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学会计教学

2024-05-15

一体化教学会计教学(精选十篇)

一体化教学会计教学 篇1

关键词:会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为越来越多的院校在会计类课程教学中采用, 在实际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也存在诸多不足, 如何更好的安排会计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有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系统性安排。

一、以课程改革为基础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式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这样做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课堂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情况, 对课程重新进行整合,

稳定性。到了1971年, 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撑不住日益泛滥的美元了, 尼克松政府被迫放弃美元的“金本位制”, 使得美元不断贬值。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 是当今世界的国际货币体系违反了马克思关于世界货币职能学说而带来的隐患积累所致。

(二) 关于银行信用的分析

马克思认为, 资本主义早期的信用发展, 是对他的生产方式在一定范围内的扬弃,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生产的繁荣。当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 金融领域出现了畸形的发展模式。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十五章中对“信用和虚拟资本”进行了专题论述。马克思引用威·里瑟姆在《关于通货问题的通信》中说:“空头汇票, 是指人们在一张流通的汇票到期以前又开出另一张代替它的汇票, 这样, 通过单纯流通手段的制造, 就制造出虚拟资本。在货币过剩和便宜的时候, 我知道, 这个办法被人使用到惊人的程度。”马克思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货币信用制度, 认为虚拟资本本身并不具有价值, 但是它却可以通会计》是最难改的, 常见的授课顺序多是基本概念、科目账户、复式记账法、账户分类、制造业和商品流通企业经营过程、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的编制、财产清查、会计工作组织。但也可以在进行授课时, 介绍基本概念之后, 先让学生认知会计报表, 从会计工作的最后结果入手, 先让学生知道会计工作的结果是什么, 为什么做这些工作。这样会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 也便于后面教学任务的开展。所以变化以后的授课顺序可以是基本概念、财务报表的认知、复式记账法、科目账户、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制造业的经营过程、财务报表的

过循环运动产生利润 (某种形式的剩余价值) 。虚拟资本的不稳定性来自货币的虚拟化, 即货币并不真正具有价值。自从货币与金本位及金汇兑本位脱钩之后, 虽然还具有其作为支付手段的使用价值, 但已不再具有真正能以某种实物来衡量的价值了。这时货币的价值只能用其购买力来衡量, 而货币的购买力又要受到货币发行量、利率、汇率、人们的消费行为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货币的虚拟化就会增强虚拟经济的不稳定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其实已经告诫我们, 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支撑, 又没有相应的管制措施, 虚拟经济就会逐渐演变成投机经济, 这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 并迅速殃及全球实体经济。

(三) 关于生产过剩的分析

马克思指出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当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达到尖锐化程度时, 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调, 从而引发了经济危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这个规律总的没有改变, 但是, 它的具体表现变了。在现代资本主义编制、财产清查、会计工作组织。

基础会计可以对讲授的知识体系重新构建, 有些课程需要对讲授内容重新安排, 变化可能会更大一些, 如《财务会计》课程, 为了更好的做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可以考虑采取按照会计岗位来讲授《财务会计》课程, 如出纳业务、工资核算业务、固定资产业务、存货核算业务、经营成果核算业务、往来核算业务、总账会计业务、综合处理业务等。也可以进一步对相近的课程进行整合, 也可以把《税法》、《税务会计》、《税务代理》与《税收筹划》进行整合, 让学生学会各个税种的核算后, 直接进行会计处理和纳税申报, 使所学习的内容具有连续性, 又容易与企业实际业务结合起来, 因为在实际工作中的业务事项往往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这样使学生清楚知识的连续性, 再加上成本会计核算业务 (成本会计岗位) 等内容, 使会计岗位趋于完整。按岗位设置讲授业务内容, 最利于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

生产方式的国际分工中, 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 把高耗能高污染、劳动密集型的工业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结果就是, 生产过剩和生产不足同时存在, 一方面是必须依赖于出口的发展中国家生产过剩;而另一方面发达的国家的又出现产业空心化。国际金融危机在在全球迅速蔓延, 并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袭击着各国经济, 这都是生动而现实的案例。

在以上内容理论结合实际分析后, 相信同学们对深奥的课本知识有了更多的感悟。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情况, 设计讨论问题, 引导同学们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分析问题, 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与建议, 从而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成为同学们真心喜爱, 终生收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M].人民出版社

2、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 1975.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 学, 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 也确保学生学习具有针对性, 熟悉未来工作岗位的具体业务内容, 达到毕业就可以上岗, 减少了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适应工作岗位及自己总结提炼的一个过程, 缩短了学生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 真正的体现了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 积极研究新的教学方法, 采取有效的授课方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 突破原有教材的体系, 更强调工作导向性和工作流程, 将课程按照实际会计业务的展开划分不同的模块, 每个模块再划分出不同的工作任务。针对每个任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 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 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1、更多地引入仿真的案例, 开展校内模拟会计业务实训教学

对于会计类课程最合适的是利用岗位和业务内容分成独立的几个模块, 在以案例的形式讲述不同的工作任务。对于案例分析时, 既可以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 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方式;又可以采用先分小组讨论, 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形式。其中, 后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的指导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观察上, 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 不要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 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 使他们真正能将自己所学到的课内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2、分阶段走出去, 到企业充实提高

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离不开到企业进行业务实践, 可以分阶段领学生出去或把学生送出去。可以采取三段式, 首先, 入学时带领学生进行短期的业务认知, 到各类企事业单位或会计师事务所参观, 重在了解实务中会计有哪些相关工作岗位, 各自有哪些业务职能, 初步了解业务流程。其次, 在校学习期间内, 可以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 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 如审计课程, 学生一直觉得枯燥难动, 可以在学习审计时, 讲述完基础理论时, 带领学生到事务所熟悉业务, 回来再讲业务循环内容会大大地提高学生的接受理解水平。最后, 毕业之前进行毕业综合实习, 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3、真正地做到把企业的专家请将来, 加强师资力量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业务实践能力, 应建立健全校外兼职教师的师资队伍, 从企业中聘用高水平的管理者和高水平业务动手能力的从业者作为兼职教师。目前, 很多院校聘了很多企业人员作为教师, 在企业的职务和资历也很高, 但这样的教师往往很难真正的到学校进行完整的授课, 这样的教师更适合作讲座。学生提升业务实践能力, 往往更需要能够有时间保证, 踏踏实实指导具体业务的实践教师。

二、加强教材建设, 开发理论课与实践课为一体的教材

教材是教师完成教学和学生学习必备的教学媒介, 随着高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学方式的转变, 对教材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教材建设落后于教学改革的步伐, 所以, 需要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 开发适合高职教学使用的新的教材。

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参考行业技能鉴定标准, 编写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会计类一体化教材是实施会计类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例如《基础会计》教材, 编写过程中在体现实用性基础上, 也要参考行业技能标准, 这主要就是会计从业资格的考核。所以教师应该明确学生要达到的从业要求, 学生应重点掌握哪些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 这对教师授课过程中, 讲授知识的数量和质量有了一个参考值。再比如《会计电算化》教材和《财务会计》教材, 应充分的突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会计电算化》教材不仅仅要突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 还应该结合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的实际业务和企业实际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形式展开。《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类课程中最重要的课程, 教材也更应该做到一体化。目前经常是理论讲一学期, 实践讲一学期, 到讲实践课程时学生理论已经忘了很多, 衔接得不好。所以教材应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边讲理论边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 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和接受, 也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也为真正进行一体化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三、创造条件, 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

