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P综合实训

2024-05-08

AHP综合实训(精选七篇)

AHP综合实训 篇1

关键词:AHP综合实训,网络课程资源,利益相关者,评价

综合实训课程,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载体。综合实训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综合实训课程资源的建设质量与应用效果。然而纵观近年来的研究文献,对综合实训网络课程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资源建设、平台建设,课程

面研究较少,现有的评价研究主要集中于从课程角度的整体教学效果的评价,缺少对综合实训教学利益主体间关系及影响的考虑,从资源建设和应用角度进行的针对性研究缺乏。本文结合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利益共同体建设经验、计算机类专业CDIO改革教学实践,从利益相关者视角、运用分层分类的方法探索高职院校综合实训课程的评价体系,探讨此体系下的教师、学生、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方法。

1 AHP方法

AHP方法,即层次分析法,是上世纪70年代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提出的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法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将决策者的经验进行量化分析,广泛用于目标或因素结构复杂、缺乏必要数据的决策分析中。AHP方法将问题相关的因素进行分类,设置目标层、准则层、措施层,再根据各因素的重要性确定指标权重。

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看,综合实训课程网络教学资源涉及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包括任课教师、学生以及提供用于教学的工程项目原型、接收学生实习和实践的企业。这些主要利益相关者对于实训项目中不同的网络教学资源,其所起的作用不同。因此,对于综合实训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评价,AHP方法的使用对象包括:各主体利益相关者的分层;实训项目教学资源的分层;评价指标的分类与权重。

2综合实训课程分层分类资源体系

2.1 基于CDIO的课程群关联项目

CDIO工程教育模式,强调工程实践回归教育,注重工程实践环境的搭建,进行工程项目的教学化改造,在分层分级的项目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类专业引进CDIO工程教育模式,通过关联课程的整合与对接,打造一、二、三级项目制实践教学体系。其中二级项目属于课程群项目,依托于若干关联的三级项目课程,通过关联课程综合能力训练完成工程实践的C-D-I-O全过程。如WEB前端开发课程群,顶层的二级项目课程是“WEB前端开发”,对接WEB前端开发工程师岗位,以综合实训的方式集中进行工程实践训练。依托的关联三级项目课程是:“网页设计”、“Java S⁃crip编程”、“网页美工”,以项目课程的方式实施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而三级项目课程由关联的单元项目、单元项目又分解为若干任务、任务则由素材级资源组成。如图1所示。

2.2 利关相关者视角的分类资源

综合实训在线课程资源,从建设、应用、管理角度看,主要利益相关者为教师、学生、企业。其中教师是实训课程资源的第一主体,主要负责课程的顶层设计,资源标准的制定、实训教学中教和学的导引资源的建设,以及与企业、学生之间的协调和互动。企业,主要负责职业标准与教学内容的对接、用于教学的企业项目的提供与教学化改造。学生,主要参加实训作业、成果类资源的建设。教师和企业共同对课程进行顶层设计,制定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及相应的资源分类。如图2所示。

3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基于AHP的综合实训课程评价

主体利益相关视角下基于AHP的综合实训课程评价,从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手段、评价指标等要素进行系统考虑,构建评价体系。

3.1 评价主体:师企生多元化分类评价

教师是资源评价的第一主体。教师作为实训教学资源的主要建设者,直接对教学资源的应用效果负责。综合实训在线课程资源涉及资源的分发、评价、企业项目的引入与教学化改造,因此,作为资源评价第一主体的教师,是相关的教师群体,具体包括:作为课程负责人的校内教师、任课教师、专业级的校内督导,校外督导(企业兼职教师)。学生作为资源的第一应用主体,具体的评价主体包括项目组内学生作业互评,项目组之间的学生作业互评,学生对教师和企业所提供资源的评价。企业作为用工方,主要把关教学资源的新颖性、与职业标准的对接,以及学生实训成果的质量。

3.2 评价对象:主体利益相关者与关联课程分层对接

综合实训课程,是面向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因此凝聚该综合职业能力的各专项技能培养由一组关联专业核心课程完成。根据课程资源建设、使用和管理主体的不同,对应的资源评价根据不同主体,与关联课程的课程级、单元级、素材级资源对接。综合实训课程校内负责人和企业围绕岗位能力需求,共同制定综合实训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以及分解到各关联课程的教学目标、资源建设规范。关联课程责任教师与企业共同对接,制定关联课程项目、课程单元的教学标准、素材级资源建设。企业提供教学所需企业项目和岗位需求等信息。学生完成实训作业、成果的自评、组内互评及教师所提供资源的适用性评价。

3.3 评价指标:教学性、技术性、适岗性兼顾

综合实训课程在线资源的评价,除考虑资源的教学适合性外、还应考虑作为网络技术的应用性、对应岗位的适用性。教学适用性包括;教学内容和准确性和时效性、资源的编排与设计的易用性、教学资源的实用性和完整性、资源组织的有序性;技术性指标包括:教学资源的安全性、界面设计、交互性、传输速度、访问量、平台兼容性;适岗性包括:与岗位需求的对接程度等。如表1所示。不同层级的资源根据内容在一、二级指标中选择不同权重。

