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大学生

2024-05-09

河南省大学生(精选十篇)

河南省大学生 篇1

一、河南省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大学生就业, 现在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 无论是否为高校扩招带来的直接后果, 大学生“就业难”却实实在在的成为摆在政府、高校、社会和家庭面前的一道难题。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115万人, 2002年为145万人, 2003年为212万, 2004年为280万, 2005年为338万, 2006年为413万, 2007年为495万, 而2009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610万, 到了2013年这个数字直接攀升至699万人, 比2012年增加19万, 刷新纪录, 伴随着招聘岗位的下降, 2013年便造就了中国的“史上最难就业年”。[1]

就河南省而言, 2013年, 河南省有高校毕业生51万人, 加上往届未就业毕业生总人数将达到60万, 还有近20万普通中专毕业生, 就业压力比较大。据省教育厅厅长王艳玲介绍, 2012年河南省共有高校毕业生48.5万人, 截至2012年9月1日, 已有39.1万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0.67%, 普通中专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2]。然而, 平均就业率的提高并未解决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率的持续低迷。

二、河南省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 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 随着毕业生数量的日益增加, 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 河南省的大学毕业生的绝对数量也只会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庞大, 因此, 就业压力将成为较长一段时期内政府、高校、社会和家庭所持续面临的问题。

其次, 对于河南籍在省外就读的毕业生而言, 绝大部分都将工作的意向地点选择在就读城市或北京、上海以及沿海和南方的省市, 这对于河南省人力资源的的利用和管理都是非常不利的。由于文化、社会和经济的原因, 在省外就读的大学生往往能够从就读城市和学校吸取到许多不同于本省市的观念、思想和行为, 而这些对于河南省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 但是, 毕业生选择不回河南, 对于河南本省而言, 则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损失。

再次, 对于在河南本省就读的毕业生而言, 相当一部分学生也会选择去省外的沿海发达省市或南方省市工作, 以求得到更多的机会和锻炼。虽然从整个中国的宏观人力资源管理角度而言, 这是人才交流的一种方式, 有助于人才的成长和推动经济的发展, 但是, 这种“孔雀东南飞”、“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现象对于生源地的发展却是无助的, 因为这种人才的流动是单向的。另外, 一部分人虽然出于种种原因留在了省内工作, 但是, 由于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不足, 导致本省培养的高层次人才相对缺乏, 且由于这些学生一直在省内读书, 视野相对狭隘, 思维比较受限, 因此, 对于经济等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推动也是非常有限的。

另外, 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还存在着就业满意率低、创业率同比较低, 毕业生就业专业不对口, 求职花费趋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促进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 原因分析

关于河南省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其原因是复杂的, 既有历史的因素, 也有现实的因素;既有自然的因素, 更有人为的因素。总的来说, 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 从自然因素和现实因素上来讲, 河南省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 受传统的小农观念影响至深, 虽经改革开放的洗礼, 但是在很多地方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仍然比较保守, 因此, 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敢于突破阻碍进行创业的人数相对较少;农业发展的限制也使得大量非农林类毕业生只能选择在沿海和发达省份以及省内较大城市就业, 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不利于河南省各项事业发展的整体质量提升。

第二, 从观念上来说, 由于受传统儒家思想和小农观念影响较深, 河南籍大学生的思想都相对保守, 因此, 学生在考学和毕业时普遍存在一种“走出去”的心理。在“走出去”之后, 接触到外省市的不同于本人传统观念的新思维、新观念后, 更是难以回到自己的故乡, 而选择自己已经适应的沿海和发达省市。部分学生也想通过自己的力量来改变家乡现状, 但是都被强大而博深的传统观念所阻挡, 因此, 要么选择重新“走出去”, 要么被传统观念所战胜、所同化, 继续和周围人一起在原来的生活圈、思想圈里工作、生活。

第三, 资金缺乏导致高校软硬件条件落后, 毕业生质量难以保证。河南省的市场经济发展一直比沿海和南方省市落后, 因此, 高校从市场中获取的融资渠道非常少, 真正从市场上获得的资金也非常有限, 仅仅依靠财政投资和银行贷款来发展高等教育是不符合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资金的缺乏使得高校的发展处处受限, 也难以为大学生的培养提供良好的软、硬件条件, 从而导致毕业生整体素质和质量同沿海和发达省市相比较低, 在就业过程中竞争力也处于不利地位, 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率。

第四, 河南省高校普遍缺乏现代教育管理理念, 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对学生培养的质量。该省相当一部分高校对于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如多媒体教学等的利用还不充分, 部分学校把多媒体教室用作应付教育部评估的摆设, 并没有实际发挥作用, 这既不利于老师的教学, 也不利于学生接受先进的教学模式和知识。在教学模式方面, 文科实验室的建立和使用也非常有限, 大都采用的是理论教学模式, 这些对于培养现代社会要求的实践素养是不利的。上述这些最终都会导致学生难以接受到先进的知识和理念, 从而导致就业情况不乐观。

三、提高河南省大学生就业率的对策分析

在提高河南省大学生就业率方面, 我们可以从四个角度出发, 即政府、社会、学校、学生自身, 四者的共同努力必然会逐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一) 政府

对于河南省而言, 大学毕业生的绝对数量是非常大的, 而该省市场经济发展的限制决定了其不能吸纳众多的大学生。从政府的角度而言, 政府应该颁布一系列强制或非强制的政策来保证大学生的就业。这一点, 省政府已经在不断做出努力, 2009年春节前, 省政府就已经针对毕业生就业工作出台多项政策, 力促该省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并明确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要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相对稳定, 就业人数和到基层就业人数明显增长。同时, 使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得到较为完善的就业服务和基本的社会保障。具体而言, 省政府出台了九项新政来保证大学生的就业:去基层扶贫每月补助数百元;去乡镇工作评职称时免试外语;到民企就业社保年限合并计算;毕业生创业可申请5万元贷款;自主创办企业给予研发经费支持;就业指导教师将设置专业职称;取消内部考试, 公开选聘大学生;毕业生招聘会不再收取门票;对贫困毕业生可给予求职补贴。这些政策的具体实施, 必将有力的促进河南省大学生的就业。

(二) 社会

首先, 各企事业单位要给在校大学生提供实习的岗位和机会, 使大学生在校期间便能得到很好的实践锻炼, 对于大学生而言, 这也是就业的实际操练。因此, 在重视效率和效益的今天, 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把眼光放远, 以眼前的短期利益的牺牲来换取更长远的发展。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社会, 在知识经济社会里, 创造财富的力量已不完全在于机器、设备和原料, 而在于一种更为有效的因素, 知识的价值更有效、更直接地体现出来。企业如果看不到这一点, 不重视知识, 不尊重科学, 不尊重人才,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然难逃失败的厄运。

其次, 社会上应该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就业服务机构, 邀请各企业的主要领导人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实际指导, 实现企业和大学生之间的直接对话。以弥补当前高等教育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错位现象。

再次, 各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应该承担起为大学生这个人才群体服务的职责, 定期给某些学校的大学生进行实际的就业指导培训, 这既是企事业单位领导人自身觉悟的表现, 也是全社会对于高等教育发展重视的体现。

