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间信任的桥梁

2024-05-05

师生间信任的桥梁(精选四篇)

师生间信任的桥梁 篇1

一、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在教学设计中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老师, 会提供给学生很多创造的机会。不仅能采用许多能培养学生扩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问方式, 而且经常会安排学生向老师提问的时间, 创设师生间相互交流的环境。如在欣赏打击乐曲《赶集》时, 先让学生回忆和家人一起赶集时的画面和情境, 接着让他们讨论赶集时的心情。这样,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然后再让学生欣赏乐曲, 并提出相关的问题。其中有位学生提出:“这首乐曲为什么有的时候强, 有的时候弱呢?”这时教师不作回答, 先表扬了这位同学, 而后分组讨论。同学们畅所欲言, 有的说赶集时的热闹场面要用强的力度, 有的说早晨集市上人不多的时候力度就要弱一些, 有的说人们早起从很远的地方前来赶集的场面也要弱一点儿……他们说得太好了。此时, 教师安排学生再次欣赏乐曲, 让学生在情绪高涨的环境中, 自然地产生一种求知探索的欲望。随着音乐的响起, 同学们很快就沉浸在作品的意境中, 此时, 课堂中自然形成一种与作品相对应的热烈气氛。通过对作品的体验、力度的变化及语言的表达, 学生真正掌握了力度变化这一新知识。

二、教师学会善于提问

问题是创造之源、疑问是创造之母, 问题好似架起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教师应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独立思考, 为学生获得和掌握新知识作准备。教师提问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 注意提问的目的性

提问应立意鲜明、语言简练, 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实现某一教学目标,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精心设计问题, 并进一步激疑、导疑、释疑, 诱导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答案, 这样就创设了一定的情境。记得在欣赏《鸭子拌嘴》这一课时, 我先创设情境:“大家见过鸭子吗?一天, 许多鸭子在一起玩耍, 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了呢?我们来听一段音乐。”经过学生的想象和我的引导, 一个优美的情境便形成了:清晨鸭子出窝、拌嘴、鸭妈妈劝架、相伴回家。接着我就提问:“根据情境, 如果你是小鸭, 该怎样表演?”举手回答的同学不少, 有一个同学的回答使我特别感兴趣。那个同学说:“请老师扮演鸭妈妈, 小朋友扮演拌嘴的小鸭。”接下来, 学生按照音乐发展的情节表演着, 无拘无束, 几乎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可以说, 成功的提问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不断实践的催化剂。

2. 考虑问题的难易

提出的问题要注意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适合学生的程度。如在让学生进行旋律的创作时, 开始只要用两个音, 像“sol”和“mi”, 用这两个音做各种不同的节奏变化, 如“5—3—”、“5 3”“55 33”等, 然后再加入la, do, sol就变成五声音阶。学生进行不同的音的组合、节奏的组合, 再自己去演唱, 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觉得音乐创作不再是那么深不可测, 而是很有趣的事。

3. 掌握提问的时机

就是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 几欲言而不能”时提问。例如我在教“八分音符”的时候, 首先告诉他们一个四分音符唱一拍时, 一个八分音符唱半拍, 这时学生会有些迷惑。接着我让学生思考如果把一个四分音符看成是一个苹果, 那一个八分音符是多少苹果?学生自然会想到是半个苹果。然后拿出苹果来演示给学生看, 给学生一个视觉的感受———半拍比一拍要短。还用分解拍手动作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动作来感知半拍的时值。接下来, 我又让学生自己创造几个生活中的半拍语言。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逐渐掌握了半拍的概念。

4. 注意问题之间的联系

问题要前后响应, 层层深入, 才能最后“水到渠成”解决问题, 使学生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在教学《玩具兵进行曲》这首歌曲时, 出示挂图提问:“你们看这幅画上有什么?”“小猫!”“小狗!”“小汽车!”“小娃娃!”孩子们纷纷回答。我接着说:“老师看看哪位小朋友最聪明, 能展开你的想象力为这幅画编一个小故事。”小朋友们纷纷举手。接着, 我根据他们讲的故事为歌曲填词, 和他们一起演唱。歌曲学会后, 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上台表演。这样的教学既能使他们得到想象、创造和展示的机会, 又在无形当中增强了自信、勇气, 获得满足和成就感。

