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维修人员

2024-05-13

农机维修人员(精选九篇)

农机维修人员 篇1

发动机的空气滤清器保养和使用不当, 不但增加进气阻力, 影响充气, 功率下降, 耗油增加;而且滤清效果不好, 过多的尘土进入发动机内部, 加速气门、气门座、活塞、活塞环、缸筒等零件的磨损, 大大地缩短了拖拉机零部件的使用寿命。空气滤清器在保养操作中, 应该严格按科学方法进行:

(1) 倾倒空气滤清器集尘杯的尘土时, 必须做到干净;安装应该严密, 注意集尘杯橡皮垫的完好性;严禁无橡皮垫进行工作。保养完后, 集尘杯内允许放一些沉淀过滤过的机油。

(2) 更换机油盘机油时, 需将油盘清洗干净, 不允许有油泥;油碗上的油孔必须疏通;清洗油碗后, 油碗中应加入沉淀过滤过的废机油。

(3) 清洗滤网用煤油或者轻柴油, 洗后控干, 用柴油机机油沾湿。安装时相邻滤网的波纹上下交叉, 滤网外壳的十字架重叠对齐。绝对禁止滤网上沾有棉纱、纸屑和其他不干净尘物。

(4) 空气滤清器中央管道应彻底清洗。可以做一个与管道内径大小相同的毛刷, 经常洗刷中央管道的内壁, 保持内壁清洁。

2. 检查发动机润滑油油面

在发动机停转3 min以后进行。从气缸盖上拔出润滑油标尺, 擦掉标尺上的润滑油后插回去, 然后再拔出, 观察油面位置。正确的油面位置应在上刻线和下刻线之间。若油面太低, 应补充润滑油。不同牌号的润滑油不能混加, 因不同牌号的润滑油物理和化学性能是不同的, 其化学成分、黏度、酸值和各种添加剂 (抗磨剂、防腐剂、抗氧化剂、防锈剂) 等主要成分和指标直接影响机件的运行。如果混合使用, 其性能将会改变, 机件运行温度增高, 产生大量的气泡, 甚至变质。

3. 更换机油滤清器

发动机应处于暖机状态, 停止运转。卸下润滑油加油口盖, 在油底壳下放一容器准备接收润滑油;用扳手卸下放油塞, 放净润滑油。用机油滤清器扳手旋松机油滤清器, 然后用手卸下。在新机油滤清器的橡胶垫上涂少量润滑油, 装上新机油滤清器并旋紧, 直到橡胶垫与垫座相接触, 然后旋紧3/4圈, 使机油滤清器固定, 装回放油塞和新垫, 用扳手旋紧放油塞, 油塞旋紧力矩一般为24.5~34.3 N·m。加完润滑油后, 将加润滑油盖盖牢, 防止润滑油漏出。加润滑油时不要让油流倒进气管等零件上, 要擦干净, 然后用润滑油尺检查油面。发动机运转时, 机油滤清器和放油塞处不得有渗漏现象, 否则说明安装不当。关掉发动机3 min后再检查润滑油油面, 必要时补充润滑油。

4. 冷却液液面的检查与更换

检查冷却液液面。发动机在冷态时, 正确的冷却液液面应在上刻线和下刻线标记之间, 若液面低于下刻线, 应补充冷却液。若因蒸发使冷却液减少, 可补充自来水 (软水) 使液面达到上刻线;若因事故使冷却液流失, 应加入同浓度的冷却液或防冻液, 不能只加水。

密封式散热器用的是长效冷却液, 每2年更换一次。将暖风或空调的温度调节杆放到右侧“暖热”的位置。打开散热器盖和放水塞, 放尽冷却液, 同时放掉储液罐里的冷却液, 然后装上散热器盖并拧紧。将标准浓度的冷却液加入散热器和储液罐, 散热器加满, 储液罐加到上刻线位置, 然后装好散热器盖及储液罐盖, 使发动机运转几分钟停下来。打开散热器盖检查液面高度, 若明显减少, 则要补充。更换完冷却液, 运转发动机至暖态, 检查放液塞处是否泄漏。车辆行驶一段时间后检查储液罐中的冷却液, 若减少要补充至上刻线。

5. 蓄电池维护

蓄电池技术状态的好坏是能否保证发动机顺利启动的关键。使用中因每次启动时耗电量很大, 而在发动机工作时的运转中, 只能低电流向蓄电池充电, 不足以恢复电池应有的容量, 时间一久, 便会使极板硫化, 产生无法恢复其容量的恶性循环。因此在维护时, 除要求及时检查和添补蒸馏水 (或电解液) 外, 还应检查其比重, 采取补充充电措施。维护中还须检查蓄电池安装的可靠性, 防止因固定架松动使蓄电池受到颠振, 导致外壳撞裂、极板上活性物质脱落。

蓄电池容量和端电压是随蓄电池所处的环境温度的降低而减少的。这是因为电解液的电阻会随温度的降低而显著增加的缘故。木质隔板在温度降低时, 孔隙缩小, 电解液通过困难, 电阻也相应增大。因此, 在北方的冬季, 启动时由于低温和强电流放电, 使蓄电池电压下降很多, 连续启动将发生困难。为防止这一现象, 在过冬前的维护中应加大蓄电池电解液的比重, 提高充电电压0.5~1.2 V, 保证蓄电池经常处于充足电状态。如果气温过低, 必须对蓄电池采取保暖措施, 同时创造冬季启动条件, 缩短每次启动时间。蓄电池冬季放电率不允许超过25%。

