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的创新

2024-05-03

金融服务的创新(精选十篇)

金融服务的创新 篇1

关键词:仓单质押,风险分析,监管措施

一、引言

仓单质押是物流服务和金融服务相结合的产物,指银行选择市场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而且符合要求流动的原材料或产成品作为抵押的授信条件,运用实力较强的物流公司的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资金流和企业物流有机结合后为生产企业、为客户提供融资、估算等银行综合服务业务。仓单质押打破了银行以固定资产作为抵押的贷款限制,积极拓展了以原材料、产成品等流动资产作为抵押贷款条件,这极大促进生产企业的资金周转效率。银行推出仓单质押虽然为生产企业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凭借物流公司的信息共享管理系统以及快速便捷的物流服务,帮助生产企业构建稳定、快捷、灵活的产品供应链,提高生产企业的资金周转效率。但是随着竞争全球化、市场需求瞬息万变,产品需求顾客化和生命周期缩短,企业技术创新加快,市场对产品技术含量、服务、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因素导致了企业生产系统错综复杂,企业面临着更大的经营风险,这就给银行贷款增加了许多不确定的风险。

二、银行实施仓单质押面临的风险分析

仓单质押风险分析是银行分析仓单质押贷款业务实际操作中可能发生不确定性的损失,即仓单质押提供商对未来贷款行为的决策及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可能引起的后果与预定目标发生多种负偏离的综合分析。

1、市场风险。

当今市场瞬息万变,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这就加剧了生产企业的竞争和投资风险。仓单质押贷款的市场风险不仅包括产品销售价格及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况;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生命周期,产品的市场销售能力与市场占有率;销售队伍的管理素质,生产企业应对市场信息的敏捷性、应对变化莫测的市场需求应变能力,还包括因产品滞销时对库存质物的保值能力,质押物市场价格的波动,金融汇率造成的变现能力影响了质押商品出现销售滞销、质押物监管风险以及质押物变现风险。

2、合作风险。

仓单质押的本质是物流银行、物流公司与生产企业三方合作的供应链动态联盟。物流银行与物流公司、生产企业虽然强调合作, 但也存在利益冲突, 各实体企业之间为分配利益而展开竞争。仓单质押从流动资产抵押、原材料和产品仓储、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产品运输、产品市场需求等一系列环节,增加产品供应链的复杂程度,再加上银行、物流公司与生产企业存在利益冲突,合作风险无处不在。供应链系统的稳定性、灵活性和敏捷性是银行考虑贷款风险的重要因素。如果整个供应链系统要是不具有灵活性和敏捷性,就会影响到供应链系统的运作效率。供应链运作效率不高会导致供应链失灵:对市场信息预测不准确原材料短缺、生产不正常、设备出现故障、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生产能力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资金运转不灵等引起的。供应链系统的稳定性、灵活性及敏捷度直接影响到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净现金流量,也影响了公司的品牌形象、顾客满意度和顾客对产品的忠诚度。

3、供应链运营风险。

(1)供应链的内部管理。供应链的内部管理也是供应链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直接影响了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运作效率,关系到银行贷款能否收回的关键因素。生产企业的生产人员技术熟练程度、公司内部的生产组织和工作关系的协调、原材料采购与运输效率、原材料短缺的可能性、单位产品的生产效率、产品的配送效率及产品出现短缺的可能性,这些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内部管理风险会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运营风险。

(2) 产品运营周期。产品运营周期的长短直接反映了这个供应链体系的对变化莫测的市场需求快速反应和灵活性管理,对市场信息的掌握程度是否准确和产品销售是否畅销。产品运营期包括原材料的采购时间、运输时间、物流公司对质押物的评估时间、银行批准贷款时间、产品生产时间、产品配送时间、产品销售时间。因此产品运营周期越短,说明企业资金周转越快,产品销售状况良好,这就大大降低了供应链经营风险。

(3) 生产企业的净现金流量NCFT。资金方面的风险:产品的采购成本及库存原材料和产成品的数量,资金周转和现金流量;原材料成本及人工成本的变化;融资成本与及其变化;管理费用及生产运行成本。在产品运营周期内,各时间点的现金流量的变化之和,ICt, , COt分别表示在周期t内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则:NCFt=ICt-COt。NCFt较好说明了生产企业在整个经营周期内,动态地考察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的资金运转状况,其值越大就说明了生产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资金运转的效率较高。

4、物流公司的技术风险:

(1) 建立信息共享系统的能力。物流公司的信息共享系统能力建设是决定金融风险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银行控制和监管贷款风险。物流公司建立信息共享系统以后,物流公司可以方便地获得客户企业历史信息和实时信息,主要包括:生产企业主要购货渠道,原材料库存情况及产品的销售数量,生产情况,生产企业的主要销售对象及销售情况,捕组捉市场信息和传送信息的能力,支付货款的方式及信用状况等。物流公司的专业化的行业分析, 也会提高物流银行贷前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对银行的决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物流公司提供的物流服务效率。仓单质押;风险分析;监管措施物流公司提供的物流服务效率直接关系到生产企业的生产运行效率与产品配送效率,银行、物流公司和生产企业合作,共同应对市场变化莫测的客户需求变化,及时改变整个供应链系统的灵活性管理。物流公司的物流服务效率能否提高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柔性运作,能否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配送成本,能否提高生产效率与物流的配送效率,能否间接帮助生产企业提高顾客满意度及信用体系的建设对银行防范金融风险是至关重要。

(3) 物流公司的担保及动产质押评估的能力。物流公司直接担保或组织中小企业联保或互助担保,为中小企业申请质押贷款提供直接或间接担保, 这样间接地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其次物流公司对质押物的价值评估能力,对质押货物的监管能力以及抵押货物的处置和拍卖能力是决定。

5、信用风险:

(1)经销商还款风险。经销商还款的信用是最重要的,不仅减少交易成本,改善整个供应联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供应链运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资金周转能力,大大缩短了整个供应链运作周期,降低银行贷款风险。及时收回应收帐款不仅可以反映了经销商的还款信用,而且增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增强企业应收帐款的管理效率。

(2)生产企业与物流公司财务状况。生产企业和物流的财务分析可以综合衡量和评估生产企业、物流公司的财务状况,可以有效地预防金融风险。生产企业向银行提供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存货与应付帐款周转天数来综合反映生产企业现金周转的运营情况;可以用现金流量对负债总额比率、留存收益对资产总额比率、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比率以及现金对销售总额比率四个标准来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物流公司向金融机构提供物流公司的资产和贷款状况,资金周转及现金流量,公司的信用状况,公司的收益和资本回收率的情况等。

(3)仓单质押委托代理问题。由于非对称信息的存在, 银行与物流公司、生产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中, 有可能发生合作伙伴的逆选择、合作伙伴的道德风险等委托代理问题。为减少委托代理问题对银行仓单质押贷款风险的影响, 银行有必要运用信号传递机制优选合作伙伴, 通过完善供应链合作协议实现对合作伙伴的有效激励及节点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如果生产企业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 而物流公司和银行又由于信息不完全、没有发现其中的问题, 就会直接影响供应链整体效益。物流公司向银行提供的公司财务状况,信息共享能力以及对动产抵押的评估信息不完全对称的情况下,如果银行没有准确识别和判断信息的准确性,也会增加了银行贷款风险。如果经销商对生产企业隐藏自己的信用状况,企业预测市场需求信息不准确,就会造成生产企业的应收帐款难以及时收回,产品积压或减少生产企业的潜在利润,这会严重影响生产企业的资金周转效率,这也会影响银行贷款风险。

三、仓单质押风险的监管与防范

1、要重视物流公司的物流服务的技术水平,选择具有较强实力的物流公司,具有较高的仓库管理水平,具有较好物流服务效率,具有较强的信息共享管理系统。物流公司的物流服务技术不仅可以帮助银行随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准确把握产品的市场需求信息、动态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质押物的监管情况,而且帮助生产企业设计和优化供应链,将银行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有机结合。银行要改变传统的运营模式,积极参入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及时掌握企业的运营情况和产品的市场信息,因而可以大大降低了金融物流风险。

2、物流银行可以趋利避害,选择市场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且符合质押品要求的商品质押为授信条件,物流公司加快实物抵押的评估的准确性,加强动产抵押的监管力度,减少物流公司对抵押物的破坏、磨损。积极拓展实物抵押市场和流通渠道,尽量降低因生产企业经营失败后迅速处理抵押物的变现能力。

3、为了防范仓单质押信用风险,物流银行首先要建立各方配套设施的完备,有效地控制仓单质押风险,比如,物流公司的规范、银行审贷的风险控制、商品的市场风险、中小企业的征信系统完善、质押商品出现销售滞销、质物监管风险以及质押物变现风险。其次物流银行要建立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强化对客户信用风险管理。

4、物流银行在防范金融物流的市场风险方面,通过建立资产负债管理等系统,评估特定及战略决策的短期和长期影响,规避市场风险,协助物流公司、生产企业优化供应链,准确掌握产品的市场需求信息。物流银行在防范金融物流操作风险方面,通过建立稽核系统加强金融物流操作风险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管理。

5、银行可以通过建立并不断完善金融监管系统,能实现对金融系统的动态、智能化监管,确保金融机构的合法经营,及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以保障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的安全、稳健、高效运行。银行可以全面启动非现场监管数据库和监管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加快实现非现场监管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达到信息共享和双向检索的目标,建立健全持续有效的非现场监管体系。

参考文献

[1]、彭平江主编,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与系统[M],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18-30

[2]、Li Ling-yee, Gabriel O.Ogunmokun, Effect of Export financing Resources and Supply-chainS killso nE xport:Implicationsf or Superior Export Performance,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Autumn 2001, 36 (3) 260-279。

[3]、Kevin B.Hendricks, Vinod R.Singhal,  The Effecto fC hainG litcheso nS hareholderW ealth, December 2003, 21 (5) 501-522, 。

[4]、Julapa Jagtiani,  Anthony Saunders, Gregory Udell,  The Effect of Bank Capital Requirements on Bank Off-balance Sheet Financial Innovation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June 1995, 1 (93-4) 647-658。

[5]、M .Barad , D.Even Sapir ,  Flexibility in logistic systems——modelling and per-formancee valuation[J], InternationalJ ournal Production Economics ,  August 2003, 85 (2) 155-170。

[6]、Dong Li and Christopher O, Brien, Integrated decision modelling of supply chain efficienc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March 1999,  5 (91-3) 147-157.

