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临床护理

2024-05-14

小儿脑瘫临床护理(精选十篇)

小儿脑瘫临床护理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分析研究本院2013 年9 月~2014 年6 月收治的60 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 男40 例, 女20 例, 年龄最小1 岁, 最大8 岁, 平均年龄 (3.5±1.2) 岁。所有患儿均经临床检查确诊, 合并不同程度中枢运动神经障碍, 肌张力异常, 部分患儿临床静止或运动姿势异常。肌张力低下型12 例, 不随意运动型14 例, 单纯痉挛型17 例, 共济失调型3 例, 混合型14 例。Vojta反射异常45 例, 语言障碍6 例, 听力障碍10 例, 口面功能障碍11 例, 智力低下8 例, 癫痫2 例, 视力障碍5 例, 小头畸形3 例。

1. 2 护理方法本组所选取的患儿均接受院内护理, 除药物治疗、常规护理以及中医护理, 提高患儿的手功能训练、认知训练, 根据不同分类进行详细护理工作, 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 2. 1 按摩推拿护理在药物治疗完成之后每日为患儿进行局部捏搓、轻柔, 促使其静脉得到疏通;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借助推拿按摩促使患儿肌肉张力得到有效改善, 同时改善其血液循环。推拿按摩可对患儿锻炼发挥辅助效果, 护理时间应控制为15 min/d, 且在实际操作中, 应结合患儿实际年龄, 采取上田法、Vojta法、bobath法, 促患儿的平衡反射、运动功能正常发育, 同时对患儿异常姿势及运动发挥抑制效果, 促使肌力提高的同时下调患儿肌张力。

1. 2. 2 中医护理中医护理与按摩、推拿类似, 主要是促使患儿痉挛肌肉充分放松。在护理中, 为患儿展开中医按摩, 对其哑门、风池、大椎、天柱、百会等穴位进行按摩, 按揉15 min/d, 并结合作业疗法以及运动疗法, 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生活能力, 有利于缓解以及松弛患儿的肌肉痉挛。

1. 2. 3 手功能锻炼与认知锻炼护理护士应引导患儿展开主观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 医护人员应注意陪同患儿, 督促患儿顺利进行运动认知锻炼, 用卡片、玩具等方式适合认知训练, 通过做游戏方式, 促使患儿机体运动能力提高。在护理过程中引导患儿展开手部功能训练, 鼓励患儿多动手, 或可引导患儿展开语言交流, 促使患儿语言功能得到训练。

1. 2. 4 整体护理护理期间医护人员详细统计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 总结护理中问题, 分析护理中可能会诱发护理问题的事项, 护理实施后进行评价。

1. 3 疗效判定标准[2]根据小儿脑瘫患者疗效标准评价, 包括患儿肌肉恢复情况、发育情况, 可划分为痊愈、显著改善、改善、无效。痊愈:检查患儿各项指标均显示为正常, 恢复正常生活;显著改善:患儿指标有明显改善, 肌肉恢复良好, 发育情况改善, 运动、智力、语言发育相较于正常儿童, 无明显差异;改善:患儿各项指标有改善, 但不能自理生活, 肌肉恢复情况不佳, 发育滞后;无效:患儿情况无变化, 甚至出现恶化。有效率= 痊愈率+ 显著改善率+ 改善率。

2 结果

60 例患儿实施治疗护理后情况良好, 护理顺利实施, 痊愈5 例 (8.3%) , 显著改善25 例 (41.7%) , 改善29 例 (48.3%) , 无效1 例 (1.7%) , 有效率为98.3%。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实施护理治疗后, 给予患者不定期随访, 15 例 (25.0%) 患儿的病情加重, 其他患儿病情无反复, 护理效果显著。

3 讨论

小儿脑瘫是指患儿出生前到出生后1 个月内发育期因非进行性脑损伤而导致的综合征, 会伤及患儿的中枢运动神经, 导致患儿出现运动、智力、情感、语言等方面出现障碍, 且患儿易出现癫痫合并症, 对患儿成长发育以及预后情况均有严重影响[3]。在临床中, 小儿脑瘫的危险性较高, 甚至会可能影响患儿日后的正常生活, 出现语言障碍、运动障碍、张力障碍, 而且该疾病会在患儿年龄不断增长条件下, 其病情逐渐增重, 故而在对脑瘫患儿疾病予以确诊之后, 应尽早以有效措施予以治疗。脑瘫患儿临床治疗主要措施为药物治疗, 且同时应以长期训练作为辅助, 尽可能提高治疗成功率。在常规护理中, 护士仅依照医生医嘱护理, 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患儿的病情, 因此需要结合外界干预的综合疗法, 如对患儿肌肉组织进行适当按摩, 增强患儿生活能力, 并对患儿器官的恢复能力进行锻炼, 最终才能实现理想的疗效[4]。在本研究中本院对60 例脑瘫患儿展开研究, 为所有患儿均展开护理干预, 具体措施及其功效如下:通过肌肉组织按摩而促使机体内血液顺畅运行, 促使肌肉及组织器官正常生长发育;通过中医穴位按摩, 促使患儿身体发育能力得到回复;在护理过程中对患儿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 依据患儿爱好实施护理, 锻炼患儿的动手能力以及语言能力。本次研究中, 60 例患儿实施护理后, 痊愈率8.3%, 有效率为98.3%。

小儿脑瘫作为临床一种急危重症, 为了保证患儿的健康成长, 护理工作应实施全面护理, 同时护理人员应以高度的耐心、爱心、责任心为患儿实施护理操作, 在按摩过程中动作保持轻柔、准确, 在确保疗效的同时避免对患儿造成伤害。这不仅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中医按摩知识、脑瘫治疗相关知识, 还应掌握脑瘫的临床护理方法, 防止给患儿带来二次伤害。

综上所述, 对小儿脑瘫患者实施综合护理, 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 可有效提高护理实施效果。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小儿脑瘫的临床护理实施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 总结临床护理实施效果。结果 60例患儿实施护理后有效率为98.3%, 无严重并发症。实施护理后对患儿进行不定期随访, 其中25.0%患儿病情加重, 其余患儿病情均无反复。结论 对小儿脑瘫患者实施综合护理, 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 可有效提高护理实施效果。

关键词:小儿脑瘫,临床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师文, 李红, 秦璐, 等.小儿脑瘫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安全护理.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9, 30 (23) :2827.