(三) 高校

首先, 河南省的高校必须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必须在高校中处于比较核心的地位, 由高校的重要领导人负责, 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 就业指导工作就应有机地与教学相结合。从入学起, 学校就在选择专业和课程方面给学生以帮助, 高年级时又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和技巧训练, 甚至到毕业后的很长时间仍持续给以服务。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还善于加强与社会的结合, 重视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沟通以及进行合作教育。

其次, 贯彻以职业生涯教育为基本内容的大学教育。通过职业生涯教育, 一方面, 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提高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层次。学生经过科学指导, 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将今天的学习与明天的生活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有助于学生增加认真学习的内驱力, 增强知识能力储备的方向性与针对性, 提高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主动性, 提高大学四年学习生活的质量与效率。另一方面, 可以为学校的办学提供依据与参考。通过职业生涯教育的相关研究, 学校更加了解社会的需求, 从而合理设置专业, 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强化课程的基础性、有效性, 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为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四) 学生自身

就业归根到底来说还是大学生最关注的, 因此,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需要付出的努力和代价理应是最高的, 这是必然, 也是必须的。那么, 对于河南省的大学生而言, 在保证自己能够实现较好就业方面应该做出哪些努力呢?

首先, 在校期间要有意识地多与社会接触, 一方面, 增加自己的阅历, 锻炼自己的实际才能;另一方面, 也有助于自身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需要和兴趣, 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有针对性去补充自己感兴趣的、市场有需求的知识理论, 最终使自己的专业才能更加突出, 在就业的竞争过程中更胜一筹。

其次, 河南省的大学生由于观念上的相对保守, 因此, 应当利用寒暑假时间去沿海和南方发达省份实地考察, 从事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 积累自己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 学习和实际的体验发达区域的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文化理念、经济理念、管理理念和思路, 拓宽自己的视野, 丰富自己的思维, 并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定位有更加清醒的认识。这种做法还有一个作用, 就是学生通过这些实地考察, 将其学到的先进理念和思路带回河南, 以期改变河南很多地区的传统管理观念, 最终有利于带动整个河南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更好发展和进步。

再次, 河南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利用一切机会“走出去”。无论是体验外省地市的风土人情也好, 还是体验全国各地的“风景名胜”, “处处留心皆学问”。在“走出去”之后, 大学生应当以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扩充自己的知识为出发点, 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知识的机会, 如去所游城市的高校旁听其授课的情况, 或与当地同学讨论各种问题等等, 通过这些方式, 最终为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服务, 也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增加更多的砝码。

河南, 一个古老而传统的省份、一个农业大省、一个人口大省,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中略显落伍了, 需要通过我们的高等教育发展来带动经济发展, 也需要通过经济的发展来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经济动力。而毕业生, 作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人才动力, 我们必须给予最为充分的重视, 为其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 让其在河南省这一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风采。

摘要:近几年, 中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似乎成了一对矛盾, 河南省也不例外, 且河南省大学生的就业还有其自身特点:毕业生数量多、人才大都往外省单向流动、就业满意率低等, 因此, 河南省大学生就业问题显得更加困难重重。对此, 我们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在就业方面, 可以从政府、社会、高校、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共同做出努力来解决就业问题, 最终推动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和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教育理念,产学结合,“走出去”

参考文献

[1]历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EB/OL].http://www.tesoon.com/a_new/htm/17/81305.htm.

[2]2013年河南高校毕业生达51万将举办160场招聘会[EB/OL].http://henan.china.com.cn/news/henan/201211/059412RB6F.html

河南省大学生焦虑状况调查 篇2

目的了解河南省大学生的焦虑现状.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河南省3所普通高校51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与全国常模存在显著差异(P<0.01);大学生状态焦虑在年级和专业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学生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均高于全国常模;大学新生和毕业生的状态焦虑水平较高;师范生的状态焦虑水平较低.高校应进一步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年级和专业差异,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作 者:李建芹 Li Jian-qin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教育系,河南,新乡,453003 刊 名:中国健康教育  ISTIC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 年,卷(期): 22(3) 分类号:B844.2 关键词:状态焦虑   特质焦虑   大学生   心理健康  

河南省大学生 篇3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对策;情感教育;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基于素质教育的高校贫困生就业能力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编号:2013-GH-332.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人口众多,来自农村和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多,而这些人的就业问题也比较突出,其能力与其他普通大学生并没有明显差距,就是其意志力不坚定,面对挫折时容易退缩,容易对自己产生自我否定心理,这不利于其顺利就业。而贫困大学生要保持较好的择业心态需要高校、政府的共同努力。

1.河南省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

1.1焦虑心理

焦虑是河南省贫困大学生最常见的就业心理。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贫困大学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就业指导,在网络、报纸上经常看到一些触目惊心的大学生就业统计数据,还未毕业就对自己的前景忧心忡忡。贫困大学生天天想到毕业就是失业问题,久而久之就无法凝聚心神到学习中,产生焦虑心理,进而造成失眠等问题,严重的还发展成障碍性焦虑,这是心理学上的一种疾病。

1.2悲观心理

贫困大学生面临较为窘迫的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和情绪压力也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不知如何去舒缓自己的心情,释放压力,时间一长,他们对任何事情都失去兴趣,缺乏奋斗的动力,没有自信,整天自责,认为自己天生就是一无是处。与周围同学一比,认为自己学习、社交、生活作风、才艺等都比不上旁人,对未来惶惶不安,找不到奋斗的方向,产生破罐子破摔心理。

1.3愤恨心理

河南的许多贫困大学生遇到挫折容易退缩,对自己产生怀疑;而焦虑、悲观、担忧等情绪困扰着他们,使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出路,一旦这时候学习、生活、找工作等都不如意,就会产生愤恨心理,对老师、同学、社会产生愤恨心理,认为是社会不公平造成自己的处境,以愤恨武装自己,看不惯身边的一切,将一些小事扩大化,容易发脾气,甚至出现暴力事件。

2.对策

河南是农业大省,贫困大学生多,而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很高,希望孩子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未来,于是许多贫困大学生都非常努力,给自己定很高的目标,当无法达到目标时容易产生挫折感。经济压力又使得贫困大学生必须放弃许多课外实践活动,去参加勤工俭学或兼职,减轻经济负担,这样使得他们的能力较为单一,缺乏特长,社会适应力低。所以说,政府、高校要积极为贫困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问题,为其创造优良学习环境,促进其形成健康择业观,确立合适的就业期望值。

2.1大学生:自我拓展,开阔视野,确定正确的职业期望值

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要自我拓展,开阔视野,丰富自身的综合素质,学好专业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文艺活动,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精神。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正确评价自身能力,然后再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确立合适的就业期望值。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体育拓展训练,培养坚强的意志力。随着河南经济的发展,河南的旅游、酒店、保健、广告、网络媒体等行业发展起来,这些行业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尤其是旅游行业,其人才缺口非常大,大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考导游证,在节假日和寒暑假时做学生导游带团,这样既能获得一定的报酬,还能提高自己的社交、随机应变、协调各方矛盾等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总而言之,贫困大学生要立足自身素质,积极为自己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汲取知识,丰富知识结构,提高就业竞争力。