[7]、罗平 朱道立等, 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融通仓及其运作模式初探[J], 中国流通经济, 2002.02:11-14

[8]、李立平, 基于资产负债表外的结构融资研究[J], 经济体制改革, 2004. (03) :78-80

[9]、张炳轩 李龙洙等, 供应链的风险及分配模型[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1.09:92-95

[10]、马丽娟, 供应链的企业间委托代理问题及道德风险防范[J], 商业研究, 2003.09:103-105

金融服务的创新 篇2

关键词: 金融创新;诱因;风险管理

“创新”一词首先是由著名的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骆依斯•熊比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人生产体系。创新必须是产生在本质上的一种新的现象,它应该是内部需求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创新具有生产性与市场性的特征。也就是说只有当“创新”用于经济活动,并由此带来利润时,创新才具有意义。金融创新也不例外。金融创新是社会经济与银行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各种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是金融行业为追求新经济和新的利润目标而进行的市场改革。它包括制度创新、业务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等等。

1.金融创新与“看不见的手”

一般来讲,金融创新并没有任何权威机构在作计划,而是产生于企业家与公司的单独行为。金融创新背后的经济动力与一般创新的动力是一致的。正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说的那样:通过追求个人的财富,不断的提高社会的利益,而且比他真的这样去做时效率还高。而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主张“货币促进论”认为货币方面的因素,特别是70年代的通货膨胀和汇率的反复无常是创新的主要因素。以凯恩斯为代表的“规避管制论”认为,金融机构为了获取利润而回避政府的管制从而引起金融的创新。总言之,金融创新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为扩大业务,增加收益的内在需求而引起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

1973年以来由于实行浮动汇率,使投资者、银行面临汇率剧烈波动的风险。由于石油美元流向国际金融市场,使得国际信货规模不断扩大,国际资本流动加快。由于涌入国际金融市场的大部分是游资,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投机活动,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动荡和不安。金融市场的动荡,尤其是利率、汇率的剧烈波动,增大了企业的风险,而企业必须在预防风险方面寻找对策,这个对策就是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的许多产品都和应付利率汇率的变化有关,如:浮动利率票据,利率期权、种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可变或可调节利率抵押、外国通货标价债券等。可见为了防范金融风险,金融创新应运而生。

1.2规避管理法规

由于金融业是个特殊的行业,必然要受到严格的管理,政府管理法规就是这个行业创新的极为重要的因素。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凯因把这种远见规避管理法规的过程描述为“发觉漏洞。”他认为当管理法规的约束大到规避了它们便可以赚大钱的程度,发掘漏洞的创新机会就会产生。最先创新出来的新金融工具是欧洲美元和银行商业票据。由于欧洲美元和商业票据不受Q项条款的限制,也无需提取法定准备金,具有特别的优势,自60年代末期欧洲美元市场,商业票据市场迅速发展起来。到70年代可转让提款通知书帐户(NOW),自动转换储蓄帐户等新型金融工具也都相继开发出来,并且最终取得合法地位。

1.3金融中介机构的积极参与

在金融创新过程上,金融中介机构的积极创新和参与交易起到了关键作用。在金融机构进行负债管理的背景下,创新工具业务作为一项表外业务,既可带来收益,又不影响资产负债表。同时金融中介利用自己在金融创新业务方面的优势,也可以自营交易,从中获利。例如美国信傅银行自1989年以来,创新交易量占其总资产的50%以上,超过了传统银行的业务收人。

1.4科技的发展

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卫星通讯技术和信息处理的出现和应用为创新提供了技术条件。由于信息网络迅捷的服务,传统意义的金融市场大大拓展。可见,电子技术的广泛运用为金融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条件。

2.我国金融创新的努力方向

针对金融业发展状况,我国当前金融创新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2.1进行产权制度创新

当前最主要的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规范的股份制改革,将国有独资企业银行改造成股份有限公司,从而实现国家作为出资者的所有权和商业银行作为独立法人的财产经营权分离,实现银行产权主体的多元化,真正建立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内在机制。

2.2进行经营体制创新

我国多年来。直推行的是银行、证券、保险等分业经营。从实践情况看,这种分业经营模式存在着许多弊端。我国应该有意识、有步骤地放松对混业经营地限制,努力协调两业发展,并最终实现混业经营。

2.3进行金融组织体系创新

一要整合中小金融机构,积极鼓励金融企业相互兼并,实施资产重组,盘活存量,实现低成本扩张;二要积极引导非银行金融机构,完善发展证券和基金公司;三要稳步推进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准许民间进人,规范和发展民间信用。

2.4进行金融市场结构创新

市场是金融业务经营的起点和终点,也是金融业务经营的起点和终点,也是金融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金融创新必须面向市场,在增加市场主体、创新市场结构上着力,协调好货币市场与证券、外汇、票据资本等市场的关系。

2.5进行金融监管创新

监管创新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一要改革监管体制,由分业监管逐步走向统一监管;二要加强和改进监管方式,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参与金融监管;三要进一步完善银行内控机制,确保经营安全。

2.6进行技术创新

要大力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广泛应用现代科技,加快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以技术创新促进业务创新,从而促进金融生产力的提高。

2.7进行金融工具创新

要在保持传统业务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大力开拓中间业务,开发新的金融工具,不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2.8进行金融产品创新

除要抓紧开发常规信贷业务品种外,还要进一步加快开发电话银行、信用借记卡、代客理财设计、对外担保等新的金融产品。积极开发期权、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组合保险、零息债券等高科技含量的新型金融产品。

2.9进行金融服务创新

当前金融服务创新的重点是,突破传统银行的柜面服务,朝金融服务技术的电子化和信息化、服务形式的多样化和全方位化发展。

2.10进行金融队伍创新

要加强对现有金融从业人员的知识培训和提高,增强其现代金融意识和业务素质;要创新用人机制,吸引、开发和留住人才;要注重建立人才流动的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使用效能。

3.金融创新的风险分析

首先,金融创新使得各种金融机构原有的分工界限日益模糊,各种新型的金融交易也不在旧管制的框架之内。在经济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和保护本国金融竞争力的动机支配下,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西方国家陆续放松了对金融机构业务的限制,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机构间竞争加剧,传统的存贷利差缩小。为了获得必要的利润,金融机构转而从事高风险、高收益的创新业务,许多金融机构有大量的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在传统的帐务处理程序下,这些活动不计人资产或负债方,仅在资产负债表上予以解释,或在线下予以反映,其实质就是在不扩大资产负债的同时,开展一些投机、收取手续费的业务。金融机构提供的各种担保、承诺以及备用信用证业务等,稍一疏忽便会使金融机构从中介人变为债务人,让金融机构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韩国金融机构和大企业就是表外业务的牺牲品。

其次,以金融衍生工具为代表的当代金融创新成果,为投机者提供了大批操纵市场的先进手段和便利工具,使之拥有了撬动一国或一个地区金融市场的巨大能量。从东南亚发生的金融危机看,国际投机资本往往是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加大风险,从中渔利。金融衍生工具主要包括四大类:期货、期权、远期协议、互换。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以小博大的高杠杆效应。金融衍生工具的这一特性,吸引大量的投机者,使得金融衍生市场规模迅速膨胀。最后,金融创新增加了金融体系和系统风险,推动了金融国际化趋势,致使局部的金融风险更易转化为全局性的金融风险,从而消弱整个金融系统抵御局部金融风险的能力。

4.金融创新的风险监管

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机制作用的增强,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为金融创新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认清金融创新的风险性,采取有力的监管措施,对金融秩序的稳定及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应完善立法,设定完善的法律程序,制定统一的交易标准,同时,建立监督和咨询的有效机制,确保投资的安全性。其次,应加强中央银行对从事金融创新活动的金融机构的监管,除了对资本充足率作出明确的规定外,还要制定一系列的风险监管指标。同时,在对待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上,要做到放松管制与加强管理并重。第三,要加强金融系统的内部监管,加强表外业务,强化内部控制,实行风险分化,从而减少投机资本的可乘之机。最后,加强各国金融机构的相互协调。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依赖国际合作,协调货币政策,以把金融创新产生的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斯蒂芬.马奥尔.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刘玉操.国际金融实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 张亦春.金融市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开辟金融服务创新的有效途径 篇3

摘要: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当今时代,经济大发展,金融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外竞争对手虎视眈眈,市场份额屡遭侵蚀的网络经济,商业银行面临发展机遇更面临挑战,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增强竞争力,增强实力,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发展的生命线。

关键词:金融服务 创新 有效途径 对策

0 引言

金融全球化环境下,面对强大的国际市场竞争,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是银行业务发展的坚实基础,各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当的方式和策略在适当的地方设立海外机构进行国际化经营。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当今时代,经济大发展,金融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外竞争对手虎视眈眈,市场份额屡遭侵蚀的网络经济,商业银行面临发展机遇更面临挑战,金融全球化环境下,面对强大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国商业银行直面机遇和挑战。在这个时候必须进行商业银行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金融服务创新。在金融全球化环境下,国内银行已无退路可言,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才能适应未来的竞争。

1 开辟金融服务创新的有效途径

1.1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金融服务创新的突破点 商业银行有中间业务、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三大支柱业务。进行商业银行改革,负债业务改革是在传统存款业务的基础上开发新的品种,积极开发多功能存款账户并使存款服务丰富多样。资产业务改革是增加新的贷款品种,大力发展票据贴现业务,把消费信贷业务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中间业务具有成本低、收益高,风险小的特点,为外资银行带来的利润占其年利润的80%以上,而我们只有10%左右,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是商业银行改革的突破点。

金融全球化环境下,中间业务的冲击是外资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首当其冲的冲击,因此中间业务的竞争是商业银行更高层次的竞争。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混业经营趋势的逐步形成,中远期逐步转向风险略大、技术要求高的投资银行、期权、金融期货等衍生金融工具,积极探索高科技风险投资中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参与方式,并逐渐向全球清算系统及其他知识密集型和高增长、高收益型、适应国际化要求的中间业务方向发展。

1.2 积极开发新的电子技术是金融服务创新的有效手段 随着电子和网络技术不断应用于银行业务领域,全球银行业已经进入“超级银行时代”,商业银行的发展更加依赖于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第一,要加快金融电子化的步伐,大力提高支付结算系统的现代化程度,抓紧建设国家金融网络主干网和同城、区域、全国一体化资金清算系统,努力推进票据清算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信用卡授信系统、外汇业务系统等重点应用系统的开发,早日实现全国性金融业务处理电子化、信息处理电子化、交易活动电子化和资金汇划电子化,提高支付结算的效率。其次是逐步建成全国性的主干网和分区网相互配套、应用软件系统和卫星通讯系统有机结合的自动网络系统,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准确、快速、便利、周到的金融服务。

1.3 加快新产品开发是金融金融服务创新的载体 商业银行要想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打好金融产品品牌。在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时一定要适应客户需求,贴近百姓生活,方便客户使用,这样新产品进入市场后才容易被客户接受,才具有竞争力。开发的新产品无论在名称、操作方式,还是在功能、办理手续等方面,必须比以往产品更先进、更新颖,给客户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产品的创新要结合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使产品便于为客户区别和识别。新产品的问世后,随着被客户大量使用,将进一步增加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增加银行的经济效益和利润增长点。

2 商业银行创新对策分析

2.1 创新观念 然电话银行和网上银行的发展非常迅速,但在中国,支行网点依旧是最为重要的销售和服务渠道。以欧洲银行为首的金融服务模式,在基本账户类别下,一般都有至少7种以上针对不同人群的账户类型。与支票、现金卡、服务卡联结,通过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或ATM机具进入账户,还根据开立账户类型的不同获得程度不同的额外收益。

全世界最好的零售银行在香港,其次才是瑞士;中国的电话银行服务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但网上银行的营销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63%的消费者更喜欢在支行网点开设现金账户,而富裕阶层客户则引领了网上银行消费的潮流。在中国,89%的顾客选择在支行网点办理现金和存款业务,而78%则会在支行网点申请按揭贷款。因此改进和完善支行网点是中国银行业的当务之急。

2.2 面对客户和市场,创新经营策略 市场既是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出发点,又是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归宿点,也是判别商业银行创新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面向市场、了解市场、融入市场、服务市场、开拓市场、占有市场”是推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必由之路,抓住了市场就抓住了银行业务经营的关键。

中国内地在电话银行方面则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银行目前的四大主要渠道为支行网点、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和流动性销售团队。中国内地银行在电话银行方面的优势,其服务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同时在支行网点、网上银行和多渠道整合方面还由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余地。中国电话银行全年、全天向客户提供服务;呼叫中心的专业服务人员可以解答客户的即时问询并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但是,与全球其他银行一样,中国的银行还需要充分发挥网上银行对产品销售的推动力。

