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数据资源

2024-05-11

教学数据资源(精选十篇)

教学数据资源 篇1

1《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方法传统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僵化,教师习惯于“一言堂”、“满堂灌”。有些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从组织内容、备课到讲授,很少关注学生的反应,课堂缺乏互动,更谈不到学生参与其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首先必须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把“以教师为主体”、“以课程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中心”的新的教育观。教师的职责不仅要“授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渔”,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地位,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1.2 教学内容单一化

传统教学中,对内容的传授往往分散化,学生不清楚整个数据结构课程的体系结构。教学只从本学科角度阐明知识,很少在学科之间进行交叉、渗透、综合。然而,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一门与其他学科关系密切。如:1)高等数学和离散数学。这是因为在作算法分析时,就必须有一定的数学理论作基础,如作非线性结构的分析时,就必须用到一定的图论和树形结构的知识。2)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中的算法大都由类PASCAL或类C、C++语言描述而成,但、由于学生对计算机语言的很多知识点理解不是很透彻,用计算机解决问题就不可能得心应手,更谈不上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2]。

2 建立数据结构TERM的探索

建立数据结构TERM,简言之就是将数据结构教学资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出发,建立饱满、立体的内容体系,创造“三坛”式(即“讲坛、网坛、论坛”)教学环境,产生“四多”化(即“多层次化、多结构化、多途径化、多角度化”)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方法现代化、教学内容多元化目标。

TERM建立借助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结合网络教学平台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使得教学媒介既有纸质教材,又有音像制品,还有网络出版物,是纸质教材、电子与网络出版物有机结合的产物。按此原则教学资源应包括: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材、参考书、课件、教案、讲稿、实验、课程设计,题库、习题解答、程序源代码、演示软件等。TERM提供一种综合性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需要,满足教育市场需求,促进教学改革,从而形成教学支持平台,提供自主学习空间;形成教学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形成教学服务平台,提供资料、信息综合辅导[3]。

3 建立TERM的设计方案

方案将上述教学资源分为教材、课件、网络教辅资源、题库建设、实践教学五模块,各模块相辅相成,方案见图1。

每个模块的建设方案如下:

3.1 教材

包括先修课程教材(C语言、高等数学、离散数学),外文原版教材,国内优秀教材,双语教材,自编教材,参考书等,而不仅仅只是上课使用教材,为学生学习数据结构提供立体纸质教材体系,反映了知识是由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互动实现的,学习内容是螺旋式上升的,非直线式的,目的是让学生建构性地获得数据结构知识,而不是被告知的。

3.2 课件

提供了教案(包含了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等教学文件)、教学案例、多媒体课件、算法动态演示、关键知识点Flash、算法素材、图解素材、双语词汇表等丰富的教学素材,体现“多角度”效果及构建“讲坛”式教学平台。

3.3 题库建设

需要建设习题库、上机题库、课程设计题库、模拟考试题库、考试题库、案例题库六种题库和典型题解、课后习题详解、习题解答,每个题库都要求有难度系数区别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体现出方案的“多层次”效果。

3.4 实践教学

其中包括实验指导书、课程设计指导书、上机题库、课程设计题库、案例库方面内容的建立,其中案例库可以为上机题库和课程设计题库提供依据。该模块提供了数据结构的C实现、分章案例、综合案例及C实现、实验的一般过程、实验项目(验证实验、设计实验、综合实验)等。贯彻“点———线———面”实践教学模式,按“验证实验、设计实验、综合实验”三个层次组织各章的实验,循序渐进提高实践技能,在案例教学中特别是课程设计过程中可以和学生很好的进行交流,该模块构建了“论坛”式教学平台。

3.5 网络教辅资源

提供了学生电子笔记、知识结构、教学难点和重点、学习要点、重点整理、重点难点释疑、学习自测等全面的学习资料,体现出多途径性效果和构建了“网坛”式教学平台。(本文所提网络教辅资源是课程教学网站的一部分,上述所有内容皆可放到课程网站中。)

4 结束语

建立TERM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和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可以克服以往纸质教材形式的单一,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性和实践性的要求,为教学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促进优秀教学资源有机整合与合理运用,提供了教师备课平台、课堂讲授平台、学生学习平台、师生交流平台,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2]曹阳.《数据结构》教学问题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19(S1):100-103

教学数据资源 篇2

关键词 教学资源描述 元数据 RDF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信息化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课前备课、课中授课、课后复习等教学环节中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的便捷性和计算机展示技术的多样性,已形成广泛的共识。而目前已建成的各类网络教学资源,由于建设形式多样,技术不统一,缺乏必要的建设指导规范和标准,共享率及利用率普遍比较低,无法对已建的各类教学课件资源进行有效的检索查询,极大地制约着教学资源的实际使用,也阻碍着多媒体教学工作往深层次的优化。本文研究教学资源的共性语义描述,在都柏林核心元数据的基础上,实现对教学资源的扩展元数据规范定义,给出适用于Web实现的RDF框架描述。

1 元数据及RDF框架

元数据(Metadata),一般认为是描述数据的数据(data about data),主要是描述数据属性(property)的信息,用来实现如存储位置、历史数据、资源查找、文件纪录等功能。元数据能为各种形态的数字化信息单元和资源集合提供规范、普遍的描述基准和方法,对资源的组织和管理具有重要作用。网络教学资源的元数据的主要目的是描述网络教学资源的属性信息,用来快速地识别资源、评价资源、追踪资源、过滤资源和使用资源,是教学资源的特征属性数据。

资源描述框架(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缩写 RDF),是万维网联盟(W3C)提出的一组标记语言的技术标准,以便更为丰富地描述和表达网络资源的内容与结构。RDF 定义一套可描述知识概念和实例的规范标准,专门用于表达网络资源的元数据,在语义表达和交换上更灵活。它提供了一种用于表达信息,并使其能在应用程序间交换而不丧失语义的通用框架。RDF用形如 (classes—properties—values)类似于面向对象(类—属性—值)的三元组来描述Web 上的各种资源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了固有的语义单元。应用领域专用的类和属性需要通过对 RDF 的扩展来定义,这种扩展通过RDF Schema来实现,RDFS不提供实际的应用程序专用的类和属性,而是提供了描述应用程序专用的类和属性的框架。

2 网络教学资源元数据框架设计

网络教学资源元数据是构建基于Web的学习门户的基础数据规范,主要解决异构类型多的网络学习资源的整合以及系统间的通信规范,可促进网络教学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框架设计核心元数据规范、知识点元数据规范、图像通用元数据规范、动画通用元数据规范、音视频通用元数据规范,核心元数据规范是框架的核心,遵循柏林核心元数据规范扩展。

