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联系实践教学法

2024-05-22

理论联系实践教学法(精选十篇)

理论联系实践教学法 篇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 (简称《原理课》) 教学具有融理论性、抽象性、政治性、时代性、综合性为一体的基本特征。正是这一基本特征使《原理课》老师难教, 使学生难学。但面对这一现象时, 有的老师却认为《原理课》老师难教是因为学生对《原理课》不感兴趣或兴趣太小所致。是否是这样呢?从我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 我认为:《原理课》难教的根本症结不在学生对《原理课》感不感兴趣的问题, 而在于老师自身, 尤其在于老师对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把握和运用。

第一, 《原理课》老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 学生和老师是《原理课》教学中的一对矛盾, 而这对矛盾中,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而不是学生。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讲究实际教学方法, 能将深奥的理论用实际具体的例子或生动有趣的教学实践活动, 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 我想其教学一定很受学生的欢迎。所以, 学生不是导致《原理课》难教的根本症结所在。

第二, 《原理课》教学过程首先是“教”, 然后才是“学, 师生关系集中体现在《原理课》教学中就是“教”与“学”的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 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老师的讲就是“教”, 学生的听就是“学”, 老师教的怎样, 关系到学生学的怎样, 教与学这对矛盾中, 教是主要的, 处于主导地位, 发挥着主导作用。所以, 我认为哲学难教的根本症结不在学生, 而在老师怎样去教, 是从理论到理论, 还是从实践到理论, 这必将出现学生学的不同的效果。

第三, 《原理课》教师的真正使命和责任是培养既具有理论素养又具有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这一使命和责任决定了一个《原理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 帮助学生理解理论、运用理论,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使《原理课》教学得到生动、具体、丰富的体现, 才能使理论具有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实践意义。

从上可见, 解决《原理课》难教问题的着眼点是:《原理课》教师对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理解和运用。但是,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不可忽视, 这个问题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是一个原则问题, 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那么, 《原理课》的教学既要坚持理解和运用这一原则, 同时, 也要将这一原则赋予实践意义。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在教学论中, 其特定的含义是指教师的“教”, 要理论联系实际, 使学生在掌握比较完整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能运用理论知识于实际, 达到学以致用。

理论联系实际又是一个实践问题, 其理论根据在于:

其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 马克思主义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后者以前者为指导, 前者以后者为基础。所谓为基础:就是说马克思主义首先是实践, 然后才能指导实践。正是这样, 《原理课》老师首先必须具有实践意识, 才能使学生具有实践意识, 才能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实践, 达到理论教学的目的。所以对理论联系实际不能仅仅看作是一个理论原则, 而且是一个实践问题。任何理论原则是在实践中形成, 又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贯彻成为现实的原则。因此,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指导具体科学的过程, 也就是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实践过程。

其二,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其认识的过程是由实践到认识, 再由认识到实践。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可以说, 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就是要从实践中学习, 同时要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从教学过程也是一个认识过程而言,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具有实践性的内在规定性, 要达到完整的认识, 就离不开实践环节。

此外, 把理论联系实际当作一个实践问题来重视, 也是总结我们过去的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从我们实际的调查来看, 学生并不是真正的讨厌学习《原理课》, 他们仅仅讨厌的是脱离实际的、空洞的说教, 他们需要的是能面对生活、立足生活、分析生活、指导生活的理论教学。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从理论到理论, 让理论成为一个单纯的“理论”问题, 而不是一个指导实践的问题, 但学生是生活在实际中的, 既然理论不能解决他们实际生活中的疑难, 那么他们又学之何用呢?“学以致用”也要求我们把理论联系实际当成一个实践问题来认真对待。

理论联系实际是一个实践问题, 我认为还要把握三点:首先是在批判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的基础上,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立场来学理论、讲理论。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决定的。其次, 要联系真正的实际, 换句话说, 就是从“实际”出发去联系实际, 从实际中把握理论, 运用理论。第三, 牢牢抓住“联系”环节。“联系”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成为一个实践问题的最重要的表现, 也是教学工作中最艰难最需要下功夫的环节。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 教学效果的好坏就取决于联系的深度、广度和精确度, 它需要我们教师花艰苦的劳动去寻找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契机, 而且要联系准确。我们说理论联系实际是一个实践问题, 主要就是针对“联系”环节来讲的, 因为联系的过程不仅体现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 而且它本身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对这一原则的具体实践。所有这些, 都是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实践性。同样如此,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结果, 是这一原则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实践意义的重要方面, 也是充分表现这一原则生命力根本所在。

所以, 《原理课》教师必须在充分认识“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原则的实践意义的基础上,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溶思想、知识、能力、兴趣为一体的“实践教学法”:即强调教师在教学中把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当成一个实践问题而贯彻到底, 并根据实践的需要选择教学重点、难点和方法,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认识, 在认识中实践, 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摘要:理论联系实际, 是我们一直倡导的优良的学风, 也是我们理论教学的一项最基本的原则, 它含有深刻的实践意义。作为一个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教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这项基本原则, 将理论紧密贴近生活, 发挥其实践作用。

理论联系实践教学法 篇2

一、引言

长期以来,关于会计理论是否有用的疑惑一直困扰着我国会计界。许多人认为,会计完全是实务性的,而不是理论性的。对于持这种观点的人来说,会计只不过是一系列的实务、程序、方法和技术,是一种无须多加论述、调整和论证以形成“理论”的行为。尽管如此,对会计理论的探索自20世纪初以来就从未停止过。在中国,现代意义的、较为系统的会计理论研究起步则较晚,但发展极为迅猛,已呈现出良好的态势(赵西卜等,)。然而,会计是否需要理论支撑仍是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旨在集中讨论会计理论对会计实践有无用处或是否有关联这一问题

二、会计理论与实践

在许多情况下,由于会计内涵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和性质不断被重新界定,理论非但没像设想和预期的那样对实践发挥指导作用,反倒使实践变得混沌困惑,亦难以用来评估实践的效果,甚至使会计人员在实践中陷于无所适从的两难境地。虽然如此,理论的作用及重要性不容抹煞。理论引起争议不足为怪,因理论的特质就是辩论冲突,其本身就是不同观点冲撞与见解交锋的平台,故常导致缺少明确的结论;理论无用乃至反作用的说法也就随之产生了。其实,人们在会计实践中常遇到理论问题,即非表层、非现象和非局部的问题,是深埋在表象下面的问题,仅靠实践材料是不能够回答或解释的,而理论问题自然只能通过理论来回答、解释而加以解决。

