辩不应当得到支持,即我们同意前面所述三种观点中的第二种观点。

虽然这时被控侵权人所使用技术符合“现有技术”的定义,但如果认为现有技术抗辩成立,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一方面,专利权人拥有一个有效的专利;另一方面,任何人都可以主张现有技术抗辩从而可以自由使用该技术。这本身就是矛盾的,将会使专利权人的专利毫无意义,违反专利法的宗旨。专利法的宗旨就是为了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发明创造,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如果将不丧失新颖性的公开直接作为现有技术的话,会伤害到专利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这也会使宽限期制度形同虚设。不丧失新颖性制度设置的本身就是要将这种公开作为一个例外,以此保护发明创造,鼓励申请人在国内国外进行技术交流,保护因他人的失约或欺诈给申请人造成的损害。如果承认现有技术抗辩成立,专利权人可以获得专利,但得不到保护。

因此,虽然从定义上来说不丧失新颖性公开的技术属于现有技术,但如果申请人符合不丧失新颖性公开的条件并据此获得了专利,不丧失新颖性公开的技术就不属于现有技术抗辩中的现有技术。在专利侵权纠纷中,现有技术抗辩也不应得到法院的支持。

第二种情形是,专利权人是可享受不丧失新颖性公开的宽限期的人,并且履行了《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三十条规定的程序,并获得了专利。但被控侵权人提出在先公开并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实质条件,从而主张现有技术抗辩。

不丧失新颖性的实质要件是《专利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如果不符合该条规定的条件,申请人不能享受宽限期,也不应当获得专利。如果申请人获得了专利,也因不具有新颖性而无效。但如果被控侵权人不申请宣告无效,而是主张专利权人不符合享受宽限期的实质条件,比如,专利权人在技术会议上的发表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四条第(二)项所称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的条件,但专利局误认为其符合条件而授予了专利。被控侵权人主张,这种公开实质上成为现有技术,从而提出现有技术抗辩。被控侵权人的这种主张能否得到支持呢?我们认为,被控侵权人提出的这种主张,实质上是专利无效的主张,应当由专利复审委员会处理。如果审理侵权案件的法院认定不符合宽限期的实质条件,从而认定现有技术抗辩成立,实质上行使了专利复审委员会认定专利效力的权利,并且有可能会与专利复审委员会的认定冲突。因此,法院不应当考虑被控侵权人的现有技术抗辩。

第三种情形是,专利权人是可享受不丧失新颖性公开的宽限期的人,但在申请专利时未履行《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三十条规定的手续,因专利局没有发现在先的公开而获得专利。

专利申请人在享受不丧失新颖性的宽限期,除了满足实质条件外,还应当符合程序要件。程序要件为《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三十条第三款的规定:“申请人应当在提出专利申请时声明,并自申请日起2个月内提交有关国际展览会或者学术会议、技术会议的组织单位出具的有关发明创造已经展出或者发表,以及展出或者发表日期的证明文件。”如果未满足程序要件的,则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三十条第五款的规定“申请人未依照本条第三款的规定提出声明和提交证明文件的,或者未依照本条第四款的规定在指定期限内提交证明文件的,其申请不适用专利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

实践中,如果申请人符合不丧失新颖性公开的实质要件,但没有履行相应程序,仍有可能因审查员没有发现在先公开而授权。在这种情况下,专利权实质上因不符合新颖性要件可以被宣告无效。但是,如果被控侵权人没有提出无效宣告,而是提出现有技术抗辩,而专利权人又主张该公开属于不丧失新颖性的公开,从而主张现有抗辩不成立。双方的主张哪种成立呢?我们认为,既然申请人没有履行《专利法实施细则》规定的程序,就不能享受《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宽限期。在侵权诉讼中,专利权人也不能主张该公开属于不丧失新颖性的公开,被控侵权人现有技术抗辩成立。

第四种情形是,专利权人并不享有《专利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宽限期,但由于专利局没有发现在先公开而授予了专利。

《专利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宽限期的效力,仅仅是把申请人(包括发明人) 的某些公开,或者第三人从申请人或发明人那里以合法手段或者不合法手段得来的发明创造的某些公开,认为是不损害该专利申请新颖性和创造性的公开。从公开之日至提出申请的期间,如果第三人独立地作出了同样的发明创造,而且在申请人提出专利申请以前提出了专利申请,第三人的申请没有新颖性,也不能取得专利权。但是如果审查员没有发现在先公开而授予了专利,该专利是不符合授权条件的,应当被无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被控侵权人没有提出无效宣告而是提出现有技术抗辩,而专利权人主张该技术属于不丧失新颖性的公开,其主张也不应当提到支持。理由很简单,专利权人并不是享有宽限期的人,也不能主张宽限期所带来的利益。

五、结论

现有保护 篇4

1.1 动物多样性

保护区内记录到的脊椎动物共有275种。其中, 兽类60种, 鸟类156种, 两栖类15种, 爬行类18种, 鱼类26种。保护区已经记录到的兽类有60种, 分属于9个目, 22个科, 47属。其中, 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 即滇金丝猴、金钱豹、云豹、林麝;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种, 包括短尾猴、猕猴、穿山甲、豺、棕熊、黑熊、小熊猫、水獭、大灵猫、小灵猫、金猫、水鹿、鬣羚、斑羚。兽类区系主要由东洋界种类组成, 占全部种类的86.7%, 仅有13.3%的种类为古北界种。在全国10种主要的动物地理分布型当中, 天池保护区的兽类有6种类型, 即北方型、东洋型、季风型、旧大陆热带———亚热带型、南中国型、喜马拉雅———横断山型。