3 核心元数据规范

核心元数据规定了网络统一学习服务门户所需的核心元数据、各元素的语义定义,以及学习资源的信息标识、内容、管理和维护等描述信息。

(1)标识符

URI:http://www.***.com/core/terms/identifier

中文名称:标识符

英文名称:identifier

定 义:资源的唯一标识

数据类型:字符串

值 域:自由文本

(2)名称

URI:http://www.***.com /core/terms/title

中文名称:名称

英文名称:title

定 义:资源的名字或称谓

数据类型:字符串

值 域:自由文本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

(3) 创建日期

URI:http://www.***.com core/terms/create_time

中文名称:创建日期

英文名称:create_time

定 义:资源最初的创建日期

数据类型:日期型

值 域:日期,按GB/T 7408执行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

(4) 最新修改日期

URI:http://www.***.com /core/terms/last_modify_time

中文名称:最新修改日期

英文名称:last_modify_time

定 义:最近一次修改资源信息的日期

数据类型:日期型

值 域:日期,按GB/T 7408执行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

(5) 描述

URI:http://www.***.com /core/terms/description

中文名称:描述

英文名称:description

定 义:资源内容的综述性介绍

数据类型:字符串

值 域:自由文本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

(6)关键字

URI:http://www.***.com /core/terms/keywords

中文名称:关键字

英文名称:keywords

定 义:用于描述资源主题的通用词、形式化词或短语

数据类型:字符串

值 域:自由文本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N

(7)访问控制

URI:http://www.***.com /core/terms/view_control

中文名称:访问控制

英文名称:view_control

数据类型:字符串

值 域:1或2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

(8) 创建者

URI:http://www.***.com /core/terms/creator

中文名称:创建者

英文名称:creator

定 义:创建资源对象的主要责任人或组织机构

数据类型:复合型

可 选 性:必选

最大出现次数:N

4 结论

本文分析并实现了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元数据框架,定义了框架的核心元数据、各元素的语义定义。该框架通用性高,便于资源的管理和共用。

参考文献

[1] 孙默.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中国电化教育,2011.7.

[2] 张靖.基于XML/RDF的MARC元数据描述研究.微计算机信息,2007.36.

教学数据资源 篇3

1.1 高校网络教学资源数据存储研究意义

当前, 高校校园网的建设和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取得了极大进展,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网络教学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核心技术, 以互联网为依托, 主要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局限性。教学信息资源和课程资源的容量快速增长问题, 网络教学模式存储方式的安全性和扩展性问题, 以及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存储能力研究的一系列问题都是目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云计算技术的发展, 给高校网络教学资源的存储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云存储改变了传统网络资源的存储方式, 把网络教学资源从服务器中分离出来, 有利于减轻服务器数据存储的负担。此外, 云计算还对数据实现分布计算, 并对数据进行集中存储, 方便用户对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访问, 改变了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存储的现状。

1.2 高校网络教学资源数据存储现状

目前, 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网络教学资源平台, 对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上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在教学中, 充分应用网络教学, 在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 高校在网络资源平台建设方面仍存在软件和硬件资源重复使用和投入的问题, 造成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资源的浪费。网络资源平台的建设主要是数据存储, 要保证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对数据存储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网络教学资源存储系统设计的原则是保证存储系统的可用性, 存储系统的可用性主要由计算机软件、硬件和网络技术因素决定。保证存储系统的可扩展性, 在设计网络教学资源数据存储系统时, 要充分考虑到数据增长和数据存储量增加的需求, 存储系统要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 以满足数据量增加的需要。保证存储系统的安全性, 存储系统在保证数据存储的同时, 要具有备份能力, 对数据进行实时备份, 保证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在同一时间用户访问量增加时, 存储系统要具有快速响应能力, 保证存储系统不因数据并发次数的增加而出现宕机的情况。

2 云计算和云存储

云计算不仅是计算机技术, 也是一种业务服务模式;云存储具有高效安全的数据存储功能。高校网络教学资源数据存储在云端, 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保护数据不被病毒木马破坏。云存储中的数据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 在云环境下, 计算机的数据存储都是在网络上进行, 用户读取云计算存储的数据时, 只要在客户端电脑上安装WEB浏览器即可。该软件的使用比较简单, 对客户端电脑及其配置要求不高, 不用担心软件的更新和升级问题。云计算技术支持异地教学资源的数据存储, 网络教学资源的数据可以存储在不同的存储设备上, 并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云端存储是负责网络教学资源的数据存储, 用户对数据进行访问时, 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这也是云计算可扩展、跨平台, 并实现资源共享的特点。云计算是一个并行计算的服务网格, 其能力通过虚拟技术进行扩展, 这样, 各设备就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优势。云计算服务器群负责数据的存储和计算, 在云计算中有一个数据处理中心, 数据处理中心按照客户的需要对计算机资源进行优化分配。云计算服务架构如图1 所示。

云计算服务的核心问题是数据存储问题, 云存储是云计算概念的延伸, 其应用软件技术把网络中的服务器群和存储设备集中起来, 应用的技术有网格技术和分布式技术。云存储提升用户对存储数据的访问功能, 是云计算系统, 其核心是对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云存储不是某一个设备, 而是设备的集合体, 是多个存储设备和服务器群构成的集合体。

3 云计算环境下高校网络教学资源数据存储模型

在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基础上建立高校网络教学资源数据云存储系统, 有助于对网络教学资源数据进行整合。云存储模型设计的原则是在保护原有网络教学资源存储系统的基础上, 和其他系统兼容。本文在设计高校网络教学资源数据云存储模型时, 采用了云计算分层体系结构。图2 是高校网络教学资源云存储模型。

从图2 中可以得出, 用户使用自己的账号密码登录云存储系统, 进入到网络教学云存储系统平台, 云存储系统的服务层为用户提供需要的存储服务。云存储模型的应用层为用户提供检索、资源发布、远程传送、本地备份和异地备份等应用, 云存储应用层中所有应用服务的安装和维护都是在云存储服务器端完成的, 大大减轻了云存储系统的维护工作。云存储技术是网络教学资源云存储平台的设计思想, 用户可以通过云存储节点进入到网络教学资源系统平台, 以存取需要的信息, 云存储模型的服务层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服务。应用层和服务层是云存储系统的数据服务中心, 保护云存储中的数据。

4 结语

云存储适应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存储发展趋势, 因此, 可在高校网络教学资源的存储系统中应用云计算技术建立网络教学资源云存储系统。云计算技术在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系统中的应用, 不仅可以降低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成本, 而且可以提高网络教学资源的资源共享利用率, 从而提高高校网络教学的教学效果。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高校网络教学资源信息量的增加, 给高校网络教学资源的存储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传统数据存储方式已不能满足数据存储的需要。云存储是基于云计算的一种服务模式, 能有效对大量数据存储进行管理。基于此, 通过对高校网络教学资源数据存储研究意义和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基于云计算的高校网络教学资源数据云存储模式。

关键词:云计算,云存储,网络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朱洪武.基于云计算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6) .

教学数据资源 篇4

一、指导思想

2008年,我国金融数据集中上报后,全国金融统计数据由原来的人民银行直接汇总上报,改变为各金融机构总行(部)上报人民银行总行,再由人民银行总行下传各地。基层行通过总行给予的接口,进入数据库定义报表。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吕梁中支除了完成规定格式的报表外,还从中挖掘出多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数据,提高了金融统计对金融研究的支持作用。

二、具体内容

1.中小企业贷款监测

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全面、准确、连续监铡金融机构对大中小型企业贷款支持情况,在金融机构严格按《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的通知》对企业进行大中小型分类及在国标行业分类的基础上,总行于2009年制定境内大中小企业贷款专项统计制度,2010年对此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境内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统计表”是在总行基础报表的基础上,整合各类统计指标制定。统计内容包括金融机构对境内大中小型企业人民币贷款情况、资产质量情况、担保方式情况,辅助信息包括贷款逾期情况、表外授信额和票据贴现,统计频度包括本期余额、比上月增减额和比年初增减额。