摘要:本文详细地讲述了, 在农机维修保养工作中, 易被维修人员忽略的一些工作, 如空气滤清器的清理和更换、发动机润滑油油面的检查、冷却液液面的检查与更换等, 旨在提高农机维修工作的质量。

农机维修技巧分析论文 篇2

农机在使用时,停放的时间比较长而工作的时间相对较短并且受季节限制。如果停放保养不到位就会产生老化、霉烂、破裂、腐蚀和变形,这些损耗将远远超过它在工作中的损耗。农业机械的一场三库(零件库、机库、油料库、农机停放场)是降低自然损耗的保证。

一、农业机械绿色维修技术的实施

合理制定绿色维修计划绿色维修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维修计划,只有制定好合理的维修计划,绿色维修才能顺利进行。要把废旧的农业机械分级分层次确定维修计划。把已经申请报废的旧农业机械分为部分报废和完全报废两个级别。经过调查,大部分农业机械都属于部分报废这一级别,我们就要根据农业机械的废旧程度,农机的具体特点,再进行分类:有些经过修理整个农机可以再利用;有些只是部分零件经过修理可以再利用;有些可以作为原材料回炉利用。在制定绿色维修计划时对废旧农机的分层是最重要的,然后再根据计划进行维修。

农业机械绿色维修的诊断技术要进行农业机械绿色维修,首先就得先确认故障的具体位置以及是何种故障,这些环节决定着能否完全把故障排除掉以及维修所用时间的长短。农业机械绿色诊断技术能够在基本不拆卸机器的情况下或者在机械还在运行的过程中了解机械的在用性能是否完好,检测出机械的运行情况,积累机械在运行过程中的动态信息并准确判断机械故障的具体位置和产生的.具体原因。在农业机械维修中,要科学的计划机器维修的内容和间隔期,尽可能降低维修成本,避免资源浪费,保证生产安全;运用绿色诊断技术可以明显降低事故性停机,也可以避免突发事故和故障的出现;对农业机械诊断设备的选材、设计、生产、保养等也应该贯穿绿色维修理念,尽可能设计出高维修性、高可靠性、低耗能、易拆卸并有益于回收再利用的绿色诊断机器,尽可能减少电磁辐射和放射性污染。

农业机械绿色维修的系统评价技术对农业机械绿色维修的评价是开展农业机械绿色维修的基本保障。农业机械具有物理过程复杂、原理复杂、结构复杂、涉及学科领域多、设计复杂、制造过程复杂、协同人员多、开发周期长、生态环境和经济成本高、项目管理复杂等特点,研制农业机械涉及强耦合、多约束、多学科交叉条件下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对农业机械绿色维修进行绿色性评价,是比较典型的多目标群体决策、多约束和多层次的问题。要对农业机械绿色维修进行合理准确的评价,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合适的评价体系,还要有合理实用的求解算法;并且要有多专家学者协调工作的支持系统。农业机械绿色维修评价体系包含环境目标、资源目标、经济目标、技术性能目标等。由于绿色维修评价系统是多位专家在协同合作,应该建立起基于网络的绿色评价体系。

政府部门应该注重宣传引导要保障绿色维修技术的顺利发展,政府的宣传工作是不可缺少的。普通群众对绿色维修技术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有些甚至不能分辨使用过的、翻新的、修理的、再循环的、新的、再制造的这些基本的概念。广大消费者对经过绿色维修并已经过严格的检验保证具有原产品的性能或者优于原产品的性能这一事实了解的不到位,有时甚至错误地买到一些低于规定标准或者质量低劣的机械。所有这些都需要政府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宣传,鼓励广大农机使用者使用绿色再制造机械,当然这些少不了企业对产品质量的把关。

二、结语

农机维修人员 篇3

关键词:农业生产;农机维修;使用寿命

在当前的农村改革建设的环境下,国家政策及资金的支持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户有能力购买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在随之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故障问题,造成了农机使用的可靠性不断降低。农机维修技术在乡村农机维修中扮演的重要的角色,能有效提高农机的使用周期及使用寿命,从而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1.我国农机维修的现状

随着今年来农机维修业的迅猛发展,一个多种经济类型以、经营模式以及维修技术的农机维修大军逐渐兴起,并逐步形成了一个遍布城镇乡村的农机维修网络,为农村的农业生产活动及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伴随着农机维修业的发展,其存在的问题也日渐暴露出来。针对我国当前农机维修业的发展特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农机维修点规模小、低技术等级的修理点多、修理工人异地从业者较多等。另一方面,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出现大量的向外转移,不少农村青年在当地主动申请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但是在修理工取得技术合格证书后,往往会持证外出打工。以上种种问题都不利于乡村农机维修的发展。

2.农机维修在农业机械使用中的重要地位

农机维修作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环境污染并实现能源及资源的节约,是节省农业作业成本的重要途径。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机维修所能做的不仅仅是保持农业机械的原有良好状态,更重要的是在维修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改进,使原有农机设计能达到现代先进技术指标的要求,是一项绿色再造工程。农机维修是使农业机械保持良好状态的先决条件,也是农机使用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农业机械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

要想实现农业机械化向精度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的发展,农机维修就必须发展成为一门多学科、相互渗透并形成独立发展体系的应用软学科。农机维修对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解决故障问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提升农机维修技术、对农业机械进行分科学维护保养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做好农机维修工作,才能保证农业机械的良好技术状态,使其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3.农机维修技术在乡村农机维修中的应用策略

3.1加强农机维修网点建设

在进行农机维修网点建设时,首先应对当地的耕地面积、作物种类以及农机装备总量进行统计,从而制定农机维修网点的相关发展计划,做到网点建设与农业生产实际相符合。其次加大对农机维修网点的扶持力度,对农机维修网点的建设状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从而确定扶持的内容和扶持的方式。通过网点维修管理力度、基础设施建设、维修网点发展环境等多方面的扶持,加强农机维修网点的建设工作,从而提高农机维修技术水平。

