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相关专业

2024-06-10

环境相关专业(精选十篇)

环境相关专业 篇1

一、针对不同授课对象, 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为广泛, 教学对象包括环境类本科生、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公选课学生, 因此不能一成不变地将同一教学内容应用于所有层次的学生。对于环境科学专业学生, 该课程注重的是原理、机理方面的讲解以及全面介绍环境科学的概况, 使学生对环境科学所涉及的主要领域有全面的了解, 激发学生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兴趣;而对于选修该课程的与环境相关专业的学生, 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环境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 了解环境科学中处理问题的思路, 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认识与参与意识,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2]。因此, 在教学内容深度上应该有别于环境类专业的学生。而目前大部分教材更适合于环境类专业的学生, 如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出版及再版的多本教材, 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刘培桐教授主编的《环境学概论》、杨志峰教授主编的《环境科学概论》、清华大学何强教授主编的《环境学导论》、南京大学左玉辉教授主编的《环境学》等, 这些教材多注重于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程度较深, 更适合于环境类专业的学生。而将这些内容应用于非环境专业的学生就较为深奥, 钱易院士、唐孝炎院士主编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广度, 更适合于作为公共选修课的参考教材, 但作为地学类专业学生的教材在深度上又略有不足。因此, 对于这类学生的开展的“环境科学概论”选修课很难找到合适的教材。

本校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 在分析比较国内外相关教材的基础上, 制定了“环境科学概论”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体系。本选修课共32学时, 共制定了7章教学内容, 包括:环境、环境问题和环境科学、全球性环境问题、生态学基础、生态破坏、人口、资源与环境、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可持续发展等。前五章重点讲解环境科学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以及相关基础知识, 第6章涉及内容较多, 重点使学生掌握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噪声等环境污染及防治措施的知识。在这一章中,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讲授的重点又有所不同, 如针对水文及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学生, 应重点突出水环境, 特别是地表水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方法的讲解;而针对应用地球化学专业的学生, 应重点突出土壤、固体废物方面的讲解。总之, 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 重点讲授相关知识。

二、注意联系实际, 及时充实更新教学内容

由于环境科学学科本身具有涉及面广、学科交叉性强、发展极为迅速等特点, 即使多数教材以一般不超过5至10年的速度出新再版, 一些内容也跟不上当今环境科学学科发展的速度, 因此, 本课程更应该做到“常讲常新”。可以通过书籍、互联网、电视、期刊、报纸等媒介收集相关资料, 把国内外在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 相关环保政策、制度、法规和标准的颁布和修订, 近年来所发生的环境热点问题等都纳入到教学中[1]。例如, 新技术方面, 可以将近年来国家实施的“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情况以及所研发的新型水处理技术介绍给学生;政策方针方面, 可将“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在讲解可持续发展内容时介绍给学生;热点问题方面, 可以将近年来陆续发生的“松花江重大水污染”、“太湖蓝藻污染”、“儿童血铅超标”、“PM2.5”等事故或热点问题作为实例进行讲解。这些及时更新的、联系实际的内容纳入到教学内容中, 既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能增强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与参与意识。

此外, 在收集最新资料的过程中, 教师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们集体的智慧。, 例如, 可以给学生布置与“新”、与“热”有关的作业, 如“介绍正在发生在你身边的环境问题”, “70亿世界人口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如何看待能源危机与核能安全的双重矛盾?”, “如何认识和理解低碳生活?”等。这些作业要求学生自主收集资料并以论文或课堂演讲的形式完成, 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增强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在批阅学生的作业时, 也会了解到自己可能未掌握、未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突出多媒体教学,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

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 承载信息量大, 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 并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鉴于“环境科学概论”课程实例多、信息量大的特点, 将多媒体如PPT课件、图片、Flash动画和视频等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在介绍环境问题时, 将大量的环境问题及其所造成的危害的图片展示给学生, 通常会引起学生内心的极大震撼;在介绍臭氧空洞的形成、水处理工艺流程等知识时, 可以通过制作Flash动画演示相关动态过程;此外, 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集相关视频短片资料, 如“楼兰古国消失之谜”、“世界八大公害———水俣病、痛痛病”、“澳大利亚生物入侵”、“广东贵屿:难以摆脱的电子垃圾污染”、“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等视频资料, 还可以购买到相关教材所附带的视频资料, 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材配套的系列视频资料。这些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资料通常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 在运用这些Flash动画、视频等进行演示时, 它们的数量以及演示时间应受到控制, 例如, 一般每节课不要超过两个, 每个资料的演示时间不应超过5分钟。时间过长, 会影响到教学进度并且部分学生会失去兴趣以至于精力不集中。此外, 从互联网上获取的视频资料应该进行适当的剪裁和处理, 特别是片头, 需要注意去除一些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如广告, 并最好加上适当的标题。

当然, 多媒体教学有诸多优势, 但也有不足之处, 如呈现信息速度过快, 学生往往跟不上教师的速度等。在突出将多媒体教学方法应用于本课程的同时, 也应注意不能完全放弃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对一些概念、原理、公式、重点、难点知识等的讲解上应注意适当放缓速度, 必要时也要结合板书。

网络化、信息化时代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机遇。网络化教学能够提供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构成的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本课程利用“吉林大学课程中心”的便利条件, 构建了“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网站。网站主要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师简介、教学日历、教学视频等一级栏目;此外, 还包括作业、答疑、论坛、网络考试等互动栏目。“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网站随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人机立体化交互式教学的平台, 提供了在课堂上教学无法完成的任务。例如, 可利用网站引导学生观看一些由于时间原因无法在课堂上播放的环保类电影和纪录片, 如《难以忽视的真相》、《蓝色星球》、《鸟的迁徙》、《可可西里》、《后天》等。也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环保类的经典书籍等, 并可以就这些电影、书籍的观后感、读后感与学生们在互动栏目中进行讨论。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 而在网络课程中以学生为中心, 两者的结合在实现了“双中心”教学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适当开展双语教学, 扩展学生视野

由于“环境科学概论”课程具有涉及面广、发展极为迅速、国际通识性强的特点, 将双语教学方式应用于该课程以培养具有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就显得十分必要[3]。同时, 对于该课程开展双语教学也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因为国外相关资料非常丰富, 获取这些资料在现今也较为容易。对于环境类专业的学生, 很多高校在这门课程中已经开展了层次较高的双语教学。而作为一门选修课, 由于授课对象为非环境类专业的学生, 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及能动性通常要弱于环境类专业学生, 要将双语教学应用于这门选修课, 就不适于采用较高层次的双语教学, 如80%、甚至是50%左右的外语比例, 而应该采用适度的较低层次的双语教学, 外语比例应控制在50%以下或者更低。对于一些重要的名词、术语、概念等可以以中英文双语的形式在多媒体屏幕上显示并用中英文对照的方式进行讲解。

不论哪种层次的双语教学都应以学生是否受益为出发点, 将其服务于课程, 满足学生的需要, 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适度增加或减少外语比例。当然, 不论执行哪个层次的双语教学, 对教师的要求都是完全能够进行全外语教学[4]。我们这个教学团队的大部分教师都具有良好的外语表达能力, 并且同时承担着“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外语”课程和“环境科学进展”双语课程的教学任务, 可以将相近课程的教学方法适当应用到该课程中, 并已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优化考核指标, 多元评定成绩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评定学生成绩主要采用期末考试的形式, 这容易导致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对考试,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本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5]。作为一门选修课, 笔者对该课程的成绩评定模式进行了调整, 增加了平时成绩的比重 (由原来的30%增加到40%) , 而降低了期末成绩的比重 (由原来的70%降低到60%) 。平时成绩主要根据调查报告 (10%) 、课堂讨论 (10%) 、课堂表现 (5%) 、出勤率 (5%) 情况评定;考试试题中加重考察学生面对具体环境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能力 (百分制分数在60分以上) , 弱化需要死记硬背试题的比重 (40分以下) 。采用多元的成绩评定方法, 虽然教师通常要付出更多的辛苦, 但对于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应试习惯、提升教学效果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邹卫华, 韩秀丽.环境科学概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2) .