2.房地产贷款监测

为适应房地产信贷业务发展需要,及时、准确掌握吕梁市金融机构房地产信贷投向,制定“吕梁市房地产统计表”。统计内容包括金融机构发放的“房地产开发贷款”、“购房贷款”、“证券化的房地产贷款”等统计项目。统计频度包括本期余额、今年及去年比上月增减额和今年及去年比年初增减额。

3.涉农贷款监测

为系统地反映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发放情况,综合反映金融业服务“三农”情况,全面了解农业贷款,科学指导农村金融,根据需要制定“吕梁市本外币涉农贷款统计表”。

统计内容包括金融机构发放的涉农贷款按贷款用途定义了“农林牧副渔”、“农用物资和农副产品流通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等统计项目;按城乡地域分类定义了“农村贷款”、“城市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统计项目;按授贷主体分类定义了“农户贷款”、“企业贷款”和“各类非企业涉农贷款”统计项目。统计频度包括本期余额、当年新增额、比去年同期增减额及增减幅度。

三、工作目标

第一,通过该创新项目,定义完成对实际工作有参考价值的统计指标,并编制《统计手册》。第二,根据更加全面的统计数据,完成分析报告,供上级行、政府部门及单位领导决策参考。第三,扩大统计监测内涵,拓宽统计服务范围,取得上级行统计部门的认可并在一定范围内推广;第四,确實掌握辖区资金动向和投资热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提高金融研究水平。

四、实证分析

1.贷款监测统计

(1)大中小企业贷款监测

2010年6月末,吕梁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351.85亿元。较年初增加88.39亿元,增长33.55%。其中大型企业贷款余额为92亿元,较年初增加了22.07亿元,增加了31.56%,中型企业贷款余额为78.04亿元,较年初增加了24.79亿元,增加了46.55%,小型企业贷款余额为43.53亿元,较年初增加了4.95亿元,增加了12.83%。大中小企业新增贷款额分别占全部新增贷款额的24.97%、28.05%、5.6%。

从贷款质量看,小型企业划为不良贷款的有8.92亿元,占其全部贷款的20.49%,较年初减少了4.75个百分点;中型企业贷款中被划为不良贷款的有2.23亿元,占其全部贷款额的2,86%,比年初减少了0.16个百分点。大型企业的92亿的贷款正常贷款为86,92亿元,关注贷款为5.08亿元,目前没不良贷款。

(2)房地产贷款监测

截止2010年6月底,吕梁市房地产贷款余额为8.96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为3.12亿元,占全部房地产贷款的34.8%,购房贷款为5.84亿元,占全部房地产贷款的65,2%,全部为个人购房贷款,个人购房贷款中有4.98亿元为个人住房贷款,占全部购房贷款的85.3%,个人商业用房贷款共0.86亿元,占全部购房贷款的14.7%。

(3)涉农贷款监测

截止2010年6月,吕粱市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为194.24亿元,较年初增加了48.6亿元,增加了33.37%。其中农户贷款66.67亿元,比年初增加了15.1亿元,增加了29.27%;农村企业贷款11.57亿元,比年初增加了31.57亿元,增加了37.54%;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为9.57亿元,比年初减少了1.17亿元,减少了6.72%;农田基本建设贷款1.63亿元,较年初增加了1.03亿元,增加了171.67%。其中农户贷款、和农村企业贷款分别占全部涉农贷款的34.32%和60.55%;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农田基本建设的贷款占全部涉农贷款的8.36%和0.84%。

2.贷款监测分析

(1)贷款质量在不断提高

根据对吕梁市大中小企业贷款情况可以看出,大型企业都非常重视自身的信誉,对其贷款的运转能按规定及时偿还,未形成逾期和不良贷款。中小型企业贷款中不良贷款的比重在逐渐减少,特别是中型企业其贷款逾期额也在不断减少,说明企业逐步走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质量在不断提高。

(2)购房人数在不断增多

据统计,2010年上半年,吕梁市房地产贷款余额为8.96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为3.12亿元,购房贷款为5.84亿元,占全部房地产贷款的65.2%。说明个人购房意愿依然强劲,通过贷款购房的人数仍然不断增加。

(3)涉农贷款有力地支持了农村企业经济的发展

据统计,截止2010年6月,吕梁市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为194.24亿元,较年初增加了48.6亿元,增加了33.37%。其中农户贷款66.67亿元,比年初增加了15.1亿元,增加了29.27%农村企业贷款11.57亿元,比年初增加了31.57亿元,增加了37.54%;对吕梁市的农村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吕梁市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3.贷款监测建议

(1)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正确引导

据统计吕梁市金融上半年共为大中小型企业提供新增贷款213.57亿元,大中小企业新增贷款额分别占全部新增贷款额的24.97%、28.05%、5.6%。然而,根据贷款质量看,小型企业划为不良贷款的有8.92亿元,占其全部贷款的20.49%,中型企业贷款中被划为不良贷款的有2.23亿元,占其全部贷款额的2,86%,从贷款逾期情况看,截止2010年6月吕梁市中型企业逾期贷款余额为1.3亿元,小型企业逾期贷款余额为5.11亿元,较年初增加了0.19亿元,增加了3.81%;说明中小企业在在自身的经营中存在较多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特别是那些小型企业,财务信息不够标准与透明,市场竞争力弱,这些都使贷款提供者承担一定的风险。为此建议加强和改善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基础管理,重点是规范中小企业的经营行为,提高其财务透明度,大力宣传征信知识,引导中小企业提高社会信用水平,促进中小企业经济素质的提升。金融部门要积极构建中小企业信贷支持体系,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合理制定支持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政策及措施。逐步引导中小企业走向正规。

(2)要加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对房地产业的调控和监管力度

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联动起来,加大对房地产开发建设的调控监管力度,将囤地捂盘、非法融资、哄抬房价等现象都列入调控范围之内,对房地产行业从招拍土地、立项、规划、建设和销售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管。运用政府、财政、金融、税务部门的各种政策调控,使房地产市场健康稳步发展。

(3)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基本建设的投入

教学数据资源 篇5

2007年, 教育部相关部门联合成立了“示范性高职院校课程开发与教学资源建设协作组”, 具体负责协调“资源库”的建设, 力图使其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标志、示范建设的辐射、类型教育的载体以及与行业标准的衔接。目前讨论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集中在课件、试题、教材建设上, 而没有强调图书馆资源的整合和图书馆现代情报技术的使用。针对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与图书特色数据库建设研究的文献更是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充分发挥图书馆专业资源的积极作用, 充实会计教学资源库与图书特色数据库建设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课题组以会计专业为模板, 构建共享型的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 打造开放性会计教学资源环境, 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 以此为突破口, 进一步强化学院专业教学资源库与图书特色数据库建设研究, 探讨图书馆服务创新机制。

二、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与图书特色数据库建设愿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会计在各行业的地位日益突出, 会计职业也逐步与其他职业融合, 信息技术的革新更是加速了传统会计的转型。开放共享的会计专业数据库建设打破传统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与教材开发方式。专业资源库集成了教育、行业、企业各领域的最新优质教育资源, 提供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网站链接、虚拟实训、教材、课件等资源素材。内容涵盖电子教材、教学音频视频、案例题库、行业会计、会计法律法规、认证培训、职称考评、财务软件实操、测评题库、职业能力评判题库、仿真实训等。建成的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 借助信息化、网络化平台加以组织、存储与传递, 供使用者查询、下载与应用, 实现会计专业资源的多维共享, 推动会计专业教学与行业建设的互动发展,