5. 教师准备要充分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 不仅要准备正确的答案, 而且要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若干答案, 要考虑如何评价、引导才能鼓励和增进学生的自信心, 明确目标和方向, 提高其能力。因此, 我在应对每一位回答和提问的同学时尽量表扬和鼓励, 努力捕捉他们的闪光点,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使他们在学习上不断得到提高。

师生间信任的桥梁 篇2

〔中图分类号〕 G45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0(B)—0014—01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进行“权威”教学,师生关系始终是“圣旨”与服从的畸形关系。生活中,有的教师不愿与学生切磋,不愿与学生平等对话、坦诚讨论,不能很好地去注重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只是硬性规定强迫学生做。而学生本来承受着多方面的压力,负担很大,这样更会导致学生厌学、自卑,甚至有的“犯上作乱”。师生建立不起良好的关系,学生不亲其师,能信其道吗?

多一点宽容,信任并尊重学生

古人云:以己之身,及人之身。信任学生,首先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会宽容,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学生对老师的一言一行其实是很敏感的,作为老师,一定要做到言行一致,不能只在口头上说信任学生,而在行动上却表现出对学生的不信任,这样反而会加深伤害学生的程度。老师尤其要对犯过错误的学生给予信任和鼓励,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积极上进的勇气。有一次课间到教室时,我发现英语老师正在教育两名女生,原因是检测试卷上的错是一模一样的,而且她们俩是同桌。我知道后走到她们的座位前,让她们拿出试卷对比了一下,果真错得一模一样,便对她们说:“事实摆在眼前,还要说什么,下不为例。”上课铃响了,我便离开了。没想到,第二周她们写的周记让我心痛,其中的一位女生委屈极了,觉得老师不信任她,让她很伤心。这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因为我并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已经忘了。我赶紧在她的周记本上向她解释,跟她道歉。

注重学生学习的养成教育,使学生愉快地接受纪律教育

教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及重要性,使之懂得要能做成事,做好学问,做人是关键。学生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和长辈,能与人和睦共处;具有健康的心理,常人的心态,勤奋守纪,诚实守信,讲公德,有爱心;在习惯养成教育中能遵守纪律,自觉遵守班规校纪,并具有法律意识。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无意中自觉主动接受各种纪律比被动被迫接受的效果要好得多,还可避免逆反心理带来的麻烦。因此,在班级建设管理中,教师加强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让学生自己制定班规,使学生自觉增强纪律意识、法律意识,这样,不仅能促进班级建设健康发展,还有助于构建和谐班级建设。

少一点批评教育,多一点赏识

中国有一句话:“士为知己者死。”说的是为赏识自己、信任自己的人去死都愿意。成年人需要赏识,学生更需要得到家长、老师的赏识。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校教育似乎已逐渐远离了学生的心灵,他们经常听到的是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骂。作为老师,应充分发挥期待和赏识的激励作用,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要不断地反省自身的行为和态度,不要由于自己的不公正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不能仅仅以分数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而忽视了学生的其他方面,如品格修养、文明习惯、劳动态度的优劣等。

凡事不浮于口头,要身体力行

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给予关心,而且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体现在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上。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无不感染、影响着学生。因此,身体力行是一个老师做好工作的前提。实践证明,在平时的工作中,老师若能做到把自己当作班集体中普通的一员,严格地遵守班规校纪,对学生将有极强的说服力、感染力。比如:刚开学时我班的迟到现象较严重,针对这一现象我在班规中规定每天早、中、晚预备铃时间到,纪律委员检查出勤情况。我每天也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校,有事有病跟学校请了假也要跟学生解释清楚,一方面督促检查,另一方面身体力行起到带头作用。这样一来我班的迟到现象有了明显的改观,这就是身体力行的功效。这些虽然是小事,但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的记忆却是深刻的。

