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节水措施

2024-05-03

徐州市节水措施(共10篇)

篇1:徐州市节水措施

忻州市节水灌溉综合技术的应用

忻州市将工程节水技术与非工程节水技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逐步形成了作物在整个水分利用过程的综合节水技术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的利用率及利用效率.截止目前共发展节水灌溉面积7.01万hm2,其中渠道防渗面积1.35 万hm2,低压管灌面积4.17万hm2,喷灌面积1.26万hm2,滴灌面积0.23万hm2,已初步形成了符合当地的节水灌溉综合技术体系.

作 者:尹艳丽  作者单位:山西省忻州市水利局 刊 名: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英文刊名:DESIGN OF WATER RESOURCES &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9 28(3) 分类号:S2 关键词: 

篇2:徐州市节水措施

摘要:优化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是节水型园林建设的核心内容。文章调查了苏州工业园区内的广场绿地、居民区绿化、城市道路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的园林景观节水工程建设概况,综合分析了主要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建议和措施,为工业园区节水型园林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节水型园林;苏州工业园区;调查;建议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园林绿化中追求豪华奢侈,奇花异木漂洋过海,大树移栽之风屡禁不止;高价购买古树造成树木原生地生态环境被破坏;建造灯光树、礼花灯、塑料花、塑料树、纤维草坪等造成环境污染、能源浪费以及占用苗圃土地导致树木大量死亡。不仅如此,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园林绿化手法,如反季节栽种和逆境栽植,单纯追求视觉形象的挖湖堆山,甚至填湖造园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极端的园林绿化方式造成水土、植物资源的严重浪费,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破坏性建设,是与节约背道而驰的[1]。本文以苏州工业园区的公园广场绿地、居民区绿化、城市道路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为研究对象,从节水型园林绿化施工角度着手,调查分析苏州市节水型园林存在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的途径。1 节水型园林概念及发展现状

节水型园林是在保证城市水环境安全和绿地生态环境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采取各种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合理开发利用城市中的水资源,建设高效的水资源配给系统,以及构建高效的水分转化利用模式,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生态绿地建设和改善城市环境要求的节水技术体系[2]。综观我国园林绿地建设中存在的节水问题,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不成熟和落后,相当一部分是规划设计中存在不合理因素,总结如下:① 规划设计不合理。绿地景观在规划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到节水设计,使园林节水有了先天上的不足;② 植物配置不合理。绿化植物的品种选择和配置形式不合理会增加园林绿地的用水量;③ 施工及养护不合理。我国目前的园林施工方法和管理养护手段还存在着技术手段不合理、技术措施、设备落后等问题造成水、土、植物以及人力、财力的严重浪费;④ 天然水和再生利用不合理。现代城市中建筑、道路、广场等硬化面积过大,严重阻碍了城市中降水的收集,同时雨水、生活废水、冷却水等还没有普遍建立中水回用系统,都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2 调查研究背景

苏州工业园区成立十年多来,园区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规划建设成功经验,不断加大区域生态保护和城市绿化美化投入力度,高标准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高水平开展城市绿化设计、高质量建设城市绿化景观,形成了多层次、多色彩、立体化的区域绿化规划体系。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国际化、现代化、园林化新城区。

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已先后投入70多亿元,基本完成了中新合作区主干路网与河道绿化工程,建成了环金鸡湖八大绿化景观工程和中央公园、星海公园、中塘公园、方洲公园、白塘公园、东沙湖水景生态公园以及独墅湖湖滨公园等十多个公共绿地工程;完成了中新路、现代大道、金鸡湖大道、星港街、星湖街、苏胜路、唯胜路、莲花路、独墅湖大道等道路附属绿地;完成了园区新行政中心、国际科技园、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园区出口加工区、金鸡湖国宾馆等单位绿地;建成了新城花园、东湖大郡、枫情水岸、湖左岸、金湖湾花园、朗诗国际街区、中海星湖国际等居民区绿地以及环阳澄湖生态防护林带等防护林绿化建设,初步形成了“一环、三湖、四园、六带、十二苑”的生态园林新城区框架。调查分析苏州市工业园区节水型园林建设存在的问题

(1)大草坪和大树移植现象普遍。苏州工业园区大树移植和大草坪现象比较普遍。大面积 1 [3]

种植草坪不仅浪费财力,更耗费了宝贵的水资源;且生态效益比乔、灌、地被、草坪组成的植物群落要低得多;草坪在种植时的投入大,后期的养护管理费用多,这都与建设节约型园林相违背。

(2)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源利用较少。调查发现,仅有金鸡湖大道和星港街的站台上,安装了太阳能收集板,其他几个调查点的照明等均采用电能,其他能源,如风能,几乎没有利用。

(3)棚架式绿化、墙面绿化较少,基本无屋顶绿化。

(4)资源再利用率不足,仅少部分地区利用废旧物品造景,如东沙湖水景生态园利用废钢管制做成雕塑,枫情水岸街区利用碎大理石拼成林间小路。

(5)雨水灌溉系统不够完善,植物浇灌技术也较为粗放。在居民区绿地、其他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基本采用洒水车浇灌;仅东沙湖水景生态园、朗诗国际街区修建了雨水收集系统,其他调查点均为自来水、河水浇灌;透水砖、透水沥青的应用较为普遍。

