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空间设计

2024-05-13

使用空间设计(精选十篇)

使用空间设计 篇1

关键词:空间设计,因素

不同的使用空间的设计要求也是不同的, 卧室的功能是满足人们休息的需求;客厅是用来会客的, 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各自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也越来越尊重人的价值和需求, 所以在建筑设计领域也要尊重人的需求, 做到以人为本。也就是说只有满足使用人需求的设计, 才会生机勃勃而不衰!

同类使用性质的空间, 由于使用对象、使用方式和使用人数的差异, 对空间的形状、大小、空间高低、内部布置均将产生明显的影响。各类房间为满足其使用要求, 就需要有家具、设备, 并进行合理的布置。如卧室中有床和柜子等;教室中有课桌椅、黑板和讲台等;陈列室中有展板、陈列台和陈列柜等。由于这些家具、设备是供人使用的, 所以它的尺寸大小就与人体尺度密切相关, 也就是说家具设备的基本尺寸, 是以人体尺度作为基本因素来决定的。

在建筑设计中确定人们活动所需要的空间尺寸时, 应照顾到男女不同人体身材的高矮的要求, 对于不同情况可以按以下三种人体尺度来考虑:1) 应按较高人体的空间尺度来考虑的有:楼梯顶高、阁楼及地下室的净高、个别门洞的高度、淋浴喷头高度等一般采用男子人体身高幅度的上限1.76m另加鞋厚度20mm, 得出建筑最低空间高度应不少于1.80m;在考虑窗台、栏杆高度时, 按人体的重心 (100cm左右) 定为90cm~120cm。2) 应按较低人体的空间尺度来考虑的有:楼梯踏步、吊柜、搁板、挂衣钩及其他空间设置物的高度, 舞台高度和盥洗台、操作台、案板的高度等) , 即采用女子的人体平均高度1.58m, 另加鞋厚度20mm, 应为160cm。3) 一般建筑内使用空间的尺度应按我国成年人的平均高度1.72m (男) 及1.58m (女) 来考虑, (例如:展览建筑及影剧院中考虑人的视线时, 公共建筑中成组的人活动使用时, 以及普通课桌的高度等) , 另加鞋厚度20mm, 即为167cm。对托、幼及中小学建筑, 由于其主要使用对象为儿童, 应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高度来确定此类建筑内部空间的大小, 窗台、栏杆尺度及家具设备尺寸等。

房间内除家具、设备所占据的尺度外, 还有人的活动空间所占的尺度。人体活动所占的空间尺度是确定建筑内部各种空间尺度的主要依据。房间内设备和家具所需具体尺寸再加上人体活动和交通所需的空间面积就基本确定了空间大小, 但同样面积的房间, 由于房间面积比例及尺寸的不同, 也直接影响家具布置和使用效果。一般使用空间的良好比例范围应为1∶1~1∶1.5。同时空间内部设备、家具布置得恰当与否将对合理的组织空间和利用空间有很大的影响。

建筑是艺术与技术的结晶, 建筑技术是建筑创作的重要支撑, 房间设计除了满足人的使用功能、尺度、流线的要求外, 还必须满足建筑技术的要求。

1 自然采光要求

使用空间从窗子获得天然光线称为自然采光。在自然采光时, 使用空间窗子的大小、位置、形式就直接决定了房间内的采光效果。

窗子的位置确定了使用空间光线来源方向。自然采光的形式通常可分为侧面采光、顶部采光和综合采光。一般性的空间均为侧面采光。实践表明, 竖向长方形窗子, 容易使空间深度方向照度均匀, 横向长方形窗子, 在宽度方向的照度较均匀。为了保证空间最深处有足够的照度, 就必须使使用空间的进深小于或等于采光口上缘高度的二倍。为了满足使用上的采光要求, 采光口的大小应根据采光标准来确定。通过面积比, 也称窗地比, 来确定建筑房间的采光情况。各地区在选用时还应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当使用空间的跨度较大, 仅靠侧窗不能满足室内采光的需求的时候, 若条件允许, 可设置天窗, 以补充照度不足的区域。

2 热工和通风要求

1) 热工要求。由于太阳辐射, 空气温湿度、风、雨、雪等室外气候因素以及室内空气温湿度的双重作用, 直接影响建筑的室内小气候 (即房间里的冷与热、潮湿与干燥等) 。为了保证室内正常的温湿度环境, 使夏天不致过热, 冬天也不太冷, 满足人们进行各项活动之需要, 在建筑设计的同时应进行建筑热工设计。在寒冷地区, 建筑上必须采取保温措施, 以减少热损失, 有利于降低采暖设备的供热能力, 从而减少设备投资费用和使用管理费。在炎热地区, 防止夏季室内过热是一个突出问题, 建筑上必须采取一定的隔热措施。各类房间应根据其使用要求, 在充分利用建筑处理的基础上再配合设置必不可少的设备, 使设计尽可能做到经济合理。2) 自然通风。一般的自然通风是指全开门窗组织的通风, 因而在使用空间设计中门窗的位置、高低和大小都需要很好考虑。门窗位置不同对空间内部空气流动是有很大影响的。在进行天窗设计时, 应尽量减少涡流区 (房间中空气不流通区域) 面积。有时可采取增设高侧窗以减少涡流区。在北方寒冷地区, 为满足冬季换气的要求, 应保证一定的通气窗面积, 在布置进气口与排气口时, 应尽可能拉大两者的高差, 使室内获得更加全面的换气效果。较特殊的自然通风是指利用排气天窗或抽气罩等设施以改善室内的通风换气效果。如浴室、厨房等使用空间, 可设排气天窗及时排除室内大量的蒸汽和油烟, 创造良好的卫生条件和工作条件。另外也可在炉灶或有毒实验台上部设抽风罩, 以加强局部抽风排气作用。3) 机械通风。容纳大量人流或要求密闭使用的房间, 如观众厅、报告厅、电化教室、地下车库、厨房等, 自然通风很难满足其通风换气的要求, 需设置换气扇、抽风机、抽油烟机, 甚至更大型的机械通风设备。这时, 将由专业人员配合建筑设计人员进行专门的通风设计。通风设备如风管等在使用空间内分布, 必将影响内部空间尺度和视觉效果, 需要建筑设计人员进行巧妙的安排。

3 视线和音响的要求

某些人数较多的群众性使用空间, 对视线和音响有一定的要求。例如教室, 其讲台、黑板的位置、尺寸和课桌的布置等均应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视线和音响, 并要求室内外适当隔声, 以免教室与教室之间, 或教室与走廊之间声音的干扰。观众厅设计, 对观众的视线和音响要求就更高。又如播音室对音质和隔声的要求特别严格, 而乐器厂的消声室对消声、隔声和隔振的要求较高。这些在设计过程中均需经过详细的计算和测试工作, 才能保证满足其使用要求。

当然了, 在此只是对建筑设计的简单的论述, 在现实中对不同的建筑我们还要具体分析, 紧密联系实际,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设计出更多更好符合使用要求的建筑。

参考文献

[1]贺春辉.室内设计的人性化[J].科协论坛 (下半月) , 2007.

[2]路然.交融于建筑[J].建筑知识, 2010.

[3]徐迈, 顾红男.室内设计的建筑化理念[J].室内设计, 2001.

《使用“画图”》教学设计 篇2

《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子课题《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组子课题《如何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电脑操作水平》

《使用“画图”》教学设计

一、课前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画图软件的基本操作之后,为提高画图技术的技巧,让学生在学习中根据学习的目标,详细的掌握画图设计的技巧,在本课时中,要求学生通过完成作品,来进一步掌握画图软件的三大功能之一的“编辑功能”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学会启动画图软件,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部分;

2、了解各类画图工具的名称和用法;

3、学会撤消和清除图像的操作方法;学会改变画布的大小;

4、学会矩形、椭圆、直线工具的用法;

5、初步学会文件的保存方法; 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尝试,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部分和各类画图工具的名称和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作品欣赏、体验各种工具、尝试画图等环节,感受电脑画图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引导学生为文件取有意义的名字,渗透良好的使用习惯。学情分析:虽然,在此前已经学习了鼠标的基本操作,但学生掌握的并不熟练,可能会对画图造成一定的障碍。

三、教学方法:讲解演示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重点:学会矩形、椭圆、直线工具的用法;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同学们有没有看过动画片,分别看过什么动画片?下面我们跟着你们熟悉的音乐,一起来看看这些图片是什么动画。(教师展示绘画作品)

师:你们知道这些作品是用什么软件画出来的吗?