课间多一点闲谈,促进师生间的默契

与学生“闲”谈这一方法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学生的基础之上。教师在与学生进行“闲”谈时,应注意尊重学生的情感,采用他说我听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适当的时候提些建议,千万不能不顾学生的意愿、情感来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意见,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而且班主任要尽力保守学生的“秘密”。因为这些“秘密”的内容可能涉及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和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故不可张扬,否则会带来不少负面影响,损害师生间的友好关系。事实证明,班主任只要能持之以恒地与学生进行“闲”谈,就能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效其行”。

用爱搭起师生间的桥梁 篇3

无论面对何种性格的小学生, 作为教师, 都应该以一颗包容的心去善待他们, 以母爱般的真诚和爱心去教育和引导他们。

一 建立有效的沟通

有效的沟通有助于师生间良好关系的形成。有时, 教师上课时发现一些学生开小差, 于是跟他们进行沟通, 但从学生的表情、回答中会觉得自己说的一大堆都是废话, 学生根本没听进去, 会有强烈的挫败感。要建立有效的沟通, 首先, 要赢得学生的信任, 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想问题, 不要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去跟学生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对你说出心里话。其次, 平时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 多与家长沟通, 以便遇到问题时能因势利导, 因人施教, 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 设法缩短师生距离

教师给学生的感觉在某种意义上总是高高在上。在孩子的眼里, 教师是大人, 无所不能, 无所不知, 是用来仰视的。这些感觉难以改变。事实上, 从学生走进学校的那一刻起, 他们和教师之间就存在着微妙的不平等和代沟, 自然也就产生了客观的距离感。正因如此, 教师就要放下所谓的架子, 参与到学生的各类活动中。例如, 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跳短绳、踢毽子、打乒乓球等;或跟他们多聊聊天, 说说话, 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亲切和蔼的, 是愿意和他们平等相处的。只有这样, 师生间的距离才会慢慢拉近, 学生才会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教师。

三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

1. 给学生积极的鼓励

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水, 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梁, 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 能让学生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教育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 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 因为它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鼓舞。“你真棒”“你很了不起”“你真是天才”“你提的问题十分有价值!”“你的想法很有创意, 教师也没想到。”……这些语言虽然简单, 但却能鼓舞学生的斗志, 增强学生的自信, 激发学生的潜能。

2. 解决学生内心的困惑

一次, 一名教师给笔者打电话说笔者的一位学生欺负她的孩子, 并且对她很无礼。笔者急忙放下手头的工作赶到事发现场。那位教师正气急败坏地说那名学生的不是。学生则含着委屈的泪水, 握着倔强的小拳头, 毫不示弱地说:“老师处理事情不公平, 袒护自己的孩子。”在要求双方都冷静后, 笔者走到愤愤不平的学生面前, 亲切地拉着他的手说:“你说老师不公平, 表现在哪里?”学生说, 今天他是值日生, 由他执勤提水为班级擦桌子。那位教师的孩子在他刚打满清水的桶里洗毛笔, 把一桶干净水弄脏了。于是他一气之下把毛笔折断了。“老师让我给他的孩子赔毛笔, 我想不通。”说完这句话, 那名学生大哭起来。

笔者为那名学生擦去委屈的泪水, 然后轻轻搭着他的肩膀, 语重心长地说:“学校是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智慧乐园, 进入学校的各民族学生教师都会一视同仁, 把你们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你现在难受, 我也跟你一样难受, 可问题总是要解决的。”那名学生慢慢不再哽咽了。然后, 笔者又把教师的孩子找来, 了解事情的经过, 结果他讲的与那名学生说的一致, 并且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认识到为清洗毛笔浪费一桶洁净的水是不对的。于是, 笔者问道:“那该怎么办呢?”教师的孩子主动向那名学生承认了错误并道歉。两人和好了。看到他们的矛盾化解了, 笔者又给他们详细地讲了应该怎样做人, 以后怎样处理类似的矛盾。