[2]徐建玲, 刘学军“.环境学”课程网络化教学环境构建及应用绩效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 (1) .

[3]董德明, 沈万斌, 李鱼.环境科学类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实践与认识[J].高教研究与实践, 2003, (4) .

[4]龚绍文.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入门[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穹顶之下,环境保护相关专业大搜捕 篇2

和汽车工程师、建筑师、桥梁设计师这些大家熟悉的“攻城狮”相比,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名号”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比较陌生了。其实,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工作也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说我们居住的房子、各种类型的工厂等,几乎一切建筑设施,在建造前都需要得到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亲笔签名”才能批准建造。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多半出身于环境保护相关专业,下面就为大家介绍环境保护相关的部分专业。(此处仅列出适合理科生报考的专业,文科生请留意《求学》文科版)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

翻开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我们可以看到,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下,有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工程4门基本专业,环境保护设备工程、资源环境科学、水质科学与技术3门特设专业。本文主要介绍前面4门基本专业。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各个院校自身的特色和办学规模情况,同一专业名称下,各院校的专业侧重和课程安排上会有一定差异,考生需多加留意。

环境工程:顾名思义,环境工程是一门借助工程、规划和管理等手段措施,控制污染和解决环境问题的专业。环境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工程等专业有一定的共通点,其课程设置上也偏向工程实践,如给水工程、排水管道工程、环境工程系统设计、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物理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水泵与泵站设计、环境工程综合实验、环境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环境影响评价、水资源分析与评价、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等。(以上专业课程来自天津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介绍,其他院校的课程设置请移步学校官网)

该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环境科学:细心的同学一定已经发现,环境科学与上述的环境工程在字面上仅两字之差。是的,环境科学就重在“科学”二字上,因为环境科学主要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来研究环境问题,形成与有关学科相互渗透、交叉的研究体系。环境科学自诞生起就是门交叉性学科,既包括基础化学、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环境毒理学、环境地学、环境生态学等自然科学,又含有环境管理与规划、环保法等社会科学。一句话概括:环境科学更加偏重理论,对该专业学生的化学、数学基础功底要求较高。

该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毕业可授予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环境科学与工程:介绍到这,感觉有点像在玩文字游戏。好吧,由于本科阶段的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差别不是很大,因此有不少院校在本科招生时是按环境科学与工程大类招生,在入学两年后再分流为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或者干脆不分流,直接实行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目的是培养环境领域研究型高层次人才和卓越工程师,比如上海交通大学。

该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环境生态工程:在四川农业大学关于该专业的介绍中,我们看到了环境科学、生态学、工程设计、生态规划、工程概预算及工程监理、监测与污染生态诊断、生态污染控制、污染生态恢复工程等字样,回头再看看该专业的主要课程设置:环境生态工程、生态规划、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毒理学、测量学、工程制图、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微生物学、水土保持工程、环境信息系统、工程概预算、工程监理、水污染控制工程等。从上不难看出,环境生态工程在生态和生物上的学习是前面三个专业无法比拟的,对生物和环境都比较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考虑报考该专业!

该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以上四个专业的共同特点是综合性强,你会发现学习的范围很广,别的专业的同学聊点什么你都能掺和一下。需要提醒考生的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同时大量的知识内容也是需要学生背记的。

就业及前景

目前,虽然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还不是很理想,但在民众的高度关注下,今年两会上,环保问题相关的提案受到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将不再只是空头口号。有了民众积极地参与,有了政府政策的支持,现在差的就是兢兢业业的环保工作者了。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后的走向大体可分为这4种:政府部门、科研与教学机构、设计及施工单位、国企环保机构及私营环保公司。

政府部门

这里指的是国家和地方各级环境保护管理职能部门,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城市规划局、国土局等。有志进入这些部门工作的同学需参加公务员考试。当然,由于现在环境问题越来越受重视,环保部门所承担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入行前要有心理准备。

科研与教学机构

这里指的是各级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各级环保研究所、各大高校和职业学校等。相信大家看到了“科研”二字,就应该明白此类工作的性质重在科学技术研究。比如“复合固废微晶玻璃的研究”“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企业对环保政策响应研究”这类与环保有关的课题,就是由各大研究院和高校的科研项目来完成。同时,这些研究在发展成熟后便可能会投入工程应用,所以这也说明环境“工程”和“科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要想进入科研与教学机构,就需要有较高的学历,以及良好的学术能力和创造力。科研路漫漫,能潜心钻研的同学可选择这条路。此外,这个方向和环境科学专业关系最大,所以在本科专业选择上可以有所偏重。

设计及施工单位

如各市政设计院、环保设计院或者中建这种公司下属的设计院、工程局等。这些单位普遍都需要能在环保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行调试等方面能迅速派上用场的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设计及施工单位可以说是离工程实践最近的一个方向,缺点就是工作环境较为辛苦。此类工作起薪中等,加班补助较为可观,且员工在工作一定年限后工资会有较大涨幅,属于典型的“越老越值钱”的工种。

国企环保机构及私营环保公司

此类机构多为污水填埋场、垃圾处理厂等国企,也有环境影响评价公司等私企,对学历要求不是很高。此就业方向直接与环保问题打交道,可以说是与“环境保护”关系最密切的一类了。毕业生多在项目环境评价、环境修复设计、环保设备运行方面发光发热。不过,这类工作要求毕业生要有一定的业务能力,所以除了熟练掌握基本的环境保护知识,较好的交际能力也会给你加分哦。

环境影响评价公司的特点是竞争较激烈,但个人提升空间相应也大。毕业生做几年技术活后可考虑转战业务方向。此类工作起薪较一般,工作环境一般,但同时也是“土豪”高发地,工作灵活性较大,适合有理想有抱负想闯一闯的毕业生。污水处理厂等国企待遇较为稳定,适合追求安稳型生活的毕业生。

此外,如果你能考上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保护工程师、环境保护设备工程师,那自然就会成为各大企事业的“座上宾”。

其他环境保护相关专业

环境保护相关专业并非只有以上提到的7种。翻开现在依然适用的,原人事部、原国家环保总局2004年联合颁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中的附件1:

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性 篇3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性,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人们更加意识到环境问题带来的严重影响, 目前环保和生态保护成为国家间经济发展的重点。环境监测作为各级环保部门的实施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的监测技术, 能够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测。环境监测作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够实现环境保护的发展目标, 进而为环境的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环境监测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影响

(一) 环境监测贯穿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全过程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中, 环境监测是全程参与的, 也是其重要的一个步骤。环境监测的结果对环境影响评价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并影响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顺利展开。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初期、项目建设期等各个阶段都贯穿着环境监测。首先在建设项目的开始前, 一些具有丰厚资历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首要要将环境监测委托给相关的部门, 或者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因子的本底值监测。如果环境监测没有任何的问题, 就可以顺利展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并制定未来的监测计划。其次在建设项目试运行后, 需要对项目进行环境监测, 查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相关的环境保护措施是否正确落实, 并且查看试运行期间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后在项目稳定运行期间, 需要对项目进行整体上的环境影响评价, 查看项目运行期间的一些隐患问题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进而提出优化和改进的方案。因此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个过程中都贯穿着环境监测, 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大量的有效数据作为决策支撑, 保障环境影响评价发挥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二) 环境监测支撑着环境影响评价的运行

