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调查分析

2024-05-04

医疗纠纷调查分析(精选十篇)

医疗纠纷调查分析 篇1

1 调查方法及对象

1.1 调查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先进行预调查,对问卷进行修订后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将问卷发放给医院在职医生并回收问卷。

1.2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对《侵权责任法》中医疗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程度,对医患关系的看法及其对医生执业的影响,对医疗纠纷解决方式的态度四个方面共15个问题。题目类型均为选择题。

1.3 调查对象

对河南省内6家医院(其中二级医院3家,三级医院3家)的在职医生进行整群随机抽样调查。

1.4 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87份,收回 375份,回收率96.9%。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有效性筛查,所有未作回答或者不按要求填答问卷,都属于无效问卷。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回收的问卷总数减去无效问卷数再除以回收问卷总数。其中有效问卷354份,有效回收率91.5%,在有效问卷中参与填写的高级职称医生有100人(28.2%),中级职称医生115人(32.5%),初级职称医生139人(39.3%)。有效组与无效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其在医院级别及职称分布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将所得原始数据用SPSS16.0软件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

2.1 医生对医疗法律法规的认识

对于《侵权责任法》中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患者有损害发生时,医方应否承担责任(简称医疗机构免责情形1)的认识,选择要承担责任的有17人(4.8%),选择不用承担责任的有106人(29.9%),选择有过错时承担责任的有231人(65.3%)。对该题按照医院级别及职称分组,进行χ2检验,如表1及表2所示。

注:P<0.000(<0.05),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

注:P=0.308(>0.05),三者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对于《侵权责任法》中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方诊疗,患者有损害发生时,医方应否承担责任(简称医疗机构免责情形2)的认识,选择要承担责任的有9人(2.5%),选择不用承担责任的有248人(70.1%),选择有过错时承担责任的有97人(27.4%)。对该题按医院级别及职称分组,进行χ2检验,结果如表3及表4所示。

对于《侵权责任法》中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时患方的知情同意(简称紧急情况下患方的知情同意)(多选题)的认识,选择“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同意,并签字”的有350人(98.9%),选择“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时,经医疗机构负

注:P<0.000(<0.05),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

注:P=0.001(<0.05),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

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签字批准”的有174人(49.2%),选择“不需取得任何同意”的6人(1.7%)。其中同时选择第一、二选项的有171人(48.3%)。

2.2 医生对目前医患关系的认识及其对医生执业过程的影响

关于医生对医患关系的总体看法,认为医患关系更紧张的有264人(74.6%),无明显变化的有51人(14.4%),稍缓和的有31人(8.8%),选择不清楚的有8人(2.3%)。对于“更紧张”选项的选择比例,三级医院的比例高于二级医院,高职称医生的比例高于低职称的医生。关于医生对医疗行业执业环境的认识,认为执业环境更恶化的有240人(67.8%),没有更恶化的的有80人(22.6%),对此问题认识不清楚的有34人(9.6%),对该题按医院级别及职称进行分组,进行χ2检验,结果如表5及表6所示。

注:P=0.392(>0.05),二者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注:P=0.000(<0.05),三者具有统计学差异。

在医生认为患方不配合诊疗的原因一题中,选择不了解目的的有125人(35.3%),选择经济原因的有178人(50.3%),选择医护人员态度的有32人(9.0%),选择不清楚的有19人(5.4%)。在问及医生是否会为了避免医疗纠纷而多开检查项目时,选择会因医疗纠纷多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的有114人(32.2%),选择会视疾病情况而定的有196人(55.4%),选择不会多开检查项目、尽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有44人(12.4%)。医生对患方是否理解其对病情及诊疗的解释的认识,认为理解其解释的有216人(61.0%),不理解的有65人(18.4%),不清楚患方是否理解其解释的有73人(20.6%)。对该题按医院级别及职称进行分组,进行χ2检验,结果发现不同医院级别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按职称分组有统计学差异,如表7所示。

注:P=0.000(<0.05),三者具有统计学差异。

对于是否经历过医疗纠纷,选择经历过的有139人(39.3%),选择没有经历过的有215人(60.7%)。在问及医疗纠纷的原因时,选择未向患者解释清楚的有209人(59.0%),选择患者无理取闹的有49人(13.8%),选择自身态度问题的有36人(10.2%),选择自身医疗技术水平问题的有60人(16.9%)。对该题按医院级别及职称进行交叉分组,发现三级医院医生选择“未向患者解释清楚”的比例高于二级医院,二级医院选择“自身技术水平”的比例高于三级医院,高职称医生选择“未向患者解释清楚”的比例高于低职称医生。

医生对于与医疗关系紧张最密切因素的认识(多选题),选择医疗体制问题的有256人(72.3%),选择患者缺乏医疗知识的有117(33.1%),选择媒体的影响的有171人(48.3%),选择“医护人员自身态度问题”的有50人(14.1%),选择“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的有46人(13.0%)。医生对于最可能改善目前医患关系现状途径的认识(多选题),选择加快医疗体制改革的有194人(54.8%),选择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增加对患者的医疗补助和医疗保险的有236人(66.7%),选择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医德医风教育的有103人(29.1%),选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有124人(35.0%)。

2.3 医生对医疗纠纷解决途径及方式的认识

关于发生医疗纠纷后,医生对医疗损害鉴定方式的认识,187人(52.8%)选择医学会进行鉴定,101人(28.5%)选择进行司法鉴定 ,66人(18.6%)不知道二者的区别。对医疗纠纷解决途径的选择,选择医患双方协商的有213人(60.2%),选择仲裁机构调解的有118人(33.3%),选择诉讼的有23人(6.5%)。对于第三方调解机构,听说过的有224人(63.3%),没听说过的有130人(36.7%)。对于医生是否相信第三方调解机构的处理意见一题,选择相信的有213人(60.2%),选择不相信的有60人(16.9%),选择不清楚的有81人(22.9%)。

3 讨论

3.1 医生对《侵权责任法》相关医疗法律法规的认识

2002年出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关于医疗机构免责条款规定,只要是在紧急情况或者患者不配合诊疗的情形下,即使患者有损害后果,均不属于医疗事故,医方不承担责任。而2010年实施的《侵权责任法》则规定医疗机构免责是有前提条件的,即医务人员在紧急情况下或者患方不配合医疗机构诊疗的情况下,也必须尽到合理的诊疗义务,且医疗措施须符合诊疗规范,自身没有过错,否则患者有损害后果时,医疗机构仍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本调查发现,65.3%的医生对紧急情况下医生也必须尽到合理的诊疗义务有所认识,但只有31.4%的医生能够正确理解患方不配合诊疗时医方只有在自身没有过错的前提下才不承担责任,其中三级医院的比例高于二级医院的比例,高职称医生的比例要高于低职称医生的比例。

关于患者的知情同意,《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一条仅对一般情况下患者的知情同意做了规定,对紧急情况下患方的知情同意却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2009年有关媒体报道的患者家属拒绝签手术同意书而致孕妇死亡的“李丽云事件”就是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医患纠纷的典型案例。2010年出台的《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这是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医生要按照有利于患者生命的原则实施抢救[2]。本调查发现,只有48.3%的医生认为在紧急情况下不能取得患方意见时,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签字批准即可实施医疗抢救措施,显示半数以上的医生对此法律规定并不了解。

综上来看,医生群体对《侵权责任法》中医疗机构免责条款及紧急情况下患方的知情同意的总体认识程度不高,提示医院管理层及医疗卫生主管机构应加强对医生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具体形式可以以编辑手册、讲座及医疗法律法规知识竞赛等形式,使医生能够明确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在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的同时,规避可能引起医疗纠纷的因素。

3.2 医生对医患关系的看法及对其执业过程的影响

2002年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定在医疗损害案件中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这本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患方的权利,但一时间只管告状、不管举证的患者很多,而院方则要举证证明自己的诊疗行为没有过错。举证责任倒置这一归责原则给医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3] ,使其对执业环境的不满程度明显上升,经常有医生说医疗行业是个“一只脚在医院,一只脚在法院”的行业。新实施的《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即对于医疗侵权行为,患者应承担举证责任。虽然《侵权责任法》同时规定了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的三种情形,但对于一般的医疗侵权案件,仍旧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这些法律法规的变化本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但本调查发现,仍有74.6%的医生认为目前医患关系更紧张,67.8%的医生认为医疗行业的执业环境更恶化,其中,高职称医生的比例高于低职称的医生。这与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第四次医师执业状况调研报告的结果类似[1]。据有关统计,2011年8-12月,河南省公安机关在集中打击行动中共侦破涉医刑事案件32起,查处涉医治安案件10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7人,这无疑又增加了医生执业的心理压力。另外高职称医生认为执业环境更恶化的比例高于低职称医生,这可能是因为高职称医生一般参加工作较早,近些年来我国医患矛盾突出,使其对执业环境的感觉反差大,且高职称医生一般都担任科室的重要职务,压力也较大。本调查研究提示,单纯依靠一部《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对于目前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在现阶段难以改善医疗执业环境。

有报道显示医生适当的防卫性医疗有利于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但如果演变为过度医疗,则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而经济因素是导致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本调查发现55.4%的医生会为了避免医疗纠纷认为只要疾病诊断需要就会多开检查项目,而50.3%的医生认为经济原因是“患方不配合诊疗”的首要原因。《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三条仅规定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违反诊疗规范实施不必要的检查”。其规定的“不必要的检查”定义模糊,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由于医学学科具有不确定性、未知性和高风险性,需要攻克的难题还非常多,而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期望值又比较大,这就导致了医患双方对疾病的发展变化的看法有所不同。适度的防卫性医疗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疗纠纷的风险。所以,这需要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对其予以细化,一方面保护医学科学的发展,另一面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只有医学科学发展了,才能更好地解除患者的病痛,进而达到保护患者权益的目的。

