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学改革下财务会计论文

2022-05-01

摘要: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新课程模式。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为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率,急需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培养及学习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关键词:会计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技师学院会计专业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一体化教学改革下财务会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体化教学改革下财务会计论文 篇1:

中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的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相互分离,本文根据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分析中职会计专业实训存在问题,并探索会计专业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旨在推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

关键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改革

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如何在教学中突破的界限,实行会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目前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下面就本人在实行会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体会进行总结,与同行们共同切磋。

一、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

1.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特点

一体化教学模式起源于德国的“双元制”,即“双重职业训练”,是指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重新整合教学资源,把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融为一体,实现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考核评价与生产实践的“无缝"对接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一是以会计实际工作需求为出发点,将理论讲授与技能操作融为一体,让学生在会计实务操作中理解理论知识,培养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增强了实用性;二是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的课程相互整合,使学生拓宽了专业知识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三是教学从“知识简单传递"转变为“知识处理与转换”;教师从“单一型修转变为“双师型”;学生从“被动接受、简单模拟一转变为“主动实践、手脑并用”;教学手段从“口授+黑板+简单电化手段”转变为“多媒体+网络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四个转变,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2.实施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模式

根据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在教学中,首先调查市场需求,适当调整培养目标,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对相关课程制定具体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实施办法,实践性教学部分明确技能教学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建议及评价等内容。其次采用分阶段、分层次开展实践性教学。将实训课程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具体情况分为课堂实训、课程实训、单项模拟实训、综合模拟实训和校外社会实训五个板块,在不同的时段进行。①课堂实训,课堂的实践性内容是学生在平时上课中接触到的,作为专业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在日常上课之中就要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在课堂上进行实训,②课程实训,主要针对财会专业相关的学科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以安排在课程结束时,要求学生对课程涉及的基本经济业务进行常规的工作。③单项模拟实训,主要是成本核算、办税、银行业务、固定资产、工资、应收应付、成本核算等。这些模拟实训一般在各课程中进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不同的课程实训的重点不同,要突出重点,如《基础会计》突出从填制原始凭证到编制会计报表的全过程;《企业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课程的实训则在于对会计核算技能的提高,学会解决会计实务中出现的简单问题。在基础课程结束后,再进行有难度的实训,便于学生灵活掌握该课程的专业技能。④综合模拟实训,是把一个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经过设计与加工,形成完整系统的原始资料,由学生充当企业财会人员,按照会计实务处理的规范进行仿真操作演练。一般安排在专业理论课程结束时进行,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大演练”, 通过较集中的实训,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促进知识技能向能力的转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从而达到既掌握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又提升实践技能的目标。⑤校外社会实训,由学校组织或学生自己联系到校外企业进行的毕业实习,这个阶段是在前面四个阶段的实践教学以及理论教学为基础,更加突出技能的综合运用,训练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二、结论

本人就职的学校属于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在“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为推动当地就业与再就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的指导下,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训工作,具有设备先进的现代化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为会计专业实训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条件,通过会计专业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加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了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符合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突破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分离的界限,使毕业生实现零距离就业上岗,也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会计专业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已初见成效。

参考文献

[1]于仕斌等.构建“一体化”教学课程模式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3).

[2] 巫兴宏.基于工作页的一体化教学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0).

作者:戴梅芳

一体化教学改革下财务会计论文 篇2:

技师学院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

摘 要: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新课程模式。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为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率,急需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培养及学习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会计专业 一体化课程 教学改革

技师学院会计专业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从会计专业的开设情况来看,中等职业学校、高等院校都开设有该专业。技师学院要在会计专业上办出自己的特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对会计专业准确定位、进行一体化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技师学院教学现状分析

1.师资队伍情况

因为技师学院开设会计专业较晚,所引进的教师基本上都是会计专业专科以上的毕业生,他们的工作主要有以下特征:理论功底较扎实,年轻、工作热情高,和学生年龄差距不大,容易和学生拉近距离,课堂气氛活跃,受到学生的喜欢。但是因为会计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验,所以他们对会计工作的理解不够透彻、对会计理论的把握高度不够、知识面不宽,导致他们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多、深入剖析少,结合实际工作更少。这些问题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听课很认真,但是学习效果不理想。

技师学院的会计教师还面临着竞赛机会少的实际问题。主要原因是技师学院的主管部门是人社局,技师学院之间的竞赛、市级竞赛、省级竞赛、国家级竞赛甚至世界级的青年技能大赛,大多是在技能领域,通过主管部门安排的竞赛基本上没有会计专业,会计教师失去了通过参加大赛来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2.学生状况