1.2 遗传多样性

天池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种类多, 较好地保存了物种的遗传资源, 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龙马山作为滇金丝猴现存最南端的种群, 在生态梯度上处于十分独特的位置, 根据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原理, 云龙的滇金丝猴群可能保存着这一物种中最特别的基因型, 因而在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保护和管理中将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各地滇金丝猴种群粪便样本进行的DNA微卫星测序研究, 发现了30种单倍体型, 其中有3种仅存在于龙马山的种群中, 与其它各种群都不相同。保护区地处云南松分布中心和多度中心, 保存了最为原始的云南松林, 是云南松最重要的种质资源库之一。

2 天池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

近年来, 保护区管理局又制订了适应当前管理状况的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和管理措施, 开展了有效的巡护管理, 严格林政执法, 保护区周边群众保护意识和法律法规意识得到了逐步提高。严格执法, 坚决打击和制止一切有损保护区森林资源和自然环境的违法和犯罪行为, 使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滇金丝猴的种群数量近期也有所增长。但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边界管理:1986年开始对保护区天池片区进行勘界、定桩工作, 共埋设保护区界桩500个, 并对保护区周边社区加强边界和功能区界的宣传工作。目前保护区边界已经被保护区工作人员和广大周边社区群众认识和了解。林火管理:保护区以针叶林为主, 森林防火压力巨大、形势严峻, 是管理局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管理局制订了《天池自然保护区年度防火奖惩责任书》和《天池自然保护区防火预案》, 严格执行森林防火责任状, 认真落实行政领导负责制, 层层签订责任状, 明确责任片区和岗位职责, 积极开展各项防火宣传、严格野外火源管理, 认真执行森林防火值班、报告和森林火灾处置预案。森林防火工作做到山头地块明确, 划片包干, 建立护林员责任制, 责任落实到站和管护人员, 做到了山山有人看, 村村有人管。

2.1 巡护管理

巡护是保护区最基础的日常工作, 保护区管理局为此成立了保护区现有专业巡护人员11人, 一般护林员21人, 建立了巡护制度, 实行分片包干, 优化组合, 分组负责, 对巡护天数、发生事件的处理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和量化考核标准, 要求片区专业巡护人员每月巡护不低于20天, 一般巡护人员每月巡护不低于15天, 巡护人员平均年巡护里程2000km以上。目前, 按《保护区巡护监测手册》要求, 已完成每月1次固定样线和样地 (20条监测巡护线路, 20个固定监测样地) 的巡护监测, 每次巡护结束后填写巡护登记表, 根据需要, 编写巡护报告。通过巡护, 不断了解山情、林情、村情、社情, 及时发现问题, 调整管护工作重点, 消除了管护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隐患和不利因素。并对保护区内资源进行有效的动态监测, 为保护区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提供决策。

2.2 资源保护管理

保护区根据资源管护工作的形势要求, 多年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处理好保护与周边群众的发展问题, 争取群众自觉参与保护区的管理工作。结合保护区巡护范围广、巡护难度大等特点, 聘请专业护林员和临时护林员, 壮大了资源管护队伍, 充实了资源管护力量。平时, 组织职工学习相关《森林法》、《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学以致用, 相互促进, 不断提高管护人员的管护水平, 从而提高保护区的资源管护能力, 使保护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3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3.1 管理机构不健全, 人员、经费投入不足, 基础设施设备薄弱

保护区管理局目前设有龙飞、金麦、天灯3个管理站和龙马山1个管护点。站、点人员严重不足, 难以满足当前保护管理的需要, 保护区缺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 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保护区管理局办公用房已成为危房, 金麦、天灯管理站至今无固定办公场所, 缺少管护、科研、监测、宣教等专项资金投入, 不利于保护区各项工作的开展。

3.2 缺乏科研、监测等专业技术人员

保护区现有编制人员中, 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太低, 缺乏科研、监测等专业技术人员, 难以达成保护区的管理目标。

3.3 社区对自然资源依赖性较强, 人为活动频繁, 防火压力大

保护区周边社区居住的居民较多, 较为贫困和落后, 社区群众在保护区无序采集非木质林产品、放牧、烧柴、盗伐林木等现象依然存在, 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强, 对保护区的威胁和压力比较大, 矛盾和冲突也比较多。由于保护区相邻村社较多, 有5乡镇、21村委会、74个自然社, 分布范围广、人员居住较分散, 管护难度大。近年来保护区周边人为活动频繁, 并时有火源发生, 给保护区在防火管理上造成极大威胁。

3.4 蚕食保护区林地

近年来, 由于核桃产品市场价格上涨,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保护区周边部分村民先后到保护区八子地、磨刀箐、蕨地、桂花树一带非法侵占保护区林地, 种植核桃等经济作物, 并在保护区内私自修筑道路, 对保护区的植被造成了严重破坏。