3.2建立农机维修技术综合监督管理制度

针对目前农机维修市场的无政府状态,应建立起农机技术状态综合监督管理制度,从而实现农机技术状态完好且农机实施技术、组织和监督措施等有机结合。具体可以通过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技术监督、思想教育以及咨询服务等方式,使整个农机修理市场能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3.3加强农机维修技术工人的管理与培训

由于近年来不少新型农机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应用,其设备科技含量较高,不少农机维修网点对其不能进行维修调整,所以一旦出现故障问题,农户必须等待生产商派人进行修理,在一定程度上挫伤的农户购机的积极性,所以应加强对维修技术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培养高新农机具的维修人才。同时农机维修技术人才的培育应面向市场化和服务内容市场化,树立正确的市场观念,积极探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机成人教育改革,从而提示农机维修网点的农机维修技术水平。

4.农机维修技术在农机维修中的具体应用

4.1在拖拉机电器系统故障中的应用

此种故障的主要表现为拖拉机直流发电机不能正常发电,所以可以运用农机维修技术,检查器电枢线圈是否完整以及其能否导电,并观察期整流器绝缘云母是否损坏,同时对激磁线圈短路或者断路情况进行判定,另外注意检查发电机轴承是否磨损严重。一般的拖拉机电器系统故障主要就是以上几个方面,只要运用农机维修技术对以上几个部分的问题进行检查,就能确保拖拉机故障问题得到解决。

4.2在播种机维修加工上的应用

播种机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出现地轮滑移率较大、不能播种或者开沟器堵塞的情况,致使播种不均匀、漏种、播种行距不一致的问题出现。以上问题都可以通过农机维修技术进行处理。如果是地轮滑移率较大,可能是由于播种机的传动机构受阻造成的,可以通过改变播种机上的拉杆长度来进行维修处理。如果是开沟器堵塞,则可能是农具在降落时没有进行升起倒车或者是土壤湿度较大造成的,可以将农具升起并使其处于停止作业的状态,对其堵塞问题进行清理工作。

4.3在拖拉機液压系统保养上的应用

拖拉机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液压系统容易混入一些较小的固体杂质,给液压系统带来一定的危害,从而致使液压系统精密零件受损,使系统难以发挥出正常的作业效率。由此应高度注意拖拉机液压系统的维修与保养工作,对于液压系统的维修,技术人员应对液压系统构造及工作原理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并按照其构造原理采用相关的农机维修技术进行维修工作。

4.4在联合收割机维修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作为农业收割的重要工具,联合收割机维修及保养过程中可以通过维修技术对收割机的铆合件以及易损件进行检查。

参考文献:

[1]宋玲.试论农机维修技术在乡村农机维修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5):179-179

[2]周振军.浅析乡村农机维修网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南方农机,2010(5):10-11

农机维修人员 篇4

对于农机行业的发展情况来讲, 农机维修是确保农业机械设备安全平稳运行, 提高农机使用寿命, 达到安全、高效、优质生产的主要手段, 同时也是确保农机化发展以及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内容, 也是近年来我国农机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我国农机化的快速发展,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 使我国农业机械设备的保有量持续增加, 并且农用机械装备的结构也日趋完善, 科技含量不断增加, 以上这些都为我国的农机维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着重发展建设农机维修网点, 组建农机维修网络, 切实增强农机维修水平, 保证农机设备可以发挥出应有的作业能力, 从而提高我国农机化作业水平。

1 农机维修网络的主体

构建农机维修网络是切实提升农机维修水平的重要方式和举措, 建设科学合理的农机维修网络, 可充分的发挥农机维修主体工作。通常情况下来讲, 农机维修的主体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农机的拥有者, 主要有农机户以及类似于农机合作社的其余农机合作服务组织, 这些个人或组织机构均拥有多年的农机生产经验, 拥有熟练的农机使用以及操作技能,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熟知农业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 对农机的构造具有一定的认识, 并且经过多年的积累拥有一些对农机故障检查以及维修的能力, 对比较常见的农业机械设备故障等进行识别分析, 同时运用一些工具、设备等对其进行维修; (2) 农机的生产方以及农机的销售者, 这两方面主要负责产品在农机三包期内发生的一些非人为故障进行维修, 同时也承担着对一些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进行维修。依据我国出台指定的相关农机维修管理规定以及法律法规等, 在农机产品的三包范围内, 当农机设备出现非人为故障以及质量问题的时候, 作为农机产品的生产者以及销售者需要负责对农机产品以及设备进行维修或更换; (3) 农机维修网点, 也就是以农机维修为主要职责的营利性服务场所, 农机维修网点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农机的维修服务, 这些维修网点常年从事农机器具的维修工作, 具备专业的维修技能, 农机维修网点主要负责维修已经超出三包期以外的农机设备或是一些农机售后部门不负责维修的部分。