师:对,是画图。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画图软件画画。

二、打开画图,了解窗口组成:(1)找到画图软件

师:画图软件藏在哪里呢?哪位同学能主动上来帮老师把画图找出来?

师:做得真棒!你们看清楚了吗?大家一起说。板书:“开始——程序(P)——附件——画图” 师:现在你们能找到画图了吗?那就赶紧动手吧!(2)了解窗口组成

画图找到了吗?我们一起来听听它的自我介绍吧!

课件演示:亲爱的同学们,欢迎你们认识我,我是画图,用我可以画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先来看看我的各个组成部分吧!窗口最上面这蓝色的一条是标题栏;标题栏的右边是最小化、最大化和关闭按钮;标题栏的下面灰灰的一条是菜单栏;最下面这五颜六色的是颜料盒,需要什么颜色可以从这里选择;中间白色的就是画布,相当于大家平时画画用的白纸,你们可以在上面尽情地画画;有时候图画很大,需要拖动垂直或水平滚动条才能看到全部;左边是“工具栏”,画画要用的工具可都在这里了,学会使用这里的工具,就可以在电脑里随心所欲地画画了!现在你们认识画图的这些组成部分了吗?

三、动手探究体验各种工具:

师:工具栏里有很多很好玩的工具,这些工具里面还藏着不少秘密呢!你们想动手试一试吗?

师:那接下来,你们就自己尝试着使用这些工具画一画,比比谁发现的秘密最多?

学生自主尝试,教师巡视辅导。

师:通过刚才的尝试,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些工具呢?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吗?

师:你知道它的名字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是的,只要我们把鼠标指向图标,停留一会,指针下面就会出现它的名称。

四、尝试画图,体验成功喜悦

师:下面我们就来使用这些工具吧!你们看,老师这幅“船”,用到了工具栏中的哪些工具? 师:对啊,这幅画中用到了矩形、椭圆、直线等工具,你们能用这些工具完成出比这更漂亮的作品吗? 学生自由绘画

五、作品展评,激励促进

师:通过一节课的努力,我们很多同学已经成功地完成了作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个同学的作品吧!师:这位同学,你觉得你这幅画画得怎样? 师:其他同学对这幅画感觉如何呢?谁来说一说? 学生评价作品

六、保存文件渗透良好习惯

师:这是我们画的第一张电脑画(板书),不管好看难看,都有很大的纪念意义,所以要把它保存起来。怎样保存呢?有没有同学知道? 学生示范

师:很好!需要我们同学们注意的是,在保存文件时,为方便以后查找,应该给它取一个有意义的名字,像今天这幅画,我们就可以命名为“我的动画”。

按照刚才的过程,赶紧把你们的第一张电脑画保存起来吧。

七、退出画图

师:保存好了文件,我们该怎么退出画图程序呢? 师:对,可以单击窗口右上方的“关闭”按钮。

八、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1、启动画图

2、认识了窗口各部分

3、选择工具用“单击”,画用“拖动”

4、清除图象

5、保存文件

课后反思:

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使用画图”,一上课,我就向学生展示了他们熟悉的动画人物的图片,并告知他们这些图片是用什么工具做出来的,进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认真构思,在windows自带的“画图”程序,自己设计完成一幅比较漂亮的图画来。

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有的打开了windows自带的“画图”程序,开始了自己的创作。半小时后,分别把4组的代表作展现在计算机的屏幕上了,并让小组互评,指出自己的作品和其他作品的优缺点。

A组画了一栋栋夜晚的楼房。

B组画了一幅校园美景。

C组画了一幅漂亮的风景图。

D组画了一艘游轮。

还有的学生画了米奇、形状各异的汽车图、农家小院图„„总之,学生的想象遍及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问及他们是怎样创作的,有些学生说我画的是现实生活图,有些学生说我是把一些图组合起来的,有些学生说我是自己想象构思画出来的,等等。虽说这其中一些图画在技巧和效果上面还不够成功,但它充分展现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现在的教育,特别是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到信息技术课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用“心”来体验成功的喜悦。正如上面学生的创作,不但练习了学生使用鼠标的技能,而且让学生在自己的创作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体验。同时,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从生活、学习的各各方面展现了自己的想象,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才创作出了以上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再着,要尊重和赏识每一位学生的价值,赏识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长,常识每一位学生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使学生意识到教师很欣赏他们,以增强自信心。在完成了绘画后,我对每一位学生的图画都给了一定的鼓励性的评价,最后在全班内总结了这节课,充分肯定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并且分别展示了几幅比较好的图画,更加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灵活使用教材 拓展创新空间 篇3

探究式教学是自然教学的基本方法,是自然教学法的精髓,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非常好的条件,对培养学生"搞科学"的素质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认真分析教材问题研究的思路,增强问题探究过程的开放性,拓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空间。例如《声音的产生》一课,是按照“实验——归纳——假设——验证——应用”的思路编写的。首先是通过提出问题“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指导学生进行物体发音实验:皮筋发声实验、鼓发声实验、音叉发声实验。在这些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虽然发声的物体各不相同,使他们发声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他们却有一个相同点——发生时都会振动,由此可以推想振动是产生声音的原因,从而知道学生由个别到一般地归纳出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因果关系归纳法中的“求同法”),再利用其他物体(空气)做发声实验,检验上述的假设是否正确。为此安排问题探究的思路,探究过程相对狭窄、封闭,全班学生面对同一个问题,用同样的材料,同样的实验方法,经历同样的研究过程,面对同样的实验现象,然后去思考同样的问题:“实验中的发声物体相同吗?发出的声音相同吗?这些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相同的现象?由此推想,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没有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开放的空间,自主的余地,个性化的选择,没有为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假如我们改变问题探究的思路,放手让学生自主餐式地选择各种各样的材料(除了老师为学生准备的材料外,鼓励学生使用身边、身上的其他材料),放手让学生采用任何实验方法使物体发声,并要求学生要独立操作,独立思考,不盲目效仿书本和别人,这样学生自主决定实验的材料,自主选择实验的方法,按自己的思路独立进行实验探究,从而展开实验探究的过程,开放问题探究的空间,就能充分发挥他们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际教学中,有的学生把皮筋一端咬在嘴里,用手拉住皮筋的另一端拨动皮筋使之发声,有的学生用敲击桌子的方法使之发声,有的学生用摩擦的方法使桌子发声,有的学生用指甲刮桌子使之发声,有的学生两手用力扯衣服的布使之发声……,整个实验探究过程宽松、愉快,实验探究的手段方法形形色色,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学生敢想、敢做,聪明才智、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自然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无论老师的教学设计是多么的精细,多么的严密,学生在回答问题或概括结论时,总会有部分学生甚至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表述,在语言文字上与教材写的不尽相同甚至很不一致,但意思又与教材的表述大体相符,通常这时授课老师会想方设法进行引导,特别是上公开课,参赛课的老师常会千方百计地引导,直到有学生说出与教材上写的一字不差方罢休。例如第十一册《电磁铁(一)》一课,学生进行了电磁铁实验后概括电磁铁特性时,有的学生说:“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没通电时没有磁性”,有的学生说:“电磁铁接上电时能吸铁,不接电时不能吸铁”等,这样的表述与教材“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的意思已经是很一致了,表明学生的思路是正确的,回答也是对的,教学目的应该算是达到了,不应片面地因个别字的差异而穷引不止地让学生说出与教材一字不差的结论。

使用空间设计 篇4

桥梁的使用寿命是是根据现行规范标准和桥梁建造质量确定的, 桥梁使用寿命是指桥梁从竣工到出现不安全状况的时间。我国桥梁的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为100年, 实际工程中大多数桥梁并不是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才终止使用, 桥梁实际寿命小于设计使用年限。

英国的Somer Ville将使用寿命分成以下3类:

1) 技术性使用寿命:以桥梁的某些技术指标 (如承载力) 不合格时为终止使用期限;

2) 功能性使用寿命:以桥梁结构不再满足功能实用要求 (如通行能力不满足现在交通量) 时为终止期限;

3) 经济性使用寿命:以桥梁结构养护维修不经济 (与拆换更新相比) 时为终止期限;

目前人们所说的桥梁使用寿命基本上是指技术性使用寿命。

2 桥梁使用寿命小于设计使用年限原因分析

港珠澳大桥技术专家组会议提出了“建设百年大桥”的建设目标, 既所有的设计、施工、设备和原材料都按照“建设百年大桥”的目标来要求, 达不到要求的不能进场, 可见桥梁使用寿命是衡量桥梁工程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百年大桥”目标对新时期公路桥梁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但是要实现“百年大桥”的建设目标, 必须要保证桥梁的实际使用寿命, 实际工程中大多数桥梁的使用年限小于设计使用年限,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设计规范的局限性