2.3 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业务创新 各金融机构应树立品牌观念,立足于自身优势,客户需求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借助先进手段,不断开发,研制出金融新业务、新工具、新品种。在新业务的开发上,坚持走引进、改造和研究开发相结合的路子。借鉴和引进应适合自身实际,符合市场需求;对传统业务的创新,要融入新内容,增加新功能,明确新特征,同时要注重创新业务的推销、宣传工作。业务创新上,还要遵循规范管理方略、客户定位方略、区域定位方略、优化品种方略和产品开发方略。业务开拓上,重点推进中间业务创新。

2.4 重视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加快银行电子化和网络化建设 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及其在银行领域的运用,电子化的水平将直接决定银行未来的前途和命运。而中国银行业的电子化和网络化水平还不是很高,面临竞争风险,因此中国商业银行要加大技术投入,大力发展网上银行,充分占有网上银行的市场份额,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与此同时,中国银行业还必须提高金融安全意识,把严密的技术设计和周全的预控措施纳入金融电子化工程中。

商业银行要想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打好金融产品品牌。在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时一定要适应客户需求,贴近百姓生活,方便客户使用,这样新产品进入市场后才容易被客户接受,增强竞争力。开发的新产品无论在名称、操作方式,还是在功能、办理手续等方面,必须比以往产品更先进、更新颖,给客户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产品的创新要结合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使产品便于为客户区别和识别。新产品的问世后,随着被客户大量使用,将进一步增加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增加银行的经济效益和利润增长点。

参考文献:

创新县域金融服务体系的路径选择 篇4

一、积极培育和发展县域金融体系新的市场主体

当前, 随着二元户籍制度的终结,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加速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 无疑为中小城镇尤其是县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要加快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首先必须加快发展县域金融体系的进度, 迅速解决县域金融真空的问题, 逐步实现村镇银行县市全覆盖。

(一) 建立健全村镇银行服务网络

盂县汇民村镇银行于2008年8月1日正式挂牌开业, 这是山西省首家村镇银行。山西全省有85个县区, 据山西银监局统计数据显示, 截止2013年底民间资本入驻山西省内村镇银行有32家。另据海峡都市报称, “2015年底我省 (福建) 每个县有一家村镇银行”。要实现县市全覆盖, 不能只依靠大中型商业银行。要逐渐把股东主体变为对支持地方具有偏好的地方资本, 提高社会资本在村镇银行股比, 有利于构建本土化的多元股权结构, 有利于促进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的深度融合, 有利于使民间资本和国有资本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发挥各自优势, 实现共同发展。山西晋商票号的人身股是山西人独创的一种资本构成制度, 仿此, 当代国人也可以创新出村民在村镇银行中持股的制度。村民自身利益与村镇银行紧紧捆在一起, 坚持村镇银行为“三农”服务的方向, 就从源头上得到保障。

随着近年来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 市场上出现了要求将小额贷款公司转变为村镇银行的呼声, 银监会出台了专门的办法规范小额贷款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问题。《意见》强调, 符合规定的小额贷款公司可以依法改制为村镇银行。

(二) 着力发展县域性小额贷款公司

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介于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准金融机构”, 严守“只贷不存”模式, 简化贷款流程, 快捷贷款速度, 及时有效地满足了县域经济的信贷需求, 实现了“三农”经济、中小企业、社会及其自身共赢的目标。自2008年12月山西阳泉市首批小额贷款公司批准创建以来, 经过六年多的推动和发展, 迄今为止, 阳泉市共批准设立了15家小额贷款公司。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 意见提出, 将加大对“三农”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优化农村金融税收政策, 完善农户小额贷款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网点) 的定向费用补贴政策。对民间的高利贷行为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在很大程度上引导民间融资资金价格逐步走向正轨, 为规范和促进民间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 创新发展县域性消费金融公司

消费金融公司, 是指不吸收公众存款, 以小额、分散为原则, 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消费金融服务方式, 具有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速度快、无需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贷款周期短等独特优势, 有利于促进国内消费需求增长;有利于丰富我国金融机构类型。2010年01月6日中国首批3家消费金融公司分别在上海、北京和成都三地率先试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 要发展普惠金融, 鼓励金融创新。消费金融作为金融通过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措施之一, 我们可以在县域经济较发达地区率先创建中小型消费金融公司。把对金融消费的关注与消费金融的创新紧密结合起来。现在天津等地有个人消费金融贷款公司, 享受个人信用分期付款。

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过程中, 还应积极提供旅游消费信贷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和旅游企业整合资源, 探索开发满足旅游消费需要的金融产品, 增强银行卡的旅游服务和消费信贷功能, 促进银行卡创新。

(四) 积极发展农村合作性金融组织

支持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 在合规的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基础上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第一, 尽快实现非银监会批准的农村资金合作组织合法化。非法吸存、非法放贷钱庄在中国大多数省份均有, 尤以江浙和东北地区表现突出, 在各地分别以标会、台会、互助会等形式出现;非法典押、高利贷的地区以湖南和江西为主, 包括一些已被国家清理整顿的典当行也转为地下继续经营。据报道, 银监会原主席刘明康曾表示, 目前中国沿海地区约有3万亿元的银行贷款流入民间借贷市场。

金融监管当局要积极引导其成为农村金融体系的一部分。这一方面有助于降低金融风险, 减轻民间借贷过高利率给村民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降低因民间借贷所诱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 可以把非银监会批准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真正改造成为规范的县域地区资金融通组织, 成为正规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

第二, 实现农村合作性金融组织与村民自治制度有效对接。近年来, 中央对“三农”的一系列财政支持大都通过农信社得到兑现, 许多农民手中持有专门的粮食补贴、农机具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存折或者银行卡。在没有农信社的村镇, 应尽快建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真正使国家给予农民的各种保障尽快地落实到农民手中。

与此同时, 设立乡村合作金融组织, 可从会计业务上协同村委会进行重大项目资金核算,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自治法》把村民自我管理本村资金真正落到实处。一些地方原来曾经试行过“村财乡管”, 就是把村委会所有的资金、账目都上交给乡镇的农经站或者信用社管理, 这虽然在管理效能上提升了一步, 但在本质上极大地削弱了村民自主管理本村财务的权力。今后应提高村级民主化管理的透明度, 对存在的村务问题和不按程序公开的现象以及侵吞集体财产的违法犯罪行为, 要依法严格处理。

二、着力开发和推广适合“三农”的金融产品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应该考虑城乡金融政策的合二为一, 既要考虑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 也要尊重市场规律。

(一) 开发与现代农业匹配的贷款类金融产品

现代农村经济结构明显趋于多元化和多层次化, 经济结构的多层次性客观上要求农村金融供给的多层次性、多样性。

一是开发小额专项贷款。无需抵押的普惠型农业小额专项贷款, 实现了金融与产业项目的对接。对小额农贷对象, 包括个体工商户、传统种养大户、订单农业、小型加工户、运输户等;对贷款期限进行了拓宽;比如, 果树、大棚蔬菜、水产养殖等特色种养殖项目的回收期往往需要2~3年, 必须打破过去“春贷秋收”模式, 放宽还贷时间限制, 期限有1至3年, 农户可自由选择。

二是实行贴息贷款。对从事种植养殖的示范带头户, 推荐辐射示范作用大的种植养殖户申请贴息。贴息资金是由财政列支的专项资金, 贴息资金的拨付采取贷款人先支付利息、再审批、后实施贴息的方式进行。县农业局和财政局将联合对申请贴息资金的项目进行实地验收, 达不到贷款资金额度建设标准的, 政府将不予贴息, 以确保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三是推广产业链金融模式。中国光大银行依托模式化经营, 依托于终端小微企业, 在十年间保持了工程机械行业产业链融资的主导地位, 支持金融链业务是光大银行的中长期业务的发展战略。把工业上的产业链融资模式推广运用到农业上需要科学实践与不断创新。盂县汇民村镇银行加大业务创新力度, 在传统的担保、质押、抵押等业务基础上, 陆续开办“汇民五户联保”贷款、“汇民农家乐”贷款、“汇民致富宝”贷款、“汇民青年农民创业贷款”、“汇民及时雨贷款”等新业务品种, 开发“2+1”贷款模式 (专业合作社+农户+银行) , 研发“3+1”农业产业链贷款 (担保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银行) , 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链发展, 有效解决了农户贷款担保难的问题。

(二) 推动大数据下的电子金融产品

大数据时代, 山西太原将发展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 覆盖全省、带动周边。“云计算”是一种通过网络, 以便捷、按需的形式从共享性可配置的计算资源池中获取服务的业务模式, 是高科技领域主要的发展趋势。2012年8月19日, 山西阳泉市, 利用是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的老家这一优势, 借山西国家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机遇, 成功吸引了百度公司在阳泉建设云计算中心。

第一, 通过与第三方支付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等的产融合作, 引导农村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 促进农村商务、贸易、物流的现代化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业务, 推广农村移动便捷支付。

第二, 依托消费金融公司, 启动农村消费市场, 扩大农村消费信贷, 积极探索农村住房、汽车、助学贷款新模式。推进旅游支付电子化进程, 发展创新支付服务, 提高旅游业的支付服务便利程度。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适时引入和营销保险、代理、租赁、保管、担保、个人理财、信息咨询、银行卡等各类成熟的城市电子金融产品, 满足农村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

第三, 村镇银行可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对接, 不出村镇就能为股民提供安全、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特别是要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 鼓励发行企业债、公司债和中小企业私募债。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发行优先股和二级资本工具。

第四, 全面落实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采取定时定点服务、自助服务终端, 以及手机支付等多种形式, 提供简易便民金融服务。金融“村村通”依托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惠农政策, 通过与“万村千乡”商品配送相结合, 与农超对接, 促进农业示范区建设连片发展, 农资配送跨县、跨市连片服务, 农业企业跨行业、跨界别连片营销, 在阳泉初步形成了以支行网点为主干, 乡镇转账电话结算群为分枝, 农村结算点为技叶的“村村通”树状结算网络, 改善了农村金融服务大环境。

(三) 创新发展担保基金以及助保金贷款模式

借鉴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在20世纪70年代发明的联户联保贷款, 以农村金融市场需求为导向, 再造贷款流程, 创新信贷产品。

首先, 探索建立合作性的村级融资担保基金, 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资金支持。据2013年10月28日的福建日报称, 为有效推进农村金融创新, 连城县出台村级融资担保基金管理办法, 为本村村民的贷款融资提供担保。入股该基金的农户如向金融机构提出借款申请, 金融机构可根据农户的信用等级评定和入股金额, 将贷款利率降低10%~20%, 并按入股金额的2至5倍额度发放贷款。

其次, 积极在村镇银行中推广房产抵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存货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股权担保贷款、贴现、汇票承兑等多种信贷品种。2013年8月, 山西阳泉郊区制定了《阳泉市郊区转型综改金融创新实施方案》, 成立融资公司, 按照资源资产化、土地资本化的运作模式, 探索以土地所有权抵押、政府信用担保申请银行贷款和残留资源利用的新途径。

再次, 开发助保金贷款。为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难题, 阳泉建行开发了助保金贷款。郊区政府制定了《郊区重点中小企业助保金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由郊区“重点中小企业池”的企业提供担保, 企业缴纳一定比例的助保金, 政府专门拿出了2000万元作为提供风险补偿金。建设银行贷款额度不低于政府风险补偿金总额的10倍。并且“助保贷”利率原则上不高于其他信贷品种的贷款利率。2013年7月, 首批共5家符合助保金贷款条件的企业, 向助保金池缴纳108.5万元企业助保金后, 通过助保金贷款方式向中国建设银行成功申请贷款2170万元。