当前, 图书馆的功能已经不是局限在知识与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和提供利用, 还拓展为知识创新、传播、共享与应用的使命。因此, 开发并提供特色服务是图书馆在数字化的背景下树立特色品牌的必然趋势。专业数据库在建设中应充分统筹会计专业纸质文献馆藏资源、电子网络资源, 为学习者提供阵地服务和网络平台等多种方式, 并将具体会计专业课程要求与人才培养模式同图书馆专业文献及特色数据库建设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共享性效益, 另一方面可以使各种不同类别的受众群体从中获益。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也将进一步强化学院其他专业教学资源库与特色数据库建设研究, 为构建专业文献建设保障机制、探讨图书馆服务创新机制提供路径参考。

三、实施规划

1. 资源库建设调研分析。

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文献资料法等方式就教学资源库建设问题组织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对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进行研讨, 为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资源库的下一步建设提供客观依据。课题研究通过问卷调查, 调查以国际教育园3个高职院校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 随机抽取调查对象150名, 发放问卷150份, 回收138份, 回收率100%, 有效问卷136份, 有效率98.6%。此外, 还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 为本研究的问卷调查、讨论分析提供理论参考。通过调查数据分析, 目前教学资源库在各环节上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 教学资源的总体利用率偏低。23%的教师、20%的学生表示“经常使用教学资源”;54%的教师、38%的学生表示“有时使用教学资源”;30%的教师、37%的学生表示“从来不使用教学资源”。结果显示, 老师比学生对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要稍高一些, 但资源总体利用率偏低。 (2) 师生对教学资源的真正诉求没有得到满足。78%的教师、85%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教学资源库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无法满足教学与学习的需求。73%的教师、26%的学生表示教学资源数量重于质量, 很多都是内容的拼凑与堆砌。89%的教师和92%的学生认为当前教学资源的收集渠道比较单一。 (3) 教学资源分散, 获取方式单一。87%的教师、90%的学生认为教学资源分散, 很难集中查询到所需资源, 82%的教师、92%的学生认为教学资源的获取方式单一, 教学资源提取不够方便、快捷。86%以上的受访者表认为需整合全体教师、专职技术人员、学生和领导等力量建设教学资源库。

2. 资源库建设基本标准。

建设教育资源库的目的是要为服务教育, 因而无论在内容还是功能上都应本着需求观、整合观、开放观、实践观、动态平衡观, 在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 结合实地调研的情况, 从更加规范的角度提出教育资源建设标准, 包括资源库建设基本标准和资源库建设具体标准。这些标准作为教学专业资源建设的评审条件, 将在提高教学专业资源库水平与质量, 挖掘资源库对专业教育发展的支撑潜力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专业教学资源库总体架构。

资源库建设离不开资源和使用者, 简单地将资源无组织地提供给使用者, 会造成资源的无序和使用的混乱。通过分析需求、设计框架、研讨评审等在这两者之间建立3层组织, 使得使用群体能够方便、快捷地找到所需的资源。资源库的整体框架自下而上的三层架构, 就是将资源库的业务应用划分为应用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应用层:作为与用户群进行直接交互的界面, 应用群体主要包括:会计技能提升群体、会计知识学习群体、会计认证及职称考试全体, 这些群体在应用层面对数据信息进行录入与显示等。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包括:专业资源、课程资源、实训资源、测试资源、企业资源、培训资源等方面, 该层面作为三层架构的核心环节, 担当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数据访问层:顾名思义, 就是用于专门跟数据库进行交互。执行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和显示等。该层面主要包括电子教材、教学大纲、教学音频、教学视频、教学课件、考试题库、图表动漫、案例集锦、职业法规, 所有的数据对象只在这一层被引用。

4. 基于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实现途径。

当前, 信息革命浪潮改变了我们信息获取的方式与途径, 各级各类图书馆先后开始建设数字图书馆, 加大了对网络和数据库建设的投入。图书馆在网络海洋的节点上, 需要更加侧重自己的特色化。长期来看, 特色数据库是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中生存的根本。同时, 各种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开拓, 也为特色数据库及基于图书特色数据库的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提供了便利条件。 (1) 依据不同的受众群体提供匹配的检索入口与资源。不同的受众群体对会计教学资源库的需求是有很大差异的, 因此, 基于图书特色数据库的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设计过程中应依据不同的受众群体提供匹配资源及检索入口。比如对技能提升群体, 对实务操作的诉求很多, 教学资源库应更多地提供实务导航、专项讲座、主题资源的检索。对于会计知识学习型群体, 由于会计资源种类繁多, 层次阶梯性递进, 为提高教学资源库使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应提供与学习层次及流程相对应的导航策略系统, 减少该群体搜索时间, 提高查询效率。专业教学资源库在检索设计上, 应力求数据的多样化、丰富化。因为, 描述同一数据元的方式越丰富, 资源查询覆盖就越广泛, 力图把体现教学内容心理顺序的教学概念体系作为常规的检索入口, 这将会大大提升教育资源检索效率。 (2) 按照会计能力培养层次布局教学资源。会计技能是层次递增型, 会计学习过程也是遵循这个逻辑顺序, 从这个角度来说, 学习群体是因为学习专业课程而具备相应技能而不是有了技能而学习课程。因此, 会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先要突出专业的概念, 然后才是课程的概念, 这也意味着决定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专业及其技能素养的教学资源库而不是会计课程简单罗列式的教学资源。完善的会计教学资源库能在使用者进入教学资源库时就能见到专业的方案和专业学习的领航。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我们要打破传统课程主导界面, 将课程有效整合到专业中。也就是说, 我们先对重复建设的课程进行梳理与归纳, 接着依据技能的梯度整合课程资源。

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它是一个不断循环、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 它是会计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随着会计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会计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 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也将追随时代发展的步伐, 其功能和内容也将不断地完善和更新, 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 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不是简单的资料积累与库存, 也不是机械地只供师生学习的永久性模板, 而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根据社会信息变化的速度, 不断对会计专业理念、知识、结构等的更新与运行管理。

摘要:本课题遵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规律, 针对高职高专教学科研的特点进行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的研究, 将得到的经验与感知进行归纳总结, 并提升到理论的高度, 解决了一些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会计,资源库,图书数据库

参考文献

[1]廖丹.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为例[J].考试周刊, 2010 (7) .

[2]鲁立, 刘桢.网络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的框架构建与信息处理[J].电子设计工程, 2011 (11) .

[3]赵居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J].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2011 (8) .

[4]刘丛.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2010 (6) .