虽然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 开发出了新的优质的“教学做一体化”教材, 但不一定做到一体化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最重要的是真正有一批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业务操作技能的教师, 有一批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双师型”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所以学校应下大力气, 千方百计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对于会计类课程教师, 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一是鼓励教师取得从业资格或职称证书, 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助理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审计师、高级审计师证书等, 报销考试费用, 报销考试辅导材料费用等。二是鼓励教师取得行业资格证书, 如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证书。除报销考试及资料费用外, 给以一定的奖励。三是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 可以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短期实践, 也可以是到大型企业一年以上的长期实践, 如果学校内的会计课程教师都在中小企业实践过, 都到上市公司参加过项目, 相信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必将大幅提高。真正的拥有了“双师型”师资队伍, 前面所谈到的教学内容的重构和一体化教材的开发就可以轻易做到。

四、加强教学过程中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建立一体化的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完成专业基础能力训练和基本技能的锻炼, 尤其对会计专业而言显得更为重要。近几年, 各院校会计专业招生规模逐渐扩大, 而到企业实习一直是个难题, 每个实习单位接纳学生实习的能力有限。所以, 学校应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 可以建立多个会计电算化实训室, 多个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 还要尽可能地丰富实训室内的教学设备和资料, 这些实训室每个会计类专业都要用到, 资源过少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其主要是完成会计基础技能实训、出纳技能实训、手工记账模拟实训及会计电算化实训等。

学校还应该建立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室, 按照企业典型会计岗位的设置进行展开、布局, 在第五学期, 让学生具体模拟企业的会计工作过程, 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会计类课程整体认识水平, 也为第六学期毕业实习或就业打下基础。

此外, 会计类专业还可以, 建立税务模拟实训室, 进行仿真的税收核算、纳税申报。建立模拟银行、工商业务的实训基地, 注册会计师专业 (方向) 学生多的还可以建立审计实训室等, 把审计电算化和具体审计业务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王开田, 季晓东.入世后我国高等会计教育的改革路径[J].四川会计, 2003 (4) .

[2]、靳能泉.谈高校会计类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对策[J].四川会计, 2003 (4) .

中职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探讨 篇2

摘要:企业青睐的是有一定实践经验和专业理论知识、能独立上岗的实用型人才。本文从中职学校培养会计人才的目标与市场导向来切入,探讨了如何通过实行一体化教学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会计人才。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教学 实践技能

目前,中小型企业对中职会计人才有较广泛的需求,然而中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却难以找到对口的工作,究其原因是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实践经验欠缺,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造成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原因是传统的会计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不能学以致用,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能力、应变能力均无法与各个会计岗位相适应。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融入企业,改革传统教学方式,走教学结合、融理论于实践中的一体化教学势在必行。

一、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开展一体化的教学必须得到校领导、职能部门及相关老师的大力支持与配合,要让大家充分认识到一体化教学的优势,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摒弃传统教学方式,才能从人、财、物等各方面全力支持一体化教学的构建,杜绝出工不出力、走过场的现象,真正把一体化教学落到实处。

二、一体化教材

传统的中职会计课程是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三大结构模块开设,除《计算机基础》、《会计电算化》这两门课有相对多的实践操作外,其它的专业主干课《基础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实训操作),最后才设置一门综合实训课,各课程相对独立,课程间前后知识点衔接不够紧密,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综合理解。要实行一体化教学,首先就要重新规划教材的编写。一是课程的编写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训内容结合起来独立成章,构成新的模块。二是打破原来纯模块化分解教材的桎梏,既要从专业知识整体上考虑不同课程知识点前后顺序的有机衔接,也要照顾同一门课和模块间的传承关系。如《计算机基础》课中Excel的内容要为以后《会计电算化》定义制作报表作基础准备,《会计电算化》的“总账”模块与各子模块之间存在的数据传递关系与用户操作的先后步骤所涉及的原理都要在模块间点明。

三、一体化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案

首先要根据会计专业需掌握的知识结构通盘考虑,制定出切合实际、利于培养具有实践技能人才的教学大纲。

其次是根据不同课程知识内容的重要程度和复杂性,统筹安排,整体规划课时,绝不能实行平均分配、主次不分。

三是按照任务驱动教学的原理,以任务完成为出发点来分配同一门课中各模块的课时,把专业理论知识整合到实操课时内。

四是编制统一的教学计划,保证不同教师、不同班级在同一门课的进度一致。

五是教案的编写要在符合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各专业教师相互交流配合,注意把握好相关课程因为衔接关系而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将其列为重点。如《财务会计》中手工做账的流程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面《会计电算化》中软件操作步骤的理解,那么手工做账的顺序与承接关系就是担任《财务会计》的老师要重点讲授的内容。

四、一体化师资的配备

一体化教学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训相结合的方法,既可以根据不同模块采取不同老师教授的方式,也可以由一位老师担任整门课程的教学与指导。为保证课程各模块间的有机衔接和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采用后者方式更有优势。由于教授内容同时涉及到理论和实践,必须配备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双师型教师来担任一体化的课程,原则上以“老师+技师”的双师型(既有讲师职称又有相应专业技术等级职称和能力的老师)作为骨干教学力量。尤其是电算化课程最好由同时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的老师来担任。

五、建设一体化教学实训场地

要将传统的教室、实验室、电脑室组合起来,根据会计特点分别组建手工账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其中手工账实验室集模拟实验专用账本、凭证、单据、算盘、会计档案柜、账册装订工具、点钞机、模拟财务章等财务部门专用设施,结合多媒体视听设备,可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不同会计岗位、不同业务流程从单项到整套综合实训的模拟实习及理论教学。电算化实验室包含老师服务器、学生端电脑、多媒体网络教室等相关实验资料与设备,可同时进行理论教学及电算化实操,也可以使用模拟软件进行单项会计业务的处理。

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以任务驱动为导向,按任务分解模块,充分采用演示法、提问法、归纳总结法、巡回指导法,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室指导、监控等手段,来完成整个教学实训过程。

2、单项练习、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先从开设账簿、科目设置、填写凭证、出纳签字、审核记账、制作报表到账册装订等逐项单独练习,再根据会计制度分岗设置按财务主管、制单、记账会计、出纳、仓管等岗位组成相应的实训小组,定期轮换,分岗实习,到最后完成完整的综合实训,保证学生在熟悉会计业务每个环节的基础上,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需要。

3、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电算化的操作要以手工模拟实践为基础,它是对手工做账从理论到实践的升华。只有手工做账过关了,电算化才能顺利完成。电算化业务操作的流程、电算化岗位的设置和不同角色的操作权限,包括总账与工资、报表、固定资产、成本核算、采购、销售、存货等模块,都可以按工作流程和数据传递这条主线联系起来,通过上机练习详细讲解手工与电算化的异同点,让学生在完成一整套模拟实验的过程中明白其中的原理,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4、模拟实训与真账实训相结合。企业最看重的也是中职生最欠缺的实践经验,只有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才能培养出来。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企业很难接收学生进行会计岗位的顶岗实习,我们可以利用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优势,以校办或者合作企业的经济业务为范例,指导学生进行完整的账务处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一体化的评价体系

一体化的教学效果需要一体化的评价体系来检验。其评价体系包括以下内容:

1、树立一体化的评价观念和评价目标。要改变以往基本以考试作为评价标准的考核方式,把评价整合到教学过程中,确立教学与评价一体化的原则,以培养能独立上岗操作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按照国家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要求,以会计实务、电算化、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几个模块为基础,制定训练方式、考试内容,在熟练完成手工账的基础上,利用模拟考试软件和实训资料进行考核,再结合本校情况,确定评价要素,并认真贯彻执行。