2.2政府:健全资助体系,减轻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压力

对于政府来说,应尽快健全资助体系,积极缓解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压力。健全相关的资助文件,进行制度创新,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经济资助,促进其成长和顺利就业。除了减轻贫困大学生学习时的经济压力,政府还应加强市场引导,监督劳动力市场情况,加强对私营中小企业和非正规就业领域的监管,减少企业对贫困大学生的歧视,积极为其建立公平、健康的就业环境。制定优惠政策,鼓励贫困大学生创业,鼓励其到基层去锻炼,引导大学生加入到西部大开发的队伍中等等。

2.3高校: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

第一,加强情感教育,以情感人、教化人,加强心理咨询辅导。一般的高校都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认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主动为其开展心理辅导,为学生提供电话、网络等咨询服务,引导大学生发泄情绪,舒缓心情。倾听贫困大学生的想法,通过平等交流,帮助其排除心理障碍,使其以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面对生活、学习。

第二,开展丰富的心理知识教育活动。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积极为其开展专题心理教育活动,如:法制与道德活动、诚信活动,让贫困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自信心,学会更多调控情绪的方法。

第三,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加深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为贫困大学生创造更多实习机会,使其在实习中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第四,组织“三下乡”活动,让大学生在服务社会中得到锻炼,提高其社会适应力,使其自觉成才。

3.结束语

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是高校、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的共同责任,帮助贫困大学生就业是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调动并聚合社会力量,促使贫困大学生以积极乐观心态面对生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罗瑞锋.地方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0(18):158-159

河南省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4

关键词:就业现状,就业政策,就业服务

一、河南省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及原因

河南是人口大省, 每年毕业生人数都是全国最多的。2011年、2012年、2013年, 河南高校毕业生分别是44.6万人、48.5万人、51.4万人。加上往届未就业毕业生, 2013年需要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0万, 再加上普通中专毕业生近20万人, 实际需要就业的毕业生人数突破80万。虽然为破解这一难题, 河南省多措并举, 千方百计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 使得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由6月的52.48%, 上升到8月的69.47%, 确保了就业局势稳定, 但就业形势仍然严峻。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就业人数创历史新高, 就业岗位减少。

就业人数创历史新高主要源于高校快速扩大的招生规模。2003年, 全国大学毕业生仅为212万人, 此后不断增长。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 这一数字分别为631万人、660万人、680万人、699万人。急速扩招形成了一个长期的就业压力, 第一批“90后”的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史上最严峻的就业季”。就业岗位减少源于经济发展没有全面恢复。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以及国内经济发展转型的影响下, 我国经济发展增速降低、放缓, 全国GDP增速由过去的两位数降低到8%左右, 导致就业形势紧张。据测算, GDP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 就可能丧失100万个就业岗位。毕业人数的持续增加, 用人岗位的减少, 叠加国内外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市场因素, 使得2013年的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2013年被认为是“最难就业年”。

2. 就业门槛重重, 就业歧视现象严重。

但凡条件好些的用人单位, 如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国企、民企、外企, 大多在工作需要、工种和是否能给单位带来直接效益等方面, 对求职者的性别、毕业院校、户籍等提出限制性要求。明确强调, “本科非‘985’、‘211’高校, 不予考虑”的招聘要求, 以及因出差、加班和婚育等借口而将女性求职者拒之门外, 还有仅限本地户籍或者本地户籍优先, 甚至是仅限当地生源的门槛。比如, 一部分大学生一路过关斩将, 闯过了简历筛选、初试、面试三关, 甚至与用人单位草签了协议, 可到了最后正式签订三方协议时才发现, 就业存在“本科生不超过24岁, 硕士不超过27岁, 博士不超过35岁”的本地户口门槛。“学历查三代”、“女性矮一头”、“户籍受限制”等诸多限制成了毕业生就业路上的“拦路虎”。这些明目张胆的“出身歧视”, 在用人单位那里却成为最经济适用的评价标准之一。

3. 就业理念不对接, 就业信息不对称。

一是就业理念有偏差。中小企业需要人, 而毕业生不愿意去, 原因在于很多毕业生择业观念有偏差, 其期望与社会需要差距较大。“不稳定”、“没发展”、“薪水低”、“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等, 是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拒绝中小企业的主要理由。一些大学生即使有去中小企业的心, 却因放不下“身段”而退缩。二是求职的能力与中小企业的现实要求不匹配。中小企业大多没有培训毕业生的能力, 他们重视求职者的工作经验和工作经历, 他们需要的是“成手”, 而这恰恰是应届毕业生无法满足的。这导致很多大学生虽然专业知识非常扎实, 却因实际操作有所欠缺而被拒。

4. 就业指导服务缺失, 自主创业意识淡薄。

就业难, 但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却没有跟上来。一些大学生不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 对到人才市场求职需要注意什么、准备什么, 以及如何让面试官满意也知之甚少。另外, 由于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 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淡薄。很多人觉得, 到企业、单位上班才叫就业。麦可思研究院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暨研讨会》显示, 2012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仅为2%。河南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率可想而知。

三、促进河南省大学生就业的应对措施

1. 积极落实就业政策, 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将促进就业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 明确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下发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和单位充分认识做好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和形势的严峻性, 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 并分别从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和就业帮扶、大力推进公平就业、推动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落实好国务院和河南省政府关于做好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的精神, 河南省财政、税收、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积极协调, 制定了一系列促进2013年河南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就业政策。6月9日, 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河南省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 要求从2013年起, 对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高校毕业生给予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求职补贴, 降低毕业生的求职成本, 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从8月起, 省人社厅、省教育厅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信息衔接工作的通知》精神, 在全省开展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登记工作, 为未就业毕业生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8月29日, 在全省全面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 为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有效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 并从9月1日至9月30日开展以“强化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全面实施就业促进计划”为主题的就业服务月活动。为确保这次活动取得实效, 省人社厅又下发了《关于实施河南省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的通知》, 分别从开展实名登记、提供职业指导、提供就业信息、提供创业服务、开展重点帮扶、组织就业见习、组织职业培训、强化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和保护就业权益等九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 公布承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培训任务的30所技工院校和38家就业创业培训定点机构, 为高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技能就业培训服务, 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就业。

2. 注重开展就业指导教育, 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近几年, 河南各高校以强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内涵建设, 提升就业指导服务质量为宗旨, 全面深入开展了就业指导教育, 结合专业教育和行业发展, 推进就业指导课程和学科建设, 把就业指导教育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 规定学时和学分, 帮助毕业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转变观念、提升求职能力。各高校还按照1∶500的师生比配备专职就业指导专职工作人员, 每年选派就业指导教师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专业培训和教学技能大赛, 提升就业指导师资队伍水平, 实现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目标。同时, 河南省还从以下三方面进一步做好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一是正确认识就业指导教育不等于就业指导。就业指导教育是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需要, 选择并确定有利于发挥个人才能和实现个人理想的职业。从根本上说, 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 增强毕业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就业指导教育不仅是告诉学生如何寻找到一份理想的职业, 更要教会学生理性的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二是培养学生的职业幸福感。引导大学生不盲目追求高收入、高社会地位的工作。同时, 还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如何应对成功与失败的考验, 提高其未来职业生涯中的竞争力和职业幸福感。三是就业指导教育应贯穿于大学培养的全过程。各高校都设有一个专门负责学生就业指导的机构, 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咨询、心理辅导、市场信息等指导和服务, 不定期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校园招聘会等活动。

