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性

2024-05-03

暂时性(精选十篇)

暂时性 篇1

一、资产减值准备事项

会计准则要求对于各项资产根据其市场的风险状况及未来的收益能力计提减值准备。会计准则中规定的资产减值项目包括:坏账准备、贷款损失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减值准备、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等。减值准备的计提会导致会计账面价值的减少。

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规定:企业持有各项资产期间资产增值或者减值,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确认损益外, 不得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即各项资产减值在发生实质性损失前不允许税前扣除。除非是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存在特殊规定的行业 (如金融、证券、保险等) , 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9]64号) 规定, 金融企业准予当年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本年末准予提取贷款损失准备的贷款资产余额×1%-截至上年末已在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余额。对于没有特殊规定的一般企业, 由于减值准备计提后, 各项资产的会计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将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二、折旧、摊销事项

会计准则中计提折旧的资产主要有固定资产、按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计提摊销的资产主要有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企业所得税法中没有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从税法上区分, 投资性房地产可以区分为房屋、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其中, 房屋、建筑物归入固定资产,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并扣除;土地使用权应归入无形资产, 计算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并扣除。

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 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并且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 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

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应当按直线法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 确需加速折旧的, 属于税收优惠政策, 须报经税务机关批准。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 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并对固定资产的最短折旧年限作了一定的调整。可见, 会计准则与税法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差异主要在于折旧方法、年限的不一致, 可能导致会计的账面价值与税法计税基础的不同, 进而可能产生应纳税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会计准则规定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进行摊销, 与税法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处理不同, 会导致会计的账面价值大于税法的计税基础, 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负债事项

会计准则中以公允价值进行期末计量的资产、负债项目主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及按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期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一般计入当期损益,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

企业所得税法对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没有给予明确说明, 但由于该项收益是未实现的收益, 税法出于可靠性的考虑, 仍恪守收入实现原则。并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7]80号) 中明确指出,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 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在实际处置或结算时, 处置取得的价款扣除其历史成本后的差额应计入处置或结算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所以随着期末资产、负债项目公允价值的高低变动, 会计的账面价值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税法的计税基础, 因而可能形成应纳税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四、以现值计量的资产事项

会计准则规定: (1) 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 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 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2) 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 应当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会计核算中, 弃置费用一般折现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3)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在租赁期开始日, 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承租人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 可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初始直接费用, 应计入租入资产价值。

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规定: (1) 外购的固定资产, 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 (2)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以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 租赁合同未约定付款总额的, 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同时, 除税法对特殊行业另有规定外, 一般企业不允许预计弃置费用因素在税前扣除。

存在上述情况的固定资产, 会计的初始账面价值一般小于税法的计税基础, 在固定资产形成的当期不会对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 一旦计提折旧, 即使会计与税法选择的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以及净残值率保持一致, 会计计提的折旧也会小于税法计提的折旧, 同时各期还要纳税调增会计核算产生的利息费用,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税法的账面价值必然会出现差异, 由于这种差异是可以转回的, 因此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五、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会计准则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 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在权益法核算之下, 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要随着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份额的变化而变化。具体规定如下: (1)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 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2) 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 应当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 确认投资损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按照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 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3) 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 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计入所有者权益。

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规定: (1) 企业对外投资期间, 投资资产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只有企业在转让或者处置投资资产时, 投资资产的成本才准予扣除。 (2) 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为免税收入。

可见, 企业所得税法中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并无权益法的概念,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以及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其他权益的变化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 税法并不要求调整, 即计税基础不会发生变化, 这将导致应纳税或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但在企业拟长期持有该项投资时, 这些暂时性差异在可以预计的未来期间并不会转回, 所以尽管存在差异, 并不确认该项暂时性差异对递延所得税的影响, 除非投资企业改变意图由长期持有转为近期出售, 才应确认相关的暂时性差异影响。另外, 对于投资收益的确认, 尽管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随着投资收益确认而变化, 但计税基础保持不变。同时, 由于企业间直接投资的投资收益免税, 在未来期间自被投资单位分得有关现金股利或利润时, 该部分现金股利或利润免税, 在持续持有的情况下, 会计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并不会对未来期间的所得税产生影响, 所以也不应确认该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六、收入确认时点与税法不一致导致的应收、预收款项

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规定: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 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利息收入, 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租金收入, 按照合同约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按照合同约定的特许权使用人应付特许权使用费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会计准则改变了原会计制度中的分期收款销售的处理, 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认为如果商品发出时符合收入确认条件, 应立即确认收入, 不应以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另外, 在收入的计量上, 会计准则规定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 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 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的收入金额。对于利息收入、租金收入以及特许权使用费收入等, 会计准则要求按权责发生制分期确认收入。

由于收入确认时点不同, 分期收款销售、利息收入、租金收入以及特许权使用费收入等产生的长期应收款、应收利息以及其他应收款等项目, 会计的账面价值与税法的计税基础可能不同, 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例如, 分期收款销售如果符合会计收入的确认条件, 会计上按应收金额借记“长期应收款”, 按商品的公允价值贷记“主营业务收入”, 差额计入“未确认融资收益”的贷方, 以后各期转销未确认融资收益并确认利息收入, 各期的长期应收款的账面价值等于原应收金额减去未确认融资收益的贷方余额, 与税法的应收金额存在差异, 会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会计与税法对预收款项的收入确认时间通常是一致的, 都以商品发出时作为收入确认的时点。可能存在暂时性差异的事项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房地产预售收入, 会计准则要求作为预收账款, 不确认收入。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按预计利润率交纳所得税, 待项目收入实现后交纳所得税时扣除, 这将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七、预计负债事项

预计负债事项, 如产品质量保证、未决诉讼、承诺、待执行合同转为亏损合同等事项, 会计准则要求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符合条件的预计负债, 并计入销售费用或营业外支出等科目。因或有事项符合相应的条件所确认的预计负债, 是纳税人根据有关情况预计的, 尚未实际发生的, 金额也是预计的, 这与税前扣除的真实发生原则和金额确定原则不符, 税法规定在实际损失没有发生之前, 不得扣除。对于会计期末形成的预计负债, 税法的计税基础为零, 会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对于或有事项可能获得的补偿, 会计准则要求在“基本确定能够收到”时, 按照“基本确定能够收到的金额”确认其他应收款, 而税法要求在实际收到时确认所得。因此, 如果在计提预计负债的同时, 确认了一笔补偿的金额, 除对该补偿金额进行相应的纳税调减外, 还应确认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核算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八、未作为资产、负债确认的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某些交易或事项发生以后, 因不符合资产、负债确认条件而未体现为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或负债, 但按税法规定能够确定其计税基础的, 其账面价值零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会构成暂时性差异。如:职工教育经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等。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 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 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 准予扣除;超过部分, 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 不超过当年销售 (营业) 收入15%的部分, 准予扣除;超过部分, 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会计上按国家规定比例计提的职工教育经费和实际发生的广告费、业务宣传费计入成本费用, 不再确认相应的资产或负债, 但按税法规定可冲减未来的应纳税所得额, 这会形成实质上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可抵扣亏损以及税款抵减等事项上也会产生该类差异。如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规定: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 可以在延续五年内用税前利润弥补;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 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 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这些事项都会形成实质上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满足条件时应确认该项差异对递延所得税的影响。

参考文献

台军,暂时性繁荣的七寸 篇2

格里芬认为,在军事能力方面,台军的进步是明显的,但相对于其战略上面临的挑战而言,如果台军在未来打算达成自主防卫的目标,那么在武器采购和人员方面都需要深入改革。

而挑战植根于从2000年开始的“台湾军事战略改革”。当时民进党的陈水扁击败了长期执政的国民党,继承了一支以陆军为核心的武装力量。这支军队被国民党控制了近半个世纪,其战略重心是台湾岛的本土防御。陈水扁则认为一旦爆发台海战争,那么这个“国防方针”将会使台湾人口密集的城市和工业区陷入战火,因此他提出了“决战滩头”的策略。这就需要台军部署空中和海上力量,深入台湾海峡执行作战任务,而且如果有必要还将先发制人,把战火引向大陆。陈水扁的这一战略最直接的障碍来自于华盛顿不愿向台北出售这一战略所必需的各种先进武器系统。因为在1982年的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国承诺削减其对台湾地区的武器出口。