2、实行评价方式多样化。在传统以理论测验、考试作为评价手段的基础上,要将实训每一个关键环节也纳入到评价体系中,评价内容不仅要有以分数为标准的定量评价,还要有可以体现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质性评价,采取定期考核与随机抽检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兼顾的方式,让评价贯穿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的每一个过程中。

3、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的主体可由学生扩充到学校、专业教研组、老师甚至于社会,评价手段相应包括老师考评学生、学生自评互评、学生评价老师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既解决了教与学的矛盾,也有利于我们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错误,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强化中职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是中职技校改革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张德明 一体化教学思路探讨。

基础会计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初探 篇3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 基础会计 教学模式

0 引言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新形势下的社会需求更加要求毕业生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用人单位希望人才拿来就能用。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改进教学方式,把职业能力培养作为重中之重。克服那种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室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基本方式,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旧模式,创造出学生能看、能摸、能操作的教学环境,做到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教、学、做合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有机地揉合在一起,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统性,把课程内容与实训内容组合成一个个教学项目,用任务驱动法完成教学目标。这里的“目标”,对于会计专业的教学来说,可以是一种方法,可以是一项技能,也可以是一项综合能力。“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质是将教室与工作间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情景教学的氛围,在课题(或案例)教学中学习技能,获得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教学过程更具有实效性,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一体化教学的教——讲授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有的教师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技能,只要教会学生怎么做就行了,不必讲授理论知识,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技能,但必要的理论知识也不能少。必要的理论知识,既是指导实践的准绳,也为学生将来的长足发展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基础会计中的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的基本程序、会计科目和账户、借贷记账法等基本理论知识,是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必要理论知识,这些知识理论性强,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讲授法足以完成,但要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讲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教师就可以将课堂搬入会计模拟实训室,开展情景教学,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例如:会计凭证这一章,利用实训室中真实的会计凭证,讲解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种类、内容、填制和审核等,教师一边讲解,学生一边操作。教师可事先设定好问题,让学生在实操中发现并讨论解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如:给出复合会计分录,一张记账凭证填写不下,需要两张或两张以上,引导学生讨论,导出分数编号法。

2 一体化教学的“学”

一体化教学的“学”有两层含义:一是老师如何让学生学,二是学生如何来学。教师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主体,是首要条件。“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是“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还包括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技能、深厚的教学经验、严谨的工作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各种能力。第二是专业理论教材和实训教材合二为一,理论课教室和实训室合二为一,让学生边学边练,即巩固了理论知识,又提高了专业技能。现代的职业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更是能力的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学习的能力。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竖立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理念。终身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将使学生一生受益。

3 一体化教学的“做”

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学习目标是围绕技能训练的需求,它打破了原有学科的界限,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教学环节和进度等均由技能训练的需要来确定,理论教学完全服务于技能训练,掌握理论知识就是为了实际应用。在教学内容上,将理论教学与实操训练的内容相结合,改变原有的讲授完某一门或几门专业理论课后再进行实习的办法。在教学方式上,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线,采用在实习教室讲授理论、边讲授理论边让学生动手操练的方法上课,或在短时间理论课后即让学生进入实训操作,即实现理论课与实践课在空间上的结合。在教学时间上,打破理论课与实习课人为划分时间段的做法,从而实现理论课与实习课在时间上的结合。这些改变真正强化了技能训练在教学中的地位,真正做到了教学做一体化。本文仅就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基础课程——基础会计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初步的探索与研究。

传统的基础会计课程往往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概述。主要内容:会计的概念、职能、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的基本程序等。②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式。主要内容:六大会计要素、会计平衡式等。③账户和复式记账法。主要内容:会计科目与账户、借贷记账法、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等。④会计凭证。主要内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种类、基本内容、填制和审核等。⑤会计账簿。主要内容: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对账和结账、错账更正方法、账簿使用规则等。⑥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主要内容:企业筹集资金、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利润形成和分配的核算以及成本计算。⑦财产清查。主要内容:财产清查的种类、范围、方法、清查结果的处理。⑧会计核算程序。主要内容: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程序。⑨财务会计报告。主要内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

笔者认为,为提高学生的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可将其内容的前后顺序按照实际工作中的会计核算程序进行调整,调整后的顺序和内容如下:①概述。主要内容:会计的概念、职能、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该部分内容对初学者有一定难度,也可放在财务会计中讲解)、会计的基本程序等。②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式。主要内容:六大会计要素、会计平衡式等。③账户和复式记账法。主要内容:会计科目与账户、借贷记账法等。④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主要内容:企业筹集资金、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利润形成和分配的核算以及成本计算。以上四章内容理论性强或为准则规定,主要依靠课堂教学完成。⑤建账。该部分内容(现有的教材中没有,需教师补充)放在会计实训室进行。建账是会计工作的起点,要给学生讲清楚何时建账,依据什么建账,建什么账,如何建账等。教师用实训室配备的账簿边讲解,边让学生做,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在建账过程中,适时讲解账簿的启用、种类、设置和使用规则等。⑥会计凭证。主要内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种类、基本内容、填制和审核等。该部分内容也放在会计实训室进行。利用实训室中真实的会计凭证,讲解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种类、内容、填制和审核等,教师一边讲解,学生一边操作。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⑦登记账簿。主要内容:日记账、总账、明细账的登记方法、错账更正方法、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等。在实训室中,利用学生前面建的账和填制的记账凭证,讲解账簿的登记方法,让学生实际操作。学生在登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登错账的情况,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由学生提出更正的方法,教师最后加以总结,引出错账更正方法。由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解决,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还享受了成功的喜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多得。⑧、财产清查。主要内容:财产清查的种类、范围、方法、清查结果的处理(依靠课堂教学完成即可)。⑨对账、结账。登完账后,教师讲解对账、结账,仍放在实训室进行,由教师示范,学生实际操作。事实证明,这种方式事半功倍。⑩财务会计报告。主要内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有的教师认为,报表的编制对初学者来说难度较大,往往这一章只讲概述部分,不讲编制方法,也不让学生编制。笔者认为,会计报表是会计工作的终点,这一环节不能缺少。考虑到学生专业知识掌握不多,可簡单讲解,在实训室指导学生完成报表的编制。 会计核算程序。通过前几章的讲解,学生实际上已经将会计核算程序完整地运行了一遍,教师只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建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对账和结账这几章的内容,教材中往往介绍不全,建议教师参照当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实施细则的要求进行补充。

会计实训室毕竟是模拟的实习环境,与实际的会计工作仍有一定差距。建议有条件的话,最好在学完基础会计课程后,安排1-2周的生产实习,也就是认知实习。由实际工作中的会计讲解会计工作流程、凭证传递程序等,并带领学生实际操作一番。指导教师要全程辅导,对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生产实习,也是教学做一体化的具体体现形式。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体系清晰,形式生动活泼,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方法,理论知识围绕技能训练展开教学,针对性强,既利于教师的“教”,又利于学生的“学”;教师既讲解理论知识又传授专业技能,与学生相处时间增加,更容易获取每个学生掌握技能和知识的情况,便于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突出了技能训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实行“教学做一体化”,能够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本领过硬、上手快、转型快的高技能型人才,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更好地满足和服务社会。