3. 主动开展就业服务, 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2013年, 河南省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广泛开展了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活动, 帮助高校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企业用人需求。从3月到5月, 分别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高校举办了水利电力类、医学卫生类、城建类、财经类、师范类、农林类、畜牧兽医类、交通类、旅游类等9场专业类人才招聘会。4月27日, 举办了家庭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专场双选会。5月21日, 在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启动了全省产业集聚区企业与高校毕业生岗位对接暨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 18个省辖市将同步行动, 在一个月内集中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岗位对接服务, 有8 000多家企业为毕业生提供20多万个就业岗位。6月6日, 河南人才市场举办了营销专场招聘会, 提供3 600多个岗位, 并在6月的每周四为毕业生举办专场招聘会。8月28-29日, 河南省政协主办的第八届豫商大会“新豫商心系河南学子”招聘大会, 为河南应届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5 000多个。8月30日, 举办了“河南省女大学生就业专场招聘会暨导师团力推女大学生就业创业面对面交流活动”, 为女生提供了4 600多个就业岗位, 1 700余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同时, 全省各高校也分别举办了校园现场双向选择活动, 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服务, 帮助毕业顺利就业,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 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实现人生的就业梦。

在做好就业指导教育、就业服务的同时, 各级政府加大了财政投入, 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 开发城乡基层特别是城市社区和农村公共管理及社会服务岗位, 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教育、卫生、农业和高校等部门不断创新工作思路, 实施了“到村任职”、“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计划、“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51111工程”等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专门项目, 引导毕业生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需要, 主动到基层砥砺品质、增长才干、建功立业。在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时, 河南省各高校注重教育毕业生正确认识基层:一是高校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正视自己和现实, 不拈轻怕重, 不好高骛远。大学生接触社会现实和人情冷暖, 对其成长是有益的。二是基层实践积累的是经验, 增长的是才干, 磨炼的是意志, 提升的是能力。在基层岗位上一样可以获得骄人的成绩。三是基层社会关系复杂, 工作难度大, 许多工作无章可循, 只能靠自己在实践中摸索。这段工作经历和经验将是他们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

5. 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

为进一步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河南省出台了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已进行就业失业登记并参加社会保险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 可获社会保险补贴, 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对开发征集发布每个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给予2 000元补贴。给予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就业创业实训基地和国家级或省级示范基地等建设补助和孵化服务补贴, 对高校毕业生创办的企业在创业孵化基地内发生的物管费、卫生费、房租费、水电费, 3年内按季以每月不超过实际费用的50%给予补贴, 年补贴最高限额10 000元。

在开展创业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 河南省教育行政单位、各高校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认真开展了以下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完成了首轮全省毕业生就业创业人员轮训任务, 各高校也积极开展了SYB和KAB课程培训等校内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 为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了一批专业的创业指导队伍。二是每年组织全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与实践论文评选活到和大学生就业创业课题申报工作, 有效推动了全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三是各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日常教学和学分体系, 推进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四是通过多种手段鼓励企业主动向学校选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和技术能手, 与学校联合开发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充分发挥企业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积极推动者的作用。五是正确把握了创业教育理念。创业教育不是为少数精英提供的创业技能培训, 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具有服务现代经济社会需要的素质教育。创业教育不是独立于专业教育之外的人才培养模式, 而是融入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育形式。

参考文献

[1]庄群华.全力推进高校创业教育[N].光明日报, 2013-10-18 (16) .

[2]邓晖.就业观、教育观、用人观都该转了[N].光明日报, 2013-10-18 (6) .

河南省大学生校园器乐大赛补充通知 篇5

校园器乐大赛补充通知

各参赛高校:

河南省第十三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器乐大赛将于5月12日至14日在黄河科技学院举行,为更好的为各参赛高校做好大赛服务工作,现将大赛通知补充如下:

一、日程安排

(一)5月12日

15:00——17:30 郑州市以内高校报到,发放领队证,每个高校限2个。(地点:音乐楼大厅)

18:00高校领队会(各高校限1人参加),宣读比赛细则,现场抽签。(地点:综合楼二楼会议室)

19:00——20:30 郑州市内高校走台(地点:音乐厅)

(二)5月13日 全天比赛。

15:00——17:30 郑州市以外高校报到,发放领队证,每个高校限2个。(地点:综合楼大厅)

18:00高校领队会(各高校限1人参加),宣读比赛细则,现场抽签。(地点:综合楼二楼会议室)

19:00——20:30 郑州市外高校走台(地点:音乐厅)

(三)5月14日 全天比赛。

二、比赛地点 黄河科技学院音乐厅

三、报到须知

1.各参赛高校报到时请持加盖红章的参赛登记表,电子版于5月7日前发送到kjwhysj@163.com。参赛选手报到时需持有效证件(身份证和学生证)。

2.为统一安排选手走台,选手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到完毕。

3.承办学校地址位于郑州市航海中路94号(航海路与大学路交叉口向西500米),从火车站可乘4路、T3路孙八寨站(黄河科技学院站)下车即到。

4.因承办单位无专用接待宾馆,承办高校为各参赛高校提供以下周边宾馆(酒店)联系方式和地址,参赛高校可提前联系,预定房间。

群英之星(标间118元/天)联系电话:0371-68967698 地址:郑州市大学中路119号(航海路与大学路交叉口往北200米路西)

郑航宾馆:(普通房150元/天)联系电话:0371-68252222 地址:二七区大学中路2号(航海路与大学里交叉口)鹰城鑫地酒店(标间288元/天)联系电话:0371-69385555

地址:郑州二七区大学中路120号(航海路与大学路交叉口北)

郑州都市客栈(标间140元/天)

联系电话:0371-68181333 地址:郑州二七区航海中路72号(航海路与大学路交叉口东)

郑州如家快捷酒店(标间179元/天)联系电话:0371-68837777 地址:郑州市大学中路126号(航海路与大学路交叉口北)郑州锦江之星(标间189元/天)联系电话:0371-67132288 地址:郑州二七区航海中路46号(航海路与京广路交叉口西)

5.其它未尽事宜请咨询黄河科技学院团委。大赛联系人:

严加鹏 电话:68787894 ***

共青团河南省委学校部

河南省大学生 篇6

一是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及时宣传涉农、惠农、强农等各项国家政策,把党和政府的声音宣传到千家万户,田间地头,绝不留下一个宣传盲区。

二是当好上下沟通的“联络员”。通过支部会议、村民大会等形式,积极向群众传达上级的有关精神、最新工作动态和工作要求。

三是当好维护社会稳定的“调解员”。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疏导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纠纷,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四是当好村务决策的“参谋员”。为村级党建、社会管理、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等各项工作出谋划策,成为村“两委”的得力助手。

五是当好远程教育的“管理员”。不断完善远程教育平台管理使用制度、畅听群众视听需求、创新播放收看方式、巩固学习运用结果,让更多的群众看得到、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自活动开展以来,该市大学生村官共开展宣传活动41次,收集村情民意1085条,累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370件。