但布什的上台给陈水扁提供了一个突破障碍的机会。2001年4月,布什公开宣布他将“不惜一切代价”协防台湾。于是,到2003年夏天,经布什同意的一系列对台军售案的总金额已经达到300亿美元。随着美国对台军售的深入,台湾也开始对其军队结构以及相关的“政府”领导机制进行重大改革。2002-2003年间,台“立法院”通过了“国防法”和“国防组织法案”,这些法案在军队问题上建立了坚实的“政府”领导,在“国防部”内部建立了一个专门机构,监管台湾地区防务政策的几乎每个方面,相当于华盛顿的国防部长办公室。

当陈水扁当局要求“立法院”通过采购潜艇、P-3C海上巡逻机及“爱国者”导弹的180亿美元“特别预算案”时,在“立法院”占据优势的国民党予以了否决。此后在军费开支方面的僵局。也开始破坏华盛顿方面对台湾独立防御能力的信心。但台军还是向“建立一支可以执行各种离岸作战行动的部队”这一目标做了努力。当格里芬在2007年5月应邀观看“汉光-23”号演习时,他认为他已经看到了一些直接的变化,同时也看到了台军必须克服的主要障碍。

组建离岸作战行动

格里芬分析认为,从2000年开始,台湾的“决战滩头”战略已经拥有了多个作战目标。该战略力图将战场转移出台湾的人口和经济中心。而台军的建军重点也由陆军转向其他军种,这不仅是因为民进党领导人将陆军视为旧政体下的反“民主”要素,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一种对“军事革命”的响应。

在新军事革命中,战场的战斗主体无形中发生了转移——相对静态的、以陆军为核心的军队,在面对拥有强大的空中和海上力量的一体化联合力量时显得脆弱,而后一种军队模式也是中国大陆当前正在着力打造的。

台军面临的问题是,这场武装力量的结构重组需要耗费时间、金钱,并且人员和指挥体系结构上都要发生必要的基础性改变。台军的工作重心是“赶上信息化的挑战”,具体来说,就是所谓的“博胜案”,该项目计划耗资23亿美元,从2003年开始全力提高台军的C4ISR能力。

也正是通过“博胜案”,台军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有了现实的了解——台军的飞机和舰艇不能有效地实现互相通信;士兵对电话的依赖程度远高于无线电,而且台军的“中央司令部”、“联合作战指挥中心”(JOCC)不能实时监控军队的作战行动。这些缺陷互相交织带来的后果是——“联合作战”的目标仍然是一场梦:没有手段分享数据,也没有一体化的指挥结构,台军的各军种除了各自为战外别无选择。这也意味着当战争爆发时,台军各军种投入战斗的序列将是空军、海军和陆军依次进入。

对于“汉光”演习,格里芬认为,2007年的“汉光”展示了台军C4ISR项目取得的一些成果。尤其是在为期5天的兵棋推演期间。推演的基本目的是制造出一个模拟场景——迫使军方通过台军部队的联合部署,对一个迅速扩大的危机做出反应。

兵棋推演假定了一个背景——2012年的某个时刻,台北“拒绝了北京方面提出的统一对话”,作为反应,“解放军发起了大规模进攻”。这一假想正好捕捉到了当今台湾防务决策层最为关心的焦点。解放军以大规模的导弹袭击拉开了进攻序幕,而假想状况中的“两周”底线已经表明台北的担心——大陆将竭尽全力在美军介入之前就展开登陆作战。

兵棋推演假设解放军在对台进攻中采取了一种“两阶段”式战略。第一阶段是空中打击,解放军将全力摧毁台军的防空设施并对台政府机构展开猛烈打击。最近几年,大陆在“以台军防空设施为目标”的打击手段上投入非常大。即便台军的雷达系统不那么脆弱,但台军仍然面临着防空设施后勤支援极端匿乏的难题。许多地空导弹系统已经过时,而对台北来说,要从华盛顿方面获得备用的导弹是非常困难的。解放军将利用其对台军防空系统的压制,在台湾海峡上空建立空中优势。解放军已拥有大量第四代战斗机(苏-27、歼-11和苏-30),它们将成为攻台的主力。同时,大陆正在投入大量资金,到2012年时完成对剩余战斗机群的升级。这些中国有史以来最先进的战机在台海上空巡逻之时,它们还将受到来自S-300PMU2地空导弹部队的支持,该型导弹能打击任何在台湾西海岸线上飞行的飞机。

解放军第一阶段作战的最后一部分,是短程和中程弹道导弹部队的部署和打击。这将摧毁台当局的政府设施并迫使台军寻求更坚固的掩蔽所。在攻击发生之时,大部分台军部队将躲避到台岛东海岸的掩体中,虽然兵棋推演的策划者假定台军将在战争的最初阶段付出巨大的代价,但他们认为保存大部分兵力是有可能的。

在演习的第二个阶段,解放军尝试对台岛展开两栖登陆作战,迫使台军不得不组建海空联合部队展开决定性的离岸作战。台军已经开始在东海岸组建自己的海空联合力量,对于假想中的解放军两栖登陆部队而言,它们只拥有一次打击的机会。在兵棋推演的策划者看来,此次演习中的倒数第二场战斗非常成功,解放军不得不重新集结并面对长期的地面作战。演习之后,台军此次行动的“副总参谋长”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强调了“在这场战

斗中”,由于大陆在潜艇和战斗机方面的优势,“我们的部队将遭遇巨大的伤亡”。同时,台军官员还宣布,由于他们已经部署了一种“战术岸基火力压制导弹”,凭借此武器使大陆导弹部队、雷达站和飞机场都陷入暂时性瘫痪,为台军赢得了一个绝佳时机,并由此“成功阻击解放军两栖部队”。这在华盛顿方面存在很大争议。很多专家认为,这种“战术岸基火力压制导弹”只不过是台当局对“雄风-2E”攻陆巡航导弹的“委婉”称谓。很多批评家立即对台军的这一想法提出质疑。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官员丹尼斯·怀尔德表示,“台海两岸的任何一方发展进攻性能力,都会使台海现状发生动摇,因此对台海和平与安全并没有多大益处”。

尽管华盛顿方面批评声不断,但台北似乎将继续发展“雄风-2E”导弹或类似的导弹系统,为台军提供直接攻击大陆的能力。根据兵棋推演的假想,在阻击一场针对台湾的两栖登陆作战中,攻击大陆防空设施的能力将是最核心的部分。更重要的是,台“国防部”认为,“汉光”兵棋推演证明了,如果解放军攻台,那么“决战滩头”的战略对于赢得战争胜利来说至关重要。格里芬在文中质疑了台军的兵棋推演,他认为台军是否将为其部队执行阻击作战而发展必不可少的作战能力,将是兵棋推演的预想能否在现实中获得胜利的关键。

军购频频受阻

即使战略制定得非常完美,但如果军队没有做好准备去执行这一战略,那么胜利也是空谈。格里芬随后通过2007年5月15-18日,台军一系列实战演习的分析,来论证他的观点。

“汉光”演习是台岛每年一度最大的实兵演习,也是台军士兵罕有的实弹射击机会。演习的第一个项目是双机着陆——台空军F-16、幻影-2000和IDF战斗机在靠近台中市的一条主要高速公路上进行了紧急起降。其主要目的是展示。在机场陷入瘫痪后,台空军如何保护自身。

2007年5月16日在宜兰苏澳海军基地进行的演习也是为了验证阻击战的形式,台军方已经将“打赢未来有可能爆发的台海之战”全部押宝在阻击战上。苏澳演习包括2163名台三军官兵,演习内容是从陆、海、空联合作战平台向靶机或靶船发射一系列导弹。这一战术行动内容包括基德级驱逐舰在距离演习观礼台大约72公里出现,进逼苏澳港,AH-1“眼镜蛇”攻击直升机以及F—16、幻影2000和IDF战斗机联合发动直接火力打击。

演习的一开始是大获全胜,各种海军作战平台和所有空军战机都“无一例外”地成功摧毁了目标。不过,当台导弹部队在采用“霍克”、“小槲树”和“复仇者”导弹攻击目标时一再失败,演习状况突然急转直下“霍克”中程地空导弹在演习中相对较早“登台”,但其中一枚导弹在发射时失败。“小槲树”导弹在演习中发射第一枚时就发生了失误,导弹并没有击中其预定目标,迫使台军只能采用备用弹才完成演习任务。最糟糕的场面出现在“复仇者”导弹上,操作员两次尝试打击慢速低飞的靶机,但均告失败。