[2]覃洪金, 黄任秀, 罗雪梅, 等.脑瘫高危患儿饮食行为的护理干预效果研究.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 (8) :942-946.

[3]丁宇, 周兵, 陆波.家庭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的影响.科技通报, 2015, 31 (3) :42-45.

小儿脑瘫中医临床路径 篇2

路径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五迟、五软、五硬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 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第六版(王萍芬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年)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诸福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一版(王雪峰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年)。

2、证候诊断:

脾肾两亏证、肝肾亏虚证、肝强脾弱证、痰瘀阻络证、心脾两虚证

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 脑性瘫痪(五迟、五软、五硬)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五迟、五软、五硬)

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路径时限

病房标准住院日≦90天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五迟、五软、五硬和脑性瘫痪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乙肝病毒表面标志物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患儿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影像学检查(CT或MRI)、脑电图检查,髋关节X线检查,听力筛查等

治疗方法

推拿治疗

2、针刺疗法

3、灸疗

4、中药熏洗

5、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穴位注射、经络导平等疗法

6、辨证口服中药制剂(1)脾肾两亏证:健脾补肾、生肌壮骨(2)肝肾亏虚证:滋补肝肾、强筋壮骨(3)肝强脾弱证:柔肝健脾、益气养血(4)痰瘀阻络证:涤痰开窍,活血通络(5)心脾两虚证: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7、康复训练:根据患儿病情选择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引导式教育、感觉统合训练、吞咽功能障碍的训练、益智疗法等多方面内容

8、护理:辨证施护 出院标准

1、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价治疗后比治疗前总分数提高≧5分。

2、异常姿势减轻 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其他系统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3、因患儿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脑性瘫痪(五迟、五软、五硬)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内容

入院第1~2天:医生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康复初次评估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初步拟定诊疗方案 ●完善辅助检查

●密切观察,防治并发症,必要时监护 ●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入院第3~7天:医生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完善入院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评估治疗结果,调整或补充诊疗方案防治并发症 ●防治并发症

入院第8~88天:医生

●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明确是否出院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加强中医康复评价与实施 ●防治并发症

●康复疗效,预后和出院评估 ●强调健康宣教

入院第88~90天:医生

●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和随访方案,预约复诊日期 ●完成出院评估,总结 ●指导出院后康复 ●通知出院 入院第1~2天:护士 ●护理常规 ●完成护理记录

●制定规范的护理措施 ●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 ●生活与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和危险性分层指导患儿的康复和锻炼 入院第3~7天:护士

●配合治疗

●生活与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儿的康复和锻炼

●配合康复

入院第8~88天:护士

●配合治疗

●生活与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儿的康复和锻炼

●配合康复

●配合健康宣教 入院第88~90天:护士

●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护理 篇3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护理方法,为小儿重症肺炎的治疗提供合适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1月到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感染者150例,对150例患者进行适应的护理,观察护理结果与方法。结果:150例患者经过相应的护理之后,146例患者的症状减轻或者痊愈,只有4例患者,病情没有缓解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结论: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护理方法关系到患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对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需要及时的使用适当的方法进行。

【关键词】小儿重症肺炎;护理;临床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236-02

小儿肺炎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四季均易发生,3岁以内的婴幼儿在冬、春季节患肺炎较多。如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发作、引起多种重症并发症,影响孩子发育。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护理方法,为小儿肺炎的治疗提供合适的护理方法。方法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4月在我院治疗过的小儿重症肺炎感染者150例,其中男100例,年龄0-3岁,平均年龄1.12岁。女50例,年龄0-3岁,平均年龄1.21岁。所有患者均通过常规诊断、实验室、影像学和临床表现等手段确诊为重症肺炎患者。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1.2护理方法

1.2.1常规护理

(1)观察病情:重症小儿肺炎,起病急,变化快,并且会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因此要密切观察小儿肺炎的动态变化情况,特别是心跳、呼吸、体温的变化,以便在治疗、护理时改进措施。尤其注意观察患儿神志、瞳孔、肌张力变化等,若发现嗜睡、惊厥等中毒性脑病症状时,立即与医师共同抢救。观察有无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以便及时发现中毒性肠麻痹。必要时由专人24小时护理并制订严格合理的护理计划,做好护理记录。

(2)保持环境卫生:每天定时通风,室温保持在18~22℃左右,相对湿度保持约50-60%。空气干燥易使痰液黏稠不易咯出,但湿度过大容易滋生病菌。被褥要清洁保暖,着棉质宽松内衣,以免影响呼吸,衣着避免过多,以免引起大量出汗。高热出汗可使患儿不舒服,且可影响皮肤功能,应给予擦浴、更换内衣、勤换尿布,注意皮肤清洁。为了保证患儿充分休息与睡眠,进行治疗和护理时,一切操作尽可能在一次做完,动作要迅速轻巧;病房定时紫外线消毒灭菌。