我国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认为,会计理论同一切其他理论一样,来自实践,又应再回到实践。wWW.11665.cOm来自实践,意味着我们在观察大量会计现象之后,从中发现某些带有共性的特征,通过理性认识,把它上升为“概念”。概念就属于理论范畴。比如,会计人员通过实践,对每一项交易或事项同时用相等的金额记入两个账户,认为它能形成一种系统、全面的记录,于是把这种记录方式用“复式记账”的概念来表示;又如,通过实践,凡是在收取收入的权利发生时,就确认为收入,在发生费用的义务时则确认为费用,而不管是否为此收到或付出现金,并认为这样记录能区分不同期间的权利和责任,符合受托责任的目标。这样一种记录方式,又用“权责发生制”或“应计会计”概念来代表。

利特尔顿(a.c.littleton)在《会计理论结构》(1953)一书中,曾提到理论的两个作用:现象的解释、行动的理由。会计理论的作用,主要就是对已发生的现象作出解释,为已采取或将要采取的行动提供“行为正当”的理由。

三、会计经验的局限

会计经验的价值是不容置疑的,在实际会计工作中往生显得比理论更实用。不仅如此,理论可使原本顺理成章的事复杂化了,变得麻烦了,不仅全无必要,甚至适得其反。表面上看,理论把想当然的事情复杂化了,但实际上是,将原本隐藏的问题凸显出来了。有些问题人们并非意识不到,只是对麻烦的问题避而不谈而已,甚至压制它们。虽然在经验的层面上,这些问题反映不出来,但问题其实还是存在的,理论的作用就是直面这些麻烦问题。如果在会计实践和研究工作中一味地回避问题,又不愿意提出问题,只是满足于一般经验的总结,人们对会计的认识水平就不会提高。如时下研究正酣的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经验告诉我们,会计信息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绝对真实,但为什么做不到绝对真实,凭经验是回答不了的。人们的直观经验不足以回答解释在实践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和现象,也不足以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变量。总之,理论和经验的功能和作用很不一样,应区别对待。

在会计实践工作中人们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和现象,许多不是凭经验就说得清楚的,而且可能产生分歧:经验总是从相对狭隘的经历和视角来谈个体的事例,而缺乏宏观的、带规律性的把握。经验交流和理论探讨毕竟不是一回事。譬如说,众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归咎其原因,五花八门,众说纷纭,所涉及的理论问题是大量的.,必须要超越经验,到经验的背后去寻找解释的答案。通常,会计实践工作者对会计理论诘难的依据是,不少在企业从事实践工作的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并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素养,由于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工作中照样得心应手,富有成效。那如此推来,是否所有的会计实践工作者都不需要进行理论研究?而实践经验丰富的会计师若同时精通会计理论将会是怎么样的情形?我们当然不必苛求所有的会计实践工作者都从事理论研究,也不要求其以会计理论见长。同样,我们也无理由指望从事会计理论研究的人同时是杰出的实践工作者。将理论与实践兼于一身自然求之不得,但这样的完美毕竟稀少。总之,会计理论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定会拓展和丰富现有的会计知识,会计理论不仅试图解决会计问题,更要提出问题,作为进一步的探索对象,使对会计的认识不断地深入下去。而问题的来龙去脉与彼此之间的关联,答案不是凭经验可以找到的。

四、会计理论的缺陷

应该承认,会计理论自身存在的问题需要反省,它的许多缺陷也需要正视。理论首先不应该是支离破碎的,应对由经验而形成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概括与总结。就会计理论而言,目前的研究结果仍未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究其原因,一是会计受到外部环境变迁的剧烈影响。经济体制的不同,法律制度的差异,文化习惯的悬殊,不仅影响经济业务,也影响人们对会计的认识。二是从事理论研究的视角不同,所用的方法不同,结论亦大相径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譬如同一资产的计价,有人从其历史轨迹确认其历史成本,有人着眼当前现实,主张采纳现时价值。还有些人着眼于未来,认为将要发生的现金流入量才是它真正的价值。各执一词,但无一能抵挡住他人的诘难,使自己的理论做到无懈可击。三是因为会计毕竟不是自然科学,人们观察的现象随时间、环境而变化,时过境迁,难以验证(汤云为、钱逢胜,)。

于论文联盟 www.ybask.com说理论无用,其实并不足怪,各种理论及流派之间相互矛盾甚至攻讦并不鲜见。此外,如果说有人对会计理论疑虑颇深的话,那是因为理论的确有把简单问题说复杂了的倾向,就会计理论本身而言,在一定程度上也呈现出相互矛盾的态势。譬如,会计信息质量的两个重要标准就是可靠性和相关性,而可靠性和相关性本身就是相对的两个概念。可靠的相信不一定相关,而相关的信息则不一定可靠,更多地倾向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于一方将会以丧失另一方为代价。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就类似于宏观经济中通胀率和失业率的关系一样,往往需要人们在其间作出一番痛苦的抉择。令人沮丧的是,现行会计理论中的很多方面都呈现出这种矛盾关系,为会计理论研究中的“无效率争论”埋下了伏笔(邵屹,2003)。譬如在“研究与开发支出费用化抑或资本化”的问题争论中。赞同费用化的理论依据是:更符合谨慎性原则;更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特征。赞同资本化的理论依据是:更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更符合配比原则;更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特征。比较这两种观点的理论依据,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两种观点的理论依据的终极落脚点是会计的基本理论原则。正因为其“基本”性,几乎所有的理论研究到这时便无法再继续深入下去。第二,两种观点的不足之处分别为对方观点所持论据的逆命题。简单说,如果费用化的优点是a原则,资本化的优点是b原则;那么费用化的缺点就是否认b,资本化的缺点就是否认a。这也正是无论如何成熟的会计理论,人们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出其不足的原因所在。

会计理论的局限性还表现在其具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即理论不再用于指导实践,而是用来印证人们先入为主的观念,或者为人们即将采取的行动提供“行为正当”的借口和依据。换言之,人们的实际需要在前,理论的产生与供应在后。这时,理论不再是中立的、非功利的;由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的利益差异甚大,不同的利益团体希望有不同的理论,因此,会计理论可能不是唯一的。而是一个多重理论的集合。正如美国会计学会(aaa)在1976年的一份题为《会计理论与理论认可》的报告中将会计理论分为真实收益学派、规范的归纳学派、决策有用性学派和信息经济学派后指出“某种单个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会计理论此时还并不存在”。同时也需明确,任何理论都有局限,但一般来说,就其性质而言,比经验的局限性要小。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理论大于经验的总和。