格里芬认为,在苏澳港发生的这些导弹攻击失败是一个暗示——如果台当局打算贯彻“决战滩头”战略,台军必须要更新其武器装备。而目前,台军还在很多方面存在差距。这些差距中,首当其冲的是大陆正在提高的导弹能力。台“国防部”的评估报告称,从2000年开始,可用于对台作战的解放军弹道导弹数量已经翻了一倍。2001年,美国和台湾达成共识,从两方面对大陆的导弹威胁做出反应。一是强化C4ISR系统和其他政府手段的连续性。以保证即使遭遇到严重的导弹打击,也不会在根本上瘫痪台湾当局。二是采购“爱国者-3”导弹系统。“爱国者-3”导弹的采购最终被纳入到“特别预算案”中,于2003年底提交给台“立法院”,但直到2007年6月才告通过。因此在采购这一至关重要的防御性武器项目上台军又丧失了4年时间。

另一个让台当局头痛的是F-16C/D战斗机的采购。2007年6月,台“立法院”通过了一项数额达4亿美元的预算,用来采购美制F-16C/D战斗机,这不仅有助于台空军的重大装备升级,而且会对范围更广的“博胜案”带来非常大的帮助。因为通过Link-16战术数据通信系统,采购新的F-16型战斗机将增加台空军可直接与联合作战指挥中心的作战态势图相联的战斗机的数量。但是,台当局对新F-16战斗机的需求已经被华盛顿方面搁置。这是华盛顿方面对陈水扁当局计划公投而做出的政治反应。

军事采购仍将是台军提高其防御战略能力的最严峻考验。但是,装备并非台军面临的唯一问题。

2000年4月陈水扁第一次“胜选”之后,他所“继承”的是一支由40万义务兵组成的军队,这些士兵的服役时间在2-3年。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个系统不公平、不必要而且腐败横行 200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大约有50%义务兵认为如果他们来自更富裕的家庭,就能够避免服兵役。与此同时,只有15%的被调查者认为义务兵对台湾安全是不可或缺的。

陈水扁决定在分解征召系统的同时,着力建设职业化军队。台军裁军12.5万多人,义务兵的服役期也在近几年急剧下降,到2008年已经降至12个月。但组建职业化的志愿兵部队被证明是一件难度更大的事情。志愿兵的征募从2004年开始,但直到2008年2月为止还不到3万人。台军方曾经声称它们要在2008年实现“部队60%都是志愿兵”,但现在要达到这一比例的唯一途径就是将那些义务服役期满后又重新入伍的军官和士官计算在内。义务兵服役期限的降低导致台军的武器系统操作员将有很大一部分是那些只有两到三个月训练经验的新手,等他们熟悉了装备,退役的时间也到了,替换他们的将是另一批新兵,这对台军的战备能力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马英九曾在2007年9月表示,一旦他赢得2008年大选,将努力在3-4年内为台湾打造一支全志愿兵部队。从一支征召型的义务兵部队迈向一支职业化的全志愿兵部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而且即使是在转型完成之后,台军未来很有可能会保留义务兵征召系统,以保持其后备人员的充足。格里芬明确指出对台北来说任务很明显,必须发展一种可靠的同时具备可操作性的武装部队结构,才能保证有经验丰富的老兵去操纵更精密的武器系统。

英国在台湾地区防御中的角色

在台湾加强军事实力的努力中,美国—直扮演着主动、联动的角色。美国作出“支持台军C4ISR系统的重大升级”的决定还要追溯到克林顿政府时期,在“台湾地区逐步拥有可靠的自我防卫力量”上,美国的利益将会比布什政府的最后任期更长久。

随着台军继续提高并测试自己的C4ISR能力,那么无论在台海危机中还是—场灾难后的人道主义救援中,台军作为美国一个“特殊的联盟伙伴”的可能性无疑将会得到提升。在“博胜案”中,台军已经获得了可以直接接入西太平洋美军C4ISR系统的能力,当双方协同作战时,可以实现发送与接收数据的双向互动。格里芬认为,如果美国打算继续巩固这一潜在能力,就必须提高台美双方的对话层级。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撤销已经长达30年的“美军高层官员访台禁令”,这样美军指挥和控制系统的管理者能够在台军联合作战指挥中心(JOCC)和战地司令部会见他们的同僚。

作为鼓吹中国威胁论,支持美国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的美国专家之一,格里芬认为美国应该会继续支持台方的武器采购。随着台军试图承担更大的防御责任,华盛顿也将会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台方“正常”的军火采购应该被当作美国安全援助和销售计划中理所当然的事情来处理,而不是当作一个工具,处罚或奖励台北在敏感问题事务上的行为。同样,对于台军“决战滩头”的战略具有至关重要作用的攻陆巡航导弹,华盛顿方面不应当予以阻止。

补亏期间暂时性差异的会计处理 篇3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可以结转以后年度在税前扣除,但结转抵扣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可结转抵扣的亏损虽不是因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而产生的,但因其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一样,均能够减少未来转回或转销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应将其视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企业预计在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利用该可抵扣亏损时,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因此,根据暂时性差异产生原因的不同,可以将亏损企业的暂时性差异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因发生亏损而产生的(视同)暂时性差异,另一种是除亏损之外原因而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本文拟借助于一个实例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例:宝华公司于2007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宝华公司2007年度会计账面亏损为140万元,假设本年度没有发生除税前亏损之外的暂时性差异,在相关业务中也不存在永久性差异,因此可以结转至以后纳税年度在税前弥补的亏损与会计的账面亏损相等。

1.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在2007年12月31日对因发生亏损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当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按照预期弥补该亏损期间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进行计量。2007年度宝华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但是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将于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2008年及以后年度宝华公司所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来利用该可抵扣亏损,因此在2007年年末已按预期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25%确认该纳税年度因亏损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35万元(140×25%)。相关会计分录为:借:递延所得税资产———亏损(2007年度)35;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35。

2.2008年度宝华公司实现会计利润20万元,除2007年结转亏损的影响之外,本年度没有其他暂时性差异。本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本年度的会计利润总额=20(万元),应全部用于弥补2007年度结转的亏损;弥补亏损后的应纳税所得额为负,故本年度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但应转销2007年度因该亏损所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转销金额为5万元(20×25%)。

所得税费用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计算出来的,在没有发生永久性差异,并且不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费用的情况下,企业当期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的税前会计利润总额与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之乘积,与当期是否需要弥补以前年度结转的税前亏损无关,因此本年度的所得税费用为5万元(20×25%),相关会计分录为: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亏损(2007年度)5。

3.2009年度宝华公司的会计利润为零,本年度计提坏账准备40万元,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所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得在税前扣除。2009年度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0+40=40(万元),该应纳税所得额需要用于弥补2007年度结转的税前亏损,弥补亏损后的应纳税所得额为负,故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但是应将2007年度因发生该亏损所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予以转销,转销的金额为10万元(40×25%),应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为10万元,相关会计分录为: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10;贷:递延所得税资产———亏损(2007年度)10。同时还需要另做一笔会计分录反映因计提坏账准备所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费用,该会计分录为: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坏账准备(2009年度)10;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2009年度)10。

为何要做该笔会计分录呢?因为本年度宝华公司的税前会计利润为零,其在利润表中反映的所得税费用也应该为零。倘若不做该笔会计分录的话,本年度的所得税费用就不为零了,同时,也就无法将本期所计提坏账准备的纳税调整过程在会计账面上反映出来。可以将上述两笔会计分录合并为: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坏账准备(2009年度)10;贷:递延所得税资产———亏损(2007年度)10。

4.2010年度宝华公司税前会计利润总额为30万元,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20万元。本年度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30+20=50(万元),需要用于弥补2007年度尚未弥补完的亏损,本年度补亏后的应纳税所得额为负,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应转回2007年度因发生亏损所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7.5万元(30×25%),同时确认所得税费用7.5万元。至2010年年末,2007年度发生的可以结转以后年度抵扣的税前亏损中尚未弥补的金额为30万元(140-20-40-50)。 (1) 会计利润部分弥补亏损的会计分录为: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7.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亏损(2007年度)7.5。 (2) 本年度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弥补亏损的会计分录为:借:递延所得税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2010年度)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亏损(2007年度)5。将会计分录 (1) 与 (2) 合并: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7.5,递延所得税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2010年度)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亏损(2007年度)12.5。