关于河南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思考 篇7

(一) 创业

目前, 国内学者对创业的概念有不同的表述。蒋龙余认为, 所谓创业就是通过寻找和把握机遇, 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或服务, 并通过市场扩张成企业或产业, 从而实现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1]。柴旭东认为, 创业就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条件下, 为了获利或成长而创建创新型组织 (或者组织网络) 的过程[2]。邓泽功则认为, 创业就是利用创造创新的思维和方法, 创出某种对人类、对社会或者对个人有益的具体成果[3]。综合国内几位学者的观点, 笔者认为, 创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创业是指创新立业, 是带有开拓、创新精神并具有积极意义的社会活动。狭义的创业是指个人或小规模的群体所从事的, 具有创新性的实现社会价值的活动过程, 比如, 个人或创业小群体创办新企业、开设公司、开店经商等。本文所研究的创业是指狭义的创业。

(二) 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是灵活就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是以自我雇佣为主的社会就业形式。笔者认为, 自主创业一般是指个人或团队通过自筹资金、技术入股或寻求合作等方式, 通过研究开发、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有偿经营活动获取利润的就业形式。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 我们应更加关注大学生自主创业。从创业和自主创业的含义来看, 我们可以将大学生自主创业理解为: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利用自己的知识、技术和才能, 为了获利或成长通过各种方式创立新的就业岗位的过程。

二、河南省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 河南省政府虽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但自主创业是在风险条件下进行的创新性工作, 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

(一) 自主创业意识薄弱

当前面临的就业压力要求河省大学生必须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 大学生不仅仅是工作岗位的承担者, 还要向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转变。但我们调查的结果表明, 河南省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薄弱, 只有极少数毕业生有创业意向, 绝大部分毕业生还是会选择传统的就业渠道。比如两个招聘单位, 一个是成熟的大公司, 一个是处于创业期的小公司, 大多数毕业生往往只会选择前者, 选择创业期小公司的寥寥无几。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创业理念不成熟, 创业目标比较模糊。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对国家出台的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 仅有3%的大学生表示经常关注, 很清楚;35%的大学生会偶尔关注, 比较清楚;有46%的大学生表示不太愿意主动去了解, 知道一点;还有16%的大学生对此一点也不知道。据统计, 2007年, 中国大学毕业生直接自主创业者仅占全部毕业生的0.26%[4]。而在发达国家, 这个比例一般能达到20%-30%, 创业型就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访谈, 我们发现很少有人会把创业作为一种理想的职业选择, 大多数情况下往往是就业压力下的被动选择。

(二) 创业能力低下

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 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良好的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否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我们调查的大学生中, 绝大多数人对于创业所需的能力和素质都是一知半解。有的大学生就表示:自己很想创业, 但不知从何着手, 也不知需要什么条件。虽然很多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 具备了某方面的技能, 但当他们走向市场开始创业时, 将会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还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往往仅局限于本专业知识, 缺乏创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并且创业能力在学校学习的环境中很难得到锻炼。

(三) 社会经验欠缺

缺少实践、缺乏经验是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众多创业的大学生, 因为刚走出校门, 往往缺乏创业所需的社会经验, 缺乏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 仅凭一股冲劲开始了创业。他们更多的是凭借激情而不是理性, 热情四溢却经验不足, 对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许多大学生在开始创业时好高骛远、盲目乐观, 缺乏前期市场调研和论证, 或者主观臆断市场需求, 或者闷起头来一味地搞技术至上, 最终都导致了创业的失败。同时由于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商业网络, 他们在开发项目时很难得到第一手的市场信息, 使得研制的产品没有销路, 错过了商业机会。

(四) 资金不足

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 筹集资金的渠道主要通过自筹、借贷或风险投资。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一是有87%的被调查者认为资金不足是大学生创业存在的最主要的障碍。二是对于创业资金的来源, 有26%的大学生选择依靠家庭, 有42%的大学生选择银行贷款, 选择向别人借的有8%, 还有24%的大学生选择政府创业资金。三是对于创业资金的数额, 仅有5%的大学生希望自己的创业资金在1万元以下, 有41%的大学生希望创业资金在1万-5万元, 有44%的大学生希望创业资金在5万-10万元, 还有10%的大学生希望创业资金在10万元以上。对于刚从校园出来的大学生, 创业毫无资金积累, 除了少数人有家庭支持, 多数人都将面临资金难题。因此, 资金问题已成为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发展的瓶颈。

(五) 心态问题

大学生自主创业若想获得成功, 既要有创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具有清醒的认识, 还要有面对挫折、摆脱困境的勇气和决心。但河南省大学生在自觉性、坚韧性、自制力等意志品质方面的能力有待提升。一方面, 表现为对自主创业有畏难情绪, 认为创业中的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是难以逾越的障碍, 缺乏独立与创新的精神、冒险精神与竞争意识;另一方面, 表现为大学生对创业的艰苦性没有心理准备, 往往在创业之初盲目乐观, 看到的都是成功后的鲜花和掌声, 而对于创业中会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却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一旦在创业中遇到挫折和失败, 许多人会感到心灰意冷, 容易选择退却或逃避。

三、对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

1.“包分配”的传统观念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末, 大学生毕业后都是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近几年, 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加, 就业压力非常大, 找一份理想的工作非常难, 而“包分配”的传统思想仍具有相当的市场。很多学生家长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还是老观念, 考虑的是毕业时包不包分配, 还有一些大学生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 亲朋好友却问“分配到哪个单位”。如今“包分配”早已时过境迁, 可是这种传统观念还是根深蒂固。

2.择业的观念误区

我国的社会传统观念认为“学而优则仕”, 考上大学将来就有了“铁饭碗”, 大学毕业后肯定要去政府部门做公务员, 或者去大公司做“白领”。我们通过深入访谈了解到, 很少有家长希望孩子大学毕业后去自己创业。如社会中有些人认为, 再出名的自主创业者, 也不如一个很小的国家干部值钱。当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准备自主创业时, 尤其是选择教育培训、零售、餐饮、种养殖业等传统行业时, 就会遭遇亲朋好友、街坊邻居的流言蜚语, 成为大家的笑柄, 使准备创业的大学生及家长感到压力重重。

3.“社会另类”的传统观念

自主创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的一种常态的就业模式, 西方许多社会精英几乎都是从自主创业开始的, 如比尔·盖茨成功地创办了微软公司并成为世界首富和知识经济的标志性人物。但是, 我们在调查中却感受到强烈的观念反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不支持大学生创业, 认为大学生应该在学校里念好书, 毕业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自主创业是异想天开、不务正业。社会上还有一些人总认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都不是什么“正经人”。这种歧视观念让一些自主创业者非常自卑, 让他们感觉自己是“社会另类”。

(二) 创业环境不够完善

为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国家各级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这些政策的扶持力度还不够大, 加上一些职能部门配套措施不健全, 很多大学毕业生在创业过程中还不能充分享受到这些政策的优惠。与发达国家成熟的大学生创业环境相比, 我国当前的创业环境还不够完善。

1.资本筹集渠道不畅通

在自主创业的投资方面, 银行坚持的是向大企业倾斜政策, 对自主创业者的信用担保机制不完善, 发行债券、股票等门槛高, 手续繁杂。河南省为大学生创业融资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但很多大学生都不清楚, 只有少数大学生知晓创业基金和贷款, 但申请手续复杂、周期长、不好贷。因此, 大学生自主创业很难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 资金问题成为创业的首要难题。