教学数据资源 篇6

关键词:数据库技术,视频教学资源库,检索,集群

0 引言

视频教学本质上一种网络教学,它比较依赖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和数据库技术。其中数据库技术直接影响着视频教学资源的搜集、组织、保存、检索,它对视频教学的效率有重要影响。

1 视频教学资源库对数据库的一般利用

视频是将一系列的静态影像,通过电信号方式加以捕捉,纪录,处理,储存,传送,与重现而成的动态影像。视频教学资源库就是各种关于教学的视频资源的汇集。视频教学资源毕竟不同其他诸如文本、图像等资源,因为在教学使用时,这一类素材使用流式媒体格式,如rm、wm、asf,他们对网络、数据库存储空间、数据库管理要求较高,因此保存和检索也应采取不同的办法。目前常用的方式有二种:1)使用BLOB方式进行存储。在数据库中,数据资源被分为日期型、数字型、字符型等,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但是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数据量相对小。BLOB型就是用来专门存储大文件的类型,典型的BLOB是一张图片、一个声音文件、一段视频。这种方式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其上传、下载、传送需要使用特殊的程序,并耗费大量的数据库资源。2)仍然使用传统的文件夹管理方式,但是将文件夹路径保存在数据库,当有程序调用时,根据地址去查找相应的视频文件。如某视频文件存储路径为:F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出版社章节第5课时,但是在数据库中保存的只是其相对物理地址,具体二进制信息并未被压制保存。教师教学时,通过教学管理系统检索或查到该视频资源,直接点击,管理系统通过控件寻找到该路径,然后进行播放。通过这种方式,结合了数据库管理数据以及文件系统管理大型文件的优点,当然其缺点是,硬盘上的各类资源本质上未被纳入到数据库的管理中。本文以这种路径存储的方式阐述数据库技术在其中的体现。

2 视频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数据库技术体现

2.1 数据库检索技术在视频教学资源库中的应用

在视频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必须运用数据库的检索技术。尽管教学类视频数据数量大,而且种类繁多,但一般用户都习惯采用内容检索的方式,这种方法采用的是相似性匹配的方法逐步求精,以获得检索结果,这是一个迭代的过程,它把人机交互引入检索的过程中,其基本要求是:1)将一组满足一定相应条件的视频数据以图像的方式反馈给检索者;2)检索者浏览反馈结果,调整检索特征、形成新的检索条件提交系统;3)缩小检索范围,循环反复直至得到满意的结果。为此,首先需要建立视频特征库,其包含以下三类元数据:1)视频编辑元数据:即对视频文件的描述数据,即:名称、内容介绍、制作人、大小、剧本地址、演员(主播)等等;2)结构元数据:场景、镜头的描述信息,即起始帧、时间长度、内容简述等等;3)内容元数据:关键帧特征、语音信息,即:图像特征、语义特征、声音特征等等;以上三种视频特征元数据特征提取可以是全局性的,也可以是针对某个对象的。

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检索,一般采取视频编辑元数据检索方式。因此必须对所有的视频资源结构进行较为明确的界定(可能的话通过数据字典进行简化,如用N代表新闻报道,F代表影视类资源,E代表实验类视频,M代表三维实物模型演示,V代表生活中实例的录像资源,T代表教学类),然后根据每一类再进行细分。以《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以下简称高程)为例,可以将“模块化程序设计”细分为:T—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出版社—必修—第五章—第5课时,在数据库中信息保存格式如下:

该表需要先在数据库中建立,其中ROWID为数据库的信息存储ID,由oracle或sql自动分配。为节约存储空间,其他各个字段需要先建立数据字典,如必(选)修标志,1代表是,2代表否。在检索时,使用者可以通过除ROWID意外的任何一种方式进行检索,然后直接点击相关控件,从“地址”中获取视频字眼存放地址,并用播放器播放。

2.2 数据库集群负载均衡技术在视频教学资源库中的用用

视频教学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能根据节点的性能和现有的负载来分配任务,做到任务的分配合理、负载的分配均衡。数据库负载均衡技术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同时可以根据后端节点的负载信息来分配新的客户请求,同时也可以在各节点之间调整负载,缩短系统的响应时间,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而数据库均衡技术实现的前提是数据库集群,即将一组相互独立的服务器通过高速网络互联组成的一种并行或分布式的系统。目前数据库集群的体系结构按照节点是否共享存储设备可以分为:基于数据引擎或中间件的集群体系结构,他们的本质区别在于,后者每个节点都拥有自己的内存和磁盘,各个数据库引擎对各自数据库进行管理,通过中间件来实现对自治的数据库站点进行协调同步和并行处理的管理,对外提供结构统一的系统映像。

1)各节点数据库压力影响因素和测量方法。影响数据库集群吞吐量的因素主要是表数据的分布方式、提交事务对数据表的读写要求、节点服务器上数据库的事务数量、系统上非数据库服务进程以及节点的软硬件性能等。另外网络连接类型、硬件组织的异构、操作系统以及数据库的类型都对集群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一般而言,相同的工作任务量对不同的配置的节点来说,其负载程度也不相同。为很好的评估节点负载的均衡性,就需要先判断阶段负载量的平均值:估算单个事务要消耗的各类资源量的大小,包括CPU使用量,内存使用量,IO使用量等,然后把这些数据相加就得到了该事务的负载大小,最后求平均负载值。

2)数据库负载均衡策略。根据1)中,假设Ai为实际负载,Ali为实际平均负载(前提是各个节点参数配置一样,如CPU性能,否则即便Ai低于Ali,但也可能超出机器本身的承载能力)。按照一般规律,Ai和Ali的相差应在正负10%,即若超过10%,则为负载过重,如果低于90%,则为负载过轻。

3)数据库负载均衡实现。先进行负载均很测算,算法过程如下:(1)第一次连接时收集数据库服务器的状态信息,如CPU、内存的性能参数,服务器是否处在正常运行状态等。(2)将节点状态表中的条目按负载量Ai的大小升序排序,并判断:如果表上的读事务与写事务的比小于设定的值且数据分布为表模式,那么调用模式转换模块,将所有节点上的该表转换成以视图为基础的划分结构,中心节点重新进行事务的分配。(3)通过广播信息进行循环搜索,如果发现有超载的节点,则从节点状态表中选择一个负载最轻节点,进行数据库的任务转移,从而达到视频教学资源的负载均衡。

2.3 数据库性能优化技术在视频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应用

将数据库技术运用到视频教学资源库中,除了前面的检索技术、负载均衡技术,还涉及优化技术:1)数据库连接技术。视频教学资源需要通过一定的管理系统达成其管理目的,使用者通过登录该系统,可以对各类资源进行调用。数据库连接技术就是要保证使用者能进行有效的登陆连接。目前常用数据库连接技术有CGI、API、IDC、ASP、JDBC等。CGI是Web应用中最早的一种技术,它不提供可视化操作界面,只能象DOS那样编程,其性能差,效率低,运行速度慢。API应用在第一次调用之后将驻留在服务器中,其他请求可以共享该进程,ID则上是一个基于API的动态链接库,由驻留在服务器的动态链接库完成相应工作。ASP则支持任何一种浏览器,它隐藏了Web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通信机制。JDBC是一种用于执行SQL语句的Java API,它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连接方式,它将Java和JDBC结合起来使程序员只需写一遍程序就可让它在任何平台上运行。2)性能优化技术。视频教学要耗费大量的网络资源、服务器资源。对于数据库服务器而言,可以运用数据库优化技术,实现数据的高共享性。以oracle为例,其可以调整的参数就有Shared pool,Database Buffer Cache,Redo log buffer,Java Pool,Large Pool,Program Global Area等。(1)优化Shared pool。共享池大小是否合适,主要体现在库缓冲区和数据字典高速缓冲区的命中率上。库缓冲区设置过小那么语句将被连续不断地装入影响系统性能,如果设置过大,将导致空间碎片化以及CPU使用率的大幅上升。视频教学中,可能会存在某一类资源短时间内被集中调用的情况,如学习到某一章节内容时,学生可能随时、反复的利用它。此时就需要保证库缓冲区设置不能太小。库缓冲区的命中率可以通过命令select(1-sum(reloads/sum(pins)from v$librarycache获取,该值若小于0.95,则可以通过增加SHARED_POOLSIZE值来提高命中率。(2)优化缓冲区高速缓存。缓冲区高速缓存越大,oracle可装入内存的数据就越多,磁盘的I/O性能就越少,系统性能就越好。通过数据字典v$vsysstat可以了解其活动情况:select name,value from v$sysstat where name in(’dbblokc gets’,’consistent gets’,’Physical reads’);如果命中率小于0.85,则可增加参数DB_CACH_SIZE的值为数据块缓冲区分配更多的内存。