五、会计理论的意义

面对经济全球化给会计带来的挑战,靠单纯的经验总结显然不够。凡此种种表明,会计早已不是单纯的技术性活动,而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经验相对零星,理论比较系统;经验相对注重局部,理论趋于把握总体;经验徘徊于细节,理论则居高临下;经验着眼于个体,理论关注普遍规律。如果说经验注重的是表象结构,理论的重心便在深层结构。尽管如此,理论至少不总是自行其是,也可以非常实用,在实践的基础上,将经验归纳上升到抽象的理论高度。理性的思维力图穿透各种经验层,探求经验体会后面的先验起源。会计理论的研究对象繁复多样,面对现实会计问题的深入思考是难以回避的。经验的总结固然重要,经验考察也可作为理论化的基础,但肯定替代不了旨在探索认知规律的理论模式;理论和经验虽具有互补性,但不具相互替代性。所谓理论模式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模式,注重的是体系框架的建立与分析体系框架中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

理论的作用是让人们对会计这项人类古老的活动产生与以往不同的、更深入的理解,或是对某些相关问题做出更合理的解释,或提供更好的答案,即使是暂无定论,探索的过程本身也可能带出许多启迪,在某种程度上,起到推动会计学科发展的作用。起码不至于让它停滞不前,反复地重复一些表象的经验之谈。经验的背后有何规律可循?跟我们的认知提高有什么关联?人类的认知总是在不断地寻求某种突破,而不是固守或满足于前人已经总结出的经验。我们所处的历史和社会总在不断变化和进步,总要不断的总结经验,但由于经验之谈的暂时性,如不提炼上升为理论,适应面就过窄。当然不是说理论一旦出笼就能够一劳永逸地指引实践,但至少有相对的稳定性。会计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与其他学科有何关联?需要我们不断去思考、探索、研究,惟有如此,我们的认识才能提高。理论和学术的过程是一个克服主观偏见的过程,尽可能地考虑到我们研究对象的各个方面,而不是一叶障目,以偏盖全。

总之,不论喜欢与否,我们处在一个理论化的时代,表现为新名词、新概念、新术语的纷至沓来。当各种会计理论跃入我们的视野之后,我们不可迷失方向,要走出认知的误区,也要摆脱理论的困惑,努力克服理论自身的缺陷,同时看到理论的意义与作用,毕竟无论经验有多丰富,其暂时性、局限性决定了理论是不可替代的,问题在于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理论的意义和发挥理论的优势。

六、结语

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内在联系 篇3

【关键词】拓展;创新;实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及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学)成为各大高校电子专业必修专业基础课。教学工作中,两门课程难度高并且无铺垫性课程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积极性不够。同为工程应用基础课程的数学科目,也一直没被学生主动应用于电路分析,而是一味的被动接受与生搬硬套。师生非常有必要认真对待电子教学工作,將电子教学向其他学科应用联系起来,进行创新开放性探索。

1.学科联系用于消化要点

【参考文献】

[1]周良权.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P20-119.

[2]王楚.电子线路原理(上、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P53-120.

[3]李新平.实用电子技术与仿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P40-134.

[4]陈大钦.电子技术基础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P20-126.

[5]马建国.电子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P40-116.

[6]蔡明生.电子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P25-148.

理论联系实践教学法 篇4

1 畜禽临床疾病特点与清瘟败毒饮处方特色的讲授

首先, 现代的畜禽疾病发生与以前的小养殖或零星散养相比多为病毒、细菌、支原体等两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而发病, 临床证候也多不呈现典型的单一疾病症状。细菌或支原体等引起的畜禽疾病可以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或化药进行防治, 而病毒性疾病则因病毒变异往往疫苗不能100%预防, 有的即使免疫也时常发病, 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其次, 现代的畜禽疾病发生以温热病居多, 发病急、转化快、证候杂。因此, 组方比较单一的中兽医方剂很难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清瘟败毒饮为十二经泄火之药也, 斑疹虽出于胃, 亦诸经之火尤以助之。方中重用石膏直入胃经, 使其敷布于十二经, 退其淫热;佐以黄连、犀角、黄芩泄心肺火于上焦, 丹皮、栀子、赤芍泄肝经之火, 连翘、玄参解散浮游之火, 生地、知母抑阳扶阴, 泄其亢甚之火, 而救欲绝之水, 桔梗、竹叶载药上行, 使以甘草和胃也。此皆大寒解毒之剂, 故重用石膏, 先平甚者, 而诸经之火自无不安矣。《历代名医良方注释》方中综合白虎汤、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3方加减, 合为1方。白虎汤清阳明经大热, 犀角地黄汤清营凉血, 黄连解毒汤泻火解毒, 加竹叶清心除烦, 桔梗、连翘载药上行, 共奏清热解毒, 凉血救阴之功。

2 畜禽饲养规模化特点与清瘟败毒饮的应用时机

近年来, 我国畜禽养殖的规模化程度迅速发展, 特别是肉鸡和蛋鸡的养殖, 单栋饲养量达到5万~10万羽, 而且鸡舍的机械化程度高, 每栋舍内的环境基本一致。这样就使得疾病发生时, 特别是传染性强的疾病很快蔓延至整栋鸡舍, 因此学院在使用中兽药方剂时, 要提前使用。温热性疾病的提前使用药物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动物群中有5%左右表现证候就要开始用药;二是中兽医中的卫气营血辩证需要提前一个或两个证候进行用药[3]。

清瘟败毒饮按照卫气营血辩证方法, 该方剂主要用于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的防治, 是病毒性、细菌性等混合发病引起的温热病的现行药典中最佳的方剂。