环境监测综合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对环境因子进行综合的评定和分析, 它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性工作, 能够支撑着环境影响评价的顺利展开。首先, 环境监测能够对将要建设的项目的环境进行综合全面的监测, 并且预测建设项目区域未来的环境质量和发展趋势, 为环境管理提供良好的决策依据。在监测建设项目的环境质量时, 需要调查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 周围的布局以及区域的规划现状等。其次, 为建设项目拟定常规的监测方案。在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需要对环境进行基础的调查, 并且对周边的污染源分布情况以及水文等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 同时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可靠的监测方案。最后服务于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需要进行环境监测对周边的环境进行综合分析, 查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的环境保护目标是否达到, 对一些对环境保护不利的建设进行改进, 对于不符合环境质量监测不能进行验收。

(三) 对环境影响评价起着监督和指导的作用

建设项目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 环境监测可以在项目的实施前完成也可以在项目的投产运行中进行监测, 并且发挥环境监测在项目运行中的监督作用, 进而检验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如果项目运行后环境监测质量达标, 并且没有对环境造成任何的影响, 说明了建设项目能够进行下一步的运行。其次对环境影响评价起着良好的指导作用。环境监测作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建设项目的设计阶段, 能够通过环境监测来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并且对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价。并且在项目实施后能够对项目未来环境的质量进行综合的分析和预测, 进而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作出重要的指导。

二、环境影响评价限制环境监测内容

在进行建设项目环境调查阶段的环境监测时, 主要是依据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等级、经济条件等, 以此来确定监测的对象、项目和内容等。在制定监测方案时需要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讲求经济性和实用性, 达到监测方案的最优效果。在监测时需要优先监测污染物, 进行统筹的规划。在制定监测计划和方案时要统筹兼顾, 综合分析环境问题的影响程度和复杂程度, 针对不同的环境问题制定多样化和针对性监测方案, 并且深刻把握建设项目环境的基本资料。在监测工作中需要保障质量第一的原则, 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形合可靠性, 能够正确的反映出建设项目的环境问题和将要发生的环境问题, 从而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正确的参考。环境影响评价规定了环境监测在建设项目竣工时的监测内容。在竣工验收阶段, 主要监测环保措施的运行效果, 环境影响评价中规定的环境影响因子是否达标, 建设项目的环境质量状况和未来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发展趋势等。

三、有效发挥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相关建议

只有真正做好环境监测工作, 才能够保障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顺利展开和质量, 进而从源头上加强对环境的保护。首先环保部门要加大对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 提高环境监测单位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监测技术, 为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提供具有说服力的数据, 从而提高建设项目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其次, 在监测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如ES、GIS等技术标准, 提高数据采集的精确化和科学性, 进而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最后, 借鉴国外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 根据我国污染物的生产和排放等特征, 制定完善的与环境保护相配套的监测方法, 进而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

结语: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在贯穿环境保护理念的前提下, 发挥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从而更好的为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宋荷香.浅论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之间的关系[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 12 (4) :68-68.

优化发展环境相关材料 篇4

通过学习,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优化发展环境要求全体机关干部及工作人员要同心协力,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细节做起,坚持不懈的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政务、经济和社会环境。

一、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着力提高思想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纪律是成功的保障,只有从思想上、认识上引起重视,作风才能转变,素质才能提高,环境才会改善,办事效率才能提高。第一,要增强责任感和职责意识,把工作作为一种责任,完不成工作就要负责任,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紧迫感才会有工作的动力。第二,要增强工作的信心和勇气,信心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大事小事都要有信心才能干成、干快、干好。工作中瞻前顾后、顾忌太多,任何事都干不好。第三,要增强纪律性,纪律是干好各项工作的保障。时刻用纪律来束缚自己,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三难现象,更不能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时刻做到他律和自律,要在领导的严格要求下自已身体力行。第四,要勤奋工作。不能光说不做或多说少做,上热下冷,领导不要求就不做的敷衍现象,干任何工作都要有满腔热情。在办事热情上象办自己的事一样为下属单位办事。在原则问题上,要寸步不让,在态度上要热情周到。每位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和办事形象,都代表着住建局的形象,只有人人都从自己做起,从每个细节做起,机关的形象才会更好,才会有助于我们的经济发展,从而达到优化发

展环境的目的。

二、注重学习,加强素质,全面提升工作能力

上级要求每个机关工作人员都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从实际情况看,一个思想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本领不强的干部是不能胜任当前全市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所以要求我们每个机关干部要不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了解新政策,增长新知识,要时刻有危机意识,严格要求自己,真正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工作和学习上。首先要学以致用,虚心学习,主动学习,把学习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改进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努力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第二,要密切关注形势发展变化,弄清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事业发展的方向,找准事业发展的规律性,才能解决好矛盾,处理好关键环节,解决好关键问题。第三,要认真研读国家当前的各项方针政策,真正弄懂了才会去严格贯彻落实,如果自己都不懂或不太懂政策,甚至还没有群众懂的政策多,又怎么去运用政策服务于民呢?

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干好本职工作

作为一名机关干部,要有责任感、使命感,要顾全大局,热爱自己的事业,心系本职工作,潜心努力奋斗,充分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看到群众对我们期待,牢记组织对我们的要求,踏踏实实,把事情办好,把工作干好,真正做到能干事、不出事。

对待每个到单位来办事的人都要来有迎声,走有送声,热情周到,快速、高效办事。尽量随来随办,不能即时办结的,要说明原因,积极探索便民工作新途径,让每个人工作有压力感、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时刻不忘优化发展环境这一目标。

“优化发展环境”个人剖析

全局在上级的要求和号召下,全面开展了“优化发展环境”活动,我个人认为非常及时,也非常必要。这次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对我们个人来说,目的就是要通过教育从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去掉不良的东西,牢固树立环境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大力倡导个个关心发展环境、人人争当主人、齐心协力塑造机关良好形象和新风正气,为营造良好地宽松地发展环境创造更加有益的条件。经过学习,对照上级要求,我感到自身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需要在大家的帮助教育、监督下,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并通过组织教育、大家帮助和自我约束来去掉,来弥补。

经过分析,感到自身存在问题比较多,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

一是重视业务学习,忽视理论学习。由于自己刚来局里不久,目前最主要的目标就是熟悉本职业务,接触较多的也是业务工作,所以在业务知识的学习上化的时间多一些,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的时间少一些。其次,学习上也没有计划性,用到什么学什么;有些必须掌握的技能还没有掌握,比如市政工程的工程量的计算、所需资金的预算等。不能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没有把学习和自我素质的加强结合起来,没有把学习和指导工作结合起来。没有把学习理论知识和自身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只看到眼前的东西。再者,就是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有时也有放任自流的现象。

二是工作上缺乏创新精神。如组织安排的、领导交办的工作,坚决完成。除此则看到了做一点,兴趣来了做一点,与利益有关的做一点,其余则概不考虑。又如在工作上有时马马虎虎,不够细心,往往出错较多。工作中满足于完成任务,在方法上缺乏认真思考和分析研究,在深度和上层次上缺乏创新思维,也就是说缺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意识。因此工作上表现得平平淡淡,四平八稳,进入角色的速度不够快。特别是在当今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自己的知识面和技能远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在这方面下功夫不够,工作起来障碍就很多,给工作也带来很大的影响。分析原因主要就是责任心、事业心、自觉性和奉献意识还不够强,对自己要求标准不高,平时考虑自己的事情多了,考虑工作少了,平时玩的多了,干得工作少了。

三是纪律观念不够强。如在遵守上下班时间上,有时迟到五分钟,早退十分钟,自己感到没有人查、没有人过问,也就无所谓了,认为反正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干完就行了。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主原因是缺乏团队意识,对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没有进行严格地自我约束。以上三个问题需要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克服,为“优化发展环境”添砖加瓦,出自己的一份力。

“优化发展环境”整改措施

针对个人剖析中存在的三个问题,为了进一步纠正错误,弥补

不足,在以后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现制定个人整改措施如下:

一是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在加强个人基本素质上下功夫。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和“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当前要认真学懂学好科学发展观,学习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从思想上、认识上、理论水平上适应发展形势要求。尤其是在平时,除积极参加集体集中学习之外还要不断加强自学,抽时间、挤时间,用更多的时间,学习各类理论知识,并通过记笔记、写体会性文章,加深理解,加强理论消化,以提高更深、更牢固地认识、分析研究事物的能力,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创造更加有力地条件。

二是要牢固树立责任和奉献意识,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各项任务。首先,要树立社会意识、大局意识和团队意识,做每一项工作看是否有利于社会、大局和集体,要以这一点为前提,确定自己工作的目标、方法、决心、座标。其次,要树立奉献意识。不能事事为自己打算,处处只为自己考虑、着想。共产党员最大特点就是无私地奉献,个人在思想认识上只有奉献,不求回报,才能够把各项工作做好,把各任务完成好。第三,要树立创新意识。无论做什么事要紧密结合实际,超前考虑,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学习专业技术,更新知识结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第四,要树立自强意识。与科学发展要求相比,我们的水平还很低很低。因此,要做好工作,就要用新的知识和技术武装自己,使自己成为时代发展的强人,成为工作上的能手。第五,要树立责任意识。在工作上,对工作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工作不负责就是对自己不负责。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把工作做好了,大家才能和谐相处。责任是和利益连在一起的。工作上都不负责,都不认真,都做不好,求得利益只能是一句空话。对工作负责特别重要的是要从我做起,只有自己负责了,整体工作才能出成绩。出效益。

印染行业中环境运行相关技术研究 篇5

【关键词】印染行业;环境运行;技术

前言

近年来,国民经济蓬勃发展背景下,我国印染行业在迎来更多發展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印染行业作为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而相关技术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环境污染问题,且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加强对印染行业环境运行相关技术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印染工业环境运行概念

印染工业环境运行主要涉及四个方面:首先,清洁生产,主要是指一种创新环保理念,具有针对性,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其定义及概念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但本质都是预防污染;其次,环境影响主要是指人力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作用和导致环境变化引起的人类社会及经济效应;再次,生命周期评价,则是指一种技术和方法,将观点作为基础,针对产品体系,实现对周期内各个阶段的管理,最终实现提升产品性能目标;最后,污染物末端处理,是指针对污染物进行减量化、资源化等有效处理,最大程度上降低对环境的污染[1]。

二、印染环境运行技术进展及相关技术分析

(一)进展

1、末端转向全过程监督

随着环保燃料、印染技术不断发展,传统印染行业末端治理难以满足现代印染行业发展,并逐渐转向整个产品生产全过程自觉和强制实施节能节水清洁生产,另外,还通过引进新工艺、淘汰落后设备等方式和方法,减少环境污染。

2、强制实行环境影响评价

印染行业在新建、改扩建等过程中,需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制度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此外,国家相关部门实行强制性法规,规范行业发展方向。

3、加强对各个环节的审核

与其他行业一样,自觉进行清洁生产审核,明确过程的物质、能源输入输出类型等,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并进行可行性技术分析,最终确定最佳执行方法,兼顾生产及环保两方面。

(二)清洁技术生产技术

为了实现生产目标,兼顾满足环境影响评价,要积极采取先进的生产技术,采用专用染色系统和色控计算机对染色工艺管理,提高着色率的同时,减少燃料和助剂的损失量。我国相关制度明确规定,要采用气流染色、涂料印染等清洁生产技术和防水防油防污等功能性整理技术实现生产目标。本文针对主要几项技术进行介绍:

1、冷轧对前处理和染色工序技术

主要是指采用冷轧堆前处理工艺,通过低温堆置、短时汽蒸及逆流水洗等环节,不仅能够有效节约用水量,而且在染色工序中,使用低浴比溢流染色机等设备,最大程度上节约新鲜水用量,此外,该项技术在运用过程中,全程属于半连续运行状态,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适合大规模推广[2]。

2、坯布漂染选用煮、漂、染浴法技术

主要是采用布液分离系统,降低储布水量,同时,降低染色浴比,以此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该项技术,能够有效控制降温及升温产生的能源消耗量,实现最少投入,获取最大价值目标,与我国低碳环保理念相符合。

3、气流染色技术

除了喷射染色技术,还可以利用空气流进行染色,主要是将空气动力学原理作为基础,利用离心式高压风机制造高速飞流,经喷嘴雾化染液,直接喷向织物。气流染色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染液接近和突破织物纤维界面层,促使织物易得色和均染,且有利于适当织物加工产生的应力,避免折痕的出现,提高织物细腻度,且气体密度较低,产生的阻力较小,其张力也随之下降。

4、泡沫整理

泡沫染色技术作为一项新型技术,主要将染色剂通过发泡机冲入一定比例空气,制成泡沫体后,在织物上一种低给液染色工艺。泡沫染色技术能够准确控制带液量,更好地实现染色标准,且通过调整充入空气的比例,能够控制喷入织物的深度,提高染色有效性,不仅如此,泡沫染色能够实现快干目标,节约用水,提高染整加工质量。

5、数码喷墨印花技术

喷墨印花技术主要是指一种全新的印花方式,是建立在传统印花基础之上,利用数码技术,直接在织物上喷印,实现提高印花精度目标。数码喷墨印花技术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印花订单,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印花占地面积大、且污染严重等弊端,未来,具有广阔大发展前景。除了上述技术,还包括涂料印染、小浴比染色等技术,在具体生产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技术,促进生产顺利进行[3]。

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环境运行作为印染行业的基础,只有加强环境运行保护,才能够促进印染行业健康发展。因此,相关人员要明确认识到加强技术研究的重要性,并适当增加资金、人力等投入,积极引进新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的同时,提高染色效率和质量,进而促进印染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向阳,李君,李布青.QIC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应用于畜禽养殖废水处理——以江西正邦集团凤凰父母代猪场养殖废水处理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18(03):259-261.

[2]赵伟,张春艳,王晓.徐州市桃园河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厂工艺初步设计[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20(05):12-14.

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相关因素 篇6

1环境影响评价与作用

1.1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简称环评, 英文缩写EIA, 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 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通俗地说是分析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

1.2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

环境影响评价是通过运用技术手段与方法而作出的科学预测与评估, 具有综合性、客观性、社会性的特征。其作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2.1是实现合理布局的重要依据

合理布局是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也是避免由于布局不合理而导致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因此, 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是认识生态环境与人类经济活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过程, 评价过程应充分考虑资源、能源、交通、技术、经济、消费等因素。

1.2.2为区域的发展方向和规模提供决策依据

在对区域规划进行环境综合分析与评价后, 根据区域的资源和环境承受能力、环境容量等因素, 确定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规模, 避免盲目地发展和规模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

1.2.3是指导工程环保设计的重要依据

开发建设活动应实现经济因素与环境因素协调发展, 对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应采取有效地环境保护措施, 将影响降至最低。因此, 环境影响评价所提出的环保措施必须是在不断优化的基础上产生,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2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回顾

2.1国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回顾

在世界范围内, 美国首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先河。1966年10月, 在美国众议员所属科学研究开发小组委员会进行的进展报告中, 首次正式采用了“环境评价”这一术语。1969年, 美国制定了《国家环境政策法》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icy Act, NEPA) , 首次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 (EIA) 制度, 并将NEPA作为“保护环境的国家基本章程。”

在随后近30年的时间里, 环境影响评价在全球迅速普及和发展。瑞典在1969年的《环境保护法》中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了规定;日本于1972年6月由内阁批准了公共工程的环境保护办法, 1997年制订了专门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德国、加拿大、俄罗斯也相继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立法。目前, 已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970年4月3日, 美国又颁布了《改善环境质量法》, 它是NEPA的很好补充。实践证明, NEPA 自产生至今, 对美国的环境保护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规定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迫使行政机关将对环境价值的考虑纳入决策过程, 使行政机关能够正确对待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方面的利益和目标, 改变了过去重经济轻环保的行政决策方式。