现阶段由于患者的医疗知识相对比较缺乏,而医学学科又具有特殊性、专业性的特点,这就凸显了在诊疗过程中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本调查发现,医生对患方是否理解其对病情及诊疗的解释的认识,认为不理解的18.4%,认为不清楚患方是否理解其解释的20.6%;同时有59.0%的医生认为“未向患者解释清楚”是发生医疗纠纷的首要原因。表明现阶段医患之间的沟通是远远不够的。《侵权责任法》实施后,很多医院为了规避责任,都采取了让患方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方式,如医患沟通记录、手术同意书等,但医方的告知很多都流于形式,患方并不真的理解医方对其病情及诊疗措施的解释。这就导致了虽然医患双方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医患纠纷的发生率却没有下降,反而由于医患沟通不足导致医疗纠纷的相关报道越来越多。《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医务人员告知义务的实质并不完全在于是否签署各种告知义务书,即使患方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如医方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导致患方有损害时,医方仍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医疗机构管理层及医疗机构主管部门有必要对医生进行医疗法律法规培训、医患沟通技巧培训,使医生一方面重视医患沟通,另一方面提高自己与患方的沟通能力。

本调查还发现,72.3%的医生认为“医疗体制问题”是引起医患关系紧张的首要原因;66.7%的医生认为“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增加对患者的医疗补助和医疗保险”是当前最可能改善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途径。可以看出,医生对于医患关系紧张的认识已经从医患双方、媒体的大肆宣扬等方面上升到了体制的高度,而医生认为医保体系的完善又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重点。目前我国只有部分省市达到了医保全民覆盖,同时有媒体报道的河南省全民医保体系调查显示,现有的医保体系仍存在广覆盖、低保障的问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还是很多。因此,医疗体制改革很有必要在不断完善现有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前提下,探索其他的医疗保障方式,以其能够达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目的。其中,商业医疗保险就是对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一种很好的补充。美国是施行商业医疗保险的典型国家,但其前提是高就业率、经济发展稳定及大多数国民对未来有信心,然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商业性医疗保险的弊端也充分显现了出来。因此我国在推行商业医疗保险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借鉴其利弊,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商业性医疗保险模式,使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能够向广覆盖、效率高、赔付比例高的方向发展。

3.3 关于医疗纠纷解决方式相关问题

本调查发现,关于医疗损害鉴定方式,52.8%的医生选择了医学会鉴定, 28.5%的医生选择了司法鉴定,18.6%的医生不知道二者的区别。《侵权责任法》出台后对于发生医疗损害后由谁进行鉴定却没有明确的规定。从本质上来看,医学会的医疗事故鉴定和司法鉴定机构的医疗过错鉴定在依据标准上是一致的,都是按照现行的医疗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相关诊疗规范的规定进行鉴定。但是,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是由医学会组织医学相关专业专家做出的,而专家组成员的组成却是临时的、随机抽取的,不属于法律上的主体,且不具有诉讼主体资格,同时鉴定专家不需在鉴定结论上签名。而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各种医学鉴定出具的鉴定结论除需要鉴定机构加盖鉴定专用章外,亦需要鉴定人员签名,故医学会组织临床专家进行的医疗事故鉴定所出具的鉴定书与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尚有差距。因此,在目前二元鉴定模式并存的情况下,建议对于医学会组织进行的医疗事故鉴定,鉴定专家应该在鉴定书上签字署名。

本调查发现,对于医疗纠纷解决途径有60.2%的医生选择了医患双方协商, 33.3%的医生选择了仲裁机构调解,选择诉讼的比例最低,仅为6.5%。显示医患双方协商依然是目前解决医患纠纷的主要途径。这与顾桂国、娄继权等在《公立医院医疗纠纷现状与解决途径分析》中的描述稍有不同[4],选择调解的比例有所上升。本调查还显示有63.3%的医生听说过“第三方调解机构”, 有60.2%的医生相信第三方的处理意见。河南省于2010年10月1日就出台了《河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暂行办法》,办法中规定了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简称医调委)的组织性质、人员组成及经费来源等。据有关媒体报道,至2011年5月,河南省已经成立的医调委协调医患纠纷285起,成功277起,协调成功率达到97%,纠纷双方满意度95%。可以看出,第三方调解机构协调医患关系的成果还是比较显著的。同时多数医生选择医患双方协商来解决医疗纠纷也给第三方调解带来了更大的可能性。但医调委协调解决的医患纠纷案件数量与2011年河南省全年医疗纠纷案件2 500余起相比,选择第三方调解的比例还是比较低的。缘何多数的医患纠纷双方并没有选择医调委来协调医患纠纷呢?是公众(包括医生群体)对其了解不够,还是医调委自身的原因呢?本调查发现,虽然有些医生听说过医调委,但对其组织性质、人员组成、调解流程等均不怎么了解,且有部分医生认为如果由院方提出由第三方来组织协调,患方会因怀疑其公正性而不愿意通过此途径解决医疗纠纷。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第三方调解机构的宣传力度,向公众介绍医调委的人员组成,调解的具体流程,在合理的范围内允许公民旁听,增加第三方调解机构的公信力。同时在实践中,医调委的工作还面临着其他的问题,如参与调解的医学专业人员多是离退休医学专家,且参与调解的医学专业人员数量较少,而医学又是发展非常迅速的学科,且医学学科分科越来越细,故应增加医学专家的人数,使其尽量覆盖医学各学科领域,以提高调解协议的权威性。这些不足之处都有待在日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

参考文献

[1]木子宏.中国发布医师执业状况调研报告(J).中国卫生产业,2011,8(9):12-13.

[2]王岳.反思意思自治原则在急危病症抢救中的尴尬(J).中国卫生法制,2011,19(1):4-5.

[3]聂晓瑛,姜宏,等.举证责任倒置对医生影响的调查分析(J).齐鲁医学杂志,2010,(4):369-370.

农村医疗现状调查分析 篇2

2011年6月尹立龙学号***9级人力资源管理一班

【摘要】调查分析表明,湖南某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全面发展起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果,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认真研究解决。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问题对策

一、引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关系到广大农民健康,进而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大问题,认真研究解决好这一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对湖南某村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情况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采取访谈和问卷两种形式进行。访谈的对象主要是湖南某村村委人员和有代表性的农户。针对农民的调查是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的,总共发放调查问卷39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其中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7份,占23.3%;一般的14份,占46.7%;较差的9份,占30.0%。因此,本次实地调查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较高的可信度,可以比较客观的反映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在农村的实施状况。

二、湖南某村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情况分析

(一)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总体情况

湖南某村是从2005年开始实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2005年参合率仅为61.6%,2006年提高到了77.5%,2007年又进一步增加到94.6%,发展迅速,现已基本覆盖全体村民。

调查问卷资料显示,在30个样本户中,2007年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户数为27户,占90.0%,1户未曾参加,2户因故退出。按照规定各级财政人均筹资2005年为10元,2006年增至30元,2007年达到40元;农民缴纳额10元三年保持不变。2007年全村共报销43038元,人均40.34元,其中门诊部分共报销15861元,人均14.87元;大病统筹部分共报销27177元,大病患者人均849元。2007年人均报销额比2005年增长121.2%、比2006增长14.2%,农民受益程度逐年提高。

湖南某村定点医疗卫生室是由村内一名医生与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管理办公室评审验收合格后批准建立的,卫生室用房由该村医生提供。经实地考察,该卫生室设有诊断室、治疗室、药房和观察室,且各室相对独立。在医疗设备配置上,该卫生室备有急救箱、出诊箱等急救设备,以及药品柜、冰箱等药品储备设备。卫生所在日常运行中,由该所医生夫妇提供具体医疗服务,基本可以满足湖南某村村民的小病医疗要求。

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湖南某村的全面实施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基本医疗权益,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从而促进了本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的具体做法

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伊始,该村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从我们在村委会访谈、村定点卫生所获得的问卷调查等情况来看,湖南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具体做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乡镇成立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管理委员会,行政村成立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领导小组。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辖区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工作的实施,各级卫生、财政、农业、民政、审计、检查、计生、药品监督、宣传等

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各司其职,积极完成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工作的各项任务。二是做好宣传与动员工作。为了推动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制度的顺利

实施,镇和各有关部门都加大了宣传力度,通过印发明白纸、张贴标语、出动宣

传车、广播喇叭等形式,广泛宣传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制度的优越性和上级有关

优惠政策,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认识,增强农民群众参加

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积极性。三是拓展资金筹集渠道,明确上缴流程。四是根

据不同情况,正确确定门诊医药费报销比例和住院医疗费报销标准。五是明确报

销程序。对于门诊费用,本村参合农民在村卫生所就诊的由镇新农村合作医疗制

度管理办公室每月一次定期到村审核报销,在镇卫生院就诊的在报销窗口当场审

核报销。对于住院医药费用,病人则需待出院结算后按规定在石莱镇新农村合作

医疗制度管理办公室审核报销。

(三)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宣传力度不足、形式缺乏创新,村民信任度低。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农民

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仍然心存疑虑,而将近半数的农民仍然持观望态度。新农

村合作医疗制度启动时宣传声势浩大,启动后不能持续宣传,导致农民对参加新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的、具体做法和意义认识不够。部分村干部和卫生室人员,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和理解有时也不尽全面,认为新农村

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是卫生部门的事,只要靠行政指令完成筹资即可,导致他们

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支持程度受到影响,削弱他们对农民的宣传效果,从而

是少数农民产生抵触情绪而不主动参加。

2.筹资水平与保障能力低,无法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调查显

示,2007年湖南某村农民医疗实际支出为人均223元;有关研究认为合作医疗

基金的筹资水平应达到“农民人均医疗支出的50%为宜”。按此计算,每人每年

至少应有110元的医疗保障资金才能有效抵御医疗风险,基本解决因病致贫和返

贫问题。但该地目前筹资水平仅为50元,如此低的筹资水平导致保障能力的低

下,仍然无法解决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

3.村定点卫生室不能满足需要,素质亟待提高。作为湖南某村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村卫生室在实际中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但该村卫生室一是设

备短缺,如没有无菌器械、污物桶、消毒缸、高压灭菌等,二是医疗人员素质较

低(一人初中毕业,一人小学毕业),不能满足农民医疗需要。

4.报销比例明显偏低,农民得到的实惠较小。目钱该镇职工的医疗保险报销

比例一般介于70%~80%之间,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医疗费报销比例仅为

30%~40%,与城市相比明显偏低,大部分的医疗风险仍然由农民自己承担。新农

村合作医疗制度规定的报销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因病致贫和因病

返贫的问题,但从实际角度来看,农民小病挺、大病拖的现象时常发生。

5.定点医疗机构药品价格制定与控制不够规范。虽然根据《新型农村合作医

疗工作指导手册》的相关规定对药品的价格和进货渠道有明确说明,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却没有有效的监督措施来保证规定的执行。而且,石莱镇定点医疗机