1.2.2保持畅通呼吸道通畅

重症肺炎患儿呼吸道的管理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患儿定时进行雾化、吸痰、排痰,以利于痰液排除,减少窒息的危险性。经常变换体位。一般患儿可采取头高侧卧位;腹胀和呼吸困难的患儿可采取半卧位,这样还有利于分泌物的排泄。必要时吸氧,保持有效氧浓度,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患儿呼吸困难。及时进行雾化及吸痰,用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要选择粗细适宜的吸痰管,注意负压不宜过大,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并根据症状改善情况,间隔时间后可反复操作。

1.2.3饮食护理[3]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忌高蛋白饮食瘦肉、鱼和鸡蛋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1克蛋白质在体内吸收18毫升水分,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尿素。小孩进食蛋白质多,排出尿素相对也会增高,而每排出300毫克尿素,最少要带走20毫升水分。因此对高热失水的患儿应忌食高蛋白饮食,当疾病后期可适当补充,以提高体质。其次是忌食多糖之物以及忌辛辣食物,糖分是一种热量补充物质,功能单纯,基本上不含其他营养素。若小兒肺炎患者多吃糖后,体内白细胞的杀菌作用会受到抑制,食入越多,抑制就会越明显,而加重病情。辛辣之品刺激大,而且容易化热伤津,故肺炎患儿在膳食中不宜加入辣油、胡椒及辛辣调味品。还要注意的是忌生冷食物以。

1.2.4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

准确无误执行医嘱,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遵医嘱随时准确用药。抗生素要现配现用,维持最佳的血药浓度,严格按时、按剂量给药。重症患儿常有水电解质紊乱,因此要应尽可能经口摄入养,准确记录出入量。在应用不同药物时必须注意配伍禁忌,防止降低药效。并密切观察用药前、中、后反应及输液反应等情况。

1.2.5健康指导

加强患儿健康指导,可有效预防患儿肺炎的反复发作,是临床护理的重点之一。为促进恢复期的患儿康复,可配合中频脉冲治疗仪局部治疗,改善血液循环,加快炎症吸收消退。嘱咐患儿家长加强患儿营养摄入, 患儿康复后应积极开展户外活动,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适时对患儿家属实施健康教育,一般采用示范动作、口头讲解、书面介绍等方式。让家长了解防治呼吸道感染的知识,避免带幼儿去公共场所,避免滥用抗生素,预防本病的发生。此外,护士应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语言亲切,态度和蔼,多使用鼓励性语言。

2结果

150例患者经过相应的护理之后,146例患者的症状减轻或者痊愈,只有4例患者,病情没有缓解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

3讨论

重症肺炎是指在肺炎病程中,除具有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外,尚有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明显受累表现的危重阶段。肺炎是小儿的一种主要常见病,尤多见于婴幼儿。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了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护理方法,通过对其进行一般护理和饮食护理等方面的护理,结果146例患者症状减轻或痊愈,只有4例患儿症状加重或者没有变化。这就说明,在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地临床护理是很有必要的。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护理方法关系到患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对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需要及时的使用适当的方法进行。

参考文献:

[1]薛辛东,杜立中.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4-289.

[2]王翠兰 .90 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与护理 [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3):228.

小儿脑瘫临床护理体会 篇4

关键词:小儿脑瘫,临床护理

小儿脑瘫在临床上的发生几率较小,主要是患儿在活动过程中或是发育期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情况,伤害到患者的中枢运动神经,造成患者的运动、智力、言语、情感等方面的障碍,同时出现癫痫等情况,对患者的预后及发育情况具有较大的影响。本文研究从该病症的护理角度出发,总结护理工作中的各方面情况,为临床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详细的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患儿为我院在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小儿脑瘫患者,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7岁,通过临床检查确诊,患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中枢运动神经障碍,其肌张力异常,部分患儿在临床静止或运动时姿势异常。其中单纯痉挛型15例,不随意运动型12例,肌张力低下型10例,混合型11例,共济失调型2例;vojta反射异常41例;智力低下17例,语言障碍16例,听力障碍7例,癫痫3例,口面功能障碍3例,小头畸形2例,视力障碍2例。

1.2 护理方法

本组患儿的所有护理工作均在院内完成,除了相应的药物治疗之外,给予常规护理和中医护理,增加患儿的认知训练和手功能训练,详细的护理工作按照不同分类进行,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2.1 推拿按摩和训练针护理

在完成药物服用治疗外,每天对患儿的局部部位进行轻揉、搓、捏、拍打,确保患儿身体静脉疏通情况,同时护理工作需要完成患儿血液循环、肌张力的一定改善,通过推拿按摩辅助患儿进行身体锻炼,确保每天护理时间在15min左右,根据患儿的不同年龄,分别采用bobath法、vojta法及上田法,促进正常运动发育和平衡反射,抑制异常姿势及运动,增强肌力,降低肌张力。

1.2.2 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与推拿按摩相似,同样以放松患儿的痉挛肌肉为主,使用中医按摩,对患儿的百会、天柱、风池、哑门、大椎等穴位进行点揉护理,每天15min,配合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对患儿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进行提升,以达到患儿痉挛肌肉的缓解和松弛[1]。

1.2.3 认知训练和手功能训练护理

除了护理人员的辅助护理之外,同步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主观训练的护理,在护理人员的陪同下,帮助患儿完成运动认知训练,可采用玩具、卡片等对患儿进行认知训练,并采用玩具游戏的方式,帮助患儿进一步提高运动能力,其次,在护理中增加患儿的手功能训练,鼓励患儿亲自动手游戏,最后采用诱导式引诱患儿语言交流,帮助患儿提高语言训练。

在整体护理期间,严格统计患儿发生的各种并发症情况,同时对患儿护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分析在护理中可能引诱问题的各种注意事项,对护理工作完成之后的效果进行评定。