3.4 评价手段:基于CDIO工程实践在线平台多通道评价与反馈

针对综合实训项目开发CDIO工程实践在线平台,借助此平台,各利益相关者通过不同账号的权限(通道)登录平台进行教学前、中、后各阶段的资源评价。平台的后台管理遵循“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工程实践过程,对项目实践过程中的方案、作品、素材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如学生作品的成绩,由任课教师、项目组长、企业兼职教师根据评价标准各自打分数,同时注名不足之处与特色,由平台根据设定的权值统计成绩,同时呈现描述性评价、完成的进度曲线等。通过平台能更迅速的统计评价结果并及时反馈给不同的利益主体,方便各评价主体根据结果及时改进。

4 结束语

高职院校综合实训网络课程资源类别多、利益相关者多,通过在线评价平台进行基于项目教学分层、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评价与统计,能使评价主体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从而提高综合实训网络课程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宣翠仙,龚永坚,王成福.高职院校SECI-CDIO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1):121-123.

[2]魏莹.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评价[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25-26.

[3]钱存阳.项目化教学培养大学生系统实践能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187-192.

AHP综合实训 篇2

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德艺双馨的人才, 学校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 非常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高职校物流专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很高, 这就决定了学生在校学习的相当部分比例需要进行实操演练。而像物流、仓储、运输、配送、ERP、供应链等物流实训课的教学, 需要辅助大量的实训教学器材及软件, 这和传统的教室理论授课有很大的不同。

但目前, 高职校物流实训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 主要还是采用与传统的教室理论授课教学质量评价相同的体系, 由学校督导员、学校专家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将各评价指标的分值通过综合计算, 依据最终综合得分评价其教学质量。但在实践过程中, 存在很多的问题。

1.1 评价标准的统一性和程式化

一方面, 高职校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基本上都是采用统一的标准, 并没有根据专业和课程的不同而对评价标准有所调整。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工具性, 使教学管理部门不得不“为评价而评价”, 教师也不得不“为评价而教学”。评价标准的统一性和程式化使得教师不得不放弃个性化、创造性的教学风格, 而去适应评价程序, 迎合评价要求。[1]并且主要针对教室教学统一的标准, 并不能够对物流实训教学进行合理的评价。

另一方面, 教学评价标准往往是那些表面的、形式的、易于操作的表征, 忽视师生内在的主体价值取向、成就动机、个性、创造性等价值目标, 并不能全面完整地反映教学质量。

1.2 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和主观性

现如今, 教学评价机制的实施主要由学校督导实施, 实行自上而下的评价, 忽视了授课教师、其他专业教师以及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作用。有些学校实施了学生评教, 但考虑学生可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教师进行评判, 往往对学生评教的结果不予以公开, 并且在总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占很低的比例, 这就使得学生评教流于形式。有些学校设定有授课教师的课后反思, 但并没有将教师的自评纳入质量评价体系。以上这些原因导致了主要以教学主管部门的评判为考核的主要方面。

同时, 评价指标内容定性的多, 定量的少, 教学评价的指标多采取终结性评价的形式, 多以奖惩、定性为目的, 较少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 这就容易在教师之间形成等级, 甚至导致不必要的摩擦和无序的竞争。[2]

1.3 评价指标设置不合理, 反馈滞后

在评价指标的设定方面, 对学生的评价注重的是学生的考试分数, 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 忽视了学生解决问题、运用知识、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人际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创新精神等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对教师的评价, 注重教学基本功的考察, 忽视了对教学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等弹性指标的考核。

此外, 教学质量评价信息缺乏专门的反馈渠道。评价人碍于情面, 经常是正反馈多, 负反馈少, 有些学校对反馈信息随意处理, 无论是公开泄密还是秘而不宣, 均难以形成激励机制。

因此确定一种科学、合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对提高职业学校物流实训教学质量评价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高职校物流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层次分析

基于物流实训课程的特殊性, 笔者在咨询不同研究领域专家的意见, 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根据实践调查, 对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筛选、论证, 最终确定高职校物流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如表1所示。

此评价体系共设定了五个一级指标、十五个二级指标和四十一个三级指标, 比较全面客观地考量了物流实训授课教师的教学质量。

3. 运用AHP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高职校物流实训教学评价指标, 要尽可能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评价的对象。要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侧重, 为此就必须确定好评价标准和权重的关系。

3.1 确定一级指标的权重

依据AHP法, 先考虑一级指标的五个要素, 构造如下判断矩阵:

此判断矩阵的标度和含义如表2所示。

即学的评价较之教学方案稍显重要, 学的评价较之教学策略稍显重要, 施教效果评价较之教学方案明显重要, 施教效果评价较之教学策略稍显重要, 施教效果评价较之教学方案稍显重要, 教学策略较之教学资源管理稍显重要, 教学策略较之教学方案同等重要。

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λ=5.073

权向量 (特征向量) , 其中:

同理可得:

因此决定高职校物流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一级指标的重要性分别为:

即五个要素在一级指标中所占的权重分别为26%、48%、6%、9%和11%。

一致性指标

查表可得, 随机一致性指标为RI=1.12, 一致性比率CR=0.018/1.12=0.016<0.1, 通过一致性检验。

3.2 确定二级指标的权重

先考虑学的评价 (B1) 指标中技能掌握、学习能力和安全意识三个要素的重要程度, 构造如下的判断矩阵:

矩阵B1的最大特征根λ=3, w= (C1, C2, C3) = (0.4, 0.4, 0.2) , 即此三要素在二级指标学的评价 (B1) 中所占的权重分别为40%、40%和20%。一致性指标, 查表可得, 随机一致性指标为RI=0.58, 一致性比率CR=0<0.1, 通过一致性检验。

再考虑施教效果评价 (B2) 指标中实训教学满意度、实训教学效果、实训能力培养和品德教育成效四个要素的重要程度, 构造如下的判断矩阵:

矩阵B2的最大特征根λ=4, w= (C4, C5, C6, C7) = (0.2, 0.2, 0.52, 0.08) , 即此三要素在二级指标施教效果评价 (B2) 中所占的权重分别为20%、20%、52%和8%。一致性指标, 查表可得, 随机一致性指标为RI=0.9, 一致性比率CR=0<0.1, 通过一致性检验。

再考虑教学资源管理 (B3) 指标中多媒体资源的利用和设施设备的使用两个要素的重要程度, 构造如下的判断矩阵:

矩阵B3的最大特征根λ=2, w= (C8, C9) = (0.33, 0.67) , 即此两要素在二级指标教学资源管理 (B3) 中所占的权重分别为33%和67%。一致性指标, 查表可得, 随机一致性指标为RI=0, 一致性比率CR=0<0.1, 通过一致性检验。

接着考虑教学方案 (B4) 指标中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三个要素的重要程度, 构造如下的判断矩阵:

矩阵B 4的最大特征根λ=3.0 0 9, w= (C10, C11, C12) = (0.54, 0.16, 0.3) , 即此三要素在二级指标教学方案 (B4) 中所占的权重分别为54%、16%和30%。一致性指标, 查表可得, 随机一致性指标为RI=0.58, 一致性比率CR=0.0078<0.1, 通过一致性检验。

最后考虑教学策略 (B5) 指标中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和教学组织三个要素的重要程度, 构造如下的判断矩阵:

矩阵B5的最大特征根λ=3, w= (C13, C14, C15) = (0.14, 0.43, 0.43) , 即此三要素在二级指标教学策略 (B5) 中所占的权重分别为14%、43%和43%。一致性指标, 查表可得, 随机一致性指标为RI=0.58, 一致性比率CR=0<0.1, 通过一致性检验。

总结上述数据, 有了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的权重, 和一级指标对高职校物流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权重, 现在可以计算出二级指标对高职校物流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权重, 得到表3。

同理考虑三级指标四十一项要素的权重, 汇总如表4所示。

4.结论

高职校物流实训教学质量评价应当遵循发展性和人本化的观念。应使师生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学主管部门评价结合起来, 并切实发挥各方面评价的功效, 构建了五个一级指标、十五个二级指标和四十一个三级指标的高职校物流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恩允, 杨诫德,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反思与构建[J], 江苏高教, 2014 (1) :85~87.

[2]陈艳格, 试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 教育与职业, 2012 (23) :18.

[3]常明, 王卉春, HB公司销售物流优化研究[J], 企业家天地, 2011, (2) :245~247.

基于AHP的MIS综合评价算法 篇3

关键词:层次分析,信息管理系统,算法

1 层次分析法概述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面对决策问题, 要考虑的因素有多有少, 有大有小, 涉及经济、社会、人文等方面的因素。在比较、判断、评价、决策时, 这些音速的重要性、影响力或优先程度旺旺难以量化, 主要取决于人的主观选择。T.L.Satty等人提出了解决这类问题的使用方法, 称为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 , 是一种将定性和定量想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与人对一个复杂决策问题的思维、判断过程大体一致。以信息管理系统MIS的综合评价为例, 例如有3个系统待评价, 我们会根据系统建设、系统性能、系统应用等准则去反复比较三个系统。首先, 我们会确定这些准则在心目中各占多大比重, 其次, 我们就每一个准则将3个系统进行对比, 如系统1的性能最好, 系统2的应用最好等等。最后, 我们要将这两个层次的比较判断进行综合, 在三个系统中确定哪个为最优。