在以上三个主要的农机维修主体中, 农机维修网点是农机维修的中坚力量, 相比农机的拥有者和农机的生产者来说, 农机维修网点具有相当的技术优势和分布优势。通常情况下, 农机的拥有者具有一定的维修技能和维修水平, 但是却没有必要的及专业的农机维修设备, 同时也缺少农机维修所必备的专业维修知识。但是就农机的生产者来讲, 大多只是承担在三包期范围内的农机设备维修。在农机设备的维修方面, 农机的生产者以及销售者的主要优势在农机配件以及零件的供应方面, 但是在农机维修产业的整体规划方面并不占有优势, 其配件的供应效率较低, 并且维修人员的维修技能相对较低, 服务不到位, 距离农机维修者对农机的维修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在农机维修方面, 农机维修网点的优势在于具有专业的农机维修设备, 并且分布较广, 对于农机维修的专业知识掌握较好, 并且可以及时的对新的维修知识及维修技能进行学习, 适合开展长期的农机维修工作, 同时农机维修已经成为一种专职的工作以及一种为民服务的项目, 这也是对我国用工的一种分流, 所以, 大力推动我国农机维修网点的发展是我国农机维修工作的主体, 是我国农机维修网络的建设重点, 也是切实提升我国的农机维修服务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只有不断的提升农机维修网点的建设能力, 才可以有效的推动形成完善、高效率的农机维修网络的建设, 推动我国农机维修行业的全面提升。

2 我国农机维修网点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就目前我国农机维修网点的发展现状来讲, 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 在农机维修网点的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同时也在提升农机维修水平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相比于我国农机化的快速发展, 农机维修网点的发展还是有些落后, 不能满足现有的农机维修需求, 也不能与农机化的发展相匹配, 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2.1 我国农机维修网点的数量不足

相比于我国快速增长的农机数量, 虽然农机维修网点也在不断的发展, 但其数量依然较少, 不能满足农机化的发展需要。据权威部门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每一个农机维修网点平均承担着近70台农业机械设备的维修, 在农忙时节, 完全不能满足农机维修的要求, 凸显出农机维修网点的数量严重不足。

2.2 农机维修网点的分布缺乏合理性

通过对农机维修网点的分布情况进行调研后发现, 有近九成的农机维修网点均分布在县城的中心或是县城主干道路的附近, 在一些相对偏远的乡镇几乎看不到农机维修网点, 或是存在一到两个维修网点, 由此可以看出农机维修网点的分布不合理。

2.3 农机维修网点的构成缺乏合理性

通过对某一县城的农机维修网点进行调研后发现, 大多农机维修网点基本为个体经营, 并且在这其中二级维修网点所占有的比重仅仅不到50%, 而三级维修网点则占到了80%以上。并且在这些农机维修网点中, 大部分的维修网点都是夫妻店或是一些临时性的农机维修网点。

2.4 农机维修网点的从业人员组成存在问题

在调查后发现, 将某县城的全部农机维修人员进行平均, 平均到每一个农机维修网点的人员数为两人多一点, 也就是说平均每个维修网点仅有2~3人, 同时在这些人中, 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占到了农机维修网点从业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农机维修网点的工作人员具有初中文化学历的占到了近八成;同时拥有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从业人员近七成。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无论从从业人员的数量、年龄以及文化程度或是从业人员的维修技能来看, 农机维修从业人员的构成均不合理。

2.5 农机维修网点的规模不大

通过对某县城的农机维修网点进行调研后发现, 平均每一个农机维修网点的固定资产在4万元以下, 并且在这些维修网点中有近九成的农机维修网点维修条件异常简陋, 甚至没有必要的检测设备以及维修设备。

2.6 农机维修网点的发展不均衡

绝大多数的农机维修网点的收入较低, 年利润低于2万元, 属于利润较低的经营模式, 但是在农机维修网点中也有收益较高的情况, 这种情况仅仅出现在农机维修网点与农机销售者或是农机生产厂商关系比较紧密的情况下。

3 加大农机维修网点的构建, 全面提高农机维修网点的服务能力

3.1 努力做好农机维修网点的建设及规划

在农机维修网点规划建设的过程中, 需要对本地区的耕地面积、农作物的种类以及种植面积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统计, 要切实制定出农机维修网点的建设发展规划, 切实做到与实际情况相匹配, 同时还要利于农机维修网点之间的竞争, 要构建出以农机拥有者的利益为核心、以提高农机生产能力为目标, 并且围绕农机维修质量以及农机维修效率为重点, 保证农机维修网点科学分布、数量适中、规模恰当等。

3.2 需要增加对农机维修网点的扶持

(1) 需要大力加强农机维修网点的管理力度, 因为通过提升管理力度, 可以有效的掌握农机维修网点的建设情况, 从而熟知农机维修网点的实际发展情况, 准确的制定出扶持的方式与力度, 这也是对我国农机维修网点进行扶持的基础。

(2) 需要着重加强对农机维修网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 在农机维修厂房的用地方面; (2) 在一些重要的农机维修设备购买方面。

(3) 进一步优化农机维修网点的发展环境。当农机维修网点进行申办或是监督检查等方面, 均需要将服务放在首要的位置上, 要加强行政机关对办事效率的重视程度。

(4) 加强星级维修网点的创建工作。开展星级农机维修网点的发展创建工作, 切实加强对农机维修网点的宣传活动, 落实提高农机维修人员的素质, 对农机维修市场进行规范。

3.3 重视对农机维修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

对于农机维修的质量来讲, 农机维修人员的素质以及能力是最为重要的, 所以务必要重视对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工作。提升农机维修人员的维修技能以及工作素养, 主要需要做到以下两方面:

(1) 对从事农机维修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 提升对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等级, 优质高效的落实农机维修人员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2) 要着重加强对农业机械以及农机维修技术的培训, 从而使农机维修人员可以快速的掌握新型农机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结构, 便于开展农机维修工作。

3.4 需要创新农机维修网点的服务模式

开创新的农机维修服务模式是提升农机维修效率的重要措施。现阶段, 需要做到的就是将农机维修网点与农机生产厂商以及农机销售公司进行结合。这主要是由于农机生产厂商与农机销售公司主要负责农机设备在三包期内的维修保养工作, 而农机维修网点则是负责三包以外的维修工作, 恰好与其形成互补。

参考文献

[1]成永涛, 陈永成.当前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J].新疆农机化, 2010 (5) 21-22.