基础会计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初探 篇4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新形势下的社会需求更加要求毕业生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 用人单位希望人才拿来就能用。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改进教学方式, 把职业能力培养作为重中之重。克服那种以教师为主体, 以教室为中心, 以知识灌输为基本方式, 一支粉笔, 一块黑板的旧模式, 创造出学生能看、能摸、能操作的教学环境, 做到在教中学, 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 教、学、做合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有机地揉合在一起, 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统性, 把课程内容与实训内容组合成一个个教学项目, 用任务驱动法完成教学目标。这里的“目标”, 对于会计专业的教学来说, 可以是一种方法, 可以是一项技能, 也可以是一项综合能力。“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质是将教室与工作间融为一体, 让学生感受情景教学的氛围, 在课题 (或案例) 教学中学习技能, 获得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 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 使教学过程更具有实效性, 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一体化教学的教——讲授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有的教师认为, 职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技能, 只要教会学生怎么做就行了, 不必讲授理论知识, 对此, 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 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技能, 但必要的理论知识也不能少。必要的理论知识, 既是指导实践的准绳, 也为学生将来的长足发展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基础会计中的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的基本程序、会计科目和账户、借贷记账法等基本理论知识, 是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必要理论知识, 这些知识理论性强, 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讲授法足以完成, 但要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讲授,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 教师就可以将课堂搬入会计模拟实训室, 开展情景教学, 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例如:会计凭证这一章, 利用实训室中真实的会计凭证, 讲解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种类、内容、填制和审核等, 教师一边讲解, 学生一边操作。教师可事先设定好问题, 让学生在实操中发现并讨论解决,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巩固所学知识。如:给出复合会计分录, 一张记账凭证填写不下, 需要两张或两张以上, 引导学生讨论, 导出分数编号法。

2一体化教学的“学”

一体化教学的“学”有两层含义:一是老师如何让学生学, 二是学生如何来学。教师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主体, 是首要条件。“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是“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 综合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 还包括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技能、深厚的教学经验、严谨的工作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各种能力。第二是专业理论教材和实训教材合二为一, 理论课教室和实训室合二为一, 让学生边学边练, 即巩固了理论知识, 又提高了专业技能。现代的职业教育, 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 更是能力的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尤其是学习的能力。要使学生学会学习, 掌握学习的方法, 竖立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理念。终身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将使学生一生受益。

3一体化教学的“做”

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 学习目标是围绕技能训练的需求, 它打破了原有学科的界限, 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要求, 教学环节和进度等均由技能训练的需要来确定, 理论教学完全服务于技能训练, 掌握理论知识就是为了实际应用。在教学内容上, 将理论教学与实操训练的内容相结合, 改变原有的讲授完某一门或几门专业理论课后再进行实习的办法。在教学方式上, 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线, 采用在实习教室讲授理论、边讲授理论边让学生动手操练的方法上课, 或在短时间理论课后即让学生进入实训操作, 即实现理论课与实践课在空间上的结合。在教学时间上, 打破理论课与实习课人为划分时间段的做法, 从而实现理论课与实习课在时间上的结合。这些改变真正强化了技能训练在教学中的地位, 真正做到了教学做一体化。本文仅就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基础课程——基础会计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初步的探索与研究。

传统的基础会计课程往往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 概述。主要内容:会计的概念、职能、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的基本程序等。 (2) 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式。主要内容:六大会计要素、会计平衡式等。 (3) 账户和复式记账法。主要内容:会计科目与账户、借贷记账法、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等。 (4) 会计凭证。主要内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种类、基本内容、填制和审核等。 (5) 会计账簿。主要内容: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对账和结账、错账更正方法、账簿使用规则等。 (6) 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主要内容:企业筹集资金、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利润形成和分配的核算以及成本计算。 (7) 财产清查。主要内容:财产清查的种类、范围、方法、清查结果的处理。 (8) 会计核算程序。主要内容: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程序。 (9) 财务会计报告。主要内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

笔者认为, 为提高学生的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可将其内容的前后顺序按照实际工作中的会计核算程序进行调整, 调整后的顺序和内容如下: (1) 概述。主要内容:会计的概念、职能、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该部分内容对初学者有一定难度, 也可放在财务会计中讲解) 、会计的基本程序等。 (2) 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式。主要内容:六大会计要素、会计平衡式等。 (3) 账户和复式记账法。主要内容:会计科目与账户、借贷记账法等。 (4) 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主要内容:企业筹集资金、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利润形成和分配的核算以及成本计算。以上四章内容理论性强或为准则规定, 主要依靠课堂教学完成。 (5) 建账。该部分内容 (现有的教材中没有, 需教师补充) 放在会计实训室进行。建账是会计工作的起点, 要给学生讲清楚何时建账, 依据什么建账, 建什么账, 如何建账等。教师用实训室配备的账簿边讲解, 边让学生做, 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在建账过程中, 适时讲解账簿的启用、种类、设置和使用规则等。 (6) 会计凭证。主要内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种类、基本内容、填制和审核等。该部分内容也放在会计实训室进行。利用实训室中真实的会计凭证, 讲解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种类、内容、填制和审核等, 教师一边讲解, 学生一边操作。在学生操作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巡视,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 (7) 登记账簿。主要内容:日记账、总账、明细账的登记方法、错账更正方法、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等。在实训室中, 利用学生前面建的账和填制的记账凭证, 讲解账簿的登记方法, 让学生实际操作。学生在登账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登错账的情况, 这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由学生提出更正的方法, 教师最后加以总结, 引出错账更正方法。由于学生主动参与, 自主解决, 即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锻炼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还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举多得。 (8) 、财产清查。主要内容:财产清查的种类、范围、方法、清查结果的处理 (依靠课堂教学完成即可) 。 (9) 对账、结账。登完账后, 教师讲解对账、结账, 仍放在实训室进行, 由教师示范, 学生实际操作。事实证明, 这种方式事半功倍。 (10) 财务会计报告。主要内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有的教师认为, 报表的编制对初学者来说难度较大, 往往这一章只讲概述部分, 不讲编制方法, 也不让学生编制。笔者认为, 会计报表是会计工作的终点, 这一环节不能缺少。考虑到学生专业知识掌握不多, 可简单讲解, 在实训室指导学生完成报表的编制。会计核算程序。通过前几章的讲解, 学生实际上已经将会计核算程序完整地运行了一遍, 教师只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即可。需要注意的是, 建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对账和结账这几章的内容, 教材中往往介绍不全, 建议教师参照当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实施细则的要求进行补充。11

会计实训室毕竟是模拟的实习环境, 与实际的会计工作仍有一定差距。建议有条件的话, 最好在学完基础会计课程后, 安排1-2周的生产实习, 也就是认知实习。由实际工作中的会计讲解会计工作流程、凭证传递程序等, 并带领学生实际操作一番。指导教师要全程辅导, 对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 及时解决。生产实习, 也是教学做一体化的具体体现形式。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体系清晰, 形式生动活泼, 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方法, 理论知识围绕技能训练展开教学, 针对性强, 既利于教师的“教”, 又利于学生的“学”;教师既讲解理论知识又传授专业技能, 与学生相处时间增加, 更容易获取每个学生掌握技能和知识的情况, 便于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一体化”教学模式,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突出了技能训练,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体化教学会计教学 篇5

摘要:

会计专业课堂是一项基本性学科,在社会发展与企业建设中都是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当今对人才的大力需要,在教育方式中其成为了人们主要关注的焦点。要提高学生在会计学习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和创新,就要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所以在本文中对这种教学方式进行概括,从而找出具体的措施来实现教育质量。