设计规范是在以往的经验、技术、科技水平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一般工程类设计规范每十年左右 (甚至更短的时间) 修订一次, 对于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桥梁, 随着桥梁使用时间的增加, 桥梁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 特别是长寿命的老桥梁显得标准较低。即设计规范是静态的, 不可能充分考虑到桥梁使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从而导致桥梁实际寿命和设计使用年限的差异性, 引起差异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 设计荷载标准偏低。

在役老桥设计时按照早期的设计荷载, 相对于现阶段的交通量要求, 设计标准普遍偏低。例如2006年陕西316国道冷水河大桥垮塌, 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冷水河大桥是1983年开始施工, 1985年建成通车, 之所以选择修建这种桥, 主要是这种拱桥的投资少。大桥设计是按照当时的国家标准进行的, 按现在的新标准看, 大桥却有“豆腐渣”的嫌疑, 但当时符合标准, 修建大桥并没有偷工减料。可见, 随着交通量以及荷载等级的增加, 许多老桥梁设计标准偏低, 已基本无法满足现在的交通需求。

(2) 通行能力不足。

早期设计的桥梁桥上、桥下通行净空尺寸太低, 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化通车、通航的要求, 以致巨轮冲撞桥梁的事故时有发生。

2.2 轻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桥梁结构应该按照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设计, 前者指结构达到最大承载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的极限状态;后者指结构达到正常使用的某项规定限值。

荷载达到桥梁的极限承载力时桥梁会发生破坏, 但是没有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 由于某些病害桥梁也不能正常使用甚至发生破坏。实际没计中设计者主要考虑是荷载作用下桥梁的破坏, 对桥梁的耐久性、适用性 (正常使用情况) 不够重视, 没有意识到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的重要性, 使得桥梁的使用性、耐久性较差, 从而导致桥梁的实际使用寿命小于设计使用寿命。

另一方面, 承载力极限状态的有承载力和无承载力之间的分界线是清晰的, 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能正常使用与不能正常使用之间的分界线是模糊的, 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工程经验确定。所以科学合理的确定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也是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2.3 桥梁施工质量不达标

桥梁施工过程中影响桥梁使用寿命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非人为因素的影响, 包括地震、泥石流、火山、暴雨、风雪等, 非人为因素的影响很难避免但可以做到防止。二是人为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索包括:在施工中偷工减料、不按照设计规范对桥梁进行建造、未按图纸设计施工等。如2012年6月, 辽宁省抚顺市月牙岛西侧跨河大桥施工时发生坍塌, 事故直接原因是施工人员严重违反施工流程, 过早拆除支架, 导致该桥第三联箱第10孔坍塌。

2.4 超负荷使用

桥梁设汁时的日通行量往往是按以往的水平设定的, 对后期的发展考虑不足, 所以当桥梁长期在超重荷载下运营时, 其使用寿命也将随之减小, 致使桥梁的使用寿命不能达到设汁使用年限的要求

3 减小桥梁使用寿命与设计使用年限差距的措施

由于每座桥梁都处于一个复杂的动态环境中, 桥梁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效果, 且影响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桥梁使用寿命预测属于不确性问题。正确的预测桥梁使用寿命, 减小与设计使用年限的差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从设计方面讲, 用动态的设计规范准则规范桥梁设计;研究桥梁合理的设计使用年限, 可通过对桥梁的技术状况进行检测评估, 合理准确的预测桥梁的使用寿命, 为桥梁养护管理及以后的设计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桥梁设计时, 应该多考虑桥梁的正常使用状态, 承载力满足的同时对桥梁的耐久性、适用性、安全性提出计算和构造设计的要求。具体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重视桥梁的耐久性; (2) 防止桥梁疲劳破坏; (3) 注重桥梁抗震设计概念、修订抗震设防水准, 做好桥梁的隔震、减震。

从施工方面讲, 面对桥梁建设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应该从以下几点考虑提高桥梁的使用寿命: (1) 尊重科学规律, 对在建设施工中需要考虑自然灾害影响的, 需进行地质和气象灾害对桥梁使用寿命影响的可行性研究; (2) 遵守法律法规, 增强对桥梁建设中的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教育和监督; (3) 加大建设后桥梁质量评审的力度。

4 结语

本文介绍了桥梁的使用寿命和设计使用年限的基本概念, 分析桥梁实际使用寿命小于设计使用年限的原因, 提出了延长桥梁实际使用寿命, 减少与设计使用年限差距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为延长桥梁使用寿命、促进桥梁维护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洪渡, 鲍卫刚.公路桥涵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与设计使用年限[J].公路, 2005 (8) :35-37.

[2]叶文华.桥梁全寿命设计有关问题探讨[J].世界桥梁, 2008 (1) :76-79.

[3]张誉, 蒋利学, 张伟平, 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概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说声“谢谢”上课使用设计111 篇5

关ppt。

我预设的答案,结果高松花班级孩子很会说,比我预设的答

案精彩。

跟会务手册打印的稍稍有出入

说声“谢谢”

如东县新林小学 张冬兰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生活、模拟表演、创设情境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感悟,知道为什么要说“谢谢”,什么时候要说“谢谢”,怎么表达“谢谢”。

2.在情境中辨析,让学生理解和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学会感谢,学会做人。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懂得感谢别人,懂得尊重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引出“谢谢”)

咱们班哪位小朋友叫***?你的学习用品忘在教室里,老师帮你带过来了。(不客气,我很乐意帮忙。)

同学们,刚才她对老师说了声什么?(张贴板书)你为什么要说“谢谢”呢?

得到别人帮,谢谢口中讲,你真是懂礼貌的孩子。待会儿的品德课啊,我们就一起聊一聊跟《说声“谢谢”》有关的话题。离上课还有一会儿时间,请同学们听听音乐看看教材吧。

一、走进故事屋,认识“谢谢”

1.说到“谢谢”,老师就想起一只人见人爱的小花猫,它为什么能得到大家的喜爱呢,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屋去看看。

2.雨停了,好伙伴儿们急着回家,老爷爷为什么只跟小花猫说再见?为什么只夸小花猫是好孩子? 3.小花猫为什么要说谢谢呢?

4.后来三个好伙伴儿听了小花猫的话,准备干什么呀?是啊,受到别人关心帮助,谢谢的话语很重要,小朋友们千万别忘记!你们猜猜,小花猫和其他小动物说声谢谢能给老爷爷带来什么呢?(能给老爷爷带来感动。)(能给老爷爷带来快乐,老爷爷会觉得小动物们多懂礼貌啊。)

5.小结:是啊,说“谢谢”是一个人懂礼貌的表现,它体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经常说“谢谢”,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给我们带来心灵愉悦、社会和谐。

二、生活再现,表达“谢谢”

1.“谢谢”如此重要,你,会表示感谢吗? 2.(出示教材图片)小组交流探究:

当医生为我们看完病,服务员为我们端茶倒水,演员演完节目,电梯工打开电梯门时,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请在四人小组里先说一说吧。

【当医生为我们看完病时,我们要说声谢谢,因为医生给我们带来了健康。当医生为我们看完病时,我们要说声谢谢,如果没有医生治病,我们就会很痛苦。

当服务员为我们端茶倒水时,我们要说声谢谢,因为他们忙碌了半天很辛苦。当服务员为我们端茶倒水时,我们要说声谢谢,虽然端茶倒水是他们的工作,但如果我们说了谢谢,他们会很感动。

当演员演完节目时,我们应该用掌声向他们表示感谢,因为演员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当电梯工为我们打开电梯门时,我们要说声谢谢,因为电梯工为我们提供了方便。】

3.小结:无论是服务生、医生、演员,还是电梯工,他们都在为我们奉献着、服务着,对于他们付出的劳动我们要及时表达谢意!