会计专业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要特征是:学生在学习初期表现出了较高的学习热情,也能积极配合教师。在会计专业序列课程的学习上,学生对会计基础课的学习显得较为顺手,使他们忽视了会计基础课在会计理论学习中的基础地位。学生认为教师讲的课差不多能听懂就行,缺乏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掌握。

3.课程开设情况

技师学院目前对于会计专业课程的定位基本上位于中专和大专之间。主要表现为:专业课的开设基本上同大专一致,开设的会计序列课程有:会计基础、初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会计电算化、财经技能等课程。在公共课的开设上则有着自己的特色,不再开设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课程,取而代之的是德育、礼仪等课程。

二、会计专业进行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现有会计专业基本上和高等职业院校课程体系保持一致,开设的会计专业序列课程有: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财经法规、会计电算化等,按照两年的时间来安排课程,完成这些科目的教学工作基本上完成了会计初级职称即助理会计师的培养。这样的课程设置对技师学院的學生而言难度较大,有些理论知识学生听起来很费力。

2.教学效果不理想

职业院校的学生相对来说文化基础较弱,过于理论化的教学,使很多学生因为听不懂、学不会,而出现不愿听、不想学的状况。或者是听课的时候感觉自己听得差不多了,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达不到融会贯通的程度,导致很快就忘记了,做相关练习题的时候仍然很困难,学生参加会计专业初级资格考试的通过率较低。

3.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不能满足社会的新需求

由于学生对会计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工作经验欠缺,就业优势不突出,不能很好地适应会计职业发展变化的需要,也难以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三、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内容

1.课程设置改革

技师学院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应紧紧围绕学生学习特点和就业需要两个方面的内容,探索一体化教学模式。

(1)采用学分制。将所有课程分为应知应会和能力提升两个方面,应知应会为必修课,能力提升为选修课。要求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基础上,从选修课中选择一定的科目进行学习,最终以学分的形式来反映一名学生是否完成本专业的学习。

(2)采取模块教学。会计专业专业课的教学打破了以往一门课一个学期从头讲到尾的情况。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可以把学生学习内容分为不同的模块,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就及时地进行测试、结课。另外一个模块就可以接着开课,不同模块可以使用同一本教材,也可以使用不同教材,可以由一名教师授课,也可以根据需要由不同的教师授课。

(3)适度开设公共课。职业指导课程可以采取同专业合班上课的模式,把授课内容按专业分成不同的专题,既能节约师资资源,又可以为专业课的教学腾出一部分时间,还能增强职业指导的针对性。语文等文化基础课的授课方式也可进一步改进,不能千篇一律是教师讲、学生听,应该设计一些讲座,还应该多讲授应用文,申请、报告、总结等基本行文要求都是语文课应该讲解的内容,解决学生以后实际工作的需要。

(4)增设实账课程。可开设金融业、餐饮酒店业、物流企业、建筑业会计核算及预算会计课程,供学生自行选择。

(5)加大实训内容。会计专业的学习,如陆游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的每一步理论学习,都应该和实践结合起来。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账务处理的实训平台。有条件的学校,应该直接和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是会计咨询服务公司对接,让学生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到实际的账务处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

2.教材建设改革

专业课程的必修课,可分成实务操作模块、业务核算模块及综合训练模块。

根据国家《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必须遵循同样的会计准则。这给会计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学生所学习内容的适用性增强。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同行业的业务活动还是有差异的,从郑州商业技师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事的会计工作来看,以制造企业、商业企业为最多,因此将这两类企业会计核算作为两门课程列入业务核算模块。

作者:王红新

一体化教学改革下财务会计论文 篇3:

中职学校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的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相互分离,本文根据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分析中职会计专业实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会计专业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旨在推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的人才培养。

【关键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会计专业 实训教学改革

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会计岗位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较高会计职业技术能力,毕业后能够较快地从事各种会计核算工作直至担任主管会计的初、中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如何在教学中突破界限,实行会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目前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下面就本人在实行会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中的体会进行总结,与同行切磋。