2.2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回顾

从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开始,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及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目前已确立了由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政府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环境标准、环境保护国际条约等组成的完整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相应的评价程序、技术导则、编制规范、技术方法基本齐全, 能够满足目前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管理的要求。简要回顾如下:

1973年, 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环境保护的法规性文件《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该规定首次将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引入我国。

1979年9月,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试行) 》, 用法律的形式把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方针、任务和政策确定下来。

1979 年4 月, 北京师范大学在江西永平铜矿开展了第一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981年出台的《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明确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纳入基本项目审批程序。

1986年出台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内容作了明确规定。

1986年出台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 (试行) 》, 对评价单位提出了资质要求。

1989年12月26日,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主席令第22号) 。

1994年起, 颁布了一系列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规范。

1998年, 国务院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作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第一个行政法规, 对环境影响评价做了全面详细的规定。

1999年, 环保总局公布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 对评价单位的资质进行了规定。

2002年10月28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3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提出了“公众参与”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的新观念和新问题, 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009年8月12日,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经国务院第76次常务会议通过, 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截至2009年12月, 全国共有甲级资质评价机构191家, 乙级资质评价机构846家。

3环境影响评价分类

目前,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两大类。

3.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 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综合考虑所拟议的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 预防规划实施后对各种环境要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 协调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为了加强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制定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59号) 。

该条例中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和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 (以下称综合性规划) ;以及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 (以下称专项规划) , 均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该条例明确指出综合性规划应当编制环保篇章;专项规划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3.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其选址、布局、设计、施工过程, 特别是运营期或生产阶段以及服务期满后, 对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行预测和分析, 使其达到环境保护目标及为达到该目标所需要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建设项目预测其未来的环境影响, 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也为设计部门提供优化设计的要求和建议。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 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 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 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 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按照建设项目特点及对环境影响方式和途径的不同, 环境影响评价中把建设项目分为污染型项目和非污染 (生态) 型项目两大类。

3.2.1污染型项目

污染型项目主要是以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为主, 包括钢铁厂、炼油厂、化工厂、造纸厂等各类企业。

如石油炼制与加工项目, 在油品的炼制与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及噪声等污染物, 属污染型项目。

3.2.2非污染型项目

非污染型项目主要以建设期、运行期 (使用期)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影响为主, 包括水利、水电、矿山、林业、农业、交通运输等。

如石油、天然气和成品油管道工程等交通运输类项目, 项目自身不排或极少排放污染物, 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地表开挖、植被破坏及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等非污染物的影响, 属非污染 (生态) 型项目。

图1给出了建设项目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相互关系, 更直观的阐明了建设项目在实施前和实施后的不同阶段应当开展何种形式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对项目的管理与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和明示作用。

3.3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的区别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项目实施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与评价, 评价的时空范围较窄, 不考虑累积和综合影响, 不能从决策源头防止污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及其替代方案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规范、系统和综合评价, 可从决策源头防止污染。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比较见表1。

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制约因素

为了更好地开展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必须全面地处理好制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诸多因素, 主要包括与国家产业政策、相关规划及其相对应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相符性因素, 以及有关如水土保持方案等专项评价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制约影响。

4.1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 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产业政策的功能主要是弥补市场缺陷、有效配置资源, 避免项目的盲目建设。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首先应进行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只有项目符合产业政策, 环评单位才好接受业主的环评委托, 据此开展相应的环评工作, 否则即使接受了环评委托, 并按时完成了环评工作, 环保主管部门也不会受理此类项目的环评报告书, 更不会组织进行报告书的评估与审批。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依据是国家发改委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05年本) 》, 该目录将建设项目分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三大类。有时还需要满足地方产业政策。

如新建、扩建炼油项目的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不低于8 000 kt/a;新建及扩建乙烯项目规模应满足东部及沿海800 kt/a及以上、西部600 kt/a及以上等等。反之, 就是不符合产业政策。

4.2行业发展规划环评

行业发展规划环评是针对行业发展规划进行的环境可行性评估, 得出规划在环境保护方面可行与否的结论。行业发展规划环评在产业布局、规模等多方面做出了限制, 为区域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选址、选线等布局方面的指导性意见, 其结论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输入, 是判断建设项目是否符合产业政策、布局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 直接影响建设项目的可批性。行业规划环评未经审批通过, 不得进行具体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工作。

如广东省是国内最大、最活跃的石油化工产品消费地区, 为了石化产业的有序、快速发展, 广东省规划了5大石化产业基地, 并且完成了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为引进石化项目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4.3各类开发区域规划环评

城市总体规划一般通过建立工业园区, 将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引入工业园区集中布置, 以保护城市区的环境质量。

工业园区规划属专项规划, 需进行规划环评。规划环评应明确园区环境保护目标、入区项目环境准入条件及环境质量保护目标, 并且应规定为达到环境保护目标所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污染物排放限值、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等内容。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环境承载力、资源承载力及环境容量等问题。规划环评是园区内建设项目环评的重要编制依据, 建设项目需根据批复后的规划环评报告及批复文件认真落实环境保护措施, 确保达到规划的环境保护目标。区域未进行环评或区域环评未经审批通过, 不得开展园区内具体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工作。

如洛阳市规划的吉利石化工业园区, 凡是满足准入条件的石化项目均可以落户园区, 但仍需开展准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以符合环境管理程序。

4.4水土保持方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 并将水土保持方案结论纳入环评报告中。

因此, 项目业主必须及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4.5涉海工程的海域使用论证

根据《海域使用论证管理规定》的要求, 对于建在临海、临河地区的配套建设码头及污水排海管道等涉海工程的建设项目。应当开展涉海工程的海域使用论证工作。

海域使用论证及其海洋评价工作都是为了实现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前者工作超过后者, 涉海工程项目应在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时将海洋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后的海域使用论证的结论纳入评价报告, 并附审批意见。

因此, 项目业主必须及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

4.6地质灾害评价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实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及《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试行) 》的规定, 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评价为地方“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指导建设项目合理选址、选线, 规避地质灾害风险。

因此, 项目业主必须及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工程地质灾害评价。

4.7地震安全性评价

我国《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规定, 国家重大建设工程都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通过对工程厂址地震安全的综合评价, 科学合理地给出与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相应的地震动参数。为工程设计单位的抗震设计提出要求。

因此, 项目业主必须及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

5结语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既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 也是正确认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重要措施, 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

今后应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立法, 提升规划环评的指导性和实效性。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凸现问题, 如石化项目厂区地下水防渗问题, 应进行专题研讨尽快出台相关标准与技术方法, 力争早日实现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

2010年世界水日 (3月22日) 主题:

关于环境监测相关问题探讨 篇7

1.1 环境监测的目的

通过环境监测可以对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 更利于对环境进行管理和规划工作的开展。可以根据环境质量标准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而且通过监测可以掌握污染的分布情况, 从而对污染源进行追踪及寻找, 为实现对污染进行控制提供有利的依据。而且在长期监测工作中, 可以积累全面的监测资料, 从而为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依据。而且通过环境监测, 可以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制定具体的环境保护法规及规划, 从而有利于人类健康的发展。

1.2 环境监测的特点

环境监测具有综合性、连续性及追踪性的特点。在进行环境监测时, 要吧采取一切可以表征环境质量的方法, 如化学、物理、生物等方法, 也可以将各种方法进行综合进行使用。而监测的对象也较为广泛, 通常会包括空气、水体、土壤、固体废弃物及生物等众多的客体。监测所得的数据需要利用统计处理等方法进行综合处理, 由于该监测数据涉及到监测地区自然及社会等多个方面的环境问题, 所以需要进行综合性考虑。同时在环境监测过程中, 需要长期进行监测, 因为环境染污具有较强的时空性特点, 这样只有在长期的监测工作中才能对监测数据中的变化规律进行掌握。对于监测结果需要有一个量值追踪体系对其进行监督, 从而确保监督结果的准确性、代表性和完整性。