目前, 规模化的蛋鸡和肉鸡温热病发病具有以下特点:最急性或急性温热病不会留给养殖者治疗的机会, 多数在一夜间造成50%~90%死亡, 存活鸡也失去经济利用价值;温和型的温热病, 如温和型新城疫、禽流感等, 且因二者属常规免疫疫苗, 由于疫苗质量或免疫不当及鸡体体况等因素, 鸡多处于流感、新城疫、大肠杆菌、支原体等发病潜伏或临界发作状态, 有的零星发病。鸡群较大面积的发病常常由应激引起。这种温和型的温热病有临床证候的一般在5%~10%, 不加有效地治疗则会引起更大比例的发病, 这时鸡群按照卫气营血辩证, 1%左右鸡患血分证、1%~5%为气分证、5%~10%为卫分证、30%~40%为潜伏期、40%~50%为正常鸡, 因此用药的目的是确保40%~50%的为正常鸡不向疾病潜伏期转化, 降低30%~40%潜伏期鸡群发病至卫分证阶段并增加其向正常鸡转变, 减缓5%~10%卫分证鸡群朝气分证发展和气分证转变, 阻止1%左右患血分证鸡继续向血分证传遍引起更大的传染并降低其死亡率。

目前, 鸡温热病发生的特点和笔者的临床使用经验, 清瘟败毒饮对鸡温热病主治时机应是卫气分证的预防性治疗, 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在蛋鸡或肉鸡养殖都是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较高, 气、营、血阶段鸡群采食和饮水都降低或废绝, 投药除肌注外都比较困难, 肌注则比较费时。抓好温热病卫气阶段的治疗或能阻止疾病向营血阶段发展是取得防治效果的关键, 否则如果还是把精力放在营血阶段或气营的防治上, 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3 从现行版兽药典质控标准认识清瘟败毒饮的生产现状

清瘟败毒饮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二部》作为散剂和片剂收载, 由14味药物组成, 药典中对该方剂的质控主要集中在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

显微鉴别中只观察了石膏、生地、黄连、犀角 (水牛角) 、栀子、黄芩、知母、玄参、连翘、竹叶、甘草等11味中药的特征性结构, 而赤芍、桔梗、丹皮3味中药未进行显微鉴别。薄层鉴别中只对黄连主要成分盐酸小檗碱进行了薄层鉴别。显微鉴别是一种鉴别有或无的方法, 薄层鉴别是一种半定量质控方法。在该质控标准下存在以下几个盲区, 一是赤芍、桔梗、丹皮3味中药在处方中不添加, 对方剂检测也可以合格;二是用化学合成的盐酸小檗碱替代黄连, 并用提取过的黄连加到处方中仍可检测合格;三是处方中贵重的药材如生地、栀子、黄芩、知母、连翘、甘草等可以用提取后的或按处方量少添加, 检测仍然合格, 因此为弥补清瘟败毒饮质量控制的上述3个盲区, 需补充赤芍、桔梗、丹皮等药物的质量控制项。另外, 也需增加黄连、栀子、黄芩等药物的含量测定项。

我国现有GMP兽药生产企业约2 000家, 清瘟败毒散又是常用清热方剂, 市场上该方剂的使用效果褒贬不一, 除临床使用是否对症有关外, 更重要的是该方剂的生产按照GMP操作真正根据药典处方投料的企业比较少。因此, 一方面兽药检测部门和科研院所应加大对该方剂的质控标准研究, 提升标准要求;另一方面临床使用该方剂时应从信誉度好、规模大、规范性大的中兽药生产企业购买。

4 小结

清瘟败毒饮组方医理精湛、选药精良, 是清热方剂中的代表方之一。临床应用时提前至卫气阶段的预防性治疗效果会更好, 对该方剂的质量控制标准研究应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摘要:清瘟败毒饮是清热方的代表方之一, 主治热毒发斑, 高热神昏, 适用于温热疫毒及一切火热之证, 文章结合畜禽临床养殖、疾病特点与清瘟败毒饮处方特色、应用时机以及质量控制与生产现状等方面的知识, 尝试理论联系实践向学生讲授清瘟败毒饮, 为培养应用型兽医兽药专业的学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兽医教学,清瘟败毒饮,理论联系实践,中兽药方剂,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顾进华, 段文龙, 胡元亮.《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 (2010年版) 二部解读[J].中国兽医杂志, 2011, 45 (9) :4-9.

[2]索阳.动物疾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 29 (9) :81.

理论联系实践教学法 篇5

2、联系实际谈谈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与杜威的教学理论的差异。

(1)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其教学理论主要有:①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②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主张学生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③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及权威地位。(2)杜威作为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言人,其教学理论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其教学理论主要有:①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从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②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③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

初中生物教学如何理论联系实际 篇6

一、针对生活现象,解释生物原理

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现象,但这些往往最容易为学生所忽略。生物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生活中的现象几乎都蕴含着丰富的生物知识。如果能将这些生活现象与生物知识紧密结合起来,生物将是一门最有趣,也最容易学习的学科。例如,在学习八年级生物“食物腐败变质”一节时,我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食物腐败变质现象。因为生活中这类现象很普遍,也很常见,因此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发言,其中包括剩饭剩菜变馊、食物表面长一层“白毛”、水果蔬菜腐烂等。等学生的兴趣被充分激发起来后,我再向学生解释:这类现象的产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源于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细菌和真菌以食物为培养基,在适宜的环境下迅速生长繁殖,就会导致食物变酸、变臭、变色、变黏等,食物表面的白毛其实就是大量繁殖的真菌。而平日里我们将食物低温保存、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其实就是通过抑制微生物生长来防止食物腐败变质。有了具体的生活实例做背景,学生听起课来格外有精神,记忆的效果也自然事半功倍了。

二、选取恰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

初中生物在学生眼中,一直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生物学本身并不乏味,之所以难以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部分原因是生物学的专有名词太多,学生难以正确理解,更不用说记忆了。就拿细胞来说,对于肉眼看不见的东西我们很难在脑中形成概念认知,但就是这样最微小的细胞,在生物学中仍被分成细胞核、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细胞器去讲解,细胞器还能再进一步划分。如此繁杂的生物体系,学生自然不乐意去深究。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应该寻找合适的模型或替代物,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生物上册“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节时,书中涉及食物链、食物网、生产者、消费者(一级、二级、三级)、分解者、自养生物、异养生物、能量传递等一系列专业名词,学生很难弄清楚其中的关系。因此我在讲解这一章节时,特地找了诸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青虾,青虾吃泥巴”等一系列谚语去帮助学生理解食物链的概念。我还借助“我们用了几万年时间爬到食物链顶端,可不是来吃素的”这一则小笑话,告诉学生什么是杂食性动物,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穿插实践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初中生物课时较少,但涉及面广,教师为了完成教学量,对很多抽象概念的讲解一带而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实践内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展示生物的魅力。例如,神经系统中的反射弧一般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这五个部分都很抽象。如果一味地去口头讲解,可以预见能将这一节课完整听下来的学生十中无一。但若能加入实践环节,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在讲到膝跳反射这一最简单的非条件反射时,我让学生将一条腿自然地搭在另一条腿上,用手轻轻地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学生惊讶地发现,只要敲对位置,小腿会产生急速前踢的反应。大部分学生乐此不疲地多次尝试,在我的提醒下才停止动作。前后大约只实践了五分钟,且只涉及传入神经、传出神经这两个部分内容,但学生的兴致却被大幅度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也一扫阴霾,变得异常活跃了。