笔者让那名学生坐在身边, 摸着他的头说:“孩子, 今天发生的事情是老师的孩子错在先, 而你错在后。你的错是不该损坏他的毛笔。因为他要写毛笔字, 不能按时交作业的话, 老师要批评他的。面对这样的事, 你处理得不够理智。你完全可以后发制人, 以理说服他, 或找老师评理, 矛盾自然就解决了。”在细心劝说下, 那名学生主动提出要赔毛笔, 也明白了知错改错, 遇事三思而后行的道理。

3. 给每个学生成长的空间

当孩子们遇到困难需要安慰时, 教师要用爱心给孩子一个温馨的拥抱。只要通过沟通, 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就会从孩子的一个笑容、一声谢谢、一次倾诉、一点进步中, 深深地体会到做一名教师, 很累也很美!记得笔者当年级组长时, 一次中午值班, 笔者看到三 (1) 班的一位学生在工地上捡砖。就好奇地问道:为什么一个人在搬砖呀?这位学生说因为上课不听讲、捣乱, 被教师罚干活!我接着又问他学习怎么样?他说在班里倒数第一。但是, 在聊天的过程中, 笔者发现他干活是个好手。过了一会儿, 校长早早来到学校检查工作, 我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校长, 校长便一边与该生干活, 一边与他聊天。从那以后, 我经常看到校长与那名学生像母子一样交流, 并在大会上表扬他。班主任诧异地问校长:这样的学生还值得在全校师生中表扬吗?校长说, 这孩子虽不爱学习, 但是我发现他劳动很好, 干活利索, 这就是他身上的闪光点。利用这个闪光点, 因势利导, 多给他赞美, 相信他不久一定会是个好学生。校长蹲点三 (1) 班做这个学生的教育工作。半年后, 这孩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遵守纪律了, 开始写作业了, 与同学团结协作了, 关心班集体了。看到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校长心里乐开了花。在学校教育中, 成绩不是一切, 教师要学会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给每一位学生成长的空间, 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4. 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笔者的班上有个调皮的学生, 身上似乎没什么优点。一天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改变了笔者对他的看法。那是一次课间操, 由于下课稍微晚了点, 学生们都急急忙忙往外挤, 笔者在维持纪律, 没注意到教室的桶坏了, 流出许多水。学生光顾着向外走, 都没注意到地上的水, 这时这个学生挤了过来, 告诉大家看着点, 别滑倒了, 然后拿起拖布把地拖干净了。笔者被这一幕感动, 做完操回到班上, 激动地表扬了这位同学, 夸赞他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的行为。此后, 笔者又从几次小事中发现他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渐渐地, 他变了, 上课特别认真, 作业也完成得很好。

这件事给笔者的启发颇深, 在班主任工作中, 一定要细心观察, 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每个闪光点, 以此带动其他学生, 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我能行, 我会成功的。”

师生间信任的桥梁 篇4

新课程的理念认为:情感与态度是我们所有各个学科教学共有的一个目标,《课程标准》中描述“情感态度”目标使用的词语有“积极参与、好奇心、求知欲、成功的体验、克服困难的意志、自信心、实事求是的态度、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质疑习惯等”,如何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一直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教师的为人处事态度以及师生关系的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教学效果.关于这一点,是有很多优秀教师的经验证明的.换言之,如果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情感交流渠道十分畅通的话,其教学效果也一定会非常理想,反之,则会大打折扣.

师生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教师必须树立威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人范”.具体而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教师必须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要为人正直、诚实守信,要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用有一颗乐于奉献的心.

由于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学生将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于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于其谆谆教导,言听计从,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此时,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使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不是有意刁难,而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和忠告.

二、 教师在上课时要有高度的热情.

