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如何备课

2024-05-18

初中语文如何备课(精选十篇)

初中语文如何备课 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备课工作,基本理念

所谓备课, 简单地说, 就是预先设计课。这个过程, 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课”就是教学, “备”就是研究。因此, 所谓“备课”就是“研究教学”。那么,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进行备课这项工作呢?本文从下面两个方面展开研究。

一、初中语文教师备课环节所需秉承的基本理念

初中语文教师备课环节应该凸显以学生为中心, 注重预设和生成彼此契合, 重视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注重生活化情境引入, 并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模式转变。下面我们从这五个方面入手分别进行探讨。

(一) 备课环节应凸显以学生为中心, 注重学生发展为诉求

新课改指出, 对教学有效性的评定标准在于是否充分注重学生的发展。所谓学生的发展, 乃是指提升全体学生的知识架构与知识素养, 同时也指学生个体能够在有效教学模式的推进下形成健全人格和提升个体素质。基于此种教学考量, 教师应以有效促进学生发展为教学设计先导性理念, 从而使每一位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均能从中获益于知识素养的提升。

(二) 备课环节应注重预设和生成彼此契合

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前备课活动中, 应注重实现预设同生成二者的彼此契合。一般而言, 预设通常指教师应按照预先设定的明确教学方案与目标, 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以及其年龄特质与心理状况, 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进而实现规范化教学。生成则指教师应充分洞悉学生的爱好、个体经验以及学习诉求, 进而在同学生进行教学互动过程中, 根据学生兴趣与关注点的变化进行教学内容的动态微调, 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知识探求兴趣保持高涨状态, 进而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三) 备课环节应重视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问题

受家庭、经历以及性格的影响, 学生之间通常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而言, 应在备课环节充分重视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问题, 进而将其作为教学资源加以正确利用, 从而能够在教学过程当中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 激发学生对教学活动实现高度的参与热情, 同时也能够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形成良性知识互动与互补, 进而提升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四) 备课环节应注重生活化情境引入

任何知识的习得目的在于能够将其运用于实践之中。因此, 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各类知识能够丰富教学资源, 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入此类知识, 能够使学生获得感同身受的生活化体验, 从而强化其对知识的接受能力。

(五) 备课环节应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模式转变

新课改对学生学习模式转变提出了要求, 因此, 教师在备课环节, 应细致思考如何借助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促成与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模式的转变,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从而提升其知识素养。

二、初中语文教师备课的内容

初中语文教师备课需要备教材、备学生、备自我、备课堂。

(一) 备教材

虽然有各类教学资料 (诸如进度表、教学大纲等) 的辅助, 然而教师必须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 依托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进行课堂教学。而实现这一切的基础, 在于教师具有丰富的课程知识内容储备, 唯此方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

(二) 备学生

教学对象是学生, 能否使学生习得与内化知识, 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具有针对性, 而教学针对性的实施前提在于教师是否洞悉学生的学情。唯有了解学生的喜好、兴趣、心理状况与年龄特质, 教师方能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能够投学生所好, 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度。

(三) 备自我

教师备课环节是教师重要的自我提升契机, 首先在于备课过程中, 教师能够结合学情遴选正确的教学方法以及合理的教学设计;其次,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是自身再次学习的过程, 有效的备课活动能够提升教师自身的知识素养, 从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 备课堂

对于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对于这些情况的应对策略, 教师都应在备课之前心里有数。比如, 在讲述一篇课文时,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 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读课文。在读完课文之后回答这些问题。同时, 还要设计如果学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应该如何做。这样一来, 备课时对课堂把握好, 后面授课时就会胸有成竹。当然, 课堂上会出现很多令教师猝不及防的情况, 针对这些教师应该心里有数, 到了授课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结语

教学的几大环节中, 备课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是建设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 无论教学怎么改革, 都不应淡化备课环节。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因此, 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备课展开了论述, 希望能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更多的参考, 更好地进行备课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1]瞿芙蓉.现代教学理念下的初中语文备课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2) .

[2]于亚鹏.知情而达理——刍议初中语文备课中情感因素的渗透[J].文理导航 (下旬) , 2010 (11) .

[3]王彦明, 王秀云.关于初中语文备课的几点思考[J].黑河教育, 2009 (3) .

初中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2 篇2

(亲们:捡重点抄写就是了哈抄大点子)时间:2013年10月21日

地点:会议室

王涛

一、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价值的提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并运用朗读的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教学重点充分感悟文章中的人物思想感情,欣赏人物形象,整体感知课文的人文精神。教学难点通过是非曲直的辩论,在探讨中获得有益启示,学会正确处理好亲情、友情的关系,并能有效地解决好类似问题。

二.正音:(辛先荣

怦怦 脸颊 攥 寒颤

三.分角色朗读,然后简评人物形象。(罗兰

①人物形象鲜明。写得个性各异。妈妈:严厉,固执,性格急躁 ;爸爸:平静、沉稳; 奶奶:善解人意,但无能为力;万芳妈:较严厉,较通情达理;“我”:重友谊;万芳:仗义、明理。

②人物出场顺序:先写妈妈,再写爸爸,最后写奶奶。爸爸支持妈妈,声音平静而有力,是推波助澜。奶奶反对,却当不了家。让人物先后出场,文章就波澜起伏了③人物描写:方法--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细节

四.讨论: 郑世芳

1.发生矛盾的双方往往各有各的理由,请谈谈“我”有哪些理由,有哪些不足?