四、安排模拟实验,引导学生参与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验可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知识的内容。例如,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时,如果单纯依赖书本,教师很难讲清楚心脏的功能,但是结合生活实例,如运动后会出现心跳、脉搏加速等现象,复杂的知识就变得简单易懂了。因此在讲述这部分内容时,我首先设计一个实验,在单位时间内,进行不同运动量的运动,并分别记录脉搏频率,制作成表。然后将此实验提供给学生参考,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并根据新方案进行探索。在此过程中,我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提醒学生控制好变量并详细记录好实验数据,并分析结果得出最终结论。虽然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实验,但它能够以活跃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运动与脉搏的关系以及脉搏与心跳频率的一致性,也能提升学生亲自探索出生物奥秘的成就感,借此产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任职教育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 篇7

关键词:任职教育,“理论联系实际”,教学

随着任职教育的深入发展,出现了许多困扰任职教育教学的问题,比如,教学观念的更新赶不上教学实践的发展,教学内容的更新赶不上部队岗位的需求,学科专业、课程课题的更新赶不上部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形势的发展,教员教学能力素质的提高赶不上院校教育转型与教学改革对高素质师资的需求。深究其根源,主要在于院校教学未能很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出现了一些违背任职教育教学规律的现象。剖析任职教育教学中理论与实际脱节问题,探析任职教育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与策略,对提高任职教育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任职教育教学中理论与实际脱节之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是一切实践活动的指导方针。“理论联系实际”理念在任职教育中的表现是:任职教育要贴近部队岗位任职需求,适应学员成与发展规律需求,从而实现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服务的宗旨。然而,在当前的任职教育教学中,理论与实际脱节现象比较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教学观念滞后。

教学观念是人们在教学实践中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关于教学问题的比较确定的认识和看法。教学观念包括教学指导观、教学目标观、教学手段观、学习方法观和教学管理观等。教学观念作为人们对教学观察思考、与实践而获得的认识成果,直接支配着教学的运行模式,影响教学效果。任职教育教学观念与学历教育有所不同,比如,教学指导观从学科主导向需求牵引转变、教学目标观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教学手段观从传统方法向媒体网络转变,学习方法观从被动式向主动式转变,教学管理观从行政管理向服务管理转变等。但在现实的任职教育教学实践中,这些观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任职教育的深入发展。

2. 教学内容陈旧。

教学内容是使学员得到全面发展的基本活动的内容,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合格人才的主要条件。教学内容受一定时期国际形势、科技发展和战略方针以及作战任务的制约,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更新和发展,同时也受学员知识水平和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任职教育的突出特点是针对性和时效性,为此,任职教育教学内容应随着部队岗位需求及学员任职发展需求而不断丰富和更新。然而,在当前的任职教育教学中,教学内容未能做到及时对部队现实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等进行总结和剖析,存在教学内容与部队现实发展不同步的现象。这导致学员对课堂教学认同、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受到很大影响。

3. 教学方法低效。

教学方法是教员和学员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采取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方式的总称。恰当的教学方法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根据任职培训层次和教学对象特点,按照“精讲、多练、互动”的教学要求,院校都在进行任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不断强化实践性教学,积极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可是,在任职教育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到观念与制度、任务与时间、教育者与学习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束缚,理想的教学方法实施不到位,教学效果的短效与低效现象时有出现。

4. 教学能力欠缺。

教学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教学活动的心理条件。任职教育教学强调实践性、实用性和综合性,这对教员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任职教育教学应立足教学目标和培养对象的特点,克服学术本位思想,将教员综合素质、部队经历、岗位经验和实践能力作为衡量教员教学能力的核心指标。然而,军校教员的成长机制与发展环境导致教员具有丰厚的理论知识,而实践经历欠缺,从而使得教员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与任职教育教学要求不适应。

二、任职教育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之策略

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理论联系实际,拿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有的放矢’。‘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对准靶。”理论联系实际对于解决任职教育教学困惑,提升任职教育教员队伍的能力素质,保证任职教育教学贴近部队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探究基本理论。

理论是从实际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概念、范畴体系,具有抽象性。搞好任职教育教学离不开坚实的理论基础。恩格斯曾经高度地评价理论的重要作用:“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理论功底越扎实,知识储备越丰富,联系实际就越深刻。但是,目前有些人将任职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简单地归结为任职教育教员理论功底深厚而实践阅历匮乏,认为只有淡化理论,少讲理论,多讲实际,才能与实际相联系。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诚然,教员部队实践阅历不足是事实,但理论底蕴丰厚绝非问题的根源。应当说,在任职教育教学中出现的诸多弊端不是理论性过强导致,而是理论联系实际不够使然。任何经验都渗透着理性的因素,事例的运用、事实的说明离不开理论的论证,理论联系实际,应充分重视理论的深化。所有这些,都是以过硬的理论功底为前提的。正如毛泽东所说:“有书本知识的人要向实际方面发展,然后才可以不停止在书本上,才可以不犯教条主义的错误。”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得到发展,才能体现出理论的生命力。任职教育理论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探究军事训练、联合作战、职业教育相关理论和一些契合学员任职需求的理论,才能推动任职教育实践向前发展。