三、真情放送,说声“谢谢”

1.其实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那些关心、帮助我们和为我们奉献服务的人。孩子们,请闭上眼睛,把你从早到晚经历的事像放电影样在脑海里过一遍,想想还有哪些你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在关心你、帮助你,默默为你奉献服务着,让你想对他说声“谢谢”。【我要对交警叔叔说一声“谢谢”,每到下午放学时,如果没有他们维持秩序,学校门口的交通将会乱糟糟。

我想对奶奶说一声谢谢,因为爸爸妈妈不在家,每天总是奶奶为我做饭为我洗衣服。

我的爸爸每天听我背诵课文,每天接送我上学,我想对他说声谢谢。我要感谢学校的保安,他们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保证了我们的安全。我要感谢为学校做绿化的工人,让我们学习的环境变得非常美好。我要感谢老师,我们经常惹她生气,可是她还是一遍又一遍地给我们讲道理。】

2.小结:说出了谢谢,我们心里感觉到格外轻松愉快,如果你们能当面向这些人说声“谢谢”,那就能将感动快乐及时送给他们了!我们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同学们课后可以试着做一张“感谢卡”,写上你想说的话,送给你最想感谢的那个人。

四、模拟实践,体验“谢谢”

1.咱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作为龙的传人,我们要学礼仪,用礼仪,学会感谢就是一种基本的礼仪。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情境体验馆,同桌合作选择一个情境演一演,看哪些合作伙伴能生动形象地,将学会感谢这一传统礼仪发扬光大。

2.同桌合作,模拟实践

待会儿我们的小演员就要上台表演了,作为小观众,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是文明礼貌的行为呢?演员上台做准备工作时——(安安静静、耐心等待)演员表演时——(认真观看、不讨论不说话)演员表演完毕时——(鼓掌感谢)我相信咱们掘港小学306班的孩子们一定能给听课老师留下文明小观众的印象,能做到吗?好,我的文具掉下去了,同学经过帮我捡起来。谁来演一演?——

模拟情境一:我的文具掉下去了,同学经过帮我捡起来。角色:同学甲、同学乙

甲:(坐在前面表演桌上收拾文具,故意将一本书掉下去,但好像还不知道,继续收拾着)

乙:(从座位上走过来,轻轻捡起来,拍拍灰尘)***,你的书掉了。甲:(微笑着)哦,谢谢你啊。乙:(微笑着)不客气!

(表演完毕,两人起身面对观众鞠躬)

谢谢你们的表演!他们的表演虽然简短但却很温馨,你们注意到他们说谢谢和不客气时的表情吗?(微笑)微笑是一种神奇的表情,微笑传递的是正能量,特别是跟别人道谢时,我们面带微笑(板书)能让对方感受到道谢时的诚意。而且为了让他人愉悦地接受我们的帮助,我们可以在他说谢谢之后答复一句什么呢?“不客气”“我很乐意帮忙”“没什么”等等。这样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和谐,我们跟着视频来说一说这些神奇的礼貌用语吧:

多使用这些语言会让我们的社会更美好。我们接着看情境二: 模拟情境二:妈妈下班后忙家务辅导我的学习,太辛苦了!(孩子坐在桌旁写作业,妈妈从门外进来)妈妈:**,妈妈下班回来喽。

孩子:(起身拉妈妈坐下来)妈妈妈妈,快坐下。今天的作业有词语默写,您报给我写吧。

妈妈:好,礼仪之邦、传统美德 孩子:妈妈,好了。

妈妈:(看下孩子写的词语)**,你继续写作业,妈妈去做饭哦。孩子:好的。

妈妈:(转一圈回来)**,饭菜好喽,准备吃饭了。哎呀,真累啊。(敲敲背捏捏腿坐下来)

孩子:(离开座位来到妈妈跟前,拉着妈妈的手)妈妈,为了我,为了这个家您辛苦了!谢谢您!妈妈(说“谢谢”时开始拥抱)。

妈妈:(拥抱着孩子,拍着孩子的后背微笑着说)哎,好孩子好孩子!有个懂事的孩子妈妈再苦再累也高兴啊!

(表演完毕,两人起身面对观众鞠躬)

【1.谢谢你们的表演!(掌声)请回座位。看了她们的表演,你有什么感触吗?

2.有时候我们会忽视家人对我们的关心帮助,我们会认为家人对我们的关心帮助是理所当然的,其实不然,他们也需要谢谢,一声“谢谢”会让辛苦劳累的父母长辈感受到欣慰幸福!刚才表演中的孩子除了说声“谢谢”,还给了妈妈—— 一个拥抱能给劳累的妈妈带来力量,能让母子间的关系更亲密!除了拥抱,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呢?让妈妈在细微中感受到你深深的爱。有一首歌啊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咱们一起唱唱表达对妈妈的爱吧。

3.不仅是妈妈,还有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家人,我们都要及时向他们表达谢意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好,情境三:

模拟情境三:我参加比赛落下了课,老师为我辅导功课。角色:老师、学生

老师:(老师站到讲台上微笑着面对表演的学生说)**,下课后请到老师办公室来一下。(然后老师离开讲台坐到表演桌旁改作业,学生从下面座位上前)

学生:(微笑着站到老师的右侧)老师您好!

老师:(微笑看着学生)昨天你参加课本剧大赛,这篇课文还没听完,我来给你讲一下。

老师:(没有声音的表演)老师手点点书,看看孩子,孩子点点头。学生:哦,老师,我懂了。谢谢您为我补课。(边说谢谢边鞠躬)老师:不用谢,有什么不明白再来找我。(表演完毕,两人起身面对观众鞠躬)

【1.老师牺牲休息时间也不愿意学生的知识点有遗漏。谢谢你们的表演!2.刚才表演中的学生怎么向老师表示感谢的?对了,鞠躬——弯身行礼以示尊敬。鞠躬是我国一种古老而文明的礼节,它有哪些动作要领呢?我们来看一看:自己在座位上练两遍吧。好,请坐!

3.你知道什么场合适用鞠躬吗?(日常生活中学生对老师、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都可行鞠躬礼,领奖人上台领奖时,向授奖者鞠躬致谢,演员表演完毕,对观众的掌声以鞠躬礼致谢,遇到尊贵的客人可行鞠躬礼表示感谢。)

(三鞠躬是为了悼念逝者,表达对逝者的尊敬和怀念。生活中对我们特别尊敬的领导师长也可行三鞠躬礼。)

4.行鞠躬礼是为了表达心中的尊敬和感谢,那鞠躬时要注意什么,你知道吗?行礼时不得嘻嘻哈哈,动作不能太快,要稳重端庄。

5.我跟你们的高老师是微信好友,高老师朋友圈里留下了你们立夏斗蛋、画恐龙、分享助人的快乐等好多故事,她为了你们的快乐成长真是煞费苦心,此时此刻,我相信同学们一定想起了跟高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让我们用刚学的鞠躬礼表示对高老师的感激之情,全体起立,面对高老师,谢谢高老师!——这学期就快结束了,让我们再次谢谢高老师——张老师在这里祝愿你们和高老师的师生情天长地久!下面请同学们面向听课老师,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我们上课,让我们用鞠躬礼表示对听课老师的感谢,谢谢听课老师!——热情好客的掘小人一定会给来宾们留下文明礼貌的好印象!请坐

6.同学们,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阅读《弟子规》中鞠躬礼的故事,将鞠躬礼这一传统美德发扬下去。】

4.小结:表演中我们知道跟别人道谢,除了说声谢谢以外,还可以加以动作,跟亲人可以拥抱,跟尊敬的师长领导可以鞠躬,朋友之间可以握手,道谢的对象不同,所用动作也应该不同,这叫“动作得体”。为了让别人感受到你诚挚的谢意,我们要面带微笑、动作得体地说声谢谢。

五、创设情境,辨析“谢谢”

1.老师这儿有两个小朋友,他们也常常在说谢谢:

2.我们先看小刚同学:你们赞同他们的表现吗?选择一个在小组里说一说。【是啊,这位同学把书架翻乱了,给别人增添了麻烦,不尊重别人的劳动,只是把谢谢挂在嘴边,这可不是真正的感谢。感谢别人仅仅是口头上说一声谢谢就行了吗?到底怎样做才是真正懂礼貌?感谢不仅是口头上的,更重要的是行动上表示感谢,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尊重为我们服务的人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谢谢,更重要的是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劳动,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3.小结:只有你从内心理解尊重别人的劳动,你的感谢才会让人感觉到态度真诚(板书)

4.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的劳动者,我们应该怎样去尊重他人的劳动呢?

不乱扔纸屑,不给清洁工带来麻烦 上课认真听讲,不惹老师生气

过马路时遵守交通规则,听交警叔叔的指挥 不浪费粮食

进电影院时要排队,不拥挤 回家认真完成作业,不让老师生气 听爸爸妈妈的话是对爸爸妈妈的感谢 坐公交车时主动投币 „„

5.小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接受他们的服务后除了说声谢谢,更应该尊重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来尊重他们的劳动。

六、总结升华,心存感谢

1.这节课快要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吗?