A.“我”的理由:①羚羊木雕是“我”和朋友友谊的象征。②对朋友讲信用,不能反悔。③爸妈已将木雕送给我,我就有权处理。

处事欠成熟的表现有:

⑴物品贵重,送前应征求父母的意见。⑵事发后应积极跟父母说心里话,求得谅解,而不是撒谎,甚至赌气。如“不!”、“飞快地跑”等。

2.“我”的父母有哪些理由,有哪些不足?

B.父母的理由:①物品贵重。②羚羊木雕是父母所送,饱含着父母的感情,不能转送。③不能随便,送前要商量。

不足:①送木雕给孩子时应讲明不能赠。②事发后应冷静,耐心地与孩子交流,了解事情真相,让孩子说话。③了解真相后可让孩子自主处理或协助孩子处理事等等。

3.作者的感情倾向于哪一方?从文中哪里能看出?

作者的感情倾向:童心是美好的,尽管他们幼稚;父母不能伤害孩子那比任何贵重物品都贵重的心灵。这种倾向作者曾借奶奶之口说:“算了吧,这样不好”及结尾的“这能全怪我吗”来含蓄表达。

4.你能想出解决文中矛盾的好办法吗?由此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⑴办法一:“我”积极,坦诚地向父母认错。

办法二:文中的父母积极放弃要回木雕的想法,而就此事教育孩子处事要周全,大事要征求

父母的意见。

办法三:父母主动跟万芳的妈妈委婉的将这件事,劝万芳妈不责怪万芳,好好跟万芳说让她把木雕还给“我”。这样既可以保护孩子的感情,又有利于孩子成长。

(2)启示: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尊重、理解、沟通。五.我有话要说 饶茂

A.我要和_____(妈妈/爸爸/奶奶/“我”/万芳/万芳妈妈/作者......)说......B.如果我是_____(妈妈/爸爸/奶奶/“我”/万芳/万芳妈妈/作者......),我会......六.“家庭”作业: 王海燕

1.这周回家与父母一起欣赏这篇文章。

2.与父母分享这个故事后,并交流一下看法。然后,把你藏在心里很久的话写出来。题目:《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七.小结辛先荣

《羚羊木雕》展示了两种内心世界:“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心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逼“我”把羚羊木雕要回来,由此而起冲突。应该说,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彼此都做得周到一点,就不至于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了。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一方面,要学会思考,有主见;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为是,自作主张是不对的。推而广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许多矛盾。

八.板书设计: 王涛

父母逼我要回木雕 冲突 我送木雕给万芳

应商量

人与人之间

重财轻义 需要互相尊重、重义轻财

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做好备课工作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备课工作;基本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所谓备课,简单地说,就是预先设计课。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课”就是教学,“备”就是研究。因此,所谓“备课”就是“研究教学”。那么,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进行备课这项工作呢?本文从下面两个方面展开研究。

一、初中语文教师备课环节所需秉承的基本理念

初中语文教师备课环节应该凸显以学生为中心,注重预设和生成彼此契合,重视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重生活化情境引入,并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模式转变。下面我们从这五个方面入手分别进行探讨。

(一)备课环节应凸显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发展为诉求

新课改指出,对教学有效性的评定标准在于是否充分注重学生的发展。所谓学生的发展,乃是指提升全体学生的知识架构与知识素养,同时也指学生个体能够在有效教学模式的推进下形成健全人格和提升个体素质。基于此种教学考量,教师应以有效促进学生发展为教学设计先导性理念,从而使每一位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均能从中获益于知识素养的提升。

(二)备课环节应注重预设和生成彼此契合

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前备课活动中,应注重实现预设同生成二者的彼此契合。一般而言,预设通常指教师应按照预先设定的明确教学方案与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以及其年龄特质与心理状况,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而实现规范化教学。生成则指教师应充分洞悉学生的爱好、个体经验以及学习诉求,进而在同学生进行教学互动过程中,根据学生兴趣与关注点的变化进行教学内容的动态微调,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知识探求兴趣保持高涨状态,进而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三)备课环节应重视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问题

受家庭、经历以及性格的影响,学生之间通常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应在备课环节充分重视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问题,进而将其作为教学资源加以正确利用,从而能够在教学过程当中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对教学活动实现高度的参与热情,同时也能够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形成良性知识互动与互补,进而提升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四)备课环节应注重生活化情境引入

任何知识的习得目的在于能够将其运用于实践之中。因此,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各类知识能够丰富教学资源,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入此类知识,能够使学生获得感同身受的生活化体验,从而强化其对知识的接受能力。

(五)备课环节应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模式转变

新课改对学生学习模式转变提出了要求,因此,教师在备课环节,应细致思考如何借助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促成与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模式的转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从而提升其知识素养。

二、初中语文教师备课的内容

初中语文教师备课需要备教材、备学生、备自我、备课堂。

(一)备教材

虽然有各类教学资料(诸如进度表、教学大纲等)的辅助,然而教师必须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依托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而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在于教师具有丰富的课程知识内容储备,唯此方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

(二)备学生

教学对象是学生,能否使学生习得与内化知识,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具有针对性,而教学针对性的实施前提在于教师是否洞悉学生的学情。唯有了解学生的喜好、兴趣、心理状况与年龄特质,教师方能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能够投学生所好,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度。