2. 深谙客观实际。

客观实际作为现实事物、现象和本质统一的发展过程,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具有丰富性、生动性。深谙客观实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要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只有对客观实际做到胸中有数,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教学的时效性才能增强。实际是独立于主体之外的客观存在,其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在任职教育教学中,主要表现为任职教育特点与规律、学员的原有认知结构、部队实际、军队现代化建设实际、任职教育教学改革实际、军事训练重大现实问题等。深谙客观实际,一是要遵从任职教育特点与规律即适应部队需求、符合学员身心发展,注重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强调发挥学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任职教育教学模式必须在任职教育的语境下研究和探讨教学问题,教员的授课水平、任教能力必须与任职教育的特点与规律相适应。二是要了解学员原有认知结构。任职教育教学除了向学员传授知识与技能,还担负着提高学员认知能力、方法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职责,这就要求任职教育教学必须了解并掌握学员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学员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及时了解学员的内心活动,切实了解当前社会现实对学员思想的影响,找准学员在知识学习中的难点和思想认识上的疑点,真正做到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学员的实际情况。三是要紧贴部队岗位实际需求。任职教育教学内容的设置要贴近部队实际、贴近岗位需求、贴近实战要求,与部队实际紧密相连。学员毕业后大多会到基层部队任职,他们关心部队的发展现状、武器的装备情况、部队的发展走向等。这就要求任职教育教员必须把课堂教学与部队实际情况联系起来,与军队建设联系起来,与国防建设联系起来。

3. 增强联系意识。

要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必须找准理论与实际二者之间的结合点,即“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这个“纽带”就是“联系”。因此,必须把握好“联系”这个环节,重视联系,善于联系,增强“联系”意识,自觉在教学实践中做“联系”的有心人,想方设法地挖掘“联系”的素材,探索“联系”的艺术,自觉地将之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增强联系意识,一是要突出针对性。在任职教育教学中,其教学内容尤其要突出针对性。把学员岗位任职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作为课程内容优先设置,包括与岗位任职相适应的操作能力、管理能力、组训能力等,以满足任职需求。同时,人才培养方案的出台、培养目标的制定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都要考虑任职教育的特点、规律和学员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增强教学针对性。二是要体现时代性。任职教育课程的时代性,着重“热点”、“疑点”问题进行施教。设置与信息化建设紧密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等课程;紧跟军事斗争新形势,设置与打赢高技术战争、信息化战争紧密相关的新战法、新训法等课程;紧跟部队建设和发展新形势,进行新情况、新问题、新办法的研究探索。三是要强调实践性。任职教育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实现由知向行的转化。“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使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大学员实际操作训练的力度,强化学员实际动手能力;加大对抗演习、模拟训练、实装操作、虚拟训练等方面的课程内容,增强受训人员的操作能力、心理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四是要优化课程设计。充分论证、科学设置某一具体的任职教育教学任务应当开设的课程,统筹安排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重,以及各门课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所占的比重,整体优化课程设计。

4. 培育教员实践能力。

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以来,军委总部和各院校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强任职教育院校教员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教员的实践能力相对比较欠缺。提高教员实践能力,应着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员队伍,是加强学员能力建设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针对当前任职教育教员队伍的实际情况,加强“双师型”教员队伍建设,应采取如下措施:对缺乏部队相应岗位工作经验的教员,安排其到部队进行为期一年的任(代)职锻炼,使其具备一定的部队岗位任职经历,提高其专业工作能力;对脱离部队工作岗位时间较长的教员,要有计划地安排其到部队进行调研,参加专业实践或重大军事活动,使其及时掌握部队作战训练和正规化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提高应用与研发新技术、新装备、新训法、新战法以及新管法的能力;选调符合任职教育需要、学历相当、经验丰富的部队军官到院校担任教官,改善教员队伍整体结构;推行院校教员与部队军官双向交流机制,改变教授职业岗位终身制现象,使教员队伍在流动中增强活力。

5. 构建三喻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不仅折射社会关系和教育理念,而且影响教育教学的进程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在三喻文化并存的社会,教育价值观在发生变化,师生关系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在这里借用“三喻”这一概念,提出构建“三喻型”师生关系,旨在表明师生都是交往的主体,教员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和智者的化身、绝对的权威,教员要尊重学员学习、发展、成才的主体地位,学员好奇的提问或许就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创新的种子,教员的任务就是去点燃火种,引导这些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教员要以自身的魅力和道德行为,言传身教,引导学员探寻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其人生价值,塑造其完美人格;学员也应该自觉成长为一个不仅能够生存,而且懂得生活,能够主动实现生命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俱佳、内涵丰富的人。由于任职教育的教育对象来源广泛、部队阅历丰富、知识结构多元和人生经验广博,学员群体自身就蕴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双方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解决部队的现实问题,能够启发学员思维、培养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员要学会倾听学员,构建对话情境,习得知识,获得精神上的教益,以消除师生间的紧张气氛;将学员的经验、阅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中介,在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作用;采取学员自主命题的学习方式,以任职岗位实践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为中心,促进学员知识更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党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也是任职教育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帮助学员了解大量现象是如何经过科学抽象而上升为理论,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从而深刻地理解理论;只有运用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帮助学员在把握理论的基础上提高运用理论的实际能力;只有把理论和实际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帮助学员加深对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理解,从而实现教学目的,增强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5.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8.

[3]陈志良.思维的建构和反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杜,1989:59-61.

[4]董会瑜.现代军校教育学教程[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

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篇8

但是, 近些年来, 由于种种原因, 再加上学生其它学科负担较重, 以及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 学生根本不重视生物学的学习, 把生物作为一门“副课”, 致使生物学教学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因此, 生物教学中如何理论联系实际,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完成教学任务, 则是每位生物学教师都应予以高度重视和值得研究的大课题。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结合学生实际进行知识教育

中学阶段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进取心, 易接受新知识、新事物, 勇于探索和实践。在教学中, 应从感性知识入手让学生了解自己, 了解周围的自然现象, 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例如, 在讲述《神经调节》一节时, 把脑的结构、功能和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以及条件反射的形成与学生学习、文体活动、休息、做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等联系起来, 启发学生去思考:怎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体育锻炼、家务劳动和学习有矛盾冲突吗?通过这些实例的分析, 学生就会明白在学习过程中劳逸结合的重要性, 从而使他们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养成勤用脑、科学用脑的良好习惯, 将学过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又如,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很多学生都有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 因此, 在讲《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时就可以让学生举出自己喜欢或不喜欢吃的食物, 分析其营养结构成分及对身体正常发育的影响, 最终让学生明白:只有合理搭配营养, 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才能满足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青少年身体对营养的需求, 才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这样, 联系同学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例去教学, 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知识, 运用新知识,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联系学生实际, 培养学生的能力