三、建立健全县域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经济发展对金融起决定性作用, 经济发展的结构、阶段和规模决定了金融体系发展的结构、阶段和规模。在货币信用高度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中, 金融的作用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农业和金融都是高风险行业, 建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机制势在必行。

(一) 健全新形势下的风险处置机制

第一, 加强金融监管部门主导作用, 着力做好风险识别、监测、评估、预警和控制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在县域金融机构设立、服务方向、利率管理、风险管理、有关人员任职资格等方面, 切实加强对县域金融的监督和管理。

第二, 建立健全金融监管协调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各县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按照监管规则和要求, 切实担负起对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监管责任, 制定完善风险应对预案。

第三, 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和支付清算系统, 加快接入征信系统。加强征信宣传教育, 坚决打击骗贷、骗保和恶意逃债行为, 增强广大农民风险识别、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二) 建立财政支持的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一是建立农村巨灾保险制度。为提高设施蔬菜产业抗灾减灾能力, 调动农民参加农业保险积极性, 阳泉市政府出台设施蔬菜种植保险工作实施方案, 决定从2013年起对参加种植保险的设施蔬菜基地予以财政补贴, 财政资金将补贴60%保费。在保险期内, 由火灾、暴风、暴雨、冰雹、雪灾等原因造成被保险日光温室、钢架塑料大棚设施毁损的, 保险公司将按照保险合同规定, 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查勘定损, 将保险赔款直接拨付农户。从2014年起, 由人保财险和国寿财险, 共同承办小麦、玉米、森林、能繁母猪、奶牛以及本市设施蔬菜等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险种。为增强对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的抵御能力, 政府通过引导和支持, 鼓励保险机构加大涉农保险力度, 强化政策性农业保险, 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担机制, 完善保费补贴政策和保险经济补偿机制, 防范金融风险。

二是健全农村金融中介服务体系。次贷危机后我国金融脱媒有加速的迹象, 究其主要动因并不是我国金融市场化的结果, 而是我国金融中介体系功能不健全的表现。要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和专业人员, 加强审计、会计、担保抵押、资产评估、法律咨询等中介服务供给, 维护金融稳定。

(三) 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村镇银行是农民自己的银行, 具有一定的本土优势, 但由于受县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 对新成立的村镇银行的认知往往停留在"私人银行"上, 对村镇银行的信誉普遍持怀疑态度, 使新型银行社会公信度和认可度大打折扣。

存款保险制度在保障金融安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的作用, 已被世界各国所认同。借鉴国际经验, 抓紧时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立这项制度, 可以有效保护存款人特别是城乡尤其是贫困地区大多数中小存款人的利益, 从而有效提高村民对银行存款的公信力。目前, 中国的金融安全网尚缺少“存款保险机构”这一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各存款类金融机构尽管管理水平、资产规模相差很大, 但为防止出现逆向选择和实现公平竞争, 也有必要实行强制型保险。

摘要:县域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最基本的运行单元, 对带动农民增收、农村增色和农业增效起着重要作用。当前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矛盾主要表现为金融供给不足与金融需求旺盛之间的内在矛盾。从培育县域金融体系新的市场主体、开发“三农”金融产品以及建立健全县域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等视角, 探索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创新。

关键词:村镇银行,普惠金融,消费金融公司,助保金贷款,区域金融稳定

参考文献

[1]李扬, 王国刚, 何德旭.中国金融理论前沿[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2]陈四清.经济转型与金融视角[J].中国金融, 2014年第13期.

[3]许传华.21世纪区域金融安全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金融与金融工程的发展及创新 篇5

金融与金融工程的发展及创新

第一部分 国际金融创新 1 一、背景及概念 1 二、创新成果 1 三、技术进步与国际金融新格局的形成 4 第二部分 金融科学的发展 6 一、金融学分析方法数量化 6 二、金融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化 7 三、金融创新工程化 8 四、金融交易及管理电子化 10 第三部分 金融工程的基本工具和技术 12 一、金融工程的内涵 12 二、金融衍生产品的分类及创新 12 三、金融工程技术的分类 15 四、金融工程的发展趋势 18 第一部分 国际金融创新 一、背景及概念 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70年代以后,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和世界性的石油危机,利率和汇率出现了剧烈波动。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使金融机构的旧有经营模式和业务种类失去市场,同时又给它们创造了新的潜在业务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长足发展及金融理论的突破促使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突飞猛进,而创新成本却日益降低。在强大的外部需求召唤下,在美好的盈利前景吸引下,金融机构通过大量的创新活动,冲破来自内外部的各种制约,导致全球金融业金融领域发生了一场至今仍在继续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形形色色的新业务、新市场、新机构风起云涌,不仅改变了金融总量和结构,而且还对金融体制发起了猛烈的冲击,对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提出了严峻挑战,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定,国际金融新秩序有待形成。对于金融领域内发生的这些变革,我们将其统称为“金融创新”。 二、创新成果 (1)金融工具创新 从狭义上理解,金融创新通常指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工具创新的成果是极为丰富的,按照金融创新工具的功能来划分,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为风险管理型创新、增强流动型创新、信用创造型创新和股权创造型创新四种。事实上以上分类也代表了金融创新的四种原动力。 表1 按金融中介功能分类的创新金融工具 风险管理型创新无疑是金融工具创新中最主要的一类。在八十年代,围绕市场风险管理进行的风险转移型金融创新最为流行,其典型代表就是期货、期权和互换工具,以及用它们构造出的各种复杂的产品组合。进入了九十年代以后,诸如信用违约互换、总收益互换、信用价差互换以及信用挂钩票据等以转移信用风险为核心的信用衍生工具经历了引入和迅速发展的阶段,并成为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上创新的又一大热点。在,在各种衍生产品交易中,金融互换、金融期货和金融期权仍然占有最主要的地位。 金融资产价格波动性的增加,提高了资产持有者持有某项金融资产的机会成本,与此同时,整个社会负债水平的提高使得对债务成本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二者都导致了债权、债务人对金融资产流动性的要求。八十年代以来,银行业普遍兴起的资产证券化是增强流动型创新的重要成果之一;而期货等衍生工具交易相对于现货交易具有流动性优势,也把众多的投资者从传统的股票和债券市场上吸引了过来。在19仍然保留着这种趋势。 对信贷的需求推动了信用创造型金融工具的创新与发展。在八十年代企业兼并重组浪潮当中,对高杠杆债务融资的巨大需求使华尔街上的投资银行家们开发出了垃圾债券,并风行一时。而针对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委托代理问题,金融界创造出了以可转换债券为代表的一类新型融资工具,使投融资双方的需求更好地得到满足,从而扩大了融资规模。 对于股权创造型金融创新,相对于信用创造型创新的发展较为迟缓。但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各种金融监管都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加强了要求,因此商业银行成为这方面创新的主要需求者和使用者。 (2)金融市场创新 金融市场在近年来出现了两个重大变化:首先,国际金融市场实现了一体化。由于资讯的进步,全球金融市场连成一片,外汇市场已经实现了24小时连续不断营业;欧洲货币市场和国际证券市场迅速发展并不断壮大。第二,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迅速崛起,并在很多情况下超过了现货市场的规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金融衍生品的场外交易早在80年代就迅速超过了有组织的交易所交易,并且两者之间的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态势。 (3)金融组织结构创新 金融机构自身作为创新主体,也在不断经历着组织结构上的创新,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势头锐不可当。近两年来,美国、日本、德国的金融机构通过一次次大规模的兼并收购向着“超级金融百货公司”的战略目标迅速挺进。在分业经营限制迟迟不肯退出舞台的美国,4月,花旗集团与旅行者集团的合并实际上已在美国金融界开创了商业银行、投资、保险业务 “一条龙服务”的先河。迫于压力,年10月22日,美国白宫及共和党国会领袖就改革美国银行业条例达成协议,废除禁止银行承销证券的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新法案也将允许银行、保险公司及证券公司互相在彼此的市场进行竞争。这表明金融机构必须在更广泛的领域内与更多的竞争对手争夺

[1] [2] [3] [4]

金融服务的创新 篇6

“银企”一对一:

让民企“点菜”看门诊

中小企业贷款难一直是金融工作中关注的重点、难点,也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在当前银根收紧,经济增速放缓,通胀居高不下,宏观货币政策紧缩的经济形势下,长宁区工商联借鉴以往金融服务的方法,不断深化、拓展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利用民营企业家会所这一平台,整合金融资源,创新服务手段,搭建为民营企业开展金融服务的窗口,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上海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四家银行联手,开通了“金融直通车”服务平台,由银行“一对一”、“一对多”上门为民企服务。

“金融直通车”每周四上午在民营企业家会所开展活动,通过街镇商会、行业商会入手深入摸底,了解会员企业融资需求,为企业牵线搭桥,分期分批开展“银企”对接,每次由一家银行和4至5家企业分别面谈,由银行带来特色融资、理财产品,并通过小范围、深入式的洽谈方式,深度了解企业实际情况与融资需求,在洽谈过程中,银行对企业的融资需求、财务状况、抵押担保方式耐心询问,分别诊断,为民营企业度身定制融资方案,提供个性化服务。

这种“看门诊”式的银企活动,不仅使企业对银行和其金融产品有了深入的了解,更使银行能全面掌握了解企业的各种情况,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洽谈过程中,有的企业与银行达成了直接的融资意向,上海农村商业银行与春秋航空有限公司在对接过程中,初步达成授信1亿的意向,并给予企业参照基准利率的优惠。另外银行方面还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拿出了多元化、灵活性的融资方案,如提出了油品抵押、信用证打包贷款等方案,为企业量身定做融资方案,与此同时,银行方面还对洽谈的企业进行了深度的财务分析,对改善企业财务状况提出了建议,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提供了帮助。

“金融直通车”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菜单化,较以往撒网式的“银企”交流更具实效性,也是长宁区工商联金融服务的拓展与探索,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至今,通过工商联联系、协调,共为中小民营企业解决融资贷款2亿2千多万元。

建“政企桥梁”:

小贷公司发展红红火火

小额贷款公司是金融创新中催生的专业服务的新行业,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中发挥了独特作用。长宁区工商联十分关注小贷公司的成长与发展,在区内试点建立小贷公司的过程中,通过调研,对小贷公司的作用、发展方向及政府如何推动小贷公司成长与正常运作提出了相关建议,得到了区政府的重视与采纳。区内两家小贷公司分别于2009年底与2010年初成立,并形成了良好的运作机制。

与此同时,长宁区工商联还跟踪小贷公司的运作与发展,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向区政府提出了相关建议,促使区政府及时出台了扶植、鼓励小贷公司发展的相关政策,为两家小贷公司更快、更好发展提供助力。目前长宁区共成立两家小贷公司,截至2011年第一季度,两家小贷公司累计发放贷款504笔共计16.99亿元,贷款余额98笔5.12亿元;提供咨询业务171笔,实现咨询费收入2050.22万元;实现利润总额4128.23万元,净利润3121.57万元,纳税总额1416.46万元,且未出现一笔坏账。小贷公司服务广大小微企业开展业务,不但取得了经济效益,也收获了社会效益。今年春节临近,一家建筑开发公司由于资金流转发生问题,工人工资发不出,银行一时也贷不到款,小贷公司两天内为其提供款项20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所有工人都拿到了工资,安心地踏上回乡归途。世博期间,一旅行社得到小贷公司70万元的支持,撬动其500万元的世博服务业务。长宁区长诚小贷公司在近期的全国优秀小贷公司评选中,获得全国最具潜力奖;而东虹桥小贷公司已增资到5个亿的资本金,成为全市规模最大的小贷公司。