(6)道路绿地一年生草花的栽植现象较普遍。一年生草花,如三色堇等,虽然在短时间内获得强烈的展示效果,但花期过后要拔除,重新栽植,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7)园林垃圾基本无收集再利用情况。

(8)各调查点均大量应用乡土树种,仅枫情水岸街区栽种了南方引进树种。发展节水型园林的几点建议

(1)优化植物配置,在绿地植物配置方面,应首推需水量小的乔、灌木种植类型,尽量减少大面积单一种植草坪及模纹植物的栽种;大力推广应用本地的乡土植物及耐旱抗病虫害植物种类,减少引进树种。

(2)注重节水灌溉,采用喷灌、滴灌、渗灌等节水设施和设备,推广各种节水技术;循环利用雨水和中水灌溉,在园林中建立与景观相结合的雨水回收利用和中水利用体系,有利于节约城市园林的养护成本,是一种短期经济效益和长期生态效益双收益的有效方法。

(3)通过技术措施实施土壤改良,提高灌溉水或降水利用率,提高区域雨水收集及利用能力,并且通过地面覆盖保墒技术,起到蓄热、减少杂草生长、蓄水保墒、改良土壤、减少侵蚀的作用,并且改善了观赏效果。结语

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水资源都面临着严峻的形式,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更好地发挥园林的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建设节水型园林并不是单纯地少用水、压缩用水或限制用水,即“节水”不是简单等于“省水”,应该理解为“优化用水管理,高效与合理利用水资源”,其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城市在发展节水园林的过程中,应结合地区气候、土壤、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园林植物类型差异等情况,因地制宜地采用并发展完善相应的节水技术体系。

参考文献

[1] 雍海琴.浅谈节约型园林绿化[J].宁夏农林科技,2009.6:152-153;

[2] 沈淑红,倪琪.节水型园林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J].中国园林,2003,19(12):54-57;

[3] 王虎彪.浅谈园林节水的几点体会[J].山西建筑,2008,34(28):350-351;

篇3:泉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措施的探索

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是福建省3大中心城市之一[1]。境内河流水系较为发达,较大的河流有晋江、闽江水系大樟溪和尤溪的部分支流、九龙江北溪支流[2]。

根据泉州市水资源公报,2001—2010年间全市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88.43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26.26亿m3,水资源总量为88.69亿m3[3]。2003和2004年是枯水年,水资源总量只有64.15和64.47亿m3;2006年是丰水年,水资源总量130.24亿m3。10 a间水资源总量的年际最高与最低比值达2.03倍。

2010年泉州市人均水资源量为1 432 m3,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0.63,属水资源相对紧缺地区。为使有限的水资源量维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须采取措施,提高用水效率。

通过实施节水措施,转变用水观念,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建立健全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泉州市节水型社会取得实践经验。

1 农业节水

泉州市农业节水以高效为目标,以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为核心,加快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在保证农业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下,以水定产,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经济、种植结构,建立完善的水权管理制度,强化计量设施安装,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技术改造工程,加快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建设,大力发展喷灌、微灌、集蓄节灌等设施,同时加大农艺节水技术推广力度,积极扩大再生水和雨水利用技术推广应用范围。

1.1 深化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结合地域特色,合理安排作物种植结构和发展灌溉规模,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积极培植优势特色农产品。在水资源短缺地区要严格限制和压缩高耗水、低产出作物种植面积,优先发展雨养、节水和生态农业,积极培育和推广耐旱的优质高效作物品种,发展雨热同期作物。

1.2 加快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

泉州市的最大灌区是山美灌区,主要工程均建于20世纪70年代。由于长期以来水利投入严重不足,工程年久失修,老化严重,设备损坏,渠道塌坡淤积,目前灌溉水利用系数不到0.4,灌溉保证率低,有效灌溉面积少。其它中小型灌区也有类似问题。应抓住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大好契机,根据当地自然、水资源、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的特点,加大山美、惠女等大中型灌区的投资力度,重点解决骨干工程老化失修、渠系不配套、渗漏损失严重等问题,加快对大中型灌区实施“两改一提高”,即改革灌区管理体制,改造灌溉设施和技术,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

1.3 推广节水灌溉制度

在加强工程管理的同时,完善各主要农作物的用水定额,根据定额确定灌溉水量,实行总量控制。积极研究和推广节水灌溉制度,把水量集中用于农作物用水的关键期,以扩大灌溉面积,使灌溉总体效益最大。

1.4 推广农业节水技术

地面灌溉是泉州市目前采用最多的一种灌水方式,预计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占主导地位。田间用水损失的原因是畦块过大,地块平整度不高,致使灌水不均匀,渗漏严重。据分析,地面灌溉用水损失中,田间部分损失占到35%左右,说明田间节水潜力很大。在泉州市实施田间节水工程改造,通过平田整地,开展田间改造工程,结合农艺、生物等多种节水措施,减少无效蒸发,较大幅度地提高作物水分生产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田间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因地制宜地发展喷微灌等节水灌溉工程,推广有压管道灌溉等先进的田间节水灌溉技术,改革传统耕作方式,发展保护性耕作,推广各种生物、农艺节水和保墒等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耐旱、高产、优质农作物品种。使用高效、无污染的绿色肥料,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全面推广水稻浅湿灌等灌溉方式。