(三)备自我

教师备课环节是教师重要的自我提升契机,首先在于备课过程中,教师能够结合学情遴选正确的教学方法以及合理的教学设计;其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是自身再次学习的过程,有效的备课活动能够提升教师自身的知识素养,从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备课堂

对于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对于这些情况的应对策略,教师都应在备课之前心里有数。比如,在讲述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读课文。在读完课文之后回答这些问题。同时,还要设计如果学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应该如何做。这样一来,备课时对课堂把握好,后面授课时就会胸有成竹。当然,课堂上会出现很多令教师猝不及防的情况,针对这些教师应该心里有数,到了授课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结语

教学的几大环节中,备课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建设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无论教学怎么改革,都不应淡化备课环节。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因此,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备课展开了论述,希望能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更多的参考,更好地进行备课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1]瞿芙蓉.现代教学理念下的初中语文备课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

[2]于亚鹏.知情而达理——刍议初中语文备课中情感因素的渗透[J].文理导航(下旬),2010(11).

[3]王彦明,王秀云.关于初中语文备课的几点思考[J].黑河教育,2009(3).

[4]程霞.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建设现状分析与思考——以会宁县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为例[J].才智,2016(4).

谈初中语文有效备课 篇4

一、课前备课有效预设

从语文教学的层面来说, “预设”一般是指在语文教学活动之前, 教师对学生可能经历的过程和自己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的预测和假定。没有“预设”的课堂绝不是一堂好的课堂, 但如果过分依赖预设的程序, 也会让语文课堂失去灵动的魅力。课前备课要从大处入手, 粗线勾勒。我以为, 教案应该粗线勾勒, 不应事无巨细。教师预设的教案, 在深度考虑教材、全面考虑学生的前提下, 应大开大合放手设计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

(1) 清晰的教学思路。

清晰的教学思路, 可以帮助学生走捷径, 切实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从什么地方开讲, 什么地方打开切口, 设计怎样的问题, 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 到什么地方及时收住……教学思路的设计, 决定了课堂的走向, 可以说, 教学思路的设计凸显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脉络。

(2) 挖掘有价值的问题。

语文的解读是多元的, 教师要善于多角度挖掘出有价值的、能给人以启迪的、促进学生智慧生成的语文化问题。如老舍小说《在烈日和暴雨下》, 教师除了关注环境描写, 其实还应更多地关注两个人物:一个是祥子, 一个是“坐车的”。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的, 既然如此, 环境描写其实也是为刻画人物服务的, 我们在探讨祥子悲惨命运的同时, 是不是还可以探讨一下那个“坐车人”?正是有这样的人存在, 才会让“祥子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他们的存在甚至比恶劣的天气更可怕!如能围绕人物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预想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并具有深度的。

(3) 突出能力的训练。

语文教学要体现语文本色, 要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尤其要重视语文能力的训练, 既要求教师讲得透彻, 又要求学生训练投入, 训练的形式可以依据需要, 课堂的活跃指数也完全取决于文章的需要。

二、课中备课有效生成

语文教学过程的动态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意外”, 因为有“意外”, 所以无法预设精确。因此课堂的教学机智即随机备课非常重要。叶圣陶先生说“相机诱导”, 就是要求教者在教学中处处留一个心眼, 当一个“意外”出现时, 教师要善于根据当时情况引导学生思考, 并运用自己的语文功底, 帮助学生一起理解, 调控好学生的观点、思考的倾向, 真正起到导向作用。课中的备课是需要智慧和底蕴的, 需要语文教师果断而正确地处置好课中的二次备课, 才能有效生成而不致狼狈。在教学实践中, 体现教学机智的二次备课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 化整为零。

将一个大问题转化为几个小问题。如《最后一课》教学, 教师在预学案设计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弗朗士是个怎样的人?学生通过预习, 解答了这个问题, 但是非常片面。了解到这一情况后, 教师在课中可以作出相应的调整:平时小弗朗士怎样?最后一课时小弗朗士怎样?当韩麦尔先生宣布下课时, 小弗朗士又怎样?化整为零后, 学生很快有切入口, 思维也活跃起来, 最后综合概括, 达到课堂生成的目的。

(2) 化难为简。

有些文章, 带着浓厚的时代特征, 现在的学生理解起来确有难度, 如《学问和智慧》《敬业与乐业》《幽径悲剧》, 这样的课文教学, 必须考虑学情, 备课的时候更要掌握好分寸。以《幽径悲剧》为例, 我注意到学生有些茫然, 在教学时迅速作如下调整:一是反复读文章, 二是找出文中的悲剧所指, 三是找出文中由物及人的文句, 这样一步一步, 循序渐进, 把难懂的问题化为较为简单的小问题, 最终也能较好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课后备课有效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的重要手段, 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学是遗憾的艺术, 即便是自以为成功的一节课, 也会多少留下一点遗憾, 再成功的课, 都会有不完美的地方, 这时, 需要教师静下心来课后备课, 进行课堂教学的反思。课后反思性备课可以不断解决在教学过程中的难题, 不断破解教学瓶颈, 不断提高教学实践合理性, 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使自己成为学者型的教师。课后反思备课的形式是多样化的, 究竟如何反思, 重要的是教师在实践中要了解反思的面与撰写的切入点, 明确撰写的重点, 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提高质量。