2 应用AHP进行MIS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

评价管理信息系统, 需要考虑系统建设、系统性能、系统应用等三个准则, 有三个待考察的系统, 要通过综合评价选出最优的系统。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最上层为目标层, 中间层为准则层, 最下层为方案层。如图1。

(2) 构造成对比较矩阵:从第二层开始, 对于从属于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 用成对比较法和适当比较尺度构造成对比较阵, 直到最下层。如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成对比较阵, 其中aij表示对于目标A而言, 准则Bi与准则Bj的重要性之比.显然, 此矩阵是一个正互反矩阵。若当前有n个因素需要比较, 则共须比较次。其中比较尺度采用Satty等人提出的1-9尺度, 即aij的取值是, , 及其互反数,

(3) 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由于每次只比较两个因素, 可能使得最终得到的成对比较矩阵出现不一致的状况。因此, 我们需要对每一个成对比较矩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及对应归一化的特征向量, 做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 则该特征向量为权向量;若不通过, 须重新构造成对比较阵。要求一致性指标其中, k为最大特征值, n为矩阵阶数, RI (记f (n) ) 取值由表1决定:

(4) 计算组合权向量:计算方案层对目标层的组合权向量, 权值最大的方案即为最优。

3 应用AHP进行MIS综合评价的算法

先考虑准则层有n个准则, 方案层有m个方案的一般情形:

Step 1.输入准则层B对目标层A的nn成对比较阵A;

Step 2.计算A的最大特征值k和对应的归一化特征向量u;

Step 3.一致性检验, 若, 通过检验, 令w=u, i=i+1, 转下一步;否则, 转Step 1.

Step 4.输入方案层C对准则Bi的mm比较阵Bi.

Step 5.计算Bi的最大特征值ki和对应归一化特征向量ui.

Step 6.一致性检验, 若, 通过检验, 令wi=ui, 若i=n, 转下一步;若i<n, 令i=i+1, 转step 4;若不通过检验, 转step 4.

Step 7.计算方案层C对目标层A的组合权向量

Step 8.求出kk11, , kk22, (42) kkmmm的最大值kj, 输出cj为最优方案。

以上算法中, 令n=3, m=3即为上例MIS综合评价算法。

更进一步, 如需细化准则, 即在准则层下还有子准则, 则将这些子准则插入到层次图第三层 (准则层和目标层之间) 。比如, 对于系统应用,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考查这些子准则:经济效益 (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提高竞争力、改善服务质量等) , 社会效益 (提高科技水平、合理利用资源、增加社会福利、保护生态环境等) , 用户满意度 (人机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容错性强等) , 功能应用程度 (是否达到预期的级数指标) 。

给出子准则对准则层每一个准则的成对比较矩阵, 以及目标系统对于每一个子准则的成对比较矩阵, 之后按上述方法检验这些成对比较矩阵的一致性, 并计算组合权向量, 作为系统综合评价的判别指标。

4 结语

本文首先介绍了层次分析法, 它是利用人们分析决策问题时的主观判断转化为定量的方式, 从而更加客观的得出结论的方法。然后, 描述了层次分析法具体的实施步骤以及其中涉及到的一些数学方法。最后, 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信息管理系统MIS的综合评价给出算法。该算法不仅对信息管理系统的评价适用, 也适用于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许多问题的决策。

参考文献

[1]姜启源等.数学模型 (第四版) .高教京, 2012.

[2]杜建卫等.数学建模基础案例.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8.

[3]居余马等.线性代数 (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6.

[4]王莲芬, 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引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

[5]Lucas W F.离散余系统模型.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6.

[6]Satty T L.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Mc Graw-Hill Company, 1980.

基于灰色AHP的学生综合评价研究 篇4

影响学生综合评价的因素既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勤情况等易于定量计算的指标,又有上机实践情况、课堂表现情况等只能进行定性描述的因素。我们通常把定性评价作为一种相对传统的评价办法,它的侧重方向是定性分析。这种评价方法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对评价学生起到了相对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缺乏对定性评价的结果显示,这样的评价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评价过程烦琐,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管理对教学评价的要求[1]。

2 基于灰色AHP系统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2.1 AHP概述

层次分析法(AHP)作为一种重要的定性多目标决策分析技术,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AHP法在定性指标的量化、权数的构造两个重要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层次结构的次数和复杂度的问题,需要对详细程度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层数是不限制的[2]。

通过层次分析方法得到计算总排序,如表2所示。

通过计算得到,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比例为:

基于总目标的权重,我们最终得到AHP方案层各决策方案,并据此,决策者可以得出最优方案。

2.2 GRA概述

华中科技大学的邓聚龙教授创立了研究“灰色系统”运行行为和规律的“灰色系统理论”。它的对象是已知信息的一部分,部分信息未知的“不良信息”不确定系统,它是通过一些已知信息的形成,发展和实施的现实世界来描述和理解的确切[3]。