1.3 疗效标准

本次研究的疗效标准按照小儿脑瘫患者的疗效标准进行,包括患儿肌肉恢复情况、发育情况等,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治愈:患儿各方面指标恢复正常,可以恢复正常生活;显效:患儿指标具有明显提高,肌肉恢复较好,发育情况明显提升,语言、运动和智力能力的发育与正常儿童差异不是非常明显;有效:患儿情况有所好转,但仍然不能进行自主生活,肌肉恢复情况并不十分理想,发育延后;无效:患儿情况无明显变化或出现恶化。

2 结果

50例患儿通过治疗护理后情况较为良好,治愈4例,显效21例,有效24例,无效1例,整体护理过程较为顺利,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情况或不良反应,完成护理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不定期回访,结果本组50例患者中13例患者情况加重,其他患儿没有出现反复情况,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

3 讨论

小儿脑瘫在临床上的危险性较高,很可能会导致患儿预后过程中的各种并发症,对患儿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患儿出现行走、语言困难或在生活中可能面临的很多问题。这种病症会随着患儿的年龄增加不断的加重,因此治疗需要及早进行,以药物治疗为主,长期训练、辅助护理为根本,增加患儿的治疗成功率。常规的护理方法并不能使患儿具有根本性的提高,必须采用外界介入的综合方法进行,包括对其身体肌肉组织按摩、生活能力培养,锻炼患儿的器官组织恢复能力,最终达到理想疗效的目的[2]。在本次研究,50例患儿通过护理人员的帮助,完成肌肉组织按摩,确保血液、肌肉发育、组织器官的正常生长,同时采用中医穴位按摩治疗,提高了患者身体发育能力,并在护理中培养患儿自身的能动性,从患儿的兴趣出发,训练其语言、动手能力等,结果显示,护理情况非常理想,整理护理的有效率较高。小儿脑瘫是临床上的困难病症,护理工作需要非常细心和全面,也需要较强的耐心,特别是在按摩护理中,一定要轻柔、准确,在达到患儿护理效果目的的同时不伤害患者的肢体,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中医按摩知识和脑瘫患儿治疗的专业认知,防止错误的护理方法给患儿带来二次伤害,而引发其他并发症。综上,小儿脑瘫患者护理工作需要全面、精心准备和完成,而通过全面护理,患儿的疗效也会大幅度的提升,使患儿的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具有很强的临床护理效果[3]。

参考文献

[1]史惟.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小儿脑瘫[J].中国康复, 2007, 10:772.

[2]李星慧.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J].当代护士, 2009 (06) :42-43.

小儿发烧应该怎么护理 篇5

家庭实用物理降温法

第一,少穿衣服,给孩子散热。 传统的观念就是孩子一发热,就用衣 服和被子把小孩裹得严严实实的,把 汗“逼”出来,其实这是不对的。小孩 在发热时,会出现发抖的症状,父母 会以为孩子发冷,其实这是因为他们 体温上升导致的痉挛。

第二,帮孩子物理降温,有以下 常用方法:

1.头部冷湿敷:用20℃~30℃冷 水浸湿软毛巾后稍挤压使不滴水,折 好置于前额,每3~5分钟更换一次。

2.头部冰枕:将小冰块及少量水 装入冰袋至半满,排出袋内空气,压 紧袋口,无漏水后放置于枕部。

3.温水擦拭或温水浴:用温湿毛 巾擦拭孩子的头、腋下、四肢或洗个 温水澡,多擦洗皮肤,促进散热。

4.前额和大椎穴贴退热贴,直至 体温降至正常。

5.不提倡酒精擦浴。

第三,补充充足的水分,不要随 便吃药。高热时呼吸增快,出汗使机 体丧失大量水分,所以父母在孩子发 热时应给他充足的水分,增加尿量,可促进体内毒素排出。

小儿腹泻84例临床护理体会 篇6

【关键词】小儿;腹泻;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48-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至8月到我院治療的腹泻患儿84例,其中男40例,女44例,年龄在4个月至5岁之间。通过观察,腹泻患儿的大便呈黄色或是黄绿色,蛋花样或水样,散发了酸臭味,每天大便3次至15次不等,还伴有恶心、呕吐、全身发热等症状。其中39例轻度脱水,23例中度脱水,22例重度脱水。患有重型腹泻的患儿因为伴有过于明显的脱水症状,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发热等症状,其中还包括25例臀红患儿。

1.2护理方法84名腹泻患儿入院后,先口服补液预防脱水情况的发生,还要减少静脉输液。观察腹泻患儿的情况,在腹泻刚开始的时候,就给腹泻患儿口服足够的液体来预防脱水。被确诊的细菌感染患儿要给予其抗生素治疗,如果患儿电解质失调、伴水给予适当的静脉补液,还要口服类似于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枯草杆菌等能够调节胃肠道功能的药物,及时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和手段。具体的护理措施和手段如下。

1.2.1病情观察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腹泻患儿大便的次数、性状、量、气味以及伴随的相关症状,认真记录并加以评估,为护理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密切观察患儿的脱水情况、程度以及性质,根据腹泻患儿的精神面貌、神经意识、面色表情、眼窝的凹陷情况、皮肤弹性、口唇干燥情况以及尿量大小情况等综合数据对腹泻患儿的脱水情况进行评估。还要观察腹泻患儿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的表现,例如低血镁、低血钙等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分析。护理人员要重视腹泻患儿的腹胀或呕吐恶心的状况,留意其呕吐的量、气味等相关性质,如果腹泻患儿出现哭闹增多、腹胀加剧、烦躁不安和频繁呕吐的现象,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这就要注意腹泻患儿是否有急腹症发生了[1]。