初中物理如何备课 篇5

——特岗教师培训内容之一

备课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课前的有效备课,才能保证课堂上的有效教学。教师备课不是为上课服务,而是为了应付检查,这样的备课书写再认真、数量再充足、环节再齐全、格式再统一,也只能称之为低效备课,甚至无效备课。有效教学理论作为新课改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效益的问题。如何实现从“无效备课”向“有效备课”转化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优化以下几种策略人手。

一、备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充分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新课程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通过备教材,教师要做到:

1.钻研物理课程标准

教材只是教师讲课时所依托的材料,它是受课程标准制约的。教师的讲课,应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不得脱离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2.正确、合理使用教学参考书

教师应该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参考,设计出一份适合自己、适合自己教的学生的教学设计。

3.钻深钻透教材

要求学生理解、接受的东西,教师必须首先要理解透彻、了然于胸。为此,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明确了教学目标,就为钻深钻透教材提供了必要保证;(2)要确立兢兢业业的态度,“钻深钻透教材”不是“走马观花”式的浏览,也不是一般的通览一遍和按部就班式的解析,而是要一丝不苟,深入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去,只有这样,才可能把握住教材的实质性东西;(3)要善疑善思,要真正做到能准确熟练地驾驭教材,就应该善于发现教材中的问题,认真研究分析直到问题得以解决。

4.把握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一般说来,一节课中学生要掌握的主要知识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困难的地方就是教学难点。因此备课时,首先必须要把握住重点和难点,当教学内容确定以后,教师应认真考虑:通过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哪些知识,那些主要的、关键性的知识就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哪些困难,那些学生难以理解、容易出错的知识就是教学的难点。其次,考虑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当重点和难点确定以后教师还要考虑:教学时怎样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联系?怎样与学生已有的旧知识相联系?最终制定出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以此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二、备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应尽可能多地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在内。学生不仅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也应该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在新课标下教学目标的设置已经发生了变化:变单一知识目标为多元目标,教学不应单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而应该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提高,在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学科思维的同时,给学生以丰富的内心体验和个人感悟;变统一目标为多层目标,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变固定目标为开放目标,教师要设身处地关注、呵护、尊重学生的学习感受,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际水平以及具体需要等,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搜集相应的教学资源或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只有事先“备好了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备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有目的的教学,是采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活动,也是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手段。教学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备课时要组合好教学方法:

1.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以传授新知识为主时,要考虑把知识加以概括、归纳,使之系统化,使之重点突出。

2.选用的教学方法要富于变化,这样比较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单向地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和加工。教师应把程序式课堂教学变为建构式课堂教学。

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在尊重、理解、相信学生的基础上建构的。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策略者,教师对每个教学环节应有个合理的分析,研究教材的特点,研究学生的心理。“教无定法,教必得法”,这就需要教师理解多种教学策略,灵活运用。一般来讲,教师要预测的教学程序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应该符合学生的发展的。关键是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艺术性地引导,教学过程的构建,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则。

四、备问题

备问题是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问题备得好,就好像抓住了“牛鼻子”一样,使得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通畅。因此,备课时一定要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不能盲目提问。教师课堂中提的问题,需把握好度,把握好量,把握好质。怎样围绕教学主目标提问?怎样的方式提妥当?怎样的时机提适合?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要深思熟虑的。如果没有想及,提了再说,就是盲目提问。

2.不能提无价值的问题。问题应课堂而孕生,为课堂而服务。在课堂上的问题可分为有价值的提问和无价值的提问,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促成教学有效性。无价值的问题,教师则是不提为妙。

五、备作业

在“备作业”上要做到精心挑选,适量适度。教师在“备作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内容上做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形式上做到由模仿到独创,由典型到变式,充分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

2.注意把掌握知识与训练技能相结合,做到通过作业掌握知识,通过作业训练技能。

3.注意适量。作业的布置要少而精,作业的重点应针对学生易混淆、易忽视的教学重点内容。

4.注意适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层次性,要做到难易适度,要体现出梯度,并提倡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布置不同的作业。

5.注意及时批改和讲评。作业做了就要批改,错了就要及时订正。

六、备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也是有效备课中重要的环节之一。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成长=经验+反思。备好课,上完课,这节课并没有结束,课后教师还需要静下心来反思。针对备课时的初衷与课堂的实施作一番回顾和比较,对教学目

标的达成度、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足够尊重、课堂生成处理是否妥当、问题设计是否有意义、情景创设是否到位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再思考、再认识,并及时把感想、心得和调整策略等内容认真整理在备课本上。这样既可以积累教学经验,避免以后的教学实践少走弯路,又可以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浅谈小学语文如何备课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备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293-01

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一环。经过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我逐渐摸索出了备课的小技巧,现在和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一、中心的提炼技巧

备课前,应该先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成竹在胸,切忌在备课时,认为这也重要那也重要,面面俱到,千头万绪。蜻蜓点水的结果只能是浅尝辄止。下面介绍几种提炼中心的主要方法:

1、分析法

一篇文章的题目常能反映该篇文章的重点和中心之所在。分析题目的含义(当然要结合课文内容),尤其是抓住“题眼”分析透彻课文的中心,教学重点就自然突出来了。例如:《高大的背影》,记叙妈妈背“我”去医院看病的路上,一位三轮车工人主动送“我”去医院的事。如果抓住“高大”一词来分析:“背影”为什么“高大”?它“高大”在什么地方?教学重点就突出来了。