5.2011年度实现税前会计利润50万元,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60万元,转回2009年度已计提的坏账准备10万元。因转回的该坏账准备在计提时已做纳税调增,并且影响了转回当期的损益,故对此应该做纳税调减。本年度弥补2007年度结转亏损后的应纳税所得额70万元(50+60-10-30),应交企业所得税17.5万元(70×25%)。转回2007年度因发生亏损所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7.5万元(35-5-10-12.5),转回2009年度因计提坏账准备所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10×25%)。本年度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所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15万元(60×25%),应确认所得税费用12.5万元(50×25%),其中当期所得税费用为2.5万元[(50-30-10)×25%],递延所得税费用为10万元(7.5+2.5)。其已将转回坏账准备对本期损益的影响剔除,因为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转回的资产减值准备虽然增加了本期的会计利润,但该部分不属于应纳税所得,在计算转回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做纳税调减,其对损益的影响应通过递延所得税来反映。相关的会计分录如下: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10、———当期所得税2.5,递延所得税资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11年度)1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亏损(2007年度)7.5、———坏账准备(2009年度)2.5,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7.5。

暂时的反义词 篇4

暂时造句

电的`流动只持续短暂时间。

我们暂时在这里搭个棚吧。

那件事可以暂时搁着不管。

我暂时撇开她,给你写信。

你要暂时放弃这个念头。

这事暂时不要嚷嚷出去。

这至少使我暂时摆脱了僵局。

我们必须暂时进行整顿。

事情就暂时停顿在那里。

在这里,战线暂时稳定下来。

它们的存在只是暂时的。

这事我打算暂时搁一搁。

他是暂时代理她的职务。

我们可能暂时会有麻烦。

此后蛮族暂时被制止了。

我暂时和婶母住在一起。

它暂时作为情报局重新出现。

我暂时寄宿在朋友家里。

我们将暂时用那个引擎代替。

我想我们暂时只能做到这一步。

这些美国人暂时似乎还没问题。

大风雪造成了交通的暂时停顿。

该服务提供商暂时不提供注册。

那辆旧汽车暂时搁置等待修理。

我将暂时告假,日后准时报到。

他为穷人提供暂时的安身之处。

我暂时还要秘而不宣。

暂时没有再遇上激流。

中国影市现状是暂时性调整 篇5

多年来高歌猛进的中国电影业似乎正在遭遇“寒潮”。一方面,票房的增长速度显著下滑,今年上半年票房涨幅为22%,远低于去年同期的48%,今年全年600亿元的总票房目标恐难实现。另一方面,在政策监管收紧的影响下,很多电影企业的资本运作也受到阻碍,例如万达院线最近宣布中止对万达影视的重组计划。一时间,出现了一些唱衰中国电影市场的声音。

但在笔者看来,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呈现的状况是暂时性调整,长远来看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潜力仍然很大,远未达到增长的天花板。在巨大的人口基数支持下,中国电影还有极大消费空间有待挖掘。中国观众的年均观影次数只有1次左右,相当于美国的1/4。各种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观众的观影需求正日益高涨,但这种需求并未得到很好的满足。有的时候,观众处于有观影诉求但却无好片可看的尴尬境地。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在电影制作领域,中国电影内容质量提升的速度未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和观众日益提高的欣赏水平。很多电影尽管投入巨资制作,如最近上映的《封神传奇》,因创作上的缺陷遭遇了全民吐槽。电影作为工业化产品,不能苛求上映的部部都是惊艳之作,但也应不失标准化、类型化的基本水准。中国电影创作水准最终提升的高度,将从根本上决定中国电影市场增长的速度。

其次,中国电影存在发行模式单一的问题。几乎所有影片采取的都是“全面铺开”的模式,抢夺排片率,卻没有针对不同类型电影的特点建立不同发行模式。这导致电影扎堆上映,竞争激烈,很多电影的市场潜力未能得到充分释放。例如一些艺术电影,每每在商业大片挤压下败下阵来,落得在影院“几日游”的命运,等到影片口碑发酵扩散开来,观众已难觅其踪迹。建构多元化的中国电影发行体系,通过“长线发行”“渐进式发行”等创新手段使更多电影票房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有待成为未来中国电影保持增速的重要手段。

再者,中国电影未能形成区隔化的电影放映体系,局限了影院市场容纳的电影数量,也影响了影院的经营效率。截至目前,中国影院总数已超过6000家,银幕总数超过3.7万块,接近北美市场4万块的体量。但中国每年公映电影的数量为300多部,远低于美国的六七百部。归根结底,美国影院有意识对电影供应进行区隔是重要原因。例如,方圆1公里内的两家影院,除少数重磅大片两家都放映外,其他放映的电影可能都不一样。这既给了观众更多选择空间,也避免两家影院间的过度竞争。在中国一线城市的一些热门商圈,业已出现影院数量过多、恶性竞争的状况,建立这种区隔体系可能是一种解决方案,也将促进票房潜力的发挥。

总的看来,当前市场增速的下滑并不足以唱衰中国电影业,但值得业内警醒,过往粗放式的经营方式将越来越难维系中国电影的高速发展。要进一步挖掘中国观众的观影消费潜力,需要提升中国电影产业运营的精细化程度,解决上述的几大重要问题。

暂时性差异的税务与会计处理 篇6

在纳税上出现“先不交后交”的差异, 当会计确认的收益大于税务确认的收益时, 就会产生暂时性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当期, 按会计口径计算的所得税费用大于按税务口径计算的应纳税额, 大于的部分要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会计要在贷方处理;但在未来期间, 即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 会计因在“当期”已经将这个“差异”确认过了, 不能再次确认了, 而税务该按其口径将这个“差异”确认为收益了, 这时候按税务口经计算的应纳稅额就会大于按会计口径计算的所得税费用, 大于的部分即是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数额, 会计在借方处理即是转回了递延所得税负债。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通常产生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在这种情况下, 由于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当期的计税基础, 大于的部分即增加的资产, 会计要作为收益计入税前会计利润;但税收因这部分收益没有实现, 没有计入或增加税务利润, 即税前会计利润大于税务利润, 当期的所得税费用大于当期的应纳税款, 比如企业的一项l 000 000元的金融资产, 在持续期间增值了200000元, 依据会计准则这个增值要计入当期资产的价值, 将资产增加到1 200000元, 增值的200000元要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当期利润, 即增加税前会计利润, 但依据税法, 这个增值当期没有变现, 就不应计入计税基础, 要等后期变现时, 即取得所得时, 再计入税务利润征收企业所得税。这样, 1 200 000元的资产账面价值与1 000 000元的计税基础就产生了200000元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这个差异企业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就是一种“先不交后交”的所得税费用。假设该企业不包括这200000元的收益的税前会计利润为2000000元, 暂不考虑该企业的其他纳税调整。企业当期应确认的税前会计利润为2 200 000元[2 000000+200000], 按25%的企业所得税率, 计算所得税费用550000[2 200 000×25%], 企业当期的税务利润2000000元, 应纳税额是500 000元[2000000×25%], 这样就产生了50 000元 (550000-500 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会计分录为:

再假设企业将该项金融资产后期变现时, 税前会计利润仍是2 000 000元, 所得税费用为500 000 (2000 000×25%) , 但此时税法应将200000的增值计入税前利润, 即税务利润为2 200000元, 应纳税款550 000 (2200 000×25%) 。其会计分录为:

这样, 就把前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在后期转回了。

二是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在这种情况下, 由于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当期的计税基础, 小于的部分即减少的负债, 会计要作为收益计入税前会计利润, 但税收因这部分收益没有实现, 没计入税务利润, 也即税前会计利润大于税务利润, 当期的所得税费用大于当期的应缴税款, 这样在纳税上也会岀现“先不交后交”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比如企业的一项10 00000元的金融负债, 依据会计准则, 要以公允价值计量, 且其变动要计入当期损益, 假设在持续该金融负债减少了200 000元, 当期会计核算要将负债减少到800000元, 减少的200000元要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当期会计利润, 即增加税前会计利润;但依据税法, 这个没有变现的收益不能计入计税基础, 要等后期其变现时, 即确认所得后, 再计入税务利润征收企业所得税。这样, 800000元的负债账面价值与1 000 000元的计税基础就发生了200 000元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这个差异也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假设该企业不包括200000元收益的税前会计利润为2 000000元, 暂不考虑该企业的其他纳税调整。企业当期应确认的税前会计利润为2200 000元 (2 000000+200000) , 按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 计算所得税费用550000 (2 200000×25%) ;企业当期的税务利润是2000000元, 应纳税额是500 000 (2 000 000×25%) , 这就产生了50 000元 (550000-500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在后期变现时也可以转回了。会计分录为:

再假设企业将该项金融资产后期变现时, 税前会计利润仍是2 000000元, 所得税费用为50 000 (2 000000×25%) ;但此时税法应将200 000的增值计入税务利润, 即税务利润为2 200 000元, 应纳税款550 000元 (2 200000×25%) , 这样就冲平了递延所得税负债, 也即转回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其会计分录如下:

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即是在纳税上出现“先交后不交”的差异, 当会计确认的损失大于税务确认的损失时, 就会产生这种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当期, 按会计口径计算的所得税费用小于按税务口径计算的应纳税额, 小于的部分要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会计要在借方处理;但在未来期间, 即处置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 会计在“当期”已经将这个“差异”确认过了, 不能再次确认了, 而税务该按其口径将这个“差异”确认为损失了, 这时候按税务口径计箅的应纳税额就会小于按会计口径计算的所得税费用, 小于的部分即是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数额, 会计在贷方处理即是转回了递延所得税资产。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也通常产生于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在这种情况下, 由于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当期的计税基础, 小于的部分即减少的资产, 会计要作为费用或损失计入了税前会计利润, 但税收不认同这些费用或损失, 不计入或减少税务利润, 即税前会计利润小于税务利润, 当期的所得税费用小于当期的应纳税额, 这样在纳税上就会出现“先交后不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比如企业的一项1000000元的金融资产, 在持续期间减值了200 000元, 依据会计准则这个减值要计入当期资产的价值, 将资产减少到800 000元, 而减值的200 000元要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当期会计利润, 即减少税前会计利润, 但依据税法, 这个减值当期没有兑现, 就不计入计税基础, 要等后期其兑现时, 即发生真正损失时, 再冲减税务利润征收企业所得税。这样, 800 000元的资产账面价值与1000000元的计税基础就发生了200 000元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这个差异企业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就是一种“先交后不交”的所得税费用。假设该企业不包括造200 000元损失的税前会计利润为2000000元, 暂不考虑该企业的纳税调整。企业当期应确认的税前会计利润为1 800 000元 (2 000 000-200 000) , 按25%的企所得税税率, 计算所得税费用450000 (1 800 000×25%) ;企业当期的税务利润是2000000元, 应纳税额是500 000 (2 000000×25%) , 这就产生了50 000 (500000-450 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会计分录为:

假设企业将该项金融资产后期变现时, 税前会计利润仍是2 000 000元, 所得税费用为500 000元 (2000 000×25%) ;但此时税法应将200000元的损失计入税务利润, 即税务利润为1 800 000元, 应纳税款450000元 (1800 000×25%) , 其会计分录如下:

这样, 就把前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后期转回了。

二是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在这种情况下, 由于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当期的计税基础, 大于的部分即增加的负债, 会计要作为费用或损失计入了税前会计利润, 但税收不认同这些费用或损失, 不计入或减少税务利润, 也即税前会计利润小于税务利润, 当期的所得税费用小于当期的应纳税额, 这样在纳税上也会出现“先交后不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比如企业的一项1 000 0 00元的金融负债, 依据会计准则, 要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要计入当期损益, 假设在持续期间该金融负债增加了200 000元, 当期会计核算要将负债增加到1 200 000元, 增加的200000元要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计入当期会计利润, 即减少税前会计利润;但依据税法, 这个没有发生的损失不能计入计税基础, 要等后期真正确认损失时, 再冲减税务利润征收企业所得税。这样, 1200000元的负债账面价值与1000 000元的计税基础就发生了200 000元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这个差异也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假设该企业不包括这200 000元损失的税前会计利润为2 000000元, 暂不考虑该企业的纳税调整。企业当期应确认的税前会计利润为1 800 000元 (2 000 000-200 000) , 按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 计算所得税费用450 000 (1 800 000×25%) ;企业当期的税务利润是2 000000元, 应纳税额是500 000 (2 000 000×25%) , 这就产生了50 000 (500 000-450 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在后期变现时也可以转回了。会计分录为:

再假设企业将该项金融负债后期按1800 000元交易时, 税前会计利润仍是2 000 000元, 所得稅费用为500 000 (2 000000×25%) ;但此时税法应将200000元的损失计入税务利润, 即税务利润为1 800000元, 应纳税款450000 (1 800000×25%) , 这样就冲平了递延所得税资产, 也即转回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其会计分录如下:

在企业实务中, 还存在一些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即因会计准则和税法确认资产式负债的基础不同而造成的差异。比如走超过扣除比例的广告费用, 超过部分的费用向下期递延时, 要确认暂时性差异。

举例说明如下:企业2014年发生了10000 000元广告费支出, 发生时已作为销售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 该类支出不超过销售收入15%的部分允许当期税前扣除, 超过部分允许向以后年度结转税前扣除。假设当期的没扣除广告费的税前会计利润为20000000元。

依据会计准则, 该广告费支出在发生时要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当期应确认的税前会计利润为10 000000元 (20000 000-10 000 000) , 按25%的税率计算所得税费用2 500000元 (10 000000×25%) ;因税法只允许广告费按销售收入的1 5%扣除, 即在税前扣除6 000 000 (40 000 000×25%) , 企业当期的税前利润是14 000 000元 (20 000 000-6 000 0 0 0) , 应纳税额是3 500000元 (14 000 000×25%) , 这就产了1 000000元 (3 500000-2500 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会计分录为:

剩余的4 000 000元计入下期税务利润时, 假设税前会计利润仍是20000 000元, 当年企业销售收入40000 000元。据此计算的所得税费用为50 000000元 (40 000 000×25%) ;但此时税法应将4 000 000元的广告费计入税务利润, 即税务利润为16 000 000元, 应纳税款4000 000 (16000000×25%) , 这样冲平了以前的差异。其会计分录如下:

对于企业依据会计准则计入当期损益但依据税法必须递延的费用, 应视为资产, 在当期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并在后期转回。

暂时性 篇7

期待已久的正式业务牌照迟迟不见踪影,因实名制落实不力而屡遭质疑批评,用户发展速度逐渐放缓,ARPU值依旧低位徘徊……2016年对于虚拟运营商而言可谓是“流年不利”。

从另一个角度看,过去两年尤其是2015年虚拟运营商一路高歌猛进,背后却隐藏着很多问题和矛盾没有解决。如今表面看来整个行业暂时性“失速”,实际上各大虚拟运营商已经开始直面矛盾、解决问题,为后续的长远发展积蓄力量。

百花齐放差距渐显

据统计,截至2016年6月底,获得移动转售业务牌照的企业中共有41家正式开通了虚拟运营业务。截至8月底,我国虚拟运营用户数达到3600万户,其中中国联通用户数最多,占比为80%左右,中国电信的用户不到200万户,中国移动的用户约为600万户。虚拟运营商方面也明显拉开了差距,用户规模超过100万户的有8家。从地域来看,虚拟运营用户最多的是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和北京,用户数合计占比达46%。

可圈可点的是,虚拟运营商在通信产品设计、内部资源协同、跨界融合等方面进行了很多创新和尝试,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和市场的关注。例如,在通信产品设计层面,以蜗牛移动、天音移动、爱施德和远特通信为代表的虚拟运营商,推出了用户按需定制服务,无门槛和套餐约束,并且开通了多人共享和业务互转模式;在跨界融合创新方面,以分享通信和红豆集团为代表的企业提供了金融服务、教育服务和企业信息化服务等。

此外,2016年部分虚拟运营商扩大与基础运营商的合作,例如联想懂的通信、鹏博士、星美通信、长江时代等牵手中国联通,小米移动、用友移动、平安通信等扩大试点城市范围,从而为虚拟运营业务的开展赢得了更多空间。

实名制的“阿克琉斯之踵”

回顾2016年,实名制成为虚拟运营商心头挥之不去的痛。4月3日,央视新闻频道以“失控的170号段”为主题,报道了虚拟运营商实名制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一石激起千层浪,社会各界对虚商的批评声四起。

此前,虚拟运营商为了发展速度的确存在实名制落实不到位、渠道商不看身份证或者冒用身份证批量开卡的问题,为诈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一时间,来自170和171的骚扰、诈骗电话和短信数量骤增。腾讯手机管家的大数据监测发现,近44%的诈骗短信来自170/171号段。