2 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具体的解决建议

2.1 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监测工作中对其质量带来影响的因素较多, 在这些因素的干扰限制下极易导致监测频率低及监测点位不全的现象发生, 这就导致监测的数据缺乏全面性, 不具有代表性的意义, 也无法对环境的真实情况进行有效的反映。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需要进行多项的监测内容, 但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受到时间及经费的制约, 所以监测工作会受到一定的压缩, 在某些监测项目上不按照相关的规划进行操作, 虽然时间是提前了, 但是其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则无法保障。目前我国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 在方法和技术上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从而目前该工作还没有实际运用的价值, 在实际监测时更多时候是走过场, 摆样子而已。以上诸多问题的存在, 使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障, 无法正确的对环境质量进行反映, 也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带来较大的影响。

2.2 具体解决建议

2.2.1加强环境评价单位和监测单位对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监测工作的认识, 从思想上认识环境监测对于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尤其是加强对环境本底值的监测, 为拟建项目的环保审批提供数据, 确保对拟建项目在环保审批上的严格把关。

2.2.2 完善环境评价报告书评审责任规范制度。在环境评价报告书和环境评价大纲审查时, 要求环境监测技术专家参加, 评审监测内容。

2.2.3建立并落实环境评价时间、难度和经费的制约机制。项目环境评价等级应与其评价时间、工作量及经费相关, 评价时间进度应作为一个评审条件, 杜绝速战速决、急功近利的不良行为。根据环境监测方案计划时间和预算相应的经费, 确保环境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充分发挥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2.2.4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积极应用ES、RS、GIS等新技术, 准确测定监测点位, 精确采集监测数据, 绘制生态片图, 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数据资料。

3 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在整个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 都离不开环境监测, 其不仅可以有效的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 而且可以全面的实现对环境质量及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进行了解, 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重要的依据, 有利于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以下以建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监测重要作用进行分析。

3.1 监督作用

在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的过程中, 环境监测可以发挥出较好的监督作用。在项目正式投入运营之后以及运营之前的建设阶段, 都需要进行有效的环境监测, 并保证监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以便可以用于判断环境影响的评价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以及评价结果是否有效。如果评价结果表明, 在项目正式投入运营之后, 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属于可控制范围, 且环境动态监测结果也表明项目所造成的环境影响不超出最低质量控制指标, 才能进一步建设被评估的项目。另外, 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还能够有效评估建设项目与地区环境保护整体规划是否相符, 这对于环境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起到重要的监督作用。

3.2 支持作用

定期开展环境监测工作, 不仅能够获得真实客观的数据资料, 且能够为环境评价提供有效的评估标准。因此, 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则在评价环境影响之前, 必须先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在监测项目环境时, 主要的监测内容包括噪声环境、水环境以及大气环境等;得出监测数据之后, 方能判断项目建设以及运营的可行性。另外, 当项目被建成后, 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同时会发生变化;因此, 需要开始新的一轮环境监测工作, 才能支持环境评价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在对完工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时, 主要的评价指标包括: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对空气质量造成的影响等;而在评价的过程中, 都需要运用到监测数据, 客观的数据能够为评价的顺利进行提供条件。总而言之, 环境监测工作能够为环境评价提供有效的支持, 只有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才能获得有效的环境评价结果。

3.3 指导作用

环境监测贯穿于环境评价影响的整个过程中, 所以在开展环境评价工作中, 其主要即是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在整个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无论是在项目的论证阶段还是设计阶段, 都需要在项目周边进行设点, 开展环境监测, 利用环境监测数据来对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 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判断。另外在项目验收后, 还要利用环境监测结查来对来环境影响进行综合性预测评估, 如果监测结果证明周边环境没有受到明显的破坏, 则可以判断环境质量良好, 没有受到大的影响。

结束语

随着环境保护力度的增强, 环境监测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 所以需要有效的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 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 使环境保护工作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 使我们所生活的环境越来越美好。

参考文献

[1]洪维民.加强预警监测体系建设, 高效应对突发生态环境问题[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l, 17 (22) .

[2]余小丽.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南京市现状分析[J].中国商界 (下半月) , 201019 (24) .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问题探析 篇8

1.1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外乎环境会计要素以及环境绩效等方面的信息。明确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就可以根据会计基本原理来设置环境会计要素,即环境资产、负债、费用、收益,从而通过和环境要素有关的账户进行核算。限于环境绩效信息不能计量的特点,笔者认为环境绩效信息应当主要采用定性和文字化的叙述,因此应当以财务报告附注的形式披露此方面的信息。

1.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环境受托责任论、外部性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根据上述理论,可以使人们明确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目的: 一是解脱环境受托责任; 二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过程中对环境保护的有效性; 三是企业只有做到了依法保护环境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四是国家宏观管理机关强制要求企业披露环境方面的会计信息,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和外部有关各方在环境方面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2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定尚不完善

我国尚未出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具体会计准则, 有关环境方面的会计信息披露散见于生物资产准则、关于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解释等规定中,而且对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及形式等方面都没有做出具有可操作的规定。由于没有环境方面的专门会计准则,我国企业的财务部门并没有设置专门的会计科目核算和环境相关的事项,进而导致企业会计核算结果不能公允反映企业行为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也不利于我国企业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2.2企业环保意识较差,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意识淡薄

我国很多企业的环保意识较差,突出体现在为了眼前利益,根本不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打政策的擦边球,有的企业甚至在违反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情况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进而导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意识极其淡薄。

2.3缺少审计监督

首先,由于企业管理层不重视环境保护,因此其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计划根本不安排进行内部环境审计,这样对控制环境方面的风险极其不利。

其次,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机构的国家审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一般也没有对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进行独立检查,无法合理保证企业环境会计报告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

2.4公众环保意识不强、缺少社会监督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相比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因此我国公众基本上不关心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所作所为,更谈不上关注企业环境方面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这种局面不能有效形成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工作方面的社会监督机制,致使企业所披露的环境信息价值不高且不能充分利用,因此增加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成本。当社会公众没有真正意识到企业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时,也不会选择积极披露企业环境信息、有良好环保形象的企业产品或者购买此类上市公司的股票,降低了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动性。

2.5缺少复合型会计人才

由于环境会计是会计学、环境保护学等交叉科学,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求会计人员具有一定的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知识,而我国企业中的大多数会计人员不仅环境会计知识贫乏,也谈不上全面掌握环境信息披露方面的专业知识,致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质量不高。

3对我国现今环境信息披露发展的建议

3.1加强政府监管,积极修订相关会计准则

根据经济学的负外部性理论,只有一个国家的政府推动环境会计的发展才能促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因此笔者建议我国财政部门应当尽快成立环境会计方面专门研究机构: 一是尽快出台与完善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的会计准则,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报告模式,进而强制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二是财政部门应当对不及时、完整、 真实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进行惩罚; 三是财政部门应当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在对企业进行年报审计时,专项审计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情况。

3.2提高企业环保意识,支持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国家环保部门应严格执法,不断增强进企业的环保意识,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打下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决策机构,更应当带头提高环保意识,支持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管理层在支持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做出榜样。

3.3建立发展环境审计

我国企业环境方面的信息披露同样受到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很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较大污染,为了维护所谓的良好社会形象,其很可能对环境污染事件进行瞒报。因此笔者建议由注册会计师等第三方中介机构对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进行独立的审计并出具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否真实、完整和公允的审计报告。

3.4进行环保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我国的环保宣传工作形式主义严重,因此公众的环保意识较差,这不利于环保政策的实施,甚至由于公众的环保意识差,环保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受到较大的干扰。比如,我国的股民在购买上市公司股票时,往往忽视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方面的信息,致使我国很多自愿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为数不多。笔者认为我国各级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应当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一是各级环保部门应该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积极开展环保意识培养工作,不断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形成破坏环保的企业人人喊打的局面; 二是财政部门应当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知识,并逐渐普及此方面的知识,促使企业管理当局重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