1.2.2消毒隔离护理护理人员必须严格对腹泻患儿进行消毒隔离,有效防止病毒的感染传播。要树立无菌治疗护理的观念,不但要保证病室的环境卫生,坚持每天用84消毒液擦拭室内设施,护理人员还必须在每次接触腹泻患儿之前认真洗手。如果患儿属于感染性腹泻症状,则要做好床旁隔离,将其玩具、衣物、尿布、食具等相关私人用品设为专用,用1:1000的84消毒液浸泡腹泻患儿的粪便尿布后再清洗。

1.2.3臀部皮肤护理腹泻的大便会对患儿的臀部有刺激作用,容易引起皮炎等症状,因此要勤快地帮助腹泻患儿换洗尿布。选择柔软的尿布以温水洗干净晾干,涂抹一层消炎油膏,切记勿用肥皂直接清洗患儿臀部。家长为腹泻患儿换洗尿布前后都必须洗手,防止病菌再次感染。

1.2.4加强口腔护理腹泻患儿的脱水现象会使其口腔黏膜干燥,再加上呕吐物在口腔的残留,腹泻患儿的口腔黏膜娇嫩,很容易繁殖细菌,尤其是患儿正处在抵抗力较低的时期,如果大量使用抗生素容易发生鹅口疮。护理人员每天必须用消毒棉签蘸取5%的苏打液为腹泻患儿清洗口腔,每天两次,以保持口腔的卫生清洁[2]。

1.2.5加强饮食护理通常来说,性质比较严重的呕吐患儿必须禁食4、5个小时,而其余的患儿则可以正常饮食,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严格监管患儿的饮食,尽量以清淡的、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坚决抵制生冷油腻的食物。护理人员仔细记录腹泻患儿大小便的次数以及呕吐情况的相关数据,记录排出物的量和性质,为医生的临床诊治和检查提供相关的依据[3]。通过对84例腹泻患儿的临床护理发现,越早进食的患儿,其体力恢复情况越好,而腹泻症状难愈的患儿,免疫力减弱,护理人员对其家长做好早期的进食相关知识的宣传是非常重要的。

1.2.6合理补充液体合理地为腹泻患儿补充液体,是患儿恢复健康的关键程序,根据患儿的病情可以选择静脉补液或是口服补液。静脉补液首先要建立静脉通路,如果是重度脱水患儿,要在30min内尽快补充血容量,补钾浓度要小于0.3%,每天的补钾总量静脉滴注时间在6h以上,切勿直接静脉推注。在为患儿静脉补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输液的速度、患儿的神情、皮肤弹性的相关情况,准确记录一天之中的液体出入量,按照患儿病情的转变调整输液的速度。而轻度、中度的脱水腹泻患儿可以通过口服补液,少量多次口服补液盐,一天之内服用完。如果患儿出现眼睑水肿,则要暂停服用,改用白开水或者母乳[4]。

2结果

入院治疗的84例患儿经过补液、饮食监管、用药、教育护理等护理措施后,全都痊愈出院,住院时间3d-11d。

3讨论

小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疾病,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以腹泻为主的临床综合症。只要对其进行合理治疗,加强护理措施,提高护理效果,可以促使腹泻患儿早日康复。本研究选取的84例腹泻患儿经过合理的治疗,有效的护理之后,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痊愈出院。

综上所述,在为腹泻患儿护理的工作中,只要仔细对患儿评估病情,制定详细的护理目标和计划,护理人员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工作负责的态度,了解关心患儿以及其家长,熟练地实施各种护理措施,才能确保腹泻患儿病情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康复,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何荣连,赵云,何红.小儿腹泻的治疗与药物的合理选用[J].中国药业,2010,19(08):62-63.

[2]杜秀英.婴幼儿腹泻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10,11(20):253.

[3]须梅.小儿腹泻的护理观察与体会[J].哈尔滨医药,2010,30(05):82-83.

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 篇7

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4月-2011年2月收治的腹泻患儿67例, 均符合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7例, 女30例。患儿腹泻大便呈黄色或黄绿色、水样或蛋花样, 有酸臭味, 大便每天3~15次, 每天3~10次者38例, 11~15次者29例;患儿多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轻度脱水29例, 中度脱水37例, 重度脱水1例。重型腹泻患儿因脱水症状明显, 可见精神萎靡、高热、烦躁不安等症状, 其中臀红者18例。经过补液、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及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 患儿均痊愈出院。

2护理对策

2.1 评估相关因素, 去除病因

腹泻常见原因是饮食不当及肠内感染, 应停止食用可能被污染的食物及可能引起消化不良及过敏的食物。感染引起的腹泻可按医嘱用抗感染药物。

2.2 根据病情补充液体

对于轻中度脱水, 但无呕吐或呕吐不剧烈能口服的患儿鼓励少量多次口服ORS补液, 对重度脱水建立静脉通路, 保证液体按计划输入, 必须尽快补充血容量, 按照先盐后糖, 先浓后淡, 先快后慢, 见尿补钾原则, 补钾浓度应小于0.3%, 每天补钾总量静脉输注时间不应短于6~8h[2], 严禁直接推注, 每小时巡回记录输液量, 根据病情调整输液速度, 了解补液后第一次排尿时间以估计疗效。正确记录24h出入量。

2.3 严密观察病情

应及时细致、全面准确地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精心护理患儿, 注意患儿的一般状况、神志、面色、肢体温度及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严密监测患儿的体温变化, 对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持续发热不退的应采取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同时进行, 鼓励患儿多喝水, 并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工作。通过对患儿的神志、精神、皮肤弹性、前囟眼眶有无凹陷、机体温度及尿液量等临床表现的观察, 估计患儿脱水的程度, 并给予及时纠正。此时要特别注意患儿尿量的观察。患儿每昼夜尿量少于400ml称为少尿;少于50ml称为无尿。如果患儿处于少尿或无尿时说明患儿脱水的程度已经很高, 应立即实施静脉快速补液, 以免发生肾功能的衰竭。