长宁区工商联将继续关注小贷公司的发展,经过联系并配合政府有关部门积极筹备,目前区内第三、第四家小贷公司的筹备工作也正在稳步推进之中。

搭“信息”平台:

“上市沙龙”助推民企上市

近年来,长宁的许多中小企业在努力发展企业的同时,也在积极谋求上市融资,进行了很多探索和运作,其中一些企业成功登陆了国内主板市场、国外创业板市场。企业上市直接进入资本市场,让资本市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帮助这些企业从小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行业中的领军企业,实现了企业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而对于正在上市进程中的中小企业,政府应进行积极鼓励支持,加以引导和服务,推动这些企业能够尽快进入资本市场。

长宁区工商联十分关注区内民营企业上市工作,根据区内民营经济的情况,开展了关于鼓励支持全区中小企业上市的调研,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在区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结合民营企业特点,探索成立了长宁区上市公司沙龙,目前已有17户企业成为沙龙成员。该沙龙是由全区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及相关单位自愿组成的服务性、非盈利的非法人组织,主管部门为长宁区工商联。沙龙邀请了区商务委、发改委、科委、财政局、工商分局等多部门与市证监局、市中小办共同参与指导,通过搭建政企、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帮助企业了解资本市场的最新发展形势和政策,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的一些疑难杂症问题,进一步加强企业规范运作,提升企业品牌和管理水平,不断扩大上市公司的队伍,推动长宁区企业改制上市工作快速发展。通过区领导及相关部门与企业座谈,分析、介绍区内扶持、鼓励中小企业上市的做法和举措,开展相关政策解读,增加信息透明度,使企业能灵活掌握政策。与此同时,沙龙还是企业之间信息交流的平台,处于上市不同进程的企业通过互相交流经验、互通情况,获得大量的信息,为企业上市少走弯路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互联网金融的金融服务创新与困境 篇7

自1993全球电子商务淘金热开始以来, 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 互联网产物引起了社会的巨大改变, 如移动通讯, 电子商务。我们见证了谷歌, 易趣, 脸书, 推特, 领英, 阿里巴巴, 腾讯, 微软, 思科在短时期内的蓬勃发展 (Lin等, 2015) 。随着全球一体化发展, 贸易管制的放松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并逐步渗透到金融服务的如零售与批发, 前台与后台, 信息与交易等方面, 使得金融服务的结构和类型发生了令人瞩目的改变, 且金融服务提供者在竞争中更有效的为客户提供新的金融服务并且使金融服务的成本得到极大的降低而广泛度和质量得到更大的提高。另一方面, 宫晓林 (2013) 认为互联网企业的业务并不仅仅是向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而是将挖掘地大数据进行细分的处理, 使业务延伸到金融领域, 构建出互联网金融模式并成为信息技术与金融资本相结合的新兴领域。联合国发展与贸易会议定义互联网金融为金融服务的网络在线提供, 包括在线经纪业务, 银行业务, 保险业务以及其他业务。相较于传统金融服务, 谢平等 (2012) 认为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 支付的便捷性, 集中与个体移动支付相结合, 信息处理与风险评估通过网络化进行, 降低了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长远来看, 互联网金融模式是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

本文主要探讨互联网金融的最新动态并提出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文章第二部分回顾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其主导因素。第三部分将会提出互联网金融的四种金融创新服务:电子支付, 网贷, 货币市场基金服务, 虚拟货币。第四部分提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监管问题、安全问题以及信用风险。第五部分是总结和建议。

二、发展回顾

互联网金融并不是随着因特尔网的出现而出现, 事实上它最早可以追溯到1871年西联汇款公司首次推出的远距离汇款业务的时候, 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互联网网络以及电信技术的发展, 一些大金融机构开始利用新的网络平台更加快速有效的传递金融服务, 成为了诸如银行业, 保险业, 贸易服务以及其他机构提供外汇和现金股权交易服务的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Miniwatts Mrketing集团了解到, 截至2007年11月, 全球有12.62亿人口或者说世界19%的人口访问互联网, 而北美的互联网普及率遥遥领先, 尽管亚洲的网民总数是最多的, 这为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与发展提供了一片沃土。Stijin Claessens (2002) 认为促进互联网金融形成的因素是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包括逐渐增多的跨境合并与并购, 更低的贸易壁垒以及由于技术和结构的升级包括更低的交易成本和不断完善的监管机制。笔者认为, 除上述因素以外,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驱动因素还包括以下三点:

(一) 资本

投资者在互联网的活动越来越活跃, 为市场提供了足够的流动性且资源得到了合理的配置。充足的资本则为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创新和产品开发提供了可靠的支持。图一为2014年4月中国互联网投资领域分布。

(二) 创业行为

创业者, 初创企业以及经验丰富的企业层出不穷的创意打破了现有经济传统并作出全新的不同以往的业务方案, 为探索互联网与金融行业的结合提供了实践经验。

(三) 竞争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平台, 减少了传统金融行业的封闭性, 使信息更为透明, 流通加速, 因而促进了行业公平竞争的发展, 技术的进步和人才的流动。金融机构现在不仅仅是面对本土的竞争对手, 同时也要面对世界各地不同业务领域的对手即使是在传统金融市场上不被视为金融机构的企业, 因此金融企业采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以及引进一流的专业人才增强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三、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创新

由于互联网金融在各个国际和地区的发展情况不同, 本文下面将会探讨世界上主要的金融创新服务领域,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在全球具有代表性, 主要展示了中国具有代表性的金融创新服务。

(一) 电子支付

电子支付方式包括网银支付和第三方支付。网银支付是银联依据自身平台, 向用户提供在线支付的一种方式。第三方支付体系中, 包括网关支付、账户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等模式, 主要模式是:网关支付模式 (独立第三方支付模式) 和账户支付模式 (综合第三方支付模式) (郑联盛, 2015) 。2014年, 中国在线支付金额总额增长143.8%达到10.3万亿人民币。在所有电子支付公司如贝宝, Pay Somple, 支付宝, 银联, 财付通, M-PESA, 数字现金, Go Cardless中, 支付宝凭借它不断推出的新颖的金融服务成为最具吸引力和代表性的支付平台之一。自2012年以来, 阿里相继推出了闪付, 条形码支付以及空付等支付方式, 使用支付宝, 客户可以非常便利的使用账户中的各种功能, 包括转账, 支付, 缴费等服务。其提供的在线第三方担保服务有效降低了买卖双方的违约风险。2014年, 支付宝推出了线下支付服务, 表明支付宝进入了中国银联主导的传统金融业务领域。2013年8月5日, 腾讯推出了移动支付系统的网络平台微信, 其应用实例包括:O2O的支持服务, 微商, 微信红包等等。

(二) 在线借贷服务

目前互联网借贷最常用方式包括B2C, P2P以及互联网众筹。

在线B2C贷款服务是有金融公司根据小公司或个人网络交易信用状况评级为期提供贷款的服务。本文以蚂蚁金服为例, 蚂蚁金服自2010年开始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 截至2014年提供的贷款总额已经超过了150亿元人民币。在其服务中的中小企业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贷款应用程序, 平均处理成本最低为2.30元, 而银行的处理成本则需上百元。2014年七月, 支付宝与中国银行, 招商银行等七家银行联手, 共同提供高达1000万元贷款给中国的中小企业。这是第一次传统商业银行通过阿里巴巴旗下的基于大数据的信用评估系统为中小企业提供无抵押贷款 (Lin等) 。

在线P2P借贷平台是在同一平台上为借款人与贷款人之间提供金融服务, 是不相关的独立的个人间的资金借贷行为, 本质上是一种债务融资。在线的P2P借贷在不同的监管体系有不同的影响, 机会和风险 (Luo, 2013) 。在管理良好的国家, 如美国, 其监管主要是由SEC监管, 主要形式是Lengding Club和Prosper, 其业务正在稳步增长。在缺乏有效监管机制的情况下, 则情况相反, 例如在中国, P2P平台还处于野蛮生长时期, 缺乏准入门槛, 行业标准和有效监管, 导致有些情况下P2P演变成了非法集资或者倒闭跑路。

众筹本质上是根据网上所公布的项目进行筹资的一种公平的融资方式, 是最成功的互联网融资方式之一。其融资形式有多种, 如项目众筹, 股权众筹, 债券众筹等 (Ordanini等2011;Prive, 2012) 。股权众筹是由发起者提供股权并由支持者为项目提供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 是目前众筹的主要形式。

(三) 在线货币市场基金

货币市场基金拥有比银行存款更高的收益率, 长期以来为股东和基金公司带来了巨大收益, 而互联网货币市场基金却是一个具有前景的新兴行业, 其低准入门槛 (一百元左右即可起投) , 相对较高的收益, 简便的操作 (APP+账号) 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更大。1999年贝宝以平均利率高于美国市场利率5%的基金利率成为互联网货币市场基金的先锋。2012年6月, 支付宝推出了年化利率高达7%的余额宝。之后腾讯联合百度也推出了相似的基金产品, 年化利率在6%~10%之间。截至2014年12月31日, 余额宝用户数已经超过了1.49亿, 管理资产5789亿, 接近中国所有货币市场基金的40%。

(四) 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是另一种类型的电子支付服务, 但对金融业和金融理论仍有显著影响 (Wagner, 2014年) 。电子货币具有类似于传统货币的属性, 具有及时交易和无国界转移的特点。电子货币分为虚拟货币和加密货币两种类型。常见的虚拟货币有著名的林登币, 腾讯的q币等。另一种形式的加密货币如比特币, 比特币是一种基于密码链与令牌传输的数字签名的点对点网络化和分散化的电子货币。其主要用途是购买虚拟物品。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要晚于欧美等发达国家, 1990年~2005年是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网化阶段, (王达, 2014) 主要是在资金清算, 风险管理等方面。该阶段属于萌芽期。2005~2011年是成长期, 第三方支付的渐入正轨, 网络借贷开始出现。2012年至今是物联网实质性金融该业务的发展阶段 (郑联盛, 2014) 。此时在线保险出现, 互联网创新基金销售平台和P2P融资以及众筹迅速发展 (王达, 2014) 。表1是现阶段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资料来源:东北亚论坛2014年第4期第76页, 略作修改。

四、发展困境

(一) 监管问题

伦敦1986年放松股市监管, 1994年通过里格尔—尼尔法案, 20世界90年代日本放松东京股市监管和美国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以及广泛的放松金融监管手段金融发展提供了宽松环境。在中国, 金融行业与互联网企业间也在的不断改变和融合, 但同时这将导致目前的许多监管方式变得无效, 而且许多新的监管问题将会逐渐凸显出来。随着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多样化并且逐渐和非金融机构有越来越广泛的联系, 金融监管将会变得更加困难 (Stijn Claessens, 2002) 。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参与者十分庞杂, 公众性强, 对于相关法律和监管规则的认知不够, 容易构成犯罪, 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 互联网金融的诸多业务并没有纳入现有监管法律中, 没有明确的监管主体且互联网金融业务较为复杂, 如余额宝, P2P等业务具有多重属性, 难以监管 (张晓朴, 2014) 。

政府应明确相关监管职责和相关监管主体, 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或准则包括市场主体资格的认定以及严格控制市场的准入与准出, 加强行业自律, 同时完善企业登记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