为此,工信部相关司局紧急约谈部分虚拟运营商,责成其立即整改,并于2016年4月27日出台了《关于加强规范管理促进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虚拟运营企业做好实名制工作。各大虚拟运营商也纷纷将实名制作为一道“红线”,通过自查自纠、用户信息补登记、关停非实名号卡等,紧急补上实名制登记这一课。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期,连续数起大学生助学金被骗的事件,又因为骗子用170/171号码作案而将虚拟运营商推至风口浪尖,工信部为此将实名制执行情况作为是否颁发移动转售正式牌照的“一票否决项”。

噪声习服对暂时性听阈位移的影响 篇8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9年9—12月从某学校2009级新生中招募志愿者,使知情同意;选择听力正常[各频率听阈下降均小于25 dB(A)]、身体健康、无强噪声暴露史及不良用耳习惯的同学240名(年龄15-25岁)作为研究对象。

1.2 分组

将选取的240名受试对象随机分成习服组120人(其中男60人,女60人)和对照组120人(其中男60人,女60人)。

1.3 噪声暴露

在本底噪声小于40 dB的实验室(8 m×6 m×3 m)内,使用家庭用CD机作为音乐噪声发生器、雅马哈MG166E调音台和BT-750型音频功率放大器产生试验所需的声场,扬声系统由正面对置的2只音箱组成。观察对象静坐于实验室内音箱所对范围进行噪声暴露。暴露区内声压级无论在时间还是在空间上变动均小于5 dB(A)。习服组先接触声压级(SPL)为80~85 dB(A)SPL、中心频率为0.5 kHz的音乐噪声,连续暴露6 d,每天4 h;休息2 d后,受试者听力完全恢复正常;再接受高强度音乐噪声暴露[强度为95~100 dB(A)SPL的中高频噪声],连续观察6 d,每天3 h。对照组不经噪声习服,直接接受高强度音乐噪声暴露(强度为95~100 dB(A)SPL的中高频噪声),连续观察6 d,每天3 h。

1.4 听阈值的测定

①主要仪器为SANLING EP304A型听觉试验仪(华东师范大学科技仪器厂);②习服组于适应性暴露前、每天适应性暴露后、强噪声暴露前、每天强噪声暴露后测量其听阈值,并计算出适应者的平均TTS;对照组于强噪声暴露前、每天强噪声暴露后测量其听阈值,并计算出对照组的平均TTS。

1.5 抗氧化酶活力及脂质过氧化产物的检测

①主要仪器有722-N型可见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箱和TGL-16C高速台式离心机;②习服组于适应性暴露前、适应性暴露6 d后及暴露于强噪声环境6 d后各抽取上肢静脉血二三毫升,取血时间为试验结束后1 h。对照组于强噪声暴露前、强噪声暴露6 d后采血,方法同习服组。将血液置于7%的枸橼酸钠溶液抗凝管中,混匀后取全血30 μl用于测定外周血全血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再离心取上清液,测定外周血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的含量。测试所用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

1.6 质量控制

①使其中心频率控制在需要频率;②测定室内噪声强度波动不超过5 dB(A);③保持室内环境的稳定;④试验前,给试验对象讲解详细的试验流程,取得理解和配合;⑤告知受试对象在试验及休息期间不戴耳机不饮酒或服镇静药,不接触高噪声环境。

1.7 数据分析

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及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听阈值结果

适应性暴露TTS呈减小趋势,暴露第1天与第4天比较,前3个频率的TTS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第5、6天差异更为显著(P<0.01);在强暴露过程中两组TTS均呈增大趋势,但同时期同频率习服组TTS值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注:与第1天暴露后进行比较,*p<0.05,**p<0.01。

2.2 抗氧化酶活力及脂质过氧化产物测定结果

习服组和对照组血清中MDA含量、SOD和GSH-Px的活力在暴露于噪声前无统计学差异。但习服组在暴露于适应性噪声后MDA含量、SOD和GSH-Px活力均较适应性暴露前明显增高(P<0.01)。当再暴露于高强度噪声后,MDA含量进一步增高,但显著低于对照组(后者含量较暴露前明显增高);SOD和GSH-Px活力进一步升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后者酶活力亦较暴露前有所增加)。见表3。

注:n=120,习服组与对照组在同一时间、同一频率下比较,*P<0.05。

注:n=120;与适应性暴露前相比,*P<0.01;与适应性暴露前比,▲P<0.01;与同时期习服组比,△P<0.01。规定每ml反应液中SOD抑制率达50%时所对应的SOD量为1个亚硝酸盐单位(×103单位/L)。规定每0.1 ml血清在37℃反应5 min,扣除非酶促反应作用,使反应体系中GSH浓度降低1 μmol/L为1个酶活力单位。

3 讨论

噪声对听觉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听觉敏感度下降,阈值升高,语言接受和信号辩别力变差,严重时可造成耳聋,噪声引起的听力改变,称为听力阈移或听力损失,听力阈移又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本试验引起的听力阈移为暂时性听力阈移,是可恢复的。实验表明,噪声习服组暴露于高噪声中暂时性听力阈移明显小于直接暴露组(p<0.05)。机体通过酶系统非酶系统产生氧自由基,它们能攻击生物膜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引发脂质过氧化反应,形成脂质过氧化物,如MDA,引起细胞损伤[2]。血浆中MDA的含量可反映机体内脂质过氧化的程度。正常情况下,机体内存在许多抗氧化酶如SOD、GSH-Px等可以防过度氧化。SOD对机体的氧化和抗氧化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undefined),保护细胞免受损伤[3,4,5,6]。GSH-Px是机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重要的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酶。它特异性地催化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过氧化氢的还原反应,可以起到保护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作用。我们观察到,在噪声暴露过程中,MDA的含量随着暴露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这表明噪声刺激使机体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SOD和GSH-Px的活力均出现了显著性升高,这说明随着机体自由基的生成和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增强,机体内抗氧化酶的活力随之增加。但噪声习服组在高强度噪声暴露过程中抗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同期直接暴露组,说明抗氧化酶可能在噪声适应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摘要:目的 研究噪声习服对暂时性听阈位移(TTS)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选取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习服组和对照组。习服组先经噪声适应性暴露,然后与对照组同时暴露在强噪声环境中。测定研究对象的TTS及外周血血浆中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量。结果 在预暴露于适应性噪声6d的过程中,习服组TTS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血清中脂质过氧化产物含量及抗氧化酶活力均呈现出增高的趋势。在暴露于强噪声环境6d的过程中,习服组与对照组TTS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但同时期同频率习服组TTS值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对象的脂质过氧化产物含量、抗氧化酶活力均表现出升高的趋势,且习服组的抗氧化酶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脂质过氧化产物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噪声习服同样可对机体产生保护作用,且噪声习服的保护机制与脂质过氧化、抗氧化有关。

关键词:噪声习服,暂时性听阈位移,血清,抗氧化酶,脂质过氧化产物

参考文献

[1]何作顺.噪声习服预防噪声性听力损失研究概况[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4,6(2):123-125.

[2]Attamsio G,Quaranla N,Sallustio V.Development of resistance to noise[J].Seam Audiol,1998,27(Suppl48):45-52.

[3]左红艳,吴铭权,崔博,等.噪声习服对听觉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探讨[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5,21(4):462-265.

[4]方允中,李文杰.自由基与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147-153.

[5]田传胜,王生,孙菲,等.噪声适应性暴露对人体血清中丙二醛含量的影响[J].中国职业医学,2006,33(3):188-190.