关键词:《基础会计》;教学做;一体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建设,大力发展会计专业人才成为社会的主流方向。一个会计人才不仅仅在理论知识上要能够熟练的进行掌握,在技能方向和实践应用上也要能够实现更大的创新和发展。在我国企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实践中,《基础会计》课程的开展已经成为教育探索中的主要工作。

一、“教学做”一体化概述

“教学做”一体化主要是将学生与教师发展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也是发展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方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中的统一教学,在会计教学的实施方向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利用统一的项目组织学生实现教学的,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以及课程内容上都能更深化,从而发挥学生与教师的友好交流[1]。它也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在主要学习课堂上,以实践教学为主要的教学任务,从而使学生体验会计职业的发展和创新。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教学中,不仅强调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向,也提高了教师队伍在教学方式上的发展和更新。

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对策

(一)转化教师观念

教师是整个教育的主体力量,在实际教学中就要以学生的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主要依据和核心力量。所以要改变传统以教师教学的主要观念,发挥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从而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探索知识期间能变为学习的主动实践的创造者。学习课堂主要是面对学生来建立的,只有学生发挥主动学习能力,自己构建知识脉络,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从而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的教学目标。

(二)建立教学标准

教学的考核制度是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总结,只有建立相关的考核标准才能实现检查课程的良好效果。在《基础会计》考核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就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特别是学生在实践方向上的改变[2]。《基础会计》学习主要是理论和技能两个方向,根据学生在课外以及课内的分值来取得相应的证书。不仅仅如此,教师在建立评价方式中,还要关注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潜能,对自己的实际教学建立相关的体系和标准,在各种渠道方式中完成系统的教学理论,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使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够应对新时期的教学改革。

(三)发展教学新模式

多媒体教学模式是当今发展教学手段的主要方式,在这种教学手段的应用方式上,不仅使主要的教学内容直观的体现在课堂中,也增加了整个课堂的知识量,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方式中的图片信息、表格信息以及各种形式将学生带到真实的实际生活中,使学生能够更进一步的了解会计信息在发展期间体现的意义和实现的价值因素。在实践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也发挥了重要的积极意义,例如学生账簿的种类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单纯的理解概念可能会到导致学生对知识的错误理解,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将账簿主要的类别、结构明确的区分开来,使学生在认识能力和感官能力上都能积极调动起来,从而提升会计教学水平。

(四)推动教师队伍

良好的教师队伍是整个学校发展和整个教育发展的主要资源,只有强大的教师队伍,才能实现更好的教育发展和学习的经济建设[3]。所以实现一体化的教学就不能脱离教学队伍的建设,对于学校来说,应加大投资力度,对教师的知识培养教育、参与实践实习教育以及实现知识的更新意识等多种方式都要经过更深的了解和改善。使教师在实际的发展教育中不仅能了解会计在企业实施中的重要性,也能在实际教学中收集更多的教学资料,从而发挥教师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主要教育方向。而且,教师之间还可以开展互相交流活动,组织相关的会计专业优秀人才到校园中实施演讲,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和知识结构进行改变和更新,从而实现教学改革的新时期发展。

三、结论

《基础会计》学习在“教学做”一体化建设期间,改变了系统的教学模式,为教师的实际教学和学生的发展创造重要的实际意义。“教学做”一体化的主要意义是实现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将做与学实现统一的方式。不仅发挥了学生在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上的应变能力,还实现了《基础会计》课程的系统性理论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实际教学质量也得到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毛智敏,王明忠.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下基础会计课程内容的整合[J].商,,19:182.

[2]江培新.对中职学校《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职业技术,2013,09:23-24.

一体化教学会计教学 篇6

关键词:会计专业 一体化教学 实践

目前技工院校正在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笔者学校会计专业在一体化教学改革中作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存在一些问题。大多数技工院校会计专业原有的课程体系,门类多且课与课之间重复较多,很多教学知识点与实际工作脱节,原有课程重理论、轻技能,导致毕业生毕业时难以快速适应会计专业岗位工作。经过近两年的一体化教学尝试,笔者认为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重修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信息化越来越普及,会计专业很多原有的手工作业被计算机信息技术取代,原有的一些重要课程如珠算、点钞等技能有所弱化,而以用友、金蝶等软件为主的会计电算化技能有所加强,原有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围绕一体化教学改革进行修订,通过开展企事业单位调研、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提炼会计专业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按一体化教学改革思路,建立适应现代化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设计会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

会计专业原有的课程体系,如德育、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基础、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这些课程占用了大量课时,大多数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应付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课程理论与实践操作相脱节,学生被动接受,不易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难以解决实际问题,毕业时难以快速适应会计岗位工作。所以应该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建立基础会计、基础会计仿真实训、财务会计、财务会计仿真实训、成本会计、成本会计仿真实训、会计电算化、税收基础、会计综合模拟实习等一体化项目课程,把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融入到每一个工作任务中,形成一体化的教学课程,实现知识、技能、岗位三融合。

三、建立适应一体化教学的实训场所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在会计工作中,计算机作业逐步代替手工作业,电算化会计的操作技能越显重要,而原有的会计实训场所多以手工作业为主,缺少电算会计这一环节,建立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为一体的实训室是非常必要的。在实训室中应按财务主管、会计、出纳等相应岗位,配置相关实训项目设施,才能使学生全面学习系统知识,掌握财务会计专业技能,从传统的记账、报账、算账中解脱出来,提高会计专业岗位的学习工作效率。

四、配备一体化会计专业教师

一体化教学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改革就要实现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科教材为中心转向以目标能力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向模拟职业岗位实训场所,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既能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学生进行操作训练。打造一支优良的会计专业一体化的师资队伍,才能实现一体化教学改革。

五、实现一体化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技工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构建“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从知识接受者转为知识的探索者,“学中做、做中学”,按会计专业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安排教学流程,培养出贴近现代企业会计岗位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六、建设教学资源库

部分学校开展一体化教学,试行几年,没有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未能建立完整的教学资源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相应的教学素材、资源,实现起来,断层较多,难以一气呵成,降低了一体教学模式的优势。因此建立会计专业一体化的教学资源,在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尤为重要。只有建立完整的、充足的教学资源库,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真正做到“教、学、做”三位一体的一体化教学。

在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只有从人才培养方案、一体化课程体系、一体化的教学实训场所、一体化的会计专业教师、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库等六个方面不断完善,会计专业一体化的教学改革之路,才能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甘超杰.一体化教学思路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 2011(8).