构的药品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格,甚至还高于国家最高限价,这实际上是把农民

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惠转嫁给了医疗机构,这有悖于新农村合作医疗制

度的初衷。同时,村卫生室由于购进药品的自主权很高,进药渠道比较混乱,许

多药经常从药贩子手中购进,难免出现给患者用假药、劣药、过期药的现象,其

后果更不堪设想。

6.外出打工期间发生的住院费用报销审核程序多、周期长、手续繁琐。根据

文件规定,在外出打工期间在当地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住院治疗者,除必须携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和身份证或户口簿之外,还需提交村委会和打工单位有

效证明和住院病历复印件。由于湖南某村经济的欠发达,本村外出务工人数连年

增加,打工人员占了村总人数相对较大的比例。这部分人群在打工期间一旦因病

住院,他们在接受治疗出院后不得不往返于打工单位、村委会与当地定点医院之

间办理证明以完成医疗费用的报销,额外付出的交通费用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因病

治疗的费用,产生了无谓的医疗负担。

7.缺乏技术指导,未能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的应有作用。虽然医疗定点机构采

用了计算机管理,村办公室也配备了微机等信息设备,理论上对于医疗信息的控

制起到了较好的协助作用,但实际应用中由于管理人员缺乏技术培训,报销、审

批、汇总等工作还处于手工操作阶段。而且合作医疗补偿审批和保障兑付的工作

量非常大,各种原始票证、单据和手册很多,落后的管理手段极易造成误差多、漏洞隐患多、信息交流不畅和监管困难等问题。调查中发现,由于管理手段落后,湖南某村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表、证、卡、册和文件、原始参与缴费名册、统

计资料和补偿报销凭证保存不完整、甚至丢失。

三、湖南某村农民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看法与愿望

(一)农民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方式的看法

当问到“什么样的缴费水平自己能接受”时,在农户中竟有70.0%选择0~5

元这样一个不切实际的标准,另有27%选择5~10元(这仍然低于现行标准),只有3.0%选择了高于10元的10~15元。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该村经济的落

后与农民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知识的匮乏。当问到“如果政府给每个农民的补

助大幅度提高时,是否愿意适当提高个人缴纳额”时,88.0%的回答愿意,12.0%的仍不情愿。这说明如果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的话,提高农民的个人筹资额是可

以为农民所接受的。

(二)农民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报销制度的知晓程度与看法

当问及“是否清楚合作医疗的报销制度时”,回答很清楚的占13.3%,知道的占20.0%,多达63.3%的农户只知道报销一说,不知道怎么实现,不知道的占

3.4%。至于报销制度的看法,意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报销比例太小,对经济负

担的减轻效果不显著(63.3%);二是手续太繁琐(33.3%)。这说明农民对报销

制度的知晓程度有待提高,而报销制度本身也有待完善。

(三)农民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定点医疗机构的满意程度

在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定点医院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态度的评价中,有

20.0%的农户表示满意,63.3%的农户感觉一般,但仍然有16.7%的农户表示了不

满。

(四)农民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整体信任程度

当问及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否有信心时,只有23.3%的农户选择了很有

信心,53.4%的农户选择了一般,还有23.3%的农户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没有

信心。对于明年是否还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53.3%的农户愿意参加,另有

46.7%的农户持观望态度。以上数据表达了本村村民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

本信任,但现实存在的种种因素限制了信任度的进一步提高。

(五)农民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未来发展的期望90.0%的农民强烈希望政

府能够在药品市场领域发挥更大的调控作用,进而有效控制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基本药物的价格,73.3%的农民认为应该提高大病报销的比例,60%的农民期待增

加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金使用的透明度,53.3%的农民认为应进一步改进报销

方式,简化报销手续,36.7%的农民认为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关部门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有待提高,还有23.3%的农民认为大病封顶线(20000元)需要重新设

定。

四、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

(一)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创新宣传形式

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有效的宣传与教育,合理的动

员可以让这项惠及农民的好事获得农民的认可,变要农民参加为农民主动参加。

一是改变宣传对象的单一目标(农民)性,拓展宣传目标人群,即广义宣传对象

应包括县、乡镇、村及有关部门领导干部、农民以及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和服务人

员。二是创新宣传形式,除了通常的发放宣传单、广播宣传等传统形式外,针对

当地特色制定创新性宣传策略,如县广播电台、电视台制作合作医疗专题,让享

受到合作医疗好处的农民群众现身说法;以村为单位举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知

识竞赛;组建文艺宣传队深入农村巡回演出,抓住契机进行宣传。

(二)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提高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水平

一是政府应加大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提高筹资水

平。建议总体筹资水平由现在的人均50元,提高到人均100元,其中个人筹资

20元,政府补助80元。二是为提高农民受益的程度和合理确定基金的支付结存

数额,应该根据以收定支、量入为出、逐步调整、保障适度的原则重新审核制定

报销比例。一方面要防止比例过低而使基金沉淀过多,影响农民受益,另一方面

要防止补偿比例过高而使基金透支。三是不断扩大补偿范围,将慢性病门诊医药

费补偿纳入保障体系,让患慢性病的参合农民也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

(三)提高医疗卫生队伍素质,加强医疗服务建设

各级政府必须加大对乡村医护人员的培养力度,提高技术水平,改善医德医

风,让病人住得下,留得住,花钱少,治得好。首先要拟定切实可行的乡村医生

培训计划,全面开展农村卫生人员在职培训工作,定期考核审查其基础医疗卫生

素质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知识,未达标医护人员绝不能上岗;其次是着眼未来

培养高素质医护人员,解决乡镇卫生院的人才危机。如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

卫生院工作;要求高等医学院校针对我国农村医疗实际需要,定向为农村培养适

用的医疗人才;积极开展城市支援农村,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等对口支援活

动;提高乡村医护人员的待遇,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支援家乡。争取用几年时间来

提高乡村医护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学历层次,使农民群众能就近得到较好的医

疗服务。

(四)进一步完善药品采购制度,规范采购药品价格

将农村合作医疗的医药用品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完善药品购销制度,最大限

度的降低医疗成本,让利于民,受惠于民。同时,发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物价

部门的职能作用,提高药品质量,规范药品及医疗服务价格,完善药品价格审核

和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切实降低药品价格,如:加强药品成本审核,进一步降低

药品价格,物价部门要在对药品成本进行深入、认真调查的基础上,严格审核药

品生产经营成本,进一步规范成本构成因素,并安排好各种差价、比价关系,严

把价格审批关,挤压不合理的价格空间,杜绝虚高定价。总之要形成由政府牵头、部门配合、农民代表共同参与管理的新格局,让参与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农民

群众对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拥有充分的管理监督权,切实维护参合农民利益。

附:

调查问卷

问题1:您是否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

A没有参加B参加了

问题2:您一般到什么样的医院看病()

A村医院B镇医院C县医院D市医院

问题3:什么样的缴费水平自己能接受()

A 0至5元元B 5至10元C 10至15元

问题4:您对新农村合作制度是否有信心()

A有信心B没有信心C一般

问题5:明年您是否还愿意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

A愿意B不愿意C看情况

问题6:您是否清楚合作医疗的报销制度时()

A很清楚B不知道C不太清楚

访问问题:

问题1:您对报销制度的看法:

a,报销比例太小,对经济负担减轻程度小(63.3%)

b,手续太繁琐(33.3%)

问题2;您对定点医院的服务态度是否满意

*满意(20%)

*不满意16.7%

*一般63.3%

问题3:您农民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未来发展的期望有哪些:90.0%的农民强烈希望政府能够在药品市场领域发挥更大的调控作用,进而

有效控制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药物的价格,73.3%的农民认为应该提高大病报销的比例,60%的农民期待增加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金使用的透明度,53.3%的农民认为应进一步改进报销方式,简化报销手续,36.7%的农民认为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关部门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有待提

高,还有23.3%的农民认为大病封顶线(20000元)需要重新设定。

医疗纠纷调查分析 篇3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现状;问题及建议

改革开放30年来,从解决温饱问题到落实健康体系,我国始终未落下致力于医疗卫生改革的目标。目前,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是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为主体分别覆盖农村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城镇就业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解决了部分人群医疗保险缺失的不公平问题。【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主要目标,加强群众日常看病保障,深化农村医疗改革成效。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达60%,全国已有1451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人口为5.08亿人,4.10亿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合率为80.7%。【2】

为进一步了解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实施现状,加强国民对边缘地区农民新农合参与度的关注,调研人员深入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孝姑镇,就此地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合作保险现状调查,共计问卷400份,有效问卷363份,有效回收率90.75%。

对象和方法

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对象涉及孝姑镇所有在住村民、相关政府工作人员及乡镇医院卫生院在职人员。覆盖11个村,1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600人。乐山市孝姑镇位于四川省犍为县城东南15公里,地处岷江两岸及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交界,属于我国西部偏远地区。以孝姑镇进行此次调研,具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可以让发达地区国民及上级政府更为有效的了解到政策的实施力度和广泛有效性。对363名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学历,月平均收入四项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见表1

表1 样本特征

变量频数百分比变量频数百分比

别男14640.22%

历初中及以下20255.65

女21759.78% 高中/中专12734.99%

合计363100.00% 大专143.86%

龄18岁以下226.06% 本科195.23%

18~209726.72% 研究生及以上10.28%

21~30297.99% 合计363100.00%

31~407520.66%

入<100022963.09%

41~505815.98% 1000~20007420.39%

51~606517.91% 2000~3000369.92%

61~70123.34% >3000236.64%

80以上51.38% 合计363100.00%

合计363100.00%

调研方法 问卷调查为主,问卷有村民当面填写,辅以调研人员当面讲解,但不影响其选择,实证与规范研究相结合,对孝姑镇新农合现状进行了探讨及现实问题分析。运用excel,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1 孝姑镇村民参与新型医疗合作保险现状