2 工业节水

随着泉州市经济快速发展,水资源已经成为影响泉州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展工业节水、提高工业水重复利用率是实现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2.1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首先,加快实现产业集聚,借助部分传统和新兴产业,培育“产业扩张”型、“龙头拉动”型、“以贸带工”型、“品牌引领”型等产业集群;其次,在考虑本地水资源条件的情况下,大力扶植新兴产业的发展;最后,整合提升传统产业,减少各项资源成本的投入与消耗。

2.2 加快工业节水技术改造

规划期间在泉州市内大中型工业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查漏维修维护和节水技术改造等工作,强化对用水和节水的计量考核管理,生产和生活用水要分类计量,主要用水车间和设备的计量器具装配率要达到100%,关键控制点要实行在线监测。对全市工业企业进行全面节水升级改造,电力系统推广零排放无泄漏技术;化工系统推广零排放节水成套技术,提高冷却水循环倍数;在纺织系统推广逆流漂洗、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回用和溴化锂冷却技术等;石油炼化行业采用水夹点技术对其供排水系统进行优化改造。对日用水量在50万m3以上的用水单位进行冷却水循环系统高浓缩倍数技术改造。重点在各污染集控区和高耗水的漂染、树脂、制革、电镀等类型企业中开展污水的净化再利用,其中电镀和再生纸业用水回用率需达90%以上,漂染、制革企业要求达到60%以上的回用率。

2.3 加强工业企业节水管理建设

要执行国家节水产品认证和重要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和完善工业节水指标体系,建立并实行新建、改扩建工业项目的“三同时(工业节水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投入运行)、四到位(工业企业要做到用水计划、节水目标、节水措施、管水制度到位)”制度。

2.4 推广工业节水示范工程建设

做好电力、石化系统循环冷却水高浓缩倍数的示范工程;纺织系统逆流漂洗,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回用,溴化锂冷却(代替冷却塔冷却)示范工程;造纸系统多圆盘过滤机白水回收示范工程;冶金系统的干法除尘、污水回用工程等;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发展纺织鞋服节水型漂染、生物酶水洗、无苯胶生产等技术,减少污染物产生。

3 生活、建筑业及服务业节水

3.1 计量设施安装

结合节水器具市场准入制度建设,要求居民家庭、公共场所、建筑施工工地安装计量设施。

3.2 城镇供水管网改造

在加强城市供水管网检漏的基础上,加大供水管网改造力度,城镇重点对年久失修、材质差、经常爆管、积垢淤塞的管道进行改造;村镇重点进行供水管网建设,以实现集中供水。

3.3 建筑及服务业节水技术推广

建筑业、绿化养护和环境卫生等方面要提倡使用再生水技术。服务业强化执行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尤其对特殊的高耗水行业,如洗车业,推广洗车用水循环利用技术,高压喷枪冲车,电脑控制洗车和微水洗车,环保型无水洗车等技术,游泳池用水推广循环消毒利用技术,宾馆推广中水利用技术。

4 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

多渠道开发利用非传统水资源,是近年来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可持续水资源利用模式。经验表明,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较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非传统水资源包括再生水回用,雨水集蓄、海水、微咸水利用等。

4.1 再生水回用

泉州市近期再生水回用工程主要是建设再生水利用工程,包括新建扩建泉州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泉港区南浦污水处理厂等一批污水处理工程。污水再生水厂出厂水质需达到再生水回用标准。再生水利用主要用于绿化、农田灌溉,以及一般景观用水、厕所冲洗、城市道路清洗等。

4.2 雨水集蓄利用

雨水积蓄利用主要是在城市。城市雨水利用主要是通过加快市区排水管网建设,完善城市排水体系,逐步实现雨污分流,推广城区雨水的直接利用。规模以上住宅小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宾馆等需兴建集雨工程;今后,在审批城市小区规划时,鼓励增设屋顶集雨设施;城市公共设施应在改造时增设分流集雨的项目;在城市人行横道、广场等地应尽量考虑采用透水性强的建筑材料。屋顶集雨和分流等设施可将雨水经过简单处理后与再生水一起用于绿地灌溉及环境卫生。另外,雨污分流可以减轻污水处理厂的压力,降低雨水利用的成本;增加透水地面可以减少暴雨径流,以避免或减少城市内涝,还可以让雨水直接回补地下水。

4.3 海水利用

泉州市沿江靠海,具有优越的海水利用条件,但淡化处理投资较大。规划期内以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同时可以在滨海旅游度假区利用海水作为冲厕、景观用水等。

4.4 微咸水利用

泉州市沿海地区有贮量丰富的微咸水,可以利用微咸水进行农业灌溉,实施咸淡水混浇工程。同时对水质要求不高的企业,在淡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使用微咸水。

5 结语

泉州市已被列入全国第3批节水型社会试点城市。对此,泉州市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契机,积极探讨在沿海水资源紧张区尝试节约农业用水、部分农业用水水权置换问题,积极推广工业用水循环利用和中水回用,加大投资力度实施强化节水,加强节水宣传等方式,积极推进节约用水工作。通过试点建设,努力探索出一套具有泉州特色的大节约、大配置节水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辉.泉州统计年鉴(2010年)[R].泉州:泉州市统计局,2010:3.