[2]王婷婷, 王庆冉.加强农机维修市场管理促进郑城县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J].新农村, 2012 (6) :211.

[3]韩淑秋, 张志山, 李丙水.从农机维修的效益、生存和发展谈农机维修服务体系的建设[J].农机使用与维修, 2009 (3) :14-15.

农机维修人员 篇5

会议由农机维修分会副主任王桂显、杨金生分别主持, 刘宪副主任致开幕词, 最后由崔奎顺主任做总结讲话。

本次全国农机维修学术会议, 是按学会活动计划组织召开的两年一次大型会议, 在全国范围内共征集论文65篇, 经专家评审, 选定49篇优秀论文汇编论文集。从农机维修理论体制与展望、农机维修行业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表面工程技术在机械维修中的应用、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农业机械维修网络信息技术、农机维修职业技能鉴定、部分省市农机维修情况调研八个方面, 将各位专家、学者及其他有识之士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技术、新工艺, 通过学术交流的形式, 迅速广泛地应用到实践中去, 推动我国农机维修行业的发展, 促进农机维修科技进步, 努力为我国农机维修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会议听取了农业部农机鉴定总站刘宪副站长作的关于全国农机维修工作调研报告和山西省农机局戴建功副局长作的山西省农机维修工作调研报告, 会议还听取了农业部农机维修研究所杨金生副所长等同志的学术报告。

农机维修人员 篇6

关键词:学会,农机维修,科学技术,科技进步,管理体制

农机维修学会是全国农机维修系统唯一的学术组织, 在创建以来的三十几年中, 共召开了十三次全国农机维修学术会议, 组织了几十次农机维修新技术展销、推广、培训、研讨活动。每次活动都是根据全国农机维修生产第一线的实际需要来确立活动的主题以及内容。召开学术会议前, 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论文, 学术论文集在全国农机维修行业内发表, 学术会议从探讨农业工程机械维护与修理理论、农机维修体制与制度、研究开发农机维修新技术和新工艺、探讨检测技术及故障诊断技术在农机维修上的应用、加强农机维修市场和农机流通市场及旧机市场的法制化管理等方面来展开研讨活动。

一、发挥农机维修学会技术优势, 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

为了学习国外先进的农机维修管理经验, 学会于1994年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了国外农机维修考察报告会, 请中国农业大学的仪洁教授等四位专家分别介绍了日本、荷兰、前苏联的农机维修现状及先进技术, 使与会同志放开眼界, 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 寻找我国在农机维修管理上的差距, 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机维修管理模式, 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上, 学会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农机维修市场需求, 有选择、有重点地探讨了几项实用技术, 例如农机维修检测车的研究与推广, 课题立项人、农机维修学会理事长梅书文同志多次进行了国外调研, 经农业部批准, 已将此项立题, 现正在研究之中。

为了引进国内先进行业的设备维修新技术、新材料, 自1995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七次全国农机维修学术会议以来, 1997年的成都会议和1999年的泰安会议都成功地举办了农机维修新技术、新产品信息发布会, 邀请相关行业的厂家带着新产品、新技术到会议上演示, 将国防、铁路、交通、海运等系统的科技成果引进到农机维修行业中来, 推动了本行业的科技进步, 改变了过去的学术会议中只交流论文的单一形式, 为今后的学术会议开辟一条既有理论交流又有新技术交流, 理论联系实际的道路。

在普及农机维修实用技术方面, 农机维修学会与农业部农机维修研究所于1992年9月组织召开了《全国农机维修设备、仪器、工具展销洽谈会》, 参会的有5个省市的43个厂家132种产品, 成交额近200万元。会议期间, 学会受农业部农机化司委托, 组成了以中国农机学会第一副理事长华国柱同志为组长的专家评审组, 选出27种产品向全国推荐, 为加快全国农机维修网点建设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

自1995年以来, 学会多次举办了农机维修用铸铁冷焊学习班、喷油泵维修技术学习班和乡镇农机维修设备使用技术学习班, 学员大部分来自河南、河北、山东、内蒙及东北三省, 在普及常规维修技术的同时, 还介绍国内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二、根据市场的需要, 积极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机维修新体制和新制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农机维修体制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以农村个体农机修理点为主的农机维修网络, 已取代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国营、集体所有制的农机修理厂。特别是我国农村土地实行了联产承包制以后, 农民纷纷购置农机具自行经营, 农业机械由大型转为中、小型, 拖拉机保有量剧增, 随之而来的个体农机修理网点, 也像雨后春笋一样布满了各地乡村。

农机维修体制的变化及农机具机型的改变, 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例如, 急剧增加的农村个体农机修理点设备简陋、技术水平低劣、经营混乱, 严重影响了农机修理质量。特别是农机配件市场不规范, 假冒伪劣农机配件充斥市场, 为农机维修行业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