学习空间使用述评与优化策略 篇6

关键词:学习空间;规律;空间类型;学习形式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启动一项名为SCALE-UP的教学改革项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为其提供的SCALE-UP环境标志学习空间研究的兴起,紧跟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起TEAL项目进行大学物理课程教学。随之,许多教育机构都开展了类似的研究与实践,每个倡导的教学项目有自身相对应的学习空间为依托。近些年,国内相关学者对学习空间也有一定的研究,许亚峰通过准实验研究学习空间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刘丽芝以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进学园”为例研究学生使用情况,分析了在图书馆内不同空间人群、学习互动类型数据提出图书馆学习空间的未来方向;王蔚基于复合空间视角对图书馆“泛学习”空间进行研究,对图书馆空间提出更加符合现代教育及学习需求的学习空间。然而,图书馆的学习空间类型多元化得到一定程度研究,但对于一所大学来说,学习场所应该随处可形成,图书馆作为主要学习空间,而自习室、开阔空间作为辅助学习空间同样很重要。因此本文以深圳大学为例,研究大学中不同类型学习空间中学习规律,总结不同学习空间相互自主调配的内在关系,空间类型是如何影响学生选择,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行为。

一、深圳大学几种学习空间类型

大学生学习需求和教育理念随着时代而改变、学习形式的发展由技术的进步渐趋开发自由和复合化,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场所随处可见,类型多样。从空间形式与使用功能归纳,图书馆可分为中庭空间、多媒体机房、样本书籍储藏室、集中式自习室、底层开敞空间,加上宿舍附带自习室组成深圳大学六种学习空间(图1)。中庭是图书馆空间中最活跃的子空间,功能集前台、出入口、休闲、学习等于一身,人流动量大而快,提供给学生的学习座位在一定范围内可移动,摆放的座椅自由又具有一定特色;多媒体机房布局规矩,座位与座位之间设置一定界面形成半私密空间;样本储藏室中间以书架为主,沿凹处空间设置座位;集中式自习室座位整齐摆放,座椅模数化,空间缺少趣味性;底层开敞空间与周边自然环境相互连通,景观设计丰富,流线自由放松;宿舍附带的自习室位于宿舍首层,具有距离宿舍近、节省时间的优点。

二、学习空间的使用分析

以不同类型的学习场所为物质空间载体,对发生在其中的学生群体、学习内容、情感意识、选择因素四个方面研究阐述学习空间影响学生学习的特征表现,更好地把握学生使用学习空间的规律,拓宽优化学习空间策略的思路。

(一)空间使用人群差异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从使用者性别角度分析,多媒体机房与宿舍首层自习室的使用人群男女比例有明显的差异,多媒体机房中80%是男生,20%是女生;在宿舍下自习室中28%使用者是男生,72%是女生,可以看出宿舍首层自习室更受女生青睐,而多媒体机房更能吸引男生(图2)。在调查学习空间中学生学历中,从整体数据来看,本科生占有多数,而研究生少数,博士更少,这与深圳大学不同学历的学生数量有关,再者博士生有专设学习研究空间,而本科生与研究生共享学校公共学习空间资源,在图书馆集中式自习室、中庭、多媒体机房、首层开敞式空间与宿舍附带自习室中本科生的使用都占85%以上的比例;在图书馆的样本储藏室中,研究生占92%,与其他空间中的比例恰恰相反,通过分析样本储藏室的学习空间构成,以及与受访者沟通,得出样本书库齐全、学习位置的沿四周墙凹处摆置形成相对独立的微空间,研究生长期处于论文与研究问题学习状态,相对半私密空间与资料的充足有助研究生思考及提高学习效率(图3)。

因此在整个学习空间中并不需用某个群体命名区分研究生、本科生、理科或文科学习场所,可根据不同的学生学习习惯,构建多样性学习空间,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场所,在学生主动逗留学习中逐渐形成空间氛围,给予空间包容又独具特色的性格。如样本储藏室一样,大多数学习者为研究生,但该空间对本科生来说一样是公共的,再如深大的南馆理科室是以理科书籍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理科学生的聚集但同时有很多文科生在其中学习。总的来说,任何学习空间应可自由选择的,没有标明是哪个群体专设空间,没有排斥只有共享,有利于不同学历学生相互交流,形成氛围浓厚的多样性学习场所。

(二)空间的学习行为

学习行为要依附于一定场所中进行,同时在任何场所中都可能出现学习这一状态,能促成学习行为或专为学生建构的空间都是学习空间范畴,本文研究更偏向专设学习空间。校园图书馆与自习室作为学生主要学习空间,在调查问卷之前笔者假设学习空间类型与学习行为有一种“咬和”关系,即学生有可能选择更容易促进学习效率的学习空间類型。通过对六种不同类型的学习空间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问卷与现场拍摄观察法,得出在不同的学习场所中学习行为具有很明显的差异性。首先是图书馆集中式自习空间、中庭、宿舍附属自习室都是学生备考主要聚集场所,论文、一般读书、方案创作占少数比例,特别是宿舍首层自习室在此次调查问卷中基本没有写论文的学生(图3)。这三种学习空间具有一定相似性,集中式的自习室与宿舍附属自习室都是机械规整排列学习座位,充足的学习位置、空间公共性吸引目标明确的备考学生,学生在类似空间中只需带备考资料就可以进入备考状态,自习室在备考这一行为叠加过程中赋予空间潜在特征,自然论文、一般读书、方案创作等行为会相应减少,较多同一目标备考学生在空间起到相互约束相互促进的关系,保证自习空间安静又不失氛围。

图书馆样本储藏室、多媒体机房、下层开敞式空间中学习形式的比例不同更加表明了空间性格与学习形式存在一定“咬合”关系。在样本储藏室存在学习形式有备考、论文,其中备考占9%,论文占82%;多媒体机房主要有备考、团队作业、实验三种学习形式,分别占有比例20%、40%、40%;下层开敞式空间备考30%、一般读书15%、团队作业55%(图4)。三种学习空间特征相互区别,在其中的学习形式必然有所差异,很明显样本储藏室中间为摆书,学习位置退至边界形成连续又相互隔断的学习微空间,半私密与资料设备齐全;能够有效激发论文研究,保持学习的持续性。多媒体机房是以电脑为主要学习工具的场所,对于没有电脑的学生来说与需要一定氛围中用电脑学习学生是非常吸引力的,多媒体的设备补充部分同学在学习条件的局限性,电子屏幕的展示方便、灵活,因此团队作业的讨论、备考资料的下载与实验学习行为在该空间中较常遇见。下层开敞式空间最受团队作业的同学欢迎,开发自由的空间布局,周围景观丰富,人在其中可以随时起身离开,也随时有人补充空缺位置,该空间的所有行为似乎都可以包容,或交流、或放松、或思考、或刚好经过,等等,多样的活动在空间中同时演绎,却不受干扰,在复杂中维持空间本身的秩序,不同学习形式为某一行为建立起屏蔽干扰的见面。因此即使在该空间中团队作业讨论如火如荼,对于认真看书同学的思考毫无影响,身处其中备考的同学也能愉悦进行。

(三)学习空间的选择习惯

通过对不同学习场所的学生抽样调查,发现56%的学生有一直选择某个位置学习的习惯,44%学生选择学习位置不受之前的占有场所影响。这也说明大多数的学生在某一空间中学习过程会对该空间产生一定的情感依赖,随着部分学生长时期选择在某一位置的行为,不断增强人与该空间的相互吸引力,情感的叠加使得很多学生下意识地把公共的学习位置私有化,学习空间私有化的特征与笔者在学习场所观察到的一些现象一致,在书桌上长期堆积书目、桌面贴上自己喜欢的海报,椅子放置被子枕头,根据学习需要与自身喜好逐渐把座位空间个人符号化(图5)。空间个人符号化是人主动对空间特征微调整,同时部分空间特征与学习内容对学生空间个性私有化的行为有所影响。在图书馆集中式自习空间与图书馆下面开放空间中,调研问卷数据显示有一直选择同一座位习惯的人分别为45%、42%,明显有一直选择某一位置的同学比例有所减少,图书馆集中式自习室由刷卡选座位,具有一定被动内主动的选择,自由度在管理员的约束下进行,上次坐过位置因为你晚到系统自动释放你座位,下意识在书桌留下符号也会被管理员处理掉,因此习惯选择同一位置的学生在该空间人为与系统干预下自然有所减少。南图书馆下面开敞式学习空间没有时间限制,没有安排固定管理员监督,各个时间段都有学习活动,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人流更换快速,因此一直占用同一座位概率降低,但是依然有空间个人符号化的现象。