1.1 政策跟风,新农合整体了解度较低

据调研小组了解,孝姑镇村民中几乎所有在住人员都参与了新型医疗合作保险,基本实现了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第一阶段的“广覆盖”的设计理念,但如此高的参保率背后却不乏村民对于新型医疗合作保险知之甚少的现象。调查数据显示21.14%(84/363)村民表示自己对新农合完全不了解;69.70%(253/363)的村民表示自己了解一点;仅有7.16%(26/363)的村民能够肯定地表示自己了解新型医疗保险。大多村民表示自己选择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险是因为村委会的带动和鼓励,对政府的信任和对新政策的肯定。

2 了解途径单一,政府带头作用明显

在对新农合的了解途径调查中显示,通过政府、村委会了解到新农合的村民占所有调研对象的60.33%(219/363);通过书籍报刊、电视广播、网络媒体等了解到新农合的人占23.14%(84/363);通过他人了解的占14.88%(54/363);通过医生了解到新农合的人占8.28%(32/363);15.15%(55/363)选择了其他。在大量的数据中,不难发现,政府和村委会是了孝姑镇村民了解新农合的主要途径,并且是孝姑镇村民参加保险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村民的极高的参与度与其对新农合的极低了解度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虽然村民的积极配合保证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在孝姑镇的顺利实施,对新农合整体了解度的匮乏却让这样的利民政策成了一种形式,跳出表观的参与度,加强村民对于新农合的了解也是目前应该着手落实的事务。

3 新农合医保制度透明化欠缺

访谈中孝姑镇村民表示新型农村合作保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自己的医疗费用,基本上脱离了以往“不敢看病,有病拖延”的现状,但自己在报销医疗费用的过程中仍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例如对于医保的申报比例和可以申报的药品种类及注意事项完全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在问及是否了解可报销药品种类时,3.03%(11/363)的村民表示非常了解,21.76%(79/363)的村民选择了比较了解,47.93%(197/363)的不太了解,27.27%(99/363)的村民表示完全不了解。“医生开什么处方,就买什么药”成为大多村民看病的一个定律,由于未对可报销药品做一个系统学习,多数村民对可实际可报销的药品模棱两可。新型农村医疗保险虽然体现了人民生病政府买单的理念,但是如果参保的村民拿到的只是空头支票,何来医改成效呢?

4 医疗设施未完善,病员输出形成反差

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制度规定,在二级以下医院报销比例高,到三级以上医院就诊报销比例相对较低。【3】但孝姑镇经济发展相对迟缓,基础医疗设施较为简陋,造成县级以下医院难以满足村民看大病的需求的现象。目前,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后,门诊就医不能报销,大病住院按照花费金额分层次给予不同比例的报销,其实这一比例对农民基本没有任何帮助,即使有帮助,但作用不大。【4】医院级别越高在新农合报销范围以外的费用却越多【5】当遇上稍严重的疾病时,村民都是选择市里或者省城里的大医院,因为那里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即使新农合可以让村民报销部分医疗费用,仍是相当昂贵。县级以下医院设施不够完善导致了县级以下医院病员不饱和,市级省级医院病号饱和的现象。

对于村民来说,新农合确实为他们带来了福音,但他们更大程度上是因为政策的趋向而非自我的意识。据上数据显示,23.14%(84/363)的村民通过书籍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了解到新农合,而60.33%(219/363)的村民通过政府村委会了解到新农合。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和信息交流的不便成为政策落实的一大阻碍,加之村民自主学习的意识薄弱让成为政策的具体化的一道瓶颈。

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水平不高

调查访谈的孝姑镇居民,大部分人对医保的保障感受都是有保障但不足。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来说,得小病的时候更多,重病时候较少。然而,得小病本身花费的医药费就不多,对于其报销而言,虽少之又少,但在一定程度上,对百姓看病有所保障。但是,当得大病时,花费的医药费更多,但其医保补贴相较医药费而言,是远远不够的。虽有一定程度的补贴,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看病难的问题,没有满足人们最根本的医疗需求。并且,现在医药费用消费逐渐上涨,相对而言,医保报销程度就更有限了。所以,医保确有其保障,但保障也是有限的。

7 医疗消费满意度不高

调查显示,67.22%的孝姑镇居民(255/363)对医疗方面的消费感受是勉强可以接受,15.43%的人(56/363)认为难以承受,17.35%的人(63/363)认为不会造成负担。调查的大部分孝姑镇居民都认为,小病痛例如感冒等在当地小诊所能治好,花费不高。但如果遇到一些较为严重的病,进大医院治疗,所支出的医疗费就是一笔大开销了,对于一些相对较贫困的家庭来说,更是入不敷出。另外,新农合医疗制度中制定的可报销药物和医疗项目种类偏少【6】,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并未减轻农民的医疗负担。

意见与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并改善自我保险意识淡薄的现象。

在关于居民医疗保险的问卷中显示,大多数居民对医疗保险了解度不高,说明医疗保险宣传力度不大以至于居民不了解参保流程,同时说明居民对医疗保险的关注度很低,自我保险意识淡薄。而且,许多宣传只是停留在介绍新农村医疗保险给居民带来的表面好处而已,并没有突出重点。【7】鉴于此情况,建议通过有力的宣传来打消居民的各种顾虑。同时,让居民真正了解新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意义,提高居民参保的积极性。

<二>完善医疗保险相关制度。

当前,我国在医疗保险相关制度上,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就其而言,为了方便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结算,建议推行全国医保“一卡通”。【8】为了方便居民就医用保,建议扩大医保覆盖面。如此,才能更好地满足居民对医疗保险的需求。更有效地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加快医保政策的进程。

<三>加强医疗保险管理与监督。

目前在我国的现实情况下,医疗保险的管理现状令人堪忧。在调查中也发现,居民对医疗保障的具体内容知之甚少或者根本没有概念。建议进一步提高相关内容的透明化程度。【9】通过将所有医疗保险经办业务在同一个服务平台下实行“阳光”管理,公开,公正,透明。比如:公开报账明细,让受报人知道详细报销情况。建议加强对定点医疗单位的全面管理和监督。比如:加强药品价格监督

<四>简化报销程序

一是在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可在医院窗口直接补偿;二是简化县城外就医的转诊手续,限时办结补偿结算手续;三是开通“一站式”服务窗口,实现新农合补偿和医疗救助两项业务一个窗口办理、同时审核结算;四是市级定点医院异地就医即时报销工作,农民异地就医也能够“当天出院,当天补偿”。【10】

小结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村居民获得医疗保障的重要来源,只有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让受保人真正从中获益,才能改变如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普遍现状。通过分析整理数据,不难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贯彻、实施仍存在较大问题。若这些矛盾无法解决,农村合作医疗难以提高。对此,我们提出了相关建议,望对医疗事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柴华敏.中国城乡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及医疗保险研究[D].南开大学:南开大学研究生院,2013.5:3

[2]谭秀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行为的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来自陕西的调查结果分析[D].西北大学:西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2008:1-3

[3]山东省卫生厅.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件汇编[Z].2009:12.

[4]何忠伟,王有年,陈艳芬.北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9:89

[5]刘芳.新型农村医疗费用的研究[J].理论月刊,2011(08):68-70

[6]吕大伟.如何加强新农合资金运行管理[J].财经界,2014.(29):74—74.

[7]石金科. 新农村医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1,19:141..

[8]刘玉娟,杨文毕. 广西异地就医管理的探索与困境[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8):3418-3420.

[9]赵玉香,赵银祥. 我国农村医保现状分析与建议[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8(2):249-250.

[10]林秀琴,福州市新农合医疗现状及发展的满意度评价研究[D].福建:福建农业大学,2013

作者简介:

王璐瑶(1995-),女,汉族,四川成都人,主要从事临床医学。

邓世芸(1994-),女,汉族,重庆永川人,主要从事麻醉医学

降央初(1993-),女,藏族,四川甘孜人,主要从事临床医学。

医疗纠纷调查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1.1 选择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30日在广东江门市医学会正式受理的医案, 24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案, 涉及16家农村卫生院, 均由卫生主管部门和法院委托, 不含受理后经双方同意中止鉴定的医案, 正式受理的医案符合《条例》规定的范畴, 所有鉴定资料齐全。

1.2 统计方法

用自制表格进行归纳整理数据, 设立几大调查项目, 统计各项目所占比例进行分析, 汇总近4年江门市医学会受理农村卫生院24例医案情况制成表格。

2 结果

2.1 农村卫生院发生医疗纠纷的患者一般情况

24例医疗纠纷中, 男性9例, 占37.%, 女性15例, 占62.5%, 门急诊病人8例, 占33.3%, 住院病人16人, 占66.7%。

2.2 24例医案患者年龄构成

见表1。

2.3 24例医案所涉学科分布

见表2。

2.4 24例医案患方申诉原因分类

见表3。

2.5 24例医案涉及医生职称构成

见表4。

2.6 24例医案鉴定结果一览表

见表5。

3 讨论

3.1 农村卫生院骨科医疗纠纷始终处于高发位置[1]

从表1可知骨科医疗纠纷占了外科医案总数的一半, 而外科又是医疗纠纷高发的学科, 24例外科医疗纠纷占了8例, 占33.4%。在农村卫生院为何骨科、普外医疗纠纷首当其中呢, 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3.1.1 农村卫生院技术力量薄弱、高素质人才缺乏, 有些手术病例基层卫生院并不具备手术条件, 但由于种种原因又不愿意把患者往上送, 只好请上级医院的人员下卫生院主刀手术, 部分病例手术本身很成功, 但由于设备落后, 术后观察、护理等环节出现缺陷, 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 引起医疗纠纷。

3.1.2 骨科手术的特殊专业性与认识能力的局限性, 骨科疾病的检查多借助于影像学资料, 但农村卫生院的仪器设备大多只有X光机, 有些骨科手术在固定器的安装上要比较直观, 设备的落后, 给手术者带来难度, 安装不甚理想而引发医疗纠纷。

3.1.3 医患沟通不足, 自我保护意识不够, 创伤所致疾病患者从出现到康复往往需要一年半载时间, 且要定期回院复查, 教患者掌握正确的功能锻炼, 方法很是重要, 而有些患者出院时, 医生的口头医嘱往往在双方争议时很难确定, 功能锻炼恢复不佳, 引起医疗纠纷。

3.2 在医疗活动中, 因药物不良反应致患者死亡是引起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

从表3看出, 在这24例医案中, 死亡病案占医案总数的50%, 而由于药物不良反应致死的占25%, 统计数字表明, 我国是药品不良反应的重灾区, 每年约有500万~1 000万门诊和住院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 其中严重事件可达25万~50万件, 约19.2万人死亡。《药品管理法》规定不可预测的药品反应, 给患者造成危害的, 不构成医疗事故。《条例》第三十三条也规定“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和“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 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不是医疗事故, 从理论上把不良反应排除在医疗事故之外, 《条例》同时规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 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而这6例门诊用药不良反应造成死亡的医案, 均是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消化道疾病使用静脉注射或点滴抗菌素过敏性休克死亡的, 经过专家鉴定, 所使用的药品质量合格, 医生处方正确, 使用方法也没问题, 但还是被药物伤害, 这对于缺乏医药知识的广大农村患者来说, 亲人用药后死亡, 感情上受不了, 要和医院讨一个说法。但是这6例医案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均无一例违规, 但农民患者还是需要付出几千元的鉴定费, 这种雪上加霜的结果, 造成的身心伤害和经济损失该由谁来承担责任?谁为药物伤害买单?