针对我国农机维修行业的实际情况, 我们农机维修学会在历次的学术会议中立题研讨, 代表们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从不同的角度探索我国农机维修体制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行业管理模式, 最后形成共识, 为政府农机维修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1988年12月, 在北京召开的第五次全国农机维修学术会议的中心议题, 就是探讨我国农机维修体制和制度改革问题, 与会专家对部分地区农机维修管理部门提出的修理网络建设规划、维修制度改革以及农机维修的立法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评议, 这次学术会议根据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为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机维修体制和制度迈出了第一步。随后又于1989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的“农机维修制度专题学术探讨会”。会议中心内容是:在总结我国40多年农机维修制度实施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当前各地区农业机械所有制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新情况, 探讨需要推行的农业机械维修制度和实施措施等问题。代表们一致认为:制订农机维修制度, 应贯彻预防维修的指导思想, 执行按时保养、定期检测, 根据农业机械技术状态进行修理的预防修理制度。此次会议精神, 为各级农机维修主管部门在决策农机维修制度改革方案, 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三、结合国家实际情况, 促进农机维修行业的改革与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后, 在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冲击下, 各地农机修造企业困难重重, 这些曾在计划经济时期为国家农机化事业发挥巨大作用的国营企业, 在农机体制改革以后, 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面临着生产量不足、经济效益下滑的局面。

针对这一现实, 在1995年10月于北京召开的第七次全国农机维修学术会议上, 将企业改革作为主要议题之一进行了研讨。会议认为:改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 农机修造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立足于农业, 面向市场,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全方位改革和多元化发展,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题, 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必须加强政府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和指导协调作用, 逐步形成区域性的企业群体, 以便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随着企业改革逐步深化, 要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在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同时, 要把提高产品质量放在首位。

随着国家企业改革政策的建立与完善, 证明我会第七次学术会议确立的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 由于各级农机维修主管部门将会议精神运用到企业改革决策中, 提前起步, 使一部分县级农机修造企业在改革中得到了实惠, 有的已成为本地区内的龙头企业。

四、引进“绿色再制造工程”新概念, 丰富了我国农机维修理论体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农业机电设备向着高精度、自动化、复杂化发展。农机维修也由简单的技术和工艺发展成为一门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综合性的有自己完整体系的学科。随着表面工程技术和工程机械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在农机维修中的运用, 已由传统的恢复性维修发展到预防性维修和改进性维修, 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对农机具的关键部件改性或优化其结构, 使其机械性能超过了原机型使用寿命。例如利用等离子堆焊、低温镀铁等表面工程技术修复拖拉机曲轴, 增强了表面硬度, 提高了耐磨性, 延长了使用寿命, 收到了社会的好评。

科学的农机维修技术是保证和充分发挥农业机械效能的基本条件, 而离开这一条件则难以维持农业机械化生产, 因此, 在农业现代化生产中, 农机维修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辅助手段, 而是作为一种生产力独立存在于社会生产活动中, 它既节约资源, 又无环境污染, 所以被专家称为“绿色再制造工程”, 这是我国农业工程机械维修理论的升华。

农机维修新概念——绿色维修 篇7

关键词:绿色维修,农机,再制造

在农机维修领域, 维修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事后维修、预防维修、和主动维修等几个主要阶段。传统的维修思想, 由于没有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及资源的合理利用等问题, 结果造成大量的资源、能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逐步建立了环保意识, 认识到必须停止对环境的危害和资源的浪费, 从而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观, 也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战略, 是今后世界各国应普遍遵循的发展战略。 一个农机产品从投入使用到最终报废, 维修这一环节必不可少, 而且耗能最大, 造成污染也最多, 因此, 在农机维修业中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必须提倡绿色维修。逐渐在农机维修业中推行绿色维修模式, 使农机维修从单纯的排除故障恢复原机功能, 发展为预防为主、养修并重、降低能耗、保护环境、提高效能、保证安全的新模式, 实现可持续发展。

1 绿色维修的意义

绿色维修是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维修模式。绿色维修是以最小的资源消耗, 最少的废弃物排放, 获得最大效能的维修模式。其目标不只是要达到恢复原机的使用性能, 还应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它要使农机的寿命周期过程由开始使用到报废截止而扩展到报废后的再生利用。

绿色维修在机电行业、建筑行业均得到了重视, 在2007年第十一次全国机械维修学术会议上, 就有专家呼吁, 要大力发展机械产品绿色维修。

2005年6月30日温家宝在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会议上发表了题为《高度重视 加强领导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讲话, 指出在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 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切实保护和利用各种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 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国家的这一重大决策是对农机修理工作者的鼓励和鞭策, 我们应当在这大好形势下, 积极开展绿色维修工程体系的建设工作。

我国拥有庞大的农业机械群, 维修量巨大, 传统的农机维修工艺更多考虑的是经济因素, 很少考虑对环境的影响, 清洗、焊接、粘接、喷涂、镀铁以及机加工等, 排放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着大气、水体及土壤, 同时还产生振动、噪声、电磁辐射、放射性和光辐射等污染, 危害周围的环境。焊接过程中产生弧光、电焊烟尘、金属气体、氟化氢、氮氢化合物、臭氧、一氧化碳和噪声等污染, 由焊接而引起的电焊尘肺等职业病危害着工人的健康。因此说, 农机维修应倡导绿色维修, 重视对环境因素的影响。绿色维修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 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 对环境和人类危害最小。绿色维修可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维修过程中可以控制大部分污染, 减少污染来源, 具有很高的环境效益, 所以无论从经济角度, 还是从环境和社会角度来看均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绿色维修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也是今后农机维修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农业机械固定资产原值超过百亿元, 按5%的折旧率计算, 每年约有价值几亿元的机械报废 如果对其实施修复再制造, 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2 农机维修中的绿色维修技术

农机维修中的绿色维修技术主要是为了节约能源, 减少维修活动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而应用的各类维修方法和技术, 包括绿色诊断技术、绿色维修工艺、绿色清洗技术和绿色再制造技术等。

2.1 绿色诊断技术

绿色诊断技术可以在机器运行过程中或基本不拆卸的情况下监测机器的运行状况, 了解机器的在用性能, 判断故障产生的部位和发生的原因, 同时积累机器运行时的动态信息。应用绿色诊断技术可避免因拆卸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 还可避免因拆卸造成机器零件的损伤。应用绿色故障诊断技术能够降低故障发生率, 减少事故性停机, 较科学地确定机器的修理间隔期和内容, 降低维修成本, 保证安全生产, 节约能源。