基础会计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探讨 篇7

一、基础会计教学现状分析

1. 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有的中职学校基础会计教学, 往往采用先讲会计基础理论, 如会计要素、会计等式, 再讲解具体业务的处理, 最后进行实训的传统教学模式, 是从较抽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开始的。教师先把教材从头到尾教一遍, 而学生则学了后面的内容, 忘了前面的知识, 到了后期的实训, 看到五花八门的会计实训资料, 不知从何下手。如此一来, 学生会感觉学会计太难, 做账更难。而大多数中职学生意志薄弱, 碰到难处就容易消沉自卑, 丧失进取心, 对学习失去兴趣。结果是老师教得费力, 学生学得吃力, 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事倍功半。

2. 理论和实践脱钩

在现实情况下, 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设置都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脱钩的缺陷。现有的基础会计教学是以这样的主线来进行: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账务处理程序, 最后增加了实训的时间和内容。这个教学体系无法与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流程很好地进行衔接, 没有良好的实效。

二、基础会计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思路

基础会计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是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将会计基础的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融为一体, 调整教学方式, 整合教学资源, 着重培养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 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

我们的具体做法为:将基础会计课程安排在一年级, 开设时间为两个学期, 第一个学期周学时6节, 总学时约为120学时, 第二个学期理论课周学时两节, 总学时约为40节, 实训课周学时6节, 总学时约为共120学时。其中, 第二个学期的实训课地点为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室。

第一个学期先利用一周的时间讲解企业认知, 吸引学生对会计的兴趣, 引导学生轻松步入会计之门, 变开头难为开头易。从第二周开始进行实务训练, 我们模拟了一个公司:东莞创造公司, 把第四章的44个业务统一编制成创造公司的经济活动, 作为一个完整的账务处理程序, 让学生在仿真情境中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同时, 激发他们学习会计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在这些基础之上, 逐步引入一些基本概念和专业术语, 如会计科目、会计账户等, 最后引出会计恒等式。把比较抽象的一般原则、会计核算方法、基本假设等挪到后面, 使学生学习起来感觉看得见、摸得着, 学得不枯燥,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 学生反馈确实入门比较轻松,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第二个学期补充相关理论知识并进行实训练习, 每周开设两节理论课, 讲解会计凭证、登记账簿、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等理论知识。实训方面, 我们的期望是通过实践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会计的工作程序, 掌握处理业务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为此, 实训课程中要求学生按照会计工作流程完成企业全部会计核算过程———从建账、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结账直至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我们选取了东莞市塑料制品厂2008年12月到2009年1月发生的经济业务作为实训内容, 涵盖了第一学期所学习的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基本业务活动, 要求学生进行会计处理。在业务编排时注意业务内容由易到难、业务量由少到多;在资料选择上也突出真实性, 我们相关的单据都是选取真实的凭证资料, 如业务中收到的发票都是真实发生的发票, 销售时填写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都是带有复写功能的一式三联发票, 真实性非常强, 款项送存银行时所需的进账单也同样两联齐全。这让学生不仅清楚如何填写、审核单据, 同时清楚知道各联单据的功能, 对各联单据的去向、作用也能明确掌握。此外, 学生配备了“出纳章”“会计章”“财务专用章”“法人章”“发票专用章”“现金收讫”“现金付讫”等印章, 需要加盖印章的原始凭证, 要求学生制作单据时必须加盖相应的印章, 这样使实训有较高的仿真度。

实训的基本要求如下:

(1) 学习该企业财务制度、开设新账和设置期初余额;

(2) 根据已知的各笔经济业务内容, 找出对应的原始单据 (或原始凭证) , 若需自制原始凭证, 则填写完整自制原始凭证;

(3) 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 编制各笔经济业务对应的记账凭证;

(4) 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各会计科目所属的总账及明细账;

(5) 分别在记账凭证会计处理程序及科目汇总表会计处理程序下进行月末处理, 如编制会计报表等。

三、达到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在第一学期的教学方面, 区别于传统的开篇讲会计的概念、会计的职能这些枯燥的东西, 而是在开学第一周从企业的认知开始, 以学生熟悉的案例引入, 培养学生对会计的兴趣。接下来的授课则根据中职学生厌倦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学习容易失去兴趣的特点以实操的形式开始会计实务的讲解, 让学生多动手, 而不是老师满堂灌,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 达到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第二学期的基础会计实训课程中, 我们采取以学生自己分析处理为主, 老师主要是引导作用, 学期刚开始的几周还需要老师讲解一些东西, 往后走学生基本都是拿到实训资料后自己看题选择相应单据完成会计核算过程。通过基础会计实训, 学生对会计岗位的工作流程及工作中所涉及的一些主要的原始凭证有了清晰直观的认识, 进一步掌握了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及程序操作的基本技能, 对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能够独立完成从记账凭证到登记账簿的工作, 实现了我们的教学目标, 也为以后学期开设的分岗位实训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但是, 由于时间限制和能力有限, 该课程还是存在不少有待于改进的地方。在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上, 我们在还没有讲解会计账户、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时候就直接进入实务处理, 前期很难找准切入点, 较好地融合, 学生难免会有点疑惑的感觉。而第二学期主要的问题在实训课, 首先是上课进度的问题, 由于学生是随机组合, 导致各组学生能力分布不均匀, 有些学生完成速度很快, 有些则很慢, 如果老师照顾速度慢的同学, 则速度快的同学没有工作, 就在一旁闲坐, 浪费时间而且会影响课堂纪律。另外, 有一部分原始凭证是需要交到银行或者是对方单位的, 我们没有设置相应的岗位来接收这些原始凭证, 而是让学生自行保管, 有时容易引起学生思绪的混乱;此外, 在业务设置上, 难度较大的期末业务分别在记账凭证会计处理程序及科目汇总表会计处理程序下只模拟练习了一次, 训练量偏少, 没有达到让学生深入掌握的效果, 在以后的实训中, 可以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参考文献

[1]赵红.浅谈基础会计教学[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 (3) .

[2]王月琴.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思考[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0 (1) .

论高职会计课堂的“教学做”一体化 篇8

1 “教、学、做”一体化的内涵和优势

1.1 “教、学、做”一体化的内涵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有机地揉合在一起, 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统性, 把课程内容与实训内容组合成一个个教学项目, 用任务驱动来完成教学目标。这个目标, 可以是一种方式或技能, 也可以是一项综合能力。“教、学、做”一体化可以改变传统课堂内的静态教学模式, 通过课堂内开放式教学, 把教室与办公室融为一体, 让学生感受现场情景教学的氛围, 在情境、案例等教学中学习技能, 获得能力。

1.2 “教、学、做”一体化的优势

(1)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论和实践知识融为一体, 抽象变得形象, 理性变为感性, 被动听变为主动做, 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2) 深化加强会计理论知识。

由于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与方法, 学生通过实践总结出理论知识, 又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 使其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3) 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技能。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 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因此, 学生在老师和社会专业会计人员的指导下, 通过实际操作来完成教学任务, 岗位实践技能必然大幅度提高。

(4)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新源于实践, 学生在校内实训室实践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问题, 这样就会迫使学生不断去探索和思考, 培养学生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同时, 在这种教学氛围中, 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和组织协调能力, 形成综合实践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综合素质。

(5)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缩短工作适应期。

校内模拟实训按照企业会计岗位或公司的职位设置实践内容, 利用企业真实的经济业务开展实践训练, 按照行业实际标准要求学生, 使其在“教室”操作的内容, 成为相应真实岗位上的工作任务。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 按照规范的职业标准开展项目实训, 学生是一个“准会计”, 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缩短他们的工作适应期。

综上所述, 高职会计课程通过循序渐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实施, 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会计职业能力及其综合素质, 架起沟通社会与学校的桥梁, 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

2如何开展高职会计专业课堂教学的“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被越来越多的院校在会计类课程教学中采用, 在实际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也存在诸多不足, 如何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本文从以下六个方面加以阐述:

2.1 重新构建课程体系

高职会计专业要以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为主要目标, 所以要进行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课程体系的确定, 是以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是行动领域的教学归纳, 是按照教学要求对职业行动领域进行归纳后用于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行动领域。每一个学习领域均以职业行动领域为依据, 是通过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学习目标、学习与工作内容、学时要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说明、学业评价方法等内容来确定的教学单元。