(二) 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主要涉及安全交易以及个人隐私问题。网络环境中会留下提供金融服务产生的痕迹, 容易受到外部和内部的威胁, 例如木马病毒攻击, 互联网上的交易是相对于开放的系统, 许多第三方未经授权访问用户数据, 甚至截取信息, 设计骗局。在互联网上, 搜集和使用用户的金融服务信息的成本变得越来越低, 例如某些金融该机构或者企业集团将个人交易信息非法使用。另外一些非金融机构的实体也可以运用某些数据来源搜集用户信息例如公共事业机构等, 这些都额外增加了信息泄露风险。因此安全交易以及个人数据隐私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不过随着密码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个人消费者的交易数据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保证, 例如银行网盾, 数字安全证书, 银行推出芯片卡等。对于相关企业或机构来说, 应建立严格的信息保密制度, 防止用户信息泄露。

(三) 信用风险

在传统的金融行业, 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双方未能履行合同义务而造成损失的一种经济风险 (Volt, 2003) 。自2007年金融危机过后, 各国都加强了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然而在基于网络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的互联网金融时代, 信用管理具有互联网+金融的双重特性, 其市场信用风险更加难以防范, 现有的监管框架是不够的。另外信用风险管理无法跟上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不断创新, 所以诈骗, 非法集资, P2P网贷平台倒闭跑路事件频发。且由于互联网金融涵盖面广, 关联性强, 风险级数呈几何放大, 一旦出现大规模违约事件, 将可能撼动整个金融市场 (陈秀梅2014) , 引发系统性风险, 因此2加0快15完善年市第场1信1用期风中险管旬理刊体系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时代 (总互第联6网0金6融期的) 信用评估与管理特点有别于传统的信T用i管m理e特s点, 它具有大数据的大量, 快速, 信息多样化得特点。目前基于大数据的在线信用管理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核心, 且在世界上越来越受重视 (Lin等, 2015) 例如阿里巴巴旗下的芝麻信用服务就可以根据用户的购物偏好, 还款能力, 个人信息和网络社交活动对客户进行综合的信用评分。我们可以利用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做一个对比, 2012年6月末, 全国银行业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为2.4%, 而阿里金融的不良贷款率不到1% (贾甫, 冯科, 2014) 。因此银行可以尝试与基于大数据搜集的电商平台合作, 共享信用信息。从而降低信用风险, 而互联网企业则可以利用本身数据以及和银行合作的资金优势, 开发新技术, 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

五、总结

金融服务业务的发展由于复杂的标准和组织间关系, 规范问题, 安全问题, 保守的原则等问题受到严重的制约。由于互联网应用技术遍及全球并与传统金融业务相结合, 形成了一种新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在近十年中,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非常显著。创新了诸多的金融产品, 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益处, 包括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 扩大了金融, 财务系统的范围, 提高了金融信息的质量, 减少了交易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但是要扩大这些影响, 相关专业机构和个人对行业前景必须具有前瞻性的观察, 不断地开发新技术, 对互联网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从而优化现有产品或服务并进行创新, 但这些的发展都离不开开放的市场, 完善的监管制度, 交易媒介的合理定价和风险防范。

摘要: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科技诸如云计算, 移动通讯, 社交媒体的普及以及大数据挖掘分析的进步, 对各个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特别是金融行业藉此得到了迅速发展, 创新了诸多的金融产品。本文的写作目的是通过回顾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分析其创新的金融服务业务如电子支付、电子货币基金市场等, 探讨其对金融业市场和金融产品服务的影响。提出了互联网金融创新过程中遇到的相关困境主要包括监管问题, 安全问题, 信用风险问题并就此提出的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服务,金融监管,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Franklin Allen, James Mcandrews, Philip Strahan, ”E-Finance:An Introduction”[J].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 Research 22:1/2 5-27, 2002.

[2]Manuchehr Shahrokhi, (2008) , "E-finance:status, innovations, resources and future challenges"[J].Managerial Finance, Vol.34 Iss 6 pp.365-398.

[3]Voit J (2003) The statistical mechanics of financial markets (Vol.2) .Springer, Berlin

[4]Zhangxi Lin, Andrew B.Whinston and Shaokun Fan, “Harnessing Internet finance with innovative cybercredit management”[J].Financial Innovation (2015) 1:5.

金融服务的创新 篇8

近年来, 在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的环境支持下, 从上游的软硬件服务商和运营商, 到中游的个人网银、企业网银, 再到下游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及终端用户, 商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然而随着商户与客户对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要求提高, 线上支付方式也在不断升级, 网上支付业务受到很大冲击[1]。同时, 网上支付业务所提供的信息安全产品及服务与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存在一定的差距。艾瑞咨询近期发布的《2012—2013年中国互联网支付用户调研报告》显示, 2012年61.3%的中国网民使用第三方支付完成在线支付, 仅次于商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直接支付;快捷支付加速渗透, 移动互联网支付的发展势头强劲;另外, 对安全问题的担心是用户不使用网银的最主要原因, 占比高达56.1%;开通程序复杂是用户拒绝使用网银的第二原因, 占全部非网银用户的13.8%[2]。

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子商务支付中介, 商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如何增强用户粘性, 扩大交易规模才是竞争的关键。通过服务创新弥合商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的服务质量差距, 对提升商业银行网上支付的用户体验和交易规模, 现代金融服务的全面优化, 以及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商业银行的服务转型, 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概述与文献回顾

(一) 服务创新理论

关于服务创新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熊彼特 (1932) 提出的宽泛创新概念中[3]。国内外的研究趋向于揭示服务业背景下的服务创新规律, 对产业实践展开的理论实证研究只占少数。其中Hipp和Hauknes提出服务创新中技术只是一个可选维度而非必要维度, 这一根本性的发现也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4,5]。Sundbo和Gallouj也提出服务创新是由内部的战略管理、员工、研发部门动力要素和外部的供应商、竞争者、顾客、公共管理部门以及外部轨道等动力要素共同作用影响的[6]。基于欧洲多个国家服务业创新活动的实践经验, Bilderbeek等学者总结出了服务创新是由服务概念创新、顾客接口创新、服务传递创新和技术创新四个维度构成, 该模型对在所有产业中都适用的关键维度进行了识别整合, 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认同和引用[7]。目前针对服务创新在新兴服务业如电子商务、网上支付、KIBS等行业的应用研究并不透彻, 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 商业银行需要更深层次地探索行业的服务创新活动与服务质量及顾客满意间的联系。

(二) 服务创新与服务质量及顾客满意

美国服务营销管理研究组合PZB于1985年提出了服务质量差距是由沟通或认知带来的五个层面的服务偏差构成:企业认知与顾客期望的差距, 企业认知与服务标准的差距, 服务标准与服务传递的差距, 服务传递与外部沟通的差距, 顾客期望与感知服务质量的差距[8]。根据艾瑞网及网上论坛资料显示, 网上支付业务服务与顾客感知服务存在服务质量差距, 如何弥合这些差距是商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扩大交易规模的关键所在。

研究表明服务创新对于改善服务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而服务质量对于顾客满意度又有相当大的正向影响。Lievens和Moenaert提出服务创新能实现服务结果认知与服务期望是一致的感受, 顾客对服务质量才会呈现满意现象[9]。台湾学者李雅雯和赵新铭认为服务创新会影响服务人员所提供的服务质量好坏[10,11]。陈坤成和王哲夫的实证研究提出:服务创新对服务质量有正向且显著的影响, 并通过服务质量间接影响顾客满意度[12]。进一步研究还发现, 服务创新中的新市场研发和顾客接口是导致顾客满意度低的原因, 服务传递则是顾客满意的主要来源。因此, 将服务创新应用于网上支付业务的服务质量差距弥合, 是提高其市场占有率的有效途径。

三、商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中的服务创新模型

Bilderbeek等人 (1998) 指出, 服务创新包含了四个构面:新服务概念 (New Service Concept) , 即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思路;新客户接口 (New Client Interface) , 即顾客界面的设计;新服务传递系统 (New Service Delivery System) , 即生产和传递新服务产品的组织;以及技术选项 (Technological Options) 。他们认为服务创新并不是局限于由技术引发的创新范畴内, 而是更多的与服务本身特性的变化、新的销售方式、新的顾客交互方式以及新的服务生产方式密切相关[7]。本文结合服务创新四维度和服务质量差距理论设计出商业银行网上支付的服务创新模型 (如图1) , 并对其具体的服务创新途径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 服务概念创新

服务概念创新是服务质量形成的供给来源。在进行新服务开发时, 商业银行要不断根据市场变化、顾客需求以及竞争者行为的扫描和分析, 进而提出新服务概念, 弥合银行认知与顾客期望的差距, 最终形成商业智力。首先银行要认识到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竞争力体系对实现“双赢”尤为重要, 加强对员工信息化水平和互联网操作的培训。其次, 除了网银论坛、常见问题解答等栏目之外, 要充分发挥网上支付业务体验中心和网点一线员工的作用, 根据用户的类型、信息化程度、需求等信息建立CRM系统, 进行数据挖掘发现潜在价值客户的需求与期望, 并实施多层次结构化定价策略。最后, 开通自下而上的沟通反馈渠道, 使中高层管理者深入了解顾客需求与期望, 从而提出更开放的新服务概念。

(二) 客户接口创新

客户接口创新是服务质量形成的关系来源。商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的客户接口包括两个方面:商业银行网上支付的互联网操作界面和员工—顾客界面。其中互联网操作界面是与技术创新相关的交互体验的不断改进。员工—顾客界面应当着重关注服务提供给顾客的方式以及与顾客交流合作的方式。除了通过自助服务指南、网上论坛、常见问题解答等互联网界面给予的服务支持外, 针对信息化程度较低但具潜力的顾客仍然要发挥传统网点的重要角色, 通过对员工进行网银技术应用的培训和指导, 使其熟练掌握有关网银信息安全产品应用的知识技能, 从而员工能更好地致力于建设和维持客户关系, 不断弥合顾客期望与服务质量感知的差距, 提升顾客满意度。

(三) 服务传递创新

服务传递创新是服务质量形成的设计来源。顾客对商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的服务感知开始于广告宣传、营销活动、网站浏览以及亲朋好友推荐等各种途径的服务接触, 然后通过购买和使用, 最终形成对产品和服务的评价。线上服务传递仍然强调与互联网操作界面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改进;线下服务传递中网点员工的关键性毋庸置疑。银行要聘用兼服务能力和意愿的员工, 建立一支以顾客为导向的队伍;制定合适的服务标准, 并向员工授权以鼓励员工创新;根据服务质量反馈评估并奖励优秀的员工。因此, 银行可以建立起顾客导向的服务传递链, 不断弥合服务传递与外部沟通的差距、服务标准与服务传递的差距以及企业认知与服务标准的差距, 并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形成服务文化。

(四) 技术创新选项

进行技术创新是基于服务概念创新、客户接口创新和服务传递创新上的软、硬件服务的不断改进。商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的应用所涉及到的技术有:Internet技术、网页设计技术、CRM系统设计、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呼叫中心技术等。银行要根据服务概念、客户接口、服务传递三方面的创新要求, 在技术上把握好安全性与便捷性的平衡;简化信息安全产品的驱动程序和升级频率, 减少安全控件安装和更新的页面提示, 最好能达到客户终端即插即用、自动安装的程度;及时改进产品的便捷性能, 降低成本和产品价格, 提升产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服务创新的四个维度对于商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开展有着积极作用, 然而, 四个维度对于网上支付业务开展的重要性排序尚不明确, 为此我们借用传统的模糊定量分析方法, 探讨四个维度对于网上支付业务的贡献度。

四、商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的服务创新模型量化分析

为了有效地实施服务创新, 我们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商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中的服务创新途径进行量化研究。层次分析法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是美国运筹学家Saaty教授提出的一种多准则决策方法, 可以实现将定性与定量决策相结合, 被广泛应用于策略选择、项目评估等重大经济与管理项目的研究中。其基本原理是:首先将复杂的问题所涉及因素层次化, 以同一层次的各要素按照某一准则进行两两判断, 并计算各层要素权重, 最后根据组合权重得出对总目标影响程度最大的指标因素。