2.4 严格消毒隔离, 防止感染传播

应严格无菌观念, 搞好病室的环境卫生, 室内的一切设施每天用消毒液擦拭消毒。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前后均要认真洗手, 防止交叉感染。对感染性腹泻患儿应做好床旁隔离, 食具、衣物、玩具、尿布等应专用, 患儿的粪便尿布, 用消毒液浸泡后再清洗。

2.5 臀部皮肤护理

腹泻患儿臀部受大便的刺激后可引起皮炎, 对腹泻次数较多的患儿要勤换尿布。尿布要选用柔软布类尿布, 每次便后用温开水轻轻洗净揩干, 然后涂抹一层消炎油膏, 避免用肥皂洗臀部, 家长换尿布一次, 要洗手一次, 以防病菌再次经口进入。

2.6 口腔护理

脱水使口腔黏膜干燥, 加之呕吐物存留口腔, 婴幼儿口腔黏膜娇嫩, 细菌容易在此繁殖, 要保持口腔清洁, 预防发生鹅口疮。特别在机体抵抗力低下及大量应用抗生素后, 常发生鹅口疮[3]。每天用消毒棉签蘸5%苏打液擦洗口腔2次, 即可预防。

2.7 饮食护理

根据患儿病情协助医师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轻型患儿酌减进低脂易消化食物, 母乳喂养者可缩短每次哺乳时间, 暂停辅食, 人工喂养者可喂米汤、稀释奶或脱脂奶, 适当减量。重型患儿吐泻频繁者可暂禁食, 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流质或半流, 少食多餐, 逐步过度到正常饮食。

关键词:小儿腹泻,护理

参考文献

[1]洪黛玲.儿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143.

[2]须梅.小儿腹泻的护理观察与体会[J].哈尔滨医药, 2010, 30 (5) :82-83.

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护理体会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16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 其中男70例, 女46例;年龄9个月~10岁, 患儿疾病发生前并无显著临床特点, 大部分患儿均突发高热起病, 有的患儿出现咳嗽、流涕等临床症状。发生高热前2 d, 患儿通常在手掌、足底等位置发生皮疹及口腔溃疡。有的患儿症状较轻, 只是发生手、足部皮疹, 并未出现发热情况, 在3 d-5 d后患儿疱疹会缓慢消失, 体温逐步降低恢复至正常范围。

1.2 方法

1.2.1 消毒隔离

最好在院内专门开设手足口病患者专用区域, 与其他患者相隔离。病房内开窗通风, 确保其室内空气流通, 温湿度保持在合理范围, 病房以空气消毒机进行循环消毒, 每个病房门口均应放置3M免洗手消毒剂, 方便随时洗手。将患儿粪便、剩余食品、玩具等进行彻底消毒, 一般应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实行浸泡消毒, 将患儿所用衣服、被褥均曝晒。

1.2.2 口腔护理

患儿通常由于口腔内有疱疹而拒绝饮食, 哭闹不休。需保持饮食的清淡、可口、温度适宜, 选用易消化食物, 较软流质食物或半流质食物。不可进冰冷、辛辣、咸、酸等存在刺激性饮食, 而且不可让患儿进温度过高食物, 避免对疱疹及溃疡面产生刺激导致疼痛出现。提高口腔护理水平, 确保患儿口腔具有较高清洁度, 在进食前后以生理盐水将口腔进行清洁, 动作轻快。出现溃疡者需应用口腔炎喷剂进行喷涂, 降低伤口疼痛感并提高溃疡面愈合速度, 在涂抹药后30 min内不可饮用水及食物, 确保药物得到充足吸收;在涂抹过程中需动作轻柔, 清洗口腔需轻快, 棉签保持滚动, 减少摩擦, 尽可能降低患儿疼痛感。

1.2.3 饮食护理

合理膳食, 应用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包括牛奶、蛋汤、豆浆、稀饭等。在饮食时确保其为温凉、无刺激, 不可应用油腻、辛辣、过咸过酸等刺激食物, 避免口腔溃疡面受到较高刺激性, 饮食注意定时定量, 鼓励其多饮水。患儿由于口腔溃疡疼痛, 在咀嚼吞咽时往往出现困难, 唾液常常流出, 容易出现消化液流失现象, 应缓解疼痛将唾液咽下。若患儿发生拒食、厌食需耐心劝说, 可予以可口喜爱食物, 鼓励其进食, 如有必要可补液, 避免酸碱失衡出现[1]。

1.2.4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大部分患儿由于打针等情况会害怕医护人员, 因此护理人员在与之沟通、接触时需保持和蔼、耐心, 让患儿能够对护理人员产生一定的信任感, 从而配合治疗, 在一定程度上会避免其产生不良情绪。要求患儿家长了解手足口病属于传染性疾病, 并了解此病发病原因、传播途径、预防及护理措施, 共同合作使得患儿尽快康复。

1.2.5 发热护理

HFMD患儿通常出现低热或中度发热现象, 无需特殊处理, 若患儿体温保持38.5℃以下可让患儿多饮用温开水, 若患儿体温高于38.5℃, 则需应用物理降温, 例如应用温水擦浴或乙醇擦浴, 有的则予以小儿退热药物进行降温, 此时需严格把握所用药物剂量。患儿在退热后若出汗较多, 需尽快予以补充水分, 擦拭汗液, 并及时更换所用衣服床单, 防止着凉, 确保皮肤具有较高清洁性与干燥性。患儿通常卧床休息, 对其体温、脉搏等需定时检测, 若出现高热惊厥, 需及时降温。惊厥抽搐过程中需避免患儿受伤, 且注意分析是否为疾病产生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1.2.6 皮肤护理