2、揭示法

有些教材一开始就揭示出该篇的中心,有的则在中间用中心语句来提炼教材的中心,有的则篇末点题,抓住这些词语就能够提炼文章的中心。

3、总结法

先把教材分成段落或层次,根据各部分或层次的主要内容,进而分析他们在整篇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从而概括整篇文章的中心和重点。

二、备课“六忌”

1、忌简单照搬。

2、忌千头万绪。

3、忌闭门造车。教师备课时,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等全然不顾,势必降低教学效果。

4、忌琐碎设问。有的教师一问到底,不管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在不该设问处滥问,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

5、忌盲无目的。教学目的不明确,备课时毫无目的,课堂上随意发挥,学生只会茫茫然,所得甚微。

6、忌程式定势。根据小学生好奇求新求变的心理特点,教师备课时,必须因文而异,教法富于变化,努力寻求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单调乏味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三、备课的“模拟讲授”环节

模拟讲授或训练,作为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往往被人忽视。其实,教案完成了,是纸上的东西。纸上谈兵不一定能取得实战效果。要进行两个飞跃,一个是把纸上的东西变成脑子里的东西,成为印象,也就是把教案里的文字变成形象,融化在脑海里,形成意识。第二个飞跃是把意识变为行动,也就是能够按教案的设想进行实际操作。有的教师,写完教案,要看几遍,边看边想在课堂上如何动作,甚至对着镜子演示一番,像演员排练节目一样,如发现纰漏,及时修改补充教案,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是值得提倡的。如果写了教案就搁置一边,到了课堂上在临场发挥,就有点草率了。

导入新课和设计导语应遵循以下原则:

符合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课堂教学的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根据授课的内容设计导语。

备课时可以从教学内容中抽出有概括意义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将其与学生熟知的或似知非知的事例联系在一起,设计出独出心裁的导语。由于每节教材内容有其丰富而广阔的外延,涉及许多其他方方面面的知识和事物,课堂的起始设计,也可以从他们的关联中寻找线索

导入要言简意赅或短小精悍。导入部分时间过长,使人有喧宾夺主之感。

导入的形式要丰富多彩。

任何一种形式的授课技巧,一定要灵活运用,不可形成定式,使人产生呆板之感,导入导语也不例外。

四、技巧的运用

1、提问议疑导入。紧扣课文设计一两个问题,最好能总领全文,或从侧面入手,对理解课文起关键性的作用。例如:《司馬光》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如果平时你和另一位小朋友玩耍的时候,他不小心掉进了一个盛水的缸里,你有什么办法把那位小朋友救出来?今天要讲的课文中的司马光,就想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2、叙述故事导入。小学生爱听故事,通过讲故事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草船借箭》一课,老师就可通过讲述孔明以自己的大智大勇借到十万只箭的故事导入新课,学生兴趣一定会很浓。

3、歌谣导入。歌谣,特别是儿歌,在儿童教育方面的作用历来备受重视。课堂教学中也引进一些儿歌,并加以引导,可发展儿童的想象力,符合“寓教于乐”的教育原理。

4、谜语导入。如教《奇妙的“眼睛”》,先让学生猜一个谜: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有谜语导入对“眼睛”的学习,过渡自然,学生兴趣浓厚。

5、游戏导入。小学低、中年级宜采用这种方法。

6、音乐导入。多用于音乐渲染气氛的课文和直接是音乐歌词的课文。如《鸟的天堂》,教师可先放《百鸟朝凤》的乐曲。如上作文课,作文题为《我所喜欢的一只歌》,教师可在学生动笔之前先放几只优美动听的歌曲,并加以适当的点评。

导入新课的艺术和方法还有很多,如笑话导入法、成语导入法、表扬导入法、观察导入法、诗词导入法、珍闻导入法等等。切记生搬硬套,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系统、科学地做好小学语文备课工作,以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罗绍云.浅议小学语文如何备课[J].读写算,2011(17)

[2] 孙春福.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备课[J].小学语文教学,2008(6).

农村初中语文有效集体备课策略 篇7

一、严格程序, 规范操作

前提是成立和谐融洽的集体备课组, 并制订好计划, 明确目标, 并做到“五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专题、定中心发言人、定教案。要使集体备课行之有效, 必须遵循以下程序规范操作。首先, 备课组要做好“规定动作”, 即贯彻落实上级教育部门各项精神。其次, 备课组要做实“自选动作”, 即夯实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各个环节, 做到“三个三”:“三备”是要落实备课的多个环节, 一是教师个人专研教材, 进行个人初备;二是主备说课, 备课组群体合作, 集体共备;三是遵循群体智慧, 个性化调整, 进行二次备课。“三明确”:是备课内容要做到明确目标、明确学情、明确方法。“三落实”:即要落实二次备课, 落实课后反思, 落实检测题。

二、整合资源, 合作互补

当前大多数农村初中一个年级三、四个班, 最多配3个语文老师。像这样的学校, 以年级为备课组, 不仅集体备课流于形式, 质量也难以保证, 且不能发挥集体备课的重要作用。因此, 针对这种状况, 要因校而异, 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比如, 以教研组加备课组的形式, 加以整合。就笔者所在学校而言, 七年级4个班配3个语文教师,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仅有3个语文老师, 无力教研, 集体备课质量也上不去, 教师得不到发展。最终学校把七年级备课组整合到学校语文教研组, 整合后, 七年级语文组如鱼得水, 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 教科研氛围更浓厚了, 且能经常采取针对性、有效性措施。整合资源, 合作互补, 有利于教师的成长, 更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水平的提高。这样交流、探究, 思想火花碰撞、交锋, 促进了集体备课从有效到多效的根本改观。