(一) 构建层次分析模型

根据上述对于商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服务创新途径的探索分析, 本文建立了服务创新途径选择指标体系, 包括目标层A层, 准则层B层, 措施层C层 (如图2) 。

(二) 建立指标权重判断矩阵

根据层次分析法理论, 利用两两比较的方式可以确定比较判断矩阵。假设受上层元素A1支配的B层的m个元素为B1, B2, …, Bi, …, Bj, …, Bm, 如果Bi与Bj对上层元素A1的影响程度比值用aij来表示, 就可以得到两两比较判断矩阵A1:

在层次分析法中, 一般用9标度法, 即1~9及其倒数共17个数字作为标度来确定aij的值, 如表1所示[13]。

要获得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的值, 需要针对图2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设计共计150个两两比较判断问题的问卷。我们选取10位S大学电子金融专业的专家教授采用Delphi法对问卷进行评分统计, 并在西安市内的银行网点进行深入访谈和调研, 最后经过研究小组讨论, 确定了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的量化数值, 如表2~表6所示。

资料来源:参见牛映武 (2006) 。

表2说明, 对于目标层元素商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的服务创新 (A1) 来说, 服务概念创新 (B1) 与顾客接口创新 (B2) 相比, 其比较判断值为2.000 0, 即重要程度为“稍微大”;服务概念创新 (B1) 与服务传递创新 (B3) 相比, 其比较判断值为2.000 0, 即重要程度为“稍微大”。如此类推, 服务概念创新 (B1) 与技术创新 (B4) 相比、顾客接口创新 (B2) 与服务传递创新 (B3) 相比、顾客接口创新 (B2) 与技术创新 (B4) 相比、服务传递创新 (B3) 与技术创新 (B4) 相比, 其重要程度分别为“稍大”、“相同”、“稍微大”、“稍微大”。同理, C层各元素C1~C9相对于B层的每一个元素的比较判断矩阵B1~B4的值分别如表3~表6所示。

(三) 单一准则下的相对排序权重与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层次分析法中常用方根法来计算某一层的各个元素相对于上一层某个元素的相对权重, 即单一准则下的相对排序权重和比较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 并对比较判断矩阵和相对排序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计算措施层元素相对目标层的合成权重与整体一致性指标, 并检验整体一致性。

1. 理论计算过程。

下面根据运筹学层次分析法理论, 针对比较判断矩阵A1, B1, B2, B3, B4, 分别计算出B层元素对于目标层A1, C层元素分别对B层元素B1、B2、B3、B4的相对排序权重, 并做出一致性检验。具体步骤如下:

(1) 计算判断矩阵A每一行元素的乘积Mi:

(2) 计算Mi的n次方根:

(3) 对w軍i进行归一化处理:

则wi构成的系数向量W即为某层的各元素相对于上一层某元素在单一准则下的相对权重值。

(4) 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

, 其中 (AW) i为向量AW的第i个元素 (5)

(5)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其中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可以通过查表得到, 如表7所示。根据一致性比率C.R.的值可以检验比较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当C.R.<0.1时, 则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 否则需要对矩阵的两两比较判断值进行重新修正, 并重新计算相对权重向量W。

2. 结果统计。

对于各判断矩阵, 应用公式 (1) ~ (4) 可以计算出下一层元素相对于上一层元素的相对排序权重, 当C.R.<0.1时, 表明该判断矩阵符合一致性检验如表8所示。

(四) 措施层C各元素对目标层A的合成权重与整体一致性检验

根据层次分析法理论, 通过单一准则下的相对权重可以计算出措施层C的各元素相对目标层A的合成权重W (3) , 并进行整体一致性检验。B层各元素相对于目标层A的元素A1在单一准则下的相对权重W1 (2) , 即为B层各元素相对于目标层A的元素A1的合成权重W (2) , 即W (2) =W1 (2) , 因此措施层C各元素相对目标层A的合成权重为:

此时措施层C相对目标层A的整体一致性指标为:

整体随机一致性指标为:

整体一致性比率为:

整体一致性比率C.R. (3) 小于0.1, 满足了整体满意一致性检验的条件, 表明递阶层次结构在措施层C的判断结果以及整体相对排序合成权重W (3) 具有满意一致性, 即W (3) 的计算结果是有效而可信的。总的阶梯综合排序权重的统计结果如表9所示。

(五) 结果分析与讨论

根据以上量化分析结果, 我们对商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的服务创新途径提出以下建议:

1. 服务创新四维度在商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中的应用。

由上文计算得出表8中B层对A层的相对权重排序为W1 (2) = (0.423 1, 0.227 4, 0.227 4, 0.122 2) T, 这说明从服务创新视角看, 商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应该以服务概念创新为出发点, 集中优势资源用于如何挖掘、理解、分析顾客对服务的期望, 充分利用银行自身的用户优势进行CRM分析以提出新的服务概念。其次, 要注重结合营销、销售、组织开发等方面进行顾客接口创新与服务传递创新, 充分发挥员工自身的潜能, 从顾客接口和服务传递环节将服务差距降到最低。最后, 技术选项对服务创新的贡献度最低, 通过技术手段不断改进和完善产品性能及操作界面的潜力较小,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暂缓实施。

2. 各服务创新途径对商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的贡献。

整体合成权重W (3) 显示, 各个服务创新途径对于总目标的贡献度排序为:“加大网银产品宣传力度以增强信心降低期望”所占比重最大, 约为17.5%;其次为“减少网银信息安全产品安装更新程序”, 约为14.61%;再次是“加强对员工信息化水平的培训指导”, 约为13.51%;其余元素分别为“建立网银用户CRM系统发现新服务概念”占12.54%、“不断改进互联网界面交互体验”占11.85%、“保持线上线下员工反馈渠道通畅”占9.87%、“将服务标准执行力纳入员工绩效考核”占9.83%、“实现网银信息安全产品低成本个性化”占5.81%、“实施多层次结构化产品服务定价”占4.48%。

结合商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的发展现状来看, 首先, 商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面临的最大瓶颈仍然是安全问题。尽管现有的众多网银信息安全产品已经满足了用户的安全要求, 但是造成顾客不信任商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安全的原因来源于用户根深蒂固的观念。因此, 探索出更具吸引力的营销渠道并加强宣传力度能够最为有效地提升企业形象和用户感知价值, 增强用户信心的同时降低用户期望以弥合服务差距。

其次, 用户在使用商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开通、安装、操作、更新等程序的复杂是影响用户使用网上支付业务的第二大问题, 如何在便捷性和安全性之间保持平衡决定着用户体验的好坏。那么, 设计出兼有安全易用个性化的产品能够较为有效地降低商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的使用门槛, 使用户感知的价值比从其他竞争对手得到的更多, 从而弥合服务差距, 增强用户粘性。

再次, 通过对员工信息化水平的培训和指导, 结合线上线下可以实现员工—顾客界面的紧密对接, 尤其要注重对传统网点员工的信息化程度提升, 有利于其做好售前宣传、售后服务的各项工作, 如自助操作指南, 快速答疑, 帮助用户体验等。商业银行应该重视员工教育, 从而弥合差距, 增强顾客感知。

最后, 根据量化分析结果, 影响商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服务创新的其他几个因素的重要程度均比较小, 其中“CRM系统的建立”和“互联网交互界面的改进”以及“实现产品低成本个性化”都是与技术创新紧密相关的服务创新途径, 目前的技术已经基本满足了这三个元素的要求, 那么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服务创新的空间也比较小。而“保持线上线下员工反馈渠道通畅”和“将服务标准执行力纳入员工绩效考核”需要通过组织内部的HRM创新来实现, 由于各大商业银行都设有内部局域网和外部反馈通道, 所以对服务创新的效果影响是较低的。另外, 对产品和服务进行组合并按适当的价格进行结构性配置就可以达到“多层次结构化产品服务定价”的效果, 但现有的商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的产品服务定价差异性并不大, 因此对于的服务创新力度也非常有限。

五、结论与启示

目前, 服务创新仍然是一门新的研究领域, 除了介绍有关服务创新的基本理论外, 本文将服务创新四维度与服务质量差距理论结合起来, 提出了商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的服务创新模型, 并通过问卷调研构建了层次模型进行量化分析, 得出了各种服务创新途径的相对权重排序。结果表明贡献度最大的网上支付业务的服务创新维度为服务概念创新42.31%、顾客接口创新22.74%、服务传递创新22.74%;最为有效的服务创新途径包括“加大宣传力度以增强信心降低期望”, “减少安装更新程序”, “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化水平培训指导”, 分别占比17.5%、14.61%、13.51%。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 商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管理可以通过重点选择实施有效的服务创新途径, 增强顾客感知价值, 促进服务质量差距的弥合, 使商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赢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博弈力量。

摘要:面对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业内外竞争的巨大冲击, 商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没有服务创新去弥合服务质量差距会导致客户大量流失。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模型、问卷调研和量化分析, 可以筛选出结果中占比较大的服务创新途径:加大网银产品宣传力度以增强信心降低期望、减少网银信息安全产品安装更新程序、加强对员工信息化水平的培训, 从而商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发展中有所侧重地推进服务创新, 提升其在电子商务博弈中的竞争力。

对创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研究 篇9

中小企业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催生产业等方面,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是富有创新和活力的经济群体, 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其资产规模、经营规模和人员规模与所在行业的大企业相比相对较小。

近年来, 随着融资市场的发展以及大型企业具备了较高水平的议价能力, 所以对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渐渐失去了兴趣, 转而更倾向于在金融市场中更加活跃的直接融资。例如中大型企业从过去的对银行信贷依赖比较多, 现在更多地投向股市和债券融资市场, 再加上其自身的资金运用与管理更加严格, 其直接信贷的需求逐渐减弱。所以以信贷业务为主的商业银行必须认识到只有创新金融服、务加快转型, 把市场投向中小企业的金融、财富管理, 才能在金融市场走的更远。而且中小企业为了不断满足其快速的发展现状, 需要更好更快捷的金融服务来支持其发展, 所以商业银行把金融服务投向中小企业可以给双方带来共同的长远利益。

2 金融服务及金融服务创新

2.1 金融服务

金融机构通过货币交易手段将有价物品融通, 使得参与金融活动的主体和客户实现利益双赢, 这就是金融服务。整个金融业通过不断创新, 发挥其多种功能, 通过提供融投资、信贷储蓄、金融信息咨询等多方面的服务, 极大地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随着商业银行服务意识的增强、经营管理的改进、服务水平的提升, 极大地满足了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甚至对整个经济活动都起到推动作用, 意义重大。

2.2 金融服务创新

金融服务创新, 就是要通过创新理念, 革新服务, 结合客户实际需求, 不断推出可以实现金融机构与顾客互利共赢的金融服务产品。金融服务创新要从创新服务意识、创新服务环境和服务设施、创新服务方法、创新服务手段入手, 为顾客提供方便、准确、高效的金融服务。金融服务的方便, 就是要减少手续、简化环节, 打破时间、空间限制;金融服务的准确, 就是要在金融法规和内控制度的框架内, 按照客户的要求, 丝毫不差地提供服务, 正确办理业务;而高效的金融服务就是要提高服务的效率, 提高经济效益。

3 金融服务创新措施

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多种多样, 如:融资渠道比较狭窄、商业银行产品供给不适配且需求不对接、自身融资能力以及资金运用情况较差。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特点, 商业银行要突破金融服务的固有思维, 积极调研客户需求, 深入开发开发服务产品, 通过建立金融服务平台、丰富金融服务产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创新服务, 使得产品更加方便、适用、高效。