患儿应穿着较为宽松柔软棉质衣物, 汗湿需立即更换, 床单、被褥均保持清洁经常予以更换, 定期在日光下曝晒。帮助患儿剪短指甲, 避免由于皮肤瘙痒将其抓破导致皮肤感染发生。将炉甘石洗剂涂抹在患处, 清水沐浴, 不可应用肥皂、刺激性沐浴露等[2]。

注意患儿病情变化情况, 由于手足口病患儿无法进行正常交流, 此疾病病情具有较快的变化速度, 所以医护人员应对病情严密观察。护理期间, 需将患儿病情、体温、脉搏等详细观察记录, 注意患儿临床表现特点, 若护理中出现异常现象, 需立即报告医生予以对应方法处理, 防止病情持续恶化或有并发症发生。

2 结果

在本文所选取的116例手足口病患儿中, 109例经治疗顺利恢复, 其余2例出现惊厥, 5例引发脑炎, 经针对性处理后患者痊愈出院。

3 讨论

手足口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相应的精心护理, 若未予以良好护理, 很容易导致患儿发生感染, 从而出现各类并发症, 若情况严重甚至会导致死亡。手足口病在护理时需确保各项工作执行到位, 例如心理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等, 综合护理在患儿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应对患儿家长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 共同合作确保患儿及时恢复[3]。

本组患儿中有2例出现惊厥, 5例引发脑炎, 但经相应处理均痊愈出院,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通过消毒隔离、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发热护理、皮肤护理、严密监测等护理措施, 患儿得到良好护理且及时恢复健康, 护理效果明显, 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丁亚芹.210例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 2011, 32 (3) :578.

[2]赵线娥, 杨继红.小儿手足口病86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1) :87.

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体会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选取在2011年2月份到2012年8月份期间所收治的153例小儿腹泻患者, 这153例患儿的年龄为3个月~1岁, 其中包括女患儿128例和男患儿125例, 其中伴有重度脱水症状的有2例, 伴有中度脱水症状的有20例以及伴有轻度脱水症状的有40例。

1.2 护理方法

1.2.1 饮食护理指导

对于轻型腹泻患儿不必禁食, 应当要少量且多次给患儿补充营养。腹泻可使体内营养成分丢失, 为防止因腹泻而丢失营养成分从而导致患儿出现体重下降或患儿营养不良的症状, 应让患儿多吃低脂和高蛋白及低胆固醇还有低热能等低盐清淡的、易消化的食物。对于6个月以上的患儿, 应继续维持已习惯的辅食, 给予其易吸收和易消化的食物, 家属要保证患儿有规律的生活, 不能让患儿暴饮暴食且不能给患儿吃不干净饮食;而对于6个月以下的患儿应当暂停对其添加辅食, 要在患儿腹泻次数减少后再给予其如粥和面条等半流质或实流质食物, 少食多餐, 待到病情好转和稳定后再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母乳喂养的患者可以继续进行母乳喂养但是要对患儿母亲的日常饮食作出相应的指导。作为患儿的母亲应该要做到多饮水且尽量少吃油腻的食物, 从而使奶液得到稀释且使每次喂奶的时间得以缩短, 还可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

1.2.2 输液护理

静脉补液时, 为保证液体能够按计划输入则需要建立静脉通路, 尤其是对于伴有重度脱水症状的患儿, 必须要在三十分钟之内对其补充血容量;静脉补液要遵循的原则是先浓后淡和先盐后糖以及先快后慢还有见尿补钾, 且不能直接静脉推注, 每天补钾总量静脉滴注时间6~8 h以上, 其补钾浓度需<0.3%;另外为了估计疗效, 在静脉输液时护理人员应当对其输液量进行每小时的巡回记录, 输液速度要根据患者病情来调整, 并了解补液后的第1次排尿时间;最后再对患者24 h的出入量做出正确的记录。

1.3 专科护理

对吐泻中丢失的水分量进行正确的估计以作补液参考。对于伴有中度脱水症状和轻度脱水症状以及呕吐不剧烈抑或是不呕吐并且能够口服的患儿补液的, 应鼓励患儿少量并且多次口服0RS补液盐。与此同时为了防止高钠血症的发生, 患儿应当多饮水。对患儿的精神和呼吸变化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 轻度酸中毒者在经过输液后, 由于肾功能和循环功能的改善, 不需补充碱性溶液就可自行消失。但是如果出现口唇樱红、烦躁不安、昏睡、呼吸深长和恶心呕吐以及精神萎靡等重度酸中毒的表现时, 则应给予碱性溶液静脉输入[1]。

2 结果

经过医护人员的全面的护理以及精心治疗后, 153例患儿的大便和体温都恢复正常, 这表明其脱水症状得到了及时的纠正, 均顺利出院。

3 讨论

因为夏季病原菌滋生较快, 食物易受污染且易变质, 所以对于小儿食物的质量一定要严格把关, 对其所用的奶瓶和餐具等用品及时进行消毒, 以免病从口入。合理的安排辅食, 除正常主食之外还可适当地给予其喜爱的辅助食品, 但要禁止给予冷饮, 其辅食要以新鲜清淡为主, 7个月~1周岁儿童的辅食可添加鱼肉末和牛奶粥等易吸收又高营养的食物, 对于4~7个月儿童可适当添加鱼肉泥和嫩豆腐以及鸡蛋黄, 而对于<4个月的小儿则应以素食类为主;为了提高儿童的食欲和合理调整其肠道菌群以及增强其免疫抵抗力, 辅食添加应遵循的原则为从稀到稠和从细到粗且要循序渐进。经研究表明母乳中富含乳铁传递蛋白和溶菌酶以及牛磺酸还有免疫球蛋白等物质, 而免疫球蛋白对有效预防小儿感染大肠埃希菌有重要作用, 免疫白细胞和球蛋白可以通过母乳送入小儿体内, 在其体内构建保护屏障以抵御外界病原入侵。对小儿腹泻患者加强监护和对其病情的变化情况掌握和分析, 针对性的给予全面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 对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经验进行探讨。方法 分析和总结所收治的153例小儿腹泻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结果 通过临床治疗和及时有效的护理, 此组153例患者全部治愈, 其中出现臀红症状的患者有28例。结论 通过对腹泻患儿的严密监护来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 在临床精心治疗的同时配合科学有效的针对性护理, 从而使临床治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护理,小儿腹泻,经验,体会