[2]罗烨.泉州市2010年需水管理机制需水侧报告[R].泉州:泉州市水利局,2010,10:5.

篇4:徐州市节水措施

【关键词】农业;灌溉用水;节水措施

1 德州市农业概况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土地肥沃,农副产品丰富,是全国和山东省重要的粮棉蔬果和畜牧业基地,具有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全市耕地面积56.19万公顷,人口620.19万,其中农业人占80%左右,截至2012年底,德州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4.5万公顷,农机总动力818.3万千瓦,农用电量5.7亿千瓦时。近年来,德州市农业结构趋于区域化、市场化、优质化,农业农村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12年德州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44.39亿元,粮食总产达到797.5万吨。计算显示,按现状的供水能力和节水水平,2010年和2020年缺水量和缺水率都非常严重。

2 德州市农业灌溉用水现状及问题分析

德州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农业用水量占全市用水总量的80%以上,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10m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0、全省的61%。缺水成为德州未来发展的主要瓶颈。与此同时,全市有70%的河道淤积严重,60%的农村水利设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25%的村庄和耕地无法用上黄河水。据统计,2011年德州市农业用水量达18.8亿立方米,灌区水利用系数仅为0.65。近年来该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彰显,德州市目前在农业节水灌溉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有:

2.1 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德州市现有灌溉设施大多建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的工程建设标准低,经过几十年的运行,灌溉设施已经普遍老化,加上农田分配到户,使得大部分灌溉设施严重失修,从而导致从水源向田间输水的过程中水量损失平均达到30%以上,灌概水利系数仅为70%左右。近年来,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基层水利管理体系出现了“线断网破”的局面,致使大量小型水利工程“政府管不到,集体管不好,群众管不了”。

2.2 灌溉水价机制不合理

目前,德州市农业还有很多地方采取的是按面积收费的方法,这种水费的征收模式大大阻碍了德州市节水型农业灌溉的推广。德州市面临的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浪费现象并存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由水资源的低价造成的,这在农业生产中更为突出,灌溉水价严重低于农业供水成本,不能体现水资源的商品价值。在农业灌溉用水中,不收费和按亩收费的现象十分普遍。

2.3 节水技术水平不高

德州市农业灌溉有些地方还采用的都是传统的大水漫灌畦灌等方式。这种灌溉方式对水资源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再加上土渠的老化失修及配套设施的不完善,使得仅有的灌溉水资源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农业灌溉用水存在严重的缺口。

2.4 农户节水意识不强

农户是农业灌溉用水的主体,农户的灌溉行为直接影响到灌溉用水的效率,由于历来农业用水的粗放使用对农户节水意识的提高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农业用水无偿使用的观念在农户的心目中根深蒂固,小农经济的生产意识让农户在水资源这种公共资源的消费方面显得尤为低效,农户为了自身的生产利益考虑,都想尽可能多的占用更多的灌溉水资源,争水抢水的情况在灌溉期时有发生,在水资源紧缺的干旱年份就尤为严重,这种粗放的灌溉用水方式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程度。

3 德州市农业灌溉节水策略

3.1 加强灌溉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农田水利建设,破解水利基础设施薄弱难题。加大灌溉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统筹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粮棉油基地建设等各类灌溉专项资金,集中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善干支渠道及建筑物配套改造,逐步实现渠道防渗化,并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安排专项资金,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通过增加沟渠改造的科技含量进行科技节水。进行灌排分设,将多级提水转变为一级提水,这样可以破解了一家一户购置灌溉设备投资大、安装机泵难、费工、费力等浇地难问题,同时,项目区同步配套了土壤墒情测报系统,根据土壤墒情和农作物需水情况,及时向农户发送浇地信息,实现了适时、适量灌溉,既节约了水资源,又促进了农业增产。

3.2 完善灌溉水价机制

水价机制的完善一定要体现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为真正让农民从工程实施中得到实惠,在工程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深化农业水价改革。对于末级渠系示范片,按照“量水到口、配水到户、核算到亩、按方收费”的原则,积极推行“一价制”收费管理,“一票收费到户”,真正让农户“用放心水,交明白钱”。水费由灌溉管理小组统一收取,直接收费到户,实现“计量到地头、开票到农户”,破解了农民用水浇地“计量计价难”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农业用水运行机制。

3.3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技术对灌溉用水效率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正效应。采用低压管道的节水灌溉方式能有效避免灌溉过程中的输水损失,再配合喷灌和滴管技术,可以起到了很好的节水效果。

喷灌是一种现代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具有省水、高效、增产的特点,喷灌几乎适用于除水稻外所有大田作物。它对地形、土壤等条件适应性强。与地面灌溉相比,大田作物喷灌一般可省水20%~40%,增产15%~25%。德州市棉花种植面积大,与沟灌相比,喷灌可以减少棉花蕾铃脱落率,增加成铃数,提高棉花产量,同时还能提高棉花的质量。并且滴灌技术可以降低病虫害发生率降低,减少肥料的流失防止土壤盐渍化,从而提高蔬菜的出苗率。滴灌技术可以运用到德州市蔬菜、花卉、林果、棉花、大田作物的节水灌溉,土壤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区域。