3.1 建立金融服务平台

随着金融服务水平的快速提升, “平台经济”革新了小微、中小企业的金融市场, 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商业银行要紧跟技术革新的浪潮, 结合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通过搭建金融互联网平台, 开创更加符合中小企业业务需求的模式。突破时间、地域限制, 为金融平台体系的中小企业提供在线融资、资金管理等服务, 从而有效缓解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状, 帮助企业快速回笼资金、优化财务结构, 迅速占领市场。

商业银行要围绕以中型企业为主的“平台客户”, 服务其上下游及周边的小企业, 构建新的金融生态环境。通过资金支付管理系统与中小企业原材料供应方、中小企业商品要素市场等平台客户的财务或销售系统进行有效对接, 把银行的金融服务嵌入中小企业的日常经营全过程, 把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整合成一个闭环。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中小企业由传统经营模式向高端经营模式转型, 提供低成本、覆盖广、高效、快捷的路径, 还可以为平台体系内的广大小企业提供不受地域、时间限制的在线融资、现金管理等全流程、多方位的电子化金融服务。

3.2 丰富金融服务产品

中小企业业务不能按常规思路出牌, 唯有‘创新’才能不断适应市场环境, 才能赢得发展机遇。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就需要在金融产品上及时创新, 更加快捷、方便地满足其融资的需求。如信贷业务, 收费业务产品和金融服务的交叉销售是银行服务中小企业业务战略的核心。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 银行可以拓展订单、仓单和存货质押贷款, 企业法人连带责任担保贷款和联保协议贷款等新型、多样化的融资信贷产品。推广银行和商业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等业务, 办理贴现、再贴现, 支持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和范围。

3.3 强化金融人才队伍建设

归根结底, 人才的竞争是银行的最终竞争, 只有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经营性管理、技术人才队伍, 培养高素质且善于发现市场需求信息、捕捉市场机遇、维护客户关系的营销人才, 才能真正推进商业银行的创新与发展。要通过不同的培训方式, 总结发展创新的经验, 有目标地对不同层次员工包括操作层、管理层、决策层的人才开展多种业务和技能培训来强化员工素质。同时, 要不断整合银行金融服务队伍, 实现人员联动管理。将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业务对接, 不仅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同时也为其管理人员提供高端个人金融服务。通过整合, 搭建起由团队经理、理财经理、大堂经理、客户经理组建的金融服务团队架构, 从队伍建设编制方面保障人力资源。

4 结语

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创新的启示 篇10

2008年, 源于美国次贷危机, 将世界各国卷入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中, 这场金融危机波及范围之广、连锁效应之快都是前所未见的, 这让世界各国都难免于不受影响, 给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是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引发了此次危机, 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 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 使利率从6.5%降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货币扩张和低利率水平使得美国民众蜂拥进入房地产市场, 而对未来房价不断上涨的乐观预期也使得银行千方百计地向信用度极低的借款者推销住房贷款。传统上, 放贷银行应该把贷款记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上, 并相应地把信用风险留在银行内部, 但是美国的大批放贷机构却在中介机构的协助下把数量众多的次级住房贷款打包卖给房利美、房地美和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 或者以这些贷款为抵押品发行债券, 再把债券出售给上述机构, 这样可以获得再次放贷的资金。此债券被称为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但是这些投资银行也不能就这样等待着风险的发生, 所以它们把购买到的房屋贷款聚在一起, 算算一个月到底能收回多少本金和利息, 再把贷款分成几个档次, 最高级别的称为A, 就是把所有贷款收入的本金和利息全都给它。即使有个别的其它贷款还不上的情况, 也要保证它不出问题。把所有贷款集中到一起, 就可以创造出一种叫做债务抵押债券CDO, 再把它卖给投资者就可以收回自己买贷款的投资。

CDO是以抵押贷款为基础, 最开始是把抵押贷款所产生的所有本金和利息收入全部都给A档, 把A档还清后如果还有现金流就还B档, 如此接连下去再还C档……最后设计一个最垃圾的Z档。按照这种办法, A档的CDO债券的信用级别最高, 流动性最强;Z档的信用级别最低, 但高风险必然有高收益。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为了让投资者敢于接受就找到了保险公司, 允诺如果盈利了就从盈利中拿出一大部分给保险公司作为保费, 而保险公司收取高额保费的代价就是承担抵押担保债务的违约风险, 两者签订的保险合同叫做债务违约互换 (CDS) 。而投资银行拿到了保单之后便以此为基础找到信用评级机构对CDO评级, 由于有保险公司的承保, 信用评级公司认为该产品高收益、低风险, 于是评成了Aaa级, CDO就变成了最具投资价值的投资产品了。

但是这一切金融创新都是建立在房价会不断上涨、购房者会按月还款的基础之上, 但是美国的房价没有只涨不跌, 当经济周期开始下滑, 货币政策出现调整, 利率上升、房价暴跌, 泡沫也随之破灭, 整个链条便出现了断裂, 首先是低信用阶层的违约率大幅上升, 继而逐渐向上传导, 保险公司出问题了, 接着就是投资银行、贷款银行。

二、金融创新引发金融危机的实质分析

金融产品的创新作为金融创新的核心对资本市场具有扩大市场规模、丰富市场供给、转移和规避系统性风险、价格发现、促进合理的市场波动与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交投活跃、增加市场流动性等多方面作用。金融产品创新客观上使金融市场结构日趋复杂, 促使风险内生化与杠杆化, 但是这种结构化的金融创新也在推动着日益庞大的实体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就趋势而言, 金融创新带给实体经济的效率远远超过其风险。而本次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则在于缺乏同步监管匹配的场外市场中过度投机类“衍生产品”脱离了实体经济风险管理的基本需求, 沦为类似披着金融创新外衣的赌博工具, 使市场潜在风险边界愈加模糊、信用链条愈加绵长脆弱, 成了市场风险的来源和放大器。

1.危机并非由金融创新产品所致。

与传统衍生工具的特点一致, 结构型产品也不能消除风险, 只能管理风险或者转嫁风险。若利用不当, 会造成同样的亏损放大后果。但这并不是结构型产品自身的问题, 更多体现了对衍生品的不当使用。

从事衍生品交易的公司忽视了衍生品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规避风险和套期保值, 根据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原则滥用这一工具, 使衍生品成为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投机工具。同时, 结构产品在金融动荡阶段所导致的实际损失远超投资者的预期。而且, 公司内控机制不完善, 传统的风险管理机制相对于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已显落后, 无法起到有效的监控、制约和预警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 次贷危机凸现了风险管理手段同步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独立投行等金融创新主体在次贷危机中承担了自己所不能承担的风险。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投资银行逐渐成为创新的主体。由于传统经纪和承销业务竞争激烈, 投资银行逐渐脱离简单中介服务业, 而转变为高风险、高收益的制造商。

美国证监会对投资银行实行自愿监管计划, 投资银行游离于监管框架之外, 不像商业银行受资本充足率要求的约束。为了追求超额利润率, 投资银行纷纷采用低股本、高杠杆, 低资产回报、高资本回报的“两高两低”业务模式。一方面, 通过货币市场短期滚动举债, 放大资产;一方面, 不断开发衍生品, 大规模从事相关交易, 利用杠杆效应放大收益和风险规模。这种盈利模式如果遭遇到系统性风险, 在“金融加速器”作用下, 会遭受到损失。

3.美国金融创新浪潮不会衰退。

危机为金融机构间的收购与兼并提供了机遇, 使金融业出现“更大、更综合化”的发展趋势。美国金融创新节奏可能会放慢, 但创新浪潮不会衰退。创新的客观基础——企业和金融机构规避风险、降低成本、增加金融工具流动性的要求仍然存在。全球化的持续竞争压力, 也不会减少对金融创新的需求。近期美国围绕衍生品交易规则、监管环境、风险管理等采取的措施, 也是着眼于未来建立一种更稳定的金融创新激励机制, 使金融产品能根据客观需求变化而不断推陈出新。

由此可以看出, 本次金融危机暴露出的是世界范围内在金融创新产品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 不仅美国, 世界各国在金融衍生品场外交易市场普遍缺乏有效监管。对银行间市场, 美国采取市场机构监管、政府备案的模式, 由投资银行主导。如此宽松的规定导致其实质监管的缺位, 交易所、银行机构实际上履行了政府的监管职能, 这使得对行为是否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共秩序缺乏有效的审核机制。

第二, 金融交易工具过于结构化、复杂化, 对于具有对赌内容的衍生产品及对实体经济和社会经济秩序意义不大的结构性衍生产品缺乏必要的限制。在衍生产品市场, 大量结构化产品由于远远超出现有监管体制可容纳的框架, 且多在场外进行, 再加上其非标准化、极不透明等特点, 买卖双方可能存在极大的风险不对称:一般实体企业甚至机构投资者并不清楚如何估值及控制风险, 而金融衍生品的高杠杆性使实体经济的问题被加倍放大成为可能, 而结构化衍生产品越复杂, 国际机构的金融专业知识与定价能力优势就越大, 产品设计方之间的竞争越少, 设计者的潜在利润就会越高, 买方的风险也会越大。

第三, 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 信用评级制度缺乏独立性和透明度。场外衍生品不仅品种众多、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 信用评级机构的价格发现机制缺少竞争性;交易信息匮乏、交易信息对公众价值不大, 而且或有负债、SPV等表外工具并表条件不清、准则不统一;不仅发行人信息披露不全, 而且缺乏投资者审慎评阅机制。

三、对我国金融创新的建议

金融发展既需要金融创新作为动力, 又需要加强金融监管来维护金融安全。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既矛盾又相辅相成, 两者相互作用。

回顾我国20多年的金融改革, 所进行的金融创新基本上都属于竞争性创新, 而监管方面的创新较少。改革开放将金融机构推向了激烈的竞争, 我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以及金融监管发展的滞后又使金融机构之间的协调较少, 在这种背景下, 金融系统风险和个别风险的概率相应地提高, 因此对我国未来的金融创新的发展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在追求金融产品的杠杆效应的同时要做到与风险的平衡。

在风险可以控制或可预见的前提下, 充分考虑安全因素, 将杠杆效应适当提高。充分认识金融创新的“双刃剑”作用, 强化金融监管力度, 发挥金融创新对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 并规避金融创新对金融安全的冲击。

2.规范我国的金融创新并完善金融监管制度。

我国在金融监管上还存在很大的漏洞, 金融衍生品的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没有将信息披露与反欺诈条款相联结。我国目前虽然采取政府批准的模式, 但是由于没有银行间市场产品基本信息披露, 所以确立这一原则非常必要。

3.在稳健的前提下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

央行《2008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明确指出,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 金融机构通过改革和创新, 可改善公司治理和经营机制, 提供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 转变业务增长方式, 更好地满足社会融资需求, 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因此, 我国应推出影响全国经济走势与全国金融秩序的重要期货产品、期权产品、掉期或互换产品等, 包括股指期货、利率期货、汇率期货、违约掉期、国债期货等早已为世界各国市场实践证明了的有效产品, 这对大幅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效率, 维护金融秩序有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国纪平.过度创新与金融风暴——初析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危害及应对[M].学习活页文选, 学习出版社, 2008.

[2]黄卫平, 陈雨露, 周业安.我们真的理解金融危机吗-[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3]史晨昱.中国金融创新改革不应受累于美国金融危机[N].上海证券报, 2008-11-15.

上一篇:人脑功能下一篇:青少年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