3.5 滇金丝猴生境退化, 亟需恢复

目前, 滇金丝猴的首要威胁由人为猎杀转变为生境退化, 受历史认识和条件所限, 自1980年代以来, 因采伐、采薪、放牧、林火等原因造成龙马山滇金丝猴生境持续的退化和隔离, 滇金丝猴活动范围逐渐缩小。2003年划归保护区管理以后情况有所改观, 但生境的恢复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4 解决对策

4.1 建立健全保护区管理机构, 落实管护资金,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要求, 尽快建立健全保护区管理机构, 理顺管理体制;按编制落实管理人员, 合理安排人员, 使人才结构合理化。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明确管理职能和责任, 实现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将保护区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完成局、站、点基础设施和配套工程建设, 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 改善职工办公环境和基本生活条件。

4.2 加强保护区队伍建设, 提高管理水平并建立有效的科研监测体系

在充实保护区人员编制的同时, 结合保护区岗位结构和现有人员, 制定合理的人才引进和培训计划。可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 有计划地进行各专业技术培训, 以提高保护区各类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有效提高保护区保护管理水平。依据保护区科研及监测工作的实际需要, 合理配备人员结构, 构建一支具有专业技术水平的科研骨干和科学带头人, 建立有效的科研监测体系;根据保护区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监测项目, 并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 推动保护区信息化建设, 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为保护区开展动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3 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强化管理

保护区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要认真组织贯彻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 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为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 做到依法行政;同时加强与区内社区的联系, 通过建立社区共管组织, 领导周边社区开展共管活动, 让社区群众主动自觉参与保护区的自然资源保护工作。保护区管理部门已采取措施, 对在天池保护区内非法种植核桃的群众进行说服教育, 要求限期将非法种植核桃移除并恢复被破坏植被。

4.4 增强社区发展能力, 引导社区调整产业结构

结合当地扶贫、农业和林业等产业项目规划, 在保护好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基础上, 在实验区进行适度开发, 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水资源和景观资源, 扶持社区群众开辟有利于自然资源保护的生产门路, 引导调整产业结构, 增加群众收入,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从而减轻社区对保护区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步提高周边社区发展能力, 从根本上解决自然保护与社区利益的矛盾。

4.5 加大宣传力度, 呼吁公众参与保护, 恢复滇金丝猴生境

加强对保护区周边社区群众和利益相关者在法律法规方面的宣传教育, 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建立保护区, 为什么要保护生态, 为什么不能在保护区捕猎和破坏植被, 以及保护自然与人类生存的关系, 让他们充分了解保护区在改善生态环境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从而逐步恢复滇金丝猴生境。

随着保护区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 通过社区共管项目和生态旅游项目的实施, 将会给周边社区带来新技术和新信息, 引导社区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社区经济向可持续方向发展。通过项目建设可为社区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 在参与式保护的过程中, 一方面保护区可以吸收一定数量的当地群众参与日常管理和巡护工作, 另一方面, 保护区基本建设和设施的长期维护也需要一定的社会劳动力。在保护的前提下, 合理培育、利用可持续资源和开展生态旅游, 将带动保护区和周边社区交通、商业、服务业、民族工艺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活跃地方经济, 增加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经济收入, 同时保护和发展地方传统文化, 达到生物与文化的协同发展, 促进社区经济发展。

摘要:云南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3年, 是云南省建立最早的自然保护区之一。自成立以来, 经过近30年的建设和发展, 机构能力得到加强, 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 保护、科研、宣传等方面的工作有效开展。为了进一步推进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建设, 促进保护区的科学、规范管理, 拓展保护区的发展空间, 经过5年的努力, 2012年1月21日, 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2〕7号”文正式批准建立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关键词:自然优势,资源特点,有效管理,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 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委托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编制《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2

[2]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高黎贡山等五个自然保护区的批复》 (云政函[1983]58号文)

[3] 云南省林业厅《.关于新建高黎贡山等五个自然保护区人员编制问题的通知》 (云林营字[1983]294号文)

轮胎现有渠道的分析 篇5

近年轮胎销售的主要手段和渠道分析

在轮胎行业中,有主要有两大市场:一是整车配套市场(我们能争取到整车客户?),二是零售替换市场,而后者占据了整个轮胎销售数量的2/3。而零售替换轮胎市场取决于网络覆盖度,销售网络“最快、最多”一直是轮胎厂商们追逐的目标。目前配套市场相对稳定,而零售渠道还存在许多未知因素,渠道的竞争将不可避免。

目前在中国轮胎市场存在着一些混乱的无秩序的销售渠道,众多厂商在销售时会同时采用几种不同渠道,不同渠道瞄准相同客户的情况有时发生,渠道之间的冲突也就在所难免。渠道冲突不仅直接影响渠道企业,也必然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生产厂商。

目前我国轮胎销售渠道可分为两种模式:直接营销渠道模式和间接营销渠道模式。

一、直接营销渠道

所谓直接销售渠道模式,简单说就是:厂家——总代理(含品牌专营店)——最终客户的单层次一级批发形式。米其林的驰加品牌店、固特异的旗舰店、普利司通在华的23家“车之翼”形象店等都属于单层次的一级批发直接营销模式。