同时, 课程体系的构建, 要兼顾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和发展远景, 参照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师、统计师等相关职业资格考试课程来设置教学课程, 并将设置课程嵌入到课程体系中。并针对职业资格考试大纲, 要适时修订对应课程的课程标准, 更新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 以满足社会的发展变化对会计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变化的要求。

2.2 加强精品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师完成教学和学生学习必备的教学媒介,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学方式的转变, 对教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参考行业技能鉴定标准, 编写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会计类一体化教材是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基础。例如《基础会计》教材, 在体现实用性的基础上, 更要参照会计从业资格的考核进行编写。教师要明确学生要达到的从业要求, 学生应重点掌握哪些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这对教师讲授知识的数量和质量就有了一个参考的标准。如果理论与实践分开, 理论势必达不到指导实践的目的, 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专业理论教材和实训教材也要一体化, 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理解和接受, 为真正的“教、学、做”一体化打下基础。

2.3 重构课堂教学内容

要从新构建课堂的教学内容, 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例如, 《基础会计》最常见的授课顺序多是基本概念、科目账户、复式记账法、账户分类、制造业和商品流通企业经营过程、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的编制、财产清查、会计工作组织。但也可以在进行授课时, 介绍基本概念之后, 先让学生认知会计报表, 从会计工作的最后结果入手, 先让学生知道会计工作的结果是什么, 为什么做这些工作。这样会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 也便于后面教学任务的开展。所以变化以后的授课顺序可以是基本概念、财务报表的认知、复式记账法、科目账户、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制造业的经营过程、财务报表的编制、财产清查、会计工作组织。

再如《财务会计》课程, 为了更好的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可以考虑采取按照会计岗位 (出纳业务、工资核算业务、固定资产业务、存货核算业务、经营成果核算业务、往来核算业务、总账会计业务、综合处理业务) 来讲授, 按岗位设置讲授业务内容, 最利于采用“教、学、做”一体化, 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 也确保学生学习具有针对性, 熟悉未来工作岗位的具体业务内容, 达到毕业就可以上岗, 减少了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适应工作岗位及自己总结提炼的一个过程, 缩短了学生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 真正的体现了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要求。

2.4 选用适当教学手段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 教学过程强调工作的导向性和工作流程, 将课程按照实际会计业务的展开划分不同的模块, 每个模块再划分出不同的工作任务, 针对每个任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使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 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 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一体化。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中, 要尽可能多地运用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实训、顶岗实习等教学方法, 把学生放在相对真实的会计环境中学习, 增强教学效果。如利用案例分析时, 既可以采取由学生独立分析, 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形式, 又可以采取先分小组讨论, 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的形式, 教师指导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观察上, 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 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 不是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 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 拓展和升华, 使他们主动地将学到的课内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2.5 培养双师教学团队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是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最重要的是学校要真正拥有一批具有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业务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 所以学校应下大力气, 千方百计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对于会计类课程教师, 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一是鼓励教师取得从业资格或职称证书, 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师、统计师、经济师证书等, 报销考试费用, 报销考试辅导材料费用等。二是鼓励教师取得行业资格证书, 如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证书。除报销考试及资料费用外, 给以一定的奖励。三是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 可以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短期实践, 也可以到大型企业一年以上的长期实践, 如果学校内的会计与统计课程教师都在中小企业实践过, 都到大公司参加过项目, 相信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必将大幅提高。

2.6 加强软件硬件建设

由于种种原因, 会计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到公司去实习一直是老大难的问题, 每个实习单位接纳学生实习的能力有限, 实习实训的主要任务还是要在校内完成。因此, 要加大投入实习、实训的软硬件建设, 为学生实践提供充足的实习实训岗位是非常必要的。要按照在校学生数建设多个会计电算化实训室, 配备各类主要的会计 (如金蝶、用友等) 教学软件和教学实习平台, 建立多个手工会计模拟室, 满足会计基础技能实训、出纳技能实训、手工记账模拟实训、税务实训、成本核算实训、财务管理实训及会计电算化实训的需要。要按照企业和公司典型的会计岗位设置建立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室, 使学生具体模拟企业公司的会计工作过程, 提高学生对会计类课程整体认识水平, 为顶岗实习和毕业就业打下基础。有条件的还可以建立工商业务模拟实训室、模拟银行等,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样化的实习实训场所, 增加学生的感知认识和实践机会。

摘要:高职会计专业课堂教学的“教、学、做”一体化, 是为了使专业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衔接,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 根据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 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首先介绍了“教、学、做”一体化的内涵和优势, 接着从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加强精品教材建设、重构课堂教学内容、选用适当教学手段、培养双师教学团队、加强软件硬件建设等六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教、学、做”一体化。

关键词: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教、学、做”一体化

参考文献

[1]王甲迎.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改革初探[J].价值工程, 2010, (12) .

[2]邓波.浅析“做学合一”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J].中国农业会计, 2008, (3) .

[3]何玉英.论高职会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2) .

一体化教学会计教学 篇9

实践教学被广泛应用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的体现, 目前社会发展需要综合型人才, 不再是仅仅靠理论专业知识的比拼, 而是实践经验为主。实践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将理论和实践结合, 充分发挥两者之间的协作, 从而为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提供有效的平台。本文以高职会计类课程为例, 介绍“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二、“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概述及优势

“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是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高职院校在教育体制改革中都选用了实践教学模式,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模式的多样性, 适应改革发展的趋势,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但是在实践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例如在教学模式的安排和具体实行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或是没有结合实际情况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实践教学的发展, 就需要更好地完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优势和特点:第一, 以人才需求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标准, 注重实践性。“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着重体现“做”, 即实践。目前人才市场需求的不在是理论强者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综合型技术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应试教育, 对于实践缺乏应用, 导致了许多院校毕业生在工作领域缺乏实践经验, 不利于其发展。因此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十分必要, 对于高职会计专业, 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 学生需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才能为以后的从业提供有效的条件。第二, 符合专业的自身特点, 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是以基础理论学习为前提, 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学习特征来进行实践学习, 这种模式能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基础知识, 也提高了实践动手的技能, 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第三, 实践教学的全面性。实践教学不仅仅限于学生, 也体现在教师, 教学模式的转变也意味着教学方式的变动, 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合“教学做一体化”的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发展, 例如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先进的教学技术等。

综上所述, ”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在高职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模式就显得十分必要, 不仅是适应了改革教育的方向, 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育带来的弊端, 为在严峻的就业现状下就业的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为其发展积累经验, 提高综合素质。

三、“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完善措施

为了更好地促进高职会计类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的发展就需要不断地完善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下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1. 突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性理念

实践教学着重突出的环节是实践, 传统的会计教学理念则是以理论为主, 实践教学为辅, 然而实践教学理念则更加突出实践性, 会计课程的实践体现在一定的模拟职场教学, 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能够提前适应职场的工作环境, 为步入职场从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模拟职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体现, 不仅帮助学生提高基本的专业技能, 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职业素养。锻炼其应对职场的工作能力, 应对能力, 团结合作意识及工作责任感等。

2. 完善实践教学的基础设施及准备环节

实践教学在实行的环节难度比传统教学要大, 由于其实践的特殊性, 因此在实行中需要考虑多个方面。例如场所的选择和部署, 许多高职院校没有一个完整的实训场所, 这就给实践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这些都不利于教学的执行。因此建立一个全面科学的实训教学场所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实践证明, 可以建立不同类型的实训场所, 比如校内, 校外, 综合实训场所。不同的场所用于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另外, 除了教学设施外, 师资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这就要求高职会计课程的教学在师资选择上需要十分慎重, 选择高技能型的师资人才, 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只有选择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的师资, 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的全面健康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贯彻“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思想, 把专业理论与实践良好的结合起来, 因材施教, 从而帮助学生提升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加强实践教学中的实训教学

加强实训教学需要注意以下两个环节:第一, 丰富教学文件。所谓丰富完善教学文件就是制定全面的教学指标, 教学课件, 以及实训的相关文件等。完善教学文件就需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 充分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 及时了解市场动向, 以便为实训提供最新的信息资料。第二, 理论的全面应用。许多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平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忽视理论基础, 实践没有目的性, 存在许多漏洞, 因此需要加强实训过程中的理论巩固环节, 这就要求学生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实训中都不能忽视对理论的运用。除此之外, 还应当制定相应的考核监督机制,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总结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遇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考核评价环节也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帮助学生更好了解自身不足。

四、总结

一个好的教学模式才能促进整个院校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随着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发展, 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 要求院校除了给与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习外, 也逐渐重视实践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实践教学提供一个全新的理念, 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职会计课程教学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凌世寿, 李上田.构建高职会计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1) :36-39.