三、紧扣课改, 以备促研

集体备课, 应围绕语文教学规律, 紧扣课改, 探究适宜学情的教学方法。课改要求集体备课, 求实, 求知, 求真;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空间, 逐步建立有效学习模式,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不断创新, 在课改中积极探索集体备课的有效新路子。

初中数学教师如何修炼备课功 篇8

一、几个教学场景

先来看几个问题课堂的场景:

场景一一位老师在设计一节新授课时, 设计的内容很有深度, 老师自己感觉也很好, 实际上课时, 却是老师讲得大汗淋漓, 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场景二复习课堂上, 一张试卷 (或一本教辅) 打天下, 做完后对答案, 下课!这样的课堂看似很紧凑, 结果却是老师和学生都心里空空.

场景三公开课上, 多媒体贯穿始终, 幻灯片像电影镜头一样, 一张接一张, 学生看得精彩, 老师讲得得意, 课后一思考, 大脑一片混乱.

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在场景一中, 教师没有找对学生学习的起点, 学习起点设计得太高了, 学生“够不着”, 导致学生没兴趣, 老师在备课时没有备学生, 只关注知识点了;在场景二中, 老师没有认真研究复习课的教学特点, 尤其不知道复习课应该如何备课, 总以为用练习就可以代替一切知识点的梳理;在场景三中, 这是公开课上大多数教师容易犯的错误, 因为想多展示一些内容, 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贪多求全.

从以上事例我们不难发现, 我们中的一些老师不会备课, 不会备不同课型的课, 他们以为备课只是看看教材, 翻翻教参, 写写教案.其实不然, 备课有方法有技巧, 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备课技巧与方法, 备课的会与不会、好与不好、深与不深直接影响课堂的效率.

那么, 要如何精心备课呢?备课时要注意些什么呢?首先要明白备课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 为完成教学任务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备课包括备教材与备学生两方面的内容, 备教材历来被教师们重视, 对于备学生, 则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 我将会说, 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体会, 就如何备新授课、复习课与公开课谈点个人的做法.

二、修炼备课功

(一) 备新课

1.备教材.备教材就是用心领悟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把教材内容细化, 找准教学的重难点, 灵活选择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方法.备教材时随时问自己:单元知识的重点、难点、考点找准了吗?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需求吗?做到精选例题、精简作业、以中低档题训练为主了吗?

例如:讲《代数》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变量与函数时, 要讲解“函数”的定义.我们都知道, 函数定义非常枯燥难懂, 对于初中生更是如此.我在备课时反复研究定义,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存在两个变量x, y, 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 y总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 那么, 就把y叫做x的函数.”当读到“对应”时, 我突然明白, 本定义的难点就是如何把“对应”突破, 根据初中生特点, 我做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1) 由儿歌引入.

一只青蛙一张嘴, 两只眼睛四条腿;

两只青蛙两张嘴, 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 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四只青蛙四张嘴, 八只眼睛十六条腿;

……

n只青蛙n张嘴, 2n只眼睛4n条腿;

让学生发现, 青蛙只数与眼睛只数和腿的条数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2) 让学生扮演角色.

我在黑板上写下y=2x, 让同桌的两个同学为一组, 一个扮演y另一个扮演x, x说出一个数, y对答出对应的另一个数, 我还不停地变化解析式 (当然是简单的、易算的) , 学生一问一答, 立刻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让学生充分感受了函数的对应关系, 从而把这一难点克服了.

2.备学生.在备学生时要尊重学生, 了解学生是教育教学的起点, 我们深知只有心中有人的教育、贴近人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 才会是成功的教育.因此在教学设计上为学生搭梯子, 如:我们经常用到的课前3分钟小测验, 新课开始前的复习等, 都是为本节的教学活动搭好“阶梯”, 在为推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做铺垫, 阶梯没有找准和搭好, 就会发生场景一中的尴尬现象;此外, 学生之间存在个性差异, 对学生的掌握程度也因人而异, 因此, 在备课时要因材施教, 设计分层教学和分层作业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备学生时要随时问自己:学生原来学了什么?学生实际掌握了什么?要为学生后续学习准备什么?学生本节课主要要掌握什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和教学策略有哪些?

总之, 备新课的方法是仔细体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即备教材) , 技巧是根据学生情况做好教学设计 (即备学生) .

(二) 备复习课

复习课就是把平时相对独立进行教学的知识, 特别是其中带有规律性的知识, 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 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 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平时教学像“栽活一棵树”, 总复习好似“育好一片林”.在备复习课时可采取以下几点具体做法以提高课堂效率.

1.串“知识点”法

例1在复习《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时, 可做这样的教学设计:请研究二次函数y=x2+4x+3的图象及其性质, 并尽可能多地写出有关结论.解: (1) 图象的开口方向; (2) 顶点坐标; (3) 对称轴; (4) 图象与x轴的交点; (5) 图象与y轴的交点; (6) 增减性; (7) 最大值或最小值; (8) y的正负性; (9) 图象的平移; (10) 图象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 (11) 对称抛物线; (12) 图象与y轴的交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坐标.

2.变式设计法

(1) 一图多换

例2如图1, 在等腰梯形ABCD中, 已知AB=6, BC=2, ∠DAB=45°, 以AB所在直线为x轴, A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将等腰梯形ABCD绕A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 得到等腰梯形OEFG.