3.3 农村卫生院要严格遵守三级转诊制度, 降低医疗风险

表3所示的6例住院期间死亡病例, 有1例是因转上级医院不及时, 操作违反诊疗护理常规, 第一产程处理不当, 第二产程催产素使用不规范, 胎头吸引术操作掌握不当。没有坚持请示汇报制度, 未能按三级转诊制度及时转诊, 卫生院的医疗过失行为与新生儿死亡有因果关系。根据《条例》第二条, 第四条和《医疗事故分级标准 (试行) 》第一条第 (一) 款, 该医案构成一级甲等医疗事故, 并负主要责任, 该医案上诉省医学会, 维持原鉴定结论。从上述资料分析看, 农村卫生院虽然技术力量薄弱, 设备欠缺, 但一定要遵守医疗护理诊疗规范, 遇到疑难病例要按照三级转诊制度及时转诊, 不抱侥幸心理, 以减少农村卫生院的医疗技术风险, 另外, 国家应尽快制订农村卫生院的诊疗准入制度, 规范农村卫生院的医疗范围。

3.4 大力提高农村卫生院的人员素质和完善医疗技术支撑条件

从表2、表4看出, 农村卫生院的医疗纠纷主要集中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四大科上, 且中、初级职称人员涉案较多, 多种因素导致农村卫生院本科生和高级职称人员奇缺, 该市农村卫生院中级、副高级职称人员占有职称人员总数的14.6%, 而没有经过专业学校培训的人员占去医院的编制现象较普遍, 人员素质较低, 结构不合理, 是严重制约农村卫生院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希望通过人事准入等途径逐步得到解决[2]。

农村卫生院的医疗技术水平较低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对于这些问题期望在短时间内解决也是不现实的, 只能是通过大力抓好农村卫生院医护人员的三基训练, 有计划地分期分批派出医护人员外出学习进修, 上级医院也有帮助农村卫生院的义务, 派出骨干下卫生院带教, 带动卫生院医疗水平的提高。逐步完善常规医疗设备的配置, 据对农村70家卫生院的医疗设备调查, 有17家农村卫生院无半自动分析仪, 14家卫生院无尿液分析仪[3]。常规仪器设备的缺乏, 导致患者病历资料的不完整, 欠缺相关辅助检查资料, 在发生医疗纠纷时, 调查取证, 举证倒置时显得很被动, 由此可见, 农村卫生院应注重医疗技术管理系统的建设, 加强和完善医疗技术支撑条件, 把对人才的培养、医疗技术的提高、管理的完善放在重要位置, 加大对医疗质量管理的力度, 引进适宜医疗技术和设备, 避免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从而达到构建和谐农村医患关系的目的, 使农村医院健康稳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力, 金可, 颜雪冬.111例医疗纠纷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6, 22:250-252.

[2]罗小燕, 廖勇彬, 梁万硕.江门地区5市农村卫生院3年运行情况调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2, 18:608-609.

医疗纠纷调查分析 篇5

由公费医疗保障转为医疗保险是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一个趋势。为了解公费医疗保障制度的实行状况,以便更好的过渡到医疗保险,特开展了此次调查。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此次调查针对北京市某重点高校所有在校本科生,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36份,有效回收率为94.4%。其中男生75人,女生161人;一年级34人,二年级69人,三年级62人,四年级71人;来自城市的185人,来自农村的51人。

该校目前实行的是公费医疗制度即门诊医疗:在校医院、合同医院个人负担医疗费的10%,非合同医院个人负担医疗费的15%;住院医疗:个人负担医疗费的10%(非合同医院住院需符合急诊住院条件或由合同医院转诊)。

调查包括大学生经济状况调查,健康状况调查,对校医院及公费医疗制度的态度及对医疗保险的态度。

二、研究结果及初步分析

(一)大学生经济状况

72.69%的大学生的月生活费支出在800元以下,其中3.87%的学生月生活费在300元以下,如果按9000本科生来计算,那么大概有360个学生每个月除了伙食费及购买必要的生活、学习用品之外所剩无几,所以学校在医疗保障制度的设计上应该考虑给这部分学生以特殊待遇,将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使每一位同学都能享受到医疗保险的好处。

另外,94%的大学生生活费主要来源于父母或亲戚,家庭收入水平对他们的保险意愿及选取保险的种类有一定的影响。

(二)大学生健康状况

92%的大学生身体状况很好,很少生病,这是大学生不同于其他人群的一个显著特点,他们精力旺盛,身体健康,在设计保险种类时应考虑这一特点;与此相对应,平均每学期去校医院就诊和去校外医院就诊的次数在2次以下的比例分别为87%,95%,96.2%的大学生医疗费用占总生活费支出的比例在10%以下,这就为实行医疗保险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三)、对校医院及公费医疗制度的态度

大学生对校医院的满意度明显偏低,只有大约3%的人感到非常满意,9%的人感到满意,50%的人感觉一般,20%的人感到不满意,20%的人感到非常不满意;

对公费医疗保障制度而言,只有5%的同学这一制度如何实施非常清楚,有20%的同学对此一点都不清楚,这说明学校在这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对于这一制度的满意度也偏低,大约24%的人感到满意,55%的人感觉一般,15%的人不满意,5%的人非常不满意。

这既要求我们一方面改进公费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方法,提高校医院的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加快建立医疗保险的步伐。

2、校医院基本职责及需改进之处

在我们的调查中,认为工作人员服务态度需改进的有158人,医生业务水平需改进的有151人,医院环境需改进的有61人,还有其他需改进的一些地方,比如:医院的就诊时间和学生的上课时间重合,药品种类少、质量差,工作效率低等。

在校医院最重要职责的调查中,有103人认为疾病诊治居于首位,有54人认为是定期体检,38人认为是宣讲卫生知识,34人认为是预防保健。

(四)、对医疗保险的态度:

有28%的学生已经参加了医疗保险,有18%的学生未参加但认为有必要参加,有53%的学生未参加并认为没必要参加。由于大学生健康状况良好,很少生病,所以大部分大学生医疗保险意识比较淡漠。学校应普及医疗保险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保险意识,降低因重大疾病给学生个人和学校带来的风险。

对于保险类型,大学生的选择多样,但绝大多数学生选择第一种和第二种,学校在选择保险种类是可参考广大学生的意见。

类型 保费 最高保险额 15元/年 22500元 35元/年 52500元 70元/年 105000元 100元/年 150500元

三、对调查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从对来自农村与城市的大学生的比较中可得出,农村学生每月生活费支出额比较集中,53%都在500—800元之间,城市学生每月生活费支出额比较分散,300-500元、500-800元、800元以上所占比例都在30%左右。农村与城市学生的月生活费支出额相差并不悬殊。但在参与医疗保险情况中,城市有23%的学生参加了医保,但农村只有12%的学生参加了医保。

另外,不同年级参保比例不同,四年级参保比例最高34%,其次是一年级29%,二年级和三年级参保比例,分别为22%,23%。

四、结论

总体看来,目前实行的公费医疗制度实行状况不是很好,学生对这一制度普遍不满意,对校医院的服务也不满意,因此实行医疗保险势在必行;由于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很好,大部分大学生的医疗保险意识不强,只有少部分学生已经参加了医疗保险,并且来自农村与城市大学生参保比例及各年级大学生的参保比例都不均匀。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生活费主要来自家庭,因此家庭经济状况对他们是否参加医疗保险,选择何种类型的保险有较大的影响。

五、对大学生医疗保险经营模式的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我认为大学生医疗保险模式应采取一种政府补贴、商业保险公司运作、学校和学生共同缴费的强制保险模式。这种模式有几点要求:

一是广覆盖与特殊照顾相结合。保险范围应包括所有在校大学生,另外对贫困大学生学校应给予特殊照顾。

二是需要政府予以补贴。大学生没有被列入到城镇医保体系中,但他们也都是城镇户口,并且他们在校期间没有固定的收入,由政府、学校、个人共同负担是比较合理的。

三是采取商业运作模式。保险公司有自己经营团体健康险的经验和优势,而且大学生在校时间固定,不存在个人积累的问题,交由保险公司作定期经营比较合适。

医疗纠纷调查分析 篇6

【摘要】对长沙市某三所高校在校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医疗保障实行状况及相关内容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以对进一步完善新时期下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医疗保障

【中图分类号】R1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8-0139-01

随着我国医疗保障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在校大学生的医疗保障体系却处于真空地带,为逐步改善这一状况,并为各地在探索实施大学生医疗保障政策方面提供依据,对长沙市三所高校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对象此次调查针对长沙市A、B、C三所高校在校学生。其中A校收回120份;B校收回80份;C校收回100份。问卷调查采用整群随机分层抽样方法,以专业分层,以班级为单位,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00 份,有效率为75%。其中男生200人,女生100人。

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主要采取现场填写调查表的方法及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访谈。当场发放问卷、当场回收。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月生活费支出、健康状况、医疗满意程度、对医疗保险的态度以及各校参保情况等。应用SPSS 121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大学生经济状况见表1。

2.2大学生身体状况回收的问卷显示300人中276人选择身体状况很好,几乎不用去医院看病;平均每学期去校医院就诊的次数在2 次以下的比例为80%;96%的大学生医疗费用占总生活费支出的比例在10%以下。