3 结束语

总之,视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不仅仅是将各类视频资源进行有效分类储存在硬盘上,而是必须通过一定信息系统,实现对这些视频资源的快速、高效调用。因此运用数据库技术对各类视频资源的绝对地址进行保存,并通过数据库集群技术和调优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视频教学系统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THOMAS KYTE著,苏金国,王小振等译.ORACLE9I&10G编程艺术:深入数据库体系结构[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265-269

教学数据资源 篇7

截止到2010年,全国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239所,在校生占全日制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50%左右。我国历来重视发展职业教育,近年来,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的“零距离”就业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宏观上的措施遵循了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实行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但在微观上,具体某一门课程的内容组织、表达形式以及教学实施基本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在原来开设的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增加一些实训或实验内容,或在理论教学与动手能力训练的侧重点上进行调整,提出“案例教学”、“项目驱动”,但基本教学思路却没有太大的变化。

此外,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如果没有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就直接进入企业,在“学习工厂”中严格按照企业的流程进行实际操作,部分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自信心不足,最终会因跟不上进度而选择放弃。可以利用企业真实的环境让学生进行专业认知,但因涉及企业数据的安全性等问题,学生的岗位实践会有一定的局限性。高职教育是为企业准备人才,而不是为某个特定企业培养某个特定岗位的工作人员,是在培养通才的基础上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专才,保证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专业学习能力,能够在进入企业接受1~3个月培训后正式上岗。随着教学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学生进入企业实践的时间越来越多,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够在一个集中的时间接收大量学生实践,所以学生进入企业实践操作的时间也越来越分散。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合理组织专业课程的内容,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感受到学校和企业两个学习环境的真正统一,才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高职的学制大多是3年制,由6个学期组成,每个学期有20个教学周。我院1~14周的专业课程教学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完成,15~18周的实训阶段针对专业课程也以项目驱动的方式完成,19~20周进行复习和考试。我院一些教师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的困惑——无法界定同一学期中日常教学和专业实训的区别,认为重复性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效果不明显。

基于以上问题,我院《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网络课程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建设理论教学与综合实践“无缝”对接的立体化教学资源,进行课程教学平台的内容组织,以及在实施中采用基于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适应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分层次教学。

《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网络课程简介

本门网络课程以2学时为一个教学单元,共60学时。笔者真实记录了2005~2010年完整的课程实施过程,以独具特色的网站风格呈现全部教学资源。

本课程作为同类专业课程的典范,具有包容性、广泛性、普适性,累计教学近1100个学时。课程组记录了完整的课程建设过程和教学实施过程。2008年获得全国优秀课程设计大赛最高奖——综合优秀设计课程奖,具有强大的推广价值。

本课程将虚拟项目和协作学习相结合,面向近600个学生开展教学。在学生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开发小组有近2000个交流互动话题。多种形式的多媒体资源、企业调研资源,为学生进行开放式、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和链接交互式协作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并且结合网络课程的教学,本门课程具有全方位、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理论教学和综合实践的“无缝”对接

本门网络课程以完整的20周教学为前提,基于“纸质教材——网络学习平台——技能训练”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让学生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以项目实践的方式完成自选项目的开发,通过这种“重叠式”的训练,达到理论教学和综合实践的“无缝”对接。

(一)任务驱动和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如图1所示,本门网络课程挖掘和学生自身相关的典型工作案例,按照软件开发的完整流程划分出了5个学习情境。在每个学习情境中,以任务为载体,教师进行示范项目的演示,学生则在跟踪实验项目中完成同步操作,而不是重复教师的操作步骤,进而做到举一反三,达到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给出总体教学目标的同时,给出每个学习情境的学习目标,学生以此为完成进度指标,在学校或企业都能够完成整个学习的过程,解决了因学生在企业实践的时间过于分散而影响正常教学的问题。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自由轻松的交互平台,使学生不会因对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未主动求助,长时间积累后而产生疲惫和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采用“教师导学——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任务,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达到每个学习情境的教学目标。最后,进行自选项目开发,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角色转换,项目结束后进行汇报答辩,教师给出综合评价以及优秀案例的展示,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最佳教学效果。表1给出了5个学习情境的学时分配表。

(二)网络资源平台的特点

整个课程网站的结构如本课程网站首页见图2所示。

其特点是总体构思新颖,页面简洁大方,结构清晰,层次分明;页面风格、色彩搭配协调、字体颜色统一;栏目遵循教学设计进行分类排列,强调突出关键内容,以吸引学生,鼓励学生深度挖掘;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精心组织内容,正文格式美观。

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

第一层次,教师导学,学生进行基础学习,以面授的方式完成,然后将视频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提供帮助。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第二层次,基于“纸质教材——网络学习平台——技能训练”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不受时空的限制,让学生以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由于学生的起始能力、学习习惯不同,在网络课程中学生能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课程学习,40.1%的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纸质教材、网络教学平台上教师示范项目中的重点难点提示并以上机操作的方式完成课程学习;25.9%的学生需要通过浏览网络教学平台上教师录制的三分屏在线精讲结合上机操作练习的方式完成课程学习。

协作学习的主要原则是个人要有对待学习任务和小组学习的责任感。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习小组成员建立积极的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促使学生履行自己的义务。

第三层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通过自选项目进行知识的巩固、拓展和提高。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建立自己的电子历程档案(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建立多门课程的历程档案),查看自己的成长记录,同时通过对自己作品的回顾,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教师也可以通过对电子档案袋的分析,更全面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做到因材施教。

网络教学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以学院提供的Blackboard Learning Sys-temTM系统作为信息交互载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高职高专学生自身特点为中心,本着“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整体性原则,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解决了因学生进入企业实践时间分散无法保证正常教学的问题。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合理组织《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的课程资源,通过课程建设——实施——再建设——再实施进行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优化,采用教师导学——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教师和学生的同步交互和异步交互——评价的教学模式,开展异地的实时授课,形成了一个跨越空间地域的虚拟教室或虚拟班级,使学生在“重叠式”的项目训练中进行多角色转换,学习、掌握和巩固专业知识。总之,本门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丰富,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动态的、多元的、开放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2008年“Greenhouse优秀课程设计大赛”圆满结束[EB/OL]. (2008-11-14) .http://www.cerbibo.com/news/detail.aspx?id=250.

[2]颜红.基于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网络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07.

[3]单方, 叶惠文.基于网络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08, (8) .

[4]蔡昭华, 詹泽慧, 叶慧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 2008, (12) .

[5]杨建良.高职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7.