(1)直接营销渠道模式的优点

(a)与厂家关系密切,出现问题容易协调解决。在直接营销渠道模式下,厂商和经销商是一种紧密型的伙伴关系,而厂商通过与经销商的一体化经营,实现厂商对渠道的集团控制,使分散的经销商形成一个整体,追求双赢,这样易于厂商与经销商共同提高销售网络的运行效率,同时也降低了费用,达到管控市场的目的。

(b)厂商对渠道的控制力强,便于价格的控制和防止区域内窜货。在直接经销渠道模式下,经销商都直接向厂家进货,减少了中间环节,直接面向用户,有效的控制了市场价格。这样就比较好的处理了各经销商之间的关系,避免了经销商之间的纠纷,便于统一管理。

(2)直接营销渠道的局限性

(a)增加了管理难度和经营风险。在直接营销渠道模式下,原来由批发商承担的网络开发、销售、促销、融资、运输等分销职能,现在则由厂家来分担。这无疑对于厂家的资金、技术、人员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由于经销商面向消费者时代表的时生产厂家,所以各经销商的服务水平好坏也将影响到生产厂家的声誉,使经销商达到统一规范服务的标准,这也加大了厂家的管理难度。

世界因你而动!1

(b)不利于提高铺货率。由于是直接的营销渠道,所以其单一的批发形式必然直接导致区域销售网点过少,经销商的影响范围有限。

二、间接营销渠道模式

间接营销渠道模式呈金字塔式:厂家——各级代理商——各类经销商——最终用户,传统的汽车营销渠道通常采用这种模式,在间接营销渠道模式下,代理商和经销商充当了制造商和用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将厂家的产品传递并扩散给用户。间接营销渠道模式因其强大的辐射能力,为厂家产品占领市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被广泛使用。

(1)间接营销渠道模式的优点

(a)布点广泛,上量迅速,可帮助企业迅速掌握市场。由于有多级代理,所以品牌的影响力较广泛,而代理商通常对其代理区域的市场较为熟悉,并拥有一批基本客户,因此厂商能获得较多的订单。如果销售网点密布,甚至每个区有多家代理商,可以说这对于增加销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b)可以充分利用大户的市场资源和降低市场进入风险。各区域的经销大户,有着丰富的运营经验和客户资源,而且当地的消费者对于这些经销商的信誉也较为了解,便于他们接受产品。轮胎制造商依靠经销大户可能在利润上有一定的损失,但是可以大大降低轮胎产品进入一个陌生市场所带来的风险和困难。

(2)间接营销模式的局限性

(a)受市场波动与竞争影响,与大户关系不稳定。由于各地区的经销大户均为独立的经营实体,因此,在市场条件好,竞争不激烈的时候,各方的利益均能得到满足。而在市场出现起伏,竞争较为激烈的时候,各经销商经常发生利益冲突,导致关系的不稳定。

(b)服务难以到位。在间接营销渠道模式下,由于厂商与客户之间经过了很多中间环节,所以厂商的服务理念难以完整的传递到消费者手中,各经销商之间的服务水平又大相径庭,据统计,2003年上海消协接受的消费者有关汽车投诉的案件有90%与经销商服务有关,这也间接营销模式的一个弊病。

(c)臃肿的销售渠道不利于形成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在间接营销模式下,产品从厂家出手,经过多次销售,然后才到达最终用户手中,多层次的转手,使销售费用逐级增加,最终造成价格的节节攀高,各经销商之间的价格差异,给厂家的定价策略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形成价格竞争的优势。

要节能,现有技术足够了 篇6

减排行业正变得像一个时尚T台,新潮的技术轮番走上舞台展现自己炫目的一面。不过在霍尼韦尔自动化控制系统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Alex Ismail看来,这可能会让人们进入一个误区,那就是人类还需要不断想新办法来减少排放。但实际情况是,诸如电动车等新技术尚不成熟,难以推广。在减排这件事上,无法推广的技术是无用的。Ismail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使用现有技术,因为它们已经成熟、更易推广,而且效果不差。

C: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I:降低排放不是商业的需求,而是社会的需求。我们需要为未来的生活早作打算。但即便如此,减排技术也应该有利可图,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把注意力放在提高能效上,这会从源头上降低排放,同时降低成本。在这方面,我认为现有的技术更加有效。我们的研究表明,未来3至5年,节能领域不会有重大的技术革新,但是我们的能源使用效率仍然会持续提高,原因就是既有技术将不断普及。我可以举几个例子。比如温控器可以智能调节温度,降低20%的能耗;楼宇能源管理能降低住宅和写字楼的用电量;而智能电网则可以自动汇总和反馈用电需求,避免高峰和低谷的出现,这样就不需要建那么多火电厂。这3个技术方案可以分别从家庭、楼宇、城市的层面提升能效。至少对于霍尼韦尔来说,这些都是很成熟的技术。所以,我认为未来的工作重点不是整日思考“能否发明另一个伟大的创新技术”,而是努力确保现有解决方案可以被更多地应用于建筑、楼宇和工业设施当中。当然,我们也会对未来进行投资,建造更多的研究中心,开发新的节能技术。

C:既然如此,如何扩大已有技术的应用范围?