2.相关政策不够健全

河南省为鼓励大学生创业虽然出台了优惠政策, 但有些方面还存在制度盲区, 比如:如何简化和规范有关投资和商业注册的手续, 如何为大学生创业者建立有效的知识补充机制等。此外, 政府职能还未完全转变, 创业程序复杂, 创业咨询和风险评估等创业指导工作不够完善;创业的法制环境没有真正做到开放、诚信, 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的现象依然存在。

3.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

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执行过程中落实不够, 未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质性的支持帮助。有些部门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 业务素质不高, 办事缺乏灵活性和主动性, 影响了优惠政策的实施。尤其是在经营领域、融资渠道和税收优惠等关键问题上, 因缺乏部门衔接和明确分工、针对性弱等, 如有些地方仍然对创业的大学生收取人事档案管理费, 很多大学生创业者因不清楚企业注册登记等各种手续而大费周折。

(三) 大学生综合素质薄弱

1.专业技术能力不足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一种创新性活动, 专业技术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创业的成败得失。很多大学生在专业领域研究的深度不够, 很难在技术方面进行创新。当他们走向市场进行创业时, 由于许多创意缺乏技术支持, 很难将创意和点子转变为市场化的产品。即使有些生产出来了产品, 往往由于技术含量低, 在市场竞争中也不占有优势。

2.缺乏创业所需的必要知识

大学生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 除了熟练掌握专业知识, 还要具有经营管理、经济法规以及金融、税务等方面的知识。虽然有些大学生在校期间学过一些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但大都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 而对于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税务、知识产权法等方面的知识较为陌生。大学生自主创业时也大都有自己的管理团队, 有些成员学历还很高, 但由于缺乏管理、法律和风险投资等方面知识使公司的管理能力相当薄弱。

3.创业技能有待提高

目前, 许多高校在创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上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 而忽视了学生技能的培养。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大学毕业生普遍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 导致他们在创业初期很难一下子胜任企业经理人的角色, 面对种种问题无法下手。

(四) 创业教育滞后

1.对创业教育缺乏重视

多数高校的领导对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创业教育只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一项内容, 不需要下大力气专门搞创业教育;二是在创业基地、创业园等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上投入不足, 学校整体的创业氛围有待进一步提升。即使有些高校管理者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创业教育的开展也仅仅局限于提供创业方面的讲座, 或者只依托创业计划大赛提供相应的课程, 内容有限且缺乏系统性。调查结果显示:95%的在校大学生认为开展创业教育是必要的, 仅有5%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68%的大学生表示学校没有开设关于创业教育的课程;77%的在校大学生没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

2.创业教育师资紧缺

创业教育在我国的高校开展比较晚, 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最主要的是缺乏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美国目前已拥有成熟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在美国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往往既拥有创业方面的学术背景, 又拥有实践的创业经历。同时, 很多高校聘请知名企业家担任课程的兼职教师, 保证创业教育有充足的师资队伍。目前, 河南省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有限, 主讲教师大多来自高校的行政人员、辅导员和教师。他们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 在进行创业教育培训时, 仅仅停留在教材和课堂上, 对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缺乏实质性的指导。

3.缺乏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 欧美各国大学大都有创业教育课程。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 已经形成了与多学科相结合的跨学科创业课程体系。很多高校开发了贴近学生、贴近现实的教材, 并且建立创业案例库, 为学生提供鲜活的创业案例。而我国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将其纳入到教学安排中, 尚未形成制度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此外, 目前还没有一套统一的适用于大学生创业的教材。在教育内容上, 主要是创业精神教育, 缺少有实用价值的创业技能和知识教育;集中于企业管理培训, 针对的是已经成规模的企业, 忽视了最重要的创业之前和创业初期的培训指导。

摘要:在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的环境下, 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含义出发, 分析了河南省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问题, 并从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创业环境不够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薄弱、创业教育滞后等四个方面阐述了问题的原因。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原因

参考文献

[1]蒋龙余.浅析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职教论坛, 2010, (20) :61-63.

[2]柴旭东.中国、美国和印度三国大学创业教育比较[J].高校教育管理, 2009, (1) :85-92.

[3]邓泽功.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教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9-12.

河南省大学生 篇8

一、大学生创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银行是大众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 也是大学生创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 大学生创业融资主要难在很难从银行取得贷款, 在分析银行对大学生的贷款条件过于苛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一个重要的问题, 那就是大学生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以下从大学生自身出发对融资难的原因进行分析:

1. 大学生“一穷二白”

刚毕业的大学生初出茅庐, “一穷二白”, “穷”在大学生没有收入来源, 没有资金积累, “白”没有社会实践经验, 对创业知识知之甚少, 银行贷款一般有抵押贷款、担保贷款、信用贷款, 大学生没有资产抵押给银行, 也没有人愿意为大学生作担保, 大学生在离开校园前诚信记录很少, 信用贷款也是不太可能, 等等这些都会导致大学生融资难。

2. 思想不成熟, 好高骛远

刚毕业的大学生不过二十二三岁, 年轻气盛, 没有经历过什么磨难, 思想比较单纯, 思考问题也比较简单, 对创业面临的困难认识不足, 对创业知识重视不够, 认为只要有创业激情, 就没干不成的事, 容易不切实际的空想, 好高骛远, 这样很容易导致失败, 失败后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 容易放弃。

3. 社会实践能力缺乏

这些能力包括动手能力, 交际能力, 领导能力, 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这些能力在单纯的课堂教学能很难培养, 即便有意识的去培养, 因为缺乏真实的社会环境, 很难顾全。

二、大学生创业园的积极作用

河南省截止目前有39所本科院校, 包括7所民办本科在内, 通过对这些高校进行电话咨询、登陆校园网查询和查看大学生创业相关文件等方式进行调查, 据统计目前河南省本科院校中已有十一所高校扶持了大学生创业基地, 这十一所学校分别是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民办)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民办) 、黄河科技学院 (民办) 、黄淮学院、许昌学院, 这些学校的大学生创业园构建模式基本上是学校专门建造楼房作为写字楼让大学生创业项目入驻, 如黄淮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拟建于智慧广场东侧, 框架结构五层, 总建筑面积一万九千六百平方米;或者就是腾出来一层或两层学生宿舍供学生创业项目入驻, 如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民办)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民办) , 或者在校外建设创业基地, 如河南大学大学生创业园位于开封新区, 河南工业大学充分利用校外科技园、产学研基地等条件, 建设创新创业实孵化基地。创业项目主要为:校园超市、花卉店、软件公司、网上商城等, 运营的模式基本是学校免费提供办公室, 免去水电费、管理费等费用。通过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学生创业园在孵化创业项目、扶持创业人才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 校园创业可以降低大学生创业的成本

大学生创业园运营的基本模式就是学校免费提供办公室, 还免水电费、管理费等费用, 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创业成本。一般大学生创业园的项目都是刚刚起步的新项目, 属于尝试性的项目, 规模比较小, 需要的资金学校用创业基金支持一部分, 学生通过家人、朋友等再自筹一部分, 基本就可以满足项目资金需要, 大学生创业项目也就能启动运营的起来了。