数据仓库与森林资源数据动态更新 篇8

一、数据仓库的特点

(一) 仓库设计思路

第一步:首先建立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的应该以二类调查数据为主, 其中所包含的所有资源信息。按照实施分布的细则, 将调查数据分成林种面积和森林林木面积等模块, 建立数据集合。

第二步:就是森林资源具有一定的空降概念, 主要表现是空间分布上的渐变特性。

第三步:一般情况下, 林业资源数据的时间粒度可以设定为1年的时间, 但是全国林业资源数据信息的变化情况时间粒度可以设置为5年。因为森林资源数据仓库的数据集合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和历史数据、现状数据组合而成的。

第四步:森林资源数据仓库的部分描述性能很难实现量化, 而且数据仓库的标准化程度不是很高。

第五步:森林资源数据仓库建立完毕之后, 其中包含了所有的林业资源数据, 由此就可以建立一个面向主题的分析性数据环境, 随时随地都可以观察到林业资源的环境问题。

(二) 仓库设计框架

数据仓库的建立是面向主题组织的, 也是整体应用的一种高度集中集成, 可以满足每个林业部门的不同分析要求。数据仓库的开发方式和OLTP系统不一样, 因为数据仓库的开发过程是一个数据驱动的过程, 下图就是一个标准的林业数据仓库示意图:

存储层:国家森林总局和各个地市的林业部门可以从这个存储层中掌握森林资源的现状和发展的动态, 对经营活动进行相关的分析和评价, 对资源数据进行获取和清查, 所需要的数据都会被存储在这个分层中。

分析层:主要要是借助于OLAP分析和数据挖掘的技术对森林资源数据进行统计, 信息的获取也可以在这个分层中实现。

表示层:对分析进行可视化的创立和表达, 主要是将可视化的结果数据传达给中高层的管理人员, 供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和规划的一个科学依据。

二、森林资源数据动态更新

(一) 数据更新流程

第1步:实时更新。实时更新必须和每项生产活动结合在一起, 才可以实现数据更新的时效性。对检查验收之后的业务数据进行相应的更新, 其他的数据都是在年底的时候才进行统一的更新。两项或者两项以上的、连续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和更新, 都会被看作是多次变化, 需要分别进行更新。

第2步:自然更新。其中包括了自然增长的更新、自然消耗的更新和自然进界、退界的更新。增长更新就是对于区域性的不同林木类型, 符合二类小班标准的进行树高、年龄等一些自然增长数据的更新。消耗的更新就是符合砍伐条件和自然毁灭条件的都进行更新。进界和退界的更新就是根据树木的树高和直径初始表数据, 符合条件的对其进行进界更新。退界更新就是人工造林没有形成林地的或者是三年之内没有任何的经营活动的林地进行退界更新。

第3步:平差发布。平差就是更新前行政区域的国土总面积为主要依据, 然后更新之后的国土总面积必须和之前的总面积相同。最后数据发布是通过相关的服务接口向林业部门发布信息, 而且归档为年度版本数据, 整个过程由数据中心和资源处共同完成。

(二) 数据更新方法

1. 主键关联法

主键关联法就是要求被更新的数据库和更新数据库具有相同标识的小班唯一键值, 然后才可以进行一对一的关联, 最后才可以进行数据仓库数据的更新, 主要更新的手段是字段更新。

2. 地理位置关联法

这种更新方法需要一定的地理坐标。然后系统通过小班和标识点数据进行一对一的关联, 然后才可以更新。无论是什么方式的关联, 都必须保证的是一对一的关联, 要不然会产生错误的逻辑关系。

三、数据仓库与森林资源数据动态更新的主要问题

(一) 更新系统太落后

因为传统的更新系统过程太过复杂, 在森林资源更新的时候, 小班编号生成本来就可以在两步之内完成, 但是因为系统批量属性的修改限制太大, 所以在修改小班属性的时候太多麻烦。而且更新系统数据太多, 对于计算机配置的要求非常高, 因为较差的兼容性, 使得很多林业系统进行单机操作的时候, 档案管理系统和营造系统等出现排斥性。

(二) 技术人员缺乏

数据更新和管理要求工作人员具备非常高超的操作能力, 而且还需要有很强大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是现在的林业部门很少再引进先进的技术性人才, 使得技术人员非常匮乏。

(三) 人为干扰因素大

受到不合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个别部门随意调整林业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 严重破坏了林业资源系统数据的真实性。

四、解决方法与途径

(一) 完善更新系统

因为林木在生长的时候, 同龄阶段的树木会有一定的生长率, 不同年龄段的树木生长差异会很大。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林木群进行顶点的数据观察和检测, 建立一种反映生物变化的生长数据库, 而且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各种类型的树木收获周期和类型等, 借助模型的收获和生长实现森林资源的数据更新, 提高了数据更新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二) 强化业务培训

森林资源数据管理和更新是一项技术要求非常高的工作, 所以各级的林业部门必须引进一批高专业素质人才的队伍, 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和计算机操作培训, 为做好林业资源数据的更新提供坚实的可靠性人才。

(三) 强化监督力度

因为森林资源是二类调查数据, 但是因为人力和财力等方面的限制, 二类调查10年才会进行以此, 所以在年度数据更新的时候, 必须强化对基层林业资源的监控力度, 配备专业的技术人才对管辖范围内的森林资源进行全程跟踪监控和及时上报, 这项措施也是提高数据更新质量的核心保障。

五、总结

通过上述材料的分析, 将数据仓库技术引入到森林资源的分析统计当中, 会给相对应的林业管理部门提供宏观的统计数据, 便于日常的森林资源的管理和调查。

由此我们预见, 数据仓库技术在林业资源方面的有效应用, 可以推动我国林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杨卫民, 谭骏珊, 汪斌.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在DSS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0.

[2]吴达胜, 范雪华, 姜真杰, 曾松伟.分布式数据挖掘在森林资源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福建林学院学报, 2012.

[3]宋连公.数据仓库技术在森林资源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1.

大数据,变革世界的关键资源 篇9

大数据既是一类数据,也是一项技术。作为数据,它呈现容量大、增长速度快、类别多、价值密度低等特征;作为新一代信息系统架构和技术,它能够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并进行关联性分析。大数据通过数据整合分析和深度挖掘,发现规律、创造价值,进而建立起从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和网络世界的无缝链接。大数据时代,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软件与硬件重叠交错、跨界融合,将重塑我们的认知和实践模式,开启一场新的产业突破与经济转型。

我们正处于大数据变革的时代。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新型传感器快速渗透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人人有终端、物物可传感、处处可上网、时时在链接,数据增长速度用几何式增长甚至爆发式增长都很难形容得贴切。有机构预计,到2020年全球数据使用量将达到约44ZB(1ZB=10万亿亿字节),将涵盖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由此产生的革命性影响将重塑生产力发展模式,重构生产关系组织结构,提升产业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政府治理的精准性、高效性和预见性。毋庸置疑,大数据将创造下一代互联网生态、下一代创新体系、下一代制造业形态以及下一代社会治理结构。

大数据还将改变国家间的竞争模式。世界各国对数据的依赖快速上升,国际竞争焦点将从对资本、土地、资源的争夺转向对大数据的争夺,重点体现为一国拥有数据的规模、活跃程度以及解析、处置、运用数据的能力,数字主权将成为继边防、海防、空防之后又一个大国博弈领域。各主要国家已认识到大数据对于国家的战略意义,谁掌握数据的主动权和主导权,谁就能赢得未来。新一轮大国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大数据增强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力和主导权。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拥有全球最多的互联网用户和移动互联网用户、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基地、全球最具成长性的信息消费市场,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完整的经济体系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而工业互联网将进一步激发大数据发展的潜力,不断拓展信息产业新蓝海。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创新、变革、融合成为产业发展主旋律,蕴藏巨大发展机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无论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还是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創新的发展环境,大数据都将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地位也将越来越突出。