I:办法是将技术连起来。所有客户都想要一个清晰明了的整体解决方案。现在这样的方案已经可以实现,通过互联(Connected)的方式,移动和无线网络能让这些技术协同发挥作用,并且对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的能源管理方案,这对用户体验是件好事。话说回来,互联本身也会让能效提升,因为信息互享的范围越大,计算机所能给出的方案就越高效。对于相关公司来说,这是未来的必经之路。这就要求除了研发硬件,在软件上也要加大投入,不然你的产品就很难被市场接受。我们要做的,就是教育市场,让客户知道整体能效解决方案的好处。关键在于要有成功的案例。例如,霍尼韦尔与天津合作实施了中国首个智能电网自动需求响应项目,有了范本后,新的客户就比较能够接受了。

C:看上去,这些节能技术在城市中新的区域和楼宇中更易施展,那么对于已建部分它们能做什么?

I:其实,旧城区的节能改造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从技术上看,它并不难,不需要对房屋和道路“伤筋动骨”。你知道巴黎有很多老房子,修缮有很多门槛,但实际上只需要安装一些传感器和新的温控设备,就能大大降低冬夏的冷暖气成本。现有技术对新建筑和老建筑都适用。这需要有本地化的团队与当地客户紧密沟通,再加上成功案例,相信老城区会很有节能潜力。

C:中国节能市场的机会在哪里?

I:我们注意到,中美两国之前联合发表了关于气候变化的声明。同时,我们也知道中国在大力发展城市。对于节能技术来说,这是个大机会。因为它的发展与中国的发展趋势完美契合。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单论具体的技术需求,其实中国和别的国家很相似。中国的环境问题在别的国家也存在。这对于跨国公司是好消息,意味着它们的技术有全球性。但即便如此,跨国公司仍然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本土化团队。这是在中国做任何生意的关键。同时,我们发现,中国客户的很多需求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比如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程度、中国人更愿意尝试新技术。所以本土团队不仅要服务于中国,未来甚至需要服务全球,这是必然会发生的。(采访:肖文杰)

现有保护 篇7

1 农村水资源污染状况分析

1.1 农村地区水资源的情况

农村地区水资源总体污染非常严重。近年来, 水污染从局部河段到区域和流域、从单污染到复合污染、从地表到地下水, 以很快的速度扩展, 危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成为当前我国水危机中最为严重、最紧迫的问题。

1.2 农业承担巨大工业污染

从表面上看, 农村每年的用水量较大, 但是这本身是由于农业活动的特质所决定的。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造成了河流污染严重。据统计资料表明, 全国年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在620亿t以上, 其中工业废水占66%, 生活污染占34%。按流域片统计, 长江片污水排放量为234亿t, 珠江片129亿t, 松辽河片63亿t, 淮河片62亿t, 海河片52亿t, 东南诸河片39亿t, 黄河片27亿t, 内陆河片8亿t, 西南诸河片6亿t。

1.3 农民饮水遭受严重威胁

我国农民之间、农民与市民之间饮用水量存在较大的差距。首先是地域差别, 再次是城乡差别严重。例如北京用水定额规定:市区平均196L/人, 郊区平均78L/人。北方城市生活用水80~140L/人, 农村生活用水20~25L/人;南方城市生活用水120~220L/人;农村生活用水25~40L/人, 南北方城市与农村人日均用水量差额达到5倍。

同时, 我国农村饮用水源遭受到严重污染, 自来水普及率非常低。据初步统计,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尚不到40%, 仅有14%的村庄有供水设施, 而且用水器具质量和供水效率低, 处理设施简陋, 大约有3.2亿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 其中还有1.9亿人的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饮用水不安全导致一些农村地区疾病流行。

2 环境水资源污染存在的问题

2.1 水资源的发展观念太过片面

目前, 中国是按照先污染后治理的方针在一步步向前进行, 为了获得GDP的增长, 一些地方官员以牺牲生态环境与居民环境利益为代价, 引进污染严重的企业, 并给予特殊的保护, 禁止环境保护部门对其排污行为进行监督和查处。在片面的发展观念下, 这些地方政府与官员的行为获得了合法性。

片面发展在实践中实际上就是片面发展工业。把工业发展、农业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农村社会发展相隔离, 只强调了工业发展的重要性, 忽视了农业发展、农村地区的发展与农民对我国整体发展的重要性。这样的观念在实际中就造成了对农业的忽视, 对农民利益的侵害。

2.2 水资源信息公开程度不高

我国环境信息、水资源信息的公开仍然存在许多缺陷, 公开的程度仍然很低。首先主要表现在国家的政策不能落实到基层, 政府依然掌握了信息公开的主导权, 对于应依法公开的信息范围没有明确化, 更有些地方政府是根据是否有利于自身利益而不是根据是否有利于民众的合法权益来决定对政府信息的公开, 这也影响了民众对政府行为信息的了解。这样做无疑是使民众无法利用政府公开的环境信息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其次, 环境部门与水资源管理部门公开的水资源信息不具体, 不利于权利人行使权利。在水资源的分配过程中, 具体水量的分配决策没有公开, 权利人无从要求决策者应该在何种程度上考虑自己的水资源分配利益。