灰色关联分析(GRA)是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利用其来描述各因子的强度、大小和顺序,描述各因子之间的关系,其本质是比较多个系列的列曲线和标准系列的曲线的接近,曲线的几何形状接近,就认为其关联度越大。而关联序则反映各评价对象对标准对象的接近次序,也就是评价对象的优劣次序。其中把灰色关联度最大的评价对象看成是最佳的。通过比较的相关性的程度,选择关联度大的作为决策依据。

3 算例演示

以本单位4名学生的成绩样本进行分析演示,4名学生的各项得分如表3所示。赋值标准如表4所示。

从便于计算的角度考虑,我们把定性指标的绝对量化值转换为相对量,进而对成绩样本中涉及的学生成绩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最终得到由学生个体的评价指标的具体数值构成的比较序列:

对全体待选的四个方案的四项评价指标特征值用矩阵表示为:

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经过规范化处理后的矩阵为:

计算每个比较序列对参考序列在各个指标上的关联系数为:

则关联度矩阵:

最后计算每个学生的综合评价关联度为:

从样本中各个学生最终得到的评价结果可以推测结论:第四个方案与参考序列(最优方案)最接近,故该方案最优。最终的评价结果显示:4>1>2>3。结果与客观事实相一致。

4 小结

灰色系统关联分析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人们的主观随意性,使过去凭经验处理问题的传统做法向人工智能化、科学化、数学化迈进。它的质是对反映各因素变化特征的数据序列进行的几何比较。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较为全面、客观、公正的,相应的决策是正确的、合理的、有效的。

摘要:目前,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一般可分为单一的定性评价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改革,如何对学生做出全面、综合、客观的评价已成为热门话题,学生的学习成绩已不足以说明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关键词:成绩评价,GRA,层次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本固.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76.

[2]何勇.灰色多层次综合评判模型及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3,(07):145-146.

AHP综合实训 篇5

1. 物流园区规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物流园区评价指标的制定应该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比性的原则, 同时要符合园区目标定位以及功能设计的要求。物流园区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建立多角度、分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系统工程本身的要求。笔者认为, 物流园区的评价指标应包括社会效益评价、经济效益评价技术效益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社会效益评价是从城市的整体角度出发, 考察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对城市发展的贡献, 主要指标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区域物流发展规划和环境状况。

经济效益评价从工程建设的角度出发, 考察物流园区建设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主要评价指标包括规模适应性 (物流园区规划能力对实际需求的满足程度) 、工业特征适应性 (物流园区与周边工业、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适应性) 、运输、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以及投资收益状况。

技术效益评价主要从技术可行性、便利性等方面考察物流园区规划方案, 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功能设计完备度、多式联运状况以及与市内配送网络的协调性。

2.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原理

在复杂大系统中, 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 而且各因素之间有层次之分, 将层次分析法 (AHP) 和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 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能够比较好地解决物流园区规划综合评价问题。具体步骤如下:

2.1 建立因素集U

进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的第一步就是确定影响物流园区规划的主要因素, 并用因素集 来表示。其中U代表因素集, u代表各个影响因素, 每个影响因素按照其对评价对象的影响程度又划分成m个等级, 即 。

2.2 建立评价集V

根据物流园区规划状况, 建立评价集。其中V代表评价集, v代表评价指标。一般将物流园区规划状况划分为5个等级 (见表1) 。

2.3 建立因素等级评价集R

每一个因素等级对于评价集的评价指标都有一定的影响, 其影响程度一般可用隶属度函数表示, 将其写成矩阵形式如下:

即第i个因素的等级评价矩阵。于是有 。

2.4 建立因素等级的权重集A

所谓权重, 即表征各因素等级所对应的重要性大小的量值。设表 示第i个因素第j个等级, 它对应的权重为aij, 则对于ui的等级权重集为 。

因素权重集的确定是综合评价中的关键环节, 确定恰当与否, 直接影响综合评价的效果。本文采用层次分析 (AHP) 法计算的结果建立子目标权重集A, 且满足条件:, 。

2.5 一级模糊评判

一级模糊综合评判是每一个因素的各个等级对评价对象的影响。一级模糊评判向量Bi的计算公式为:

于是有一级模糊评判矩阵:

2.6 二级模糊评判

一级模糊综合评判反映了单因素不同等级对评价对象的影响, 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则是考虑各因素对评价对象的综合影响。由于涉及的因素较多, 为了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对评价结果的总体影响, 必须进行二级综合模糊评判。二级综合评判向量的表达式为:

按照最大隶属度评价准则确定最终的评判等级。

3. 应用实例

现以某物流园区规划为例, 运用AHP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对其进行综合评判。

为简便起见, 直接给出经过AHP法计算得出的各指标权重如表2所示。

根据模糊综合评判法, 有:

于是有:

所以,

AHP综合实训 篇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进程, 农业的现代化建设与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近年来, 国家投资大量资金用于农业建设, 对农业发展实施多项政策,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加快发展农业科技化水平, 实现粮食逐年增加。