农机诊断的设备仪器的设计、选材、研制和维护等方面也应引用绿色维修观念, 设计出低能耗、高可靠性和维修性、易拆卸回收利用的绿色诊断设备, 应尽量减少放射性和电磁辐射等污染。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维修研究所研制的机油分析仪, 能够实现按质换油, 它的优点是换油不受时间的限制, 能用则继续使用, 可节约油料;不能用则及时更换, 可减轻机件的磨损。 应用该机油分析仪, 大庆油田1985年至1987年节约油料费用260多万元。

2.2 绿色维修工艺

绿色维修在选择维修工艺时, 要对所选工艺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 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 尽可能选用绿色维修工艺。绿色维修工艺要具有最大的资源利用率和最小的环境影响量。

2.3 绿色清洗技术

在各类维修网点, 大多采用柴油、煤油或汽油作清洗液来清洗零件。这不仅浪费能源、成本高, 而且存在着安全隐患, 易造成火灾。为节约能源降低成本, 以水代油清洗零件的水基清洗剂应运而生。

绿色清洗技术是指水基清洗。水基清洗剂由表面活性剂和少量添加剂组成, 它以水代油, 具有节省能源成本低、劳动条件好、使用安全、污染少等特点。

水基金属清洗剂能够很好地替代柴油、煤油和汽油来清洗零件, 而且价格便宜, 使用安全, 很适用于农机维修点的清洗作业。

2.4 绿色再制造技术

再制造技术是以废旧产品的零部件做毛坯, 修旧利废, 变废为宝, 对废产品进行修复和改造或提升其使用性能为目的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它包括对产品的修复、改装、改进和回收利用。

再制造重要的特征是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甚至超过新品, 价格却要低很多。有专家提出, 以发动机再制造为例, 再制造与初始制造相比, 再制造只需生产新发动机所耗能量的50%, 劳动力为生产新机的67%, 原材料消耗只是新机的11%~20%。购买一台再制造的产品将比购买新品少花50%~70%的费用。

1996年美国再制造涉及8个工业领域, 专业化再制造公司超过7万个, 生产46种主要的再制造产品, 产品销售额超过530亿美元, 其中汽车再制造是最大的再制造领域, 公司总数为50538个, 年销售额365亿美元。美国环境保护局估计, 如果美国汽车回收业的成果能被充分利用, 对大气污染水平将比目前降低85%, 水污染处理量将比目前减少76%。

发达国家再制造业已经形成相当规模, 专门从事再制造的企业发展非常迅速, 再制造产品成为制造业降低成本、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绿色再制造问题也引起我国领导人的重视, 国务院[2005]21号、22号文件中, 都强调了农业机械节能和绿色再制造问题。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快, 废旧农业机械如何处理也将提上日程。在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 资源短缺、能源紧张已成为重要的制约因素。绿色维修作为全新的维修理念, 在维修的诸多环节中始终贯彻的原则是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防止污染、注重生态保护, 及人员安全健康。绿色维修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农机维修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推行绿色维修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绿色维修是现代维修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徐滨士.再制造产业在循环经济中的地位、作用研究.第十二次全国农机维修学术会议论文集.

农机维修人员 篇8

本刊讯:3月29日, 全省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推进会在章丘召开。省农机局高明飞局长到会讲话, 韩永平副局长主持会议, 济南、青岛等市农机部门在会上作了情况交流。

会议强调, 今年的农机维修工作要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一要深刻理解农机维修主管机构名称变更的特殊重要意义。二要严格把好农机维修行业市场准入关。按照“审查严格、程序规范、操作透明、办事公正、服务高效、监督有力”的要求, 认真做好合格证核发工作, 规范农机维修市场秩序。三要继续深入开展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活动:与农机合作社建设有机结合, 把维修网点建成农机维修专业合作社或集维修、作业、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机服务合作社;与发展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有机结合, 依托大中型农机生产销售企业, 实行品牌服务、连锁服务和区域性服务, 打造一批农机维修“4S”店;与农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有机结合, 积极研究政策、争取政策、用好政策, 推动农机维修网点建设上规模上水平。四要积极参与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农机维修指导机构要在农机具报废条件的把握、旧机回收企业的选定、回收拆解的监管等方面,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五要大力推进农机职业技能开发。一是思路要宽。充分发挥山东农机生产骨干企业多、农机化教育培训体系比较健全的优势, 通过政企联动、校企联动等多种方式, 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 创建技能培训和鉴定示范基地。二是内容要实。技能培训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农村, 贴近农民, 贴近生产实际。三是管理要严。对技能鉴定要严格管理, 规范运作, 严禁搭车收费和乱收费。

农机维修人员 篇9

2012年, 安徽省开展了“维修能力建设年”活动, 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实施《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为主线, 坚持市场引导和政府扶持相结合, 通过农机维修市场整治和农机维修能力建设, 进一步加强农机维修行业管理, 培育和规范农机维修市场, 提高农机维修服务能力, 为我省农机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主旨, 在对全省农机维修网点调查摸底基础上, 通过整治和规范, 以达到“农机维修网点维修资质和规模得到提升, 农机维修从业人员诚信、守法经营意识有所增强, 农机维修能力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农机维修网点考核与评价机制、行业自律和监管长效机制基本建立”的目的。

通过对宿州市现有农机维修网点的摸底调查, 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全市农机维修网点规范运营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全市现有农机维修网点655个, 从业人员1 321人。通过调查发现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 农机维修网点设施差, 设备简陋, 规模小。