3.4 提高农户节水意识

农户是农业灌溉用水的主体,农户的灌溉行为直接影响到灌溉用水的效率,由于历来农业用水的粗放使用对农户节水意识的提高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农业用水无偿使用的观念在农户的心目中根深蒂固,小农经济的生产意识让农户在水资源这种公共资源的消费方面显得尤为低效,农户为了自身的生产利益考虑,都想尽可能多的占用更多的灌溉水资源,争水抢水的情况在灌溉期时有发生,在水资源紧缺的干旱年份就尤为严重,这种粗放的灌溉用水方式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程度。所以从微观层面对农户的用水行为进行科学的宣传引导,让农户充分意识到水资源的紧缺现状和水资源的战略属性事关重要。农户节水意识的提高有助于农户合理规划灌溉用水行为,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自然环境有效安排农业灌溉,这将对灌溉用水效率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4 总结

农业灌溉用水短缺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制约德州市农业发展的重大瓶颈。实施农业灌溉节水措施,是解决德州市农业灌溉用水问题的根本出路。农业节水只有在与时俱进的理论和节水思路的指引下,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才能迸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农业灌溉节水措施的推进可以改善德州市的生态环境,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推动德州市整个第一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辉强.我国节水灌溉问题分析[J].民营科技,2013(04).

[2]谢国庆.节水灌溉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3(08).

篇5:节水节电管理措施

第一条为加强节水工作,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挥公共机构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表率作用,减少公用经费支出,建设节约型校园,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建立统一台账,加强用水消耗统计工作。统计台账登记要全面、准确、及时,数据要与实际发生的原始凭证相符、不得造假虚填。

第三条注重洗手间用水节约。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严禁跑冒滴漏、避免出现“长流水”现象;大力推广使用感应式节水龙头和器具,在办公区域适当位置放置盛水器具收集保洁用水。

第四条加强卫生间用水管理,在满足基本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控制阀门、水龙头的出水量。

第五条禁止用自来水直接冲洗车辆。

第六条张贴节水标识,公布维修电话。在办公区域显著位置张贴节水标志,设置温馨提示,并公布维修电话。发现跑冒滴漏或其他浪费情况及时向维修部门报修,报修时要说明准确地点。对报修情况维修部门要及时解决。

第七条加强节水宣传。运用各种宣传形式进行节约用水宣传教育,提高对水资源节约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节能责任心。加强用水管理,广泛开展节水宣传活动,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科学用水、自觉节水,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第八条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工作。广泛开展再生水回收和雨水收集利用工作。

节电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节电工作,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发挥公共机构在全社会节能减排中的表率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国办发„2008‟106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加强用电统计分析。落实人员负责电消耗情况季度及统计汇总、分析报告工作。

第三条

照明用电管理。办公区道路用灯每晚定时开关,严格控制建筑物外部泛光照明以及装饰照明。除重大节假日外,不得开启装饰灯、景观照明灯。杜绝白昼灯、长明灯。自然采光条件较好的办公区域,白天要充分利用自然光,不开灯或少开灯;在保证监控设备正常运转下,夜间尽量减少照明灯数量。

第四条

办公设备用电管理。建立办公设施设备下班后断电制度。长时间不使用的设备要及时关闭,减少待机能耗。加快淘汰高能耗办公设备,新购买的办公设备必须达到规定的能效标准。节假日和非工作时间关闭电热水器等用电设备。

第五条

加强节电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节约用电宣传教育,提高节约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节电责任心。

篇6:施工节水措施

为加强节约用水管理,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完善和规范工地用水制度,减少水资源浪费,保护和改善环境。最终达到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和节水目的,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及结合本工程特点制定本措施。

一、节约用水管理办法:

1.将用水计划报公司工程管理部,由工程管理部负责审核、申报。2.施工现场的节水、节电由施工单位进行管理,节能办负责监督检查。3.要不断完善节约能源、资源管理办法,要考虑淘汰消耗高的用水设施,努力更换使用节能科技新产品。

4..办公区按不同用途的用水区域设专职人员负责,严格计划指标,减少加价水费的发生。

5.施工现场用水,必须安装水表计量,由专职人员负责检查与维修用水管线,减少跑、冒、滴、漏的浪费现象。

二、节约用水管理措施:

1.施工现场办公区要按月进行计量统计,按照节能办规定的目标指标进行控制。

2.明确用水计划、节水目标、节水措施,定期进行合理用水分析

3.现场管道采用优质、符合卫生和环保要求的管网。并依据施工需要合理布置,达到就近取水的目的,避免水管破损和漏水。.保证施工现场蓄水、配水和输水等设备严密,用水岗位设专人定期检查设备完好程度,遇异常情况及时上报项目部修理解决。所有给水设施不得与排水设施直接相连。

4.使用现场搅拌砂浆时,施工现场搅拌机浆料处要设置沉淀池,为实现废水回收,尽量用于降尘等,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保证搅拌机供水管道无渗漏,控水装置有效。