负债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问题探究 篇9

一、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实质

1. 负债的计税基础之通俗理解。

CAS 18规定: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相比资产的计税基础定义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 其复杂迂回令人考量。资产的计税基础核心是“未来可抵扣”, 如果按照“负债是负资产”的原理推论, 则负债的计税基础是“负的可抵扣”, 也就是“未来不可抵扣”。一般情况下, 负债的确认和清偿不会影响企业的应税利润, 也就不涉及企业所得税及其税前可抵扣金额。例如, 企业赊购原材料而产生的应付账款, 当期确认和未来清偿时都不影响企业损益, 因此该负债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抵扣。而原材料资产则相反, 它的流转将计入成本费用进而影响企业损益, 因此其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抵扣。同时涉及资产 (成本费用) 和负债的经济事项, 负债显然不可以重复抵扣;其他与负债有关的经济事项如涉及负债本身增减变动和涉及所有者权益, 都与企业损益和“税前可抵扣”无关, 因此负债的计税基础核心是“未来不可抵扣”。

2. 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判断。

通俗地理解, 会计对负债的计价为账面价值, 而税法对负债的计价为计税基础, 计价不同就会产生差异, 即:差异=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未来不可抵扣金额) =未来可抵扣金额, 反映为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不同, 继而产生不同的纳税后果和影响。

(1) 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 产生未来可抵扣差异。这种结果往往发生在与负债相关的费用计入当期的会计利润但被税法要求计入另一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例如, 会计上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计量的预计负债100万元, 而税法规定这些售后服务费用应于未来实际发生时才允许税前抵扣, 即当期确认的与预计负债相关的销售费用不得在当期税前抵扣, 而在未来期间清偿时才可以抵扣, 因此其计税基础“未来不可抵扣金额”为零, 预计负债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100万元, 反映为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产生暂时性差异。纳税后果和影响是:因预计负债确认相关的销售费用减少了当期会计收益, 按照税法规定调整增加当期应税所得而纳税, 但可递延到实际发生售后服务费用即预计负债清偿时调整减少应税所得而减税, 所以这个差异是暂时性的、可抵扣的, 超过以会计收益为基础而多交的所得税形成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 在未来期间抵税。

(2) 账面价值等于计税基础, 不产生差异。这种结果往往发生在与负债相关的费用计入当期的会计利润但税法不允许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时。前述的预计负债100万元如果是由于债务担保而发生, 税法规定无论是否实际发生均不允许税前扣除, 即与预计负债相关的“营业外支出”均不得在当期确认和未来清偿时税前抵扣, 因此计税基础“未来不可抵扣金额”为100万元, 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一致, 不产生暂时性差异。纳税后果和影响是:因预计负债确认相关的营业外支出减少了当期会计收益, 按照税法规定在确认当期“一次性”调整增加应税所得纳税, 仅影响发生当期, 对未来期间计税不产生递延影响, 所以这个差异是“一次性” (永久性差异) 不可递延的。

(3) 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 产生未来应纳税差异。这种结果往往发生在负债按公允价值计量, 但其计税基础并无改变。比如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负债原成本100万元, 由于其公允价值下降20万元使得负债的账面金额减少至80万元, 但税法规定持有期间其公允价值的变动不得在税前抵扣或加计, 相关损失或利得将于未来负债清偿时才能税前抵扣或加计。由于该金融负债初始确认的100万元与损益无关, 因此计税基础“未来不可抵扣金额”为100万元, 与账面价值一致, 而后续计量的公允价值变动导致金融负债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20万元, 反映为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产生暂时性差异。纳税后果和影响是:因金融负债确认的相关“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了当期会计收益, 按照税法规定不计入应税所得, 应调整减少当期应税所得而减税, 递延到实际清偿负债利得实现时调整增加应税所得而纳税, 所以这个差异是暂时性的、应纳税的, 低于以会计收益为基础而少交的所得税形成一项递延所得税负债, 在未来期间纳税。

3. 负债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实质。

当一项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时意味着“未来可抵扣金额”为负数, 表面看颇让人疑惑, 其实, 如同在只确定了借方性质的账簿中登记贷方金额用红字表示一样, 这个“负数”就是“未来可抵扣金额”的反向, 即“未来不可抵扣金额”, 其纳税影响是未来不可抵扣金额将增加应税所得及其所得税。

最终可以归纳出一般规律:依据税法对负债的计价 (计税基础) 及其与会计账面价值是否产生差异和产生何种差异, 取决于这项负债的确认与计量是否涉及损益, 以及涉及的损益税前是否可以扣除 (加计) 和可以扣除 (加计) 的期间。

二、实例分析

例:甲公司经批准于2009年1月1日按面值发行5年期一次还本的可转换公司债券 (简称“可转债”) 1亿元, 款项已收存银行, 债券票面年利率为6%, 实际利率为9%, 利息按年支付。债券发行1年后可转换为普通股股票, 初始转股价为每股10元, 股票面值为每股1元。甲公司将发行的可转债划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 其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将负债和权益成分进行分拆:

可转债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100 000 000× (P/S, 9%, 5) +100 000 000×6%× (P/A, 9%, 5) =100 000 000×0.649 9+100 000 000×6%×3.889 7=88 328 200 (元)

可转债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100 000 000-88 328 200=11 671 800 (元)

计算可转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及递延所得税:88 328 200 (账面价值) -100 000 000 (计税基础) =-11 671 800 (元)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2 917 950元 (11 671 800×25%) , 冲减权益成分。

如果可转债以面值支付不会产生纳税后果, 该债券的计税基础为1亿元。如果该债券以0.88亿元偿付则会形成应税收入, 从而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0.12亿元。由于此暂时性差异是因为权益部分的初始确认而产生, 相关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

账务处理如下: (1) 初始确认。借:银行存款100 000 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11 671 800;贷:应付债券——面值100 000 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8 753 850, 递延所得税负债2 917 950。 (2) 年末确认利息费用, 支付利息。借:财务费用7 949 538 (88 328 200×9%) ;贷:应付利息6 000 000 (100 000000×6%) ,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1949538 (7949538-6 000 000) 。借:应付利息6 000 000;贷:银行存款6 000 000。 (3) 调整递延所得税负债。借:递延所得税负债487 384.5[2 917 950+ (88 328 200+1 949 538-100 000 000) ×25%];贷:所得税费用487 384.5。 (4) 假定2010年1月份债券持有人将债券全部转换为股份, 甲公司发行的股票数量为1 000万股。借:应付债券——面值100 000 000;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9 722 262, 股本10 000 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80 277 738。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8 753 850, 递延所得税负债2430565.5;贷:资本公积——股本溢价11184415.5。

1. 可转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是否涉及损益。

按照一般规律, 差异的产生应涉及损益, 可是可转债在初始确认阶段的分拆没有涉及损益, 照理不应产生差异。但分拆反映了两个交易:一是以折价8 832.82万元发行了1亿元的债券 (因为市场利率高于债券票面利率) ;二是以1 167.18万元发行了“股份转换权”。尽管两者不能像可分离交易债券那样分开交易, 但后者在转股前增加了所有者权益 (资本公积) 即增加了“综合收益”, 以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875.385万元列入资本公积, 同时形成了递延所得税负债。在后续计量阶段, 利息的摊销涉及损益, 但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一致, 不产生差异, 即使存在实际利率超过规定不得扣除的利息也属永久性差异而非暂时性差异。最终因分拆导致可转债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的差异, 实质上是权益项目所产生而反映在负债的初始确认上。

2.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是否合理。

上例中的应纳税差异形式上是但实质上不是由负债的初始确认产生, 所以其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导致非常规的纳税结果: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并没有在未来清偿负债时产生 (或增加) 应纳税所得额并增加应交纳的所得税, 问题就在于可转债的两种预期清偿方式都不会影响应税利润:如果债权人不转股则按债券面值1亿元 (而不可能按账面价值) 以现金清偿;如果债权人行权转股还是按债券面值以权益工具清偿, 债务人并未减少清偿负债的经济利益流出而产生应税收益, 而且在初始分拆时增加的所有者权益 (资本公积) 其实与股本增加相关, 将其作为“综合收益”而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似乎不太合理, 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应该充分考虑负债清偿的预期方式。

3. 可转债分拆是否有必要。

分拆导致资产负债表上初始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 这似乎与“不低估负债不高估权益”的会计原则相悖, 而分拆后的处理结果是所有者权益总额增加了146万元多, 其来源是分拆的权益部分相应负债 (利息调整) 通过计提利息费用而计入当期财务费用且税法允许税前扣除, 本来当期损益只应承担支付的票面利息600万元, 多计的并不需要支付的利息近195万元其中146万元最终增加了不可作为利润分配的股本溢价, 而另外49万元冲减了所得税费用, 导致税后可分配利润增加。另外, 可转债的主合同是负债, 其嵌入的“股份转换权”类似或有事项, 初始就将转换权确认为所有者权益有失谨慎。如果将可转债作为整体负债不作分拆, 等于按面值发行, 最终负债按面值以权益清偿, 其所有者权益总额还是1亿元, 核算程序简单, 同时可以通过附注披露可转债信息。可以说, 分拆和不分拆各有利弊。

摘要:本文结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 对负债能否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问题进行探讨, 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参考文献

暂时性 篇10

扬子晚报讯:小琳假期和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外出赏风景、登山、漂流,旅途归来后,突然发现自己一直很准时的“好朋友”两个月都没来了。她到医院诊治,医生告诉她是旅途劳累引起的暂时性闭经。