(四)影响学习空间的选择因素

人在选择某空间停留片刻或长时间逗留而不选择其他空间一定存在某些因素的驱使,在研究影响学生选择学习空间的因素过程中,透析学生对学习空间设计基本条件的要求,通过对基本条件的调控进而优化全校学习空间系统。调查问卷中设有环境特征(空间特性与学习氛围)、配套设施、个人喜好、学习内容、距离宿舍远近六个选择因素与其他补充项。问卷总数据显示影响选择空间意向因素值由多到少分别是:环境特征、距离宿舍远近、个人喜好、配套设施、学习内容(图6),空间特性的设计与学习氛围成为大多数学生选择学习空间的首要因素,因此学习空间设计形式应具有吸引学习者的潜在特征;再者是距离宿舍远近成为第二重要影响因素,并且在宿舍附带自习室的数据中靠近宿舍成为自习室学习的首要原因,在访问一些学习者时,拒绝访问的原因都是:没有时间,有些大学生惜时如金的时间观驱使他们选择相对近的空间学习,因此可以看出便捷、高效率、系统的学习空间规划也是不可忽视的要点;个人喜好、空间的配套设施、学习内容也是一部分学生的考虑因素,此外,因学生性格的差异导致对空间感受不同,比如有些学生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才能思考,而有些同学选择在相对自由的空间中建立个人隐空间进行思考,同样是思考这一学习状态,不同学生选择的空间差异很大。空间的配套设施舒适性与是否齐全也是学生学习选择空间的因素之一,而学习内容仍有可能引导一部分学生进入相应的场所。

三、深圳大学学习空间的优化策略

在调查问卷中,座位紧张是深大学习空间中最突出的问题,导致学习空间的紧张问题根本原因要是学校提供的学习空间规模小于学生学习所需的空间规模,但前文说到学习空间的时间限制也是强化了紧张度的问题。对于学习空间规模空间小的问题,从现状及未来建设两方面提出缓解学习空间压力。首先,闲置空间转化成学习空间,调研发现很多宿舍一层空间被闲置造成空间浪费,在学生优化意见中就说到雨鹃宿舍楼一层被空置多年可转化成学习空间,距离宿舍远近也是学生选择学习空间其中因素,因此把现宿舍底层空置空间转化为学习空间不仅为学生提供方便,同时缓解深大整体学习空间压力,分布在学校不同位置的学习空间构成系统的学习载体网络。其次,学校未来空间设施建设过程中应有目的考虑学习空间这一要素,比如在教学、宿舍、公共等建筑空间设计中纳入具有学习功能的空间或促成学习的场所。

在设计层面空间缺少趣味与座椅不适是深大学生对学习空间体验过程中提出的缺陷,在深大学习空间观察中发现,大多空间的形态单调,稍微有些特色的是学习空间中的休闲区域,直接忽视学生趣味性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促进与缓解精神压力的作用,特别是宿舍附带自习室只有机械安置基本桌椅设施,而图书馆各类型学习空间在开放性与大体布局上有些差异,造成统一乏味的学习体验,对此问题提出丰富性趣味性学习空间的策略,在空间形态设计上体现差异,可从颜色、材質、结构方面形成互相区别又联系的空间关系。座椅不适主要表现在尺寸不符合人体工程学以及类同没有相对的私密性:首先,学校在购买座椅等学习设备时应注重设计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学习是种持续的状态,当长期在不适宜的设施下学习会影响学生健康问题;其次,对于深圳大学大多数模数化座椅设施缺乏私密性可在桌椅界面设计小隔断,规矩的排式可曲折化,曲折空间形成半私密性,座椅最好能在尺度上可调节的功能。

四、结语

在高校教育改革提倡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必然要求与之相对应的学习空间不断创新。深圳大学作为国内高校较为具有创新开放精神,在很多建设中有勇于走在各高校的前列,在学习空间的改革方面也应当作为榜样。学习空间是学生除了教室之外主要成长的场所,随着学生学习形式及学习观念的多样化,未来新建高校学习空间规划设计更高的弹性和协作组织性来适应大学生学习模式的改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各种学习行为,全面提升学习空间品质,构建舒适、愉悦、氛围强、趣味性的学习场所。

参考文献:

[1]王蔚.基于复合空间视角的高校图书馆“泛学习空间”建设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4,(03):56-60.

[2]俞泳. 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空间——美国几所建筑学院的系馆空间设计[J]. 新建筑,2009,(05):45-53.

[3]刘丽芝. 图书馆学习空间利用初探——以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进学园”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4,(05):107-113.

[4]许亚峰,塔卫刚. 学习空间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05):82-89.

作者简介:

使用空间设计 篇7

设计使用年限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是很重要的一个概念, 它和建筑结构的寿命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在实际使用时应确保理解和应用不会出现错误。某大型博物馆工程具有15400m2左右的建筑面积、23.4 m的结构总高度、109 m×58 m的平面尺寸。主体、局部分别为三层框架结构和两层通高框架结构。屋盖、楼面和钢筋混凝土板分别属于井字梁体系、单向板。基础为柱下独立基础, 属于甲级设计等级。结构为100年的设计, 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1, 属于一级安全等级, 地震基本烈度是6度。该工程属于重点设防型的抗震设防类别, 以6度计算地震作用, 依照7度设防实施抗震构造措施。

1 基于设计使用年限一百年的地震动参数和荷载取值

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以三水准设防思想为指导, 重现期分别为50、475、1641~2475年, 对应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基于设计地震基本烈度V I, 选取烈度相关关系的平均数。基本抗震设防烈度, 相应的超越概率是10%, 基本地震的设计使用限100年时, 相应的重现期是958年。通过二次项差值法计算得出设防烈度、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荷载取值。该地区承受100年一次的基本雪压为0.50k N/m2及基本风压为0.50KN/m2, 属于B类的地面粗糙度。考虑屋面上雪压和活荷载的不利布置, 确定50年设计基准期, 以符合荷载统计参数要求。使用50年的设计基准期, 以满足建筑结构荷载要求。对使用年限100年的建筑设计, 再次确定基准期100年内设计的最大荷载的概率分布与最大载荷对应的统计参数。因为当前没有构建起基准期100年设计的可变荷载概率模型, 为提升结构安全性, 采用了重要性系数参数, 增加0.1的重要性系数, 将增加0.5作用的可靠指标。本工程属于一级安全等级, 在结构中, 选取1.1做为重要性系数。

2 基于设计使用年限一百年的耐久性要求和施工要求

对设计年限100年的建筑, 常规维护时, 应确保其有一定的耐久性。既必须保证正常维护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相同环境状态下, 使用年限100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载设计, 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30, 碱成分在混凝土中含有量小于3.0kg/m3, 氯离子在混凝土中含有量在0.06%以下, 依照要求, 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增加40%。和使用年限50年的普通结构比起来, 在相同环境状态中, 改变了原有板的保护层厚度0.015m, 变成了0.021m, 改变了原有柱的保护厚度0.03m, 变成了0.042m, 改变了原有梁的保护层厚度0.025m, 变成了0.035m。

保护层厚度增加的同时, 柱截面高度和梁截面高度开始变小;柱截面纵向钢筋单排与梁截面纵向钢筋单排的最大根数也开始减少;需要将这两种因素考虑在计算、配筋内。使用年限100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在二、三类环境设计中, 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设计过程采取以下方式:将混凝土水灰比控制在一定范围;将混凝土强度调整到合适的等级;保持混凝土良好的抗渗透能力;使混凝土保持一定的抗冻性能;采用环氧涂层钢筋;防止表面出现积水情况;对构件表面的防护层进行增加, 减少环境直接作用的影响。

该工程将一层防水水泥砂浆涂抹在基础联系梁表面与柱下独立基础表面, 施工中控制混凝土的水灰配比。对材料性能和构造方法, 确保基础结构具有一定的耐久性。

避免梁柱截面尺寸、结构板厚与找坡的误差, 提高精确性。骨料选用粒径不大的级配碎石, 将其用在井字梁节点钢筋密集处, 振实浇注的混凝土。施工工作依照2.5%的跨度对大跨度井字梁、单向梁进行起拱。密封屋面后浇带, 搞好夏季施工的防晒工作, 实施蓄水养护措施, 搞好表面的保温隔热。在施工中, 下层顶板具有较大的承载力极限, 通常把下面几层模板当作临时支撑。