5.施工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分开,在不同施工阶段分别制定用水计划。在施工主体阶段,混凝土养护专人养护,每天的养护时间和养护次数有记录,混凝土采取覆盖塑料薄膜的方法,有效控制,与计划用水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在混凝土用水这一项,比计划用水600L/m³节水30%。装修阶段,砌筑完抹灰采取墙面淋水,地面水及时收集后用与抹灰。严禁出现“一层用水,层层有水”的现象。6.现场用水点每天有专人检查,尤其是在上下班阶段。及时发现跑冒滴漏现象,做到第一时间处理。

7.冲洗机械车辆要注意节约用水,有条件的要使用节水枪,并将冲洗用水沉淀回收再利用。

8.现场降尘所需的水应优先使用沉淀的水。洒水应根据季节、天气情况控制洒水量和间隔时间,在气候湿润的季节,减少洒水量和延长洒水间隔时间,如在下雨产生前利用雨水降尘。

9.在施工现场和办公区域的供水部位或醒目部位,要设置节水标志,提醒大家时刻注意节约用水。

10定期对管道和水阀门进行检修,发现管道损坏应及时更换或维修,以免管道漏水,浪费水资源。

11.公用卫生间、洗脸池等部位都要安装节水型水笼头,并有节水标志。

三、对于浪费用水处罚规定

1、从本规定公布之日起,项目部将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如发现有浪费用水的现象,将查明原因、追究岗位负责人责任,并处以不低于50元的罚款。

2、如发现施工现场用水设备在不运转时仍通水,则对每日节水管理员处以20员罚款,对设备直接使用人处以50员罚款。

3、施工现场洒水降尘的用水必须使用沉淀池内的回收水,如发现有回收水不使用而用自来水的罚款50。

4、本规定由项目部负责解释。

5、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实行。

湛江市建筑工程集团公司

篇7:节水、节能措施

在每个项目部的建设中,有较多的资源被浪费,同时也有很多的污染在每个施工现场中出现,为了利用资源及保障职工在现场施工中有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特制定以下措施:

1、在临时用电中:住宅寝室禁止使用电器一类的工具用来烧饭、烧水、取暖。

2、在寝室中,做到人出灯灭,晚上定时十点钟熄灯,由寝室长负责。

3、对生活区域的用水要做到随用随开,用好关闭为原则,严禁垃圾及多余食品倒入洗手池内,以免堵塞管子。

4、现场施工用水要有专人负责,及时做好关闭工作,对现场四周的排水沟要做到及时清理,严禁有污水及积水过多现象,保持施工现场干净。

篇8:忻州市节水灌溉综合技术的应用

(一) 工程节水技术

(1) 渠道防渗。

目前忻州市常用的渠道防渗方法有3种, 一是砌石防渗, 这种方法有较好的防渗效果, 还可就地取材, 常用的石料有条石和卵石;二是混凝土防渗, 分为现场浇筑和预制装配两种, 防渗效果好, 使用寿命长, 特别是采用混凝土U型渠防渗还可提高渠道的过流能力, 减少渗漏损失量70%~75%;三是浆砌石土工膜防渗, 具有抗冻能力强, 防渗效果好, 使用寿命长, 施工方便的优点, 减少渗漏损失量80%。滹沱河灌区至1965年开始实施干、支渠防渗, 抓住国家大中型灌区节水续建配套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 截止2005年, 共建设各级防渗渠道长111.97 km, 其中干、支渠防渗45.15 km, 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0.2~0.4, 减少渠道渗漏损失80%左右, 年可节水224万m3, 按农用水价0.01元/m3计算, 节水直接经济效益2.24万元。

(2)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

忻州市井灌区实行低压管道输水浇地后, 缩短灌水周期15%~25%, 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45提高到了0.95以上, 可使亩毛灌水定额减少30%左右, 每公顷节水30%~40%, 节能20%~30%, 节地0.1 hm2, 节省费用30%以上。忻府区五谷香农业开发基地节水工程, 以种植玉米为主, 节水面积150 hm2, 发展低压管道13.80 km, 年可节水40.25万m3, 节电8.05 kW·h, 省工920个, 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34.5万元。

(3) 喷灌。

忻州市发展的喷灌应用于灌溉大田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和园林草地等。主要形式是固定、半固定管道式喷灌, 广泛使用实践表明, 喷灌用水量比地面灌溉可节省40%左右, 节地6%~12%, 产量比地面灌溉提高20%左右, 与传统地面灌溉相比, 喷灌粮食作物增产10%~20%, 喷灌经济作物增产20%~30%, 喷灌果树增产15%~20%, 喷灌蔬菜增产1~2倍。

(4) 滴灌。

忻州市一般在蔬菜及经济作物大棚内采用滴灌系统灌溉, 滴灌系统节水50%~60%, 灌水均匀度高, 一般高达80%~90%, 可比沟灌平均增产20%, 省工50%。忻州市节水科技推广示范项目以种植水果及经济作物为主, 总面积33 hm2, 到2006年共发展节水滴灌20 hm2, 年可节水7.65万m3, 年可增产水果18万kg, 为农民增加收入36万元。