2.3医疗满意程度见表2。

2.4对医疗保险的态度见表3。

2.5实际参保情况见表4。

3讨论

3.1高校医疗保障是条脆弱链条,一碰就断我国高校的医疗保障体制自建国初期一直延续至今,这套几乎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已经严重不能适应形势需要,大学生普通疾病治疗水平极低,大重病和意外伤害则无力保障。

3.2大学生也应纳入全民医保医疗保障体系的设计不应该让大学生游离于体系之外,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障是公费医疗制度与商业保险并行,学校补助为辅的运营模式。

3.3开展学校救助大学生是个青年群体,患病率低。在医疗保险方面,学校有责任和义务进行积极引导。

3.4商业医疗保险尚需进一步完善商业保险公司通过设立起付线、制定免责范围以及最高支付限额等维护其商业利益,使部分患重大疾病的学生报销金额有限;其次保险理赔手续繁琐、时间长,且保险金是事后支付,即“雨后送伞”。导致其在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3.5建立高校社区服务在国家大力推行社区卫生规划的大背景下,尝试以一个或几个临近的高校为社区,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基本诊疗、疫苗接种等社区卫生服务。

我国医疗职业安全立法之调查分析 篇7

关键词:医疗卫生,职业安全,立法

0 引言

人类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面对的两大灾难,一是战争,二是瘟疫。战争是人与人能力与智慧的较量,战争免不了有流血和牺牲,往往胜利的取得是用人的智慧和生命而换取的。每一次战争都留给后人许许多多可以称颂、追忆、学习的英雄人物。共和国给予了英雄们无上的荣誉,一是对他们为国家、为人民做出的贡献给予肯定,二是为了激励后人。战争是人为的,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避免的,而瘟疫则不然,它是自然界的产物,它与人类生存的环境、人类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

自从有人类以来,瘟疫的最初发生都是不可知的,往往是用人的生命做为代价,用血的教训并经过几代医学家们艰苦努力,部分传染性疾病才得以遏止。

目前仍然有一些传染性疾病,特别是一些病因不明的具有强烈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者人类的健康。在此其中,医务人员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为了捍卫人类的文明,人类的健康始终战斗在第一线,无私的奉献,履行着作为人类生命的保护神应尽的义务———维持生命、恢复疾病、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在面对传染性疾病对人类的威胁,在生于死的抉择面前,医务人员冲锋在前。人们堪称面对瘟疫,就是人与大自然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如2003年二月春季,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我国部分省份、地区发生的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呼吸系统疾病———非典型肺炎,给我国各行、各业在经济与发展方面或多或少均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及影响,更重要的是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使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因“非典”而发生了改变。又如2009年秋季在世界范围内爆发的感染率极高、波及范围很广的甲型H1N1流感。世界卫生组织称甲流将感染全球80%人口,那么医务人员也不会幸免。

下面就此问题谈一谈我国目前在医院医务人员安全防护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仅供同行们参考。

1 卫生管理部门对传染性疾病应有长效防范机制

呼吸道传染病过去主要也是以流感为主。并且,国家卫生体系以国有为主,而国有资产对预防投入比较低,因此,造成不仅综合医院硬件和软件建设缺乏应急能力,即使专科传染病医院也存在这些问题。

另外,日常管理中不重视传染科建设,再加上有的医院管理者短视,也影响医院对该科硬件和软件的投入。诊断治疗和护理呼吸系统急症需要经验丰富、有专业特长的临床专科意识和护士,还需要呼吸机、血氧监护仪、床头X光机等专用设备,而这些都严重不足。

2 医护人员应有居安思危的思想意识

长期以来,由于各类传染性疾病在全国范围内给予控制,偶有也是散发病历,人们对防范传染性疾病的警惕性下降,再加上市场经济体制给管理者带来的冲击,只顾经济利益及眼前利益,对医护人员缺乏必要的预防传染性疾病知识及技能培训和相应的宣传教育。对传染性疾病病房的建设严重不足。

3 医护人员操作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3.1 对于呼吸道强烈传染性疾病,在医院内医护人员感染比较多、比较集中,有三大原因:

第一,医务人员和患者接触的最早;

第二,他们和患者接触的距离最近;

第三,医务人员和患者接触的频率最多。

3.2 临床应用消毒液对空气、物品、器具及病人的废弃物进行消

毒,一些消毒液对医务人员的身体有严重损害。在医院内,患者居住、治疗、修养的环境更应该严格的消毒,因此有些一线的医护人员认为消毒次数越多消毒效果越好,结果造成部分医护人员对消毒液发生中毒反应。比如,呼吸困难、心率加快、面部肿胀等。

3.3 医院内从事辅助检查科室医护人员,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

物质(如X光、紫外线)、有毒的药物、容易引起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等也是影响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

3.4 医护人员在进行各种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各类

锐利器械的刺伤,如果正好遇上被污染病菌或病毒的器械,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就有可能受到威胁。面对医院内可能存在的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隐患,应采取一定的方式———职业安全立法,来保护广大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

4 医护人员职业安全立法建议

卫生管理部门对医疗卫生系统内部可能出现的威胁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加强医疗护理人员的岗前及岗上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培训。应规范医用防护用品的采购政策。医用防护用品的采购、使用关系到一线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降低感染率。适当增加医护人员的各种劳动保护费用。

经过近十几年的努力,我国职业病立法工作已经正式列入国家立法计划。职业卫生立法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医护人员职业安全立法,关系到广大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的人身安全与身心健康,也关系到我国未来医院卫生事业的发展。因此医护人员职业安全立法是广大医务工作者所期盼的大事。

参考文献

[1]李涛.关于我国职业卫生立法之浅见[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1,10(19)329-331.

[2]现代护理报.2003,5,23,第四版.

医疗损害责任司法实践的调查分析 篇8

1 关于最高人民法院“损害后果出现在侵权责任法实施之后”的理解

对最高人民法院规定“---侵权行为发生在《侵权责任法》施行前,但损害后果出现在侵权责任法施行后的民事纠纷案件”,对该条“损害后果出现在《侵权责任法》实施之后”的理解有所不同。

调查显示,多数律师和法官认为损害后果在2010年7月1日之前不能确定的都应当适用《侵权责任法》,患者则多数认为应该以起诉时间为准,医院系统人员对此的理解是多样均等的。由此可以看出,如何正确理解最高院这条解释需要明确(见表1)。

2 举证责任问题

2.1 关于《侵权责任法》第58条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的相关情形的理解

《侵权责任法》第58条规定,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2)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3)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

调查显示,有50%左右的法官和医务人员认为,出现了《侵权责任法》第58条所列的情形,就应当实行过错推定原则,由医疗机构承担全部举证责任;50%左右的律师和医务人员认为,《侵权责任法》第58条只是减轻患者对过错的举证责任,并不是过错推定原则;59%的患者认为,只要医疗机构出现其中任何一款情形,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由此可看出对该法条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非常有必要进行明确(见表2)。

2.2 对于《侵权责任法》实施后,我国医疗损害责任举证责任配置的理解

调查显示,多数患者仍旧倾向于按照以往的最高院司法解释,由医疗机构承担因果关系和过错举证责任;而法官、律师和医务人员的理解比较集中在“采用谁主张谁举证以及特定条件下的举证责任转移”。这说明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侵权责任法》对于举证责任分配的原则(见表2)。

3 医疗损害责任鉴定问题

3.1 现有的司法鉴定机构是否有法定临床医学鉴定资质

调查显示,60%以上的律师和医务人员认为,现有的司法鉴定机构不具备法定临床医学鉴定的能力和资质;患者则多数认为说不清;而法官对此问题回答分散,说不清的占多数。对此问题有必要进行讨论(见表3)。

3.2 医学会是否有法定临床医学鉴定资质

调查显示,50%以上的法官、律师和医务人员均认可医学会在临床医学鉴定上的资质,而患者35%认为有,45%认为说不清,还有20%认为没有(见表3)。

3.3 法医是否有能力承担临床医学鉴定工作

在这个问题上,60%以上的律师和医务人员普遍认为法医没有进行临床医学鉴定能力;而法官在这个问题上认识分散,认为没有能力的占32%;患者则大部分认为说不清(见表3)。

3.4 医学会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能否等同于医疗损害责任过错鉴定

调查显示,30%左右的律师、医务人员认为能等同;77%认为不能等同;40%左右的律师和医院人员、64%的患者认为说不清(见表3)。

3.5 现有的法医司法鉴定机构的优、缺点及其承担临床医学鉴定的缺点

调查显示,接近50%的受访者认为法医司法鉴定机构的优点在于鉴定结论更符合司法实践的需要,以及鉴定机构独立于医疗机构之外相对中立;多数受访者认为法医司法鉴定机构的缺点在于其是中介赢利性机构、收费较高,且缺少临床专家参与鉴定并缺乏抽取专家的程序(见表3)。

综合其他选项,大多数的法官、律师、患者和医务人员都认为法医不是临床医生,不具有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不具备专业学科水平。这是其承担临床医学鉴定的缺点所在(见表3)。

3.6 医学会鉴定的优、缺点

调查显示,多数受访者认为医学会鉴定的优点集中在有法定程序、有全面的临床专业专家库和收费较低上,有30%的患者认为医学会的事业单位属性也是其主要优点;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医学会鉴定的缺点主要集中在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以及医学会鉴定专家缺少中立性上(见表3)。

3.7 不能进行鉴定时,法官能否委托专家出具咨询意见并以此作为审判依据

调查显示,近60%的受访者认为,不做鉴定时可以咨询专家并以专家意见作为审理的依据(见表3)。

3.8 司法鉴定机构与医学会做出的鉴定结论的证明力比较

调查显示,多数法官认为两种鉴定结论证明力一样大,而25%的法官认为司法鉴定的结论证明力大;其他人群则多数认为需要视具体情况判断两种鉴定结论的证明力(见表3)。

3.9 鉴定费应如何交纳

关于鉴定费如何交纳的问题,多数法官和律师主张由鉴定申请方交纳,医院人员则可以接受双方分担预付的方式。

4 告知义务问题

4.1 有关医务人员说明义务的范围问题

调查显示,60%以上的法官和医务人员认为告知义务的范围应限于《侵权责任法》第55条的规定;40%的律师则认为治疗方案和其他诊疗有关的重要事项都要告知;42%的患者认为告知的范围应当更大,应包括管理相关的事项。这说明在实践中对医疗告知的法定义务的范围需要明确(见表4)。