该工程的大跨度井字屋盖只有单层顶板。地面的第一层是回填土地面, 对回填土进行压实, 使回填土地坪上的有足够的强度进行支撑, 要防止临时基础出现下沉。合理安排施工流程, 构建良好的模板支撑体系, 对施工过程进行研究分析, 制定出支模方案与和拆模方案。对大跨度钢筋混凝土梁的施工, 动态观测外形变化, 由中间向两端的分阶段拆模, 拆模中观察裂缝和挠度的大小与变化, 搞好安全记录工作。

3 基于设计使用年限一百年的抗震方法

6度作为本地区设计的地震基本烈度, 对于抗震构造措施采取的抗震方法是提升1度设防, 依照7度进行, 抗震等级为三级的框架抗震。将局部框架抗震等级, 提升到二级, 将局部大跨度井字梁、单向梁上升到一个级次。设计思路中的适当提升在局部加强中得到了体现。梁端剪力增大系数和柱剪力增大系数各取1.2, 采取抗震受剪承载力, 检验、计算框架节点核心区。以机械连接的方式规定, 构造上的柱钢筋接头与梁钢筋接头分别在跨中1/3跨度范围内、两端1/3跨度范围内, 相同截面接头数小于25%。

4 基于设计使用年限一百年的屋面梁、大跨度楼面的设置布置

工程展厅与艺术厅等均需要开阔的空间。屋盖、大跨度楼面采用钢筋混凝井字梁与单向梁受力体系。单向梁的跨度共有两种:一种是16.8m, 另一种是20.4m。梁中距2.8 m, 主梁截面共有两种:一种是0.4m×1.20m, 另一种是0.4m×1.4m, 井字梁截面共有两种:一种是0.45m×1.35 m, 另一种是0.3 m×1 m, 井字梁跨度共有两种:一种是是24.3 m×24.3 m, 另一种是16.8 m×25.2 m, 梁中距一般是2.7 m, 另一种是3 m。

5 结束语

良好的设计能够确保耐久性、使用性和安全等方面功能的要求, 还要确保技术的先进性, 和使用最少的成本。设计使用年限, 即是在规定的设计期限内, 实施正常维护, 无需大修, 可以如期投入使用, 凸显预定功能。采用使用年限一百年的建筑工程, 为了实现预定功能, 体现较高的可靠度, 应确定相应的多种可变荷载中的可靠性指标、标准值时, 保持协调, 不断研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用以提升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的手段, 确保结构抗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软件设计模式及其使用 篇8

1 软件设计模式分类

对软件设计模式的分类有许多不同的方法, 在这里主要是根据模式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能够完成何种种类的工作来决定的, 大致可以分为创建型的模式、结构型的模式以及行为型的模式这三种类型。而当模式运用于不同因素的时候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运用于类的时候可以分为类模式, 运用于对象的时候可以分为对象模式。所谓类模式就是处理系统中的类与子类之间关系的模式, 这些关系可以通过继承的形式来建立, 静态的类模式在进行编译的时候便要确定下来;所谓对象模式, 就是处理对象之间关系的模式, 这些关系在系统运行的时候是能够不断变化的, 所以对象模式是动态的模式。

第一, 创建型的软件设计模式。创建型的设计模式是和对象的创建有着十分必然的关系, 也就是说, 在描述创建对象的时候, 要将对象创建过程的具体细节进行隐藏设计, 使得系统程序代码能够不依赖具体的对象。所以当我们需要在系统中增加一个新的对象的时候, 是不需要修改系统的源代码的。创建型的类模式需要将对象当中的部分在子类当中进行延迟性的创建工作, 而创建型的对象模式则是将对象的部分在另一个对象中进行延迟性的创建。

第二, 结构型的软件设计模式。结构型的软件设计模式是处理类的和处理对象的设计模式的组合形式, 也就是能够描述类与对象之间的大的结构如何组建起来, 并且在组建之后还能够拥有新的功能的一种模式。结构型的类模式是采用继承性的机制来对类进行组合。而结构型的对象模式则是能够描述对象之间的组装方式。

第三, 行为型的软件设计模式。所谓行为型的软件设计模式所描述的是算法和对象之间所拥有的任务或者职责的分配情况, 这其中不仅包括所需要的类或者对象需要的设计模式, 还包括类和对象之间需要的通讯模式。这些模式的存在使得系统运行过程中难以追踪的十分复杂的控制流得到了良好的刻画。行为型的软件设计模式是使用继承机制来对类进行必要的分配工作, 而在使用对象的时候是使用对象的复合而并非继承, 所要描述的是一组对象是如何在合作的情况下完成单独的对象无法独自完成的任务。

2 软件设计模式的选择和使用

通过上面介绍的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模式, 我们了解到软件设计模式的存在能够极大限度的帮助设计者用最快最好的方式来完成相关的软件程序设计。而面对特殊的问题的时候, 在已有的软件设计模式中也可以十分方便的找到合适的软件模式进行相关的程序设计, 尤其是在面对软件设计人员还不熟悉的新问题的时候。

在对软件设计模式进行选择的时候, 应该先理解问题所表现出来的需求, 问题中所表现出来的任何需求都能够在一个或者几个的问题领域中找到类似的地方, 这种理解问题的需求再在不断的寻找过程中找到可能需要的软件设计模式或者软件设计模式组的过程, 对有效的选择软件设计模式从而完成软件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了解了问题的需要并选择了大概的软件设计模式范围之后, 再就问题所表现出来的需求对软件设计模式进行最终的选择, 并在选择的过程中不断了解这种软件设计模式是如何解决这一类型的问题的。每一类软件设计模式都能够解决一类软件设计方面的问题, 每个模式的存在都有其含义, 对需要的软件设计模式进行必要的了解, 才能够选择最适合解决问题的软件设计模式或者软件设计模式组。与此同时, 软件设计模式有许多都是能够相互补充的, 所以在选择合适的软件设计模式的时候, 应该就设计模式之间的联系要进行必要的研究, 这对选择出适合的软件设计模式组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在对一个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程序设计的时候, 更加应该着重考虑可能影响到软件设计的因素, 研究这些因素是否会对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在选择了合适的软件设计模式之后, 就要把软件设计模式合理的运用到系统的设计当中, 这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一是必须理解所选择出来的软件设计模式, 能够清楚的了解软件设计模式最合适的使用环境以及在使用之后所能够达到的效果, 并且对其是否能够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判断;二是研究模式的结构、不同部位之间的关系和它们是如何进行合作的;三是就模式的参与者名字进行选择;四是对类进行定义、声明类之间的接口, 建立不同类之间的关系, 对代表的数据以及对象所引用的实例变量进行定义;六是对模式中专门用来应用的操作名字进行定义;最后就是实现系统设计中执行模式所包含的设计。

3 结语

总之, 模式这个概念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 并且有很多的模式在现有的软件系统设计中都已经出现过了。在国外, 对设计模式的研究工作进展十分迅速, 他们总是能够不断的总结出新的软件设计模式, 而且很多的软件设计开发工具与环境都对他们的开发工作进行了必要的支持, 有些软件设计模式的研究者还能够让设计模式运用形式化的表现模式由计算机自动生成需要的代码。所以我们在对设计模式进行实践的过程中, 应该不断的总结发展, 才能够早日创造出新的软件设计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海攀, 杨佳.人事信息系统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 (22) .

[2]丁黎明.一种获取Java中sun.misc.Unsafe实例的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1 (7) .

[3]王爱国, 陈伟, 陈辉林, 关春喜.基于构件技术的中间件开发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 (科学教育版) , 2011 (6) .