(二) 非工程节水技术

(1) 农艺节水技术。

忻州市减少耗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 采用耐旱节水品种, 在优化种植制度下, 选用抗旱、节水、高产品种, 一般可较原主栽品种增产10%~25%,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2.55kg/ (mm·hm2) 。覆盖塑料薄膜可增加耕层土壤水分1%~4%, 节水20%~30%, 增产30%~40%。玉米用保水剂拌种后, 出苗率比不拌的提高20%~30%, 增产15%~25%。据测定, 采用深松耕作法, 疏松深度在20 cm以上, 耕层有效水分可增加4%~5.6%, 渗透率提高13%~14%, 粮豆增产10%。在伏雨前深松, 可使40~100 cm土体蓄水量增加73%, 玉米增产6%~30%。土壤保墒抗旱, 如镇压耱耙、干搂湿锄等, 采取保墒措施的地块同期土壤含水量比没有采取保墒措施的地块高2%~4%, 可延长抗旱4 d左右。

(2) 管理节水技术。

篇9:德州市真实节水型社会建设探讨

关键词:真实节水;措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TV2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209-2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属海河流域,是典型内陆中小型发展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全市GDP以年均15%的速度快速增长,在社会经济得到可喜发展的同时,作为满足经济发展的用水需求,形势却越来越变得严峻。

水资源匮乏、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地下水严重超采、水环境不断恶化等,已成为德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资源、区域、经济、水质、浪费等各种因素造成的“缺水”,已迫使我们要更加重视和更深理解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而“真实节水”,又是近年来引入的节水新理念,在节水型社会中应用推广更有其重大意义。与传统节水相比,真实节水是从资源上的节水,是可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的。传统的节水是指通过行政、技术、经济等手段尽量杜绝用水的浪费,节省水或少用水,它并没有从水的资源性去考虑,节约用水能提高水的利用率,但它并不能节约水资源,节约出来的用水量再去提供使用,并没有把已经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那部分水减下来,故它不能改变水资源过度开采利用的弊病。为此,我们更应当提倡和推广“真实节水”。

1 德州市概况

德州全市总人口558万人,面积10356km2,共辖2市、8县、1区,含114个乡镇、11个街道办事处。2006年农业人口403万人,耕地面积804万亩。德州市的传统支柱产业是第一产业。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德州市初步形成了以电力、纺织、造纸为主的工业体系。

德州市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温度适宜,且热量丰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自1956年起至今,年平均降水量554.8mm。1964年降水量最大,为1033.7mm,1968年降水量最小,为285.6mm。年平均蒸发量1086mm。德州市内河流众多,其中跨省河流主要有黄河、卫运河、漳卫新河、马颊河;跨市的河道有徒骇河、德惠新河,以上均属海河南系。

德州当地水资源总量为11.53亿m3,人均211m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0%;亩均占有量143m3,仅为全国平均的8%。据1995-2004年浅层地下水实际开采的调查,因为开采不均,夏津-武城、宁津两个区域的浅层地下水已经超采,面积分别为915km2、809km2。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范围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出现了严重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水环境不断恶化,因此当务之急是建设节水型社会,达到“真实节水”,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地下水超采

德州市是个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11m3的干旱缺水的城市,水资源的先天不足造成了地下水大量超采,现已形成宁津、夏-武两个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其中宁津浅层地下水超采区面积650km2;夏-武浅层地下水超采区面积800km2。深层地下水超采严重,现已形成德州、衡水、沧州大的深层区域漏斗,并且已引起了部分地区的地面沉降。

2.2 水资源利用效率低

德州市农业生产的节水灌溉率仅为12%,相对较低,灌溉水生产效率仅为1.2kg/m3。这一情况的形成主要原因是节水灌溉工程配套水平低,除去总干渠采用衬砌外,其它渠道天然渗漏情况非常严重,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1。城市用水浪费也比较普遍。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为56%,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约为55m3,远远大于同等国外先进城市水平。

2.3 水价形成机制不健全

全市水价偏低,从水价上看,水的价值根本没有体现出来,价格杠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居民生活水费支出低于家庭收入的1%,这样的水费支出比例导致用水节水不够重视。另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于节水环节没有足够重视起来,大多数企业生产用水成本甚至不足其生产成本的2%,在农业生产方面,对农业生产不收取水资源使用费,这些都导致公众节水行为缺乏利益驱动,重视程度不够,节水意识淡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2.4 计量设施使用率低

目前,德州市的水资源监测技术相对落后。一是监测点较少,布局也不够合理,现仅在主要的河流的10个断面设立了监测点,各河流支流口以及主要入河排污口均无监测站点,导致不能及时获取入河的污染物的信息;全市只有34个浅层地下水设有长期观测井点;缺乏深层地下水长期观测点。第二,各地区的化验室水处理设备不齐全,由于缺乏必要的维护,多处观测井失修,监测因此受到影响。在农业用水上,用水计量率较低,大量用水灌溉农田,浪费十分严重;工业用水无法进行水平衡测试;城镇生活用水计量没有完全做到一户一表。这些缺乏必要的计量设施的现象,造成用水管理混乱,水资源浪费现象较普遍。

2.5 非常规水的利用水平不高,没有实现“分质供水”

德州市在非常规水的利用方面起步较晚,2004年德州市已建成污水处理厂4座,日处理能力达25万吨,污水回用率较低,仅用于农田的灌溉;雨水、洪水的利用才刚刚起步。河流汛期的洪水和非灌溉季节的引黄河水来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量是绶解本市缺水的重要途径,由此可看,非常规水利用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价值。由于城市中水管道系统开发的力度还不大,还没有根据用水户对水质的要求而实施“分质供水”。