当前, 城市化发展已成必然趋势, 如何使城镇化和农业建设合理协调发展是当前国家重点考虑问题。在坚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的前提下, 逐步协调城市之间以及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 有序的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同时, 应注重农村的建设。借鉴国外的发展模式, 结合当前我国的国情, 实现我国农业走向世界。

根据当前我国的发展模式, 结合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作用对我国未来农业建设的发展以及城镇化趋势的研究, 提取相关因素指标建立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综合水平的数学模型并进行分析评价以及为我国未来粮食生产提出改善建议。

针对影响农业综合发展水平因素, 国内专家对此进行了研究。通过典型调查研究, 孙建平、陈远红 (2007) 发现, 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经营水平低, 规避风险能力弱, 缺乏稳定的持续经营能力, 利润空间较小, 难以受到银行的认可和青睐;在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方面, 金融部门缺乏相应的细则, 提高了农企业信用评级门槛, 进而银行将许多具备发展前景的加工企业拒之门外。庆阳银监分局课题组 (2007) 发现:由于扩张的盲目性, 在农产品加工企业中, 存在挪用银行流动资金投资固定资产的行为, 对于转移用途的违约行为, 由于银行无法提前观察,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银企间的不信任;企业缺乏适应政策的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 并且对银行具有较高的依赖性。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课题组 (2008) 认为:金融机构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一方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要求, 另一方面是增长利润的主要手段。对于银行来说, 需要突出信贷支持重点, 提高信贷服务水准, 采取银团贷款方式满足农产品加工企业季节性收购资金需求;避免出现新的不良贷款, 全面贯彻落实有保有压原则, 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制度, 推进外部评价机制, 为金融机构扩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信贷投放和防范金融风险提供服务。黄启云 (2012) 从企业信贷风险与经营状况的角度, 研究分析我国中西部地区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困境的成因, 一产业特性要求占用大量流动资金, 进而确保收购原料和市场占有率;二没有资金用于扩大生产规模, 导致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三成本上涨压力大, 利润空间被压缩, 几乎是保本经营。从现有研究可以看出, 如何甄别具有潜力的优质企业, 准确评价农业综合发展水平因素并且改善农业发展水平, 合理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 关系到农产品加工业未来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

2 模型构建

2.1 确定评价指标

我国农业生产主要为地上作业, 对农业生产系统从人-机-环境系统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 可以看出, 影响和制约农业发展综合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

人的因素指包括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安全教育培训等在内的人的基本素质和安全意识及安全行为。

技术因素是指农业生产技术和安全技术水平, 种植技术、安全装备、信息化技术等是影响技术的主要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农业生产的地质条件。

管理因素是指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和状态, 主要指标包括安全规程、管理人员素质 (文化程度、技能水平) 、规章制度、安全教育培训、监察力度等。

2.2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思想以及层次分析方法的步骤, 以农业发展综合水平作为决策目标, 即为目标层 (A) ;结合统计学与数量经济学方法, 本文认为应选择的评价指标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农业的生产手段 (B1) , 农村社会发展水平 (B2) , 产出水平 (B3) , 可持续发展水平 (B4) 为中间层要素, 即为准则层;以单位耕地面积农机总动力 (C1) , 有效灌溉率 (C2) , 农业人口人均受教育程度 (C3) , 人均农业固定资产投入 (C4) 等等作为备选方案 (P) , 即为最底层。将三个层次依次列表, 如下图1:

2.3 构造判断矩阵并一致性检验

利用1-9标度法 (见下表) 进行成对比较, 同时参考专家意见, 确定各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并赋以相应的分值, 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 并计算权向量和一致性检验。

利用MATLAB软件求出其特征值:W= (w1, w2, w3, w4) = (0.2379 0.1130 0.5954 0.0536) , 最大特征根λ=4.1776。

查表1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0.90, C·R=C·I/RI=0.0058<0.10, 即可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因此, 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

B-C之间构成的各个判断矩阵形式如下:

该矩阵的特征值为:W= (w1, w2, w3, w4) = (0.08850.1268 0.5732 0.2115)

最大特征根λ=4.1327

查表1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0.90, C·R=C·I/RI=0.0491<0.10, 即可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最大特征根λ=3.0092

相应的特征值向量归一化有:

查表1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0.58, C·R=C·I/RI=0.0079<0.10, 即可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最大特征根λ=5.2367

相应的特征值向量归一化有

查表1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1.12, C·R=C·I/RI=0.0528<0.10, 即可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最大特征根λ=3.0536

相应的特征值向量归一化有

查表1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0.58, C·R=C·I/RI=0.0462<0.10, 即可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可以看出, 所有单排序的CR<0.1, 认为每个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都是可以接受的。