羊场药浴池的设计与使用 篇9

1 药浴池设计

1.1 材质

药浴池要求药浴液不下渗, 一般用砖、石、水泥等材料建造。

1.2 尺寸

一般药浴池整体呈长方形, 长度在10m左右, 池深不低于1m, 截面为梯形, 池底宽0.4~0.6m, 上宽0.6~0.8m, 以羊只能通过但不能转身为度。

1.3 结构

药浴池的入口处可以设计成漏斗状, 使羊只只能单个通过, 且池入口应为陡坡以便于羊只进入, 出口端设计成缓坡或筑成台阶以便于羊只攀登, 出口处还应设有滴流台, 使羊身上的药液回流池内。

2 药浴注意事项

建筑设计与使用后评估 篇10

建筑使用后评估是指在建筑建造和使用一段时间之后, 对建筑进行系统的严格评价过程, 使用后评估主要关注建筑使用者的需求、建筑设计的成败和建成后建筑的性能。所有这些都会为将来的建筑设计提供依据和基础。

(1) 建筑设计与用后评估的关系。

建筑用后调查与评估工作, 是一种自我反省的努力, 经由调查分析的结果, 能促使业主愈早知道自己确实是要怎么样的建筑, 期望建筑师如何配合来设计。换言之, 建筑用后评估研究成果的最大回馈, 是能辅助业主有机会从前例学习成败经验, 是影响建筑成败的关键因素。就如当人贫穷时, 一生难得几次到医院做定期健康检查, 即使病了也经常自己买药应付。现在我国的大部份建筑物, 完工使用后很少择期定检, 即使建筑物坏了也只花小钱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对于问题原因及解决方式, 很少系统详实记录, 更不用说主动研究。这就如每个人若无完整病历资料, 医学怎么会进步的同样道理。建筑物的病历数据, 究竟应如何建立后, 才能有助于建筑设计的应用呢?一般在建筑完工启用后, 各种不同立场的使用者, 均可对建筑空间机能及其使用感受说出其怨言或赞许。外来使用者及内部服务人员, 业主或建筑设计师等不同立场, 对空间机能要求及问题探索方向均不一样, 这些怨言或赞许之声, 如何有效取得加以评析, 调查归纳出宜效仿或应避免的设计经验, 尤其对相同功能同类型建筑空间规划与使用方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使用后评估的功能主要包括反馈与前馈两方面。

反馈:主要是对已建成的建筑环境各方面性能进行评价和检讨, 发现建筑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的问题, 同时针对当前的使用和运行情况提出改进的建议, 并通过优化后期管理方式改善建筑本身的不足, 从而建筑能够尽可能的达到高效率的使用性能。前馈:主要是对调查的资料进行系统化整理, 从而实现建筑知识的系统积累, 在进行新的项目决策和设计决策时可以提供有效的建筑项目计划和根据项目进展状况进行合理的决策。

二、发展趋势和特点:

(1) 从对政府或公益机构投资的公共建筑 (包括学生宿舍、学校校园、办公建筑) 评价为主向全面的商业房地产建筑类型的评价发展, 尤其是对居住建筑的评价。在之前的几十年里, 政府和非赢利的研究机构的推动对于使用后评估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一方面是他们通常有着自己的办公场所, 他们既是建筑的开发者, 又是建筑的使用者, 因此对于建筑使用者的反应较为重视, 他们意识到工作空间的性能对于机构的工作效率和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 这类建筑的投资和使用情况较为单一, 评估目标比较容易确定;相对而言, 居住建筑由于其使用者的多元价值观以及和社会文化的原因, 使得对其进行客观的价值评价成为一个相当复杂的工作。但是, 随着近年来使用后评估理论和相关技术的成熟, 其价值逐渐为建筑师和开发商所认同, 他们大多认识到, 好的建筑形式不等于好的建筑性能, 因此认为建筑建成后的反馈是必要的。

(2) 从使用者满意度评价发展为全面的建筑性能评价。使用后评估运用于环境心理学本是通过对建筑使用者的满意度调查揭示在“人—环境”关系中所体现的人的行为规律, 从而为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依据。但是随着使用后评估的功能开始为建筑业界所接受, 同时开始逐渐成为建筑生命周期中的必要一环, 仅有使用者的满意度调查无法对建筑整体的性能进行全面的评估, 这一方面影响了使用后评估的继续向前发展, 另一方面也阻碍了使用后评估走向常规的商业反馈。同时, 伴随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发展, 建筑界对于可持续建筑的研究也逐渐深入, 建筑师认识到建筑作为一种长寿命的向后代传递的财产, 其运行性能将不仅影响到当代的能源耗费, 也同时影响到后代人的使用效率。很多国家的学者已经开始将使用者调查与建筑工程性能评估结合起来, 形成综合的建筑性能评价。这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英国的PROBE计划:研究人员对超过100座符合英国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进行了综合评估, 并发布世界上第一部详细的建筑性能分析报告。PROBE对建筑的评价主要包括14个要素, 它们涵盖了使用者满意度、能源消耗以及建筑运行管理等各个方面, 对建筑进行了相当全面地评价。

(3) 从孤立的个别学术研究发展为系列化、常规的建筑开发程序。现在学者们认识到使用后评估是建筑业经验积累和自我学习的有效工具, 不仅鼓励在项目早期设计阶段运用使用后评估的技术与成果, 同时还指出使用后评估对建筑界的各个环节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并开始开发系统的便于市场化利用的成套技术方案, 并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共享数据库。例如英国适用建筑信托基金已经建立了一个建筑综合性能评价的网上数据库。

三、目前使用后评估研究主要存在的困难:

(1) 如何认识建筑评价 (尤其是居住建筑) 中的复杂性, 提高使用后评估的信度和效度。

通常市场中销售的建筑, 如住宅区、商业写字楼等, 其建设的各个阶段都有由不同的机构或个人来承担, 在使用过程中, 使用者的角色也十分的多样化。因此, 各方面对于建筑空间的需求和对于功能的认识也往往有很大出入甚至相互冲突。因此, 要通过使用后评估得到客观的满意度调查结论就比单一用户的公共机构设施要困难许多。而要使用后评估的调查结论能够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前馈就更加困难。对于居住区的评价就更是如此, 因为居民对于社区的满意度常常与居住者的社会经济状况、社区周边环境以及宏观的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 如何准确的定义评价目标, 并且正确的解读评价结果, 进一步对类似建筑项目提供可靠咨询还需要进行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

(2) 建筑使用者与建筑设计决策过程的脱离, 使得使用后评估的收益对象难以确定;商业房地产项目开发者通常不是建筑的主要最终使用者, 而最终购买建筑的使用者在建筑开发的前期通常也没有机会参与到设计决策中来, 这样就带来一个矛盾, 即为使用后评估付费的一方可能并不能从中得到适合他们的信息, 抑或最终为使用后评估付费的使用者其实并没有机会使调查所得的信息和建议对初期的建筑决策或是后期的建筑管理发生任何影响。

(3) 相关性能标准的缺失;由于房地产项目中开发商和使用者的利益各不相同, 而且在使用者当中, 不同层次的使用者对于建筑使用的标准也不相同, 因此在评价建筑时, 适用何种尺度对建筑进行衡量就变得相当困难, 如高收入的使用者可能更关心电梯的速度和花园的质量, 而中低收入的使用者可能更关心住房是否能在合适的价格下有合适的质量。

(4) 引入使用后评估过程中, 开发商、建筑师和使用者可能出于各自利益而倾向于规避责任;在将使用后评估引入常规的建筑开发过程中, 常常会遇到很多实际的问题。开发商通常并不愿意在建筑项目结束后对建筑的性能再承担责任, 同时对使用后评估的结论是否能对他们的知识积累有积极作用还不太确定;而建筑师则担心因为使用后评估所暴露的问题而使他们蒙受指责, 有些问题可能是他们力所不及的;另外作为建筑使用者的物业管理人员也担心使用后评估所揭示的问题会引起使用者更多的抱怨。

四、结论和建议

使用后评估的重要作用已为建筑业各个层面的参与者所公认, 作为一种日趋成熟的理论, 它需要与建筑实践紧密结合, 这就要求使用后评估不能仅满足于学术界的研究实践, 而必须和现实的建筑开发与设计结合起来, 发挥功用。我认为, 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评价工具, 使用后评估不应当孤立研究, 而应该与可持续设计理论和建筑计划结合起来, 以建立完整的评价反馈和建设决策的循环机制为目标。一方面促进建筑综合性能的提高, 另一方面改进当前的建筑生成的方式, 以可持续的方式进行建筑项目的开发决策和设计决策, 从而从整体上促进我国建筑质量的提高。当然这要求使用后评估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不能够局限于自己专业的圈子, 而应当和建筑师、工程师、政府机构甚至经济学家紧密合作。

摘要:通过对建筑使用后评估的概念的分析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使用当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使用后评估,反馈,前馈,综合建筑性能评价

参考文献

[1]徐磊青, 杨公侠.环境心理学.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2]Joseph A Demkin, AIA.The Architect`s Handbook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student edition) .John Wi-ley&Sons, inc.2002

[3]William MPena, Steven A Parshall.ProblemSee-king:An Architectural Programming Primer. (4th edition) .John Wiley&Sons, inc.2001

[4]白骏.建筑使用后评价程序和方法研究.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论文.2003

上一篇:丙烯腈类聚合物下一篇:安全风险零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