3.5加强环境会计人员培训

以人为本的社会始终要重视专门人才的培养和后续教育工作,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而言也不例外。由于我国缺乏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对会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时,应增加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内容,并增加培训考核力度,进而不断提高企业中从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人员的专业知识。

4结论

环境税税制设计及相关会计核算 篇9

关键词:环境税税制设计,大气污染税,水污染税,固体废物税,噪音污染税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推动世界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全球共识。在我国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建设的进程中, 特别是十七大之后, 湖北武汉城市圈和湖南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试验区并被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 在这种新形势下, 科学地设计环境税税制和研究相关会计问题既显得十分紧迫, 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环境税的税制要素设计

环境税是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 并不是在原有税收基础上的改良, 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这一新型税进行税制要素的具体设计。

1. 纳税人。

环境税的纳税人界定应根据国际通行的“污染者付费”的原则, 对污染和破坏环境者课征。也就是说, 凡在中国境内有排放行为并造成污染的单位和个人都有缴纳环境税的义务。当然, 在税收实践中, 为了易于控制税源和便于征收管理, 纳税人一般是排污单位和个人, 以及在生产使用过程中会造成污染产品的生产商。但从最终的结果来看, 通过税负的“转嫁”, 借助于价格机制, 环境税的最终税负承担者很可能是处于流转链末端的消费者。

2. 征税对象。

环境税的课征对象应是直接污染环境的行为和在消费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考虑到我国目前缺乏这一税种的制度设计和征收管理经验, 在开征此税的初期, 课征范围不宜太宽。建议先从重点污染源和易于征管的课征对象入手, 待取得经验、条件成熟后再扩大征收范围。目前应列入环境税征收范围的首先是排放各种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 (包括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渣及各类污染环境的工业垃圾) 的行为。因为此类行为对我国环境的污染最为严重, 仅工业废物排放就构成我国污染源的70%。其次应把那些难以化解和再回收利用的材料、在使用中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且不易消除的各种包装物品纳入征收范围。

3. 税基。

国际上通行的环境税计税依据有三种:一是以污染物的排放量为税基;二是以污染企业的产量为税基;三是以生产要素或消费品中包含的污染物数量为税基。我国适用的应是第一种, 即以污染物的排放量为税基,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在维持或增加产出的情况下, 只要减少排污量就可减轻税收负担, 从而可激励企业引进或改良治污设备, 减少废料排放。第二种税基可能导致企业因欲减少环境税负而减少产量, 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第三种税基的缺点更明显, 从目前的技术条件来看, 生产要素或消费品中包含的污染物的数量难以精确测定, 据此征税并不合理。

4. 税率和具体税目。

税率是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 是衡量税负轻重的重要标志。环境税的税率设计应考虑到废弃物排放的特点及新税制形成初始阶段简化便利的原则, 采用相对简单的定额税率较适宜。税目是各个税种所规定的具体征税项目。环境税的内容涵盖面广, 其税种并不是单一的, 税目也较多。下面, 本文就具体环境税种相对应地分析其税率和税目。

(1) 大气污染税。税目主要是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对废气进行征税在整个绿色税收体系中应占有重要地位。大气污染税应以污染物的排放量为税基, 根据排放烟尘及有害气体的浓度设计定额税率, 实行从量计征。

(2) 水污染税。根据废水排放量和其污染浓度征收。其税目分为居民生活排放废水和企业生产经营排放废水。前者因污染成分和浓度基本相同, 污染程度不高, 可以居民用水量为依据, 采用较低的无差别定额税率, 由供水部门代征;后者应依据企业污水实际排放量, 按污水浓度设计相对较高的累进定额税率, 税负与污水的浓度呈正相关变化。

(3) 固体废物税。具体税目为工业废弃物、难以降解和再回收利用的材料、在使用中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各种包装物等。固体废物种类较多, 应将固体废物按不同类别和对环境的不同影响设置不同税目, 规定有差别的定额税率, 实行从量课征。对应税包装物可根据纳税人的应税销售收入按比例税率课征, 也可以按销售数量采用定额税率课征。

(4) 城市居民垃圾税。税目是城市居民丢弃的各类垃圾如废弃塑料制品、电池等。在实践中可能对垃圾的排放量难以控制, 我们应规范垃圾的定点倾倒, 再包装分类, 按受益原则对所有人依排放量定额征收垃圾税。在国际上丹麦的垃圾处理税收政策实施较为成功, 它建立了“从摇篮到坟墓”限制所有产品的资源消费和环境影响的综合管理体系, 包括减少垃圾量和选用合适的方式处理垃圾等, 值得我们借鉴。

(5) 噪音污染税。噪音污染一般先通过测试规定环境噪音标准, 制定累进税率, 根据噪音排放强度对排放单位征收噪音税。通常对民航、火车、汽车等交通设备及建筑工地、娱乐业聚集地等应征收噪音污染税。

5. 纳税环节。

纳税环节是指征税对象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环境税选择的纳税环节应是尽可能对排污点的排污征税。若污染产生于开采阶段, 则应在开采时依据开采量征税;若污染产生于生产过程, 污染源的数量较固定又很少, 则在生产环节直接对污染物排放征税;若污染源不固定, 数量较多, 在生产环节直接征税有难度, 可根据产品消费与污染排放之间的联系在消费环节征税。

二、环境税的会计处理

1. 环境税会计科目设置。

环境税会计核算中涉及的最重要的会计科目应是“应交税费”科目, 在这个一级科目下应设立二级明细科目“应交环境税”科目, 再根据具体税目设立若干三级明细科目, 如“大气污染税”、“水污染税”、“固体废物税”科目等。与环境税会计核算相关的会计科目还有“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或在必要时可专设“环保费用”科目等。

2. 环境税账务处理程序设计。

根据“谁污染, 谁治理 (承担费用) ”的原则缴纳环境税, 并按以下四种类型分别进行具体的账务处理:

(1) 对企业向环境排放废气、废水等有害物质, 应收取的环境税可以按如下公式计算:应纳大气污染税或水污染税=排污量×该种气体或水体的单位定额税率。这里的排污量是根据企业向大气、水体排放的有害物质, 经专门检测, 按照对环境的有害程度来测算的。根据排污量与生产量的关系, 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作会计处理: (1) 当生产量与排污量成正比或近似成正比时, 环境税直接计入产品的制造成本。在产品生产完工后, 借记“生产成本”科目, 贷记“应交税费———应交环境税 (应交大气污染税或水污染税) ”科目;实际支付时, 借记“应交税费———应交环境税 (应交大气污染税或水污染税) ”科目, 贷记“库存现金 (或银行存款) ”科目。 (2) 当生产量与排污量不成正比、不易确定排污主体, 或者排污发生在产品固定成本范围之内时, 可将其先归入“制造费用”科目, 然后采取适当的方法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污染发生时, 借记“制造费用”科目, 贷记“应交税费———应交环境税 (应交大气污染税或水污染税) ”科目;实际交纳时, 借记“应交税费———应交环境税 (应交大气污染税或水污染税) ”科目, 贷记“库存现金 (或银行存款) ”科目;分配结转时, 借记“生产成本”科目, 贷记“制造费用”科目。

(2) 对于固体废弃物应收取的环境税可按如下公式计算:应纳固体废物税=固体废弃物的重量 (或体积) ×该种固体废弃物单位定额税率。具体分析如下: (1) 工业废弃物, 即工业生产经营中产生的废弃物, 如工业废渣、工程渣土等。对于能够分清是何种产品的, 直接计入其成本;凡是不易确定负担费用对象的, 可先记入“制造费用”、“在建工程”科目, 再转入“生产成本”科目。然后再借记“生产成本”科目, 贷记“应交税费———应交环境税 (固体废物税) ”科目。 (2) 商业废弃物, 对于销售产品使用不可回收包装物而未进行回收利用导致废弃物增多的, 应在销售时借记“销售费用”科目, 贷记“应交税费———应交环境税 (固体废物税) ”科目;进行回收利用时, 再作相反的分录进行冲减。