2.6 水环境日益恶化

德州市城区污水收集系统不完善,目前仅有约60%左右的城市污水进入管网。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污水直接進入河流水体导致河流水体污染严重,也直接或间接污染了地下水源,水环境恶化。

3 措施及建议

3.1 完善节水的法律法规体系

近年来,德州市区已制定了一系列强化水资源管理有关水管理的法规、规章。但这些多是各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管理职责制定的,没有统一依据,缺乏全局性、联系性、科学性,导致各部门在工作中难免产生矛盾。需要建立适应统一、科学的管理水的法律法规体系,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

3.2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同水资源优化配置相衔接的政策体系

为水资源管理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打好基础。创造适应市场运行的水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新机制。在政策方面要制订有利于节约用水、非常规水利用、污水处理、地表水地下水回灌涵养等方面的政策。提高监测的信息化水平,建立和完善计量、监控系统是实现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水权管理的基础。

3.3 完善水资源监测和计量系统

目前我市的水资源监测和计量系统还很不完善,仅能对大的河道进行水量水质监测,不能满足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要求,必须加大用水计量的策量设备建设力度。工业生产用水要计量到每个用水户和生产井,生活用水做到一户一表,农业用水要计量到斗渠和每个取水井;这样才能保证有效的使用的科学的统计。要完善地下水水位与水质监测系统,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系统;建立入河排污口监测网络,保障河道水质功能;建立水资源监测网络、信息共享系统、多水源监测系统,通过这些系统能及时了解本地区水资源状况,为有效及时地反映德州市水质状况提供依据。

3.4 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

非常规水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可以在一定程度缓解我市的用水压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德州市河流集中,水量充沛,汛期明显,非常规水源丰富,开发利用好这一资源,可以有效缓解我市水资源紧缺的矛盾,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大非常规水源利用,可以有效提高德州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水资源消耗,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对节水作用很大,现在是市场经济,单纯的行政手段已不能解决全部问题,而目前的水价又比较呆滞,一般十多年才动一次,动时往往只是单一水源水价的调整,不能体现水资源的真正价值,不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3.5 根据市场和水资源的现状,应建立灵活的水价体制

不同水质的水源制定不同的价格,刺激用水户合理用水,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用水的定额管理与总量控制尽快制定和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形成较为完善的节水治水体系。实现用水的总量控制,根据各县市区的具体状况,科学合理地分配水资源量,利用宏观调控措施调解水资源,将用水指标层层分解,明确到下设区县、乡镇、灌区、用水户。

3.6 建立政府—公众信息交互平台

篇10:办公室节水措施

1、控制办公打印纸张费用,提倡无纸化办公

随着信息化办公的普及,员工已越来越不愿意手工书写所需要的文件,习惯性的采用打印的方式来获取所需文档内容,这反而增加了办公费用的支出。有许多时候,各部门所上报领导的打印纸质文件,必然会经过多次修改,特别是GMP管理文件改动时,更是出现多次的不成熟文件打印现象,造成了大量的纸张浪费。如果,将一些无需存档或上报的文件改为电子版形式,利用电脑传输及审阅,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省纸张油墨开销,而且还可以降低复印机的维修和折旧费用。

解决方案:

(1)杜绝不成熟稿件的输出。

(2)不必要的纸质稿件尽量使用电子文档审阅,减少纸张使用率。

(3)鼓励使用废纸。

2、降低办公用电费用支出

许多时候,人已离开,而闲置下来的电脑是否真正断电休息了呢?如果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办公电脑都能够在人员长期离开时关机断电,我想日以继日,所节省下来的电费也不是个小数目。

解决方案:

(1)要求人走灯关。

(2)无须电脑办公超过15分钟,应关闭电脑。

(3)打印机及复印机每日下班前,应彻底断电,不要保持待机状态。

3、降低办公电话费用的途径

所有办公固定电话除正常的市内通话外,长途应全部拔打17909后再用,这样长途话费均会减少一半,每个月都打出每部电话的费用明细,如存在私人电话及没有拔打17909的长途电话费,均追究电话使用者责任。

解决方案:

在各部门固定电话上粘贴17909提醒标志。

4、降低办公用品的费用支出

严格管控办公用品的使用,制定行之有效的《办公用品管理制度》,并坚决贯彻执行。在办公用品的采购环节、使用发放、消耗定额、办公资产管理等诸多方面把好关、当好家。

5、限制公车使用

控制日常办事员用车次数,鼓励办事员乘坐大巴车。以减少车辆的燃油费及维修次数。例如:跑银行、税务、社保局、取政府机关文件等工作,一概禁用公车。

6、将降低成本管理理念渗透企业每个员工

由于成本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它涉及到企业的所有人员及生产经营过程,因此,应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这一成本体系应包括企业的全体员工及生产的全部过程,将成本指标分解到各个部门,通过全员的成本管理培训,形成一个人人关心成本,处处关注成本的局面。

上一篇:滴灌设备采购合同下一篇:河南教师招聘考试高中政治说课稿:《矛盾就是对立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