尤其是那些有政府支持和维护的企业, 表面上看排污是合乎环境标准的排放物质, 其实是由于他们没有公开他们的排污信息, 使得就算有受害人来查找也无从查找。这样的行为使得一方面大量企业合标排污, 另一方面自然水体环境却日益恶化, 受害人的损失也得不到任何的补偿。

2.3 农民本身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我国虽然对于公众参与环境管理与保护有一些法律规定, 但是这些法律规定的过于原则, 抽象, 没有规定公众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程序、异议的救济等。与水资源分配或有关保护的相关的公共决策, 农民更是缺乏参与合法化程序与途径。由于农民的利益的合法保护很少, 其合法权益就很容易受到强势利益的损害和侵蚀。

不仅如此, 农民的组织文化程度也相对较低, 而自从建立新中国后, 出于社会的稳定考虑, 许多地方对农民组织行为给予打击, 使得农民组织利益共同体抵抗自然与社会风险不能有效的形成, 即使形成了由于处于非法地位而成效不高。此外, 一方面在面对水资源分配不公的时候, 他们也束手无策, 只能在内部争夺水资源而不能向外争夺, 当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时他门也只能零散的请求政府采取一些措施。然而由于农民的文化程度本身较低, 这样的法律地位很容易造成不合法的群体形式产生, 农民本身就是缺乏组织, 很容易“一哄而上, 一哄而散”, 很容易被利用。然后反过来政府的行为又不为理解, 这样造成恶性循环, 问题就更加难以解决。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属于弱势群体, 一旦发生水污染事件, 应该有的畅通的索赔途径以保障农民对污染者进行索赔难以畅通, 往往是“起诉难, 胜诉难, 执行难”。另外, 在索赔案件中, 高额的诉讼费用也阻止了农民通过司法诉讼获得赔偿。如此, 社会的水资源环境问题就更难在我国生根发芽。

3 控制水资源污染应采取的保护对策

根据水污染的形成特点和发生过程, 其控制和治理包括源控制、径流—污染物传输控制、汇系统治理。但对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的处理过程由于投资高使农民的有效解决存在困难。应该主要以污染源控制与径流量为基点, 利用湿地、土地渗滤和管理措施等方法, 削弱径流量, 降低污染物输出浓度, 从源系统控制—传输途径控制—汇系统控制三个层次上, 选择和应用相关技术, 合理组织, 分级消减污染负荷, 使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生态技术是解决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 而控制降雨径流污染的生态技术主要又以湿地生态系统和土壤渗滤最为有效合理。

3.1 建设湿地生态系统, 实现自然净化

在所有的生态系统中, 湿地的产量是最高的。其中产生的生物量比任何其他类型的景观都多。湿地除去有机物并促进营养的循环。他们沉淀沉积物, 并促进微生物分解有机悬浮物和有毒化合物。湿地植物在其根、茎、叶中吸收和储存重金属物质, 并为杀死病原体提供环境。湿地就像地球的肾, 改善水质并促进营养循环, 从而防止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在自然系统中, 湿地净化水体并且把水渗透到地下储存或者排放到小溪、河流或者其他大型水体中。植物群落和植物上附着的微生物有助于在水进入土壤前净化水体。此外, 湿地还可以从水中分离沉积物。沉积物含有淤泥和粘土等无机微粒, 这些物质都是在雨水冲刷地表的时候进入水中的。当水流进入平缓的湿地时, 由于水流流速减慢, 固体物质沉积。由于污染物质一般附着在沉积物尤其是粘土上, 因此, 会随着较重的物质一起沉积, 从而被湿地滞留, 不会流入附近的小溪、河流和海洋中。

3.2 强化污水生态工程, 实现土壤渗滤

土壤渗滤处理系统是一种人工强化的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 它充分利用在地表下面的土壤中栖息的土壤动物、土壤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土壤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将污水净化, 属于小型的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在目前水资源日益短缺的情况下, 尤其对主要靠农业生活的农民, 这种技术即可以减少污染又可以提供一定的地下补水, 而且土壤渗滤技术成本低, 操作简单, 净化效率较高, 现在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4 结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水资源对我国的农业带来的重要性, 一定要加强对农村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的重视, 加强对农村地区水资源的保护和检测, 因地制宜的发展自来水的供应, 有效解决农村的水资源问题。

摘要:如今农村的水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民以食为天, 一个国家的农业发展时刻影响着这个国家的发展。简要介绍了农村环境存在的污染状况以及阐述对污染的一些保护对策。

关键词:农村,环境水资源,污染,保护对策

参考文献

[1]夏军、苏人琼、何希吾、黄铁青, 中国水资源问题与对策建议,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8, (2) :18.

[2]于法稳, 农村水资源警报, 眺望, 2005 (16) :33.

[3]胡中华,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环境正义与我国水资源分配问题, 2009.6.