(3) 对于生活垃圾应收取的环境税, 分两种情况进行账务处理: (1) 工商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生活废弃物, 如纸张、塑料、金属、玻璃等。考虑到生活垃圾的有害性不大, 因此可以依据其一定期间内倾倒垃圾的基本数量核定一个固定的征收标准, 按此固定标准定期定额征税。因生活垃圾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 故应记入交税单位的“管理费用”科目, 即借记“管理费用”科目, 贷记“应交税费———应交环境税 (生活垃圾税) ”科目;实际支付时, 借记“应交税费———应交环境税 (生活垃圾税) ”科目, 贷记“库存现金 (或银行存款) ”科目。 (2) 对于城市居民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废弃物, 税务机关也可采用对某个生活小区一定期间内的垃圾量进行先期核准再由小区物业部门代收代缴的方式进行征收, 在居民一方不存在账务处理的问题。

(4) 对噪音污染征收的环境税, 主要针对民航、火车、汽车等交通设备及建筑工地、娱乐业聚集地。一般先通过测试规定环境噪音标准, 制定累进税率, 根据噪音排放强度对排放单位征收噪音税。可按如下公式计算应纳噪音污染税:应纳噪音污染税=各噪音排放单位营业时长×噪音排放强度×累进税率。因噪音排放涉及的原因较多, 而征收噪音污染税是一个新生事物, 不能就此征收大数额的税收, 否则相关单位可能会不予配合, 因此排放单位可专设一个损益类费用性质的会计科目“环保费用———噪音税”进行核算, 不必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等主要业务。在计算应纳噪音税时借记“环保费用———噪音税”科目, 贷记“应交税费———应交环境税 (噪音税) ”科目;实际支付时, 借记“应交税费———应交环境税 (噪音税) ”科目, 贷记“库存现金 (或银行存款) ”科目。

【注】本文系2010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两型社会’下绿色税制设计及相关会计问题研究” (项目编号:10C0031)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OECD.Environmental Taxes:Recent Developments inChina and OECD Countries, 1999

[2].IMF.Controlling Pollution:Using Taxes and TradablePermits, 2000

[3].邓子基.世界税制改革的动向与趋势.税务研究, 2001;5

[4].王水林.构建中国“绿色税收”体系.税务与经济, 2008;4

[5].王玉.关于环境会计核算的思考.事业财会, 2009;4

环境保护与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 篇10

关键词:环境保护法;完善;循环经济;科学发展观

进入到21世纪,环境保护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的一部分。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人类不断从自然界中大量索取资源,同时破坏和污染环境,特别是二战以来,世界经济加速发展,环境破坏和污染的速度和程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随之而来的是环境对人类的破坏性反馈,极端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中国是受环境破坏和污染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每年因为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往往是天文数字。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大大加快和加强了环境保护相关法律的立法,以及国际合作,环境保护走向了法制化。

一、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的局限性和存在的缺陷

我国1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至此,我国已经颁布国家级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6部,与环境有关的资源法9部,环境保护行政法规29项,制定环境标准364项。但是,由于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的制定起步比较晚,立法水平有限,近年来环境污染和破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环境相关灾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环境保护相关法律跟不上社会需求的现实越来越突出,急待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制度。

1、从立法目的上看,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规都过分注重对资源的利用,而轻保护,且体现不出对下一代利益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当代环境理念的基本要求,在立法目的的理念上逐步树立了生态利益优先的现代环境价值观,将保护目标已扩大到保护未来时代人类的利益以及生态环境。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规缺少正确价值理念的支撑,从而难以从整体上自始至终的贯彻好保护。

2、从颁布的时间上看,我国大多数环境保护相关法规都是在国家提出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思想之前颁布的,未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其中。更不用说科学发展观思想了。有些像《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颁布,,《森林公园管理办法》 1994颁布,虽然在1992年之后颁布但是也未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其中。而且这规本身存在着大量不适应保护资源的诸多有待进一步修改之处。

3、我国许多环境保护相关法规还存在着规定不全面不完善的特点。比如《海洋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保护海洋环境的单行法律。由于《海洋环境保护法》实施几年来,一直没有一部相关的实施细则及法规出台,一些重要的海洋环境标准仍是空白,也没有具体规定一些可操作性条款,

4、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规在制定上各地立法水平和步伐参差不齐。目前由于缺乏国家性法律的指导和规范,各地立法水平和步伐参差不齐:有的省市有些法规早已经制订而且根据需要都进行了多次修改,但是有的地方却尚未颁布一部。而且各地出台的环境保护相关条例指导原则和内容也不尽相同,处罚尺度不,法规的统一就尤为重要。

5、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规原则规定多,缺乏可操作性。比如《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1条规定,对造成重大海洋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严重后果的,可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在实践中,何为“重大事故”、“重大损失”、“严重后果”?这些模糊的、不具有现实操作性的犯罪构成量化标准,使得执法者在实际办案中无法参照。

6、当代社会出现的新环境问题无法可依,未恰当及时修改和补充。中国自2001年正式成为WTO成员后,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据国家环保总局透露,全世界数量惊人的电子垃圾中,有70%进入中国,但是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却没相关规定来约束“洋垃圾”的侵入。还有,由于立法时考虑不周,现行法律中有不科学之处,随着实践的发展已带来明显的甚至较大的弊端。

二、完善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议

(一)中国需要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法

尽快修改完善《环境保护法》使其上升为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很大程度上已经落后于这个时代了,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的修改完善,进一步使其上升为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

(二)提高立法质量

为了从根本上克服环境立法的“缺陷”,切实提高环境立法质量,在立法中重点要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思想,坚持法制统一,要坚持现实性与超前性相结合原则,在科学预见基础上超前立法,以弥补国家立法的滞后性。

(三)执法与司法需要改进

环境保护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近几年环保行政主导还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行政主导固然有其优势,但其局限性也很明显。行政主导具有严格的隶属关系,很容易出现部门分割,不能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造成体制上的混乱;再者,行政主导的方式降低了环境司法的地位和功能,也降低了环境执法的功能,因此,要实现环境法治,必须改进执法与司法。在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系统工程中,执法是末端环节,前面的问题不解决而仅靠末端一刀切,无异于以堵口子治洪水,是治标不治本,甚至会激化矛盾,为环境法治的发展埋下隐患。

(四)完善环境保护中公益诉讼

环境公益诉讼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相关的组织和个人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人,在环境受到可能受到污染和破坏的情形下,为维护环境公益不受损害,对行为人提起民事、行政诉讼的诉讼活动。完善环境公益诉讼的必要性毋庸质疑的,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详细规定公益诉讼内容,以保障诉权的行使。同时,也要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责任承担方式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

(五)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机制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环境有影响的人类活动进行预先评估,或者对拟议中的人类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后果进行分析,即对于拟议中可能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活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法定化、制度化和程序化,是环境资源法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机制。健全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对于环境影响评价活动的顺利推广和有效开展,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法律保障作用。

小结:

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制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过程,不可期望于一触而就,但是面对全球和我国国内现实的迫切需求,我们又必须高度重视起来,尽快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环境问题常常没有国界,国内环境问题常常也关系到世界环境问题,因此也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基于我国国情和环境问题成因,我们应该立足于本国的实际情况去探索一条适合我国的切实可行的法治化道路,不断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相信我们能够建设一个环境更美好的家园。

参考文献:

[1] 金瑞林 汪劲著《20世纪环境法学研究评述》

[2] 汪劲《环境法律的理念与价值追求》

[3] 王礼嫱等,主编《中国自然保护基本立法问题》

[4] 吕忠梅. 环境法新视野

上一篇:物尽其用下一篇:会计监督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