2. 校园创业可以为大学生积累一定的资本

大学生创业项目是大学生在校时就创立的项目, 在大学生毕业前在校园里有一两年时间的运营, 应该能积累一定的资本。如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大学生创业项目:麦道乐网上校园商城, 于2011年3月上旬建立并运营, 在6月初实现初步盈利, 月营业额已经达到了2万多元。又如:郑州成功财经学院信工系成立了“美信”创业团队, 成立至今已与90余家企业签订软件使用协议, 美信软件公司创收已达10余万元。等等这些大学生创业园扶植的创业项目为大学生毕业后的创业之路积累了相当可观的资本, 他们可以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创业, 有了资金的保障, 他们以后的创业会更加顺利。

3. 校园创业锻炼学生的创业实践, 为创业融资打下良好的基础

银行不愿贷款给学生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学缺少实践能力, 抗风险能力差, 在校大学生在毕业前还从未走上过社会, 如果在大学期间不创造机会让他们接触社会, 而等到毕业后把他们直接推向社会, 他们会显得特别无法适从, 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更别说自己去创业了, 所以大学生创业园为在校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提供一个提前和社会接触的机会, 一方面把所学知识融入到创业实践中, 另一方面能很好的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等真正毕业离开校园走上社会走上创业之路时, 会比较有目标, 也有创业的基础, 有了这个平台, 大学生创业的风险会大大降低, 如果需要融资的话, 银行也会更加相信他们, 会更容易为创业筹到资金。

三、创建大学生创业园的建议和措施

目前河南省39所本科院校, 还有28所没有明确创立大学生创业园, 除此之外还有73所专科院校也是孵化创业人才的重要基地, 也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项目。高校和大学生联系紧密, 高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和自身特点积极为大学生创业融资提供帮助, 只要办法得当, 则既能提升大学生素质, 又能切实为大学生创业融资提供支持, 并能在校园内逐步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以下一些具体措施为希望可以起到借鉴作用。

1. 学校要开设创业指导课程,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有些时候并不是大学生缺乏创业能力, 而是缺乏创业意识, 环境造就人, 如果大学校园里能营造一个创业的氛围, 鼓励大学生创业, 并有专门的创业指导课程去引导学生, 把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带到课堂上, 并成立专门的组织和机构为大学生创业融资提供帮助和指导让大学生从走入校门起就在这种氛围下耳濡目染, 相信更能激起大学生的创业激情, 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平台, 也必将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2. 组织有相同创业意图的大学生进行联合融资

大学生由于还未走上社会, 没有资金来源, 家庭的支援是大学生创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 但是资金很有限, 如果有相同创业意图的大学生联合起来, , 既能解决融资问题, 还能培养合作能力, 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也可以和自己熟悉的同学们在一起创业和合作, 应该是比较受学生们青睐的。

3. 针对高校所在地域优势组织大学生进行创业

如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新校区位于郑州龙子湖高校园区, 该校的大学生创业项目麦道乐网上校园商城, 对龙子湖高校园区做了市场调查和统计, 龙子湖高校园区目前在校生有16万余人, 假使每个学生每月零花消费100元, 这也是个1600万的大市场, 目前学校和周边的商场超市也不多, 远远满足不了大学生的消费需求, 近两年校园购物、团购网站在龙子湖校园发展迅猛。麦道乐创业团队就是看准了这个地域优势, 于2011年3月上旬创建了麦道乐网上校园商城, 发展至今已有美容护肤、电子产品、中原票务、办公文具、校园租赁、鞋帽服装、居家生活、礼品箱包、特色服务9个商品类别, 他们的业务拓展到了周围14所高校, 月营业额已经达到了2万多元, 针对淘宝上买东西快递费不便宜, 有的快递还送不到龙子湖这一缺点, 他们就吸收一些勤工俭学的大学生作为物流配送员, 附近的14所大学都能在一天内送到, 深受广大学生的喜欢。这个案例充分体现大学生的优势和郑州大学城的地域优势。目前郑州有高新区大学城、北大学城、东大学城、南大学城四个大学城, 共48所本专科院校, 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其它高校也可以针对自身所处的具体地域上的优势有针对性的组织大学生进行创业。

本文仅从大学生创业园的角度去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实际上大学生创业融资难是一个广泛的社会问题, 需要学生、家庭、学校、银行等金融机构、政府等各个方面统筹协调, 希望大学生创业能更广泛的得到家人、学校、社会的支持, 政府能出台更多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 银行等金融机构能放宽对大学生的贷款政策, 不要让大学生因为融资难而放弃创业理想。

参考文献

[1]王玉君.大学生创业融资制度环境调查报告——以兰州市为例[R].兰州大学, 2008

河南省大学生 篇9

一、河南贫困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据统计, 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11万, 2008年未就业的全国高校毕业生还有170万。据2004年3月中国扶贫基金会公布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贫困生比例约为20%, 农、林、师范类学校贫困生比例超过30%。有关数据显示, 河南贫困女大学生在高校中比例约为11.20%。高校贫困女大学毕业生这一特殊群体在稀缺的岗位资源面前处境尤为艰难。

二、对贫困女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辩证分析

(一) 影响贫困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

1. 贫困女大学生自身素质缺陷是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 在成长过程中, 大部分贫困女大学生缺乏相应的环境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时由于经济问题, 这些女大学生群体往往比较自卑, 长期封闭自我, 缺乏必要的信心和勇气, 容易对社会和交际充满畏惧。调查显示, 这些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遍薄弱、知识面不够宽广、能力也有限, 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 自身就业期望值与社会就业期望值错位

“知识改变命运”对许多处于社会较低阶层的家庭来说, 上大学不仅意味着未来经济地位的提高, 也意味着对精神满足和获得社会尊重的追求。调查显示, 有26%的贫困女大学生受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等思想观念的影响, 认为考上大学就是为了“跳出农门”, “要面子、怕风险、求稳定”的择业观念使她们不愿意下基层、到农村, 更不愿意到偏远的地区从事艰苦的行业。78%的贫困女大学生倾向于条件优越的沿海地区和大都市, 缺乏立足基层、服务基层的真情实感, 都市情结、白领情结成为不少贫困女大学生的思维定势。

3. 传统性别歧视观念及其延续导致贫困女大学生就业难

调查问卷统计显示, 性别歧视的主要原因是女性生理条件的限制。很多用人单位认为女性自身的生理结构特点会增加经营成本。此外, 传统性别歧视在现代社会有了新的延续。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女性时习惯“以貌取人”, 这显然是违背公平和正义的。于是貌不出众、衣不出众的贫困女大学生在这样一个“美丽者生存”的时代, 更加失去了就业的良好机会。在这样的歧视下, 贫困女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

(二) 贫困女大学生的就业优势

1. 认真刻苦, 成绩优异

在河南很多高校, 名列前茅的多是女生, 尤其是文科;女生的外语口语能力普遍好于男生;女生的组织、表达能力相对男生较强。这些特点在求职中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2. 积极主动, 独立自主

出生贫困家庭的女大学生, 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 没有可依靠的后盾, 只能靠自身奋斗, 所以早早地行动起来, 在就业方面的积极主动性表现得更为明显, 找工作的目标也更加独立和明确, 选择的地域也更广泛。

3. 忍耐力和思维能力的优势

在相对单调乏味的条件下仍能孜孜不倦地长期工作, 这是女性的一大特点。大多数女性工作耐心持久, 态度认真, 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而且女性在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细致周密上普遍具有优势。