一体化教学会计教学 篇10

关键词:基础会计,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探讨

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入门课程, 是集理论性、实践性、操作性于一体的学科。基础会计理论教学与模拟实训教学如同车之两轮, 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而且还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 包括识证能力、制证能力、记帐能力、制表能力和用帐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也只有两者的有机结合, 才能彰显出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才能彰显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提高,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进行“一体化”教学。

1 传统教学方式下的优势与弊端

会计理论来自于会计实践, 是对会计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同时又对会计实践加以指导, 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 在会计专业课程学习中, 不仅要掌握比较完善的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掌握实践操作能力。然而,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系统的理论讲授教学为主, 教材中所列举的典型的交易、事项只是为了阐述会计理论服务, 待系统的理论知识讲授完成以后, 再集中进行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训, 这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与实践不能紧密衔接而相脱离, 教学效果始终不甚理想, 导致学生在会计专业课程学习中, 难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较普遍的认为, 会计专业的课程难学、难记、难懂, 会计实训操作陌生, 无从下手, 苦涩无味而厌学,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对不断更新的会计理论知识能力不强;应对帐务处理能力不强;应对会计报表分析表达描述能力不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 而会计理论与实训的“一体化”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2 基础会计理论与模拟实训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探讨

我们认为:“一体化”教学应当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将理论、实践、实训等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听课与技能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学、实验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 由此而形成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能力为本位, 突出实践在课程中主体地位而进行的教学模式。

2.1“一体化”教学对教材要进行模块化调整。

“一体化”教学不能走传统教学方式的老路, 对教材必须按模块进行调整, 或者以教材为依托而自编教材。

第一模块:理论教学模块。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技能, 但必要的理论知识是不可缺少的, 既是指导实践的准绳, 也为学生日后的长足发展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更是合格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理论素质。因此, 对理论教学要恰到好处, 《基础会计》课程中的会计概念、会计职能、会计核算前提、会计核算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及会计要素的平衡关系、借贷记帐法及复式记帐、会计科目和帐户等基本理论知识作为一个模块必须在课堂完成。而且应由有教学经验的资深教师进行理论教学, 这一模块主要是会计基础理论知识, 比较抽象, 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消化, 可以在以后的实训模块教学中加以引用复习, 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第二模块:演示教学模块。这一模块包括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 主要是教会学生识证、制证、记帐。教学必须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演示教学。在讲授原始凭证时, 教师可将平时收集的一些不需要作帐的个体工商户、小规模生产作坊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原始发票让学生观看, 以了解原始凭证填制的内容和填制的方法;对于记帐凭证可直接进行演示填制, 着重演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帐凭证的填制;对于会计帐簿也需进行演示教学, 着重演示总分类帐、明细类帐、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记帐的登记方法。最后再安排学生动手填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帐凭证各一张, 登记总分类帐、明细帐和日记帐各一个帐户。这样的理论演示教学直观、生动、明了, 学生一看就懂, 一做就会, 既理解和掌握了理论知识, 又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 教师教学感觉轻松, 学生学得心情舒畅, 教学效果明显。

第三模块:教学模拟实训模块。

a.主要经济业务核算模块。将企业筹集资金过程、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利润形成和分配过程以及成本核算合并在一块。这一块是基础会计教材中的核心内容, 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帐务处理能力, 教学应放在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教师对这一模块应精心设计, 采取“双边互动”的教学方式, 一边讲解一边让学生动手操作, 实训中的交易、事项举例, 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去自编组织, 尽可能将企业会计核算中涉及的科目囊括在内。通过交易、事项经济业务帐务处理, 重点让学生学会会计分录, 以熟练每个会计科目所核算的内容, 巩固理论知识。b.帐务组织程序模块。这一模块包括记帐凭证帐务组织程序、科目汇总表帐务组织程序、汇总记帐凭证帐务组织程序等内容。该模块应在财务模拟实验室进行, 利用主要经济业务核算模块中所产生的数据资料, 指导学生编制记帐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编制汇总记帐凭证, 并根据已编制的记帐凭证指导学生去登记日记帐、明细分类帐和总分类帐。最后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去对帐和结帐, 结出各帐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由于这一模块经济业务资料是教师自己组织的, 对各帐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已心中有数, 便于及时检查学生帐务处理的正确与否。随时可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c.财务会计报告模块。这一模块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可在教室或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 利用第四模块中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的期末余额数据在讲清理论知识的前提下, 指导学生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2.2“一体化”教学必须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载体。

实行“一体化”教学, 除理论知识讲授外, 更重要的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 硬件建设必须有多媒体教室、微机房、会计模拟实验室。软件建设必须有教学挂图、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等教学资料, 而且从数量上应满足学生实训的需要。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及学习中实训活动就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纸上谈兵, 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体化”教学也就是一句空话。

2.3“一体化”教学必须有一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实施“一体化”教学, 首要条件是教师, 有些理论教师, 虽然有多年的粉笔生涯, 但从未进行实习指导, 更没有接触企业财务会计工作, 难以满足“一体化”教学要求。“一体化”教学需要“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严谨的治学态度, 是教学的行家, 还必须具备综合的职业能力, 特别是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是生产实践的能手。他们能把专业理论与操作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能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有机融合, 相互渗透, 灵活运用, 教学挥洒自如, 得心应手, 严师出高徒, 定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双师型”教师在教学中还必须注重知识更新。当代科学的整体性、渗透性越来越长;知识的专业化和综合性越来越显著;科学理论的高度抽象性和更替性越来越突出。特别是我国会计与国际接轨以来, 一些国际上会计理论、政策和方法的引入, 对我们的教师就有一个吸收、消化、提高和运用的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加强知识更新, 不断地学习国家出台的新的会计理论、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 以克服教材对这些新的理论、政策和方法滞后的缺点。同时, 教师还必须深入厂矿企业, 向企业的财务人员学习, 学习他们熟练的帐务处理能力。

现代职业教育, 不仅是知识的教育, 更重要的是能力的教育, 教师的职业能力提高了, “一体化”教学效果就得到了保证。

3 结论

基础会计理论与模拟实训“一体化”教学是理论知识围绕技能训练展开的教学, 针对性强, 生动直观, 互动活跃, 有利于教师的教, 也有利于学生的学, 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管理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为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本领过硬、素质全面、适应社会转型需要的高技能会计人才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基础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基础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会计实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会计实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建筑业务下一篇:英语影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