专家释疑:闭经是女性到了一定年龄都会发生的现象,但时下很多女性还未到闭经年龄就提前闭经,这是由很多因素导致的,假期外出旅游便是其中之一。

在旅游过程中,赏风景、玩漂流、登山望远等,既惊险刺激又劳累。在这种精神过度紧张、身体疲劳的状态下,身体随之发生应激反应,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和皮质激素增加,刺激垂体分泌应激激素,使促性腺激素分泌下降,导致正常的月经周期发生改变,从而出现暂时性闭经现象。

健康tip:外出旅游时,要妥善安排,劳逸结合,晚上更要好好休息,缓解疲劳,放松情绪,解除兴奋、紧张状态。注意膳食均衡。

暂时性闭经一般不需药物治疗,月经自然会恢复正常。但如果紧张兴奋状态已解除仍不见月经来潮,或月经持续三个月不来潮者,甚至出现胸闷、腰腹酸胀坠痛、头晕等不适症状就应及早诊治,防患于未然。

初春当心“裙装病”

潍坊晚报讯:20岁的姚小姐属于“时尚达人”,刚到初春,立马换上了春装短裙,只穿一双过膝的长靴。可两天后她发现自己的大腿外侧出现了紫红色的硬结,又痒又痛,擦药后症状一直未能缓解。专家提醒:初春时节乍暖还寒,爱穿裙装的女性要注意腿部保暖以防“裙装病”。

专家释疑:一般来说,气温在16℃以上,穿裙子不会对身体有害。但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气温常在10℃以下。其实,这时节匆忙着裙装,寒冷的空气会刺激皮肤毛细血管,致使表皮血流不畅,脆弱的脂肪细胞也会因寒冷而变性。在大腿、臀部等皮下脂肪层较厚的部位,因神经末梢较少,局部对寒冷感觉迟钝,容易出现杏核大小的单个或多个硬块,表皮呈紫红色,触摸较硬,伴有轻度痛、痒,重者还可引起溃破,这就是寒冷性脂膜炎。因此病多见于20岁上下的爱穿裙装的女性,故而被称之为“裙装病”。

健康tip:倡导“春捂秋冻”,初春时节要注意保暖,多多活动锻炼。

选用薄呢、粗纺花呢、灯芯绒、毛织品及加厚的化纤等厚实的衣料制作裙子。裙子的长度以过膝10厘米以上为宜,同时,着裙时配穿过膝的长袜。

留心气温日差的变化,晴天的中午前后气温较高,此时女性外出穿裙装,可尽显裙装风采;而清晨和傍晚气温则较低,此时着裙装要谨慎。

发生“裙装病”后,轻者适当增加衣裤,做好保暖如用热水毛巾或热水袋局部外敷,数周后即可自愈。症状较重,特别是已发生溃破者,则须去医院诊治。

少女阴道炎未必与性有关

家庭与生活报讯:少女叮叮因为下腹部不适在母亲陪伴下到医院检查,却被诊断患有念珠菌性阴道炎。叮叮的妈妈大惊,医生却答复说“少女阴道炎未必与性有关”。

专家释疑:念珠菌性阴道炎,人们习惯称霉菌性阴道炎,是少女阴道炎中最常见的一种,其致病菌为念珠菌。正常健康女性阴道内有念珠菌寄生,但菌量很少,一般并不引起症状。但当全身及阴道局部抵抗力下降,阴道内的念珠菌大量繁殖,才可能转化为致病菌,导致阴道炎的发生。

未婚少女罹患此病与阴道内外的环境改变密切相关。如在公共场合接触到了阴道炎患者接触过的物品,如浴盆、脚盆、浴巾、毛巾等;经期不注意个人卫生,不清洗阴部,卫生护垫或卫生巾更换不及时等,导致细菌感染;滥用抗生素和洗液以及频繁地冲洗阴道等,这些都是没有性生活的女性容易患上阴道炎的原因。可见,阴道炎并非仅是已婚女性或是有过性生活的女性的专利。小部分患者也可以通过性生活直接传染,但是,性传播不是念珠菌性阴道炎主要的传播途径,更不是唯一的传播途径。

健康tip:未婚少女一旦患了念珠菌性阴道炎,切忌惊恐、害羞,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注重个人卫生,浴巾、洗脚毛巾和脚盆要专用,衣物要单独洗涤、放置,棉织内裤要用开水烫过,尽可能在日光下多晒。不要穿紧身尼龙裤、化纤织物的内裤和连袜裤。洗澡改用淋浴。

打印机使用劣质碳粉,写字楼白领患上尘肺病

沈阳晚报讯: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在写字楼办公的刘小姐最近特别难受,到医院被诊断为“尘肺病”!她感到很纳闷:自己的办公环境干净,远离粉尘,怎么会得这种怪病呢?经调查,导致她患病的元凶竟是办公室的打印机里的劣质碳粉!

专家释疑:尘肺病是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粉尘是导致职业病最主要的危害因素。打印机墨盒内的合格碳粉,主要由树脂和黏合剂等组成,打印机在定影加热时会释放出颗粒物。颗粒物对人体的作用取决于颗粒的粒径大小和化学成分,粒径小的颗粒物会随着呼吸渗入人体肺部,沉积在肺泡内。而劣质碳粉大多采用碳黑做原料,大都含有多环芳烃系列及二甲基硝胺等有毒物质。这些物质可在打印机工作时挥发出来,经常接触这种不合格的碳粉,人体会吸入较多的有毒颗粒并在肺部沉积,使肺组织逐渐发生纤维化改变,有效的呼吸面积减少,从而导致尘肺病的发生。

健康tip:保持办公室空气流通,空調房内更应注意开窗通气。在室内摆放绿色植物,帮助净化空气。

使用正规公司或品牌环保的打印机硒鼓,勿在办公室内为打印机墨盒内添加碳粉,将打印机摆放在通风的地方,以助有害气体和有毒颗粒的散发,从而减少有毒粉尘的吸入。

在耳骨上打洞致面瘫

台州晚报讯:内蒙古某大学一名女生,在一只耳朵的耳骨上打了6个耳洞,之后她常感不适,医生诊断其有面瘫倾向。专家提醒,耳骨打洞当心导致面瘫。

专家释疑:面瘫是由于面神经受损后出现的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障碍,比如口、眼歪斜等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病症。面神经离开大脑后穿行于颞骨内,行程长,所有周围器官、组织如外耳、中耳等感染,都可能导致面神经炎,甚至发生面瘫。

耳朵是人体的听觉器官,其耳廓由弹性软骨做支架,表面覆盖皮肤,耳廓下部无软骨,仅由皮肤及脂肪组成耳垂。耳廓的血液循环较差,术后发生感染的几率高,且感染后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也较差,如果打耳洞时消毒不严格发生感染或感染控制不好,不但可发展成耳廓软骨膜炎导致耳廓挛缩畸形,还可诱发面瘫。最后,由于面神经距离耳廓较近,打洞时部位选择不当,不慎伤及面神经,也可造成面瘫。

健康tip:到正规的专业美容院,在专业医生的无菌操作下安全实施打耳洞术,术后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发生疼痛、肿胀、分泌物增多时,及早就医。

6.72万元金丝美容换来苦不堪言

南方日报讯:肖小姐通过朋友得知,实施金丝美容手术可以达到定格、美白、抗皱、留住青春的效果。于是,她分两次向×公司交纳了金丝美容费67200元,并在×公司某纤体美容会所接受了全脸金丝植入术。术后,她非但没有看到预期的美白靓丽效果,反而开始出现右脸跳动及红肿等过敏反应,她为此苦不堪言。

专家释疑:金丝美容是将0.1毫米直径的金丝植入女性面部,通过让黄金与皮肤长期接触,释放出活性金,使皮下组织固定,从而延缓皮肤衰老,保住青春。

通常金丝植入皮下后,皮肤会产生保护性排斥反应,在金丝周围发生纤维增生,理论上把皮肤“拉紧”或“吊起”,达到防止皮肤起皱、松弛下垂的目的。但是,由于金丝离子是重金属,植入皮下后对人体本身有害,加之身体对异物的排他反应,金丝可穿透皮肤冒出体外,一旦感染,易出现肿胀、流脓等症状。如果金丝在皮下断裂、游走,不但给金丝取出造成困难,严重的可导致面部神经损伤,甚至失明、毁容等。

上一篇:权责发生制政府预算下一篇:小学教学方法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