生物学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 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等。因此, 生物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要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比如联系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和周围自然环境, 从观察入手, 启发学生思考、实践, 在实践中培养能力。例如, 在动植物园的参观、游览风景区等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以及生物如何去适应环境, 从而加深对“适者生存, 不适者被淘汰”的进化思想的理解。又如, 在讲解《传染病》一节时, 可以留一些预习作业:常见疾病中哪些属于传染病?这些疾病有哪些共同的特征?也可以让学生调查艾滋病在我国、我省及我市的发病率, 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巨大危害。也可结合近几年来暴发性传染的一些疾病, 如非典、禽流感、猪流感等等, 让学生总结出预防传染病的措施。诸如此类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很多, 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并指导实践活动, 有利于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开发智力, 培养能力。

三、寓政治思想教育于理论联系实际中

新大纲结合生物学科特点, 对政治思想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教师应挖掘教材内容, 理论联系实际, 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如根据不同地区植物的种类、分布、生长状况的不同, 从植物形态结构和功能关系上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分析我国动植物资源的现状, 了解动植物的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 激发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让同学们清醒地认识道:关爱珍稀动植物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带领学生走出校门, 深入社会, 开展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等项目的调查, 使学生认识到控制人口、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已迫在眉睫。再如, 我市环境问题严重, 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大型化工厂较多 (白银公司冶炼厂、银光公司等) ;地处西北干旱地区、缺水严重, 造成植被较单一, 生态系统成分简单, 生态稳定性容易受到破坏, 导致沙尘暴频发, 水土流失严重;城市人口多, 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不够;“三废”的处理存在不少问题等等。通过这些实例,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增强环境意识和道德观念, 激发同学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将来用所学知识回报养育自己的家乡。

四、在课后延伸中理论联系实际, 使学生掌握更全面的知识

课后延伸就是把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课外生活中, 让学生更深层次地去理解所学知识。例如, 在讲完《植物种子的萌发》后, 我就鼓励学生回家亲自动手给家里生豆芽, 观察大豆或绿豆种子在不同条件下 (如高温、适宜温度、低温;适量的水、水淹、无水) 的生长状况。通过亲自动手, 让他们亲身体会: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哪种条件下的豆芽长得最好?胚芽、胚轴、胚根哪一部分在适宜条件下最易生长?豆芽的哪一部分最有营养?又如, 在讲完《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后, 让学生饲养小蝌蚪, 观察蝌蚪在不同条件下 (清澈的河水、自来水、溶解了少量洗衣粉的水溶液) 发育成蛙的过程, 让学生体会:什么条件下最适宜蛙的发育?从而让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课后延伸中理论联系实际, 不但可以让学生在知识应用中体现知识的价值, 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发现新问题, 产生新的求知欲, 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提升自信心。

总之, 生物课教学必须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善课堂教学沉闷的气氛, 完成生物课关于政治思想教育、能力培养和知识教育的目的及要求。也才能摆脱学生不爱学习“副课”的困境, 赋予生物课教学新的活力, 开创生物教学的新局面。

摘要: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 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在生物教学过程中, 理论联系实际, 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而且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理论,实际,生物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学生物创新教法.学苑出版社.

[2]中学生物教学法.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思政课教学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篇9

这些年来, 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随之而来的一些负面作用———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盛行, 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成灾, 等等, 对人们思想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 尤其是发生在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和全球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的解体, 使我们队伍中的一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产生了怀疑, 一些意志薄弱者产生了信仰危机, 更有甚者———即个别所谓的“领导干部”, 疯狂地以权谋私, 进行着肮脏的权钱交易, 他们的所作所为, 则进一步破坏了社会风气。

社会与高校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社会现状对高校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而高校的发展对社会现状有一个能动的反作用。高校不是世外桃源, 上述当前社会中的不良风气不可避免地对涉世不深的高校学生起着负面作用, 中等职业高校德育工作的艰巨性由此可见一斑!思政课是中等职业高校的高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在把高校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四有人才”过程中,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 不能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思政课的有关学科理论知识———即我们在平时所称的“教书”, 然后让学生对有关的学科知识进行机械的背颂记忆!作为高校的德育工作者, 我们还必须时刻牢记:我们的高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 也就是说, 我们一定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 进一步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使青年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革命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最终成为“四有”新人——即我们在平时所说的“育人”。

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这些年来, 我们在教书育人方面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 与此同时, 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点:由于历史所造成的种种原因, 有一部分地区的一些高校的政治教师, 往往对上述第一项任务———即教书比较重视, 认为这是硬指标;而对于上述第二项任务———即育人则不太重视, 认为这是软指标。笔者作为一名高校德育工作者, 深切地感受到,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绝非偶然,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 这是主观主义的态度和错误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 是唯心主义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具体表现。这种错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如果不及时地加以解决, 任其不断发展下去, 必然会对高校的高校德育工作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 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确保思政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首先, 笔者以为在思政课的教学中, 必须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原则, 帮助学生认真读书, 领会理论观点, 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前提。

第一, 要根据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 存的放矢地采取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哲学的教学中, 有一章节是阐述真理的,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真理观, 可以采取辩论法来进行教学。采用辩论法来教学, 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了能在辩论赛中取得胜利, 学生会自觉地钻研教材,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 使原本较为枯燥的学习内容, 变得生动活泼, 最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具体的做法如下:首先要结合教材的内容, 选择合适的题目, 笔者当时选的题目为“有用即真理”, 把全班学少分成了两部分, 正反双方各出3 名选手作为代表参加正式辩论, 其余的学生在辩论过程不得发言, 等到正式辩论结束后, 双方可以各自再出3 名观众选手进行补充辩论, 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根据各方的表现, 例如辩手的风度, 辩论的技巧等给予评价, 宣布获胜的一方, 并给予相应的平时成绩奖励, 每一个学生平时成绩加5 分到10 分。失利的一方, 由于同样付出了精力, 也给予相应的平时成绩奖励, 每一位学生的平时成绩加3 分到5 分, 从而激励学少积极投入其中。

第二, 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个性心理特点,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班级学生比较活跃, 可以采用讨论法来进行教学。采用讨论法, 能做到集思广益, 使学生逐步熟悉和掌握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在不知不觉中达到共识, 可以有效地掌握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及原理。讨论法与传统的讲授法相比较, 我们可以看到, 讨论法更能发挥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变原先的“要我学”为“我要学”, 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有关的学习内容。因为在讨论的状态下, 大脑较为放松, 大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当然, 在讨论中作为教师要注意把握课堂气氛与教学节奏, 必要的点拨和最后的总结是必不可少的。否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