4.2 由于患者隐瞒或谎诉病情而延误治疗造成医疗损害,应如何分担赔偿法律责任

调查显示,80%以上的法官和律师都认为应视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过错判定是否承担赔偿责任;66%医务人员认为患者承担诚信责任,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45%的患者认为医疗机构仍应承担责任。从这里可以看出医患间对于如何分担责任的认识差异(见表4)。

4.3 医务人员违反告知义务时医疗机构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79%的法官认为,违反告知义务但没有造成实际损害后果的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或者只承担象征性的精神赔偿或补偿责任,甚至30%的患者也认为没有实际损害后果时医院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见表4)。

4.4 如果与损害无因果关系,告知不足的结论是否承担赔偿责任

在与损害无因果关系的情况下,60%以上的律师和医务人员认为告知不足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60%以上的法官和近50%的患者认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只不过责任比例有差异。这说明告知不足与损害后果无关是否应该承担赔偿责任是需要进一步讨论明确的。

5 不必要检查问题

5.1“过度检查”(不必要检查)的标准

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不能以大型医疗设备的检查结果、费用报销和医保部门的认定作为判断“过度医疗”的标准(见表5)。

5.2 应当如何确定是否构成“过度检查”

调查显示,多数受访者都认为应该由临床医学鉴定机构或者临床专家来判断是否构成“过度检查”(见表5)。

6 医疗产品责任问题

关于《侵权责任法》第59条规定的医疗产品责任案件,在诉讼中是否应当追加缺陷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或不合格血液的生产厂家或提供机构为共同被告的讨论(见表6)。

调查显示,仅15%的法官和5%的医务人员认为不应当追加厂商成为共同被告,而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可以追加并进行合并审理。

7 医疗损害赔偿问题

7.1 新生儿死亡赔偿金标准是否应当与一般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死亡赔偿金计算标准一致

法官和患者中认为新生儿死亡赔偿金标准与一般人身损害案件计算标准应当一致的和认为不应当一致的比例相当;多数律师和医务人员认为不应当一致。这个问题反映了受访人员存在认识差异,有必要进一步进行讨论(见表7)。

7.2 患者在接受诊疗过程中死亡的,其死亡赔偿金是否应当与一般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死亡赔偿金标准一致

尽管在赔偿的标准和年限上意见不同,但近60%的法官、70%以上的医务人员及50%以上的律师都认为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死亡,死亡赔偿金的标准不应该和一般人身损害案件一致,而半数以上的患者则认为应当一致(见表7)。

7.3 医疗损害责任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是否应该设置上限

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医疗损害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应该设置上限,但也有半数患者认为不应该设置上限(见表7)。

7.4 对后续治疗费用的概念的理解

绝大多数受访者认同后续治疗费用应该包括治疗和康复训练两项内容,但患者人群对此问题的认识存在差异,对后续治疗的概念和内容需要加以明确(见表7)。

7.5 认定后续治疗、康复训练维持费用的方法讨论

多数法官认为应该委托司法鉴定机构判断后续治疗、康复费用;50%以上的医务人员认为应该由医学会认定;患者和律师则认识各半(见表7)。

7.6 关于认定护理费的判断方法

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不能仅凭病历和法官自行判断来认定,而应该由独立的医疗专业鉴定机构来认定。63%的医务人员认为应委托医学会判断;36%法官、41%律师认为应委托法医司法鉴定机构判断(见表7)。

7.7 营养费是否应包括在赔偿范围之内,是否需要单独营养由谁判断

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营养费应该包括在赔偿范围之内,并且应该由医学会或者司法鉴定机构等独立专业机构进行判断是否需要单独营养(见表7)。

7.8 非医疗过错补偿问题

关于哪种途径是非医疗过错行为造成的医疗损害补偿的最佳首选问题,调查显示,多数法官选择了医疗保险、医疗意外保险和社会救助形式;50%医院人员认为医疗意外保险是无过错医疗损害中最佳补偿途径;律师多数选择了医保和政府救济手段;患者则更加倾向于商业保险和政府救济(见表7)。

8 病历问题

8.1 如何认定病历的涂改、伪造等瑕疵

调查显示,50%左右的法官、患者及大多数医务人员认为应由法医司法鉴定机构认定;而48%的律师、41%的医务人员认为应由医学会组织专家来认定病历的修改等瑕疵(见表8)。

8.2 应该由谁来界定部分病历的涂改、伪造能否影响医疗损害责任鉴定的进行

调查显示,56%的法官和69%的患者倾向于由法医司法鉴定机构来界定病历的修改是否影响鉴定的进行;56%的律师和57%的医务人员则更加愿意选择医学会专家来判断这个问题。这说明,对病历的真伪鉴定应该由哪种机构来承担的问题,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争议,值得进一步讨论(见表8)。

8.3 没有病历或病历资料不全,但有客观检查结果、尸检报告、双方一致认可的事实或一方陈述,能否委托鉴定

调查显示,80%的法官和90%的律师认为委托鉴定并不依赖于病历资料,只要具备能够查明事实、判断责任的材料,就可以委托鉴定。50%的患者则认为说不清。40%医务人员认为能委托鉴定(见表8)。

8.4 电子打印病历的效力判断采用哪种标准比较符合中国现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调查及分析 篇9

本文通过对三个地区的实证分析, 从参合状况、基金筹集、分配补偿、监督管理等角度, 综合考察三地新农合的实施现状, 结合2009年初新医改政策的出台, 对新医改背景下的新农合制度的完善进行了一定的政策预期, 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以期探索使该制度本身能够依据现实因素因地制宜推行, 同时又让农民有充分发言权和参与权的方法。

一、三县新农合制度现状分析

在新农合进行实证研究时, 可以将新农合制度分解为参合状况、资金筹集、分配补偿、监督管理四个方面进行考察, 并突出横向的对比分析。

1、农户参合状况。

农民家庭的参合状况与对新农合的满意度、熟悉程度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 山东贺家村参合率为93.5%, 河南戚老村为89.5%, 重庆巫山路口村为87.5%。从调查的结果看, 三地新农合参合率与所在县的统计资料基本一致。

在对新农合作的满意程度调查中, 河南戚老村近四成农民比较满意, 超过一成不满意;山东贺家村比较满意的占到六成;重庆路口村则达到了近七成。可以看出, 东、西部地区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总体上高于中部。调查同时表明, 农民的参合状况与其对新农合的熟悉程度有关。三地农民对新农合的熟悉度都较高, 这与三地农民较高的参合率表现出正相关。

2、资金筹集。

资金是新农合正常运转的物质保障。新农合资金是否及时到位和充足, 影响新农合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下面将以调研中的资料为基础对新农合的筹资渠道、筹资方式进行相关阐述 (见表1) 。

注:调查数据截止2008年7月

在筹资渠道上, 三地筹资的主渠道是政府补贴和个人缴费。政府在新农合制度中处于主导地位, 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是保障新农合资金长效增长的关键。从三地横向的比较看, 由于处于不同的经济地带, 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财政保障能力导致了三地不同的筹资能力, 即东部地区强于中、西部, 中部与西部相比占有优势。

从筹资方式看, 山东邹平贺家村以农民自觉缴款为主, 具体操作方法是当地村干部通知缴款时间、地点、金额等, 农民自觉去缴费;河南上蔡戚老村采用的是当地新农合组织部门在村庄设立缴费点, 由农民按规定时间自主缴费。重庆巫山路口村则采取干部或乡村医生挨家挨户上门收取的方法。山东邹平新农合的缴费跟农业税取消之前的缴费方式一致, 农民对缴费流程比较熟悉, 且成本较低;河南戚老村的情况比较类似;重庆路口村的方式可以保证农民的缴款率, 但成本较高。

三地的资金筹集方式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沿袭性。例如, 山东贺家村采用的缴费流程与之前的农业税相同, 这从某种意义上减小了农民缴费的“转换成本”。二是地方性, 当地干部能够结合本地实际, 以方便群众为出发点。三是强制性, 当地村干部未将新农合费用收缴和传统的农村“提留”严格区别。这有悖于新农合自愿的原则, 但保证了参合率经过几年的实践, 当地农民参合与缴费的主动性明显增强。所以, 新农合要持续发展, 应该加强其强制性。

3、分配补偿。

在补偿比例方面, 医疗费用的补偿比例主要包括起付线、封顶线和报销比例 (见表2) 。

从表2可以看出, 三地补偿方案中起付线基本相同, 重庆巫山和河南上蔡的起付线相对于山东邹平更低, 农民的受惠面更广。尤其是重庆巫山通过扩展门诊日常医疗救助, 更多群众能够“小病即治”, 给低收入群体带来实惠。封顶线方面, 邹平为每人每年2万。河南上蔡和重庆巫山均超过了东部地区的邹平, 分别达到2.5万和3万元, 绝对差分别达到0.5万和1万元。笔者认为, 山东邹平应该在保证基金安全的前提下, 可以适当提高报销比例和封顶线金额。因为无论是从经济能力来讲, 还是从政策的执行力上, 邹平县完全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报销比例方面, 三地虽然略有不同, 但大体报销金额差别不大, 河南上蔡的报销金额略高于其他两地。山东邹平的报销金额又低于重庆巫山。同时, 在差异性方面, 邹平和巫山只是根据医疗费用的金额不同确定不同的报销比例;上蔡则在这一基础上定点医疗机构的级别又进行了区分, 将具体方案具体化, 在考虑病人医疗费用金额差异的同时, 又注意到不同地区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以及经济承受能力, 相比而言可能更加合理。

但目前三地普遍存在着报销手续繁琐、报销不及时和工作人员态度方面的问题。新农合制度的继续完善和发展,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细节方面的工作。如何最大程度简化报销手续, 有效降低农民的因病致贫率, 方便农民的生产生活, 应该是新农合制度完善中应着重注意的。

4、监督管理。

强化新农合定点医院监管, 确保新农合基金合理支付, 是维护广大农民群众利益的根本的要求。一方面, 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具有其特殊性, 不同于商业医疗保险, 没有强制性, 而是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和福利性。另一方面, 它不同于社会保障基金, 不能用于投资, 因此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实行封闭运行机制。新农合基金监管的特殊性也因此而变得尤为重要。