一 中职会计专业实训存在的问题

从培养目标上看学生能力的培养是重点,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符合社会需求、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使学生一到单位就能适应工作岗位,或经短期培训即可上岗的应用型会计人才,但目前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还存在问题:(1)从教学理念上看,仍然是以理论授课为主,实训课为辅的教学模式,就本人就职的学校,对学生开设的理论课有15门之多,课程的实训内容很少,对课程的实训目的、实训内容、实训时间、实训效果没有进行很好的落实和监督,专业授课教师受原有职业教育目标的影响,仍采用传统的教课方法,严格按照教材内容传授理论知识,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关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忽视了实践操作,限制了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2)双师型教师不足,按照教育部2000年3月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的要求,培养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学生,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的是既有丰富的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但专业教师主要来源于高校毕业生,他们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但缺乏财务的相关工作实践经验,尽管学校采取教师到企业顶岗、到会计师事务所兼职政策,但教师的培养还是明显的不足。(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难度较大。一是前往企事业单位开展会计实习是学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较好的机会。但是会计专业受实际工作单位财务部门工作环境的限制、岗位的具体要求、单位商业机密的安全、会计工作的阶段性、时间性特点等因素的制约,实习单位一般不愿接收会计专业学生,或者即使接收也只是安排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象征性的会计工作,往往达不到实习的目的;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都是以经济利益为根本目的的,在这样的条件下,学校要联系安排会计专业的实习很艰难,难以寻求与企业双赢的切入点开展社会实践。

二 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

1.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体化教学模式起源于德国的“双元制”,即“双重职业训练”,是指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重新整合教学资源,把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融为一体,实现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考核评价与生产实践“无缝”对接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

第一,以会计实际工作需求为出发点,将理论讲授与技能操作融为一体,让学生在会计实务操作中理解理论知识,培养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增强了实用性。

第二,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的课程相互整合,使学生拓宽了专业知识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教学从“知识简单传递”转变为“知识处理与转换”;教师从“单一型”转变为“双师型”;学生从“被动接受、简单模拟”转变为“主动实践、手脑并用”;教学手段从“口授+黑板+简单电化手段”转变为“多媒体+网络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四个转变,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2.实施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模式

根据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在教学中,首先调查市场需求,适当调整培养目标,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对相关课程制定具体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实施办法,实践性教学部分明确技能教学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建议及评价等内容的培养。其次采用分阶段、分层次开展实践性教学。将实训课程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具体情况分为课堂实训、课程实训、单项模拟实训、综合模拟实训和校外社会实训五个板块,在不同的时段进行。

第一,课堂实训,课堂的实践性内容是学生在平时上课中接触到的,作为专业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在日常上课之中就要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在课堂上进行实训,如在《基础会计》课程对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实践,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实践,会计账簿的开设和登记、试算平衡表的编制,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审核等均进行课堂实训。

第二,课程实训,主要针对财会专业相关的学科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以安排在课程结束时,要求学生对课程涉及的基本经济业务进行常规的工作,在完成《基础会计》的材料采购业务知识时,组织章节实训,从采购计划开始到由谁经办、需经过哪些手续、会计上岗需要哪些凭证、如何记账等几个环节都进行模拟操作。

第三,单项模拟实训,主要是成本核算、办税、银行业务、固定资产、工资、应收应付、成本核算等。这些模拟实训一般在各课程中进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不同的课程实训的重点不同,要突出重点,如《基础会计》突出从填制原始凭证到编制会计报表的全过程;《企业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课程的实训则在于对会计核算技能的提高,学会解决会计实务中出现的简单问题。在基础课程结束后,再进行有难度的实训,便于学生灵活掌握该课程的专业技能。

第四,综合模拟实训,是把一个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经过设计与加工,形成完整系统的原始资料,由学生充当企业财会人员,按照会计实务处理的规范进行仿真操作演练。一般安排在专业理论课程结束时进行,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大演练”,通过较集中的实训,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促进知识技能向能力的转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从而达到既掌握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又提升实践技能的目标。

第五,校外社会实训,由学校组织或学生自己联系到校外企业进行的毕业实习,这个阶段以前面四个阶段的实践教学以及理论教学为基础,更加突出技能的综合运用,训练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这种分阶段、分层次的实训在时间安排上是根据课程教学进度计划进行的;不同的实训地点不同,一般课堂实训、课程实训在学校建设实训室,单项模拟实训在校内实训基地,校外社会实训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

三 结论

本人就职的学校属于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在“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为推动当地就业与再就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的指导下,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训工作,具有设备先进的现代化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为会计专业实训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条件,通过会计专业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加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了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符合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突破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分离的界限,使毕业生实现零距离就业上岗,也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会计专业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已初见成效。

参考文献

[1]杜诒萍.中职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

[2]于仕斌等.构建“一体化”教学课程模式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3)

[3]巫兴宏.基于工作页的一体化教学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0)

[4]陈革.实训基地“五化一体”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5)

〔责任编辑:高照〕

作者:戴梅芳

上一篇: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论文下一篇:执行卫生法规协调发展社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