现有保护 篇8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也迅速提高。与此同时, 人口老龄化加剧, 人口红利期即将面临严重挑战, 养老形势严峻, 这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沉重的负担, 主要背景分析如下:

第一, 伴随着人口红利期的结束, 我国老龄化人口急剧增加。

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 且每年以近800万人的速度增加。据预测, 到2050年, 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而在济南市, 据统计老龄人口达到100万, 占总人口的15.7%, 且呈现增长趋势。迅猛而来的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面对老龄化现状,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政府及家庭都将面临着过重的养老负担。

第二、城市化过程加快、城乡差距加大

城乡二元体制这一方面体现在养老保险的差距方面;另一严重问题在于大量农民工涌进城市, 农村空巢老龄人口问题突出, 多数老人无人照看, 且农民经济水平较低, 较少的老人可以享受家政服务;与此同时农村养老院配套设施较差, 缺少相应管理资金, 这在给当地农民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 给当地政府带来沉重负担。

第三, 随着社会的发展, 家庭结构发生变化。

当前我国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 从扩大家庭变成以核心家庭为主, 还出现了很多新的家庭类型, 如丁克家庭、单亲家庭等等。子女面临的养老问题以及越来越多的双职工家庭的出现使得女性“原有的职业”不再是照顾家庭, 主要家庭成员特别是女性积极参与社会经济生活, 使得照顾老人的工作需要通过其它途径来完成。

第四, 受传统观念制约, 居民居家养老思想难以改变

当前我国社区养老难以推进, 另一方面的重要原因在于,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多数居民的观念难以改变, 认为居家养老是孝道所需, 普遍认为居家养老是最理想的模式,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养老模式的发展。

二、济南现有社区养老模式浅析

据统计, 济南2011年老龄人口达100万, 占总人口的15.7%, 老龄人口比重较高。在社区调研的过程中, 我们了解到在济南社区养老方面, 主要存在三种养老模式。

(一) 居家养老模式

当前一般社区的养老模式为居家养老, 我们在走访调查过程中了解到, 济南裕园社区老龄人口达18.4%, 且工薪阶层月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 但是该社区没有设置专门的养老机构, 多数居民采取居家养老模式, 如有需要可以通过居委会联系家政服务机构上门服务。

此种养老模式较为便捷, 但是对于忙于工作的工薪阶层来说, 难以及时应对突发状况, 且由于较分散, 社区难以开展集中服务, 也缺少足够的人员进行一对一社区养老服务。

(二) 社区日托服务

1、济南小辛社区模式

在调研济南小辛社区的过程中, 我们了解到该社区在日托方面做的比较成功, 养老经验丰富。该社区主要采取日托服务, 既社区为老年人统一提供休闲场所, 白天老人可以在这里进行娱乐休闲等各种活动, 同时为其统一提供午餐, 夜间则不提供相应服务, 老年人需要回家休息;同时会为残疾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2、小区加志愿模式

在济南, 另一比较适当的养老模式是小区服务与志愿相结合, 即由政府为每张床位拨付2000元启动资金, 然后由几名志愿者承担服务项目, 同时也有几名有偿工作人员, 但其工资不高, 一般在1500元左右, 每位老龄人需要交纳少数的费用, 且在白天随时可以享受养老服务。

(三) 社区养老院

当前也存在全日制养老模式——社区养老院, 但是这种模式一般较少。在这里老人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 然后由社区养老院提供全方位服务。

但是此种模式很难在社区普遍推广, 除了我们在前文提到的几方面原因之外, 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资金缺乏, 加上居住面积有限, 社区难以建立空间适宜的养老院, 同时相关配套设施难以健全, 如医疗保健设施及相关服务等, 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探索最佳养老模式。

三、改进现有社区养老模式建议

面对当前严重的老龄化问题, 我们需要积极采取相应措施, 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最佳养老模式。

首先, 我国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当前我国社区养老最难启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资金缺乏, 一方面导致相关基础设施难以配套健全, 同时工作人员的基本生活工资也难以保障, 这就需要政府在这方面加大资金投入, 积极应对我国养老问题。

其次, 我国政府应该给予社区养老相应的政策保障。政府一方面可以在社区养老院土地征集方面给与优惠, 如降低费用及减免税收等;同时给予社区工作人员一定的政策保障, 如让工作人员用工作换取养老费用, 抑或给予社区工作人员子女教育抑或教育优先政策等, 这需要我国政府进一步探索, 积极改进。

最后, 我们应该积极宣传, 改进我国居民的养老观念。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居民应积极改进养老观念, 积极适应社区养老模式, 这也需要我国政府及社区工作者加大宣传力度, 改变居民养老意识。

总之, 我国社区养老面临严重挑战, 这是我们大家应共同承担的责任, 我们需要积极探索适合我国的最佳养老模式。

参考文献

[1]汪大海魏娜郇建立主编:《社区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二版。

GE扩展现有加固系统产品 篇9

GE智能平台宣布继续扩展新型加固型系统系列。该系列专为无人驾驶车辆、运载火箭、商用机和航空器等严苛环境下的控制领域而设计, 2槽和3槽加固型CompactPCIR系统CRS-C2I-3CC1和CRS-C3I-3CB1是内部研发中极具成本效益的选择, 取消昂贵一次性认证费用, 提供现成、封装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缩短设计、开发、集成和测试时间。它们还提供可到达更高技术成熟度 (TRL) 的快捷路径, 帮助系统开发人员减小成本、缩短时间、降低风险, 性能优越。