三地在新农合的基金监管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例如, 邹平县合管办加强了对基金运行各个环节的监管, 各级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在醒目位置设立公示栏, 定期公示新农合资金收支情况和受益人员补偿情况。通过设立服务监督台、监督信箱, 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等。巫山县则通过健全县、乡监管机构, 确保新农合资金管用分离、管办分离, 保障了基金安全等。

调查中也发现, 三地新农合管委会和监督委员会通过出台相应制度和管理办法, 起到了较好的监督作用, 新闻媒体的效用也相对较好, 但其他主体的监督作用没得到很好的发挥, 尤其是参合农民处于弱势地位, 缺乏行使监督权的信息资源和制度化的监督途径。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当地政府给与农民的知情权有限, 农民认为基金使用透明度不够的比重在上蔡为56%, 巫山为35%, 邹平为63%。因此, 在基金使用透明度方面, 三地都应该加强工作, 切实保障农民知情权。

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1、模型的构建。

考虑到东、中、西地区差别对新农合影响因素的差别, 以下设计二项回归模型来研究影响参合的因素, 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得到模型:

同时构造如下模型, 分别对全国、西、中和东部地区分别进行回归分析:

其中L=In (p/1-p) ) 。从该式中可以看到, L值越大, 参合率越高。

2、实证分析。

选择SPSS17.0软件, 根据 (2) 式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时选择“向后条件”回归。由于调查样本有限, 处理比较困难, 可以放宽标准, 把“选项”中“进入概率”中的“进入”和“删除”分别调整为0.1和0.3。按“向后条件”规则逐步剔除, 得到模型如下:

遵循上面的思路, 对山东邹平、河南上蔡、重庆巫山的调查数据分别进行回归, 得到下面的三个回归模

其中, L1, L2, L3分别为三个地区的回归模型, 三个模型均为变量剔除之后的最终统计模型。

3、结论与讨论。

从模型中可以看到, 不同地区影响新农合参合意愿的因素存在着共性, 也有一定的差异。以下着重通过三地个体回归模型的比较, 对参合影响因素的地区差异性进行对比探讨。

(1) 三地农民年总收入、家庭医疗支出费用对参合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西部的经济水平明显低于中、东部地区, 重庆市巫山的农民主要考虑的是他们的年总收入, 而中、东部地区经济水平较高, 农民并不太重视年收入的影响。西部地区农民想参合, 但往往认为这些钱用在其他方面比花在医疗上的效用更大, 导致参合率偏低。相反, 东、中部地区更加注重家庭年医疗费用支出。从回归模型中可以看到, 医疗支出的影响, 在东部呈现正相关, 而中部呈现负相关。

(2) 不同地区农民的文化程度对新农合参合影响和作用方式不同。文化程度对中西部地区参合率的影响在方向上却相反:中部呈现出负相关, 西部呈现出正相关。这是因为中部教育水平相对西部比较高, 更多的知识分子外出到东部, 又受到外出务工人员医疗费用受到拒报的影响, 呈现出负相关;西部外出知识分子相对较少, 参合率与文化程度成正比是显而易见的。农民的文化程度远不及城市居民, 所以, 报销程序越繁琐, 对他们来说难度越大, 所花费的时间成本也就越多。

(3) 考察因子中新农合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对新农合参合作用方向较为相似。新农合相关工作人员的态度直接影响新农合的服务质量, 更直接地关系到该优惠措施的落实情况, 模型中反映:相关工作人员的态度越差, 农民的参合积极性越低。

(4) 三地在政策落实效率和出资标准高低方面的不同对新农合参合影响的差异。在政策的落实效率对新农合参合的影响上, 中、东部分别表现出了正相关和负相关。东部地区生活水平高于中、西部, 中西部追求满足基本的卫生保障, 东部则对新农合有着更高的期望值。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 不满意反而是发展水平高的表现, 这是当前我国经济水平发展不平衡的反映。同时, 个人出资标准越低, 参合率越高。

(5) 受外出务工人员报销情况因素对三地新农合政策影响的不一致性。在外出务工人员的报销问题上, 中西部均表现出了负相关, 即拒报率越低参合率越高。原因是中西部农民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空间, 到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打工。相反, 东部的农民很少到中西部地区打工。实践证明, 前几年由于异地报销的技术问题难以解决, 中西部地区的参合率一直不高。2008年开始, 部分地区开始异地报销, 大大提升了农民的参合率。

三、完善三地新农合制度的对策建议

依据上述实证分析结果和检验分析情况以及对新农合实施现状的分析, 笔者认为, 有重点地推进新农合制度的完善工作, 关键在于实现制度的本地化。

在新医改的大背景下, 笔者认为:山东邹平制度的本地化应该着重从提高报销效率、政府的执行效率以及新农合的基金监管等几个大的方面开展工作, 从提升新农合的财政补助标准入手, 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报销比例和支付限额, 率先探索城乡一体化的医疗卫生制度模式。但同时应该注重提高报销的效率, 扩展农民受益面, 切实加大制度的落实效率, 在国家更多优惠政策的扶持下, 尤其应该注重行政效率和行政能力的提高。同时, 应该完善新农合资金的监管, 加强参合农民行使监督权的制度化的监督途径, 给予农民充分的知情权。

就河南上蔡而言, 其制度的本地化应该着重从观念更新、人才吸引、增加投入和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报销问题等方面展开, 可以在新农合前一阶段实施经验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农民的保障水平, 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实行城乡联保, 建立贫困农民档案, 实行特殊医疗报销和专项资金大病救助制度, 将新农合制度推向深入。通过加大教育投入, 更新人们的观念, 结合当地文化传统, 加强政策的可行性研究。另一方面通过提升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和保障能力, 着力解决外出打工拒报问题, 简化报销手续, 方便异地报销。

重庆巫山在某些方面, 比如封顶线和“小病即治”等方面做得较好, 农民受惠较大。但基金增长的长效机制没有形成, 新农合继续深入发展的难度较大。其制度的本地化应该着重从国家支持、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和开展针对贫困农民的医疗救助制度等方面展开, 在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的基础上, 新农合的保障能力。一方面要保障新农合资金的长效增长。另一方面考虑实施二次补偿, 加快医疗救助制度建设。

四、结语

新农合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涉及太多的利益分配的矛盾, 其良性发展有赖于制度上的不断创新。另外, 新农合作为一项公共事业, 政府在决策中必须将其定位为公共物品。因此, 在新医改方案中, 明确提出政府在新农合中的主导地位, 这是应该坚持的。加强新农合的强制性, 可以以制度的形式确定, 这不会改变新农合的制度性质, 而更有利于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有理由相信, 在新医改的大背景下, 随着国家对农村政策的倾斜的资金投入的增加, 新农合的持续发展将给农民带来更多的实惠。

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政府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在对山东邹平、河南上蔡、重庆巫山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考察了新农合的制度现状, 通过建立全国和三地区影响参合率的二项logistic模型, 分析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2009年初新医改政策的出台, 提出改进与完善新农合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新农合,logistic模型,新医改

参考文献

[1]蔡昉:刘易斯转折点—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2] (美) 富兰德:卫生经济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3]张琪:中国医疗保障理论、制度与运行[M], 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 2003;

[4]范伟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分析与对策[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7;

[5]李琼: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研究:问题、措施与发展趋势[J], 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5) ;

[6]李和森: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研究[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

[7]黄余送、杨善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模式探索[J], 湖北社会科学, 2007 (9) ;

医疗机构消毒剂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哈尔滨市香坊区内随机抽取35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1.2 调查内容和方法

1.2.1 调查方法

对所有被调查的医疗机构采用相同的调查方法, 根据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制定统一调查表, 分别对消毒剂索证是否齐全、使用方法、定期监测、有效期、使用记录、个人防护等情况, 进行现场检查询问逐项记录, 同时对消毒剂做抽样检测。检测项目包括使用中消毒剂菌落总数、致病菌以及有效含量。

1.2.2 监测方法

依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规定的方法进行监测。

1.3 合格标准

细菌学检测要求消毒剂中不得检出致病菌、菌落总数<100cfu/ml。消毒剂浓度合格标准依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执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被调查的35家医疗机构采购消毒药品时, 能够向生产企业或供货商索取相关产品有效证件或复印件并登记完整的单位有30家, 占调查总数的85.71%;使用消毒药品时能够做到记录完整的有32家, 占91.43%;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3家使用过期消毒药品, 能够正确配制和使用消毒药品的仅有15家, 占42.86%;采用化学指示卡对消毒剂有效浓度定期监测的有25家, 占71.43%, 但均未进行微生物污染检测;在配制和使用消毒药品时能够做好个人防护的有家占

2.2 常用消毒剂检测结果见表1。

注: () 为%;被检测消毒剂中均未检出致病菌。

3 讨论

在临床工作中, 医护人员正确使用、管理消毒剂在预防医院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是医疗质量和安全的保证。本次调查发现对消毒药品的使用方法和定期监测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被检测的消毒剂均未发现致病菌;菌落总数合格率除器械液为95.45%, 其余均为100%。消毒剂浓度检测显示, 碘伏合格率最高, 为92.86%;戊二醛合格率最低, 为84.00%;表明消毒剂浓度合格率还有待提高。为保证消毒质量, 建议: (1) 加强对消毒剂浓度和微生物污染的定期监测; (2) 由于受条件和检测设备的限制, 医疗机构在硬件设施上应加强投入, 提高检测能力, 以确保检测工作更加规范化、合理化; (3) 连续使用的消毒剂溶液应依据使用频率适时调整使用时限, 消毒剂有效成分低于有效浓度时, 应及时更换使用中的消毒剂, 盛装消毒液的容器要定期做消毒或灭菌处理, 防止被污染。有些医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 对各类消毒药品的性能、消毒作用时间和浓度不明确, 导致在使用过程中难以达到预期的消毒效果, 特别是对戊二醛的使用较为混乱。因此正确使用和合理使用消毒剂是达到消毒灭菌效果的重要前提, 使用时要按说明书的内容, 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选择适宜的消毒剂, 以达到消毒目的。各医疗单位应加强医务人员消毒知识的培训, 严格消毒剂的管理和使用消除隐患减少事故

上一篇:中国象棋的编程设计下一篇:行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