参考文献

小儿肺炎护理中临床路径的临床体会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20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儿均经临床诊断以及相关检查确诊, 均符合小儿肺炎相关诊断标准[3], 临床均表现出体温升高、咳嗽、咯痰呼吸急促、喘息较为明显等症状, 听诊可闻双肺湿啰音症状, X线影像学显示双侧肺叶呈片状阴影。将其随机平均分成A组与B组, 各60例。A组患儿中男48例, 女12例, 年龄2个月~14岁, 平均 (3.5±1.5) 岁, B组患儿中男45例, 女15例, 年龄3个月~13岁, 平均 (3.8±1.6)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患儿给予传统医疗护理模式进行护理, 主管医师根据患者情况, 根据自身临床经验以及习惯制定治疗方案, 护理人员遵医嘱给予患者各种检查以及化验, 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 并对患者实施常规的病情观察。对B组患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从患儿入院治疗时开始, 具体做法见下。1入院当天护理:遵医嘱给予患儿建立静脉通道, 仔细核对和配制药液;保证患儿的呼吸道的通畅, 如有必要给予其吸痰操作;根据患儿的不同年龄给予合适的吸氧操作, 如给予婴幼儿面罩吸氧法治疗, 给予年龄稍大的患儿鼻导管吸氧法;根据患儿情况给予雾化吸入治疗;给予患儿降温、止咳、祛痰、镇静等常规对症治疗, 给予患儿必要的病毒系列、肝肾功能检查以及血常规、尿常规检查。做好患儿入院评估工作, 严密监测患儿的肺部症状、生命体征变化, 观察患儿治疗期间是否发生不良反应, 限制患儿活动以保证患儿的卧床静养, 减少机体消耗量。护理人员要向患儿和患儿家属介绍医院环境、主治医师以及责任护士, 消除患儿对医院的陌生感。2治疗期间护理:向患儿以及患儿家属讲解各项检查的目的、操作相关注意事项以及配合方法等, 指导患儿进行各项检查, 并认真检查项目的结果, 及时将患儿情况汇报给主治医师。用药前要向患儿及患儿家属讲解药物药理作用以及有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等。在患儿治疗期间要4 h为患儿拍一次背部, 协助患儿排痰以保持患儿的呼吸通畅, 指导家属为患儿正确拍背。做好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预防患儿发生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脓肿、气胸、胸膜炎等并发症。给予患儿高营养、容易消化的饮食, 叮嘱患儿多饮水以稀释痰液, 避免辛辣刺激性饮食, 少食多餐。做好患儿以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以消除家属的焦虑不安以及恐惧等不良情绪。在治疗7~9 d时, 对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观察患儿的体温波动情况以及肺部症状表现, 如有必要可以给予患儿血清过敏原检查以及支气管镜检查。鼓励患儿在治疗期间要多饮水以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要注意保持患儿的皮肤清洁, 及时更换床单被褥, 采用0.9%生理盐水为患儿清洁口腔。向患儿家属介绍不同年龄段相关喂养知识, 给予患儿以及家属相关安全教育, 做好患儿的监护工作, 防止发生跌倒、坠床、烫伤等意外事件。给予患儿血常规、肝肾功能、尿常规以及X线胸片复查。3出院指导:向患儿以及家属交代出院后相关注意事项, 叮嘱患儿家属可以带患儿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 要注意关注天气变化, 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 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早睡早起, 尽量减少参加公共场合的活动以预防交叉感染情况。4做好护理监督工作:任命护士长为责任组长对各项护理工作进行督促和随时检查, 每天下班前护士长可以根据检查结果给予护理人员客观的评价以及指导。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对发生变异的情况进行记录, 并对变异及时进行分析, 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护理方案。认真记录患儿临床治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康复时间。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康复时间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患儿临床治愈率为86.7%, 并发症发生率为13.3%, 康复时间为 (11.5±4.2) d;B组患儿临床治愈率为98.3%, 并发症发生率为1.7%, 康复时间为 (9.5±3.0) d。B组患儿临床治愈率明显较A组高,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A组低, 康复时间明显较B组短,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1。

注:与A组相比, *P<0.05

3 讨论

肺炎在小儿中为常见疾病, 是造成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4], 在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发病。在小儿肺炎中采用临床路径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以及经济价值, 其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的规范性以及人性化, 是对整体护理的深化, 其以患儿为中心[5], 严格按照护理计划对患儿提供有效、时限性的人性照顾。并和患儿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使之积极参与护理配合, 促使其采取一些有利于患儿的健康的行为以及将生活习惯, 减少以及消除相关危险因素, 促进患儿的康复进程, 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儿临床治愈率。本研究证实, 在小儿肺炎护理中应用临床路径的临床效果较显著, 能有效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俊兰, 桂红, 董会民, 等.临床路径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 (10) :245-247.

[2]吕春雨.临床健康教育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学工程, 2013, 10 (25) :162-164.

[3]王春凤.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 2013, 32 (11) :244-247.

[4]晋澍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22 (9) :1052-1054.

上一篇:面源生态环境下一篇: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