CRS-C2I-3CC1和CRS-C3I-3CB1采用IntelR CoreTM处理器。GE早前曾发布基于FreescaleTM MPC7448处理器的CRS-C2P-3CC1和CRS-C3P-3CB1, 该两款产品是经过预认证的、可立即使用的2槽和3槽Compact PCIR系统。所有这几款产品都可针对各种应用场合, 提供不同配置, 产品封装于加固的、传导或底板冷却式3U机箱内。未来几个月内, GE有望推出更新型加固型系统系列。

可替代现有密码的技术 篇10

随着近年来重大数据泄露事故的频发,过去基于密码的在线身份验证技术已经难以维持互联网经济的稳定发展,安全界关于“密码已死”的呼声越来越高。

越来越多新的验证方式出现,逐步替代了密码在一些场景中的应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苹果公司推出的Touch ID指纹识别技术。Touch ID在用户体验上是一次巨大的提升,也掀起一波指纹识别潮流。随后,众多手机厂商纷纷效仿,指纹识别俨然有成为手机标配的趋势。

此外,人脸识别(已成熟应用在门禁、软件等领域)、声纹识别(信息、金融领域)也在快速发展。这些新的验证机制带有极强的生物属性,难以复制、验证方便,而基于密码另一形态的数字证书也发展迅猛,在通讯、金融领域已广泛应用。

通过指纹、虹膜等人体固有生理特征,再结合计算机、光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对个人身份进行识别和判定,确实能够将人们从繁琐的密码迷宫中解脱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推动去密码化的强认证协议标准组织FIDO联盟应运而生。FIDO的目标是创建一组新的协议,支持对Web应用持续的、安全的、无需密码的访问(即所谓的非密码强认证)。

该联盟认为,指纹识别的功能不应该仅是设备解锁这么简单,它应该让服务、移动支付甚至企业管理变得更为高效。他们将其终极目标概括为4个字:“杀死”密码。

FIDO 将用户的密码凭证储存在某些设备中,用户的密码不会被发送出去,而是在设备内部通过软件来处理。企业如果要使用 FIDO 的认证方式,只需要在服务器上安装验证软件,然后在客户和员工的设备上安装相应的插件或应用程序即可。一旦验证通过,软件会将密钥发送到登录服务器,此过程中系统不会保存任何登录信息。之后,登录服务器会发送密钥到用户设备上,表示验证已经通过。与目前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模式相比,这种登录方式很难被黑客破解。

FIDO标准支持任何一种认证方法,可选用的手段包括生物特征识别、语音识别、脸部识别、USB 验证令牌、NFC 技术和一次性密码等。不论是用传统的硬件认证,还是用生物辨识如指纹、虹膜、声纹、脸部辨识,依照 FIDO 的标准,都能够当作身份识别认证使用。

FIDO联盟的成员越来越多,包括谷歌、黑莓、微软、阿里巴巴等诸多世界知名的公司。他们遵循一个统一的技术和安全标准,随之带来的是双赢的结果,比如指纹识别从一项技术落地到实际应用场景中。

设备厂商在加入 FIDO 联盟之后,可以在其设备中放置一颗安全芯片,保证用户的账号和信息安全。当然,用户也可以自行购买指纹识别器一类的设备。

指纹识别技术还不完美,但这只是一个开始。谷歌正在开发一款USB钥匙扣,用它可以直接登录账户;微软虽然没有透露更多细节,但亦表示正在考虑寻求替代密码的另一种方式。

相关链接

二维令推动无密码时代来临

目前,互联网上已经普遍出现“密码不密”的现象,由石盾科技推出的二维令所采用的“无密码”认证方式或许是解决密码泄露、输入繁琐等诸多弊端的另一个可行途径。

二维令只需简单“扫一扫”就可以实现更加快、易、安全的互联网身份认证。说到二维令,很多人可能还比较陌生;但如果说二维码,相信很多人已经十分熟悉。二维令就是利用二维码带来的便利性帮助用户进行更高级别安全登录的,是传统登录方式“用户名+密码”的颠覆者。

二维令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二维令手机APP,另一部分是只有成人1/4手掌大小的二维令物理令牌。随着微信、支付宝的迅速普及,方便、简易、快捷的扫二维码获取信息、完成支付、参与活动等已经被许多个人、企业或组织所熟知和使用,而二维令的出现则赋予了二维码一种全新的应用模式,那就是安全级别更高的身份认证。

据了解,二维令采用国际通用的经典加密算法ECC,密钥长度达到256比特,目前没有人能直接破解这个长度的密钥。

除此之外,二维令是以智能手机扫码登录的方式完成身份认证,因此不存在记忆用户名、密码的烦恼。登录网站,用二维令APP扫一扫专门为二维令开辟的第三方入口二维码就可以轻松登录;登录手机其他APP,只需选择二维令登录并点击授权即可,连扫码环节都可省掉。像聊天、支付、邮箱等涉及个人敏感信息的网站,在使用二维令APP扫码的基础上,用户再扫一扫二维令物理令牌,双重保障将更大幅度提升个人登录安全。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会有越来越多的场景通过人体的面容、指纹、声纹等方式进行验证。我们可以预见,需要单纯密码的场合会越来越少,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保养好我们的嗓子、手指和脸才是王道。

【责任编辑】赵新宇

上一篇:管控模式选择下一篇:低年级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