其次, 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学会自我反思, 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 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这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根本要求。教师要从原先侧重于理论的灌输, 使学生从为对付考试不得不死记硬背, 逐步转到帮助学生努力提高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用正确的世界观看待社会, 用革命的人生观来看待人生。简单地说, 就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使思政课真正成为一门可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科学, 成为广大学生想学、爱学、学以致用的一门课。要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 但是只要我们这些高校德育工作者勇于探索是能够做到的。

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掌握这些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这些理论对实践中出现的种种新的实际情况, 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并最终解决问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我们在思政课的教学中, 由于受到思维定势的困扰, 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理论, 很少进一步提出要求, 让学生用掌握的这些理论, 去分析研究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 这是应引起我们思政课教师重视的问题。

笔者在近年来的教学中, 不断地尝试培养学生的能力, 采用的教学方法为“师生互动法”, 较有效果的就是让学生就当前社会中一些热点问题, 如“天价商品”的出现等, 用所学的经济·政治中有关价格的理论, 撰写小论文, 就此阐述各自的观点, 从而得以检测学习的效果究竟如何, 对于其中较好的文章进行点评,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此外, 在讲到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时, 可以让学生回到自己的家乡进行调查, 指导学生撰写简单的家乡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从而使学生树立科学求实的态度, 不仅学会定性分析, 而且上升到学会定量分析, 切实感受到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巨大进步!

当然, 最受学生欢迎的还是进行演讲比赛,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参赛, 题目出自于教材中的有关内容, 笔者曾组织过一次主题为“个人与社会”的演讲比赛, 学生们经过精心的准备, 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特别令人欣喜的是, 个别平时较为散漫的学生, 在代表小组参赛后, 由于得到教师和全班学生的肯定而获得荣誉, 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当然, 要推行素质教育, 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 还是不要盲目进行尝试, 说不定会适得其反, 使一切工作流于形式, 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最后, 笔者以为, 要使理论联系实际落到实处, 就要积极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变单一的“我说你听”为丰富多彩的电化教学。毕竟, 再好的教学内容, 如果没有一个同样出色的形式为之服务, 又如何能使喜动不喜静的高校学生静下心来, 洗耳恭听呢?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有关的教学内容, 在适当的时候, 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应是明智之举。在思政课的教学中, 只要我们这些做教师的, 平时多留一点心, 广播电视中的不少专题节目, 可以把它们录制下来, 根据教学的需要, 加以适当的剪辑和安排, 就能成为合适的微课教材。在运用电教教材时, 同样也要注意一些原则, 尤其是要注意有关的音像资料内容要配合课堂教学的需要, 而不是反过来, 整个教学变成了看电视, 结果毫无长进。在进行有关介绍“邓小平理论”的教学中, 大型纪录片《邓小平》就可以作为最佳的电化教材, 当然, 这同样也需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选择, 从而使学生通过这栩栩如生的画面, 深刻地领悟到邓小平这位伟人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理论联系实践教学法 篇10

关键词:理论联系实际,物理教学,效率

物理学是一门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科学, 物理原理来源于生活, 同时又是生活中各个具体事例的抽象概括。学习物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人们的生活服务、为社会做贡献。因此, 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关键。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入到课堂物理教学当中, 理论联系实际, 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物理学, 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 从而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 这样才有可能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

初中物理是学生初步认识物理世界、了解物理现象的第一课堂, 因此, 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对学生更好地学习到物理知识有重大意义。而对于枯燥的物理课本来说, 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那么如何才能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引入具体事例,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而对于初中生来说, 他们思维活跃, 最容易接受、理解新事物, 但同时又对许多事情充满了疑问。比如说为什么苹果熟了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飞到天上?为什么人可以在地球表面行走, 而宇航员到太空就可以“飞行”?为什么汽车启动时人会往后仰, 而减速时会向前倾?为什么将筷子放到水中会看到筷子折断了?面对这些问题, 初中物理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 理论联系实际,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再比如教师在讲折射现象时, 如果只是将折射的概念、计算公式讲给学生, 势必会使学生死记硬背。而如果教师理论联系实际, 将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引入课堂, 则效果会大大不一样。例如, 在浅水区捕鱼, 如果只是从岸上看到的角度、深度去捕鱼, 那么多半是捕不到的, 而如果稍微变换一下角度, 则会大大增加捕到鱼的几率。又比如讲相对运动时, 如果同学们不懂, 那么教师则可以举坐公交的例子:在坐公交车时车内的人相互之间是没有发生运动的, 但是车内的人和在道路两旁停止的人群却是有相对位移的。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当理论联系实际, 引入生活实例, 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二、鼓励学生观察生活细节, 培养良好习惯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动手, 将学习到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理论联系实际,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 在讲超重失重现象时, 应当鼓励学生描述生活中有关超重失重的现象, 鼓励学生在家做些简单的实验, 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对一个问题的不同理解, 引发学生的思考, 对于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倡导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验后, 做出一定的记录, 比如写做实验的感想、总结等。鼓励学生观察生活细节,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好习惯, 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

三、勤于思考, 善于发现, 注重物理知识的提炼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人类生活与物理是息息相关的。从原始社会钻木取火, 到现实生活中火柴的应用;从古代的木筏渡人到现在的豪华巨轮;从前人的追天梦到现在的神九升天……这一系列的例子都是物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证据。对于初中物理来说, 虽然学生以前从未学过, 但是, 他们在生活中, 接触到的物理现象并不是少数, 只是缺少对现象的描述与提炼。教师只要采取正确的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注重物理知识的提炼, 便能够使学生学有所用。比如,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冬天在脱毛衣的时候会有静电?为什么冰箱后面是热的?为什么两块磁铁有时相互吸引有时相互排斥?相信如果学生注意关注生活中的小细节, 注重将实际提升到理论, 不断地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那么对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会有重要作用。

四、开展第二课堂, 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制作简单的小发明, 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 也是为了验证理论。因此, 教师应当定期举办发明比赛、物理知识有奖竞猜或者举办物理讲座等, 鼓励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发明中去, 让学生活学活用,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 又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而教师则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进而因材施教, 使他们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能够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而且对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有很重大的意义。

当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不仅要德才兼备, 而且还要具有创造精神, 倡导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因此, 初中物理大纲中明确规定:“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从事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以及对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要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思维能力,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 初中物理教学只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动手,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程守洙, 江之永.普通物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上一篇: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下一篇:改头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