(1) 写出C、F两点的坐标;

(2) 将等腰梯形ABCD沿x轴的负半轴平行移动, 设移动后的OA=x, 如图2, 等腰梯形ABCD与等腰梯形OEFG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当点D移动到等腰梯形OEFG的内部时, 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 在直线CD上是否存在点P, 使△EFP为等腰三角形, 若存在, 求出P点坐标, 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变换一将条件中的等腰梯形改为平行四边形.

变换二等腰梯形改为菱形, 边长为6.

变换三等腰梯形改为矩形.

变换四等腰梯形改为正三角形, 边长为6.

(2) 一题多变

例3以6, 8为两边的三角形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是什么?________

本题可以变为:

(1) 以6, 8为两边的直角三角形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是什么?________

(2) 以6, 8为两边的锐角三角形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是什么?________

(3) 以6, 8为两边的钝角三角形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是什么?______

此外, 还有一图多变、一题多解、一法多用等变式设计法.

总之, 备复习课的方法是掌控好每节课的考点 (即备教材) , 技巧是设计好有效的问题 (备学生) .

(三) 备公开课

公开课是每位教师从教生涯中不可回避的一种经历,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公开课上教师可以展示自己的教学功底, 在同行中奠定自己的地位.公开课的备课方法同上, 有一些备课误区要提醒各位教师注意, 在备课时往往是:考虑教材多, 考虑学生少;考虑教法多, 考虑学法少;考虑多媒体多, 考虑学具少;重视了课堂的高效性, 忽略了课堂的实用性.注意让学生掌握一个到两个重点就行, 切忌贪多求全.

总之, 备公开课的方法是精益求精的备教材与备学生 (可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 ;技巧是少而精.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的备课方法 篇9

一、通过备课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应当在备课中通过四个“结合”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一是把备课同总结实践经验相结合, 每周都有总结、反思、提升。二是把备课同读书学习相结合, 带着备课中的问题学习, 才能学得深刻, 并有实用价值, 能在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领会所学的内容。三是把备课与教学研究的课题结合起来, 一方面通过备课促进教学课题的研究, 另一方面又通过科研提高备课质量。四是把备课与教学改革创新结合起来, 运用新教育理念, 在实施新课程中提高备课质量。

通过四个“结合”, 以备课引领各项日常教学工作, 在提高教学素质的轨道上同步推进, 能够感受到以下益处。一是备课有了时间, 这主要是因为把备课整合到整体工作之中, 这就为提高备课质量奠定了基础。二是备课由负担转化成了教师的工作动力, 成了推动各项工作的引擎, 不仅提高了自我, 改进工作, 而且带来了心理上的愉悦。三是备课的角度多了, 视野扩大了, 站位高了, 教师对自己的要求也就更严格了。在备课中有备不出好课不罢休的劲头儿, 而且总是对教学方案处于不满意状态, 于是不断修改、完善、丰富教学方案, 正是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得以提高。

二、备课的关键就是备学生

备学生的重点应当始终放在备好学习需求上, 学生的学习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就学习内容而言, 从学习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上把握学生的需求点。二是就学习过程而言, 从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上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点。三是就学习心理而言, 从展示自我、获取成功点和愉悦情绪上把握需求点。四是就课堂设问而言, 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 可以引发他们思考的兴趣;与学生内心沟通、情景交融地对话, 引发他们的潜在的兴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感悟和体验, 无论是学生的困惑点还是好奇点都可以成为引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原始素材和激发点。五是就师生关系而言, 从理解学生、激励学生、关注学生上把握需求点。满足学生的需求是教学的第一要义, 满足学习需求的面越大, 授课教师越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敬重。六是从备学生的方法和途径上讲, 要深入学生, 多了解学生, 多与学生交流;采取课堂反馈、评价作业等方法把握学生的学习问题;通过学生座谈、评价教学、畅谈收获体会、课外活动分析等方式了解学生;通过参加家长会、班主任工作等了解学生。总之,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课余时间与学生打成一片, 这对于“备学生”来讲, 有着重要意义。

三、运用备课艺术换位思考

教学方案首先应当是一个使学生普遍获取学习实效的学习方案。一个优质的教学方案的根本性功能在于优化学习过程,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优质方案。因此, 教师在备课中要多想一想“我若是学生”会喜欢什么样的方案。在备课中与学生换位思考, 可基于以下四个层面进行。

(一) 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换位思考。

从学生的角度设定一些问题。备课时要多为学生着想, 教师应当透过学生的不同学习结果发现学习问题;透过关爱和理解学生的情感去发现学生的困惑和问题;透过促使每位学生获取学习和成长的成功感去发现最佳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透过寻求学生的“亮点”和个性优势去激励每位学生, 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以亲近、体贴的心情去发现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 并进行调节, 使每位学生心理顺畅, 积极向上;以教师所特有的模仿童心的能力去发现他们的学习需求, 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使学生各得其所。

(二) 把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教学反思的出发点, 作为改进和完善教学素质的契机。

教师从学生的学习问题出发认识自身教学的欠缺和不足。应当认识到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够到位, 学生运用发现式学习方法的能力缺少训练, 这些情况是导致这种现象再现的主要原因。这种认识, 可使教师在备课中, 在设计教学方案时, 注重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如何使学生具有与新的学习方式相适应的能力等。坚持做下来, 终能见成效。

(三) 换位思考的目的要始终紧紧围绕着了解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自身教学的价值定位。