2.4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上面得到的是一组元素对其上一层中某元素的权重向量。要最终得到各元素特别是最低层中各方案对于目标的排序权重, 需要进行总排序。总排序是指同一层次所有因素对于目标层 (最上层) 的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重 (以上第一个矩阵的排序也为一个总排序) 。总排序权重要自上而下地将单准则下的权重进行合成。对影响农业发展综合水平的所有因素进行总排序。按表3所示方式计算。

对总排序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综合检验指标:

可以认为, 综合排序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因此, 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影响农业发展综合水平的因素, 确定各种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程度是可行的。

3 模型分析

从评价指标结果汇总来看, 对于一级的评价指标, 我国粮食主产区产出水平相对来说拥有的权重为0.5954是最大的。换句话说, 该指标对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有着很大的影响, 结合目前我国农业的发展情况, 某个地区农作物产出水平的多少可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

总体而言, 农业生产手段和农业产出水平是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综合水平的相对指标。农业发展的综合水平, 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这两项指标的权重实现总体代表, 考虑到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进程和现状, 如果某省的这两项指标较高, 那么相对应的农业综合发展水平也会相对较高。

4 结论

(1) 本文通过建立评价农业发展综合水平的指标体系, 求解AHP模型, 确定影响农业发展综合水平的优先级系数, 反映当前农业生产能力的实际情况。

(2) 通过上述计算, 可知矩阵的一致性比较好, 确定的权重具有较高的精确度。通过分析, 本文认为影响和决定我国农业发展综合水平的因素主要是人和技术, 因此, 需要在这两个方面加强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3) 受农业生产活动复杂性、多变性的影响和制约, 本文选择了影响农业发展综合水平的主要指标, 同时结合粮食主产区的具体特点,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综合评价层次结构模型。

(4) 受AHP方法自身局限性的影响, 不应局限于该方法对农业煤矿安全生产能力进行评价, 需要结合其他方法进行评价, 确保评价农业发展综合水平的合理性、准确性。

摘要:本文采用了历年来影响我国粮食主产区发展水平的相关因素及数据, 运用层次分析法 (AHP方法) 以农业发展综合水平作为决策目标, 针对影响农业综合发展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 由于各指标的作用各有不同, 分析得出今后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水平的趋势将更注重农村社会化、城乡一体化和农业可持续化等方面。

AHP综合实训 篇7

关键词:AHP,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

没有文化的历史是无法延续的, 软实力对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系。文化表面上看很“软”, 但却是一种伟力。任何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 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尤为特殊和重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十二五”规划在科教文化领域也明确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的重要性, 这为各地区文化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

考虑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必须从各地区全面提升入手, 本文构建一套较为完整的区域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 并根据该评价体系对我国各省区现阶段的文化软实力进行了综合评价与比较。

一、文化软实力

20世纪80年代, 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瑟夫.奈最早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在1990年出版的《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中, 奈对“软实力”进行了细致的论述, 并将“软实力”定义为“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手段达到己所愿的能力”[1]。本文认为文化软实力主要指的是基于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优势而表现出来的、能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推动性作用的文化影响力。它不仅包括文化精神价值的传播、吸引等方面, 还包括文化物质价值的投资与拓展、以及文化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等。

二、文化软实力层次模型构建

本文所设计的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将分为3个层次:一级指标共有5个, 分别是文化遗产、文化产业、文化素养、文化吸引、文化体制及政策;而这5个一级指标下又分别设有1~4个二级指标;在二级指标下面再设置具体的评价指标, 共有26个[2] (注:本体系主要参照周国富 (统计研究, 2010) 设计, 个别指标做了调整和更换) 。该指标体系相对于前人的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可以满足区域间文化软实力水平比较的需要。本文所构建的体系, 全部为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 这就消除了区域人口多少、经济总量大小等规模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评价分值的高低可以反映区域间文化软实力的强弱。

二是对文化软实力的量化评价更全面系统。本文将抽象的文化软实力按其构成要素分解为文化遗产、文化活动、文化素质、文化吸引、文化体制及政策这样五个一级指标, 然后在每个一级指标下面设置适当的二级和三级指标, 便于从量化的视角全面把握每个地区文化软实力的优势与劣势, 相关的评价结果对于每个地区全面提升其文化软实力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三是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本文对文化软实力每个方面的评价都选用了有基础数据来源的客观指标, 更具有可操作性。

四是突出强调了评价指标在各地区之间的可比性。本文对文化软实力的评价全部采用平均指标和相对指标, 这种指标设计剔除了各地区在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等方面的差异, 增强了各地区间的可比性。

三、层次分析模型 (AHP)

层次分析模型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是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提出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因素决策分析方法, 适合于分析目标物体中各个因素的影响作用, 从而实现对复杂系统的整体认识。它通过两两比较各评价因素相互间的重要度, 进行特征根计算, 在允许相容性范围内, 按照综合重要度排出其评价顺序。