三、实现贫困女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一) 女大学生:完善自我, 拓宽就业视野, 科学确定期望值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要学习好专业知识,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立足基层, 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合理确定发展目标, 避免因就业期望值过高而受到挫折。同时, 应转变传统的“一种职业定终身”的就业观念。随着河南省经济水平的发展, 旅游、餐饮、家政服务、保健服务等非正规就业将逐渐成为女大学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式。同时包括不少与新生活、新科技有关的行业, 如网络技术、广告策划、自由撰稿人、证券经纪人、律师、翻译、模特等。

(二) 政府机构:为女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政府应加强对河南省劳动力市场的监督, 特别是对私营中小企业和非正规就业领域的监管, 消除其对女大学毕业生的性别歧视, 建立公平、合理的就业机制。此外, 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动员工作, 制定相关优惠政策, 支持女大学生自主创业;鼓励女大学生到基层锻炼, 培养女大学生村官;调动女大学生到西部地区或河南省各欠发达地区发展教育事业的热情等。

(三) 用人单位:加强政策引导, 转变传统性别歧视观念

对于个别用人单位出现性别歧视的现象, 不仅要有舆论的呼吁和监督, 也要靠省妇联等组织的维权, 同时更需要有政府部门参与其中, 通过政策引导真正解决问题。有关部门可以根据用人单位对女性的录用比例, 在税费上给予调节, 使用人单位因为录用女大学生产生的“损失”能够得到有效的补偿。劳动保障部门设立专门的社会保险, 对于女性在例假、产假中, 不能正常上班期间的工资福利通过社会统筹来解决, 女性比男性多出的一些假期就不会成为用人单位的一种“负担”。

四、结语

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 经济教育发展尚未完善, 来自农村和贫困家庭的大学生也相对较多, 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突出。但贫困女大学生与其他大学生一样, 有着她们的年龄优势、学历优势、信息优势、能力优势, 就业绝对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对面临职业选择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说, 战胜自身的弱点尤为重要。正确地面对现代社会对女性、对女大学生近乎苛刻的要求, 要有竞争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念, 保持一个良好的择业心态。而这一问题的解决, 需要政府、社会、女大学生群体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方, 何梅娜.反思贫困女大学生就业难[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 (6) .

[2]陈玉芳, 江璇.高校贫困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 2008, (12) .

河南省大学生兼职状况的调查与探讨 篇10

一、河南省大学生兼职的现状分析

(一) 大学生参与兼职的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 17.84%的学生认为兼职很有意义, 54.96%的学生认为兼职有一定意义, 而仅有0.73%的学生认为没什么意义。可见, 大学生在校期间兼职是大家都普遍认可的现象。他们认为兼职有一定益处, 例如缓解经济压力、获得工作经验、提高社会交际能力等。大学生应该在大学期问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而兼职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二) 大学生寻找兼职的途径

在大学生寻找兼职过程中, 主要途径是通过中介, 朋友, 网上收索和企业招聘等。“通过同学和朋友介绍”是大学生寻找兼职工作最广泛的渠道, 中介机构也是渠道之一, 但大部分学生对中介机构抱怀疑的态度。另外很多学生是通过学校, 这主要是包含了学校的勤工俭学。我们做了调查, 结果表明大学生寻找兼职过程中对学校和企业的期望较高, 而对中介的期望明显偏低。

(三) 大学生兼职类型

在校大学生兼职的类型比较集中, 大多是家教, 发放传单, 餐厅服务员等。做家教和发传单依然是学生兼职打工最基本和最常见的工作。除了个别特殊情况的学生有过做模特、参与过一些表演等, 多数学生的兼职工作的确较为单一并且集中。

(四) 大学生兼职的目的

在调查过程38、57%的学生倾向兼职报酬高, 其余的大学生倾向兼职与专业相关度高。这表明大学生参与兼职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社会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积累。

二、河南省大学生兼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大学生兼职工作大多简单低级

大学生参与的兼职往往较为简单低级, 与专业学习内容相差甚远。大学生所做的工作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或能力, 能达到大学生专业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目的的岗位太少。这样的工作虽然对学生认识社会有一定积极意义, 但对于大学生本身的专业素质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提高。这与大学生做兼职的目的不相符合。

(二) 中介机构服务不完善

中介机构作为兼职市场的提供者与需求者的信息传递者, 作为人力资源的优化组织核心。其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兼职市场的发展状况。调查发现, 大学生对于中介机构的满意程度明显偏低。大部分原因在于中介提供的兼职种类有限, 且中介费较高, 大学生对中介机构信任度低。

(三) 存在安全隐患

大学生在寻找兼职的过程中, 由于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大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有些企业利用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这一弱点, 进行一些不法行为, 对于大学生造成了较大的精神及物质损失。如果通过中介寻找的话, 中介机构是否具有《营业执照》和《职业介绍许可证》也是大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 以免中介部门协助不法企业。

(四) 兼职法律的欠缺

在兼职过程中, 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较弱。从劳动部门获悉, 目前国家在法律上没有把在学期间兼职的大学生列为《劳动法》保护对象。大学生兼职时权益受到伤害, 投诉到劳动监察部门, 该部门也会出面进行协调, 但劳动监察部门并不会主动对此类问题进行监察。这也造成了大学生维权受阻的现象。

三、对于河南省大学生兼职规范化的建议

(一) 大学生应该提高社会价值判断

大学生首先应当有意识增强自身法律意识, 需要有意识地对所兼职单位进行了解。其次, 增强自身的主动性, 如果仅仅依靠中介、学校的帮助, 所得到的工作局限性较大。最后, 同学们应该合理分配时间, 在校期间更重要的任务是学习, 不能本末倒置。

(二) 加强学校的引导作用

目前, 绝大多数高校都设立了勤工俭学中心, 但是绝大部分高校对于大学生私底下在校外兼职无法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引导。学校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咨询部门, 配置专门的指导老师, 组织专题讲座, 对于有能力且希望从事兼职的在校大学生提供专门指导。还可以借鉴国外经验, 吸取国外高校的一些好的措施。例如哈佛大学将兼职活动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选修课, 将其计入其在校分数。

(三) 提高中介服务质量

中介可以通过业务的扩展实现规模经济, 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提高效率的目的, 并尽可能地消除兼职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中介可以与多种类型企业加强联系, 探寻更有效合理的合作方式, 提供创新性的服务。同时中介也应提高其可信度, 大学生和企业都很看重中介的信誉。

(四) 增强企业与大学生的互动

大学生兼职的最终提供者来自于企业, 兼职工作的种类及分布结构也由企业决定。如果企业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合适的兼职岗位, 则大学生可以更好的完善自我。对于企业, 短期来说可以降低成本, 而长期来说也是十分有意义。如果企业和大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关系, 对于社会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摘要:近些年, 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大学生兼职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在市场经济潮流下, 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员工实际能力, 导致大学生兼职市场的蓬勃发展。但同时这个市场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限制了大学生兼职市场的发展。为了更深入的了解现状, 我们对河南部分高校大学生做了实证调查, 结合对学校、中介、企业的深入研究, 针对当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希望可以促进大学生兼职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河南省,大学生,兼职

参考文献

[1]董首恒.对于浙江省大学生兼职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新西部, 第四期, 2009

[2]魏文刚, 邓新煜.浅析高校大学生兼职现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第一期, 2009

上一篇:再生混凝土集料下一篇:中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