比如, 学习好的学生往往有很强烈的学习自主需求, 希望自主支配的时间更多一些;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有着强烈的接受个别帮助和指导的需求。这些不同的需求, 是现实的大一统、一刀切的课堂教学形式极难适应的。因此, 在备课中, 应在同一个学习环节中设定不同的要求和目标, 使学生能自由选择, 从而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这种做法能使学生普遍受益, 共同提高, 增强普遍性的教学效果, 进而体现教学价值。

(四) 要通过换位思考有效地激励学生, 增强他们学习的

内在驱动力, 使他们在最佳学习状态中获取最理想的学习成果。在教学实践中, 只有用学生的学习动力推动教学, 才能使教学摆脱被动状态, 也只有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推动教学, 教学才有可能不断深入。这不仅有利于解决学习内容相对于课时总是显得负担过重的矛盾和冲突, 而且有利于解决教学质量与教学进度之间的矛盾。比如, 学生自觉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强了, 课本上的疑难问题、需教内容就少了, 师生共同攻克的难点、重点就集中了, 解决问题的时间和过程就合理了、宽松了, 学习效果就会更好。

总之, 只有备好课, 才能上好课, 才能不断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备课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备课

“预则立, 不预则废”“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这些名言都说明做任何事都要有所准备, 才能顺利进行。对于教学而言, 备课就是准备阶段, 是对一节课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尤其对于语文教学而言, 知识点繁杂, 教学内容又比较散, 如果不认真备课, 就无法将这些内容统一到一起, 很好地实施教学。所以, 我们一定要认真备课, 在备课这一环节中做到科学、合理、高效。下面笔者就从语文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入手, 谈谈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备课。

一、对语文教师备课基本要求的解读

所有的教师在课前都需要备课, 这是对教师的硬性要求。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推进又对教师备课有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改革环境下, 语文教师的备课不能延用传统的、陈旧的备课模式, 也不能杂乱无章、无序可循, 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备课一样, 应符合如下三个基本要求:

1. 备而能用。

所备内容应能用, 以减少无效备课。

2. 有利于教师的教。

教师的备课既要有利于自己沉心于课堂教学, 巧妙地、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达到教学目标, 又要有利于自己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的迅速提高。

3. 有利于学生的学。

教师的备课应侧重学生的学, 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扎实, 所有知识点过手, 能力培养到位。

二、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备课

1. 要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设计立体化的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因此, 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 螺旋上升, 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三维教学目标是立体目标, 体现了语文教学基于人的终身需要及和谐发展所应具备的综合语文素养的特点。在备课中我们应坚决摒弃只把知识掌握和技能提高作为教学目标的思想, 这种平面目标的设计往往会把语文教学功利化, 走进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误区。那么, 如何在备课中体现三维教学目标呢?以《黄河的主人》一文为例, 教学目标可设计如下: (1) 知识目标:正确读写和理解下列词语:湍急、浏览、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惊涛骇浪、如履平地、胆战心惊、谈笑风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方法目标:在朗读、感悟、想象、表达中提高语文素养;学习作者用朴实的语言表达深刻思想的写作方法。 (3) 发展性目标:理解课文, 领悟“只要沉着勇敢、智慧机敏, 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能借助课文的表达方法, 说出自己或他人征服某一事物的事例。这些目标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交融的。

2. 吃透教材。

教师如果不真正了解教材及其编写意图, 就很难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环节, 更难掌握“放”“收”的时机和火候。因此, 教师上课前应认真钻研教材、教学参考书和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 确定教学目标, 弄清教材内在的联系以及每一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哪些内容有利于实现认知目标, 哪些内容采用何种方式有利于达成能力和情感目标, 特别是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 分清哪些先学、哪些后学, 从而确定教学过程的层次。总而言之, 教师只有对教材、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才能站得高看得远, 才能运筹帷幄, 才能源于文本又超越文本, 才能从全面去把握, 进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 整合教学资源。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十分广泛且丰富, 如名著、报纸、杂志、网络、电视、广播等,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这些教学资源十分杂乱, 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整理, 将有用的教学资源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 以便在课堂上涉及到这些资源时信手拈来。与此同时, 教师还要对课文进行深入了解, 了解文章的背景、作者信息等, 以便搞清楚什么样的课文用什么样的资源, 哪些课文、哪些段落应加入哪些资源的展示, 从而教起课来胸有成竹,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4. 时时更新教学方案。

通过写教案之前所做的大量工作, 一份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案应该说已基本形成, 但这并不能说教案已经定型, 我们还要跳出自己的教案, 去翻阅一下教学参考资料和别人教学的先进经验, 只有这样做, 才既能保证自己的特色, 又博采众长、它为我用, 从而进一步丰富、完善教案。同时为了使自己用心血凝成的教案能充分发挥作用, 我们也有必要在心中进行一次整体模拟演练, 对自己的教学节奏、教学语言、非言语性的行为和教学时间的把握进行最后的推敲, 而推敲的过程也是进一步修订教案的过程。即使在上完课, 我们仍不能有“马放南山”的想法, 还要根据课堂上的实践再增删教案的内容。可以说, 学无止境, 教也无止境, 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备课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开端, 我们一定要开好这个头, 做好这个准备, 系统、科学地做好备课工作, 以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罗绍云.浅议小学语文如何备课[J].读写算, 2011 (17) .

上一篇:开放式护理下一篇:评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