1、判断矩阵

假设要确定相对重要的n个元素对因素U的影响大小, 可对元素进行两两比较建立成对判断矩阵A, 根据表1的标度赋值后得到判断矩阵。 (见表1)

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核心, 它表示针对上一层中的因素U而言, 评定该层次中各有关元素相对重要性状况。判断矩阵的构造方法如下:每次取2个元素, 以Aij表示i元素和j元素对U的影响大小之比, 全部比较结果A= (Aij) n×n, i, j=1, 2, ……, n。若i与j对U的影响之比为aij, 则j与i对U的影响之比应为aij=1/aij, 且aij=1。

2、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判断矩阵A对应于最大特征值λmax的特征向量w= (w1, w2, ……, wn) T, 经归一化后即为同一层次相应因素对于上一层次某因素相对应重要性的排序权重, 该过程成为层次单排序。然后, 衡量判别矩阵是否达标, 判别矩阵的质量合格的标准是判别矩阵是否具有一致性。在本文中为保证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采用简单实用的方根法, 具体方法如下:

(1) 将判断矩阵A的每一列向量归一化:, 得到矩阵;

(2) 按行求积并开n次方, 即

(3) 对向量做归一化处理得到;

(4) 计算, 作为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的近似值λmax。

(5) 计算一致性指标CI= (λmax-n) / (n-1) ;

(6) 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作者随机从1-9及其倒数中抽取数字方法构造正反矩阵, 求最大特征根, 计算平均值λ`max, 并定义RI= (λ`max-n) / (n-1) ;

(7) 计算一致性比例CR=CI/RI。若CR<0.1则通过检验, 说明该矩阵是合格的;若不合格则需重新构造判别矩阵。合格后将计算出权向量归一化后作为权重向量。

3、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上面我们得到的是一组元素对其上一层中某元素的权重向量, 我们最终要得到个元素, 特别是最底层中各方案对于目标的排序权重, 从而进行方案选择。总排序权重要自上而下地将单准则下的权重进行合成。

假设A层层次单排序权重分别为a1, a2, ……, am, 其下一层B层层次单排序权重分别为b1, b2, ……, bm (当Bi与Aj无关联时, bij-=0) , 则B层各因素层次总排序权重为:。

一致性检验, 设B层中与Aj相关因素的成对比较判断矩阵在单排序中经一致性检验, 求得单排序一致性指标为CI (j) , j=1, 2, ……, m, 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为RI (j) CI (j) , RI (j)

已知, 则B层总排序随机一致性比例为:。若CR<0.1时, 则认为总排序结果具有较满意一致性并接受该分析结果。

四、省区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

1、各省区文化软实力综合得分

(见表2)

2、各省区文化软实力评价

2.1基本评价。经过上述数据处理, 我们得到各省区文化软实力的总功效得分及在全国的位次, 如表2所示。从表2中2010年数据所反映出的地区文化软实力综合排名可以看出:文化软实力居于全国前10位的省份中, 东部占5个 (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海南) 中部1个 (湖南) , 西部4个 (西藏、内蒙古、青海、新疆) ;而文化软实力综合排名位列全国后10位的省份中, 东部2个 (黑龙江、江西) , 中部3个 (湖北、河南、安徽) , 西部5个 (云南、重庆、四川、广西、贵州) 。据此, 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文化软实力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份其文化软实力大多也靠前。换句话说, 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可能直接影响一个地区文化的投资和发展;反之, 一个地区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2.2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发展等级相关分析。为检验各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其文化软实力之间的相关性, 我们采用SPSS17.0软件进一步计算了表2中各省区文化软实力的排名与2009、2010年各省区人均GDP的排名之间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 结果分别为0.406 (P=0.024) , 0.500 (P=0.004) , 在α=0.01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各省区的文化软实力同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其文化软实力也会相对较高;但除此之外, 各自也有一些相对独立的影响因素。

2.3两年文化软实力变化比较。对2009年与2010年文化软实力排名分别做Kendall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Kendall's tau_b=0.547** (P=0.000) , Spearman's rho=0.700** (P=0.000) 。

结果显示, 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说明2009年排名靠前的2010年还是靠前, 但是仔细分析可以看出2010年在2009年基础上各省区得分还是有所变化, 说明地区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对文化产业的定位和扶持存在差异。山东省人均GDP排名第7位, 没有变化, 但是文化软实力从2009年的第26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21位, 这与我省实施建设“大而强富而变美”旅游强省战略分不开的, 这也是文化软实力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重要体现,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认识到, 山东排名还是比较靠后, 在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起始之年, 我们更应当鼓足干劲开拓进取, 为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迈出坚实地步伐。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奈.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M].何小东、盖玉云译, 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 1992.

[2]周国富.吴丹丹.各省区文化软实力的比较研究[J].统计研究, 2010 (02)

[3]唐起义、冯明光著.DPS数据处理系统——实验设计、统计分析及模型优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年9月第一版:

上一篇:后研究性学习下一篇:幼儿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