农机维修网点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差, 设备简陋, 规模小, 维修厂房、场地不能满足维修需要。大部分维修网点是家庭作坊式的, 维修设备缺乏, 主要以手工维修工具为主, 无法从事大型农业机械的大修保养;维修方式以换件维修为主, 基本无零件修复, 浪费巨大。有的农机维修点无营业执照、无技术合格证、无固定维修场地、无量具、无拆装专用工具。由于农机具品牌和配件品种多, 更新换代速度快, 而现有农机维修网点规模小、设备简陋、专业维修设备少, 大多数农机维修以换件维修、手工维修、露天维修为主, 维修浪费严重, 维修质量得不到保证, 修理时间较长, 农机大修更是无力承担, 使购机者的作业时间缩短, 减少了农业机械使用效益。

2. 农机维修行业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维修网点从业人员文化素质较低, 维修技术落后, 目前大部分农机维修从业人员多为自学技术人员, 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维修行业的发展。修理技术差, 农机修理质量得不到保证。所谓的“修理”就是拆换零件, 本来可以继续使用的零件, 却说报废不能用了, 造成农机手多花钱, 机具维修质量不能保证的现象。

3.三包服务不能及时到位。三包期内的维修由农机生产厂家负责, 但三包服务站一般设在城镇经销点内, 数量少, 三包人员少, 而农业机械使用时间比较集中, 每逢“三夏”、“三秋”农忙季节, 农机维修难尤为突出。由于时间紧, 作业期短, 维修站距离三包维修机具位置距离较远, 不能及时维修, 农民需等待很长时间, 特别是大型动力机械的三包维修只有一两个三包维修人员是根本解决不了的, 必须借助于先进的农机维修设备进行检测。为修理农机, 有时农民不得不付出很大的精力、财力, 把机械拖到三包维修站去修理, 不仅费时费力, 而且往往会激化与生产厂家、经销商之间的矛盾。

4.档案台帐不全。大部分维修网点没有进货和维修台帐, 没有明白的收费价格表, 档案台帐不全, 没有完善的修后三包服务。

鉴于上述问题, 笔者认为, 必须加快农机维修网点建设, 为农业机械高效运行提供切实保障。建议当前做好以下几点:

1.将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列入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目前, 农业机械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大部分农业生产依赖农业机械进行, 农业机械取代了人力、畜力。而农机化的发展离不开农机维修业。农机出现故障, 农机维修人员及时帮助修复, 使之技术状况良好, 及时投入农业生产, 不误农时。如果没有农机维修业, 农机出现故障得不到及时修复, 抢农时、提高作业功效、增加经济效益都是一句空话。实践证明, 农机维修业在农民进行机械化农业生产中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是农机连续进行高效、安全生产的保证。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在农机化事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关心和支持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农机主管部门要把农业机械的发展、农机技术推广、农机技术培训、农机安全监理以及农机维修网点建设摆在同等位置。在制订农机化发展规划时, 应把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列入规划。做到布置、检查、总结工作中有农机维修网点工作, 使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工作有专人抓, 有专人管。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订农机维修设备购置补贴政策, 大力扶持一批重点维修企业, 提高维修质量, 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尽快完成一批农机维修网点的升级改造;发展一批具有先进维修设备、具有掌握先进维修技能的维修人员的维修企业。要重点对大型综合维修设备、先进的专业检测设备、维修服务车辆、基础设施建设、厂房等予以补贴。补贴对象为纳入农机维修主管部门管理并自愿接受农机部门管理、信誉好、服务周到的农机一、二级维修网点。

3. 合理设置农机维修网点。

加快发展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步伐, 按照合理布局、分级管理的原则, 首先对现有维修网点进行整顿、完善, 按照《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和《农业机械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 对不符合要求的, 限期整改;对维修技术合格证3年有效期届满的, 及时审验更换, 确保维修人员、设备、场地和配件质量及管理规定要求。其次, 引导组建农机维修专业合作社, 统一维修质量和价格标准, 提高农机维修规范化水平。三是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维修能力建设, 农机专业合作社维修能力应达到三级农机维修网点水平。四是督促农机生产企业完善售后服务三包人员、技术力量, 保证配件充足, 常年给用户提供及时、可靠服务。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 应注意引导维修网点的合理布局, 既要考虑农机维修“就地就近”的要求, 同时也要考虑农机维修网点的经济效益, 每设置一个维修网点, 都应根据农业机械分布状况及农业机械的使用年限, 进行维修成本估算和盈亏分析, 应保证维修网点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目前一个三级农机维修点的服务范围一般应辐射3 km左右。

4. 加强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

加强农机维修服务队伍建设, 努力提高农机维修服务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进一步加强对农机维修服务人员的教育培训, 努力提高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造就一支技术精通又善于经营管理的农机维修服务队伍, 使农机维修服务工作步入健康和持续发展的道路。

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应把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工作与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培训工作同等对待。每年的培训工作应有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目标任务。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工作应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结合起来;与职业技能考试考核结合起来, 使学员取得技能资格, 更好地就业和创业;在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方法上, 要把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做到边讲解、边示范、边指导、边操作, 让学员听了就懂, 学了就会。

5. 完善规章制度。

加强农机维修行业制度建设, 制定完善农机维修网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维修质量承诺制度、诚信维修服务制度、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农机维修网点进货台帐与维修台帐、农机维修主要项目价格表等, 做到证照齐全、标牌和环境整洁、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和收费价格上墙、档案台帐齐全。

6. 加强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

上一篇: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下一篇:中医闭合复位