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试想: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清醒理智的人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呢?陶醉观众首先得陶醉自己.学生的思维一旦和你协调,那么你讲上一句,他并知下句.毕业这麽多年了,在所有教过我的老师当中印象最深的还是我在高中的一位数学教师,他的表情丰富多彩,他的讲授充满着神秘,他设计的题目妙趣横生,使我有种题海探迷的新奇.实际上我对数学的这种情结也总想深深的感染着我现在的学生,也在努力想办法感染我现在的学生.就拿我现在的这个班级来说,学生的纪律性很强,深得老师的好评,但令我忧虑的是,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这在当前高考题目灵活多变,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的形式下是一个致命的弱点,于是我注意用兴奋的情绪,充满激情的语调,并面带鼓舞的微笑,赞许的眼神去激励我的学生,并时刻给予肯定,鼓励.多用“你回答的很好”“你的答案太精彩了”“你真勇敢”等等这些词语,学生的情绪高涨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浓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带动学生的思维也敏捷灵活了.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应不断转变观念,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激励学生的热情.米卢先生以“享受足球”的理念,带领中国足球队首次冲出亚洲,冲击世界杯.我们数学老师何不以“享受数学”的理念,帮助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呢.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是在数学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培养的.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情感,形成稳定的、积极的情感态度,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情感基础.

三、 要经常进行思想沟通.

在课下教师要经常注意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首先要做到以自己良好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映,要主动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广大学生谈心,以开启他们的心灵,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融洽师生关系,促进双向交流.其次老师要怀着对学生的一片爱心来促进师生之间情感的积累,以达到情感交融的程度.其实,教师就像一个精雕细琢的工匠,每一个学生都是他的作品.要想教育好学生就必须了解他们复杂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有备无患.其次,培养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越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愉悦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才会主动地去探索数学中的奥秘.例如:我在讲解《立体几何》一章时,同学们对于线线平行、垂直和线面平行、垂直以及面面平行及垂直的定义、性质、判定很难把握,于是在讲解的时候,我让每个同学分别制作一个长方体的模型,这样对照模型就能直观的说出它的定义、性质,又根据判定和性质之间的互逆性对判定定理进行记忆,这样每个学生边欣赏自己的作品边又能直观的记忆知识,既培养了他们学习几何的兴趣,又深刻的掌握了几何知识.利用图形的直观性,多样性,培养了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也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另外,要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认识数学的价值.在数学教学中十分关注数学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多了解和留意身边的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来自生活而用于生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感到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并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成功,激发学习的热情.

四、 要时刻注意尊重和理解学生,培养彼此之间的信任感.

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始终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主导情绪状态.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讲公平,讲正义.尤其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更要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取得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绩也要大力鼓励和称赞,一般来说,指出学生的不足支出应以肯定学生的优点说起,挖掘其闪光支出,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一个教师,光去埋怨学生,那是一种推诿和不负责的表现,应该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帮助学生,如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优化学习动机;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改善其学习状况等等.常用的方法首先要反对所谓“恨铁不成钢”式的苛刻的教育方法.我想,这种苛刻做法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其目的可能是想让学生尽善尽美,但结果往往是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要辨证对待“严师出高徒”的想法.有的所谓严师对待学生严而无方,盲目发火,甚至随意侮辱学生,这样做的后果不仅会伤害学生的人格尊严,而且会使他们内心充满紧张、苦闷、压抑,有时会对“严师”甚至学校产生仇恨心理.这样的“严师”指导起学生来,可以说是天马行空,一旦学生的想法与他不同,往往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解决,经常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甚至悲观失望.我们要坚决反对这种伤害学生上进心和自尊心的错误做法,一定要让这种非人道的教育方式退出历史舞台.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提高师德修养,要用爱心去哺育学生,让他们在爱的雨露中健康成长.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要有“给人一杯水,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一江水”的教育理念.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教师既要博览群书了解人类的文明进步,还要刻苦钻研业务;不仅精通自己的专业,而且要了解相关专业的最新进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把枯燥的知识讲得深入浅出,把高深的理论娓娓道来,这无疑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想,只要我们能追求进步,加强自身修养,与时俱进,注重教学中情感的投入,我们是能够胜任“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称谓的.

上一篇:AB角工作制度下一篇:市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