2015年是我国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关键之年,国家制定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极大地激发了全民创新创业的热情,也明确了大数据发展的战略方向。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强调开发应用好大数据这一基础性战略资源。应按照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产业支撑能力,构建完善以数据为核心的大数据产业链,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加快推动核心技术、应用模式、商业模式协同创新发展,将大数据打造成新常态下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科技资源数据库元数据注册系统研究 篇10

河北省于2005年启动了科技资源数据库建设项目[1],旨在对现有的科学数据资源进行整合,更好的实现科学数据资源共享。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数据信息的标准化。没有基础信息的标准化,对科技资源数据库群开发深层次的资源整合、数据共享和高级服务将是困难重重。元数据理论和技术是实现数据标准化以及数据共享、交换和整合的重要手段。

河北省科技资源数据库已经制定完成了科技资源数据库元数据体系当中的核心元数据标准以及以它为基础的多个面向具体应用的扩展元数据标准。而各种类型的元数据标准常常缺少兼容性的要求。因此,如何实现科技资源数据库中多种元数据标准的相互兼容,进而按照不同元数据标准著录的数据之间能够相互访问和检索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科技资源数据库元数据标准框架

2.1 科技资源数据库元数据标准分级

科技资源数据库元数据标准按照标准的来源和产生方式可以分为三个等级,如图1所示。

1)都柏林核心元数据标准(Dublin Core,DC)

DC元数据术语词表是目前DCMI推广的一套元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它是一个动态的、依照一定程序不断扩展的词表,目前,DC元素集由15个元素组成。DC已经被看作是一种国际或广泛遵循的元数据标准,它也是科技资源数据库核心元数据标准中的核心部分,是制定所有其它元数据标准的基础,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可以被认为是一种通用元数据标准[2]。

2)核心元数据标准

由于资源的特殊性,目前没有相应的国际标准可以直接应用于科技资源数据库,因此需要根据科技资源数据库资源的特点,以DC元数据标准为基础制定科技资源数据库标准,使其在科技资源数据库范围内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河北省科技资源数据库核心元数据标准是由数据集元数据做主要部分。数据集元数据是一个面向数据集层次的科学数据资源的元数据标准,定义了一组通用的元数据模块和元素。

3)专业元数据标准

专业元数据标准是针对应用的需求,基于DC元数据标准和科技资源数据库核心元数据标准,设计适合于应用系统的元数据元素集。以农作物资源数据库为例,农作物资源元数据标准就是在DC及科技资源核心元数据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农作物信息的具体情况,运用DC和核心元数据标准的扩展原则建立的。

2.2 科技资源数据库元数据标准互操作策略

根据元数据标准的三级结构,科技资源数据库应该能实现两个层次的互操作。

1)在DC元数据标准层,实现与科技资源数据库以外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目前国际上其它项目大多数都是基于国际标准,因此,通过采用或映射到DC元数据标准,可以方便的与其它系统实现互操作。

2)在科技资源数据库核心元数据标准层,实现在科技资源数据库内部不同学科、不同资源类型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因为该层的元素集在科技资源数据库内部具有通用性,是该学科或该类资源类型中多个应用纲要共同包含的元素的汇集,所以在这一层可实现科技资源数据库内部的互操作。

3 元数据注册系统体系架构

元数据注册系统又叫元数据登记系统(Metadata Registry,简称MR)是对元数据的定义信息及其编码、转换、应用等规范进行发布、登记、管理和检索的系统。它从元数据的开发、管理、利用等环节为元数据的互操作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操作平台。

科技资源数据库元数据注册系统采用四层的体系结构:网络层、信息资源层、核心服务层和界面层。如图2所示。

网络层在逻辑架构中处于最底层,是科技资源数据库元数据注册与使用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物理平台。

信息资源层构建于网络层之上,为核心服务层提供信息资源。

核心服务层在整个框架中起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为信息资源层提供实现各项服务的接口,包括注册接口、浏览/检索接口和映射接口;对界面层提供对元数据进行注册、浏览、检索和映射的服务。

界面层为用户提供用户界面。

4 元数据注册与使用系统关键技术

4.1 元数据注册

在对元数据进行注册时,分为对元数据元素的注册和对元数据标准的注册。在对元数据元素注册时提供两种方式对科技资源数据元数据进行注册,一是在线的对元数据元素及其属性进行编辑,直接注册;二是通过提交元数据元素的XML文档进行注册。在对元数据标准进行注册时,通过提交元数据标准的XML文件进行注册。通过操作已注册的元数据元素及标准,方便对科技资源数据库元数据标准中的元素信息进行增加、修改、删除和更新操作。

根据科技资源数据库元数据标准管理的需要,对元数据的注册流程如图3和图4所示。

在图3中,从客户端提交XML文件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通过DOM[3]解析器,对元数据元素的XML文件进行解析,验证,若验证结构正确,则为解析后的元素分配唯一标识符,并存储到SQL Server数据库中,同时,对XML文件进行重命名,防止上传不同元数据元素而采用相同文件时将原有文件覆盖,重命名后保存到文件系统。

在图4中,客户端通过在线编辑元数据元素及其属性,将元数据元素信息提交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进行判断,若不存在相同元素,则为该元素分配唯一标识符,将元数据元素信息保存到SQL Server数据库同时,将元数据元素信息生成XML文件,并对XML文件进行重命名,防止同名覆盖,同时保存XML文件到文件系统。

由于XML Schema文件采用XML语法,本身也是一个XML文件,因此,对元数据标准的注册流程与对元数据元素注册信息的XML文档注册流程一样。

4.2 元数据标准转换

目前实现元数据互操作的方法很多,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建立映射表来完成,但是这种方法在映射量较大时会出现较大的成本和维护开销[4]。因此,本论文采取基于语义层的映射,在系统内建立一个语义层,先将元数据元素与语义层建立映射关系,这样两者之间的映射就方便许多,维护开销和成本也很小。

在进行元数据标准转化时,首先,系统管理员选取2个有待转换的标准,然后,察看元素语义层映射情况,当标准A中所有元素在标准B中找到对应元素映射,即标准B中的对应元素与标准A中每个元素属于同一语义层。当元素间全部建立起对应关系,则调用系统转化模块,该模块根据元素间关系生成XSLT文件。最后导入XSLT文件,实现元数据标准间的互操作。转化过程如图5所示。

5 结束语

元数据在科技资源数据库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河北省科技资源元数据标准管理的需要,通过元数据注册系统从管理途径上解决元数据互操作问题,为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共享、交换和整合奠定坚实基础。

摘要:首先介绍了科技资源数据库中元数据标准的分级和互操作策略,根据科技资源数据特点,提出元数据注册系统体系架构。分析并解决了元数据注册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研究表明,元数据注册有助于元数据标准管理,促进科技资源数据更好的利用、共享、交换和整合。

关键词:科技资源数据,元数据,元数据标准,注册,解析

参考文献

[1]The Hebei Province Scientific Recourses Database'S Network[EB/OL].http://202.206.45.2/kjzy.

[2]张崇.DC元数据在国内的应用及思考[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4(14):6-9.

[3]戴蓓洁,余双,金蓓弘.基于DOM解析器的XML编辑器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22):5334-5338.

上一篇:框架节点的抗震设计下一篇:两极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